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念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n
发帖数: 8253
1
>现在我们就知道了,修禅定第一步是要修止。止是什么意思呢?止就是让你的心念
停下来。最传统的做法是选取一个目标,比如心中的一朵莲花。选取之后呢,你坐下来
平心静气的,让你的所有注意力都注意到这样一件事上。
===============
这个“心念停下来”是极其严重的错误,心念不可能停下来,除非灭尽定,除非涅槃,
禅定并不是心念停下来。禅定是心念的高度纯一,是心的安稳不摇动。
后面的选取一个目标,也有问题,他说心中的一朵莲花,这是密宗里面的观想,不是纯
正的止禅方法。
>第二类定心不是昏沉,但是它也可以不离开昏沉。也就是说,在昏沉中它也可以存在
===============
这个说法有问题,定,一定是要舍离五盖的,他这里所说的定心,实际只是觉知的正念
而已,正念本身和定是两回事,正念会导致定,但不是正念等同于定。
>止是让自己的心攀在一个目标上不要动,那是不是别的什么其他心念都不要动呢?不
是的。真正的定心可以允许某些心念起作用
==================
这个更是严重错误了,也更说明作者显然不懂止禅四禅八定是什么。这里的目标,是单
一的所缘,而且这个所缘,必须得是禅相才行
J******s
发帖数: 7538
2
Not really.
《清净道论》
止业处依所缘分为四十种,这四十种所缘又可分为三类:自性法所缘(sabhàvadhammà
rammaõa)、相所缘(nimittàrammaõa)和不可说所缘(na vattabbàramma&#
245;a)。自性法所缘属于究竟法,相所缘和不可说所缘属于概念法。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所缘的属性与证入禅那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先排除四无色,来看看其余的三十六种业处。在十随念中,佛随念等八种
随念、食厌恶想、四界差别共十种业处的所缘为自相法,也即是究竟法,而且这十种业
处正好不能证得禅那,只能证得近行定。剩下二十六种业处的所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是概念法(pa¤¤atti),而且都能证得色界禅那。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四十种业处当中,除了四无色,凡是取概念法为所
缘的业处可以证得色界禅那,取究竟法为所缘的业处只能证得欲界近行定。
J******s
发帖数: 7538
3
Not really.
《清净道论》
止业处依所缘分为四十种,这四十种所缘又可分为三类:自性法所缘(sabhàvadhammà
rammaõa)、相所缘(nimittàrammaõa)和不可说所缘(na vattabbàramma&#
245;a)。自性法所缘属于究竟法,相所缘和不可说所缘属于概念法。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所缘的属性与证入禅那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先排除四无色,来看看其余的三十六种业处。在十随念中,佛随念等八种
随念、食厌恶想、四界差别共十种业处的所缘为自相法,也即是究竟法,而且这十种业
处正好不能证得禅那,只能证得近行定。剩下二十六种业处的所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是概念法(pa¤¤atti),而且都能证得色界禅那。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四十种业处当中,除了四无色,凡是取概念法为所
缘的业处可以证得色界禅那,取究竟法为所缘的业处只能证得欲界近行定。
i******s
发帖数: 566
4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以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录音为基础
( 1)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象生一些,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
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得真乐。慧光破无明,正是自觉觉他,是觉
心除幻结,正是自他俱利。这个光明与安乐非一切世间诸法所能相比。故称之为大。
光明有两种:(一)色光(指日月火珠及佛菩萨天人的身光)。(二)智光或称智
慧光,心光(指妙法能除众生愚痴的垢暗)。《大智度论》说:“光明有二种,一者色
光,二者智慧光。”昙鸾大师说:“佛光能破无明,故佛又号智慧光。”憬兴师说:“
光从佛无痴善根心起,复除众生无明品心,故智慧。”故《瑜伽论》称之为法光明。以
现法破暗为义,别于色光。但佛光具一切光,故《往生论》说:“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蕅益大师九天写一部《弥陀要解》,人称这是从蕅益大师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思
益经》说:“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如来身是...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5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8 00:15:07 2009, 美东)
是的,正念根本不需要固定的所缘对象,它的对象是在不断变化流动的。
“随”,“系念”是正念的比较适合的表达。
紧密跟“随”所缘的变化,这是正念。
紧密系住不同的所缘,在当下出现的所缘对象系上“绳子”标志(绳子比喻的是识别禅
所缘的性质),这是正念。
正念不是“一心不乱”,而是“系心不乱”
是的,正念是个移动流动的过程,它和专注是不一样的,专注是静止的。
强迫是一种嗔,它阻碍正念的培养,正念是自自然然的,是不加干涉的,是不带善恶判
断的。是无拣择的觉察。
是,强迫是我见的结果。当错误的认为一直有个我(恒常的我),认为我可以去主宰控
制的时候(主宰的我),于是人会习惯性的去控制。这时正念就失去了。
必须要去清楚,当下的一切仅仅是缘生缘灭,觉知它就足够了。什么都不要做,不必做
,仅仅是觉知觉察,也就是让正念持续不断,这足够了。
以上这些非常有克里希那
r****n
发帖数: 8253
6
仔细看了隆波田禅师的动中禅的禅法,发现和我自己摸索出来的禅法,有很高的相似
性,这基本确定我自己的这套禅法还是有道理的,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也欢迎提提建
议。但不建议其他人模仿学习,因为我还不确定是否有副作用。而且这只是个人喜好而
已,未必适合其他人。
我自己摸索出的禅法有以下几个要点
1.以身体中轴线为圆点,缓慢转动头部
2.转动的时候要一动一停(转动的圆弧幅度越小越好)
3.观照支配移动的念头以及念头支配下的移动(名法和色法)
4.刚开始一次小幅度的头部移动就是一个明显所缘,到后来,转动的开始,转动的持续
,转动的结束都变成所缘,所缘密集变化,心紧密跟随所缘的变化。(身念处)
5.观照力敏锐之后,可以适当增加头部移动速度。促使其由短暂连续性转动变为圆周连
续性转动,但不能过快。
6.观照转动头部时产生的颈部触受,这些触受包括挤,压等(受念处)
7..如果有其他明显身心现象,比如思想的妄念,腿部疼痛,声音出现,要进行观照,
不能忽略,排斥以及压抑
8.思想的妄念出现就观照妄念,让念头自己消失,如果妄念非常厉害,可以停止转动头
部,重点观照妄念。妄念消失后回复到观照头部转动。(心念处)
a*******2
发帖数: 465
7
禅修的方法(第四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0月2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修持禅定的方法有很多,前几天讲了共七种,但都属于有相禅定。今天讲无相禅定
,也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专注。
前行:首先,通过一些方法将身、口、意三门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让身口意三门
清净下来。然后,皈依、发心。这些内容和前面讲的一样。
正行:双目凝视前上方的虚空,心里不着任何所缘,即什么也不想。将心放在前上
方的虚空中安住。
双眼睁大盯住前上方的虚空,注意力要特别集中,内心特别专注。双眼凝视的方向
是前方、上方的虚空,向上看。
入定的时间不要太长,要从那个状态中出来。这里说的入定,也可能有这种情况:
阿坝曾有一个修行者,他在森林里修持禅定。有一次,他也不是特意入定的,是自然入
定的。当时他正准备吃饭,突然入定了,在入定的状态中很长时间没有出来。当他出定
的时候,碗里的东西已经腐烂了。他自己不知道,觉得就是一瞬间。
入定时间不要太长,还是要出定,放松一下,然后再以刚才我所讲的那种方式专注
。但是有的时候,也可以先不专注,先观察一...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力推荐:念处的意义zt
简介
班迪达大师经常提到「念处」(Satipattāna)的意义,他运用语源的说明,阐释禅修
练习中,观察生起的身心目标的正确方法。
大师对「念处」这个词作详细且实用的说明,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这说明是令禅修得
以成功的妙方。如果谨慎地运用在个人的修行上,「法」将会很快地自我显露。
正念的七大利益
念处禅修的练习,能够让众生的心得到净化(sattānamvisuddhiyā)、超越忧愁和悲
泣(sokaparidevānamsamatikkamāya)、灭除身苦和心恼(dukkhadomanassānamatt
hagamāya)、进入正道(nāyassaadhigamāya),并证得涅盘(nibbānassasacchik
iriyāya)。
念处的语源
巴利文的Satipattāna,通常英译作正念的四个基础(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
ess)。然而,将satipatthāna这个复合字拆解,再检视其个别成份与组合后的含义,
将能够展现它完整的意义。
sati+pattāna
或者
sati+pa+thana
sati(念)源自意指「记忆」(sara
x******i
发帖数: 14369
9
现在很多人学佛都是因为感受到自身的痛苦继而投靠佛门,希望自己能灭苦,得快乐。
极少有人发心是为别人的解脱而修习佛法的。发心分善与恶与无记三种,其中善的发心
又分下等,中等与上等。
下等的发心为求人天福报,或许真的能得点人天福报,可是等福报享尽后必入三恶趣。
中等的发心是想自己获阿罗汉果位,灭无明,得解脱。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别人
修得好不好,解脱不解脱,关我什么事,我能力有限呀。”所谓:自利利他,只有自己
修成后才有本事帮助别人。可是等你修到什么时候才算修成呀。来不及了,这一生那么
短暂,等你修完四禅八定才想起要利益众生帮助他人的时候,你未必有时间去这样做。
所以,自打你决定皈依三宝决定修行的那一天起,就要明确我是为什么而修行的。这也
就是最上等的发心,是为利益众生而修行。这个听上去像一句空话,说起来也很容易,
可是真正做到很不简单。这就是为什么要去实修菩提心,而不是光说不练,空空一个愿
望。单有智慧没有慈悲,只是打坐没有发心,再怎么禅修都是无用的。
~~~~~~~~~~~~~~~~~~~~~~~~~~~~~~~~~~~~~
摘录堪布开示中的一段:
“对大学生来讲,修世间道教的禅,基...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0
作为初学者,能够写出这样的禅修报告,非常不错。
马哈希尊者的禅法,从去年在大陆已经开始传播,这个卡玛迪兰禅师举办禅修的频率还
挺密集,一两个月就一次。推荐国内的人去参加。
密集禅修很重要,某些人打坐,每天一两个小时,也未必比得上参加一次连续密集禅修
的作用。
那种每天一两个小时的禅修,由于时间太短,就像烧开水,总也烧不开,甚至会形成恶
习,把打坐当任务来看。
比较好的应该是日常正念+经常打坐+参加持续性密集禅修,密集禅修时间越长越好。
r******4
发帖数: 178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念處經
《大念住经》中教导的修行原则,依照有经验的禅师们的指导与自己的修行经历,对观
心念的方法作如下简要阐述。
1、觉知当下的心念,保持旁观者的态度。只是觉知,不要进入念头,不要评论念头。
2、如果分别心出现,把它纳入观察的范畴。分别心也是心念,把它当成普通的心念,
不要排斥分别心。
3、禅修的过程不要生起欲念,不要想观察到某些事物,也不要想增长能力,不要期待
喜乐、宁静等,禅修者只要注视当下的念头即可。
4、观心的重点永远是当下的此一念。如果禅修者注意的不是当下的心念,修行就已经
离开了中道。
5、各种心理出现了,不要评论它的善恶与正误。观察念头是为了了知它的本质,进而
放下它,而非在它们中间抉择。所以,念头一起,不要批判或评论。如果评论念头,表
明禅修者已经进入到念头里面。
6、要有能力区分哪种情形是在外面保持距离地“看念头”,哪种情形是进入到念头里。
7、当念头升起时,立即觉知,这就是真正的修习佛法。心在这一点上将会发生转变—
—正道由此开始。
8、刚开始修习时,对念头内容的评品是难以避免的,不要紧张,只要保持觉知,对来
到心上的每一个念头了了分明就可以了。
9、当禅修者刹那定的能力增
r****n
发帖数: 8253
12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da51a0100kzu4.html
在禅修当中打妄想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也困扰很多禅修者,那什么是打妄想呢
1、缺乏正念觉知的胡思乱想。
表现:打坐中妄念纷飞,想东想西,完全缺乏对自己当下状态的正确和紧密的觉察,也
叫做丧失正念。由于缺乏正念(即清楚的觉察所缘),而必然存在严重的掉举以及痴心
所。
2、以实际不存在的概念法为心识的所缘目标。
概念法是人主观制造出来的概念,它在究竟意义上并不存在。比如美丽是人假定出来的
一种概念,人的名字也是假定出的概念,念头思想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是概念法。就像幻
灯片的投影,如果以这些虚假的概念为所缘,则严格来说都是打妄想,除非你是借助某
个具体的概念法来修安止禅定,而且任何的概念法都不具备无常苦无我的真实特性,他
们是没有意义的。
3、类似于第二种,但是更加细微,比如禅修者试图去观察寻找所谓的本心,真如,梵
,灵魂这类子虚乌有的东西,并自认为观察到。这同样是打妄想,而且是极其严重的妄
想,它们造成了严重的邪见,使得禅修者完全偏离正道。
避免打妄想,除了通常的对治杂念散热的方法之
r*******c
发帖数: 1060
13
那种每天一两个小时的禅修,由于时间太短,就像烧开水,总也烧不开,甚至会形成恶
习,把打坐当任务来看。
比较好的应该是日常正念+经常打坐+参加持续性密集禅修,密集禅修时间越长越好。
-----------嗯,点头。
今年年初开始的时候,我就是希望能每天坚持打坐,后来觉得,每次的都坐得不过瘾,
并且有些把打坐当任务来看。
后来到年中就开始注意争取在日常生活中,能尽可能的保持正念。进步像小乌龟一样,
很慢,但感觉还是有点点开心的。
希望年底或明年有机会参加持续性密集禅修吧。
w**u
发帖数: 311
14
是的,另外你的上面的贴子也很正确。
安般吸念中,一般要求只取呼吸的“入出”“长短”为所缘。因为他们属于概念。
如果取“触觉”“温度”为所缘,就变成练观禅了,所以禅师会明确要求你不要拿触觉
来练止禅。
我一般平时日常生活坐姿时,也通过观触点的温度练观禅。但在早上宝贵的一个半小时
,只用安般吸念练止禅。
r*******c
发帖数: 1060
15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
--------------我也无法坚持“左脚,右脚”,一会儿就走神了,等回过神来,发现已
经是““右脚,左脚”,囧。下次我也试着数七步,看是否适合我。谢谢啦!
身念住用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
是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哦,这样子。说得好。赞!请问您能用类似这样子的表述解释一下
止禅吗?
我现在对大脑的attention system and rewarding system有蛮多的兴趣,另外,还对
“衰老”感兴趣,为什么会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呢? (并因此对“熵/
entropy”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心,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对应佛教里的“劫”。哎,好好
奇。)
在组织学终末结构中,不同离子通道将不同的能量转化成细胞的电位变化,激发突触释
放神
经递质,...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16
是的,另外你的上面的贴子也很正确。
安般吸念中,一般要求只取呼吸的“入出”“长短”为所缘。因为他们属于概念。
如果取“触觉”“温度”为所缘,就变成练观禅了,所以禅师会明确要求你不要拿触觉
来练止禅。
我一般平时日常生活坐姿时,也通过观触点的温度练观禅。但在早上宝贵的一个半小时
,只用安般吸念练止禅。
r*******c
发帖数: 1060
17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
--------------我也无法坚持“左脚,右脚”,一会儿就走神了,等回过神来,发现已
经是““右脚,左脚”,囧。下次我也试着数七步,看是否适合我。谢谢啦!
身念住用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
是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哦,这样子。说得好。赞!请问您能用类似这样子的表述解释一下
止禅吗?
我现在对大脑的attention system and rewarding system有蛮多的兴趣,另外,还对
“衰老”感兴趣,为什么会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呢? (并因此对“熵/
entropy”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心,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对应佛教里的“劫”。哎,好好
奇。)
在组织学终末结构中,不同离子通道将不同的能量转化成细胞的电位变化,激发突触释
放神
经递质,...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18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转载]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元音大师
大手印
譬如白教修的最高深法大手印法。大手印法并不是另外再起一个手印或结什么手印、念
什么咒。为什么叫手印呢?就是我们的一法界,就是我们的无漏自性。如西游记里的孙
悟空翻跟斗,一翻就是多少里。释迦佛说:“你在我掌里翻翻看!”孙悟空心想,你的
手有多大?我一下子就翻出去了。真的能够翻出去吗?他翻了几个跟斗还是翻不出去,
还在释迦佛的手掌心。真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只手,所以不结手印,无手印之手印
,所以叫大手印。
大圆满法
红教的密法是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和禅宗完全一致,大圆满法分两部:一是彻都,一是
妥嘎,彻都是立断,当下就把妄念断掉,让你明心见性;妥嘎是顿超,法身向上。禅宗
讲破三关,破初关、重关、牢关,最后法身向上,其所说和禅宗完全一致。纵然肉体完
全化为虹光体,皮肤肌肉骨头完全化成光体,走的时候一道光,连肉身都没有了。假如
你已经证成虹光体,心里仍有虹光体存在,还是宇宙之间的游魂,还不究竟,还有黏着
,正如禅宗所说“才有所中,就成窠凹不行”一样。不论修什么法,起初修,入手虽有
不同,譬如净土宗从念佛入手;禅宗从参话头入手;密宗从持咒结手印入手,但修到后
面都是归于禅,都归入禅定,但...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9
以下是篇非常完整的修四禅八定的介绍文章,可以作为修四禅八定的重要参考
========================
缅甸本雅难陀尊者主讲
第一部分、「安那般那念」修习四阶段
禅修的环境及姿势
首先,佛陀说禅修者要打坐,必须找一个安静,没有声音的地方。因为对刚开始禅修的
人而言,声音是一种干扰。他们在看呼吸时,心会常常禁不住地想要听听周围的声音,
听听别人在说什么,然后定力就退了。
禅修时,必须坐下来先盘腿、闭起睛睛;若腿痛的话,可以更换双腿的位置使它舒适,
换腿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身体也要保持正直,不要前俯或后仰。因为后仰的话,会对呼吸感觉不清楚,若出入息
不清楚时,妄想就会涌现出来,并且越来越多。身体若是前俯的话,不只会越来越累,
同时呼吸也会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快,这样是不能打坐的。除了身体要正直,头也一样
要正直。
至于手要怎样放,并没有一定的姿势,所以手的姿势并不重要,可以随意放,只要舒适
就好。最重要的是身体的姿势,因为身体不正,是会很容易疲倦的。
打坐时要闭起眼睛,将心念专注在鼻孔周围的呼吸,保持知道呼吸在一个比较清楚出入
的地方。有些修行者为了让自己不要有妄念,以便清清
S**U
发帖数: 7025
20
“慈悲念”、“慈心念”都不是佛教用语。南传的“慈心禅”或大乘的“培养慈悲心”
比较恰当。
“念”是 sati (mindfulness)的汉译,“安般念”(anapana-sati)是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安般念「十六胜行」中止、观都有。南传把“慈心禅”当成纯粹的止禅。
印顺法师留意到,阿含经的无量心解脱,是从四无量心开展的解脱法门,不过现在没有
修习的传承了。
S**U
发帖数: 7025
21
“慈悲念”、“慈心念”都不是佛教用语。南传的“慈心禅”或大乘的“培养慈悲心”
比较恰当。
“念”是 sati (mindfulness)的汉译,“安般念”(anapana-sati)是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安般念「十六胜行」中止、观都有。南传把“慈心禅”当成纯粹的止禅。
印顺法师留意到,阿含经的无量心解脱,是从四无量心开展的解脱法门,不过现在没有
修习的传承了。
E******u
发帖数: 3920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鈴木大拙答胡适博士
禅:答胡适博士
【这是答前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博士的一篇文章;胡适的文章为《中国禅宗,其历史与方
法》。("Ch'an Buddhism in China,Its History and Method")。这篇回答原刊于一九
五三年四月号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Philosophy East and West(卷三,第一期),并
附胡适本文。本书所录为胡适博士原文的提纲,以及铃木博士的回答全文,并此致谢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的编辑Charles A Moore博士的惠允。编者注言】
对于一篇文章的回答,若非把原来的文章一起刊载,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然而,胡适博
士对于中国禅宗史意见,铃木博士在回答中已经完全述及,因此可以自成一个整体。铃
木博士认为要把禅钉在历史的某个时期,以求解释,是徒劳无益的。下面我们把胡适博
士的文章做一个重点提示,以便读者可以知道铃木的答文中所指的是什么。
胡适的文章启首这样说:
“禅是否超乎我们的了解?
“四分之一多世纪以来,我学问渊博的朋友,铃木大拙博士,前日本京都大谷大学教授
,就在把禅宗向西方世界做介绍并做解释。由于他不断的努力和他许...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3
经典上从来就没有杂念这个说法,这个概念非常混乱,很多都是不正确的。
通常人们以为的杂念,是指偏离要专注的所缘的念头,比如你本来要专注在呼吸上,但
是却去专注别的目标了,比如身体的疼痛,或者干脆胡思乱想去了。
但这种对杂念的认识,实际是不正确的,而且这种禅修方法本身就有问题,是外道的专
注型禅定。实际上在禅修过程当中,只有两种情况,1,有正念觉知,2,无正念觉知。
如果你有正念觉知,不管是专注在呼吸上,还是觉知到疼痛,甚至哪怕觉知到自己在胡
思乱想,这些都不是杂念,而都是正念,是正确的。应该努力去坚持和培养这种觉知
如果你没有正念觉知,哪怕你目标仍然在呼吸上,乃至高度入定,感觉什么都没,几个
小时一瞬间就过去了,这个时候也不是真正的正定。因为佛法所说的正定,必须要有觉
察当下身心现象的能力。
c***h
发帖数: 2262
24
- 我所知,作者应该把”受”与”触”搞混了。因此而有上述说法。
作者对身念处很有经验,但对受念处似乎没有经验。

理由如下
身体任何动作,一定身心五蕴同时都有运作,只观察得到否,现在要观察吗?
所以身体动作中,也是可以做受念处、心念处。这点没错。
但,有风感、热感这是身触。
没有触感,当然感知不到身体的动作(没有触、识),无法念住。无法做身念处。
但这是”触”,不是”受”。
而身念处最后通常是会往受念处观察,
例如,感知到四大,(火)全身热流温度变化(无常),
但温度高,你不喜欢,对色的苦受升起,排斥这个,然后嗔;
温度适当,你喜欢,对色的乐受升起,想抓取这个,然后贪

再例如,腿酸了,一直动,想换姿势。
这里包含了整个五蕴运作,身、受、心、法都可观察。
可观察身体酸麻本身,
也可观察色身的苦受升起又消失
也可观察心的喜欢不喜欢、想要、硬撑的心态…或更深的心念….

即使是身念处的初学者,练习观察身体而已
要换姿势,不换姿势。都可以。但理由是甚么,自己要清楚。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念处
四念处的简单介绍
首先什么是四念处?
四念处就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是极为重要而实用的修行解脱法门,
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佛灭度时, 有人问以后我们没有老师了怎么办呢,依靠什么修
行呢? 佛留下这样的话, "以戒为师,依四念处住"。 可见它的重要。 其实后来
的很多法门, 无论深浅, 也都和四念处有深深的联系, 四念处是一切禅修的起点,
修习四念处, 我个人分别念啊,不论是解脱道, 还是菩提道, 都是必须必须的。。
四念处的修习
四念处有分原始佛教的四念处和大乘佛法的四念处, 关于原始佛教的四念处, 主要依
据是阿含经和大念处经等经典, 它的这个次第大概就是以四念处为正见,通过观察身
心五蕴,次第削减身心法的执着, 进而达到七觉支, 完成四圣谛修行, 成四果圣人
。 这么一条道路。。大概就是这样, 具体实修中还有很多的教法和论可以参考, 欢
迎大家可以补充。。
大乘佛法的四念处, 所缘还是身心受法, 但是观法略有不同, 原始佛法强调思惟观
察五蕴苦、空、无常、无我。 大乘四念处主要是空观和如梦观, 依止所缘是止, 观
一切法毕竟空是观, 所以本质还是止观的禅法。 般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白话大念住经

我很早就静坐,但不是每天静坐。
五盖也并不是通过静坐才能克服,日常也照样能克服,照样能进行修四念住的观禅。
如果你修纯观,实际静坐并非主要的,甚至是可以完全没有的。只要日常紧密观照身心
现象的无常性就足够。
如果要修先止后观,那么必须静坐,而且需要长久时间的静坐,最好一天能超过八小时
。最好能够脱离俗务,这样经过五到十年,才有机会积累足够的定力证得真正的四禅八
定,然后利用四禅八定建立起来的稳定的禅定心,出定以后观照身心现象的生灭无常性。
并且获得俱解脱
现代的在家人,由于工作,日常杂事以及没有专门时间修行,已经不太适合修先止后观
的路子。而且止禅有无数陷阱,如果不真正了解,很容易上当受骗。
很多人连初禅都没有到,一二十年打坐,只是获得了一点近行定,结果被类似涅槃或者
能所双亡,能所不二的有分心以及禅定中的禅相所蒙蔽,以为自己已经明心见性,实际
离解脱还差十万八千里。
另外告诉你,念佛永远不可能有四禅八定,最高只能到近行定。
r****n
发帖数: 8253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相(转帖)

禅相,我大概见过,并不是没有接触过,以前只是不太懂而已,而我现在主修纯观禅,
其实根据我现在的定力状况,给我一个清净环境,然后一个周连续修安般念,我有一定
信心把安般念的取相和似相都弄出来,只是要达到真正的初禅,还得需要长时间的禅修
我们大部分人很大的问题在于连散乱昏沉的五盖都克服不了,一旦具备了克服五盖的技
巧以及能力,无论是观禅,还是止禅,达到近行定的阶段还是比较容易的。
c***h
发帖数: 2262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前念后念和妄念 Zz

我觉得用”妄念”、”净念” 来区分较洽当,
妄想妄念(先通称”妄念”好了) 指想过去,想未来。
简单说,就是不由自主胡思乱想,
也就是脱离当下的念注。(例如,念注呼吸时观察呼吸一进一出)
念注越纯净,妄念就越少。
纯净到剎那定、近行定、或初禅,
净念就很够,不会不由自主的乱想一通。
但还是会有念头,也就是还是会观察(也就是念注)所缘,
只是不会不由自主乱想。只专注在例如一呼一吸。
所以称为净念。净念一心。
妄念愈少,净念愈纯,观察力愈强。
如何到净念?
要问SeeU, linsu ……………
到此为止,是第一步,也是一小步,
如果用四念处来说,那就算例如身念处四阶段的第一阶段,
先净念,不要胡思乱想,先达到初禅,刀子磨利来,
可,还没开始做菜。
这还是佛教与外到共通的。
后面要如何做一桌满汉大餐,
那才是佛法。
r**m
发帖数: 1825
29
寂岱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解悟 发表于 2015-8-28 10:33
皮夹克的问题很明显, 他反思了柏奥禅法,反思了清静道论, 但是他从来不敢反思
马哈西尊者.
他应该问自己
“他应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 南传佛教如果清静道论出了纰漏
, 马哈西尊者如何能不受误导? 所以....”
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该谈谈个人所知的实况。
解悟兄谈到“覆巢”,可能有些言重了。南传大德大都精通经藏,不至于完全受后期论
著的左右。
另外,我参加的这一学派禅修的次数可能略多些(本人接触阿含经之后加入的就是这一
学派,国内、国外的禅修都参加过,去过不同大德主持的禅修道场),感觉各位大德指
导内容基本相近,主张亲自实践,开示内容基本属于四圣谛、七觉支、八正道范畴,当
然,会结合对禅修者状况的观察灵活开示。禅修过程中有时会结合慈心修。
我所接触到这一学派的同修大致有如下特点:大多注重实修,较少理论深究(其中的比
丘除外);极少谈论其他学派的瑕疵(去这类群里感受一下就会知道);极少谈论别人
的证果问题,以及个人崇拜。大概与这群人投缘,我很乐意成为其中一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的胜利如倚天宝剑
今时佛教的法门被分为八个宗派,乃至说有八万四千法门,但其实佛法只有唯一佛
乘。佛陀当时的教导,都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离为要
的次第,让众生得以满足各种次法的修道基础(福德资粮),进而能够精进修习而得以
出离生死烦恼。也就是从闻、思、修、证来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息灭贪、瞋、
痴等毒,作为用功的方法;其中的“禅”法是最特殊,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禅”
这个字是由梵文的“禅那”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惟修”、“定慧均等”……
,它是指经由奢摩他(又译为止、定、禅定、善心一境性……的精神集中安住状态)与
毘钵舍那(即有次第而且如理的思惟观察)互相增长的过程;它是佛教中很重要而且是
很基础的修行方法,所以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度波罗蜜之一。但是,禅宗
所谓的“禅”非谓狭义的修证“四禅八定”的“禅定”,而是指广义的静虑,有了制心
一处止观的静虑能力以后,将六度波罗蜜的第六度——般若–作为思惟与观察的对象,
引导菩萨学人参究具有般若空性的心,证悟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心如来藏。
又佛教有宗门与教门之分,教门是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论,宗门则是以实证教门所...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50
31
后主刘禅是愚是智?
魏景元五年(公元263年),邓艾灭了蜀汉。当时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后来钟会
、姜维谋反,晋王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是有些不妥,于是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
刘禅接到洛阳。
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蜀汉灭亡,姜维被杀,大臣们死的死,病的病,走
的走。随同他一起到洛阳去的只有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郤正
等数人。廖化、董厥托病,不愿跟随后主去洛阳。刘禅做西蜀皇帝时,整日淫乐后宫,
不谙事理,也不知道怎样跟人打交道。这时的一举一动要全靠郤正等人的指点了。平时
,刘禅根本没把郤正这个小小的秘书郎放在眼里,到这时候,他才觉得郤正是个忠心耿
耿的人。
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赐其住宅,供给用度,赐
绢万匹和僮婢百人。还把他的儿子刘瑶及樊建、谯周、郤正等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
封了侯爵。司马昭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笼络西蜀旧臣,稳定对原来蜀汉地区的统治。但
是,在刘禅看来,却是很大的恩典了。
第二天,刘禅去司马昭府中拜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一起参
加了。席间先是表演魏国乐舞,那些原蜀国的官员均表露出感伤之情,唯独刘禅看的...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2
来自主题: _Arahan版 -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27 22:43:06 2009, 美东)
作者:大愿比丘
第一項 正念與專注、禪思的關係
正念的修法不同於專注和思惟、冥想等,因為正念的禪修是培養自覺的修法,以當
下身、受、心、法所發生的現象作為培養正念的對象,這種修法是自然的,不需要用強
迫的手段或思惟,因此不會有想得到什麼,或不想得到什麼。也因此就不會有壓力,沒
有壓力就不會有緊張,沒有緊張就不需要放鬆了。
正念的培養對初學者來說,也需要適當的專注和思惟來協助,這樣對培養正念是有
幫助的。一旦能培養出正念,有了正念自然就有專注,但是有專注不一定有正念。因此
禪修者必須要瞭解,專注所產生的定和正念所完成的正定,兩者是不同的,不可混為一
談,否則就會將一般的專注定和思惟定誤以為是正定,因而錯失培養正念的機會。培養
正念的修法並非是思惟、冥想或專注等,而是以當下的身、受、心、法做為培養正念的
對象,如實的覺知它的過程,而不是只有專注或思惟。
r****n
发帖数: 8253
33

不多,根本业处是头部转动,类似马哈西禅法的腹部起伏。
所缘的变化,比较多,但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于观禅,刚开始所缘就一定需要
密集变化,绝不能静止,否则会容易进入止禅的四禅八定,而不是观禅了。也不容易观
查无常的特性。
刚开始只需要观照头部移动(身念处)就好。后面逐渐增加所缘的类型变化。从紧密观
照头部的移动,到颈部的触受,再到其他明显的身心现象
在观照的过程当中,有机会发现头部移动和支配头部移动的念头的各自明显变化,有助
于证得名色分辨智,名色分辨智是十六观智的第一个,这一步非常非常重要。
r*****d
发帖数: 922
34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今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面见阿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阿弥陀佛化身永明延寿大师垂诫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
。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饶未明道眼。自然成就净身。若逢真正导师
。切须勤心亲近。假使参而未彻。学而未成。历在耳根永为道种。世世不落恶趣。生生
不失人身。才出头来。一闻千悟。须信道。真善知识是人中最大因缘。能化众生得见佛
性。深嗟末世诳说一禅。只学虚头。全无实解。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
。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说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堕阿鼻
。受得地狱业。消又入畜生饿鬼。百千万劫无有出期。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为正。若
不自忏自悔自修。诸佛出来也无救尔处。
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饮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饮酒。若见端正男女如死尸
相似。便可行淫。若见己财如粪土相似。便可偷盗。
饶尔炼得至此田地。亦未可顺汝意在。直待证无量圣身。始可行世间
S**U
发帖数: 702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念一问
你当时心里已经很烦了,离开家,平静一下是你唯一用得上的方法。在你瞠心还没那么强的时候,其他方法才用得上,如快速经行。
如果 meditate 两年而著急的现象没有改善,你的禅修
不得法,可以当面请教善知识。有经验的禅修老师,不难看出你的盲点。
修行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禅修与生活分开,禅修是禅修,平时还是老样子。禅修减少日常烦恼,有三方面的作用∶依定力余势,依心的柔软、慈悲,依直观烦恼的过患。三种作用,第一种是定力强才明显;第二可以修慈心无量;第三修观,如四念处。
还有一个减少日常烦恼的方法,是依经论如理思惟。这适合爱读书、动脑子的人。
h***s
发帖数: 1716
36
我理解他说的念力应该是泛指的"止禅"的能力(专注的定力), 慧力是"观禅"的能力(内
观“真实法”的能力).
关于概念法(concept)与真实法(reality), 其实和我们直觉的理解很接近的. "The
Essentials of Insight Meditation Practice--A Pragmatic Approach to Vipassana
" by Ven. Sayadaw Sujiva, 舍弃我禅师著《Mahasi毗婆舍那禅修法要》的附录II里有
很清楚易懂的解释. 下面是这本书的下载连结:
http://mahasi.5d6d.com/viewthread.php?tid=37
其他的四禅八定,近行定,初禅, 我也还不知道. 不过现在知道的理论好象够我用了..
. 哈!
J******s
发帖数: 7538
37
Think it in this way,
if 凡是取概念法为所缘的业处可以证得色界禅那,取究竟法为所缘的业处只能证得欲
界近行定 is true, what u talked about 身念住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
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the categorization of 机械能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光能感受
器 makes no difference on the result (色界禅那 and 近行定 ) of different 身
念住.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色界禅那 and 近行定 must happen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in a certain small area. Different peripheral 感受器 has
different counterpart in the brain.
h***s
发帖数: 1716
38
我理解他说的念力应该是泛指的"止禅"的能力(专注的定力), 慧力是"观禅"的能力(内
观“真实法”的能力).
关于概念法(concept)与真实法(reality), 其实和我们直觉的理解很接近的. "The
Essentials of Insight Meditation Practice--A Pragmatic Approach to Vipassana
" by Ven. Sayadaw Sujiva, 舍弃我禅师著《Mahasi毗婆舍那禅修法要》的附录II里有
很清楚易懂的解释. 下面是这本书的下载连结:
http://mahasi.5d6d.com/viewthread.php?tid=37
其他的四禅八定,近行定,初禅, 我也还不知道. 不过现在知道的理论好象够我用了..
. 哈!
J******s
发帖数: 7538
39
Think it in this way,
if 凡是取概念法为所缘的业处可以证得色界禅那,取究竟法为所缘的业处只能证得欲
界近行定 is true, what u talked about 身念住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
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the categorization of 机械能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光能感受
器 makes no difference on the result (色界禅那 and 近行定 ) of different 身
念住.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色界禅那 and 近行定 must happen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in a certain small area. Different peripheral 感受器 has
different counterpart in the brain.
Y**u
发帖数: 5466
40
☆─────────────────────────────────────☆
rainbowcc (No Games, Just Sports!!!!!) 于 (Sat Dec 17 11:03:37 2011, 美东) 提到:
下周开始休假和放假,有十天在家,本来打算参加一个十日禅,因种种原因,未遂。
想自己在家玩禅修,三五天,就是每天打坐经行,禁语,与外界割断一切联系,就和真
的去禅修一样,有人这样玩过吗?有什么建议吗?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Sat Dec 17 11:51:07 2011, 美东) 提到:
你是不是素食的?
我曾经试过好几个星期(有两个月?)只吃生食,蔬菜,瓜果,香蕉,好像还有点花生。
完全没有油盐酱醋。
在家打坐念佛,出门公园里散步、读经。谢谢日记。
很有意思。
☆─────────────────────────────────────☆
nibbana (卍) 于 (Sat Dec 17 12:04:21 2011, 美东) 提到...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dreamfly (妄想),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5 00:03:35 2009,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1 01:13:34 2009)
你太多文学胡想. 开始离实况, 不分说话角度, 也又开始
跑题跑了去天外天.
你大可说整个法界连各佛土也是心做出来的, 但你不知
道而已, 所以你都不知什么样的东西叫自主, 所以你都
不知你是否正在发文和我说话.
到底我们正在谈什么呢? 呵呵......
我早知你惑在哪, 也知你著相! 所以我一开始就已先说, 并
强调: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22599_0.html
>> 是. 修行一切皆以 "心" 为本, 一切需指向 "心".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dreamfly (妄想),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5 00:03:35 2009,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止禅与观禅的差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1 01:13:34 2009)
你太多文学胡想. 开始离实况, 不分说话角度, 也又开始
跑题跑了去天外天.
你大可说整个法界连各佛土也是心做出来的, 但你不知
道而已, 所以你都不知什么样的东西叫自主, 所以你都
不知你是否正在发文和我说话.
到底我们正在谈什么呢? 呵呵......
我早知你惑在哪, 也知你著相! 所以我一开始就已先说, 并
强调: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22599_0.html
>> 是. 修行一切皆以 "心" 为本, 一切需指向 "心".
^^^^...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禅踪佛影
读印光文钞精华录,见大师分禅净界限,基于根性,可专修亦可兼得。
修禪者,机锋犀利,可否尽断烦恼丝?断后去往何处?!
--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
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云:初心从缘,
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尽。须教渠尽除现业流识。弘辨谓顿悟自性,与
佛同俦。然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尽,须假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长
沙岑谓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上涅槃,以功未齐于诸圣故也。所以五祖戒又作东坡,草堂清
复为鲁公。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
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净土、则具信愿行三,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
。悟证者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阿鞞。所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教知识,同生净土
。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恳心。故得感应道交,由是速成正觉。为今之计,宜屏除禅录,
专修净业。于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或声或默,无杂无间。必使念起于心,
声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乱。久之久之,自成片段。亲证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风
。是以观音反闻闻自性...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佛论道学儒]禅踪佛影
读印光文钞精华录,见大师分禅净界限,基于根性,可专修亦可兼得。
修禪者,机锋犀利,可否尽断烦恼丝?断后去往何处?!
--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
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云:初心从缘,
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尽。须教渠尽除现业流识。弘辨谓顿悟自性,与
佛同俦。然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尽,须假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长
沙岑谓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上涅槃,以功未齐于诸圣故也。所以五祖戒又作东坡,草堂清
复为鲁公。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
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净土、则具信愿行三,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
。悟证者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阿鞞。所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教知识,同生净土
。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恳心。故得感应道交,由是速成正觉。为今之计,宜屏除禅录,
专修净业。于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或声或默,无杂无间。必使念起于心,
声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乱。久之久之,自成片段。亲证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风
。是以观音反闻闻自性...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45
http://www.xzbu.com/5/view-3179613.htm
摘要:加拿大华裔女大学生曹禅的原创音乐剧《时光当铺》在世界巡演,并在2011年大
邱国际音乐剧节和纽约国际实验戏剧节上获得很高荣誉。本文简介了曹禅特殊的成长经
历和艺术才华,指出《时光当铺》是一部反思加拿大华人移民史和美国“9·11”恐怖
事件后果的严肃戏剧,具有诗性、跨文化性和宗教性的特质,在叙事、结构、音乐、舞
蹈、布景等各个层面,都散发出浑朴、高贵、幽邃和华严的艺术光芒,体现出一位年轻
华裔女性对恩典问题的深度探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3179613.htm
关键词:曹禅;《时光当铺》;音乐剧;诗性;恩典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63(2012)2-0045-05
历史上,有这样的音乐剧吗?
它由斯坦福大学28位莘莘学子出演,他们来自各个专业和族裔,平均年龄21岁,边
求学边打工。
它在斯坦福校园连续上演12场,场场爆满,有的观众长途驱车,站着,泪眼看完演
出。
它在世界巡演,走进韩国大邱、中国澳门、成都、北京、加拿大...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46
《禅悦》 禅修的基本方法(7)
作者:[英]阿姜布拉姆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禅那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如果只是持续几分钟,那就不该称为“禅那”。高阶禅
那通常会持续数小时以上,一旦进入状态,你便无法选择退出,只有在心准备好要退出
,并在累积的“动力”耗尽时,你才可以退出禅那。每个禅那都是一种相当安定和令人
满意的意识状态,因此它的特质就是长时间的持续性。
禅那的另一个特质是,只有在清晰地认出禅相后,它才会出现。此外,我们应知道
,在任何一种禅那中,禅修者都不可能感受到身体(如肉体疼痛)或听见外界声音,或
产生任何念头(连“善”念也不会有)。禅修者只会有一种清晰的感知:一段很特别的
禅悦经验,持久不变,那不是恍惚,而是一种高度觉知的状态。你可以据此判断,那些
你自以为的禅那究竟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
我会在本书第二部的一至三章对“禅那”再做特别说明。
❖ 止观禅修
有些传统佛学理论提到两种禅:观禅与止禅。事实上,两者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彼此密不可分。“止”是禅修中产生的安乐,“观”是从同一禅修过程中产生的洞见
;“止”导
a*******g
发帖数: 867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是精进行禅?
乾隆大藏经·小乘单译经·第0679部
禅行法想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
佛言。诸比丘。若以弹指间。思惟死想。念有身皆死。是为精进行禅。为如佛教。不是
愚痴食国人施也。何况多行者。
取要言之。若念不净想。秽食想。一切世间无有乐想。无常想。无常为苦想。苦为非身想
。非身为空想。弃离想。却淫想。灭尽想。无我想。身死为虫食想。血流想。膖胀想。
青腐想。糜烂腥臭想。发落肉尽想。一切缚解想。骨节分散想。骨变赤白枯黑亦如鸠色
想。骨糜为灰想。世间无所归想。世间无牢固想。世间为别离想。世间闇冥想。世间难忍
想。世为费耗不中用想。世为灾变可患厌想。一切世间归泥洹想。
诸比丘。若以弹指间。念此诸想之事。皆为精进行。为奉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也。何
况能多行。是故可念行法想。
佛说是已。皆欢喜受。
r****n
发帖数: 8253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念一问

如果平时容易着急是个很深刻的习性,那么别说禅修两年,就哪怕是一辈子,也未必会
根本性的改变。
这个可能让人失望,对禅修失去信心,但是事实确实是如此,因为按照佛教轮回的观点
,这些错误的习性,已经养成很久很久了。
但是只要持续修行,必定会发生改变,只是程度大小不同。也只有修行,才能从根本上
去根除,没有其他的路。
这个就是非常可贵的,清楚的看见,实际正是你禅修努力而得来的,大部分人,往往都
是陷入负面的情绪当中而不自知,它们不懂如何是“清楚的看见”。
你这段描述很细节化,说明你对自我观察的很细微,也很如实,这已经非常好了。
我只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觉得这里的“控制”是有些问题的。其他的,都不是什么
问题。
在大念住经里面,佛陀教导我们,在嗔升起的时候,知道它是嗔,在贪升起的时候,知
道它是贪。这就已经很好。
不要小看这个“知道”,了解四念住并且并一定实践基础的人就应该明白,这个“知道
”就是正念,是一种清晰的,敏锐的觉知,它本身就带有去除负面情绪的力量。而不需
要多余的“控制”。
在负面情绪来临的时候,如果能够做到去觉知它,经历它,有时会有一种奇特的感觉,
一方面是洪水般的负面情绪(...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9
以单一"概念法"为所缘,会导致定力的增加,也能有很好的福报。其结果是根据所选“概
念”不同,达到四禅八定中的一层。
以“真实法”为所缘,开始能训练定力和念力。但由于“真实法”具有“无常,无我,
和苦”的特点,定力只能到近行定,不能到初禅。念力和慧力只能通过现观“真实法”而获得。
关于“概念法”真实法“的定义,请robbin再复习一下南北传论藏吧。
w**u
发帖数: 311
50
以单一"概念法"为所缘,会导致定力的增加,也能有很好的福报。其结果是根据所选“概
念”不同,达到四禅八定中的一层。
以“真实法”为所缘,开始能训练定力和念力。但由于“真实法”具有“无常,无我,
和苦”的特点,定力只能到近行定,不能到初禅。念力和慧力只能通过现观“真实法”而获得。
关于“概念法”真实法“的定义,请robbin再复习一下南北传论藏吧。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