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 发帖数: 755 | 1 那时候各地讲法之人,讲的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如果他夹杂一些巴利语的话,就会认
为这个人的“闻慧”很好,但事实上,依照他讲的去做,“果”还是摇来摇去的。那时
候也不知道要跟谁学才对。。。。
只是到各地闻法,各处去找,希望有人在法上指引我,依当下法来开导我,但没有结果
,因为他们讲的,不是过去,便是未来,那时候的老师所教的,只有修三摩地,没有别
的,只有闭起眼来,心静下来,只有一个所缘,然后心去思维-----他们所说的内观事
,是去看名色,而要去哪里观却不知道,不知道内观是怎么样知法(在哪里保持“看”
),有人就以SANNA“想”来牵强,思维,想出一个形象来,然后思维这“色”变化成
另一个,像一般经由灯照射说看到的那样,于是说:这是无常,是苦,是非我,是内观
慧。有些人则死抓着SANNA(想)不放,拿过去的跟现在的来对比,说过去是小孩,现
在是老人了,这就是无常,是三相。另外有些人,这让你修三摩地,但CITTA(心)坚
住于所缘暂离了五盖,呆呆地静在那里(知所缘),就以为染污都没了,以为达到不死
法或涅磐了。实际上那时CITTA心没了所缘,以为CITTA(心)是常。完全忘了我们所应
该紧守...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9 | 2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hlw5.html
金刚禅直说
作者:和尚坡主
拉拉杂杂也说禅之一:什么是禅?
这个问题,其实又可以转化成“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如何是佛”。。。之类。这问题
正如同对艺术家们问“什么是艺术”一样,其实没几人能痛快回答你的,因为有些人是
假冒禅师自己也不知道遂乱背些云遮雾罩前人唾余或空谈玄话来抵挡、或者道“我也不
知道”或者“拖拉机(反正乱说就成)”,有些人虽是真禅师但茶壶嘴倒不出饺子表达
不出来感觉像是鸡无法与鸭说,遂乱扯淡曰:“麻三斤”“柏树子”之类。
但坡主是个老实人,俺会选择答“很抱歉我真不知道”“我表达不出来”之类,不会用
“挡回去”这一妙招。
现在切入正答:
禅,就是“金刚般若”,或者说成“宇宙中最高的大智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等正觉”,也可简单说成“佛智”。
一切诸佛菩萨故意化现在我们及其它低境界众生世界中的操作,皆是为使众生悟入佛之
境界,或者说是为使众生证得本有的佛性,也就是破其迷开其悟让众生悟禅理解开发出
佛的那种大智慧,能解或证得那种大智慧者,便是真实行佛家业...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2795 | 3 空海法师:关于日常修行的叮咛
2015-01-14空海法师正念禅修
明心导言
空海法师是台湾嘉义人,未出家时即广泛学习各种宗教和心理学,后专攻中医,成为中
医师。但觉得即使可以医好人病,却不能解脱人生根本的生老病死问题,于是出家专修
,探索生命真意。他先学习研究北传佛法,后参访探究南传佛法。2000年前后在实修基
础上,广泛弘扬阿含解脱道。以我个人看法,空海法师的佛教立场属于立本于阿含,南
北传融合,强调实修,比较圆融。我于2007年前后接触到空海法师所著的《阿含解脱道
次第》,之后几年方有缘细细拜读,非常认同其观点和整理的阿含道次第。影响空海法
师比较大的老师包括台湾印顺导师和杨郁文老居士。这两位也是我深深敬佩,从其著作
受教良多的两位大德。这篇文字是空海法师给其修学弟子的提示。读来质朴实用,确为
实修箴言,在此共享给微信读者。
(薛建新)
【修行重点】
1. 每天打坐一小时以上,不听、不看、不想,六根的冲动慢下来,身心完全放空、放
柔软。
2. 日常不论是走路、工作,或是任何动作都要放慢一些,清清楚楚地觉察各种动作。
身念住方面要加强开发。
3. 讲话的速度要尽量缓慢下来,每天的讲...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4 发信人: bravery (颠颠倒,颠倒颠), 信区: Buddha
标 题: Re: 盘坐初体验(三)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Apr 22 15:46:40 2012), 站内
我猜你的修法可能在“一门深入”、“置心一处”方面有些问题。
一门深入、置心一处,都是世尊教法。
所谓一门深入,并不是单修一个特定的法门的意思(圆觉经里二十五种清净法轮就有
世尊多种法门杂修的教法),而是说具体一次禅修,要在眼、耳、鼻、舌、身、意六
个根门中选一个来体验、感受,不要管其他的根门。比如我修的观息,就是从身根入
,体验身体的知觉——也就是触觉,具体讲就是鼻下人中穴处的触觉。念佛法门如果
是默念,就是从意根入,体验意识深处对佛号的知觉;如果念出声,就是从耳根入,
感受听到佛号的知觉,即所谓的观音法门——观察声音的法门。具体一次修行中,同
时观察多个根门,比如既要感觉意根——意识中的佛号,又要感觉身根——身体的知
觉,这就不是一门深入了,就会定不进去。我在修观息法的时候,深入到一定地步后
,除了身根之外,其他根门的感觉都会丧失,眼看不见东西(连闭眼所见的黑都见不
到),耳听不见声音,鼻子闻不到...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5 《禅悦》 禅修的基本方法(6)
作者:[英]阿姜布拉姆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 禅相的特质
我们可通过以下6个特点来认出禅相:(1)它只有在禅修者达成第五个禅修阶段,
体验到“美丽的呼吸”之后才会出现;(2)它在呼吸消失时出现;(3)它只有在色、
声、香、味、触等五外入处完全消失时才会出现;(4)它只有在静默的当下,当内心
的杂念完全消失时才会出现;(5)它奇特却又极吸引人;(6)它是具有单纯之美的征
象。希望这6个特点可以帮助你区分真正的禅相与想象中的禅相。
禅相初次生起时,可能会显得模糊,这是因为禅修者太快进入禅相了。在此情况下
,禅修者应立即返回上一个禅修阶段,持续专注地觉知美丽的呼吸。有时禅相如灯塔上
的灯火一般,明灭不定直至消失,这也意味着禅修者太早离开了“美丽的呼吸”这个境
界。须知,“心”只有先做到长时间轻松地觉知“美丽的呼吸”,之后才可能对于更加
细微的禅相保持清晰的正念。因此,在持续觉知“美丽的呼吸”这一阶段里,你应安忍
且勤勉地调伏“心”——只有当体验禅相的时机成熟时,禅相才会是明亮、稳定且容易
维持的。
|
|
r******2 发帖数: 1021 | 6 一.禅相定义,
巴利语nimitta,有标相,标志,标记,标识;前兆,征兆,预兆等意思。所以,可将禅
相理解为定力提升的标志,或者是证得禅那的前兆
二,禅相分类:
1、遍作相;2、取相;3、似相。
如果是修出入息念,那么这三种禅相是一个比一个稳定,耀眼。遍作相通常是一种烟雾
色,灰色的。而取相是棉花的白色,似相则是更加清澈,明亮,发光,甚至可以想让其
是什么颜色就什么颜色,想大就大,想小就小,这个时候定力已经比较强。是入禅定前
的重要标志。注意以上说的关于禅相的颜色特征只是一种通常状况,不代表所有都是这
样的。
三。为什么会有禅相
根据阿毗达摩,因为随着定力的提升,组成呼吸的色聚里面的“颜色”的法会变亮,另
外色聚里面的火界也会产生很多时节生色聚,于是就变成呼吸的禅相。定力越高,禅相
就越亮,马欣德尊者说,初禅的禅相像白炽灯光那样明亮,而四禅的禅相则是晶莹剔透
。这未必代表所有情况,但应该基本是对的。如果你打坐时候眼前一片漆黑,在这种状
况下却自称入了初禅,这一定是错的,因为眼前一片漆黑只能说明定力还远远不足,所
以无法产生禅相
四、打坐时如何处理禅相
1.不能追求禅相,这个是贪的表现 |
|
r****n 发帖数: 8253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27 22:51:29 2009, 美东)
以上这两段非常重要。“有了正念,自然有专注,但是专注不一定有正念”这个说得非
常准确。太多太多人都是误以为只有高度的专注才能产生正念,或者专注就是正念,却
不知道正念会自然产生专注,二者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正念,运用的是念心所,特性是清楚的觉知认识所缘
专注,运用的是心一境性心所,特性是不离所缘。
前者是修观的主要心所,后者是修止的主要心所。
修观可以产生心一境性,但是修止却未必产生正念,甚至可以毫无正念。 |
|
w***e 发帖数: 52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anDaoPractice 俱乐部 】
发信人: wende (ww), 信区: ChanDaoPractice
标 题: 2012年04月03日人民网重墨刊登“中国禅文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8 10:28:27 2012, 美东)
向世界弘扬中国禅文化
——访澳大利亚华人佛教学会会长卢军宏
人民网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景卫
2012年04月03日00:48 来源:人民网
到悉尼采访,几次听到著名侨领项德宝先生谈起华人佛教学会会长、东方华语电台台长
卢军宏以弘扬中国禅文化为己任,甘为人们的心灵导师,使社会上很多人的心理矛盾和
烦恼迎刃而解。最近,记者对卢军宏会长进行了专访,发现他的世界佛光普照,广垠无
际。
卢军宏出生于上海一个深受儒家和佛教文化熏陶的艺术世家,自幼对博大精深奥妙
无穷的中国禅文化情有独钟,孜孜不倦努力钻研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编录的佛教
经文。有缘承蒙多位名师高僧潜移默化悉心指教,卢军宏获益良多,深得中国禅文化个
中三昧。
上世纪80年代,卢军宏移民澳大利亚,从而步入传奇人生。1998年,他开始了悉尼
华...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7927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工作禅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3 20:15:25 2011, 美东)
工作(kamma, kicca)时有禅,简单的工作保持念念分明即可;若复杂的工作,则需有更
多禅要,这里提供九种正念以供参考。
1.必须明了任务。掌握因缘及要达成的目标。把四圣谛(知苦.集.灭.道)融入工作。
2.必须认真工作。有责任、有担当。
3.工作时要坚忍不拔。不计寒暑,朝夕勤作。
4.必须知时。适时工作,不偷懒;勿在不适当时间工作,不过劳。
5.工作时,专注,不散乱,不急躁。
6.顺从七种醒觉∶
一) 念的醒觉∶分别工作的是非、对错、善恶。六根触境时,要念念明白,用眼看到,
用身触到,用心见到。
二) 分辨的醒觉∶有说明、分析、比较的能力。
三) 精进的醒觉∶刻苦耐劳地工作。
四)喜的醒觉∶工作如法进行或完成而喜悦。
五) 轻安的醒觉∶保持身心轻安、稳定。
六) 定的醒觉∶专注,心不散乱。
七) 平衡的醒觉∶保持内心柔顺,不懈怠,...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10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saamannaphala_sutta_11.htm
第二禅
79. 再者,大王,止息寻与伺之后,比丘进入并安住于伴随着自信与定心、无寻无伺、
充满由定而生起之喜乐的第二禅。由定而生的喜乐灌注、渗透、浸泡、充满他的全身,
因此他的身体没有任何部份不被此喜乐所充满。
80. 大王,假设有一个湖水由底部涌上来的深湖。既没有从东、西、南、北各方向而来
的水流入此湖,也没有时而降下的雨水注满此湖,但是从湖底涌上来的一道冷水灌注、
渗透、浸泡、充满了这整个湖,因此这整个湖没有任何部份不被冷水所充满。同样地,
大王,由定而生的喜乐灌注、渗透、浸泡、充满比丘的全身,因此他的身体没有任何部
份不被此喜乐所充满。大王,这也是比前面那些更殊胜与崇高的可见之沙门果。
第三禅
81. 再者,大王,喜消退之后,比丘安住于平静、正念与正知,并且他的身体感受到快
乐。于是他进入并安住于圣者们所宣示:『他以平静与正念快乐地安住。』的第三禅。
此无喜之乐灌注、渗透、浸泡、充满他的全身,因此他的身体没有任何部份不被此乐所
充满。
82. 大王,假设在 |
|
J******s 发帖数: 7538 | 11 大赞wuyu认真!
我想了几个问题,写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
1.止禅目标持续于一个的时候,到底是神经系统,中枢以及外周哪一部分,哪个环节发
生着什么样的反应,这种反复止禅会在物质层次形成什么影响。
2.观禅身,受,心,法不同方面念住,对神经系统的哪个特定部分在发生影响,观禅不
同层次这些影响发生了怎样相应的层次变化。
3.禅定的时候,心和禅相一处,有切实的神经物质基础麽?有的话,怎么具体发生的。
4.还有就是观智的形成,是不是阶段不可逆的,如果是,物质基础是什么。
5.心,心所有没有对应的神经学基础。
6.心路历程发生的时候,神经系统是怎么进行一系列反应的。
7.为什么需要一定的定,才可以形成观智。
8.不同的身,受,心,法为什么都可以最终达到涅磐,理论上。那么涅磐到底在神经学
里有什么样对应。 |
|
J******s 发帖数: 7538 | 12 大赞wuyu认真!
我想了几个问题,写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
1.止禅目标持续于一个的时候,到底是神经系统,中枢以及外周哪一部分,哪个环节发
生着什么样的反应,这种反复止禅会在物质层次形成什么影响。
2.观禅身,受,心,法不同方面念住,对神经系统的哪个特定部分在发生影响,观禅不
同层次这些影响发生了怎样相应的层次变化。
3.禅定的时候,心和禅相一处,有切实的神经物质基础麽?有的话,怎么具体发生的。
4.还有就是观智的形成,是不是阶段不可逆的,如果是,物质基础是什么。
5.心,心所有没有对应的神经学基础。
6.心路历程发生的时候,神经系统是怎么进行一系列反应的。
7.为什么需要一定的定,才可以形成观智。
8.不同的身,受,心,法为什么都可以最终达到涅磐,理论上。那么涅磐到底在神经学
里有什么样对应。 |
|
S**U 发帖数: 7025 | 13 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
如此禅修,一个危险是落入无想定。
我们平时「想」非常活跃,这样禅修「想」平静下来,会觉得非常宁静;
从南传看,这是落入有分心。非正确禅修。
另一陷阱,是认为念是妄,能觉知的awareness 才是真心,真我。宗教上的神我,有的
是从这种经验而来。
不能导致四圣谛现观的禅修,虽有好处,都不得究竟解脱。
最重要的是不要identify with the thoughts (我想不出这个的中文翻译应该是什么)
注意看到自己的awareness 和自己的念 (thoughts)之间的距离
c. 慢慢的放松自己的awareness, 让自己rest在awareness 里 |
|
c***h 发帖数: 2262 | 14
不是的,是这样,我说明一下,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离”是暂时,不是”断”的意思。 ”断”是永远不升起,”断”很难
初禅暂时脱离五盖(包含贪嗔,应该是欲界贪嗔),少了五盖的打扰,而生出喜乐
也就是,我们平常人会因为五盖不断升起,而心里不怎么不舒服 (一般叫”苦”)
一离开五盖,马上就显出本性、本心、….
不管大家叫”它”甚么,总之就是少了五盖的那种状态
清明、纯净、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观察敏锐、喜乐、离许多苦
但还有喜乐,所以更细的贪嗔当然还是有,更当然贪嗔没有断除
所以很多人总说,不要喜乐,喜乐不好,要消除
不过这也太挑剔了,我觉得,有这样就很好了,先享受一下再继续又何妨
何况多数人好像把”喜乐”当仇人,整个态度不对了,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要解脱,可以先当天人(随时喜乐),且一定要有这过程
总之,这时要先稳固下来,随时保持这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恭喜喜乐之人,千万不要让他把喜乐当仇人。
喜乐就是”受”,乐受
佛陀是说,接着要以”喜乐”为所缘,观察喜乐,喜乐(乐受)之缘起,
也就是四念处中的”受念处”
这里佛陀设计得很巧妙,先有初禅,喜乐,然后观察喜乐、喜乐之缘起
不...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5 就我读的一些资料, 一个证果的人是不可能没有初禅的
至于初禅能否到4果, 这个就不知道了, 有人说可以, 有人说不会
这个是不会是指,随着修行深入, 自然而然一定会带到4禅
转个这个
亲身实践
——关于禪那境界(回忆阿姜放)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Seeing for Yourself———A monk recalls his teacher’s bootstrap method for
navigating the jhanas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4 坦尼沙罗比丘 。免费发行。 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
重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
,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5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简介: 本文原载于英文佛学杂志《三轮》2004年冬季刊。]
我最初开始跟我的老师阿姜放学习时,他递给我一本禅...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6
不是的,是这样,我说明一下,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离”是暂时,不是”断”的意思。 ”断”是永远不升起,”断”很难
初禅暂时脱离五盖(包含贪嗔,应该是欲界贪嗔),少了五盖的打扰,而生出喜乐
也就是,我们平常人会因为五盖不断升起,而心里不怎么不舒服 (一般叫”苦”)
一离开五盖,马上就显出本性、本心、….
不管大家叫”它”甚么,总之就是少了五盖的那种状态
清明、纯净、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观察敏锐、喜乐、离许多苦
但还有喜乐,所以更细的贪嗔当然还是有,更当然贪嗔没有断除
所以很多人总说,不要喜乐,喜乐不好,要消除
不过这也太挑剔了,我觉得,有这样就很好了,先享受一下再继续又何妨
何况多数人好像把”喜乐”当仇人,整个态度不对了,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要解脱,可以先当天人(随时喜乐),且一定要有这过程
总之,这时要先稳固下来,随时保持这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恭喜喜乐之人,千万不要让他把喜乐当仇人。
喜乐就是”受”,乐受
佛陀是说,接着要以”喜乐”为所缘,观察喜乐,喜乐(乐受)之缘起,
也就是四念处中的”受念处”
这里佛陀设计得很巧妙,先有初禅,喜乐,然后观察喜乐、喜乐之缘起
不...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17 就我读的一些资料, 一个证果的人是不可能没有初禅的
至于初禅能否到4果, 这个就不知道了, 有人说可以, 有人说不会
这个是不会是指,随着修行深入, 自然而然一定会带到4禅
转个这个
亲身实践
——关于禪那境界(回忆阿姜放)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Seeing for Yourself———A monk recalls his teacher’s bootstrap method for
navigating the jhanas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4 坦尼沙罗比丘 。免费发行。 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
重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
,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5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简介: 本文原载于英文佛学杂志《三轮》2004年冬季刊。]
我最初开始跟我的老师阿姜放学习时,他递给我一本禅...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8 动中禅是个好方法,但可惜隆波田本人不太懂经论,使得动中禅的理论体系很不完善,
见解也出现很大问题。
隆波田本人可能是个解脱者,但是因为自身的一些原因,他不太擅长讲出更细致的东西
,自己甚至连四禅都搞不清楚,于是学习动中禅的人,就冒出五花八门的见解,比如这
个岩松。他的思想,有点像禅宗的。那个台湾动中禅的宣传者也类似。这一禅法体系,
将会逐渐大乘化,逐渐世俗化。
一个好的禅法体系,应该是有严谨的理论,也应该有完善的实修指导。前者树立正见,
杜绝邪见的出现,使得禅法清晰。后者提供具体有效的实修指南。
动中禅作为一个新出现的禅法,一个符合四念住的禅法,甚至是一个相当适合现代人的
禅法,非常遗憾的丧失了前者。而马哈希的禅法,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
|
x******i 发帖数: 14369 | 19 “外道有它們的禪修,世間道中也有很多調心和調整情緒的修法,也叫作世間道的禪修
。那麼佛教的禪修是什麼?又如何來判斷呢?
標準就是:在禪修之前,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修法,在禪修之後要正確的迴向。具備
這樣條件的禪定才是佛教的禪定修法,而且是大乘佛教的禪定修法。之前沒有出離心和
菩提心的修法,之後又沒有正確的迴向的禪修,不一定是解脫之道,不一定跟佛教有關
係。
禪修能不能變成解脫之道,關鍵看是否具備出離心和菩提心,否則難保不是外道範疇。”
——慈誠羅珠堪布
本文是2011年8月22日 慈誠羅珠堪布在北京的傳法開示
第一課——禪定
藏傳佛教的禪修,從次第來說屬於中等修法。最基礎的修法也就是初級修法是外加行
和內加行;最高級的修法是正行,也就是寧瑪派的大圓滿,噶舉派的大手印,還有中觀
的修法等等。在修完內外加行之後,還沒有修正行之前的中間修法,就是禪修,或者叫
寂止的修法。
單就禪修來說,其實與佛教並沒有什麼關係。外道有它們的禪修,世間道中也有很多
調心和調整情緒的修法,也叫作世間道... 阅读全帖 |
|
j*******1 发帖数: 182 | 20 禅修真的可以治病吗
http://www.zhibeifw.com/fjgc/zbfy_list.php?id=9273
美国,纽约——一个藏族喇嘛相信,他通过一年的禅修,治愈了自己遭受坏疽的腿病。
如今科学家正在研究他的大脑,以期能够发现这一医学上的奇迹。
心的力量真的能够治愈自身的疾病吗?一组希望得到答案的科学家正对一位藏族喇嘛的
大脑进行研究,这位喇嘛相信通过禅修治愈了自己的坏疽。
2003年,当37岁的Phakyab仁波切移居到美国时,他身患糖尿病以及脊椎结核病。他的
病日趋恶化,以至于他的右腿与右脚已经生出坏疽。他在纽约寻访了三位不同的医生并
就诊,而他们给出了同样的治疗建议:截肢。
很少有人会抵制这样的治疗建议,但是仁波切并不是常人。1966年出生于藏区康巴的他
13岁时就得到认证,并在1993年攻读藏传佛法的最高学位格西时,被认定为第八世
Phakyab仁波切。他已经将生命奉献于传授佛法并将佛法融入内心,当他决定是否要做
腿部切除时,很自然会去咨询自己的上师。
上师的回答很令人震惊:不切除。并建议弟子利用气脉禅修给自己治病,然后将这种古
老传统做法的价值传授予他人。他写了...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21 “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尚未梦见在。”公案出處 :
【先师意未梦见在, 在那裏 ?】
由于古代与今时言语隔閤, 再加上一般的文字障, 致使阅读古时禅门公案往往漫无头绪
. 以下这则公案, 如果能明白几个关链字, 便容易明白其所述意旨. 禅友们务请耐心细
看, 就算是不同意白话翻译部份所说, 那便当提升国文程度也是很有意思的,
先师意未梦见在
『天童宏智禅师举: 九峰在石霜作侍者,霜迁化后,众欲请堂中首座接续住持。峰
不肯,乃云: 「待某甲问过,若会先师意,如先师侍奉。」 遂问: 「先师道」: 『休
去歇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一条白练去。且道: 明什么边事? 』
座云: 『明一色边事』。 峰云: 『恁么,则未会先师意在。』, 座云: 『 尔不肯我
哪? 装香来 ! 』, 座乃焚香云: 「我若不会先师意,香烟起处,脱去不得。」, 言讫
,便坐脱。
峰乃抚其背云: 「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宏智禅师〕颂曰: 石霜一
宗亲传九峰,香烟脱去正脉难通,月巢鹤作千年梦,雪屋人迷一色功。坐断十方犹点额
,密移一步看飞龙。… 《宏智禅师广录》卷二. 』
以上就是天童宏智禅师對這則...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22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念佛-能念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29 05:37:36 1999) WWW-POST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有网友说: 常常觉得自己学佛得到的不能和生活相应.
修行如望有真实受益及处处生活相应, 只有明心见性一途, 明心首於去除妄心
, 妄心乃攀缘心之"我"也, 须明了"我", 除了"我"才能显真心及见性, 否则好
与坏, 懂与不懂, 执著与不执著, 自然及不自然, 学佛及外道, 修与不修等等,
皆两头语, 亦枉修一场! 空谈而已, 时刻不离六根(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六
尘(六识-乃眼耳鼻舌身意所对之境)能所相对之"我", 处处不执亦"我"执, 如
何能有真修证? 又如何能於生活中处处相应?
其实人人亦时刻用心, "决定"者即心也, 有"决定"才有行为, 但世人从不明心,
只因从无自己独立之真心"决定", 所有之决定皆因因缘六根六尘能所相对而生,
因缘又时刻万变, 决定亦时刻变迁, 因心既决定而显觉性, 因觉性故能"觉"最
初之决定, 又以"觉"执取自我喜欢之决定...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3
话说
念会
、跃
想。
以上这段比较重要。突出了“念”(对所缘的警觉)的强有力,迅猛,即时性。
我以前针对观禅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就是修观禅的时候,就像射击比赛中的飞碟多向射
击,不断的准确击中各个目标,将目标击碎。
目标,就是当下的所缘。修观禅的时候,所缘是高速变化的,你需要在所缘现起的时候
,迅速击中它,这个击中实际就是觉知它,识别它。
你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无法击中每个目标,没关系,击中一个是一个,随着刹那定定力
的提升,目标将会被越来越紧密的击中,这个时侯无常感将越来越明显,至于是否能够
升起观智就要看你自己的慧了。
。同
标。
持续
在尝
的目
的正
的正
,那
|
|
m****s 发帖数: 18160 | 24 ☆─────────────────────────────────────☆
runsun (runsun) 于 (Sat Sep 5 06:15:12 2009, 美东) 提到:
9月5日周六禅修简单报告
上午 打坐一个小时
先修佛随念慈心观十分钟左右,但中间修的过程思想跑到别处。
修我自己摸索出的身念住,直接觉知头部的轻微移动,观风大。以及颈部的推,挤,压
等究竟法,掠过思想内容等概念法。
散乱盖比较严重,标记识别散乱去除之。
中间出现点昏沉,忍不住躺下休息,不过立刻想到如此松懈怎能解脱,太逊,立刻又坐
了起来。
精进根有点过强,出现稍微的躁动,用念的力量来调整加强定根,定觉支,舍觉支
由于失去正念而导致起坐。在想要起坐的时候如果正念不失应该可以将其灭掉而加长打
坐,但可惜失败了。
中间仅有十几分钟五盖比较轻的状况。
打坐中重点做的:克服五盖,明辨直接观察所缘和想象思维的区别,跳过概念法。
五盖严重程度70%,以散乱盖为主,偶而昏沉,贪,嗔和疑盖基本没有。
正念持续强度30%
刹那定强度5%
无常,苦,无我三共相未能明显出现。
打完坐后偶尔看镜子,发觉脸比以前有点亮。 |
|
Y**u 发帖数: 5466 | 25 也扔两分钱:
首先,在家修行的确是很难的事情, 但是不是没有入手的地方。
首先是时间, 尤其是女同志, 在家要干很多的活, 再加上看孩子, 的确剩的时间就
不多了, 不过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可以让孩子养成早睡的习惯, 比如说九点上床,
讲故事,哄孩子睡着以后大概应该是九点半到十点左右, 然后下来的半个或一个小时
应该是可以利用的, 那个时候孩子应该也是不会醒的。
早上可以早起一点,也可以有一点时间。 不知道妹妹上班不上班。 我平时要坐车上下
班, 这车上的时间也可以利用上。一点一点加起来也不少了。
还有就可能是精力的问题, 有的时候可能有时间, 但是人没有精力了可能也没用。我
个人觉的干活多其实不是最耗费精力的事情,想的念的太多才是。 所以平时要尽量去
觉察, 保持正念,少上网, 这对精力的维持很有好处。 家庭中的琐事要过后不留,
也没有什么担忧的东西, 这样一天睡五六个小时应该够了。。
再还有, 就是网友们说的, 相信你也明白, 就是处处留心。 高兴的时候知道自己是
高兴的, 难过的时候知道自己是难过的, 看孩子的时候自己知道是在看孩子, 不需
要去硬做什么, 觉察是最好的锻炼。 孩...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9 | 26 原帖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hjrd.html
佛教内部对禅净密三者关系的主要不同观点
by 和尚坡主
详解:
1.净土核心论。佛法的核心在于念佛生西方法门(所以如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禅和密法其实可有可无,当今之人主打修禅或修密者多属不自量力故很容易沦陷轮
回的,连修净之余兼修禅密都是"夹杂",会使往生希望大打折扣,言下之意,禅密二法
,干脆收摊关门最好。
2.密宗核心论。密宗成佛快其余成佛慢,净和禅皆可有可无,只要跟定上师唯师是从
不杂习禅和净等,此生成就可保稳操胜券。
3.禅宗核心论。禅宗乃佛之心法,修法之导航系统,众菩萨于娑婆诞生之产房,若禅
亡,则佛法在地球人间必然迅速完蛋。净和密,皆重要辅助法,禅如鸟之头,净密乃双
翼。
坡主属于选3挺3者,认定禅为佛法核心根本,若禅法消亡则佛教里菩萨人才难以产生,
如缺失军官的队伍必然全盘瓦解崩溃,佛法整体势必快速垮台。净宗缺失禅,容易集体
堕入小乘埋头念佛,偏离大乘道路走进死胡同,所以李炳南老菩萨曾指出-----净土宗
十三代祖师,绝大多数都是开悟后的禅师担任的。...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27 诗人白居易的一生佛缘,暮年潜修净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4f18960101e26c.html?tj=1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极虔诚的佛教徒,自称香山居士。
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公元七七二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县东郭村
,父亲白季庚,母亲陈氏,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识声律,白居易始祖为楚国白胜,
传至秦朝有名将白起,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他自幼勤学苦读,“
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成厚茧)。”
白居易时逢中唐动乱年代,藩镇割据,吐番、回纥入侵,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骨肉流
散,写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悲叹骨肉手足散居五处,只能泪眼对
明月,遥寄思乡情了。唐德宗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在长安写下了不少好诗传诵一
时,奠定了他在诗坛占据的一席之地,比如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少年时代白居易的才华,他的《长恨歌》、《...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28 浮生如梦背后的一念澄明---顶果钦哲仁波切
顶果钦哲仁波切:一旦知道绝对真理,你将认清眼前的相对现象只不过梦幻泡影
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而来,但我们到最后都是
两手空空,什么也留不住,我们的脑中走过无数的念头,一个念头生出许许多多的念头
。所有的念头都是增加内心的骚动与不平而已。
假如仔细反省日常行为所依据的基本价值观念,并试着找出它们从何而来,我们就会发
现,这一切都源自我们未能对事物做正确的检验。我们的所作所为,通常是根据「每一
件事都是真实、具有实体」的假设而来。但是,当我们看仔细一点就会发现,现象世界
就像一道彩虹,色彩鲜艳多姿,却没有任何实体存在。
当天空上挂着一道彩虹,映入眼帘的是许多美丽的色彩,但彩虹不能当衣服来穿,不能
当饰物来戴。没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拥有的;所有的事物只不过是透过各种因缘的结合,
呈现在我们面前。心中升起的念头也是如此。念头根本没有所谓实体的真实,或本质的
存在。所以,念头根本没有理由拥有强过我们的力量,我们也没有理由沦为念头的奴隶。
轮回与涅盘皆由心造。即使如此,心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它只不过是一堆念...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9 有些人会问:修习入出息念是否一定需要禅相?是否必须通过专注禅相才能证得禅那?
答案很明确:是的!
==========================
进入任何的安止禅的四禅八定,必须要以禅相为所缘,如果没有禅相,只有所谓的轻安
,喜乐或者失去身体的感觉,则不是在四禅八定当中。
四禅八定对于所缘的要求是极度严格的,必须是单一所缘境。而只有禅相才最容易判断
单一所缘境,其他的都不行。
很多人不懂这个,修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辈子,都其实都还在近行定的阶段。而且近
行定还可以搞出所谓的止观双运,还可以进行观察,任意玩出光,偶尔还有能所不二的
体会,于是一大批人在这里纷纷倒下。 |
|
t***g 发帖数: 557 |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6 12:25:03 2011, 美东)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1 主文倒數第二段開示,
黃蘗希運:「此本源清淨心,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
有相無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 無彼我相。此本源清淨心,常日圓明遍照。世人不
悟,只認見聞覺知為心,為見聞覺知所 覆,所以不睹精明本體。但直下無心,本體自
現。如大日輪升於虛空,遍照十方,更無障 礙。……然本心不屬見聞覺知,亦不離見
聞覺知。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莫於見聞覺 知上動念,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亦
莫捨見聞覺知取法。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 ,無非道場」(二七一上──中
)。』
"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莫於見聞覺知上動念,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亦莫捨
見聞覺知取法"
==
佛光山宗长心培法师
着作:道在那里?禅是什麽?
二本一套--香海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年7月初版三刷)
如是说:『 禅是甚麽?』
禅就是我们的「心」。
这个心不是分别意识的心,
而是指我们心灵深处的「真心」(电子版最前页)
所以要从生灭心去体会一个不生灭的心。P.24页
所以说禅宗证悟的标地,并不是意识,
因为意识有生有灭,
所以参禅求悟是用有生有灭的意识, 去求证每人身上那个不生灭的如来藏在那里. 這是
求大乘見道必須建立的...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2 主文倒數第二段開示,
黃蘗希運:「此本源清淨心,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
有相無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 無彼我相。此本源清淨心,常日圓明遍照。世人不
悟,只認見聞覺知為心,為見聞覺知所 覆,所以不睹精明本體。但直下無心,本體自
現。如大日輪升於虛空,遍照十方,更無障 礙。……然本心不屬見聞覺知,亦不離見
聞覺知。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莫於見聞覺 知上動念,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亦
莫捨見聞覺知取法。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 ,無非道場」(二七一上──中
)。』
"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莫於見聞覺知上動念,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亦莫捨
見聞覺知取法"
==
佛光山宗长心培法师
着作:道在那里?禅是什麽?
二本一套--香海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年7月初版三刷)
如是说:『 禅是甚麽?』
禅就是我们的「心」。
这个心不是分别意识的心,
而是指我们心灵深处的「真心」(电子版最前页)
所以要从生灭心去体会一个不生灭的心。P.24页
所以说禅宗证悟的标地,并不是意识,
因为意识有生有灭,
所以参禅求悟是用有生有灭的意识, 去求证每人身上那个不生灭的如来藏在那里. 這是
求大乘見道必須建立的...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27 23:19:53 2009, 美东)
可以这样比喻,正念就是你咬了一口苹果,你如实知道它是甜的,你又咬了一口柠檬,
你如实知道它是酸的,无论你咬的是什么,你都能立刻识别出来
注意,这里并不是说正念是给与对象以概念,而是如实识别出对象本身的性质。
这个性质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相,一类是共相。
打坐时身体出现的疼,痛,痒,包括腹部的移动起伏这个叫做自相,它是对象的本身特有的性质。
而共相则是所有的五蕴对象的共同特征。共相只有三个:生灭无常,不圆满并且非实(
苦),非我非我所非主宰非独立非恒常(无我)
在修观刚开始阶段,看到的多是自相,随着五盖的去除,定力的提升,共相将越来越
明显。无常,苦,无我的三共相将使得禅修者建立起观智,直到取证涅槃。
而专注,就是只盯着苹果,不需要管它是苹果,不需要管它是甜是苦,只盯着苹果,时
时刻刻心不离苹果,随着专注的加强,苹果竟然变成了光(禅相出现),然后 |
|
h***s 发帖数: 1716 | 34 我理解啊, 应该是"止禅"和"观禅"的区别.
你那个念佛号, 本质是为了专注于一个目标, 具有排他性.
而他讲的那种"行禅", 我理解应该属于"观禅"类, 对其他目标(如:声音、疼痛)没有排
拒性;若心生排拒性是不自觉地偏向止禅,或对所观的目标有执取。
我就知道好象任何修行方法, 都可以这么划分. 而且前几天好象读过一个开示, 说到"
止禅"可以为"观禅"打好定力基础, 两个可以结合同时练习, 不过原则是修"止禅"的时
间要长过"观禅". 这种方法应该是对我这样入门的人来说吧. 再深的理论就不知道了. |
|
h***s 发帖数: 1716 | 35 我理解啊, 应该是"止禅"和"观禅"的区别.
你那个念佛号, 本质是为了专注于一个目标, 具有排他性.
而他讲的那种"行禅", 我理解应该属于"观禅"类, 对其他目标(如:声音、疼痛)没有排
拒性;若心生排拒性是不自觉地偏向止禅,或对所观的目标有执取。
我就知道好象任何修行方法, 都可以这么划分. 而且前几天好象读过一个开示, 说到"
止禅"可以为"观禅"打好定力基础, 两个可以结合同时练习, 不过原则是修"止禅"的时
间要长过"观禅". 这种方法应该是对我这样入门的人来说吧. 再深的理论就不知道了. |
|
f*******8 发帖数: 3612 | 36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心不专一做事, 或心专一做事, 也能全观. 而你却是个死
的妄乱心, 不专一做事就伪成全观, 即连全观又专一做事之
能也没.
谈到观明暗你更是笑坏人, 明暗本就指全部, 明暗本就指一
切有形无形, 别人观一切就不是全观, 你观一切就就是全观.
呵呵.......无耻的runsun, 自己才著空修初禅而不自知, 稚幼
行为, 笑坏人喔. :) .......................
==
对付自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表演, 然后指出任其左闪右避,
并不时...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37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38 没法绝对判断,但也有法否定一些明显不是的。
最少,一个法师不应该在别人没找到的时候,让人认为自己找到了。
某些法师、导师念一辈子经,你让他修念住,他一点兴趣也没有,
就显然什么都不是。
嘴上说苦集灭道,实际上不过是“少年时即使唱悲歌,也带着欢乐的调”。
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已。
重点还在自己有心无心,现在看来很多很多人是没那个“一杆子插到底的心劲”,
所以再多说也没什么用。
一杆子插到底,就是念住,剩下的差别只是方法。
(别人无心时自己强行表达,确实是有好为人师的问题。
按说这些事都应该随缘最好。
强行把标杆提得太高,也会挡别人的路。
人家需要的时候就说,不需要的时候就歇着。这是对的。
我的我执主要在这儿)
贴一篇waichi的老文。
============================================
在世明师与名师
佛,乃印度语之音译 = 意译即"在世明师" = 其人己尽了解及实证 最究竟之道足以教导
一切众生.
名师 = 非常有名气之师
谈到明师, 真有些慨叹!
话说小弟某日无意中打开电视, 正好看到某位禅师说法, 这位师父闻名多时, 亦偶有看
到其佛学著...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39 《智慧之树,不返之流》
- 舍弃我禅师
当你修行够久,大多数情况下,定力会逐渐发展起来。定力会继续增长直到进入安止定
。这会让观禅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发展定力包括诸多方面,每一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
,让我们产生独特的体会。如果有任何一方面发展得不好,那我们需要特别用心解决它
,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利益。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只要能保持定力而且修观能持续进
展,那麽看到明显进步和新的现象不断出现,就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什麽是安止定?通常我们会追溯到巴利文的「禅」(Jhana),它的意思是深定。如果
要说阶次,有初禅、二禅等等,所指的是心境完全合一的止禅的特定类型的心。入定使
纯净的心非常强大,所以烦恼无法侵入。有纯安止定和观定之分。纯安止定将心固定在
相应的概念性目标上,如观十遍处、叁十二身分等等。当你充分培养出这种定,出定后
可以修炼神通,如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等。但佛法看这五通仍是世俗的
,所以劝人最好把定力用做修观的基础。也就是说你把定力转到观照观禅的所缘。
还有另一条路,就是不修止而先修观。当你非常密切专注观照身心过程,定力会同时生
起。这样修出来的定力称为刹那定,其定... 阅读全帖 |
|
a*******2 发帖数: 465 | 40 达真堪布仁波切开示:
佛书中讲了九种心专注的方法,即九住心:
一、内住。
内心从外境内敛其心,住内境为内住。“内”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所缘。前面讲
过很多种所缘,诸如木块、石块等不清净的,或如佛像、观音像、释迦牟尼佛像等清净
的,还有光、分别念自己等等。
不要让心散乱、动摇,在一个所缘对境中专注、安住,这是内注。犹如抓野马的
时候要有方法一样,内住也是要有方法的,若是你直接把它收回来,放在所缘当中,也
是有难度的。
二、续住
不散逸为续注。虽然心内住了,但是它还容易跑,所以就想办法继续保持这种状
态,不让它散乱,让它继续专注,这叫续住。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这样。
三、安住
一旦心散逸、起念头了,这时要有正知正念,立即要了知、发现,然后再通过方
法引导它,恢复到原来的所缘(对境)当中安住。
四、进住
进一步地专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自认为分别念没有了,实际上只是粗大的念
头没有了,还有很多分别念,因此要再修炼、深入,让它逐渐变得微细,进一步地专注
、深入。
五、调伏
对三摩地之...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41 禅相是很正常的现象,不管你专注任何位置由于专注度提升都会出现光影,另外观禅生
灭随观阶段一般也会伴随着大量的光影,同时伴随着喜乐,但是这些在传统上都称为观
染,一般正确的态度都是不理会他们。
这两类禅相我都体验过,而且亲自去分析过这个光到底是不是呼吸本身,通过观察我发
现不是的,是另外一个所缘,已经偏离了呼吸,而如果是呼吸本身的风相增大,越来越
明显,伴随着喜乐,这是没有偏离呼吸本身,我认为是正确的似相,部派时期传统的似
相。
个人认为出现禅相都不是问题,而陷入其中,或者把基础所缘(除了专门以禅相为所缘
的白遍等)转移到禅相并且自认为没有偏离所缘就是问题,也就是异相。
所以本篇目的不在说禅相不可能出现,不应该出现,本篇目的在于想要说明错误的陷入
禅相这个问题。同时也不是否定去修定的问题,而是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修定的问题。
逻辑要理清楚。 |
|
G**W 发帖数: 1865 | 42 外道有所谓的五现见涅槃,他一样是著相,着于人、我、众生、寿者相,这一些诸多生
灭相的凡夫一样,差别只在于外道以定为禅。外道所有的修行还是落实在这一个虚妄的
意识上。外道认为既然凡夫生死轮回,我的贪瞋痴,都是因为这个意识现前才存在,那
我要把这个意识,修成一个清净的心;我要把这一个意识心,修成一个不生不灭一直都
存在的心,那么我就解脱了,我就有所谓的证涅槃,我就是阿罗汉,我就是人天应供,
我就是佛了。这样子的以定为禅,当然是错误的方式。
因为他本质上,还是依于意识的存在,依意识的相应这些定境法尘,不管是相应于欲界
定,相应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相应于四空定— —空无边、识无边、无所
有、非想非非想定。这样子一个以定为禅,都不是真实的解脱,而都是外道的邪见。这
样一个邪见会让这些外道,即使证得了这些四禅八定,在人身这一世的寿命结束之后,
往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去享受天福,终究天福报尽,还是要继续堕落到三恶道去轮
回。 |
|
o***s 发帖数: 42149 | 43 近日,一段延参法师在峨眉山讲法的视频爆红网络。视频里延参法师频频遭到猴子骚扰,但是他依旧保持淡定照念台词。网友笑称延参法师“在用生命卖萌”。
“让绳命(生命)多一些开心,让岁月多一些回晃(辉煌),让人生多一些井猜(精彩)……”视频里的大和尚拿着麦克风,艰难地从猴子们的魔爪下探出头来,用带河北口音的普通话背着稿子,而电脑前的网友早已笑趴下。
这就是延参法师的“成名作”,尽管作为著名书画僧和政协委员,法师本就是地方名人,但真正让他为全国网友所知的却是峨眉山上讲法时遭泼猴调戏这一事迹。
网友翻阅延参法师的微博发现,法师不仅受小动物们欢迎,还热心公益,热衷调侃自家不爱读书的小徒弟,每一条微博都诙谐逗趣,同时蕴含人生道理。有网友如此评价延参法师“卖萌”举动说:“原来,现在都把大智慧叫‘萌’了!”
走红记
延参法师巧解被猴搅局
“你认错人了,我不是唐僧”
作为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延参法师原来就是个资深微博控。上周在峨眉山上完电视回来,延参法师很唏嘘地连发四条微博回顾这一经历与感悟,并配上自己被众猴欺负的图(见上图)。
其中一条微博写道:“生活是一种平淡的积淀,也是一种悲伤后的...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83 | 44 中文讲座时间地点:7:30-9:30pm,4月3日(周四),STEW 310
英文讲座时间地点:7:30-9:30pm,4月4日(周五),STEW 310
禅修:9:30am-12:00pm,4月3日、4日(周四、周五),PMU Stouch Tower
继如法師
继如法師出生於馬來西亞1961年,禮竺摩長老座下出家二十餘年,曾參學上座部佛教於
泰國六年。
著有《解脫之道》、《「佛法概論」導讀》、《阿含系列講記》等書。
1995年單槍匹馬赴密蘇里州聖路易市,創辦美中佛教會。
法師除每星期六、日,向當地人士以英文宣弘佛法外。
並經常應邀赴全美及加拿大各地佛學社團大轉法輪,廣宣法理,亦曾多次擔任莊嚴寺佛
學夏令營講師,甚受各地佛友歡迎,法師現任美中佛教會與芝加哥正覺寺住持。
繼如法師1992 初到美國時,就和美國佛教會結下深厚的法緣。1992~1994擔任大覺寺住
持,2002~2004擔任莊嚴寺住持。
許多信眾都曾親蒙法益,奠定了佛法的正知見。法師近年來積極推展佛教在美國本土化
的工作。
目前美中佛教會美籍的僧俗二眾,已展開以西方思維和文化為主體的佛法弘化工作。
============... 阅读全帖 |
|
w****i 发帖数: 83 | 45 普渡大学佛学社邀请法曜法师举办佛学讲座及带领一日禅
2016-09-20 弦月,BODA 普度佛学社
您是否想过踏进寺庙去听闻佛法,亦或是跟着法师悉心禅修?是否因为没有殊胜的机缘
,而无法聆听佛法的真谛?人身虽难得,佛法虽难闻,但是,只要您是有缘人,佛陀一
定会找到机会在您心中种下一颗菩提种子。普渡佛学社(Purdue Buddhist Society)
有幸邀请到法曜法师为大家开示与带领一日禅,您甚至不用走进寺庙,就能与佛法近距
离接触,与高僧大德面对面交谈。这是无比难得的机会,我们将此次活动献给一切对禅
修,正念,调伏内心烦恼的有缘人!
此次活动十分独特。Dharma Talk的主题是不同宗教的对话(天主教与佛教)。所以,
参加这次讲座,您可以了解两种不同宗教的价值观和基本理念。这次的One-day
Meditation 主修四无量心,通过法师教导的慈,悲,喜,舍 来更好的调整身心,使内
心达到清净平和的状态。
以下是活动详情:
Dharma Talk
时间:9月22日 (周四)
7:00PM-9:00PM
地点:Kran Auditorium (140)
不需要报名
Me...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46 《禅悦》 禅修的基本方法(3)
作者:[英]阿姜布拉姆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另一个深化内在静默的有效技巧是认出“思想间的空隙”。以敏锐的正念,仔细留
意一个念头结束而另一个念头开始之前——就是那里,那个间隙便是静默!
起初,“思想间的空隙”可能只是一瞬间,但当你感受到这一瞬间的静默时,你会
开始慢慢熟悉它,而静默的时间也会因此延长。请记得,静默是很害羞的,若听到你在
评说她,她就会立即消失!
❖ 静默令人愉悦
若能放下内在的一切思想,并安住于“静默地觉知当下”中,只要时间够久,便能
了解这种经验是多么令人愉悦而美妙。比起种种分心杂念,静默更能使人清明、生智;
你若了解这一点,静默将会变得更具吸引力。
你的心灵应趋向静默,寻求静默,真正必要时才动用思想。我们脑中的多数思想其
实毫无意义,只会让自己感到茫然与头痛。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轻松愉悦地专注于
追求内在的静默。
“静默地觉知当下”是禅修的第二阶段。对于禅修的第一、二阶段,我们应付出更
多时间,若能完成这两个阶段的练习,表明我们已在禅修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这 |
|
r****n 发帖数: 8253 | 47 ~~~~~~~~~~~~~~~~~~~~~~~~~~~~~~~~~~~~~~~~~~
十六個小時,如此密集的禪修,才有機會讓正念強健的產生。那些每天只抽出一兩個小
時打坐的人,是很難獲得強健的正念的,水還沒有被燒開,就熄火了。如此循環反復,
白白浪費時間。
如果再有邪知邪見,則永無任何可能產生正念,沒有正念,就沒有正定,就沒有可能產
生觀智。
馬哈希禪法是典型的純觀禪法,並不修四禪八定,而是直接依靠純觀逐步建立起刹那定
的定力,這沒有任何問題。
命名是去除妄念的很好的善巧方便。 |
|
c***h 发帖数: 2262 | 48
感谢法友以上说明
阅读过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Wisdom/31507927.html
但是之所以要现观而不采概念,是否是因为现观”震撼力”强,效果强?
关于现观
比方说,观察别人年纪变老或死亡,或者自己变老,或一件熟悉的物品毁坏,
直接起一个生灭无常的感受。
这样似乎也不是概念,而是直接体验,直接感受。
但是一般我们应该不会把这样的观察称为现观。
而会把观察四大及其细微特色称为现观。
这之间有何差别呢?
另,所谓初禅至四禅,是否有分安止定的初禅至四禅及观禅的初禅至四禅? |
|
j*******1 发帖数: 182 | 49 追寻安乐之旅—一个出家人的禅修
http://www.zhibeifw.com/fjgc/zbfy_list.php?id=9321
马修·理查德是一个快乐之人,他 在《安乐》一书中重点强调说道,与了知如何阅读
或确定身体是否健康相比,“它”仅仅是一个事实而已。
他用了35年的时间,才达到这个境界。当年,他毅然舍弃了巴黎巴斯德学院细胞遗传学
领域里,如新芽般崭露头角的职业生涯,奔赴喜马拉雅地区修学佛法。但他并没有从此
避世隐居,相反,他直入红尘。他不仅学习掌握了藏语,做了一位高僧大德的法语翻译
,并在尼泊尔、不丹和西藏等地区成功开展多项人道主义项目,还撰写了多部畅销的禅
修书籍。
理查德与已故的哲学家父亲让·弗朗索瓦·何维勒(Jean-François Revel)合
著了《出家人与哲学家》(《The Monk and the Philosopher》)一书,里面记载了他
们父子之间长长的对话。他还与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郑春顺(Trinh Xuan Thuan)合著了
《量子与莲花》(《The Quantum and the Lotus》),就佛教与科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当没...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50
亡所必定入流,但入流不一定亡所。入流,即入涅槃之流,它是初果须陀洹的代称。
亡所,实际就是证涅槃,只有涅槃才是真正的能所双亡。而证涅槃,只有入流以上的圣
者才能有。
但是没有证涅槃,不代表不是入流,因为存在慧见涅槃的情况,即通过对五蕴生灭无常
的认识,对苦的彻底认识,进而认识到五蕴存在的熄灭,必定是涅槃,“有之灭,即涅
槃”,因而破除疑惑,破除我见,此时也是入流,这是经典所说的见苦得道。
“诸比丘!见苦者,亦见苦集、亦见苦灭、亦见顺苦灭道”
其实五蕴和涅槃本就是同一的两面,彻底认识了五蕴,也必定洞见涅槃。
要实现涅槃,是有条件的,它大概需要四禅左右的定力(此处的四禅是指毗婆舍那四禅
,绝不是现今佛教或者外道所认为的四禅),乃至禅坐当中贪和嗔的彻底克
服,心高度平衡,无贪,无嗔,然后在此基础上舍弃名色,则识必定灭,于是涅槃被证。
井水喻经那个三果向的圣者,也没有身触涅槃。
尊者殊胜语尊者那罗言:“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旷野路边有井,无绳、无罐
得取其水。时有行人,热渴所逼,绕井求觅,无绳、无罐,谛观井水,如实知见而不触
身。如是我说有灭则寂灭、涅槃,而自不得漏尽阿罗汉。”
他之所...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