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戏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M********c
发帖数: 11672
1
13是澳门回归的歌啊。西藏、新疆、香港、澳门、黄河、长江、都齐了。不过好像没台
湾啊~


: 赞园园爸爸。他现在还拉琴吗?还表演吗?他要是来美国可以开课收徒,
我们这
里就缺

: 民乐老师。

: 这首歌的戏曲味道很足,让我想起前几年重看甲午风云、哪吒闹海、大闹
天宫等
国产老

: 片或动画片,演员的举手投足很有戏曲舞台味,音乐又很有戏曲音乐味,
这些在
现在的

: 电影里基本绝迹了。

: 园园好像也唱过《知音》是吧?记得你贴过这个电影。知音和这首二泉映
月在高
音部分

: 很像,都很高亢。

: 最后忍不住找了一下嫦娥一号,我上学期教小朋友的《歌声与微笑》(请
把我的
歌,带

: 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百度也说是嫦娥一号带去月亮的。刚刚
查了查
,这家

: 伙带了32首歌上月亮,呵呵,但普通电台电视收不到信号,要用天线收调
成S波
段再处

t******e
发帖数: 2504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游记】合肥包公园包公陵
其实包公祠应该分正史馆和戏曲馆,比起宋同时代的其他安徽的名人如朱熹和二程,
正史的包拯,其实名气不太大。包公后世的名气,是来自民间戏曲舞台,表现的是平民
百姓对于所谓清官政治的朴素寄托,还是人治,不是制度,至今还是如此。
什么王朝马汉,秦香莲和陈世美, 就放在戏曲馆, 虚构的东西就不要和非虚构的混在
一起了。 不过这也是国内旅游景点的比较一贯的做法,导游也大都是这个德行,以前
去西安,那个导游说的估计9成是后人或现代人编的,但大多数游客反而听得津津有味
wh
发帖数: 141625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迎新年】和尚尼姑《双下山》
本地最近几年的春节活动都请了纽约昆曲社来表演昆曲。今年的节目单却不像往常那样
只说个曲目和演出时间地点,还附了份专业介绍:
“《下山》是明代传奇《孽海记》中的一出。碧桃寺的小和尚本无,从小被父母送入空
门。但是他向往世俗生活,一日,趁庙中无人,私逃下山。在路上巧遇适由仙桃庵中逃
出的小尼姑色空,两人互生爱慕之心,决定结为夫妻,同偕到老。
全出对白幽默、表演夸张、身段生动,是一出非常受观众喜爱的小丑与贴旦对手戏。小
丑的绕念珠、颠步进退、背背驮、摔靴子等都是高难度的功夫,其中有些动作像蛤蟆,
属于小丑五毒戏之一。
本戏特邀前上海崑剧团表演艺术家,现海外崑曲社驻社艺术家及崑曲传习班蔡青霖老师
、史洁华老师担纲演出。蔡老师史老师这齣戏是由传字辈的华传浩先生和张传芳先生亲
授。”
虽然看不懂,但仰慕之心顿生。主办人更说两位演员都已七十开外,这恐怕是最后一次
公开表演,机不可失。
顶着寒风赶到表演现场时,正赶上小和尚出场。果然小丑和玉树临风的书生不同,很多
半蹲、搓步、跑跑、跳跳,动作幅度和面部表情都放大而夸张,台词也不敬神佛、追求
生欲,引得台下尤其老外笑意盎然——人之大欲,超乎语言而存焉。
...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2133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老舍“兔”读后感
去年在北京和朋友一起去看了林兆华的话剧《老舍五则》,全剧五折短戏,是依老舍五
则短篇小说分别改编而成;最后一折“兔“乃与京戏有关,更有胡琴清唱表演夹杂其间
,看时便觉新奇,第一次知道老舍原来还写过与京戏有关的小说。散戏后将原文找来通
读一番,看后惊觉老舍对彼时戏曲行业及‘春典’之熟稔,其中诸多细节可堪咂摸,现
简记如下。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我“作为旁观者,“小陈”的前同事,记录了男旦票友小陈被‘
黑汉’撺掇下海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故事。文章从文笔来讲在老舍众多作品中难称上乘
,但其中反映出的社会风气,尤其京剧圈的文化绝对是做文化史研究的绝佳素材。
题目“兔“便是北京人常说之”兔子“、”兔儿爷”,指男同性恋。袁枚《子不语》中
有载”今陰官封我為兔兒神,專司人間男悅男之事“。这个词一般多含贬义,在老舍那
个时代也不例外,而自清末始伶人便有作“相公”侑觴媚寢之传统,如梅兰芳爷爷梅巧
玲就办有相公堂子”景和堂“,伶界大王谭鑫培也有”英秀堂”。是以小说开篇便是“
许多人说小陈是个“兔子”。 …..他不能,绝对不能,是个”兔子”“。即便不是老
舍本人之想法,也至少反应那个时代对男同甚少宽容。
下一...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4403
5
昨日,香港《苹果日报》报道,中国导演贾樟柯新片《天注定》,在上月末遭中宣部门
通知媒体“冷落”,原定11月份上线的影片目前还未确定公映日期,网友担忧这部中国
现实的影片遭封禁。
《天注定》剧照
11月20日,香港《苹果日报》报道,中国导演贾樟柯新片《天注定》,在上月底遭中宣
部门通知媒体和影评人"冷落",中宣部门要求"不得就贾樟柯这部电影进行采访、报道
或评论"。贾樟柯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本片将于11月上映,现已至11月末,
该片并未在中国院线排期。中国网友担忧这部根据中国现实社会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
遭到当局封禁。《苹果日报》引述贾樟柯表示,未听闻中宣部封杀消息,他本人一直在
和发行商接洽,希望在中国院线放映。
今年五月贾樟柯在戛纳电影节领取“最佳剧情奖”
《天注定》为贾樟柯在2006年的《三峡好人》后,暌违5年后推出的又一部完整剧情片
,延续贾樟柯电影关注中国底层公众命运的主题,还原中国近年发生的四个真实案例:
姜武饰演的大海取自2002年发生在山西的胡文海怒杀14贪腐人员案件;王宝强饰演的杀
人犯为湖南2012年"周克华案"再现;女主角赵涛饰演的小玉则还原了邓玉娇案;最...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49
6
来自主题: Movie版 - 人美鱼并不是美人鱼
一家人来美国生活有几年了,一切都还稳定。去年奶奶去世了,爸爸妈妈就把爷爷也从
国内接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老人家是不习惯在美国的生活的,所以总是吵闹着要回国
。可是国内就只有爷爷一个人,我和爸爸妈妈都是不放心的。我和爸爸妈妈平时都要上
班根本就没有时间陪爷爷,也是难怪爷爷会觉得孤单,他又不会和美国人交流,家附近
的中国人又少,就算有一些也是从小在美国长大,根本就不会说华语。为了给爷爷解闷
,我就找了一些戏曲放给爷爷看,昨天晚上没事,就陪爷爷一起看,正好看到,戏曲电
影—人美鱼。
虽然说是电影,但是里面总是会时不时的穿插一些戏曲,感觉还是很新颖的。特别是这
个电影的题材让我感触很深。人美鱼讲述的是一条鲤鱼,爱慕上来相府投奔的张珍后发
生的一系列故事。对照前一阵子周星驰的电影,还有好多美国电影,都是用的类似美人
鱼的题材,可是在中国很早之前就有这个题材了。其实在电影题材上面国内有很多都是
很丰富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的电影最近都是抄袭或者是一些自以为是的搞笑,
让人看的尴尬。与其从做电影的时候就只想着票房,倒不如好好的做好一部电影,那么
票房相信也不会差的。
y****6
发帖数: 4193
7
后期制作:味精哥
千古绝唱
原唱:王庆爽
看山高 水长
万里风光
琴曲悠扬
和千古绝唱
人世间潮来潮往
总有情事流长
哪一段 最难忘
夜来入梦还乡
对镜梳妆
醒来已是泪千行
前生太远啊来世太长
人海苍苍啊两心茫茫
莫笑我多情��狂
地老天荒
谁来和那曲千古绝唱
莫笑我多情痴狂
地老天荒
谁来和那曲 千古
绝唱
特别感谢味精哥,后期制作水平高超而且超级敬业,给俺改了好多次,再次谢谢味精哥!
这首歌很难唱,难唱是因为我没练过京剧类的戏曲,这头4句的颤音就掌握不好,我练了一
个星期,就只练这头4句了,因为时间仓促,我完全是还处在模仿阶段,都是在模仿王庆爽,
根本没自己的东西,如果我还能再有2个月的时间,我会练几段京剧的花旦青衣唱段再来
唱这首歌,肯定比现在要好吧
感情方面,我对歌词的理解是荡气回肠,如果结合自己的感情经历来唱,实在对戏曲味道
有影响,后来我想到了电影霸王别姬,我觉得霸王别姬很适合这首歌,电影里很多京剧舞
台场面,情感上也容易带入戏曲风格,故事也够荡气回肠,我就把霸王别姬又看了一遍,唱
的时候我自己就成了要拿刀自刎前回忆人生的程蝶衣,前4句电影画面里... 阅读全帖
y****6
发帖数: 4193
8
后期制作:味精哥
千古绝唱
原唱:王庆爽
看山高 水长
万里风光
琴曲悠扬
和千古绝唱
人世间潮来潮往
总有情事流长
哪一段 最难忘
夜来入梦还乡
对镜梳妆
醒来已是泪千行
前生太远啊来世太长
人海苍苍啊两心茫茫
莫笑我多情��狂
地老天荒
谁来和那曲千古绝唱
莫笑我多情痴狂
地老天荒
谁来和那曲 千古
绝唱
特别感谢味精哥,后期制作水平高超而且超级敬业,给俺改了好多次,再次谢谢味精哥!
这首歌很难唱,难唱是因为我没练过京剧类的戏曲,这头4句的颤音就掌握不好,我练了一
个星期,就只练这头4句了,因为时间仓促,我完全是还处在模仿阶段,都是在模仿王庆爽,
根本没自己的东西,如果我还能再有2个月的时间,我会练几段京剧的花旦青衣唱段再来
唱这首歌,肯定比现在要好吧
感情方面,我对歌词的理解是荡气回肠,如果结合自己的感情经历来唱,实在对戏曲味道
有影响,后来我想到了电影霸王别姬,我觉得霸王别姬很适合这首歌,电影里很多京剧舞
台场面,情感上也容易带入戏曲风格,故事也够荡气回肠,我就把霸王别姬又看了一遍,唱
的时候我自己就成了要拿刀自刎前回忆人生的程蝶衣,前4句电影画面里... 阅读全帖
t*********5
发帖数: 5404
9
来自主题: Music版 - 天天 太牛了!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我在网上大概搜索了一下。一般说来,录声压比较高的歌(比如民
乐,戏曲,美声等)用小振膜的话筒,高频比较抗压,不容易劈。可是中低频可能就损
失一点了。或者有人说,干脆就上动圈麦。
一般来说,有一定档次的大振膜可以录美声,民族和戏曲的,只是录的时候要离话筒远
一些。室内的空间要稍微大一点。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人的评论:“唱民歌是需要大室内
空间的...没有适当得空间,无论你用什么mic都是浪费钱!建议还是随便买支动圈话筒
玩玩罢了!试想一下,把宋国母关在一个只有几平米的录音室里面录音,那是什么效果
?录音师会吐血而死!” 我觉得戏曲跟这个应该也差不多的道理。
a*******u
发帖数: 6324
10
来自主题: Music版 - 【学唱】《黄梅戏》
哈哈哈,这个我一听也非常喜欢啊!
前面流行是流行,后面戏曲是戏曲啊!
戏迷太牛了!
我觉得你唱流行也是很有韵味的,戏曲那块就更不用说了。
i****i
发帖数: 4803
11
***
秣陵重到,2012美西昆曲艺术飨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SRXsJSs8GY
由洛杉矶加州大学孔子学院及美西昆曲研究社联合主办,江苏省昆剧院、石小梅昆曲工
作室及春雷国乐社演出的昆曲盛宴将于四月中于南加隆重登场,喜爱中国文化、戏曲、
音乐、舞蹈的朋友们不要错过这难得一见的演出。
昆曲有六百年左右的历史,是中国最典雅的戏曲形式之一。它的美,融歌、舞、诗、画
、戏于一炉,集艺术精华之大成,对各地方剧种有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之母」,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2001 年 5 月将昆曲列为世界「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演出阵容强大,由梅花奖、文华奖得主,着名的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带队,全部
演员都是国家一级演员,更是各类戏曲奖项得主,并特邀金牌鼓师国家一级演奏员戴培
德担任音乐设计及武场领导,台湾昆笛王徐炎之的高足,美西昆曲研究社社长张厚衡及
金利庆、台湾昆剧团的马建华担任昆笛演奏,协同南加着名的春雷国乐社的乐队,精采
可期。
三天的昆曲艺术飨宴共包含了两台精致的昆曲传统折子戏及一台全本大戏,概括了昆曲
的各个行当,将为南加观众展现多...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6324
12
《茉莉花》 - 歌曲《茉莉花》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8%8C%89%E8%8E%89%E8%8A%B1
茉莉花
一、《茉莉花》民歌名
以茉莉花为曲名的名歌,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最有名的是发源于南京的六合区的版
本。
简介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
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
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起源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
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 阅读全帖
t*********5
发帖数: 5404
13
☆─────────────────────────────────────☆
yangjin (洋金) 于 (Fri Jan 13 15:27:32 2012, 美东) 提到:
你愿或者不愿,兔年都将过去。。。你想或者不想,龙年都将到来。。。你信或者不信
,生活都会越来越好。。。你听或者不听,天籁都会越来越妙。。。龙年将至,在这辞
旧迎新的时刻,让我们用家乡的声音为大家献上新年的祝福,在即将到来的情人节用乡
音为恋人送上甜蜜的爱语。
活动内容:
翻唱喜庆的恭贺新年和歌颂爱情的歌曲,戏曲,能把歌曲改成方言演唱的更是大大的欢
迎。或者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地方戏曲,列举一些代表作。
活动要求:
本次活动关键词“快乐“,“甜蜜”,“地方特色”,把悲切切的思乡情,泪涟涟的往
日情暂放一边,我们只送开心的祝福,只叙甜蜜的恋情。参加贺年活动的同学至少要在
一个作品里用方言话拜年(前奏,间奏,或者加在前面等等,自己找合适的地方),同
样唱情歌的同学至少要在一个作品里用方言话说一句情话
活动时间:
即日起到美西时间2012年2月29日24点截止
活动格式:
请在参加活动的贴子标题前加上【新年活动... 阅读全帖
s*****o
发帖数: 1459
14
仅供参考~
------------------------------------------------
歌唱养生 | 孙思邈是歌唱养生的前辈
2014-04-26 赵世民 音乐周报
孙思邈
上期谈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小琴去年12月还参加了一场音乐会,唱了两首歌。我爱人
和她同在音乐学院,说:“和她同事了十多年,几乎就没听说李老师病过。她身体超好
。”
唱歌能让五脏六腑运动起来,简称就是“习五脏”。人可以随意运动自己的上肢和下肢
,但五脏六腑呢?人虽然意念不能直接控制心脏肺脏的运动,但可以通过跑步,促进心
肺运动。可是肝、肾、肠、胰、脾、胃等脏腑呢?唱歌是最有效地让它们运动的方式了。
我崇拜的养生大师,据说活了141岁的孙思邈(541-682年),在他的《备急千金要方》
里,就专门论述过唱什么音节能刺激什么内脏。
唱“hu”音,刺激心,唱“xu”音,刺激肺,唱“he”音,刺激肝,唱“si”音,刺激
肾,唱“xi”音,刺激脾,等等。
孙思邈还说:“病有四种:一冷痹;二气疾;三邪风;四热毒。若有患者,安心调气(
唱以上音节)此法无有不瘥(chài)也。凡百病不离五脏,五脏各有八十一种疾...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迎新年】和尚尼姑《双下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21 21:48:07 2017, 美东)
本地最近几年的春节活动都请了纽约昆曲社来表演昆曲。今年的节目单却不像往常那样
只说个曲目和演出时间地点,还附了份专业介绍:
“《下山》是明代传奇《孽海记》中的一出。碧桃寺的小和尚本无,从小被父母送入空
门。但是他向往世俗生活,一日,趁庙中无人,私逃下山。在路上巧遇适由仙桃庵中逃
出的小尼姑色空,两人互生爱慕之心,决定结为夫妻,同偕到老。
全出对白幽默、表演夸张、身段生动,是一出非常受观众喜爱的小丑与贴旦对手戏。小
丑的绕念珠、颠步进退、背背驮、摔靴子等都是高难度的功夫,其中有些动作像蛤蟆,
属于小丑五毒戏之一。
本戏特邀前上海崑剧团表演艺术家,现海外崑曲社驻社艺术家及崑曲传习班蔡青霖老师
、史洁华老师担纲演出。蔡老师史老师这齣戏是由传字辈的华传浩先生和张传芳先生亲
授。”
虽然看不懂,但仰慕之心顿生。主办人更说两位演员都已七十开外,这恐怕是...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5417
16
像刘晓庆年轻的时候。

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金花奖等奖项,也多次与戏剧大师梅葆玖同台演出。李
沁所在的­上海戏校昆曲班,每20年才招收一个班。  对于李沁的戏曲潜质,上
海戏校领导曾表示:她是20年难得一见的闺门旦(戏曲行当之一,指剧中还没有出嫁的
少女角色,性格内向、腼腆,如《西厢记》中的莺莺,《梁祝哀史》­中的祝英台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等人物)苗子,其扮相好,唱功强,很有发展前途。
g*****y
发帖数: 6325
17
确实不错,就是有点男相

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金花奖等奖项,也多次与戏剧大师梅葆玖同台演出。李
沁所在的-上海戏校昆曲班,每20年才招收一个班。  对于李沁的戏曲潜质,上海戏
校领导曾表示:她是20年难得一见的闺门旦(戏曲行当之一,指剧中还没有出嫁的少女
角色,性格内向、腼腆,如《西厢记》中的莺莺,《梁祝哀史》-中的祝英台,《牡丹
亭》中的杜丽娘等人物)苗子,其扮相好,唱功强,很有发展前途。
f*****t
发帖数: 106
18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小宝钗李沁大秀昆曲名段
part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IAfOS18TlQ
part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IU05UB3Ppg
李沁出自昆曲名门,13岁时就凭借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出色表演,获得过第七届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金花奖等奖项,也多次与戏剧大师梅葆玖同台演出。李沁
所在的­上海戏校昆曲班,每20年才招收一个班。  对于李沁的戏曲潜质,上海
戏校领导曾表示:她是20年难得一见的闺门旦(戏曲行当之一,指剧中还没有出嫁的少
女角色,性格内向、腼腆,如《西厢记》中的莺莺,《梁祝哀史》­中的祝英台,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等人物)苗子,其扮相好,唱功强,很有发展前途。
f***a
发帖数: 11477
19
学艺术的孩子多好了,心灵清澈明净。
哎,我都没激情了。小时候攒钱买beyond新磁带,从NHK听到噩耗时的痛哭,偷偷去电
台点梦回唐朝送老师,后来满大街找打口带听摇滚,再后来烦了,开始爱古典爱歌剧,
到处演出比赛跑龙套,攒几个月钱熬夜看几个夜场的指环,从剧院散场一路走回学校。
出国的行李都塞满了谱子和格里格的钢琴小品cd。出国后追过一段时间的现代作品,超
喜欢布里顿。后来只听通俗了,民族风古风都喜欢过,在论坛跟人飚歌,卡拉ok各种难
听的原创,真好玩啊。再后来学了好几年的儿歌,编了唱了无数儿歌。
现在真的老了,只喜欢戏曲了。一切别的音乐都比不上戏曲在我心中的美了。戏曲真的
是量人老没老的标志。
l*******g
发帖数: 1263
20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孙楠和他的制作人
戏曲场拼命说别人唱的不是传统的戏曲。
他唱的样板戏算啥传统戏曲啊?更何况被他唱得一塌糊涂。
上场他唱的啥破东西算哪门子爵士。
这个节目最受不了的还是大众评委,基本上都在胡乱评分。
m*********n
发帖数: 11525
21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合集] 也说说金武林和龚琳娜
☆─────────────────────────────────────☆
Agathon18 (Agathon18) 于 (Thu Nov 14 13:49:00 2013, 美东) 提到:
先说金武林:看起来像个老色鬼,而且说话阴损毒辣,但是仔细听一听他的评论,其实
还是有道理的,也不是瞎说。估计是想学simon cowell学走了样了,而且中国人本身就
听不得别人批评。但是实打实的说,我还是支持金武林的,觉得他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的。
再说龚琳娜:虽然还是很支持她,但是觉得她和她老公还是没有太多的创造力,龚琳娜
的神曲本身以奇特见长,她也颇有几首其他的艺术性歌曲,但是全能星战凸显了她和她
老公的不足。首先,唱法单一,每一次总有一段高音“啊啊啊”的,其实没有什么意思
,而且总是靠那个就没有意思了。其次,民歌歌手还是唱民歌比较好,听她唱通俗的的
确多了很多民歌元素,听起来不像通俗。那次戏曲专场,虽然她说她有戏曲的功底,但
是唱得很差强人意,那个越剧吐字发音很不准,多了很多的普通话发音,没有很浓的越
剧色彩。那个豫剧腔调转得不够,非常不过瘾,听常香玉那个豫剧,简直那个过瘾啊,...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1525
22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合集] 孙楠和他的制作人
☆─────────────────────────────────────☆
lottefang (有乐天,好明天) 于 (Sat Nov 9 16:34:09 2013, 美东) 提到:
戏曲场拼命说别人唱的不是传统的戏曲。
他唱的样板戏算啥传统戏曲啊?更何况被他唱得一塌糊涂。
上场他唱的啥破东西算哪门子爵士。
这个节目最受不了的还是大众评委,基本上都在胡乱评分。
☆─────────────────────────────────────☆
exotiq (toto) 于 (Sun Nov 10 00:36:32 2013, 美东) 提到:
这俩人实在太恶心了,不装会死啊。孙楠每次出场感觉都唱的差不多,声线音色没有一
点变化,唱啥都一个味,就是音量大小的区别,还“孙楠引领全能星战”,吐。 这节
目准备最认真风格最贴切变化最多的就是龚琳娜了,她lg很了不得。
☆─────────────────────────────────────☆
gig (Get Real or Go Home) 于 (Sun Nov 10 00:48:20 2013, 美东)... 阅读全帖
x****h
发帖数: 348
23
My Top 10:
1. 美好时代 (小品类)
2. 晃管 (戏曲、杂技、魔术)
3. 专家指导 (相声类)
4. 旭日阳刚 (歌舞类)
5. 五大民族歌舞《幸福大家庭》(歌舞类second)
6. 同桌的你(小品类second)
7. 年年有鱼(戏曲、杂技、魔术second)
8. 薪火相传梨园美(戏曲、杂技、魔术third)
9. 爱我你就抱抱我(歌舞类third)
10. 众里寻你(歌舞类fourth)
g*******n
发帖数: 241
24
每个选秀节目总要毁掉一些人,成就一些人。如果说“我是歌手”成就了黄绮珊的话,
那么如今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无疑就成就了龚琳娜.
在目前已经进行了两期的“全能星战”中,龚琳娜分别在摇滚场和民歌场演唱了《但愿
人长久》、《小河淌水》两首歌曲。后一首是民歌手演绎民歌,令人惊叹“原来龚琳娜
好好唱歌竟然可以这么好听!”而前一首则是龚琳娜用戏曲唱腔所做的人声实验,看似
不像标准意义上的摇滚,但却可以归为摇滚乐在九十年代以后的又一分支——非主流音
乐,或者说是另类音乐范畴。
其实,龚琳娜之所以此番再度引发关注,也说明现在的流行乐坛,已经越来越缺少亮点
。相比龚琳娜在两种曲风中游刃有余的穿行,一些大牌歌手着力过重的演绎,很明显能
够看到他们对于编曲的依赖。很多歌手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唱什么,就把这个任务交
给了制作人,交给了编曲。最后以为只要是爵士编曲,自己就能成为爵士歌手,只要是
皮衣皮裤,就可以梦回“滚石”。这是歌手基因的异变,也是龚琳娜这位不是流行歌手
的歌手,能够“鹤立鸡群”的原因。
你还记得她那首《忐忑》,夸张又丰富的演唱表情,念经般的无词歌内容,也让《忐忑
》这首歌被贴上了神曲的标签...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939
25
☆─────────────────────────────────────☆
gnuannuan (暖暖) 于 (Mon Oct 21 21:42:32 2013, 美东) 提到:
每个选秀节目总要毁掉一些人,成就一些人。如果说“我是歌手”成就了黄绮珊的话,
那么如今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无疑就成就了龚琳娜.
在目前已经进行了两期的“全能星战”中,龚琳娜分别在摇滚场和民歌场演唱了《但愿
人长久》、《小河淌水》两首歌曲。后一首是民歌手演绎民歌,令人惊叹“原来龚琳娜
好好唱歌竟然可以这么好听!”而前一首则是龚琳娜用戏曲唱腔所做的人声实验,看似
不像标准意义上的摇滚,但却可以归为摇滚乐在九十年代以后的又一分支——非主流音
乐,或者说是另类音乐范畴。
其实,龚琳娜之所以此番再度引发关注,也说明现在的流行乐坛,已经越来越缺少亮点
。相比龚琳娜在两种曲风中游刃有余的穿行,一些大牌歌手着力过重的演绎,很明显能
够看到他们对于编曲的依赖。很多歌手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唱什么,就把这个任务交
给了制作人,交给了编曲。最后以为只要是爵士编曲,自己就能成为爵士歌手,只要是
皮衣皮裤,就可以梦回“... 阅读全帖
V*****2
发帖数: 37
26
20世纪80年代浙江大力培养戏曲新人。1982年从全省2000多名戏曲学员中选拔400名参
加全省戏曲“小百花”会演,有200名新秀获得“优秀小百花奖”和“小百花奖”。在
浙江省委与文化部门重视下,从全省70多个专业越剧团在以上两次会演获奖人员中精心
挑选40名越剧新秀(平均年龄18岁),将她们集中在浙江艺术学校进行严格训练。她们受
到聘请来的越剧界与京、昆、婺等多个剧种著名艺术家的亲传技艺、悉心指导。http://youtu.be/xR0cjXr2Rdg?list=UULv0B9aZb1N0u7QHCw3V_Ng
l**a
发帖数: 6415
27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白先勇制作的戏
至少在15年前清华就有昆曲社, 规模似乎不大。 不知当时其它的高校有没有类似的
。 忘了当时歌剧是不是也有兴趣社, 只记得后来有人组织在蒙民为多功能室放过一些
电影。 在那儿, 昆曲也在那儿演出过, 记得有一次好像是北方昆曲团(?)来表演
的,舞台两旁还放些电子字幕, 怕大家听不懂。也忘了曲目, 好像也是关于相思之苦。
就开发市场来说,京剧其实更容易, 因为题材更广, 节奏更快。
说到节奏, 想起了90年代开始的戏剧改革。 当时为了吸引年轻人, 各种戏剧都加快节奏, 采用电声, 让某些唱段通俗化。 现在看来, 我觉得是一个失败, 尽管在一段时间让一些年轻人觉得能哼唱几句就很时髦, 但只理解了点皮毛, 同时把戏曲的意境很神韵消减了很多, 让戏曲本身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戏曲的传播和发扬是件很复杂的事情。 在90年代, 我们那儿的小地方能哼唱一段越剧的并不少, 尤其是女性。 能进当地的越剧团也是很多女孩的梦想。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广播里越剧的分量真的很不少, 大家每天都在不知不觉地听着。 现在显然这样不容易做, 因为大家接受信息的途径太多了。
看戏要穿什么衣服?
l*r
发帖数: 79569
28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白先勇制作的戏
恩,是这样。从我身边的例子看,早些年的确都是一些文学系的女学生比较fan的。。。
戏曲这种形式作为大众娱乐已经过时了,短期内也不大会卷土重来,就搞成小众精英娱
乐,也不错了。
穿衣服那个是聊天时搞笑的,展望的是20年后的情况,到时候谁又能说得准呢:)

苦。
快节奏, 采用电声, 让某些唱段通俗化。 现在看来, 我觉得是一个失败, 尽管在
一段时间让一些年轻人觉得能哼唱几句就很时髦, 但只理解了点皮毛, 同时把戏曲的
意境很神韵消减了很多, 让戏曲本身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剧的并不少, 尤其是女性。 能进当地的越剧团也是很多女孩的梦想。 为什么会这样
?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广播里越剧的分量真的很不少, 大家每天都在不知
不觉地听着。 现在显然这样不容易做, 因为大家接受信息的途径太多了。
就行了。 旗袍马褂,汉服唐服, 这些就让台上的穿吧, 要不谁在演出就分不清了,
呵呵。
s***s
发帖数: 4329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VChinese 讨论区 】
发信人: fineart (chicago), 信区: TVChinese
标 题: 贴一些《守望的天空》女一号李沁的剧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2 18:17:25 2012, 美东)
很美,很有辨识度。昆曲花旦出身,气质恬淡。90后。
下面片花里她镜头不多,但是很有特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XDsHSPuR4w
pptv或者土豆网上有全集
李沁出自昆曲名门,13岁时就凭借昆曲《牡丹亭·游园》中的出色表演,获得过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金花奖等奖项,也多次与戏剧大师梅葆玖同台演出。李沁所在的­上海戏校昆曲班,每20年才招收一个班。  对于李沁的戏曲潜质,上海戏校领导曾表示:她是20年难得一见的闺门旦(戏曲行当之一,指剧中还没有出嫁的少女角色,性格内向、腼腆,如《西厢记》中的莺莺,《梁祝哀史》­中的祝英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等人物)苗子,其扮相好,唱功强,很有发展前途。
b*****d
发帖数: 61690
30
剧协主席:以前我很困惑听完总书记讲话豁然开朗
2014年10月16日21:13 中国新闻网 我有话说(53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文联16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召开文艺家学
习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与会者表示,习近平提出的文艺不
能当市场的奴隶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
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对当前文艺现状发表了看法和评论,对文艺
工作者和文艺创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习近平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
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15日参加文艺座谈会并发言的中国剧协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16日表示
,“我感觉昨天的座谈会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我们进入了新时期,以前我内心很困惑
很不解的,昨天听完了总书记五点讲话之后豁然开朗。”
他说,“大家都知道有相当一段时期作为戏曲院团,作为戏曲或者...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134
31
维基博士,猜猜下面这段是哪里来的:
下文厚诬京剧,所说皆凭空捏造,毫无根据****
国粹是一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内涵独特”且经久不衰的文化遗产。京剧被定为
国粹向来都极具争议,京剧是因满清皇帝乾隆的喜好而诞生,当时享有盛名的昆曲四大
徽班进京演出,受到乾隆的青睐,在满族导演的不断改造下,一个由江南戏曲和满州小
调混杂的剧种由此诞生。
此说不确。京剧为国粹是毫无争议之事实,何来“极具争议”?京剧是民间自发形成之
剧种,其大自来源于安徽武汉一代的徽剧与汉剧,并广泛融合吸收了昆曲,老秦腔,各
地梆子的剧种而成。从来没听说过“江南戏曲”与“满洲小调”混杂成京剧。况且,“
江南戏曲”与“满洲小调”不只是何物?徽班进京乃是乾隆晚年的实情,更何况乾隆帝
并不雅号京剧,那时京剧也没有形成。徽班进京带来“花雅之争”,最后以“花部”(
除昆曲之外的剧种)战胜“雅部”,昆曲逐渐式微。而京剧的真正形成要在咸丰统治年
间了。上段文字的作者凭空捏造事实,厚诬京剧,不知何意? 请举出实例。
在清代,作为统治民族的满族,他们与汉族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
取向,京剧...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9589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央视:95%海外观众对央视春晚满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8 18:34:59 2016, 美东)
春晚照片
除夕当天及春晚播出期间,中央电视台启动了专项海外观众电话调查项目,共访问了403位海外观众,其中有效访问193位,涵盖了埃塞俄比亚、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及香港、台湾等58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电视观众;通过短信与观众互动190275条;收到观众来电1276个,较去年增长39%。通过调查,对今年春晚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观众高达95%。
传播非遗文化 弘扬传统美德
在浓浓的年味儿中,表现“你我中国梦”的春晚主题,通过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展现时代特色,通过弘扬传统美德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别具一格。林心如、梁咏琪和刘涛等三地演员演出的《山水中国美》,演唱的立意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让苏州评弹的音韵显得格外唯美动人;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43926
33
来自主题: Joke版 - 二郎神是不是抄袭湿婆啊
湿婆与二郎神形象的比较分析 (2007-06-04 22:08:20)转载▼
分类: 应试之作
主要内容:本文试通过从外在形象、主要职能两个主要方面比较古印度神话传说中
的湿婆神和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形象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湿婆 二郎神 形象 比较
在古印度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个神的形象让你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个神就
是作为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看到他,你会不自觉地想到中国民间神话中的二郎神。因
为这两个国籍虽然不同的神,他们的外在形象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么,这两个神到底
有什么异同呢?
在印度教的佛经中,湿婆既是毁灭之神,也是创造之神,同时,还是娴于宇宙之舞
的舞王。他的形象常常为身涂白灰,三眼四面(或五面),第三只眼长在额心。长长的
头发在顶上盘结成角的样子,一弯新月像发饰般挂在这角样的头发上。盘绕在黑色脖子
上的是一条蛇。他常常趺坐在虎皮之上,眼睛半闭,作入定状。他的衣服用虎皮、鹿皮
或象皮做成,一只髑髅做成的花环挂在颈间。他的坐骑是公牛难底,武器是一柄三叉戟
。其四臂四手,常持弓、箭、剑(或投枪)、盾、鼓(中有细腰,形如沙漏)、战斧、
法螺、一端饰有髑髅的仙杖或...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856
34
白云生简介:白云生(1902--1972) ,河北安新县人,自幼学艺, 先
後组建北昆远祖的荣庆昆弋班及祥庆昆弋班,演於全国, 1957年北方昆曲
剧院成立时担任首届的副院长.  戏曲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因此,作为一
个戏曲
演员,不论他是属於生、旦、净、末、丑那个行当,脚
上都必须有精湛的功夫.这 样才不致在表演中由於脚上
的不稳或步法的凌乱,影响到上身的体 态和动作的美
观;才能通过本行当所特有的程式动作,将剧中人物的性
格完美地表演出来.所以在内行中,评介一个演员的表演
艺术 时,总是习惯地先谈这个演员的“脚底下如何”、
“台步怎样”. 可见“脚”的选用,在戏曲表演中占着
极为重要的地位...将各 行当脚上的动作,试分为叁
十二种,逐个加以说明.
迈退磴搓,抬踢跺,轧碾提拧,勾绷翘戳,擦滑顿垛,点转涮磕,移挪抓扭,
区放穿脱,叁十二字,可以概括
迈 :双脚直向前走,因是直出直落故速度可以快.当然还须根据人物情节的
不同而掌握快慢轻重的分别.剧情中有紧急事故或戏词中有 “迈开大步向前
走”等,迈步必定快些.如追人或被人追赶时的 “跑圆场”,脚步必定更
快.这都是属於“迈”的步法
c******s
发帖数: 155
35
长期以来,梅兰芳除了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人,还始终不忘他背负的责任,那就是
拯救濒于衰落的京剧、提升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因此,他不断地创新,赋予京剧新的
内容,但他又从不丢弃传统,他很好地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看他的戏,人
们看到的仍然是京剧,但却又是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全新的京剧,他的艺术功绩有目共睹。
与他的前辈艺人只将眼光聚于梨园,只将精力放在自身的“玩意儿”上,而疏于关
注梨园之外的世界懒于结交圈外朋友不同,梅兰芳是最早与知识分子结交的京剧演员。
当然,社会对戏曲艺人的轻视、戏曲艺人卑微的社会地位是梨园界艺人之所以难以跳出
小圈子的主要原因。梅兰芳以为,越是如此就越难摆脱处于社会底层的局面,追求平等
是人的权利,而权利又不是天赋的,是需要自己去努力的。于是,他大胆跳出框框挣脱
枷锁,主动结交方方面面人士。他以他谦逊的为人、温和含蓄的性格、不断创新的精神
、大度而不计较的处事态度,日渐赢得友谊和尊重。但是尽管如此,有人在对他的称呼
上仍然遵循旧例,如:“梅郎”、“小友”、“艺士”、“戏子”、“老板”等,听着
实在不大顺耳。
在美国演出期间,梅兰芳从称呼上就感受到这是一个全新的世
m***s
发帖数: 113
36
来自主题: Arts版 - 艺术比较
定义下东西方文化。
东方艺术应该包含:大中华圈在内的中国、日本、韩国、越南以及南洋诸国(当然印度
是属于南亚文化)在内的艺术风格,东方艺术包括古代建筑,古代遗址,戏剧,雕塑,
诗歌,绘画,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西方艺术起源于希腊文明,延续古罗马之中世纪,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现在的欧美各国
。包含的内容也是:古代建筑,古代遗址,戏剧,雕塑,诗歌,绘画,哲学等方面。
我讲的很简单,要想严密,请查维基或百度。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从根源上应该是哲学思想上的不同。
中华的哲学讲究:主观的,自我的、内在的、唯心的、求道的、天人合一的、意象的。
。。
西方的哲学讲究:客观的、逻辑的、严密的、外在的、科学的、批判的、真理的、超越
的。。。
以上两段文字,不太准确,大家领会精神即可。
在哲学上的不同导致在艺术的方方面面上的审美有完全性差异。
比方在建筑上,中国很少会出现金字塔,大教堂式的宏伟建筑,以单体的体积结构空间
取胜。中国更多的是平面的,园林式的布局取胜。
所以,中国没有凡尔赛宫,却有苏州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营山就水,怀抱自然,
天人合一。
在绘画上,中国人从来对于光影体积之类的视而不见...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113
37
来自主题: Arts版 - 艺术比较
定义下东西方文化。
东方艺术应该包含:大中华圈在内的中国、日本、韩国、越南以及南洋诸国(当然印度
是属于南亚文化)在内的艺术风格,东方艺术包括古代建筑,古代遗址,戏剧,雕塑,
诗歌,绘画,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西方艺术起源于希腊文明,延续古罗马之中世纪,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现在的欧美各国
。包含的内容也是:古代建筑,古代遗址,戏剧,雕塑,诗歌,绘画,哲学等方面。
我讲的很简单,要想严密,请查维基或百度。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从根源上应该是哲学思想上的不同。
中华的哲学讲究:主观的,自我的、内在的、唯心的、求道的、天人合一的、意象的。
。。
西方的哲学讲究:客观的、逻辑的、严密的、外在的、科学的、批判的、真理的、超越
的。。。
以上两段文字,不太准确,大家领会精神即可。
在哲学上的不同导致在艺术的方方面面上的审美有完全性差异。
比方在建筑上,中国很少会出现金字塔,大教堂式的宏伟建筑,以单体的体积结构空间
取胜。中国更多的是平面的,园林式的布局取胜。
所以,中国没有凡尔赛宫,却有苏州园林、颐和园、避暑山庄。营山就水,怀抱自然,
天人合一。
在绘画上,中国人从来对于光影体积之类的视而不见... 阅读全帖
u****e
发帖数: 118
3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欧阳健:重评胡适的《水浒》考证
易竹贤:胡适传
文学观念的革新
“五四”文学革命,不管人们称之为改良也罢,革命也罢,它首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观念的大变革。
胡适在他的第一篇正式宣言《文学改良刍议》中,便提出:
吾惟以施耐庵,曹雪芹,吴趼人,为文学正宗,故有“不避俗字俗语”之论也。
……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
之利器,可断言也。以此之故,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

他把白话文学提到了“中国文学正宗”的地位。这是中国文学史论方面的一个十分大胆
的创见,是直接向传统文学观念的挑战。
长期以来,在正统文人的眼里,只有诗、古文、辞赋,才能登文学的大雅之堂;
至于白话文学,如小说、戏曲、俚歌等,他们总是鄙弃,看作“君子勿为”的小道,贬
斥于文学殿堂之外。以致古人编文集时,大多不收小说和戏曲;甚至有人创作了卓越的
白话小说,却不敢署自己的真实姓名。到明代中叶以后,新的经济因素萌芽滋长,市民
阶层中初步民主主义的思想意识反映到文学领域,文学观念较以往开通了,便有李贽、
袁宏道、金圣叹等人出来,抬高白话小说、戏曲的地位,甚至把它们同著名的《离骚》
、《庄子》、杜诗等量齐
m********y
发帖数: 1543
3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越剧缘
转篇我好朋友的文章 :)
深夜,与同事聊越剧,聊得兴起,从网上搜来好多经典得段子来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戏痴的候。
现在听戏比小时方便太多了,网上什么都能找得到。哪里像十几年前,身处北方,接触
越剧是那么得难。没有剧
院、没有戏友,找不到组织,所有的信息来源就是浙江卫视和中央戏曲频道。每播一出
戏,我都会先录到录像带
里,再转录成磁带。爸爸一位上海的同事借给了我几盘越剧磁带,我如获至宝,每天晚
上都是听着入睡。妈妈的
同事为我用被面做了套戏服,每日被我舞来舞去,甚至幻想着一天去考越剧戏曲学校。
在同龄人为四大天王狂热的时候,我却为那一个个戏曲演员着迷。许玉兰高亢热烈、有
种风雷激荡、横扫乾坤的
气势。王文娟沉静优雅,低沉处浑厚饱满,高腔如诉如泣,却又细而不断。这两个人虽
弟子众多,但无人超越老
师。所以《红楼梦》、《追鱼》、《春香传》等徐王经典剧目,我宁可看老版本。其余
派别几乎都有胜于蓝的弟
子。傅派的几个当家花旦就各有各的可爱。何英是我最偏爱的傅派花旦,她的梁祝我从
幼儿园时就开始听了,傅
派特有的柔媚让她发挥到极致,更让我亲近的是,她的眉宇之间透着善,就像《冬季恋
歌》里的惟真。
p******e
发帖数: 5174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梦中秦腔 (转载)
Dixi MM 好像是喜欢昆曲的, 是吗?
我们那儿现在也来了几个戏曲爱好者, 欢迎Dixi MM和其他的戏曲爱好者到文海拾贝畅
谈戏曲 :)
w***u
发帖数: 3912
4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刚看了一部电影《不忠》
泰勒小同学这几句让俺再次想到若干年前俺和师父的一段对话。
俺:师父师父,俺有个问题。
师父:什么问题?
俺:俺想做戏曲,又想学佛,俺想把戏曲和佛学一起做,可又怕做戏曲的时候想着佛,
念佛的时候想着戏。
师父【从桌上瓶中拿出一朵花】不会是这样,你看这朵花。。。
某法师【站立一旁对俺大喝】你这个人就是妄念多!
俺【灰溜溜下】
好几年过去了,俺戏也没做下去,佛也没修好,因为俺还在各种妄念中纠结徘徊。
然而终于有一点俺看明白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也是俗语说的,僧不僧,
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回到泰勒小同学主题,敏感。敏感可以不是问题,而是途径,呵呵。
wh
发帖数: 141625
4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戏说沙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ctose (toleranc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戏说沙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7 18:27:05 2012, 美东)
沙陀这个部落,在中国历史上也算赫赫有名,他们建立了五代当中的三个朝代,以及同
北宋并立过一段时间,老令公杨继业曾经为之效忠的北汉。有关唐末和五代的正史,网
上比比皆是,我在这里重复来重复去也没啥意思,什么政治经济军事啊的,我等挣扎在
社会底层的老猥琐男吵这些有什么用。所以呢,咱避重就轻,聊聊民间传统文化当中的
沙陀人和残唐五代史,同时也捎带提一提“民族”,“血统”。
说起中国古代戏曲,当然要首推元曲,元曲里面有一个“刘夫人庆赏五侯宴”,目前认
为是大名鼎鼎的关汉卿所作(当然这也没准儿,不定啥时候就翻案了呢),讲的就是后
唐末帝李从珂的身世。李从珂的养父李嗣源,姐夫石敬瑭,同伴孟知祥和刘知远,均闪
亮登场。瞧瞧,多么强大的阵容,随便拎出一个都是皇帝。虽说这部戏并不完全符合历
史,但李从珂的确不是沙陀血统。
当代戏曲首推京剧。京剧《珠帘寨》改编自明朝人的《...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43
元代杂剧的兴盛,大抵是基于散曲形式的繁荣。历来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元杂剧的创
作与文人的参与,是因为元代在相当一段时期中废除科举,使文人失去了仕进的机会而
怡情于杂剧的创作。其实这种说法也有其片面性,并不能反映出元代文人的整体状况,
金元诗词也并没有因散曲形式的出现而沉寂,只是到了元代,散曲、杂剧才以一种新的
形式生面别开。正如王国维所说,“优足以当一代之文学”。戏剧将历史与文学以更加
直观的形式向平民阶层呈现,成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同时也是文人将自己的思想
、性灵和情感融入其中的自我表达。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纪君祥、马致远等人的戏
曲创作被后人赋予那么多现实意义、反抗精神和人民性,等等,恐怕也是他们在创作之
际始料未及的。
明清传奇应该说更多地渗入了文人的唯美主义追求,传奇作者的文化层次与社会地位也
较之元代更为复杂。明代从未阻塞过文人通过科举晋身仕途的道路,传奇也照样日渐繁
荣,文人的参与比元代更为广泛。
除了戏曲文学之外,在音律和声腔方面也有了更多的介入,尤其是十六世纪以来昆腔的
形成,使得传奇在戏曲舞台上有了更为完美的表现。应该说,明中叶以来的戏曲即有雅
与俗之分,并不是
n*n
发帖数: 456
44
来自主题: Xiqu版 - 几个链接
戏曲类:
中国音乐网台--中国戏曲
http://www.cm5000.com/czgxq/
中国昆曲网
http://www.kunqu.net
中国京剧艺术网
http://www.jingjuok.com/
咚咚锵--中国戏曲网
http://www.dongdongqiang.com/
梨园网
http://peargarden.myetang.com/
越剧名段典藏
http://yuejuyishu.myetang.com/index1.htm
当代戏剧类:
戏剧在线(大陆)
http://www.dramaol.com/index.asp
表演工作坊(台湾)
http://www.pwshop.com/
果陀剧场(台湾)
http://www.godot.org.tw/
屏风表演班(台湾)
http://www.pingfong.com.tw/
n*n
发帖数: 456
45
来自主题: Xiqu版 - 白先勇·我的昆曲之旅

stage.
Jiang
meet
expressive.
胡锦芳工闺门旦,她的李香君很出色。还有《疗妒羹·题曲》中的小青,
《艳云亭·点香》中的惜芬,都不错。
至于台下,确实也普通,端正而已。省昆另有个徐昀秀,比她晚一辈的,扮
相极佳,尤其是《秋江》中的妙常,与石小梅的潘必正那可真是一对璧人。
第一次看她素面朝天,我们也是一怔,脸庞虽说清秀,却颇有些泯然众人。
呀呀。不过也可能是戏曲旦角的装扮实在美轮美奂,一时竟不能接受平常姿
态。不只是旦角,省昆唱老生的黄小午,也是梅花奖得主,台上苍劲雄浑,
台下却家常亲切。唱丑的李鸿良,在台上那是真丑,台下笑嘻嘻的,其实倒
还是蛮耐看的。可见戏里乾坤,舞台天地。嗯,也有台前幕后俱出彩的,唱
文武老生的柯军,曾令我魂不守舍的,上妆也罢,卸妆也罢,总之是漂亮人
物,让人迷醉。
其实戏曲演员无论长相,无论场合,言谈顾盼,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特别的
神采。戏曲表演是自外向内渗透,再向外发散的东西,他们大约是浸润得久
了,不自觉地便处处押了韵。两三年前第一次来纽约,在Queens 走进一爿
租录像的小店,第一眼便发现店主与一般人不同,三言两语间更是有种熟悉
m****a
发帖数: 254
46
来自主题: Xiqu版 - 秦腔网站
http://ent.sina.com.cn 2003年07月18日07:38 华商网-华商报


秦腔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刘彭涛为秦腔网站费尽心思


秦腔网站“歇业”引来社会各界的声援和帮助
昨日,本报对“中国第三大戏曲网站因为几千元服务器租赁费突然‘死亡’”一事报
道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热心读者打来电话询问秦腔网的现状,为秦腔网如何
走出“困境”出谋划策。中华戏曲网昨日在首页的头条位置挂上了有关秦腔网的这条新闻
,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在看到本报报道后,也主动与秦腔网联系,有意为秦腔网做
些事情。
读者支招秦腔网
日点击率突破三万人次的秦腔网作为专业的戏曲网站,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作为
以秦腔为依托的网站,秦腔网的电子商务及网络运营并未真正开展起来,因此才造成了这
个排名前列的网站,成为一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网站。为此,很多读者献计献策,为秦
腔网设计“挣钱”路线。
第一招:拍卖冠名权一位读者建议,秦腔网想通过秦腔附属产业赚钱比较困难,目前
想要尽快解决秦腔网遇到的问题,就要利用秦腔网高点击率的优势,将其冠名权拍卖出去
。“某某秦腔网”这样的名字或
m****a
发帖数: 254
47
来自主题: Xiqu版 - ft, 这班的同学都多大
戏曲以女性为本位
此外,洛老还提到大家都可能不大注意的重点———戏曲是以女性为本位。换言之,戏曲
家在作品里歌颂的,是女性的种种美德。在《琵琶记》里,可泣可敬的,是赵五娘,绝不
是蔡伯喈;在《紫钗记》里,最受景仰的,是霍小玉,断不是李益;在《白蛇传》里,最
惹人怜爱的,是白素贞而根本不是许仙。洛老更特别提到《长生殿》,透过「迎像」、「
哭像」,杨贵妃得到皇帝丈夫的忆悔,感觉上是得到了平反。
n*n
发帖数: 456
48
风流顾曲情如绪--昆剧表演艺术家蔡瑶铣
中国昆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北方昆曲剧院著名旦角演员,在四十多年昆曲艺术表演的生涯
中,秉承"夫曲者,谓其曲尽人情也”的审美精神,以其塑造昆曲名剧《琵琶记》中"亦喜
亦悲”的赵五娘;《窦娥冤》中"感天动地”的窦娥;《牡丹亭》中"为情而死,死而复生
”的杜丽娘和《西厢记》中的"待月西厢下”的崔莺莺而达到了昆曲表演艺术的高峰。

蔡女士出生于1943年,浙江慈溪人。11岁即以超人的艺术禀赋考入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
员训练班(1956年更名为上海市戏曲学校),1961年以优秀成绩毕业。在学期间,师承昆
剧"传字辈"朱传茗、王传蕖、方传芸等先生,打下了全面扎实的艺术功底。嗣后又向梅兰
芳、俞振飞以及言慧珠等前辈艺术大师和巨匠多方请益,深得濡染。以《昭君出塞》等文
武全才型表演成为同辈之翘楚。
1961年至1978年的十几年间,先后任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主要演员,上海市戏曲学校助教,
上海京剧院《海港》剧组主演,上海昆剧团主演。这一时期,经过传统戏、改编传统名著
、现代戏等众多艺术领域的广泛实践,开阔了艺术视野,在人物性格塑造、艺术表现力拓
展等方
n*n
发帖数: 456
49
来自主题: Xiqu版 - 上昆花旦梁谷音 ZZ
上昆花旦梁谷音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女,汉族。1942年4月出生,原籍浙江新昌。1954年考入华
东戏曲研究院昆剧演员训练班(后改为上海戏曲学校)。师承沈传芷、张传芳、朱传茗,
专攻六旦(花旦)。1961年毕业,加入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成为该团的十大金牌之一。文
革期间,青年京昆剧团解散,下放到上海化工厂当工人。1973年调至浙江省京剧团工作,
参加《奇袭白虎山》等剧的演出。1978年上海昆剧团成立,由浙江调回上海,加盟上海昆
剧团。
回到上海后,她恢复了《烂柯山》、《思凡》、《下山》、《借茶》、《活捉》等拿手的
传统剧目,1980年创排新戏《画皮》,在温州演出,连满一月。1980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
党。1982年赴西安、武汉、北京等地演出《烂柯山》、《枯井案》。1983年赴香港演出,
主演《烂柯山》、《思凡》、《下山》、《画皮》等剧。1985年参加纪念周信芳诞辰的演
出活动,演出京剧《乌龙院》及昆剧《佳期》,荣获中国戏剧第三届梅花奖。1987年创排
大戏《潘金莲》,并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该剧由上海艺术研究所摄制成戏曲电视剧,
获全国戏曲片二等奖。1987年上半年随上海昆剧团
x*******k
发帖数: 68
50
来自主题: Xiqu版 - 舞台事故
舞台事故
from 戏考的 Blog by 小豆子
舞台事故的笑话看过不少,今天来个真的:胡少安、李桐春、王福胜《战长沙》实况录
音。
http://liyuan.xikao.com/play.php?name=%E6%88%98%E9%95%BF%E6%B2%99#play_1223
黄、魏争令,胡少安的黄忠唱完头段之后,王福胜的魏延在唱过头句摇板之后,应该唱
“魏延言来听端详”。出乎意料地,他唱的是“包拯言来听端详”——晕。
不过王福胜的花脸是真难得,气势非凡。
没登过台,不过小豆子想,像侯宝林相声里说的那样,上台来能一下懵住忘了自己在台
上扮的是谁这样的情况,应该是有的。会的戏多了,演的人物多了,偶然短路,可以理
解。
话说回来,戏曲舞台上能出这样的事故,和戏曲人物总要提提自己的名字有关,日常生
活里是很少这样的,动不动提自己名字干吗?那是第三人称干的事儿。但是戏曲里就不
同了,第一人称也要加上名姓,总见到什么“想我某某某如何如何”什么的,就是这个
意思,这样,出错儿的几率就高了。上面那句如果原词儿是“ 某家言来听端详”,那
甭管当时自己以为是老魏还是老包,都错不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