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易手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u***************r
发帖数: 11227
1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onews(Overseas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曾和刘晓庆相爱难分舍,电视剧皇帝,65岁至今未娶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Sat Oct 21 10:09:35 2017,GMT)
年轻一辈的人说起他,肯定鲜为人知,但是说到不老女星刘晓庆,肯定很多人熟知。而今天说的额他就是刘晓庆的前前男友。他在80年代的中期,凭着《马永贞》、《四大名捕》、《再向虎山行》、《少女慈禧》等剧受到内地观众的喜爱。在长达120集的大型古装剧《红楼梦》中,扮演“贾宝玉”,成为唯一一名两次扮演贾宝玉的演员。他就是伍卫国。
伍卫国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第二期的培训艺员,由于外表出众,训练班还未毕业就被钦点为多套电视剧的男主角,1973年毕业后随即加入无线电视。他在无线主演了经典名剧《巫山盟》、《乱世儿女》,因形象及气质之故有“忧郁小生”之誉,由于与同台当家花旦吕有慧在剧集演情侣,深受观众欢迎,两人有"金童玉女"的美誉,也是无线塑造的第一对荧幕情侣。他曾是众多少女心目中的偶像。
1977年加入“佳视”后,因外形英俊斯文,被点名力捧,在长达120集的大型古装剧《红楼梦》中,扮演“...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9490
2
荆州在刘表时代是独立的,那时候也没有所谓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然后曹操南下、失败,荆州两次易手归刘备,东吴根本没有机会染指
等到刘备入蜀,荆州也在刘备手中,后来才被吕蒙偷袭夺走
怎么会说荆州“本来”属于吴呢?
m******r
发帖数: 4351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好用的汉语字典何其少也
看古籍,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生僻字
拼音查字?妈妈的,根本不知道怎么念。
查字典,先要确定部首,偏偏很多古字不那么容易确定部首,
然后确定笔画数目,偏偏古字笔画多,印刷空间又小,数也数不清楚
然后还要确定笔顺,偏偏又不知道古字怎么写
找了半天没找到,不知道是字典没有呢,还是自己前面几个步骤哪个没搞对
总之,累你个死去活来。
网上的汉语词典也试用了无数个,几乎没有一个好用的,
之中最好的大概就是五笔查字了,不过上了点年纪,实在没有那个决心和毅力去学它。
当年有一个四角号码,还是挺好用的。可惜现在已经要消亡了。
当年我和我妹妹有两个字典,都是奖品来的
一个四角,一个新华,我看妹妹的四角好用,就跟他换,写上我的大名。后来妹妹发现
他吃亏了,就又抢过去,签上他的大名;再之后,我借口要升学,从妹妹那里央求过来
,再涂改成我的大名;霸占了几年后妹妹说他也要升学了,结果字典再次易手,从此以
后牢牢地锁在妹妹的抽屉里。而那本新华,这么多年过去,几乎还是崭新的。
很多年以后学日语,最头痛的就是日语里面汉字的发音问题,某一天,在书店的减价书
里面看到一本崭新的日语词典,竟然附有四角号码检字法,才卖几块钱,(
h******a
发帖数: 394
4
长津湖之战(三): 全歼米军31团
米陆战第一师确实是米国军队中最为凶悍的部队。柳潭里的米陆战第一师第五、第七团
连续5次冲击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的1282和1240高地,阵地被米军的燃烧弹炸成一片
火海,岩石化作粉末,树木变成焦炭!
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度易手。下碣隅里的米军也拼命向第二十军的部队反扑。
敌人付出重大伤亡后没有突出重围。但宋时轮迅速歼灭被围米军的企图也没有实现。
28日当晚,第八十师不顾重大伤亡,向内洞峙美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二团一个营和炮兵、
坦克各一部发动猛攻,将其指挥所摧毁,残敌遗尸300余具,逃住新兴里。第八十师虽
于当晚一度突入新兴里,但因兵力不足,冻伤减员太大,只好撤出战斗。第二十军第五
十八师歼灭陆战第一师800余人,压缩了其阵地。至此,第八十师战斗与非战斗减员已
达2/3。 宋时轮极为震惊。这是在国内战争中从未遇到的情况。如果损失按这个数字上
升,整个兵团能支撑多久?
如此严重的局面,还敢不敢打?还能不能打? 出国前毛泽东宋时轮谈话时,就指
出第九兵团东线作战是一次战略性任务。11月5日,毛泽东还就此致电志愿军首长和东
西两线指挥员,提醒
m******r
发帖数: 4351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之诸葛瞻
绵竹一带。西边就是地震的汶川。
我认为三国的绵竹就是现在的罗江。从地图上看,罗江卡死在两边高地的中间,是非常
适合防守的地方。
过了绵竹,就是一马平川的川西平原。所以当邓艾大破诸葛瞻军,占领绵竹后,蜀地百
姓的反应是:"闻艾已入平地,百姓扰扰,皆进山野,不可禁制"
百姓逃难去也。但是老实说四川这个地方是个死地。有了灾难无处跑。山又高又陡,四
面围着如铁桶一般。四川这地方又易手难攻,外来的入侵军进来后一般都要屠杀一番,
否则远方的皇帝就要担心你自立为王了。邓艾想对蜀民施恩就是这个下场。
L*****e
发帖数: 8347
6
(上)
小时候读这集时是相当的枯燥,因为整本都没有自己爱慕的武将捉对厮杀,几乎全是太
监们和皇帝的远近房亲戚们的倾轧。现在重读,却相当值得玩味。
说来奇怪,在东汉末期的近百年时间里,居然没有一个太子成年后继承皇位的,原因只
有一个,那就是皇上都死得太早。皇上死得太早得太早的原因虽然不只一个,但其中最
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老婆太多。现在的一夫一妻制正是建立在人们对皇帝早夭的认识的
基础上的。
这普通人老婆多,带来的后果不过是家里多打翻几瓶醋,多砸碎几只碗,而这皇帝老婆
多了,还会带来两大后果,第一是老婆的娘家人多,那个时候还没实行计划生育,每个
老婆都有至少有仨俩兄弟,每个兄弟都得弄个和相国或大将军来玩玩;第二是老婆们的
后宫服务生多,这后宫服务生可不是一般人,因为给皇帝戴了绿帽子那可不是闹着玩儿
的,皇帝吃不吃醋且不论,关键是弄出个真假太子来,那个时候又没有DNA鉴定技术,
搞不好就江山易手了。而指望在服务生间搞“向柳下惠同志学习”的运动而提高服务生
们的素质不大可靠,记不得是哪个皇帝说的:一个人难的不是一日坐怀不乱,难的是一
辈子坐怀不乱!所以,最可靠的办法是,把服务生的小DD统统CU
b*******k
发帖数: 1761
7
能攻下长安,那诸葛亮的复国大计还是希望大增,可以从陇西和汉中成都向长安输兵,
输粮食,战争的主动权就易手了,诸葛亮没必要一定要速战速决,可以凭城坚守,寻找
战机。
k*****r
发帖数: 21039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ayaker (霜晨の月),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60年前的今天志愿军攻克汉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 18:41:38 2011, 美东)
1951年1月4日,志愿军第50军和39军116师一部,突入汉城,解放了朝鲜旧都。 汉城在短短半年多时间,第4次易手。 比二战中乌克兰第二首都哈尔科夫还惨烈。
韩先楚在第三次战役
12月29日,大雪纷飞,山林粉妆玉琢。这正是利用天气掩护作战的好时机。韩
先楚要通了志司电话,向彭总报告说:部队已做好准备,决定于31日黄昏发起总攻。
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均于16时40分实施炮火轰击,17时步兵开始攻击;第四十
军于31日20时开始攻击。步兵突破成功后,组织一部分炮兵渡过临津江,继续支持
步兵纵深作战。
他还向彭总报告,他随四十军行动,突破时,指挥所设在涟川西的仙游洞。
彭总表示同意,并祝战斗胜利!
各军将侦察人员侦察的敌情向韩先楚作了报告:临津江对面敌方重要地段构筑
了大量的新地堡,还有不少原来的旧地堡,江边、道口密布地雷,树枝上挂满串串
... 阅读全帖
v*******d
发帖数: 158
9
***********************************
** 类别:国外学术作品
** 作品: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 作者:撒路斯提乌斯
** 【文本书库】提供免费下载
** 下载站点:http://www.CnTxt.net
**********************************
文章从这儿开始
===================================================================
目录
撒路斯提乌斯及其作品
喀提林阴谋
附录 西塞罗:反喀提林演说
朱古达战争
参考年表
※ 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王以铸 崔妙因 译
据罗叶布古典丛书,拉英对照本译出
撒路斯提乌斯及其作品
罗马史学有这么一个特点:传世的历史作品的作者,他们的身世大都不甚清楚。李
维和塔西佗就是突出的例子。撒路斯提乌斯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他的生平事迹也十分模
糊。后人读其书,想了解其生平,也只能把其他作品里提到他的片言只语连缀起来,看
一个轮廓而已。这些史料散见于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塔西佗、奥路斯·
盖利...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共囊括大陆是谁一手包办?
余兆麒
《春秋》杂志总第337期
近月来美国政府与报界正闹着泄漏国防密件的风波【1971年7月13日及14日,《纽
约时报》连续发表该报记者Neil Sheehan根据特别渠道获取的约翰逊政府时期五角大楼
机密文件而写成的关于美国政府如何卷入印度支那半岛战争的报道,因原文件依然属于
高度机密,报道随即引发了社会轰动,并导致美国政府与《纽约时报》等媒体之间的系
列官司。】,而这种风波也只有在民主国家才会掀起,若在共产集权国家内,绝不会出
现这类闹剧的。
因为美国的刊露国防密件,却使我想起当年美国太平洋学会的一批所谓学者专家们
,对中国问题一误再误的往事,此中秘情,实不一而足;惟若干年来,对此一秘幕能作
权威性揭露的,除了亡友何浩若兄於四年前在台北立法院所作的专题报告为最有声有色
、有凭有据而外,尚未见其他有系统的揭露。
何浩若兄当年在立院所作之专题报告,「自由钟」月刊曾经披露。笔者因於周内将
有欧美之行,连日在摒挡中偶翻旧箧,适检出何兄生前之长函两通,窗下重读,在字里
行间,愈觉何兄之一腔积忿,跃然纸上。一时感触所及,特撰此文,并摘录何兄所作专
题报告之重要部份,...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1
http://club.news.sina.com.cn/thread-383550-1-1.html
文章提交者:已离休老干部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在文革爆发后不久,林在给国民党领导人的一封密信中表示出对蒋介石的拥戴。
1966年11月,林彪、陶铸密派黄埔四期同学萧正仪赴香港同国民党挂钩,萧正仪秘密会
晤了旅港黄埔四期同学、曾任国军华南补给区中将司令的周游(按:此人在大陆易手时
卷逃一笔军方钜款潜往香港坐享清福,以余不足观阁主笔名,在《春秋》等刊撰稿,俨
然一方富豪)。密函内容如下:
铁兄:久未通信至念,回忆当年共砚黄埔,恍如隔世。兄天姿明敏,正应为国家效
力,乃退闲塾处,殊为可惜,兹因文灼兄南行之便,特修寸楮致候,祈加指示。吾人处
危疑之局,遇多疑猜忌之主,朝荣夕,诡变莫测,因思校长爱护学生无微不至,苟有自
拔之机,或不责已往之错,肺腑之言准乞代陈为感,此颂道安。
学弟
尤铸同启
十一月一日
林彪字尤肋,故信尾署名尤;铸是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中央文革小组顾
问陶铸。林陶二人早年均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一九四九年冬率十八军缔造金门古甯
头大捷,后升任参谋总长与... 阅读全帖
d**k
发帖数: 1223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忍不住转贴一个,讨茅于轼檄
说是乌有之乡上的,但是已经给删了好像。
痛哉!呜呼当今之华夏,汉奸横行,卖国贼遍布朝野;走狗满地,带路党狼行鼠窜。此
诚亡党之兆也。
前有跳梁小丑袁腾飞,血口胡言,中伤我开国圣祖,今有此摇舌老贼茅于轼,笔涂谬语
,诬陷我不世神君。而资修当权,视若不见,置若罔闻,乃欲去毛而后快也!危矣!急
矣!大敌环伺!党已不党!国将不国!
然而鸟瞰此狂犬吠日,奔豕搔虎之徒,竟有如此底气,盖因狄夷撑腰,举言论自由之伪
帜,祸害万民,行新兴殖民之实也。
呔!汝可知汝恰如蝼蚁欲撼厦,蟾蜍思吞天。需知我华夏自大禹传启,家天下以来,集
权于中央,聚兵于帝都,令达于四海,恩泽于六合。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凡国是
家非,王略君策,乃至九鼎易手,龙塌更迭,尽是帝王家事。寻常百姓,只需劳作纳贡
,跪叩圣恩即为忠也。焉能似此上下窜跳,随口雌黄,非议天罡哉?
君不见,夏桀起酒池,龙逢直而谏,当庭囚杀;商纣欲摘星,比干立斯楼,剜心观窍;
周时,国人苦于专利,嘲厉王为鼠,王皆戕之;世宗宠严氏,继盛劾其罪,下诏而诛;
戊戌六子,妄言兴废,立斩菜市;至我红朝运开,太祖登位,有女姓林名昭者,篡圣诗
讥帝私山河,乃赐弹一枚饮,索银五...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3
作者:陈加昌
《联合早报》曾刊登了一张越战时的照片。新闻的重点是照片的拍摄者——美国美联社
的战地摄影记者亚当斯,他是凭这张照片引起的震撼而名闻国际的。新闻附有这名记者
本身的相片,报道了他最近病逝的消息。
记者拍摄的越战照片,为什么会在十几年之后再度引起媒体的极大“兴趣”?原因是当
时正是越战高升到顶峰,成为全世界焦点的时候,一张照片活生生记载了南越警察总长
阮玉銮上校在西堤街道上,众目睽睽之下,冷酷无表情举出手枪,将一名就地被捕的越
共就地处决的现场实况。
这张照片传到世界各地报章、电视台之后,震惊了各个角落,尤其是西方舆论更是一阵
哗然,认为未经审判即行处决,是违反了道德和人权,是件非常冷血残忍的举动。
拍摄这张照片的记者亚当斯一年后获得相当于“奥斯卡”电影奖的普利策新闻奖。拍摄
到这张照片,除了反映出摄记的身手敏捷之外,也意味着他遇上少有的幸运。
但不幸的是,就地枪毙被捕越共固然是事实,但是这张照片背后的前因后果却鲜有人知
道。从当时到往后数十年,照片就一直成为片面的事实,而非全面的真相。不完整的历
史,就如此有欠公正地记载下来,并且留传后世。
破坏停火协议
现在得追述这张照片...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14
皖南事变的发生、善后及结果
杨奎松
提要:蒋介石国民党并未有过一个明确的旨在处心积虑消灭皖南新四军军部的蓄谋。皖
南事变的发生存在着某种必然性,这是因为,它与国民党坚持限制中共军队发展,要求
其限期离开长江两岸北移冀察的强硬态度有关,且与中共中央必欲独立自主,坚持大力
发展经营华中地区的政策有关。但它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偶然性,因为它也与中共方面出
于对国民党的高度戒备心理,拖延北移时间且必欲选择一条出乎国民党人意料的北移路
线,和国民党恰好在皖南新四军逾期南下之日,完成了围堵部署,封住了新四军南进东
去之路的巧合有关。同样,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也不曾有过要在更大范围内对中共动武
的计划。换言之,并不存在着美苏及国际舆论的反对和日本人的突然进攻,打乱了国民
党人发动更大规模的剿共战争的阴谋的情况。而就中共中央来说,受到莫斯科态度的影
响,它这段时间里对国民党的政策估计和对事变的应对态度,也曾有过一个颇为复杂的
变化过程。
关键词:皖南事变 蒋介石 毛泽东 新四军
抗战期间,国共关系颇多风雨,但两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却是1941年初的事。在此之
前,两党纵有磨擦冲突,仍属局部问题。而19... 阅读全帖
f*********0
发帖数: 253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血色荆州:襄樊之战回放(1)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从七月开始至二十五年春正月结束的历时7个月的襄樊之战是三
国历史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它大体确定了魏蜀吴的疆界和势力范围,三国鼎立态势
最终形成。在这场战役中,蜀国名将关羽先胜后败,痛失荆州,自己也不屈被杀,成就
流传千古的遗恨。
这场襄樊之战的整个过程,正是本文要详细介绍的。成文匆匆,错漏之处,恳请海涵并
不吝赐教。
首先介绍一下荆州。我们平时多有议论的三国荆州,其实是只是历史上东汉荆州的一部
分,大体上是襄阳、南郡、江夏这一带,而事实上,荆州辖有九郡:襄阳、章陵、南阳
、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史称“荆襄九郡”。此地原为刘表所
有,但他多谋少决,“无四方之志”。建安十三年,刘表病死,同年曹操南征,刘琮举
州降曹,荆州易手。赤壁之战后,曹、刘、孙三分荆州:曹操据南阳、襄阳、南郡;刘
备据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孙权则有江夏。建安十四年,周瑜打败曹仁夺得南郡大
部,驻江陵。建安十五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江陵“借”给刘备。刘备得
益州之后,孙权开始猜疑刘备,两家为荆州归还问题起了龌龊,建安二十年,孙权、刘
备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双方矛盾... 阅读全帖
C********w
发帖数: 1724
16
国共政权易手,跟“是非”,“正义” 无太大关系。
老蒋主要输在能力比老毛差,一手好牌,4个A,大小毛儿,
居然被老毛一手电话号码给扣底了。只能说废物点心一个。
这种竞争也是最公平的,能者上,庸者下。
蒋公的能力差在哪里呢? 主要就差在 识人,和用人 方面。
纵观中国古代帝王,刘邦,朱元璋这些流氓之辈,都是善于发现
人才的伯乐。 老毛也一样,知道什么样的人可派去打仗,什么人
适合做宣传,什么人做政工,安排得恰如其分,所以能发挥出
团队的最大效能来。 这就好比美国的大公司招CEO,最看重的
就是这个人的组织协调,和建立团队的能力。
单论打仗,毛是馊点子居多;论宣传,又没少奇激情飞扬;
但老毛从历次农民起义,看到了暴民的可煽动性,和可利用性,
能把社会各界能人逐渐笼络到自己怀抱,这就是最大的本事。
老毛马列书没读几本,24史滥熟于心,看来这些史书他是没白读,
把里面玩弄权术这些精髓都彻底吃透了。
反观老蒋身边用的那些人,和用人的方式,就高下自现了。
r*****y
发帖数: 53800
17
因此文革爆发后不久,林在给国民党领导人一封密信中表示出对蒋介石的拥戴。
1966年11月,林彪、陶铸密派黄埔四期同学萧正仪赴香港同国民党挂钩,萧正仪秘密会
晤了旅港黄埔四期同学、曾任国军华南补给区中将司令的周游(按:此人在大陆易手时
卷逃一笔钜款潜往香港,以余不足观阁主笔名,在《春秋》等刊撰稿)。
密函内容如下:
“铁兄:久未通信至念,回忆当年共砚黄埔,恍如隔世。兄天姿明敏,正应为国家效力
,乃退闲塾处,殊为可惜,兹因文灼兄南行之便,特修寸楮致候,祈加指示。吾人处危
疑之局,遇多疑猜忌之主,朝荣夕,诡变莫测,因思校长爱护学生无微不至,苟有自拔
之机,或不责已往之错,肺腑之言准乞代陈为感,此颂道安。
学弟尤铸同启 十一月一日”。
林彪字尤肋,故信尾署名尤;铸是当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中央文革小组顾问陶
铸。林陶二人早年均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1949年冬率国民党18军缔造金门古甯头
大捷,后升任参谋总长与国防部长的高魁元是林彪同队同学。高魁元身材魁梧站在排头
,林彪身材瘦小站在排尾。周游字铁梅,故林彪在这封密函中称他为铁兄。双方的表字
只有彼此知道,虽然此信不是林彪亲笔,但周游认为... 阅读全帖
f*********0
发帖数: 253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血色荆州:襄樊之战回放(4)
曹仁被袭,襄樊被围,刚舍了“鸡肋”,还远在从汉中退军路上的曹操大吃一惊,急令
留守后方的“左将军,假节钺”于禁集结军队解曹仁之围。
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事实上五将之中,他应该是最受重用的,“假节钺”,负责
拱卫京都,统帅的是曹操最后的战略预备队。于禁其人,“持军严整”、“以法御下”
,曹操非常器重他。于禁跟曹操30年,参加了很多重要战役,攻吕布、破刘备、拒袁绍
、平张超、斩刘辟、杀桥蕤、讨乌桓,为曹操立了汗马功劳,尤其在官渡之战中表现出
色,迁偏将军。“是时,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
为军锋,还为后拒;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曹操最看
重于禁的,恐怕不仅是他的攻伐本事,而是他严整治军的特长和他的忠诚,所以才会让
他“迁左将军,假节钺”,掌京师之卫,参与朝议。从史料上看,大概从建安十五、六
年起,往后的征讨商曜、马超、孙权、张鲁等战,于禁都没有随同征战,到建安二十四
年,于禁已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没有指挥过大战役了,这也为他在樊城之战的失败埋下
了伏笔。
于禁统帅的援军尚未赶到,而此时“屯樊北十里”的庞德部,却已经和关羽交上火了。...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19
☆─────────────────────────────────────☆
ozz (ozz) 于 (Sun Aug 21 21:57:21 2011, 美东) 提到:
42年重庆谈判,期间蒋多次指示戴笠争取将林拉到国民党阵营。
46年,四平失手,林彪败退,蒋介石非常有争议的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
这不是自取灭亡吗?活该他躲到台湾
难道他爱他?
☆─────────────────────────────────────☆
pingberlin (ping) 于 (Mon Aug 22 10:22:05 2011, 美东) 提到:
42重庆谈判是谁跟谁谈?

☆─────────────────────────────────────☆
tonyxu (无斋主人) 于 (Mon Aug 22 11:08:50 2011, 美东) 提到:
42年健康还在苏联疗伤吧!
☆─────────────────────────────────────☆
ridgway (ridgway) 于 (Mon Aug 22 11:22:21 2011, 美东) ... 阅读全帖
F**********0
发帖数: 503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德军要是攻进莫斯科市区

打不下来,事实上玩攻坚毛子是一点也不怕的
初期的巨大胜利是突袭的效果,等毛子缓过神来正面相持就不好打了。但前期毛子自己
不会进攻,所以虽然兵多但德军还是相对主动的,等毛子补充起来仗打油了之后,主动
权就彻底易手了
g*****g
发帖数: 6798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其实老蒋对杨虎城还可以啊
看不出老蒋动了杀机.
杨虎城被杀是很多年以后的土工已经建政,大陆即将易手的时刻,
老蒋养这样一个明确要杀自己的人一直到最后时刻,仁至义尽了,
他的秘书杀了也不无辜,
无辜的是小萝卜头,
一个小孩,可惜了.
g*****g
发帖数: 6798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其实老蒋对杨虎城还可以啊
哪里不仁至义尽了?
杨虎城是明确要杀蒋介石的.
要不是人在张学良手里,杨虎城反复游说不管用,蒋介石几条命都没了.
这样一个人,
蒋介石把他的命留到江山易手的最后时刻,
这不是仁至义尽是什么?
b****r
发帖数: 2555
23
☆─────────────────────────────────────☆
thinknet (我是云) 于 (Thu Oct 13 12:47:13 2011, 美东) 提到:
巷战不会比斯大林格勒轻松吧,到时候拖两个月不又是冬天了?
☆─────────────────────────────────────☆
microyu (yu) 于 (Thu Oct 13 13:38:35 2011, 美东) 提到:
斯大林格勒背靠伏尔加河,德军合围很难达成。只能平推。莫斯科不同,德军一直试图
合围。被包围的无给养部队战斗力是很低的

☆─────────────────────────────────────☆
hsh (三胡) 于 (Thu Oct 13 14:52:59 2011, 美东) 提到:
开战12天,苏军只剩9万部队,150辆坦克,如果不是因为天气,合围不成问题,苏军无
法补充人力和物质。等到11月15日路面冻结坦克可以跑了,苏军已经增兵25万,无数物
质和工事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634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1949, 望长安(上)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hanxi 讨论区 】
发信人: gi (gi), 信区: Shanxi
标 题: 1949, 望长安(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6 22:56:04 2011, 美东)
当结局早已明朗,后来者似乎比当事的前人更“明白”当时应当怎样去做。
我刚刚上大学的某年,在山西省人民银行的一间简陋宿舍里,我和退休多年的祖父祖母
聊天中,忽然问他们:您们1949 年那会儿为什么没有往台湾跑?或者香港?令我不解
的是,俩老人都哈哈地笑起来,好像没有听见我在问什么,到最后谁也没有回答我的问
题。而我则进一步认为他们当时也太没有眼光了,甚至有点不可思议。
后来听到父亲讲起那一段家史,我开始为自己感到惭愧。
2009年夏天,我回国时路过北京拜见了已近90岁的八爷郝师俭(父亲的八叔),顺便想
听他讲家事。乡音未改的老人家给我们讲了许多故事,特别当我听了其中的“1949望长
安”的故事后,才真正如梦初醒。因为我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那兵荒马乱而
动荡的年代去思考,所以自己充其量只是一个人人都“会”的事后诸葛亮而已,此后留
在我心里的也就不仅是惭愧了 …...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世人皆欲杀的罗隆基
作者:温梓川(马来西亚)
《黄花岗》杂志转载: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Library/year2010/2010-07/everyon
在暨南的教授群中,以新月社的一伙人占最多数,除了胡适,徐志摩,陈西 滢,凌叔
华,顾一樵,闻一多,陈铨等人之外,如罗隆基,梁实秋,叶公超,刘英士,余上沅,
饶孟侃,蒯淑平,潘光旦,彭基相,卫聚贤,沈从文,顾仲蠡,梁遇 春,余楠秋,都
在暨南教过书;至于在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在上海被杀的左翼作家胡也频,他初期的作
品,《鬼与人心》和《圣徒》等也是在《新月》杂志发表的, 甚至还在新月书店出版
过几本集子,也可以说是新月社的朋友之一。然而,那时新月社这一伙人是被人号为“
新月派”的。但依照梁实秋先生的说法“办这杂志的一 伙人,常被人称做新月派,好
像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好像是有什么共同的主张,其实这不是事实……新月派这顶帽
子是自命为左派的人所制造的,后来也就常被其 他自命的人所使用。当然,在使用这
顶帽子的时候,恶意的比较多,以为一顶帽子可以把人压个半死。”不过,在外人看来
,新月社这伙人当中,有三个人最为特 殊。一个...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1124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高华:蒋校长如何被赶出大陆
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1949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
败。作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
东方早报:国民党的失败是个大题目。政权能出自枪杆子,也能失自枪杆子吧。
高华:那是啊,在东方许多国家政权更迭是由枪杆子决定的,当然在枪杆子的后面有政
治等因素。关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最全面和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
“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
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如此说法,确实每个方面都能
找到许多证据,但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军事
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
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他说的完全对。
东方早报:抗战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少在账面上占很大优势。
高华: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世人皆欲杀的罗隆基
作者:温梓川(马来西亚)
在暨南的教授群中,以新月社的一伙人占最多数,除了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凌叔华
,顾一樵,闻一多,陈铨等人之外,如罗隆基,梁实秋,叶公超,刘英士,余上沅,饶
孟侃,蒯淑平,潘光旦,彭基相,卫聚贤,沈从文,顾仲蠡,梁遇春,余楠秋,都在暨
南教过书;至于在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在上海被杀的左翼作家胡也频,他初期的作品,
《鬼与人心》和《圣徒》等也是在《新月》杂志发表的,甚至还在新月书店出版过几本
集子,也可以说是新月社的朋友之一。然而,那时新月社这一伙人是被人号为“新月派
”的。但依照梁实秋先生的说法“办这杂志的一伙人,常被人称做新月派,好像是一个
有组织的团体,好像是有什么共同的主张,其实这不是事实……新月派这顶帽子是自命
为左派的人所制造的,后来也就常被其他自命的人所使用。当然,在使用这顶帽子的时
候,恶意的比较多,以为一顶帽子可以把人压个半死。”不过,在外人看来,新月社这
伙人当中,有三个人最为特殊。一个是胡也频,后来因为参加了左联而被捕枪毙。另一
个是闻一多,因政治问题被暗杀。还有一个是罗隆基,后来也走上政治的道路,成了中
国民主同盟的要员,被人目为左翼政团宣传...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28
》》》谁军力强大谁就是正统。
---------------------------------------
那不一定啊。tg49年就占据大陆军力反超国民党了。但是联合国席位到71年才易手。
》》》不是我说的,是大公报说的,我不叫王云生。
--------------------------------------------------
大公报的原文在哪?
c****n
发帖数: 21367
29
从49年到71年,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促成了联合国席位的易手
一个方面是国内的建设,49年的时候台湾可是要反攻大陆的,
战金门的时候大陆方面不说全军覆没,那也是输得很惨的。
到了70年代,中国通过各种运动,事实上初步建成了重工业体系,
军工产业有了发展的基础。
另一个方面是国际关系,输出革命,团结亚非拉战略的高瞻远瞩。
这个过程就跟前面的通过运动建设工业一样,国内老百姓是做出了
很大牺牲的。但是没有这个部分,就没有两阿提案,就没有后来
甩开苏联的伏笔。要弄到70多票否决美国的两个中国提案,
直接踢国民党出去也是很不容易的。
在入联这个事情上,共产党做到了不动如山,侵略如火,
战略战术很牛逼。开国那帮共产党人,通过战争的考验和筛选,
牛人还是很多的。
s***a
发帖数: 2141
30
呵呵哈哈哈哈哈《山西文史資料》啊
发信人: kz80 (慢枪手),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太原五百完人的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3 12:52:08 2012, 美东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8E%9F%E4%BA%94%E7%99%
由於海峽兩岸音訊不通,直到1983年中國大陆方面的文史研究人员才看到1979年山西文
献社編印的《太原五百完人成仁三十周年纪念》,並通过該书才了解到此事。此後经过
五年调查,1988年11月,《山西文史資料》第六十輯刊載了“「太原五百完人調查報告
」”,認为「太原五百完人」中的自殺死亡者最多“不過百餘人”,且“大多是太原綏
靖公署特種憲警指揮處的成員”,指其“是害怕中共報復才集體自殺”。調查報告將其
所查証到的太原易手之時“确认特警处首要特务分子有46人自杀”的詳細信息進行了公
佈。這46人中,僅有十多人被《太原五百完人成仁三十周年纪念》收錄於「太原五百完
人」名單中。
k**0
发帖数: 19737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太原五百完人的历史
1988年11月,《山西文史資料》第六十輯刊載了“「太原五百完人調查報告
」”,認为「太原五百完人」中的自殺死亡者最多“不過百餘人”....调查报告称,“
太原五百完人”中有的並非太原易手時死亡,有的是戰死或病死的,也有的竟是被閻錫
山自己的
特務机关处死的,甚至有的仍健在。
LOL
s***a
发帖数: 2141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太原五百完人的历史
哈哈哈哈,百度廖化论“山西文史资料”,自己打脸啪啪响:
发信人: kz80 (慢枪手),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关于“太原国军缴获的共军苏式武器”的真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3 14:33:08 2012, 美东)
这就是你的干货?我写这篇之前就看过了。
到最后一页看看: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人在编写这段历史时,也完全是从故纸堆中寻找史料和线索,文
中涉及的细节及当事人的言论,主要出自《山西文史资料》和《太原文史资料》。遗憾
的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回忆中的遗漏和错误,这些资料中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和模糊
不清的记载,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对这些史料进行了取舍,出现错误在所难免,
相信读者在阅读时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发信人: kz80 (慢枪手),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太原五百完人的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3 12:52:08 2012, 美东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8E%9F%E4%BA%94%E7%99%
由於海峽兩岸音訊...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141
33
哈哈哈哈,百度廖化论“山西文史资料”,自己打脸啪啪响:
发信人: kz80 (慢枪手),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关于“太原国军缴获的共军苏式武器”的真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3 14:33:08 2012, 美东)
这就是你的干货?我写这篇之前就看过了。
到最后一页看看: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人在编写这段历史时,也完全是从故纸堆中寻找史料和线索,文
中涉及的细节及当事人的言论,主要出自《山西文史资料》和《太原文史资料》。遗憾
的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回忆中的遗漏和错误,这些资料中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和模糊
不清的记载,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对这些史料进行了取舍,出现错误在所难免,
相信读者在阅读时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发信人: kz80 (慢枪手),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太原五百完人的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13 12:52:08 2012, 美东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8E%9F%E4%BA%94%E7%99%
由於海峽兩岸音訊...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11017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布列斯托要塞的影评
周末看了本片,在豆瓣上找到这篇影评,写的真好:
http://bbs.tiexue.net/post_4832077_1.html
2010年11月4日在莫斯科首映的白俄罗斯电影《布列斯特要塞》,是近期影响比较
大的一部战争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前苏联作家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斯
米尔诺夫完成于1957年、增补于1964年的同名纪实文学作品,1957年苏联将该书拍摄为
电影《坚守要塞》,同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后在我国上映。2010上映的《布列斯特
要塞》是此书第二次被拍成电影,电影在基本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为了突出人物形象
和故事情节,对人物的事迹进行了精炼和修改。这部电影以步兵333团军乐排学员亚历
山大•阿基莫夫(原型叫做彼得•克雷巴)回忆的形式、从步兵44团政治副
团长团级政委福明等数名红军指战员的视角描写了1941年苏德战争最初的国境地区交战
中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为激烈、突出体现了苏联红军顽强坚韧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布列
斯特要塞战斗,一经上映就引起极大的轰动,在中国国内也赢得了相当观众的喜爱。但
是,由于这部电影我国并没有正式引进...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35
☆─────────────────────────────────────☆
kz80 (慢枪手) 于 (Fri Apr 13 02:09:06 2012, 美东) 提到:
呵呵,这张照片,被某人说成是“太原国军缴获的共军苏式武器”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844987.html
首先,此照片相信是在太原围城的时候,由美国记者拍下。
图中的DP机枪对中国来说不是新玩意儿, 抗战时苏联就支援过国军这种机枪,时间是
在1938年后。国共双方有这玩意儿都不稀罕(据说八路军当时也从国军处得到100挺)
, 稀罕的是, 如果完全靠缴获, 国军要搞到这23挺DP机抢,非得消灭大批解放军,
这个非常值得怀疑。 (国军那两把刷子,你懂的...)
而这批枪支即使是黑白照片,看上去都很新,所以么较合理的解释有:
1,国军拿出自己的DP机抢,另外奉上一碗太原迷汤,糊弄了美国记者。(不过照理说
,国军的DP机枪也不会这么新)
2,国军自己仿造的机枪。 据说此照片曾登在国内《兵器知识》上,照片名为《太原兵
工厂仿制的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36
太平军涉及的地域也很广了,除了核心区域,还有四川、陕西、山东、山西、河北。真
正长时间稳定统治的地区,确实很小很小,很多地方都是多次易手。
死人的数字少有2000万,多说有上亿。网上有对此的估算和评论,比如认为上亿不可能。
R*****d
发帖数: 1148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夜谈天方(7) 黄金时代的褪色
诃论-迈蒙父子两代的半个世纪,大致相当于从唐德宗到唐文宗时期。此时的东亚大陆
,已经告别了开元天宝时代的空前繁荣,安史之乱余波未了,藩镇割据尾大不掉,宦者
专权渐成定制,牛李党争后来居上,疆土属地日益萎缩。。。尽管有元和中兴短暂的成
功,但江河日下的大势已不可挽回。阿拔斯朝在中亚面临的对手,不再是唐朝,而是挲
悉笼腊赞-可黎可足时代的吐蕃。然而,就在迈蒙逝世后仅七年(840年),青藏高原上
发生了“朗达玛灭佛”,吐蕃旋即崩溃。同样在大约这一时代,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查里
曼帝国,也经历了从强盛到分裂的过程。这三个同伴的衰微,似乎预示着黑衣大食即将
步它们的后尘。
第二篇当中提到的812–813年的内战,严重地破坏了巴格达城。因为城市的重建,迈蒙
直到六年后的819年才入驻京城。较之对经济和民生的毁损更为严重的长期后果是,诃
论去世后的这次手足相残,越发地助长了地方军事将领们的离心倾向。迈蒙在位的二十
年当中,尽管经济得到了恢复,文化上甚至更有建树,然而帝国在两河流域以外的很多
领地,事实上已经处于独立状态。此外,宗教的纷争,特别是伊斯兰教内部,自倭马亚
朝就已兴起的,传统的逊尼派,同后起的...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夜谈天方(7) 黄金时代的褪色
这一集木有1001夜啊
尤其是喜闻乐见的儿童不宜部分

诃论-迈蒙父子两代的半个世纪,大致相当于从唐德宗到唐文宗时期。此时的东亚大陆
,已经告别了开元天宝时代的空前繁荣,安史之乱余波未了,藩镇割据尾大不掉,宦者
专权渐成定制,牛李党争后来居上,疆土属地日益萎缩。。。尽管有元和中兴短暂的成
功,但江河日下的大势已不可挽回。阿拔斯朝在中亚面临的对手,不再是唐朝,而是挲
悉笼腊赞-可黎可足时代的吐蕃。然而,就在迈蒙逝世后仅七年(840年),青藏高原上
发生了“朗达玛灭佛”,吐蕃旋即崩溃。同样在大约这一时代,欧亚大陆另一端的查里
曼帝国,也经历了从强盛到分裂的过程。这三个同伴的衰微,似乎预示着黑衣大食即将
步它们的后尘。
第二章当中提到的812–813年的内战,严重地破坏了巴格达城。因为城市的重建,迈蒙
直到六年后的819年才入驻京城。较之对经济和民生的摧残更严重的长期后果是,诃论
去世后的这次手足相残,越发地助长了地方军事将领们的离心倾向。迈蒙在位的二十年
当中,尽管经济得到了恢复,文化上甚至更有建树,然而帝国在两河流域以外的很多地
区,事实上已经处于独立状态。此外,宗教的纷争,特别是伊斯兰...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16963
39
乌克兰历史上一直只是个地理概念,长期以来不是一个国家。帝俄崩溃后,乌克兰才尝
试建立第一个独立国家,定都基辅。支持布尔斯维克的乌克兰人在哈尔科夫建立了另一
个政权。后来红军打进基辅,乌克兰重归苏维埃俄国。西乌克兰历史上曾长期被波兰统
治,几百年间几次几次易手。苏维埃乌克兰本来不包括西乌克兰。是二战爆发后红军和
德军瓜分波兰,重新夺回西乌克兰。所以现在乌克兰很爽,一边谴责俄罗斯侵略,搞饥
荒,种族灭绝,占道义优势,一边又占着主要是俄罗斯人打下来的西乌克兰以及1954年
为庆祝俄乌合并300年而被赫鲁晓夫划给乌克兰的克里米亚。
m******r
发帖数: 4351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唐真是闷声大发财
李唐算是天时地利都占全的。各路反王在那里打生打死,他来个闷声大发财。也不知道
什么时候在四川埋下的伏笔,取了长安之际四川几乎就是就自动跟着到手了。各个郡县
争先恐后派子弟做人质,多时一天上百拨。突然之间李家出了无数族亲和姻亲,四面开
花。就好像打广告的一样,到最后不知道投奔谁好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李唐...
再看李密,有天时,但缺了地利。河南那地方,人人都打那里过,几乎所有的厉害对手
都碰了一遍,张须陀,宇文化及率领的旧御林军,王世充的江淮军和东都军等等。最后
呢,自己还是在河南那一块转悠,只败了一场就无家可归。
李密的人和其实也是有的,只是自己没用好。杀翟让“死之日,所部无哀之者”,王世
充"闻让死,大失望",,叹曰:“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固不可测也!”
李密死,徐世積为之发丧,"密素得士心,哭者多欧血"
我认为李密的问题还是在用人上。光凭自己的感召力和金钱收买还不够,还得有人质和
牵制。邴元真,单雄信,徐世勣都是翟让旧部,虽然他们对翟让并没有什么感情,但相
应而言对李密而言也不是100%可信任的,但是李密却仅凭个人观感就把生死攸关的事情
交托给他们,实在有缺谨慎。
王世充钱...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唐真是闷声大发财
四川没那么容易,虽然李孝恭前期招降了不少地方,照样有人造反把他弄得焦头烂额,
一直给人打到夔州城底下。直到冉肇则被李靖一棒子轮死之后才稀里哗啦急转直下。
人质是李靖给李孝恭出的主意逼那些蛮子干的

李唐算是天时地利都占全的。各路反王在那里打生打死,他来个闷声大发财。也不知道
什么时候在四川埋下的伏笔,取了长安之际四川几乎就是就自动跟着到手了。各个郡县
争先恐后派子弟做人质,多时一天上百拨。突然之间李家出了无数族亲和姻亲,四面开
花。就好像打广告的一样,到最后不知道投奔谁好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李唐...
再看李密,有天时,但缺了地利。河南那地方,人人都打那里过,几乎所有的厉害对手
都碰了一遍,张须陀,宇文化及率领的旧御林军,王世充的江淮军和东都军等等。最后
呢,自己还是在河南那一块转悠,只败了一场就无家可归。
李密的人和其实也是有的,只是自己没用好。杀翟让“死之日,所部无哀之者”,王世
充"闻让死,大失望",,叹曰:“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固不可测也!”
李密死,徐世積为之发丧,"密素得士心,哭者多欧血"
我认为李密的问题还是在用人上。光凭自己的感召力和金钱收买还不够,还得有人质和...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16971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前秦解体之后ZZ
沮渠蒙逊的卢水胡人是匈奴的一支,祖先曾是匈奴的左沮渠(一种官职),于是子孙都
姓沮渠。沮渠蒙逊从小就聪明过人,阴险狡诈,又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五胡录》里他就多次依靠天气预报来取胜)吕光对他非常忌惮。沮渠蒙逊的伯父沮渠罗
仇和沮渠麹粥都是吕光的部将,结果无故被杀。在他们的追悼会上,沮渠蒙逊就鼓动宗
族造反,联合兄长沮渠男成进攻后凉重镇酒泉。并拥立酒泉太守段业为领袖建立了北凉。
但段业性格猥琐,众将都不听他的指挥。不久北凉敦煌太守汉族李暠叛变独立,建
立西凉。这样凉州很快就出来了六个国家。
李暠是汉朝名将李广的后代。顺便说一句,在《晋书》中李暠的传记和其他十六国
人物都不在一块,而是放到所谓的忠臣名单里,并尊称为"凉武昭王"。(在《晋书》列
传第五十七,一开始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实际上李暠从头到尾都和晋朝没有一星半点的
联系,而且西凉是五胡十六国里面最最弱小的国家。从建国到灭亡都只和北凉打仗,还
屡战屡败最后被赶到西域流浪去了。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李暠是唐高祖李渊的祖宗
。(据陈寅恪先生考证说李暠只是李渊名义上的祖宗,换句话说就是冒认的,因为北魏
经过改革后开始搞门阀世族制度...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533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商纣王为什么不分封诸侯
商的东征就好比亚历山大东征,征服下来的地盘当然归商王。
而周是偷袭得手,不是凭实力硬干的,所以为了尽快稳定局势,进行了分封,说白了就
是让你在外的殷军就地驻留,而朝歌你也可以自立一块地,但是我用三监把你圈起来,
然后慢慢的削弱你的实力。此外的一些分封,也都是为了稳定局势。
过了没多久,这些被分封的商人不就造反了么?但是毕竟实力严重受损,尤其是生产遭
到了致命的破坏,而盟主地位当然也已经易手,得不到联盟的经济支持。结果被周公等
人一一剿灭。
这一次周做得比较彻底。但是成王此时依然是弱势君王,虽然周打赢了,但不是他成王
打赢了。所以他当然也只好继续分封,分封给那些打仗的人士,什么周公一族啊,什么
太公一族啊,之类。
所以总而言之,周搞分封是因为周王不够强势。而商纣在被人背后捅刀子之前,还是挺
强势的,自然不用分封。设想一下,如果不是周背后捅刀子,商纣也许就可以完成大部
分秦始皇的功业,建立帝国了。
f**********4
发帖数: 2617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中国制度不适合日本?
我对越南不熟,朝鲜感觉更有资格称得上袖珍版中国。
说说日本。我觉得日本之所以走上“歪路”,主要原因在于贵族政治始终贯穿始终,而
中国的贵族阶层总是难以稳定,在几次重要的改朝换代(比如秦统一和汉朝建立),和
制度变更(科举之兴)中洗牌重来。
日本平安时代起算是学习唐朝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朝廷,向中国靠拢。后来中
央权力削弱,地方土地兼并渐盛,庄园制经济兴起,这也是中国每个皇朝末期每每发生
的痼疾。在中国,此疾发展到一定程度,则皇权崩溃,或无法抵抗外来侵略,或被农民
起义摧毁,成型的贵族阶层随着皇权一起完蛋,洗牌重来。而在日本,这样的危机却没
有导致非常激烈的后果。主要原因就在于天皇朝廷中存在着以藤原氏外戚为首的贵族集
团。中国也有外戚,但是随着皇帝的更迭,兴也勃,忘也忽(除了辽朝的萧家)。藤原
氏则因其运数长期把持了皇后的位子,世代相传,枝繁叶茂,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以藤
原氏为首的贵族集团成为了几乎不依赖于皇权的独立势力。面对此挑战,皇权产生了太
上皇执行“院政”这样可能是世界历史绝无仅有的奇葩的政治形势进行对抗。而在地方
庄园兴起的大背景下,两方争相拉拢地位相对低下的庄园势力(即...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5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 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
并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
日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 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419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故宫建福宫大火之谜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yaoyue (尧曰@ytht.ne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故宫建福宫大火之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1 21:10:50 2013, 美东)
http://www.21fd.cn/a/shuangyuyuedu/2011/0513/26537.html
宣统退位之后,虽然有袁世凯定下的清室优待条款,每年拨出的四百万两白银,皇家仍
入不敷出,于是就有了溥仪计划彻底清点建福宫珍宝的举动。结果在民国十二年(1923
年),清点工作刚刚开始不久,就发生了一场大火,将建福宫花园以及在此存放的珍宝
化为灰烬。
建福宫位于故宫西北侧,原址为明代乾西四、五两所,为皇太子居处。乾隆朝陆续
将其地改建为花园。因其主体建筑为建福宫,故称建福宫花园,亦称西花园。建福宫花
园以延春阁为中心,周围有敬胜斋、碧琳馆、凝晖堂等建筑。因为布局错落,虚实得当
,一反皇家花园四平八稳的风格,故而很受皇家的珍视。
自乾隆一朝,许多皇家珍宝均存放于此,溥仪结婚时所收的全部礼品也都存放于此
。乾隆死后,嘉庆曾下令将这里...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7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6454
廖康
谈到项羽之死,中国的小男孩以致青年男女大多和我当年一样,一股悲壮的情感便油然
而生。项羽是战神,是人杰,是情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末路英雄,也是最伟大的一
位。后来之人仅仅是模仿他,却难以望其项背。不仅是菜鸟们这样看待项羽,大文豪也
不例外。其实应该说,菜鸟对项羽的看法和情怀恰恰是受了文豪的影响才形成的。我们
没有见过项羽,对他的了解无非都是来自那些传记和诗歌。
从司马迁那里我们得知,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明白大势已去,他感叹时运与自己作对,唱
出一首穿越千古,荡气回肠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
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这首歌令无数豪杰墨客从中感到,再伟大的人在无常
的天意下也是渺小的,其存在也是脆弱的,随时都可能被命运残酷的巨掌掀翻、捏死。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人间确有真情,才胜过那无情的永恒。
从汉初陆贾所撰《楚汉春秋》里我们看到,虞姬还唱过一首《和项王歌》:“汉兵已略
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英雄在黄泉路上... 阅读全帖
HQ
发帖数: 19201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的几个精彩之处
难道曹家的历史不让人扼腕叹息吗?
多么的可笑,天下未定,还没有刀枪入库兔死狗烹的时候
其实是比较简单的环境
才三代人几十年的时间就江山易手了
而且很多跟着曹操打天下,也受惠于曹家的大臣还都活着呢就能把江山丢了.
i*********g
发帖数: 1940
4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KI0IW7A6JM
柳元麟回忆录里提到过
1966年11月,林彪、陶铸密派黄埔四期同学萧正仪赴香港同国民党挂钩,萧正仪秘密会
晤了旅港黄埔四期同学、曾任国军华南补给区中将司令的周游(按:此人在大陆易手时
卷逃一笔军方钜款潜往香港坐享清福,以余不足观阁主笔名,在《春秋》等刊撰稿,俨
然一方富豪)。密函内容如下:
铁兄:久未通信至念,回忆当年共砚黄埔,恍如隔世。兄天姿明敏,正应为国家效
力,乃退闲塾处,殊为可惜,兹因文灼兄南行之便,特修寸楮致候,祈加指示。吾人处
危疑之局,遇多疑猜忌之主,朝荣夕,诡变莫测,因思校长爱护学生无微不至,苟有自
拔之机,或不责已往之错,肺腑之言准乞代陈为感,此颂道安。
学弟
尤铸同启
十一月一日
林彪字尤肋,故信尾署名尤;铸是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中央文革小组顾
问陶铸。林陶二人早年均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一九四九年冬率十八军缔造金门古甯
头大捷,后升任参谋总长与国防部长的高魁元是林彪同队同学。同年高魁元身材魁梧站
在排头,林彪身材瘦小站在排尾。周游字铁梅,故林彪在这封密函中称他为铁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50
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当年笔下的“抗日铁汉”汤恩伯
当年的《大公报》名牌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长的范长江先生,在
1937年写了一篇《南口碟血记》。他在文中动情地写道:“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
要命了。这确是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
拼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
“抗日铁汉”的美誉,汤恩伯应该当之无愧。因为在南口保卫战和台儿庄会战中,汤恩
伯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
誓死守南口一寸山河一寸血
南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往西,可进占察哈尔,威逼绥远,遥抚大西北之侧背;往南,
则可直下晋北,夺取入晋通道。南口,真可谓扼察、绥、晋之咽喉;其得失,系三省之
安危。
蒋介石对控扼南口高度重视。他思虑再三,决定任命汤恩伯为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率部防守南口,傅作义、刘汝明分别担任第七集团军正、副总司令,以利协同作战,并
调卫立煌的十四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汤部等援军到达后实施反攻,内外夹击,重创日
寇。蒋介石要求汤恩伯:“无论如何艰难,必须死守至少8到10天,等待援军的到来。”
8月3日,汤部13军先头部队89师到达南口。8月4日,日军步骑混合...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