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恒常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E
发帖数: 197
1
郭正鈴
其他佛教及佛学界人士为何无法正式回应萧平实的评论?
我是学佛之人,从小就对修行非常有兴趣。特别是「开悟」这一件事,从我高中的时候
就非常向往能让人开悟的修行。然而,由於当时对於何谓开悟连个基本的认识都没有,
被他人所误导,以致浪费了十年的光阴;而後在一个机缘之下,经由友人的介绍接触了
萧平实的书籍,才对「开悟」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才开始正确的佛法修行。
「开悟」从表面的语言文字上来看,似乎是简单的两个字,然而却有相当大的涵义。一
者开悟是进入佛法内门修行的重大关卡,二者要如何开(亦即方法丶程序为何)?三者
悟的标的为何?这三个主要意涵在萧平实的书上可以轻易地找到,在此我不一一详述。
纵观近代的台湾丶中国地区甚至全世界的佛教界,只有萧平实能对「开悟」做正确以及
全方位的诠释。有鉴於当初自己被误导而浪费了十年的青春,今日因此特别写了这一篇
文章;除了要告诉大家若想要开悟可以先从萧平实的书籍入手,另外还要告诉大家,其
实我们从经典之中就可以轻易搜寻到 释迦牟尼佛於二千五百多年前所告诉我们的,开
悟之标的即是「如来藏」。而文章之所以立这个题目,主要是在彰显无法出书正式回应
萧平实评论的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心
问:【二、阿赖耶识是变异性、是生灭法,阿赖耶识里含藏著真如,此真如才是不
生不灭的。真如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黄金成分早已经决定,而阿赖耶识就像金矿中其他
的杂质。】
答:阿赖耶识心体,绝非变异性,绝非生灭法; 佛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
之真如心体无垢识故。然而 佛说阿赖耶识非断亦非常,此谓阿赖耶识心体虽然常住不
坏、性如金刚,体恒常住而自性恒不变易,永远显示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真如性
,然此真如性之心体中,却含藏著无始以来七识心王所造作之一切善恶业种,及所熏习
之邪见与无明种子,令诸业种、无明……种子等流注不断。由含藏如是善恶业种、无明
种子……等故,致令有情轮回生死,六趣受生、流转无尽,故名其第八识为流转真如、
邪行真如,即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心体有如是分段生死之业种等等
流注不断,由有七识心王及诸种子流注不断,故说阿赖耶识非常,即是《大乘起信论》
中一心二门所说之生灭门也!由是缘故施设第八识心体名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者即是执
藏分段生死种子而流注不断之意故,即是集藏、所藏、能藏之意故。
如是心体常住、性如金刚、永不能坏;乃至集十方诸佛威神之力为一力,亦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灵之蘑菇汤
偶遇有周围朋友 同事 同学亲人过世, 总是不知如何劝慰, 一般大家也只能说一
句:节哀顺便。
这里摘一点如何解脱人生痛苦烦恼内容与有缘人共勉:
一般人所看到的烦恼不外乎是什么呢?比方说,今天的工作顺不顺利,或者最近有
没有跟眷属吵架,最近小孩是不是都不听话、难以管教,甚至说呢,在外面是不是 碰
到一些你难以接受的事情等等。这些都是大家所存在的所谓的“烦恼”。当然,这个“
烦恼”也包含说,因为无常变化所导致的种种的失落,比方说,每一个人在 人生的旅
途上,都恐怕都必须要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这一类型的这个烦恼,可以说是人生处处
皆是,所以才有一句话讲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我们先来看看有情一生的历程,有情从处胎出生之后,历经婴孩位、童子位、少年
位、中年位、老年位、耄熟位等八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几乎都有说不完的苦和 烦
恼存在。幼年时虽然不知天高地厚,却有著对世间一无所知的苦;进了学校,有课业和
同侪压力的苦;出了校门到社会上找工作,也有种种的苦, 乃至看不到未来的苦。谈恋
爱找对象中也有种种烦恼.结了婚有了家庭和小孩,开始有身心压力、情感压力,以及... 阅读全帖
r**t
发帖数: 214
4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炎夏飘雪
英文链接 www.buddhanet.net/pdf_file/jotleeds.pdf
炎夏飘雪
[缅] 西亚多乌祖迪迦著
译序一:来自伊洛瓦底江畔的祝福 – 克玛叠帕比丘(Bhikkhu Khemadipa)
在世尊的教导中,最简单然而却是最深奥的便是:唯一的实在就是当下出现的任何事物
。如实地活在当下的一刻,这样你便会活在真理中。事实上,世尊把当下的一刻说作是
「唯一值得的执着」。
然而,在修行的路上满是圈套,比如想要有些不一样的体验、判别当下那一刻的素质、
抱持着期望等,即使是修行已久的禅修者,都仍会掉进这些陷阱中。「我至今已禅修二
十年了,但我仍有愤怒,我到底做错什么?」
从阅读乌祖迪迦的内心世界,我希望你们得到的是,能认识到当你沿着这条法的道路往
前走着,但却否认你自己的人性,这便是不智。爱、迷惘、绝望,与恐惧等都是现实的
,它们都是自然的,它们就在面前,而且,跟所有其他东西一样,都是从缘而生,并会
消逝。在这条道上只有一样「正确」的体验,那就是你现在正觉知到的。
只要你是一个人,你都会有人的遭遇。活在其中,从中学习,并将之放下吧!
愿你们得到解脱。
西亚多乌祖迪迦(自传)... 阅读全帖
i***x
发帖数: 4
5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Re: 王蒙
对于很多哲学家而言,他对我们日常所经历的种种变化可能有稍微不一样一点的理解;确实
,我们都可以非常轻易的观察到身边种种差异和变化,有强势者,弱势者,有占有的,有失去
的,但是大多数时候,对于一个严肃的哲学家而言,他更愿意相信这些种种看似零碎的现象
或存在之间有着某种强烈的联系,他愿意有这样的能力,即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个总体的事件
来考虑,如此,有霸权,就有受霸权的,有使用的,就有被破坏的,等等。
所以对他而言,我们看似种种不同的实在和变化,很可能都有某种“恒常”在其中,而正
是这样的“恒常”使得一旦有快乐就会在另一处有悲哀,一旦有拥有就会在另一处有失去
,整个世界(甚至包括你我)都正按照这样的“恒常”而在颠簸。
一个经常的事实是,你会对这样的颠簸感到厌倦,很多的哲学家也会如此,他们希望寻找
到某种超越这样颠簸的可能,从而获得一种被救赎的可能。
稍微补充一句,不要将“恒常”简单话为“完全规定的”;我大概看了一下很多朋友前面
的贴子,但感觉可能有些朋友被不同的概念迷惑了,意志与自由意志,规律与随机,等等
;一个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法可能是不要急着从这一个点或那一个点切入,而是稍微安静下
来仔细的
r****r
发帖数: 75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回和心的相续
你说的这个恒常和消失只是一般人认识的,就是世俗谛层面的无常,
佛法说揭示的无常是刹那无常,生灭不止,
关于存在和恒常,可以用多米诺骨牌勉强地打个比方:看起来似乎有个恒常的东西在前
进,在运动,其实根本没有,只有变化而已。
佛法对存在的另一个重要的认识就是,主客不可分,其实仔细想想就明白,在你不是直
接面对北海白塔时,白塔只是你的记忆而已,没有人的记忆,就没有恒常的感觉,也没
有时间感。其实就是你直接看着白塔时,你之所以认为它似乎没有变,也是你下意识里
在拿当下的影像和记忆中过去刹那的影像做比较,得出没有变的结论,这个也是离不开
意识的。
《法句经》第一偈就是,“一切事物以心为前导。”
这不是唯心,只是凡夫为外相所迷,没有注意到心的作用,所以强调回头看,
禅宗里讲: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即今山河大地是有是无?
r****n
发帖数: 8253
7
waichi所说的根行,就是所谓心的单一往来取舍轮转。waichi认为是心的这种错误行为
而造成了轮回。这个取舍,是心对相的取舍。是本体论,而不二论(心相不二)非缘起
论,因为其中的心是非缘起的,是恒常的。心也是一个创造万法的源头。
而原始佛法说的对五蕴的执取贪爱造成轮回,和waichi说的有根本不同之处,就是佛法
所说的贪爱执取是行蕴,是心所,它是伴随着刹那生灭的心识而产生的,心识是缘生的
,执取的心所也是缘生的,当中不存在任何一个恒常的本心或者真如。这是真正的缘起
论。
waichi否定对相的取舍,但是却认为存在一个恒常的不生不灭的“心”。
waichi的所谓解脱,是所谓的任运自如,不住涅槃,而不是五蕴寂灭。
而原始佛法即否定对所缘的取舍,也否定存在一个恒常的“心”,因为对五蕴彻底否定
,所以解脱必然是导向寂灭的涅槃。
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怎么能杂糅到一起?
r****n
发帖数: 8253
8

无我在佛陀的时代本来是个很简单的命题,是为了反对当时婆罗门的Ataman概念。
Ataman其实就是“神我”,即认为存在一个主宰,恒常,独立的东西,有人称其为灵魂
,或者梵,或者上帝。
佛法不承认存在这个,佛陀通过缘起论,通过五蕴的分析,彻底否定了任何具有主宰性
,恒常性,独立性的东西。
一切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就否定了主宰性。
诸法生起即灭,生起必灭,就否定了恒常性。
缘起和无常也意味着不可能存在独立性的东西。所以诸法无我。
但是佛教在发展过程当中,被婆罗门思想渗透,后期越来越神我化,最初是不二论,之
后是阿赖耶缘起,再后面是真如缘起,当佛法发展到真如缘起,即认为一切是都真如缘
生的,或者如来藏,自性本心缘生的,这就变成了神我论,这里的如来藏,自性,本心
就是一个具有主宰性,恒常性的神我,尽管和印度教的梵有点区别,特别是用不二论做
掩护,但是仍然无法掩盖神我的性质,更尤其是将其变成究竟了意(如来藏思想在印度
被认为是不了意的,是方便说)。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搞不清楚无我,把不自私,不执著,无分别当成无我,甚至像青海的
这些信徒一边相信上帝,相信什么万能的力量,还满嘴无我。这是在是讽刺...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类理解研究--休谟
第四章关于理解作用的一些怀疑
第一节
人类理性(或研究)的一切对象可以自然分为两种,就是观念的关系
(Relations of Ideas)和实际的事情(Matters of Fact)。属于第一
类的,有几何、代数、三角诸科学;总而言之,任何断言,凡有直觉的确定
性或解证的确定性的,都属于前一种。“直角三角形弦之方等于两边之方”
这个命题,乃是表示这些形象间关系的一种命题。又如“三乘五等于三十之
一半”,也是表示这些数目间的一种关系。这类命题,我们只凭思想作用,
就可从把它们发现出来,并不必依据于在宇宙中任何地方存在的任何东西。
自然中纵然没有一个圆或三角形,而欧儿里得(Euclid)所解证出的真理也
会永久保持其确实性和明白性。
至于人类理性的第二对象——实际的事情——就不能在同一方式下来考
究;而且我们关于它们的真实性不论如何明确,而那种明确也和前一种不一
样。各种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因为它从不曾含着任何矛盾,而且人心在
构想它时也很轻便,很清晰,正如那种反面的事实是很契合于实在情形那样。
“太阳明天不出来”的这个命题,和“太阳明天要出来”的这个断言,是一
样可以理解,一样不矛...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一下出现的事。事物不会停留,有生便有灭,灭了再生,生了又
灭。但迷惑无知者不希望它如此。若我们禅修并变得寂静,就会希望一直维持,且不希
望有任何干扰。但那是不切实际的,佛陀希望我们先观察事实,并知道它们是虚妄的,
然后才可以真正拥有寂静。当不知道它们时,我们自以为是它们的主人,便落入我见的
陷阱。
无常、不确定即是真谛
因此,我们必须回到源头,找出它变成那样的原因。我们必须如实了解事物,了解
它们接触心与心的反应方式 ,然后才能得到平静。这是必须审察的,若我们不希望事
物依其自己的方式发生,就无法拥有平静。无论我们逃到哪里,事物还是会像那样发生
,这是它们的本质。
简单地说,这是真谛。无常、苦与无我是现象的本质。它们什么也不是,就是这样
,但我们给事物过多的意义,超过它们真实所拥有的。
要让智慧生起,其实并不那么困难,它的意思是寻找因并了解事物的本质。心不安
时,你应该了解:“这是不确定的:无常!”心平和时,别沾沾自喜:“啊,真平静!
”因为那也是不确定的。
当某人问:“你最喜欢哪种食物呢?”别太认真。若你说真的喜欢什么食物,那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实观——阿姜查《无常》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一下出现的事。事物不会停留,有生便有灭,灭了再生,生了又
灭。但迷惑无知者不希望它如此。若我们禅修并变得寂静,就会希望一直维持,且不希
望有任何干扰。但那是不切实际的,佛陀希望我们先观察事实,并知道它们是虚妄的,
然后才可以真正拥有寂静。当不知道它们时,我们自以为是它们的主人,便落入我见的
陷阱。
无常、不确定即是真谛
因此,我们必须回到源头,找出它变成那样的原因。我们必须如实了解事物,了解
它们接触心与心的反应方式 ,然后才能得到平静。这是必须审察的,若我们不希望事
物依其自己的方式发生,就无法拥有平静。无论我们逃到哪里,事物还是会像那样发生
,这是它们的本质。
简单地说,这是真谛。无常、苦与无我是现象的本质。它们什么也不是,就是这样
,但我们给事物过多的意义,超过它们真实所拥有的。
要让智慧生起,其实并不那么困难,它的意思是寻找因并了解事物的本质。心不安
时,你应该了解:“这是不确定的:无常!”心平和时,别沾沾自喜:“啊,真平静!
”因为那也是不确定的。
当某人问:“你最喜欢哪种食物呢?”别太认真。若你说真的喜欢什么食物,那能...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2
4) 无我(无主宰):


无我是指身心内外没有具有主宰性,恒常性,独立性的精神本体。主宰是指创造支配五
蕴现象(万物)。无我并非无私,并非心物不二,并非无个性,并非一切皆空(空性)



★ 任何粒性意识(观察者)和粒性物质(被观察者)都是刹那生灭,微观上生起即灭,
宏观上生起必灭。这符合无我要素之无恒常。


★ 由于任何粒性意识(观察者)和粒性物质(被观察者)都是刹那生灭的,而且是同生
同灭,所以必定不具有主宰性,这是因为主宰性要成立的前提是观察者必须持续存在,
恒常存在,如此才能对被观察的现象产生支配性。而实际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观察者(心
,识)。而且粒性意识和粒性物质是互相依赖而产生的,粒性意识(名法)是粒性物质
(色法)产生的依赖条件(助因),而不是根本条件,粒性意识不能创造产生物质。因
为二者都不能产生并支配万物,不具备主宰性,符合无我要素之无主宰。


★ 粒性物质和粒性意识是互相依赖而产生的,并非独立产生的。这是无我要素之非独立



★ 主宰性的,独立的“本体”,无论是梵,灵魂,还是恒常的本心都不存在。


★ 生命个体的独立自我意识感觉以...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3
某导师创立的某觉会的自称什么毛狮子的信徒看到楞严咒居然都不放过污蔑藏传佛教的
机会,胡言乱语地说喇嘛教最怕楞严咒,只好给他长点知识:
「楞严咒」诸本对照逐字对译——兼议「大佛顶」与「大白伞盖佛母」的关系

汉传佛教中有一重要的咒——「楞严咒」(亦称为「大佛顶陀罗尼」),其出自于“唐
.般剌蜜帝”所译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中(亦有几种单
译本);同时藏传佛教中,亦有一与之相似的咒——「大白伞盖陀罗尼」,其出处为“
元.真智”等译的《佛说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亦有“沙啰巴”的异译本《佛顶大
白伞盖陀罗尼经》等);此二经文说法时机、人物等完全不同,但其二者咒文内容、作
用、功能上却完全相似,并且名称上亦有相同之处;因此,有人即说此二者相同,但亦
有人说此二者不同。因其二者翻译手法及出处等处的明显不同,所以,并不容易直接看
出其内在关联。本文试从「楞严咒」各个版本译文的完整对照中,通过其音译或意译,
还原出相应的梵文及对应的汉文译文,并以此来确认出汉传的「楞严咒」与藏传的「大
白伞盖陀罗尼」间的异同。同时,亦由此对照,为「楞严咒」确认出相对最为准确的咒
文及译文。
...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二)Z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一、要了解空性是什么,我们先了解性是什么。
按佛经所列如下•《成唯识论述记》
“性者体也”。 【涯按:性就是本体】
•《大乘义章》:
“性释有四义:
一者种子因本之义,【涯按:性就是本源】
二体义名性,【涯按:性就是本体】
三不改名性,【涯按:性就是不变易的】
四性别为性。【涯按:性别的性显然不是空性的性】”
•《大智度论》
“性名自有,不待因缘。” 【涯按:性就是不靠因缘而本身存在的,其实就是本源、
本体、神之类的概念】
所以性的概念基本很清楚了,不变易的本质、本体、本源等。
但空性是不是直接就是对性这个概念的否定呢?
不是,我们往下看。
二、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空性不是什么
下面的说法直接来自于佛教菩萨大德的言论,所以大家暂且就把下面几条当定理来接受
就行了。
首先空性不是某种东西,这个我想还好理解吧。
其次空性不是某种境界,没有一种境界称作空性。
复次空性不是某种存在,也不是某种不存在,也不是某种即存在又不存在,也不是某种
非存在有非不存在。
能不能理解,先放一边,我们首先知道空性不是以上的这些玩意儿。
那么有人说了,我练功...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见五蕴无常?
我说的稳定性是指恒常性,不管有多恒常。“关系”例如函数关系。五蕴是无常的,问
题是关系是恒常的吗? 似乎有一定时间内的恒常性(连续性)。
a***n
发帖数: 199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能为因性与根本因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2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From 百度
【第七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
【末那识】
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
,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
、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
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
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
,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
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
特伽罗(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
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二)法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
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三)平等性
智相应位,乃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 阅读全帖
h******1
发帖数: 16295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ZT) 习大大对于历史非常重视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
神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指出: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古人说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习大大对于历史非常重视,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
习近平主席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
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高度重视历史的民族,这是我们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清代
龚自珍《定庵续集》里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了解历
史,就了解了世间大道;把握史学,才把握住社会规律。而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
是让它的史观消亡——践踏民族历史,解构民族文化,涤荡民族自信,破坏民族认同。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人的自有文化意识中,对历史是如此看重呢?
(一)文化架构的意义
第一,历史,在中国文化里具有架构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一说起“
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经,专指儒家文化。因...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 01:06:08 2013, 美东)
Probing the Boundaries of Faith and Reason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
Dr. Martin J. Verhoeven
东西方宗教研究,第1期,2001年6月,77-97页
Religion East and West, Issue 1, June 2001, pp. 77-97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历史博士,美国法界佛教大学
摘要
西方对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之热忱出现的历史时机恰逢现代科学的崛起,以及由此而
来的对于西方正统宗教的质疑。简单来说:现代科学引发了一场深层的精神危机,不幸
地导致了信仰和理性的分裂——这种分裂亟待调和。而此时佛教被视为另一个“可寻求
的圣坛”,能够在物质与精神这两个相互分离的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上个世
纪佛教在西方的开始兴盛...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 01:06:08 2013, 美东)
Probing the Boundaries of Faith and Reason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
Dr. Martin J. Verhoeven
东西方宗教研究,第1期,2001年6月,77-97页
Religion East and West, Issue 1, June 2001, pp. 77-97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历史博士,美国法界佛教大学
摘要
西方对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之热忱出现的历史时机恰逢现代科学的崛起,以及由此而
来的对于西方正统宗教的质疑。简单来说:现代科学引发了一场深层的精神危机,不幸
地导致了信仰和理性的分裂——这种分裂亟待调和。而此时佛教被视为另一个“可寻求
的圣坛”,能够在物质与精神这两个相互分离的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上个世
纪佛教在西方的开始兴盛...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4
来自主题: Midlife版 -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探索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 01:06:08 2013, 美东)
Probing the Boundaries of Faith and Reason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
Dr. Martin J. Verhoeven
东西方宗教研究,第1期,2001年6月,77-97页
Religion East and West, Issue 1, June 2001, pp. 77-97
作者马丁维荷文博士:历史博士,美国法界佛教大学
摘要
西方对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之热忱出现的历史时机恰逢现代科学的崛起,以及由此而
来的对于西方正统宗教的质疑。简单来说:现代科学引发了一场深层的精神危机,不幸
地导致了信仰和理性的分裂——这种分裂亟待调和。而此时佛教被视为另一个“可寻求
的圣坛”,能够在物质与精神这两个相互分离的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上个世
纪佛教在西方的开始兴盛...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5
第一章/佛法有什么好处?
【一】佛法会让我快乐吗?
快乐,是形容所有人类共同目标的一个概略名词。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快乐,然而「
快乐」的意义以及如何去达到它,却是众说纷纭。
全世界数十亿的人们都深信,快乐仰赖于自己拥有多少物质财富,他们梦想要过着一如
好莱坞红人、名流般的日子,以及所有搭配其身份的派头,例如坐落于比佛利山的大豪
宅,或使用工业用的烘干机来烘干一条手帕。然而,在真实的状况中,只有一小部分的
寻梦者能将自己挤进洛杉矶。而且,就算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类似的理想场所,若是上
亿的人都过着这种奢华浪费的生活,光是对生态所造成的后果,就会是一场浩劫。届时
不仅是这些寻梦者,连同地球上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再享有片刻的快乐了。
我有个澳洲学生道格拉斯(Douglas),他代表了另外一种版本的「快乐」。道格拉斯
靠着政府的失业求助福利维生而毫无感激,「出离心」与「厌离轮回」是他避免工作的
藉口。虽然他算是个佛弟子,但是深植的怠惰心以及缺乏个人的责任感,造成他纵然拥
有很多空闲时间,他也不修行。像这样不必工作,又靠着别人的善意过日子,似乎带给
他某种喜乐的感觉。但是像道格拉斯这种人的问题,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真实的本体论
修学佛法有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必须探讨清楚,否则再怎么努力修习都无法成功。这
个问题就是:佛法到底有没有本体之论?为什么许多人读释印顺的著作,到最后会发觉
读不懂,或无法信受而读不下去?例如释印顺说佛法无本体论;那么,我们就来探讨清
楚佛法的所说,到底是有本体还是无本体?本文主要以释印顺在他的《无诤之辩》书中
针对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之内容的大力批判,来探讨释印顺否定有“本体”是否符合
佛法。
释印顺在书文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借刀杀人”,譬如他借用无本体论者之名来
批判本体论,他说:【无本体论者批评本体论说:“本体,只是观念论者好弄玄虚,而
妄构一个神秘的东西来作宇宙的因素”!】其实很明显地,这根本也就是释印顺他自己
的想法,而以无本体论者作他的替身,来阐述释印顺认为佛法是没有本体的谬论。所以
,他才会说:【佛法说涅槃,说空寂,不是以此为宇宙本体,以满足玄学者的求知欲,
是深入缘起本性而自证的。】
释印顺的所说,就是明确地表示:他认为佛法是不主张有本体的,只有说缘起而已
。所以,释印顺为了扞卫他的主张及地位,很努力地把主张有本体的学者熊十力批驳得
体无完肤。
释印顺说:【依佛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异阴相续与薪火相承
有人說佛法裡面不是說有一個不滅的本心第八识嗎?但是那個不滅的本心是靈魂
嗎?那個不滅的本心跟一般人在講的靈魂是一樣嗎?
那我們說靈魂見,靈魂的這個知見其實古今中外都存在,基本上中國的靈魂見是出
自於儒家的思想、還有道家的思想的延伸。靈魂的知見從古時候到現在,從印度乃至於
希臘、乃至於歐洲、乃至於不是說基督教他們就沒有講靈魂的,基督教他們講永生,一
樣是講靈魂,但是那個就是佛法中所說的”常見” (把本来不是恒常存在的东西认作恒
常存在的)。所以這個靈魂見是所有的一切眾生的一個迷惑,所以不單單只是中國的儒
家,還有道家所說這部分的問題。靈魂見它其實是對於生命的實相不瞭解所產生的一種
邪見,因為對於生命的實相不瞭解,所以有錯誤的一個妄想,認為說有一個能夠常住不
滅的這樣子的一個心,能夠往生到未來世去,這個常住不滅的這個心,他們所認知的這
個心,其實是攝屬在五陰(身心)裡面。
如果這個東西沒講清楚的話,很多人會把靈魂不滅,還有佛法裡面所說的一個不生
不滅的這個本心把它混在一起;甚至於很多佛門裡面的人,也認為說有一個靈魂,佛教
裡面的大師也不乏有這樣子的一個見解,認為說...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东正教灵修学中的耶稣祷文
东正教灵修学中的耶稣祷文
修士司祭单萌心
两年前,我在这里的演讲中提到,依照东正教的理解,人类生命的终极目标在于和上帝
结合。我也简略地谈过,有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可以引导人与上帝结合,使主耶稣居于
我们内,我们也同样居于主耶稣内。这个简易法门就是耶稣祷文。在今天的演讲中,我
将专门和大家探讨耶稣祷文,向大家简述这个法门最重要的一些方面。在我的讲论中,
我将引用正教会诸位圣贤和神圣的长老们(特别是近代和当代的长老们)对此的教导。
耶稣祷文是一个简短的诵句,其基础是圣经中提到的瞽目者的祈祷(玛特泰福音/马太
福音20:30–31; 路喀福音/路加福音 18:38) ,及基督所讲的比喻中的税吏的祈祷(
路喀福音/路加福音18:13)。耶稣祷文的全文是:“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罪
人”。为了让心灵更加专注于经文,这个诵句经常被简化为“主耶稣基督,怜悯我”。
此种祈祷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它的灵活性:人们可以在自己的个人灵修时间中诵念圣名
,也可以在教堂里,在旅途中,在日常劳动中,甚至在卧榻上持名。每日实践耶稣祷文
可以帮助人恒常赞念上帝,建立起与神人耶稣基督之间的亲密共融。通过持诵圣名,人
...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白话大念住经

四念住之所以能解脱,是和万法的生灭无常性以及缘起密切相关。
由于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如实亲见,我们习惯的以为自我是可
以恒常的,心可以是恒常的,快乐是可以恒常的,也不能如实的彻见法与法之间都是缘
起的,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因为不能彻知无常,不能彻知缘起,我们生起贪,生起嗔
,进而造业,因为这种不知,所以是痴。轮回在这三毒的作用下不断延续,永无止息。
要打破这种错误的认识,打破这种习性,那么你必须彻知无常,彻知缘起。如果要彻知
无常,那么你必须如实观照当下现起的任何身心现象。观察他们的无常性,否则你没有
办法直接认识。
当下现起的身心现象分为四种,分布是身,受,心,法,这就是四念住。四念住的核心
就是如实观照当下现起的任何身心现象,只不过由于你刚开始无法做到,因为有散乱,
昏沉等五盖妨碍你,于是你需要修禅定以及需要简化观照的目标,所以你可以选择观呼
吸,观腹部起伏等等,等五盖被克服,获得了心清净,你就可以开始真正观察当下身心
现象的生灭无常性。
经过修观,修四念住,你必将会见到身心现象的快速生灭,这种生灭无常你想抓你也抓
不着,想躲也躲不开,你也根本无法阻止这种生灭
r****n
发帖数: 8253
30

哈哈,我完全明白这个掩盖的把戏啊。
你以为我不知道大乘有所谓“妄立”的说法?
可惜狐狸再想掩盖住尾巴也掩盖不住,只是忽悠那些愚痴者。
它把心弄成了假立,但是却留下了“性”实际只是变换了名目而已。
“见性不生不灭”,呵呵,这不是恒常是什么????
这里的“我”是真正的假立,是彻底不存在“我”。只是方便交流而已。
真实的是不断生灭的五蕴,但如果用究竟法来谈,则根本没法谈了。
可是waichi的心是和这个一样吗?如果这个心不存在,何谈什么取舍往来???
这是大乘玄论,玩弄那些不求甚解,喜欢玄想的人的。
百分百有众生,而不是没有众生。
并不存在度众生,因为众生是自度的,解脱者只是指明方向。
这里的人,同样也是概念法,但是大乘敢说心也是概念法吗?呵呵,去问问学唯识的吧。
不二论冒出来了,以上没一个是正确的。
五蕴本身是无常的,是缘起的,既然是无常的,缘起的,就永远不存在什么解脱,如果
解脱,必须取一个恒常的。
如果要否定五蕴寂灭的涅槃为究竟,则必须在五蕴的基础上创造出恒常的,于是只能是
不二论,将相变成心,心物不二,变成了梵我不二论。回归到婆罗门教的思想上
呵呵,听人家忽悠真心假立,就还真相信
r****n
发帖数: 8253
31
五蕴,即所有的精神意识和物质现象,佛法称它为有为法。五蕴又称为世间,或者三界。
凡是五蕴,则必然遵循缘起法,即缘生缘灭。因为缘生缘灭,则必然无常,因无常,则
必然苦(非实,不圆满)。因为无常,非实,则必然无我(无恒常,无主宰)
除了五蕴之外,唯一剩下的就是涅槃,而涅槃,佛陀对其描述并不多,因为它已经超越
我们的经验。
一个在轮回的众生,它的所有“经验”都是五蕴现象,就是说一个人的任何意识行为(
包括任何所谓的决定,无论程度多强),包括身体都属于五蕴,都是生灭的。除此没别
的。
当我们误把五蕴现象执着为常,执着为乐,那么就必然造成生灭现象的继续,生灭现象
不断继续,就是轮回。
只有对五蕴彻底否定,彻底放下,彻底厌离,才会有真正解脱的涅槃。所以佛陀说,色
,受,行,想,识,一切都在燃烧。这个意思很明确,即必须对五蕴彻底的否定,彻底
的放下。
除佛法(特指原始佛法,非大乘伪佛法)以外,其他任何外道都是错误的将五蕴当中的
某些现象误认为是恒常,是解脱。佛陀之前的婆罗门教在五蕴之中弄出了个梵,弄出了
灵魂,佛陀对其彻底的否定,提出了没有恒常的梵,没有灵魂,没有神,没有atman,
就是我们现在说
r****n
发帖数: 8253
32
佛法所说的虚幻,否定的是现象的恒常性,主宰性,独立性,而不是把现象和事物本身
彻底弄成“空”。
桌子上摆着一个苹果,佛法否认的是这个苹果并不是一直持续的在那里(恒常性),它
只是刹那现象的相续生灭。刹那作用是真实的,是有自性的(性质),只是不具备恒常
性。即小乘佛法所说的“当下有体,过未无体”。
缘起是对的,性空是错的。

是存
a**u
发帖数: 8107
33
☆─────────────────────────────────────☆
runsun (runsun) 于 (Thu Mar 11 13:02:30 2010, 北京) 提到:
真正的佛法,是对人和世界的完全彻底的否定,因为彻底否定带来彻底的放下,才有彻
底的解脱。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佛法的精髓。
人和世界就是五蕴,就是世间,就是苦,就是轮回。
大部分人修行,是希望停止世间的苦,但是要享受世间的乐。更好的享受。
人们幻想有天堂,有极乐世界,幻想解脱后可以天上天下来去自由,可以不受因果控制
甚至随意操控因果。追求这些的本质就是渴望更好的享受世间乐。
当他们听到智慧的佛陀说解脱是五蕴寂灭,在世间苦灭的同时,连世间乐也灭了,他们
会害怕,会恐惧,会难以接受。正如佛陀所说“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
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无我、无我所”
这种心理,是大乘伪佛法产生以及很多人信大乘伪佛法的根本原因之一。
没有彻底的对世界,对人,对自我的完全否定,就没有正见的生起。就不可能导向于五
蕴寂灭的涅槃。
涅槃,将使得一个“人”失去世间的一切。记忆,经验,感情,...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类理解研究--休谟
第九章动物的理性
关于实际的事情,我们所有的推论都建立在一种类推上,根据这种类推,
我们在一种原因出现时,就来预期有一种事情发生,而且以为那种事情和我
们所见由相似原因所发生的那些事情是一样的。那些原因如果是完全相似
的,那我们的类推便是完全的,而且我们由此所得的推断也是确定的,无疑
的。一个人在看见一块铁时,他会确信它有重量,而且它的各部分是凝聚的,
在他所观察过的别的一切例证下也有同样情形。但是各种物象如果不很精确
地相似,则那个类推就较不完全,那个推断就较不确定,不过这个推断仍可
以按照相似的程度具有一些力量。借这种推论,在一种动物方面所行的解剖
学上的观察,就可以推及于一切动物。我们既然明白地证明,某种动物(如
蛙或鱼)有血液循环作用,我们就可以据此构成一个有力的假设,说这个原
则通行于一切动物。这些比类的观察甚至可以进一步应用到我们现在所研究
的这种学问上。我们如果看到,在解释理解作用时我们所依据的学说,或在
解释人类的各种情威的起源和其间的联系时我们所依据的学说,如果也是解
释别的一切动物方面的同样现象时所必需的,则那种学说一定会得到进一层
的力量。在前边的推论中,我们已经...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类理解研究--休谟
第十二章怀疑哲学
第一节
人们为证明神明的存在和无神论者的错误起见,曾经有过许多许多哲学
的推论,在任何别的题目方面,都没有过那样多的推论。可是最富于宗教性
的哲学家们还在争论,是否有任何人可以盲目到家,竟至在沈思冥想之后还
是一个无神论者。这两种矛盾我们将如何加风调和呢?巡游骑士们在周历各
处来扩清世上的毒龙和巨人时,他们对于这些妖怪的存在,是从不曾有丝毫
怀疑的。
怀疑论者是宗教的另一个仇敌,他自然而然地激起了一切神学家和较严
肃的哲学家的愤怒(这种愤怒是没有来由的),因为我们还不曾见有一个荒
谬万分的人物,在行动或思辩方面对于任何题目概没有任何意见或原则。这
就生起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来,就是,所谓“怀疑论者”是什么意思?而且
我们能把这些怀疑的哲学原则推进到多么远的地步。
有一种先行于一切研究和哲学的怀疑主义,笛卡尔以及别的人们曾以此
种主义谆谆教人,认为它是防止错误和仓促判断的无上良药。那个主义提倡
一种普遍的怀疑,它不只教我们来怀疑我们先前的一切意见和原则,还要我
们来怀疑自己的各种官能。他们说,我们要想确信这些原则和官能的真实,
那我们必须根据一种不能错误、不能欺骗的原始原...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到底什么是“无我”?

这个就是错误理解了无我。
无我不是没有“个体”,而是指没有恒常,主宰,完全独立的东西,
“个体”其实是存在的,你和我本来就是不同的,绝对不是“一”。
佛陀的智慧,是佛陀的智慧,绝对不是你的智慧。
我见最主要的是破除认为存在恒常,主宰,独立的错觉,然后才可以彻底的舍弃五蕴(
你所认为的所有精神和物质现象)。
如果你要解脱,那么必须要有一个解脱的所依或者本体,这个所依一定要是恒常性的。
对这个所依和五蕴,和世间万物的关系认识,是解脱的关键所在。
有我见,就意味着必然把这个所依和五蕴,和世间万物的关系搞错了,如此将无法证涅
槃。
证涅槃最大最大的关键,熄灭所有的对五蕴的观察识知作用。对五蕴和世间彻底的否定
舍弃。
就是说,解脱的所依,也就是涅槃,和五蕴是完全不相容,互相排斥的关系,有你没我
,有我没你。
而所有的我见,都是将这种关系弄错。以为那个解脱的所依,在自我的身心当中。
r****n
发帖数: 825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到底什么是“无我”?
这里需要搞清楚佛法所说的主宰,恒常和独立都是什么意思。

能量是变化的,不是恒常。
不过无常也并不是简单的变化之类。
实际上,当你认为你面前的电脑一直存在于那里,哪怕持续存在一秒钟,就是不知道无
常是什么,就是有恒常之见。
但是这种大部分人难以理解,只有通过修观,通过对佛法的深入认识,才会明白。
佛教的阿毗达摩说任何的色法,都是生起即灭的,注意,是“生起即灭”,绝对不是生
起以后,持续一秒钟,一年,十年。。。
主宰的意思是说要有某个本体或者实体的东西,可以控制其他现象,就比如有人认为灵
魂支配身体,让身体思考,行动。也有人认为哪个是真心,是本来面目,是佛性,是如
来藏,是真如。这些都是具有主宰特征的
自然规律本身不是一个实体,更不是一个个体,不具有主宰性。
你对神的定义是什么?
r****n
发帖数: 825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问个问题啊

你没有明白佛法所说的无我。
佛法说的无我,不是没有自我的个体,而是指自我的个体当中没有一个恒常的主宰,独
立,不变的东西,比如灵魂,梵之类。
或者说,无我,是指没有神我,没有上帝,没有灵魂,没有梵。。。
佛陀提出无我(没有Ataman),是反对当时的主流婆罗门教的。
存在自我的个体,佛法认为它只是五蕴生灭相续的现象,没有恒常主宰。
就比如有的人觉得机器人里面存在一个机器灵魂在控制,这个叫做我见,而无我,就是
否定机器人里面存在灵魂,并不等于否认机器人本身。
因为在汉语里面,我主要代表自我的个体,不具备恒常主宰的意思,所以造成很多误解。
这里有人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做的,所以无我,就是典型的一个关于无我的笑话。
r******3
发帖数: 58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如何回应佛教的挑战

世界和自我是一刹那一刹那,其实就是佛法所说的五蕴刹那刹那的生灭相续的过程,这
个我后来通过南传的阿毗达摩获得确认。这里面涉及到了佛法重要的无常,无我乃至苦
的本质含义,但是我当时并不明白苦,是在后来一次密集禅修当中,借助于定力和自己
的慧,而获得了对于苦的完整认识。也发现了它的无比重要。
这个一刹那一刹那也和量子力学里面所说的量子特征有关,物理量,时间,空间都是一
份一份的,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单位,我后来在接触量子力学后看到了这个,引发了
我对量子力学的强烈学习兴趣。同时阿毗达摩也揭示了这个,这是我后来喜爱上阿毗达
摩的原因,我也确实一直反对学习原始佛法的大部分人对于阿毗达摩的整体否定。
世界只存在一刹那,也就是识生起驻留维持的那一刹那,极为短暂,短暂的让人难以想
象。这其实就是佛法所说的当下有体,过未无体以及识缘名色。也是量子力学哥本哈根
解释的物理存只在被观察测量才是真实的。因为佛法所说的识只有一刹那,则存在也实
际只有一刹那。这打破了世界和自我是恒常的错误认识。所谓的恒常,并不是维持永久
不变,实际如果认为诸法存在哪怕超过一秒,即是恒常之见,不了解真正的无常是什么。
尽管我当...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三章 老师与学生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4:03  点击:152
第三章老师与学生
良师的特质
给予业处的善友(良师)是:亲切认真可敬者,讲说温和言语者,能做深奥谈论者,不
会无因催促者。(《增支部.七法集.第36经》)具备如此等特质、真心要利益人、侧
重于进展的人称为「善友」。《清净道论.第三章.第61段》许多修行者经常会问这样
的问题:「我应该跟随多位老师或者跟随一位老师学习?」答案是:「就第一级修行者
而言,最好是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从这位老师学到所有止禅与观禅的精要之后,你可
以再去跟随多位老师学习。」为何如此呢?因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老师有时会有不
同的方法与途径。有时他们所讲的话听起来似乎彼此矛盾,但是事实上他们所谈的道理
是一致的,只不过从完全相反的途径去契入它而已。因此,为了避免混淆,刚开始最好
跟随一位很好的老师学习。当你的基础稳固之后,你可以跟随多位老师学习。那时你可
以学到通向涅槃的多种途径。然后你就能成为真正善巧的老师,能够针对不同根性的人
,给予不同的修行方法,就有点像佛陀那样。
好的禅修导师就像好的医生...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觉囊派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一个大念住经的问题

推论了解一下何谓”无我”,确实也无妨,
如果仅就一般的观察,的确可以推论了解一些何谓”无我”,
这也会有所收获,但这个收获可能对你一生没太大用处,仅是知识。
我所见,杂阿含中佛陀说要具备怎样的正见(观察角度)
包含四圣谛、无常、苦、无我,但不详细解释何谓”无我”。
再详细解释下去也许就没意思了,不如告诉比丘观察方法,让比丘自己体验。
也许是这样吧?
后世人倒解释很多,而且不同派解释有差异,例如如来藏怎么解释”我”(要问SeeU)
探明佛陀所谓”无我”的角度(不是细节),也是有益,不是完全无益。对修行者来说,
可以如是观察,是谓”正观”。对学者来说,可以与现代心理学的”我”做比较。
杂阿含33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
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
.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若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4048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界愛

佛性。但是佛性不是我们经常意义上这个恒常不灭,所以也不能叫恒常不灭。
因为恒常是相对无常来说的。
所以经上说,不生不灭。
r****n
发帖数: 8253
44
waichi的根法,有下面这几个关键点。
这个是所谓无明时候的状况,此处心不断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上乱转。
在这里,他将本来是极为正常的看,听,闻不断切换的闻知过程,说成是乱转,说成是错误
的。(其实完全正常,没有问题)
此处的心,是个本体主体性的东西,在六根转,是心表现出的乱转,这种表现被称为妄
心。
既然是乱转,前提就是“心”一定要持续驻留,在六根六识间不断转目标,而心本身绝不能是刹那生灭,前后相异。
waichi此处说,既然要解脱,生生生灭灭肯定是不行的,要去找不生灭的永恒事,魔头
的面目显出来了
这个不生灭的东西,是什么呢,后文有详细的分析。
以上三句,就是它对解脱后状况的描述,所谓见性无有来去,无有生灭,六根互用,再
无生灭。
显然,这里的“见性”是独立于生生灭灭的五蕴之外的(独立)。本身没有生灭性,是
恒常。而又可以起“用”(即产生作用)而直接影响五蕴或者色法,即是主宰。
waichi的手指指到哪里去了呢?指到了和佛法完全相反,和我上面所说完全相反的邪路
上去。佛法本来是要破除这个认为存在主宰,恒常,独立的某东西,即破除我见,而这
魔头waichi,竟然全力为他的弟子指出...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5
waichi的根法,有下面这几个关键点。
这个是所谓无明时候的状况,此处心不断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上乱转。
在这里,他将本来是极为正常的看,听,闻不断切换的闻知过程,说成是乱转,说成是错误
的。(其实完全正常,没有问题)
此处的心,是个本体主体性的东西,在六根转,是心表现出的乱转,这种表现被称为妄
心。
既然是乱转,前提就是“心”一定要持续驻留,在六根六识间不断转目标,而心本身绝不能是刹那生灭,前后相异。
waichi此处说,既然要解脱,生生生灭灭肯定是不行的,要去找不生灭的永恒事,魔头
的面目显出来了
这个不生灭的东西,是什么呢,后文有详细的分析。
以上三句,就是它对解脱后状况的描述,所谓见性无有来去,无有生灭,六根互用,再
无生灭。
显然,这里的“见性”是独立于生生灭灭的五蕴之外的(独立)。本身没有生灭性,是
恒常。而又可以起“用”(即产生作用)而直接影响五蕴或者色法,即是主宰。
waichi的手指指到哪里去了呢?指到了和佛法完全相反,和我上面所说完全相反的邪路
上去。佛法本来是要破除这个认为存在主宰,恒常,独立的某东西,即破除我见,而这
魔头waichi,竟然全力为他的弟子指出...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
bdbd (kakali) 于 (Thu Jul 14 06:22:59 2011, 美东) 提到:
佛在无我相经里面说色不是我,因为如果是我的,我就不会让它有病苦。 我觉得这个
论据不充分。 就好象买座房子,我不会盖房子,房子自己会漏,但是我可以住在里面
,所以它还是我的。 房子不是我,但是是我的。。。。。。
谁来开示一下。
☆─────────────────────────────────────☆
nibbana (卍) 于 (Thu Jul 14 08:34:22 2011, 美东) 提到:
经里说not self,你说的是not mine。
房子是你现在拥有的,但不是你。色也不是你。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sn/sn22/sn22.059.nymo.h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14 11:26:54 20...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7
阿罗汉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触,想等等也都是取蕴啊。
南传只认为在以涅盘为所缘的刹那,能缘的果心以及伴随果心生起的名法,不属于取蕴。
-- 应该是”取蕴”的定义问题
-- 南传还包含 “其它人的执取”
南传的取蕴还包含什么其它概念我就不知了
-- 我为什么那么在乎日常状态呢? 因为那是所有人包含佛陀最常处的状态,
-- 要把这个状态顾好比较重要。
-- 我只在乎这个状态顾好了没有。还有没有贪嗔痴,无明解了没,十结解了没。
-- 致于名词定义或整个要怎么解释,或者是否上面还有特定状态,要怎么说法,那就
再说,
这样说那样说,只要自圆其说。
执其身为常,为我,为我所。
注意,这个“我”,可绝对不是代表自我主体的我。你对我见的我,还是缺乏正确理解。
-- 你的”我见”如何解释? 在这个解释下,举个我犯错的例子
凡夫将阿罗汉的色身执着为恒常存在的,执着为被某某东西所控制主宰的,属于某某东
西的。即是升起“我取”,“我所取”
-- 我没有认为阿罗汉色身恒常存在,被什么东西控制呀? 为何你认为我有这样的看法
?
或者你是说,我不把阿罗汉色身列为取蕴,
就是认为阿...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8


我的心得是,当你脑袋发指令的时候,是带恒常的观点,
不是你的理智可以控制的。
你的理智可以告诉你自己,人都会死,世界没有恒常不变的,
但是亲人死的时候,一样控制不了脑袋以恒常为基础发出的悲伤指令。
要打破脑袋,很难。
观无常观灭是其中的方法,最好还有谁能提供其它方法,再多也不嫌多。
本来就这样,我很赞成呀。
我也不避讳缺点,你可以说说,我所理解的无常为何粗浅,
及何谓无常,如何常见,
我们都很愿意搬椅子来听明白
如果能举例子,那就最好。举你印象中我说过的话为例子也行。
我也没否认剎那生灭,很赞成呀
r****n
发帖数: 8253
49
南传呢,跟说一切有部非常接近。但是却不说“我”,但说恒常、本存。
例如清净道论的观点,涅槃首先不是不存在的,是一个存在的事实。
其次,它不是熄灭烦恼的精神世界,而是一种恒常的、非创造的实在。
它不是五蕴,因为五蕴是缘起生灭的诸行。
而涅槃,它是一个恒常、无为的实在,它只是在熄灭渴爱的时候,被心识体验到,它却
不是无常的心识,或任何身心现象。
因此,舍弃一个无常的世界,追求一个不动的本存,这是清净道论的涅槃思想。
----------------------
上文出自佛缘网的某位网友的帖子,除了里面所说的“本存”并不是南传所认可的,其
他基本都是对南传的涅槃观的概述,表达也比较准确。
http://bbs.foyuan.net/thread-199925-4-1.html

是涅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