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得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O*********9
发帖数: 552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学佛互相毁谤,不知不觉中就造了业。学净的人不知道密宗,就瞎说密宗是鬼神教
,只有净土最好。我曾经在东北听过XX大师说密宗最不好。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师,
我听后问他:“你修净土,是不是念密咒?念大悲咒?念往生咒?念十小咒?”他答:
“是啊!”我说这些咒不是密咒吗?您自己离不开密宗,毁谤佛法有罪啊!即便是律宗
弘一大师,也曾说过密宗是鬼神教,后来他看了密宗全文,才知道密宗这么完美,从浅
入深,从小到大,和禅宗无二无别,才知道自己错了,写了一篇忏悔文收录在文集里。
谈密 密宗修持次第
这些都是不知道密宗而信口瞎说,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信口瞎说。密宗是鬼
神教吗?密宗一开始,免不了有一点鬼神的意味,那是因为西藏人根器差,他们要有点
神秘、有点感应,要想神秘就得靠鬼神快些,学佛法就慢。密宗修到后面与鬼神就不相
干了,密宗讲九乘次第,讲九步法。初讲外三乘,也就是先学显教、学小乘、学佛乘、
学菩萨乘。这些教理都要通达后,才修内三乘。内三乘是实际修行,教理通了再修密法
。这个法教怎么消业障、除灾、治病、发财等。发财便是财神法,财神就是鬼神,所以
是有鬼神法,不是没有。但这是...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萨迦派
藏传佛教萨迦派
刘立千著 (王小军提供)
一、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派的派名,是来源于萨迦寺名。萨迦寺是公元11世纪时衮却杰布所创建。衮却
杰布(1034-1102)是吐蕃贵族昆氏的后裔。初学旧派【1】法门,后往莫古隆【2】,依
卓弥?释迦耶协【3】大译师学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4】已得新译密乘法要
的传授,尚不满足,又往莫古隆请求卓弥传授《道果语教宝法》【5】,卓弥为他分期
传授。四十岁时,在奔波日山【6】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语为萨迦,遂名萨迦
寺。他住持该寺广传新派密法,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衮却杰布长子名衮噶宁布(1092-1158),又称萨钦【7】。他是住持萨迦教法的法
座第一人,但他并未出家,衣白衣,故认他为白衣【8】初祖。父死时年尚幼,遂请八
日译师【9】 (1040-1111)住持萨迦寺,并依之学法。十二岁时依仗底?达玛宁布【10
】和琼仁钦扎【11】等学习对法、中论、因明等显教经典,从朗?卡乌巴【12】昆
仲学《密集》、《胜乐》、《大黑天》等密法,后在向敦?却八【13】大师处尽学《道
果法门》。此后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14】亲来萨迦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大危机
佛教之最大危机,亦即是佛教之永远危机,即是全面藏密化;全面藏密化之事实,
在两方面显示无遗:
一者:印顺(1906年-2005)、昭慧、传道法师…等人,一生努力弘扬西藏密宗黄教
之应成派中观邪见,令佛教原本非断非常、不生不灭之中观境界,堕于藏密应成派中观
之无因论中,成为“断灭见”本质之外道见,成为印顺个人臆想所得之“八不中道”;
而佛光山星云法师,与慈济功德会之证严法师,一生追随推广之;昭慧及传道法师更以
弘誓学院及妙心寺为根据地,而专门弘传之,如是破坏佛教正法。
如是偏差之行为,必定导致佛教之局限化与世俗化,必定使得三乘菩提之修证成为
空谈。既然不能倡言自己于三乘菩提实有修证,亦无能力于三乘菩提中获得见道之功德
,印顺与昭慧、传道……等人当然必须大声疾呼:“禅宗追求证悟、追求解脱,即是小
乘急证精神之复活。”印顺于书中作如是邪说,阻止佛弟子求证三乘菩提。如是言语,
亦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邪见:“若是勤求证悟三乘菩提者,即是小乘自了汉。”如
是开示之结果,便是削除佛弟子求证三乘菩提之心志。然而 世尊之开示,却是劝诸弟
子:人人皆应进求三乘菩提之开悟,而后始能以法度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才是真放下?
有提到放下问题 这里转一篇"如何才能真正放下"文供参考
有人问到:如何真正的放下?

为什么会有人有这个疑问呢?因为很多人常常会听到要放下,但是如何才算真正的
放下呢?要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来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放下呢?要放下
,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有所提起,而且所提起的这个东西,会造成一些
负担,会造成一些困扰,甚至于会有让我们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它
放下;所以我们之所以要放下,是因为我们已经有所提起。
接下来,我们来想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去体会把一件事情放下呢?这个放下是有一
些功德的。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假使我们拿个重物,左手拿了一个袋子,
这个袋子有十几公斤重,右手也提了一个袋子,这个袋子也有十几公斤重,在路上刚好
碰到一位好朋友,于是就开始聊天,聊啊!聊啊!时间一久,我们就会觉得我们提的重
物怎么越提越重,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物品放下,我们就会觉得
非常的轻松,所以这是有功德受用的。同样的,有些人在搬运公司工作,当他背著电冰
箱爬楼梯的时候,突然间碰到熟人,这个熟人跟他聊天,时间一久,他越背是越辛苦...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5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黄檗传心法要
黄檗传心法要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
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亲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
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
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
。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
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
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
。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
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
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
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
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进而达到三昧(samadhi)的境界。禅那是一种修定的功夫,
三昧则是由修定而达到的另一种功用了。
中国禅宗的禅与印度的禅定,虽然有层次上的不同,关系却非常密切。如果没有禅定的
修持基础,无法达到中国禅所体证的悟境。虽然有少数人未经禅...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圣严法师- 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进而达到三昧(samadhi)的境界。禅那是一种修定的功夫,
三昧则是由修定而达到的另一种功用了。
中国禅宗的禅与印度的禅定,虽然有层次上的不同,关系却非常密切。如果没有禅定的
修持基础,无法达到中国禅所体证的悟境。虽然有少数人未经禅...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xiuxin2转载文集
=====================================================================
为版面简洁考虑,先建立xiuxin2 (修心修行)转载文集,合并全部先前所转贴。
xiuxin2如果有异议,可以向版主提出。
作者所转帖子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与版面无关,提请读者充分运用理智,自行辨别。
=====================================================================
发信人: xiuxin2 (修心修行),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佛性的妙用 - 摘录卢军宏台长讲述于东方台观音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3 12:19:38 2010, 美东)
佛性的妙用,佛性的妙用就是佛菩萨真正来救度众生的一些方法,一些理念,一些行为
。师父现在的妙法是观世音菩萨传授的,是救度众生,师父现在就是用这个妙法在救人
,利用广播,利用电脑网络传播应用妙法,听到,看到的人以接触就开始学了,就开始
念经了,一念经就灵了。救人要有方法,要有妙法。师父给你们讲一...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僧侣与科学家》
马:佛教说,我们对自身意识的体察、透过内省了解其基本特质,并经由思证驾御它的
能力,无不显示有个意识连续统超越大脑物理结构之上。
但我们应该时刻谨记的是,经验境界无非是相对真理的一部分。心理事件、推求的
思维、希望和猜疑、或者使我们做出明确决定的冲动和推论,都是无明与妄见的一部分
。我们迷失在误以为是实相的思潮中。在这些虚妄之上,唯一无可否认的知识是,跳脱
各种概念、意象所呈现的净觉。净觉的本初天真乃是直接体验的最高点,无以名状,不
可思议,不管你怎么看待净觉的连续统,它都是无可辩驳的。在心的究竟本性之前,概
念无能为力。心性涵摄所有概念,如火焚鸟翎,不留丝毫灰烬。
郑:佛教既相信净觉,是否认为人类处在智慧生命的顶峰,还是如我所料的一般,
认为还有演化程度更高的生命?
马:是的,的确有,佛陀就是个例子。我们没有理由假定其他世界不涵摄比我们更
进化的生命。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个人灵性发展的差异相当大,远超乎智慧差异。佛的
智能和对心性与苦乐机制的理解,远比尚未净化意识连续统的人更为敏锐。
郑:这么说来,某一特别意识的洞察力和对世界的理解力,取决于意识的演化程度
喽?但不知演化是否有层次分别...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4章 南宗分灯
第4章 南宗分灯
一、荷泽神会
作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研究“热点”,荷法神会及其思想和作
用一真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自1930年胡适发表《神会和尚遗集》以来,学
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考辨可谓不遗余力,直至1996年7月中华书局还出版有中国社
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杨曾文研究员所编校的《神会和尚禅话录》一书。
是书取材宏富,整理精致,既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神会著述的校勘和研究成果,
又收有著者深入精湛的研究考证,在大陆的该课题研究领域内颇具有代表性,当然,这
并不意味着对于神会的研究就可以到此止步,相反,这一研究应当而且事实上也正在进
入更为具体和细致的境地。但是,正如同史料的过于粗疏容易妨碍我们对于历史真相的
了解一样,对于史料的尽可能细致的梳篦辨析,固属必要,但未赏没有遮蔽历史真义真
精神的危险。从这一意义而言,荷泽神会的独特价值是否会淹没在越来越多的历史细节
之发现与阐释之中——就格外需要佛教学者警醒了。
事实上,在南宗“分灯”的壮丽行列中,作为擎灯者的祖师级人物,其生平经历与
劳绩之中,最重要的未必就是体系...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2
第11章 曹洞法系(上)——唐宋时期
一、三代催生
从中国禅宗在精神文化领域举世公认的特行独立品格而言,可以把曹洞宗与其它
几个宗派,称作“思想界的贵族”(真正的思想者)。这个“思想界的贵族”之所以能
够成立,因缘当然不一而足,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以石头希迁、药山惟俨和云岩昙
晟为代表的三代禅者,代代相续,直接地培育、养成了曹洞宗的思想来源和宗风底蕴,
曹洞宗就是以上三代禅思想家一以贯之培养催生的结晶。
在曹洞宗正式创立前夕,即公元九世纪下半叶(以良价和本寂二位创立者活动年代
计)之前,中国佛教刚完成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深刻革命——就是禅宗“南宗”的兴起和
发展,这场革新运动,由慧能肇其端,当属确凿无疑,但是,严格地说来,“南宗”在
历史上争取到其主流地位,特别是在思想义理上完善成熟、得以巩固其根基,却是在慧
能之后,亦即由公元八世纪初叶开始的百余年间——这段艰苦卓绝又精彩纷呈的历程,
为时一百五十年左右,胡适之曾这样描摹过这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从公元700年
至850年,在这一百多年中,包括盛唐和中唐、是禅宗极盛的时期,这在中国佛教中
是一...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经典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教经典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常护持身口意_ZHUAN
常护持身口意
方才大家要求讲一讲受阴区的情况,下午黄兄提到他在检点昨天晚上的梦,因为昨天下
午师父讲要留意观察自己在梦中的心态和处理的方法,这个将显现我们真实的质量。黄
兄说他昨天晚上梦见两位女同胞去考他,他过关了,这表明他心情比较平静,在欲望问
题上自己比较能够做主,下午就这个问题,师父给部分人讲了一课。现在大家要求把这
个问题再讲一讲,如何审视受阴区我们的质量,它与现实质量之间关系是什么?
什么叫“受阴”?《心经》里讲的“色、受、想、行、识”,就是指我们的身体和
心态对某一种情感的觉受。在它发生的当即,事实上已经被我们的内在系统记录下来,
留在记忆库里面。这个留在记忆库里面的东西就像一个演唱会进行完了,某一歌手的声
音就留在录音带里,录音带就是这个演唱会的“受阴”。你们懂吗?当打开这个录音带
的时候,演唱会的情况,那现场的声音,我们可以每次获得,可以听到和当时一样的效
果。不过已经不是演唱会了,我们是在演唱会后听到的,借助于设备来录制它。那么我
们头脑里边也有一套这样的系统,它能把我们的心态觉受和生理觉受记录下来。即使在
这件事情已经发生过了,这个记忆还保持许久许久,甚至当...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居士学佛的一点看法Zz
泉边林下

这些年和很多朋友相处甚久,看到很多朋友有进步,我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我
切实地看到很多人相续的改变,我们居士学佛,在这个世道不容易,初步能改变自己的
相续,这已经很值得赞叹了,这些年,我也在摸索,居士该如何学禅呢?宗门和其它不
一样,讲开悟,这是宗门特色,悟之一名词,一般理解就是有会于心,有所理解。如一
个数学题突然解开了那一种感觉,这样的开悟,非禅宗所宗,仅仅是一种知解。禅所谓
悟,乃属证悟。证语是超越玄学哲学的大经验事。非如世间浅知者,认佛法亦不过为一
种学术而已。佛教修行方法虽多,惟禅宗有极其殊胜的地方。
先说真正宗门的修行,宗门讲究悟,古德有言曰:“参要真参,悟要实悟。”“大
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所以参禅要从真实疑情着手,不能仅凭知解。
若知解得,理会得,有体会处,忽有会心,皆理边之事。
文人喜欢学禅,但其实是最不相应的。文人最容易起解,论坛里面根基多数是这样
的,说食不饱,终是空言,乃至狂慧并发,说亦说得,明亦明得,只是行不得,有何益
处?宗门悟的是这个,动也这个,静也这个,生也这个,死也这个,善恶是非,一切不
离这个,假定...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zoun),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3 23:37:49 2012, 美东)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 阅读全帖
j********0
发帖数: 47
18
二十一世纪台湾佛教界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佛教正觉同修会的出现。正觉同修会
由萧平实先生所创建,萧先生以其佛法证量,引证经论,明确地指出:佛法的明心开悟
即是证悟万法的本源─第八识真心如来藏,此真心不生不灭,永远常住不坏;明心开悟
并非是证悟一般人所以为的意识心,我们现前观察意识心睡着时即消失不存在(此是现
今医学界公认的事实),隔日醒来才又重新生起,由此可证知意识不是不生不灭的心。
萧先生弘法的主轴重点除了(1)弘扬第八识如来藏法、详实说明大乘佛法(成佛之道)不
同于二乘的解脱道(阿罗汉道)外,也(2)毫不保留、全力地破斥印顺学派、藏传佛教─
密宗。
解严后的台湾,由于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等普世价值思想蓬勃发展,尤其是宗教
自由的开放,使得台湾各种宗教百花齐放大大地兴起。佛教团体也不例外,以四大山头
(法鼓山、中台山、佛光山、慈济)为主,大小佛教团体、社团林林总总,佛法的弘传达
到了空前的兴盛;其中,对近代台湾佛教影响最深广的,首推印顺学派,印顺法师著作
等身,终其一生推广「人间佛教」,深究印顺法师的中心思想是缘起性空,认为一切法
皆空,否认有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实存在。印顺法师认...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19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达真堪布宣讲于第十一届万盏法会(8月6日)
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三主要道。三主要道主要指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
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即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让
自己的心变得清净,是佛教,是佛法。佛法的核心主要是断恶行善,断一切恶,行一切
善。如果想学佛,想解脱,就要断十种恶,行十种善。
第一,不杀生。不仅不杀生,还要保护自他的生命。不直接或间接杀害任何一个众
生的生命叫断恶;爱护自他的生命(动物、非人)叫行善。
第二,不偷盗。不偷、抢、骗属于他人的财物,叫断恶;行持布施,尽量帮助他人
,叫行善。
第三,不邪淫。不邪******断恶,受持戒律叫行善。戒律有在家的戒律,也有出家
的戒律。
这三种主要是身所造作的,所以称为身三业。
第四,不妄语。不打妄语,不说假话,不欺骗他人,这是断恶。说实话,这叫行善。
第五,不恶语,不恶口骂人,叫断恶。说好听的话,让对方生欢喜心,让对方开心
,叫行善。
第六,不挑拨离间,叫断恶。他人之间有怨恨、矛盾,自己力所能及地去...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色究竟天中示现三界最胜妙身
菩萨的究竟地,也就是十地满心的菩萨,在他即将要进入到等觉位的时候,也就
是菩萨即将要成为等觉菩萨了,那为什么说这个阶段是菩萨的究竟地呢?因为这个究
竟地的菩萨,他的两种庄严即将要圆满了,因此菩萨的究竟地,就是要具足福德以及智
慧这两个庄严,这样才能够成就究竟佛。
我们回来谈究竟地的菩萨。他是福德与智慧两种庄严都具足了,因此可以在色究竟
天获得了一切世间最尊胜身,这里所说的色究竟,是在讲四禅天以上的五不还 天,里
面的第五天,也就是色界的第十八天,叫作色究竟天。色究竟天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
为那里是色界之顶,也是一切有色境界之顶,再过去就是无色界的境界 了,所以称之
为色究竟天,而这个究竟地的菩萨,于色究竟天是获得一切世间最尊贵、最殊胜的色身
以后而成佛的,但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随著他就在色究竟天那边 成佛,而是说他能够
住在色究竟天的境界当中成佛。所以 佛陀在经典里面曾经提到人间有佛出世,天界不
会有佛出世;又有的经典说,一切诸佛都在人间成佛的。可是诸佛在人间成佛的时候,
却又说第四禅是诸佛的根本禅 定,为什么会这样的开示呢?因为如果一个菩萨,他没
有证得第四禅的境界,那就算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的胜利如倚天宝剑
今时佛教的法门被分为八个宗派,乃至说有八万四千法门,但其实佛法只有唯一佛
乘。佛陀当时的教导,都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离为要
的次第,让众生得以满足各种次法的修道基础(福德资粮),进而能够精进修习而得以
出离生死烦恼。也就是从闻、思、修、证来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息灭贪、瞋、
痴等毒,作为用功的方法;其中的“禅”法是最特殊,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禅”
这个字是由梵文的“禅那”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惟修”、“定慧均等”……
,它是指经由奢摩他(又译为止、定、禅定、善心一境性……的精神集中安住状态)与
毘钵舍那(即有次第而且如理的思惟观察)互相增长的过程;它是佛教中很重要而且是
很基础的修行方法,所以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度波罗蜜之一。但是,禅宗
所谓的“禅”非谓狭义的修证“四禅八定”的“禅定”,而是指广义的静虑,有了制心
一处止观的静虑能力以后,将六度波罗蜜的第六度——般若–作为思惟与观察的对象,
引导菩萨学人参究具有般若空性的心,证悟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心如来藏。
又佛教有宗门与教门之分,教门是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论,宗门则是以实证教门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如来无可害
《佛祖纲目》卷三:【世尊因灵山会上五千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
命智通,各各自见杀父、害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证入;于是
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乃谓文殊曰:“住!住!不应作逆,勿得
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师利!尔从本已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
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于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如幻
;于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于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
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
是中云何杀?”】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杀啦!
有一天 世尊因为灵山会上说法的时候,看见五千位比丘(编案:依据所引经文应
为五百比丘,疑为手民之误)已经证得第四禅了,而且也发起了五神通了,可是他们一
直都没有办法开悟,不晓得大乘的三三昧是什么内容;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金刚心如来
藏,所以“未得法忍”。这五??比丘因为有四禅也有五神通,所以就使用宿命智通观察
往昔多劫以前的事情,想要找出自己为何有障道因缘,导致今生已得四禅及五神通了,
竟然还无法开悟实相妙法以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我”与“无我”?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
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
经是这样了。
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人所常说的“我”和佛所开示的“我”,究竟是一样
还是不一样?佛法中又常教导众生要“无我”,这个“无我”又是指什么呢?相信您一
定很想要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在,现在我们就先简单地为大家略说一下。“我”可以分
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是佛所说“真实的我”。“无我”也可以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另一个则是“众生假我的无我”。
接下来我们将先为大家介绍,一般人所熟知的“我”与“无我”之后,再继续说
明佛所说真实的“我”与“无我”。希望藉由这个单元的阐述,能够厘清您长时以来的
疑惑,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若能因此而了知“我”与“无我”的真正意涵,相信对您
今生乃至未来际生的道业,将产生莫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就先来说明“我”这个题目,“我”可以分成二大类:第一类是讲世俗
的我和常见外道的我,那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我”与“无我”?

这一帖是论证什么是佛法的“我”与“无我”.
以辩证 "恒常性,主宰性和独立性的本体性存在,这和佛陀最根本的无我(无本体)理
论矛盾".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
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
经是这样了。
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人所常说的“我”和佛所开示的“我”,究竟是一样
还是不一样?佛法中又常教导众生要“无我”,这个“无我”又是指什么呢?相信您一
定很想要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所在,现在我们就先简单地为大家略说一下。“我”可以分
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是佛所说“真实的我”。“无我”也可以
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另一个则是“众生假我的无我”。
接下来我们将先为大家介绍,一般人所熟知的“我”与“无我”之后,再继续说
明佛所说真实的“我”与“无我”。希望藉由这个单元的阐述,能够厘清您长时以来的
疑惑,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若能因此而了知“我”与“无我”的真正意涵,相信对您
今生...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547
25
中新网北京8月6日电(上官云) 近年来,各种“养生大师”、“风水大师”乃至“气功
大师”层出不穷。一些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伎俩,仍有很多人上当,其中不乏一些知名
的公众人物。为何“神医”、“大师”本不高明的骗术可以大行其道,而且屡有受骗者
?下面,让我们揭秘近些年来被拉下神坛的那些“大师”们。
“气功大师”王林:特异功能不过是魔术
“气功大师”王林的名字,近期一跃成为各大门户网站和社交平台的热门关键词。
他用悍马接来了马云、赵薇和李连杰。他在家里挂出了和诸多明星的合影,自称有特异
功能,可以“空盆来蛇”,经得起科学检验。然而,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场魔术而已。
据媒体报道,王林对外说自己7岁离家,峨眉山拜道士学艺,“文革”时被关进监
狱。中间为了救两个不该死的杀人犯,越狱一次被抓回后加刑。他自称在牢里移来鸡鸭
鱼肉,大吃大喝。手铐脚镣一扭就开,形同虚设。
然而王林的狱友的回忆却是另外一个版本。他说,王林在牢里常因说大话被揍得鼻
青脸肿。因为“他会把子虚乌有的事说得天花乱坠”,“听得我脸上都挂不住”。另外
,他也没有在牢里变过蛇。
在上世纪80年代,“气功热”方兴未艾之时,有报道称,王林曾参与...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70
26
惊诧“明慧编辑部通知”的谬误(修者)
首先对明慧编辑部中辛苦工作,真正为证实大法尽心尽力的同修深表敬意和尊重。
然而看到明慧网上的2004年8月20日“关于《转法轮》改字等重要通知”,万分惊诧,
下面分析其谬误所在。
惊诧的焦点:如此重要的宇宙大法《转法轮》的改字,又改了如此之多,竟没以经文的
形式发表?!只是发表在明慧编辑部文章的栏目;如此重要的宇宙大法《转法轮》改字
,又改了如此之多,竟没有师父署名?!如此重要的宇宙大法《转法轮》改字的通知,
又改了如此之多,竟与其它明慧通知混在一起,我们把其它通知略去的话,关于《转法
轮》改字的重要通知(宇宙大法修改)竟没有明确通知人,更没有通知的日期。(晕)
更惊诧的是:附录二中,如此重要的宇宙大法《转法轮》的改字,“请示师父后,现将
以下文字改回简体字版原用字”。我们想问:如此重要的宇宙大法《转法轮》的改字或
改标点,改回来请示了师父,改变的当初请示了谁?不能把改来改去的责任都推给师父
吧!(改来改去,成何体统,有半点严肃的态度吗?这可是宇宙大法呀!由此看,破坏
大法的明慧编辑小丑,多么肆无忌惮。跟风篡改者,简直是麻木,没有半点主意识的糊
涂...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2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西游漫注》第六十四回(上)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六十四回(上)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1)老猪发奋 (2)隐秘梦境 (3)吸引力法则 (4)吹牛也要有品 (5)过招 (6
)一隙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老猪发奋
孙悟空他们为祭赛国解除忧难之后,为了表达谢意,国王一定要赠送金银财宝作为答谢
。当然了,唐僧师徒式坚决不干的。唐僧师徒只是接受了人家给的衣物、干粮。这种小
的细节,小说中一次一次的反复提及。“国王摆銮驾,送唐僧师徒,赐金玉酬答,师徒
们坚辞,一毫不受。”“话表祭赛国王谢了唐三藏师徒获宝擒怪之恩。所赠金玉,分毫
不受。”这说明了什么呢,无非是让我等读者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修行人是不
可接受钱财馈赠的。连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钱财都不接受的话,那么,和尚化缘募资修
建寺庙,对于佛教来说,也属于“非法集资”的。有僧众募集砖瓦木材、或自己动手,
慢慢的修建寺庙,应该是可以的。像祭赛国这样官府出资修建寺庙、也无不可。金光寺
长期接受官府供养,白吃白喝,实属...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9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著
----------------------------------------------------------------------------
----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智旭著
~d 1
經題七字。通別合舉。人法雙彰。經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脩多羅藏。同名經故。
佛說四十二章六字是別名。異眾經故。就別名中。佛為能說之人。四十二章為所說之法
。佛者。梵語具云佛陀。此翻覺者。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不同凡夫。覺他不
同二乘。覺滿不同菩薩。卽是釋迦牟尼如來萬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說者。悅所
懷也。佛以度生為懷。機緣未至。默然待時。機緣旣熟。應病與藥也。四十二章者。約
數標名。蓋從一代時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簡明者。集為一冊。以逗此土機宜。所以
文略義廣。該通四教。未可輒判作小乘也。
~s 1
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
~d 2
後漢。卽東漢。對前漢而言之。孝明皇帝永平三年。歲次庚申。帝夢金人項有日光。飛
來殿庭。以問群臣。太史傅毅對曰。臣聞西域有神。號之為佛。陛下所夢。其必是乎。
博士王遵亦奏曰。按周書異記。載佛誕於周昭王二...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真九要》
【清】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 著
修真九要序
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以其至大至难,古人皆谓之天
下希有之事。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
之。
后世学人,不究此事为何事,未曾学道,即欲成道;未曾学人,即欲作仙。无怪乎
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也。
予自幼慕道,未遇正人,不辨是非,乃乱乃萃,几乎受害。幸逢吾师龛谷老人,略
闻香风,始知自己从前之错,亦知天下道人大半皆错。因述吾师之意,提其修真纲领,
总为九条,名曰修真九要。其法由浅及深,自卑登高,为初学之人作个梯级。不论学道
修道,依此九要,循序而入,终必深造自得,且能识的盲师明师,辨得邪道正道。纵不
能行此天下希有之事,亦可以知有此天下希有之事,庶不至空过岁月,虚度一生矣。
时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菊月九日
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自叙於自在窝中
勘破世事第一要
吁嗟!人生在世,如梦幻泡影,百年岁月,瞬息间耳。无常一到,纵有金穴银山,
买不得性命;孝子贤孙,分不了忧愁。若不及早打点,临时手忙脚乱,阎王老子不肯留
情,一失人身,万劫沉沦。有志于道者,须将这个关口急急打开,方有...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六章 初转法轮

    八支道中胜,四句谛中胜;
离欲法中胜,具眼人中胜。
——《法句经》
前绪
古印度因其著名的哲学家和宗教师而闻名于世。他们对人生以及人生目的有着各
种不同观点和见解。《长部》中的《梵动经》讨论了佛陀时代流行的六十二派哲学思想。
与当时宗教信仰大相径庭的是顺世派的断灭论,叫做车婆克,以其创始人命名。
根据古印度的顺世派(1)(巴利语和梵语称之为--lokayata),人死之后,丢下他产
生的一切能量,不再有任何存在。在他们看来,死亡是一切存在的终结,只有现在才是
真实。“尽情地吃喝玩乐,死亡将降临每一个人身上。”这好象就是他们的思想体系。
他们主张“宗教是愚昧的背,精神方面的病态。”“道德是一种欺骗,只有及时行乐才
是真实。”死亡是生命的终止,不相信一切善良、高贵、纯净和悲悯的东西。纵欲主义
,自私自利,对庸俗意念的断然肯定等被认为是一种荣耀。人们不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欲
和本能,因为这些全是人类的自然产物。”(2)
另一种极端思想认为,解脱只能由严酷的苦修而达到。这完全是一种宗教思想,
被当时享有盛名的宗教团体的苦行僧所信奉。在菩萨精进求证佛道时,侍奉他的五...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远离四种执著 宗萨钦哲仁波切 12年于台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4 22:25:34 2013, 美东)
十二岁的萨千•贡嘎•宁波禅坐了六个月后见到文殊菩萨,然后文殊菩萨给
予他《远离四种执着》这个教法:“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著轮回,则无出离
心;若执己目的,则失菩提心;若执取生起,即失正知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巧妙
地运用此法深刻剖析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
文/宗萨钦哲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应“藏密萨迦佛学研究会”的邀请,于五月二十日,在该中心开示
萨迦祖师札巴坚赞所传授的心要口诀:《远离四种执著》。仁波切未依照原本的顺序讲
述这四句偈颂,而是从最后一句开始谈论无见地之见地。仁波切并且开示,修持这四句
偈颂的方法就是:闻、思、修。
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
若执著世间,则无出离心。
执著己目的,不具菩提心。
当执著生起,正见已丧失。
我答应...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什么要学《般若摄颂》
此次传讲《般若摄颂》,我是发了清净的心,毫无名闻利养的希求,也即并不希望在讲
法后
能得到供养、名声和地位。所以,凡是与此次传法结缘的众生,都能得到利益。虽然所
获利
益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信心,也跟前世的因缘有关,但总的来讲,对听闻者的相续肯定
有利
益。因为不但我们的传承极为清净,而且本经的教义也极其殊胜。
在汉传佛教中,以前《般若摄颂》并未得到广弘。虽然宋朝时法贤译师作了翻译,但根
据史料来看,好像并没有人讲,也未留下注疏。但在藏传佛教中,《般若摄颂》却弘扬
得非常广,很多格鲁、噶举、宁玛的寺院都在学习。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这次因缘,能让
这一代和下一代的汉地有缘众生皆能了知《般若摄颂》。可能大家也清楚,《般若摄颂
》是广、中、略三大般若
的总结;在藏文中,《般若经》有十二大函,其精华要义就是《般若摄颂》,当然再简
略就是《心经》。可见,学习本经非常有必要。
通过此次学习《般若摄颂》,我想很多人都有可能开悟,因为前世因缘好一点的,通过
读诵《般若经》即可开悟。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相当多,像阿琼堪布,他在17 岁就读
了一遍《大般若》(指《广般若》),当读至“以幻对幻起执著”一句时,便对般...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是正修神通 ZT
ZT
如何正修神通
神通之获得,往往有人误会。,禅子末悟错悟者,每因禅宗天竺诸祖於悟道後示现神通
,便误以为开悟之後即有神通,而实未必尽然。有悟前已得神通者,由悟前修定而加修
神通,成就神通,此是由修神通加行而得,与悟无关。《俱舍论》云: 「未曾由加行」
,意谓过去世末修神通者,此生所得神通,必由加行得。 复云: 「曾修离染得。」意
谓悟道之人於往世曾修神通,今世虽因未修,而因隔阴之迷所障,不现神通,然於悟道
而使其心清净离染时,必使其人往世已得神通境界重新现前,是名「曾修离染得」。
神通之修得,主要系因定力之修得,而後加修神通之加行方得。若非如此,即是报得,
生来已有,乃是往世所修而得。
神通有五:天眼丶天耳丶他心丶神足丶宿命,此五种者共通外道。,无学圣人则有漏尽
通,此是智慧,不通外道。神通境界高低,依其所证禅定境界高下而有不同。依欲界定
修得神通,不如初禅所得神通境。,依初禅定修得神通,不知二禅所得神通境。,乃至
依非想非非想定修得神通,不知阿罗汉所得神通。缘觉修得神通,不知菩萨所得神通。
菩萨修得神通,不知上地及佛所得神通。上地所修神通能知下地,下地不知上地。若人
不得初禅二禅...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6
莲花生大士 作
刘巧玲 译
本文叙述《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这是开示本来觉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
《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
敬礼法报化三身,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
我将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
敕》,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有幸佛子,谛听觉照!
三昧耶!
何其奥妙!娑婆与涅槃同时圆具于一心之内,它的本性亘古即然,你却无缘得识。
它空明无染,永世不灭,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采。它处处显现无碍,你却视而不睹。因
此著文,为你解说自己的心性。若不了解内在自性,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
无人得识其中奥义。此言不虚,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于此矣!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
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今开显诸佛自性,下文解说修持要诀,此法既无前
行,也无续修。谛听!有幸佛子,谛听!
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且广加研究,对它仍然茫然无知,或落妄见,或入边见
。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深奥难解,使一般
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受尽诸苦。由此可知,不觉自己
的心性,是十分可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
禅宗是中国佛教极为特殊的一个宗派,是由达摩祖师自古印度东来中土所传,内
涵就是参禅,要明心见性。因为禅宗以“禅”为名,于是就有不少人误以为禅宗就是修
四禅八定,错把禅定定境—离念灵知—的证得,说为明心见性。然而在 〈禅定与静虑
之异同〉一集节目中,我们说禅宗的禅就是“静虑”,是在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中,专
精地去思惟如何是实相?也就是去寻觅自身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这个万法的实相,而
不是四禅八定的世间禅定。
这一集我们要进一步加以说明,首先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及智慧,
是经教中 佛陀开示菩萨们,应修习的菩萨六度、六波罗蜜多。而这六度本来就有著先
后的次第关系存在。
就是说菩萨如果能践行内财、外财等种种布施,对于自己的色身及财物,就能无所
眷顾、无所吝惜,然后就能受持清净禁戒。受戒之后许多不如法、不如理的身口意行都
应调整改善,那就必须修忍辱行,来调伏自己的贪欲、瞋恚、憍慢等烦恼性障。能修忍
辱行以后,就能发起勇猛精进的道心。有了精进向道之心,就能不攀缘外境,成办在静
心境界中,专精思虑的静虑功夫。具备了一切时、一切处寂静思虑的功夫以后,待因缘
成熟便能一念...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郭子仪的传奇 转生后修成正果
中唐名将郭子仪。(网络图片)
南宋中期,在郑州圆照寺有一位深得百姓敬仰的高僧,名叫道悟,民间传说是唐朝大将
郭子仪转生。据说他出生时,就与常人不一样:满口白牙,满头乌发,根本不像一个初
生的婴儿。
道悟十六岁时,要求出家,但父母坚决反对。道悟就绝食以表决心。在这种情况下,父
母不得不答应了他出家的请求,允许他在家乡的一座小庙中为僧。
两年后,道悟出门,在临洮(今甘肃临洮)一个地方借宿时,晚上梦见一位天竺僧人用
力敲打着木鱼,还叫着他的名字。惊诧之余,道悟一下子从梦中醒来。刚醒过来,就听
见外面传来马嘶声。道悟突然有所领悟,顺口占了一偈:见也罗,见也罗,遍虚空,只
这个。
道悟回到家乡的小庙后,辞别了父母,出去云游。
当时在熊耳山(在河南)上有一位著名的白云海禅师。他经常是独来独往,从不曾收过
一个徒弟。有人问他为何不收徒弟,他却说:“我并不是不收徒弟,只是在等一位大徒
弟,在西北方向。他如今已经动身了。”
一天,白云海禅师突然召集寺内的僧众,告诉大家:“我的这位大弟子马上就到了,大
家快到寺门口去迎接。这座古刹本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所修,现在,他自己亲自来住持了
。”众人惊诧之余,还是来到...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8502
39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合集] 发个豆场上的照片
☆─────────────────────────────────────☆
jidian (乖孩子) 于 (Tue Mar 22 02:13:56 2011, 美东) 提到:
收完豆子,在场上玩,外甥坐的是个木锨
☆─────────────────────────────────────☆
lanzhu (小懒猪) 于 (Tue Mar 22 10:58:19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照片看着好亲切!
我也玩过这个游戏, 不过是两只脚放上面蹲着, 然后小朋友们轮流着拉对方。

☆─────────────────────────────────────☆
jidian (乖孩子) 于 (Tue Mar 22 12:39:36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小盆友太小了,手还使不上劲,我怕把他拉掉了,所以让他坐着:)
☆─────────────────────────────────────☆
lanzhu (小懒猪) 于 (Tue Mar 22 12:46:18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宝宝从背后看着就觉得可爱, 多大了... 阅读全帖
v****i
发帖数: 779
40
来自主题: Talk版 - 怪异的“法轮不等式”
从李洪志的“法理”来分析,法轮功似乎存在着诸多神奇等式,修炼=消业、消业
=百病不侵、精进=长生不老、圆满=佛道神……但说归说,事实却截然相反,一组组怪
异而恐怖的“法轮不等式”却不断横空出世,让人瞠目结舌。
——悟得深≠“主佛”真欣慰
李洪志的“法理”,虽文理不通,乱说一气,但李“主佛”一直故做高深地强调它
是“万古以来没有人讲过的”,“是过去神仙都不知道的天机”,“高深”无比不说,
关键是李洪志还一直强调他“不能讲太明了”,他就是要让弟子们去“悟”。但事实真
是如此吗?如果弟子真以为“悟”得深,李“主佛”会欣慰万分就大错特错了。他的这
个“法理”可不能瞎悟,悟不好搞不好就成了李“主佛”的“炮灰”。2004年,法轮功
媒体的主编邱庆庆因为与李洪志、“法轮佛学会”在“清军入关”等历史问题上有不同
意见,被烙上“特务”印记予以除名;2012年,“奇人甲”、“某某的先知”、“空空
无空”等,曾是十分“精进”的弟子,因为悟出了点名堂,开始“统一解答”李洪志“
真法”中“最难以解答,找不到答案的问题”,虽曾得到包括法轮功媒体在内的一些轮
内势力的热捧,最终还是因为惹恼了李“主佛”,被扣上了邪悟...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41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佛教与科学彻底相容 (转载)
近来佛教似乎在媒体上很受好评。佛教总是与非暴力联系在一起,佛教与快乐有点关系
,如果你的书名中有「快乐」而且和佛教有关,这本书几乎保证会畅销。(笑声)
所以,佛教、非暴力、快乐几乎变成同义词了。当然,对于佛教徒来说,这是件好事,
你知道的,当你与好东西联系在一起时,总是感觉不错,特别是在这个宗教狂热主义如
此盛行的时候。
目前我们佛教徒正在经历享受这个声誉的蜜月期,但是这让我担忧,因为佛教的目的不
是为了要让你快乐。我们应该要了解这一点,这非常重要。佛教的究竟目的是为了要超
越快乐、要达到证悟。 那才是最重要的。
快乐是非常相对的。对某些人来说,二十四小时观看世界摔角联盟(WWF)比赛可以就
是快乐。所以,纯粹是为了快乐而学佛,这并不是究竟的目标。文殊菩萨,或是萨千&#
8226;贡嘎•宁波,或是杰尊•札巴•蒋称,在我们将要讨论的这个文
本里,对于这点说的很清楚。(仁波切对翻译说:ok,,讲太快了?哦,别担心那些名
字。)(笑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再三强调这一点。看到佛教或是有关佛教的书被放在「自我成长
」、「心灵放松」、「香熏疗法」等区域中让人...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43
来自主题: Comic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wyws(wyws), 信区: Comic
标题: 琪琪真的爱悟空吗?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Oct 19 10:56:28 2017,GMT)
还记得《龙珠》小悟空时代的主题曲吗?来,跟我一起唱:“噔噔噔噔噔噔…谁敢摸狗
蛋!!嘿!!谁敢摸狗蛋!!”都说龙珠是年少的浪漫,咱今儿偏要唠一唠龙珠里担着
“不浪漫罪名”的一桩公案:悟空与琪琪之间是否有真正的爱情?故事还得从11那年、
悟空在炸面包山遇见琪琪说起。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琪琪这个村姑忒也保守,观念还停留在“谁看了你的身子就要嫁给
谁”的年代,没有爱勉强在一起能幸福?关键是跟谁在一起不好,偏偏要抢我们钦定的
布玛老公——小悟空,他可是连结婚都不造是什么东东的纯情少年啊,就这么饥渴。那
么,真是如此吗?咱还是用事实说话吧。18那年,在天下第一武道会的战场上,当琪琪
告诉悟空自己的姓名时,健忘的悟空立马就能将其与仅有一面之缘的、11岁的琪琪对应
起来,另外,琪琪不是没给悟空悔婚的机会。
那悟空是怎么做的呢?他呀,淡定地讲了个冷笑话“我还一直以为新娘是什么好吃的东
西呢”(换句话说,现在懂了),然后就爽快的答应了。... 阅读全帖
h*****0
发帖数: 118
4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476c8701017l6k.html
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分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这三大宗教的信徒对他们的教主:耶稣,默罕莫德,和释迦牟尼的定位是根据教主们
自己说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位教主是如何定位他们自己的。
耶稣说:我是上帝的独生子.我是“太初的道”.我是真理、道路、生命。
默罕莫德说:我是真主安拉的“先知”.天使长向我显现,降下可兰经。
释迦牟尼: 我是觉悟的人(称为佛,佛就是觉悟者,就得经过一个从不明白到明
白真理的领悟过程),我证悟了人生的实相。
我下面的分析是建立在这三个教主都没说谎,都是讲实话的基础上进行的。
1.三个教主不同的身份
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是神。默罕莫德是安拉的先知,释迦牟尼是觉悟了的人。三
个人,三个完全不同的身份:一个是神,一个是先知,一个是人。
2.三个教主所言与真理的不同关系
耶稣是真理,是真理的本体。默罕莫德是传话的(使者),是传达真理的。释迦牟尼
是证悟真理的----是“学生”。
三个人,与真理有...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5
佛教科学论
堪布索达吉 著
前 言
各位朋友,您好!
我很高兴大家能超越时空,共同地在这佛教与科学接壤的赏心悦目花园中舒心惬意自由
地漫游,并能敞开心灵进行彼此真诚的对话和交流,我作为一名佛教徒,在正式行文之
前,首先顶礼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现代科学相距佛教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您思考过吗?
世界上的人们对佛教的态度大概有四种:信仰的、半信半疑的、不信仰但也不反对、反
对的。其中反对者的理由虽然林林总总,但主因不出下面二种:消极逃避、迷信。这些
反对佛教的理由能否站得住脚呢?这些反对者是否真正了解佛法的内容?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学”奉为至尊至圣。天文学、宇宙学、电子学、生命科学等自
然科学领域及经济、金融、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割裂研究成果,在人们的心中占有
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的环境中,由于对佛法不太了解,难免有部分人会偏执科学而反对
佛法,这时作为有理智的人应观察一下其余人士对佛法的看法如何。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46
二、依佛言教,斩断轮回
我们在瞭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恍然大悟︰轮回开始、如来藏、光明、佛的境界并不是
遥不可及的,在生生世世、每一天、每一瞬间,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历。它时时刻
刻与我们同在,只是因为无明的阻碍,才将我们与解脱隔断,并使我们产生了烦恼执着
。解脱与轮回之间虽然看似有天地之遥,但如果能够证悟,也就近在咫尺。任何人透过
修行,都可以从凡夫俗子的境界到达光明涅盘的境界。
如果有了这样的体悟,我们就会看到希望的曙光,从此以后,就不会再因为解脱的渺茫
而失望退却了。
佛陀将各种屡试不爽的方法告诉给世人,每个人只要能按照佛陀的指点去锻炼,依照佛
陀的方法来控制无明,轮回就会露出原有的本来面目。如果能断除大部分的烦恼,就可
以显露出大部分的空间,这就是密宗与禅宗所说的「开悟」或者「明心见性」。用这种
方法来寻找轮回的开始,应该说是非常容易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寻找轮回的开头是没有用的。因为,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每
个人的经历都如同一场梦,如果在梦中去寻找梦的起源,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因为梦
境中的东西本来就不存在,所以也谈不上什么起源。什么时候开始做梦,也就是所谓梦
境的起源...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黑 蛇 总 义 -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黑 蛇 总 义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8 12:23:02 2013, 美东)
ZT - 慈诚罗珠的博客
一、作者简介
也许很多人听说过荣森班智达的名字,他是宁玛派高僧大德中最伟大的两大尊者之一。
当荣森班智达还是两、三岁的孩子时,在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就可以讲一口非常流
利的梵语,包括他的父母都听不懂。时逢阿底峡尊者正在西藏弘法,荣森班智达的父母
就把他带到阿底峡尊者座前询问。阿底峡尊者告诉他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讲的是印度梵
文。之后,阿底峡尊者便抱起荣森班智达,与他展开激烈辩论,事后阿底峡尊者说,他
根本辩不过还是小孩的荣森班智达,因为他是集印度非常伟大的两个班智达于一体的化
身。
荣森班智达和无垢光尊者这两位大德不但自己的修证圆满,并且留下了大量关于宁玛派
教法方面的论著,为宁玛派的教法传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无垢光尊者有《七宝藏》
、《四心滴》等论典,无论任何人,想了解西...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样了生死
《怎样了生死》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我们的大目的。怎么样可
以了生死,出轮回呢?发神通能出轮回吗?不行!外道都有五神通——天眼、天 耳、
他心、神足、宿命,但他们不能了生死。因为他们不识自己的本性是什么,执著外境追
求,有所取著,生死不能了。所以要了生死、出轮回,必须心空荡荡的, 一切不住。
知道一切变化都是我自己佛性的功能所显现,无所追求,无所取著,潇洒自在的,才是
大成就,大自在,大神通。假使有所追逐,有所祈求,心里还是烦 恼依旧,纵然五通
齐发也不是成就。所以我们学佛是学个潇洒自在,在这个社会上一切随缘,尽己之能,
为群众服务,能上能下,无所追求,无所取著。真正潇洒自 在了,才是大乘佛教的真
义,才算是成就。我们生时果能做到一切境都不粘著,毫无爱嗔取舍之心,等到腊月三
十到来,也自然不著境,而逍遥自在地无生死可了 了。
我们现在执著有生死,就是我们取境。今天我们有色身,有肉体,就是父母同房
时我们自己动心了,自己跑进去的。假使你不著境,你不去,那就没有这个肉体,就
很潇洒自在,可以到处飘游。现在有个肉体就累赘了,动不得了,这是我们咎...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9
二、依佛言教,斩断轮回
我们在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恍然大悟:轮回的开始、如来藏、光明、佛的境界并不
是遥不可及的,在生生世世、每一天、每一瞬间,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历。它时时
刻刻与我们同在,只是因为无明的阻碍,才将我们与解脱隔断,并使我们产生了烦恼执
着。解脱与轮回之间虽然看似有天地之遥,但如果能够证悟,也就近在咫尺。任何人通
过修行,都可以从凡夫俗子的境界到达光明涅槃的境界。
如果有了这样的体悟,我们就会看到希望的曙光,从此以后,就不会再因为解脱的渺茫
而失望退却了。
佛陀将各种屡试不爽的方法告诉给世人,每个人只要能按照佛陀的指点去锻炼,依照佛
陀的方法来控制无明,轮回就会露出原有的本来面目。如果能断除大部分的烦恼,就可
以显露出大部分的空间,这就是密宗与禅宗所说的“开悟”或者“明心见性”。用这种
方法来寻找轮回的开始,应该说是非常容易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寻找轮回的开头是没有用的。因为,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每
个人的经历都如同一场梦,如果在梦中去寻找梦的起源,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因为梦
境中的东西本来就不存在,所以也谈不上什么起源。什么时候开始做梦,也就是所谓梦
境的起...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宋代禅 宗的历史
三玄三要与修行次第
2017-06-24 09:44
三玄三要与修行次第
作者简介:苏树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遵元音老人嘱咐,2000年后,
随缘传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门。若人发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
,即可打开本来,见到本性。有缘行者,莫失良机。
临济三玄三要,系统地说明了由“初悟至究竟”的全过程。临济云:
山僧今日见处,与祖佛不别。若第一句中荐得,堪与祖佛为师。若第二句中荐得,堪与
人天为师。若第三句中荐得,自救不了。
僧便问:如何是第一句?
师曰: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按:第一句荐得,堪与祖佛为师。)
曰:如何是第二句?
师曰: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争负截流机。(按:第二句中荐得,堪与人天为师。)
曰:如何是第三句?
师曰: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按:第三句中荐得,自救不了。)
乃曰: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实,有照有用。汝
等诸人作么生会?师谓僧曰: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
如探罕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
僧拟议,师便喝。(《五灯会元》卷十一,〈临济义玄禅师...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