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守势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r
发帖数: 10345
1
1936年冬,蒋介石的次子(收养)蒋纬国远赴德国进修军事。
在此后三年里,他先以军官候补生的身份进入德军山地部队服役,后又在慕尼黑军官学
校接受基层指挥员训练,其间亲身参与了德奥合併以及佔领捷克苏臺德区等重大事件,
直到二战爆发前夕才学成归国。海外留学培养了蒋纬国的职业素养和军人风范,也成為
他日后被蒋介石所器重的原因。蒋纬国回顾了那段特殊的经歷。
1.德军规定钱夹里不能超过8马克
我到德国去的时间是1936年冬天,在西安事变之前。三年后我回国时,父亲问我有
何感想,我说:“父亲,我知道我不应该离开的嘛,你看我一走开,你们就搞得乱七八
糟。”父亲也是哭笑不得。在父亲旁边,让他能够得到一点精神上的调剂,恐怕家里面
也只有我能够做得到了。
德国的军事制度中,入伍教育与军官教育是衔接的。入伍教育的课程是从单兵动作
到班、排的小战术训练,属於战斗层次。在入伍时,军官候补生除了日常训练之外,还
要再加强排、班的小战术。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到了军官学校之后,便要进一步接受
营连战术的教育。入伍训练时,从战斗到勤务都要加以学习,要了解所有的武器及装备
,还要学习行政事务。
德军的入伍训练中,有一点是...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3972
2
好在那个时候托宣宗的福,明朝总体实力还行,再加上出了个牛人于谦,不然真要重蹈
北宋覆辙了。但从此以后对北边蒙古就一直只能采取守势,这也算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
折点吧
l****s
发帖数: 113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亡于肺鼠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08c4501019yk8.html
肉眼看不见的历史 - 城头缘何换王旗
中国历史上,164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北京
这座千年古都,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三百六十
多年间,后人对那一年发生在北京的历史,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的探讨经久不衰。
幼时接触这段历史,是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在那个资源贫乏的年代,一遍
又一遍读那本小册子。这篇成于抗战末期的名文,形成了大顺军入城后腐化变质的观点
,以至几年后大军进北京之前,毛泽东也据此告诫就要夺取天下的共产党人,一定要吸
取李自成的教训。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究竟是什么原因使1644年春天的北京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明王朝从万历年间开始走向衰败,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是渡不过崇祯十七年?崇
祯虽然为人猜疑多变,可是在明朝的皇帝里面还算是个勤政的好皇帝。北面,满清皇太
极新丧,多尔衮上台,内部不稳,暂时不会大举入寇。各地民变蜂拥,可是富饶的江南
完好无缺。唯一的燃眉之急就是李自成,为什么偏偏就躲不过去?
...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4
赵国一直是守势,最后撑不住,秦国就回去了,不至于被全歼
e********3
发帖数: 18578
5
当时秦国是攻势,赵国是守势,而且秦国有函谷关天险和广大的巴蜀大后方粮仓,国立
是赵国无法比拟的,长平之战如果赵国大胜,最多是秦国退回函谷关内,吐出原来吞并
的关东三晋土地,不大可能亡国,而赵国的国力和地理位置,绝对不可能席卷六国,最
多是其他六国中的老大而已。而秦国长平大胜,统一六国基本就是时间问题了。这点看
,大齐国的政治智商比英国差的太远了。
S******n
发帖数: 5022
6
野狐岭之后,金国亡国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木华黎最后偏师2万蒙古兵(主力20-30万被铁木真带到花剌子模打仗去了),金国都需
要十几二十万采取守势才能抗衡。

山。
f**********4
发帖数: 2617
7
六:哥特的凯歌
日耳曼人民族大迁徙的时代,至公元五世纪中叶,结束了其第一波高潮。第一轮比赛开
始时的参赛选手,有惨遭淘汰的(比如西林汪达尔人),有被打散并入其它民族的(比
如阿兰人),还有生存下来并在罗马帝国境内安家落户的。这其中哈斯丁汪达尔人走的
最远,跑得最疯,在北非建国。其余四个,都在高卢路(Praetorian Prefect of Gaul
)安了家。苏维汇王国占据了我们故事的主舞台:伊比利亚半岛。西哥特王国和勃艮第
王国分别扎根在高卢的西南和东部。我们尚未提及的法兰克王国的雏形此时在高卢北部
也逐渐形成。
在罗马帝国境外,沙隆大战之后一年多,匈人大帝阿提拉暴死。匈人宇下的诸多扈从日
耳曼民族以哥特人的近亲格皮德人(Gepids)为首,向宗主宣战。公元454年爆发的奈
道会战(Battle of Nedao),日耳曼联军决定性的战胜了匈人。庞大的匈人帝国分崩
离析。重获自由的日耳曼诸族,包括东哥特人、格皮德人、斯基里人(Scirii)等等,
按捺不住流浪的心,效仿他们先走一步的同胞,开始向已经支离破碎的罗马帝国继续移
民。第二波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浪潮开始了。
在这个历史大背景...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8
我大清帝国创业之初的年号起的好
努尔哈赤 天命
皇太极, 天聪
多尔衮, 顺治
明朝方面,先是 天启,还可以和天命一较高下, 袁崇焕也还能抵挡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到了后来换成 崇祯 (其实是真虫,或者真怂),就垃圾了,根本比不过天聪,和顺治
顺治这个年号起的非常好,应为李自成的农民军政权,就叫大顺, 而满清,较顺治,
其实是治顺,专门治服李自成的大顺
从国号角度分析,清帝国先是叫后金,虽然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是或不世出的英雄,
于是怎么也干不过 火德命名的大明政权,更是输给了名字带火的袁崇焕, 至于为什么
明朝输了关键的萨尔浒大战,也是因为 浒 里这个水字旁
于是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之水克明之火,清朝方面才占据了许多上风,才把洪承畴
的大部队给彻底干掉,从此 清一直采取攻势,不再是守势
至于李自成的大顺, 顺子 左侧的三个竖, 徒有水型,而非水实,注定了为他人做嫁
衣的宿命
S******n
发帖数: 5022
9
下马步战打不过中原人?看来你不知道野狐岭之战。
野狐岭一役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就是下马步战的,8万蒙古“步兵”大破40万金国精锐。
成吉思汗的指挥固然得当,当时木华黎的先锋敢死队和纳牙阿的怯薛中军也功不可没。
这战是蒙古和金国的转折点,从此蒙古盛和金衰。此役后,成吉思汗北归,封木华黎为
中原国王(奴隶出生->国王),2万蒙古偏师经营中原。金人从此破胆,就是木华黎的2
万人,金国也要出动十几二十万还采取守势。木华黎低微的出生使得他对汉人很好,每
下一城都招募汉人军队帮他守城和管理城市。
纳牙阿据说是一个能拉动3头牛的勇士,可惜一直都是中军万户,成了成吉思汗的影子
,在成吉思汗的光芒下不是很出彩。他的侄子哲别倒是远征西方大大的有名。纳牙阿活
了120岁,真是位很能活的老人,很久之后才去世。
n*******w
发帖数: 6708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高平之战
宋朝后来杨家将驻守的三关都是周世宗打下来的,
瓦桥关, 益津关,淤口关
五代时期,唯一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周世宗柴荣,于显德六年(959)四月春,以保大军
节度使田景成为淤口关部署,右神武统军李洪信为合流口部署,前凤翔节度使王宴为益
津关部署,侍卫亲军马步都虞侯韩通为陆路都部署,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
,大举北伐,水陆并进抵达沧州,只用了四十天的工夫,“兵不血刃”,收复了瀛洲、
莫州和三关 (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共十七个县。之后在瓦乔关置雄县(含容
城、归义二县),在益津关置霸县(含文安、大成二县)。
辽史 . 萧思温传》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周主复北侵,围瀛洲,陷益津、瓦桥、淤口
三关。已而陷易、瀛、莫等州”。
北宋建立,国力不强,几次“北伐” 、“御驾亲征” ,均以损兵折将告终,基本是寸
土未得。所以 ,“三关” 这一带成了宋、辽“国境线” 。宋仅采取守势,瓦桥等三
关便成为北宋的边防要地,这“三关” 位于界河(今海河、大清河一线)南岸。地处
平原地带,无险可守,于是集结数十万重兵“把守三关” 。
杨延昭正是宋初镇守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一带的名将。

树。
J*******3
发帖数: 1651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swamped with
请用批判的眼光来看此书 ─ 评论纳粹
曾经洗卷欧洲的纳粹主义,希特勒带领着德国人民,走向前所未有的帝国荣耀,最后却
成为人类最恐怖的历史伤痛。   闭眼凝神,让脑海中的世纪影像快转,画面很自然
的就暂停在希特勒受到千百万人欢呼爱戴的一幕幕影像上。如果世纪末回顾是你我应该
作的一个功课。希特勒这一课,不得不温习。如果我们对苦难的产生还是懵懵懂懂,那
希特勒的故事,是最好的警惕,   纳粹德国演的这部戏,惊心动魄不足形容,甚至
牵动人类廿世纪的走向,不过要问其所以,首先还是要看看舞台背景——1920年代的德
国。   作为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实行威玛宪法中的第一共和,正是路有腐
尸,野有饿莩。骚动不安的人心,败乱的政治,往往是极左派和极右派的天下,但是当
持马克思主义的左派领袖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拉伯涅特在1919年被暗杀后,弥漫社会的恐
怖主义,更加遽整个肃杀气份。   就在这个时期,希特勒舞台剧的序幕拉开了。我
们看到一个年三十岁,个子不高的年轻人走进右派大本营——慕尼黑的啤酒屋里,他从
奥地利来,在一次大战时当过下士,受过伤,如今任职联邦秘密侦察局。来这个啤酒屋
,正是要调查有无“... 阅读全帖
h******x
发帖数: 10156
12
撰文/陈良飞
自夏朝始,中国历代统治者正式建立的大小国都或陪都有298个,如果加上一些王朝末
期匆匆选定的“国都”和农民起义政权所在地,这个数目会增加到350个左右。如此频
繁的建都、迁都史,在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
迁都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条件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迁
都案例中,有的因素凸显,而有些不那么突出。
中国古代统治者以天命自居,对国都的选择与营造极其重视,一旦确定就不再轻言迁都
。无论被迫迁都还是主动迁都,统治者常常要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和社会压力,更考验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主动迁都者尤甚。
进攻与退守
在古代中国,选取一个“固若金汤”的都城几乎是所有统治者思考国都问题时的首要因
素。大多数时候,统治者会寻找一些具备良好地形据守条件的地方作为国都。但出于加
强防御的考虑,统治者有时会将国都主动设在靠近军事冲突前沿但本身易守难攻的地区
,既能扼守军事要塞,又不易被侵占,也不失为一招妙棋。
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周振鹤看来,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
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从三
河缩小到一个地...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13
强力反弹 有限扩张
——话说中国民族的强势生存之二
民族生存的根本在于抵御外来族群的欺凌与侵略。也就是说,战争能力的文野强弱
,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命运。战争能力低下,或迟或早都要灭亡。这是民族发展史的铁则。
中国民族其所以具有悠长的耐久力,根本之点就在于对外来危险无与伦比的抵御消
解能力。在数千年沧桑中,这种能力已经臻于化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总结中国
历史,这种抵抗艺术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面对强敌,坚
决反击,此所谓强力反弹。反击胜利,适可而止,此所谓有限扩张。从总体上看,中国
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
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
察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刹车却极难。历史上举凡曾经
强大而一朝覆亡的帝国民族,如古罗马、拜占庭、西夏、辽、金、元、希特勒第三帝国
等,莫不是不知进退而衰竭枯涸。否则,这种把握如何称得上艺术境界?
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
。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学”者...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3530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eetbug (正牌网站买买提首席侦探),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朝鲜战争对我鳖影响极大啊:两山轮战是典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17 15:37:38 2014, 美东)
两山轮战就是完完全全彻底照搬上甘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几个主要征地(比如那个
142高地, 李海欣高地), 放置很少的兵力, 也就是一个班, 然后深挖坑道,第一
线设置很少的兵力, 避免大量人员伤亡 (上甘岭战役, 15军45师基本被炮火打光
了, 两个主要征地, 两个连上去, 24小时内人员牺牲高达90% 以上, 天天如此大
损耗, 手上十几个预备连队很快打光了, 这种火力, 人人发怵)
基于上甘岭等战役经验, 我方第一线设置很少的兵力,后方布置了大量的炮火, 然后
越猴上来, 基本就被屠杀了,
两山轮战, 我方也用上了 土鳖自己的范佛理德弹药量, 前线一片火海, 造成越猴
六七千士兵丧生我军猛烈炮火下
1984年,中越边境老山前线。
4.28收复老山后,在军事上一连串的失利和越南国内的政治压...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秦孝公真厉害
秦国应该没有与大月氏大规模交战的记录。秦国和大月氏之间隔着义渠,义渠是羌人的
一部。义渠和秦国算是死对头,战国早期秦国杀了义渠王,几十年后义渠又攻入过渭南
,双方打了一百多年,到战国晚期秦国才灭掉义渠。灭了义渠后,秦国才与大月氏接壤
,秦国这才修长城,在西边保持守势,专心东扩。
c***h
发帖数: 1862
16
康正果:头号战犯毛泽东(一)——从国共和谈到血腥内战
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谁?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
就是胜利果实。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 石蹲在山上
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 ……我们说,你没有挑过水
,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的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利摘的应该是我们。同
志们,抗战胜利是人民流血牺牲得来的,抗战的胜 利应当是人民的胜利,抗战的果实
应当归给人民。至于蒋介石呢,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是人民抗战的绊脚石。现在这
块绊脚石却要出来垄断胜利果实,要使抗战 胜利后的中国仍然回到抗战前的老样子,
不许有丝毫的改变。这样就发生了斗争。同志们,这是一场很严重的斗争。

——毛泽东



你纵可蒙世人于一时,骗个别人于一世,但休想把天下人永远蒙骗下去。

——亚伯拉罕·林肯



一 ...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2463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感慨一下隆中对 (转载)
说曹操有一统天下的机会是夸大其词了。赤壁之战北军暴露了不习水战的致命缺陷之后
,曹魏就对东吴采取战略守势,当时江淮沼泽一片,兴兵南下要度过河网密布的无人区
,这是北方力所不能及的。最后羊祜王睿累世经营,实力大大超出之后才全面进军。
曹操虽然枭雄盖世,他在世时的北方局势并不平稳。《让县自明本志令》从侧面显示了
北方战乱连连,政权之下暗流涌动的事实,北方实力上开始明显占优,实在是在曹丕登
基之后才有的事。
z****z
发帖数: 2054
18
林哪里算得上什么千古名将。
首先他那个时代中国的军事水平已经落后于时代了。而中央军的“战略攻势, 战术守势
”的玩法又是奇芭中的奇芭。
和中央军相比, 共军的战术思路还是有些特点的。但碰到青马付作义这样的对手, 就
没那么大的优势了。
吹得极凶的林的几个战术原则,也是共军战术思想的一个细化而已。
m********s
发帖数: 55301
19
能打赢就不容易。
能从劣势打赢就更不容易。
很多现在我们觉得是天经地义的战略、战术,在那个时候还没人总结得出来并通过实践
证明是优秀的。

守势
s**********e
发帖数: 33562
20
你刚好说反。青马碰见火力稍微强一点的华北野战军(还不是东北野战军)立刻就被打
得稀烂(看看咸阳炮吃马)。傅作义的部队碰见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基本就是被强暴的
份(104军碰见4纵立刻做鸟兽散)。倒是中央军的五大主力的确是有些战斗力的。

守势
z****z
发帖数: 2054
21
用国共内战大局已定的局部战役战斗来评价两支一直在战役层面上对共军占据上风的部
队, 基本上等同于诡辩。
在整体战争态势还有可为的前提下, 付军和青马毫无疑问是国民党集团内战术最灵活机
动的两支部队。
不去说付军在内战初起时和聂贺两军打出的几个经典战役, 就是暂三军(104军)调往
东北的那段时间也没有吃亏。
至于五大主力,装备训练当然是当时最好的,但装备训练没有与之相配合的战术思想,
不能转化为歼灭敌人的战力,又有什么价值。
蒋的中央军,包括五大主力在内, 国共内战,在“战略攻势,战术守势”的总体军事思
想指导下,部队的战术战法也都是“先求稳当,再求变化”,把战场的主动权拱手让给
共军。
所以中央军的几次真正造成共军重大损失的“大捷”,四平,南麻、临苟之类都是守出
来的。但中央军死亡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从死守到守死。当然廖耀湘兵团的自行崩溃,
更是属于世界军事史上的大笑话。
装备训练都在中央军之下的共军,战术上却总是处于攻势之中,和青马付军一样,这是
一支深深地体会到战场主动权的必须通过战术上的进攻来实现的部队。
不客气地说,中央军打出的”抗日”战争和“勘乱”战争, 从军事角度上是两个大... 阅读全帖
z****z
发帖数: 2054
22
青马很多时候也是下马作战, 骑兵主要是用来批亢捣虚和包围追击。 怎么能和冷兵器
时代的骑兵战术混为一谈。
付军里也有大量的骑兵编成。在二战东线, 苏军很多时候都还得依靠骑兵的机动性。
华北野战军不是一生下来就弱, 内战开始的时候共军其他战场都还是守势,聂贺的部队
却是主动出击,企图先解决"杂牌"付作义部,大同集宁张家口几仗打下来被打残, 只能
说是付作义的用兵在共军之上。
付军的老家在察绥,张家口之战后曾经追击共军到11战区中央军的防地, 居然还被中央
军行文抗议了一把。付军自然不会有"越境"去消灭共军的想法。
后来从付作义出任华北统帅直到四野入关前夕,付军从来没有采用过什么"乌龟战术",
而是把35军等基本部队作为机动力量, 寻机与华北野战军决战。
四野即将入关前,付犯的错误是刘伯承说的"五心不定, 输个干干净净",察绥平张的部
队应该尽快向天津塘沽集中, 可守可退,是最好的办法。但察绥对付作义的重要性,使
他无法下这个决心。
青马"占了便宜就走","趁人之危",恰恰是刘伯承推崇的狼的战术。至于青马不追击到
老解放区之类的更是胡搅蛮缠的说法。
最后, 中央军的"先求稳当",就是在军事... 阅读全帖
z****z
发帖数: 2054
23

用,怎么你说起来好像是他们是在
靠中央军救命一样?
付作义能被委以华北全局重任, 不是靠黄埔政治关系学院的师弟关系同乡关系混上去的

任何战局, 都不能采用中央军这类“战略攻势,战术守势”,“从死守到守死”的战术

刘玉章算是中央军中的“能将”,他自己在回忆录里承认, 对于利德尔哈特主张的间接
路线的理论,也就是“选择敌人最不易料想的手段或路线”,都是不懂的。在一次战斗
中他因为没有最新的地图, 选择了一条曲而远的道路, 一开始还觉得自己是犯了错误
,结果反而避开了共军的伏击。
中央军呆板的战术,到国共内战战略决战阶段后,在那几个“机动兵团”身上更是暴露
无遗。事实上那几个兵团司令, 指挥军级部队都不见得有多高明。
家口,解放军入关35军又跑回北平,这是灵活机动还是
r*****y
发帖数: 53800
24
又来重复长工缺乏对战争准备的谎言?请看:
第九节、西安事变和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
郭汝瑰 黄玉章 [中国]
[出自《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2001
一、西安事变和团结御辱局面的形成
二、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
(一)确立国防领导体制
(二)确定和建设战略后方
(三)发展交通系统
铁路方面
公路方面
航空方面
航运方面
(四)推行征兵制和实施民众军训
(五)整编陆军和建设特种兵
(六)加强海、空军并进行战备演习
(七)整备要塞和修筑国防工事
(八)调整、扩大兵工生产
(九)制订国防作战计划

一、西安事变和团结御辱局面的形成
日本对中国的不断侵略,特别是1935年制造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使中华民族
已经到了生死危亡的紧急关头。北平学生于12月9日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运动,
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
举行了轰轰烈烈的示威游行。12月10日,北平各校实行总罢课。16日,学生与市民一起
集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北平学生的“一二·九”爱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天
津、上海、南京、武汉、杭州、西安、广...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25
☆─────────────────────────────────────☆
KingOfMaoLun (毛轮之王) 于 (Thu Sep 18 16:19:38 2014, 美东) 提到:
还是从澳大利亚和美国大量进口钢?
☆─────────────────────────────────────☆
afei (afei) 于 (Thu Sep 18 16:23:13 2014, 美东) 提到:
我国军好像直接进口武器

☆─────────────────────────────────────☆
roygreat (Light be with you.) 于 (Thu Sep 18 16:30:17 2014, 美东) 提到:
那时候管钢钉叫“洋钉”
☆─────────────────────────────────────☆
quchudalu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于 (Thu Sep 18 17:46:49 2014, 美东) 提到:
还有倭瓜,番茄,洋葱,胡箩卜.....
☆───────────────────... 阅读全帖
u********w
发帖数: 599
26
又重新又研究了一下赵侗一事。赵侗部三百余人是聂荣臻贺龙亲自下令灭掉的。而且明
确要求不留活口。最后赵部除一人侥幸逃脱外都挂了,包括几十个青年女学生。赵侗跟
聂荣臻熟悉,已经公文接洽从土共辖区借道,所以没有一点防范。
从这一事至少可以看到一点,土共在抗战中与国民党的针锋相对中,绝非后来描画的受
委屈,处于守势,不得不自卫的善辈。

太太
轰动
f**********4
发帖数: 2617
27
☆─────────────────────────────────────☆
dcb (奉钻风之命删除) 于 (Fri Sep 26 19:21:36 2014, 美东) 提到:
(跟杨靖宇等投靠苏俄的伪抗日相比,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赵老太太,14岁目睹了日本侵犯东三省,23岁亲历日俄战争,因而她自幼对侵略者怀有
仇恨心里。于是,在家业兴旺后,1929年开始筹办小学,试图让家乡孩子摘掉文盲的帽
子,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气节的人,以实现富国强民的理想,免受外夷欺凌。
1932年春,“九一八”事变后,赵侗由北平回故乡组织抗日义勇军。此时赵老太太虽年
近花甲,但爱国激情不减,不仅变卖家产充作抗日经费,还带领全家为义勇军服务,将
自己的家成为抗日军的指挥所和交通站。同时恢复战乱解散的赵家堡子小学,在三子赵
侗的帮助下,坚持教授国语的教材,抵制日本奴化教育,教育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决不
去做亡国奴,使赵家堡子小学的师生成为抗日的先锋。不久苗可秀于家乡本溪安排好亲
人后,亦来到赵老太太家中,与赵侗共同参加邓铁梅组织抗日武装。
1933年白君实、刘壮飞等来到赵家,在赵老太太和二儿子赵...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093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太平军为何火力比湘军为好?
湖南人打是挖洞扎寨步步为营,是狮子和老虎的打法,广西人即使是在最厉害的时候,
也是越南猴子式的打法,一个字,“溜”,让对方找不到你,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以抗日战争中为例,广西在本土打得并不好。湖南在守势中,比广西耐力好。
b*******z
发帖数: 331
29
该不该打基辅,我觉得这个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感觉,看看地图,基辅的位置在莫斯科的
西南面,元首一直担心的是中央集群的侧翼,如果不能将苏联西南方面军打垮,中央集
群的补给线就受到很大的威胁。攻打莫斯科势必要从西南集群抽调兵力,那么只能让西
南集群采取守势,能否阻挡西南方面军就是很大的问题,事实上即使在苏德战争早期,
苏联军队在屡败屡战的大劣势情况下也频频发动反击,虽然结果往往都是一败涂地。况
且赢得基辅有很多政治经济上的好处,不能因为之后莫斯科败了,就说之前的基辅不该
打。而且即使莫斯科保卫战并没有改变德攻苏守的局面,只是军官们臆想中的苏联会在
莫斯科被攻占后崩溃的想法破灭了
c******n
发帖数: 16403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国游记
原创]草原沧桑话天狼
****************************************************************************
*****
2007年9月,我去蒙古国旅游一个月。这是我写的蒙古游记,但远超出传统游记的范围
。除了蒙古国特色风情之外,我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从独特的视角,沿着蒙古历史的坎
坷进程,深入分析了草原游牧文化的特征,着重阐述了我对狼图腾观点的看法。全文共
13章,每天上载一章。
*************************************************************************
1. 西出长城
八月下旬,从北京直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火车,两星期内的车票全部售馨。我决定
改乘汽车,到达中蒙边境后,再转火车去乌兰巴托。每年六月到九月,是蒙古气候最好
的时候,这个黄金时间段,自然而然成为去蒙古旅行的旺季。
下午五点刚过,我来到了北京木樨园长途汽车站。六点三十分开往中蒙边境二连浩特的
长途客车,停在车场左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大客车下,有几个看上去是一家的人。年轻姑娘正在协... 阅读全帖
k**0
发帖数: 19737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最近在看史记,感觉私货太多
内战不同于外战,李广内战有功,外战除了苦劳有功么?这就像共军国军打了半天,直
到朝鲜战争外国人才觉得共军厉害, 一个道理。
汉朝击败匈奴扭转守势从卫青霍去病开始,这两人又是常胜将军,排第一不成问题。
q*****k
发帖数: 586
32
那个什么秦步兵难抵马其顿长矛阵?简直无稽之谈。亚历山大战无不胜的马其顿军
团继续东进。。。。。。。秦庄襄王二年,一支奇异的军队让西域诸国震恐.他们不事
生产,只知道攻城,杀人与掠夺,只有在缴出沉重的梲金与宣誓效忠之后,这支军队才
会考虑放过投降的城邦。投降的城邦可以继续按自己的意思过活,西域诸国盛传这支厉
害的军队将继续东进。秦国从被捕获的匈奴人嘴里得知一个惊天的消息:遥远的西方来
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所过之处,片甲不留。但这并不能下倒秦人,相反激起了秦军更加
好战的天性,于是秦国西征军出发了
正文:秦庄襄王元年秋,亚历山大的使者来到秦军将领的帐前.使者傲然说道:”我,
尊贵的亚历山大的代表,亚里斯多德的学生,加沙的胜利者,萨氏史诗的作者,前来转
达亚历山大大人的意旨.你们这些野蛮人,挡住希腊文明的阳光,我命令你马上离开,
交出地方和城池,不然就是我们的敌人,在城破之后,不会受到亚历山大的宽恕”。在
听完翻译的费力转述后,秦军将领勃然大怒,喝道:”帐前武士,给我将这个狂妄的蛮
夷,拖出去斩首”.谋士连忙劝道:”大人息怒,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呀”.将领说道:”
斩使以树威”!于...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4493
33
太平洋战争前的美日关系
邓蜀生
40年前发生的珍珠港事件在世界现代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1941~19
45年太平洋战争的开端,而且也是形成战后国际形势新格局的一次大转折。这次事件
不仅当时富有戏剧性,而且给后世留下一个有争论的历史研究课题。
罗斯福担任总统时期,特别是珍珠港事件前一年多的美日关系,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
,对这种关系中的若干现象,出现了十分不同或者截然相反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由
于美国对日本长期以来执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日本的侵略,因此鼓励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冒险,引出了珍珠港之变;一种意见则认为罗斯福对日本步步相逼,经济压力、武力威
胁、援助中国,三管齐下,使日本不得不背水一战。珍珠港之变是罗斯福逼出来的。甚
至还有人认为罗斯福有意识逼日本放第一枪,他则后发制人,从而战胜孤立主义的阻挠
,把美国投入世界大战中。这种论点的代表人物中有美国大名鼎鼎的查尔斯·比尔德教
授和另一个具有强烈反华反共观点的查尔斯·坦西尔教授[1]。这些不同的认识,实
际上涉及这样几个问题:
在复杂的美日关系中,基本方面和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在两国的相互关系中是怎
样反映出来的?
罗斯福的...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6566
34
背景起因
编辑
宋帝国是一个缺马的朝代,唐朝牧马监蓄马将近70万而宋帝国最多不过20万,差距甚远
,加上宋朝败仗较多,宋帝国的骑兵几乎很少被人提起,但事实上宋帝国早年在北方通
过市马,走私马匹,牧马等手段还是建立了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精锐骑兵队,虽然数量
实力和汉唐不能相提并论。
宋太祖时代,名将张廷翰就是个马迷,家里的家当都用来购买马匹,高阳在他的小说《
曹彬传》中描写道,张廷翰的骑兵队能够在四川的栈道上优雅的跳舞。时间到了真宗年
间,武将们同样重视骑兵,宋臣马知节在他的奏章中写道:"今之将帅,用骑兵以多为
胜......",咸平年间宋帝国在北方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对抗辽人的入侵。咸平四
年,一场宋辽骑兵大决战在威虏军爆发了。
经过结果
编辑
十月九日丁未,辽军的南侵开始了,辽先锋军在梁国王隆庆的率领下经过涿州,直扑威
虏军。与此同时宋军前军开始收缩兵力,各部指挥官带领所部,齐集威虏军,一时间,
宋军最好的几个骑兵指挥官李继宣、魏能、杨嗣、杨延昭、田敏、秦翰齐集威虏军。从
现有的文献中已经无法知道作战计划谁提出来的了,只知道这几位官职平齐,同为前阵
或前锋钤辖的骑兵指挥官很快就拿出了...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57
35
一直以来,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段历史,甚至把唐朝想象成所向无敌的
世界第一强国。
其实,当时朝同时存在的还有两个世界级强国,一个是突厥,一个是阿拉伯帝国。而且
还有个地区性强国吐蕃的实力,同样不能小觑。
不妨从唐朝与突厥、吐蕃、阿拉伯帝国的一些交战对比一下,彼此的军事实力强弱。
1. 唐朝vs突厥
突厥虽然被唐朝所灭,但正好赶上了突厥内部发生内乱。从总体战绩上,唐朝的优势并
不明显。当然,灭掉突厥后,唐朝成了东方最强的国家。
2. 唐朝vs吐蕃
整体看,强大的唐王朝只能与刚刚兴起的吐蕃战成平手,并且在开始衰弱的时候,被吐
蕃占领都城、并扶持傀儡皇帝。而且是长期处于守势。
629年,松赞干布继赞普位后,吐蕃开始有了自己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时候的唐朝正
处于第一个强势高峰期,随着吐蕃的逐渐兴起,它急需扩展自己的地盘,公元670年,
吐蕃击灭吐谷浑,这对于强大的唐王朝显然是不可接受的,于是,同年,以薛仁贵为逻
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统兵五万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走到青
海湖南面的大非川,被吐蕃军队击败,损失惨重,唐王朝不得不全面收拢防线,吐蕃得
以第...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看“清华简”如何宣传造假
分类:清华简 | 标签: 清华 竹简 造假
2015-04-23 14:13 阅读(1)评论(0)
2008年7月,一批“出口转内销”的竹简从香港入藏清华大学,被刻意称为“清华简”
,清华大学为此专门成立了清华简保护中心,清华简恰好成了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献礼
,已经被宣传得无以复加。
此种手法在十年前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宣传上,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
保护中心一方面说竹简是匿名清华校友从香港拍卖行购得,后来又说是由清华校友赵伟
国从香港拍卖行购得并捐赠清华大学的。
据公开的资料,赵伟国的确为清华校友,是一个私人企业老总,先后把清华大学同方电
子、紫光集团收入囊中,被怀疑采用不正当手段廉价瓜分国有资产。清华简如果是从拍
卖行购得,拍卖行都会印刷手册,对拍卖物品做详细介绍,只会大张旗鼓地宣传,决不
会连拍卖行的名称都加以隐匿。可是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知道这家拍卖行的名字。
笔者忝为上古史研究队伍中的一员,承蒙多次被问到对清华简的看法,有位老教授还不
耻下问地跑到我办公室来,我感到非常为难。因为我在2003年编了一套《古史考》,系
统地就“走出疑古时代”口号和...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178
37

1. 国军抗战确实窝囊:
918干脆没打,"不抵抗"。
七七在北京开打,接下来就退到了黄河沿线。
韩将军北逃,结果黄河沿线没打就溃了。
徐州会战,勉强撑到最后,接下来却直接转进到湖北,而且要靠掘黄河阻敌。
上海一战,直接连首都被屠。
上海南京徐州失掉以后,居然直接就要打武汉会战,转进得比兔子都快。
武汉会战依然没有抗住,退守西南。
抗战8年,会战若干,但都是防守,没有进攻。
从平津沪宁到西南,数百万军队,就算是和平条件下准备充足的演练,都难有这么
快速的转进。其实基本上就是畏敌如虎望风而逃,逃到某个大城市能有很多人马扎堆了
,就颤颤微微地会战一把,然后继续逃。直逃到日军军力不逮。也就是所谓的以空间换
时间。武汉会战后,日本已经得到中国东北地区、沿海地区、华北地区、中原地区、长
江中下游流域。庞大的国土,当时的经济发达地区,尽被日军占领。若无意外,国军就
是等死而已。而这个意外,首先就是共军,然后就是美苏参战。蒋介石估计也心里明白
,他就一直等到美日开战,才对日宣战。
2. 共军抗日确实是中流砥柱。
1931年918事件爆发,...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9期 作者:计秋枫
内容提要:英国虽 然一直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但只是从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
才开始真正崛起,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方成为无可撼动的世界性强国。促成近代
英国崛 起的要素包括:君主立宪制度保证了国家决策程序最大限度地体现国家的整体
利益,从而激发了英国的潜能;运行良好的国债体系使英国政府得以聚集对外进取所需
的巨额资金;不断壮大的海军力量及其“蓝水”政策使英国拥有了保障国家安全和进
行海外开拓的有力工具;既面向欧洲大陆又面向海外贸易及殖民地的双向战略使 英国
在维持欧陆均势的同时全力拓展海外战略空间。
关 键 词:英国 崛起 大战略 海权 国际关系史
作者简介:计秋枫,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长期以来,国内外史学界对近代英国的崛起给予了很多关注,相关的论著可谓汗
牛充栋。其中的一些著述强调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作用,以致给人一种印象,即近 代
英国的崛起主要归因于在英国率先开始的工业革命。这其实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错觉。因
为,所谓“崛起”,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指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在它所处 国际体系
内力量排位的快速提升,成为该体系内的一流大...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4334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aoiyu (weeaboo),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之后的上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2 03:21:49 2016, 美东)
随便写几句。
日本的主要对手应该是英国这种陆军渣渣战斗力的国家,而不是美国海军。对美国搞一
次偷袭珍珠港,基本就可以采取守势了。
首先,趁着拿下缅甸完全封锁中国战场的时候,从满洲抽调精锐,实现5号作战计划,
沿着长江进军,合围重庆,把蒋介石赶到青藏高原去,一举解决中国事变。(之所以没
有实现5号作战,是因为中途岛失败和瓜岛战役开始,后面会说到,这根本不必要。)
之后从中国战场抽调20-30个师团,外加缅甸的部队,攻略印度。事实上经过马来海战
和印度洋空袭后,英国残存的舰队已经退守东非,印度洋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基本掌控在
日军手中。新加坡的沦陷让英国军队对日本闻风丧胆,印度人民蠢蠢欲动,已经准备响
应日本人的号召,抵制英国的统治,甚至还成立了印度国民军策应日本,丘吉尔不得不
紧急向印度人民保证:战后实现印度独立。
日本从海路进攻印度(和锡...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21039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来战记-激战新加坡
马来半岛的防御已到最后阶段。
1月13日,帕西瓦尔将军,将五艘美国船迎进了新加坡码头,这是从中、近东方面
勉强抽出的增援部队。以H.贝格维斯·史密斯少将指挥的第十八英国师第五十三旅为
基干,包括第一百三十五团、第八十五坦克团、第六、第三十五高射炮连等,全部为英
军部队。船上还装载有新式的飓风式战斗机五十一架。
帕西瓦尔将军很高兴,但听到史密斯少将的说明,就泄气了。
增援部队是从非洲大陆转过来,经孟买到达新加坡的。在闷热的船上旅行两个半
月,全体人员都精疲力尽。少将说,最少希望休息两个星期。并说船上装载的战斗机五
十一架,但主要驾驶员只招集来二十四人。
结果,阻止日军南下的主要任务,落在贝内特少将指挥的澳大利亚部队肩上。贝
内特少将建议把半岛的全部兵力置于自己指挥之下,但又遭到帕西瓦尔将军的拒绝。
少将决心自己去对付日军的主力,把柔佛州分为东西两部,率领第八澳大利亚师(
缺第二十二旅),第九印度师、第四十五印度旅、英国第二皇家团及炮兵、工兵部队的
西部队,并于1月16日声明说:“我军不仅要阻止日军的进击,而且有信心把他们逼入
守势。”随即开往前线。
在日本方面,由于一直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五...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波兰史大纲(有视频有真相)
时间轴1:03,1100-1200年。这一段视频指代对象很模糊。放箭的骑射手不是波兰人,
他们的对手用来挡箭的盾牌上绘有波兰白鹰,显然是波兰人。一种可能是想表现蒙古入
侵。但问题是蒙古入侵发生在13世纪,而且这些弓骑兵的装束也很不蒙古。还有一种可
能是想表现同样来自草原的基辅罗斯,不过基辅罗斯并不以骑射闻名。但总之这里想说
的就是波兰在上一个时代的强势之后开始转为守势,不断受到邻国的挑战,国运大起大
伏。下面展开。
“勇士”波列斯瓦夫一世死后,其子”懒虫“蔑什科二世(Mieszko II Gnuśny,
1025-1034)即位。这位国王其实并不懒,但是他的统治霉运连连。他的老爸四面出击
,大肆扩张,一时风光无两。但是留给儿子的局面可谓内外交困。外交上,老爸的强势
基本上得罪光了波兰所有的邻居——神圣罗马,波希米亚,基辅罗斯都吃了亏,对波兰
心怀怨恨。内政上,困扰所有中世纪欧洲国家的贵族争权的痼疾首次浮出水面,而波兰
新近吞并的大片土地根本还没有好好消化,并未转化成为国家的力量。内政外交的失败
两相结合,看似一往直前的波兰王权很快就尝到了苦果。蔑什科二世的两个兄弟,贝兹
普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曹操早期不过是一个泛泛诸侯,袁绍、袁术、刘表这些人看不起他,就连属下陈宫也看
不起他,认为他成功的几率还不如一个屡投屡叛的吕布。只不过他在迎接了汉献帝以后
,这才让人对他重视了起来,人们除了看重他所拥有的地盘,还突然发现,原来曾经被
人认为没有用处的皇帝,在他手里竟然变成了宝贝。这个皇帝尽管不像神仙手里的宝贝
那样,念一句咒语什么都有,但他一样“神通广大”,发出的指令一样都叫圣旨,批发
的官帽子天下照样认可。就像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曹操手里有了皇帝有了向天下发
号施令的便利,同样也招来了四方诸侯的攻击。比如说那个曾经和曹操联合的袁绍,就
因为曹操手里有了汉献帝而和他反目。对于这种形势,曹操也是十分担心的,用他自己
的话说就是:“这是我独自以兖州、豫州对抗天下六分之五啊!”但是,这些诸侯都以
曹操为敌,中原又是天下的政治中心,夺下它就等于是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可为什么诸
侯没有共同讨伐曹操呢?和曹操相邻的诸侯,最终一个个都被曹操消灭了,诸侯们也知
道曹操最终是不能容下他们的,但为什么曹操却很少同时两面作战呢?应该说,除了诸
侯们各自都在打着自己的那个小算盘,曹操对形势有个基本的判断,知道...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2464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谁是北宋第一武将?
耶律休哥、萧挞凛就没打过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以多打少。
即便如此,6万辽国骑兵跟3万大宋骑兵野战,硬碰硬居然输了。单兵战斗力还未必如早
期的北宋。
咸平年间宋帝国在北方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对抗辽人的入侵。咸平四年,一场宋辽
骑兵大决战在威虏军爆发了。
十月九日丁未,辽军的南侵开始了,辽先锋军在梁国王隆庆的率领下经过涿州,直扑威
虏军。与此同时宋军前军开始收缩兵力,各部指挥官带领所部,齐集威虏军,一时间,
宋军最好的几个骑兵指挥官李继宣、魏能、杨嗣、杨延昭、田敏、秦翰齐集威虏军。从
现有的文献中已经无法知道作战计划谁提出来的了,只知道这几位官职平齐,同为前阵
或前锋钤辖的骑兵指挥官很快就拿出了作战计划——主力大约30000人由魏能、田敏、
秦翰、李继宣带领依靠威虏军城背城立阵,准备与辽军正面交战,同时杨嗣、杨延昭所
部6000骑兵先进驻威虏军西北的羊山,准备包抄辽军后路。张斌所部骑兵在羊山边的长
城口先伏击辽军,在给辽军当头一棒的同时吸引辽军注意力,以掩护二杨所部的埋伏,
然后见好就收,退回威虏军,将辽军吸引到威虏军的战场上来,为二杨计划中的包抄铺
平道路。作为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中级...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6339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iwan 讨论区 】
发信人: gogo2004 (挑灯看剑), 信区: Taiwan
标 题: 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坦承:“为了宣传目的,敌人每撤退一次,我们便上报一次胜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 10:59:32 2017, 美东)
抗战史研究是国内学界的薄弱环节。原因在于,抗战时期国军将领虚构战情、虚报战绩
、虚领军饷等情形十分严重,给后来的战史研究带来极大困扰。最近,学者王奇生接连
阅读了三部国军高层人士的抗战日记。三人分别是军令部长徐永昌,军法执行总监何成
濬,陆军第四十一师师长/第二十六军军长丁治磐。三人在抗战时期的职务,分别代表
了国军最高作战指挥部、最高军法执行机构和战争前线的高级将领。
------------
日军撤退,国军报捷
张发奎说,“我感觉敌人能攻占任何他们想要的目标;倘若他们没有占领某地,那是因
为他们不想要。在整个抗战期间我一贯思路都是这样。”
张发奎晚年回忆录中,对抗日战争有过这样一段总结性的表述:
我参加了三个重要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桂柳会战。可以说,在战略上这三次会
战都是成功的,我们以空...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5
90万人口是绝无可能的。
那么大的面积上,国家机器都维持不了。蜀国又不是只控制成都之类的几个点,别的全
是荒野,而是有许多的县。可以说光是国家机器都需要至少90万人。史书说的90万人应
该是指国家机器的各种公务员人数(包括官府的注册奴婢,屯田军人)。
魏国也不可能只有1000万,吴国同理。
有人考证,光是建安时期的大瘟疫就死了4000万人,和一战后的欧洲因西班牙流感死人
数目相当。
其实蜀国能暂时三分天下,不仅是靠诸葛的能力,也是因为大瘟疫没能进入四川,使得
四川具有暂时的局部人口优势。
考虑到魏国面积大,动员缓慢;蜀国面积小,而吴国有水运,交通极为方便,所以在人
口因素上,三国相差不大。
所以才能实现僵持。
甚至蜀国具有人口优势,史书上魏国西部那些人,郝召,司马,郭淮,动不动就说蜀国
势大,蜀兵势大,也就是魏国面对蜀国的时候,蜀国都是以势压人,靠人多压过来,魏
国一直是守势,也是因为魏国人少,兵少,所以只能坚持防守,等蜀国粮草用完了退兵。
司马懿面对蜀国的时候,坚持乌龟战略,也是这个原因。并非诸葛多么牛,史书说诸葛
“短于军略”,打仗他不擅长。就是靠人多压过来。
w******y
发帖数: 8040
46
纯扯淡
诸葛亮打仗不行的话, 能区区小国对大国魏国采取攻势,
而无论曹真还是司马懿都采取守势

兵。
人口
m***n
发帖数: 12188
47
90万人口是绝无可能的。
那么大的面积上,国家机器都维持不了。蜀国又不是只控制成都之类的几个点,别的全
是荒野,而是有许多的县。可以说光是国家机器都需要至少90万人。史书说的90万人应
该是指国家机器的各种公务员人数(包括官府的注册奴婢,屯田军人)。
魏国也不可能只有1000万,吴国同理。
有人考证,光是建安时期的大瘟疫就死了4000万人,和一战后的欧洲因西班牙流感死人
数目相当。
其实蜀国能暂时三分天下,不仅是靠诸葛的能力,也是因为大瘟疫没能进入四川,使得
四川具有暂时的局部人口优势。
考虑到魏国面积大,动员缓慢;蜀国面积小,而吴国有水运,交通极为方便,所以在人
口因素上,三国相差不大。
所以才能实现僵持。
甚至蜀国具有人口优势,史书上魏国西部那些人,郝召,司马,郭淮,动不动就说蜀国
势大,蜀兵势大,也就是魏国面对蜀国的时候,蜀国都是以势压人,靠人多压过来,魏
国一直是守势,也是因为魏国人少,兵少,所以只能坚持防守,等蜀国粮草用完了退兵。
司马懿面对蜀国的时候,坚持乌龟战略,也是这个原因。并非诸葛多么牛,史书说诸葛
“短于军略”,打仗他不擅长。就是靠人多压过来。
w******y
发帖数: 8040
48
纯扯淡
诸葛亮打仗不行的话, 能区区小国对大国魏国采取攻势,
而无论曹真还是司马懿都采取守势

兵。
人口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跃进、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1/5)
给不给农民自由?—七千人大会:谁应对灾难负责?—开不开“九大”?—“包产到户
”:中共高层的分歧—刘少奇成一批人的领袖—北戴河会议—“要搞一万年的阶级斗争
”—1962年: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给不给农民自由?
“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
。”[1]这是马克思的教义之一。如果农民反对这样做,共产党是否应当用专政的办法
逼使农民就范?马克思未置答案,而在苏联,斯大林就是这么做的。作为斯大林的学生
,毛泽东当然也要这样做。1959年,他对副总理李先念说过:“农民是要自由的。我们
要社会主义。”[2]要实行社会主义,就不能给农民自由。为了实行社会主义,就要采
取强制手段。
但是,在饥馑遍布全国的当头,许多中共干部醒过来,明白继续按毛泽东的左调行事不
会有好结果。他们从此不再将毛的指示奉为圣旨,甚至走上了与毛的极左路线对抗的道
路。
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是大跃进的积极份子,安徽大量饿死人,他应负首要责任。但
是在那之后,他的确变了。1960年春,邓小平、彭真、杨尚昆到安徽,在宿县召开了一
个座谈会,会上有人提...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50
靠,冷战时候美国守势力罢了
当年英国全世界扩张的的时候
英法联军在中国推广自由教的时候
在中国也是杀人的
你的骂街非常低级,装作有文化诗没有用的

戮。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