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忧恼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7025
1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2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
第六品 安忍
丁二之戊三、(于菩提心支相违之嗔恚者安忍品)分二:己一、品名;己二、正论。
己一、(品名):安忍。
前一品宣说的为持戒度,现在论文进入安忍度的引导。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
、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修持菩萨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
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认识到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
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佛的功德去恭敬一切有情。本品中有许多
重要的修行窍诀,以此藏传佛教的修行人对本品很重视,有的大德常单独传授此品,引
导弟子修习安忍。因为凡夫人都有一些不共的烦恼,有的贪心重、有的嗔心重等,各各
不同的烦恼习气要断除,必须要依靠一些方便法门去对治,对嗔恨心特别强烈的人来说
,这一品尤为重要。性格不好,容易嗔怒发脾气的人,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
铭记于心,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对本品所
阐述的窍诀,我有过一定的体会:有时虽然有大圆满、大手印的对治烦恼窍诀,但在某
些情况下,运用本品中对治烦恼的窍诀却非常相应有力。你们有些人在听习前面几品的
过程中,也有一些这样的体会,... 阅读全帖
x*m
发帖数: 276
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6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Feb 19 17:19:35 2010, 美东) 提到:
南传巴利文经藏 长部 第二十二经
《大念处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mahasatipatthana_Sutta_07.htm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
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
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
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
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
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7
☆─────────────────────────────────────☆
Yisu (yisnotme) 于 (Wed Aug 11 11:49:22 2010, 美东) 提到:
为了表示对"初果解脱者"的尊敬和方便大家集中学习。 本线程为初果解脱者专用贴, 其
它人请不要跟贴。 以后所有的关于初果解脱者的言论都将被集中收集并转移到在这里。
任何自认已经证得初果的同学, 请到这里发贴。 其它地方的新贴我们将为您转到这里
来, 以方便我等末学的集中学习。
感谢开示
先听一段佛经, 中间休息我们会陆续放佛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不肖弟子释净胜白话译
寿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
4缶跏雷鸾鶚劇R磺兄谏粲兴伞=裣た晌省N詈笪
这是我亲耳听佛所说的。
一天佛来到拘尸...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9
26号在新浪UC房间聆听了慈城罗珠堪布最新的一次网络直播开示,这一次堪布深入浅出
地为汉地弟子解说了宗喀巴大师的缘起赞和稻秆经。传法视频过段时间奉上。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ndex.shtml
缘 起赞
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如是于依怙,希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诲。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纲尽断门。
此教于余未能见,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如于野干呼狮子。
希有大师希有依,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于彼大师我敬礼。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无待如空花,故无依非...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1209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药师七佛誓愿
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八大誓愿
佛对文殊师利菩萨说:“东方去此过四倍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光胜,在那个世界里
有一尊佛名叫善名称吉祥王如来,有无量亿的不退转菩萨围绕在那尊佛的身边。那个光
胜世界是一个清净庄严的净土,黄金为其地,在那个世界里没有恶趣,没有女人的名字
,也没有瓦砾沙石棘刺。种植着很多的宝树,还有很多金银珍珠宝石砌成的浴池,那个
世界的菩萨皆是从七宝莲花化生的。所以所有听闻的众生皆当发愿生彼佛国土。那位善
名称吉祥王如来,在初发心行菩萨道时,为众生发了八大悲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无上菩提时。若有众生。为诸病苦逼切其身。热病诸疟蛊道厌
魅起尸鬼等之所恼害。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所有病苦悉皆消灭。乃至证得无上
菩提。“
第二大愿:“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盲聋瘖哑白癞瘨狂众病所困。
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诸根具足众病消灭。乃至菩提。”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为贪瞋痴之所缠逼。造无间罪及诸恶行。
诽谤正法不修众善。当堕地狱受诸苦痛。若能至心称我名者。由是力故令无间罪及诸业
障悉皆消灭。无有众生堕恶趣者常受人天殊胜安乐。乃至菩提。“
第四大...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1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马哈希西亚多
密集内观禅训课程能使你达成解脱,
因此,想到它的好处你就该全力以赴,
这样你的修学才能圆满成功。
我们所教的禅修法是以四念处为基础,
四念处是伟大的世尊
以及历代有成就的佛弟子所采用的修行法门。
你该值得庆幸,
因为你有缘与他们采用同样的法门修行。
基本练习
你若真诚想要修习禅定,于今生成就内观智能,在修学期间必须舍弃流俗的知见和作为
。这段期间的
修学是为了净化身心,清净的行持是达到正定的首要步骤。而且你也必须遵守在家人的
戒律(出家人则比
照出家戒律),因为要证得内观智能,戒律攸关紧要。
这些自愿受持的戒律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服
食乱性物品,
六、过午不食,七、不戴香花华,不观赏歌舞,八、不坐卧高广大床。另一条戒是言谈
之间不可对证得果
位的圣者轻蔑、戏谑、或心怀恶意。
古代的大师们都会指引行者在禅修期间归依伟大的觉者──佛陀,因为在修习期间,假
如你的心出现
不净或恐怖的影像,你可能会受到惊吓。还有,要遵从指导老师的指导,因为关于你修
习的情况他会具实
告知,并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
这项修学最大的利益和目标是去除贪、瞋、痴,因为它...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13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比较常看法师论作如下
大愿法师
影片
http://www.tzulien.org.tw/?page_id=3733
有许多演讲影片。实修者或信众提各种问题的影片
著作
http://www.maha-sati.com/22823390002786124107.html
马哈西著作
http://dhamma.sutta.org/books/ncdaszt/ncds001.htm
性空法师
念处之道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ya/%E5%BF%B5%E8%99%95%E4%B9%
也看其它一些论文,或各大师的著作
一般是原始佛教或南传的著作。
阿姜念的身念处也看过。
也从中得到启发,让我知道,
原来我们一般人真的是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在苦中
“就像看着舞台上的演员一样,观众只是注视着演员,而不会去控制他的行动或演出”
但因为我一直觉知呼吸,自然就会像上述有个自己在旁边看着自己呼吸,
所以,我倒没刻意如此练习,是自然有的。
阿姜念的禅法
一开始就会强调各种动作不是”我”,并随时观察贪念,去除贪念。
这应该也算是“无碍解道”的七种随观之一...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心浅探 zt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嗔心浅探 zt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17
利他主义与菩提心——丹增嘉措堪布在多伦多的开示
这次在加拿大多伦多,各位法友共聚一堂,有机会讲闻佛法,我非常高兴,感谢大家!
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围绕利他主义与菩提心来展开的。华智仁波切说:“修行修行乃为修
自心,倘若能以菩提心修心,即使未有身语之善根,除解脱外更无他歧途。”对于真正
想寻求解脱的人来说,不应该将佛法挂在嘴上或只作形象上的修行,必须修持自心。若
想成佛,菩提心是必不可少也是唯一的妙法,因此当依菩提心来修持自心。如果菩提心
的修持能够有所成就的话,由于心的善根起到主导作用,哪怕普通的身语善根一个也没
有修成,依然能踏上解脱之道。这个偈颂强调了菩提心之重要性。无论修持何种显密佛
法,无论属于闻思修何种阶段,从最初发心直至最终回向都不能离开菩提心,其原因就
在这里。
所谓菩提心,是来自于理性的观察,并伴随着智慧的利他心而生起的。以前在一个叫做
RA真的地方,有位名叫香门切出的修行人请教波多瓦格西:“请问什么是菩提心?”波
多瓦格西回答说:“所谓菩提心,是救度轮回中一切苦难众生,并将他们安置于佛的果
位。”弟子惊讶地说:“啊扎吗(表示惊叹的意思)!那可需要多大的胆量啊!”波多
瓦格...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8
利他主义与菩提心
日期:2012-04-12
丹增活佛  讲述
----------------------------------------------------------------------------
----
这次在加拿大多伦多,各位法友共聚一堂,有机会讲闻佛法,我非常高兴,感谢大
家!
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围绕利他主义与菩提心来展开的。华智仁波切说:“修行修行
乃为修自心,倘若能以菩提心修心,即使未有身语之善根,除解脱外更无他歧途。”对
于真正想寻求解脱的人来说,不应该将佛法挂在嘴上或只做形象上的修行,必须修持自
心。若想成佛,菩提心是必不可少也是唯一的妙法,因此当依菩提心来修持自心。如果
菩提心的修持能够有所成就的话,由于心的善根起到主导作用,哪怕普通的身语善根一
个也没有修成,依然能踏上解脱之道。这个偈颂强调了菩提心之重要性。无论修持何种
显密佛法,无...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理解“自净其意”
诸比丘!此是使众生清净,超越愁悲,灭除苦忧,成就圣道,体证涅盘之一道路,此即四念处。四者何耶?
于此诸比丘!比丘安住于身,循身观察,热诚、正知、正念,舍离对世间的贪欲与忧恼。
安住于受,随观感受,热诚、正知、正念,舍离对世间的贪欲与忧恼。
安住于心,随观心识,热诚、正知、正念,舍离对世间的贪欲与忧恼。
安住于法,随观诸法,热诚、正知、正念,舍离对世间的贪欲与忧恼。
全文见
http://www.mahabodhi.org/intro/mahasatipatthana.html
x*****3
发帖数: 89
20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作者挪威龙王
(1)降妖柱上 (2)八卦炉内 (3)佛祖掌中 (4)佛祖掌中(2) (5)佛祖掌中(3)
(6)五行山下 (7)安天大会
(1)降妖柱上
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些些狂妄天加谴,眼
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这第七回一开篇,就总结、透析了孙悟空的浑球往事与因果。我知道,在以往,大部分
读者都是站在孙悟空一边的,都是对天庭和天规充满鄙视的。不,我说错了,他们都没
有站在孙悟空的一边,因为后来孙悟空改过自新了,而读者们都没有,大家都站在了孙
悟空错误的过去的一边,并且是被后来的孙悟空抛弃的那一部分。
同情自己喜爱的角色,这个嘛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情嘛,有的是对的,有的就未必。爱
屋及乌,的确是人类共同的一个心理特点,喜欢一个什么到一定程度,就会把他的一切
都认为是合情合理;反之亦然。这个特点,可以说是人类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模糊地带,
人类辨别力精确度的误差区。可是往往关键的失误,就是在误差区上出现的。孙悟空本
人即是如此。
且说孙悟空被天兵押解到斩妖台...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道与出世间八正道-zz
一、经中内观道出现的地方
” 内观道“一词出现在《长部14*大本经》中,其内容指的是十支缘起的还灭门,只是元亨版的译法
是”观道“而不是”内观道“:
诸比丘! 尔时,毗婆尸菩萨如是思惟:“此正觉之观道,由我所证悟: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
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受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
灭,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此等全苦蕴灭。”
诸比丘! 于 “灭尽!灭尽” 之思惟,毗婆尸菩萨,于诸前未曾闻之法,眼生、智生、明生、光明生。
此经英译本的译者Maurice Walshe 的用词是:insight (vipassana) way ,所以译成观道或
内观道都应该是正确的,不过insight或vipassana通常都译为内观,所以译成内观道更为清楚。
二、内观道亦是八正道
和上面同样的内容,在相应部12.65经被称作八正道。过去由于没有见 到相应部12.65经的中文版,
我对此经英文版(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 ... /sn12.065.than.html )的
相关段落作了翻译,下面是这部分...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識
杂阿含经》二六二、三三五及三五八经
“ 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
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
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集。
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
苦灭。"
《巴利文大藏经》的《长部·大缘经》和《相应部》第十二卷:
“ 诸比库!缘起者何耶?诸比库!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
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
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诸比库!此谓生起。
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有行灭。由行灭,有识灭。由识灭,有名色灭。由名色灭,有
六处灭。由六处灭,有触灭。由触灭,有受灭。由受灭,有爱灭。由爱灭,有取灭。由
取灭,有有灭。由有灭,有生灭。由生灭,有老死、愁、悲、苦、忧、恼等灭。如是全
苦蕴之灭。[1]
n********n
发帖数: 8336
23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
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
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
律,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
律搞外道的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
一的大迦叶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
出的是佛经,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
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
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
共同特征: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
,攻击贬低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
为攻击佛弟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5
☆─────────────────────────────────────☆
dreamfly (妄想) 于 (Thu Feb 18 12:37:39 2010,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lanfeng (lanfeng), 信区: Prose
标 题: 纽约纪之一:庄严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7 05:33:22 2010, 美东)
题记: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金刚经》
从小到大,这是我离开家乡和父母,在外过的第一个春节。
念书的时候,每年寒假,上午考完试,下午便已坐在了回家的火车上,心急如焚往家赶
,心心念念着妈妈做的“全家福”,是湘菜里的一道名菜,将粉条,欢喜丸子,蛋饺,
豆芽,菠菜合在骨汤里煮成,菠菜也可换成白菜或韭菜,各家作法不一,然欢喜丸子和
蛋饺却是少不了的。蛋饺是用鸡蛋摊成薄薄一层蛋皮,包裹上拌好的肉馅再上笼蒸熟,
欢喜丸子则是用淀粉,红薯粉,瘦肉末和葱花拌好,揉成小...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26
在此娑婆世界修行要达到不退转(阿惟越致)很难,但是极乐世界即使下品下生的也是
阿惟越致。实在是难信之法。龙树菩萨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方
便在于,用极致的环境帮助我们修行。用圣境(六尘说法等)熏染我们的心,就像我们
去了一个风景极美的地方,可以忘掉俗世的烦恼类似。
南无阿弥陀佛!
易行品
                         龙树菩萨 造
【初、序说】
〔一、举难请易〕
问曰:是阿惟越致菩萨,初事如先说:「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
声闻、辟支佛地。」若尔者,是大衰患,如助道法中说:「
若堕声闻地 及辟支佛地 是名菩萨死 则失一切利
若堕于地狱 不生如是畏 若堕二乘地 则为大怖畏
堕于地狱中 毕竟得至佛 若堕二乘地 毕竟遮佛道
佛自于经中 解说如是事 如人贪寿者 斩首则大畏
菩萨亦如是 若于声闻地 及辟支佛地 应生大怖畏」
是故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
答曰:如汝所说,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何以故?若人发愿
,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身命,昼夜...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7
庚二、(修安忍)分二:辛一、认嗔境;辛二、真修安忍。
辛一、(认嗔境):
不欲吾与友,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于敌则反是。
我不乐意自己和亲友遭受痛苦,为他人轻蔑,听受当面的粗恶语与背后毁谤的卑鄙言词
,但是对于敌人却刚好相反。
在进入“真修安忍”前,我们要先对自己嗔恨境进行分析。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生嗔的
原因为他人“行我不欲”与“挠吾所欲”,该偈从不欲与所欲的对境上,再进行阐述。
有我执的凡夫众生,他们不希望、不乐意的对境,总括起来,不外乎有四种:历苦、遭
受轻蔑、闻受粗语、鄙语,而且由于众生强烈的我所执,他们对自己的亲友眷属,也不
希望遭受这四种不欲之境。如果自己和亲友遭受到这些不欲境,马上就会生起忧恼,大
发嗔恚。相反,有我执的凡夫,对仇敌有“敌对”、“相反面”的分别念,因而总是希
望敌人得到这四种不乐境,如果有人阻碍敌人遭受这些,他们也会因此而大发嗔恨。从
字面上解释本颂的内容,就是上述的八种不欲与四种所欲,共十二种嗔境。
再深入本颂的内容,详细地分析,有些讲义中说可分为三十六种不欲境与三十六种所欲
境。从不欲上分析,自己不欲历苦、遭轻蔑、闻受粗语与鄙语;不欲自己的亲友历苦、...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8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0
《宝王三昧忏》续跋
《宝王三昧忏》乃先师夏莲老晚岁最后之巨著。“忏”者,梵语“忏摩”之略。正译为
“乞容恕”,旧译为“悔”。音义结合,名为“忏悔”。《心地观经》曰:“若覆罪者
,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是故古云:“灭苦之要,莫过忏悔。”
普贤大士曰:“我于过去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
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本仪中广列当世众生种种罪恶,其邪妄险毒,
倍蓰于前。若不速忏,果报堪悲。
夫忏法有事、理二类。仪中严净道场、礼佛诵经、随文忏罪,是为事忏,亦名作法
忏。至于仪中“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无量胜方便,从思实相得”,“若欲忏
悔者,端坐念实相”等,乃观照无生,从容中道之妙行,是为理忏,亦名无生忏。唐清
凉国师曰:“事忏灭末,理忏拔根。”本仪寓理忏于事忏,人人皆可入手;从作法契无
生,念念灭除罪根。方便究竟,微妙难思。
又此忏名为“宝王三昧”者,盖宝王三昧即念佛三昧。本忏以法藏因行,为自典范
;弥陀果证,作我依归。仪中之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即《往生论》之“五...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遗教经
姚秦 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
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
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
、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
和合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
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
,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
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
,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
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2
杂阿含9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闍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佛告婆罗门∶
「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
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划),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善守护[具足]。
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
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应早看破,早解脱
‘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
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
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
。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
毒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
,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
共居。贫穷下劣,困乏常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
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
,便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
相随,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不肯为善,行道进德
。寿终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
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静,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
至成大怨。...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对世人的描述
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
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
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毒
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
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共
居。贫穷下劣,困乏常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
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便
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相随
,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不肯为善,行道进德,寿终
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
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
成大怨。所以者何...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福德
福德
巴利经文选读
(英译、编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Merit
A Study Guide Prepared by Thanissaro Bhikkhu
=======================================================================
原文版权所有 © 2005 美国慈林寺,仅限于免费发行。慈林寺许可人们在任何媒
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编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
形式进行,译文与其它衍生作品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目录:
◇引言
◇基本智慧
◇福德(Puñña)
◇布施(Dana)
◇持戒(Sila)
◇禅定(Bhavana)
◇证入流果的福德
◇超越福德
◇名词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二因缘之因
《缘起经》卷1佛开示说:
云何名缘起初?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
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如是名为缘起初义。(《缘起经》卷1)
意思是说,什么是缘起法初说的道理?就是依于这个“有”,所以有那个“有”,
由于这个法出生,所以有那个法跟著出生,也就是无明缘于行,行缘于六识,六识缘于
名色,名色缘于六入处,六入处缘于触,触缘于受,受缘于爱,爱缘于取,取缘于有,
有缘于生,生缘于老死,有老死所以生起愁叹悲苦忧恼,叫作纯大苦蕴聚集。这就是缘
起法初说的道理。
无明是缘起法的最初,由于有无明,所以有行支,有行支,所以有六识业种出现,
有六识业种,所以有后世名色,乃至有生支所以有老死支,都是由这一支而引生那一支
。也就是由于这一支生起,所以有那一支生起,十二有支都是各以前一支为因;也就是
先有前一支为缘,才有后一支出生,前一支就是后一支的因缘,也就是前一支存有的缘
故,所以才有后一支出生,这种此有故彼有的道理,就是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里面,行缘识、识缘名色,所说的这个“识”,是指识阴...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538
37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转载: 除癌及除一切病咒_十善戒功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21:52:21 2012, 美东)
查到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24051.htm
百度百科: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佛教经文,佛教徒认为最早由唐玄奘译自天竺佛经。佛教居士认为诵读
此经文可以治疗痔疮等恶疾。
出处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比
丘。身患痔病。形体羸(lei)瘦。病苦萦(ying)缠。於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难
陀。见是事已。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今王舍城。多有比丘
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病苦萦缠,於日夜中,极受忧恼。世尊,此诸病苦云何救疗。尔
时佛告阿难陀,汝可听此疗痔病经,读诵受持,系心勿忘,亦於他人,广为宣说,此诸
痔病,悉得除殄(tian)。所谓风痔、热痔、阴痔、三合痔、血痔、腹中痔、鼻内痔、齿
痔、舌痔、眼痔、耳痔、顶痔、手足痔、脊背痔、粪门痔、遍身肢节所生诸痔。如是痔
瘘,悉皆...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四、结集三藏
(一)为正法久住
佛陀作为佛法的创觉者、觉行圆满的大智者,而成为僧团的当然领导者,引领具
足善根的众生走向解脱的彼岸。但色身无常,佛陀年届八十,也垂垂老矣。而佛陀千劫
难遇,他的涅槃,对无明众生来说,将是怎样沉痛的一件事!诸佛之法虽然是法尔常住
的,但五浊恶世中众生的业力也不可思议,“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沉没”:当“相似
像法”出现于世间,诸比丘于佛、于法、于律、于随顺教、于诸梵行、于佛所称叹的,
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佛法渐没。因此恶众生出现于世:非法言法,法言非
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乃至欲行诸恶,乐行诸恶,成就诸恶。[49]做为一个真正的
佛子,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痛心疾首的呢?
但就是在佛陀涅槃之时,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如经中说:
时,彼众中有释种子,字拔难陀,止诸比丘言:“汝等勿忧,世尊灭度,我得自在
。彼者常言,当应行是,不应行是。自今已后,随我所为。”迦叶闻已,怅然不悦。[
50]
这位闻佛涅槃觉得庆幸的释种比丘,《四分律》与《五分律》中也说是拔(跋)难陀
,《摩诃僧祗律》中说是摩诃罗,《善见律毗婆沙》中说是须跋陀罗摩诃罗,《十诵律
》则说是一个“顽愚...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五、呵责是爱护
大迦叶尊者修行严谨,对己对人都严格要求。他若是看到僧侣有不如法的言行,通
常会向佛陀举罪。但他对当事人少有呵斥,甚至对自己屡屡兴谤、中伤的偷罗难陀比丘
尼,最多也只是说“恶女,我不责汝,我责阿难”。[84]而唯独对阿难,动辄声色俱厉
地呵责,甚至毫不留情。虽然如此,我们从经律的记载中,却能看出大迦叶并不是与阿
难过不去,故意找茬,其实每一次都有因有缘,有错才呵责。
如大迦叶目睹阿难与目揵连两人的弟子“共诤多闻”、以分胜负后,便向佛陀揭
举,由于阿难在一旁护短,大迦叶当着佛陀面呵斥他:“汝且默然,莫令我于僧中问汝
事”。[85]佛陀在世时,阿难同众多比丘在摩竭提“人间游行”时,他所带的六十名年
少弟子,竟然都要舍戒还俗。大迦叶知道了,就呵责他“年少不知足”,[86]而此时的
阿难已过中年,头上都出现白发了。在佛陀涅槃后不久,同样的事又发生了。阿难带着
一群年少比丘“人间游行”至南天竺时,有三十个弟子舍戒还俗。这一次大迦竟呵责阿
难是“童子”,“不知筹量”。[87]又在结集三藏时,大迦叶因为阿难尚在学地,毫不
留情地将他赶出去,甚至骂他“疥瘙野干”,如经:
有比丘言:“诸长...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马哈希教授四种保护之二
第二,观想你的慈悲普施于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蒙受你慈悲的加持,你与他们无有分别:
愿我远离瞋恚、疾病、忧恼。我如此,亦愿我的父母、戒师、师长,以及一
切亲疏或者心怀恶意的众生远离瞋恚、疾病和忧恼。愿一切众生远离苦海。
S**U
发帖数: 7025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对于「善知识」的教导
「善知识」与修行的关系
相应部45相应2经
那时,尊者阿难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阿难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是梵行的一半,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
「不是这样,阿难!不是这样,阿难!
阿难!这就是梵行的全部,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阿难!当比丘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时,这应该可以被预期∶他必将修习八支圣道、必将多修习八支圣道。
而,阿难!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的比丘,如何修习八支圣道、多修习八支圣道呢?阿难!这里,比丘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舍弃的圆熟而修习正见;依止远离……(中略)修习正志……(中略)修习正语……(中略)修习正业……(中略)修
习正命……(中略)修习正精进……(中略)修习正念;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舍弃的圆熟而修习正定。阿难!有善友、善伴侣、善同志的比丘,这样修习八支圣道、多修习八支圣道。
阿难!以此法门,依此应该也能被体会这就是梵行的全部,即∶善友谊、善同伴之谊、善同志之谊∶阿难!由于以我为善友,生法的众生从生脱离;老法的众生从老脱离;死法的众生从死脱离;愁悲苦忧恼法的众生从愁悲苦忧恼脱...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2
查到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24051.htm
百度百科: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佛教经文,佛教徒认为最早由唐玄奘译自天竺佛经。佛教居士认为诵读
此经文可以治疗痔疮等恶疾。
出处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比
丘。身患痔病。形体羸(lei)瘦。病苦萦(ying)缠。於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难
陀。见是事已。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今王舍城。多有比丘
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病苦萦缠,於日夜中,极受忧恼。世尊,此诸病苦云何救疗。尔
时佛告阿难陀,汝可听此疗痔病经,读诵受持,系心勿忘,亦於他人,广为宣说,此诸
痔病,悉得除殄(tian)。所谓风痔、热痔、阴痔、三合痔、血痔、腹中痔、鼻内痔、齿
痔、舌痔、眼痔、耳痔、顶痔、手足痔、脊背痔、粪门痔、遍身肢节所生诸痔。如是痔
瘘,悉皆干燥,堕落消灭。必瘥(chai)无疑,皆应诵持,如是神咒。即说咒曰
“怛侄他 頞阑帝 頞蓝谜 室利鞞 室里室里 摩羯失质 三婆跋覩 莎诃”
阿难陀,於此北方有大雪山王,中有大娑罗树,名曰难胜。有三种华。一者初生...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你对某人起嗔心时
经过8个多月的网络共修学习,闻思B组《入行论》的课程已经过半,9月进入了第六品
《安忍》。这一品十分重要,在整部《入行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大家修正心行、
调柔性格也非常有力。这次共修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安忍之功德、嗔恨心的起因、应当遣
除嗔恨心、嗔恨心之对境、轮回之自性、出离之因、以修习观察安忍等等。摘要小结如
下:
精勤灭嗔者,享乐今后世。
如果全力以赴地摧毁嗔恨,今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对境、逆缘,他都能游刃有
余、非常快乐。而来世必将感得相貌庄严、转生善趣,生生世世成为财富圆满、才华出
众之人。
《妙臂请问经》中云:“修安忍者,以少功力及微小苦,能圆满波罗蜜多。”
《菩萨地论》中也说:“精进修持安忍者,即生中不离快乐,死时成群结队的天人也会
降临,在鼓乐声中迎接他前往善趣。”
安忍说起来容易,但真正遇到对境时,做起来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学习了这
部论典之后,每个人的性格跟以前相比,应该有很大的变化。通过这部论典的加持,增
上慈悲心、熄灭嗔恨心,这就是闻思本论的目的所在。上师在授课的课程中,有些人本
来刚强难化,但是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大乘论...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4
什麼是无明。
在佛法中,无明这个名词常常听到,例如 佛陀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有这样说:
「无明普於一切烦恼杂染、诸业杂染、诸生杂染,能作因缘根本依处。」(《分别缘起
初胜法门经》卷一)可见,佛教中认為,无明是一切贪瞋痴等烦恼、因為烦恼所造身口
意业,以及因為烦恼业而受报在三界出生、受苦等种种杂染法的根本原因。
那什麼是无明呢?我们来举因缘法為例,佛陀在《缘起经》中对於弟子有这样的开示:
【佛言:「云何名『缘起初』?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
,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
缘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是名為纯大苦蕴集,如是名為『缘起初』义。」】(《缘起经
》)
意思是说,什麼是「缘起初」说的道理呢?是说依於这个有,所以才会有那个有;这个
法出生了的缘故,所以才会有那个法跟著出生。也就是无明缘於行,行又缘於六识,六
识缘於受想行及色阴,受想行及色阴又缘於六入处,六入处缘於触,触缘於受,受缘於
爱,爱缘於取,取缘於有,有缘於生,生缘於老死,有了老死,所以就生起了愁嘆悲苦
的忧恼,所谓的纯大苦蕴集,这就是缘起之初的道理。这是大...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408
45
有的人看有钱的老板也学佛,觉得有点好奇:“这么有钱,为什么还学佛?”有位老板
说:“我以前以为,人不快乐是因为没钱,于是我就拼命赚钱。等我赚到一点钱了,却
发现人生更不快乐了。”
其实,钱不是我们快乐的主要原因。钱是物质层面的,快乐是精神层面的,如是因,如
是果,没有佛法来滋养我们的人生,没钱不快乐,有钱也不快乐。
如果有了佛法,随遇而安,安贫乐道,有钱快乐,没钱也快乐,快乐跟物质没有直接的
因果关系。比如家庭矛盾,没钱的时候夫妻俩日子过得很甜蜜,等到有钱了,却要闹离
婚了。
有人说:都是钱惹的祸。真是钱的错吗?其实不是,钱只是一个增上缘,根本的因是内
心没有正能量。永明延寿大师说:“心若迷失,物何以救”。
佛在《遗教经》里讲到:“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是快乐。”一个知足的人躺在地上都
觉得快乐的,没房子没地,躺着也是快乐的;“不知足者,虽住天堂,犹是忧恼。”
他虽然住在天堂上了,还会烦烦恼恼。所以知足的人常乐,快乐不是金钱买来的。更不
要存攀比心,把钱财的数量当成目标,那样只能带来无止境的烦恼。内心的不安,用物
质是没有办法安的。
在儒教里,颜回虽然没当过官。但他的人生价值观念一直受到...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46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佛说疗痔病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
苾刍身患痔病,形体赢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难陀,见
是事己,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今王舍城,多有苾刍,
身患痔病,形体赢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世尊,此诸病苦,云何
救疗。
尔时佛告阿难陀,汝可听此疗痔病经,读诵受持,系心勿忘,亦于他人,广为宣
说,此诸痔病,悉得除殆,所谓风痔、热痔、瘖痔、三合痔、血痔、腹中痔、鼻
内痔、齿痔、舌痔、眼痔、耳痔、顶痔、手足痔、脊背痔、粪门痔、遍身支节所
生诸痔,如是痔廔,悉皆干燥堕落消灭,必瘥(念chai,四声)无疑,皆应诵持,
如是神咒,即说咒曰:
『怛至他。额兰帝。额兰米。室利卑。室里室里。摩羯失质。三婆拔都。梭哈。』
阿难陀,于此北方,有大雪山王,中有大婆罗树,名曰难胜,有三种华,一者初生,
二者圆满,三者干枯,犹如彼华,干燥落时,我诸苾刍,所患痔病,亦复如是,勿
复血出,亦无脓流,永除苦痛,悉皆平复,即令干燥,又复若常诵此经者,得宿命
住,智能忆过去七生之事,咒法成就,梭哈,又说咒曰:
『怛至他。占米占米
z**n
发帖数: 22303
47
2011-12-17 17:01:03 来自: 慈诚庄嘎(宇宙就是刚刚好)
主持人致辞:
下面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演讲嘉宾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依止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修学多年,不但承担着佛学院汉僧的教学与管理
工作,同时,也努力将藏传佛教的智慧宝藏,传播到汉地、乃至全世界的华语地区。
堪布现已出版的著作与翻译作品,多达一百多本,目前仍旧笔耕不辍。近年来,堪布还
通过网络、视频、微博等现代科技手段,广泛地传播佛法、接引善信,同时身体力行地
投入办学、助老、护生等慈善活动。堪布常说:“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
有一口气,哪怕只有一个人听法,我也会尽心尽力用佛法饶益他。”
这位慈悲的堪布,现在就在我们场内。请全体起立,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堪布——
请大家就座。首先有请我们理工大学佛学会的甘耀权会长致欢迎辞——
甘耀权会长(粤语):用什么话讲?他们喜欢听广东话。首先欢迎索达吉堪布来到香港
理工大学讲座,更加感谢各位嘉宾,不论是我们学校的朋友,或是外面的朋友,如果没
有你们,堪布也没办法讲法,所以你们很重要,要感谢大家。
其实堪布的著作很多很红,多年前我在国内就有机缘接触,并请了不少...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8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香港理工大学。刚才进了你们校门,在甘会长和几位老师的带领下
,我参观了一下这里的建筑。看完之后,觉得非常亲切,为什么呢?因为这里建筑的风
格、颜色跟我们寺院十分相似。听说它拷贝于英国剑桥、牛津的建筑模式,带有工业革
命时代的气息,给人一种开放包容的感觉,也喻示着这所大学的人文精神。
佛教中常讲“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世人也喜欢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
不相识”,因此,我们能在这里聚会,并不是无因无缘的。这种因缘,应该是源于在座
师生对佛教的信心与敬仰,所以才衍生了今天的交流主题——“怎样面对痛苦”。
痛苦,是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的字眼。在这个世间上,痛苦可谓多之又多。我本人虽然
也没有出离痛苦,给你们夸夸其谈不一定合适,但毕竟自己从小对佛法就有兴趣,多年
来依止善知识,在学习、研究、修行上下过一番功夫,所以从某个层面来讲,也可以简
单汇报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人类痛苦的分类
三界六道中,痛苦的分类比较多。拿我们人类而言,就有苦苦、坏苦、行苦这三大根本
苦,以及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等八大支分苦。
印度伟大学者圣天论师,还将人类的痛苦归摄...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349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anDiego 讨论区 】
发信人: SouthTiger (水泊梁山), 信区: SanDiego
标 题: 忘忧谷 -- 阿拉斯加之旅(13)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04:18:11 2011, 美东)
(说明:照片链接来自pbase,如果看不见的话,可以看如下链接里面的全文)
http://southtiger.blogbus.com/logs/128379915.html
传说天空之城里面有一个很隐秘的山谷,任何生灵,倘若置身谷中,能够忘却一切的烦
恼和忧愁。
这个山谷,叫作忘忧谷。
于是在第七天的夜里,我再次来到了野牛牧场。
牧场还是原来的那个牧场,只是牧场后面的洞天已经变了。
牧场后面,今夜所通向的地方,正是忘忧谷。
山谷之中,仿佛一切都是静止的;
又仿佛一切都在流动着
就连平时最平凡的事物,也变得格外的引人入胜
就在那怔怔地站着,任由那飞舞的极光,洗刷自己的记忆
远处似乎有天眼睁开,默默地跟你对视
如此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天空渐渐地开始黯淡下来。正当我准备抽身离开的时候,奇
迹出现了,极光突然从四面八方喷涌而来,整个...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