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发帖数: 2555 | 1 抄书笔记——戊戌变法(1)
戊戌变法,上承甲午战败,由甲午战败而致李鸿章失势,下层知识分子寻求激烈的救国
方式,最终以帝后的直接冲突而结束;下启庚子拳乱,慈禧训政后为个人权利,推动大
阿哥试图取代光绪,为防止外国干预而暗中支持义和团,导致本可以由地方大吏压制的
群众运动蔓延到整个北方。八国联军干涉后的辛丑条约则规定中国每年赔偿白银1200万
两,考虑到同治年间清政府的年财政支出不过4000万两的规模,至此清政府的财政已经
陷于崩溃的边缘。中央政府的权威也在东南互保中完全崩溃,满清此时已不过是百足之
虫,等死而已。
所以说戊戌变法在近代史的地位可以说和共产党的兴起同等重要,前者是一个王朝的最
后挣扎和失去的最后机会;后者则是当时国际普世思潮,日俄在远东争霸和老毛这样天
才人物合力的结果,并直接导致了下一个强力王朝的诞生。
长期以来,一般人对戊戌变法认识的主要来源是重要当事人的回忆,包括袁世凯日记和
康梁二人的回忆。问题是,利益所及,这几位的回忆都不可信。袁世凯固然要洗刷自己
叛逆的名声,康有为好大言则极大地夸大了自己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他的很多记录在
当时即为其他当事人打脸,比如说他传出...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2 何新共济会研究资料:戊戌变法的幕后故事
2012-09-03
历史运动的发生,有内因,也有诱导因。
内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诱导因则对事件的发生,塑造某种似乎偶发的形态。
中国近现代史背后,始终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无形之手,通过对各种社会矛盾的诱导和激
发,暗中有计划地引导着必然事件的某种进程。目的是把中国纳入共济会所设计安排的
世界新秩序。
此前我们介绍过隐身于洪秀全、李鸿章和孙中山背后的共济会影子。
台湾现代共济会孙中山纪念会
近年国内外间有新资料发现。此再介绍一位隐身于戊戌变法幕后,暗中影响和引导着康
有为、李鸿章和光绪皇帝的英国共济会员李提摩太。
佩戴英国女王授予的马耳他骑士团勋章的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生平】
英国国教浸礼会传教士、共济会员、马耳他骑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
1919)生于英国南威尔斯,出身铁匠家庭。曾当过矿区小学教员。20岁时进入神学专科
学习,加入共济会。23岁加入伦敦浸礼会后,自愿到中国传教。
[新教浸礼会与共济会一直关系密切。直到现代仍然如此。1993年6月15日至17日的南
方浸礼大会(SBC)年会期间,承认"现在很多杰出的基...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中日合邦:戊戌变法中的一段疯狂往事|短史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1 06:44:17 2018, 美东)
原创:谌旭彬 短史记 微信号 tengxun_lishi
功能介绍
腾讯新闻原创栏目《短史记》,疑今察古,鉴往知来。
《回望戊戌年》第二期(第一期见文末链接)。
文|谌旭彬
戊戌年,康有为曾试图推行许多充满了想象力的举措。比如:
1、要求开制度局、懋勤殿作为新的最高决策机构,以架空内阁军机处和六部衙门,使
其成为纯粹的政策执行机构。
2、向光绪推销“中日合邦”。
关于后者,康有为《自编年谱》有这样一段记载:
“时与日本使矢野文雄约两国合邦大会议,定稿极详,请矢野君行知总署答允,然后可
以大会于各省。而俄人知之,矢野君未敢。”
这是戊戌年四月的事情。康当时还没有得到皇帝的召见。
矢野文雄其人,曾任职日本大藏省,后入“报知新闻”工作,稍后在伊藤博文的推荐下
,再度进入政界,1897年被任命为日本驻华公使... 阅读全帖 |
|
t****u 发帖数: 8614 | 4 很多人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在于袁世凯的告密。貌似若袁世凯听从谭
嗣同建议,率军包围颐和园把慈禧太后抓起来,变法就能成功似的。
不幸的是,这个看法并不是历史的真实。
戊戌变法距离今天年代不是很久远,清朝的资料也没有被完全湮灭,
在两岸很多历史学家的反复考证下,基本上现在普遍为大家所接受
的说法,是台湾的黄彰健先生在1970年所提出的观点,
1)戊戌政变并非由袁世凯告密所引发。
2)袁世凯的告密使得事件升级。
戊戌事变,是袁大头一生中的二次重大危机的头一次。袁大头确有
告密行为,这在他自己的《戊戌日记》(或《自书戊戌纪略后》)
中也承认,但是大头的告密,更多的是出于自保。为了漓清历史真
相,现将戊戌年间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基本上就可
以把握整个事件的脉络。
一般认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年农历四月二十三(公历6/11),
光绪下《定国是诏》。这一天是戊戌变法的开始。下面的大事记,
时间均按农历。
4/20,维新党人礼部侍郎徐致靖上康有为所拟的《请明定国是疏》。
4/22,光绪取得慈禧对变法的同意。
4/23,光绪下《定国是诏》,变法正式开始。而后到政变前103天
发布了 |
|
发帖数: 1 | 5 天干地支的纪年方式,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天干与地支循环组合,总共可以生
成六十干支。就是说,每个干支年都是60年一个轮回。
2018年是中国的戊戌狗年,也是中国发展的崭新一页,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崛
起的梦想,也更吸引全球艳羡、惊讶甚至有些嫉妒和不安的目光。
回望过去,也就是120年前的那个戊戌年,康有为主持光绪帝支持的“戊戌变法”。仅
仅是“百日维新”,却终究功败垂成,光绪帝壮志未酬,戊戌六君子死走奔逃,无不令
人唏嘘慨叹。
失败的原因,有说是袁世凯告密的,有说是帝后矛盾所致的,有说康梁书生误国的。其
实,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已经尝试用西学之技救国多年,但并未触及老旧的皇权体
制,加之统治阶层的利益固化和精英分子的调和,决定了当时的中国无法实现日本明治
维新那样的富国强兵目的。
不过,戊戌变法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尝试,120年过去了,中国探
索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一直未有停歇,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抵抗外侮、国共内战、朝鲜战争、自然灾害、文化革命……中国一路走来荆棘密布,也
见证了中国命脉的生生不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中国的面貌也有之前
的积...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6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雷家圣近日出版《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变史事新探》(台
北:五南出版社,2016;初版原名《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台北:万卷楼,2004
),以史料为佐证,重新为“戊戌变法”翻案,指出当时变法派推行的“借才”、“合
邦”等计划,可能导致中国被英、美、日等国瓜分;慈禧太后发现事态危急,发动政变
阻止变法。
以下抄自维基——各位觉得如何?
根据雷家圣《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变史事新探》一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前
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国访问。当时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向变法派领袖康有为建议,要求清
朝方面聘请伊藤为顾问,甚至付以事权。于是变法派官员在伊藤抵华后,纷纷上书请求
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员的警惕。保守派官员杨崇伊甚至密奏慈禧太后:“风闻东洋
故相伊藤博文,将专政柄。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这种激烈
的言论,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八月初四)由颐和园回到紫禁城,意欲了解光绪皇
帝对伊藤有何看法。
不过,伊藤与李提摩太又向康有为提议“中美英日合邦”。于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下,
变法派官员杨深秀于9月20日(八月初五)上书光绪皇帝:
“臣尤伏愿我...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7 每次读到近代史的戊戌变法,都为光绪帝的失败扼腕叹息。大抵是受历史教科书上对光
绪变革维新思想的赞扬,有时常常在想,如果光绪的戊戌变法成功了,那么会挽救当时
风雨飘摇中的帝国吗?
然而,仔细想想,又觉得很难,首先变法成功就很难,因为光绪没有自己的团队,也正
是如此,他才不得不重用康有为等人,但是没有兵权肯定是硬伤,就算当时袁世凯真的
帮光绪,那袁世凯手上也不过七千人而已。好吧,我们假设光绪帝开了挂,人品爆棚真
的变法成功了,那么接下来当然是所谓的中国版的明治维新,一起看看变法成功后的改
变吧。
当时康有为给光绪的建议,第一要澄清吏治,第二,要重视西学,逐渐加重西学的比例
,减轻八股文等传统文化的学习,第三要取消八旗子弟的一些特权,第四要缩减绿营的
编制。
呵呵哒,我说点什么好呢,士农工商一个不放过啊,完美的把八旗贵族,满蒙官员,天
下士子还有部分军人一股脑得罪了个遍,如果戊戌变法后真的这么来一把,说不定当时
就天下大乱了,搞不好辛亥革命还能早几年爆发呢。
所以说,光绪帝的理想很美好,然后现实很骨感,少年的光绪到底少了点慈禧那样的老
谋深算,只能留给后世一声叹息了。 |
|
m********y 发帖数: 21909 | 8 戊戌变法就是要君主立宪,和当时的英国以及日本雷同。我记得戊戌变法的时候,英国
美国和法国好像支持“帝党”,日本好像也支持帝党。沙皇俄国支持“后党”。
大家谈谈,各国支持的是不是都与自己整体相似的党派?当然其中有利益的关系。我的
着重点在于,各国分别支持帝党和后党,是不是与自己国家的政体有关系呢?先抛开国
际关系和国家利益不谈,就谈政体是不是个因素。 |
|
a*******e 发帖数: 3897 | 9 戊戌变法太急进了,完全是康有为基于个人名利野心,煽动皇帝瞎胡搞的,慈禧后来自
己不也废了千年的科举,还准备颁布宪法吗?说到抑制急进派,高掉袭来和戊戌变法还
真有点象。 |
|
n*****8 发帖数: 19630 | 10 本来戊戌变法是当时朝野共识,慈禧和许多军头也都支持戊戌变法。
后来被势利小人搞成夺权内斗,导致清廷内讧,人心尽失。
:) |
|
发帖数: 1 | 11 中国历史上的戊戌变法狭义上指1898年那次,但历史滑稽之处,两个甲子头尾三个戊戌
年,均有政治大较量,都被戏称戊戌变法或政变。1898年是维新派和光绪帝被慈禧太后
镇压,君主立宪政治幻想幻灭;1958年是毛泽东发动大跃进,及后藉此在59年庐山会议
打倒政敌彭德怀及展开反右倾斗争;2018年是习近平称帝,习帝和盟友王岐山成为赢家
,海内外赠送不少新鲜生动封号,包括“袁二”和“王八”。
三次戊戌政变有异曲同工之处。慈禧、老毛、袁二均是胜利者,但前两位十多年后一个
死了,一个在经历林彪九一三事件后如行尸走肉,至于第三位呢,十多年后谁敢翻他白
脸,那到时才知了。不过,可问下习帝,陛下自我欣赏一党专政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是不是以为千几百年来人类才出现一位道出皇帝新衣的男孩?那位反白眼的女记者一如
揭穿皇帝新衣的男孩。
不过,像中国那种动物农庄,那种政治生态出个独裁皇帝,其实有何新奇呢?出个华盛
顿、伊利莎白二世、列根才惊奇;出个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蒋经国才出奇,连出个赵
紫阳、胡耀邦都很出奇,所以,习帝正本清源,撕掉伪共和的窗纸,这是无可厚非的。
习近平称帝露三点,即盲点、沸点、亮点。其一,官...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5601 | 12 公历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亲临天安门城楼颁布《明定国是诏》,标志着戊戌变法
的开始。
公历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抓捕维新派,标志着戊戌变法
的结束。 |
|
z**c 发帖数: 7595 | 13 从爱新觉罗家来说,如果戊戌变法成了,现在可能还住在故宫里。
这就叫:通天大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投。 |
|
|
t****u 发帖数: 8614 | 15 康有为说杨锐带出这份就是给他的(8月初十,在英国军舰上,康与英国领事
班德瑞的交谈备忘录),现在杨锐这份真的已经出现,还有王照的旁证。
茅海建考证过,当时的体制是军机处的奏折,光绪的朱谕,都要事后送慈禧阅。
光绪偷偷藏下过几份,但数量极少。比如杨锐这份,所以叫做密诏,光绪没有
给慈禧看。再比如后来8月初二让康有为离京去上海办报的上谕就是明发的,
能让慈禧看到的,这份由林旭带出给康有为。
戊戌变法整个过程中,光绪只见过康一次,限于康的身份,康自己的奏折还要
通过维新党有上奏权的高级官员(如礼部侍郎徐致靖等)代奏。那么如果有第
二份密诏,哪又是谁通过什么管道送出来的?杨锐能拿到密诏是因为当天他在
军机处当值,能见到光绪。康要撒这个谎,圆起来更难吧!
此外,康既然真有这份密诏,为啥不将原件公之于众?康自己的说法是“临出
京时,因某事之必要,已经烧掉了。”,拜托啊!他老跑路的时候,慈禧还没
有动手,光绪还在亲政,这么重要的东西不带着走,却烧掉了,骗小孩子啊!
人杨锐被砍了脑袋,还偷偷把诏书原件藏好弄回老家了。 |
|
t****u 发帖数: 8614 | 16 然!光绪太操切。
后来清末新政,老佛爷也不反对变法。
主要牵涉到帝党后党之争上去了。
好比64,老邓老赵都是走资,老赵想借机上位当一哥,触犯了老邓。老邓联合保守派搞
掉老赵,但92年南巡自己来走资。
戊戌变法也类似,光绪不想再当儿皇帝(开懋勤殿),康梁等人想从龙上位,把事情弄
成水火了。 |
|
|
R********n 发帖数: 5904 | 18 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国在日本马关签定《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
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
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
了全国。“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
,《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
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
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强学会,创办了《湘报》
。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 康有为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
。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
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借后来被成为新界的地区和
威海卫,全国人心激愤,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到政治实践。12月,康有为第五... 阅读全帖 |
|
|
发帖数: 1 | 20
戊戌变法的时候,要是光绪皇帝和孝显皇后的关系能更好点,就能成了
同治皇帝是孝显皇后的亲手儿子,肯定会支持他有所作为的 |
|
|
|
n*****8 发帖数: 19630 | 23 无论如何伟光正,
这次戊戌变法肯定是一次倒退。
:-) |
|
W***I 发帖数: 552 | 24 你鱉倒退了哪么多次、還在乎多一次嗎?
: 无论如何伟光正,
: 这次戊戌变法肯定是一次倒退。
: :-)
|
|
发帖数: 1 | 25 戊戌变法成功率有多高?康梁靠谱吗?西太后早点儿死有戏吗 |
|
|
w*********5 发帖数: 87 | 27 戊戌变法就不可能成功。
为什么说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家庭教育, 老鼠很小的时候就从
父母那儿学到了打洞的本领。
皇帝 也可以说是一门职业,也是需要很多 本领的。 需要专门培养才能担当大任
的。 可是慈禧太后要的是一个儿皇帝,并且以此为借口来垂帘听政, 并不是希望有
一个真正有驾驭朝政本领的 真皇帝。 所以为什么同治帝死的那么早, 我们想一想,
要是同治帝不死, 慈禧是不是在同治帝长大了得归还政权? 所以 后面 慈禧在病危
的时候为什么要立 儿皇帝溥仪, 也是好控制, 要是后面她病好了呢? 所以其实从
逻辑推断 光绪帝是被慈禧下毒毒死的
再看历史, 有名的 万历帝, 他想立他宠爱的妃子的儿子为太子,而朝廷想按照传
统立长子为太子。 最后 太子没有受到 好的培养,登上帝位后没办法好好执政,导致
明朝衰落,也是原因之一。 |
|
h*****l 发帖数: 3857 | 28 1998, 两个甲子,戊戌变法
1908,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18, 护法运动失败
1928, 东北易帜。北伐完成,全国统一
1938,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歼灭日军一万余人。武汉会战。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48,共军发动三大战役
1958,北戴河会议召开;会后,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进入高潮,金门炮战
1968,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
1978,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的路线
1988,蒋经国逝,李登辉继任中华民国总统和国民党主席
1998,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灾,腾讯公司在深圳成立
2008,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中国雪灾 |
|
发帖数: 1 | 29 戊戌变法、北大建校一百二十年,我们纪念蔡元培校长。在中国近代史上,元培先生当
之无愧是现代教育之父。他留给我们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北大的精神火炬,代
代相传。蔡校长在人们的印象里总是一个谦谦君子式的思想领袖。其实蔡校长的另外一
个侧面同样是万世师表,那就是一个挺直脊梁、拒绝做犬儒的男子汉。
早年的元培先生为了反抗清朝,一介书生却豁出命来组织训练暗杀团,意图刺杀清朝的
官员。在后面的几十年里,他只认真理,不畏强权,在北大校长的任上曾先后八次辞职
以示抗议:1917年抗议张勋复辟清朝而辞职;1919年5月营救被捕学生而辞职;1919年
底和1920年1月支持北京市教职员为薪酬抗议政府而辞职;1922年8月/9月两次为政府侮
辱校长/拖欠教育经费而辞职;1923年抗议教育总长践踏人权和司法独立而辞职;1926
年抗议政府镇压学生而辞职。 从这个意义上看,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是付出了极大的个人牺牲才使得当时的北大空前活跃—既有全盘西化的胡适、也有追求
共产主义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甚至还有天天嚷着复辟清朝的拖辫子的辜鸿铭。各种
思想在这里产生和碰撞。
Freedom is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是戊戌变法的后续手段
中国和朝鲜顺势在政治上对表
所以报道中,双方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是纲,纲举目张 |
|
a****r 发帖数: 12375 | 31 自戊戌变法以来,学生就是中国政治舞台上一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直到64,学生就彻底退出了中国政治舞台 |
|
|
发帖数: 1 | 33 在1989年9月21日,是戊戌变法的一百零三天,当时以康有为为主要的维新人士等不断
的对新政进行推动,仿佛让中国也是看到了希望,毕竟这些改革派人士也是希望能够不
断的变法图强。
然而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却突然发动了政变,将所有的新政全部推翻,而且直接把光绪
皇帝囚禁了起来,并宣布垂帘听政。
此时的慈溪已经成为了帝国的主宰,并且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慈溪上台之后就直接宣
布命令,并对康有为等进行逮捕,并包围康有为等在北京的住所,那么他又是如何逃出
来的?
原来在前一日,康有为已经乘火车离开北京到达了上海,因为在9月17号的时候,光绪
帝已经发现了当时的情绪不妙,而且顽固派气势汹汹,不断的逼宫,因此他觉得改革会
失败,早晚也会出事,为了保存实力,保护了康有为的生命安全,于是让康有为去上海
,而且还接管了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实务报。在后面的时间中,康有为可谓是九死一生
,在天津以及在烟台等都脱险,体现了他对实际的一种把控,同时也是康光绪皇帝对他
保护的推动,所以在当时的时候能够抓住非常重要的一种时机 逃脱相关的追捕。 |
|
w****2 发帖数: 12072 | 34 虽然已经是2019,但毕竟还没过春节,眼下还是戊戌年。我们和120年前的百日维新之
间还是隔着两甲子的整数,发篇文章纪念一下不算过时。
在几十年来的历史课本上,戊戌变法是与辛亥革命,解放战争胜利相提并论的大事。但
真到了戊戌年却很少见到官方组织的纪念活动,可能是觉得120年不如100年名正言顺?
所以绝大多数相关历史讨论都是民间自发进行的——和戊戌百年纪念相比,20年来最大
的变化是网络信息资源向平民开放,普通人构成了历史讨论的主体。
这么多人参与讨论,话题必须从共享的一些知识背景开始。在60%年轻人都要参加高考
的今天,中学教科书虽然未必是“共识”,但肯定是绝大多数人历史观的重要来源,戊
戌变法也不例外。
翻开历史课本,戊戌变法被定性为一场失败运动,但对运动本身的性质,对运动关键人
物,都是绝对的正面评价。变法的目的是“拯救民族危亡”,成就是“在思想文化方面
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只是因为顽固派的“阻挠与破坏”才失败。与之对应,领
袖康有为的定性是“先进的中国人”。在一部秉承进步史观的教科书中,这是非常高的
历史称号。
戊戌变法和康有为的教科书形象
然而,眼下的互联网,随便搜索一...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5 第十九章洋务运动尾声
一、成功与失败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包括它的尾声在内,共经历了40年之久。
1895年到1901年应是洋务运动的尾声。”为什么我认为1895年到1901年是
洋务运动的尾声呢?多年来学术界谈起洋务运动,总是习惯他说它“失败”,
或者说是“破产”、“彻底破产”等等。他们以什么作根据这样说的?无非
是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但甲午战争中被打得大败,这不是洋务运动失败或
彻底破产的标志吗?!诚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在一定意义上说,
也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但二者不能划等号,即不能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即等
于洋务运动的失败或彻底破产。因为如果那样认识的话,那就是洋务运动没
有“成功”之处可言了。事实上,按照本书各章节所述,洋务运动成功之处
是很多的,从全局看,甚至可以说“成功”多于“失败”。在洋务运动过程
中,不断有成功也随时有失败,这无论从具体某一企业、事件或从带总体性
的方针路线看均是如此。
历史学家评价历史事件或者是战争,说它们胜利与失败、成功与破产,
是从政治路线和目的等方面说的,是将事件置于历史长河规律中考虑的,离
开“目的”、离开“规律”来谈成功、...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267 | 36 尹钛:实际政治与高谈政治
时间:2010-01-20 17:41 作者:尹钛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273次
张中行撰文回忆章太炎,说提起章太炎先生,总是先想起他的怪,而不是先想起他的学问
。“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种情况也是古已有之,
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
字(书法)第一,诗第二,画第三。这就难免使人生疑。章太炎先生就更甚,说自己最高的
是医道,这不只是使人生疑,简直使人发笑了。”其实,章太炎的自评诸项之中,其自许最
高的恐怕还不是医术,而是政治见识。时人都知道,章太炎与人讲音韵、训诂,不甚轩昂,
与人谈政治,则眉飞色舞。对此,章的朋友马叙伦颇为无奈且惋惜:“余素不乐太炎与闻
政事,盖太炎讲学则可,与政则不可;其才不适此也。徒能运书卷于口舌之间,观此所载,
几若洞烛无遗,亮猛复出,而其实每违于事势,然四方当局皆重其名而馆之,亦实非能尽其
言也。”
忽然想起章太炎的自知与他知之反差,是因为最近重读了张鸣先生的《再说戊戌变
法》一书,其中分析到了章太炎的政治对手康有为、梁启超师徒诸人的政治实践与...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37 http://www.guancha.cn/Rebecca-Karl/2013_07_11_157561.shtml
本文为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在纽约对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瑞贝卡·卡尔的采访,谈1913
年中国的政治变化。瑞贝卡·卡尔认为,1913年的二次革命只不过是少数国家参议员之
间的风波,不能算是革命,也不能说是失败。1913年不能算作是一个历史转折点。
美国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瑞贝卡·卡尔(Rebecca Karl)
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瑞贝卡·卡尔(Rebecca Karl)
二次革命只不过是参议员之间的风波
戴锦华:一百年前正是中国千年未有之大蜕变的时候,对于1913年在整个变化中的位置
,你有什么观点?
瑞贝卡:一些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认为宋教仁的暗杀,改变了中国所有历史的前进
。认为如果宋教仁没有被杀,袁世凯也不敢做他后来做的发动军队这类事情。他们认为
如果宋教仁没被暗杀,那中华民国的促进可能是比较稳定一些。这种认为历史由大人物
促进的观点,我认为是错误的、站不住脚的看法,是我非常不认同的历史观。另一方面
,是否宋教仁是那么民主、那么出息的人物?我也没有把握。
大部分人讲二次...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8 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清廷不仅割国土、赔巨款、丧利权、受奇耻大辱,而且刺
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应向西方学习的呼声在朝野上下蔓延。甲午战败、戊戌维新
、义和团运动、新政,19、20世纪之交的清帝国接连发生了这四件大事,可以说是一条
因果链。
甲午战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朝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
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辽东在三国干涉下归还中国,大清再付3000万两白
银。日本发了大财,而清政府只能向西方大举外债。图为1895年,位于台北的日本总督
府。
供图:华辰影像
通过借款,列强攫取了大量利权,同时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7年,德国以巨野
教案为名出兵占领胶州湾。图为占领胶州湾的德国兵。
供图:华辰影像
此后,俄国租借旅顺大连,英国租借刘公岛,日本在厦门建立租界,法国租了广州湾,
等等。中国就像一块好吃的蛋糕,令所有列强国家垂涎。图中左为反映各国瓜分中国的
漫画,右为“时局图”。
供图:美国国会图书馆
欧洲列强及日本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等活动,对于美国的在华利益构成了威胁。1899年
,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939 | 39 第三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现实篇1)
问题、理论、主义,认识上有着“王道”与“民道”的天壤之别。认识是唯心和唯物的
对立统一,可见就是“王道”唯心还是“民道”唯心的不同,都能直接决定着所形成的
唯心和唯物对立统一的不同,也构成认识不同;就是同一理论同一主义也会因“王道”
与“民道”心灵眼镜的不同有着大相径庭不同解读的版本,最终影响到问题的不同。这
是上世纪“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论争,却是就“王道”而“王道”的思想争论,今天
不同的是就“民道”这个思想战略而阐述。道理都明白,可隐藏在其背后的“道”(“
王道”或“民道”)的启蒙作用却未必人人皆知。
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提前五年胜利实现,这确实是中华民族了不起的进步发展。但能就
此认为是本质性、革命性和历史性的?这点从“道”的角度倒是值得商榷,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不管什么人,怎样的看法,甚至偏激性的,想必对于中华民族今后的社会发
展应该是大有益处的,社会声音都是赞美辞藻沉浸在沾沾自喜,反倒觉得不正常不现实
了。成功中知失败,失败中知成功,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倾诉不同于“王道”赞美的、不
同于具象感觉的“民道”另类观点、知觉另类观点。
...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939 | 40 二
改革意义的理解,历史就是改革与改良、民学说与人学说相混淆的思想认识。“
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洋务运动”“维新改良”“新政运动”
使古老的中华大地崛起了历史从未有过的青岛、天津、厦门、大连、上海、武汉等新型
工业城市,上海还曾一度跃居于东亚金融中心,工厂、煤矿、纺织、铁路、报社等新型
产业也拔地而起,甚至外评和自己都一度都认为中国自己已经和英国并列成为世界强国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中学的封建专制嫁接西学的经济技术,用中学的“王道”之
根嫁接西学的“民道”之叶,既政治王道经济民道,结果政治决定经济,经济民道也不
民道,不伦不类为“官僚资本主义”,“洋务运动”与今天的“改革开放”何其地惊人
相似,都演绎着“官僚资本主义”发展轨迹,就连全面接轨的全盘西化与经济接轨政治
脱轨的“改革开放”之间的思想斗争,都是惊人的如出一辙,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
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今天,这场思想斗争依然还是“
中国国情”与“全盘西化”的不解,依然还是“第三次中华历史文化大革命”的迷宫,
依然还是本质的“王道”与“民道”... 阅读全帖 |
|
G*******d 发帖数: 40 | 41 发信人: xiaomeimei (xiaomei), 信区: Triangle
标 题: 回到百年前的起点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0年08月19日10:05:31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何清涟·
戊戌变法前的中国除了列强的侵略外,还有几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社会
的不平等,农业内卷化,人口过多,教育水平低下和政府的腐败。
比较一下戊戌变法100年来中国对这五大问题的解决办法,如同看见一条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难道路。戊戌变法时期面对的一些问题,以更复杂的形式向
中国人提出挑战。
100年前,中国部分志士在“变法图强”的意念驱使下,开始了以变革政
治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戊戌变法”,而这次变法的失败,中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的上层资源,从此以后,中国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惶惑旅程。决
定了中国百年飘泊历程的两个相关主题是“法统”(政治制度)和“道统”(意识
形态)的创新。
戊戌变法前的中国,除了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之外,还有几个亟待解决的深
层次社会问题:社会的过度不平等(包括政治、经济)、农业内卷化、人口过多、
教育水平低下、政府的极端腐败。只是当时的思想家与政治 |
|
i******m 发帖数: 229 | 42 读史最无趣的是什么?就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位历史人物,只有一种声音、一种评价。一直以来,主流宣传对慈禧的评价,无一例外地说她好奢华,善权谋,顽固守旧,祸国殃民。确实,慈禧统治中国的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在这四十多年里,要找出一个人的善恶之迹,易如反掌,但要以某件事来概括她的一生,就需要谨慎了。一个人从青年渐渐成长,迈入中年、老年,思想、生活习惯、脾气性格等都会发生诸多变化,风华正茂时所作出的考虑与决定,会与古稀之年大不一样。分析历史人物,不仅要有“阶级分析”,还要有性格分析、家庭分析、师承学历分析等等。慈禧一生的每个时期、每个决策,都与她当时的年龄、健康、见识、心情以及谁在她身边等细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非“顽固守旧,祸国殃民”可以盖棺论定的。
慈禧当政时,正值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四方云扰幅裂,慈禧作为最终的决策者,固然要为中国一步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悲惨命运负主要责任,但只要客观地对待史料,不难发现,其实在每一次事件初起时,慈禧的判断与决定大体上都是切合实际的,至少不那么糟糕,最后却总经不住耳边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令她陷入惑乱,改变了初衷。总体说,在对内的问题上,慈禧较能坚持自己的定...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3 格隆汇
一、
元朔二年(前127)正月,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令诸侯王分封子弟为列侯,并将王国封
地分给自己的子弟。这直接引致了尾大不掉的各诸侯王国的分崩离析,大一统的中央集
权正式建立。自此,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和相当治权为特
征的封建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长达两千多年、几乎看不到
尽头的对专制集权的反复争夺与循环更替。
元和二年(公元85年),汉章帝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并一直延续至今。与西方公
元纪年的绝无重复不同,干支纪年每60年会重新一个轮回。
我们这个民族,最鲜明的底色与烙印,在几乎两千年前就已定型,之后只是一轮又一轮
的轮回而已。
这,算不算一种冥冥中的宿命诅咒?
二、
1898年9月28日下午四时,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烈日高照下的刑场上人山人海。
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为悲壮黑暗的一个日子,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杨
锐、林旭等6位维新变法人士在这里被处斩,围观的上万百姓兴奋地向他们身上扔着白
菜帮子!这一年是中国的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六君子”。而由他们主导的那场比日
本明治维新晚了30年的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2420 | 4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17z8s.html
致复旦大学:对朱学勤博士回复的回复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台鉴:
我于2011年1月23日向贵会寄出举报信提请重启调查朱学勤抄袭案,今天收到贵会
转来朱学勤博士的回复,特回复如下。
一、关于朱博士英语能力问题
朱博士认为我只认定全书(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有15处翻译错误,不能因此
断言他不具有阅读英文学术著作的能力,其英语水平已由答辩前一外、二外学位课程考
试评语,答辩后专家对其外语翻译能力的评审意见所认定云。
朱博士似乎未仔细阅读我的举报信。我在信中已明确指出,这15处翻译“只是朱学
勤博士论文中翻译错误的一小部分”,并非说全书中只有这15处翻译错误。事实上,经
我比对,朱学勤书中的翻译大部分都是有错误的,朱博士没请我当核对“外文专家”,
我不必一一指出每处错误,只是列举一些低级的翻译错误,足以表明他的英语水平很差
,不具有阅读英文学术著作的能力,更不要说翻译能力。我对朱博士英语能力的评估已
公布网上,链接在举报信中已提供,请贵会委员们仔细比对,无需外文专家,只要有一
定的英... 阅读全帖 |
|
l********n 发帖数: 1804 | 45 蔡定剑: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蔡定剑
来源:炎黄春秋2011年第2期
来源日期:2011-2-15
本站发布时间:2011-2-15 12:00:45
阅读量:2736次
30余年,经济改革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但3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怎么样,则需要回顾
、总结,这个问
题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国的政改已经不可拖延。持续30年的经济改革创造的社会
繁荣,是进行政治
体制改革的良好时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广大的劳动群众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被
抛弃的感觉。政府
和民众之间的对立加剧,特别在基层。从现在起进行认真的、脚踏实地深化政治体制改
革可能是好的选
择。
【编者按:蔡定剑先生,著名宪政学者,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原所长,2010年
11月22日逝世,
终年54岁,这篇文章是蔡先生的遗稿,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读到它,更希望,日后每
一个生活的更平
等、更自由的中国人都不要忘记他。本文责任编辑为洪振快,原载于《炎黄春秋》杂志
2011年第2期。】
30余年,经济改革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但3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怎么样,则需要回顾
、总结,这个问
题关系到中国未来的...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6 朱学勤
主持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大红鹰世纪大讲堂》,我是王鲁
湘,大家好。我们都熟悉两个名词,一个叫文化,一个叫革命,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
是革命,我们其实并不很了解,尤其是当把文化和革命这两个词捏到一起成为一个词组
的时候,叫做文化革命这个词我们大家就更熟悉了,特别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父
兄辈的这一代人来说它不仅是一个名词,而且是一段惨痛的记忆和一段生活经历。那么
从文化革命再到带引号的"文化革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们请来了朱学勤教授,
来给我们谈一谈这个话题,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朱学勤教授。
主持人:请坐,请坐。朱先生您说你特别服膺梁漱溟先生的一句话,就是梁漱溟对学
者做了两种划分。一种是学术中人,一种是问题中人,你说你非常敬佩前一种人,但是
好像命中注定只能做后一种人。就说您是一个问题意识很强的学者,那么我想这种问题
意识的出现一定和你的经历有关,就是和文化革命的那一段时期,和文化革命这件事情
一定有很密切的关系?
朱学勤:二十多年的学术生活,加上此前作为一个"文革"中毕业的中学生,在插队生
活中那种热烈的业余思想辩论,这两者贯通聚焦于一点,我一直...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征文】读书系列三:丁韪良的中国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02:17:52 2012, 美东)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inism的《圣
经》...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48 光看见冠西俩字儿了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征文】读书系列三:丁韪良的中国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02:17:52 2012, 美东)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陈晓平:唐德刚的硬伤太多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01:17:58 2014, 美东)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304 | 50 慈禧说过什么话?“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持为牟利之符。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者在一私字。祸天下者在一例字。”“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务当婉切劝导,以期渐除积习。”这才统治当世第一大国的慈禧说的话。
网上谣传慈禧说的那些这么低级的话,根本不符合一个统治者的言辞,居然有这么多人信以为真,古代上层阶级的传统道德教养,文学水平比现代人强太多了,愤青们以低级的水平去看待古人。是很愚蠢的。如果慈禧没有一个元首应有的人格魅力,慈禧真的说出网上流传的那些蠢话,还会有这么多饱学诗书的满汉大臣拥戴她?大家以为一个女人在男权社会统治男人这么容易?她必须比男人做得更好。
戊戌变法是慈禧太后一生功过的分水岭。
变法之前,中外评论慈禧太后的形象一直都是正面的。
慈禧任能用贤,重用汉人,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平定捻军之乱,发起洋务运动,使中国进行了科技革命,扶持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民族资本家。外派官费留学生,废除科举,废除酷刑,废除缠足,兴办近现代教育。
对外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与法国在越南打...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