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思梵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W
发帖数: 186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四、许有阿赖耶识的理由
许有阿赖耶识的论点,如《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都是破“没有
阿赖耶识”的。许有阿赖耶识的理由有:
1、经论中的证据:
《摄大乘论本》卷1:「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
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
"无始时来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槃证得"
即于此中。复说颂曰。
"由摄藏诸法  一切种子识 故名阿赖耶  胜者我开示"
《摄大乘论释》卷1:「论曰。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
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释曰。已引阿笈摩证阿赖耶识
。是所知依体。复引阿笈摩证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于此颂中由第二句释第一句。胜者
即是诸菩萨众。」
《解深密经》中有佛所说颂:“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
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成唯识论》卷3:「入楞伽经亦作是说。
如海遇风缘  起种种波浪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圆觉经 6: 清净慧菩萨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hu Apr 5 09:35:34 2012, 美东) 提到:
问:"一切众生及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有什么差别?"
答:"“善男子,圆满觉悟的自性,不是前面所说的五种性,因随缘而起,所以说是‘
性有’;又随缘而起不是实有,所以无处取、无所证。在真如实相中,实则没有菩萨和
众生可言。这是为什么呢?菩萨和众生都是幻化的,因为幻化的都将消亡,也就没有可
用以取证的。比如眼晴不能看到自己本身,自性本来平等,不是强制使他们平等的。迷
惑颠倒的众生不能除灭一切幻化,对于一切幻化或除灭,或未能除灭,除灭的功力不等
,则便显有差别。如果随顺寂灭圆觉,平等无待,也就没有寂灭以及证悟寂灭的人。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便妄想有实在的自我和爱我的人,而不知道因
为有念念生灭,所以才生起憎爱,沉迷于五欲中。如果能够遇到好的教友,教导他开悟
清净圆觉本性,明了诸法起灭,则会知道此生空自担负忧悲苦痛的劳虑。如果有人永远
断除劳虑,就能得知法界清净,如果执着于清净见解又会成为自己...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元真九问----修行 by 谢安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136tv.html
第三个问题:何为修行?修的是什么?行的是什么呢?如何修?如何行?如何见证?
修行核心就是两样东西,第一个就是忏悔,就是你通过学法,正知见增长,知道自
己过去错在什么地方,要去忏悔,深刻的忏悔;另外一个就是绝对虔诚,虔诚不是说你
去为哪一个人,或为什么真理做什么事情,不是的,这个绝对没有。虔诚就是你可以用
你的生命的全部去供奉真理,从而达到真理让你放下一切妄念妄想执着的要求,这个就
是虔诚。真理为师,真理无师,你们知道吗,因为真理,只是借助了人类的语言组合将
真理展现出来,包括传法的这个人,都是众生因果缘法而生的,他也不是实际的存在,
所以说真理没有老师。
所有的人,未来的修行人都是以真理本身为老师,这个真理是什么呢?真理不是文字
,文字是真理所指的方向,要以自己心里面的动机,最原始的那个“不动空如”为老师
。我经常给别人讲,你们与其去迷信你们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成就,你们与其去迷信你
们做梦中梦到的景象,什么金光巨佛......,不如去迷信你们内心深处不被情感欲望,
妄想习...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淨行品第十一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
?云何得不害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
?云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云何得殊勝身、語、意業
?云何得清淨身、語、意業?云何得無染身、語、意業?云何得智為先導身、語、意業
?云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
無畏具足、覺悟具足?云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
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緣力、所緣力、
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毘鉢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
起善巧...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5
您说如果有法师说错了,误导大家了,怎么办?佛经中是这样说的:
"在《涅槃经 . 长寿品》中,佛陀明确指出持戒比丘以及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
塞优婆夷都应该破斥纠正破戒坏法者。佛言:“我涅槃后随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仪具
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呵责纠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若善比丘
见坏法者。置不驱遣呵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这说明驱遣呵责纠治坏法者是持
戒比丘应该承担的责任"
"要举比丘的罪要如法,要有见闻疑,还要如法的求证,还要必须在比丘的僧伽里面
。你看要举比丘的罪要多么繁琐的手续。约束在时空的架构上,一定必须在比丘僧团内
,其他人不够资格的。"
而我们的身份是在家人。在家白衣,不论僧过。佛法僧三宝,是我们世间大良福田。对
于现在五浊恶世的一些不如法的现象,佛陀在佛经中有预言,也有对我们的譐譐教诲。
大乘佛教经典中,也对“不说僧过”有所限定。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记载,佛言:“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
,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
胜,败坏倾覆。如是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人、非...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6
心净国土净——香港中文大学演讲
索达吉堪布
2011年7月28日晚上
一、略讲“心净国土净”之理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心净国土净”。这个道理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比较浅显,只理解为
真善美可以改善外在的环境。但若以大乘佛教、尤其是密乘的观点解释,那就相当甚深
了。
比如说你们中文大学,后面依山、前面傍海,被誉为全亚洲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这
是怎么来的呢?是师生们共同的福业所感。假如你们往昔没有积过善因,就不可能现前
这样的环境,像最近非洲在闹灾荒,1100多万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从电视中也可以看
到,好多人的生活就像饿鬼一样,非常可怜,这也是他们的共业所致。
那么,业力又跟什么有关呢?跟我们的心息息相关。佛陀在《华严经》中说:“众生心
净故,得见清净剎。”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实际上都是自心的显现。在凡夫人的眼里,
这个世界粗糙不堪、凹凸不平;但在一地菩萨看来,由于断除了遍计...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7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t******h
发帖数: 177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什么是“法”?
http://xmwk.zgfj.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591&id=26554
法的真义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 发布时间:2010-07-07 [法增法师]
法的真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大典尊经],六)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
[杂阿含931经]: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
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
熏,升进涅槃。」这是指随法行能得涅槃。
(崇圣寺[佛教朝暮课诵]法增法师译)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现见),亲自体会和自见(即时),是可
奉行,可得成...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9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藏密问答录” 藏密——不容置疑的纯正佛法
“印顺法师一直主张复归印度大乘,他对中国化的台、贤、禅宗等宗派颇有看法,认为
其所标榜的“真常唯心论”虽渊自一类大乘经典,但“融摄世俗的方便更多,也与婆罗
门教更接近”,乃为佛教受婆罗门教梵我一如论影响的产物,并非纯正佛法。他不仅以
考据化的治学方法对这些宗派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批判,又在《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等
文中大肆攻击了密法。他称密教乃“即鬼神崇拜而达于究竟”,指认密教的双身法、极
端尊重上师等是渊出自婆罗门教,并讥讽密教修法时自观为佛“无异乞丐妄称国王”。
他更进一步“怒斥”密教为“实行则迷信淫秽,鄙劣不堪,可谓无益于身心,无益于国
族,律以佛教本义,几乎无不为反佛教者。”……
从上引文字中,我们似乎已能感觉到印顺法师以佛教正统自居,对密法恨不能一下剿灭
尽净的决绝态度。但就是在这种表面化的慷慨激昂的态度中,诸多缺陷同时也悄然浮出。
众所周知,要了解密法、评价密法就必须真正地走入密法。如果连密宗任何一个教派的
教义都没有完整、系统地学过,同时也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个教派的清净传承,更没有在
密法理论的引导下,在一位具德上师的...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问答录》双运与戒律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11
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5年极乐法会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极乐法会的第五天。极乐法会期间,我们主要修的是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
方极乐世界。如果要面见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方式方法,但是其中最
最殊胜的方法就是破瓦法,即往生法,这是密宗特有的一种修持方法。
破瓦法一共有五种。
第一,法身破瓦法。它是境界比较高的人才能运用的。在现世当中对诸法的究竟实
相有实证,实实在在地证悟了诸法的究竟真相,即见性,尔后,不断地串习过的人。其
实要明白很难,要见性也很难,不是谁都可以明白,不是谁都可以见性的;但是明白了
以后要不断地串习,即禅宗里称“保任”,这种串习是很重要的。这样的人若是特别精
进,即生就可以成佛;若不是特别精进,临终的时候可以在法界中往生。
人断气以后会进入昏迷状态,即临终中阴的最后一段,这个时候会出现基光明。若
是能认识,并能从中安住,就可以在法身、法界中成就,可以说跟法身无二无别而成就
。所谓的基光明,就是本面。若是自己能认识本面,然后从中安住,当下就可以成就。
这是修行境界比较高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2
萧平实邪见信徒们开口就错,在于无知的情况下祸乱佛陀正法律也就罢了,在别人
为了拨乱反正已经依法依律地指出其错解佛陀经律的情况下,不仅不觉羞耻,不思忏悔
,反而变本加厉地继续贩卖自己的无知来诽谤他人,实乃无知者无畏,无耻之尤。此链
接内即可见萧平实邪见信徒们的种种无耻丑态:
http://www.wujind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1327
“若人有信心恒生惭愧好学戒律者。佛法得久住。是故人欲得佛法久住。先学毗尼
藏。”(《律》)佛陀圣戒乃佛陀正法律存在的标志,自然也就成了魔子魔孙首先要大
力加以破坏的,因此也就逐渐地产生了出家人不得为在家讲比丘戒,在家人不得看出家
戒之类的谬论产生,并被以讹传讹地混入经律之中,以至于“如牧牛女多加水乳。诸恶
比丘亦复如是。杂以世语错定是经。令多众生不得正说正写正取尊重赞叹供养恭敬。”
“如彼牧牛贫穷女人展转卖乳。乃至成糜而无乳味。”(《大般涅槃经》)
在佛经中,佛陀多次为在家人如阿阇世王、外道迦叶等详细讲解比丘戒,比如《长
阿含经·佛说寂志果经》《长阿含经·沙门果经》(详细讲解比丘戒经文实在太长,从
略)等,特别是在...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ZT
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
松本史朗 著 呂凱文 譯
法光雜誌 v.101 (1998.02 )
法光雜誌編輯委員會
前言
如­­同題目[1]所示,我認為「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以下將說明其理由。
為了論證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首先將說明如來藏思想是什麼、佛教是什麼,然後再辨
明兩者不同。總之嚴格說來,我想考察如來藏思想是什麼、佛教是什麼。
佛教是什麼?
首先,關於佛教是什麼?我先說自己的意見。就結論而言,我認為佛教是主張無我
說、緣起說。然而,這裡所謂的「緣起說」並不是指重重無盡的法界緣起或是相依相待
的、同時的、空間的緣起。我所謂的緣起主要是指十二支緣起;依據《律藏》〈大品〉
所載,我相信釋尊是順逆地觀察十二支緣起而證悟。
然而一旦有這種言論,馬上就會招來所謂學術批判的聲音。這些聲音包括:釋尊的證
悟與緣起無關,或十二支緣起乃後代成立,或更極端的是認為釋尊的證悟與奧義書或原
始耆那教哲學之間在本質上不相違背。礙於篇幅所限,本文並不容許我就原始佛教(初
期佛教)的種種解釋深入問題討論[2],可是基於兩個前題考量下,我敢主張釋尊是證
悟十二支緣起。第一...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來藏思想不是佛教ZT
这文章写得挺有启发的。。
但在带来“打破”的启发效果的同时,却强化了概念的清晰边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这恰是我想要纠正一下的。。
因为,破,不是为了立的。。
概念,本就是缘起,本就是可以借用的。。但也恰恰是最终要抛弃的。。并且,就因为
是缘起,所以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我这个论断,也同样会面临着这个命运。。
由此,也就能看出修佛的“无奈”---那就是:不立,就无法破。。立了,破了,却太
容易立得过牢了。。以后还要去破。。
但从这个“无奈”之中,却能明白修佛的方法论。。。

的、同時的、空間的緣起。我所謂的緣起主要是指十二支緣起;依據《律藏》〈大品〉
所載,我相信釋尊是順逆地觀察十二支緣起而證悟。
然而一旦有這種言論,馬上就會招來所謂學術批判的聲音。這些聲音包括:釋尊的證
悟與緣起無關,或十二支緣起乃後代成立,或更極端的是認為釋尊的證悟與奧義書或原
始耆那教哲學之間在本質上不相違背。礙於篇幅所限,本文並不容許我就原始佛教(初
期佛教)的種種解釋深入問題討論[2],可是基於兩個前題考量下,我敢主張釋尊是證
悟十二支緣起。第一是為了要對抗客觀主義的學術,亦即視學術為客觀的想法,以及對
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有二大问题
释印顺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中说:佛法有二大问题:一是生死轮回问题,二是
涅槃解脱(成佛)问题。一切佛法,可说都是在这二大问题上作反复说明。如佛法而不
讲这二大问题,那就是变了质的佛法。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并非佛教特创的教义,印
度其他一般宗教中,十之八九也都讲到这个问题。1
注1 释印顺著,《以佛法研究佛法》,正闻(台北),1992.2 修订一版,页304。
首先,在辨正之前要厘清的是,释印顺说佛法有二大问题,这是有语病的,因为佛
法从来都不会有问题,只有不解佛法错解经义的人才会说佛法有问题,或是在修学过程
之中对诸甚深法义弄不通时说自己仍有问题未解,但都不是佛法本身有问题。此篇评论
虽随顺释印顺之用语,但本质上应该说只有佛法的涅槃智慧才能彻底解脱生死轮回的问
题。释印顺说佛法有二个大问题——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其实这二
个问题只是一个问题,而且只触及三乘菩提的解脱道,还没有探求到佛菩提道,所
以与成佛无关;释印顺所言“生死轮回要如何解脱而得涅槃”的问题,他以为的这二个
问题,其实只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是一个问题?因为解脱道完成时就是涅槃解脱,就
没有生死轮回的问题了,所以它...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16
顺便说一下,婆罗门教也完全能实证有梵我,完全能实证梵我合一,只需要调整一下禅
修方法,将动态性的毗婆舍那禅修调整为静态型的专注禅修,即安止定。不要去观察现
象的生灭性,而改为尝试体验合一感,即能认识到梵我合一,能所不二。大乘如来藏思
想也是如此。
我对这些实在太清楚了,尤其为什么佛陀的毗婆舍那禅修能够体验到非常明显的生灭无
常性,体现到迅猛的刹那生灭性,以及为什么会产生一系列观智,我也都经历过。
爱因斯坦说,理论决定了你能观察到什么,这个观点很牛逼啊。。。
实证,别扯蛋了,汉森说观察渗透理论,所谓的实证,都是被理论渗透了,几乎没有真
正客观性的“实证"
s******t
发帖数: 2511
17
F12.从弥撒文献初步回应《罗马天主教的福音》
小弟给误解者解释「弥撒不是再将耶稣杀掉,且符合圣经」后(见该篇拙作),他
从那本由一位现已离开天主教的前神父麦卡棣(JamesG.McCarthy)君所著、吴主光牧
师及其领导的小组所翻译的《罗马天主教的福音》(「TheGospelAccordingtoRome」,
一本反天主教的书,这中译本下称该书),摘录以下第一至第三段所谓的「天主教文献
」,说它们已清清楚楚说明每次弥撒,主耶稣是「被杀」、「被杀了」(那些文献有「
被杀」、「被杀了」等词语),故此吴牧师说的正对,即弥撒是要耶稣再死多几次,再
次将祂杀害。后有另一位网友再引述以下最后两段英文天主教文献(是否从该书引述出
来则不清楚),并引用一般的字典证明文献中的IMMOLATED∕IMMOLATION的意思是「
kill(somebody)asasacrifice杀(某人)作祭品」,然后藉此坚持吴牧师等人将
IMMOLATED∕IMMOLATION译成「被杀」、「被杀了」是正确的,于是弥撒的确是再一次
(甚至再多许多许多次)把耶稣「杀掉」,要祂不断地死在祭台上。
拙作「...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8
索达吉堪布
问(11):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
为恒常的本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
以“无我”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
奥义书》的影响。而藏传佛教的“即身成佛”之说,也是建立在“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基础上。我想知道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堪布是怎样看待学界的意见?
答: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
转法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佛
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着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有
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以及弥勒菩萨...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9
索达吉堪布
问(11):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
为恒常的本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
以“无我”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
奥义书》的影响。而藏传佛教的“即身成佛”之说,也是建立在“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基础上。我想知道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堪布是怎样看待学界的意见?
答: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
转法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佛
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着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有
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以及弥勒菩萨...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17016
20
这次四月天诗社活动,参加人数众多,量大质优。根据最后投票结果,票数超过或者等
于十票者,可以任选一作品入选本次活动佳作选。
奖金标准:凡参加活动者,每人可得50伪币(注:按人算)。凡作品入选佳作的,每人
可再得80 伪币(注:按人算).参加活动作品数量最多的三位作者可再获得80伪币。奖
金的发放要通过站务,请大家耐心等候。由于总伪币数目有限,分配起来比较拮据,对
不住大家了。
……………………………………………………………………………………………………
ladyred 210
cattywh 210
NWWolf 130
astonishing 130
miaoying (miao) 130
walkingtall (步步高) 130
flamencofly (flyfly)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2
学术界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奥义书》的影响,对吗? http://www.xuefo.net/show1_24397.htm
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为恒常的本
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以 ‘无我
’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
,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奥义书》
的影响。怎样看待学术界的意见?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转法
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
佛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著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
有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以...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0章 法眼宗风
第10章 法眼宗风
一、文益创法眼
文益(885-958),俗姓鲁,余杭(杭州)人。年甫七岁,即投新定之智
通院全伟落发,弱龄即受具戒于越州(绍兴)之开元寺。后于明州(宁波)育王寺希觉
禅师门下习律,同时“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希觉称他为“我们之游、夏”。后到
福州长庆寺谒长庆慧棱,未契玄旨,乃结伴从西湖出游,因大雨,停留在城西之地藏院
,得参桂琛。桂琛问他:“行脚作么生?”文益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
”文益豁然开悟。又指庭下片石问他:“寻常说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且道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文益曰:“在心内,”琛云:“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益窘
无以对,遂放下包袱,依止月余。从“词穷理绝”处悟“一切见成”、言下大悟。至临
川(江西抚州),州牧请住崇寿院。由此传法,四远参徒翕然而至,不下千人。南唐初
(937后)受江南国主李氏之请,住金陵报恩院,号净慧禅师,再迁清凉寺,持续开
堂。异域慕其法者,涉远而至。玄沙正宗,兴于江表。周显德五年(958)卒,谥大
法眼禅师。著有偈颂、真赞、铭记、诠注等,共数万言,流布天下。现存《语录》、《...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4
庚二、(修安忍)分二:辛一、认嗔境;辛二、真修安忍。
辛一、(认嗔境):
不欲吾与友,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于敌则反是。
我不乐意自己和亲友遭受痛苦,为他人轻蔑,听受当面的粗恶语与背后毁谤的卑鄙言词
,但是对于敌人却刚好相反。
在进入“真修安忍”前,我们要先对自己嗔恨境进行分析。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生嗔的
原因为他人“行我不欲”与“挠吾所欲”,该偈从不欲与所欲的对境上,再进行阐述。
有我执的凡夫众生,他们不希望、不乐意的对境,总括起来,不外乎有四种:历苦、遭
受轻蔑、闻受粗语、鄙语,而且由于众生强烈的我所执,他们对自己的亲友眷属,也不
希望遭受这四种不欲之境。如果自己和亲友遭受到这些不欲境,马上就会生起忧恼,大
发嗔恚。相反,有我执的凡夫,对仇敌有“敌对”、“相反面”的分别念,因而总是希
望敌人得到这四种不乐境,如果有人阻碍敌人遭受这些,他们也会因此而大发嗔恨。从
字面上解释本颂的内容,就是上述的八种不欲与四种所欲,共十二种嗔境。
再深入本颂的内容,详细地分析,有些讲义中说可分为三十六种不欲境与三十六种所欲
境。从不欲上分析,自己不欲历苦、遭轻蔑、闻受粗语与鄙语;不欲自己的亲友历苦、...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5
如来藏与外道思想之关系
问(11):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
为恒常的本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
以“无我”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
奥义书》的影响。而藏传佛教的“即身成佛”之说,也是建立在“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基础上。我想知道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堪布是怎样看待学界的意见?
答: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
转法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佛
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着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有
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6
索达吉堪布
问(11):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
为恒常的本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
以“无我”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
奥义书》的影响。而藏传佛教的“即身成佛”之说,也是建立在“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基础上。我想知道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堪布是怎样看待学界的意见?
答: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
转法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佛
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着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有
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以及弥勒菩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8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佛学问答类编(通问第一之一) (zt)
一、通问
问: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余萍)
答: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
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施无畏)
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
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
问:世上宇宙真理是否有一个?谁(哪一个宗教)是唯一真理?(黄圣吼)
答:此问题颇笼统,宇宙之大,事物之多,要从何处说起。兹可说,各事物各有真理,
若归纳之,有一个总真理,所谓‘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名‘一真法界’,而
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所以名为真也。何种宗教悟得
此理,且有把握办得到,便是真理宗教。
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
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
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
等皆是也。佛则与此两类皆不同,即上两类圣,所知所能者,佛皆知能,佛所知所能者
,上两类圣,有所不知不能。
问:佛教救世有出世的独立人权,为...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9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元音老人:念起即觉,不压不随 (zt)
元音老人:念起即觉,不压不随
我们的六根—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
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因此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
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
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
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
隔著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
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
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
、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
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
了,有念头了?’
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0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六)
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
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
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
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
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
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
入诸国土。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
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
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
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
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
。而为...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理国王族段氏简介
大理开国君主段思平,先祖为武威郡人,始祖段俭魏,佐南诏大蒙国蒙氏为清平官,为
东汉武威太守段颎的第17代子孙,六传至段思平。思平为幕览(小府副将),后因战功,
成为通海节度使
。五代时期,自立为王。
再往前,段氏出自春秋初期的郑国。郑国郑武公病亡。老大寤生继位就是郑庄公。老二
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下,企图夺取郑国的政权。失败后一路逃跑,最后逃至共,河南辉县
。叔段到共后又称共叔段,后来他的子孙有的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段氏。段姓在云
南经历的时间比较长,最早的时候就是汉代,以后他们自称是共叔段的后裔。
1251年段祥兴驾崩,传位给他的儿子段兴智。隔年蒙古再次攻打大理,最终相国高泰祥
战败被杀,段兴智逃至鄯阐,蒙古大将兀良哈台攻下鄯阐,并生擒段兴智,灭了大理国
,蒙哥为表示自己的仁慈而封段兴智为世袭总管。
1257年年蒙古成立云南省。
也有人认为,大理段氏先祖,虽然来自武威,但是不是武威汉族,而是鲜卑段氏,先迁
武威,然后徙云南。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段氏的取名:
父子以重名制为主,连名制为辅,绝异于汉族的避讳。这些是北方鲜卑族的习俗。
1.重名制:姓名三个字,第二个字祖,父,子,都一样。比如“... 阅读全帖
a*********7
发帖数: 30080
3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辛弃疾诗
少读稼轩诗,搜了一下,得到这个,看起来应该是全宋诗中所收的全部稼轩诗;应该也
差不多是全部的稼轩诗了吧?
http://www.niwota.com/submsg/7159589/
丙寅九月二十八日作来年将告老
渐识空虚不二门,扫除诸幻绝根尘。
此心自拟终成佛,许事从今只任真。
有我故应还起灭,无求何自别冤亲。
西山病叟支离甚,欲向君王乞此身。
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
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
谁使匈奴来塞上,却从廷尉望山头。
荣华大抵有时歇,祸福无非自己求。
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
答余叔良和韵
东舍延朝爽,西林媚夕曛。
有生同扰扰,何路出纷纷。
暖日鹓鸾伴,空山鸟兽群。
本来同一致,休笑众人醺。
第四子学春秋发愤不辍书以勉之
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
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
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
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
读邵尧夫诗
饮酒已输陶靖节,作诗犹爱邵尧夫。
若论老子胸中事,除却溪山一事无。
读书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读圆觉经
二十五轮清净观,上中下期春夏斋。
本来欲造空虚地,那得许多缠绕来。
傅... 阅读全帖
c****b
发帖数: 699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pbb (vava),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中世纪缩影: 伊丽莎白一世和她的姐妹们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3 20:39:38 2011, 美东)
伊丽莎白一世和血腥玛丽女王、格雷九天女王、苏格兰玛丽女王
她们生活的时间大约在中国的明朝中叶,正德(就是游龙戏凤里的那个)、嘉靖年间。
哦,还要一直到万历年间。伊丽莎白一世和血腥玛丽是同父异母的姐妹。这对姐妹有一
个历史上赫赫大名的父亲: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这一辈子,文治武功不咋样,但是骄奢淫逸却是名震世间。最“出众”的成就
,就是换了半打王后。由于换后,亨利八世还跟教会发生了激烈冲突:因为他们认为,
夫妻间的离异,乃是违背天理的事情。  于是,亨利八世彻底来了个政教合一,自己
说了算这个男人最让人恐怖的事,并不是他喜新厌旧,而是他的朝臣和妻子们下场之凄
惨。在他的妻子中,有离异的、有难产而死的,还有被他送上断头台的。而他的朝臣们
,更是朝不保夕,都铎王朝创立以后,有数不尽的王公贵族被砍下了脑袋。伦敦塔外,
日日都有新鲜的人头出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心与物
学人对宇宙器世间及六道众生存在之种种现象、差别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会问:
“三界众生及器世间都是哪里来的?”“难道真的有一个造物主?”依佛教的教理来说
,三界里的一切——器世间及众生,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乃至解脱成
佛也是“心”、“识”的作用,这就是佛教最上也是最根本的教理——“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九载,觉林菩萨承佛威力
,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教所说之能造三界的“心”、“识”不是一般人所感受到的那个有见闻觉知、能思考
、能作主的心——意识、末那识,而是“本心”“根本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之
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
本心阿赖耶识能变现出四大极微,复能执持四大极微,使之积聚成宇宙器世间及有
情的色身。有情有了色身,接触外境,根尘相触,阿赖耶识又能生出有情的见闻觉知心
——识蕴的六识,来了知各种境界,故云“三界唯心造”。
一、心
所谓的“心”,是指精神活动的主体。先...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35
净土十疑论节选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
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
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
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
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
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
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
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
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
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36
甲、论因果之理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要图。【书二】十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
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
二】十一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
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
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
,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
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着
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
欲令其曲,不可得也。【书二】十一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臃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
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
方...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见”的深刻剖析
这篇剖析是佛的弟子舍利弗讲的。如果能够耐心读完,仔细思维每一句话,就能明白“
我见”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是凡夫的原因,几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我见之中啊。
这里的凡夫不是说因为我们没神通,不是神仙,所以是凡夫,而是指,不管有无神通,
但还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有我见的都是凡夫。我见不仅指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还包括认为
身体里有个灵魂之类的,宇宙万物有个主宰之类的,有那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的
佛菩萨的都是变相的我见。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对于“如来死后
怎么样”的问题,只能以无记来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我见,执着有我这个
个体,再顺延到有如来这个个体。佛陀是觉者,彻底断除了我见,所以无从回来那个问
题啊。
~~~~~~~~~~~~~~~~~~~~~~~~~~~~~~~~~~~~~~~~~~~~~~~~~~~~~~~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池水方五十由旬。深亦如是。其水盈满。复有士夫。以毛.
以草。或以指爪。以渧彼水。诸比丘。于意云何。彼士夫水渧为多。池水为多
比丘白佛。彼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所渧之水少。少不足... 阅读全帖
P******A
发帖数: 126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每日教言
站在密乘的高度,尤其是不共誓言或成就的层面来看,当一个人依止了合格的上师,又
对他诽谤的话,这是非常严重的过失。对这种人,一定要注意!
--《前行广释》智悲佛网
我看了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他平实的语言中,透露着对人生的反思,大家
有必要看一下。他还在其中提到:“我对佛教经典并没有深入研究,对佛教的理解自然
十分肤浅……我觉得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识。人世中许多纷争,在佛
家的眼里,是毫无意义的。”http://t.cn/zjJxQHD
索达吉堪布微博
闻是为思打基础,思是为修打基础,修则是运用思慧的正见,消除错误见解的过程。好
比与敌交战,闻是领取武器,思是操练武器,修则是与敌军进行正面交锋。领了武器,
不勤加操练,或者操练了不去参加战斗,都无法发挥武器的功用。如果有人没有武器,
赤手空拳闯入敌军,就只有被敌军打败的份了。
益西彭措堪布微博
当我们回归到生命的本质状态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轻松、满意、幸福,才能体会到生命
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每天都至少有一段时间的回归状态。
慈城罗珠堪布微博
有的人问,“我是不是已经开悟见性了?是不是已经相当有修行了?”我也无法判断...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9
强烈推荐回家人老师的戒淫
戒淫(上篇)
这篇《戒淫》上篇,共分7大部分,分别是:
1.为什么要戒淫;
2.从相上看,正淫与邪淫的区别;
3.相上戒淫的原理(相上的淫是如何生成的);
4.如何戒;
5.戒不住相上淫的关键(戒淫的以后的事情);
6.根据不同的人建立的不同的戒邪淫模式(系统戒邪淫程序,心理测试等);
7.以后的问题。
里面还有很多小的标题,如现代人普遍的正淫观点,如现代人一些邪淫现象的生成等等
。总之会纵文化,含历史,看宗门,分正邪,破无明,说详尽,适现在,晓厉害。因此
对于大家的问题,如前面已经讲述范围中的,会立刻回答的,对于后面的要讲述的,可
能要过几天回答,见谅。
戒淫(上篇)
前言
偶尔心动,想写篇修行人如何将情执布施给法界的文章,将这个想法告诉白眉,白
眉嚷嚷道:“老师,你的烂尾工程太多。”想来也是,有好几篇文章都没有结束,还到
处心动发愿,实在不妥。
今日是佛陀的成道日,就找这个借口将《戒淫》上篇写完吧。
《戒淫》一共有3篇。
上篇是针对事相上淫欲心重,习气深,连相上的淫欲心都戒不了的人看的,主要就
是“誓不沉心”到“如如升起心”的应用。
中篇是针对事相上已经持...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说说我的疑吧
原经在这里, 猛烈而“实有”地说了一通什么是“我”
非我, 不异我, 不相在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池水方五十由旬。深亦如是。其水盈满。复有士夫。以毛.
以草。或以指爪。以渧彼水。诸比丘。于意云何。彼士夫水渧为多。池水为多
比丘白佛。彼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所渧之水少。少不足言。池水甚多。百千万
倍。不可为比
如是。诸比丘。见谛者所断众苦。如彼池水。于未来世。永不复生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入室坐禅。时。尊者舍利弗于众中坐。世尊入室去后。告诸比丘
。未曾所闻。世尊今日善说池譬。所以者何。圣弟子具足见谛。得无间等果。若凡俗邪
见.身见.根本身见.集身见.生身见起。谓忧戚隐覆。庆吉保惜.说我.说众生.说
奇特矜举。如是众邪悉皆除灭。断除根本。如折多罗树。于未来世更不复生
诸比丘。何等为见谛圣弟子断上众邪。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愚痴无闻凡夫见色是我.异
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异我.我在识.识在我
云何见色是我。得地一切入处正受。观已。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我及地唯一
无二。不异不别。如是水.火.风.青.黄.赤.白一切入处正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与物
学人对宇宙器世间及六道众生存在之种种现象、差别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会问:
“三界众生及器世间都是哪里来的?”“难道真的有一个造物主?”依佛教的教理来说
,三界里的一切——器世间及众生,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乃至解脱成
佛也是“心”、“识”的作用,这就是佛教最上也是最根本的教理——“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九载,觉林菩萨承佛威力
,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教所说之能造三界的“心”、“识”不是一般人所感受到的那个有见闻觉知、能思考
、能作主的心——意识、末那识,而是“本心”“根本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之
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
本心阿赖耶识能变现出四大极微,复能执持四大极微,使之积聚成宇宙器世间及有
情的色身。有情有了色身,接触外境,根尘相触,阿赖耶识又能生出有情的见闻觉知心
——识蕴的六识,来了知各种境界,故云“三界唯心造”。
一、心
所谓的“心”,是指精神活动的主体。先哲孟子谓...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雜阿含經》第335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
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①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第一義空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
而生,生已盡滅②,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③,除俗數法④。耳、鼻、
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
,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
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本經中描述「第一義空」的經文,也有其餘的對應經典,若在文字上仍有疑義,可以對
讀參考:
《增壹阿含經》卷三十〈六重品37〉第7經:「云何名為第一最空之法?若眼起時則起
,亦不見來處,滅時則滅,亦不見滅處;除假號法、因緣法。」(CBETA, T02, no. 125
, p. 713, c15-18)
《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九〈非常品51〉第8經:「若眼起時則起,亦不知來處;若眼...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宋代禅 宗的历史
禅宗法脉传承
禅宗法脉的传承对于禅宗来说,是重要的一环。第一个到中国来传授禅宗的是西天法灯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菩提达摩在中国是第一祖,经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
慧能。至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禅宗便是一花开五叶,演变成临济、曹洞、法眼、沩仰、
云门五宗。
禅宗的传承编辑
传承在禅宗来说,也是重要的一环,第一个到中国来传授禅宗的,正是大名顶顶的「菩
提达摩」,菩提达摩是西天法灯第二十八祖,在中国是第一祖。
达摩祖师传慧可大师,慧可大师是第二祖。
慧可大师传僧璨大师,僧璨大师是第三祖。
僧璨大师传道信大师,道信大师是第四祖。
道信大师传弘忍大师,弘忍大师是第五祖。
弘忍大师传慧能大师,慧能大师是第六祖。
而慧能大师之后,便是一花开五叶,演变成五宗,这五宗,就是临济宗,曹洞宗,
法眼宗,沩仰宗,云门宗。 [1]
一花开五叶编辑
这一花开五叶,其次序如下:
六祖慧能传南岳让传马祖传百丈海传沩山佑传仰山寂。
六祖慧能传南岳让传马祖传百丈海传黄茱蘖运传临济玄。
六祖慧能传青原思传石头迁传药山俨传云俨晟传洞山价传云居膺与曹山寂。
六祖慧能传青原思传石头迁传天皇悟传龙潭信传德山鉴传雪峰存传云门偃。... 阅读全帖
x*m
发帖数: 276
4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2511
45
H4.宗教交谈(4):神的存在无可推诿
误解者引述罗1:19-25,结论出「人犯罪离开神,绝不是出于无知。人在明知神的永能
和神性下,若按良心行事寻求,绝不会把真神当蛇、树、佛像,进而拜偶像、拜蛇、拜
树的罪中,所以,不会有人处身在其他宗教里,却是‘信’主得救。」小弟尝试在此回
应一下。
首先,小弟不知误解者所引述的罗1:19-25是那一个版本,我手上有的是连基督教学者
都认为译得准确的思高版圣经,这是天主教华人教会内很通用的一个中文译本。罗1:
20-25大家的翻译很接近,但罗1:19的思高版这样翻译:「因为认识天主为他们是很明
显的事,原来天主已将自己显示给他们了。」这与误解者所引述的版本「神的事情、人
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 神已经给他们显明」像有点出入。
在思高版,人能认识的是:「天主」(天主,即神之意)。按小弟粗浅的理解(也许是
理解错了),在误解者所用的版本,尤其是经他的「应用」(或是诠释)后,人能认识
的是:「他所能认识的一切事,包括对于神所能认识的一切」,意味着人已能知道「全
部」,连对这个神和其他事情都有100%的、透彻的认识/认知,丝毫不会懂错,丝毫
不会...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4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
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
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过去两会引用过的诗词:
2003年两会回答中外记者:
面对困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工作风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两岸关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
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税费改革: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抒。
2004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
今后工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522
47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4631
48
【歼10序言】
其实真心不想写歼10,太难写了。歼10有着太多的争议,太多的疑团,大跨度的时间,
太多的人事矛盾,兔子家任何一款战机都比歼10好写。
所以成飞篇前半部以FC-1为主轴,以屠基达老爷子为线索,将故事徐徐道来,大家跟着
故事感慨,就当听评书了。
歼10的内容写出来,就显得枯燥。要想将歼10说清楚,涉及三款机型:歼9—歼7(3)
—歼10,期间还涉及到611和132的矛盾;屠基达和王南寿的恩怨;宋文骢和601的恩怨
。从60年代跨度到2006年左右,难度不亚于前面闲侃前半部的成飞。更麻烦的是成飞子
弟和沈飞子弟在网络上的论战,还涉及到许多江湖传闻,难啊!歼10真的好难写。
既然大话说出来额,就得写,水平有限,资料不全,大家包涵着了!
【先澄清偶的第一个猜想】
实际上偶开始写这个帖子就是闲侃,一天将洪都侃完了。本想一天半侃完成飞,写一半
觉得不对,得详细点写,实际上就是从歼9开始认真写这个帖子的。
歼9开篇,偶通过上万字的历史描写推测出来三个结论:
第一个猜想:最早的歼9原型机在69年的时候已经下马了。今天官方公布的歼9资料,是
另起炉灶的歼9。从历史角度看歼9实际上是颗双子星...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67
49
我在陋作《吃自家的饭管人家的事,上人不做做下人,长工救度地主》一文中写了这么
个故事,很多人都喜欢听:大家知道,黄鼠狼也是喜欢修炼的,一修修好几百年,就在
要修成人身前要经过一个匪夷所思的关口。你会看到那时黄鼠狼常常跑出来跟在人后面
学人走路,有的堂而皇之学人戴顶帽子在路上走,有的甚至会学人掩嘴偷笑。更有创意
的,居然拿两核桃的壳套在脚上,“磕磕”地学女人穿高跟鞋走路。等它们觉得学人差
不多了,便会在田间地头问人:“你看我象不象人哪?你看我象人儿?你看我象仙儿?
”你要惊异地回答一声:“象人呀。”那么好,它马上就修成人了,你要说象仙,它马
上就修成仙了。你想动物要修成了,那危害可就大了去了。但有经验的老农就不会轻易
回答,故意慢慢吸烟不理它,它就象劝党员退党一样,跑前跑后地围着老农死乞白赖地
问:“你看我象不象人啊?” 有的人就故意整黄鼠狼,要么拿起锄头追打黄鼠狼,要
么就破口大骂:“我看你象个大驴吊!”这时候黄鼠狼只好哭着跑开:“你这下毁了我
几百年道行了啊!修了几百年,修成了个大驴吊”
其实往往修成修不成的关键就在于一句话,这就是向人“讨封号。”主要是想修成人身
。更有甚者,有修了...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19398
50
http://www.storm.mg/lifestyle/51228
編按:本篇轉載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給徒弟施懿宸的第三封信:〈馭棋而勿馭於棋〉
。施懿宸就讀台大博士班期間,決定再嘗試一次職業棋士選拔,以些微之差落敗,師父
沈君山知道後,直言追求職棋生涯的時機已過。
原作者說明:2005年春節期間,我收到施懿宸一封賀年的信,報告他過去一年的一些事
。說他現在台大讀博士班,已經有論文發表,但始終不能忘情圍棋,對於當年沒有成為
職業棋士,一直感覺遺憾。去暑台灣棋院招考職業棋士,他也去應試,開始時連勝數盤
,成績很好,但在關鍵決賽時,因為和一門重頭課的考試撞期,未能專注,以些微之差
落榜。
這是我回他的函,初寫的時候,原只以懿宸一人為對象,開始以後,覺得也可以寫給所
有喜歡圍棋而未能做成職業棋士的年輕棋友,愈寫愈長,又夾雜一些圍棋故事,已經完
全不能算是私人信函了。
-----------------------------------------
懿 宸:
你的賀年卡和燕窩都收到了。
一步之差也許一輩子都追不到
我想我應該恭賀你沒有被錄取做職業棋士,怎麼還在搖來晃去呢?當初選了走讀書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