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复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v*x
发帖数: 4785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台湾军队50年 第一集:陆军官校
提到台湾军队,许多人也许会联想起国共战争电影中的国民党军队。台湾军队的起源是蒋
介石在广州建立的国民革命军。这支曾被北京称为蒋军和国民党军的部队,到今天还是打
着当年国军的名号。然而,随着两岸情势和台湾内部50多年来的变化,今天的国军已经同
49年到台湾的国民党军有很大不同。今天的台湾的军队究竟是什么样子?台湾的政党轮替
给军队带来了哪些变化?49年后两岸的一些军事交锋,台湾方面的内情又是如何?BBC中
文部记者林楠森到台湾实地采访了台湾部队、军校以及曾是前线的金门岛以及高级将领和
普通士兵,制作了这套十集系列节目。
第一集:陆军官校
"怒潮澎拍,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这首传唱多年的台湾陆军军官学校校歌,唱的
是军校的起源地──广州的黄埔。虽然这所军校在台湾复校,已经有五十多年。但是无论
是蒋介石手颁的亲爱精诚校训,还是军校门口一符: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别
路的对联,都还廷续着二十年代在黄埔岛上的传统。
黄埔校史
在台湾南部的高雄县凤山镇陆军官校的校史馆内,还有着重制的广州黄埔军校大门。这所
学校过去见证了许多历史,包括蒋介石、周恩来在内,国共两党的许多要人,都曾经在
s*******w
发帖数: 2257
2
江沛:蒋介石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
来源: 《民国档案》 2011年01期  发稿时间: 2013-03-29 18:03
江沛
《民国档案》 2011年01期
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南开大学算是一个“异类”。不仅在于它是民国时期
私立大学中的佼佼者,名师集合,人才辈出,更在于其虽于抗战炮火中毁于一旦,却又
能依赖舆论及政治力量的运作得与北大、清华联合并肩且跻身国立,摆脱办学困窘并时
来运转。其实,南开命运转机的背后,既有蒋介石欣赏、尊重张伯苓执掌南开的教育理
念和利用张氏树立政府形象的政治意图,有校长张伯苓对蒋介石主导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及由此对蒋介石所发挥的影响力,有蒋介石视南开大学为战时中国文化不屈标志的态度
,当然也有蒋介石与张伯苓长期相交相知而日见加深的友情。
一、教育理念近似而惺惺相惜
私立南开学校的成长、南开大学的发展,源于早期严修、张伯苓在“教育救国”潮
流中的理性思考与执着追求。严修、张伯苓早期先后考察过日本大中小学教育、美国的
大学教育,特别强调大学对于近代中国崛起的使命,当年在南开所提倡的“文以治国、
商以富国、理以强国”的学科布局正源于此。此外,张伯苓又把对人精神...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
江沛:蒋介石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
来源: 《民国档案》 2011年01期  发稿时间: 2013-03-29 18:03
江沛
《民国档案》 2011年01期
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南开大学算是一个“异类”。不仅在于它是民国时期
私立大学中的佼佼者,名师集合,人才辈出,更在于其虽于抗战炮火中毁于一旦,却又
能依赖舆论及政治力量的运作得与北大、清华联合并肩且跻身国立,摆脱办学困窘并时
来运转。其实,南开命运转机的背后,既有蒋介石欣赏、尊重张伯苓执掌南开的教育理
念和利用张氏树立政府形象的政治意图,有校长张伯苓对蒋介石主导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及由此对蒋介石所发挥的影响力,有蒋介石视南开大学为战时中国文化不屈标志的态度
,当然也有蒋介石与张伯苓长期相交相知而日见加深的友情。
一、教育理念近似而惺惺相惜
私立南开学校的成长、南开大学的发展,源于早期严修、张伯苓在“教育救国”潮
流中的理性思考与执着追求。严修、张伯苓早期先后考察过日本大中小学教育、美国的
大学教育,特别强调大学对于近代中国崛起的使命,当年在南开所提倡的“文以治国、
商以富国、理以强国”的学科布局正源于此。此外,张伯苓又把对人精神...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3544
4
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
(一九四四年十月十七日)
张伯苓
绪言
本年(民国三十三年)十月十七日,为南开学校四十周年纪念日,校友及同人佥以胜利
在望,复校有期,值此负有悠久光荣历史之纪念日,允宜特辑专刊,一以载过去艰难缔
造之经过,一以示扩大庆祝之热忱!属苓为文纪念,爰撰斯篇,以寄所怀。
南开学校成立于逊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零四年),迄今已四十年矣!此四十年中,苓
主持校务,擘划经营,始终未懈,以故校舍日益扩展,设备日益充实,学生日益众多,
而毕业校友亦各能展其所长,为国服务。凡我同人同学,值此校庆佳节,衷心定多快慰
!而对于四十年来,为学校服务之同人、爱护学校之校友、与夫赞助学校之政府长官及
社会各方人士,尤应致其莫大之谢忱!盖私人经营之学校,其经济毫无来源,其事业毫
无凭借,非得教育同志之负责合作,在校或出校校友之热烈爱护,与夫政府及社会之赞
助与扶持,决不能奠定基础而日渐滋长也!南开学校四十年之发展,岂偶然哉!
兹当南开四十周年校庆佳日,吾人回顾已往之奋斗陈迹,展望未来之复校工作,既感社
会之厚我,倍觉职责之重大。爰将南开创校动机、办学目的、及工作发展经过,作一总
检讨,分述于左:
... 阅读全帖
w***y
发帖数: 179
5
一、 史无前例的“九十生”
“我还记得一个有趣的轶事,就是当时在集美的高材生有一个虚荣的憧憬,所谓“九十
生”。即是学业考试成绩,每科都达到九十分以上。可是从来没有人能够如愿以偿的,
不料我的毕业考试成绩,居然实现了,总平均破集美学校有史的记录。”——林连玉自
撰小史
林连玉(1901年-1985年)原名林采居,祖籍福建省咏春县。在闽南语中,“采居”二
字快读,音如“菜猪”,颇为不雅,因此三十岁那年改名“连玉”。
他的父亲与祖父都是当地名儒,在私塾教书过活。书香世家的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
传统教育。不过他父亲身为寒儒,已经穷得怕了,就在他16岁时把他送到亲戚家的药材
店当学徒,希望他能从此往商界发展。三年后,他自认对经商已颇有经验,又娶了妻子
,从此应可在商界安身立命。
吊诡的是,他19岁那一年,厦门的集美学校扩充师范部(后来成为今天的集美大学),
他好奇心起,想测试自己的学力,没想到就考到了第六名!一切免费,家长不必负担,
他父亲因此同意让他到集美大学深造。翌年,他就开始在集美学校师范部文史地系攻读
。由于入学年龄比同辈稍晚,林连玉不敢浪费丝毫光阴,刻苦学习。
... 阅读全帖
w***y
发帖数: 179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dpky (wo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马来西亚华族第一世家——林连玉 (全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9 10:42:12 2014, 美东)
一、 史无前例的“九十生”
“我还记得一个有趣的轶事,就是当时在集美的高材生有一个虚荣的憧憬,所谓“九十
生”。即是学业考试成绩,每科都达到九十分以上。可是从来没有人能够如愿以偿的,
不料我的毕业考试成绩,居然实现了,总平均破集美学校有史的记录。”——林连玉自
撰小史
林连玉(1901年-1985年)原名林采居,祖籍福建省咏春县。在闽南语中,“采居”二
字快读,音如“菜猪”,颇为不雅,因此三十岁那年改名“连玉”。
他的父亲与祖父都是当地名儒,在私塾教书过活。书香世家的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
传统教育。不过他父亲身为寒儒,已经穷得怕了,就在他16岁时把他送到亲戚家的药材
店当学徒,希望他能从此往商界发展。三年后,他自认对经商已颇有经验,又娶了妻子
,从此应可在商界安身立命。
吊诡的是,他19岁那一年,厦门的集美学校扩充师...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Francisco 讨论区 】
发信人: wdpky (woo), 信区: SanFrancisco
标 题: 马来西亚华族第一世家——林连玉 (全文)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9 12:04:12 2014, 美东)
发信人: wdpky (wo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马来西亚华族第一世家——林连玉 (全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9 10:42:12 2014, 美东)
一、 史无前例的“九十生”
“我还记得一个有趣的轶事,就是当时在集美的高材生有一个虚荣的憧憬,所谓“九十
生”。即是学业考试成绩,每科都达到九十分以上。可是从来没有人能够如愿以偿的,
不料我的毕业考试成绩,居然实现了,总平均破集美学校有史的记录。”——林连玉自
撰小史
林连玉(1901年-1985年)原名林采居,祖籍福建省咏春县。在闽南语中,“采居”二
字快读,音如“菜猪”,颇为不雅,因此三十岁那年改名“连玉”。
他的父亲与祖父都是当地名儒,在私塾教书过活。书香世家的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 阅读全帖
u***2
发帖数: 39
8
来自主题: SanFrancisco版 - 台湾没有“复旦大学”大家怎么看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9C%A8%E8%87%BA%E5%BE%A9%E6%A0
在台复校
背景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初期,除抱有反攻大陆的意图外,考量内战战事失利原因部分来自于
中国共产党所策动的“学潮”,故除了已先行迁至台湾的军事院校外,禁止任何其他的
院校以“复校”的名义在台重新开办、招生。
1949年至1954年时,台湾已经有国立台湾大学,台湾省立农学院(国立中兴大学)、台
湾省立工学院(国立成功大学)、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以及台湾
省立台北工业专科学校(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国立台北大学
)、台湾省立海事专科学校(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台湾省立护理专科学校(国立台北
护理健康大学)、台湾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国立屏东科技大学)、淡江英语专科学校(
淡江大学),共一所大学、三所学院及六所专科学校之多负责进行高等教育之推展及专
业人才之培养。
大学的复校工作
1954年起,由于中华民国政府期望“反攻大陆”之理想遥遥无期,而当时台湾社会亦用
才孔急,故借由原先在中国大陆的高校校友,利用其社经影响力、对母校教学... 阅读全帖
y*h
发帖数: 25423
9

你这个名单不靠谱。
按时间顺序中国的国立大学清朝有两所,北洋政府时期有四所,民国时期是泛滥时期:
中国国立大学
清朝时期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
另有两所公立大学: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这两所大学分别由直隶总督与山西巡抚
所辖,并非直隶中央,性质为省立。
中华民国时期
国立武汉大学
北洋政府时期最早的四所国立大学:
国立北京大学1912年,北京
国立北洋大学1913年,天津
国立山西大学1918年,太原
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南京
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国立大学:
国立广东大学1924年11月,广州
(1926年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7年3月,南京
(1928年2月更名为国立江苏大学,1928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解放后更名为南京
大学)
国立劳动大学1927年5月,上海
(1931年解散)
国立同济大学1927年8月,上海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1927年8月,杭州
(1928年7月改称国立浙江大学)
国立暨南大学1927年9月,上海
(1949年8月解散,1958年在广州复校,称暨南大学。1991年在台湾南投复校,称国立
暨南...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0
叶剑英晚年最重要谈话:亲贤臣远小人
大中小2014-11-16 06:53:18
多维历史
叶剑英晚年最重要的一次谈话是1982年上半年与胡启立的谈话,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政治
谈话。主要内容是强调党的集体领导,反对一言堂的问题。叶剑英认为,人的认识是有
局限性的。他援引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要“亲贤臣,远小人”。叶剑英说,“文化
大革命”期间,连周恩来见毛泽东都很难,毛能不犯错误?本文选自2012年第2期《同
舟共进》,作者程冠军。全文如下。
叶剑英与邓小平
叶选基是叶帅的侄儿,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后一直生活在叶帅身边,直至1987年叶帅去
世。在粉碎“四人帮”和拨乱反正的岁月里,叶选基在叶帅身边亲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
的场景。为了解这些鲜活的历史瞬间,笔者多次走进位于京郊的叶选基先生寓所,聆听
这位71岁老人讲述粉碎“四人帮”、邓小平复出和拨乱反正中鲜为人知的内幕。
粉碎“四人帮”消息先通知王震、邓小平
眼前的叶选基虽已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却依然锋芒凸显。他身着一件黑色
呢绒夹克,显得略长的板刷平头棱角分明,头发黑而茂密且根根直竖,讲起话来言辞激
昂,面部表情丰富,手势幅度较大...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叶剑英晚年最重要谈话:亲贤臣远小人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6 19:52:29 2014, 美东)
叶剑英晚年最重要谈话:亲贤臣远小人
大中小2014-11-16 06:53:18
多维历史
叶剑英晚年最重要的一次谈话是1982年上半年与胡启立的谈话,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政治
谈话。主要内容是强调党的集体领导,反对一言堂的问题。叶剑英认为,人的认识是有
局限性的。他援引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要“亲贤臣,远小人”。叶剑英说,“文化
大革命”期间,连周恩来见毛泽东都很难,毛能不犯错误?本文选自2012年第2期《同
舟共进》,作者程冠军。全文如下。
叶剑英与邓小平
叶选基是叶帅的侄儿,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后一直生活在叶帅身边,直至1987年叶帅去
世。在粉碎“四人帮”和拨乱反正的岁月里,叶选基在叶帅身边亲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
的场景。为了解这些鲜活的历史瞬间,笔者多次走进位于京郊的叶选基先生寓所,聆听
这位71岁老人讲述粉碎“四人帮”、邓小平...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12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
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81名院士中,1949年后,到台湾的只有9位,占院士总数的
11.9%;去美国的有13人,占院士总数的15%;而留在大陆有59人之多,占院士总数
的74%。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
舒适的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
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
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
原因,就是他们相信了共产党的宣传,对共产党的统治抱有希望和幻想。
下边就是部分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大结局:
30:汤用彤
汤用彤(1893年8月4日-1964年5月1日),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学贯中西、
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学术著作...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3
“接班人”、“好学生”、“英明领袖”,是当时流行的对华国锋的赞誉之词。胡耀邦使用这些语言,同样难免带有那时的历史色彩。但胡对华的尊重是真诚的,这在中央党校的工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胡耀邦与华国锋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他们二人都身居最高层,研究这个问题,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很难了解到全面而深入的材料。但是,胡耀邦在中央党校,特别是在办《理论动态》的过程中,多次讲到他与华国锋之间来往的情况,这从一个很小的侧面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现将我掌握的这方面的情况,作一叙述。
在中央党校工作期间,胡耀邦十分尊重华国锋
粉碎“四人帮”以后,胡耀邦复出的第一个岗位,就在中央党校。1977年3月3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恢复中央党校,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央政治局委员汪东兴兼任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调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胡耀邦任中央党校副校长。这样,华国锋就成了胡耀邦的直接领导。
其实,胡耀邦与华国锋早就共过事。
1962年11月,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下放湖南省,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原任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华国锋任第二书记。胡耀... 阅读全帖
g********i
发帖数: 207
14
一 解题
《语丝》五七期上语堂②先生曾经讲起“费厄泼赖”(fair play)③,以为此种
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只好努力鼓励;又谓不“打落水狗”,即足以补充“费厄泼
赖”的意义。我不懂英文,因此也不明这字的函义究竟怎样,如果不“打落水狗”也即
这种精神之一体,则我却很想有所议论。但题目上不直书“打落水狗”者,乃为回避触
目起见,即并不一定要在头上强装“义角”④之意。总而言之,不过说是“落水狗”未
始不可打,或者简直应该打而已。
二 论“落水狗”有三种,大都在可打之列
今之论者,常将“打死老虎”与“打落水狗”相提并论,以为都近于卑怯⑤。我以
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至
于“打落水狗”,则并不如此简单,当看狗之怎样,以及如何落水而定。考落水原因,
大概可有三种:(1)狗自己失足落水者,(2)别人打落者,(3)亲自打落者。倘遇
前二种,便即附和去打,自然过于无聊,或者竟近于卑怯;但若与狗奋战,亲手打其落
水,则虽用竹竿又在水中从而痛打之,似乎也非已甚,不得与前二者同论。
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已经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但我...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院士之大结局(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13 16:35:45 2017, 美东)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
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81名院士中,1949年后,到台湾的只有9位,占院士总数的
11.9%;去美国的有13人,占院士总数的15%;而留在大陆有59人之多,占院士总数
的74%。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
舒适的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
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
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
原因,就是他... 阅读全帖
m********9
发帖数: 2282
16
1949年, 国民党战败退至台湾 。国立浙江大学迁往台湾的部分并入国立台湾大学和台
湾省立工学院(原台南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另外其文学院院长 张其昀 和文学院师生
创办 私立中国文化大学 。随着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政治大学,中山大学
等国立名牌大学纷纷准备或已经复校,甚至大同大学、东吴大学等私立名牌也是如此。
原五大名校的国立浙江大学的大量迁台校友也面临这个问题。 国立北平大学因为几乎
全部注入台湾大学,复校无望,武汉、厦门、岭南、金陵等大学名字是地名,显然使用
原校名则非常可笑,也复校无望。浙江大学当然更有这个问题。民国45年8月,台湾省
立工学院由于浙大的注入实力大增,升级为大学,在台湾的浙江大学校友商议将新的大
学成为浙大的复校,取其谐音,原工学院人员无疑义,“成功”的发音与“浙江”在南
方语系里非常接近而且意思也好,就确定下来。
b*******n
发帖数: 1267
1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zt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兼谈《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张 岩
《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国别史,二者史料价值相近,是后人了解春秋时期历史
情况的基本依据。笔者注意到,在《国语》和《左传》中存在着一些特征分明的 “典
型文体”,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记事单元构成。这些“文体”与商代甲骨卜辞的“辞格
”相似,有着特定的内容和体式。由此可以引发两个问题。第一,这些典型文体的性质
及其源流情况。第二,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
况。
一.《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
《国语》凡二十一卷,内分八个部分,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
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在八个部分之间,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互异
之处。在篇幅方面,晋语最长,其长度略少了另外七个部分的总和;郑语最短,仅为晋
语的二十分之一。在年代方面,周语最早。在体裁方面,齐语通篇的连贯性最好,郑语
次之。在内容方面,吴语和越语均以吴越相争为主要记述对象,二者的重复之处最多。
在追叙古史以及对礼乐文化和制度的论述方式上,八个部分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
象。
一部史书的编写,至少...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1105
18
弘扬西北联大传统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发言
摘登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9日 08:5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编者按
9月15日至16日,由本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8
所与西北联合大学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高校,共同发起主办的“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
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论坛。
大家认为,西北联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应该开展深入研究,纪
念西北联大,传承西北联大的精神财富。这对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建设教育
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积极意义。
今天,我们将论坛的部分演讲整理出来,与读者分享,共同纪念西北联大,共同体会、
探索并发展以西北联大为代表的这种肩负国家民族命运、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国大学
精神。
西北联大的宝贵财富
中国高教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
理清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端于十九世纪末期。它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救亡运动相伴生的
,是作为... 阅读全帖
Q*****Y
发帖数: 741
19
难得有你这一个比较爱校的,毕竟复旦出来的,一般复旦出来的早就把野鸡说法当笑话
了,脸皮比城墙厚,所谓笑贫不笑娼,即老子已经靠复旦的这个牌坊赚到了,管他野鸡
不野鸡。十几年前,两次经过上海机场,偶遇到几个外F都是复旦的,这很能说明一个
学校的学风问题。
复旦之前野鸡不野鸡,用一个标准即可:1949年后是否在台复校。交大实力校友众多,
难舍情怀,从复校起就是台湾前四大。复旦早期是野鸡,自然乌合者众,别谈复校,早
鸟兽散了。
u***2
发帖数: 39
20
来自主题: SanFrancisco版 - 台湾没有“复旦大学”大家怎么看
http://zh.wikipedia.org/zh-cn/%E6%A1%83%E5%9C%92%E5%B8%82%E7%A7
1949年,国民党于内战失利,遂迁播来台。迁台初期,因为尚抱有反攻大陆的意图,故
除了先于政府迁至台湾的军事院校外,禁止其他的院校以“复校”的名义在台重新开办
、招生。直至1954年,由于“反攻大陆”遥遥无期,而台湾社会仍用才孔急,才陆续开
放原先在中国大陆的学校在台复校。而复旦大学旅台同学会亦有复校之意,却碍于财力
和政策,只能恢复中学部。1957年,取得平镇第八公墓约三甲半之用地,做为校基,翌
年组织复旦中学董事会,于右任先生为名誉董事长,吴南轩、程天放为名誉董长,温崇
信、林继庸、余井塘、樊际昌、许绍棣、赵聚钰、程沧波、王庸、陈保泰、徐茂之、余
若陶为第一届董事会董事,温崇信为董事长,七月,董事会推温崇信为校长,并改推林
继庸为董事长,8月23日复旦中学正式成立,9月23日正式开学上课。
y******n
发帖数: 421
21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7957/11061459.htm?fr=aladdin
张伯苓(中国著名教育家)
编辑
张伯苓(1876年(丙子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西方戏剧以及
奥运会在东方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
立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
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
守大陆。
中文名
张伯苓
外文名
Zhang Boling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876年4月5日
逝世日期
1951年2月23日
职 业
教育家
毕业院校
北洋水师学堂
主要成就
创立南开大学
目录
1人物简介
2生平大事
3教育思想
▪ 美育思想 ▪ 戏剧 ▪ 音乐
▪ 环境 ▪ 继续研究 ▪ 公能教育
4奥运因缘
5人物轶事
▪ 亲历败降转交 ▪ 教育救国
&#...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155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JU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ast 所发表 】
发信人: yat (笑不出来), 信区: ZSU_Info
标 题: 故事中的中国综合大学(三) (转载)
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Sat May 22 15:30:12 1999),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yat 的信箱 】
发信人: json (木木头), 信区: SEU
标 题: 故事中的中国综合大学(三)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Apr 26 18:30:13 1998)
然而中大复校不仅是教育界的问题,还有其它因素。按照“中国的传统”,“最好
的大学”放在京师当然很合适。另外,南京已经不是中国的首都了,在南京的大学
还能叫“中央大学”吗?那么,复校后叫什么校名,以什么方式组成新的校领导班
子,谁做校长...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曲钦岳院士并不是没有想到,但做为重任在身的一校之长,他为促成和保持为南大
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殚精竭虑,中大复校,或说南大和东南的联合这样一件棘手的
事,办得好,当然对南大、对东南、对中国的教育结构,甚至对正在崛起的
h*d
发帖数: 19309
23
☆─────────────────────────────────────☆
htd (孩儿她爹) 于 (Fri Apr 29 12:42:58 2011, 美东) 提到:
2011-04-19    EOL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网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如果让我选择一个清华被世人误解的话题,我首选就是,清华,是人文的清华,而
不是工程师的摇篮。
时下时髦的国学一词,无从考证真正的出处,但第一个大张旗鼓地说国学的,正是
清华。当时清华的国学研究院,名振中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大导师
树起了一道无法逾越的丰碑。
不仅仅是他们,吴宓、冯友兰、梁实秋、金岳霖、王力、吴晗、周培源。。。。。
。。。
在1952年前的清华,那是一个国学大师云集的清华。北大,也只能望其项背。1998
年,北大百年校庆,推出的大师级人物,多毕业于清华,或从教于清华,后被合并调整
至北大。我几乎无法想象没有院校调整,今天的北大会有什么?
一些人记得人文的清华的似乎只有朱自清与《荷塘月色》了,其实我们不知道,或
者说被误导的还有很多,很多:
当季羡林先生过世时,许多...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73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JU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ast 所发表 】
发信人: yat (笑不出来), 信区: ZSU_Info
标 题: 故事中的中国综合大学(三) (转载)
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Sat May 22 15:30:12 1999),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yat 的信箱 】
发信人: json (木木头), 信区: SEU
标 题: 故事中的中国综合大学(三)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Apr 26 18:30:13 1998)
然而中大复校不仅是教育界的问题,还有其它因素。按照“中国的传统”,“最好
的大学”放在京师当然很合适。另外,南京已经不是中国的首都了,在南京的大学
还能叫“中央大学”吗?那么,复校后叫什么校名,以什么方式组成新的校领导班
子,谁做校长...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曲钦岳院士并不是没有想到,但做为重任在身的一校之长,他为促成和保持为南大
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殚精竭虑,中大复校,或说南大和东南的联合这样一件棘手的
事,办得好,当然对南大、对东南、对中国的教育结构,甚至对正在崛起的
y*******2
发帖数: 300
25
社会岂容“劣”汰“良”
——复路阳家长兼析“路景云现象”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由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铸
币局长托马斯?格雷欣提出。据他对货币市场的观察:铸币时代,如果成色高的货币(
undebase money)和成色低的货币(debased money)同时进入市场流通的话,成色高
的“良币”会很快被储存或收藏,市场上用作流通的往往只剩下成色极低的“劣币”。
这种经济学上的“劣”驱“良”现象(也被称为格雷欣法则),最初是对一种经济现象
的归纳,但后来其喻意被广泛引伸至社会、政治学领域,人们会把诸如“田里面稗子不
除压倒稻子”、“朝中奸臣当道,正人君子被逼退隐”、“办公室里小人得意,清廉勤
勉者反受排挤”等社会上常见的一些“正不压邪”现象,形象比作“劣汰良”。本文正
是从这个意义上,来对近期在网络上由一位名叫路景云者借助网站蓄意污蔑,靠造谣生
事来对我本人和南京大学进行诬陷、攻击的“贴文”作出必要的回应和反击。
路景云者,何许人也?“路景云现象”又是什么?为什么有必要也藉网络来对一种
“现象”作一公开讨论,其意义何在?下面我就从事情的原委谈起。...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1105
26
来自主题: NWU版 - 西北联大的历史及意义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
府教育部第16696号令:“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
为基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
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其中长沙临时大学不久转徙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
学。而西安临时大学则复迁陕南汉中,组成西北联合大学。西北联大虽然名存不过三载
,但分出的子体——国立西北五校,却分而有合,教育资源共享、对外共同发声、联合
招生、联合开展社会教育、联合组成学术社团,联合投入第一轮西北大开发等,弦诵不
辍,艰苦办学九年,直到1946年才陆续在平、津、冀复校或永留西北办学。
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办学过程与办学体制基本相同,都云集了一批著名学者,培养了数
千名学子。其中在西北联大母体与子体就有505名教授、1489名教师的师资队伍,包括
徐诵明、李蒸、李书田、胡庶华、马师儒、汪奠基、沈志远、罗章龙、袁敦礼、黎锦熙
、许寿裳、曹靖华、罗根泽、陆懋德、黄文弼、曾炯、傅种孙、张贻惠、虞宏正、汪堃
仁、张伯声、黄国璋、魏寿昆、林镕、盛童笙、李仪祉等一大...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7
2017-06-11干春松 文化纵横 微信号whzh_21bcr
功能介绍
《文化纵横》杂志,倡导文化重建,共同思想未来,精心为您提供深度阅读。
✪干春松/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
《文化纵横》微信:whzh_21bcr
[导读]近日“伍继红事件”的发生,使得“人大校友”再次出现在中国的舆论场中。
其实,各式各样的校友会在中国早已是遍地开花,为什么“人大校友”会从中脱颖而出
,引起社会舆论的聚焦与关注?这反映出人民大学这所高等学府的哪些特质?从中又能
看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何种运行逻辑?作为“人大校友”以及曾经的“人大老师”,
北京大学的干春松教授在近期出版的文集《偶开天眼觑红尘》中,推出了“干煸人大”
系列文章,以平易但又不失深度的语言,提出了他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现状的回顾与
反思,或对我们理解“人大校友”的登场及其未来,有所启示。
▍人民大学算几流大学
在人们热衷于讨论北大和清华是否被扫成二流大学的时候,我们讨论人大属于几流学校
,不知是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如果放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人大属于中国的超一流学校似乎是无可争辩的,据说当时
北京高校的基本排列顺序是...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4365
28
晨报讯 上海中学生中参加“洋高考”、成为“不考族”的人越来越多。上海中学、复
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传统“四大名校”今年高考“裸考生”(完全依靠高
考成绩入学的学生)均不到一半,其中上海中学“裸考生”只占总考生数的27%。而四
校以外的上外附中,今年高考“裸考生”更少,总共只有10余人,占人数的4.56%。
记者昨天从“四大名校”了解到,各校有二成左右的学生或被国外名校录取,或取
得国内保送生资格,成为今年的“不考族”。另外,四校中还有不少考生提前获得了复
旦、交大的预录取资格、其他各类高校的自主招生加分优惠,最后剩下的高考“裸考生
”半数不到。
今年,四校之外的上外附中高考裸考人数更少,学校今年的219名即将毕业的学生
中,有80多名学生已经获得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80多名学生被保送到国内各大高校
,仅有40多名学生要参加高考。这些参加高考的学生中,还有30多名或被预录取、或获
得自主招生推荐资格,真正裸考的学生仅10多名。上外附中崔德明校长介绍,该校以前
是1/3的学生出国读高校、1/3的学生被保送,还有1/3的学生参加高考,但是今年数据
显示出国者人数...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29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陈寅恪南下岭表的象征与隐喻
作者:张少鹏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2011.10
摘要:陈寅恪南下岭表,在政治上象征着他不仅对中共不信任,而且对国民党失望。在
文化上则隐喻着他在祖、父两辈先人之卓绝人格的影响下想成为中国文化托命之人,一
方面承先哲之统绪,示来者以轨则,另一方面尊崇气节,贬斥势利,以转移一代世风。
而陈寅恪南下岭表则主要受国共两党划江而治、陈序经个人魅力及抗战末期在燕京大学
所受良好照顾等因素的影响。
1948年12月15日,陈寅恪随胡适乘国民党派往北平的专机飞往南京,第二天即乘火
车前往上海。1949年1月16日,陈寅恪偕夫人唐篑及女儿小彭、美延乘船南下广州。从
此,在广州康乐园终老。关于陈寅恪南下岭表而未飞赴台湾一事,学界聚讼纷纭。实际
上,就陈寅恪当时的地位而言,其南下岭表具有浓厚的政治象征与文化隐喻意味。揭示
其间的象征与隐喻,不仅可以解开陈寅恪南下岭表的“本事”,透视其崇高的人格魅力
和文化追求,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陈寅恪的认识,进而促使我们在陈寅恪精神的感召下
增进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一、政治象征
陈寅恪随胡适乘机飞往南京时,虽然陈寅恪曾表示他很苦恼,“当...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0
[一种声音]去留与荣辱——《南渡北归》笔记【1】
来源: 千里 于 2016-03-29 09:30:56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对国民党来讲,黄金、贵重文物的搬迁不是问题,成问
题的是那些士林名流的去留行止。他们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也没有闲着。一场
关乎人心、人才的争夺战开始打响。
争夺战的重点是当时中国教育文化的重镇平津地区。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
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
“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一,各
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三,中央研究院院士;四,在学术上有贡
献并自愿南来者。
听风观涛,平津地区学人内心五味杂陈。
回想1937年7月末,北京沦陷,何基沣将军撤离北平时面对学生曾喊出了“同学们!北平
——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的誓言。因此,在随后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统一安排而撤
离平津的教... 阅读全帖
b*****b
发帖数: 875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北平无战事》中的人物原型
《北平无战事》最近很火,剧中的人物也跟着火了。不过,剧中的人物并非都是蒋经国
(字建丰)这样的,也有一些是经过编导加工的,有些有真实原型,甚至还有将两个人
物的经历糅合在一个人身上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有原型的人物的原型。
建丰同志
建丰同志——蒋经国,真实历史人物。不用多说。
曾可达
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少将督察、铁血救国会核心成员曾可达,有2个原型。其一为贾亦斌
,另一为国民党陆军上将王升。
曾可达,"贾对曾",“亦对可”,“文武则达”,贾亦斌作为原型最好不过。贾亦斌,
1947年4月,任预备干部局副局长,1948年3月,蒋经国请辞预干局局长职务,保荐代理
局长,因“杨子公司案”同蒋经国发生严重分歧。11月,陆军预备干部训练第一总队在
南京成立兼总队长。12月初,与段伯宇等密谋决定择机举行反蒋武装起义。1949年4月7
日为策应解放军南渡长江,在在浙江嘉兴毅然率部起义,26日抵达南京,被批准为中共
党员。所以剧中作为国民党的曾可达死, 与蒋经国决裂。
上将王升(1917-2006年),原名建楷,又名修阶,字化行,江西省龙南县人。陆军军官
学校(黄埔军校)16期毕业,中央干校研究部第1... 阅读全帖
j*****g
发帖数: 1407
32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江南大学如何?
无锡轻工更早进入教育部序列是因为轻工部撤销的早,没娘的孩子被托孤了,仅此而已
。当年上海交大归船舶工业部管,而不属于教育部,但这不代表上海交大水平低。
无锡轻工是解放前江南大学的余脉,但是江南的牌子后来给了一个成人高校,工厂干部
进修补文凭的地方。当时改名字的时候有三个选择,用轻工之类的名字,用无锡大学,
还有就是恢复江南的名称。腿最粗的当然是荣家,比无锡市政府和轻工系统的背景都硬。
他们家一直都惦记着复校,江南的牌子特意保留给一个成人高校用着,潜伏下来寻机复
辟。荣家在复校成功之后才开始大规模捐款的,反正红色资本家的财产迟早都是归公的
。至于为什么荣智健不愿意给天大捐更多,原因一是江南是他家的祖产,另一个是他当
年在天大过的非常不爽,毕业的时候给分配到四川一个砖厂去了。虽然人家有路子,没
多久就跳走了,但是毕竟是非常不愉快的经历。换别人也当然是给江南多捐了。低调是
怕招人妒忌,化捐的叫花子不要太多。
w****2
发帖数: 12072
33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2015年12月11日
这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研
究党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
的意见》,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校工作,努力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上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是2008年召开的,那时我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我在讲话中概括了
改革开放30年党校工作取得的7个方面成绩和进步,提出3个方面规律性认识。2012年7
月,我们召开了全国党校校长会议,我在讲话中概括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党校工作取得的
8个方面成绩和进步,概括了9个方面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校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积累了新经验。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分析形势、研究问题、部署工作,成绩和经验就不多
讲了,我想围绕坚持党校姓党这个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谈一些看法。
一、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
这就决定了党校必须姓党。党校不姓党,或者不能很好姓党,就不能完成党所赋予的庄
严使命。
我讲过,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 阅读全帖
x***s
发帖数: 187
34
写这个帖子的人呀,你想凭这个帖子到达你什么私人的目的,这个我不管. 但你起码要好
好把里面的数据确认对了,再发出来.
关于求是书院的论述, 原帖中说的"(求是书院)1914年维持到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学校
完全停办。浙江大学是1928年由第三中山大学改名而来。"
把1914到1928年间的事情完全忽略,给人以浙江大学和以前的求是书院完全没有联系的
假象(因为13年确实很长)。
根据Wiki的说法,求是书院1920年(民国9年)复校,又几经更名,1927年在原校址成
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注意: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只是改组
后第三中山大学的工学院和劳农学院)。参照:http://zh.wikipedia.org/wiki/求是書院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利用普慈寺创办的新型学校。
普慈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元至正年间重修,明毁,清光绪十五年至十七年间(1889
~1891年)重建。該校是浙江省第一所新型高等学府。1901年11月,改为浙江求是大学
堂;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1903年12月,又改为浙江高等学堂;民国3年(1914年)
停办,9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北医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其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1903年-1907年之间曾经存
在过的京师大学堂医学实业馆。
1927年,北平“国立”九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北医更名为京师大学校医科;
1928年一些高校复校,包括北医在内未复校的高校成为北平大学的一部分,北医成为北
平大学医学院。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平各高校纷纷西迁南迁,北平大学大部撤离到了古都西安
,部分未撤离北平的医学院教师在日占区继续行医、教学,并组建了北京大学医学院。
有人也把1937-1945年这段时期称为“伪北京大学”医学院。
1945年,原北京大学医学院改组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该班连同附属医院(
北大医院)再次组成北京大学医学院。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
p**m
发帖数: 11571
36
☆─────────────────────────────────────☆
qaqa (qaqa) 于 (Thu May 19 18:26:19 2011, 美东) 提到:
知道北清这样的有很多。10名以后的大陆学校PHD有这样的吗?
☆─────────────────────────────────────☆
y007 (ben) 于 (Thu May 19 18:38:06 2011, 美东) 提到:
前50的有
☆─────────────────────────────────────☆
z04140 (04-140) 于 (Thu May 19 19:18:47 2011, 美东) 提到:
什么年代毕业的?
☆─────────────────────────────────────☆
sunnyday (艳阳天) 于 (Thu May 19 19:50:46 2011, 美东) 提到:
特别烂的可能没有(因为一般就出不了国了)
10名以后的?看你怎么排名了。
比方说中国农大是不是10名以后?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2730
37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我关于蒙校的最后几句话。。。
我的观点很清楚了, 说的够多了,每个人相信什么,喜好什么是每个人的自由。每个
人的经验不同,认识人不同,去的地方不同。是他们的特殊性。research paper是找寻
普遍性,research 里面的东西当然不是放在每个人身上都受用,但是大家知道作为一
个常识,或者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就可以了。
蒙校的帖子,我全部删了。因为觉得越来越没有意义,本来去上蒙校的人就不多。大部
分家长还是送自己孩子去普通的preschool。即使会考虑蒙校,怎么说人家也会去看的
,喜不喜欢看别人的。老是折腾,你找数据支持阿,你去过几个蒙校,等等。因为这样
搞下去,我肯定最终会有拿不出数据的时候,我肯定也是只能说我只去过3个蒙校。因
为我自己不是蒙校组织的人,我NAEYC SRCD APA的人,蒙校现在比如机构里面的变化,
理论上的变化,课堂的变化,我必须承认我不是第一时间知道的人。我只能在我知道的
范围,我看过的paper,我接触过的家长,我看过的蒙校总结一下。我也自始至终没有
诋毁过蒙校,对于蒙校对孩子的学业发展的刺激,research里是肯定的。
以后发帖也不会加 学术帖这样的词藻,本来是调侃式的标题,...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38
拥有中国和美国六个院士殊荣的钱煦教授与大学生分享人生、科研心得
《文汇报》整版:要主动学终身学,还要善于合作
4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钱煦做客第52期文汇讲堂,
主讲《科学与人生的七颗“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受邀出
任对话嘉宾。 4月11日《文汇报》整版对文汇讲堂内容进行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愿意把我的人生作为一个案例,拿来和大家探讨。
北京出生-上海成长-北京求学-迁往台北
“我觉得有机会就要去尝试。”——16岁进大学。
1931年,我出生在北京,两三周后,父亲钱思亮从清华大学毕业赴美留学,母亲带
着我留在北京,哥哥在上海跟着任地方法院刑庭庭长的祖父钱鸿业。因为有牵挂家庭的
动力,不到3年父亲就拿下博士学位,回国到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授。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全家搬至上海,我5到15岁在上海,从小学念到高二上,上
海是我人生成长最重要的地方。我读的是现在的长乐路小学,家住在法租界的延安西路
模范村。珍珠港事变后,日本人占领法租界,后几年的生活非常辛苦。抗战胜利后,父
亲随北大复校回北京,我在...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39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957
周启博
从友人借得一套“世纪清华”丛书(以下称丛书),洋洋三册,逾1300页,内容囊括
1911年庚款建校到现在的人和事,时间跨越90余年,空间涵盖中国和欧美,蔚为壮观。
由于父母曾任教清华和北大,我自小在清华和相邻的北大居住并上清华附属小学和附属
中学,后来在1963至1968期间就读清华,又于1978到1983年期间在清华作研究生和助教
,因而从普通学生和雇员的角度,对清华有些观察和了解。丛书详细列举了90多年来清
华大事和成就,令毕业生和教工同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掩卷沉思,我感到丛书有意回
避了一些不能忘记的事实,忽略了显而易见的历史结论,愿提出我的一些看法,俾能拾
遗补阙。
(1)教育独立局面在1949年逆转
现代民主社会中,教育如军队一样是国家公器,不是执政党私产。教育首要目的是教学
生如何做人,做独立思考的公民,其次才是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清华1928年成立大学,
到1937年成为世界知名大学,主要原因是大学能独立于政府及执政党,由教授治校。中
共自...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2 (豬2),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教育不应是一党私产——从“世纪清华”丛书说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4 07:54:22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957
周启博
从友人借得一套“世纪清华”丛书(以下称丛书),洋洋三册,逾1300页,内容囊括
1911年庚款建校到现在的人和事,时间跨越90余年,空间涵盖中国和欧美,蔚为壮观。
由于父母曾任教清华和北大,我自小在清华和相邻的北大居住并上清华附属小学和附属
中学,后来在1963至1968期间就读清华,又于1978到1983年期间在清华作研究生和助教
,因而从普通学生和雇员的角度,对清华有些观察和了解。丛书详细列举了90多年来清
华大事和成就,令毕业生和教工同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掩卷沉思,我感到丛书有意回
避了一些不能忘记的事实,忽略了显而易见的历史结论,愿提出我的一些看法,俾能拾
遗补阙。
(1)...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41
1948年,国立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排名亚洲第一。
数年之后,新的南京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被肢解,“五痨七伤,断腿残足,人走楼空。”
1952年10月20日,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的大二学生陆锦璧,正慢腾腾地收拾着行
李,不情愿地准备离开校园,前往上海。他和同学们这年暑假回来后才听说,国家对高
校进行院系调整,南大与安徽、庐江、圣约翰、复旦、东吴、上海七所大学的法律系、
政治系均被裁撤,合并为华东政法学院,设立在上海原圣约翰大学校址。
  突如其来的通知让他和同学们颇感忐忑,很多人不愿意走,不知道这种合并意味
着什么。他们只知道,入学两年来,在“土改”“三反”“思想改造”等运动之后,学
校的命运已经越来越不在其师生掌握之中,更多的是“要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为实际
需要而服务”。
  院长高一涵教授突然来到他们位于成贤街的宿舍,同学们赶紧搬出板凳给他。这
位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政法系的教授,这年已经67岁,他编写的《政治学概论》,是法
学院大一新生们的必修课,每年由他亲自讲授。那天他坐在学生中间,以和缓的语气安
慰道:“同学们,你们先走一步,我们随后也要到上...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2 (豬2),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教育不应是一党私产——从“世纪清华”丛书说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4 07:54:22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957
周启博
从友人借得一套“世纪清华”丛书(以下称丛书),洋洋三册,逾1300页,内容囊括
1911年庚款建校到现在的人和事,时间跨越90余年,空间涵盖中国和欧美,蔚为壮观。
由于父母曾任教清华和北大,我自小在清华和相邻的北大居住并上清华附属小学和附属
中学,后来在1963至1968期间就读清华,又于1978到1983年期间在清华作研究生和助教
,因而从普通学生和雇员的角度,对清华有些观察和了解。丛书详细列举了90多年来清
华大事和成就,令毕业生和教工同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掩卷沉思,我感到丛书有意回
避了一些不能忘记的事实,忽略了显而易见的历史结论,愿提出我的一些看法,俾能拾
遗补阙。
(1)...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2314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U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2 (豬2), 信区: THU
标 题: 教育不应是一党私产——从“世纪清华”丛书说起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4 07:55:49 2011, 美东)
发信人: communipig2 (豬2),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教育不应是一党私产——从“世纪清华”丛书说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4 07:54:22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957
周启博
从友人借得一套“世纪清华”丛书(以下称丛书),洋洋三册,逾1300页,内容囊括
1911年庚款建校到现在的人和事,时间跨越90余年,空间涵盖中国和欧美,蔚为壮观。
由于父母曾任教清华和北大,我自小在清华和相邻的北大居住并上清华附属小学和附属
中学,后来在1963至1968期间就读清华,又于1978到1983年期间在清华作研究生和助教
,因而从普通学生和雇员的角度,对清华有些观...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4752
44
2017年高考投档线分析:谁才是中国高校第三强?
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7-08-01 11:15

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整理了除吉林、内蒙古、青海、西藏等之外的全国26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的高考招生一批次的投档分数线排名。

各地区的高考投档线排名,均由本地数万至数十万不等的考生共同决定,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上榜高校的实力和受欢迎程度。从榜单来看,清华北大无疑是最大赢家。囊括
了几乎所有省份文理科投档线的第一和第二名。这也是普遍深入人心的认知。

具体而言,除浙江不分文理科之外,共有17个省份的理科投档线北京大学排名第一
,略胜于清华大学;而文科方面,清华大学在20个省投档线位居第一,略胜于北京大学
。浙江省投档线排名则是北大第一、清华第二。

然而,中国大陆高校似乎并不存在稳定的第三名。坊间流传这样的说法:中国高校
“没有第三,只有前五”。

自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强势诞生以来,也有人圈出了中国新版“C9”高校——中国大
陆最顶尖的九所高校。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
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那么,...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421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JU 讨论区 】
发信人: tjualumni (tjualumni), 信区: TJU
标 题: 致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海内外校友同仁的信——吾校处于危机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8 00:23:10 2013, 美东)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海内外校友同仁:
你们好!
光阴荏苒,校友们离开母校已然数十载。或近在咫尺,或远在天涯;或显赫,
或平凡;海内外校友挚爱母校的赤子情怀却从未改变。
津南分校之造,实母校之大不幸也。吾辈校友惊悉,六里台校本部将蒙蚕食、
鲸吞、肢解之难,以为商业开发。当事者谋一己之私,断百年之文脉;妄图毁北洋历史
人文积淀,割几代校友精神纽带。吾辈校友深感震惊、愤怒。天津大学(北洋大学)之
历史脉络、人文精神、学术道统,未屈于旧军阀之高压,未毁于日倭寇之残暴,未沦于
十年之动乱。然,将亡于津南分校之为,悲夫!此诚不可不谓吾辈天大校友之不幸,不
可不谓科学人文之不幸,不可不谓中华教育之不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吾辈义愤填
膺!何许人冒天下之大不韪,置百年北洋历史于不顾,公然挑...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2
46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海内外校友同仁:
你们好!
光阴荏苒,校友们离开母校已然数十载。或近在咫尺,或远在天涯;或显赫,
或平凡;海内外校友挚爱母校的赤子情怀却从未改变。
津南分校之造,实母校之大不幸也。吾辈校友惊悉,六里台校本部将蒙蚕食、
鲸吞、肢解之难,以为商业开发。当事者谋一己之私,断百年之文脉;妄图毁北洋历史
人文积淀,割几代校友精神纽带。吾辈校友深感震惊、愤怒。天津大学(北洋大学)之
历史脉络、人文精神、学术道统,未屈于旧军阀之高压,未毁于日倭寇之残暴,未沦于
十年之动乱。然,将亡于津南分校之为,悲夫!此诚不可不谓吾辈天大校友之不幸,不
可不谓科学人文之不幸,不可不谓中华教育之不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吾辈义愤填
膺!何许人冒天下之大不韪,置百年北洋历史于不顾,公然挑衅数十万天大校友之感情?
何许人置文明、进步于漠视,毁人类思想之神圣殿堂?累累罪恶,昭然若揭,吾辈校友
岂可坐视之?!
天津市觊觎吾校本部久矣。今趁举津南分校之机,处心积虑,欲攫取吾校之土
地,以谋商业之利;明道扩校于外,暗谋私利于内。
大学乃历史...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47
☆─────────────────────────────────────☆
xiumu (朽木☀病树前头万木春) 于 (Sat Oct 3 01:48:34 2009,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xiumu (朽木☀病树前头万木春), 信区: RisingChina
标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09年9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2 19:56:57 2009, 美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09年9月(上)
http://www.gov.cn/jrzg/2009-10/02/content_1431736.htm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
新华社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
新华社合作,编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大事记》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编写。它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着重反映了所取
得的辉煌成就。本社从今... 阅读全帖
i******k
发帖数: 185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民国时期的中国好大学排行榜
从1912年算起,在抗战全面爆发前,短短20来年,民国就已经构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群
体雏形,有的学校还接近世界优秀的教育水准,虽然说一些学校建于民国之前,但其蓬
勃发展时期却是在民国。其中既有公立也有私立,出发点很高,一入手下手就以世界现
代教育为标准,培育种植提拔了无数的中流砥柱之才和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如此短的
时间内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在世界教育历史上都是奇迹。下面简单的考证了一下民
国时期的十所著名大学。
1、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追溯学脉源自三国时期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
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8年5月16日由国立江苏大学改称而来,1937年迁至
重庆、成都等地办学,史称“重庆中央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1948年,在普林斯顿
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居亚洲第
一。
2、国立北京大学
国立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
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并催生了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阅读全帖
q******s
发帖数: 7469
49
恩,连台湾后来复校的中央大学好像也要加入,但被北京否决了。台湾的中央大学是野
鸡大学,南京的中央大学到台湾复校,基本就是后来的台大。然后分了政治系出来成立
了台湾中央大学。
b*****z
发帖数: 148
50
彼此彼此
(1)北洋大学从1895年至1911年共有毕业或肄业生518人,其中资送出国52人(不包括
自费留学生)。该校为我国近现代科技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奠基的专家学者,他们多
为国家社会所倚重,对采矿、冶金、土木、水利、机械工程、铁路交通、财政金融、政
法、外交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任课教师多为中外硕学鸿儒,尤以美、日
、英、法、德、俄学者任主课,教材也多采用外文原版。此外,北洋大学堂还建立了一
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保证能够实现培养高层科学人才的目的。由于治学严
谨,校风朴实,当时北洋大学与哈佛、耶鲁相伯仲,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
读研究生,因而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
注意:冶金是化工的一个分支,最早的,没有之一,以后有院系专业的调整
(2)北洋大学化工系简史。北洋大学在1937年迁到陕西,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
联合成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名为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西北联合大学与东北
大学工学院以及私立焦作工学院等合并为西北工学院,设有土木、水利、矿冶、机械、
航空、电机、化工、纺织等八个系。 1943年在当时浙江英士大学工学院的基础上...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