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发帖数: 210 | 1 梁朝那时候,慕容氏的燕国早就被灭了,哪来的北燕啊,更不用说大渝了。就剩北魏了
,或者东魏西魏,或者北齐北周了。所以不纠缠细节的话,就是南北朝那个梁了,反正
不是朱温那个梁。而且文中提到拓跋氏,后来都改姓元了。
那年月离曹操三国时代(公元200年左右)不远,曹丕娶袁绍的儿媳妇当老婆,生了曹
睿当下一代皇帝,说明那年月大家思想还挺开放的嘛。你让霓凰守活寡,不对劲啊。而
且也不符合苏兄的心愿,他不想再负霓凰更多的债。 |
|
t**********d 发帖数: 210 | 2 梁朝那时候,慕容氏的燕国早就被灭了,哪来的北燕啊,更不用说大渝了。就剩北魏了
,或者东魏西魏,或者北齐北周了。所以不纠缠细节的话,就是南北朝那个梁了,反正
不是朱温那个梁。而且文中提到拓跋氏,后来都改姓元了。
那年月离曹操三国时代(公元200年左右)不远,曹丕娶袁绍的儿媳妇当老婆,生了曹
睿当下一代皇帝,说明那年月大家思想还挺开放的嘛。你让霓凰守活寡,不对劲啊。而
且也不符合苏兄的心愿,他不想再负霓凰更多的债。 |
|
t******g 发帖数: 17520 | 3 http://www.guoxue123.com/other/jq/han/114.htm
国学导航-剑桥中国秦汉史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在三国瓦解之后,西晋(公元265—316年)曾经想重新统一中国,但接着却因蛮族
的入侵而又一次分裂为南北朝(公元317—589年)。在这个时期,南方与北方的文化和
宗教生活都越来越显出了重大的差异。南方的建康是六朝(公元222—589年)的首都,
它坚持国家的正统;北方却是杂凑的许多国家,兴亡相继,大小不一,但都是异族人而
又都多少有些汉化,都称为帝国,而都城各异,但主要仍是都洛阳和都长安。毫无疑问
的是,从体制上来说,这种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佛教的普及。
异族人没有汉族人那种反对外国宗教的偏见;相反地,比如公元333—349年统治过
匈奴族的后赵王朝的嗜血的暴君石虎,就这样说过:为什么外族人不欢迎一个外族上帝
,甚至也为了他们的汉族臣民?[1] 佛教最初因为它的魔力和占卜术而受到珍视,这
也是它的代表们所引以自豪的;当佛教最初介绍到日本和西藏的时候,它也在那些地方
起着同...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4 《百家姓》收录了504个姓氏,那么,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个姓?
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就已经收入单姓、复姓3625个。1978年,有关部门通过户籍和邮电部门对七大城市汉字姓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所得的姓氏总数是2587个。
198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姓氏汇编》共收集单姓、复姓5730个。而台湾学者王素存著的《中华姓府》收集到的古今汉字姓氏多达7720个。
但这绝对不是最终的数字。根据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
何况,现代中国人使用的汉字姓氏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调查发现,尤其是那些还保持着汉唐古音的交通闭塞地区,以及一些语言文字沟通不便的兄弟民族地区,肯定还有很多姓氏埋没在民间,比如“死”、“毒”、“蹦”就都是姓。
常见的中华姓氏大多是一个字的,复姓基本是两个字的,《百家姓》记载就是如此。那么,还有没有更长的姓氏呢?有的是,最长的竟然是9个字!《中华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637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Tomliu 所发表 】
沧海桑田,年年风花雪月,揭开历史的尘帷;驻足苍茫的内蒙古高
原,我仿佛感觉到生生不息的各民族于历史长河中游弋繁衍,仿佛听
到金戈铁马、猎火狼烟之中传来的鼙
鼓声声,仿佛看到了四子王旗大地上演出的一幕幕历史话剧 ......
战国至秦、汉时,今天的四子王旗地域属匈奴的领地。西汉时,
匈奴在今天的四子王旗境内建立了政府机关--中部单于庭。北魏前夕
,拓跋氏鲜卑在盛乐(今呼和浩特和
林格尔土城)设立北都,建立代政权,续据匈奴故地,四子王旗地域
又为鲜卑所有。北魏帝国建立后,为了抵御北方新崛起的游牧民族柔
然汗国的南侵,沿边建立了一些军镇,
其中的六个最为重要,称为六镇,其中之一的武川镇位于今内蒙古武
川县(四子部落的游牧地曾包括武川北部)、抚冥镇
位于今四子王旗境内。这六镇在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时,驻扎
着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士强马壮,但自北魏孝文帝
迁都洛阳,六镇逐渐沦为荒凉的边陲,数百年间再无当权者问津(近
代的考古工作者在乌兰花土城子古城中,曾发现北魏
时期的青砖及绳纹砖、板瓦、兽面纹瓦当等, |
|
p*****t 发帖数: 41 | 6 唐皇室自订的家谱意在表明他们是出自汉代的名门,同时还是西北的望族。可是我们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唐代史书作为确切事实所提供的这个世系,其实只是一个精心的编
造。据认为,李氏家族同西凉王室毫无关系,也同陇西望族李氏毫无关系,它不过是中
国东部家族的一个小支派,即河北赵郡李氏:这个支派定居在拓跋氏北魏治下的西北,
与非汉族的部落贵族实行广泛的联姻。据认为,从李虎先祖中的两个人——李初古拔和
李买得——的名字可以看出,这两个人要就是袭用了汉族的李氏姓,要就是被赐姓李,
而他们的名则依然故我,也许是鲜卑族的。 |
|
f*******e 发帖数: 2791 | 7 在中国,所有少数民族都没有能力发展出自己的文明,没有一个民族比汉族更文明更先
进,没有一个少民有资格做皇帝。
少民做皇帝必然让社会退步或停滞不前。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五胡乱华北方成为屠宰场,拓跋氏好不容易统一北方 还在学习汉人已经过时的社会制
度。
契丹女真蒙古满都是让自己民族迅速发展的同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
而且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 一般会有民族歧视,五胡的国家以 后赵最严重,还有后边的
金元清。
只有沙托人建的小朝代基本找不到民族意识。。
满族最阴险,在人迹罕至的寒冷地带憋屈了了几千年,突然捡个大便宜,我草,连别人
穿衣服留什么发型都成为生死抉择。
至今没看到任何满人为祖先犯下的罪孽感到愧疚,一个个都是自豪的上了天。。。
你说你满人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中国平等的一个民族?一个罪孽深重的民族,
没给你们灭族就偷着乐吧,还不感激汉人的宽宏大量,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民族不会报
复。 |
|
g*******0 发帖数: 5 | 8 西藏历史地位明辨(转载)
拨云现日
关于西藏的历史地位,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基于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所采取
的羁縻政策来谈西藏乃至其他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都是无法说清的。本文从阐述羁縻政
策的层次及由此划分的三种羁縻关系入手,对西藏从元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进
行了辨析,同时驳斥了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与观点,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地位建
立实事求是的认识。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三章 明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与前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五章 清朝与过渡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与中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结论 吐蕃历史地位简评
附录一 驳《西藏历史地位辨》
附录二 驳《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属领关系》
附录三 正史对于各朝疆域的记载
附录四 零星驳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藏区,藏族人称为吐蕃(藏文བོད,Bod,英文Tibet),国际
上称为大藏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传... 阅读全帖 |
|
o*****h 发帖数: 2082 | 9 ft,错误太多,一看就知道没去过内蒙和宁夏
严格讲长城是个广义的说法,内蒙、宁夏很多长城遗址,广泛地分布在阴山山脉以南、
贺兰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宁夏著名的西夏王陵(银川西北部),就在长城以内。内蒙
中部的赵长城基本上就是沿着阴山修建的
内蒙明朝时不属中国,但是明朝以前很长时间实实在在就是中国领土,秦直道的终点就
是九原郡(现包头市九原区一带,三国名将吕布就是九原人)。此后历朝历代这里作为
边境犬牙交错,但是汉民族一直在此繁衍。北魏入主中原前,其都城位于盛乐、云中附
近(现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和托克托县一带。有一点特别指出,内蒙的县级行政区分为旗
、县两种,但凡叫“某某县”的,一般都是传统的汉族聚居区),随着拓跋氏全面汉化
,这一片可以说从地理和文化上完全地归入了中国版图。
所以可以说,并不是内蒙以前不属于中国,而是元朝蒙古族的扩张入侵使得某些汉族人
的固有地区变成了现在“内蒙”的一部分。 |
|
a***e 发帖数: 27968 | 10 这几个有点晚了
从时间上,这个是两河文明后2000年的事
用中国类比,相当于商之后(夏考古还在挖)2000年,
接近鲜卑南侵,建立北魏
你不会将北魏当成独立文明
克利特能跟两河埃及叫劲的米洛安不是希腊文明
晚一点的希腊人跟商差不多同时
这个时候埃及两河仗打了1500年了,条约签了一堆,生意做得呼呼的
小亚细亚也发达得很,希腊位置其实对这个文明圈
还真有点东北对中原的意思,当然也可以说是秦对周
说希腊在那个时代是文明中心很不靠普
亚历山大打下来后和拓跋氏一样,定都巴比伦
这些地方希腊化过程要是出现造神可一点都不奇怪
文明中心控制力强,出现新生力量可能性要低不少
鞭长莫及的,但能学到东西的地方才容易起祸害
希腊对埃及巴比伦,后来罗马也是
文明进步了,控制力范围越来越大了就是
罗马后来对阿拉伯半岛就失控了
阿拉伯对西班牙也失控了 |
|
a***e 发帖数: 27968 | 11 这几个有点晚了
从时间上,这个是两河文明后2000年的事
用中国类比,相当于商之后(夏考古还在挖)2000年,
接近鲜卑南侵,建立北魏
你不会将北魏当成独立文明
克利特能跟两河埃及叫劲的米洛安不是希腊文明
晚一点的希腊人跟商差不多同时
这个时候埃及两河仗打了1500年了,条约签了一堆,生意做得呼呼的
小亚细亚也发达得很,希腊位置其实对这个文明圈
还真有点东北对中原的意思,当然也可以说是秦对周
说希腊在那个时代是文明中心很不靠普
亚历山大打下来后和拓跋氏一样,定都巴比伦
这些地方希腊化过程要是出现造神可一点都不奇怪
文明中心控制力强,出现新生力量可能性要低不少
鞭长莫及的,但能学到东西的地方才容易起祸害
希腊对埃及巴比伦,后来罗马也是
文明进步了,控制力范围越来越大了就是
罗马后来对阿拉伯半岛就失控了
阿拉伯对西班牙也失控了 |
|
x******a 发帖数: 6336 | 12 赫连勃勃放着仇人拓跋氏不打,成天在那捏软柿子恩人老姚家,就是因为战力低吧
比王镇恶都不是一个level |
|
R*******a 发帖数: 2463 | 13 刘裕不可能一口气搞定整个北方的,拓跋氏不是白给的,北边还有悍匪刘勃勃,西边凉
州军阀林立,也都是老兵油子。
打下三秦之前就有人说关内风俗已经大异于吴楚汉人之地了,刘的处境类似于攻下莫斯
科的拿破仑,想消化故土不大可能。 |
|
C*****H 发帖数: 7927 | 14 ☆─────────────────────────────────────☆
dumbCoder (HumbleCoder) 于 (Tue Jan 15 13:53:47 2013, 美东) 提到:
经常看到有怀疑古希腊文明有水分的帖子
http://bbs.tianya.cn/post-no01-458848-1.shtml
我是菜鸟,请版上高人指点。
☆─────────────────────────────────────☆
yenite (燕岭悲歌) 于 (Tue Jan 15 16:11:29 2013, 美东) 提到:
呵呵,要怀疑先看看原著吧,否则会闹些特洛伊不是希腊的笑话。。。
btw,为啥国内突然兴起了一股质疑希腊罗马的风气,而且还是一帮对希腊罗马没啥了
解的人?
☆─────────────────────────────────────☆
maywind (五月风) 于 (Tue Jan 15 16:31:59 2013, 美东) 提到:
这叫两手都要硬
☆────────────────────────────────────...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4493 | 15 古代地名都有渊源,不会无缘无故叫夏。可能那块地方古代相传是远古夏朝或夏部落所
在地。
夏州,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改统万镇置,治岩绿县(唐改名朔方,今陕西省靖边
县北白城子)。唐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大理河以北红柳河流域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乌
审旗等地。唐末后为党项族拓跋氏所居,后为西夏领土。元废。 |
|
|
x**s 发帖数: 534 | 17 魏晋南北朝是个盛产帅哥的时代,著名的帅哥有潘安、卫玠、嵇康、兰陵王等人,非著
名的帅哥有慕容冲、韩子高等人。其中慕容冲所在的东部鲜卑俗称白虏,皮肤个顶个的
白,帅哥的产量最多,质量也最好,所以金庸小说中的慕容复绝对不是随随便便就长得
玉树临风的。慕容家族的帅哥中英雄不少,狗熊也不少,比如后燕帝国的末代皇帝慕容
熙,就是一个十足的小白脸,靠着一副漂亮的脸蛋当上了皇帝。
慕容熙是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最小的儿子,因为来到世上晚,最初没当上太子,当了个
河间王。他的前面排着好多个哥哥,就算从太子慕容保开始一个个的死,轮到他的时候
,就算没死,也差不多快入土了。所以,大家谁也没把他当成威胁,任由他做风流倜傥
的河间王。
他的老爸慕容垂英雄一世,却在公元396年的征途中,于参合陂上对着先前战死的数万
将士的尸骨嚎啕大哭了一场,哭的伤筋动骨,没几天就死了。之后死哥慕容保便做了皇
帝,慕容熙还做他的河间王。由于他的封地远离都城,避开了后燕内部的不少纷争。在
政局不明朗的情况下,慕容熙采取了养晦韬光的策略,表面上四处招蜂引蝶,以把河间
少女变成女人为己任,实际上则积蓄力量,以把天下少女都变成女人为真正的己... 阅读全帖 |
|
K*****2 发帖数: 9308 | 18 大致同时代还有吐谷浑的拓跋氏,吐谷浑应该不是鲜卑,也搞了个鲜卑的姓,这些是不
是说明当时北方普遍倾向跪舔鲜卑,争相攀附? |
|
T*******f 发帖数: 111 | 19 后人道听途说穿凿附会的吧?这种事谁考得清,特别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匈奴鲜卑 |
|
|
|
S*******l 发帖数: 4637 | 22 从来就
有。哪里是从有明开始的。
中国的文字狱古已有之,历朝历代屡见不鲜。《汉书》记载,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报
孙会宗书》令“宣帝见而恶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处杨恽腰斩。
曹魏末年,嵇康因写作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令权臣司马师“闻而恶之”,而被斩于东
市。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
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太武帝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
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史称“国史之狱”. |
|
c*m 发帖数: 1599 | 23
宋江那几个人平方腊?笑话吧。是折家军平定的方腊。平定方腊之后,宋江复叛,折家
军出马,一个月不到全部抓捕归案。这充分说明了步兵不敌骑兵。折家的本姓是拓跋氏
,因为世居黄河以西折曲一带,遂以折为姓,“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
后来折家军兵败雁门关外和太原城外,而折彦质最后重整折家军的努力毁于营啸,北宋
遂亡。
营啸这个东西百年难遇,一旦碰上了就无力回天。就连后来大元帝国也是毁于营啸,六
十万人马一夜之间散的干干净净。
折家是汉化或者和汉人混血了的游牧民族,折家骑兵打不过北方来的更野蛮的金国骑兵
,但是灭方腊、宋江还是妥妥的。 |
|
发帖数: 1 | 24 不是说拓跋氏是李陵的后代么。
不仅有史书记载,而且现在还有Y-DNA证据。 |
|
发帖数: 1 | 25 李虎 是归附鲜卑的汉人。李虎的儿子 李虎 的孙子 李虎的重孙子 也就是李世民 连续
三代联姻鲜卑核心贵族。终于 脱胎换骨。
按照陳寅恪的考证 李家 发达以后 分別宣稱自己是隴西李氏或拓跋氏的後代,以抬高
身份。夺得天下以后 为方便统治汉人 修改了的家谱 说自己是李耳后人。不过这个可
信度很小。 |
|
D********n 发帖数: 1161 | 26 是亲情还是交易? 漫谈"认干爹"这种潜文化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2-03-22 11:19 责任编辑: 任
子鹏
曾几何时,干爹似乎还是娱乐圈、尤其港台娱乐圈里的一种“潜文化”,如今不但“登
陆”,而且已悄然从娱乐圈蔓延到“半娱乐圈”——即“认爹”的往往是娱乐圈或准娱
乐圈人士,而“当爹”的则是更煊赫的人物。
其实这种风气与其说是“开放副产品”,倒不如说是一种“复古”或“返祖现象”:中
国古代的干爹和干儿子,也大抵是爹有面子儿倒贴的格局。
最初多是爹主动 互惠互利好买卖
如今有文字可查的最早干爹-干儿子组合,据说是周文王姬昌,传说中他有儿子100个,
其中99个亲生,第100个却是干儿子。不过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周文王儿子只有18个,其
中10个为同母,“100个儿子”的说法来自《诗经》的文学创作,第100个是干儿子则更
是志怪小说流行后才出现的说法,据说这个干儿子长着对肉翅,可以飞来飞去,如此离
奇的说法,自然没办法当真相信。
不过至迟在西周时代就已出现的《诗经.小雅.小苑》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诗
句,这被认为是最早形容干爹-干儿...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1161 | 27 我有干儿成千万 给个金山都不换
也有一种“爹主动”型干儿子,人数多到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他们并非被养来继承家
业的,而是被养来挣家业的。
这种“干儿子”通常身强力壮,能打能杀,他们中有的需要更名改姓,有的则连姓名都
不用改。最早这类“打手型干儿子”的记载,是吴越争霸时期,越王勾践麾下有“君子
之士”六千人;隋唐之际的割据者高开道,有这类干儿子几百人,高开道自杀后这些人
也纷纷自杀殉葬;唐太宗时的刑部尚书张亮,有养子五百;晚唐藩镇田承嗣,有被称作“
外宅男”的干儿子三千人,害死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军阀李希烈有养子千余人;唐末大太
监杨复恭,有称作“外宅郎君”的干儿子六百人;前蜀皇帝王建号称有139个儿子,而实
际上亲生的不过9人,其他都是干儿子。
“打手型干儿子”最多的,是差点要了唐朝小命的安禄山,他有被称为“曳落河”的“
义儿军”八千人,数量多到性格严谨的司马光认为“失真”的地步,有趣的是,安禄山
本人也是干儿子出身,他曾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
“打手型干儿子”也分三六九等。像勾践、安禄山这类凑够半个师的,通常“干爹”连
干儿子姓名都叫不全,像勾践伐吴时出动总兵力,有记载称是“习流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8 鲁迅
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
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
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
”了。
我生长于浙江之东,就是西滢先生之所谓“某籍”。那地方通行的“国骂”却颇简
单:专一以“妈”为限,决不牵涉余人。后来稍游各地,才始惊异于国骂之博大而精微
:上溯祖宗,旁连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性,真是“犹河汉而无极也”。而且,不特
用于人,也以施之兽。前年,曾见一辆煤车的只轮陷入很深的辙迹里,车夫便愤然跳下
,出死力打那拉车的骡子道:“你姊姊的!你姊姊的!”
别的国度里怎样,我不知道。单知道诺威人Hamsun有一本小说叫《饥饿》,粗野的
口吻是很多的,但我并不见这一类话。Gorky所写的小说中多无赖汉,就我所看过的而
言,也没有这骂法。惟独Artzybashev在《工人绥惠略夫》里,却使无抵抗主义者亚拉
借夫骂了一句“你妈的”。但其时他已经决计为爱而牺牲了,使我们也失却笑他自相矛
盾的勇气。这骂的翻译,在中国原极容易的,别国却似乎为难,德文译本...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9 这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看,鲜卑主要是N,但是拓跋氏是Q1a1(汉);
蒙古人主要是C,但是成吉思汗是O3;
汉族主要是O,但是司马家C、李唐是N;
孔家的Q1a1被C掉包,也没什么的哈。 |
|
a***e 发帖数: 27968 | 30 难怪拓跋氏要汉化
陇西李的李唐看来不靠谱了?
★ 发自iPhone App: ChinaWeb 1.1.4 |
|
发帖数: 1 | 31 澶渊之盟的时候宋就有三弓床弩 拓跋氏从青藏高原小部族时期就一直跟着唐朝混 也是
从东边学的技术 自己最多有所改进 |
|
m**n 发帖数: 9010 | 32 天高皇帝远的,谁也管不着的地方, 比较难找:-)
南北朝还是因为南北发展痕迹明显有分别才这么叫的吧.
北边, 八王之乱后各胡人政权争斗不已, 经过前秦的短暂统一
之后再分裂, 直到北魏拓跋氏崛起.
这段时间南边就一直是东晋, 直到刘裕代晋. 南北之间分界很明显.
北边除了前秦符坚气量宽宏, 能容忍被自己灭国者的后人之外,
其他各国攻杀对方全族那是常事.
南边么, 刘裕带头, 处置前朝皇帝, 这头一开, 后人就
一直效访下去了. |
|
m**n 发帖数: 9010 | 33 文化的消失, 要么是上层推动, 要么是自然选择. 鲜卑人汉化, 是这二者的结合.
说孝文帝居功甚伟, 是因为他违背了一些鲜卑人的愿望但确实推动了符合历史
潮流的行为.
自恨这个问题, 完全无所谓. 拓跋氏大权在手, 改姓元之后还是
大权在手. 元氏成了大姓而已, 有什么关系. |
|
B*D 发帖数: 5016 | 34 装载自水母
结合你前几天有个关于信息来源在于汉学界的帖子,我想展开说一说。
欧洲和美国最初对于中国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传教士。传教士到中国来搜集情报的目的
就非常明确,就是异教徒的一切都是它感兴趣的,所以他在搜集的过程中,就非常注重
以后传教和宗教征服的问题。这个是千万不能忘记的,即他们研究我们,从一开始就不
是为了迎合所谓的欧洲中心主义或者西方中心主义所需要的“它者”的建构,而是为了
征服我们。举个例子,现在西方学界还对耶稣会士和方济各会对于拜上帝和拜祖兼举的
争论结果还惋惜不已。这种惋惜恰恰说明他们是很有进攻性的。
至于对美国要小心,看到这个问题,就觉得beep情何以堪啊。哈哈。
要说明这个问题,要从美国的教育体制、人才博弈机制、汉学界的导向以及信息收集机
理等角度来看待。简单地拒绝或者迎合都是可能有失慎重。
美国的教育体制,简单地概括,是精英式教育和大众的垃圾式教育混合体。常青藤和社
区教育的差异不是百步和五十步的问题。这种体制注定了美国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教育体
制选拔足够多的后备人才来维持它的科技和竞争力,事实上,它把大量的奖学金给亚非
拉的留学生,就是这种教育体制和国内二元分立人...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750 | 35 以前是个小部落吧
建立了小小的代
连十六国都算不上的
拓跋氏后来遗留下来的好像很少 |
|
m****a 发帖数: 2216 | 36 嗯。前些天和小肥羊聊到,西夏党项羌也是汇合了好多部落,
元昊自称是拓跋氏之后,西夏灭国后融入蒙古,汉。。。等,
安徽,四川都有党项羌的后代。 |
|
m****a 发帖数: 2216 | 37 一样关心。。。
mesh在history有个“参合陂慕容垂”,呆会儿借过来。。。heh
拓跋氏的故事也很精彩。。。
大家可以挑自己熟悉的来写,文体内容不限。
已经从prose挖到kzeng了,骄傲ing...
hoho |
|
k***g 发帖数: 7244 | 38 导致芥末多的人认为那北朝的英雄非慕容垂莫数 (同样还有一个因此出名的悲情英雄冉
闵),为宇文泰,高环,杨坚,拓跋氏诸英雄一哭:) |
|
m****a 发帖数: 2216 | 39 http://bbs.jjwxc.net/showmsg.php?board=114&id=134
自建元六年秦灭燕后,江北各地渐趋安定。却还有前凉张氏,仇池杨氏,及代地拓跋氏等
尚未尽数降服。就在秦燕之战未完时,本已受封于秦的仇池公杨世卒,其子纂不再向秦称
藩。只是杨纂偏居仇池一隅之地,也没胆量先犯秦境。转眼就是建元七年,秦与晋战于寿
春,秦军小挫,符坚一时无意东图,决心先定后方,仇池之事自不可再拖。三月间,符坚
便命西县侯符雅,梁州刺史杨安,益州刺史王统,并州刺史徐成,羽林左监朱肜等合军进
攻仇池。鹫峡谷一战,杨纂大败,纂叔父统本与之有隙,便投秦军。这一来,杨纂惶恐以
极,终于自缚出降。符雅等人率大军押着杨氏降臣归返长安。
五月二十七,轮到张整在天禄阁当值,他于寅初时分收到军报,得知大军已过三桥,
即日便可入城。符坚早有旨意,在入城的当日飨群臣及杨氏诸人,张整不敢迨慢,望了一
下窗外蒙蒙亮的天色,便召了一个内侍问道:“你去替我查一下,天王昨夜宿在那里?”
那内侍笑道:“不用去查了,这几个月天王都宿在紫漪宫——难道大人不知么?”张整的
眉头不经意地皱了一下,便取了军报,往紫漪宫而去。 |
|
m****a 发帖数: 2216 | 40 摸鱼儿
【宋】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几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http://www.tydao.com/sxren/wenhua/yuanhaowen.htm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
,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
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
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元好问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他的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后随
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亡后,落
籍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
他的高祖元谊,在北来晚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22 |
|
k***x 发帖数: 6799 | 41 原帖在这个地方: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NewJersey/31887413_0_1.html
我可以理解有人“群情激愤”的心态,但是不能援引根本不正确的历史,来煽动人心。
。。所以特地纠正一下:
1. 崖山那个,是当时的丞相陆秀夫背着才几岁的小皇帝跳海的,其实当时还有一支张
世杰统帅的军队还有些实力,张世杰准备接小皇帝回去以后再东山再起,只是当时情况
晦暗不明,文人出身的丞相选择了以身殉国,有点可惜了,南宋未必没有机会。
2. 五胡乱华,其由头是汉族人内乱。西晋初因为皇后贾氏乱政,司马家的八位王爷先
后打着“清君侧”的口号造反,最后有两位司马的王爷向胡人借兵,才开了五胡乱华之
端。五胡乱华的胡人,是匈奴、羌、羯、鲜卑这些,跟欧洲人没啥关系,也根本不是金
发的。
3. 五胡乱华之结束,根本和你所谓的冉闵没有关系。五胡乱华,先由拓跋氏统一北方
,再经过北魏、北周,最后是真正由隋文帝一统中原的,那会冉闵都已经死了很多年了
。冉闵的本事,无论是文治(其实他根本不会)还是武功,在16国时期根本就排不上号
的。冉闵的屠杀政策,激化了当时的民族矛盾,对统...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9677 | 42
你这个历史也不太准
1:南宋当时大事已去,能抵抗蒙古这么久已经不错了,要知道当时蒙古打遍欧亚大陆
,根本没有敌手
2:五胡乱华是来源于汉人内乱,但是后期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汉人内乱,在晋朝南
迁后,北方汉人沦为悲惨的奴隶,双脚羊的称号不是白叫的,没有粮食吃了,胡人就直
接吃汉人。当时汉人确实面临灭种的危险,冉闵杀胡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胡人肆虐的程
度,你想想北方汉人的军队称号叫乞活军,这名字就代表当时汉人的境地。
至于五胡乱华结束,第一是因为氐秦主导的南征在肥水一战被谢玄打败,北方胡人重新
陷入分裂,第二是后来统一北方的鲜卑拓跋氏主动汉化,将大部分胡人与汉族融合,包
括李唐都是汉化后的血统。 |
|
k***x 发帖数: 6799 | 43 “唤醒”?在16国南北朝时期,汉人并不是坐以待毙的,抛开北方不说,即使在南边,
从恒温灭汉,到刘宋北伐北魏拓跋氏,汉族的那种精神还在,南朝并不是偏安一隅的,
和南宋真的不一样 |
|
b*s 发帖数: 82482 | 44 当然是以朝鲜为根据地啊
照你这样比实力,拓跋氏也拿不下北中国了,荒谬 |
|
l*****f 发帖数: 13466 | 45 天可汗么,李药师出塞功勋卓著~~~
但是当时拓跋氏已经早很多年汉化了,后代子孙是元稹这样儿跟白居易唱和的。草原民
族的确不好定义,我觉得传统史书比较注重地点与时段,国外汉学界书不知道是否翻译
功力问题或者没有统一名称问题,有含混处。
然。 |
|
e***d 发帖数: 8248 | 46 哈,对,天可汗。
八大姓里面之首的拓跋氏后代,除了元稹与好问,还有谁?
好像还有一说,有再改元入袁的,不知真伪。 |
|
l*****f 发帖数: 13466 | 47 元可能也不是单一起源 汉族本来就有吧 不过后来有名的元稹元好问倒都是拓跋氏渊源
生活中我也木见过 |
|
b**x 发帖数: 110 | 48 中国,华夏,这些名词并不是指单一国家而言,而是指文化圈而言,是指的有相同文化
渊源的一群国家。比如楚国因其文化同中原国家不同,早期就不被认为是中国。后来同
中原文化彼此沟通融合,就被普遍承认为中国的一分子。再比如元魏本来是鲜卑的拓跋
氏,后来入主中原,仰慕归附中国文化,数代之间就变成了彻底的中国人。
西方人“某国人”的观念则不同,是一个狭隘的行政管辖的观念,这种观念是近现代西
方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西方分裂文化的产物,是非常狭隘和不稳定的。这种国籍的观念
会因国家版图的变化和人口的流动而轻易变化,很容易造成身份认同的混乱。实际上文
化和种族的差别是根本的,一个民族不会因所受管辖国界的变化而丧失民族认同文化认
同。西方这种狭隘文化造成的狭隘国籍观念极易被用来挑动民族或国家的分裂,欧洲就
是一个明证。
我们中国人有自己数千年一脉相承的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必要迁就西方幼稚的观念来折
磨自己人。让我们回归中国人最初也是真正的含义,中国人就是认同接受中华文化,按
中华文化思考和行事的人,和他的国籍无关,但和他内心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密切相
关。 |
|
p*******o 发帖数: 6791 | 49
短命的就算了...不然北魏拓跋氏也要蹦出来要求政府补贴住房了...传承400年以上的
才有房产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