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 发帖数: 22064 |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1db900101jcqy.html
王立群 http://blog.sina.com.cn/wlq 2014-05-26 13:03:52
王立群
1、荆轲既非刺客,亦非侠客;《史记·刺客列传》其实就是《史记·荆轲列传》,但
是,司马迁不能单独为荆轲立传,因为荆轲的作为是历代帝王的大忌。
2、荆轲刺秦王的大计首席策划者不是燕太子丹而是太子丹的师傅鞠武,太子丹没有制
定这种计划的能力。
3、荆轲PK秦王,荆轲的剑术远远高于秦王;荆轲刺秦王未果不是荆轲的剑术不精而是
其它无法预料的因素造成的。
4、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的使命是为了报自己被秦王羞辱之恨;因此,荆轲刺秦王虽然
未果但是却圆满地、超额地实现了太子丹的愿望,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荆轲刺秦的目
的达到了,因为他从智力、心理、武功、语言、人格等方面严重羞辱了秦王;替太子丹
报复了秦王赢政。
5、荆轲不是太子丹豢养的士,荆轲刺秦王也不是为了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而是为
了让秦国返回六国被秦兼并的土地,恢复自己卫国的家园。
6、荆轲刺秦王的行动决非鲁莽之举,依荆轲的为人和...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53185 | 2 汉朝攻打大宛的时候太史公就一句话。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兵主力应该是骑
兵 |
|
m***n 发帖数: 12188 | 3 三国演义本来就是小说。
不过这99条不少也是明显错误的。以讹传讹太多了。
又见到说关羽被灭门,关老二这么招人恨么?笑。
关羽被灭门这段,三国志无。只是南朝宋的裴松之的注有。当时江南人似乎对刘备和曹
操集团极为厌恶,大量丑化。比如裴松之大量引用《曹瞒传》,《曹瞒传》這本书就是
个笑话,根本就是吴国人用来侮辱曹操而写出来的。陈寿和太史公一样,还是有史家精
神的,而裴松之和后来明朝的江南文人一个样。
再说一遍,史书不能看到就引用,要用逻辑去想想。
我大清的江南学者顾山贞也著有《蜀记》一书,记录四川历史,笑,真是精彩。关羽全
家被灭门算什么,还有更厉害的,我也摘录几段:
“献忠又立查事人役,每日差出贼兵数千,扮作乞丐、贸易等事混入民间,往来如织,
军民莫辨。凡见民戏谑笑语及私谈家务者,即诬以闲话二字,拏到王尚礼处,除本家尽
戮外,仍按连坐之法,株连动以百千计。
有湖广黄州生员夏大武,被献忠强勒入营,授都督;随入蜀,见贼行事,私语曰:『大
丈夫不可无博浪一击』!左右以报献忠,即命剐之;一家五十余口,俱就戮焉。
,,,
城既屠毕,乃发各贼往诸山箐、各乡村,处处搜杀;所到之处,草木种绝,江河断流。
...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4 历史本来就是文科,没法那么严谨。太史公把他出生之前很多年前的历史人物在密室里
的对话记载得绘声绘色,不都被后来人当信史来读 |
|
m***n 发帖数: 12188 | 5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没有军功,皇帝再喜欢李广,也没法给他一个万户侯。
不过还是有变化的,汉承秦制,但宽简之。
这个宽简也是一步步的,司马迁遇见了宫刑,后来废除了。但是对太史公却没有意义了。 |
|
h*****l 发帖数: 3857 | 6 李陵是李广之后,李广是当年秦朝名将李信后代, 不过李信最后一战败于项燕。
军人世家的环境,决定了李陵从小就喜欢打仗,研究兵法,而且军人的后代,青出于蓝
的概率会更高,其实赵括距离名将只差实战的经验太少。
李陵事件是怎么发生的
虽然李陵一直希望恢复李家的荣耀,但是显然汉武帝对李陵、对李家是有偏见的。李广
最风光的时间出现在汉景帝时期,汉武帝看到的李广,到处打败仗,不是全军覆没就是
被俘虏,李广两次花钱才赦免的死罪。
所以汉武帝只是让李陵留在京城,或者偶尔去边境送点粮食,完全不放心让李陵独自带
队去攻打匈奴。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公元前99年,当时汉武帝为了他的小舅子李广利取得军功,好回来给
他安排一个好差事,让李广利带兵三万攻击匈奴右贤王。根据匈奴的军事编制,匈奴王
是老大,然后左右贤王就是老二老三,得知消息的匈奴王叫上老二、老三在草原上流荡
,等待大汉军队的到来。
大军出发,粮草先行,这次汉武帝又叫李陵带了几千士兵去给李广利送馒头,军队需要
吃饭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么。但是这一次,李陵不干了,直接跑到皇宫,一把鼻涕一
把眼泪的请汉武帝再给李家一次机会,这次一定要杀他几个匈奴高级干部,起码也... 阅读全帖 |
|
r****z 发帖数: 12020 | 7 zz
原标题:你贵姓:姓氏揭秘你的血统 中国人姓氏源流调查(图)
文章来源: 倪方六博客 于 2015-04-05 22:37:09
中国人姓氏源流调查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你贵姓?”“我姓——”这大概是中国古今最为传统和最为流行的社交语言。但是,
在大家都知道自己姓什么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姓氏的源流密码?
在早期,“姓”,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来源,说明是哪个老祖母的后代;“氏”,则是姓
的细分和发展,是老祖母不同子孙间的代码,根本作用是“别婚姻”。南宋郑樵《通志
·氏族略》称, 三代之时“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就是这个意思。到秦始皇兼并六
国后,姓和氏也被“统一”了,两者变成了一个意思,姓即氏,氏乃姓。
在几千年发展变化中,姓氏的内容从简单走向复杂,意义从单纯变得世俗,分出了贵贱
,出现了大小,被赋予了复杂的社会、政治功能,产生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在贵族,
姓是身份 的象征;在民间,姓则是“寻根”的线索,家家有本家谱……
人为何要有姓?区别贵贱和婚姻的需要
姓氏之现象,历代学者都在研究。
姓氏是由“姓”和“氏”组成,现在是一个意思,但在先秦时,两者有各自不同的含义
和作。姓”和“氏”...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8 话说司马迁写刺秦这段,还采访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又认识当时在场扔药袋砸荆轲的御
医。司马迁跟御医岁数大概差100岁,如果御医比那两个人大50岁,那两个人比司马迁
大50岁,正好可以衔接这100年的时间距离。司马迁在史记中根据采访还专门纠正了社
会上的传闻,传闻说荆轲最后扔出匕首把秦始皇刺伤了,太史公说没打中。 |
|
|
h******x 发帖数: 10156 | 9
那说起来太史公还是很有根据的
至少荆轲刺秦是肯定的 |
|
w**p 发帖数: 4080 | 10 每篇传记,如果把太史公曰那一段去掉。还是值得一看的。 |
|
r**********g 发帖数: 22734 | 11 太史公是有态度的。没啥,你要被阉了你私货更多。 |
|
|
D*****i 发帖数: 8922 | 13 秦二世的事迹在始皇本纪里,篇幅不小了。周朝那么多周王,也只有一个周本纪。后世
的皇帝中,在位时间短的也有没单独本纪的,比如明光宗。
卫霍列传平淡无奇?里面霍去病十几岁第一次出征,带几百人孤军深入,就斩杀匈奴上
千,这也是平淡无奇?霍去病带兵的战果累计斩杀匈奴十几万,不是他的列传里说的?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这个不是赞扬二者?
至于说写项羽,好像太史公在场一样,这个根本不是问题,因为在场的人可能留下记录
。比如鸿门宴写得那么生动,范增递眼色都有,但这不是司马迁编的,因为陆贾写的书
里就有,就算陆贾不在场,但他完全可以问在场的刘邦、张良、项伯等。 |
|
c*l 发帖数: 1433 | 14 太史公是有自己的态度。他算是没落贵族,同情的自然是项羽,李广这样的不得志贵族
后裔。对于平民屌丝出身的刘邦,卫霍就不服气,总觉得就是运气好。完全不够客观。
卫霍的成功背后一定有很多细节的策划实施,一句运气或裙带就省了很可惜。 |
|
v*****s 发帖数: 20290 | 15 你这最后两句话哪里来的?恰恰是史记卫霍列传里面的。
“(骠骑将军)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
“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
这就是我说的太史公不公平的地方。他对李广就没有任何负面的评语。 |
|
l***i 发帖数: 956 | 16 太史公没有这么low。所谓卫霍的战功,根本是因为他们拥有其他人没有的大量资源,
那就是换条狗当统帅也一样。而这不就是卫皇后的裙带么。
而司马迁为李陵说句公道话就要被宫刑,还不是汉武帝为了讨新欢李夫人的高兴。汉武
帝本人的确看不到任何优点 |
|
|
g********e 发帖数: 1142 | 18 真是木法看下去了!
史记的笔法:史家绝唱(尽量客观真实)无韵之离骚(文学性)。你这观点 百多年前
西方人就质疑过了:重文字不重实物证据,文字又太神话文学。
写法上被讨论过。大的史实上极严谨 细节描述上 有文学性。这些文学性的依据 太史
公自己就说了 他遍访各地 实地考察 采风当地老者传说 以及其他信赖的出处(汉初事
情当事人各有自己回忆录等)。大的史实 他对比材料 对的上的就直录。对不上的 某
处大段录一他偏好的,却在其他篇幅小处录其他观点。
头篇就讲他手上有很多材料 大概有远至黄帝时期的材料。他有著史世家的优越感 司马
一族从远古就是部落史官。感慨材料繁多 如何不一致 不好确言。共和元年是确切纪年
开始就是因为司马迁自己只能确定到此。
但其所录世表 被地下考古发现反复证实相当准确,如秦墓 诸侯墓 还有最著名的 完整
的商代世表 被甲骨严丝合缝的证实。所以 太史公是史家榜样。
私货人人有 司马迁相当公平了。他很骄傲 有二代优越感 但被武帝羞辱 有些牢骚也能
理解。霍卫二人表现 确实耀眼。 |
|
b*******8 发帖数: 37364 | 19 可能太史公看了李斯写的回忆录-我和赵高不得不说的故事
然后失传了 |
|
O***O 发帖数: 1854 | 20 还有,大家对史记怀疑,主要是夏朝那块。离太史公的距离比宋朝到今天还远,司马迁
又不给references,存疑是非常自然的、文明人的正常心态。
“商”有大量出土文物支持,所以不存在疑点。“夏”比“商”不过早了几百年,却半
点文物都没有,硬要蹭一个跟“商”一样的待遇,当人类全部智商不正常咩?
至于
们是
下来
西方 |
|
h*i 发帖数: 3446 | 21 太史公写的周本纪啊,记载了我上边概述的不怎么英雄的周的故事。 |
|
o**********e 发帖数: 18403 | 22 他是史N代。 世代在国立历史学会混的。
年轻时候更是到处都走了一圈。 收集资料
是国家养的大工程。 但是精神是太史公自己的。
司马迁跟HERODOTUS并列当之无愧。 |
|
r**********g 发帖数: 22734 | 23 太史公只说太公看到金龙操他老婆,没说太公有没有去3p,最后可能是金龙颜射太公中
出,这就没啥不靠谱的了。 |
|
h******i 发帖数: 21077 | 24 太公心真宽。
不过我的理解是太史公说刘邦是龙族,或者至少半龙半人血统,简称小龙人。 |
|
h*h 发帖数: 27852 | 25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2199 | 26 夏朝和早商并存,本来就是太史公的观点
土方如果是夏, 显然是衰落了的夏,
你自己算算到了太乙的时候, 夏已经传了多少代了?
商就是大鱼家天下之后政治斗争失败的部落,
当然此后不承认夏的王朝地位了
可是太乙对土方的胜仗, 甲骨文里还是吹了一把
如果土方是瘦死的夏,说明商人心里, 瘦死的夏实际还是名义上的王朝, 虽然早就名
存实亡了 |
|
z**********3 发帖数: 11979 | 27 还是因为重农抑商
私营商业手工业得不到保障和充分发展
影响技术积累投入和发展创新
有点钱就买地买宅子当地主 太史公曾经曰过:
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 |
|
s*******n 发帖数: 10426 | 28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差,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种美德,那种简洁而又灵活的语文生态,也必将面目
全非。
中文也有生态吗?当然有。措词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
常态。能顺着这样的生态,就能长保中文的健康。要是处处违拗这样的生态,久而久之
,中文就会...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29 说得好。
项羽只是要对秦人来次报复而已。
因为以前的宣传是秦人如何如何对不起楚人,这都成了舆论主流了,后来的太史公都按
照这个调门说了很多,比如怀王被秦人整得多惨。屈原死的好惨。
所以报复一下。
项羽根本没有建立统一帝国的想法,“楚霸王”,就是恢复六国,恢复分封,楚国是霸
主,第一强国,世界警察和领袖,那就足够了。连周朝都没有了。
刘邦集团是不是一开始就有建立统一郡县制帝国的理想,其实也未必。但是他们被项羽
分到汉中,挤压在崇山峻岭之间,生活在秦人的怀抱里,唯一的可靠依靠就是秦人。所
以必然要继续秦人的理想。 |
|
r**********g 发帖数: 22734 | 30 白话的问题就是没有个巨匠。好比太史公,文言怎么写?看史记就可以。白话怎么写。
。。 |
|
m***y 发帖数: 14763 | 31 又不是我的见地 :)
太史公算是“逢皇必反”了,李广又是特别的勾起他亡小鸡鸡之恨,有点曲笔是人之常
情。可是这样都不能替李广洗干净地。除了迷路外,还不得不含蓄的一笔带过李广虽然
射虎很有名,但也被虎扑伤多。象他早年追杀三个射雕匈奴,遭遇数千骑兵,当然这种
事迹都是群总喜闻乐见,但在领导看,这种事儿还是不要发生的好。就象现在写代码,
照本宣科写出来可以教科书的,才是好的。独具匠心,人家都没法维护的代码,上上下
下都头痛,还得老老实实承认非天才不能写出这么鬼斧神工的代码,心里都骂死了。
真NB的,象霍去病,初战就是八百骑深入敌后数百里,斩杀数倍,封个冠军侯没人能
JJWW的。李广因为张骞失道四千被四万围那次,他结圆阵,结果几乎全军覆没,杀敌虽
多不能封赏。太屎工又是把他吹的惊天动地,但不赏是廷议的结果,可见当时军头们凑
一块,也是觉得他处置不当。其实,太屎工也不好太过分,还是留下了隐笔。李广派儿
子李敢骑马往匈奴军中奔驰。李敢独率自己几十名骑兵飞奔,直穿匈奴骑兵阵,又从其
左右两翼突出。回来报告李广说:“匈奴很容易对付啊!”可以想见要是霍去病的话,
肯定是突击突击再突击,最后匈奴溃散。可惜...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32 虽然太史公倾向性十分明显,把汉朝皇帝全部定性为恶棍流氓。
但是仔细看看历史事实,就会发现,刘邦能战胜项羽,是因为他更仁义,更讲道义。
项羽下限太低,众叛亲离。
最后就连楚人都抛弃乐自己的这个英雄。
得人心者得天下。 |
|
h*i 发帖数: 3446 | 33 太史公说匈奴是黄帝苖裔,沒有什么理由不信他的吧?
一般认为黄帝部是O3为主的(因为汉人是O3为主),而O3在中国北方各草原民族中的比
例都很高,不是排第一(比如满族),就是第二(比如蒙古族)。所以汉人与夷人可能
在血统上的差异不大,主要是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是由居住环境造成的。黄帝部落在
昆仑山下发展壮大以后分裂为几支,向南上高原的成为藏人,向北进草原的为匈奴,向
东进入黄河流域的为汉人。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7 |
|
m********s 发帖数: 55301 | 34 尧舜禹时代,能和100公里以外的部落有经常的交流就已经是天书了。看看西方,为了
报个胜利消息跑个马拉松就跑死人了。
另外,马匹都出来了?别说尧舜禹时代,几千年后的太史公讨伐商纣王时,有骑兵吗? |
|
c*****n 发帖数: 298 | 35 一、 酒圣杜康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 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淳尽致。
二、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 阅读全帖 |
|
|
|
|
|
r****p 发帖数: 1854 | 40 汉书 杨敞传
杨敞,华阴人也。给事大将军莫府,为军司马,霍光爱厚之,稍迁至大司农。元凤中,
稻田使者燕仓知上官桀等反谋,以告敞。敞素谨累事,不敢言,乃移病卧。以告谏大夫
杜延年,延年以闻。苍、延年皆封,敞以九卿不辄言,故不得侯。后迁御史大夫,代王
䜣为丞相,封安平侯。
明年,昭帝崩。昌邑王征即位,淫乱,大将军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王更立。议既
定,使大司农田延年报敞。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洽背,徒唯唯而 已。延年起至更
衣,敞夫人遽从东箱谓敞曰:“此国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使九卿来报君侯。君侯不
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与无决,先事诛矣。”延年从更衣 还,敞、夫人与延年参语
许诺,请奉大将军教令,遂共废昌邑王,立宣帝。宣帝即位月馀,敞薨,谥曰敬侯。子
忠嗣,以敞居位定策安宗庙,益封三千五百户。
BTW, 这个杨夫人是是司马迁女儿!确实是有太史公之遗风啊!弘农杨氏的子孙后代,
都要感谢这位老祖宗。 |
|
m***e 发帖数: 428 | 41 张德信
朱元璋由贫穷的牧童到皇帝,尤其是他在与元朝和群雄的拼杀中,往往能出奇制胜
,逢凶化吉;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常常令 人叹为观止;他振兴破
败的雄心,反腐倡廉的执着,治世理乱的雄心,以及开规模、立条章、审形势、构框架
之中表现出来的局器宏阔、处事条理等等的较高文化素 养,无不使人惊服。然而,又
不得不使人产生怀疑:他的文化知识,以至深厚的文化素养,从何而来?如何聚积、升
华?他何以对传统文化有如此的认识与理解,等 等。本文拟由此入手,予以探讨,姑
为引玉之砖。
(一)
文化如积沙,越积越 厚。它沉淀了过往的经验与智慧。书册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化必须通过长期艰苦学习而后得,因而一般是有闲者的专利品。文化人,或地主阶级
知识分子,就是那 些有闲者中间的一个特殊集团。这个集团也正是封建王朝立法行政
的主要依靠力量。元朝政府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维护固有习俗,固有治法,歧视汉人,
歧视汉文化 和汉族知识分子,使这些文人学士中的大多数仕进无门,岐路徘徊,不得
不隐身巷陌,和光同尘。这就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卷进农民造反的大潮。大量落拓书生背
叛朝 廷,作贼作寇,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一大特... 阅读全帖 |
|
y*z 发帖数: 3244 | 42 炎帝是游牧部落?笑死人了。
炎帝是神农氏嫡系。神农氏,知道是干什么的的么?
蚩尤是神农别部的首领。能制作金属兵器,有了金属兵器,就可以攻伐其他部落了。《
管子》云“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太史公原文“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 |
|
kx 发帖数: 16384 | 43 太史公不是说过么
满蒙匈突,爱斯基摩,通古斯,印第安,芬兰
皆黄帝之苗裔也 |
|
|
l***y 发帖数: 1166 | 45 唐朝官修正史小司马 补史纪。三皇本纪。
小司马氏云:太史公作史记,古今君臣宜应上自开闢,下讫当代,以为一家之首尾。今
阙三皇,而以五帝为首者,正以《大戴礼》有五帝德篇,又帝系皆叙自黄帝已下,故因
以五帝本纪为首。其实三皇已还,载籍罕备。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论古史,不合
全阙。近代皇甫谧作帝王代纪,徐整作三五历,皆论三皇以来事。斯亦近古之一证,今
并采而集之作三皇本纪。虽复浅近,聊补阙云。
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
纪。
蛇身人首。
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犧氏。养犧牲以庖厨。故曰庖犧
。
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
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其后裔,当
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之胤也。
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
有神圣之德。代宓犧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
...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784 | 46 记得太史公说荆轲刺秦的细节来自朋友的朋友,那人当时就在殿上。可见八卦也是来源
之一 |
|
w**********5 发帖数: 1741 | 47 第 5 章:第一次感触党内、军内惊心动魄的高层斗争
5.1 关于“高、饶反党集团”案
毛主席的治国思想里有一条是很坚定的,那就是中央集权制。他赞成秦始皇的郡县制,
不赞成分封制。新中国中央政府已经建立了,如果再长期在各地有中央的代表机构,那
就等于是有一个大中央,几个小中央了。1951 年毛主席顺应农民搞合作化的要求,提
倡农村合作化,有的中央分局就公开发文件反对合作化。这样的文件不需要中央批准,
只要向中央备案就行了。这些文件在下面看来,就等于是中央文件,都要执行的。这一
情形,我知道主席是很反感的。另据我观察,毛主席对当时中央政府的一些领导,包括
刘少奇和周恩来的一些做法,都不很满意。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主要是以 1948 年在石
家庄建立的华北人民政府为班底组成的。建国初搞计划,没有经验,计划不周,问题出
得不少,经常闹出矛盾来。在这样一个多重复杂情形交织在一起的大背景下,毛主席采
取了一个新的战略步骤,就是在 1952 年把东北局的高岗、华东局的饶漱石、中南局的
邓子恢、西南局的邓小平和西北局的习仲勋这五个中央分局的书记调来北京,调整和增
设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分机构,加强中央统一领... 阅读全帖 |
|
y***k 发帖数: 9459 | 48 你个傻逼才胡扯,西周前期连像样的青铜器都没有出土,周克商二百多年里连个史官都
没有,太史公的商世系比周都详细,周跟商比就是辽跟宋的区别。 |
|
j****7 发帖数: 667 | 49 引言:上古华夏历史一直极力诠释“人之初,性本善”,现在不妨用“人之初,性本恶
”的角度去看待上古华夏历史,历史真相只有越辩才能越明,欢迎质疑。
我们认作“始祖”的黄帝到底是什么民族出身?他到底说什么语言?这是一个特别重要
的问题,需要着重讨论。其实他的名字已经把答案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了: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轩辕”是黄帝的
名字,“黄帝”则是后人加给他的谥号。游牧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以族名为人名,部族
不会消亡,因此这个名字也会在历史上不断出现,那么还有谁以“轩辕”为名呢?先秦
古籍中匈奴被记作“猃狁”(xian yu),“轩辕”与“猃狁”读音相同,其实是同一
个族名的异写,原来黄帝与匈奴是完全的同类!
《史记》曰:黄帝“北逐荤粥”,这个“荤粥”又是猃狁的异写。在争霸黄土高原的战
争中,“轩辕”击败了本是同类的“猃狁”。胜利者入主中原变成了“黄帝”,猃狁留
在北方成了“戎”和“狄”。但他们原本是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生存方式,有相同
文化传统的阿尔泰游牧民族。“猃狁”和“轩辕”的区别只是选用了不同的汉字去注音
这个族名,故先泰史籍中还有许多异写,...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