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大略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t
发帖数: 31659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段江core的逸事
我记得李博士书上好像有大略人数统计.但可能没分时间.
w********9
发帖数: 8613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江南后来状元多的问题。
刚查到这个。族群、政治或地域人脉的影响就非常明显而且有依据。
“随着战争的平息和军功的减少,众多的满族旗人家族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功名成
为其入仕的主要途径,如嵩申家族。《清代科举家族》通过对八旗科举家族的履历和其
他史料的分析,考证了江苏、浙江省的进士人数所占比例由清初约35%下降到了清末的
约15%,这主要是因为八旗科举家族在清末的崛起对汉族科举家族形成了冲击。朝廷重
用满族科举家族的倾向也在逐步加强,满族军机大臣中科举出身者不少,如雍正时期的
大学士鄂尔泰、乾隆帝重用的大学士阿桂皆为举人出身,而嘉庆帝时的军机大臣那彦成
,道光帝时的耆英、穆彰阿皆为进士出身。”
http://tangsong.blog.hexun.com/16377378_d.html
评张杰《清代科举家族》
陈小锦
2007-05-17 20:05:41
《清代科举家族》,张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科举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话题,涉及面非常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
面面。自近代学者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科举家族研究在上世纪80
年代后有所突破,高质量的论著主要在明清科举望族...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1971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太平洋战争早中期日军的机会
日本人想学满清速胜,结果中国相互正负抵消的国力瞬间全部成正正的国力,日本人还
是没搞清大略大局。要是以韬光和安抚为主,坐观虎斗,中国人的民主特性一定会玩到
分崩瓦解为止。那个时候才是一举定天下的时机。日本人唯一一次的机会不会再有了。
日本人当时的策略应该是坐实东北,虎视中原,以挑拨国民政府名义控制的西部,再以维护为名派少部精锐拿下陕西以西,利用天险以少扩多,囤积粮草和兵力。对付中原列强以安抚调和为主,使其服强而各自残弱。待时机成熟,西路进川,中路直插中原。日本人一开始就打上海,就注定悲剧了。
T****i
发帖数: 715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zz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
月关
内容比较杂乱,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看看。
第一版《明史》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
孝孺,并夷其族”十五字。
而在“四库”版《明史本纪》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
,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
”。
很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
(关关这里插一句:永乐帝登基的日子是己巳日,之后隔了庚午,辛未,壬申,癸
酉,甲戌,乙亥,丙子整整七日才是丁丑,永乐帝都当了七天皇帝了,又怎么会在七天
后逼着他奸佞榜上第一人的方孝孺给他写登基诏书呢?《明史》四库版替前版增加的这
个情节,可疑乎?)
《明史》从头到尾都由满清皇帝终审定稿。清廷的几位皇帝对《明史》修撰的重视
可谓到了离谱的程度,《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无不仔细审阅,乃至
事无大小地就每个自己所“关心”的细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让书写者照办。
朱元璋修《元史》只花了两年多时间,蒙元修《宋史》(二十四史中规模最大的一
部史书)也只花了两年多时间,惟独满清,修一部明历...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5
20个调整师(德械师)大略情况如下, 另外还有个宋子文自己搞的税警总队。
番号 师长 步 枪数 轻机 枪 重机 枪 迫击炮 缺编部队
第一期陆军调整师(德械师)
第二师 黄杰 7000 567 126 42 30连
第十一师 黄维 4000 324 72 24 15连
第十四师 霍揆章 4000 324 72 24 15连
第二五师 关麟征 4000 324 72 24 11连
第三六师 宋希濂 4500 324 72 24 13连
第五七师 阮肇昌 4000 324 66 0 1 6 连
第六七师 李树森 4000 324 72 24 13连
第八七师 王敬久 4000 ...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1240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英法百年战争
过奖了,俺也都是道听途说,粗知大略而已,很多细节其实也经不起推敲。大家共同学
习,共同进步。:)
s***a
发帖数: 2141
7
第一时期,武装割据时期,我写的都过于简略,说实话确实了解不多,仅仅能说个大略。
尤其是宁都兵变红五军团这一块,最初实在不应该遗漏啊!当时红1方面军最多不超过3
万,宁都一下子就1万7千人来上梁山入伙,主席大概又想起王伦与晁盖,晁盖与宋江之
间的好戏了吧。不过最终,伟大领袖没让水浒中的悲剧上演,成功的分化瓦解吸收了这
支强龙,红五军团在长征时已完全是二流部队,后来划入红四,加入西路军,最终被马
家军消灭了。这其中的手段,哪位来仔细说说?
傅柏翠事件也是当时闽西匪区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可惜我的了解也不多,无法比较清晰
的说明。
袁王事件,富田事变,都是老掉牙的段子了,不必细说了。

他们的赤匪比土匪还不如呢。
义建立红七军,又跟了匪党走了。可惜,匪党就是匪党,没有国民党那么好心肠,你这
种倒戈将军其能被信任?他带红七军“长征”到达赣南后,不久就被干掉。据说邓小平
日后对他评价很高,当年呢,当年杀他邓起了什么作用,帮他说过好话吗?
啊。对它们的处置,就是典型的“吞并杂牌部队”,不仅如此还杀人灭口。红五军团原
有三个军被拆分,只有13军留在五军团。据说董振堂本来也是要被杀的,不知为何后来
留了他... 阅读全帖
l****w
发帖数: 515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 三个皇帝与两座皇宫
http://www.jllib.cn/ffy/2e2p.htm
原文链接里面还有很多图片
三个皇帝与两座皇宫
图/文:冯方宇
------------------------------------------------------------------------
----------------------------------------------------------------------------
-----------------------------
皇帝的返乡

公元1375年4月,一如既往的春意浓浓,47岁的朱元璋衣锦还乡,带着开国者无限
的自豪,朱元璋脸上春风得意。此次回乡,阵容庞大,仪仗齐全,俨然是真龙天子的威
仪。这是他征战多年,当上皇帝后的第一次反乡,次行的目的是祭扫父母的陵墓,还要
亲自视察中都皇宫的修建状况。
车驾进入洪武门,踏上洪武街,横穿云霁街,进入大明门,两旁的部府建筑仍在做
最后的紧张施工。穿过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承天门,正式进入紫禁城,再经端门,过
外金水桥,来到了午门前,朱...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6213
9
文长忠勇有大略,其为将之道非村夫可比。村夫死而遗纵其心腹杨秘书杀国士,于蜀汉
无益。
u****r
发帖数: 1163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想想当年张作霖真的不容易啊
虎父犬子,这是最可悲的事情.
作霖雄才,校长大略,若能联手,中华幸甚.
r**o
发帖数: 4614
11
光头名义上统一全国满打满算估计连10年都木有, 事实上统一中国更是没有过, 当然
没时间没资源来“雄才”了。
少帅他爹一个地方军阀要什么“大略”, 学薄熙来吗? 怕人家不早动手吗?
作为当时中国领导人, 光头已经很出色了, 当然同后面的老毛比是逊色很多了, 丫
到底没脸说自己战术上战略上全优,文艺上指导思想, 淫诗错别字一样发文章, 顺便
还搞个毛粒子啊~
r**o
发帖数: 4614
12
我的意思当时的军阀立身的前提就是全国分裂, 谁要有大略别的军阀就不答应, 后面
的列强也会下阴手, 奉系一巅峰还不是立马给打回去?
A****0
发帖数: 12393
13
风壤既别,地利亦殊。花草果木,杂种异名,所谓庵没罗果、庵弭罗果、末杜迦果、
跋达罗果、劫比他果、阿末罗果、镇杜迦果、乌昙跋罗果、茂遮果、那利罗果、般娑果
。凡厥此类,难以备载,见珍人世者,略举言焉。至于枣、栗、椑、柿,印度无闻;梨
、柰、桃、杏、蒲萄等果,迦湿弥罗国已来,往往间植;石榴、甘桔,诸国皆树。
垦田农务,稼穑耕耘,播植随时,各从劳逸。土宜所出,稻、麦尤多。
蔬菜则有姜、芥、瓜、瓠、荤陁菜等。葱蒜虽少,啖食亦希,家有食者,驱令出郭

至于乳酪、膏酥、粆糖、石蜜、芥子油、诸饼麨,常所膳也。鱼、羊、獐、鹿,时
荐肴胾。牛、驴、象、马、豕、犬、狐、狼、师子、猴、猿,凡此毛群,例无味啖,啖
者鄙耻,众所秽恶,屏居郭外,希迹人间。
若其酒醴之差,滋味流别。蒲萄、甘蔗,刹帝利饮也;曲蘖醇醪,吠奢等饮也;沙
门、婆罗门饮蒲萄、甘蔗浆,非酒醴之谓也。杂姓卑族,无所流别。
然其资用之器,巧质有殊;什物之具,随时无阙。虽釜镬斯用,而炊甑莫知。多器
坯土,少用赤铜。食以一器,众味相调,手指斟酌,略无匙箸,至于老病,乃用铜匙。
若其金、银、鍮石、白玉、火珠,风土所产,弥复盈积。奇珍杂宝,异类殊名,出...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14
古风
唐 李白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
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
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
扬波喷云雷。
鬈鬣蔽青天,
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
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
金棺葬寒灰。
s********n
发帖数: 1540
15
汪士铎:“天国”与“末世”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4 20:04:18 2012, 美东)
那一年,汪士铎第一次见到,他从小熟悉的南京城禁卫如此森严。
那是咸丰三年(1853年),城外突然建起了数不清的坚实的营垒、高耸的望楼。每一营
垒,内有一道、外有三四道壕沟环绕,多者甚至有七八道壕沟,壕沟深八尺、宽六到八
尺不等……此前宽敞的城门也被砌窄,每处设巡守两人,士卒不许脱衣而寝。城内各街
亦建起更楼,若街有设馆,馆内又另置更楼……太平军占领南京后,严密的防备已经到
了“全城内外,在目如绘”的地步。
但是,这样的情形只会更加重一些人内心的恐惧,52岁的汪士铎就是如此,无论如何,
他已决定要逃离这座城市了。
1853年11月16日,汪士铎贿赂了一位采薪馆的头目,约好次日早饭后由其带出城外。第
二天,汪士铎装扮成书吏的样子,随人从守卫相对薄弱的南门出城,来到驯象门外一个
叫江疯子的人家。太平军管理采薪的人,写了一个发柴小帖给他,午饭后,汪士铎便由
江疯子带至山上。
上山后,江疯子伺机令汪士铎伏在地上,急忙拿杂草将其盖住,然后嘱咐他勿嗽勿动。
在乱草竹竿下面... 阅读全帖
s****7
发帖数: 2507
16
孙之獬(1591—1647),山东淄博淄川县人。明天启2年(1622年)进士,初为庶吉士
,继为翰林院检讨。天启7年(1627)充顺天乡试正考宫。崇祯元年(1628),被列入
魏忠贤阉党逆案,革职为民。满清入关后,召他入京,授官礼部右侍郎,又命以兵部尚
书衔招抚江西。后以“久任无功,市恩沽誉”,应“革招抚江西尚书孙之獬职,永不叙
用。”
据野史笔记载,孙之獬投清居官时,有过一段臭名昭著的“上疏建议清廷下达削发令”
的历史,人称中国第一汉奸。
《研堂见闻杂记》载:
“有山东进士孙之獬,阴为计,首薙发迎降,以冀独得欢心。乃归满班,则满以其为汉
人也,不受;归汉班,则汉以其为满饰也,不容。于是羞愤上疏,大略谓陛下平定中国
,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于是削
发令下,而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野草
,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
《清稗类钞》载:
“世祖初入关,前朝降臣皆束发,顶进贤冠,为长袖大服。殿陛之间,分满、汉两班,
久已相安无事矣。淄川孙之獬,明时官列九卿。睿亲王...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32207
17
你又怎么确定他的"大略"是因为你所说的原因?
你又怎么知道他没意识到?
目前为止你都没给出任何solid的关于一行不知道地圆的证据
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受过哪怕古时数学训练的人,
给出一度弧长多少则周长显然
为什么就不能是人家因此不愿意对显然的事费笔墨?
你有什么论证推翻这样的解释么?
p*********e
发帖数: 32207
18
你又怎么确定他的"大略"是因为你所说的原因?
你又怎么知道他没意识到?
目前为止你都没给出任何solid的关于一行不知道地圆的证据
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受过哪怕古时数学训练的人,
给出一度弧长多少则周长显然
为什么就不能是人家因此不愿意对显然的事费笔墨?
你有什么论证推翻这样的解释么?
c***h
发帖数: 1862
19
共产主义的罪行
《共产主义黑皮书》绪论
斯特凡.库尔图瓦 着 李 刚 译
生命无法抗拒死亡,但记忆却在与虚无的搏斗中不断增进。――茨维坦.托多洛夫﹕《
记忆的滥用》
编者按﹕请读者注意阅读本文后面的“译者附注”,就知道黄花岗杂志副主编李刚博士
翻译“共产
主义黑皮书”的来龙去脉了。译者十分谦虚。但是,我们想说的是,2005年6月,在英
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个有相当翻译难度的文史专题讲演会上,正是这位物理学博士
,才赢得了在场英国学者们的高度赞扬和大家的钦佩及夸奖――他的现场同步翻译,实
在是译得太好了。
为方便读者,该书的绪论段落标题为译者所加。希望《共产主义黑皮书》能够早日出版
中文本,因为它太重要。
一、共产主义的罪行就是反人类罪
有人曾经写到:「历史是人类灾祸的科学。」1 我们这个充满暴虐的血腥世纪[译注:
作者指二十世纪]充分证实了此一论点。在以往的那些世纪里,鲜少有人民和国家能够
免遭大规模暴行的蹂躏。欧洲列强大都参与了非洲黑奴的贩运。法兰西共和国进行的殖
民活动,尽管做了些好事,却因为直到最近都有持续不断的众多丑闻而污痕斑斑。美国
迄今依被一种深深植根于两大历史悲剧——对...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20
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
,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
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
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
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
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
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
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
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
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
,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
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人与少年人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
有之...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啥好争论的
人追求的不一样啊
追求所谓大业,心爱的女人被老婆做成人猪,把儿子吓成傻逼
这些都是自己没有办法左右的
真是有大略的,知道时间的险恶,也不会嘲笑自刎的英雄
只有笨蛋,采取嘲笑自刎的英雄
r****p
发帖数: 1854
22
呵呵,我说"历史空白"是有些反讽的意思,起因是大家以前讨论过过南北朝的电视剧太少
.好不容易有了,又是这种货色.
对你的观点,我有所保留意见.
少数民族王朝也是修史的.就拿你说的元朝,宋辽金三史都是在元朝时候编纂.当然由于
编者的立场,有些政治观点不客观,例如赵良嗣被列入《宋史 奸臣传》,但是史学价值
还是值得肯定的, 尤其是《宋史》和《金史》。《辽史》相对错误较多,大概是年代
相对久远的缘故。
而且元代应该也是有自己的史官的, 《元史 太祖本纪》最后提到,“帝深沉有大略,
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勳偉跡甚眾,惜乎當時史官不備,或多失于
紀載雲。”由此我们可以作出一个符合逻辑的推论,那就是后来蒙古人是有史官的,而
这些史官的记述是宋濂等人后来编写《元史》的重要根据。否则宋濂不会刻意提到,在
成吉思汗年代“惜乎當時史官不備”。
再说北朝,北魏当然是修史的。崔浩就是因未写《国史》掉了脑袋,济阴王元晖业编写
的《辨宗室录》,是后来魏收写《魏书》的重要reference.
十六国南北朝的影视剧少,首先还是民族问题太敏感。再就是头绪线索太多,要拍一个
《三国》那样反映全貌的,太难太...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11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宋朝亡在只守不攻 (转载)
俺总是错误百出的,呵呵,有点类似项羽,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西瓜也很喜欢挑我的
刺。
想想看,如果俺是个宋朝小愤青,家里穿丝绸,国家体制让我参军也没有什么前途,都
是社会小混混,脑壳上刺字的贼配军才当兵,拼死杀几个人头,也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
啊,俺吃饱了撑了才去守黄河。
c*****1
发帖数: 3240
24
☆─────────────────────────────────────☆
Diaowai (Waiting for suckers rally) 于 (Thu Aug 23 03:34:06 2012, 美东) 提到:
第一幅地图是阿拉伯人al-Tusi在公元1331年绘制的世界地图(中文版根据原稿所绘)
。此图就像有人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太空俯视地球,欧亚非大陆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基本准
确。经过非洲好望角可以在亚欧之间航海也是一目了然。
图2为公元1402年朝鲜人所绘制,图上文字指出此图是根据两幅中国的地图所绘制。这
幅图后被日本人抢去,现在藏于日本。此图上欧亚非之间可以通过航海到达也是一目了
然。
从这两幅图可以看出,早在欧洲人宣称发现好望角航线之前,已经有人绕过好望角航行
来往于欧亚之间。欧洲人靠着近代的话语优势,不断进行谎言重复一千遍的活动,才把
世人洗脑,流毒至今,现在还有中国人干着被骗子骗了还替骗子数钱的傻货行为。
☆─────────────────────────────────────☆
irishgyy (Go Irish) 于 (Thu Aug ...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开府的制度注定要互相残杀
zz一段杨文幹事件的分析,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老李也不好办:
然后,时间进入武德七年的夏天,一场更直接地暴露出李氏兄弟父子关系恶化的
大案发生了,即只要谈起玄武门就没人绕得过去的庆州都督杨文幹谋反案。
杨文幹谋反案也算是历来一个争议点,其前后经过按照史书记载大致如下:
武德七年夏六月,李渊到位于关中之北的仁智宫避暑,带李世民和李元吉同往,李
建成则以太子身份留在京师监国。李建成和李元吉当时已经结为一党,就让李元吉见机
搞掉李世民,所谓“安危之计,决在今岁”。
当时的庆州都督杨文幹曾任东宫禁卫,和李建成关系密切,曾经私自募集勇士送给
李建成作为私人武装,这时李建成也派东宫两个中级武官尔朱焕和乔山公给杨文幹送去
铠甲。结果尔朱、乔二人走到豳州以后一转弯,径直向仁智宫而去告发了此事,说是李
建成指使杨文幹造反,准备里应外合对付李渊。同时,仁智宫附近的宁州也有个叫作杜
凤的人前来告发此事。
庆州就在仁智宫西北,如果杨文幹在那里造起反来,确实很容易杀到仁智宫。李渊
大惊且怒,赶紧找个借口派人去召李建成前来仁智宫。
李建成却已得到消息,恐惧不敢前往。太子舍人徐师谟劝他造反,太子詹事赵...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26
讲劳模的更有意思
初,北亚墨利加一土,自米利坚以北,皆野番杂处,不成部落。惟墨西哥早建为国,有
城邑,有坛庙,有王有官。肖物形而作字,有律例。地有废城极大,云是千馀年前古迹
,不知何代何名也。明宏治初,西班牙遣可仑探寻新地,知墨西哥为金穴,又稔其国无
备,正德十四年,遣其将哥尔德斯率兵攻之,震以炮火。墨西哥溃败,国遂为西班牙所
据。西人连【舟旁宗】西来,入山掘矿,流布杂居,户口日益繁盛。每岁得番银一千数
百万圆,西班牙以此骤富。乾隆末年,华盛顿畔英吉利,自立为米利坚国。墨西哥羡之
,嘉庆十五年,畔西班牙。西班牙征之九年,方克复。甫一岁,又畔,立部人义都尔比
达为王。道光三年,废国王,分为十五部,各推择官司理事。近年又分为二十三部。其
制大略仿米利坚,而疆界未定,法制不立,诸部不免内讧,与米利坚有治乱之分焉。
按,南亚墨利加西畔各国,旧皆西班牙属藩,而以墨西哥为纲领。墨西哥自古建国,不
同米利坚之榛狉。西班牙艳其实藏,夺而有之。由此银瓮东来,享其利者数百年。自古
长驾远驭,必气力足以包举,而后长为我有。声威一挫,不免生心。西班牙自遭佛郎西
之祸,内变迭生,衰乱日甚。境内或称胜广,海外安问...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27
杜车别 由满清禁毁书籍的丰功伟绩说开去
新浪历史论坛
作者:杜车别
最近看谢国桢著《明末清初的学风》,里面摘引清王芑孙《洴澼百金方》序中的
一段话,觉得有点意思,摘录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
“自朝廷开四库全书馆,天下秘书稍稍出见,而书禁亦严,告讦频起,士民葸慎
,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惟恐召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烧之。比岁
兵兴东南海隅,忧患日出,士大夫习享承平,仓皇迷闷,欲访寻曩碟以为前事之师,而
书之有者无几。呜呼!……”
我常听见有人为清朝文化专制辩护说,前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有文化大革
命,所以满清也并不特别值得谴责,甚至无足道。其实这是不确的。
第一,从维持的时间来说,满清的文字狱,对文化严厉摧残百年有余,这一
点,无论焚书坑儒还是文革都不能与之相比,一长一短,后果便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从压制的规模广度程度上说,也有差异。
记得鲁迅曾经在《华德焚书异同论》中为秦始皇叫过屈,说秦始皇虽然烧书
,但技术科学方面的书籍是保留的,而且也有容纳博采别国思想的气量,所针对的仅仅
是一披泥古不化的儒生和骗人的方士而已,所以和德国纳粹的焚书是有本质区别。
至于文革,把某某书批判成...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8
孙次舟的东西逻辑上的问题处处都是. 没时间一个一个扁, 先转一个
这个是发在正经刊物上的
http://pub.bashuquanshu.com/bashuluntan/13018373285378.html
张献忠帝蜀史的畸形研究
冯广宏 《文史杂志》2011年第2期 2011-04-03
一、偏爱辩解终究无益
现代研究家出自对农民起义首领的热爱,极力否定张献忠“屠蜀”一事。其论证方
式虽有多端,而目标和趋向则基本一致:
一是痛斥“张献忠杀尽蜀人”的谰言,以归还其清白。其实“杀尽蜀人”这句话仅
属文学性语言,既无定量价值,亦非史学定性;即使不做考证,只凭常识也能知道,谁
能把四川人杀个一干二净,不留半口?所以反复辩证根本没有必要。
二是力辨张献忠杀人数量不大,以洗刷其罪责。这可能是个可笑的命题:如果在战
争环境下杀戮和平居民,杀一千人和一万人有无区别?杀一万人和十万人有无区别?人
为万物之灵,能够随便去杀?
三是引经据典论述所杀者皆为该杀者,以突出其正义。这种论述就过于带理想主义
色彩了,或可评为迂腐之论。在对敌斗争的真刀真枪条件下,要说不枉杀一个好人,那
是不可能的;但... 阅读全帖
G**8
发帖数: 1209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商一体论
看到一个有趣的论调:夏商一体。也就是说传说中的“夏朝”十七位夏王,其实就是商
汤之前的十七位商王;夏桀(葵)就是示葵,也就是汤的老爸;商汤伐桀,其实就是他杀
父自立。。。
也就是说,中华大地上自古就只有商、商才是原住民。大约在3500年前(1500 BC)商发
展出了青铜、文字、都市、宗教,进入文明时代。和商同时有野蛮的游牧民族,一直不
肯归化的,后来成了匈奴;归化的,后来成了周。周灭商,类似于清灭明、元灭宋,但
是为了justify中华历史上第一次、史无前例的改朝换代,周人发明了“夏”,以示天
下本来也不是商的。
这解释了为什么传说中夏的历史跟商那么接近(都是17王、大略事迹几乎一模一样);为
什么现在挖出来的“夏”总在商都附近转悠,而不是传说中的一西一东;为什么所谓的
二里头之“夏”建筑风格陶器风格跟商如此类似;为什么甲骨文里提及汤这位雄主,说
他干这个干那个,就是没提他灭过一个叫“夏”的宗主国。。。
个人感觉夏商一体似乎很简单地解释了一切谜团,关键是解释了为什么以现代考古技术
这么大规模地、在人口基建如此密集的地区挖了几十年,就是挖不出“夏”。

发帖数: 1
30
货币一词的基本概念是清楚的,但由于货币的名声很大,不是货币的事物,为了沾
光而往货币上靠,也是常态。
例如,纪念币。
如果它不叫“币”,不标面值,大略是不好卖的。
然而,它所标的面值却是远远低于售价的,这就说明了它不是货币。
(面值之所以远远低于售价,并不是为了多赚钱;因为标多少面值是随意的。不这
么干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你真拿它当货币去用。)
M******8
发帖数: 10589
31
一位拒绝明太祖征辟的“少数民族”真隐士
1379年(明洪武12年)秋冬之际,悄然隐居在江西进贤某乡村中的伯颜子中,忽然
受到来自县衙门的传唤。找上门来的本县衙役身后,还紧随着一名受当日主政江西全省
的南昌布政使沈立本派遣、专程前来找寻他的公差。临行前,沈立本曾叮嘱公差说:“
倘若带不回伯颜子中,你也不要再来见我”。所以那人不敢怠慢,从县城一路跟到北山
脚下的子中居所。
乍看起来,这还真像是一件大好事。原来太祖皇帝朱元璋新近君临天下,亟需能帮
他治理国家的各色人才,所以下诏“搜求博学老成之士”。诏书递到江西,沈立本便决
意把这个在元朝曾“四领乡荐”(即四次通过省级“乡试”、获得进京参加全国性“会
试”的功名)的色目书生列入他的举荐名单。村里人围在伯颜子中三间简陋的竹屋外面
交头接耳,都打心眼里为他高兴:这个“晨饘暮粥”、穷困孤独的老头,如今总算熬出
了一个模样来!
但是,面对“上面来人”软言细语、却又斩钉截铁的邀约,伯颜子中的心里充满了
懊伤。他懊悔自己选错了隐身埋名的地方。他本不是汉人,祖上来自西域,是作为由蒙
古人调发到中原汉地的远征军而被集体迁徙到华北的。自从蒙古征服南宋疆土以来,...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吵明朝翻盘fantasy,要抓住关键
郑成功南京之役如果把南京打下来,历史可能就改写了
可惜 郑 被 朗廷佐 这个大清国的ABC 给骗了
第三节 南京战役失败和郑成功退出长江
七月下旬,清方守备南京的兵力已经大大加强,而郑成功顿兵坚城之下不攻不战,
士气难免低落。就在清军反攻前几天,郑成功命户官杨英巡视部队,竟发现前锋镇余新
部下的士卒离开汛地到江边捕鱼。郑成功得报后很耽心余新轻敌“偾事”,说:“取鱼
者伙兵则可,或战兵则事去矣。”①二十二日晚上,南京城里的满、汉官员认为时机已
到,派汉族绿营兵打头阵,由梁化凤率领部下骑兵五百余名出仪凤门、管效忠领兵出钟
阜门于次日黎明时分突然对郑军营垒发起冲击。驻守在这里的余新等部盔甲器械都来不
及披挂周全就仓促上阵,很快被清军击败,余新被俘②。清军初战告捷,收兵在城外扎
营。③
当天晚上,郑成功依据形势的变化,重新部署军队,以观音山至观音门一带为集结
地点,准备同清军决战。派左先锋镇杨祖统率援剿右镇姚国泰、后劲镇杨正、前冲镇蓝
衍屯扎大山上,作犄角应援;中提督甘辉、五军张英伏于山内;左武卫林胜、右虎卫陈
魁列阵于山下迎敌;他自己督右虎卫陈鹏、右冲镇万禄在观音门往来策应;后提督万礼
、宣...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灭了哪40国?
金哀宗欲與宋連和,派使者向宋人說:「蒙古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
及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宋人不許。天興三年正月己酉(儒略曆1234年2月9日)
,宋蒙聯軍攻破蔡州,哀宗不愿做亡国之君,便把皇位传给统帅完颜承麟,自己在蔡州
幽兰轩上吊自尽。末帝完顏承麟聞知哀宗死訊,“率群臣入哭,諡曰哀宗”,“哭奠未
畢,城潰。”末帝同日死于亂軍中,金亡。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評價是:“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
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
L******w
发帖数: 5407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方孝孺夷十族原来是假的!
看靖难之役, 看到后来的结局有些疑惑,感觉朱棣登基后对对手还是比较宽大的,很
多和他打得死去活来的将领都继续用。
于是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方孝孺夷十族是假新闻。 这么假的东西,居然当历史到处讲
,中国人的治学态度太不严谨了。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
第一版《明史》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并夷其族”十五字。
而在“四库”版《明史本纪》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孝
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
很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
(关关这里插一句:永乐帝登基的日子是己巳日,之后隔了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整整七日才是丁丑,永乐帝都当了七天皇帝了,又怎么会在七天后逼
着他奸佞榜上第一人的方孝孺给他写登基诏书呢?《明史》四库版替前版增加的这个情
节,可疑乎?)
《明史》从头到尾都由满清皇帝终审定稿。清廷的几位皇帝对《明史》修撰的重视可谓
到了离谱的程度,《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无不仔细审阅,乃至事无
大小地就每个自己所... 阅读全帖
y***r
发帖数: 16594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徽宗、钦宗为什么不自杀?
靖康二年(1127)四月,当上了亡国奴的徽宗、钦宗一行分乘八百六十多辆牛车,在如
狼似虎的金兵的押解下开始北上。随行的除了他的皇子、皇孙、后妃、帝姬之外,还有
养在深宫供他们消遣和驱使的三千佳丽。
风尘涨天,沙雪扑面,这些柔弱的中原女子,既不被后代的历史巨眼关注,也不为
当时自顾不暇的主子们怜惜,她们羊羔似地瑟缩着,凄惶着,消失在茫茫的历史迷雾之中
抵债的王朝女眷们
“议和”一开始,这些中原女子同金银、布帛、土地一样,也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二日,宋钦宗亲自同宰相何栗到金营求和,送上降表,并
屈辱地下跪。金人除了索要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之外,还要立送一千
五百名少女。宋钦宗一律照办,派人四处搜捕年轻女子,不够数目就用自己的妃嫔抵数
。不少女子不甘受辱,自杀而死。
《南征录汇》记:十二月初十日,宋臣“吴幵、莫俦传宋主意,允以亲王、宰执、
宗女各二人,衮冕、车辂及宝器二千具,民女、女乐各五百人入贡”这些女性,就是宋
王朝献给金人的最早的贡品。
“议和”在继续,女性是必不可少的条款。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协议... 阅读全帖
y***r
发帖数: 16594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徽宗、钦宗为什么不自杀?
靖康二年(1127)四月,当上了亡国奴的徽宗、钦宗一行分乘八百六十多辆牛车,在如
狼似虎的金兵的押解下开始北上。随行的除了他的皇子、皇孙、后妃、帝姬之外,还有
养在深宫供他们消遣和驱使的三千佳丽。
风尘涨天,沙雪扑面,这些柔弱的中原女子,既不被后代的历史巨眼关注,也不为
当时自顾不暇的主子们怜惜,她们羊羔似地瑟缩着,凄惶着,消失在茫茫的历史迷雾之中
抵债的王朝女眷们
“议和”一开始,这些中原女子同金银、布帛、土地一样,也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二日,宋钦宗亲自同宰相何栗到金营求和,送上降表,并
屈辱地下跪。金人除了索要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之外,还要立送一千
五百名少女。宋钦宗一律照办,派人四处搜捕年轻女子,不够数目就用自己的妃嫔抵数
。不少女子不甘受辱,自杀而死。
《南征录汇》记:十二月初十日,宋臣“吴幵、莫俦传宋主意,允以亲王、宰执、
宗女各二人,衮冕、车辂及宝器二千具,民女、女乐各五百人入贡”这些女性,就是宋
王朝献给金人的最早的贡品。
“议和”在继续,女性是必不可少的条款。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协议... 阅读全帖
O***O
发帖数: 1854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嘉庆除掉大老虎和珅后 (转载)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最终确定了第十五子嘉亲王永琰做自己的接班人。
这个接班人让乾隆满意的有四点:
首先,从性格上看,皇十五子少年老成。他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自制力强。他起居
有常,举止有度,学习勤奋,办事认真,从不逾规矩一步。这是最让乾隆欣赏的。
其次,此人品质“端淳”,生活俭朴,为人谦逊。特别是富于同情心,待人十分真
挚,善于为他人着想。
第三,从学业上看,经历了二十多年严格、系统、高质量的帝王教育,永琰对儒家
心性之学,颇有心得。他的修养是建立在学养的基础之上,因此根基牢固。另外,此子
武功骑射成绩虽然比不上他的父亲和曾祖父,在兄弟当中也是首屈一指。
第四,从外表看,嘉庆皇帝是清朝历代皇帝中长得最端正、最上相的一位。他中等
身材,皮肤白晰,五官端正,一副雍容华贵的相貌。脸型介于方圆之间,显示出他性格
的平衡和理智。经过从小就开始的仪表训练,他在出席大的场合时,总是举止高贵,镇
定自如,讲话不慌不忙,富于条理。
另外,这一年,嘉庆三十六岁。这个年龄,既精力充沛,又富于经验。生命由青春
期的青涩,青年期的热烈,转为中年前期的稳健有力,正是主掌一个庞大帝国的最佳年
龄。
因此,嘉庆元年...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38
(转发最新披露资料)
地方志中的大饥荒死亡数字
洪振快
2014年第5期 炎黄春秋杂志
最近几年,关于“三年困难时期”到底饿死多少人,有很多争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
究认为那三年发生了大饥荒,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高达三千万人。但也不断有人提出异
议,不仅否定“饿死三千万”,认为那是“重大谣言”,甚至否定发生过大饥荒。比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认为“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是
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江苏师范大学数学教授孙经先提出,“三年困难时期”的
“营养性死亡”人数在250万以下,其中“‘饿死’(完全性饥饿死亡)只是其中的一
小部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王绍光认为1958-1961年的死亡率相当于解放前的正常情
形及其他最不发达国家的正常情形。
真相到底怎么样,最好的证据之一,就是当时的档案。但是,公开的相关档案至今仍然
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了解更多的有关大饥荒的官方信
息?为此,笔者查阅了数百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官修地方志,再结合部分已经公
开的档案的内容,以展示官方资料所披露的大饥荒情形。
地方志如何处理大饥荒问题
上世纪8...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1039
39
以米国的情报能力,日本外交策略和底线完全是透明对。 米国谈判完全就是拖时间,
为米英殖民军对部署争取更多时间。
当时的新加坡,是远东闻名的海军要塞,日本对旅顺,203高地对惨痛回忆尤新,也是
非常焦虑。 一旦新加坡打成僵局,菲律宾久攻不下,米军主力又越洋而来,是非常被
动的。
山本的真珠湾作战计划,和先主席的打锦州不打长春,是一样的熊财大略
k*****r
发帖数: 21039
40
以米国的情报能力,日本外交策略和底线完全是透明对。 米国谈判完全就是拖时间,
为米英殖民军对部署争取更多时间。
当时的新加坡,是远东闻名的海军要塞,日本对旅顺,203高地对惨痛回忆尤新,也是
非常焦虑。 一旦新加坡打成僵局,菲律宾久攻不下,米军主力又越洋而来,是非常被
动的。
山本的真珠湾作战计划,和先主席的打锦州不打长春,是一样的熊财大略
g***j
发帖数: 40861
41
字号:小中大2011-12-16 11:01:28
更多
8
关键字 >> 虞云国袁腾飞历史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书评
号称“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先生推出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上海
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8月版),向公众开讲中国史,这一册涵盖了鸦片战争前的中
国古代史。作者自序引用了国学大师钱穆《国史大纲》卷首语:“任何一国之国民,尤
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
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显然,作者是
以此为讲史准绳的,而我也正是以这种标杆去拜读袁著的,但读完全书,不仅领悟不到
他的温情与敬畏,扑面而来的却是他对中国历史的轻佻与侮慢。
一、考据学“这个玩意儿实在没什么意思”
袁著自序声称,“历史应该是论从史出,得出的每个结论应该有史实做依托的”;还说
自己“至少让学生不要相信没有史实根据的事情”。我无缘亲聆其课,只能凭借他这本
《玩意儿》来领教,看到的却是纷至沓来的史实出入。以下试从十个方面说明,限于篇
幅,每类仅举一二例证。
其一,小说家言。除非运用陈寅恪那样的诗文证史法,一般情况...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0466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TFollowerII (铿锵), 信区: USANews
标 题: 西安事变真相∶张学良糊涂死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1 09:44:38 2014, 美东)
西安事变真相∶张学良糊涂死了——假英雄、假将军、假基督徒
曹长青
(编者按∶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8周年,西安事变这段历史被中共完全扭曲,这篇在张
学良2001年底去世之际写的文章,旨在通过评介张学良,使读者对西安事变有一个更接
近真实的了解。)
谈中国近代史,离不开国共两党;而研究国共两党史,离不开西安事变,因它是两党关
系的转捩点;但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活到101岁,就是不肯说出事变内幕,直到10
月14日去世,把他知道的秘密带进了坟墓。
自1936年西安事变至今65年中,海内外出版了很多关于这一事件的书籍,截止1991年底
,仅中国就已出版了23种;另外还有张学良接受各种媒体采访的谈话。但海峡两岸对张
学良的评价却像黑、白那样两极∶中国大陆把他誉为“民族英雄”,台湾定他为“历史
罪人”(解除党禁报禁后,台湾已有不同声音)。
到底... 阅读全帖
l**h
发帖数: 998
43
文章有点意思, 不过太罗嗦, 夹带私货太多太明显. 偶稍微总结下.
张学良这个人, 公子哥出身, 中东路, 北大营, 锦州, 热河, 一系列败绩, 证明他无论
在军事还是政治上都是段位很低的棋手. 早在日军入侵热河之前, 华北的军政领袖和文
化名人就普遍认为张"体力, 精神, 知识, 训练"都不能担当这种重大而危急的局面. 结
果真的被日本人打个屁滚尿流.
换个角度看, 小张能开飞机"绑架"王家烈, 在欧洲上流社会圈泡妞, 跟齐亚诺私交甚厚
, 很有点像浪子燕青. 这说明他虽然大局观不行, 干不了太复杂的事, 但处理独立事件
还是很出色的, 胆量和手段都有. 假如不做统帅, 不做一方诸侯, 做个高级侍从官或驻
外武官, 凡是有大领导管着罩着, 人生也许很精彩. 蒋评价说"张学良小事精明, 大事
糊涂"相当准确啊.
反过来说, 张评价蒋"有大略而无雄才"也很到位. 蒋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 攘外必先
安内, 但军事执行力低下, 五次围剿都灭不了土工; 工业建设方面也不行, 黄金十年搞
得还不如北洋和山西老阎 (后者的兵工厂至少能造炮), 全面抗战以后, 好不容易撑到
日本山穷水尽, 精锐... 阅读全帖
x**s
发帖数: 534
44
在汉朝,皇帝们拥有男宠是相当普遍的,史书上记载很多。在两汉25个刘姓帝王中,有
10个皇帝有男宠,占到40%,至于其他60%的汉朝皇帝,也不是完全没有男宠,但其事
迹不那么突出罢了。当然,男宠也不止一个,例如汉武帝这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称拥有宏图大略的英明皇帝,男宠就有五个之多。
这些汉朝皇帝的同性恋,准确地说,应该是“双性恋”,因为他们一方面妻妾如云,迷
于女色,另一方面又湎于男宠。他们和男宠的关系,和后世的达官贵人玩弄“相公”、
“小唱”不同,和男宠往往还有较为真挚的感情,如前所说的汉哀帝和董贤的关系就是
一个突出的例子。
汉文帝和邓通则是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汉文帝是历史上记载的一个英明皇帝,“文景之
治”是整个汉朝的盛世。文帝是汉朝最勤俭的皇帝,连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丢掉
,但对男宠邓通的宠爱却无以复加,在邓通身上所花的钱难以计数。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他的得宠是因为汉文帝做了一个梦而引起的。据《汉书•
佞幸传》记载,有一次汉文帝梦见一个在宫掖池中撑船戴黄帽的小吏,从后面推他上天
,到达长生不老的仙境,文帝回头一看,这个人的衣襟系在后面,梦醒后就派人去找这...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春秋口水战
现在人读的历史,多半是被人整理过的历史,其中难免有脑补,但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从罗马帝国衰亡史到草原帝国,皆如此。
在中国,因为史料极其丰富,与世界其余国家不成比例的丰富。所以似乎可以基本避免
这个问题。
但是也未必。比如春秋历史,似乎比较丰富连贯,往前的西周就很少了,只有大略,类
似印度历史了。
但是,春秋历史,似乎太戏剧化了一点。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春秋文献虽然多,但
是多半是外交家口角,能不能完全做实还有疑问的。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崇拜言论高手(
类似古希腊的雄辩士),这些人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而轻视具体事件的细节记录。
古人也明白这一点,资治通鉴从战国开始,也是因为春秋时期的历史,当时(司马光)
还没能力连贯成一个前后一致,逻辑清楚的历史叙述。分布在左传,国语,春秋,还有
诸子百家的乱七八糟,甚至互相矛盾的叙述中。
后来人继续研究搜集,分析整理,似乎是连贯了。也因此,大家在阅读这个整理后的历
史,往往失去了警惕心。
外交家的语言,下面两篇可以作例(括号是注解和问题):
襄公十四年  左传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
「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那么多人黑大明王朝?
努尔干永宁寺碑就这样被无视了。我明的庙街没被控制过?
还疆域的增量了。 明亡的时候18省还在吧。丢失的是的哈密卫和东北, 东北还是满
清干的。 清亡的时候新疆,东北,蒙古,西藏可曾完整的交付给后继的汉人政权?到
是全国各地n多租界给洋大人。 这个不算领土主权丧失。
外蒙就更好笑了。喀尔喀蒙古反的就是满清。 大略在1911年前后,不满清廷新政的蒙
古王公贵族们开始串联谋划蒙古独立问题。8月在库伦召开了会盟会议,会议认为“中国
人实行新政之目的在于彻底奴役蒙古”,为抗衡清廷,决定向俄国派出求援代表团,请求
俄方派军队进驻库伦。沙俄政府的回复是:“蒙人彻底脱离中国之愿望此刻尚不能实现
,但应允诺我国将支持他们为捍卫喀尔喀之独特制度,同中国人进行斗争。”稍后武昌
枪响,清廷分崩离析,喀尔喀蒙古趁机在库伦宣布独立。
k******1
发帖数: 103
47
最喜欢的小说是《明朝那些事儿》明朝是个很有意思的年代。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各朝各代,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
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二世纪;第二
次是在唐朝后期的九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
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
官那样,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
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
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从此一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宦官们熙熙攘
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甚至出现“九千九百岁”的魏
忠贤这样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让我们从魏忠贤的
前辈们谈起。
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雄
才大略,戎马一生,为朱家子孙们争来的天下,染着斑斑血迹。
卧榻旁岂容他人酣睡,显然不仅是一个赵匡胤的隐忧,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有过之
而无不及。功臣、大将们兔死狗烹,权力禁脔,又岂容宦官染...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601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掘墓人原来是他们!
晋商的发迹始于明朝建国之初。明朝建国后,国防的重点在北方,主要是防止蒙古人卷
土重来。朱家王朝在北方边境部署了上百万的军队,这就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质。为了解
决军队的物质需要,朝廷以“盐引”为酬谢,鼓励商人把粮食草料运输到边塞,这就是
明朝的“开中制”。所谓“盐引”,就是在政府专控盐业的条件下,获取购买销售食盐
的额度凭证。
山西商人敏锐地捕捉了这个商业机会,他们从河南、山东以及江南地区将粮食运往北部
边镇,以换得“盐引”,再折身辗转两淮、河东、四川等地出产食盐的地方,凭“盐引
”来购买食盐,最后到全国其他地方出售食盐获利。
这是非常艰辛的商业历程,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好在山西商人吃得
苦耐得劳,能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劳,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成为盛极一时的商业帮派——晋商,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到了明朝后期,东北的后金出了个鸿才大略的努尔哈赤,他通过多年的征战,统一了东
北地区。将东北收为后金的国土后,努尔哈赤便把入主中原定为后金的基本国策。为了
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就必须积蓄军力,扩充军备,就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而此时,
经过多年的征战,后金国...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9
陈云的统购统销政策和大饥荒的起源
宋永毅:粮食战争:统购统销政策和合作化运动与大饥荒的起源
发表于 2014 年 02 月 22 日 由 lixindai
如果我们对大跃进-大饥荒稍微做一些历史性追溯,便会发现它是自中国共产党(以下
简写为“中共”)建国以来的一个基本政策──粮食政策──的延续和必然爆发。目下
西方学界在分析作为战争要素和战略武器的“粮食”时,风行一种“粮食战争”观念[1
]。国内研究大饥荒的著名学者杨继绳在其《墓碑》里也沿用过这一的观念。[2]其实,
毛泽东本人在1957年青岛会议上谈到统购统销和“三定”等中共的粮食政策时就坦率地
承认过:“粮食问题是一场战争”。[3]从这一视角来看,我们会并不惊讶地发现:
1959-1962年中国大饥荒的实质,其实就是中共及其掌握的国家机器对中国农民进行的
一场长期的“粮食战争”。就饥荒本身的规模而言,更有着一个从积微知着的小雏形到
史无前例的大浩劫的恶性发展过程。
一、战时经济:朝鲜战争和统购统销
中共及其领袖们是在马上取得的天下。指挥并赢得“革命战争”一直是其政策的中心基
点,他们无意识的深层思维也大都战争化了。为此,作为...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50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