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悲智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
r*****e
发帖数: 4598
1
这是最后一章了 分享一下 如果电脑前的你觉得受用 你可以发信给我你的email 我把
前面的内容给你
因为我平白受了素不相识的人的恩惠 学习了很多本来没有机缘知道的道理 我也不明白
为什么素不相识的人会每天都发一封信 坚持发了大半年了 我也从最开始的抵触到慢慢
学习了解 到慢慢理解其境界 我发现 人其实还是会改变的 我们人类虽然长相容貌各不
相同 外人看我们也是从容貌上来区分各人 其实真正能代表我们自己的 还是那些看不
见摸不着的思想 而思想的改变其实是很难也是很容易的 天堂还是地狱 无非是我们自
己在心里创造出来的世界罢了祝电脑那一边的你 有个通达人生
自我圓融
若有諸菩薩,
不厭生死苦;
具足普賢行,
一切莫能壞。──六十華嚴經卷四六.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三
此偈是說,如果有人發了要學做菩薩的心願,便不該厭離生死之苦,應當學習普賢菩薩
那樣,一邊常隨佛學,一邊恆順眾生。不論有多艱難的逆境困擾,也不會讓他退失救度
眾生的大菩提心。這是描述菩薩行者的信願堅貞,難捨能捨,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一
般人如果厭苦離苦,便想逃避現實世界,菩薩行者則是知苦、耐苦,救度眾生脫離苦難
,所謂「不為自身...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995
2
阿弥陀佛,大永安禅寺戏班分院开院不到24个小时,已获善款2705.88,
本主持感谢大善人:小崔蜀黍,天空美眉,阿拉思美眉,Bedodo美眉, 玉米地,buaa,
V叔。
在此佛历2557年新春佳节之际,本寺将首次对戏班新年无相布施,只对戏班常驻ID,前
50个跟贴常驻ID,每人俩饭团。
集曼陀之雅华,旃檀之凝香;祈万佛之祥光,龙天之赞唱。舒畅为地,福慧为基,悲智
为梁;方便为门,六度为梯,菩提为藏。申贺新禧,祈度九殃。身心自在,智慧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m*****n
发帖数: 7450
3
这个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的说法,但是四大佛教名山是悲智行愿四位大菩萨的汉传道
场,历史悠久,至少都是唐朝那就有了,而且各自有不少菩萨化身的传说--这是按佛教
本身的位阶来分的。
弥勒算佛,但是好像他现在是降级到人间来当菩萨,而且他到处化身,所以他的道场到
处都是,这个我也不清楚,谁知道可以补充。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庙有宗教历史流派
上的意义,所以跳出位阶来说就很容易吵架。
G****t
发帖数: 1799
4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 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
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著佛经的正确。]
尼采:佛教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实证的宗教。
中国现代科学家尢智表说:
“科学和佛教真是世界上的两盏明灯,他们照破了世间的愚暗,解除了人们的迷执,使
人类的智慧得以无止境的发展,而达到无上的正觉,可惜现代的科学只限于明了物质的
相貌,凡有关于心的部分,仍非借重佛教的一盏慧灯,不足以破除迷暗。”
“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佛教不是神道设教,不是精神痛
苦时的麻醉剂,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处世接物的实用之学,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
自由的,客观的,彻底的,具体的,积极的,入世的,实用的宗教。”
“科学愈昌明,佛教的教义愈发扬光大。”
鲁迅: 释迦牟尼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
早已明白的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
章太炎: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智人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
最可贵的.
康有为:佛学之博大精深,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含尤为深远.
梁启超: 佛教为最崇贵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32
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什么是我们的国魂?(转载)
目前的国学成为了显学,亦即热门的学科。比起一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门化的命
运,国学似乎特别幸运。不仅大学和其他学校注重了国学的研究和教学,而且社会也热
心推崇和推广它。国学的建设和发展甚至被提高到国家的文化战略。这也许在于它能够
强化国家的软实力。
如果在中国意识的觉醒的关联中来考察的话,那么所谓的国学绝对不能理解作一种包罗
万象的中国学,而是要把握为对于中国精神的研究。这是因为中国意识的觉醒就是中国
灵魂的觉醒、中国精神的觉醒。尽管人们对于国学有许多解释,它可以包括各种范围和
层面的研究,如中国文学、史学和哲学,又如道与术等,但其根本核心是中国之作为中
国的精神。依此之故,国学必须理解为国魂之学。
然而,中国的灵魂是什么?中国的灵魂是规定者,它指引了中国人的存在、思想和言说
,影响了中国千年历史的命运。这个规定者不是其他什么东西,而就是中国的智慧,亦
即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智慧。在这样的意义上,国学的根本就是中国的智慧之学。
在人类所有的智慧形态中,中国的智慧是一种特别的智慧。它既不是一般的人言的智慧
,也不是某种神言的智慧,而是属于天言的智慧。
人们一般将中国的思想分为儒道禅三家...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6
[佛有大小]


佛者,过无不离,非仅断其一分,德无不圆,非仅成其一品。
所以说佛有层次本身就是对于佛教的基本教义没搞清楚。
[某佛先佛, 某佛后佛] 老师讲法中并不存在这一说,完全对不上号。
在这几个列出的项里面,这个可以说是最不CRITICAL的。因为先后是说实时间,
只有在了义上说时间为幻,诸佛则无先后之别。凡夫心里都有时间[行阴不灭时间就在],
说有先佛后佛是凡,还算不上外。


开光之说是胡言乱语。佛有法报化三身,从理上说,三身是不二的。从事相上来说,则
有三身之别。拜佛,拜的是佛法身,也就是拜的清静自性,所以在寺庙里经常有人说拜
佛就是拜自心。其实说的是清静法身佛。不开光不能拜是乱讲。

这个和“大佛小佛”一样的CRITICAL。只要有人说大佛小佛、男佛女佛,可以
走人了。因为佛是超男女相的。否则就不叫佛。
!
嘿,绝!真是不打自招。告诉你佛教的一个常识,从道理上讲,菩萨是超男女相的。但
因为发了菩提心都叫菩萨,菩萨也有地上地前之别,所以佛教的菩萨,是有现男子相的有
现女子相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也是有男有女。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韦陀尊
天菩萨等则
都是现
H****y
发帖数: 1321
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關於神通的真假 一句話說完
现在这里几乎没有大乘了。
22是他的托,给他提供讲经说法的机缘。
这要是大乘来了,好比lixy,arhat,或者悲智二麻子,
肯定被他弄到上吊或者跳井。
还有科学派的几位,也都是摇摇头,放弃掉了。
Eloihim,确实比较坚强,能坚持住。
b*****n
发帖数: 662
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我所见的真感应
弥陀接引、陀罗尼被现金莲花
灵蛇报恩
放生行善,众教奉行
业报难逃偿宿债
随缘,欢喜放生
今能念佛,又能放生,九品莲台高步无疑
大龟报恩
人间行者
存心愈大,植德弥深
浩瀚师恩,无以为报
十年放生有感
后记
放生十...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黄念祖老居士谈外道妖通与佛法神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13 02:12:11 2013, 美东)
黄念祖老居士谈外道妖通与佛法神通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0日
http://www.fjdh.com/article/2013/08/185521273537.html
来源:湖心亭看雪客_新浪博客2009-09-18 作者:黄念祖老居士
564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特别提示:本文摘自大德黄念祖老居士(1912-1992)《访美杂谈》,原文链接:http://boruo.goodweb.cn/books/0103.htm
但是,对于特异功能我们要有所警惕!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现在出现这么多的奇异功
能?怎么以前没有呢?以前都是禁止的!因为奇异功能一出来,徒弟一多就要搞政治了
,就要领兵打仗了。历史上的这类事情很多,都是道法。比如白莲教、太平天国……他
们都兴兵,都是借著这个宗教搞政治。清朝时候有个八卦教,也是依此来与政府...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1232
10
(十一)
尘世间少了一个五福全,全福园里多了一座福碑,可是齐天国乃至新世界里,并没有多
出一个我。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每一个人的圆满各不相同。
五福的圆满是化身五福法,五福法的圆满是化身自然,自然的圆满是化身自然法,自然
法的圆满是孕化众生。
泉的圆满是奔向小溪,溪的圆满是奔向江河,江河的圆满是奔向大海,大海的圆满是奔
向天空,天空的圆满是融入十方,十方的圆满是融入宇宙,宇宙的圆满是化作虚无。
“我”的圆满,却是归于无限。
离开尘世的我,仿佛一粒微尘,在一个又一个十方间飘摇,无所生,无所不生;无所灭
,无所不灭;无所住,无所不住;无所空,无所不空。
在这样的飘摇中,我走过了失控知自控,看尽了无限知有限,耐过了孤苦知寂灭,享尽
了清福知悲智。
在这样的飘摇中,我知道了独行未必得以超脱,孤时已经深陷囹圄;散尽福德不过一念
之间,修持向上却是长途漫漫;利已等于自断出路,利他必将十方逢源。
我是一粒微尘,不过是一粒微尘而已。我用微尘之身走过一个又一个十方,用微尘之心
膜拜一个又一个十方界的精神导师;我用微尘的念生出一个又一个十方,我用微尘的愿
消融一个又一个十方之界。
然后,我连微尘也不是了。我...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1232
11
(十一)
尘世间少了一个五福全,全福园里多了一座福碑,可是齐天国乃至新世界里,并没有多
出一个我。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每一个人的圆满各不相同。
五福的圆满是化身五福法,五福法的圆满是化身自然,自然的圆满是化身自然法,自然
法的圆满是孕化众生。
泉的圆满是奔向小溪,溪的圆满是奔向江河,江河的圆满是奔向大海,大海的圆满是奔
向天空,天空的圆满是融入十方,十方的圆满是融入宇宙,宇宙的圆满是化作虚无。
“我”的圆满,却是归于无限。
离开尘世的我,仿佛一粒微尘,在一个又一个十方间飘摇,无所生,无所不生;无所灭
,无所不灭;无所住,无所不住;无所空,无所不空。
在这样的飘摇中,我走过了失控知自控,看尽了无限知有限,耐过了孤苦知寂灭,享尽
了清福知悲智。
在这样的飘摇中,我知道了独行未必得以超脱,孤时已经深陷囹圄;散尽福德不过一念
之间,修持向上却是长途漫漫;利已等于自断出路,利他必将十方逢源。
我是一粒微尘,不过是一粒微尘而已。我用微尘之身走过一个又一个十方,用微尘之心
膜拜一个又一个十方界的精神导师;我用微尘的念生出一个又一个十方,我用微尘的愿
消融一个又一个十方之界。
然后,我连微尘也不是了。我...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浅谈本人对基督教的疑惑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 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
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著佛经的正确。]
尼采:佛教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实证的宗教。
中国现代科学家尢智表说:
“科学和佛教真是世界上的两盏明灯,他们照破了世间的愚暗,解除了人们的迷执,使
人类的智慧得以无止境的发展,而达到无上的正觉,可惜现代的科学只限于明了物质的
相貌,凡有关于心的部分,仍非借重佛教的一盏慧灯,不足以破除迷暗。”
“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佛教不是神道设教,不是精神痛
苦时的麻醉剂,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处世接物的实用之学,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
自由的,客观的,彻底的,具体的,积极的,入世的,实用的宗教。”
“科学愈昌明,佛教的教义愈发扬光大。”
鲁迅: 释迦牟尼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
早已明白的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
章太炎:佛教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智人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
最可贵的.
康有为:佛学之博大精深,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含尤为深远.
梁启超: 佛教为最崇贵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2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十地(摘录)
从八识规矩颂讲记中摘录的关于十地菩萨内容。
菩萨修行,进入见道位,已算是登地菩萨,唯还是在十地的初地
入心修行。到了修习位,则是由初地住心,修至十地满心,。十地满
心,已经是妙觉菩萨的地位,在此位中,以金刚心、无间道,便证得
转依----转八识成四智,就是究竟佛果了。
十地,是修唯识行最後十个阶位,十地的名称是:
一. 欢喜地: 始入见道位,见证我法二空,能自利利他,生大欢
喜,曰欢喜地。
二. 离垢地: 修行菩萨,在此地时,一切戒垢,无论粗细,尽皆
远离,名离垢地。
三. 发光地: 此地菩萨,成就胜定,能发无边妙慧,曰发光地。
四. 炎慧地: 此地菩萨,得最胜定,以智慧火,烧灭烦恼薪,曰
炎慧地。
五. 极难胜地: 此地菩萨,其根本智与後得智,互相违返----即
根本智无分别,而後得智辨析世俗诸法则有分别,在此地使之融摄,
此事甚难,故曰极难胜地。
六. 现前地: 此地菩萨,观诸法缘起,以胜智力,引发最胜般若
现前,故曰现前地。
七. 远行地: 此地菩萨,修迥向方便及济拔方便,以已所作一切
善法,回向广大菩提,此即大智; 以种种方便九济拔众生,此即大
悲。有此士悲智二种方便,故能远行
a***d
发帖数: 17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理解缘法与悲智双运?
请教众位贤者?
a***d
发帖数: 17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理解缘法与悲智双运?

谢谢!希望有更祥细的解说。
l******d
发帖数: 120
16
六字真言法要
  班禅大师讲 戴季陶记
公元一九三一年六月,请护国宣化广慧大师班禅讲六字真言于宝
华山
之护国圣化隆昌寺,僧俗与会听法者四百余人。大师于先一日洁身净
虑,
着法服,陈十供,礼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及其本宗
初祖
宗喀巴大师,行其本宗所传之瑜伽正法,凡一昼夜,不寝不食,虔诚
之情,
为内地说法者所未有。时至,整容正衣于佛殿;礼拜已,始登座持诸
种加
持真言,而后演说法要曰:
昔观世音菩萨为阿弥陀佛之高弟,具足诸行、等解万法、等慈众
生,
发大誓愿曰:“尽我形寿,遍度一切众生,若有一众生不得度者,我
誓不
取正觉。若我于众生未尽度之时,自弃此宏誓者,则我之脑裂为千片
。”
发此誓已,专心极意,悲智双运,现诸神变,应境行化,度脱众生。
如是
经无量劫,其所度脱之众生,尽恒河沙所不能计。而环顾世间众生,
生者
无量,而愚痴堕落,受诸痛苦;造诸恶业者,亦复无量;轮回不已,
则众
生之苦终不能绝。于是菩萨生大忧恼,谓:“众生之苦,乃与众生之
生以
俱来;世间既存,苦何能已?苦若不已,度岂能尽?昔年之誓,是徒
自苦,
而于众生亦无有益;无益之行,何必坚
a*******g
发帖数: 86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成就无上菩提的根本方法
问曰: 祖师云。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涅槃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如何
劝修。故违祖教。
答:祖意据宗。教文破著。若禅宗顿教。泯相离缘。空有俱亡。体用双寂。若华严圆旨
。具德同时。理行齐敷。悲智交济。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别之义不亏。普贤以行严理
。根本之门靡废。本末一际。凡圣同源。不坏俗而标真。不离真而立俗。具智眼而不没
生死。运悲心而不滞涅槃。以三界之有。为菩提之用。处烦恼之海。通涅槃之津。夫万
善是菩萨入圣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渐。若有目而无足。岂到清凉之池。得实而
忘权。奚升自在之域。是以方便般若。常相辅翼。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华会三归一
。万善悉向菩提。大品一切无二。众行咸归种智。故华严经云。第七远行地。当修十种
方便慧殊胜道。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
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虽毕竟寂灭诸烦恼
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嗔痴烦恼焰。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
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
严佛土。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
d******y
发帖数: 3668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人生觀-鄭振煌
http://ged.asia.edu.tw/Fagu/%E4%BD%9B%E6%95%99%E4%BA%BA%E7%94%9F%E8%A7%80-%E9%84%AD%E6%8C%AF%E7%85%8C.pdf
看考古和罗列名词解释,还不如看这篇,言简意赅,集中高效
(本人水平低下,该文中若有误导之处也看不出来,读者自行决断,后果自负)
==================
佛教人生觀,悲智雙運
演講者:鄭振煌
世界化的佛教
佛教由釋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 624-544BC)創立於公元前第六世紀的印度。佛
滅後,經三次結集,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King Asoka)遣高僧至各地弘法,而成世
界性宗教。
印度佛教於1202AD滅亡,至公元1893年始有斯里蘭卡僧護(Sanghapala)法師創立摩訶
菩提學會,努力復興印度佛教。
佛教於公元前三世記傳入斯里蘭卡,後再傳入緬甸、泰國、高棉、寮國等地,屬於上座
部一切有部銅鐷系,以巴利文三藏為本,通稱南傳佛教。
佛教於公元一世紀經中亞細亞傳入中國,後再傳入越南、韓國、日本等地,屬於大乗,
主要從梵文及西域文三藏譯成中文
r******6
发帖数: 46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余涅磐和有余涅磐的区别
□虽然已经断灭三界烦恼,更不起惑造业,却还余留过去业力所招感的肉体,但是不会
受饥寒苦乐等影响,能平静地面对人生世事,是名有余涅槃。
□无余依涅槃,不但断除所有烦恼,而且由过去业力所招感的色身也灭亡,无有遗余,
一切微苦皆已离尽,是名无余涅槃。
□断除所知障,证悟生死涅槃不二的真理,所以不厌生死,不动本际,不住涅槃,悲智
双运,穷未来际,利乐有情,称为无住涅槃。
=====================
成唯识论十卷六页云: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
。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
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
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无学、容有前三
。唯我世尊、可言具四
r*******s
发帖数: 48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责任
嗯, 转文中有一段。
"出家修行是无欲行之法门,是断欲修行,所以佛陀说明若要出家行道,理应割爱辞
亲,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方得称为沙门(梵语sramana),既然发大勇猛心欲出离生
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要行无欲行,不得婚嫁,经营事业,交际应酬,与人拚名望
地位,为财为利,为妻子家庭,这一切皆与正法不相应,普令顿断,专注一心参禅悟道
,念佛三昧,克期取证,成就菩提涅槃,如是从假入空则成大智,从空出假则成大悲,
悲智圆满,佛道不求自得,这就是出家修行殊胜不可思议之处。"
也曾想过以此为在家的内在修行标准。 毕竟在家只是个形式。
然而实践起来太难。 不是自己做不到, 而是给家人的伤害很大。 别人会无法理解
所以现实情况往往是在家是因为责任。 在家认真修行的难处是如何不自欺, 同时又如何不伤害别人。
z**n
发帖数: 22303
21
【關於伶姬】
蔡伶姬,畢業於北一女、東吳大學會計系, 原本只是個平凡的家庭主婦,民國八十一
年突然會通靈,開始不斷有各類訊息傳遞給她,包括大園空難等畫面都曾提前出現在她
眼前,令她痛苦萬分, 家人原以為她生病了,經過各類證實,才知道這是老天爺賦予
她的特殊能力,十多年來, 她從協助政府辦案、辦座談會、一對一與人談因果,寫書
,到最近推出國內第一個以現場通靈談因果為主題的電視節目,(你可以不用排隊,以旁
觀者看看別人的因果),她已經成了國內心靈輔導的專業靈媒。
為了知道自己究竟怎麼了? 伶姬曾經把腦袋「捐」給醫界做實驗,高雄凱旋醫院精神
科醫師林耕新證實,經過院方多次腦波實驗及測試,伶姬的腦波確實異於常人,一般人
的腦波是貝塔波,冥想時會轉換為阿法波,但靈姬一旦與靈界通訊息,就會出現無法解
釋、振幅大又快速的波,最特別的是,一般人的腦波無法改變頻率,她居然可以隨時控
制自己的腦波變化,這個研究發現,林耕新曾經在日本橫濱舉行的世界精神醫學會上發
表過。
目前伶姬除了受邀演講、也成了暢銷書作家,已問世的五本著作「如來的小百合」、「
蓮花時空悲智情」、「茉莉的女兒」、「鬱金香通靈屋
d**********l
发帖数: 647
22
净土十疑论节选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
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
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
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
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
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
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
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
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
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3

我当然不是佛陀,和佛陀相差很远,尤其悲心和慈心方面。
慈悲心并不是修解脱道所必须的,但却是菩萨道必须的。
对于修解脱道的人来说,悲心还绝对不能超过慧,否则会容易导致走向菩萨道。但条件
不足,变成无法证果,也无法成佛。
而对于修菩萨道的人来说,悲心一定要大于慧,如此才能避免取证涅槃。
佛陀之所以在漫长的轮回当中没有取证初果乃至四果,就是因为他的强大的悲心导致,当最后一世悲智平衡圆满,于是成佛。
r****n
发帖数: 8253
24
对我自己来说,不是加强慈悲心的问题,而是如何能够把自己多余不必要的慈悲心尽快
消除,否则会导致难以更快速进一步的证果。
如果没有那些多余的慈悲心,我应该可以更进一步了,但是因为这些慈悲心的阻碍,因
为还是想着太多如何帮助众生,帮助世界的事情,构成了一定的阻碍。
不过也要感谢这里,通过对这里人的观察,大大减少了那些多余的所谓度众心。

,当最后一世悲智平衡圆满,于是成佛。
a*****y
发帖数: 3318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传佛教-百度百科
简介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佛教派系。在教义上,南
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
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
、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
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上座部佛教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
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它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除外),因为
他们大多数是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湮灭无闻了,遗留下来的至多是一两部经典论著,甚至
只是片言断语。然而,南传佛教不但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一套巴利语三藏圣典以及许多重
要文献,而且这些经典是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相当大的地域中唯一不可争辩的权
威性著作。在南传佛教国家,我们至今依然还能够看到按照佛陀当年所教导的行为规范
一样过着剃除须发、三衣一钵、托钵乞食、半月诵戒、雨季安居等等如法如律生活的比
库[1]僧团,使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受到最接近于二千五...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waichi阿
找不到了~
俺唯一还能找到的首是跟大师讨论菩提心地时候作地...已经很久很久没灵感了,了无
生趣哇~~
大师我哇最高明
次次交锋总完胜
辩才无碍超三界
九界佛土任我行
尔等无良爱鬼扯
心污自欺品不正
满嘴悲智伪佛子
世人皆醉我独醒
z*****n
发帖数: 633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修学菩提心
略说修学菩提心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FORGIVENESS 原谅/宽恕-zz
FORGIVENESS 原谅/宽恕
Venerable Sayadaw U Silananda 喜戒禅师
The following is a paraphraseof Sayadaw U Silananda's talk on
"Forgiveness".
下面是对喜戒禅师讲“宽恕”的重述。
Let us start the meditationsession with "Forgiveness". There are
three parts to it.
让我们的禅修从“宽恕”开始。这分成三个部分
1. Asking Forgiveness
请求宽恕
You should repeat the following verse:
请重复下面的句子:
If by deed, speech or thought,
Foolishly I have done wrong,
May all forgive me Honored Ones!
Who are in wisdom and compassion strong... 阅读全帖
r******3
发帖数: 58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以慈悲为修行的支持

佛陀有四无量心,这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佛陀不仅有大悲心,还有强烈的智,他是悲智
平衡。
但是在佛陀以前世的积累波罗密的过程当中,则绝对是悲大于智,如此才能避免过早的
证声闻果。
但是声闻弟子不是佛陀,不需要像佛陀一样不断轮回积累成佛的波罗密,如果修四无量
心导致悲心大于智,则绝对会导致不愿取涅槃,这一点我很确认。
所以我认为悲心的修行,真的要小心。
拔除众生苦,和证果是矛盾的。
要拔除众生苦,则必须留世间。
但是证果,哪怕就是初果,最多七次轮回,而且中间还有天道,留人间的机会很少了。
w*****r
发帖数: 7106
30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
词语解析
1、金刚:指金刚石,喻坚利之意,即以金刚之坚,喻般若体;以金刚之利,喻般
若用。历百劫千生,流转六道,而觉性不坏。
2、般若:为梵语,华语当译为妙智慧。(比世间智慧高深得多)。
3、波罗蜜:为梵语,华语译为到彼岸。众生因有我执,故陷于烦恼之苦海。倘能
从生死烦恼苦海,渡到不生不灭、清净安乐之地,即为到彼岸,即脱离了苦海。
4、经:经字当径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条路径。常道也,贯摄也,贯穿所应说义,
摄持所化众生。
5、顿悟:就是一闻法,就知五蕴本空,六尘非有,立即开悟,而明大道。(六祖
慧能为代表)
6、渐悟: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证,次第渐修,方可悟入。顿渐虽殊,而
到彼岸则一也。(神秀为代表人物)
7、三藏:它是指经藏(佛所说的教法典籍)、律藏(戒律典籍)、论藏(所说的
法相问答,及佛弟子或佛灭后,诸菩萨所解释的经义,及辩论法相的典籍)。
【如是我闻一时】 佛告阿难,结集时必以此数字冠诸经之首,如是者,表佛说皆
如,所谓诸法如义,我闻是阿难自称,以凭信实也。一时,言说法时也,佛说般若经六
百卷,凡四处十六会,一王舍城鹫峰山七会,二给孤独园七会,三他化天宫摩尼宝藏殿
一会,...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ZZ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
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
此事后来科学发达了,测知地的确是圆的,叫做‘地球’。
●《华严经》和《梵网经》等记载,华藏世界,如云似海,重重无尽。
近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数理证明宇宙是四度空间的连续体,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而且是极其宏大乃至无穷无尽的!他引用‘相对论’来说明质量与能
量所表现的一个静的宇宙和一个动的宇宙,两者间的错综组合,形成了变化莫测的宇宙
。这与佛教所说的重重无尽的宇宙观,相当接近。
●佛教说,百亿须弥,百亿日月,构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只是一佛之化土而已。
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即一千个太阳系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
,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现代的天文学家已探测到在银河系中,有著本身发光
如同太阳的恒星近十亿个,依理推测应有三百亿个之多。并在太阳系的空间,还有数不
尽、算不清的星云星系,而且每一个星球都有一或两个卫星月球。这与...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2章 曹溪一脉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6
难道只是听说有佛法这么回事,听说四圣谛,八正道,
我也不去证,不想行,只行行世间法,以代替佛法,就叫做忍而不证。
那,世界上听说佛法的人多了,成千上亿,都可以自称忍而不证的菩萨道了。
这就是说,现在不但不是末法,反而是比正法时期还要正法了。呵呵。
---------------------------------------
你有整天做白日梦的功夫,为啥不去好好学学佛教基础知识。大小乘对于修行次第,都
有很详细的说明。
南传菩萨道里面的行舍智,是十六观智的最后阶段,离涅槃就差一步,这已经相当厉害
了,那是修行真功夫,不是什么闹着玩的。
我个人认为,南传在这方面解释的更合理,因为到行舍智确实很关键,此时如果导向涅
槃,则必定证最少初果,而菩萨因为大悲心,则很可能就会在这一步不能再证下去,因
为此时要求必须舍五蕴,舍众生,否则过不了。菩萨的大悲心和证涅槃前需要的舍弃五
蕴,舍弃众生冲突。而一旦悲智平衡,双双圆满,则会证佛果,但这需要极为漫长的积累。
忍而不证,是忍耐而不证涅槃,是有很明确的所指的。
r****n
发帖数: 8253
37
难道只是听说有佛法这么回事,听说四圣谛,八正道,
我也不去证,不想行,只行行世间法,以代替佛法,就叫做忍而不证。
那,世界上听说佛法的人多了,成千上亿,都可以自称忍而不证的菩萨道了。
这就是说,现在不但不是末法,反而是比正法时期还要正法了。呵呵。
---------------------------------------
你有整天做白日梦的功夫,为啥不去好好学学佛教基础知识。大小乘对于修行次第,都
有很详细的说明。
南传菩萨道里面的行舍智,是十六观智的最后阶段,离涅槃就差一步,这已经相当厉害
了,那是修行真功夫,不是什么闹着玩的。
我个人认为,南传在这方面解释的更合理,因为到行舍智确实很关键,此时如果导向涅
槃,则必定证最少初果,而菩萨因为大悲心,则很可能就会在这一步不能再证下去,因
为此时要求必须舍五蕴,舍众生,否则过不了。菩萨的大悲心和证涅槃前需要的舍弃五
蕴,舍弃众生冲突。而一旦悲智平衡,双双圆满,则会证佛果,但这需要极为漫长的积累。
忍而不证,是忍耐而不证涅槃,是有很明确的所指的。
f*******8
发帖数: 3612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憨山大师的三次梦
我觉得,梦肯定有这么回事,每个人都会做梦,
佛经里也有不少做梦的事情,比如密勒日巴弟子冈波巴的梦,
还有《佛说阿难七梦经》,等等。
因为:事实无所谓正误,正误只出现在如何解释和理解事实。
从密勒日巴来看,人只有修行到了很高程度后才能理解各种
意识现象之间的联系。我们一般人是不能从梦中获得太多理解的,
逻辑上,我们不能说佛菩萨不能通过梦来给人启示,就像我们不能说
佛不能在你清醒时给你讲道理一样。甚至,我们自己在梦中也可反射内心
深处的想法。因为梦和醒都是以一种意识的形态,差别只是表现不同。
只是一种是在你昏沉时的意识表现,一种是清醒时的意识表现。
只是,它可以发生,你不能期待,因为那不是你能掌控的,
而我们日常生活或修行,都必须是从你能掌控的地方入手,
否则你就在迷茫的等待中迷失了。
这就是为什么密勒日巴一方面让弟子祈梦,另一方面又要人不要被梦左右。
再从憨山大师来看,他的主要的,能控制的活动,都是在修行,而不是在等梦。
--------------------------
在没法理解一个现象时强行去理解、解释,那不是给自己找罪受么?
但是因为没法理解就否认这些现象,那不是自己切割自己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
runsun (runsun) 于 (Sun Aug 7 02:22:44 2011, 美东) 提到:
bdbd的最近表现,让我不得不想起一个问题。
这个人在当初反对waichi的时候,是否也涉及到类似的这种造谣胡扯的行为,通过造谣
来侮辱那时的waichi。
有,确实是有,而且比较夸张明显。当时有很多人侮辱waichi,通过不实的东西侮辱他。
可是那时候我为什么没有站出来指出她的错误,指出她在造谣,而只是当她最近在攻击
我的时候,我才发现她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我当时忽略了,虽然心中也不认可这样的行为,但是我还是没有直接站出来指出那是错
误的。甚至某些时候觉得waichi如此被骂,也算罪有应得。
哪怕是骗子,是恶魔,也不应该编造不实的东西去侮辱他,那我们自己就和他一样了。
这类行为,只会让waichi偷笑,让那些信waichi的人,更加信waichi。
我当时没有足够的警觉这个问题,没有行动,没有真正去重视,这实在是大大的错误。
☆────────────────────────────────...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0
这个板上的大小乘之间的争论实在是太老套,
只是那些喜欢挑起争论的极端小乘的逻辑和常识实在是让人摇头。
关于大乘小乘,有一些东西简单的逻辑就可以判断。
鉴于这些极端小乘和‘原始’佛法者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攻击南传佛教,
因此这里只引用南传的典籍,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1。佛果和阿罗汉果相同么? 四果的终点是佛果么?
即使是南传的看法,佛果和阿罗汉果只是在解脱境界是一样的。
佛的智慧是超过阿罗汉果的。
佛具有的十四种智慧,八智是声闻也有的,六智是声闻所没有的。
南传小部 大品第一 智论:
佛智有十四,苦智是佛智,苦集智是佛智,苦灭智是佛智,顺苦灭道智是佛智,
义无碍解智是佛智,法无碍解智是佛智,词无碍解智是佛智,辩无碍解智是佛智,
根上下智是佛智,有情意乐意趣智是佛智,对偶示导智是佛智,作大悲智是佛智,
一切智智是佛智,无障智是佛智。如是为十四佛智,如是之十四佛智中,八智是共
声闻,六智是不共声闻。
这里显然佛果是不完全等同于阿罗汉果的,
在智慧上是高于声闻的极果-阿罗汉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小乘的道路并不能达到佛果的究竟智慧,
那自然有其他的道路来达到,因为释迦佛自己就是佛果的例子,
说明有...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1
这个板上的大小乘之间的争论实在是太老套,
只是那些喜欢挑起争论的极端小乘的逻辑和常识实在是让人摇头。
关于大乘小乘,有一些东西简单的逻辑就可以判断。
鉴于这些极端小乘和‘原始’佛法者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攻击南传佛教,
因此这里只引用南传的典籍,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1。佛果和阿罗汉果相同么? 四果的终点是佛果么?
即使是南传的看法,佛果和阿罗汉果只是在解脱境界是一样的。
佛的智慧是超过阿罗汉果的。
佛具有的十四种智慧,八智是声闻也有的,六智是声闻所没有的。
南传小部 大品第一 智论:
佛智有十四,苦智是佛智,苦集智是佛智,苦灭智是佛智,顺苦灭道智是佛智,
义无碍解智是佛智,法无碍解智是佛智,词无碍解智是佛智,辩无碍解智是佛智,
根上下智是佛智,有情意乐意趣智是佛智,对偶示导智是佛智,作大悲智是佛智,
一切智智是佛智,无障智是佛智。如是为十四佛智,如是之十四佛智中,八智是共
声闻,六智是不共声闻。
这里显然佛果是不完全等同于阿罗汉果的,
在智慧上是高于声闻的极果-阿罗汉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小乘的道路并不能达到佛果的究竟智慧,
那自然有其他的道路来达到,因为释迦佛自己就是佛果的例子,
说明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2
☆─────────────────────────────────────☆
bigfool (fool) 于 (Fri Dec 9 12:23:33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板上的大小乘之间的争论实在是太老套,
只是那些喜欢挑起争论的极端小乘的逻辑和常识实在是让人摇头。
关于大乘小乘,有一些东西简单的逻辑就可以判断。
鉴于这些极端小乘和‘原始’佛法者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攻击南传佛教,
因此这里只引用南传的典籍,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1。佛果和阿罗汉果相同么? 四果的终点是佛果么?
即使是南传的看法,佛果和阿罗汉果只是在解脱境界是一样的。
佛的智慧是超过阿罗汉果的。
佛具有的十四种智慧,八智是声闻也有的,六智是声闻所没有的。
南传小部 大品第一 智论:
佛智有十四,苦智是佛智,苦集智是佛智,苦灭智是佛智,顺苦灭道智是佛智,
义无碍解智是佛智,法无碍解智是佛智,词无碍解智是佛智,辩无碍解智是佛智,
根上下智是佛智,有情意乐意趣智是佛智,对偶示导智是佛智,作大悲智是佛智,
一切智智是佛智,无障智是佛智。如是为十四佛智,如是之十四佛智中,八智是共
声闻,六智是不共声闻。
这...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43
第七章 結 論
由於種種原因,現年已九十七歲高齡的印順法師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地寫作,以自
己的想法和方式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從而最終奠定了其在臺灣佛學研究界的權威地位。
與此同時,自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印順法師的著作開始緩慢地但卻是持續不斷地
流入大陸地區,從而也在大陸佛教界和佛學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於他在學界的聲望
,中國復旦大學哲學系王雷泉教授的評價很有代表性。他說:
印順法師的佛學著述和闡揚的「人間佛教」思想,為佛教從信仰層圈出發,契入社
會、文化層圈,完成佛教的現代轉向奠下了理論基礎。印順以他透徹的理性思辨和冷靜
的科學精神,提升了臺灣佛教的學術水準,其著述絲毫不遜於一流的日本佛教學者和基
督教神學家。可以這樣說,在當今中青年佛教徒和佛教學者中,不管是印順思想的忠實
信徒,還是從原教旨主義角度對印順提出批評者,幾乎無一不受到印順思想的洗禮。慈
濟功德會、佛光山和法鼓山這三大山頭的社會實踐和事功,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印順人
間佛教的理論。……出家人以本身的學術實力進入大學任教,亦成為尋常之事。
據此,他將印順法師視為是「出家眾的傑出代表」。
對於學術界如此看重的印順法師,由...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4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上)
林建德
既然「人间佛教」是印顺法师的中心思想,
那么它是否禁得起考验?究竟有那些问题值得特别注意?
是否如恒毓所质疑的「充满了错误的内容」?
前言
印顺法师的思想近来在台湾与大陆引起一定程度的讨论,半年多前,笔者在「现代禅」
网站看到恒毓先生所写《印顺法师的悲哀》一书,一路读来,有关他对印顺法师的批评
几乎全然难以同意,于是以此文表达个人的看法。
恒毓之所以用「印顺法师的悲哀」作为书名 (1),是认为印顺法师的佛法思想充满谬误
与邪见,所以在书中做了非常严厉的批判∶「印顺法师的思维过于简单,与无比深刻、
严谨的佛法思维很不相称……印顺法师的著作中居然大量存在违背佛法的论断和对佛法
的种种曲解……」又说∶「印顺法师的著作只是充满了各种知识性的言论,很少有佛法
的智慧,而其所表述的知识又往往是正确与谬误不相上下。」及「我们所揭示的印顺法
师的理论、逻辑和知识性错误就至少有十二个方面。而这,其实在我所发现的印顺法师
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中不过是冰山之一角,还有大量的问题,我真的不忍心写出来……」
这种种的描述多少让人心惊胆跳,学佛者将「因盲目阅读印顺法师的著作而落入...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5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下)
林建德
印顺法师一生努力为行菩萨道,换来的是批评与不认同,无怪乎他有「冰雪大地撒种的
痴汉」之感叹。
所以,如果印顺法师真有悲哀,这似乎才是他的悲哀。
修证的基础在闻思
关于「修证」的部分,恒毓在文章前面曾引到现代禅张嘉尹教授的话∶
李元松认为,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佛教的修证,无
论是阿含、般若还是禅、密、净土,都是有系统、有次第的,而且是具体、明确的。但
是台湾的佛教界,上焉者尚能遵循经教,教育学人;中焉者把心理学知识与劝人为善的
人乘佛教相结合,误以为这就是修行;下焉者则强调灵异感应、健身养生、消灾解厄。
……对台湾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印顺法师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佛法修证道的重要性,将志
求解脱的壮志贬抑为「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认为传统汉传佛教中重视修证道的禅、
密、净土是偏离正道的佛法。不少佛教徒与佛学研究者均受其影响,对禅宗、密教和净
土宗存有否定和排拒的心理。这种种因缘都使汉传佛教的修证道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
上述引文中,笔者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笔者同意「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
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而台湾佛教...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北美寺庙及禅修中心总汇
證嚴上人的慈濟(BUDDHIST TZU CHI FOUNDATION.) 在美国东西两岸有很多分会。
http://www.us.tzuchi.org/us/
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编辑]
證嚴法師於創立慈濟四十多年後,因緣成熟開啟「慈濟宗」,期許每一位慈濟人都要有
「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的使命感,致力於盡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
難,建設清新潔淨的人間淨土。
證嚴法師言『靜思法脈』以法華精神為旨要,以《無量義經》為精髓。無量義經德行品
之「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為「靜思法脈」;「無量法門,悉現
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為「慈濟宗門」。靜思法脈「為佛教」,是智慧;慈濟宗
門「為眾生」,是大愛。悲智雙運,事理圓融,教理與修行並顧兼美。
慈濟宗門之修行方法,是稟持靜思法脈清淨無染之心,走入人群之中從事救世救心志業
,視人人為一部經,藉由人事之間增智修慧,「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以慈悲心應眾
生需要以修福,心不因外境紛擾起無明以修慧,心靈常保清淨無染之大愛,福慧雙修達
致成佛之究竟目標。
l**o
发帖数: 49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北美寺庙及禅修中心总汇
證嚴上人的慈濟(BUDDHIST TZU CHI FOUNDATION.) 在美国东西两岸有很多分会。
http://www.us.tzuchi.org/us/
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编辑]
證嚴法師於創立慈濟四十多年後,因緣成熟開啟「慈濟宗」,期許每一位慈濟人都要有
「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的使命感,致力於盡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
難,建設清新潔淨的人間淨土。
證嚴法師言『靜思法脈』以法華精神為旨要,以《無量義經》為精髓。無量義經德行品
之「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為「靜思法脈」;「無量法門,悉現
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為「慈濟宗門」。靜思法脈「為佛教」,是智慧;慈濟宗
門「為眾生」,是大愛。悲智雙運,事理圓融,教理與修行並顧兼美。
慈濟宗門之修行方法,是稟持靜思法脈清淨無染之心,走入人群之中從事救世救心志業
,視人人為一部經,藉由人事之間增智修慧,「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以慈悲心應眾
生需要以修福,心不因外境紛擾起無明以修慧,心靈常保清淨無染之大愛,福慧雙修達
致成佛之究竟目標。
Y**u
发帖数: 5466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修学菩提心Zz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加鼓励,但知识分...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49
達賴喇嘛尊崇的藏密祖師宗喀巴說:
「此如妙吉祥、〈口授論〉第三灌頂時雲:「由虛空界金剛合,具正眼者生大樂,若於
正喜離欲喜,見二中間遠離堅,蓮空金剛摩尼寶,蓮藏二合金剛趺,若時見心入摩尼,
知彼安樂即為智,此是圓滿次第道,最勝師長共宣說。貪離貪中皆無得,剎那妙智於彼
顯,八時一日或一月,年劫千劫受此智。」
其中的「妙智」出生以後,必須繼續「八時、一日、或一月、年、劫、千劫,受此智。
」而宗喀巴怕大家誤會,以後就不繼續淫樂,不樂空雙運,所以他要加強來說:「正修
學習的時候,必須持此男女淫樂,長時間領受,如是一次要八時,這樣經過日月年劫,
如是至於千劫,都要日日八時。」
喇嘛性侵女信徒的事件極多,無意願而被強行性侵的女信徒,或是被假藉修行名義
而誘姦的女信徒,後來知道與喇嘛交合的雙修享樂境界根本就不是佛法的女信徒,都不
想被丈夫知道,因為這會導致名節敗壞及家庭破碎,因此都會隱忍下來自己暗自悔恨,
會被曝露出來的喇嘛性侵事件,永遠都比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更少,實際數量之多是難
以想像的。
然而我們卻不能因此而責怪喇嘛們,喇嘛會不斷地尋找合適的女信徒而加以性侵或
誘姦,原因是他們...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50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7
己六、利益願分二:獲功德藏願;遍入塵剎利益願。
庚一、獲功德藏願
我於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恒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
菩薩為了利益眾生,所以乘悲智雙融之大船,深入到漫無邊際的三有輪迴大海
之中,將諸眾生一一接引度化,送至解脫彼岸。福德是安樂的因,智慧是解脫的根本,
所以在修道過程中不能偏於一方,要互相攝持才是正道。法界基的本性是明空雙運,所
以修道必福智雙運,才能感得色法二身或福智二嚴的無上佛果。所以為了得到自他安樂
,斷除自他無明業惑的束縛,菩薩於一切時中,三門不住無記或放逸散亂之中,而是念
念不斷地修持、積累福智資糧。修習廣大無邊的定慧方便及解脫,因為具足廣大無邊的
福智資糧,以定慧圓明為正因,善巧方便為助行,遇境觸緣處處解脫無礙,所以成就取
之不盡、...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