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无垢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是神话
四、缺乏正知见的达照:
观其达照文章,可说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却将常见、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藉以
破坏 佛的正法,其过大矣!以自己对佛法不知、不懂,却来评论 平实导师所说正法是
在作造神运动、是在作自我吹诩,直将自己对佛法懵懂无知底蕴暴露其大众前,让人直
摇头,真是愚痴人啊!以下是后学将达照错误的法与 佛所说的正法相比对,来证明达
照对佛法完全无知、懵懵懂懂,说明如下:
1.真心离见闻觉知,这是事实,有经典及证悟祖师开示证明,不是神话:
在 平实导师种种著作中,都说:“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了分别”,这
样的说法有经典、证悟祖师为依据。譬如《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一,佛开示云:
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
经中已明文,真心无觉无观,所以祂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分别,所以祂不审
(不审查计度)、是恒、非断。
又譬如《维摩诘所说经》卷二开示云:
法(真心)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经中已明文告知:这个真心离见闻觉知,如果在见闻觉知中寻找真心,斯人则落在
见闻觉知中,不是求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真心也。因此要找这个离见闻觉知、恒而不审的
第八...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始
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始
西藏白教第二十四代上师白莲花造
藏德客齐达瓦桑杜喇嘛译
英美国伊文思温博士校释
三密弟子光明心译汉
敬礼顶礼宝贵白系历代上师
所造文体为方便凡俗连续之能知,使之面对圣智故,此中阐明修法引导,名曰俱生
大手印。计分为三:一 入门教言。 二 本文要义。 三 结述。
一 入门教言
(一) 世间教言
具如他处所明。
(二) 出世教言
1 归依发心与上师相应
以归依,发心,及与上师相应为发端。
2 七支禅坐
现证毗卢遮那论云:端直其身,坐金刚座,专系一缘,为大手印。备此,双足应作
佛座之式。双手平衡,置于脐下。脊柱劲挺,胸部前突。屈颈如钩状,下颚紧压喉结,
舌抵上颚。心流常随感觉而起,以感于外物者为甚,是以目勿转瞬,或勿迁动,唯应注
视一处,约当于五英尺有半之距离。上乘七支禅坐,名曰毗卢遮那七法,亦即了解心物
过程之七法。所谓调整身体以深入禅定之五重法式,即由此成立。
3 七支禅坐之果
双腿交叉,调节入息。双手平衡,体内热流分布。脊柱劲挺,胸部前突,调节脑液
,普及全身。屈颈调节出息。 舌抵上颚,目注一处,灵热入于中脉。如是五种气流,
既入中脉,专司其他机能之气流,同时亦...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佛教各派互不相违
堪布索达吉著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为适应各种不同有情之根器意乐等而宣说种种法门、宗派及解
脱之道。诸凡所有教派虽暂时抉择的方法、修行的仪轨等不相同,而究竟之密意
皆成一趣,因为各派大师实则同一故。如宁玛的莲师、格鲁的宗大师、嘎当的阿
底峡、嘎举的达波瓦、萨迦的萨班刚嘎降村等皆为同一化身,此有诸大成就者之
语为证,四世班禅乐桑曲坚说:“大智成就莲花生,化身具德燃灯尊(阿底峡),
又化乐桑扎巴华(宗喀巴),我无其余皈依境。”二世达赖格邓江措大师也说:
“成就持明莲花生,五百顶饰阿底峡,金刚持佛宗喀巴,异身游舞吾顶礼。”文
殊化现慈氏公唐仁波切亦说:“雪域开创佛法莲花生,彼义如理修持阿底峡,于
彼遣除邪说宗喀巴,三者无二以教量成立。”《莲花生大师传》云:“能仁授记
多康山,阿底峡化乐桑扎,彼士出世藏得乐。”《无偏佛教史》引述夏嘎措周让
卓尔语说:“于前宏时期由释迦佛授记之化身莲花生大士照耀佛法明灯,后宏时
期莲师化现燃灯尊者,其化为具德上师乐桑扎巴等出世无数化身。”此外,赛仓
洛藏华丹所著《格鲁史略》亦有如是记载和详细论说。大智者土官在智慧品书中
亦说:“阿底峡尊者和无等达波瓦,法王宗喀巴皆为莲...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
如來藏的體性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6%82%E4%BE%86%E8%97%8F#.E5.94.AF.E8.AD.98
.E5.AD.B8.E4.B8.AD.E7.9A.84.E5.A6.82.E4.BE.86.E8.97.8F
不生不滅性
獨立性
非見聞覺知性
不變易性
儲藏性
不垢不淨性
不增不減性
不生不滅性[编辑]
是如來藏最基本的體性之一,如來藏常住於世間,祂從來沒有出生,也永遠不會壞滅。
任何一位有情眾生的如來藏都有這樣的體性,眾生的名色有生、住、異、滅,無形無相
的如來藏卻永遠一直存在,即使有情眾生在悶絕、眠熟、正死位、無想定、滅盡定等五
位意識心斷滅的狀態下,如來藏還是一直存在。《入楞伽經》所說的「如來藏識不生不
滅」等,就是在說祂這個體性。
獨立性[编辑]
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壞散而滅,依賴其他條件才能出生的法都有生滅,
故蘊處界世間一切法都有生滅性,是生滅法。而如來藏有其獨立不依靠他法就能存在的
自性,一切諸佛以極其方便想要求如來藏何時生卻不可得,因為不生是佛性[30]。 這
些自性是從本以來就在,無增...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妙义是佛亲口宣说

要继续跟各位来探讨的还是“唯识妙义是佛亲口所说”的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呢?因为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
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
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识”是哪一个识呢?基本上他们所探讨的这个识,都离
不开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六识----也就是见闻觉知心的六识,这个识根本不是 佛所说的
这个“唯识”。佛所说的“唯识”为什么祂是妙义呢?为什么说唯识祂妙呢?祂是妙在
何处呢?因为唯识是出生三界万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谓的“三
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我们这个欲界、色界、无色
界都是唯心所造;三界的这些六尘万法都是唯识所现。
所谓“三界是唯心所造”那我们就要探讨说:是不是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
呢?如果说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的话,就是表示说:我们这个宇宙世间它是客观的存
在的、它是常住的,但是我们现观这个宇宙世间其实它是会坏灭的。如果有一个客观的
三界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可以分宗立派吗?
要回答的题目是:“佛教教主为释迦牟尼佛一人,其后世弟子为何要分宗立派?”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简单八个字,先来作一个总结:“可分非宗、无宗可分。”
无宗可分,实际上来讲,真实的佛法就只有一个不生不灭法。每一个宗教都在谈终
极关怀,在谈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每一个宗教都会建立它所谓的一个不生不灭法。以
佛法来讲,这个不生不灭法就是我们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我们这个无形无相无所住,却
能够出生一切万法的如来藏,这个不生不灭法,佛教就是以祂来立宗。不管您后世弟子
要依某一部经,你要建立什么宗,比如说依《法华经》建立法华宗、天台宗,依《华严
经》建立华严宗,所谓的法藏贤首宗,乃至依于某一些论然后有所谓的三论宗的宗派,
乃至说依于禅法而建立禅宗、密宗。这一些任何宗、任何派这种分歧,如果它彼此之间
,是对于不生不灭法这个法身佛如来藏第八识,有不同的歧异的话,那么一定是有对有
错,简单来讲就跟我们一开始说的无宗可分。因为如来藏无形无相无所住,不生不灭法
本身不是五蕴当中的法;祂不可能有尺寸、有大小,祂也不落于数目法当中,祂没有办
法去计数一个、两个、三个。我们有时候方便说,每一个众生都有一个如来藏,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法门与开悟是否有关系?
要比较有效的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无生法?无生法指的是:这个法不
是被出生的法,祂没有出生的时候,从无始劫以来,祂自己就本自存在了;因为祂的存
在,不需要其他的因缘来成就或支撑,因此也不会因为其他的法的改变或灭失,而使这
个无生法消失,或者在体性上产生改变,所以无生法本身也是不灭的。这个无生法就是
每个人都有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如来藏心。
譬如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2中的开示:“若法无生,亦则无灭,即是
诸佛
秘密之教;如是妙理,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性相湛然,名曰真如、亦名法界、亦名实际
,随顺因缘而不违逆,是为正法,其性常住,永无隐灭。”这个无生法祂是真实
不虚,
而且对于六尘境界如如不动,因此说祂具有真如体性;同时因为祂有常住的体性,永远
不生不灭,因此才可以成为众生永恒的依靠。如果能够先从熏闻正确之佛法知见开始,
经过种种培植定力、慧力、福德之行,将来就有机会能够经由禅法,亲证自己本有的如
来藏心,这个就是大家所说的开悟明心。因此,开悟就是找到了如来藏心这个无生法,
并且能够安忍于在生灭性的意识心之外,别有如来藏心之本来无生、未...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8
61.境界超过那洛巴的寂密
上述的所有传承,大成就者寂密全部具足。
寂密尊者在印度南方喇嘛扎(水坛)降生,为国王种姓。他从小就与其他孩童截然不同
,众多的世间学问和因明、声明等,他一经接触,即能融会于心,并被赋予深入独特的
理解。他父亲是一位密咒士,在意觉受中亲眼现见过度母,度母授予他灌顶和修法,他
把它传给了少年寂密。自此,寂密对世间轮回盛事已兴味索然。
二十二岁时,他来到大海岸边一个叫贡戈那(金幢)的地方,那里的道场闻思兴盛,道
风肃然清净,恍若不闻鸡犬之声的天外花园。其内住有五十位比丘与在家居士共一千多
人。亲教师是诸智者之源——阿阇黎绕登各巴,寂密在他面前受了近圆戒(比丘戒),
学习了声闻、唯识和中观各大派卷帙繁复的经文和论典,并获得了根本性的了解。他音
色柔美,常以娴熟的背诵方式为别人传讲《般若十万颂》及《唯识四经》等。因为没有
财物供养上师,他心中一直憾然有愧,不能释怀。
为了实现供养上师的心愿,他前往斯里兰卡诸岛。那时,他已成就了马哈嘎拉法力强大
的密咒。他以妙音为人们宣说无垢正法,受到当地信众极大的恭敬和欢迎。他把所获的
利养全部换成七宝供养上师,向上师竭诚祈请,乞求授...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9
索达吉堪布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 阅读全帖
j*********4
发帖数: 24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心经新解
分享一篇有关心经的文章,因文章较长,在此仅转载部份内容,完整原文敬请参照以下
网页:
http://nezha.com.tw/first-dt-1.php?id=82
造成不便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以下为节录之部份内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观自在菩萨,观自性佛之产生,是自己唯一菩萨。原本,菩萨就在每个个体,所以你们
是不是原本就在这里呢?为何叫‘能量体汇聚’?因为原本你们的能量就是从大能量发
展出来的,原本就在这。观自在菩萨行深,就是你正在做般若波罗蜜多时。因为你正在
行使正知正念你心中毫无杂问,毫无世间黑暗的力量怎么可能会有疑念呢!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是让你回到你原本自性佛的一面,后面讲的“照见五蕴皆空…无生灭无垢净……”,所
有谈的,都是你们人的感知过程,就是我们人生所带来会有的七情六欲,它只单纯告诉
你方法。这真的可以来念一下。
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照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不是渡世人,而是渡自身之苦厄。当你五念俱空,必无悲无
喜。当然能渡一切自身之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很多人执着在“舍利子”...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1
阿弥陀佛!顶礼梦参老和尚、宣化上人、索达吉堪布!
“于佛净信,于法净信,于僧净信;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不疑于佛,不疑
于法,不疑于僧;尽心于佛,尽心于法,尽心于僧;决定于等觉胜趣。”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唐不空三藏法师 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迦毗罗卫国释迦种族聚落。尔时有一释种,住车尼摩迦聚落。
于佛净信,于法净信,于僧净信;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不疑于佛,不疑于
法,不疑于僧;尽心于佛,尽心于法,尽心于僧;决定于等觉胜趣。其人眼所见色相而
不得见。
尔时乞晒摩迦释种忆念如来,作如是言:「稽首佛‧世尊!智炬陀罗尼能作光明
者,归命善逝大悲者,护念摄受我,令我眼清净!」
尔时世尊超越世间耳、眼,以天耳闻,以天眼见。尔时世尊告阿难陀言:「汝往于释种
所,以此陀罗尼明加护,令净其眼,令彼拔济,令彼摄受,令彼长养,令彼结界,令彼
眼无垢翳,得离疾病,广令流布四部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有情。
真言曰:
怛雅他 系里 米里 黎智 系里 系帝 护于 护于 护也 摩宁 护鲁 护鲁 怒鲁 怒鲁 娑诃

阿难陀!此...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12
顶礼无等本师释迦牟尼佛!
纵览当今世界,有很多人并不信仰宗教,而信仰宗教的教徒则可按常规分为佛教徒、基
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这三大部分。作为佛教徒,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开创的佛法,若
按所信奉教义及流传地区的不同可基本分成藏传、南传、北传三大系统,无论哪一种体
系,也无论哪一种传承,作为佛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全都是佛陀亲传的妙法甘露,
也全都有确切的历史考证。所有教派自古以来都有代代相袭的大成就者,一切法门亦无
不是秉承世尊教义的通往最终解脱的清净通途。若能一以贯之、融通并包,则万千法门
自可汇成佛法的整体义海,任何修行人也都能从中汲取到自己所需的甘霖法意。
不过让人倍感诧异的却是,不信仰佛教的人或者信奉外道的人士对佛法反而不怎么攻击
,恰恰是佛门内部的一些自立山头之人动辄就以佛教的权威面孔自居,时不时就要从自
宗的立场、观点、利益出发,对别的教派、别的宗门大加贬斥。要么评论别宗为魔说,
要么认定他派是邪道,似乎只有自宗才是唯一正确地抉择了佛陀密意的究竟宗乘。比如
有些净土宗人斥责禅宗、华严宗为痴人妄说;更有相当多的汉地佛教徒因理解不了密宗
的见解与行为从而对藏传佛教频频发难……在这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3
四大菩萨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孝道的意义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圣号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本迹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道场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孝道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功德
三、孝道的重要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
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时间巨轮,
将进入廿一世纪,科学早已征服太空,还在谈论孝道,是否适宜?有无需要?我的答案
是:绝对适宜,十分需要。因为,科学虽然已经征服太空,而美国太空总署,亦已正式
宣布永久太空站的计划,并决定斥资二百多亿万美元,开始进行建设永久太空站。但科
学始终无法征服人类,特别是人类内在的理性,灵性、和感性。
人的理性,或可转移倾向于科学的研究,但人的灵性,无法脱离宗教信仰,人的感性,
更无法忘怀父母师长养育教导的恩情。人以感恩图报之心,尊重恭敬父母师长的意见,
服从执行父母师长的命令,供给父母师长生活上物质所需,给予父母师长精神上的慰藉
,使父母师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便是孝...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4
唯识见与中观见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5
唯识见与中观见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三十五节课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
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如果你认为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来认识佛陀的真相,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
的。须菩提,你千万不要这样想,因为如来的真相并非如此(昨天已讲过)。”
此处的“不”字,藏文与玄奘、义净的译本中均无,连贯上下文来看,没有“不”的话
,意思应该更明确。这个“不”字,不读也可以;但因为是谛实语有加持,读也是可以
的。我个人认为,也许鸠摩罗什的译文中本来没有,后来在流通过程中不小心加上的。
这里再三地讲了“相”,若认为以相获得如来正等觉,这是不对的。所谓的相是什么呢
?《楞严经》云:“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不管是如来的妙相
也好,外在的处所相也好,都不是真实究竟的相,《百论》云:“无相,即不忆念一切
相,远离一切受,于未来、过去、现在之法,心无所住。”
其实,相只是一种因缘,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空相,《大智度论》云:“因缘生法,
是名空相。”若执著依靠相而得无上佛果,就会堕入常边,始终也不可能获得无上佛果。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维摩居士
维 摩居士为中印度毗舍离城的长者,他虽身在俗尘,但是精通大乘教义,修为高远。
他以般若空性的思想,实践六度,利乐众生,又以称病为由,与前来探病的比丘、 罗
汉、菩萨等论说佛法,藉此宣扬大乘佛法的真谛,阐明在家居士应行菩萨道的方向。维
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女,常修梵行,可谓提倡人间净土思想 的先驱及
实践者。
佛化家庭,六度摄众
维摩诘,又名维摩,梵名维摩罗诘,秦译“净名”,乃清净无垢之意,为佛陀的在家弟
子,居住中印度毗舍离大城。父名那提,为离车族人,母名喜,二十七岁时在提婆罗城
内诞生维摩。佛陀曾说,维摩乃自东方妙喜国化生于此,为法身大士。(亦有经载为东
方无垢世界金粟如来再世。)
《月上女经》记载,维摩居士以雷为姓,夫人名金姬,端庄姝美,贤惠善良,恭敬三宝
,深信因果。儿子名善思,相貌庄严、才智兼备,与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论辩,无所畏惧
。女儿月上,身有异香,精通佛理,辩才无碍,为当时青年所好逑,是佛陀时代标准的
佛化家庭。
维摩居士自久远劫来,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善根深厚,深知诸法实相,具足四无碍辩才
,有着如佛陀般的功德智慧,一言一行都是清净纯善,无不合乎大乘佛法。他的种...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8
61.境界超过那洛巴的寂密
上述的所有传承,大成就者寂密全部具足。
寂密尊者在印度南方喇嘛扎(水坛)降生,为国王种姓。他从小就与其他孩童截然不同
,众多的世间学问和因明、声明等,他一经接触,即能融会于心,并被赋予深入独特的
理解。他父亲是一位密咒士,在意觉受中亲眼现见过度母,度母授予他灌顶和修法,他
把它传给了少年寂密。自此,寂密对世间轮回盛事已兴味索然。
二十二岁时,他来到大海岸边一个叫贡戈那(金幢)的地方,那里的道场闻思兴盛,道
风肃然清净,恍若不闻鸡犬之声的天外花园。其内住有五十位比丘与在家居士共一千多
人。亲教师是诸智者之源——阿阇黎绕登各巴,寂密在他面前受了近圆戒(比丘戒),
学习了声闻、唯识和中观各大派卷帙繁复的经文和论典,并获得了根本性的了解。他音
色柔美,常以娴熟的背诵方式为别人传讲《般若十万颂》及《唯识四经》等。因为没有
财物供养上师,他心中一直憾然有愧,不能释怀。
为了实现供养上师的心愿,他前往斯里兰卡诸岛。那时,他已成就了马哈嘎拉法力强大
的密咒。他以妙音为人们宣说无垢正法,受到当地信众极大的恭敬和欢迎。他把所获的
利养全部换成七宝供养上师,向上师竭诚祈请,乞求授...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19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
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
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胡说
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律搞外道的
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一的大迦叶
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出的是佛经
,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
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
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共同特征:
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攻击贬低
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为攻击佛弟
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是欺世害人的。),并将其贬称为小乘.数年后,...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国佛门腐败内幕揭秘(ZZ)
中国佛门腐败内幕揭秘 (ZZ)
提起佛教,一般人认为住在寺院里穿着僧服剃着光头的出家人所讲的就是佛教了;
提起佛经,一般人认为寺院里的出家人免费赠送给在家信徒的佛经就是佛经了.其实不
然,佛教和商品一样有真有假,除了高智商人群,专家和学者阶层或象佛陀这样的大修行
者,一般人难以辨别。
当今世界佛教可分两大派系:一派以斯里兰卡为核心,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泰
国等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云南的傣族地区)以及美国等欧美地区.这一派系是原始正
教或真佛教。这一区域的沙门继承佛陀亲口所说的经典和修行方法,严守戒律,过着日
中一食、持金钱戒,甚至托钵乞食、树下一夜的生活;另一派系以中国为核心,分布于
中国、日本、新迦坡、蒙古、尼泊尔等东亚地区和美国德国等欧美澳地区.这一派系是
大乘邪教或伪佛教,实为古印度婆罗门教耆那教和中国道教巫术诸外道之改头换面,是妄
图毁灭佛教的邪教。这一区域的沙门将原始正教贬低为小乘佛教,自称大乘佛教。他们
将真佛经(四部阿含经,尤其前三部)弃置一边,不屑一顾,借着从古印度取回和送来
的一部分伪造的佛经(大藏经大部分伪佛经是古代中国人伪造),大肆宣传,不择手段
拉拢信徒,挂羊...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1
索达吉堪布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经之真伪
所要讲的题目是:怎样辨别佛经的真伪?
在辨明佛经的真伪之前,我们先要了解 佛在经典所说的真实意涵是什么;了解之
后,才有办法判别佛经是真是假。在《妙法莲华经》卷一,佛曾经开示说:佛陀以一大
事因缘出现于世间,就是要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所谓
佛的知见,就是 佛说法四十余年所阐述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真实心识。
这个真实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实存在,可以被菩萨所亲证。这个真实心,佛在三转
法轮当中都说过,只不过是有隐说以及显说的差别。
在初转法轮,佛隐说真实心,譬如说无余涅槃的“本际”。由于声闻相信 世尊的
开示,知道进入无余涅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还有一个本际存在,所以阿罗汉进入无余
涅槃并不是断灭空,只是独处于没有任何一法独存的寂静、寂灭、清凉的境界当中。而
缘觉是观察因缘法,知道在因缘法当中还有一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真实的存
在,并不是虚幻飘渺不存在,所以缘觉肯将自己的蕴处界消灭之后而进入无余涅槃;进
入无余涅槃之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还有这个本识独存于极寂静的境界当中。
又譬如,佛在初转法轮也谈到“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这个我,也就... 阅读全帖
O*******r
发帖数: 753
23
来自主题: GunsAndGears版 - 我这样算是做错了吗?
经文续曰: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供养一切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三世刹,广大清净妙庄严,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藏密问答录》双运与戒律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理解“慎独” (ZT)
传统上多数解释为“独处要谨慎”。但放到上下文中则显牵强。
搜到一篇新解,各位看看 (以下为转贴部分):
朱熹论“慎独”
梁涛
【摘要】据出土简帛材料,慎独的“独”并非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心理上的
“未发”或未与外物接触,指“舍体”,即内在的意志、意念;“慎”应从《尔雅》训
“诚”,独慎独即“诚其意”。朱熹看到郑玄释慎独为“慎其闲居所为”的不足,故扩
大了独的内涵,使独包含了精神性、内在性的含义,这是他的一个创造。但由于独居、
独处的先入之见,他在解释《大学》“小人闲居为不善”一段,完全偏离了文本的原意
,对后人曲解慎独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中庸》文本的特殊性,朱熹在解释《中
庸》慎独时也存在种种问题。从宋代理学“居敬涵养”、“惟精惟一”的修养方法看,
慎独的原意可能更符合其思想,朱熹等人之所以不能丢掉独居、独处的成见,与古籍的
失传造成的慎独原意佚失有关,慎独理解上的这种变化成为经学诠释中的特殊案例。
【关键词】朱熹 慎独 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地 诚其意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
也要谨慎不苟”(...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6
什麼叫做『真常唯心』? 不用去佛學院上課,以下就是 :
真实唯识门--所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
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
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
,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
: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
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
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
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了无明种...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7
济群法师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
之首。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
将淫戒列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
不可沾染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
流转生死,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
上瑜伽中,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
欲思想严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
的限定?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
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
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
,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
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
律在一个...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常唯心』
關於『真常唯心』,到底是在說什麼 ?
以下From :蕭平實
真实唯识门--所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
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
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
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
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
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
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
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
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29
如果一定要讨论双休,末学也把“答济群法师19问”中的第2问贴出来吧。其实这19问
基本都是最容易误解藏传佛教之问,推荐道友们看全文,则很容易明白,又避免有断章
取义之嫌。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0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1
真常唯心
唯识诸经所说之无我与我
佛讲了般若以后,有许多人因不瞭解而產生了评论,就有空有之諍,空有之諍只存在於
佛门内的凡夫之中。阿罗汉不会跟人家作空有之諍,因為阿罗汉证得涅槃以后,他有一
天起了一个念︰「那我入了涅槃以后,十八界统统灭尽了,是不是变成断灭?」他就去
问佛,佛说︰「不然!你入了涅槃以后,涅槃之中有本际常住不灭。」这个本际也就是
「识缘名色」的「识」,就是「名色缘识」的「识」,也就是入胎识。阿罗汉听到佛的
开示以后,就心安了,他想:「我捨身的时候,可以安心的入涅槃,因為我是虚妄的,
我灭了以后,我的本际不灭,所以涅槃不是断灭。」
只有凡夫不如实知涅槃--不知无餘涅槃之中有本际不灭,不如实知般若--不知般若是
在讲第八识非心心的体性,他们才会有空有之諍。因為这些凡夫有空有之諍,所以佛又
来一次三转法轮--讲唯识经典。唯识的经典可就多了,最有名的是《楞伽经、解深密经
》,以及《如来藏经、大乘同性经、无上依经、胜鬘经……》等等都是,乃至阿含经都
已曾说唯识之理。
关於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
唯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虚妄唯识...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2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
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
个人的相...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问答录》双运与戒律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4
关于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唯
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
虚妄唯识门显说「无我」就是处处告诉我们:众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要以什么为
因?要以什么为缘?然后才能生出色受想行识,才有众生的五蕴我,才有见闻觉知的「
我」。「众生我」是由色法开始的,这个色法以如来藏为因,以过去世意识意根所造作
净染诸行所成的业种为缘,加上父母为缘、四大为缘,所以生起我们的色身;有了色身
以后,才有我们见闻觉知的心。这就已经是告诉我们:我们人以为真实不坏的「我」,
其实是假我,是由藏识因及种种缘而假合形成。虚妄唯识门就是告诉我们:五蕴、十二
处、十八界所假合而成的「我」是虚妄的,不是真实不坏的,所以虚妄唯识门宣说一切
法无我--当然包括众缘所假合而成的离念灵知心--都是不具有真实不坏性的假我,不是
常住不坏的真我。
真实唯识门则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不是真实「我」,因为阿赖耶识中含藏了许多导致有
情生死轮回的种子,使得有情落入分段和变易生死之中。由于阿赖耶识含藏了无明种、
业力、烦恼种,令有情轮回生死,所以说阿赖耶识不是真实的「我」,说阿赖耶识非真
。然后在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轮涅不二
“无始无明熏所起识”“非诸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萨始学观察,法
身菩萨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犹未知尽,唯有如来能总明了。”(《大乘起信论》卷1)。
必须先满足十信位,接著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每一度都得在外门
广修万行,要这样修上来一直到了第六住位才能熏习四加行,现观五蕴空、十八界空而
断我见、断三缚结,之后再去参禅,当找到如来藏时,才敢承担起来,般若智慧才会开
始出现,这时才能说是第七住位的菩萨,才是真的进入内门,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
但是这个时候对于这位已经开悟明心的第七住位菩萨来说,就已经懂得很多了吗?
当然不是,只能算是少分中的少分。因为此处论文中所说的法身菩萨是指初地以上的菩
萨,初地所知都还算是少分,第七住位菩萨的智慧,相对初地菩萨来说,距离还是非常
遥远,是只有根本无分别智,也就是般若总相智而已,连后得无分别智都还没有或还不
具足,更谈不上初地以上的道种智了。因此才说刚悟的七住位菩萨的智慧更是少分了,
正是少分中的少分。虽然开悟明心后,相较于凡夫来说是已经有般若智慧了,但是所知
只不过是极少分而已,还有很多的法,譬如第二转法轮的般若别相智...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方舟子挖鼻孔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306930588766
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陀庄严的德相并不是生来如此的,《大乘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福,才庄严一相
,菩萨修行要经过一百大劫,才能成就相好,佛陀在因地时,由于精进不懈,经过九十
一劫才圆满相好的业报。
其实,相与好是有差别的。佛陀庄严的色身中,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特征,称为“相
”,约略可分为三十二种,叫作“三十二相”;细微难见,不易查觉,而能使人生起欣
喜爱乐之心的,就称为“好”,共有八十种,叫做“八十种好”。由于这八十种好是随
三十二相而有,所以又称为“八十随形好”。
受戒修善可得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十二相
从头到脚排列:
头部各相——顶髻相,眉间白毫相,眼睫如牛王相,真青眼相,狮子颊相,牙白相,齿
齐相,四十齿相,广长舌相,味中得上味相,梵音深远相。
上体各相——肩圆好相,两腋下隆好相,大直身相,上身如狮子相,(性器)马藏阴相

四肢各相——(大腿)如鹿王相,手足长指相,手足指缦相,手足柔软相,足下平安立
相,足下二轮相,足趺高满相,足跟广平相。
身躯尺度——身广长...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1137
37
把地图打开看看,这季从一开始就没有逻辑了...
其实脱离马胖原著以后逻辑就跟不上了..
但是这个地理位置我真是...
(其他各种伏线副线砍的我已经不想吐槽了)
提几个最简单的关系
1.看看龙石岛和君临的位置关系
2.从龙石岛到阳戟城的路线,估计一下鸦眼在哪里伏击的船队,然后看看怎么样从海上
把无垢者从龙石岛运到凯岩
3.分析一下龙女是怎么把多斯拉克骑兵从龙石岛运上维斯特洛然后通过哪条线路去伏击
的詹米
4.鹿家人死光了以后,剧里完全不提鹿家领土怎么操作的
分析结果如下
1.鹿家大片在君临周围的无人领地没有防范,那片地色系不要,龙女也不要
2.龙女登陆首选龙石岛,先不提这岛能不能放下多斯拉克的骑兵,把骑兵困在岛上?龙
女和色系每天面对面,就是不动,龙女不打也就算了,在岛上只有骑兵,无垢者去了凯
岩的情况下,色系居然不想着去封锁龙石岛?不封锁也就算了,龙女大规模骑兵登陆居
然连报信的都没有?你要说骑兵快,渡海又不是靠马。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骑兵渡海的
船是从哪里来的?
3.鸦眼袭击了超短途的舰队,然后放跑了绕了半个大陆的远程舰队?不止是放跑了远程
舰队,还让人拿了凯岩以后做海上封锁。那么问题...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1137
38
来自主题: CouchPotato版 - GOT第七季观众水平堪忧
邮轮第一打了沙蛇
第二在无垢者攻城之后立刻围城
那么长的海岸线没有出手机会?
第六季结尾那个就是bug啊
说的就是没操练过就站的稳稳的啊
当然你可以脑补这个世界没有晕船
不过这个之前山姆晕船是怎么回事?
另外我想问问,你心中有逻辑烂片么?


: 第六季最后一集最后一个镜头,无垢者站在船上稳稳的。再说,要是把他们编成
渡海打

: 仗之前一点操

: 练都没有,不是更脑残。邮轮不打无垢者的解释前面不说了么,时间路线至少一
个不重

: 合。

r*****d
发帖数: 922
39
黑 蛇 总 义
一、作者简介
也许很多人听说过荣森班智达的名字,他是宁玛派高僧大德中最伟大的两大尊者之一。
当荣森班智达还是两、三岁的孩子时,在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就可以讲一口非常流
利的梵语,包括他的父母都听不懂。时逢阿底峡尊者正在西藏弘法,荣森班智达的父母
就把他带到阿底峡尊者座前询问。阿底峡尊者告诉他的父母,他们的孩子讲的是印度梵
文。之后,阿底峡尊者便抱起荣森班智达,与他展开激烈辩论,事后阿底峡尊者说,他
根本辩不过还是小孩的荣森班智达,因为他是集印度非常伟大的两个班智达于一体的化
身。
荣森班智达和无垢光尊者这两位大德不但自己的修证圆满,并且留下了大量关于宁玛派
教法方面的论著,为宁玛派的教法传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无垢光尊者有《七宝藏》
、《四心滴》等论典,无论任何人,想了解西藏的大圆满教法,唯一依靠的书籍,就是
龙钦巴(无垢光尊者)的这些著作,不仅相当殊胜,而且知名度也很高。荣森班智达的
著作虽然在他的传记里提到过,不过,因为他生活在九百多年前,当时的印刷技术还很
落后,所以有些著作因受到损坏而绝版,故没有保留下来。目前只剩下大概三四本、四
五本的样子。在他的论著中,绝
P****S
发帖数: 2286
40
曾经在印度,嘎绕多吉和蒋华西宁的时代,大圆满特别兴盛。后来在藏地首先弘扬大圆
满的是布玛莫札和莲花生大师,中间是全知无垢光尊者和荣索班智达继承发扬了大圆满
的教法,再后来全知麦彭仁波切和伏藏大师列绕朗巴也是着重弘扬了大圆满法。
在荣索巴和龙钦巴的时代,大圆满非常保密。比如当时无垢光尊者正在传法,有时护法
神会亲自降临阻止。但现在护法神给我们作了比较大的开许,并非现在没有护法神,也
并不是他们不知道。他们也明白在现在末法时代,把大圆满稍微给大家公开,那些难以
度化的业力深重的众生,也可藉此获得利益和解脱。
因此我想,我就着重弘扬大圆满,在这方面尽心尽力。即使在藏地雪域,从理论到
修法、直至具体的观想等各方面详尽系统地传授大圆满的上师也比较罕见。去年我对索
达吉堪布作了特殊开许,已经翻译了《大圆满直指心性》和《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
等等。
全知麦彭仁波切和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我们每次传授,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违缘,我
相信此中的原由,是因为三根本乐意开许的缘故。因此一方面我不敢说不传大圆满法,
另一方面我想,大家基本上也符合作为大圆满弟子的条件。
W*********E
发帖数: 197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意识想像所得之戏论性中观
意识想像所得之戏论性中观
所谓中观,即是中道之观行;中道之观行,乃依如来藏之中道性而作观行;若离如来藏
之中道性而言中观者,必堕断灭见之意识想像所得之戏论性中观:堕於戏论而自以為已
知。
首先来讲般若的中观,般若(法界实相的智慧)必定是中道观,中道观必然是般若。所
谓的中观,就是讲中道的观行。中道就是不偏不倚、不落於任一边!
有大法师说「中庸之道就是中道」,但是其实两者差异很大;因為,孔老夫子是世间圣
人,他所说的都是在世间法上讲中庸之道,是在世间法中如何避开过於偏激而產生的过
失,所以他的中庸之道只是世间法裡的中道。佛法所讲的中道是函盖世间与出世间的中
道,不落在世间法的一边,但也不会落在出世间法的一边,却同时双具世间与出世间法
的。必须是全面函盖出世间法与世间法,但不会落於其中的一边,才是佛菩提中的世出
世间法的中道。这是只有在大乘法中才有的,二乘法中并没有真正的中道,因為这是大
乘法中已经实证心真如的菩萨才能拥有的实相般若智慧,不共二乘圣人;而实证心真如
的人就是亲证如来藏的人,外於如来藏时就没有任何真如法性可以观察了。
所以,中道就是函盖三界万法(也就是函盖一切有為法、一切无為...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2
析“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真义
——驳所谓“六字真言‘考释’”的荒唐言论
多识仁波切
藏文“六字真言”是梵文的转写……全文的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观
照!”……“六字真言”除了整体含义而外每个字还有每个字代表的意思。在《嘛呢教
言》中列举了36组含义。如六字代表度脱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
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等等。
作者在“考释”这篇文章中施展其想象臆测、虚构捏造、弄虚作假的本领,根据自
己的无知偏见,道听途说,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采取增添词汇和语法成分、颠倒词序、
歪曲词意等手段对藏族人民家喻户晓的观音大明咒──“六字真言”,进行了面目全非
的“加工”、“改造”。
1992年第3期《西藏研究》(汉文版)刊登了一篇作者署名赵橹的所谓《藏传佛教六
字真言“考释”》的文章。所谓“考释”,顾名思义应该是对考释对象以实事求是的态
度,经过深入细致的考查、考证所做出的一种准确的合乎逻辑的解释,而绝不应该是毫
无根据地联系和不负责任的乱说。但这篇名为“考释”的文章,就连稍微懂点藏文和藏
传佛教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其荒诞无稽,仿佛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呓语似的毫无根据的瞎
说。...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3
2、建立佛教的观点
佛教认为:轮回的起源用一句话就可以准确地加以概括,那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为什么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轮回中经历过无数次生死
,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统计出我们转生轮回的次数。正因为轮回的漫长遥远
,所以说是“远在天边”;
又因为每个众生在每一次生死,每一天的深度睡眠,每一个念头的产生与消失之际,都
经历了轮回的开始与结尾,所以,又可以说轮回的开始是“近在眼前”。
首先我们讲最远的轮回开始。在凡夫人所能感受到的外在世界与六道众生尚未产生之前
,既不是轮回,也不是涅槃;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
这种状态,与地球没有诞生之前,天体物理学家称之为“真空”的状态,以及佛教《俱
舍论》等论典中所讲的成住坏空中“空”的阶段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也有些相似。在
这些状态中,都不存在任何物质。
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在真空当中蓄积着能量,在能量挤压之后,就产生了原子核等微小
粒子,众多微小粒子的聚合,就形成了肉眼所见的物体,继而产生了星球以及星球上的
万事万物。
佛教认为:在这个没有佛、没有众生、没有轮回、没有解脱、没有山河大地、没有任何
星球、没...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法门在佛法中之位置
佛说无量寿经要义
太虚大师讲
学人梵灯、善长合记
──十五年五月初在汉口佛教会──
净土法门在佛法中之位置
净土经论中无量寿经胜义
一 净土法门在佛法中之位置
甲 一切净土通义
土即国土,亦即世界依住之义。所谓净者,即清净无垢义。谓此国土,其受有乐无苦,
其行有善无染,乃极庄严净妙无上清净之依处也。又净为洗净污秽之动词。此云净土,
谓菩萨因中依众生心修种种清净之行,而使众生世界清净,以严净此不净国土令净。具
此二义,故名净土。
1 严净佛土
一切大乘佛法,都是严净国土之行。以诸菩萨最初发大乘心,乘大悲愿,不同小乘专为
自了。而菩萨初发心,即为普度一切众生。发此心已,然后修行。完全依众生之心为心
而修行,无自身想,即摄诸众生以为自。维摩经云:若菩萨修净佛国行,当何所依?依
众生心;所谓众生心净则国土净。譬如现在国家人心不净,遂成此多灾多难之国土,皆
由众生烦恼恶业增长之所成故。而诸菩萨为转恶业成净行故,乃发大心,率众同修净行
。一国如此,一国安全。世界如此,则全世界和平。是故菩萨修行,不为己利,即以利
益一切众生为心而修行也。此行即为净佛国土之行,能净一切众生心故。一菩萨行如是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么意思?这是佛教四圣法道中的三种,如果加上辟支佛的话,
就是十法界中的四圣法道,也就是佛、菩萨、辟支佛、声闻;阿罗汉乃是声闻法道的最
高果证,就是解脱道四果的阿罗汉。我们从“佛陀”这个名称来说明佛陀的功德无量无
边,因此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名称来说明佛陀的功德;我们透过说明如来佛陀的功德,就
可以同时也一起来说明菩萨以及阿罗汉的功德及差别。
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Buddha的音译,简称为佛。为什么称为佛?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
佛?首先要从佛的十号,就是佛陀的十种称号所代表的意涵来加以了解。佛陀的十号就
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
世尊。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佛陀的十号来说明,这是因为诸佛的通名就是这十号,一定
要十号具足,才能够称为佛陀、称为如来;如果少了任何一个名号的话,那就不能称为
佛陀如来了。我们常常看到经典中提到这十号的名称,例如在《阿含经》中的一段开示
,我们举出来说明。《阿含经》这样讲:“我今于此世作佛。如来、应、等正觉、明行
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32
46
来自主题: PKU版 - 70年代师兄评钱文忠zz
葛维钧谈钱文忠讲座中梵文错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1日12:02 南风窗
葛维钧
日前读《中华读书报》,偶见2007年10月31日第18版“热读”栏目有一篇文章《钱
文忠:再现玄奘的真实形象》,对“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所成同名图书进行了评
价。读后发现无论正文,还是简介,第一段都有问题,这就引发了我谈谈个人看法,并
对若干问题就我所知提供情况的愿望,而引据所及,亦有“讲坛”本身和其他报刊。我
想先从正文说起。
一、关于梵文错误
1.是“名称”,不是“匀称”
正文开始,作者即以赞许的口吻指出钱文忠教授所著《玄奘西游记》里“有许多有
趣的‘知识点’”,然后“随便举一例”,就举出了唐代诗人王维和“维摩诘”二者名
号因缘这件事。其实,王维名、字的来源,读过一些古诗文的人都知道,基本上是常识
。问题出在了后面的解释上。这个解释前文是转述的。原文是:“王维取这个名字,说
明他很喜欢维摩诘这个人物,就把‘维摩诘’三个字拆开,作为自己的名和字。但是很
不巧,‘维摩诘’在梵文里的意思,就是玄奘翻译的《说无垢称经》里边的‘无垢称’
。‘无垢’意思是很干净,非常
c****e
发帖数: 1628
47
发表于 2005-10-15 22:34 只看该作者
信誉 83 / 粟米 795 / 恶评 0 / 不满 3 / 帖子 12362 / 精华 5 / 在线 738 小时 /
注册 2004-2-13
1、 印刷历史悠久 规模宏大
概括地说,中国的雕版印刷(block printing)比欧洲约早七百余年,活
字印刷术(typography)比德国谷登堡约早四百余年。中国雕版印刷起源于隋代的记载
,有明人陆深《河汾燕闲录》所记“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
雕造”。唐代的雕版印刷现存实物最早的,大概是1966年韩国东南庆州佛国寺释迦塔石
塔内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此经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木板印刷品,七○四至
七五一年间刊行的,比题为“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阶为二亲敬造善施”,即印于八六
八年著名的《金刚经》早约一百多年。比日本宝龟本(770年)百万塔《无垢净光根本
陀罗尼经》等也早几十年。[1] 文献记载如长庆四年(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
庆集》作序,讲到扬州、越州有人将白居易及自己的诗“缮写模勒”出售,“模勒”
即刊刻。不过...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1628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的印刷术
发表于 2005-10-15 22:34 只看该作者
信誉 83 / 粟米 795 / 恶评 0 / 不满 3 / 帖子 12362 / 精华 5 / 在线 738 小时 /
注册 2004-2-13
1、 印刷历史悠久 规模宏大
概括地说,中国的雕版印刷(block printing)比欧洲约早七百余年,活
字印刷术(typography)比德国谷登堡约早四百余年。中国雕版印刷起源于隋代的记载
,有明人陆深《河汾燕闲录》所记“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
雕造”。唐代的雕版印刷现存实物最早的,大概是1966年韩国东南庆州佛国寺释迦塔石
塔内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此经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木板印刷品,七○四至
七五一年间刊行的,比题为“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阶为二亲敬造善施”,即印于八六
八年著名的《金刚经》早约一百多年。比日本宝龟本(770年)百万塔《无垢净光根本
陀罗尼经》等也早几十年。[1] 文献记载如长庆四年(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
庆集》作序,讲到扬州、越州有人将白居易及自己的诗“缮写模勒”出售,“模勒”
即刊刻。不过...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密宗断惑论》谤法的过失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普贤王如来!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
显密深广虚空中,传承加持集浓云,
放射教理巨雷声,遇痴邪众当躲避。
前世宿缘虽成熟,亦于密法具正见,
无力遮止邪说者,欢喜谛听我宣说。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为度化无边有情,适合种种不同的根基而宣说了八万四
千法蕴。《普作续》云:“为调贪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律,为调嗔惑之对治,宣说
二万一千经,为调痴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论,为调三毒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密。
”如是根据所化众生的界、根性、意乐的不同,佛宣说了三藏十二部及密续部等无量殊
胜法门,后来以印、藏、汉为主的高僧大德们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众多教派而饶益无边有
情,如雪山之水分流四方,普泽了大地。对各宗各派的如来清净教法本应普皆推崇,然
有少数人或基于凡夫情见,除自己的宗派外不承认其余宗派是正教,尤其对无上密宗多
有疑惑,甚至诽谤。为了昭明正理,故于此简略阐述涉及到密宗的有关问题。
谤法的过失
行文之前,首先有必要来认识一下对佛法轻易评论甚至诽谤的过失。佛法是佛陀从大觉
智海中流露出来的度人方便,是芸芸众生离苦得乐的唯一津梁,佛陀甚至把佛法比喻成
诸佛的“法身舍利”来显示...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50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密宗断惑论》五毒与五智
索达吉堪布
又有些人说:“密宗将烦恼宣说为智慧,五毒宣说为五智,因此无法为显宗所接受。”
此实是未领会到烦恼即智慧的深意,《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明确指出并非烦恼的现象,
而是它的本性是智慧。而这并不是密宗所独有的见解,显宗中也同样可找出类似的教证
。《文殊游舞经》云:“诸烦恼为菩提金刚之基。”《文殊幻化经》云:“非除轮回而
修涅槃,是缘轮回即是涅槃。”龙树菩萨在《中论》中也说轮回和涅槃无有稍许差别。
《无垢称经》云:“诸烦恼即是善逝舍利”,《六祖坛经》云:“烦恼即是菩提”。禅
宗五祖弘忍在《最上乘论》中广说了本来清净之见。无垢光尊者在《大幻化网广释》中
引用显宗的教证说:“若食牛犬马,人肉象肉等,则成诸功德,吾等之誓言。”《摄乘
论》云:“若见诸大方便者,烦恼即成菩提支。”《华严经》中论述云:“吾与一切佛
,自性平等住,不住亦无取,彼等成善逝,色受想行识,无数善逝众,彼成大能仁。”
《摩诃止观》云:“若达诸恶非恶,皆是实相,即生于非道,通达佛道。”《无行经》
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若人离贪欲,而更求菩提
,譬如天与地,贪欲即菩提。”《维摩诘所说经》云:“为...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