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多闻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n
发帖数: 329
1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为佛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多闻。云何为多闻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问我多闻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当知。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
是名多闻。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比丘。是
名如来所说多闻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
~~~~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法师。云何名为
法师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
。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z**********3
发帖数: 178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yang (悲愤WS笨红脖),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日本联合舰队真正优秀的将领是山口多闻,而不是南云忠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2 21:36:48 2011, 美东)
南云在中途岛作战决策无大错period!
山口多闻的傻13战法更可能导致完败!
z****e
发帖数: 54598
3
南云是白痴一个
根本不适合指挥大型航妈编队的作战
作为飞龙号舰长的山口多闻才是当时联合舰队里面不可多得的优秀将领
其能力体现在
第一,反对对美开战,这个山本的思路是如出一辙,因为他们都很清楚
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工业潜力的对比
在这一点上,美国无疑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
第二,偷袭珍珠港的思路一出炉,就得到了山口的坚定支持
因为他也知道,如果持久战,必败,唯一的胜算来自在开局时候的三板斧
就看开局时候能不能彻底打垮美军了,如果不能,后续也就是预料之中的事了
所以要打就一定要坚决地赌一把,否则必败
第三,偷袭珍珠港的时候,第二波空袭结束之后
山口建议南云,马上出动第三波,消灭敌人的油港等战略设施
并出动巡逻机寻找周边航妈的痕迹,以求一举打垮美帝的太平洋舰队
做到真正的全歼,但是南云个傻逼,赌博的时候又特别谨慎
拒绝了这一提议,因为他认为,打垮了敌人的战列舰,就算是做到了击溃敌人
但后来事实证明,航妈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没有击沉航妈使得美帝可以在短时间内反击
甚至可以空袭东京,而珍惜战列舰的日本,最后两艘超大型的战列舰
武藏和大和,都几乎没有什么战绩,就被美军舰载机轻松...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2216
4
你先看看日本海军的升迁制度再来说这话。小泽治三郎和山口多闻都是给吊床号给卡死
的。
南云忠一是海兵36期,吊床号7;
小泽治三郎是海兵37期,吊床号45;
更别提40期的山口多闻。
但是要没有吊床号制度,那日本海军就更没戏了。
s********k
发帖数: 6180
5
山口还算得到重用了,南云就是个航海专家而已,对于航母作战确实不太精通,不过还
算合格了。日军真正懂航母的就山口多闻,和南云的参谋长草鹿龙介子。
c****g
发帖数: 37081
6
南云在中途岛作战决策无大错period!
山口多闻的傻13战法更可能导致完败!
r*******j
发帖数: 2445
7
http://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midway_jp/005.xml
(甲)第一航空母舰战队 (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航空母舰(共四十二架战斗机、四十
二架俯冲
轰炸机、五十一架鱼雷机)
(乙)第二航空母舰战队 (山口多闻海军少将)
“飞龙号”(旗舰)、“苍龙号”航空母舰(共四十二架战斗机、四十
二架俯冲
轰炸机、四十二架鱼雷机)
以上总共261架。再加上十几架水上飞机。
当然我不确保这个数字肯定正确,因为日军航母实际载机量一般比理论编制数要少一些
,所以他
说的248架很可能更接近实际数字。
K*****2
发帖数: 9308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途岛之战山口多闻的决策
三艘空母被毁以后,山口下令飞龙号反击肯定是没问题的,且不论是不是要复仇或者说
要挽回IJN的面子,就当时整个前进舰队只剩下飞龙残存的二三十架飞机,山口心知肚
明对面的美军还有至少2艘航母加上几百架飞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二三十架飞机立
刻去报效天皇,即使全灭,marginal的损失也是不值一提的。
用“飞龙+30架飞机”去一换一“约克城”,是日军三艘空母被毁以后能取得的最大战
果,也是整个太平洋战役期间,日军击沉美军单艘航母所付出的最低代价。
日军在珊瑚海击沉列克星敦号航母,损失了60架以上的飞机。
日军圣克鲁斯海战击沉大黄蜂号航母,损失了接近100架飞机,而且精英飞行员基本全
灭。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山口以飞龙独力击伤约克城,最终导致约克城丧失,这是日美
所有海战交手里面,日军战术胜利的最高峰。
山口下令飞龙向美舰队猪突,可能是为了帮助舰载机返航,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无可厚非。
山口多闻不理性的地方在于弃舰过早,在失败面前把自己的赌徒心理放大了。
《决战中途岛》里面也高级黑了他一把,留下了著名的“飞龙猪突”,“山口赏月”的
典故。
h********7
发帖数: 54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2013-07-07 圣者法语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法首菩萨言:“佛子,如佛所说:‘若有众生,受持正法,悉能
除断一切烦恼。’何故复有受持正法而不断者?随贪、瞋、痴,随慢、随覆、随忿、随
恨、随嫉、随悭、随诳、随谄,势力所转,无有离心。能受持法,何故复于心行之内起
诸烦恼?”时,法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善谛听,所问如实义,非但以多闻,能入如来法。
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有生王宫,而受馁与寒,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盲缋众像,示彼不自见,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譬如海船师,而于海中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广说众好事,内自无实德,不行亦如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因缘具足才能入佛门、求解脱。一些人从世俗的角度来说,也许聪明能干,然而,如果
这种聪明和能力只是用来谋求衣食,甚至用来造恶,那么长劫累世积累福报得来的这个
人身,不但毫无意义地空耗...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11545
10
看了人文地理之搏杀中途岛,其中房兵说南云忠一小家子气导致四条航母葬身海底。
大概情节是这样的,按计划日军飞行员第一攻击波轰炸中途岛,第二攻击波挂好鱼雷准
备轰炸美帝的航母,可是第一攻击波返回了徒劳无功的信息,南云忠一觉得需要对中途
岛进行第二攻击,所以马上命令原定的第二攻击波拆下鱼雷,换上炸弹以对中途岛进行
第二空袭,就在这时候,日军侦察机发现了美军航母,南云忠一决定让第一批飞机先降
落休整, 因为他想让鱼雷机和航母有战斗机保护的情况下去攻击美帝的航母。另一指
挥官山口多闻坚决反对,主张让甲板上的鱼雷机立刻升空,在没有战斗机保护的情况下
对美帝的航母进行攻击, 可是南云忠一不为所动。按照南云忠一的指令,鱼雷机必须
得先进机库好腾出甲板让第一攻击波的飞机降落,也就是说要按照南云忠一的指令进行
攻击,必须完成5个步骤:(1)鱼雷机入库,(2)战斗机降落,(3)战斗机升空,(
4)鱼雷机出库,(5)鱼雷机升空。 但是,如果采用山口多闻的建议,只需完成三个
步骤:(1)鱼雷机升空,(2)战斗机降落,(3)战斗机升空。在日军按照南云忠一
的指令进行步骤(1)和(2)时,美军轰炸机群赶到,三条日...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11
依靠闻、思、修行的智慧超越轮回---索达吉堪布
一、闻慧;二、思慧;三、修慧。
智慧度,与前五度是相辅相成的。有人认为,只要有智慧就够了,不必积累世俗资粮;
有人只重视世俗资粮,忽略智慧,其实这都不合理。萨绕哈巴说过:“离悲空性见,非
获殊胜道;若唯修悲心,岂脱此轮回?”因此,对于真实的解脱而言,智慧度与前五度
,二者缺一不可。
对此,有些经典也以眼目与双足为喻:只有眼目而没有双足,则到不了目的地;只有双
足而没有眼目,则不知方向。智慧如眼目,五度如双足,也就是说,只有智慧而不修五
度世俗资粮,则不能到达彼岸;只修五度不修智慧,也无法获得涅槃。因此,只有二者
双融,才是真正的殊胜之道,也是智慧与方便双运。
可能是前世串习不同的缘故吧,有些人只喜欢空性,一听《中论》、《入中论》就感兴
趣,但听到《前行》、《藏传净土法》就兴致全无:“我只想听空性,加行修不动。”
但有些人正好相反,一听空性,就有点“高山反应”,云里雾里的:“我还是念咒吧,
我就喜欢布施、持戒,光发心多好啊!”昨天有个人听完《释量论》后,说:“这一堂
课,我都念了‘超越轮回的心咒 ’,非常感谢您!”(众笑)
但实际上,智慧和...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2
这标准在阿含经本身就是如此。
<杂阿含经>中,有的是佛弟子所说,不是佛说的,一样被结集进去。<长阿含经>、<长部>、<增支部>、<增一阿含>说「四大教法」「四大广演」,经文明白的说,不应该依来源而判定是否佛说,而是依「与契经相应。律·法相应」而判定。
版上某些 ID 的见解,正如经文所说。
【长阿含经】第2经 游行经
佛告诸比丘。当与汝等说四大教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何谓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诸贤。我于彼村·彼城·彼国。躬从佛闻。躬受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经·依律·依法者。当语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说。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应。贤士。汝当受持。广为人说。慎勿捐舍。此为第一大教法也
复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国。和合众僧·多闻耆旧。亲从其闻。亲受是法·是律·是教。从其闻者。不应不信。亦不应毁。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3
☆─────────────────────────────────────☆
cpath (秋十三) 于 (Tue Jul 26 06:16:27 2011, 美东) 提到:
任何初学者,凭什么认为某比丘或某法师说的是正确的佛法,真的佛法?
是因为他德高望重?
是因为他与你感情好,熟识?
是因为他的风格你喜欢?
是因为他说的与传统上听到的一样或差不多?
是因为他说的是劝人为善….之类的人间善法,不是害人的?
是因为他说的就是你想听的,你也认为如此?
………
都是没有依凭的。
葛拉马经? 照着修果然就……就要相信他?
他有某种你所不及的修为境界,或神通,你被震摄,就相信他说的是佛法?
他说可以通灵,你照着修,真的可以通灵,于是他说的就是真的佛法?
他说,照着修可以入禅定,于是你照着修,果然可以入禅定,
于是就相信他说的是佛法?
他说照着修可以死后生极乐世界,死后就真的会生极乐世界? 他说的就是真的佛法?
他说要普渡众生,很伟大,于是他说的就是真佛法?
他说这样可以成佛,于是你就照着做,果然成佛了? 这就是真佛法?
那谁照着做成佛了?
他说照着修可以灭除贪嗔痴,你照着修果然就... 阅读全帖
q********1
发帖数: 1480
14
来自主题: GunsAndGears版 - 枪版最有文化的ID
近日无事翻论语,看见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这里说的好朋友
,一要耿直(直),二要诚信(谅),三要见多识广(多闻)。这三益是有次序的,颠
倒不得。在我看来,耿直固然可贵,但诚信最为重要,交友宁可不耿,但切不可不谅。
“见多识广”虽排在末位,但找一个“多闻”的朋友,似乎比找诚信耿直的更难一些。
孔子还说“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不诚实(便辟),虚意奉承(善柔
),夸夸其谈(便佞)的损友,其实不能称为“朋友”罢。
忽然想到版上家里有个小型枪械博物馆的老大,网名“友直谅多闻”。 以前看见别人
叫他“友直”,以为此公或许有东洋背景。现在看来名字的出处就在这里了。 以“直
谅多闻”为网上ID, 有识之士也!
j********p
发帖数: 9680
15
邪见是十恶业中问题最大的一个
《佛藏经》中讲:“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着心。心不清净。
”严格说来我们平素的执著妄想均是从我见、人见出发。都非正见。普通人想要解脱修
行,都要放弃不正确的见解,遵循世尊的教导,哪怕是开始依然有人我是非,但是只要
坚持不懈,定有脱离轮回的一天。就如经典所言“一切凡夫都无正见,但有随顺正见。
得柔顺忍。”如果连世尊的教导都不能尊从奉行,那么修行难以有所成就。
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有人生来就能了达佛法大意,正见灼然。有人则理念不正、被种种
邪说纠缠。这是什么原因所致,而我们又怎么能够种下正见之因,获得佛法之益呢?
世尊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其中的原由: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
有这么十种原因能够导致邪智的果报。这十种原因导致的是邪见、理念错误、执著于不
正确的道理的果报。第一个原因就是不能请教有智慧的善知识。学习佛法一定会有疑问
。这是肯定的。很少有人能够完全没有怀疑、困惑、不解。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
候,一定要寻找这个答案。询问能够解答疑惑的善知识。这一点十分重要。没有疑惑、
解惑的过程,难以拥有正见智慧。
...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所认为的“明心见性”
大乘非佛说论的由来
作者:伊藤义贤
对于大乘非佛说论,若无专门知识的人,恐怕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吧!所以特先解说如
下:
盖释尊一代五十年间的教法,若把人天教摄入小乘教,就可大别为:小乘教与大乘教。
就中,人天教是于迷界教人怎样生于人问或天界的法门,故以转迷开悟为目的的释尊本
怀来说,当然这是一种方便教了。
小乘教就是小人所乘的教法之意。即为:只怀小志的声闻、缘觉(又称辟支佛或独觉)
者所乘的教法。这通常称为二乘人。当然其所证的果报亦不过是小涅槃的灰身灭智而已
。因为他,并没有大志,堪忍于永劫的修行以济度众生,而期证佛果大涅槃,只一心一
意想着早一天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速证阿罗汉果罢了。
大乘教就是大人所乘的教法之意。这与声闻、缘觉者不同,乃矢志累积永劫的修行,渐
进菩萨的五十二阶位,至于成佛而证入大涅槃的大志者所乘的教法。如上述,释尊宛若
医师的应病与药,对小乘人即教以小乘教法,对大乘人即授以大乘教法。把这些教法笔
录成书的,即所谓的三藏经典了。这又叫做一切经、大藏经。 其卷数据「开元释教录
卷第十」的记载,至唐开元十八年,共译出了五千四十八卷。 其后更陆绩地从印度传
译了许多经本到中...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7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18
大乘是佛说 - 经论中的论证
一、大乘是佛说
《成唯识论》中,圣慈氏以七种因。证大乘经真是佛说。
一、先不记故。若大乘经。佛灭度后有余为坏正法故说。何故世尊非如当起诸可怖事先
预记别。
二、本俱行故。大小乘教本来俱行。宁知大乘独非佛说。
三、非余境故。大乘所说广大甚深。非外道等思量境界。彼经论中曾所未说。设为彼说
亦不信受。故大乘经非非佛说。
四、应极成故。若谓大乘是余佛说。非今佛语。则大乘教是佛所说。其理极成。
五、有无有故。若有大乘。即应信此诸大乘教是佛所说。离此大乘不可得故。若无大乘
。声闻乘教亦应非有。以离大乘决定无有得成佛义。谁出于世说声闻乘。故声闻乘是佛
所说。非大乘教不应正理。
六、能对治故。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故应信此是
佛所说。
七、义异文故。大乘所说意趣甚深。不可随文而取其义便生诽谤谓非佛语。是故大乘真
是佛说。
二、小乘经典,也承认大乘是佛说
《大正藏》第02册No. 0125增壹阿含经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责任续1
☆─────────────────────────────────────☆
redforres (redfor) 于 (Thu Apr 8 10:30:48 2010, 美东) 提到:
多谢大家对我的真诚帮助。理有多种, 心无二般。在此重开一贴, 一为感谢, 二再
补充一些思考供大家批评指正。
在我现在看来, 责任是人类规则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责任就是你的职责和任务。
比如所,小孩子生下来了, 你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他养大。 那么, 是谁为我们规定
的这些职责和任务呢? 我觉的责任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形成并一代一代传下来
的。 做父母的都知道, 我们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 让他们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我
们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我们就是曾经这样被教育的, 不论是从父母那里还是从社会
那里。
这里存在这一个问题, 人类代代相传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就是要坚守的? 比如说道德
这个东西, 同责任有一定的相似。 往往没有责任的人也会被这个社会定为不道德。比
如说你不赡养父母。 而道德这个东西是好是坏, 争论从来也没有停过。 就是道德和
责任本身的内涵, 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
我想... 阅读全帖
q**2
发帖数: 1850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现世满愿,东方药师佛
与阿弥陀佛 一样重要的 东方净土 药师佛,在十二大愿中 应允 现世满愿。 成就无数
众生。
其十二药叉 大将,结五色缕 ,待满愿 后 解节的方法非常灵验。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253.htm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
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
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
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
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
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
!当为汝说’。
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佛告曼殊师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
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1
不错。可以引用大念处经,或下一经。
杂阿含82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支提竹园精舍。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而见无常,苦」?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多闻圣弟子,于色见无常、苦,于受、想、行、
识见无常、苦。比丘!色为是常、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
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
、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
、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
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07.html
n********n
发帖数: 8336
22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福德
福德
巴利经文选读
(英译、编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Merit
A Study Guide Prepared by Thanissaro Bhikkhu
=======================================================================
原文版权所有 © 2005 美国慈林寺,仅限于免费发行。慈林寺许可人们在任何媒
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编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
形式进行,译文与其它衍生作品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目录:
◇引言
◇基本智慧
◇福德(Puñña)
◇布施(Dana)
◇持戒(Sila)
◇禅定(Bhavana)
◇证入流果的福德
◇超越福德
◇名词解...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4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一)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般剌密帝译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
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
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
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
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嘱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
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
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
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
阿罗汉。应诸斋主。惟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
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
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
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5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四)
卷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
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
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
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
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
第迁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
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
。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
。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
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
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后中日战争。1940年1月15日任第一联合航空队司令官,与大西
泷治郎为司令官的第二联合航空队一起参与重庆轰炸作战,5月山口与时任支那方面舰
队参谋长的井上成美以及大西泷治郎一同指挥101号作战轰炸重庆,企图通过空中攻势
进行无差别轰炸,摧毁中华民国国家最高统帅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之坚持抗日战争的
意志。由于在缺乏护卫战斗机的情况下,急于发动进攻,导致轰炸机机组人员大量伤亡
,他获得“杀人多闻丸”之称呼(其名字“多闻”是来自日本南北朝的楠木正成的小名
“多闻丸”
b*******n
发帖数: 1267
27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择师十条件 zt
择师十条件
宗喀巴大师作
能海上师讲解
所亲近之德。
所亲近指善知识言,所亲近之德,即善知识所具之德。此择师法为弥勒菩萨所说,
见《庄严经论》。善知识所具之德大约有十种。
丁一、调伏:与戒相应者。
调伏总说,十二部经皆为调伏;别说,即指戒为调伏。此调言,指与戒相应者,与
戒相应,不必完全不犯戒,但大戒不犯,犯小戒能惭愧忏悔者即是。
丁二、寂静:与定相应者。
何以知其定,观其态度安详,三业不妄动,即虽推测而知其有定力,虽未得定,亦
必与定邻近也。
丁三、惑除:与慧相应,伏断烦恼者。
能断烦恼方是真慧,不是有学问能文章乃谓之慧。
丁四、德增:戒定慧具,不缺不减者。
不缺者谓戒、定、慧如鼎三足,缺一不可。缺者缺乏也。不减者,减即退堕,不减
即不退堕。大旨谓戒、定、慧三学平行,如戒中具定慧,定慧中具戒。德增即功德互相
增上之义。
丁五、有勇:益他无畏倦者。
他,谓弟子。无畏,谓弟子有垢病,能以直言斥非,而无所畏惧。无倦,谓精进教
弟子而无厌倦也。以要言之,即是用严格训育弟子,不是一味姑息者。
丁六、经富:有多闻者。
此多闻有二:(一)、多学的多闻而能不骄不欺者。(二)、亲近善知识的多闻。
丁七
r****n
发帖数: 825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从佛陀的言教谈依法不依人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南传)中,对诸比丘说:“以自己为明灯,为归依,勿以他人
为归依;以法为明灯,为归依,勿以他人为明灯”。又对阿难说:“汝等中若有人,作
如是思维;导师的教言已毕,我们无复有导师,……不应作如是观。阿难,我为汝等所
建立的法与戒,于我去世后,应为汝等导师”。同样教导,也见于汉传佛教之《杂阿含
经》(卷24)“阿难,当知如来不久亦当过去。是故阿难,当作自洲而自依,当作法洲
而法依,当作不异洲、不异依”。
怎样才能做到依法为师呢?要中之要当是闻法。《听闻集》)云:“多闻能知法,多闻
能远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此颂谓依于闻法,如其次第,能知取舍处。知已
,乃持止恶之戒,以遮止无益已,则心安住于善所缘,自能发生定也。
又云:“闻后以修为心要,少功即脱生死城。”
但我辈凡夫,根劣慧浅,障难深重,即便是学习经教,尚存见难思退之心,更何谈实修
彻证?自己不明教理,怎么能依据佛陀的教导来甄别善恶?人云亦云、顺势逐流,花费
宝贵时光去听人家的如珠妙语,而对其说法是否契于佛理却不思不究,这已经违背了修
行佛法的正途。佛教的智慧来自于“闻思修”,见性智慧和解脱是现生就能够证得的。
a**u
发帖数: 810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关于自由
☆─────────────────────────────────────☆
Yisu (yisnotme) 于 (Tue Jul 13 11:13:55 2010, 美东) 提到:
一点思考
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 说的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听到的人就已经产生了厌恶。 是
说话的人不应该如此自由呢, 还是听的人不自由呢?自由是不是有条件的行为? 没有
条件的自由又是怎样的? 除了当皇上, 还能做些什么, 或是不做什么。
念佛, 吃斋, 杀人, 放火。 做是为了什么? 有利益? 不做又是为了什么? 不能
, 不愿, 没必要, 还是不敢?
如果解脱就是真自由, 看来思量的确不可得呀。。
☆─────────────────────────────────────☆
SeeU (See you) 于 (Tue Jul 13 12:32:49 2010, 美东) 提到:
解脱是心的自由。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自他主观愿望冲突的时候(「大声讲个痛快」vs.「不干扰别人
」)会认为自由受到限制。
阿罗汉成就无诤三昧的,心的自由不干扰别人。
☆────────────────...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
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
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
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
。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
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
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
。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
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
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
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
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
,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轮回的另一个thought

当然不会。例如提婆达多驱醉象向佛陀冲来时,佛陀入慈心定,降伏大象!
不会。
是滴。总是正念正智的阿罗汉,不会分心,只怕反应更快更正确。
《杂阿含经》(大正藏470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佛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愁忧称怨,啼哭号呼,心生狂乱。当于尔时,增长二受∶若身受,若心受。譬如士夫身被双毒箭,极生苦痛。愚痴无闻凡夫,亦复如是,增长二受──身受、心受,极生苦痛。所以者何?···。
多闻圣弟子,身触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夺命,不起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多闻于苦、乐,非不受觉知,彼于凡夫人,其实大有间。
乐受不放逸,苦触不增忧,苦乐二俱舍,不顺亦不违。比丘勤方便,正智不倾动,于...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2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一)非不说法
有些人对大迦叶的一个主要的偏见,就是认为尊者有隐遁、独善的倾向,不问僧
事,甚至不愿意说法。前文已经说过,头陀行并非隐遁的、独善的,也有利他的一面。
这是因为头陀行者本身就是一种身教。况且大迦叶并非不说法,这在经律中都是有所记
载的。
头陀行法之一就是要乞食,从这一点来说,头陀行者虽住于闲静处,但还不能离
城邑、聚落太远,因为要乞食。其实头陀行比丘与聚落比丘一样,依众乞食,随缘教化
,因而决不能武断地说他们是隐遁的、独善的。也就是说,他们也会随缘说法、教化众
生。因为在印度的当时,出家人受人信施后,普遍地要为施者说法。
如经中记载,有一位婆罗门妇敬信婆罗门,欲供养婆罗门。大迦叶在佛陀的提点
下,显婆罗门身而方便度化这位婆罗门妇。大迦叶为她说种种法后,婆罗门妇即得法眼
净,无有狐疑,自皈三宝,受持五戒。她的婆罗门丈夫回家后,竟也受她感化,一同皈
依佛陀,得法眼净,受持五戒。[16]
而印顺法师却说大迦叶“是一位女性的绝对厌恶者”。[17]但就是在大迦叶的指
引下,他原来的妻子妙贤由外道而皈信佛陀,依大世主(即大爱道)出家受具。因为妙贤
“姿态绝伦”、“仪...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34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5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1392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寺庙拜佛讲解-ZT
寺庙拜佛讲解
为什么拜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
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
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
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
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
,增十分福慧。”
为什么拜菩萨?
一、弥勒菩萨:包容、欢喜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
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
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
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
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所以他是教学,而不
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论语 述而第七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at Jul 23 15:04:16 2011, 美东) 提到: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
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8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Aug 8 08:57:17 2011, 美东) 提到:
在这个版看了很久的贴,学了不少。最近读杂阿含,感觉这段讲的比较透。请师兄们指
教。
(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时
。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
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
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诸弟子有聪慧者.有钝根者
。及其命终。悉不记说所往生处。如是先阇那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拘陀
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亦如前者。沙门瞿昙尔时亦在彼论
中言。沙门瞿昙为大众主。其诸弟子。有命终者。即记说言。某生彼处.某生此处。我
先生疑。云何沙门瞿昙。得如此法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则生疑。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师
。见现...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9
杂阿含44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云何与界俱?谓∶众生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善心时
与善界俱;鄙心时与鄙界俱,胜心时与胜界俱。
时,尊者憍陈如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上座多闻大德,出家已久,具修
梵行。
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头陀苦行,不畜遗余。
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大智辩才。
时,尊者大目揵连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时,阿那律陀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彻。
时,尊者二十亿耳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勇猛精进,专勤修行者。
时,尊者陀骠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能为大众修供具者。
时,尊者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通达律行。
时,尊者富楼那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皆是辩才善说法者。
时,尊者迦旃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多闻总持。
时,尊者罗睺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善持律行。
时,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习众...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0
杂阿含44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众生常与界俱,与界和合,云何与界俱?谓∶众生不善心时与不善界俱,善心时
与善界俱;鄙心时与鄙界俱,胜心时与胜界俱。
时,尊者憍陈如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上座多闻大德,出家已久,具修
梵行。
复有尊者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头陀苦行,不畜遗余。
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大智辩才。
时,尊者大目揵连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时,阿那律陀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彻。
时,尊者二十亿耳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勇猛精进,专勤修行者。
时,尊者陀骠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能为大众修供具者。
时,尊者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通达律行。
时,尊者富楼那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皆是辩才善说法者。
时,尊者迦旃延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
时,尊者阿难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多闻总持。
时,尊者罗睺罗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善持律行。
时,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于近处经行,一切皆是习众... 阅读全帖
y*******g
发帖数: 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索达吉堪布:怎么样学佛?
原文链接:http://www.zhibeifw.com/ssks/qa_list.php?id=671
前面从两方面阐述了什么是佛、什么是法。尤其是佛法,指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门
,它可摄于九乘法门、三乘法门,或者分为显宗、密宗法要。这样的佛法,大家一定要
认识,不然,有些人趋入显宗而不了解密宗,就认为密宗的法不殊胜、不究竟,对此产
生各种诽谤,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我们对任何一个事物,不了解之前绝不能轻易诽谤,
否则,且不论佛教的因果如何可怕,单单是世间伦理也说不过去。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
就讲过:“千万不可妄自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
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佛法包括显宗和密宗,只有将这二者圆融无违地修学,学佛才会很全面。不然,你只学
习密宗,却不了解显宗;或者,只喜欢显宗,而排斥密宗;又或,只接受显宗的小乘法
门,对大乘教法一概否定,这样的学佛都不完美。因此,你如果自称为一个佛教徒,就
要圆满地修学佛法。就好比学习世间的知识,读完小学、中学之后,只有再读上去,才
算是学业完整。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佛教。
假如你想诋毁某个法门,至少也应先亲自研究一番...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42
宗喀巴大师 造颂
谭影 译颂
堪布索达吉 讲述
----------------------------------------------------------------------
《三主要道颂》

敬礼诸至尊上师!
佛陀至言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欲求解脱之大道,我今随力而宣说。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具法缘者净意听。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
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现相缘起不虚妄,性空离许之见二,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3
「罪」与「不善」是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
依南传的阿毗达摩,不善果报心是(未必是过去世,也可能这一生)不善业的结果,我
们能做的是在不善果报心生起时,生起善(的速行)心,而不生起不善心。
举例说明,佛陀遭提婆答多暗算时,没有生气或恐惧等不善心,也没有后悔、担心过去
世的不善业,而是智慧的处理。提婆答多害佛,是提婆答多的不善业,不是佛陀有罪该
被害。只能说∶佛陀的业,不足以使提婆答多不加害。试想∶如果佛陀生于色界天,提
婆答多还能害他吗?不能吧。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问题。
如杂阿含46经说∶「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不乐著未来色。」过去所造的业,无
法改变,又何必放在心上?当下正念正知,增长善念善行,才是正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46.htm
又如杂阿含470经所说,执著于受,不得解脱。若于受解脱,还有「不可意受是否不善
业果报」的问题吗?
世尊告诸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
...
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4
八大人觉经略解
http://www.baus-ebs.org/sutra/jan-read/010/008/008-6.htm
西土圣贤集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明 蕅益释智旭解
----------------------------------------------------------------------------
----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今初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不论在家出家。但是归依于佛。即为佛之弟子。既为佛子。即应恒修此八种觉。言常于
昼夜者。明其功无间断。言至心者。明其亲切真诚。言诵念者。明其文义湻熟。记忆不
忘也。八大人觉。释现结叹文中。
二别明即为八。初无常无我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
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此入道之初门。破我法执之前陈也。先观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等。则于依报无可贪著。次以四大观身。地水火风互相陵害。故有四百四病之苦。各无
实性故。究竟皆空。次以四阴观心所谓受想行识。并此色身。共名五阴。于中实无我及
我所。但是...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么样学佛?
怎么样学佛?
——索达吉堪布
前面从两方面阐述了什么是佛、什么是法。尤其是佛法,指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门
,它可摄于九乘法门、三乘法门,或者分为显宗、密宗法要。这样的佛法,大家一定要
认识,不然,有些人趋入显宗而不了解密宗,就认为密宗的法不殊胜、不究竟,对此产
生各种诽谤,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我们对任何一个事物,不了解之前绝不能轻易诽谤,
否则,且不论佛教的因果如何可怕,单单是世间伦理也说不过去。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
就讲过:“千万不可妄自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
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佛法包括显宗和密宗,只有将这二者圆融无违地修学,学佛才会很全面。不然,你只学
习密宗,却不了解显宗;或者,只喜欢显宗,而排斥密宗;又或,只接受显宗的小乘法
门,对大乘教法一概否定,这样的学佛都不完美。因此,你如果自称为一个佛教徒,就
要圆满地修学佛法。就好比学习世间的知识,读完小学、中学之后,只有再读上去,才
算是学业完整。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地了解佛教。
假如你想诋毁某个法门,至少也应先亲自研究...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又有人在扯淡原始佛教

由杂阿含五八经 三一经...看
修行过程大抵是
要观察 五蕴的集、灭、味、患、离
当正思维 无常 苦 无我
“无我”的修习方法,特别注意”我慢”,这是很难消除的,
要三果以上的成就才有可能,
也就是要熟练观察五蕴的 集、灭、味、患、离
及熟练正思惟 无常 苦 之后
“无我”的修习方法(主要是”我慢”的消除方法)是,
观察 并正思惟 五蕴皆是 非我 非我所(不异我) 不相在
非我 是 色非我 受非我 … 识非我
不异我(非我所) 是 并非色之外有ㄧ个我 而色是”属于我的”
并非受之外有ㄧ个我 而受是”属于我的”
……
并非识之外有ㄧ个我 而识是”属于我的”
不相在(不互相在其中) 是 并非色在受中 并非受在色中 ….
并非识在受中 并非受在识中...
杂阿含五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又有人在扯淡原始佛教

杂阿含五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
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时。有一比丘从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
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耶
佛告比丘。还坐而问。当为汝说
时。彼比丘为佛作礼。还复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
。以何生。以何触
佛告比丘。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而白佛言。世尊。为说五阴即受。善哉所说。
今当更问。世尊。阴即受。为五阴异受耶
佛告比丘。非五阴即受。亦非五阴异受。能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
比丘白佛。善哉。世尊。欢喜随喜。今复更问。世尊。有二阴相关耶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犹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于未来得如是色.如是受.如
是想.如是行.如是识。是名比丘阴阴相关也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
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名阴。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
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阴。是名为阴。受
.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比丘。是名...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
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
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
律,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
律搞外道的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
一的大迦叶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
出的是佛经,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
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
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
共同特征: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
,攻击贬低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
为攻击佛弟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四)
现在可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了,什么是大多数人所想到的“我”呢?这个“我”是在
我们大脑意识中的一个概念,就像我们苹果、树、地球等在大脑中的概念一样,是有多
种特征信息组合而成的一个集合体。“我”的这个集合体是由许许多多随时变动的、有
弹性的、模糊的碎片组合而成,这些碎片是被我们的记忆与生活粘着在一起的,如果追
根到底,它在物质的层面以及信息的层面上都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可得。而实际存
在于我们这个宇宙中的,只是一种由基本物质与信息所形成的无常法流。生命的过程就
如同氧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水分子一样。我们所感受到的“我”的存在,只不过是物质
与信息在不断地变化与构架当中,所产生的一种虚幻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物质与
信息的永不停息的造作与轮回。
在物质与信息的层面永远都找不到一个恒常不变的“我”的实有可得,这就是无我。梵
语ana^tman 或 nir-a^tman,巴利语anattan。其中,attan是灵魂,自己的意思,an是
无的意思。又作非身、非我。巴利语原文“n’etam mama, n’eso’ham asmi, na me
so atta”是说此非我所有,此非我,此非我的...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