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弥远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d
发帖数: 2374
1
老子有句话: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出户知天下”这句经常被提起,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却
是和人们的经验“见多识广”相悖。关于这一点,大家怎么看的呢?
f*********s
发帖数: 986
2
如果看道德经时,可以看到这句话也可以如此说,其出弥远,其知弥近。
字面上看,是很矛盾。但是仔细想,也是可以通顺的。
老子一直认为,自然大于人。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在整个大自然中,我们研究什么我们学习什么,如果学
的更多,就会越来越专业,范围就会越来越小。而最后,就会限制在一个很专业的范围。
一个人在专业上越精研,在非专业上的东西就会知之较少了。
所谓的,其出弥远,其知弥近。
a******e
发帖数: 6689
3
我理解老子这话说“出”越远,“知”越少,“出”跟“知”大概是两个相对应的动词
,“知”未必是指“知”的状态,而是思考的动作。寓意也许是说实践过了头,光沉浸
在琐事细节上,反而不会停下来好好思考行为的意义之类。
个人的例子,我在旅游过程中往往走马观花,看什么都是表面现象;只有回到家里写游
记,才真正能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会觉得真正了解那个陌生的地方。那么一
个足不出户的人,只能依靠书本和自己的思考来了解异乡,也许会更为注重走马观花的
游客所忽略的历史文化人文性格等方面吧。
不过呢,我个人并不同意“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爱思考的人当然不会因为“出”
便忽略“知”。老子这话不过给自己打圆场罢了。
s**t
发帖数: 17016
4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知道的多了往往失去洞察力。老子一直坚持无为,无知,“其知弥少”是好事情,正面
的事情。我想这
是理解这句话的基础。因为很多人以为知道的越多越好,那就永远没法理解这句话了。
O****s
发帖数: 1489
5
这都是啥逻辑呢?
就像上面那位朋友理解的,
人家老子说的是“你在家坐着,看书越多,掌握的知识越多,不出家门也可以决策千里,
但这里仍然是一个正向的过程,因为你看的书多啊,熵增大,混乱度增大。
然后又说,走得越远,知道的反而越少。这就是说随着分子运动路程的增加(行弥远)
,熵越小,信息量越小。”
这段话当然是矛盾的,如果按照”正常的“理解。
越专业跟在非专业上知道的东西越少这不是矛盾啊。因为你投入到专业上的精力还是多
的,你在本专业上的知识量,信息量还是多的。你压根没在“非专业”上“行”,怎么
能说因为专业上的多,非专业的少呢?这两者之间一点清晰的关系都没有。。。。
如果可以这么理解的话,那老子等于在说“你把时间都用在练习画画上了,所以字写的
越来越少越差。”“或者你在X coordinate上走的越远,在Y上面离开原点越来越近。”
这不是XX吗? 因为从画画本身来讲,你练习的越多,也是越画越好。总不能一直谈你
练习画画的努力,然后一下子转到你跳舞的成绩上去吧?

围。
a*********7
发帖数: 30080
6
另外一个有力证据是,老子还说过:“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句话后来又演变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句话配合“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很明显就是表扬
当时的互联网无所不包,信息极其丰富。
不过后来朝廷为了防止可以覆舟的恶意灌水,建起了天网防火墙,这句话又被挪用,来
警告那些试图跟朝廷作对,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水贴的刁民。
l*d
发帖数: 134
7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没有收的意思啊
l*d
发帖数: 134
8
好,我试试看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这是从正面讲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这是从反面讲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这是总结
这样理解可以否?
O****s
发帖数: 1489
9
发信人: highouse (高屋), 信区: UC_Club
标 题: Re: 大家怎么看的“其出弥远,其知弥少”?(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31 15:34:10 2009)
请看签名档这句引言。
O****s
发帖数: 1489
10
发信人: highouse (高屋), 信区: UC_Club
标 题: Re: 大家怎么看的“其出弥远,其知弥少”?(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31 15:49:18 2009)
又不是俺的话,不敢发,呵呵呵。
主要是很少去那个版,认识你之前都不知道那个版。
很多时候俺觉得还是 induction 和 deduction 的问题,再就是要时刻想到我们每个人
的个体差异、所处环境的差异,防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实际上是很少的。
最近老在脑袋中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该 "Do as the Romans do",什么时候该 "
Dare to be different",小乙和本俱乐部的其他童鞋们有什么高见,俺洗耳恭听,大家
多交流!

老高发到文海吧,太精辟了。
O****s
发帖数: 1489
11
发信人: cinnamon (行过三里桃花渡), 信区: UC_Club
标 题: Re: 大家怎么看的“其出弥远,其知弥少”?(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31 15:53:31 2009)
以前老有人用common sense来教育俺
俺最烦这个词了
为啥因为世界上的人都这么做
我就得这么做
O****s
发帖数: 1489
12
发信人: seasnow (加油,加油!), 信区: UC_Club
标 题: Re: 大家怎么看的“其出弥远,其知弥少”?(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31 15:55:13 2009)
zan!
x***n
发帖数: 5127
13
赫赫,手头有本《老子译注》查到
淮南子 精神训
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气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五藏定宁充盈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则望于往世之前,而视于来事之后,犹未足为也,岂直祸福之间哉?故曰: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以言夫精神之不可使外淫也。
s******g
发帖数: 5074
14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
不为而成。
〖注解〗牖(yǒu),窗户:牖户。弥(mí),更加:欲盖弥彰。
〖译文〗不出门知天下事,不看窗见天上变。出去越远,知道越少。因此圣人不行而知
,不见而明,
不为而成。
O****s
发帖数: 1489
15
我看到网上有这样的解释:
“汉语意思是:一个人走得越远,就会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越少.
英语:The farther you go,the less you will find that you know.
英语翻译是我自己猜的!但汉语意思肯定没错!”
这个肯定是错的,因为他连古代汉语语法都没理解。那句英语的意思也是有意义的,但
明显跟老子的表达不在一个层面上。
所以就是原来的意思,“行”越多,“知”越少。(或者“出猕远”,物理上跟“行约
多”一个表达)
这个跟老子提出的一贯主张,”无为无不为“没啥矛盾吧?
我觉得你的疑问可能是在这里,如果允许我把问题重新组织一下的话:
一般来说,”不出户知天下“,可以理解,就那啥,用鼠标跟web或则键盘跟telnet就
可以理解。
但是出猕远,知识怎么会少呢?对吧?你的问题是不是觉得这里”知“应该被”智“代
替呢?
或者涉及到什么是”知识“的本质的讨论?
这又把人引到到了metaphysic的思考上,让人想起太极阴阳鱼的那个图,不管是从宏观
上还是微观上,不管是人类社会整体还是个人的behavior都有这个趋势:
就是知识的繁复,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知
O****s
发帖数: 1489
16
难道人生的目的,你“出猕远”的目的,不是为了知道更到?
现在你出得远,知道得反而越少,那老子不是意思告诉你“收回来”?
啥叫无为?
O****s
发帖数: 1489
17
呵呵,我觉得问题是这样的。
先说明一点,可能在文学上我不能跟您相提并论,因为确实知道的太少。
但是,老子这个五千言,我觉得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语法怎么变,他想告诉我们
的事情没有变。而且我觉得很可能,必须要超越语言的层面去理解它,因为这毕竟不是
文字游戏。
如果是那样理解也可以的话,那我觉得这五千言一文不值。
那他说明什么了?
“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你要用18个小时睡觉呢,就只剩下1个小时用来工作,一个
小时用来吃饭,四个小时用来泡妞,喝啤酒。所以你用在睡觉上的时间越多,用来泡妞
的时间越少。所谓 “睡弥多,泡弥少”是也。”
那我直接把这书从开着的窗户扔出去。。。。是,道理没有错。。。。。
a***d
发帖数: 2374
18
嗯,有点吧。不过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个矛盾:“远”如何阻碍了“知”?
a*********7
发帖数: 30080
19
俺觉得这个说明了老子那时候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家上网是了解世界最有效的
方法。 如果你出门, 就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走得越远,浪费的时间就越多, 所以
能了解的就越少了。
我不明白的是后来这互联网为什么就消失了。 是不是因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的缘故,朝廷给禁了?
f*********s
发帖数: 986
20
呵呵。
在道德经上,这句话,其实是其知弥近。
我理解的是一个范围的问题。
看了您的理解,我觉得您还是在用现代的观点来解读古代的文字。如此说,无其他意思。我自己的感觉而已。

里,
x***n
发帖数: 5127
21
其知弥近?
这怎么解?

思。我自己的感觉而已。
y******3
发帖数: 377
22
前面一章有点问题,写得太隐晦,应该跟后头调整一下。最近太忙一直没改,就还按着
原稿贴了。这一章贴完应该清楚些。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婉涔这场病来的很急。金令仪一直没回宿舍,她在宿舍躺了一整天,连喝水的力气都没
有。在干燥和渴望里跋涉,昏昏沉沉地仿佛一直在往前走。明明累的虚脱,可那脚步怎
么都停不下来。直到恍惚间又回到小时候生活过的家。
一切都是记忆里的模样,她一步一步往宅子深处走去。看见大堂的主座上,母亲正满面
怒容。地上跪着一个少女,她身边站着一个少年。
是素瑾姐弟俩。婉涔这时候才突然得了力气,原来这一场长途跋涉就是为了回到这里,
把一切的悲剧阻断在此处。
婉涔急匆匆地跑过去,拉住母亲的袖子。想求她网开一面,留她们在府里。可是张着嘴
,怎么都说不出来话。
她急的直掉眼泪,可仿佛没有人看见她。她眼整整看着素瑾姐弟俩走出王府,她只能在
后头一直追一直追。等他们走到了东门外,她好不容易叫出了他的名字:“劭岩,劭岩
,别走!”
婉涔清清楚楚看到自己往后的悲剧,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她怕,怕极了。如果母亲肯多
一点宽容,她以后怎么会那么苦?她...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弥天冤案历经三朝拒不平反 断送南宋江山(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4 13:38:08 2016, 美东)
宋理宗像。(网络图片)
宋理宗是南宋第五代皇帝,他是被史弥远政变推上皇位的。宋宁宗生前确定的皇嗣赵竑
在这次政变中遭迫害致死,成为南宋后期的最大冤案。为了不让继统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与挑战,宋理宗及其继任者,竟然拖延五十年不给这桩弥天冤案彻底平反。说起这桩冤
案,还得从头略作交待。
宋孝宗有三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皇太子早逝,他不立次子,破例立所谓“英武类己
”的第三子为皇太子,即宋光宗。孝宗禅位后,以太上皇的身份向光宗交待了隔代继承
人:“当初越位立你,想让你成一番王业。如今你二哥虽去世,他的儿子还在。”意思
很清楚,皇位应还给老二家。岂料,宋光宗不久精神失常,连太上皇驾崩都不能出主大
丧。在政局危机的严重当口,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的皇后)最后拍板,让光宗禅位于
其子,是...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弥天冤案历经三朝拒不平反 断送南宋江山(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4 13:38:08 2016, 美东)
宋理宗像。(网络图片)
宋理宗是南宋第五代皇帝,他是被史弥远政变推上皇位的。宋宁宗生前确定的皇嗣赵竑
在这次政变中遭迫害致死,成为南宋后期的最大冤案。为了不让继统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与挑战,宋理宗及其继任者,竟然拖延五十年不给这桩弥天冤案彻底平反。说起这桩冤
案,还得从头略作交待。
宋孝宗有三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皇太子早逝,他不立次子,破例立所谓“英武类己
”的第三子为皇太子,即宋光宗。孝宗禅位后,以太上皇的身份向光宗交待了隔代继承
人:“当初越位立你,想让你成一番王业。如今你二哥虽去世,他的儿子还在。”意思
很清楚,皇位应还给老二家。岂料,宋光宗不久精神失常,连太上皇驾崩都不能出主大
丧。在政局危机的严重当口,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的皇后)最后拍板,让光宗禅位于
其子,是...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弥天冤案历经三朝拒不平反 断送南宋江山(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4 13:38:08 2016, 美东)
宋理宗像。(网络图片)
宋理宗是南宋第五代皇帝,他是被史弥远政变推上皇位的。宋宁宗生前确定的皇嗣赵竑
在这次政变中遭迫害致死,成为南宋后期的最大冤案。为了不让继统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与挑战,宋理宗及其继任者,竟然拖延五十年不给这桩弥天冤案彻底平反。说起这桩冤
案,还得从头略作交待。
宋孝宗有三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皇太子早逝,他不立次子,破例立所谓“英武类己
”的第三子为皇太子,即宋光宗。孝宗禅位后,以太上皇的身份向光宗交待了隔代继承
人:“当初越位立你,想让你成一番王业。如今你二哥虽去世,他的儿子还在。”意思
很清楚,皇位应还给老二家。岂料,宋光宗不久精神失常,连太上皇驾崩都不能出主大
丧。在政局危机的严重当口,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的皇后)最后拍板,让光宗禅位于
其子,是...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8175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得位最幸运的两个皇帝
宋理宗本名赵与莒,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宁宗的远房堂侄。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
孙,是赵匡胤次子赵德昭的后人,但由于宋帝位一向并非由赵德昭这一脉后人继承,至
赵与莒父亲赵希瓐这一代已与皇室血缘十分疏远,而赵希瓐在生时并没有任何封爵,只
当过小官,生活与平民无异,赵与莒也因此在平民家庭出生及成长。赵与莒七岁时,父
赵希瓐逝世,生母全氏带他及弟赵与芮返娘家,三母子在全氏在绍兴当保长的兄长家寄
居,一直到赵与莒十六岁。妹赵氏嫁广州人梁节,梁绍五世孙。
宋宁宗因八名亲生子皆幼年夭折,故立其堂侄赵珣为太子,赵珣于廿八岁时英年早逝,
宁宗改立沂王赵竑为太子,沂王王位于是悬空,宁宗命宰相史弥远找寻品行端正的宗室
继承沂王王位,而史弥远将此任务交了其幕僚余天锡。余天锡回乡应考科举,途经绍兴
遇着大雨,在全保长家中避雨,于是认识了赵与莒兄弟。余天锡知他们为赵氏宗族,也
觉得兄弟二人行为得体,认为是合适人选继承沂王,故向史弥远推荐。史弥远接两兄弟
往临安亲自考量,也认为兄长赵与莒为继承沂王的合适人选,故于嘉定十四年(1221年
)将赵与莒选入宫内,赐名贵诚,继承沂王王位。
太子赵竑一向不满史弥远专权,声言继...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408
27
为了防止宫廷权利争斗,中国封建皇帝基本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如果出现前
任皇帝无子或权臣把持朝政的情况,在挑选皇位继承人时便生出许多变数。于是,个别
流落民间的皇子皇孙便可以一步登天,继承大统,成为两千年来封建皇位继承中的奇迹。
汉宣帝刘询,为汉武帝太子刘据之孙。汉武帝因“巫盅”一案错杀太子刘据时,刘据的
妻妾以及儿子儿媳先后遇害,只有刘据之孙刘询因只有几个月大,方才保留了性命,但
还是被送进了监狱。也许是真命天子有贵人相助,孤儿刘询遇到了一个好人。监狱官丙
吉不忍心这个婴儿死于非命,找来两个女囚喂养,刘询才得以活命。他在监狱里一呆就
是5年,5岁时方才被赦免,赦免后,丙吉又将其送到鲁国刘询的祖母家寄居,身世可谓
凄惨。但幸亏有丙吉这个好人,他做了一件对刘询来说异常重要的事,那就是及时将刘
询赦免的消息上报给了宫廷官署,因此,刘询的名字才被记载到了皇家宗室族谱上,但
他只能算是一个落魄王孙,基本上无人理会。
刘询在祖母家一直平静地生活了13年,18岁时,他的命运发生了逆转。元丰元年(公元
前74年)四月,21岁的汉昭帝去世,死后无子,大臣霍光奉皇后诏命,迎立汉武帝之孙
昌邑王刘贺... 阅读全帖
q********g
发帖数: 10694
28
第九章 弥赛亚诗
“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5:39)
。我们既可把这节经文看作是命令,也可以看作是事实的陈述。我们一定要查考旧约,
因为旧约通过预表和预言把基督启示给我们了。基督是从创世记到玛拉基书整部旧约圣
经的主题。
犹太人,文士和法利赛人都有查考圣经,这是个事实。他们仔细阅读,深入思考,
但对于弥赛亚,他们灵里的眼睛是瞎的。他们只看见律法,因为他们误解了律法。他们
墨守成规到一个地步,以致他们查考圣经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释律法。他们被律法
弄瞎了眼,以致他们不认识律法的制定者。这位律法的制定者来,是要成全律法。“莫
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9太5:17)。耶稣在这节经
文中提到了律法和先知。这里提到的不仅是指专门的法律,而是指整部旧约。他成全了
有关赎罪祭的全部仪式律法,也成全了道德的律法。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他成全
了所有的预表(圣经里用来预表那要来的那位的那些物、人和事件)以及有关他第一次
来的预言。他再来时,就要成全有关他第二次来的一切预言和预表。
假如犹太人的领袖真正明白旧约中的预表和预言的话,那么... 阅读全帖
a*********7
发帖数: 30080
29
老子曾经说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其中“不出户知天下”这句经常被提起,也比较容易理解: 就是圣人们自己吹牛皮, 类似“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但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却是和人们的经验中的“见多识广”相悖。也有人认为,这句话跟爱因斯坦说的“当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的未知也就越多”意思相近。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又跟前面“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南辕北辙了。
我苦苦考古数十载,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 今天终于拨开了笼罩在历史上的蜘蛛网,窥到了真相。原来,在大概3000年前的中国,老子在生时,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家上网是了解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出门,就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走得越远,浪费的时间就越多,所以能了解的就越少了。只有每天一觉醒来,就开始在网上信息的海洋中畅游,才是把学习知识最大化的唯一途径。这就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真正含意。
另外一个有力证据是,老子还说过:“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句话后来又演变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此言配合“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很明显就是表扬
t*****r
发帖数: 39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帖:金刚禅法讲义-C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6.html
102.无为有为
反过来也不可以说天天行菩萨道是“我有心”,这和老子讲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一样
的,我觉得老子很可能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他讲的和佛讲的相当吻合,你看“为
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我们做世间学问是增长
执着的,累积知见越学越多的,大学本科、硕士、博士、院士,知识越学越多,包括许
多所谓的佛教学者、那些习惯于用外道知见来批判佛法的人,书都读了很多啊说食数宝
入海算沙“日增”,而为道是日损的,修行是减的,减法执、我执的,是减的是负记帐
,不是我们修行以后有个大功德山在那里堆着,不是的,而是通过修行我们把自己内心
的种子旧债给消掉而已。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到最后我执、法执、种子库都去掉
了,就如药山惟俨禅师说的“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当你把我执、法执、种子库
都消干净的时候,真正纯粹的佛性就会出现(诸幻灭尽,非幻不灭---《圆觉经》)。
而当那个东西出现时,那种体认你是不能用任何东西来形容它的,说它是东西就不对了
,这是另...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123
31
考古学家在埃及地下发现了电线,说明古埃及人已经用电了。
另一个国家的考古学家说,我们地下啥也没发现,说明那时已经开始用无线电了。

不出户知天下”这句经常被提起,也比较容易理解: 就是圣人们自己吹牛皮, 类似“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但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却是和人们的经验中
的“见多识广”相悖。也有人认为,这句话跟爱因斯坦说的“当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
的未知也就越多”意思相近。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又跟前面“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
见天道”南辕北辙了。
,窥到了真相。原来,在大概3000年前的中国,老子在生时,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所
以在家上网是了解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出门,就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走得越
远,浪费的时间就越多,所以能了解的就越少了。只有每天一觉醒来,就开始在网上信
息的海洋中畅游,才是把学习知识最大化的唯一途径。这就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
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真正含意。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此言配合“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
知弥少”,很明显就是表扬当时的互联网无所不包,信息极其丰富。由此看来,当时互
联网的发达程度,可
c*****n
发帖数: 33
32
有意思!

不出户知天下”这句经常被提起,也比较容易理解: 就是圣人们自己吹牛皮, 类似“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但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却是和人们的经验中
的“见多识广”相悖。也有人认为,这句话跟爱因斯坦说的“当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
的未知也就越多”意思相近。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又跟前面“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
见天道”南辕北辙了。
,窥到了真相。原来,在大概3000年前的中国,老子在生时,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所
以在家上网是了解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出门,就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走得越
远,浪费的时间就越多,所以能了解的就越少了。只有每天一觉醒来,就开始在网上信
息的海洋中畅游,才是把学习知识最大化的唯一途径。这就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
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真正含意。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此言配合“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
知弥少”,很明显就是表扬当时的互联网无所不包,信息极其丰富。由此看来,当时互
联网的发达程度,可能是三千年后的今天,都还没有赶上的。
便利,连圣人都曾经表扬过,为什么后来就消失了? 我觉得,这是因为儒家思想“民
可使
z******i
发帖数: 11
33
呵呵,顶一个

不出户知天下”这句经常被提起,也比较容易理解: 就是圣人们自己吹牛皮, 类似“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但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却是和人们的经验中
的“见多识广”相悖。也有人认为,这句话跟爱因斯坦说的“当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
的未知也就越多”意思相近。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又跟前面“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
见天道”南辕北辙了。
,窥到了真相。原来,在大概3000年前的中国,老子在生时,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所
以在家上网是了解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出门,就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走得越
远,浪费的时间就越多,所以能了解的就越少了。只有每天一觉醒来,就开始在网上信
息的海洋中畅游,才是把学习知识最大化的唯一途径。这就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
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真正含意。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此言配合“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
知弥少”,很明显就是表扬当时的互联网无所不包,信息极其丰富。由此看来,当时互
联网的发达程度,可能是三千年后的今天,都还没有赶上的。
便利,连圣人都曾经表扬过,为什么后来就消失了? 我觉得,这是因为儒家思想“民
a*********7
发帖数: 30080
34
今天发现俺的两个重大考古发现都被多个网站转载了,呵呵。要是他们能注明一下出处
就更好了。

不出户知天下”这句经常被提起,也比较容易理解: 就是圣人们自己吹牛皮, 类似“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但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却是和人们的经验中
的“见多识广”相悖。也有人认为,这句话跟爱因斯坦说的“当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
的未知也就越多”意思相近。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又跟前面“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
见天道”南辕北辙了。
,窥到了真相。原来,在大概3000年前的中国,老子在生时,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所
以在家上网是了解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出门,就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走得越
远,浪费的时间就越多,所以能了解的就越少了。只有每天一觉醒来,就开始在网上信
息的海洋中畅游,才是把学习知识最大化的唯一途径。这就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
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真正含意。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此言配合“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
知弥少”,很明显就是表扬当时的互联网无所不包,信息极其丰富。由此看来,当时互
联网的发达程度,可能是三千年后的今天,都还没有赶上的。
便
g***j
发帖数: 40861
35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a*********7
发帖数: 30080
36
发信人: airdragon77 (aid),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考古界重大发现:三千年前中国已经有了互联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31 14:17:43 2009)
老子曾经说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其中“不
出户知天下”这句经常被提起,也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圣人们自己吹牛皮, 类似“运
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却是和人们的经验中的“
见多识广”相悖。也有人认为,这句话跟爱因斯坦说的“当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的未
知也就越多”意思相近。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又跟前面“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
道”南辕北辙了。
我苦苦考古数十载,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今天终于拨开了笼罩在历史上的蜘蛛网,窥
到了真相。原来,在大概3000年前的中国,老子在生时,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
家上网是了解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出门,就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走得越远,浪
费的时间就越多,所以能了解的就越少了。只有每天一觉醒来,就开始在网上信息的海
洋中畅游,才是把学习知识最大化的唯一途径。这就是“不出户知天
W*****t
发帖数: 4595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airdragon77 (aid),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考古界重大发现:三千年前中国已经有了互联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31 14:17:43 2009)
老子曾经说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其中“不出户知天下”这句经常被提起,也比较容易理解: 就是圣人们自己吹牛皮, 类似“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但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却是和人们的经验中的“见多识广”相悖。也有人认为,这句话跟爱因斯坦说的“当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的未知也就越多”意思相近。可是,如果这样的话,又跟前面“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南辕北辙了。
我苦苦考古数十载,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 今天终于拨开了笼罩在历史上的蜘蛛网,窥到了真相。原来,在大概3000年前的中国,老子在生时,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所以在家上网是了解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出门,就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走得越远,浪费的时间就越多,所以能了解的就越少了。只有每天一觉醒来,就开始在网上信息的海洋中畅游,才是
w*******t
发帖数: 30
38
顶龙兄,太强了!

不出户知天下”这句经常被提起,也比较容易理解: 就是圣人们自己吹牛皮, 类似“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但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却是和人们的经验中
的“见多识广”相悖。也有人
,窥到了真相。原来,在大概3000年前的中国,老子在生时,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所
以在家上网是了解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出门,就会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走得越
远,浪费的时间就越多,所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此言配合“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
知弥少”,很明显就是表扬当时的互联网无所不包,信息极其丰富。由此看来,当时互
联网的发达程度,可能是
且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多便利,连圣人都曾经表扬过,为什么后来就消失了? 我
觉得,这是因为儒家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缘故。 记住,表扬互联网的
老子是道家的。儒家的孔孟之流的,就没有赞扬过。 相反,
互联网覆灭,恐怕也不远了罢?
c*c
发帖数: 2397
39
http://gs.cclawnet.com/lunyuheji/%C2%DB%D3%EF%D0%C2%BD%E2/0195.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弘毅:弘,弘大。毅,强毅。非弘大强毅之德,不足以担重任,行远道。
仁以为己任:仁,人道。仁以为己任,即以人道自任。
死而后已:一息尚存,此志不懈,而任务仍无完成之日,故曰死而后已。
本章以前共五章,皆记曾子语。首记曾子临终所示毕生战兢危惧之心。次及病革所
举注意日常容貌颜色辞气之微。再记称述吾友之希贤而希圣。以能问于不能,是弘。大
节不可夺,是毅。合此五章观之,心弥小而德弥恢,行弥谨而守弥固。以临深履薄为基
,以仁为己任为量。曾子之学,大体如是。后两章直似孟子气象,于此可见学脉。
【白话试译】
曾子说:「一个士,不可不弘大而强毅,因他担负重而道路远。把全人羣的大道来
做自己的担负,不重吗?这个担子须到死纔放下,不远吗?」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传佛教是个阴谋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
明,不为而成。
- 《道德经》
史版索男索女,不用学佛断子绝孙,不用戒除荤腥,就可以加入我道教。 :D
换一个切题角度来说, 从印度一路讨饭来华的佛教,果然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
而信佛的华人,就像印第安人。 把卖曼哈顿给殖民者,换来玻璃珠子。
现在美国全美的印第安人可能就1百万上下。以前可是美洲的主人, 现在亡国灭种。
y***u
发帖数: 7039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南宋与晚清灭亡的惊人相似
南宋与晚清灭亡的惊人相似
——对《南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一文所作的按语
张宏良
历史的相似性往往让人恐怖,看南宋灭亡史与看晚清史几乎分不清楚谁是南宋谁是晚清
,在此仅仅指出几点相同之处供大家参考。
一是南宋与晚清在经济规模上都是当时世界第一。南宋的科技和军事技术水平更是远远
领先于所有敌国,与敌国科技水平之间的差距,甚至超过了19世纪美国白种人与印第安
人之间的差距。如果按照现在新自由主义的所谓综合国力来衡量,灭亡的应该是蒙古而
不是南宋。后来晚清GDP占世界比重甚至超过现在美国的比重,同样应该是晚清政府打
败八国联军才对。包括后来民国初年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中国GDP总量仍然数倍于日
本,只是日本生产的是航空母舰和零式战斗机,中国生产的都是消费品,结果枪声一响
,中国商品全都变成了日本财富。
二是金国提出杀岳飞议和与八国联军提出杀主战派议和完全相同。南宋风波亭杀岳飞,
是为了满足敌国金兀术的要求,后来晚清铲除主战派官员,也是八国联军的要求。只是
相比之下,岳飞及其家人比较幸运,只是被杀而没有受辱。而晚清主战派官员下场则比
岳飞惨烈万倍,不仅被杀而且被辱,支持义和团抗战的户部尚书崇绮...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南宋与晚清灭亡的惊人相似
南宋与晚清灭亡的惊人相似
——对《南宋是怎样走向灭亡的?》一文所作的按语
张宏良
历史的相似性往往让人恐怖,看南宋灭亡史与看晚清史几乎分不清楚谁是南宋谁是晚清
,在此仅仅指出几点相同之处供大家参考。
一是南宋与晚清在经济规模上都是当时世界第一。南宋的科技和军事技术水平更是远远
领先于所有敌国,与敌国科技水平之间的差距,甚至超过了19世纪美国白种人与印第安
人之间的差距。如果按照现在新自由主义的所谓综合国力来衡量,灭亡的应该是蒙古而
不是南宋。后来晚清GDP占世界比重甚至超过现在美国的比重,同样应该是晚清政府打
败八国联军才对。包括后来民国初年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中国GDP总量仍然数倍于日
本,只是日本生产的是航空母舰和零式战斗机,中国生产的都是消费品,结果枪声一响
,中国商品全都变成了日本财富。
二是金国提出杀岳飞议和与八国联军提出杀主战派议和完全相同。南宋风波亭杀岳飞,
是为了满足敌国金兀术的要求,后来晚清铲除主战派官员,也是八国联军的要求。只是
相比之下,岳飞及其家人比较幸运,只是被杀而没有受辱。而晚清主战派官员下场则比
岳飞惨烈万倍,不仅被杀而且被辱,支持义和团抗战的户部尚书崇绮...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75
4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中国士大夫精神
五(本文引自《文明的呼唤》知识产权出版社08年版)
问题:
何谓中国士大夫精神?它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有何影响?
讨论:
欧洲人有骑士精神,绅士风度;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美国人有实用主义精神。
当然,还有更为广义的基督教精神,穆斯林精神,那么,中国人有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篇文章:
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岳 阳 楼 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
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也。然则北通巫峡,南
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於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4
来自主题: Shandong版 - 刘树勇是谁啊
[转帖]刘树勇聊天记录 (2012-01-13 21:24)
本博分类:摄影杂谈 四月风分类:其他 阅读(841) 评论(15) 收藏(0)
摘要:
刘树勇,山东省临朐县人。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为中央财经大学
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始致力于视觉语言及表现形态
的研究。九十年代初期,致力于影像的传播研究与实践。中后期开始从事当代中国摄影
发展的观察与批评。发表文章若干,著作数十种。
一片草地三杯酒:很想知道你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写出图像的社会化功能一文的?
刘树勇:“图像的社会学功能”将在《中国摄影》今年的第十一期上发出来,如有兴趣
可找来一看。写此文动机,一是我发现摄影界一些已经有些成就的摄影家在寻找一种较
为深化的摄影目标和较为理性一些的工作方式,而且心境上比过去平静了,想自己一个
人扎扎实实地做点儿事,不想掺和到浮浅的摄影界中去瞎耽误功夫了。这一点值得提倡
。二是,我想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明摄影其实是有许多种功能和价值标准的,不一定要把
它看成是艺术。我们过去甚至是现在很多搞摄影的、特别是发烧友们总觉得摄影是“艺
术”,其实...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5
来自主题: Shandong版 - 刘树勇是谁啊
[转帖]刘树勇聊天记录 (2012-01-13 21:24)
本博分类:摄影杂谈 四月风分类:其他 阅读(841) 评论(15) 收藏(0)
摘要:
刘树勇,山东省临朐县人。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为中央财经大学
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始致力于视觉语言及表现形态
的研究。九十年代初期,致力于影像的传播研究与实践。中后期开始从事当代中国摄影
发展的观察与批评。发表文章若干,著作数十种。
一片草地三杯酒:很想知道你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写出图像的社会化功能一文的?
刘树勇:“图像的社会学功能”将在《中国摄影》今年的第十一期上发出来,如有兴趣
可找来一看。写此文动机,一是我发现摄影界一些已经有些成就的摄影家在寻找一种较
为深化的摄影目标和较为理性一些的工作方式,而且心境上比过去平静了,想自己一个
人扎扎实实地做点儿事,不想掺和到浮浅的摄影界中去瞎耽误功夫了。这一点值得提倡
。二是,我想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明摄影其实是有许多种功能和价值标准的,不一定要把
它看成是艺术。我们过去甚至是现在很多搞摄影的、特别是发烧友们总觉得摄影是“艺
术”,其实...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22
46
王师北定中原日之南宋篇
开禧北伐●未闻函首可安边
★浮星槎★
(1)
宋宁宗嘉定元年五月丁未,权倾一时的宋前太师、平章军国事韩tuo胄的首级从临
安送抵金中都【今北京】。考虑到即使以金甫建国的锐气和兀术统帅的悍将精兵
,也只能逼迫赵构秦桧杀掉岳飞而已,我们就不难想象金人此刻的兴奋。金章宗
亲御应天门,接受平南抚军上将军纥石烈贞的献首。随着韩tuo胄首级悬于闹市,
金正式宣布罢兵。九月,宋金嘉定和议签订,南宋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如史弥远、
钱象祖之类终於可以放心得苟延残喘、醉生梦死了。
既然史弥远之流不在乎嘉定和议里比绍兴和议还多出的岁币银五万两、绢五万匹
,不在乎从宋孝宗殚精竭虑才争取到的宋金为叔侄之国退回到伯侄之国,自然更
不会在乎韩tuo胄的一颗臭头颅。倒是作为敌方的金人,对挑起宋金战端的韩tuo
胄颇多同情。他的首级在示众不久后被收葬,本人更被金人谥为忠谬侯。忠谬是
什么意思呢?嘉定二年,金人特意把宋使节周登带到韩tuo胄的墓前,对他解释道
“忠于谋国,谬于谋身”。
在后世道学家的笔下,韩tuo胄已经被涂抹成了十恶不赦的奸臣,他的身首异处自
然没什么值得同情的,然而虽然天何言哉,是非
k*****c
发帖数: 1670
4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云龙吟5
第一章
阳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身上,空气仿佛凝滞了,没有一丝微风。虽 然是仲春
天气,董超与薛霸却走得汗流浃背,两人只拽了根哨棒,行李、包裹都 挂在林冲的木
枷上。
“贼厮鸟!”薛霸恶狠狠道:“莫若就在此地结果了他!也少走后面几千里 的路。”
“噤声!”董超压低声音道:“昨晚你施计策拿开水给他烫脚,这厮的眉毛 也不挑一
下,滚开的水烫上去,脚背不见半点红!你还瞧不出林教头这一身的好 功夫?”
薛霸急道:“老董!咱们拿了钱的!你若是打退堂鼓,太尉府那钱可是好白 拿的?”
“偏是你急!”董超拉着薛霸又堕后几步,远远瞧着林冲的背影道:“这厮 功夫扎手
,等闲制不住他。若是用强,怕是坏了我一 一人的性命。”
薛霸悄声道:“依你之见?”
董超从袖中摸出一根竹管,然后拿出腰间的水囊,拔开塞子,把竹管的蜡封
蓦骜岭 ^、揭开,将里面的粉末倒进去。
“这是我花了 一个银铢才买来的,饶是大罗金仙,只要吃下去,一时三刻也要 筋酥骨
软……”
忽然旁边呼喇一声,把两人唬了 一跳,仔细看时,却是一只野鸡从林间拍着翅 膀飞出。
薛霸眼明手快,抄起哨棒将那只野鸡打下来。两人对视一眼,董超提着野鸡的 两只翅
... 阅读全帖
k*****c
发帖数: 1670
48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云龙吟》5 精校版
第一章
阳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身上,空气仿佛凝滞了,没有一丝微风。虽然是仲
春天气,董超与薛霸却走得汗流浃背,两人只拽了根哨棒,行李、包裹都挂在林冲的木
枷上。
“贼厮鸟!”薛霸恶狠狠道:“莫若就在此地结果了他!也少走后面几千里的路。”
“噤声!”董超压低声音道:“昨晚你施计策拿开水给他烫脚,这厮的眉毛也不挑
一下,滚开的水烫上去,脚背不见半点红!你还瞧不出林教头这一身的好功夫?”
薛霸急道:“老董!咱们拿了钱的!你若是打退堂鼓,太尉府那钱可是好白拿的?”
“偏是你急!”董超拉着薛霸又堕后几步,远远瞧着林冲的背影道:“这厮功夫扎
手,等闲制不住他。若是用强,怕是坏了我二人的性命。”
薛霸悄声道:“依你之见?”
董超从袖中摸出一根竹管,然后拿出腰间的水囊,拔开塞子,把竹管的蜡封揭开,
将里面的粉末倒进去。
“这是我花了一个银铢才买来的,饶是大罗金仙,只要吃下去,一时三刻也要筋酥
骨软……”
忽然旁边呼喇一声,把两人唬了一跳,仔细看时,却是一只野鸡从林间拍着翅膀飞
出。
薛霸眼明手快,抄起哨棒将那只野鸡打下来。两人对视一眼,董超提着野鸡的两只
翅膀朝前跑去,口中嚷道:“林教头好口福!...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49
孝文帝病逝于南征的军中后,十六岁岁的太子元恪继位, 这就是北魏世宗宣武帝。这
个登基的年龄相对于北魏前面的几位皇帝, 比如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浚,已经不
算小了。但是我前面说到过,他的皇位来自于元恂被守旧派利用而被废了太子位。元恪
作为皇次子十四岁才被立为太子,两年后就登基。不管从政治经验,还是朝中的威望上
看,这都是很有疑问的。
出于这个考虑,孝文帝临终指定了六个托孤大臣。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任城王元
澄,广阳王元嘉,尚书令王肃,吏部尚书宋弁。我估计这个安排大概是为了平衡各方的
势力:元禧,元祥作为孝文帝的弟弟,是宗室近支;元澄,元嘉则属于威望较高的宗室
元老,分别是孝文帝的堂叔和叔祖;宋弁的背景是久居北方的汉人世族大户,王肃则是
南边投降过来的, 从代表先进文化上说比较对孝文帝的胃口。
不料宋弁不久后也病逝了,剩下的五个人也是勾心斗角,内部矛盾重重。元澄就很看不
起王肃,绕着弯子说:“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阳(指元嘉),宗室尊宿,历
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后来有人向元澄报告说王肃暗中和南齐裴叔业来往
打算谋反,元澄想都不想就把王肃给抓了起来。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 阅读全帖
b*******1
发帖数: 1352
50
我觉得这标题就不太好啊。
"伟大"太褒义,能否换个中性的词例如"厉害"啥的?
还有,顶级人物是宁缺毋滥,非凑10个可有点难。
如果要提名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几个人,我觉得老毛,秦始皇,孔子,苏轼算第一梯队
,看看他们的生平和作品,真有仰之弥高,望之弥远的感觉。
第二梯队的人选就多了,曹操,孙子,韩信,李冰,李白,司马迁,诸葛亮,唐太宗,
武则天,范蠡(陶朱公)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