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感光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n
发帖数: 6974
1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鞋厂DF(第二夫?)要来了
量子效率和物理定律摆在那,感光器件想在D4 CMOS的基础上物理性的提高一档都是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些标高ISO都得靠软件或者算法程序补充才能对付物理上ISO的虚标。
要想进一步提高画质,能立竿见影的现在只剩下扩大感光器件面积这一途了。
如果不扩大感光面积,那就这样了,剩下的就是玩机身和各种花样了。
J*********n
发帖数: 6974
2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鞋厂DF(第二夫?)要来了
量子效率和物理定律摆在那,感光器件想在D4 CMOS的基础上物理性的提高一档都是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些标高ISO都得靠软件或者算法程序补充才能对付物理上ISO的虚标。
要想进一步提高画质,能立竿见影的现在只剩下扩大感光器件面积这一途了。
如果不扩大感光面积,那就这样了,剩下的就是玩机身和各种花样了。
z********i
发帖数: 629
3
据流言说,观音CMOS要换成两层的X2.
上下两层都有RGB三色感光单元,只是上下两层的感光单元排列不同,这样可以让两层
感光单元充分利用光线,第一层的RGB单元比例是1:1:2;第二层的单元绿色对应第一
层的红和兰,而红、兰和起来对应绿,所以还是1:1:2。新的CMOS色彩保真性方面比
X3好,而解析度比马赛克好。
据说,空间解析的像素数将维持不变。也就是说,5D4可能是22MPx2.
q*z
发帖数: 13362
4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微单求推荐!
今天有空,来科普一下微单的contrast对焦和传统单反对焦的不同
传统单反对焦对焦原件和感光原件是分离的.对焦的效果决定于实际环境的光线情况,暗
光条件下就差.
微单是感光原件参与对焦,对焦的效果决定于sensor的感光信号.即使光线很好
你设成f22, iso100,sensor一片黑,还是对不上的.这是panasonic提出了用ev值衡量对焦
条件的一个原因.正常曝光是0ev.他这个-4ev的意思是,如果像素的亮度在-4ev之内的范
围,他的对焦算法会尝试计算contrast的不同,寻找焦点.
那么这个功能对于照娃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知道照娃焦点对在脸上,脸如果被调到-4ev,
你还照个啥啊?
所以对于照娃来说,-4ev是个噱头,没有用
R***a
发帖数: 41892
5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微单求推荐!
松下设计感光器时候是为了高质量视频设计的,
也就是说,松下的感光器读取速度都很高,也就是在同样长的af cycle里面,
如果松下能做到超采样读取,其他比如sony和三星只能做到跳行读取的话,
那么实际af状态下的感光面积,松下是比别人大的。
另外一点就是我说的,对于目前m43/aps-c相机来说,-4 EV的AF能力毫无意义,
真太暗了有对焦辅助灯,其他家觉得没必要在这个方面投资啊。
sony的A7s就有了-4 EV的AF能力,不过sony很奇怪的把追焦能力给阉了,看来sony
还不想做运动机
R***a
发帖数: 41892
6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尼康要发速度机了
http://nikonrumors.com/2014/08/11/the-upcoming-nikon-full-frame
D710?
D800的对焦,D600的感光器?
或者A7s的感光器?
D800的对焦,D4s的感光器的话那就是D4啊
e**n
发帖数: 5876
7
表是fourthird org官网的, 确实不错.
我很好奇, 说m43对焦不好的review在哪儿呢? 给几个link我看看? 谢谢
所谓小底, apsc比m43大60%而已, 而且, 光的强度是光圈决定的. 至于大幅度提高对焦
/追焦性能的理论支持, 我在另一个帖子里给你解释过了呵.
A7 ii/A7r ii, A6000都是把PDAF做在sensor的一些pixel里. 这种PDAF的原理造成的限
制: 用的pixel多了会影响画质, 用的少了, 感光面积小. 就算是你把5%的sensor面积
用于PDAF感光(这已经严重影响画质了). 而对比对焦能把100%的sensor面积用于对焦.
就算是apsc比m43大60%, 但对焦的感光面积m43比apsc大了十几倍. 面积大, 收集信号
(photon)多, 有利于对焦计算, 提高精确度和暗光能力.
DXO, 一个把自己1"sensor打了85高分的, 已经在脱裤子裸奔中了...

发帖数: 1
8
摄影就是记录光线的艺术。了解这一点,了解光线,才能了解相机可以做什么,做不到
什么。可以节省你无数的金钱和时间。
一个最常见的误区在于噪点问题。如高ISO导致噪音、长曝光导致噪音、高像素导致噪
音等等。这些观念都是错的。
噪音无处不在。相机感光器件会导致噪音(如像素热噪音),镜头会产生噪音(如紫边
)。相机本身产生的噪音可以通过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但入射光线本身的噪音相机
无能为力。
入射光线信号由有限的光子组成。因为有限,所以统计涨落会有影响。本身就含有噪音
。如果光子数少,则涨落的噪音和信号强度的比就会明显。也就是信噪比不佳。
直观上就像听一个信号很弱的电台或者看信号很弱的无线模拟电视频道(数字频道会马
赛克或根本不能解码)。再灵敏的理想的收音机、电视机也无能为力。
注意,这和你用什么镜头、光圈、什么感光器件(胶片还是数码)、什么样的ISO、曝
光时间通通没有关系。
数学上,如果一个像素预期应该接受N个光子,则其信噪比是N / sqrt(N)。最恶劣的例
子就是如果信号强度只会有一个光子到达该像素,则信噪比为1。无法知道这个光子是
真的亮点还是噪音。
这公式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阅读全帖
t******8
发帖数: 2803
9
突然想到没有了反光镜,感光器不就一直暴露在光照下了吗。虽然关机以后光圈似乎会
缩到最小,但是环境光还是持续照射在感光器上。
有没有暴露在(普通室内自然)光照下会加速感光器老化这一说法?需不需要镜头盖?
如果需要5年才会老化,那就无所谓了,反正5年以后机身应该会淘汰掉。
o*****e
发帖数: 435
10
如果你了解CS中的GENETIC ALGORITHMS(自然选择以及交配和基因变变异是关键),就应该
很容易理解"复杂完美"的眼睛的进化.
达尔文的原意就是:"复杂完美"的眼睛是一步步进化而来的,虽然每一步都仅仅是很小的进
步. 在"达尔文的眼睛"一文中是这么介绍的: (1) 最初的眼睛只是一个由感光细胞组成的
平面的眼点,只能感受一个方向的光,(2) 感光细胞凹陷,增加了感光面积,可以感受不
同方向的光,提高了视觉的准确度,(3)
这个凹陷越陷越深,最终成为理想的半球形,(4) 然后,眼睛的开口开始收缩,形成了“
光圈”,(5) 差不多在这个时候,眼睛里有了透明的胶状物,避免泥巴进入眼眶内,进一
步保护眼睛,并且固定眼睛的形状。(6) 眼睛的开口逐渐收缩,“光圈”越来越小,进一
步提高了视觉的准确度,(7) 直到变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似的眼睛,可以把光线聚焦在感
光细胞上,(8) 接下来,眼睛的开口必须用透明的膜封起来进一步保护眼睛,(9) 这层透
明膜越来越厚,成了晶状体。(10) 晶状体将逐渐往里移动,逐
渐变厚,并通过改变组成晶状体的蛋白质比率使它的不同地方有不同密度,以纠正像差
c****t
发帖数: 19049
1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三体 1
33.智子 (下)
质子二维展开的第三次实验在三十个三体时后进行,这次是在夜间。从地面上看不到太
空中的加
速器圆环,只有旁边聚变发电站散热片的红光标示出它的位置。加速器启动后不久,科
学执政官
就宣布展开成功。人们仰望夜空,开始什么都没肴到,但很快,他们发现了一个神奇的
迹象:星
空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中星群的图案是对不上的,仿佛两张星空图片叠在一起,小
的那张放
在大的上面,银河在两者的边界处被截断。小部分的星空是圆形的,正在正常的星空背
景上迅速
扩大。
“那里面的星座是南半球的!”文教执政官指着正在扩大的圆形星空说。当人们正在穷
尽自己的
想象力,试图理解在行星另一面才能看到的星空是如何叠印到北半球的夜空上时,一个
更惊人的
景象出现了:在那片扩大中的南半球星空移动的边缘,出现了一个巨大球体的一部分,
那个球体
呈褐色,正在像一个速度很慢的显示屏上的图像一样被扫描出来,那是一个大家都很熟
悉的球体
,上而清晰地显现着熟悉的大陆形状。当球体的显示完成后,它已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天
空,其表
面的细节可以看得更清楚了:褐色的陆地上布满了山脉的褶皱,一片片云层好像是紧贴
着大陆的
残... 阅读全帖
A******D
发帖数: 1075
12
你晚上看东西颜色和白天不一样,原因有二,一是晚上的光源和白天光源的光谱结构不
一样。灯光和太阳光就不一样,月光和天空反射光也不一样。二是眼睛里面的感光细胞
,三种颜色感光细胞的灵敏度随照度的变化不可能一样,而且光线太暗得情况下那个高
灵敏度黑白感光细胞就要发挥主要作用。
你用照相机照室外和室内的照片,原因不外乎上面两种,把上面眼睛换成相机就行了。
另外一般相机有照片后处理过程,会根据亮度不同对照片进行不同的补偿处理。
k*******2
发帖数: 4163
13
这首歌曲很欢快,让人听了神清气爽,超赞!
建筑物只要不是超广角,或者仰拍,修起来都没问题,上次我用帝国大厦做例子是太
aggressive了,超出了photoshop那个perspective的功能范围。这次从你的视频中随便
选了几张,用photoshop的perspective修了一下,看着还行。
全画副机器(full-frame digital camera) 就是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digital sensor
等效于使用35mm的普通胶片(36mmx24mm)的相机。而crop-factor digital camera,或
者残副机,就是感光元件的面积变小,在同等焦距的情形下,等价于把全副机能照到的
场景的边缘去掉了(crop掉了),如果这个factor是1.5,相当于感光面积24mmx16mm,
那么就是说同样的焦距下,残副机在一个方向上的视野是全副机的60%左右。
当然还有比full-frame更大的sensor,如Medium-format camera (例如53.7mmx40.3mm
sensor),甚至large-format camera(127mmx101.6m...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804
14
来自主题: MitbbsColumn版 - 夏季紫外线过敏
-------------不二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到400nm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1801年德
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因
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根据紫外线的强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UVA即紫外线长波,是紫外线中最强的一种,不
受季节、阴晴及早晚的影响,可以穿过玻璃、衣物及日常防护用品将皮肤晒伤,导致皮
肤过早老化;UVB即紫外线中波,会对裸露的肌肤形成伤害,使皮肤变黑、红肿甚至留
下斑点;UVC即紫外线短波,几乎不会对肌肤形成损伤。夏季雨后初晴时紫外线最强;
一日中上午10点下午2点之间紫外线最强。
紫外线过敏是日光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异常变态性反应;光变态性反应是一种免疫性反
应,人体中只要有少量的光感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即会发生反应,表现为面、颈、前臂
伸侧,手背等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或水疱等皮疹,日光照射后,皮损明显
加重,痒感加剧。皮疹常反复发作,日久可发生苔藓样改变,色素增加。以春天、夏、
秋季节时症状尤其严重;也叫日光性皮炎。
盛夏在阳光下暴晒后,颈面部、手臂部、肩背部等外露皮肤出现红斑、水... 阅读全帖
q*z
发帖数: 13362
15
来自主题: _Xiyu版 - 爱好摄影的同学请进
12.1是象素数量,450d的感光元件面积是sx20的4倍,每个象素对应一个感光点,450d的感
光点密度小,每个感光点可以得到的光量大,噪音和干扰相对小很多,最后效果会好.光线
越暗,这个区别就越明显.
i***s
发帖数: 39120
16
德国人汉斯-于尔根?科尔是一个造假终极者,他以仿造安迪?沃霍尔的画作起步,最得意的作品是美钞,他仿制的100美元纸币连银行专家都赞叹不已。最终,在出售650万美元的假钞时,他落入了法网。
在德国人汉斯-于尔根?科尔看来,终极伪造者不是骗子,而是艺术家。他以仿制安迪?沃霍等人的画作起步,但最得意的“作品”乃是绿油油的美钞,他仿制的100美元纸币连银行专家都赞叹不已。最终,在出售650万美元的假钞时,他落入了法网。
2007年5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德国艺术家汉斯-于尔根?科尔走进一家户外咖啡馆。他叫了一杯意式咖啡,一份李子蛋糕,点燃香烟,静静等待着买家。她随时可能到来。65岁的科尔提醒自己别太着急。多年来他曾经出售过无数艺术作品,但这次完全不同。他要有耐心。
咖啡馆正对着科隆大教堂,成群的游客在教堂门前的广场上徜徉,仰面用相机捕捉教堂那直冲天际、无比精妙的尖顶。科尔对这些尖顶无比熟悉,他在科隆长大,曾无数次描画这宏伟的教堂。
终于,买家出现在咖啡馆的矮墙外。她叫苏珊?福肯萨尔,高挑、苗条,一头金发,看上去大约30岁。和以往一样,她穿着实用的低跟鞋、普通的宽松衬衫和短裤,化着淡妆。科尔觉... 阅读全帖
O***O
发帖数: 1854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狮子人
海洋里的感光动物数量以10^20(亿亿)记,每代几年十几年,上亿年就能进化出不止
感光而且能“看”的器官。
看得清楚VS不清楚,这个生存优势太大了。我好奇地是某些不明显的地方,比如包皮之
类,是怎么进化的。
J********n
发帖数: 215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狮子人
两百代,每一代都按指定方式变(但是还是要沿用原本的生殖体系,你不能把草履虫拿
走,换一个人类受精卵,说这就叫变),大概能够让一个感光细胞,变成一群有一定形
态(比如弧面)的感光细胞集群。
这个离人眼,还有几亿年的距离。
J********n
发帖数: 215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狮子人
考虑到你以为自己不是文科生,就给你点数字估算吧
我们的直系远祖,出现感光细胞到现在的人眼,是几亿年,就估算为数亿代吧(早期一
代时间短,后期一代时间长)
这几亿次的遗传,我们分成两种,感光细胞或者眼睛没有发生变异,和发生了变异。当
然你会说有方向不是朝人眼方向变化的变异?那些是进化树上别的分支,这里不管。
发生了多少次变异?我先假设一万次,也就是说,有效的步骤是一万步。那么平均下来
,每步之间间隔几万代。
人眼几万代之间一点变化没有?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几万代之间生殖隔离都有了,不要
说眼睛。光眼睛的颜色这种宏观的表象,几百代内就变过,更不要说一些细微的差别。
以上这些就是告诉你,有效步骤之间间隔没有那么多代,一般是百代量级。那么有效步
骤的数量,那就是百万步量级的。
两百步?每一步之间用分子手术刀硬移植基因片断进去,说不定能成。gama射线照射都
悬。
a***e
发帖数: 27968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狮子人
几亿代导致的是几亿亿亿次的遗传实验,在一代之间,每个个体都可能出现不同的变异
,早期的生殖隔离不可能完善,免疫系统也是进化的结果
感光系统有优势就会选择存活下来
人眼也就是无数渠道中的一个
据说人眼并不比乌贼眼先进
蛇类的眼睛就很一般,
有些蛇就有能耐多进化出一套红外感光
算新器官不?
k******s
发帖数: 506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狮子人
轮子越野能力还不如腿,有轮子你还是不是还要配套进化出能修路的植物啊。单个植物
压根不需要移动,能让种子动就行了,所以才会进化出各种各样种子的形态。当然这话
也不严谨,提供给动物感光细胞的这种低等浮游植物叫涡藻,单细胞有鞭毛一样的结构
可以移动。不过估计这种形态对多细胞植物来说肯定效率不如用根固定然后用很大表面
积的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否则一定会有很多能移动的大型植物。或许以前存在过能动的
植物,但是竞争不过显存的植物,死绝了。另外之前说的动物摄入植物感光蛋白的过程
发生在最低等动植物分野的时候,那以后会摄食的叫动物,不会的叫植物,直接就两个
进化方向了。
o****d
发帖数: 5454
22
群里几个人不理解的看这个帖子,如果能提出其他假说也可以解释东亚人体质特征的,
建议另外发帖直接说明阐述。
作者:石头布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55049/answer/715499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西方现代人类学的研究指出:东亚人的体质特征是对极寒环境的适应结果。李济等中国
学者对这一点也早有阐发。东亚人从五官、牙齿的形态,到皮肤和皮下脂肪的分布特征
,以及对酒精和血糖的代谢特点等等,都一致地指向一个事实:该人群是在一个酷寒的
环境中进化出来的。让我们来逐一检视这些祖先留下来的耐寒特征,去追寻祖先一路走
来的足迹。
(一) 生死攸关的眼睛
东亚人的眼睛是世界各种族中最为独特的,可以说是标志性的。在阳光炽烈的马来西亚
,有时你不能用肤色来区分华人和马来人,但是一看眼睛就“一目了然”了。美国人类
学家胡顿(Hutton)说,人类的眼睛形态只有两种,即所谓“蒙古眼”(不凹陷,细长
,多单眼皮)和“非蒙古眼”(不同程度地凹陷,圆而大,多双眼皮),前者为东亚人
所独有,后者囊...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8699
23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9日 09:50 新浪科技
导读:上周五,欧洲科学家宣称发现一种运动速度比光速还快的亚原子微粒。而根据爱
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光速是自然界的速度极限,是不可超越的。一时间
欧洲科学家的这一发现引发了广泛关注。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刊文称,尽管有诺贝尔
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赞誉,称这一小组的工作是“非常认真的”。但是欧洲CERN项目
组下一大群顶尖物理学家们却似乎并不买账。而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也将进行验证实验
。以下为文章全文:
曾几何时,全世界唯一能传播比光还快的是小道消息。现在,感谢国际互联网,消
息更是能在瞬间传递至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就在上周五,全世界都看到了位于里昂的法
国国家物理研究所达里奥·奥替洛(Dario Autiero)当着一屋子满脸狐疑的物理学家们
侃侃而谈他们有关发现一种名为中微子的亚原子粒子具有超越光速的运动速度的实验结
果。在他们最近进行的一项实验中,他们发现中微子的运动速度似乎超过了光速,而根
据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光速是自然界的速度极限,是不可超越的。
不可思... 阅读全帖
o********l
发帖数: 677
24
咱们先从具体例子来看中医是怎样发展的,而现代科学又是怎样促进医学发展的。
在举例子前,先要搞清两个基本概念,那就是“科学”和“技术”,以及医学和 这两
个名词之间的关系。
“科学”的概念。科学这个东西则是通过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建立的系统的
知识体系。其实对于理解什么是科学来说,理解科学方法所包含的逻辑和实证思维方式
才是最关键的。
而逻辑和实证的思维方式其实对于未经过科学训练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拧巴的思维方
式。家里有娃的大叔、大妈如果注意观察娃们小时候的行为就会发现,其实娃们刚开始
会爬,开始探索世界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同小动物是非常相似的(远不如成年的灵长类
动物)。娃拿到了一个新东西,开始就是摇晃那个东西,然后就是敲敲打打,这个跟动
物园的动物发现游客扔进去的东西时的反应是一样的。等娃再稍微长大一点,他们还会
趴在床上把东西往下扔,然后看东西是怎么落下去的。亚里士多德估计就是小时候在床
上扔了很多树叶、石子等等东西,然后得出结论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
其实娃的这种观察世界的方法就是我们所有人从小长到大,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
没有从高处... 阅读全帖
t*********5
发帖数: 700
25

个东西和视蛋白结合,构成眼底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对光敏感,会
发生构象变化,从而引起视神经冲动,产生视觉。(这段是国内医学院本科时必考内容
,到现在俺还记得,都被自己感动了...)夜盲症患者缺乏维生素A,从而缺乏感光的视
紫红质,所以在黑天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视力会下降。
这个关于维生素A和视觉的原理的研究还拿了炸药奖。
据我所知,夜盲症(雀目)并不是“热性眼病”
而中医上清肝明目的方法,更不是要进食肝脏,这点上楼主驴唇了
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28770.html
治雀目术。
令雀盲人至黄昏时看雀宿处,打令惊起,雀惊起乃咒曰∶紫公紫公,我还汝盲,汝
还我明,如此日日暝三过作之,眼即明,曾试有验(《肘后》云删繁载支太医法)
治肝气虚寒,眼青KT KT 不见物,真珠散方。
真珠(一两研) 白蜜(二合) 鲤鱼胆(一枚) 鲤鱼脑(一枚)
上四味和合,微火煎两沸绵裹纳目中,当汁出药歇,更为之。
治目KT KT 无所见方。
青羊肝一具,细切,以水一斗纳铜器中煮,以曲饼覆上,上钻两孔如人眼,正以目
向就熏目... 阅读全帖
c*******9
发帖数: 9032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知道一个算是非常牛逼的中医
感光感音最终是电信号。
不知感光感音细胞差别在哪。
v*******e
发帖数: 11604
27
看到一帮子文科生什么也不懂就会喷,气死个人。当年没有CCD感光元器件,刚发明的
也分辨率很低,如果发射个月亮上的无人的天文望远镜,要么用电视摄像机的电子枪来
感光,要么用胶片;剩下的也不用我说了,文科生必须要发发言执照,没执照的文科生
必须禁止发言讨论涉及到科学的事情。
a***g
发帖数: 2402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美帝三分之一的人反对进化论
谢谢你的解释。对不起,不是学生物的,也许提的都是很傻的问题
这多个感光细胞的组合很让人困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有一只蠕虫,变异出一个
感光细胞,可以感觉到光了,可这个变异就一定能遗传下去吗?这还是简单的一个细胞
的情况,如果是千百万的细胞组成的眼睛,这东西是怎么遗传的呢?既要有功能还有能
遗传下去,这也太。。。不知道怎么形容了。这根计算机程序不一样,程序在那儿摆着
不会丢失,可以慢慢发展,慢慢修改。细胞的变异谁能保证被遗传下去呢?一旦丢失了
不久彻底没有了吗?太不可思议了。
a***g
发帖数: 2402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美帝三分之一的人反对进化论
我的问题是怎么扩张出去呢?虽然上面已经被各种嘲笑,但还是想问这个问题。一亿只
有一个感光细胞的虫子中突然冒出一个有俩感光细胞的,就算它更有优势,可它的这个
突变能有机会遗传下去的几率绝对属于小概率事件吧。
c*********r
发帖数: 19468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美帝三分之一的人反对进化论
如果蠕虫能变异出感光细胞,就是说它变异出了能指导生长这种感光细胞的基因,它的
后代就有机会继承这个基因,那么它的后代在生存竞争中就相比其它同类获得了一个巨
大的优势,用不了多少代,它的后代就可以把其它的同类淘汰掉了。以前看过一个模型
比较智人进入欧洲后和尼安德特人的竞争,只要智人有2%的竞争优势,就可以在1千年
的时间内彻底淘汰尼人,而事实上两者在欧洲的重叠时间可以大致有5千年呢,这就真
的只需要一点点优势就可以做到。话说5千年在地球的历史上算个P啊……所以说,自然
选择真的没有什么神奇的……
当然,自然选择可能不是唯一的进化机制,比如说,有些变异是中性的,并不会带来什
么生存优势,但是它也有概率保留下来甚至发扬光大(举个例子,很多大型动物在某些
瓶颈期全球生存下来的个体可能都是非常少的,那么硕果仅存的个体如果有什么变异,
在后来该动物种群恢复后此变异的比例就会很高,但这未必代表什么生存优势)。再比
如性选择,欧洲人出现金发不过一万多年历史,但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发色会比较容易吸
引异性,所以金发的比例得以提高到现在的程度,但这也说不上有什么生存优势。再比
如,获得性遗传,这也是一直有争议... 阅读全帖
S*****o
发帖数: 192
31
那本文科生来扔五分钱。
科学的定义比较多,有的说是知识体系,有的说是获得知识体系的过程,还有说是意识
形态的。但科学的根本特征是逻辑和实证,这个没有什么争议。在历史上,比科学本身
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这是一个专有名词,并不是字面上“科学
的方法”的意思,而是相对于古代的主观经验认识世界的方法而言,在近代社会开始发
展成熟的一种新的认知世界的方法。
其实最好的关于科学概念的科普文章是我们小时候语文课学的那个伽利略比萨斜塔扔球
的课文。
故事大家都熟悉:亚里士多德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伽利略发现这个论
述自相矛盾,如果把一个重的物体和一个轻的物体绑一起,那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如果把两个绑在一起的物体分别对待,那么轻的物体会拖累重的物体,两者的平均下落
速度会小于重物本身的下落速度;但如果把两个绑在一起的物体看做一个更重的物体,
那么他们的下落速度应该比单独的重物下落速度快。所以,到底是更快还是更慢?伽利
略做了个实验,证明轻重物体下落速度一样快.
其实这个课文很好的说明了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的两个基本要素:逻辑...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4682
32
人类不可能看到全波段的光,当然就会有红外紫外。 如果能看见现在的红外紫外,现
在红外紫外的光就变成了红外紫外。
不能说动物的感光系统是否也显示成蓝色, 只能说动物的感光系统是否能看见蓝色或
者区分蓝色和其他颜色
f********t
发帖数: 6999
3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煮不熟的虾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neutrino2012 (八重云), 信区: Joke
标 题: 煮不熟的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5 14:46:28 2014, 美东)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本地新闻|同城生活信息|留园微博 注册 | 找回密码 | 用户名:
密码:
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评论·图片·视频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11条】 【 近期热评新闻
排行榜 】 【 近期热门新闻点击排行 】   
NASA发现一种耐热虾 或能提供外星生命线索(图)
新闻来源: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于 2014-11-25 11:36:23 大字阅读 敬请注意:新闻取
自各大新闻媒体,观点内容不代表本网立场!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3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表示,生活在加
勒比海深海处的一种爬行虾可能提供了外星生命线索。这种虾名为“Rimicaris
hybisae”,生...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4447
34
http://laoyaoba.com/ss6/html/13/n-585713.html
1.5亿年前就出现在这个淡蓝色星球上的蜜蜂,天生就是建筑师。不过当有人试着把磁
铁放在旁边干扰时,它们搭建的蜂巢立马变成东倒西歪的“豆腐渣”。
形态丑陋的裸鼹鼠终年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没有发育出视力,却依然逃脱不了地球
磁场的掌控,它们打造的地下通道总是南北朝向。
就连结构简单的细菌,有的也会在磁场作用下来回移动。
最近,欧洲科学家还发现,当地球磁场稳定时,狗总是趴在南北朝向上排便,甚至
还会极力避免头尾指向东西。
可惜,此前所有试图一探究竟的人,都在磁场大网里变成了“路痴”。
最近终于有人找到了方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年轻教授谢灿宣布,找到一种被命名为MagR的全新磁受体
蛋白,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材料》。
有人评论,这是一个“诺奖级别的发现”,这种蛋白“或将揭开被称为生物‘第六
感’的磁觉之谜”。
一个多月前,大名鼎鼎的《自然》杂志还为此发文祝贺。
对科学家来说,诗是不够的
在放大了5万倍的显微镜下,黑色或淡黄色的MagR呈小棒槌形。在玻璃器皿下放一
块磁铁,它会像上满劲的陀螺,滴溜溜...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6824
35
像素密度跟分辨率根本是两码事,像素数量直接决定分辨率,像素最多自然分辨率就最
高。高像素密度的感光元件民用的时候较有用,因为你可以把感光元件做小,进而机身
也可以做小。但是军用或工业用地时候就无所谓了,大小不是主要问题。
t**d
发帖数: 6474
36
行了吧,你这个大傻逼。我只是说即使用单反,通过软件处理,也能在卫星上拍出不变
形不模糊的照片。当然方案有很多,比如你拿来得瑟的腿扫。
这个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你对CMOS sensor屁都不懂,还拿什么热噪声,电子迁
移等在这里夸夸其谈。
我跟你讲吧,单反像素做的大跟热噪声毫无关系。这个是由于135相机的设计标准,严
格来说是镜头的光圈范围决定的。单反镜头的光圈范围很大,可以从F1到F32,甚至F64
. 在小光圈下,镜头的衍射效应(Airy Disk)会使得其光学有效分辨率很低,因为成
像物体上的每一个点到了感光器那里就变成一个大班。如果这个斑比pixel大,感光器
的记录的分辨率就小于其实际像素数目。为了照顾光圈范围,单个像素必须做大。
你可以看看普通数码相机,其光圈很少有F8以外的。
上面我说的这些你基本google不到的,所以我敢拷问你这个大傻逼。哈哈哈
l*****i
发帖数: 20533
37
概念不能混淆。首先是一张图片本身的分辨率,或者常见的显示器屏幕的分辨率。这个
自然是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但是遥感卫星说的分辨率往往不是说的这个,而是所得图
像每个有效像素对应实际目标多大尺寸。而这一点要提高,主要依靠光学系统的能力以
及感光元件的灵敏和稳定度。
就感光元件来说,所谓灵敏就是最好一个光子进去就能出一个信号,而稳定度则取决于
背景噪音要小,且信号放大稳定。长春光机所的这个,没有提及这方面指标,所以很难
判断。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电子器件部分本身不能完全决定这些指标,还要看拍摄工具
具体的设计,比如温度稳定性之类。何况这玩意也涉及军事机密。
当然,阵列够大,假如每个像素对应的分辨率不变,那说明一次拍摄对应的目标面积增
加了,也不能说没有意义。只是相对来说似乎空间分辨率更重要一些,至少军迷们是这
么看吧。
h***i
发帖数: 89031
38
偏振个屁啊
目前硅基的相机感光器是不行的
镀磷的也不行,敏感度太差
需要铟镓砷的感光器
然后把可见光滤掉就行了
解像率高一点的也不是很贵
四万多刀
m**********e
发帖数: 12525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哈勃望远镜后继有人
对地观察由于地面目标亮度大,感光时间毫秒级,所以可以镜头固定,
用推扫线阵传感器
对星空观察亮度低,必须用平面阵列传感器,镜头要严格对准星空以
补偿卫星在轨道上的移动,由于感光时间有时候需要数小时,所以对
准精度要求极高
这两者技术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

NASA
S*********n
发帖数: 3939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国产手机上游核心部件遭垄断
新快报 2016年被称为国产手机的逆袭之年。华为、OPPO和vivo挤进了去年全球手机销
量前5名;而在中国市场,国产手机更是占据近九成的市场份额,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
度。但迈入2017年,国产手机纷纷涨价。究其原因,手机上游核心零部件行业“缺货”
,因为缺货,所以纷纷涨价——屏幕涨价、芯片涨价、模组也涨价。
回望2003年功能手机时代崛起的那批国产手机企业,当时几大国产手机品牌在国内市场
的份额不断跃升一度增加至六成,但是由于供应链握在外资企业手中而迅速衰败。十年
后,国产手机品牌在智能手机时代需慎防重蹈覆辙。
新快报记者 余世鹏/文 廖木兴/图
掌控全产业链有多重要?看看三星就知道
2016年对三星来说,是痛苦的一年。被三星寄予厚望,支持虹膜识别,双曲面屏的高端
旗舰机型Galaxy Note 7发生爆炸打乱了三星高端手机发力的计划。不过在Note 7燃损
和召回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况下,三星净利润反而因为产业链大幅涨价而整体利润猛增50
%。
三星最新的财报显示,其2016年营业利润同比暴增50.19%,至9.22万亿韩元(约合79.3
亿美元),创下近三年新高。其中,三星芯片业务营...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16335
41
你肉眼看的物质也无非是光和物质发生作用关系,然后肉眼感光而已?
太阳呢? 你看到的太阳,是光反射在太阳上,然后肉眼感光?
k**u
发帖数: 10502
42
因为人眼中有三种感光细胞,对应三个频率。
海狮是单色感光的,狗能看见两种颜色,人感知三色,鸟四色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东亚体质特征的寒带起源
东亚体质特征的寒带起源   https://zhuanlan.zhihu.com/dsliu
█ 1:生死攸关的眼睛
典型蒙古人种的人类以东亚居民为代表,也包括中亚和美洲北部的一部分居民。为
行文简便,本书中皆以“东亚人”指代之。
东亚人是最晚形成的种族,被人类学家称为“特异化”(specialized)的蒙古人
种类型。该人群有着独特的面貌和体质特征,是人类最晚近的演化分支。关于它的形成
,早期的人们曾经很迷惑和好奇。比如,英国上世纪初的考古学家米瑞斯(John Myres
)曾突发奇想,认为鞑靼人的细眼睛是从孩提时代就趴在牛羊乳房上吮奶时挤压造成的
。这当然是荒诞不经的,那么,更科学的解释是什么呢?
现代人类学的研究指出:东亚人的体质特征是对极寒环境的适应结果。李济等老一
辈的中国学者对这一点也早有阐发。东亚人从五官、牙齿的形态,到皮肤和皮下脂肪的
分布特征,以及对酒精和血糖的代谢特点等等,都一致地指向一个事实:该人群是在一
个酷寒的环境中进化出来的。让我们来逐一检视这些祖先留下来的耐寒特征,去追寻祖
先一路走来的足迹。
东亚人的眼睛是世界各种族中最为独特的,可以说是标志性的。在阳...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0787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幻觉究竟是怎么回事?
可能不完全一样,正常啊
感光细胞的色域可能也不完全一样,有的人好像多一种感光细胞

呢?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台积电,三星及其半导体产业链
这次台湾大面积断电,民众生活的各种囧状大家都谈论得比较多了,比如:数千人被关
在电梯中,花莲市街上红绿灯一度熄灭,很多报警设施的红灯都亮不起来了,医院手术
室出事故。。。。。。
但是。。。。。。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链却没有什么大碍:
行政院科技部下属的三大科学园区:竹科(新竹科学园)、中科(台中科学园)、南科
(台南科学园)都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跳电,8月15日当晚,台湾残存的电力给三大科学
园区的台湾 半导体Fab进行轮流供电。
掌控全球先进芯片制造的半导体三巨头(Intel、三星、台积电)之一的台积电 几乎毫
发无伤。
全球主要晶圆材料制造商——环球晶圆(不是global foundries,别搞混了,台湾环球
晶圆是芯片上游晶圆材料重要制造商)也无大碍。
全球芯片封装测试巨头——日月光集团 仅有南科的部分园区出现了60分钟停电,设备
很快恢复。
唯独芯片封装测试厂商南茂科技位于南科园区的工厂有一点损失。
以目前台湾烂尾的分布式发电政策方案(议案连立法院一审都没过),台湾动辄产能5
万片的12寸半导体Fab凭借自己的备用UPS在停电时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也就是说,与多数国家/地区不同,台湾...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