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戒禁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修法不同上面说过啦。你认为一样,怎么一样?
没有量子力学观念的人,作物理实验就会忽略量子效应的结果,认为作错了。例如作
Millikan 油滴实验去测电子电荷,很多学生作过,过去可能有人量到过分数电荷,但
是认为结果错了而忽略。如果有夸克观念,就会重视分数电荷的结果,认为证明夸克存
在。同样的实验结果,观念不同就会解释不同。
作意不同而结论不同,与此相似。所以因明说现量有过失的,不是真理。外道有常见,
有戒禁取的,有些有经验根据,仍不是真理。当以因明检验。
这不是 mind game, 而是解释不同,注意的东西就不同,结果就不同。所谓性格决定命
运,不是遭遇的事决定命运, 道理类似,但并不就说遭遇的事是 mind created, mind
game.

的信仰是对的?
n*****a
发帖数: 265
2
谢谢。
那请问如何能成为菩萨呢?从具体修行上来说应该怎么做?有何次第?
古狗了一下,见如下。
不知道这十地和四道果有没有比较直接的对应关系?
「十地」菩薩是真正的大菩薩,大菩薩為什麼要稱做十地呢?
「地」,能生萬物,樹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薩以地
分階位,是因地能生萬物,因地能生諸功德,登地的菩薩就快要成佛了。
1.歡喜地:初地的菩薩,斷除了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不再有執著恐怖
、顛倒、夢想。不憂慮生活,不懼怕死亡,不怨人毀謗。進入初地的菩薩,等於生
到諸佛如來的家中去了。助人為本,以布施為樂,能紹隆佛種,能弘法度生,因為
分證了佛陀的法身,相應了菩提,歡喜踴躍,所以叫歡喜地。
2.離垢地:二地的菩薩,自己修行十善,也勸人勤修十善,不再誤犯微細的
戒律,遠離垢染,獲得三業清淨,能夠廣行慈悲,饒益有情,所以叫離垢地。
3.發光地:三地的菩薩,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動心,
精修定學,得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定,不再為貪瞋愚痴闇蔽,聖格昇華,像光明一樣
,驅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發光地。
4.燄慧地:四地的菩薩,精進修習三十七道品,除了我執、法執,見解上沒
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阿姜朱连
在山中,我教导革命军正法,
也教导巿镇的政府军,
但祇在他们放下武器后。
真正和平,真正快乐,
不是来自社会秩序的改变,
这些战斗的双方可能有合法上的争执,
但真实的和平是内在的,
仅能经由法而体验到。
问:你在此教授何种禅修?
答:在这里,你会发现学生修习许多禅修技巧。佛陀对他的门徒开示四十种以上的技巧
。并不是每个
人都有相同背景、相等能力,所以我并不祇教一种禅修,而是许多种,为每个学生选择
合适的一种。有些
人修习出入息念,其它人观照身体的感觉,有些人则修慈悲观。来这里的人,有些人我
教授初步的内观修
习,其它的则教授专注方法,最后引导他们进入更高的内观练习和智能。
问:你说有许多好的修习途径。有些老师宣称他们的途径或方法是真正佛陀的途径,而
其它修习并不
能导致解脱,这种说法如何?
答:整个佛教的修习可以归纳成一句话:不要执着。通常即使是很有智能的人,仍然会
执着一种对他
们有效的方法,他们仍不能完全不执着他们的方法、他们的老师。他们仍未达到我们所
有修习的共通性。
这不是说,他们不是好老师。你必须小心,不可对他们武断,或执着自以为一个师父应
该如何的想法。智
能不是...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这段的论证很有力,从佛陀这位已知的大菩萨的最后一生的行为表现来看,菩萨还是凡夫
南传佛教的菩萨道思想
http://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6785
虽然菩萨已经修行了多生多劫,而且观智要比阿拉汉圣者强得多,但在证悟佛果之前还
是一位凡夫,因为菩萨的圣道智必须和一切知智同时生起。在证得一切知智之前,他的
巴拉密还未成熟到足以证悟道智与果智。未证得圣道的人都还是凡夫,即使其修行达到
行舍智亦然。
悉达多菩萨在身为释迦族太子时,曾在王宫中享受感官欲乐达十三年以上,而欲乐的享
受乃是凡夫的行为。在《中部·圣求经》(相当于汉译《中阿含经·罗摩经》)中,佛
陀自述其在觉悟之前是一个受缚于生、老、病、死、忧愁与污秽中的迷途众生。不仅悉
达多菩萨如此,每一位菩萨皆相同。当悉达多菩萨出家之后,为了寻求出世间的至理,
曾追随过当时的习定隐士阿罗罗·迦罗摩仙人处学习,证得无所有处定。随后又跟随优
陀迦·罗摩子仙人学习,证得非想非非想处定。然而,一位圣者是不可能追随外道修习
解脱之道的。在菩萨证悟无上正等觉之前,又曾以六年的时间修习极端的苦行。然而,
圣者已经...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界真是群魔乱舞啊
这段的论证很有力,从佛陀这位已知的大菩萨的最后一生的行为表现来看,菩萨还是凡夫
南传佛教的菩萨道思想
http://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6785
虽然菩萨已经修行了多生多劫,而且观智要比阿拉汉圣者强得多,但在证悟佛果之前还
是一位凡夫,因为菩萨的圣道智必须和一切知智同时生起。在证得一切知智之前,他的
巴拉密还未成熟到足以证悟道智与果智。未证得圣道的人都还是凡夫,即使其修行达到
行舍智亦然。
悉达多菩萨在身为释迦族太子时,曾在王宫中享受感官欲乐达十三年以上,而欲乐的享
受乃是凡夫的行为。在《中部·圣求经》(相当于汉译《中阿含经·罗摩经》)中,佛
陀自述其在觉悟之前是一个受缚于生、老、病、死、忧愁与污秽中的迷途众生。不仅悉
达多菩萨如此,每一位菩萨皆相同。当悉达多菩萨出家之后,为了寻求出世间的至理,
曾追随过当时的习定隐士阿罗罗·迦罗摩仙人处学习,证得无所有处定。随后又跟随优
陀迦·罗摩子仙人学习,证得非想非非想处定。然而,一位圣者是不可能追随外道修习
解脱之道的。在菩萨证悟无上正等觉之前,又曾以六年的时间修习极端的苦行。然而,
圣者已经...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还是凡夫
单独开个贴:
=====================================
按照南传菩萨道的讲法,菩萨还是凡夫,因为他们没有证悟到道果智,
最多是达到行舍智的阶段,
因为当年那位人间的佛陀所开示的是修行者证悟初果之后,最多将经过七番生死即证入
涅盘,此为”正性决定“,(意思是自然规律),菩萨也不例外。
道智的作用是断除烦恼,所以菩萨们还是没有断除烦恼的凡夫,而不是北传佛教里神通
广大有求必应的那种形象。
另外南传的菩萨只是通过帮助和利益众生来积累菠萝蜜,并不能救度众生,因为真正能
救度众生的是去向涅盘的道果智, 而菩萨自己还未证得。
北传后期的一些说法诸如“不断烦恼,不入涅槃”都是为了掩饰这个漏洞。
=========
这段的论证很有力,从佛陀这位已知的大菩萨的最后一生的行为表现来看,菩萨还是凡夫
南传佛教的菩萨道思想
http://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6785
虽然菩萨已经修行了多生多劫,而且观智要比阿拉汉圣者强得多,但在证悟佛果之前还
是一位凡夫,因为菩萨的圣道智必须和一切知智同时生起。在证得一切知智之前,他的
巴拉...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欲界愛
『你下面说的很好。我很受益。』
这很多都不是我说的, 我基本一文抄公, 摘来供养妳.
---------------------------------
『见一处住地’?这名次比较怪。‘见’指啥? '一处‘指啥?』
见一处,我解释为,感觉自我确实的存在,好像那个我思故我在。
希望妳不要觉得这个太冗长而烦闷 :
所谓四住地即: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其中,见一处住地指见
惑, 就是『我见』. 谓如是众生对于五阴十八界起不如理作意,执色身为我……乃至执
识阴、意识界为不坏我,是名『我见』;即此我见为不如理作意之妄想见,名为见一处
住地烦恼;而此烦恼为三乘见道者皆必断除,方能入之圣流, 也就是証初果.
如《胜曼经》里谈到四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 其
实我见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 也是佛法不共外道的解脱慧所在, 因为四禅八定是共外道
的,
谓初果人断我见而断三结: 1) 身见 2) 疑见 3) 戒禁取见,
而身见虚妄, 其实有六, 谓六识身, 学佛人较不会执色身以为实, 因现见色身死后便坏
灭, 腐烂, 火化后便没了, 但学佛人多数落入以意识我为...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贴扯 '大乘佛化人生' 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519565.html
这段的论证很有力,从佛陀这位已知的大菩萨的最后一生的行为表现来看,菩萨还是凡夫
虽然菩萨已经修行了多生多劫,而且观智要比阿拉汉圣者强得多,但在证悟佛果之前还
是一位凡夫,因为菩萨的圣道智必须和一切知智同时生起。在证得一切知智之前,他的
巴拉密还未成熟到足以证悟道智与果智。未证得圣道的人都还是凡夫,即使其修行达到
行舍智亦然。
悉达多菩萨在身为释迦族太子时,曾在王宫中享受感官欲乐达十三年以上,而欲乐的享
受乃是凡夫的行为。在《中部·圣求经》(相当于汉译《中阿含经·罗摩经》)中,佛
陀自述其在觉悟之前是一个受缚于生、老、病、死、忧愁与污秽中的迷途众生。不仅悉
达多菩萨如此,每一位菩萨皆相同。当悉达多菩萨出家之后,为了寻求出世间的至理,
曾追随过当时的习定隐士阿罗罗·迦罗摩仙人处学习,证得无所有处定。随后又跟随优
陀迦·罗摩子仙人学习,证得非想非非想处定。然而,一位圣者是不可能追随外道修习
解脱之道的。在菩萨证悟无上正等觉之前,又曾以六年的时间修习极端的苦行。然而,
圣者已经断除了戒禁取...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9
是的。南北传都说释迦牟尼悟道之前是菩萨。
北传依大乘经,说释迦牟尼悟道之前是圣位菩萨,之前结婚、六年苦行都是表演给我们
看,不是因为有淫欲,有邪见(认为苦行可以解脱)。
南传依阿含经,说释迦牟尼悟道之前是凡夫菩萨。圣者不可能认为苦行可以解脱(戒禁
取-初果断的三结之一)。
这个见解不同,在部派时期就存在了。
Y**u
发帖数: 5466
10
☆─────────────────────────────────────☆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于 (Thu Dec 8 22:50:17 2011, 美东) 提到:
我觉得这问题还挺有意思,就跟问耶稣是不是跟上帝一回事一样吧?
☆─────────────────────────────────────☆
nibbana (卍) 于 (Thu Dec 8 22:53:12 2011, 美东) 提到:
从未证果这个角度讲是凡人。从另一个角度讲是菩萨。
☆─────────────────────────────────────☆
SeeU (See you) 于 (Fri Dec 9 02:38:39 2011, 美东) 提到:
是的。南北传都说释迦牟尼悟道之前是菩萨。
北传依大乘经,说释迦牟尼悟道之前是圣位菩萨,之前结婚、六年苦行都是表演给我们
看,不是因为有淫欲,有邪见(认为苦行可以解脱)。
南传依阿含经,说释迦牟尼悟道之前是凡夫菩萨。圣者不可能认为苦行可以解脱(戒禁
取-初果断的三结之一)。
这个见解不同,在部派时期就存在了...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1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3 11:30:31 2012, 美东) 提到: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这段是禅师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根据论来说的,但是如果他能从经文来解释就很有看头。
而且从这段看,基本上说色法是由心生起,很像唯识的理论。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给了
另外的定义,说的是不同的事情,不能用来解释,这一段的心如何生起。)(显然他自
己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下一段的识是另外的事情,这一段的识就会变无因生)
然而经文里面芦的譬喻就是要说明,没有办法说是先有识再有名色,或者先有名色才有识
那个比喻的重点就在这里。
:当你能照见心生...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业之网
谢谢BDBD 美眉, but don’t get me wrong,
个人意见:
五盖中的”贪,嗔,昏沉,掉举,疑 “是有不同特点的.
贪,嗔,昏沉,掉举,内外道共有.所以, 不管是哪个法门入了初禅, 至少为人不错 (贪嗔
弱), 心力强大 (寻饲力稳定强大).我在原贴中没提到疑结,因为疑结更复杂.疑结对应
于"信".
信什么可以五花八门, 但信力对禅定太重要. 有信,入禅定的可能就大增.因此, 不管是
基督教,印度教,还是其他教,我认为入初禅就值得令人尊重了.
信跟解脱的关系,却要角度对才解脱, 所以叫正信. 信对信错跟"痴"有关. 痴又叫"无明
”, 无明是指对实相的不明和不如实知。有两层意思:1)任何名色法所有的基本特点
“无常,无我,和不圆满”。普通人根本没听说, 不会想到这点,所以日常生活去追逐
“常(无常)乐(苦)我(无我)净(不净)”。2)知道概念的人,没有通过Samatha
, Vipassina修行产生的定力念力去如实知。所以,普通人有很多贪嗔痴,更不会想到
去解脱。而修行者也需要通过次第才能依次去“五下分结 (我见,疑,戒禁取,欲界
贪,嗔)”,再去“五上分结(色界...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节课
前面说不管是预流果、一来果,都必须远离执著,证悟法无我空性,否则连自果的解脱
也无法获得,同时还提到沙门四果如何包括在“二十僧伽”中。昨天已经讲了两个,今
天接着讲第三个不来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不来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不来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不来果虽然在名言中不来欲界,但胜义之中没
有来与不来的分别,这才是真正的不来果。”
〖阿那含〗:亦名不来果、不还果,是小乘三果。此果断除了五种“顺下分结”[ 顺下
分结:使众生不能脱离欲界的烦恼,包括坏聚见、戒禁取见、怀疑、欲贪、害心。]、
欲界的最后三品修惑,能安住于色界或无色界,不需要再来欲界受生,故称为“不来”
。不来果有10个僧伽位,即1个不来向、1个中般、3个生般、3个超越、1个现法寂静、1
个身证。
与前一样,不来果虽在名言中不来欲界投生,但依胜义理论观察,所谓“来”与“不来
”根本不可得。
按理来说,佛经理应由弟子提问,释迦...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一节课
前面说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都要断除执著,阿罗汉也必须如此,若没有断除执著,
则不能称之为阿罗汉。此问题还没有分析完,今天继续讲下去。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说:“世尊,您说我获得了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离欲第一的阿罗汉。”
〖无诤三昧〗:藏文中是“无恼禅”,玄奘和义净法师译为“无诤住”。《华严经》云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俱舍论释》中说,在家人由于贪图乐受,为了财产
、田地、牲畜、女人而争论不休;出家人由于对自他宗派有好坏的想法,进而展开辩论
破立。不管是世间人、修行人,如果没有远离争论,不要说获得无上涅槃,就算处理人
际关系也非常头痛——今天两个人相处融洽,明天就可能势同水火。因此,《涅槃经》
云:“一念不生,万法无诤。”只有息灭执著分别念,才能断除一切争论,证得须菩提
的境界。
〖人中最为第一〗:佛陀的十大弟子虽然都是阿罗汉,但证悟的境界各有所长。如迦叶
是头陀第一、舍利子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富楼那是说法第一、阿难是多闻
第一、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或者说离欲第一)。这些都可称为“人...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节课
前面说不管是预流果、一来果,都必须远离执著,证悟法无我空性,否则连自果的解脱
也无法获得,同时还提到沙门四果如何包括在“二十僧伽”中。昨天已经讲了两个,今
天接着讲第三个不来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佛陀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不来果圣者是否认为:我已经得到了不来果?”须
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不来果虽然在名言中不来欲界,但胜义之中没
有来与不来的分别,这才是真正的不来果。”
〖阿那含〗:亦名不来果、不还果,是小乘三果。此果断除了五种“顺下分结”[ 顺下
分结:使众生不能脱离欲界的烦恼,包括坏聚见、戒禁取见、怀疑、欲贪、害心。]、
欲界的最后三品修惑,能安住于色界或无色界,不需要再来欲界受生,故称为“不来”
。不来果有10个僧伽位,即1个不来向、1个中般、3个生般、3个超越、1个现法寂静、1
个身证。
与前一样,不来果虽在名言中不来欲界投生,但依胜义理论观察,所谓“来”与“不来
”根本不可得。
按理来说,佛经理应由弟子提问,释迦...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调心的过程
南传清净道论主张,初果是「智见清净」,以涅盘为所缘。
佛初转法轮,得初果的挢陈如,当时说「所有集法,皆是灭法」,可以解释成证悟涅盘。
初果对四圣谛的现观,可以包括证悟涅盘。
以初果现观四圣谛,断除对四圣谛的「疑」惑。
以初果现观四圣谛,断除对非八正道能解脱的「戒禁取」。
c***h
发帖数: 2262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调心的过程

身见结(我见结),
指认为五蕴是我、我所
也就是有这么一个永恒不变的主宰的我。
通常我们都是这样认为的。
如何体会到的确没有这样的”我”呢?
观察五蕴及其运作中,非我、非我所(不异我)、不相在
确认的确没有这样的”我”
非我 : 色非我 (受想行识 也ㄧ样)
色会变,受会变,无常。因缘生因缘灭,没有主宰。
不异我(非我所) : 没有 有另一个我在受,而色是我所 这现象
(受想行识 也ㄧ样)
不相在 : 没有 色在我中,我在色中 这现象 (受想行识 也ㄧ样)
这观察很不容易,没观察到五蕴是什么,很难作此观察。
很多人就认为识中有我,或有另一个我在识中,而受是我所。
没观察到五蕴的变化,也很难作此观察。
简单说,没观察到缘起法,无明、行……很难作此观察。
因为观察到,现观,所以确定 的确如此。因此,从一般人的见解中脱离。
也因为现观,才不疑佛法的”无我”。
但这时,还没达到二十四小时每分每秒,每一思ㄧ念都是”无我”
这难度很高。
二十四小时每分每秒,每一思ㄧ念都是”无我”,
还要继续观察非...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悟达国师 慈悲三昧水忏

是承认有神鬼,
但也不只敬鬼神而远之,是睥睨鬼神而远之。(目标比”神”更远大。)
不会主动有一些祭拜仪式,去拜他们,念经念咒祈求什么,
以为念了经,拜了神,可以得道。
…超渡亡灵也不必了。
神鬼自己来拜访,那倒无所谓。
只能说,世俗有需求,为了传教,方便一下,满足世俗的需求,
也提供世人亲近佛法的机会,这本来也很好。
现在,方便,传了一千年,变成随便。
很多人反客为主,以为有这仪式、拜神、度亡才是佛教。
以为某仪式有某种功能,能帮助自己得道,这应该是”戒禁取结”(十结之一)吧?
l****u
发帖数: 2166
19
入流揭开三结 - 身见,戒禁取见,疑 - 这些智慧不退转, 断10结就是有底儿的事
儿了。
入流之前的体验怔悟都是不稳固, 有可能退转。
清静道论有16个次第, 第12个就是入流开始的次第了。
w**u
发帖数: 311
20
依阿比打磨,入流果 断我见,戒禁取,疑三结
T**********0
发帖数: 50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各位谈谈对楞严经的看法
这话的意思是不能执著于只有某法才能成就,佛陀说法都是应机而说、因材施教,这
个你也有意见? 难道真有人认为如来没有说法?
小乘应该承认戒禁取见吧
r****r
发帖数: 75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 Nibbāna)的探讨
http://bbs.sutta.org/thread-5855-1-1.html
问题:请详细解释涅槃的体会或其特征,作用和显示。
回答:涅槃是不能详细解释的,而必须亲自去体验。因为关于涅槃的真正意义,是非常
难给他人一个满意答案。
这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尝过苹果的人问另外一个尝过苹果的人,其味道如何?他(尝过)
要怎么回答呢?假如他说味道很甜。发问者会问,‘甜得怎样?甜得像糖,还是像蜜糖
?’
实在很难具体的回答他的问题。最恰当的方法,就是给那发问者一片苹果,跟他讲‘你
尝一尝,就会清楚地了解苹果的滋味了'。
与其讨论涅槃,你不如亲自去习修而体会涅槃。那么,你就会彻底的明白涅槃是什么了
。因为这是一种个人直觉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很难给涅槃做一个明确的解释。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从来没有体验过火的人。假如有人警告他,“嘿,这是火,不要触动
它,会灼伤你的”。他因为对火的无知,只有被灼伤后,才会明了火及其性能。涅槃也
是这样,他必须被人亲自体验才能明了。
最恰当的认知涅槃的方法是通过其特征(lakkhaṇa),作用(rasa),以及其显示(
paccupaṭṭ...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学与学佛
不是的,不是的,两位法友
灭除贪爱愤怒很难,但也不算是基础,是很高的成就,三果或三果以上的圣人
初果得法眼净,亲见缘起,解开三结,死后必定不墬恶道,七返人天必定可以在以后涅盘
解开身见结、
戒禁取结、
对正法不疑
对四圣谛通往究竟涅盘不疑,对佛法僧不疑
对佛陀是说四圣谛不疑、对佛法是说四圣谛不疑、对僧人是说四圣谛不疑,这才是僧人
初果之后,是走向二果(二果向: 走向二果之人)
二果 贪嗔痴薄弱
人天来回一次,就可究竟涅盘
三果断欲界贪、嗔 也就断了 三结+欲界贪嗔=五下分结 不再来人间
对于欲望,不再贪爱
北传阿含说,这是”有余涅盘”,还有一些烦恼未解,但已经将大部分苦熄灭
(南传对这个词另有解释)
三果之后,(四果向: 走向四果之人)
断色界贪 (对色、有形物质的贪爱)
断无色界贪 (对心理层面、无形物质的贪爱,也包含对禅定喜悦的贪爱)
掉举(昏沉、心念浮动)
我慢(很细微的”我”)
无明(无知,对四圣谛不知,也无能为力,也就是”痴”)
断五上分结,证阿罗汉果。
北传阿含中说 这是”无余涅盘”,所有苦都已熄灭,该作已作。
(南传对这个词另有解释)
四果四向,称为...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感谢runsun提醒
我初步认为作者有苦与出离的体验,一时高兴,嘴快说接近涅盘。
我认为苦与出离上符合佛法。
后来觉得程度到哪里还未知,应该快接近初果
对他对于戒禁取结、四圣谛中的”道”(修行次第方法)的态度还不了解
后来看,作者会退转,当然不是涅盘。
相信东西方有许多人有这样的经验,
程度上不及阿罗汉,我是确定的。
但是能自行体悟而有个好的开始,还是很赞叹。
c***h
发帖数: 2262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永远断掉以下十结
是不同方面,也是不同程度
总的来说,归纳为断除贪嗔痴
身见结
戒禁取结
疑结
欲界贪
欲界嗔
色戒贪
无色戒贪
掉举
我慢
无明
恭喜 恭喜 赞叹
应该是…见空性以后的事
无论哪个角度应该都见空性
但是也有程度之分
(可…何谓”空性”,有时各说各话,又变得很难说)
我个人认为……见空性是基本 不是见空性不见空性的问题
是能否”永远断除”甚么的问题。这个很难,非常难。
W**N
发帖数: 1037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请问秋十三师兄:这十结有顺续吗?还有,同时可以破多个结吗,还是一个一个下功夫?
发信人: cpath (秋十三),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当下的力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2 10:27:49 2015, 美东)

永远断掉以下十结
是不同方面,也是不同程度
总的来说,归纳为断除贪嗔痴
身见结
戒禁取结
疑结
欲界贪
欲界嗔
色戒贪
无色戒贪
掉举
我慢
无明
c***h
发帖数: 226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感谢runsun提醒
我初步认为作者有苦与出离的体验,一时高兴,嘴快说接近涅盘。
我认为苦与出离上符合佛法。
后来觉得程度到哪里还未知,应该快接近初果
对他对于戒禁取结、四圣谛中的”道”(修行次第方法)的态度还不了解
后来看,作者会退转,当然不是涅盘。
相信东西方有许多人有这样的经验,
程度上不及阿罗汉,我是确定的。
但是能自行体悟而有个好的开始,还是很赞叹。
c***h
发帖数: 2262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永远断掉以下十结
是不同方面,也是不同程度
总的来说,归纳为断除贪嗔痴
身见结
戒禁取结
疑结
欲界贪
欲界嗔
色戒贪
无色戒贪
掉举
我慢
无明
恭喜 恭喜 赞叹
应该是…见空性以后的事
无论哪个角度应该都见空性
但是也有程度之分
(可…何谓”空性”,有时各说各话,又变得很难说)
我个人认为……见空性是基本 不是见空性不见空性的问题
是能否”永远断除”甚么的问题。这个很难,非常难。
W**N
发帖数: 103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下的力量
请问秋十三师兄:这十结有顺续吗?还有,同时可以破多个结吗,还是一个一个下功夫?
发信人: cpath (秋十三),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当下的力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12 10:27:49 2015, 美东)

永远断掉以下十结
是不同方面,也是不同程度
总的来说,归纳为断除贪嗔痴
身见结
戒禁取结
疑结
欲界贪
欲界嗔
色戒贪
无色戒贪
掉举
我慢
无明
c***h
发帖数: 2262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罗汉,杀贼,无生

好的
我说的不一定对,只能依我的看法,仅供参考。
我所知,佛陀所说果位是自证。
所以基本并无要到哪里证果,而是要到哪里学习或修行,让自己能自证果位。
如果自己不知道是否解开 疑结、身见结、戒禁取结
也就是对四圣谛有所怀疑,或认为四圣谛还不行,还有更高深的东西。
通常就是功力还不行,或没有走对路,知见不正确。
如果熟知阿含佛陀当时的教导,
通常问他一些问题,看他的回答,如果走错路,外人应该可以大约知道
但如果真是初果圣人,我们也不知。
如果很接近初果,我们应该也不知道,可能只有另一个真的初果圣人经历过的人知道。
如果自己不知道是否断了欲贪,证三果,还怀疑,那内观功力也太差了。
贪念是否有起来都不知道,那一定不是三果。
问题是有些人自己内观错路,观念不对,正见不足,以至以为自己欲贪断了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这时应该确定自己修行方法是否正确? 是否是佛法? 正见、正念是否足够?
所以正确方法很重要。
我所知,只要方法确定正确,不会不知道自己是否断欲贪。
但我想大家关心的应该是:
若有人自说自己证了几果,那怎么办? 要不要相信他?
于是大家就希望有个公证的第三者,希望他能认证某人是否得了某果...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1
感觉“回峰行”这种行为是想从另一方面去mimic佛陀的苦行
对“苦行”的概念理解的偏颇, 也是因人而异, 或许有人会落入“戒禁取见”的那一
边, 另一些人觉得既然佛陀不建议“苦行”, 那么“苦行”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 是
苦行和奢华生活的处于两端的这2面一体概念, 在于结合时间空间的差异
现在和2500年前佛陀的时代, 如何去诠释, 可能是因人而异的。
t******g
发帖数: 17520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部2 一切烦恼经
MN.2 一切煩惱經
显示/关闭巴利经文及原始译文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一切煩惱的自制法門,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
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我說諸煩惱的滅盡是屬於知者、見者的,非不知者、不見者。而,比丘
們!我說知什麼者、見什麼者有諸煩惱的滅盡呢?如理作意與不如理作意。比丘們!當
不如理作意時,未生起的諸煩惱生起;已生起的諸煩惱增大。比丘們!當如理作意時,
未生起的諸煩惱不生起;已生起的諸煩惱被捨斷。
比丘們!有煩惱應該以見捨斷;有煩惱應該以自制捨斷;有煩惱應該以受用捨斷;
有煩惱應該以忍受捨斷;有煩惱應該以迴避捨斷;有煩惱應該以除去捨斷;有煩惱應該
以修習捨斷。
應該以見捨斷
比丘們!什麼是煩惱應該以見捨斷呢?比丘們!這裡,未受教導的一般人是不曾見
過聖者的,不熟練聖者法的,未受聖者法訓練的;是不曾見過善人的,不熟練善人法的
,未受善人法訓練的,他不了知應該被作意的法,不了知不應該被作意的法。當...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轉】非我(上篇)
中部2經/一切煩惱經(根本法門品[1])(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一切煩惱的自制法門,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要
說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我說諸煩惱的滅盡是屬於知者、見者的,非不知者、不見者。而,比丘
們!我說知什麼者、見什麼者有諸煩惱的滅盡呢?如理作意與不如理作意。比丘們!當
不如理作意時,未生起的諸煩惱生起;已生起的諸煩惱增大。比丘們!當如理作意時,
未生起的諸煩惱不生起;已生起的諸煩惱被捨斷。
比丘們!有煩惱應該以見捨斷;有煩惱應該以自制捨斷;有煩惱應該以受用捨斷;
有煩惱應該以忍受捨斷;有煩惱應該以迴避捨斷;有煩惱應該以除去捨斷;有煩惱應該
以修習捨斷。
應該以見捨斷
比丘們!什麼是煩惱應該以見捨斷呢?比丘們!這裡,未受教導的一般人是不曾見
過聖者的,不熟練聖者法的,未受聖者法訓練的;是不曾見過善人的,不熟練善人法的
,未受善人法訓練的,他不了知應該被作意的法,不了知不應該被作意的法。...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4
还有一个矛盾的例子就是吃素的问题
汉传基本是纯素, 楞严经的五荤是来自婆罗门教,
而南传并不认为吃素是修行必须的。
如果内心的荤腥不除, 吃地再素也是没有用的。
如果觉得吃素能够带来解脱或者生于更高的天上,这就是戒禁取见了
而提婆达多吃素的原因或许在于当时印度是一吃素为主(高种姓), 为了在高种姓中
打开道路吃素是必须的。
而这点在佛陀看来是违背佛法的。是不可调和的, 是分裂僧团的表现。
就像是有人说只用梵语教授佛法一样。。。
不管如何提婆达多的后人在玄奘到印度时还有传承。
而大乘的后期所谓经典将之塑造成一个正面人物, 或许是因为他的理念和婆罗门
教的相似吧。
如果你去问国内的汉传的居士, 为什么要吃素, 他们的回答是什么内?

发帖数: 1
35
MN.1.2 一切烦恼(一切漏;All the Taints)经
1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道。世尊如是说道:
2 “比丘们!我将为你们教导一个克制一切烦恼的法门。你们要仔细聆听和注意思惟
我所说的。”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道。世尊如是说道:
3 “比丘们!我说诸烦恼的灭尽,是对一个知道和看见(knows and sees)的人,而不
是一个不知道和不看见的人来说的。谁知道和看见什么呢?明智的作意(注意;如理作
意)和不明智的作意(不如理作意)(Wise attention and unwise attention)。当一
个人不如理作意时,还未生起的诸烦恼会生起,并且已经生起的诸烦恼会增加。比丘们
!当一个人如理作意时,还未生起的诸烦恼不会生起, 而且已经生起的诸烦恼被舍弃。
【注】:作意,注意,英译作attend to / attention。
4 比丘们!有些烦恼应该通过看见来舍弃(there are taints that should be
abandoned by se...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中部》经1至经4。包括《一切漏经》。第一 根本五十经篇
第一 根本品
MN.1.1-10
MN.1.1 根本法门(The Root of All Things)经
1.1.1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郁伽罗(Ukkattha)幸福林(Subhaga Grove)的一棵
王家沙罗树(sala)下。 在那里,世尊对比丘们说道:“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
丘回答道。世尊如是说道:
1.1.2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根本法门的论述。你们要仔细聆听和注意思惟我要说
的话。” “是的,大德!”比丘们回答道。世尊说道:
1.1.3 “比丘们!这里,一个未受教导的凡夫,他不重视圣者们,对他们的法不熟练
和未经受训练;他不重视善人们,对他们的法不熟练和未经受训练,他认知(perceives
)地为地。他已经认知地为地之后,他设想(conceives)他自己是地,设想他自己在地当
中,设想他自己与地分离,设想地是“我的”,他因地而欢喜。那是什么原因呢?我说
,因为他没有完全了知它。
1.1.4 他认知水为水。认知水为水之后,他设想他自己是水,设想他自己在水当中,
设想他自己与水分离,设想...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梅塔:“人身难得”的思考

的对
这是我的问题,按说我就不该在这里继续。
应该转换到别的,我自己有益的地方。
如果觉的一个地方对自己已经没有太多要学的,还留在这里,
那剩下的就是想“教育”别人。这确是误区。
我确实应该转换重心,去面对自己的挑战。
在自己需要面对的地方去清零,开始。
这,同感。
我原来也只是单方面的感兴趣。deny另一方面。
呵呵,Waichi走的那段时间碰巧通过电话,也谈了别的事,他也说该离开了。
我说我明白。
我心想,这些问题以前都想过,为什么一个一个来了又走了。
摩西来了走了,佛陀来了走了,耶稣来了走了,莫哈默德来了又走了,
达摩来了又走了,六祖来了又走了。
为什么不能让一个获得信任的人一直留驻。
当时我还想是不是该劝留,最后也没说出来。
我(当时和现在)的感觉是,老师总是在,差别在于学生是否准备好学。
没准备学的时候,老师用来干什么?
是的,是心的转变,
原来那种单纯的知,虽然在过去因势利导可以有用。
但确实是偏的,有断灭和戒禁取倾向。
道理上不究竟,实践上当然不可能究竟平衡。
生活要丰满活泛!
f*******e
发帖数: 5594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点感想
对于自证、他证,
先看阿罗汉,我生已尽,...自知不受后有。这个是阿罗汉的标准定义。怎么样才能说
自知不受后有,首先这个“自”必须先确切的知道,自己的来生,是有还是没有。对于
一般人来说,是不知道自己的来生是有还是没有的,所以就谈不上自知。知道自己有没
有来生是第一步,知道自己来生已断,是第二步。进一步说,阿罗汉是必然知道自己会
在什么时刻这一生死的,是预先知道的。这时自知,自证。
这时需要他证吗?不需要,因为这个他,如果有他心通,告诉阿罗汉说,你已证得阿罗
汉,其实只是证明他自己有他心通而已。而如果这个他,水平不够,胡乱认证,说你还
没证得阿罗汉,这会对阿罗汉起作用吗?显然不会。
再看证初果須陀洹的人,断身见结,断疑结,断戒禁取结。其中的断疑结,已经断除对
佛法的一切疑惑,坚信只要自己按照佛陀指引的方法,就必然会证得阿罗汉。疑,还是
不疑,自己的内心是不会欺骗自己的。对于这样的人,他证有用吗?基本上也是没用。
因为不管他人怎么说,他已经不会动摇了,如果他动摇了,说明他还没有证得初果。
最后再看没有证得初果的人,自证还是他证?都没有用。因为他还没有果位好证,仍然
是沉沦五蕴的众生。自证...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9

我觉得,客观上可能挡了一些人,但主观上也不能说是故意挡的。
本来衣服外表就不能作为判断依据,既然不能作依据,为什么不能随意?
如果刻意遵从某些不必要的戒律,那不成了戒禁取了?那样反而是误导了真正求道的人
了。
为了媚俗而误导大家的智慧,那还是不要媚俗的好。
当年她的衣着对我来讲就是个解放,一下子就认识到:原来这只是个形式而已。
而吃素,如果六道轮回是真实的,那么杀业本来就是必须注意的,
也不是故意人造的戒律。
确实,层层关隘。
实际上我们的经历都是宝贵经历,任何失败的经历都是一个提醒:
要不是就是忽视了什么,遗漏了什么,
要不是就是对那个结果并没有在意到一定要付出真实的努力。
当然有时候是人真意识到想要的时候,已经没能力、没力气了。
这个没办法。只能等业障过去了。
d**********l
发帖数: 647
40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
《优婆塞戒经》节录
《大般涅槃经》节录
《般泥洹经》节录
《七佛灭罪经》节录
《戒德香经》节录
《楞严经》节录
《禅要经》节录
《四十二章经》节录
《罪福报应经》节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1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Tue May 24 23:21:32 2011,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节录
《别译杂阿含.第二四四经》
《中阿含.哺利多经》节录
《长阿含.游行经》节录
《增一阿含经》节录
《善生子经》节录
《生经.分卫比丘经第二》
《撰集百缘经》节录
《贤愚经》节录
《杂宝藏经》节录
《大庄严论经》节录
《法句譬喻经》节录
《道行般若经》节录
《修行道地经》节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节录
《无量寿经》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节录
《大宝积经.菩萨见实会》节录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节录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节录
《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普门会》节录
《华严经》节录
《优填王经》节录
《摩邓女经》节录
《月上女经》节录
《菩萨诃色欲法经》节录
《佛说法受尘经》
《解忧经》节录
《五无反覆经》节录
《佛名经》节录
《观佛三昧海经》节录
《正法念处经》节录
《法灭尽经》节录
《密严经》节录
《八师经》节录
《海龙王经》节录
《大萨遮尼干...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转: 戒杀长寿的真相
较长,原文格式更方便看: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128.htm
以下是转帖:
-------
戒杀长寿的真相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摘录自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慈心于物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忍作残害
射飞逐走
发蛰惊栖
填穴覆巢
伤胎破卵
纵暴杀伤
非礼烹宰
散弃五谷
用药杀树
损子堕胎
春月燎猎
无故杀龟打蛇
附录一 净空老法师在了凡四训讲记中,有关戒杀的开示
附录二 认清自杀的真相
附录三 李炳南老居士对戒杀与战争因素的开示
附录四 律航大师对避免战争的开示
附录五 净空老法师开示—如何避免核子战争
慈心于物。
【解释】凡是积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亲亲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万物啊!
【分析】慈就是仁心,为万善的根本。慈有两种的意义,一是救济贫穷,拔除痛苦;二
是戒除杀生,并且还要放生;这是积德累功的本,也是做善人的根!
大藏经说:‘人若是不杀生,爱护动物的生命,以及放生布施食物,就会得到长寿的果
报。’现在一般人家的小孩子玩游戏,经常会伤害到像蜻蜓、麻雀、小鸟等类的小动物
,这是家长们应该要痛切禁止,不要让小孩伤害小动物,这样不只是会伤...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 戒杀长寿的真相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转: 戒杀长寿的真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2:07 2013, 美东)
较长,原文格式更方便看: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128.htm
以下是转帖:
-------
戒杀长寿的真相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摘录自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慈心于物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忍作残害
射飞逐走
发蛰惊栖
填穴覆巢
伤胎破卵
纵暴杀伤
非礼烹宰
散弃五谷
用药杀树
损子堕胎
春月燎猎
无故杀龟打蛇
附录一 净空老法师在了凡四训讲记中,有关戒杀的开示
附录二 认清自杀的真相
附录三 李炳南老居士对戒杀与战争因素的开示
附录四 律航大师对避免战争的开示
附录五 净空老法师开示—如何避免核子战争
慈心于物。
【解释】凡是积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亲亲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万物啊!
【分析】慈就是仁心,为万善的根本。慈有两种的意义,一是救济贫穷,拔除痛苦;二
是戒除杀生,并且还要放生;这是积德...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44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5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ayuanmanqx/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2.pdf
己二(持戒)分三:一、嚴禁惡行戒;二、攝集善法戒;三、饒益有情戒。
庚一、嚴禁惡行戒:
所謂的嚴禁惡行戒,也就是指身語意三門要如毒一樣斷除所有對他不利的十不
善業。
庚二、攝集善法戒:
所謂的攝集善法戒,就是說,隨時隨地竭盡全力奉行包括微乎其微善根在內的
一切善事。本來世間也有此類俗話:“順口順手也可行善事,隨行隨住也會造惡業。”
因此,我們隨時隨地如果沒有以正知正念不放逸來觀察,沒有認真努力地取捨
善惡,甚至僅僅在遊戲當中也可能積累下許多嚴重的罪業。如《賢愚經》頌云:“莫想
罪微小,無害而輕蔑,火星雖微小,可焚如山草。”
相反,如果我們隨時隨地提起正知正念而實地行持,那麼隨隨便便中也會積累
不可思議的善業資糧,甚至當看到路旁一刻有觀音心咒的石堆時,也立即脫帽、恭敬右
繞...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6
图为酒驾被查和尚。 葛胜东摄
原标题:和尚酒驾被查既犯戒律又犯法罚款千元禁驾半年(图)
中新网重庆5月19日电(葛胜东黄维有刘相琳)和尚做完法事经不住他人劝,犯戒喝下两
瓶啤酒,酒后驾车被查。记者19日从重庆渝北区警方获悉,酒驾和尚罗某被罚款千元禁
驾半年。
事发当天,渝北交巡警兴隆公巡大队民警驱车在210国道石鞋路段巡查。下午16时许,
执勤民警发现一穿着僧人服装的司机驾驶摩托车,在路面上歪歪扭扭地行驶,周围车辆
纷纷避让。民警立即拦下该摩托车进行盘查。
驾驶员罗某是一名剃着光头、斜挂着僧包的和尚,他的摩托车驾驶执照和行车执照一应
俱全。民警挨近他身边时,闻到他身上有浓烈的酒气,立即对罗某进行酒精呼气检测。
经吹气检测,罗某体内酒精含量为42mg/100ml,属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罗某交代,他是四川南充人,在重庆某寺庙当和尚。当天,他到四川邻水县高滩镇做法
事。中午吃饭时,主人热情款待,平时就嗜酒的罗某也就没有推辞,喝了2瓶啤酒。饭
后,罗某休息了一阵,感觉自己没有问题,法事也已完毕,就驾驶摩托车返回重庆某寺
庙。没想到,由于困倦和酒力发作,他一路开车歪歪扭扭,结果酒驾露馅,最终被执...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7190
47
https://www.storm.mg/article/1013559?srcid=
7777772e73746f726d2e6d675f39346539643836643631326337616561_1563499754
中國歐威爾式監控》2300萬人未達社會信用標準 禁搭火車飛機、公告姓名、來電答鈴
羞辱無極限
陳苑婷 + 追蹤 2019-03-04 11:10 202475 人氣


英國作家歐威爾知名作品《1984》描繪的政府秘密監控人民生活情節,似乎已在中國真
實上演,英國《衛報》引用中國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法院禁止
約1750萬人購買機票,另有近550萬人次因未達社會信用標準,被列入不准買高鐵車票
的黑名單,此舉凸顯中國民眾一旦沒有符合政府設定的社會信用要求,連遷徙自由都被
剝奪。
中國自2014年開始推行社會信用制度,「並擴大至全方面符合可信賴標準,讓人民很難
做出失信行為」,包括未按時繳稅和罰款、散布錯誤資訊及嗑藥等重大失信行為,小至
遛狗未繫繩子、火車上抽菸,或是使用過期票券等行為,也都會影響社會信用評分,而
中國政府2018...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