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寒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e
发帖数: 305
1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阴阳表里寒热凡例的两条zz
2014.11.25吉-吉林-关霖杨讲:阴阳表里寒热凡例的两条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517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主讲时间:2014.11.25
主讲老师:吉-吉林-关霖杨
主讲内容:阴阳表里寒热凡例两条
之前的几位师兄弟把基础部分都讲完了,今天开始呢,咱们进入到了伤寒条文讲解。咱
们总群的讲课是以伤寒补遗这本书为蓝本讲解的,而师父当初讲解伤寒的时候,为了使
条文之间更加紧密和衔接,对伤寒原文的条文做了新的排序,这样更便于理解,希望大
家明白。
今天呢,我来讲阴阳表里寒热凡例的两条
伤寒原文中,对阴阳寒热表里,概括性的条文有两条
1、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
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宋本第7条)
2、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
皮肤,热在骨髓也。(宋本第11条)
下面来说第一条第一句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这句讲的其实是表证的问题。表证呢,有阴阳的...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jajabin (非龘), 信区: Joke
标 题: 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三第十六治寒热诸疟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5 18:03:04 2015, 美东)
治疟病方。鼠妇,豆豉二七枚,合捣令相和。未发时服二丸,欲发时服一丸。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又方:用独父蒜于白炭上烧之,末。服方寸匕。
又方:五月五日,蒜一片(去皮,中破之,刀割),合容巴豆一枚(去心皮,纳蒜中,
令合)。以竹挟以火炙之,取可热,捣为三丸。未发前服一丸。不止,复与一丸。
又方:取蜘蛛一枚,芦管中密塞,管中以绾颈,过发时乃解去也。
又方:日始出时,东向日再拜,毕正长跪,向日叉手,当闭气,以书墨注其管两耳中,
各七注,又丹书舌上,言子日死,毕,复再拜,还去勿顾,安卧勿食,过发时断,即瘥。
又方:多煮豉汤,饮数升,令得大吐,便瘥。
又方:取蜘蛛一枚,着饭中合丸吞之。
又方:临发时,捣大附子下筛,以苦酒和之,涂背上。
又方:鼠妇虫子四枚各一,以饴糖裹之,丸服,便断,即瘥。
又方:常山(捣,下筛成末)三两,真丹一两。白蜜...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jajabin (非龘), 信区: Joke
标 题: 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三第十六治寒热诸疟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5 18:03:04 2015, 美东)
治疟病方。鼠妇,豆豉二七枚,合捣令相和。未发时服二丸,欲发时服一丸。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又方:用独父蒜于白炭上烧之,末。服方寸匕。
又方:五月五日,蒜一片(去皮,中破之,刀割),合容巴豆一枚(去心皮,纳蒜中,
令合)。以竹挟以火炙之,取可热,捣为三丸。未发前服一丸。不止,复与一丸。
又方:取蜘蛛一枚,芦管中密塞,管中以绾颈,过发时乃解去也。
又方:日始出时,东向日再拜,毕正长跪,向日叉手,当闭气,以书墨注其管两耳中,
各七注,又丹书舌上,言子日死,毕,复再拜,还去勿顾,安卧勿食,过发时断,即瘥。
又方:多煮豉汤,饮数升,令得大吐,便瘥。
又方:取蜘蛛一枚,着饭中合丸吞之。
又方:临发时,捣大附子下筛,以苦酒和之,涂背上。
又方:鼠妇虫子四枚各一,以饴糖裹之,丸服,便断,即瘥。
又方:常山(捣,下筛成末)三两,真丹一两。白蜜...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0868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jajabin (非龘), 信区: Joke
标 题: 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三第十六治寒热诸疟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5 18:03:04 2015, 美东)
治疟病方。鼠妇,豆豉二七枚,合捣令相和。未发时服二丸,欲发时服一丸。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又方:用独父蒜于白炭上烧之,末。服方寸匕。
又方:五月五日,蒜一片(去皮,中破之,刀割),合容巴豆一枚(去心皮,纳蒜中,
令合)。以竹挟以火炙之,取可热,捣为三丸。未发前服一丸。不止,复与一丸。
又方:取蜘蛛一枚,芦管中密塞,管中以绾颈,过发时乃解去也。
又方:日始出时,东向日再拜,毕正长跪,向日叉手,当闭气,以书墨注其管两耳中,
各七注,又丹书舌上,言子日死,毕,复再拜,还去勿顾,安卧勿食,过发时断,即瘥。
又方:多煮豉汤,饮数升,令得大吐,便瘥。
又方:取蜘蛛一枚,着饭中合丸吞之。
又方:临发时,捣大附子下筛,以苦酒和之,涂背上。
又方:鼠妇虫子四枚各一,以饴糖裹之,丸服,便断,即瘥。
又方:常山(捣,下筛成末)三两,真丹一两。白蜜...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2896
5
李士懋:乌梅丸
2015-12-26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81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李士懋
编辑/王超 ⊙ 校对/阿珓、居业
I导读:乌梅丸实由数方组成。蜀椒、干姜、人参乃大建中之主药,大建中脏之阳;附
子、干姜,乃四逆汤之主药,功能回阳救逆;肝肾乃相生关系,子寒未有母不寒者,故
方含四逆,母虚则补其母;当归、桂枝、细辛,含当归四逆汤主药,因肝阳虚,阳运痹
阻而肢厥,以当归四逆汤;芩连参姜附,寓泻心之意,调其寒热复中州斡旋之功,升降
之职。乌梅丸集数方之功毕于一身,具多种功效,共襄扶阳调寒热,使阴阳臻于和平,
故应用广泛。若囿于驱蚘、下利,乃小视其用耳。
乌梅丸(伤寒论)
(一)对乌梅丸的理解
这是一首阳虚而火郁的方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凡二见。
《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 此为脏
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扰入其
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
主之。又主久利。”
《金匮·趺蹶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病脉证治》:“蚘厥者,当吐蚘,令...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2014.11.04 刘卫红 讲六纲与八纲
2014.11.04 刘卫红 讲六纲与八纲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56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六纲与八纲
接触汉传中医之前,大家可能对“六经”和“八纲”这两个概念比较熟悉。六纲是汉传
中医学区别于其他经方学术的第一个概念。为什么汉传中医学提出六纲这一概念呢?我
们下面从提出“六纲”概念的重要意义、六纲的实质以及六纲与八纲的区别三个方面来
认识六纲这一重要概念。
一、提出“六纲”概念的重要意义
阴阳是区分世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分类法则。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认识
事物本质执简驭繁的法宝。伤寒论中辨证用方所用的阴阳学说,其内涵实质是三阴三阳
。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三阴三阳学说指导着六纲、经络、运气三个体系的分类和定位。虽然与经络、运气使用
相同的名词,但其内涵完全不同。“六经”本是经络用语,最早出现于《素问•
热病论》中的经络六经理论。隋代巢元方将六经热病内容与仲景的伤寒论条文混杂一处
,形成了用六经经络解伤寒论的初步理念。宋代的朱肱,最早确定...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2248
7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乡下土郎中医案
在某论坛看到此医生写的医案,转过来与大家分享:
执成方以治病,如拆旧以建新,不经巧匠之手,如何能得宜。人之成病变化万端,禀赋
所异,三因听别。以一人之病而例,有五运六气之变,有中表传里之异,或太阳丶太阴
不一其经,或内伤丶外感不一其原,或阴极似阳,阳极似阴各或其状,有脉症相符不符
之推敲。非精心辨证,因病制方,断不能易危就安,应手而愈。
百年以降,西学东渐。中医已成陪衬,千年仁术,后继为艰。更有取缔之说甚嚣尘上,
与斯人笔战于网上,不如勤耕于杏坛。所幸病之也者,不论何医下药,疗效为大。
今郎中不谦已之鄙薄,举十载之心得,数例病案,投于天涯,受教于方家,为医林尽一
微薄。能为有缘之网友解一时之疾苦,则郎中之幸也!
寒热
----------------------
1.日晡潮热 李某 男 36岁一向体健,在深圳务工,因六月农忙,回家割禾,汗后凉水
淋浴,当晚又触房室。早上起来,感到浑身乏力,自汗,恶风,身痛。上午并无发热,
而到了下午3点开始发热,到4点达到39.5度并呕吐。其父即召医诊治,通过打针输液后
当晩身热己退。上午其病如失,到下午3点又开始发热,再请医打针输液。如是三日,
都是...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闭经案zz
讲座及课堂疑问跟帖,闭经案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284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原本安排今天讲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的前十个条文,后来觉得不如大家自己看师父
的书好。书里已经讲得很详细了,再重复讲也没啥意思。不如今天我们学习讨论一个医
案吧?好吗?是我门诊的病例,大家先讨论,认真学习过师父著作的,不会觉得很难。
闭经 案
李## 女14岁。朋友家女儿。2010年1月16日因闭经三月、日久燥烦不安来诊
主诉:患者母亲说,女儿自13岁来经,一直月经不调,每次都提前或推后,经量
少,伴随腹痛,烦躁,梦寐不安。后渐至失眠、健忘、烦躁逐月加重,严重影响学业,
学习成绩日见下滑。近半年月经逐渐由少渐无,来诊时月经已三月未至。且伴随有明显
精神症状。烦躁,失眠,健忘严重。言人放物,稍顿便忘。或抑郁寡欢,或持续烦躁。
与家人时有发火顶嘴甚至谩骂。以前经期过后症状能缓解,自闭经后,上述症状逐渐加
重。患者妈妈怕孩子精神有问题了,故来诊求知。
刻...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2896
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转载
特效方治好三十年久痢
去年年底前,我表姐夫给我介绍了个病人,是他的顶头上司,市上某单位的在职领
导。表姐和表姐夫不久前都找过我看过病,表姐的病是月经不调,表姐夫的病是头汗不
止,都是立见显效,所以对我还是有些信任,所以,表姐夫就把他的领导介绍了过来。
他们是在晚饭后到我家里看的病,一般情况下我不在家里看病,因为是亲戚所托,
所以破例。领导姓吴,为方便我就在此称他吴某。吴某年纪五十三岁,中等身材和体型
,面带倦色,黄中透青,肌肤松驰,自述早年当兵,因外勤多,饥饱不定、雨打风吹,
落下了病根,常拉肚子。后转业到了地方,喝酒交际多了,病情就逐渐加重了,近十多
年来,每天要上厕所十多次,而且说来就来,憋不住。所以身上常带卫生纸,出差时因
为厕所难遇,就必须带尿不湿了。不能喝酒和辛辣之物,否则更厉害。我切了脉,大而
无力,寸浮关濡尺沉,舌质淡红,苔表面黄根厚腻。于是开了乌梅丸方作汤剂,组方:
乌梅30克,细辛6g,干姜10g,黄连6g,当归10g,制附子10g,花椒10g,桂枝10g,白
人参10g,黄柏10g。
乌梅丸这个方子出自伤寒杂病论,言其主治蛔厥,又主久利,现在...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10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转载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 004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 004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30&fromuid=358062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传说】深圳-高珊珊-汉传讲师<[email protected]/* */> 20:00:30
大家好,今天讲两个方子,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炙甘草汤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是太阳病中暍证的典型方证。
太阳病中暍证,是外感病的证型之一。
前几天在这里,有同学说“伤寒家眼中无湿温”,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得出这个结论,
是没有研究透彻《伤寒论》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清楚中医辨治学、外感病学的结果。
在中医外感病学发展史中,存在着两个旗帜鲜明的学派: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两派之
间的争论,经久不衰。
秦汉时期,“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如《难经》记载:“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前面讲过,张仲景就是以《辨伤寒》、《评病要方》(一说《杂方》),内伤、外感分
立的不同辨治框架分别论述理法方药的,后世医家将张仲景内伤外感两部著作合...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11
太长不看版:用手段(针灸、中药)的偏性,来使人体的偏性恢复正常。
这次说一说反之与平。
偏向于说明中医治病的手段。
当然,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上次说过了,辨证论治,是通过中医四诊,采集病人的舌脉体征,来辨别病人疾病的病
因、病位、病理。
其中,辨别病因,是为让病人了解,从而避免引起疾病的环境和情绪,避免再犯。
而病位和病理,则直接关系到对疾病的治疗。
看过前一篇的朋友已经知道,病位,就是表里上下等;病理就是寒热温凉等。
病位相对具体,而病理则相对抽象。
再说简单点,辩证就是就是在不同的部位辨寒热温凉。
接着说反之与平。
从目的上说,如果病人的病在上焦,表现出寒性病理,那么中医就会用一定的手段来使
得上焦变热,最终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从手段上说,中医有外治法,也有内治法。
这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明确的记载了下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汉书-艺文志,里
面有详细的描述。
大体上说:
外治法就是用针灸,推拿等方法。
内治法就是用汤药。
外治法,以针灸举例,针法,主要属于寒法;而灸法,属于热法。
比如一个病人出现局部的疼痛。那么如果医生辨证为寒证疼痛,那么采用的方法就是以
灸法为主。如果是热证...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12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黄煌经方言论 整理版(转载)
黄煌经方言论 整理版 十分实用
1 舌苔不必过于在意。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
主诉重要。
2 本人研究经方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
3 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
派。
4 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
,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
而治,就是误治。
5 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
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
6 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
学思路,学方法。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
真正的中医的。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
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7 古方助我此病安康度晚年 钱汝益 (孤立肾病案)
面容清癯,比较消瘦,脸色黄暗,皮肤也很干燥,腰腿痛,步履乏力,就判...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3966
13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罗大伦: 泡脚的道理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cmclub 俱乐部 】
发信人: spiderman (听,那青蛙跃入古潭的声音), 信区: tcmclub
标 题: 罗大伦: 泡脚的道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3 11:50:19 2011, 美东)
我在看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的《理瀹骈文》的时候,不禁赞叹吴师机的功夫之深,他说
他开始也不大自信外用药物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和口服的效果相比吗?他自个儿也不
是那么自信,后来,在经过治疗几万例患者之后,他对自己开始自信了,他的结论是外
用药物,和口服的效果是不相上下的。
吴师机主要是使用膏药,把药直接贴在身体的表面。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专研外治的事
儿呢?原来,他认为,世界上医生的水平不一定都高,如果遇到的差的医生,开的药物
不对症,结果,服下去以后,这药可就不听你使唤了,要经过肠胃,经过身体的气血循
环,走那么一大圈才出去,此时患者就只能挺着。可是,如果是外治,把药物贴到身体
的表面,如果感觉不对了,立刻取下来,则影响会小得多。当然,这说的是万一的事儿
,万一遇到了庸医,这是伤害小的办法。吴师机的另一个想法是:这个脏腑在体内,到
底...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1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干地黄(行者)
今天讲神家本草经的地黄这味药,地黄这味药神农本草经叫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
,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
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
今天讲这个地黄呢,地黄这个药呢,在我们平常用药中,火神派是比较少用到的,而历
史上做为滋阴学派是用得非常普遍的,养阴派就是丹溪那一派,温病派这味药用得相对
来说要少一些,温病学派后期衍变主要在南方,南方用药以清轻灵巧为主,象生地这味
药还是用得比较少。
今天我们讲这味药呢,主要就是讲它的根本用意,这个地黄呢,从阴阳的角度来阐述,
来阐释本经这些原文。
干地黄,气味甘寒,甘是入中,寒呢?气味是寒热温凉,分属于四象,寒象相当于北方
水的封藏之象,所以地黄这个药呢,寒可以入少阴肾,类比肾经之气,又因为这个药呢
它又名地髓,深藏地下,骨主髓啊,肾主骨生髓,正是水象。所以在归经上属于少阴肾
,也是一种取类比象。
甘呢,甘属足太阴脾经,地黄呢,如果大家知道这个生地熟地,如果知道这个药的话,
它那个汁液,味道是比较浓厚的,是滋养粘腻的东西,内经里,对于 气味是怎么解释的
?味厚者为阴,相对于来说是气为阳,味为阴,味厚者...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2896
15
开讲小言
我们中医普及学堂,准备开讲《药性赋》了。我们讲《药性赋》力求通俗易懂,容
易为大众所接受,这样中医才能真正普及。
学习中医不能学得很费解,你学得很费解,就普及不开来。中医一定是活活泼泼,
生生动动,非常有趣的。
真正学上手,应该是既轻松又有无穷乐趣,所以我们把这套医门初机的选讲定为“
轻松学中医丛书”,我们会挑选历代广为医门传诵的古籍、名篇或歌赋,以及名言名句
给大家串讲串讲。
我们要做的是中医的播音员,就像一场精彩的球赛,需要一两个会传播讲解的评论
员一样,这样更能够引观众入胜,让观众能够更快速地看懂里面的门道,而不会仅仅只
是看看表面的热闹而已。
中医普及学堂接下来做的系列工作,也使专门引领大家步入中医之门,领略中医治
大美。
使大家对传统医学,能重新认识了解,重新发掘里面很多宝贵的东西。并能够灵活
运用于平常生活当中。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们会在网上同步推出视频,这样图文并茂,更有利于大家轻
松学中医。
中医普及学堂
2014年3月3日
第一卷 寒性药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药性赋》分为寒热温平,四大版块,每大版块有五六十种药,一共有常规两三百
种中药。
我们开讲的这...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1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五行与六经
既然你说五行生克的不对称性是合理的。
那就到此为止吧。
我的观念里,现实总是不平衡的,理论总是平衡圆润的。
所有不平衡的东西都是不合理,不能长久的。
观念不同。也就不必继续讨论了。
最后再说一次我观念中的阴阳五行。供其他人参考。
无极中的一念无明而产生混沌的太极。
对太极的区分产生阴阳。
太极中的阴阳,与阴阳间的平衡,总起来称为三才。
阴阳的进一步细分,产生四象。
四象加中间的平衡状态,称为五行。
中间的平衡再次细分,合为六纲。
在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为健康的最高标准。
不平就是病,不平的程度不同,病得轻重也就不同。
阴阳在人体,主要通过寒热来反映。
寒热的五行对应是:水寒,木凉,土平,金温,火热。
寒热为极端的不平:寒的病,用热药,如附子;热的病用寒药,如黄连。
温凉为轻度的不平:温的病,用凉药,如石膏;凉的病用温药,如麻黄。
寒热夹杂的病,要区分主要特点。
如果整体偏热的寒热夹杂,用药也要寒热并用,温凉并用,并偏重于寒凉药。反之亦然。
如此十字架结构,且一气周流的五行理论,更容易理解,把握,也方便于指导实践。
a*****e
发帖数: 305
17
上次说了中国古代大多数学问的框架,以及这个框架在中医上的应用。
这次我们用这个框架继续分析中医治病的理念。
治病么,无非是:
1)采集并分析病人的症状群 。(辩证论治)
2)给予相应的治疗。(反之与平)
疾病的出现是有原因的。
一般来说分为三类(三分法)。
一是外因,中医称之为外感“外邪 ”,或者叫天行,意思是外来的,因自然变化引起
的疾病。因为古人没有现在的技术,看不到外界的病原,所以就把外感的外邪,归因于
与之伴随的自然现象,比如风寒署湿燥火。
二是内因,是指人的情志的原因引起的一些疾病,比如忧伤,愤怒 ,思虑过度,大喜
大悲等。
三是不内不外因,就是比较难以明确归于内因还是外因的部分的统称。一般指的是饮食
,劳累,动物咬伤,意外跌倒等引起的疾病。
当我们用分法分析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合法,否者就是机械的分割,最终导致只见树
木不见森林。
一个病人经常问医生,自己的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其实很多医生是很难给出确切答案
的。
因为引起疾病的因素常常不是单纯的上面的一种,而是多种原因混合而成的。
内因外因同时在起作用,就像是人的正气比较弱的时候,更容易生一些外感病。就是免
疫力弱了,细菌...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4028
18
看看中医们信得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糟粕当经典。荒唐。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Med 讨论区 】
发信人: fivestone (fivestone), 信区: ChineseMed
标 题: 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8 13:00:52 2011, 美东)
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转载)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是结合医学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科学。即将五运(金木
水火土五行)六气(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 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
)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配合起来,
按干支纪年的顺序和阴阳盛衰、五行 生克的关系推断某年的太过、不及,来预测气候的
变化、疾病的发生与预后。
关于运气学说的系统记载,首见于唐王冰补入《素问》的七篇大论,即《天元纪》、《
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 要》。唐以
前的医学著作除《中藏(注:读cang) 场经》和《褚氏遗书》中有所提及外,尚未见到
这种学说的记载。至宋嘉礻右由庞安时、沈括、杨子建等人大...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19
亦明批驳方舟子:青蒿素真与中医无关吗?(组图)
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上,青蒿素的发现是一个最为辉煌的时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医
研究人员根据晋代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浸液能够治疟这个线索,
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至今,青蒿素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Miller
LH, Su X. 2011. 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 Cell
146:855-858.)
对于这项成就,方舟子的态度十分古怪。2002年3月14日,美国《远东经济评论》
发表题为《中国革命性的医学发现:青蒿素攻克疟疾》的文章,介绍 “中国的中医研
究人员以古代医学文献为依据,重新发现了艾属植物治疗疟疾的功能 。”这篇文章还
多次引用香港科技大学理查德•海恩斯教授的话,高度评价这个发现:“中国的
研究人员在‘再度发现’甜艾蒿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对分离艾蒿物质,
针对疟疾进行研究,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国际社会却没有给予中国医药工作者
们相应的认可。”“ (中国的艾蒿研究者们)应该因此被授予...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2420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饶毅: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
中医药宝库中的青蒿
作者:老愚人
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
“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件事与中医药有点关联,将引起中医界的极大地亢奋,
究竟与中医药有多大关联呢?首先要知道,屠呦呦是1955年北京医学院毕业,在
中医科学院任研究员。她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从一种被称为中药的植物----青蒿
中,提取出青蒿素——倍半萜内酯,是西药,已经完全不是中药了。其与中医药
存在的一丝关系于下: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项下,共有三十余方(丛
略),其中的一个 “青蒿一撮,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青蒿项下,“主治:疥瘙恶疮,杀虱,治留热在
骨节间,明目,鬼气尸疰伏留,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
夏用苗,并捣汁服。亦暴干为末,小便入酒和服。补中益气,轻身补劳,驻颜色,
长毛发,令黑不老,...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21
亦明批驳方舟子:青蒿素真与中医无关吗?(组图)
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上,青蒿素的发现是一个最为辉煌的时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医
研究人员根据晋代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浸液能够治疟这个线索,
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至今,青蒿素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Miller
LH, Su X. 2011. 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 Cell
146:855-858.)
对于这项成就,方舟子的态度十分古怪。2002年3月14日,美国《远东经济评论》
发表题为《中国革命性的医学发现:青蒿素攻克疟疾》的文章,介绍 “中国的中医研
究人员以古代医学文献为依据,重新发现了艾属植物治疗疟疾的功能 。”这篇文章还
多次引用香港科技大学理查德•海恩斯教授的话,高度评价这个发现:“中国的
研究人员在‘再度发现’甜艾蒿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对分离艾蒿物质,
针对疟疾进行研究,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国际社会却没有给予中国医药工作者
们相应的认可。”“ (中国的艾蒿研究者们)应该因此被授予...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22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学习中医的讨论
☆─────────────────────────────────────☆
bluesteel (怪蜀黍) 于 (Thu Nov 18 12:57:02 2010, 美东) 提到:
中药是不是会引发这种Rhabdoid kidney Malignant 我不太清楚,但是,我的确有个40
多岁的病人因为长期服用“泻火”的含 木通 的中药 发现了肾肿瘤。 在发现肿瘤的两
年后,死于突发心衰。
☆─────────────────────────────────────☆
fivestone (fivestone) 于 (Thu Nov 18 13:31:30 2010, 美东) 提到:
这种逻辑的帖子你也跟啊。
你看你说的例子其实很好啊,
1. 长期服用某毒药,这首先不符合中药的使用原则,毒药攻邪,只能是短期使用的,哪
能长期服用?
2. 用“泻火”药,没有注意到人体平衡,泻过了,出现了阴实的“肿瘤”,这已是寒的
极致了。寒热都搞反了,怎么会不出问题?
3. 肾肿瘤没有死于肿瘤本身,却死于心衰,这说明什么?正是水克火啊。如果当初在肾
脏有问题时,就提前知道要保心脏,使病不传,就...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23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转载)
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转载)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是结合医学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科学。即将五运(金木
水火土五行)六气(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 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
)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配合起来,
按干支纪年的顺序和阴阳盛衰、五行 生克的关系推断某年的太过、不及,来预测气候的
变化、疾病的发生与预后。
关于运气学说的系统记载,首见于唐王冰补入《素问》的七篇大论,即《天元纪》、《
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 要》。唐以
前的医学著作除《中藏(注:读cang) 场经》和《褚氏遗书》中有所提及外,尚未见到
这种学说的记载。至宋嘉礻右由庞安时、沈括、杨子建等人大力提倡,元符2年刘温舒著
《素问论奥》上之于朝,此 后这种学说才被重视起来。王安石变法以后,更把运气学说
作为太医局考试学生科目之一,甚至有"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的说法。
一、 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的配合
1.天干、地支和阴阳的配合
(1)天干的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2)地支的阴阳:子寅辰午申戍为阳,...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2248
2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乡下土郎中医案
21.顽固恶寒
古氏 92岁 2007年春末,以冠心病来求治。刚问诊时,诉心前区间歇性压榨痛,吃
点救心丸能缓解。诊脉沉缓,舌胖有齿痕,苔白而厚,遮住整个舌体。此为寒湿痰饮之
象,再细问病史。方言其怕冷已经六年,不管寒热,都棉袍裹身,手足发麻,入夜偶有
咳喘,痰稀而白。老年人,年高气虚血虚阳虚,气虚血虚则不能温养经脉,故冷而麻,
阳虚失之健运,水泛为痰,寒凝经脉故痛。此例病较重,思之再三,化裁一方以治之:
附子60克 白术60克(两药小火先煎1小时) 干姜10克 细辛5克 北芪30克 人参10克 半夏
10克 桂枝8克 茯苓15克 陈皮6克 炙甘10克 薤白12克 煎时加白酒50ML。三帖后心痛消
失,恶寒轻,再服三帖,诸证大减。由于家贫过早停药,一直病痛不断,终于去年冬,
死于心肌梗死。
22. 厥冷
有一同学夫妻,同为医界同仁。某日云有事造访,郎中备好茶饭,二人相约而至。
寒暄未已,其妻已寒战两,热茶而不解,衣衫亦不单薄,又见其颜脸发青,始知伊病。
但同学亦为高手,缘何来找,即细问因由。自言经期感寒,恶寒腹痛,四肢厥冷。服夫
之方,症反加剧,原来无汗,服后头颈胸冷汗泠泠,神昏欲脱。...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25
亦明批驳方舟子:青蒿素真与中医无关吗?(组图)
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上,青蒿素的发现是一个最为辉煌的时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医
研究人员根据晋代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浸液能够治疟这个线索,
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至今,青蒿素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Miller
LH, Su X. 2011. 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 Cell
146:855-858.)
对于这项成就,方舟子的态度十分古怪。2002年3月14日,美国《远东经济评论》
发表题为《中国革命性的医学发现:青蒿素攻克疟疾》的文章,介绍 “中国的中医研
究人员以古代医学文献为依据,重新发现了艾属植物治疗疟疾的功能 。”这篇文章还
多次引用香港科技大学理查德•海恩斯教授的话,高度评价这个发现:“中国的
研究人员在‘再度发现’甜艾蒿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对分离艾蒿物质,
针对疟疾进行研究,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国际社会却没有给予中国医药工作者
们相应的认可。”“ (中国的艾蒿研究者们)应该因此被授予... 阅读全帖
Q****g
发帖数: 957
2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睡眠维持障碍求助
不客气。你肠鸣下利,属于泻心汤症,本来你当时吃了生姜泻心汤就好了,可是没治,
后来虽然下利停止,但是肠鸣仍在而且出现睡眠总醒的症状,这就是甘草泻心汤证了,
因为在仲景的五个泻心汤中,甘草泻心汤常被后代经方家用于有泻心汤证同时有睡眠问
题(但并非无法入睡)的情况。而且甘草泻心汤本身是寒热药并用适合身体内寒热并存
的情况。
你平常消化就慢,舌体淡红,舌苔白,往往一天都不渴,还出现过胃胀气的情况,这些
都提提示脾胃有寒,运化功能不强。可是同时大便很臭,肠鸣,半夜醒来发热,这些又
提示身体有热象,所以是寒热错杂符合甘草泻心汤寒热药并用的方意。
同时你月经期会痛,经血偏暗红,吵了架反而能睡好,这个就提示了肝经不舒的情况,
四逆散虽然名为四逆,其实用于手脚厥冷的情况不多,往往用于疏肝,同时治下利,
解郁热,所以适合你。
故而用四逆散和甘草泻心汤合方一边疏肝,一边去寒热,调脾胃,我认为这个合方与你
的症状是方证相符的。
p********7
发帖数: 18007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川军------川军的其他名称
川军
川军的其他名称:大黄, 将军, 黄良, 火参, 肤如, 蜀大黄, 锦纹大黄, 锦纹, 生军,
生大黄, 熟大黄, 川大黄, 酒军, 箱黄, 箱军, 箱大黄, 西吉, 西庄, 西庄黄, 庄黄,
中吉, 蛋吉, 片吉, 酒大黄, 大王, 川锦纹, 马蹄黄, 膚如, 雅黄, 香结, 破门, 大黄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
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
,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大黄
大黄
【英文名】
Rhubarb
【别名】
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
【来源】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9~10月间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
植株,挖取根茎,切除茎叶、支根,刮去粗皮及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
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 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
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2493
28
四篇都是2011年的文章,同一作者,好文不厌百回读,真诚建议大家细读,真是获益良
多。
青蒿素:一项脆弱的抗疟成果
作者:张功耀
今年9月12日,阿尔伯特与玛丽·拉斯克基金会(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宣布,将今年的临床医学奖授给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女士,将基础
医学研究奖分别授给德国普朗克研究所的生物学家哈特尔(Franz-Ulrich Hartl)
和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霍维奇(Arthur Horwich)先生。前者因发明青蒿素,
后者因阐明细胞内的蛋白质折叠机理。消息传到国内以后,我想看看国内舆论将
作何反应,尤其是卫生部和屠呦呦怎么说。不出我的所料,国内舆论果然兴奋过
度。一些中医骗子更是试图借这个机会拉大旗作虎皮,以便于他们能够“借壳上
市”,再大捞一笔!
为纠正这种可能误导民众的舆论,我从9月15日开始就在起草一篇文章。这
篇文章的暂定题目叫《把科学研究成果的荣誉归功于科学》。已经写到第三部分
了,突然发现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最近签发的一个文件:《全球青
蒿素耐药性限制计划》(Global Plan For Artemi...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9576
29
从四月下旬开始,霍士其已经在燕山巡察司的别院里“住”了快有两个月。
他在北郑做的事情关涉到重大军务,燕山巡察司根本无权过问,更无权处置,而原
本有权过问此事的燕山卫府,又指着“霍士其是向巡察司告首”一事为由而拒绝接管,
所以巡察司只能一面把他严密地 “保护”起来,一面急急地上报朝廷,同时与卫府联
署发文,让端州方面立刻把所有涉案人员全部移送燕州。
他“住进”别院没有多久,大约在五月中旬,朝廷派出的几位大员便快马加鞭赶到
燕州,随即就开始调查端州李慎案的详细经过。其间也找他反复询问过好几回,他也都
如实地一一作了回答。这案子本身并不复杂,来龙去脉都很清晰,有相关涉案人员的笔
录口供,还有几个燕山卫府从军中紧急调遣回来的将领为佐证,因此没过几天案情就调
查得清清楚楚。朝廷来的官员把所有案卷都点了赤,用“四百里火急”呈送上京,接下
来该关该放还是流徒发配或者砍头示众,就看朝廷是个什么章程。可案卷送上去已经过
去一个月,上京却至今也没个明确的处理办法,所以他还是只能呆在巡察司的别院里。
两个月以来,他就一直在别院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院落里。因为朝廷的处置还没下
来,所以照...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0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31
31
来自主题: NKU版 - 小柴胡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三两,
炙(6g),半夏半升,洗(9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
升,日三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
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
证者。
[方解]: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
表里之间。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
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
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
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
食而喜呕。若妇人月经适断,感受风邪,而发寒热有时,系邪热内传,热与血结
,故经水不当断而断,此亦与少阳有关。
x*x
发帖数: 29
32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转帖 少阳坏证一案,是真高手
少阳坏证案
冼XX,女,17岁,湛江市某中学在校学生。2008年11月14日诊。发热五天,寒热往来,
上午体温37.5。c,午后渐升,入夜体温最高达41。C。初起病时不以为意,在住宅附近普
通医院就诊。两天后病情加重,即转某学院附属医院。第三天开始全身出现紫红色斑疹
,周身肌肉关节烦痛难忍,不欲食,大便少而溏频,小便利,不时咳嗽。入夜体温持续
41。C,阵阵泛恶,极度疲乏,渐显不支,病入危途。
接诊时诸证如前述,切脉浮细而数,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口唇干焦。声低语微,
神色淡漠。询得口干渴而喜热饮。
本证初起邪在少阳,屡用苦寒西药,以至邪不得宣,变证渐起。一逆再逆,终成坏证局
面。
寒热往来,泛恶,口干,为邪居少阳;脉浮,肢节烦痛,是为太阳证未罢;口渴,便溏
舌黄,为热入阳明;疲乏,神情淡漠为正气不支,少阴阳微;夜热早凉,口干唇焦,提
示阴分已伤;紫斑,身痛如被杖,乃为阴毒。见证庞杂,累及多经,寒热交着,虚实互
见,措手不易。治当遵仲圣“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急当表散太阳
,和解少阳以治寒热往来;清胃热,养胃阴,急救阳明被劫之津;温壮少阴以急召将泯
之微阳,升散血络以
L*D
发帖数: 3966
33
☆─────────────────────────────────────☆
njhunanren (njhunanren) 于 (Fri Apr 15 15:35:52 2011, 美东) 提到:
作者任之堂主人,祖传中医,在湖北十堰行医,个人博客在此:
http://piao-peng.blog.163.com/
医案是《医间道》这本书后所附,与中医粉分享,也欢迎中医黑们批评挑刺。
第一例:肺实脾虚气陷证
患者,李某,男,40岁 湖北十堰人
自感呼气困难5年余
患者5年来,每天总感到气出不上来,稍干重活即呼气困难,无咳嗽、咳痰,无咯血,
无潮热、盗汗。在多家医院就治,心、肺功能均正常。吃补中益气丸稍轻,服多位老中
医中药均无效,在当地十大名中医基本都看过。
2009.06.13日抱着试试看心理前来就诊,面色黎黑,说话前半句有力,后半句无力,牙
齿黑黄,舌质粗糙,舌尖红,中苔黄糙,舌根白腻,肺脉滑实有力,右关若,右尺沉细
,左寸浮细而软,左关涩。
诊断:气陷(肺实脾虚气陷)
分 析:张锡纯治疗大气下陷为开山鼻祖,其升陷汤本人研究多年,此病人有大气下陷
的病机,但病机并非如...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2248
3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乡下土郎中医案
41.人之喘息,有虚有实。实喘之症有二,一为郁闭,二为奔迫。
郁闭者,气不达于外,而壅寒于内。有血虚阴虚者,阳来乘阴,此证颇多。伤寒喘
息者,多于麻桂发之,但老弱,产妇,血虚之人往往忌汗。总于伤寒开闭法不同,应于
少阳转枢外达,使腠理通,荣卫和,达气以外,不至壅寒为喘。
奔迫者,上气喘激,由于气盛于下而逆于上,阴血虚者,火盛迫血,上气粗贲,应
泻火为要,火平则气平。又有咯血者,内有瘀积,阻寒气道,不得升降而喘,又以化瘀
为要务。
曾有一叟,年七十,有结核咯血史,因伤寒后患喘,低热,微恶风寒,咳喘,咳痰
带少许血块,口苦而干,脉浮弦而数,舌红苔黄。治之于小柴胡加苏叶,杏仁,桔梗,
茅根,蒲黄。五剂而愈。
有一产妇,年二九。因产后过早劳作,伤于凉水,先恶风头痛,继盗汗,喘息。脉
浮紧,舌红,苔薄白,投千金麦冬汤,加人参,少加桂枝。三剂而愈。
42.虚喘之症,一为肺虚,二为肾虚,三为中宫气虚。
肺虚作喘,以肺居上焦,为华盖,制节五脏六腑,开窍于鼻,以通内外之气,血虚
则火盛津伤,肺叶痿而气不得降。治宜生津补肺,兼郁火痰滞者,又应降火解郁化痰为
要。
肾虚作喘者,因肾乃气之根,火盛水枯,不能化...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3966
35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方亮: 汉唐跟诊心得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clinictraining58.htm
跟诊心得
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极不情愿地登上了从佛洲回多伦多的飞机,飞机在高空翱翔,我
的心又回到跟诊在老师身边的日子里,数周以来,亲眼看到经方出神入化的治病威力,
看到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被老师信手捻来的几味药救回来的笑脸,也看到一桩桩一件件
因激素,化疗和手术摧残饱受痛苦而冤枉丢了性命的案例。肃然惊起,原来中医可以做
到如此,暗自庆幸有机会来到桃花岛学到正统的中医。
说来汗颜,学医从医至今十多年,书是翻了几本,病人也看了不少,其实心知肚明,辨
证之法实在不通,临证治病,仅凭浅薄经验,乱枪打鸟是无上法宝,以所知一切有效之
法并用,以求有效,一旦得效,则以为得法,雕虫小技视为至宝,现在想来无地自容。
入宝岛,岂能空手而归,就把我一些粗浅的体会说来与大家分享:
一、知常达变
看老师人纪录影时,经常听到老师说何为正常人,当时觉得这些都是常识,未加重
视。到了老师看诊现场才知道正常人定义的重要。西方医学为什么拥有大量先进的高科
技设备,建立了庞大复杂的医学理论...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中药传奇故事
61、解热消痈鱼腥草
传说,浙江绍兴地区在春秋时期是越国的地界。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
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才被 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
国强大起来,以报忘国之仇。勾践回国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食
,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 践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在三次亲口尝野菜中
毒后,勾践终于发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并且这种野菜生长能力特别强,像韭菜一
样,总是割了又 长,生生不息。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野菜渡过了难关。而当
时挽救越国民众的那种野菜,因为有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现 代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临床广
泛用于治疗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流感、肺癌、 化脓性
关节炎、习惯性便秘、急性细菌性痢疾、鼻炎、咽炎、荨麻疹、前列腺炎、血管瘤等。
治疗肺脓肿(肺痈)和肺结核(肺痨)每天1~2两,用水煎服。
鱼腥草,又名鸡心草、鸡药草、鸡虱草、侧耳根、狗贴耳、蕺菜、臭菜、臭草,为三白
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味辛、性微寒,入肺经。具有清热...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7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流感药方
简单一些的吧,就是你冬天冷,需要穿棉衣,夏天热,喜欢凉爽的东西。这就是中医的
验证。中医说寒热虚实,寒热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药物的寒热,是与人体的寒热相对
应的。
x**n
发帖数: 1055
3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流感药方
在 fivestone (five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三个字概括:想当然!
中医说寒热虚实,寒热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药物的寒热,是与人体的寒热相对应的。
三个字概括:伪科学!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8.2.2
Q****g
发帖数: 957
3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谈谈癌症治疗之中药用量
疗效究竟如何,对那些病例有效,这个还是有待确实。至于你说的老中医的方子治疗乳
腺癌,恰恰说明中医治疗癌症的思路,乳房在中医看来属于半表半里,所以药里面才会
有石膏,柴胡这样的的药。但是这个方子肯定不是来了乳腺癌就这么用,肯定是加减,
寒热药加减,总之是围绕半表半里,在少阳和厥阴之间变动。如果病人还有其他症状,
肯定是也要加入其他药。
寒热并用的前提是病人本身寒热并存,是否并存要通过辨证,还有,寒热并用只是一个
原则,哪些药并用,这个很难,比如你的这个治癌症偏方,温热药很多,为什么不用炙
甘草?为什么不用白术?为什么不用麦芽糖?为什么一定要用大枣?再热点的话为什么
不用干姜,既然是不传之谜在于药量,我用90课炙甘草,这个温热效果不比大枣差把?
麦芽糖用一斤,那温热更好,而且直接补脾胃正气补的更足,癌症病人正气不足,我大
补正气,可否?
总之,来了个病人只要是某个病,就照着一个方子来,那肯定不行,这在中医历史上称
作“守方以治病”,这个不行。偏方治病不是没有,但是肯定是要看适应症,还是适应
症对上,不能从病开方。
最后,你说必有伏阳,如果没表现出热证,那就不能用寒药,因为时机不对,总之方
...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40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药症:黄芪
2014.11.08刘志杰老师总群讲药症:黄芪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64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黄芪药症
黄芪,味甘,性温。主温、渗、升阳。入少阴、太阴、厥阴。
药症: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神农本草经)
黄芪临床上是一味很常用的药。尤其是时方派,对它更是情有独钟。但是时方
派对它的药性以及药症的病机认知上,却存在着根本错误。他们始终认为,黄芪是一味
补药,能托里固表,实证不能够使用。他们认为实证使用了会敛邪,加重病情。因此,
严重限制了黄芪的治疗范围。黄芪这味药,其实是一味十分温和的好药,主治范畴是很
广的。黄芪,产地在北方,尤其是内蒙产的为上品,野生的疗效更佳。但是,如果种植
超过五年以上而采收的,就不能用了,象人一样,太老了,不中用了。因此,要选用3-
4年左右的,疗效最好。其实,现在想找5年以上的,也不容易。因为现在的人,急功近
利,养殖的不到年头就采收,急于卖钱了。
这味...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41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61&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从现存的史料上看,从隋代开始,便出现了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解读《伤寒论》的
迹象。我们从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看到,巢元方将《素问·热论篇》中的那个六经
热病内容,列在了“伤寒”的首篇,然后,将仲景的《伤寒》条文与六经热病的诸多治
疗内容混杂一处,分列各篇,形成了用《素问》六经经络理念解仲景《伤寒》的初步理
念。
到了唐代,孙思邈得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比较原始的《伤寒论》传本,收录到《千金翼
方》一书之中,并未见到文中有《素问》六经热病的内容。
宋代,朱肱在研究《伤寒论》的时候,以经络解《伤寒论》,认为不识经络,则犹触途
冥行,不知邪气所在,提出了“六经”一词,全书胡言乱语过半,从此流毒千载。后世
凡读《伤寒》者,皆云仲景是六经辨证,这个错误,源出于朱肱的《类证活人书》。
宋金时期,成无己氏出,专以《内经》的臓腑经络理论解读《伤寒论》,虽然多处出现
理论矛盾,但是竟然得到多数伤寒家的认可,也为现代占主...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42
14.11.12 刘志杰老师总群讲药症-附子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81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附子,味辛苦,性热有毒。入少阴、太阴病位。主滞证、饮证。
药症: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
行走。(神农本草经)
附子这味药,是我们经方常用的药。在药物的寒热温凉归类上,属于热药,居于北方玄
武之地,因此真武汤里面,以它为主药,是热性药的代表。
北方属水,病则为寒饮结聚,要用热性药对治才行
附子,目前炮炙手段和工艺各异,导致其毒性含量不一,有的甚至是失去了毒性,失去
了疗效。在临床使用上,很难掌握,常常出现中毒现象,所以,很多医生都不敢使用。
这个药,我们建议使用没有炮炙过的生附子,避免了炮炙工艺不统一的问题。
另外,最关键一点就是,要使用四川江油的附子,而不要用陕西汉中等其它地方的附子。
汉中的附子,不容易掌握,很容易中毒。
江油附子药性淳厚,成人一付药10克起用,口舌以及周身微麻,疗效好。
而汉中附子要是用了10克,那个反应会很大,甚至有...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3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五行与六经
水火有寒热,木金没有寒热啊?这是两对阴阳。说道寒热,就是指水火,如果说木金有
寒热的话,那就不是在五行(四象)的层次考虑问题了。
如果认识到上面的情况,那么我的问题就是,水火的变化会对金木产生影响吗?
w***x
发帖数: 1763
44
方舟子说错了,屠呦呦最早提取的青蒿,就是古中医中药中所说的青蒿, 也就是本草
中李时珍所说的黄花蒿。植物界的专业人士早已做过研究考证
==========================================================================
http://www.guokr.com/article/440801/?f=wx
【2015诺贝尔奖】青蒿素、青蒿、黄花蒿,究竟什么关系?
ArtemisiaLiu 发表于 2015-10-09 14:52
屠呦呦研究员凭借青蒿素的抗疟疾功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令许
多人困惑的是,青蒿素却不是来自青蒿的。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
蒿”而不是“青蒿”,植物学上叫“青蒿”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
晕了吗?其实,这是植物学名称和药用名称不统一造成的混乱。
关于黄花蒿和青蒿的名实问题,植物学界和药学界都有人做过考证。屠呦呦本人就写过
澄清文章[1];而菊科分类学专家林有润的考证更为细致,他结合标本和分类学文献记
载,亲自进行野外调查和民间走访,对古本草书中所记载的各种艾蒿类植物...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最喜欢的史书
毛泽东最喜欢的史书,一篇读罢头飞雪
来源:书摘 作者:陈晋 时间:2017-12-25
170 0 伟人毛泽东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24周年。
他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成
为一代伟人,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其爱读书恐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外历史上,像毛泽东那样酷爱读书,并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非常罕见。毛泽东的学用之道,大体即在这读—得—用—巧之间。
毛泽东在波澜壮阔的改造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风云中度过了一生,也在广博无垠
的书海里游弋了一生。未知的东西,对他总有一种极强的吸引力。他试图以有涯之生,
尽量包容、囊括那未被掌握的知识空间。
对普通读者而言,读书属于一种兴趣和达到自己追求的途径选择;对学问家来说,读书
是一种职业习惯;对毛泽东来说,读书则是一种精神存在和思想升华的必要方式,是一
种生活常态,是一种历史责任。
文 | 陈晋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
摘编自《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6504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民科数学解释中医理论
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我为了方便琐男理解的解释,经典解释并不是这样。就像量子力
学一样,存在多种解释。
中医里,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食物/药物,环境都可以用寒热解释。类似于量子态,都
是不同寒热状态的叠加。
最初的寒热,就是人感觉到温暖还是寒冷。你的体温/体感如何,吃了某样食物/药物后
的感觉如何。
例如你脸色红润,大冷天穿单衣的,自然就是热。脸色苍白,大热天裹棉被的自然就是
寒。
假如吃小麦人感觉寒战,所以小麦寒凉。吃小米感觉温暖,所以小米温补。
这是实部。很快人类发现有一维不能描述生理现象,因此引入虚部。虚寒虚热。
这时状态描述为a+bi。如此类推,如果发现新的生理现象不能被现有模型解释。增加一
个虚部a+bi+cj。
中医理论的强大在于。状态里的数值部分不需要是常数,而是周期函数。因此,中医理
论不但能描述、解释现在的状态,也能预测将来的状态。
你吃进某个东西,你的新状态就等于旧状态波函数和这个物品的状态波函数叠加。吃饭
和治病,就是寻找拥有所需维度非零数值的物品。复方的作用就是平衡/平均单方可能
的副作用(在不需要的维度引入变化)。
占卜、算命这些高阶中医师的课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民科数学解释中医理论
在信马由缰前,最好先去了解一下中药的寒热是如何测量的。
在中药里,寒热是可以测量的,最主要依据就是服用后是心跳加速还是变缓。和经脉一
样,任何药品的寒热都是可测量的!
那么问题来了,楼主不了解中医、中药,甚至没有兴趣、不愿意花时间去尝试了解。那
你凭啥为它辩护,就因为你是大扯子么?
l*********e
发帖数: 5385
48
来自主题: NextGeneration版 - [合集] 还是关于小孩咳嗽
☆─────────────────────────────────────☆
suanba (suanba) 于 (Thu Jan 10 14:38:41 2013, 美东) 提到:
宝宝3岁半了,前两天受凉发烧,之后就一直咳嗽,不发烧了。咳嗽期间,家中老人给
他喝了很多川贝枇杷膏,基本上一天三次,每次一大勺(后来看了说明书,一次只能三
分之一勺)。我后来听人说川贝琵琶膏特别伤肾。心疼死了。现在还是咳。怎么办?
☆─────────────────────────────────────☆
az (哥哥小弟和弟弟大哥) 于 (Thu Jan 10 14:48:43 2013, 美东) 提到:
咳嗽没啥好办法,我们全家都咳嗽,好几个星期了,还有一个一咳嗽就喘的一岁多的弟弟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7
☆─────────────────────────────────────☆
mamallama (dahema) 于 (Thu Jan 10 15:01:09 2013, 美东) 提到:
我家也是节前全家咳嗽,非常痛苦。...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20570
49
黄花蒿
(《纲目》)
【释名】臭蒿
【集解】大明曰︰臭蒿一名草蒿。
时珍曰︰香蒿臭蒿通可名草蒿。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气辛臭不可人家
采以罨酱黄酒曲者是也。

【气味】辛、苦,凉,无毒。
【主治】小儿风寒惊热(时珍)。

【气味】辛,凉,无毒。
【主治】治劳,下气开胃,止盗汗及邪气鬼毒(大明)。
青蒿
(《本经》下品)
【释名】草蒿(《本经》)、方溃(《本经》)、(音牵去声)、蒿(《蜀本》)、香
蒿(《衍义》)。
保升曰︰草蒿,江东人呼为蒿,为其气臭似也。北人呼为青蒿。《尔雅》云︰蒿,菣也
。孙炎注云︰荆楚之间,谓蒿为。郭璞注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是也。
时珍曰︰《晏子》云︰蒿,草之高者也。按《尔雅》诸蒿,独得单称为蒿,岂以诸蒿叶
背皆白,而此蒿独青,异于诸蒿故耶?
【集解】《别录》曰︰青蒿生华阴川泽。
弘景曰︰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
保升曰︰嫩时醋淹为菹,自然香。叶似茵陈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许。四月、五月采,日
干入药。《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即此蒿也。
颂曰︰青蒿春生苗,叶极细,可食。至夏高四、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
如粟米大...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20570
50
黄花蒿
(《纲目》)
【释名】臭蒿
【集解】大明曰︰臭蒿一名草蒿。
时珍曰︰香蒿臭蒿通可名草蒿。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气辛臭不可人家
采以罨酱黄酒曲者是也。

【气味】辛、苦,凉,无毒。
【主治】小儿风寒惊热(时珍)。

【气味】辛,凉,无毒。
【主治】治劳,下气开胃,止盗汗及邪气鬼毒(大明)。
青蒿
(《本经》下品)
【释名】草蒿(《本经》)、方溃(《本经》)、(音牵去声)、蒿(《蜀本》)、香
蒿(《衍义》)。
保升曰︰草蒿,江东人呼为蒿,为其气臭似也。北人呼为青蒿。《尔雅》云︰蒿,菣也
。孙炎注云︰荆楚之间,谓蒿为。郭璞注云︰今人呼青蒿香中炙啖者为菣,是也。
时珍曰︰《晏子》云︰蒿,草之高者也。按《尔雅》诸蒿,独得单称为蒿,岂以诸蒿叶
背皆白,而此蒿独青,异于诸蒿故耶?
【集解】《别录》曰︰青蒿生华阴川泽。
弘景曰︰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
保升曰︰嫩时醋淹为菹,自然香。叶似茵陈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许。四月、五月采,日
干入药。《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即此蒿也。
颂曰︰青蒿春生苗,叶极细,可食。至夏高四、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
如粟米大...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