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杂念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e
发帖数: 1196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老实念佛
☆─────────────────────────────────────☆
puppeteer (舟云) 于 (Thu Jan 24 15:39:32 2008) 提到:
看见精华区有这, 我的理解是修使心行不离心向就是老实修, 因为心是一元, 所以必然
同时出来照的功能. 这是我现阶段理解. J你觉得呢?
============================================================================
例如: 修净土者, 往生佛土乃其"理想", 念佛之名号乃其"法门", 佛之名号亦和其理想
"相应",
愿往生佛土乃其"目的", 修行此四种条件"理想""法门""相应""目的", 要非常明确清楚
配合, 缺
一不可, 然後修时自当脑"念"佛号, 心行"念"佛号愿往生佛土之"目的", 然後"观"心之
行动, 如
"观"见心不"老实", 离开"目的"而行, 亦可说是心之杂念, 心之杂念不一定有念头的,
大多数情
况只有行动, 此乃心之特色之一, 心既离开"目的", 此时须全面制心断除心之杂行, 以
令心止於
"目的", 但
q****u
发帖数: 142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闭关24小时
身心两方面皆有。
于身体方面有:
1) 经行有好处,能有助于促进将体内的气体排出。
2) 单盘坐到后来,背部有些不适,发现换成修观音的姿势就舒服了。
3) 长时间打坐是体力活,出了一些汗,小便比平日要少。
4) 像我这样水平的,可能24小时中间还是需要睡觉的。
于心方面:
1) 念佛功夫比以前更加纯熟,禅定有所提高。禅,指佛号能细微而不断;定,指佛号
字字之间不乱,定中能观眼前之境。
2) 对驱策佛号的意念或心念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就是说驱策的力度和火候掌握的更好

3) 杂念24小时不断,似乎没个停止的时候。但似乎不论多烦人的杂念,一般只要能在
开始不被粘上,后续它自己就会跑了。
r****n
发帖数: 8253
3
第一部分(3月24日更新)
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慈心禅(Metta Bhavana), 大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把它作为谛观(
Vipassana)的基础来修习. 在中佛曾经说过在你修习谛观的时
候,你的心(mind)可能受到杂念的干扰, 或被烦恼(kilesa)所障碍而使得禅修难以继续,
这时你应该将某个令人欢喜的所缘(object),例如佛,法僧,布施或戒律的功德(
attribute),作为禅修的所缘去观想(contemplate). 你的心会慢慢集中到这些所缘上,
你也会感觉到欢喜,安静,平和和平静。这时你就可以再回到谛观修习上来。佛把这称
为转向禅(Panidhaya Bhavana),意思是你把专注的心先集中在令人高兴的所缘上,
然后再转回谛观修习。
当禅修者遇到诸如杂念,焦虑,哀伤,烦恼或抵触情绪的时候,应当观想的所缘之一就
是慈心(Metta)的所缘。这会很有帮助。观想佛的功德也是很有帮助的,但你需要对于
佛的功德有所了解,才好观想(reflect)。只有里了解佛的功德才能够观想他。修慈心
禅不一定要对慈爱(loving-kindn
A****a
发帖数: 274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麼是禪修的正確態度?
禅修就是以一种轻松愉快开放的心观察当下正在发生什么(观禅)或者专注于事先选择
的目标对象(止禅),不期盼,不排斥,有什么就看什么,
这样培育的就是善心,
而不是紧张的,苦大仇深似的死死盯着一个目标,有了杂念就烦恼,没了杂念就狂喜。
总想着有个好境界,或者是不是要开悟了,见到什么不可思议东西,这种是贪嗔痴满满
,培养的是不善心。
禅修,特别注意要培养的于"喜",,还有”放下“,因为"喜",你才会更有兴趣打坐,因为"放下",才会更好的专注于目标对象。
r****n
发帖数: 7315
5

那我麻烦一下你吧。
请问,你正修时,到底如何对付杂念的?
你觉得杂念真的最后会不产生吗?
r****n
发帖数: 731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真有我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Oct 29 05:37:36 1999)
修行处处生活相应
有网友说: 常常觉得自己学佛得到的不能和生活相应.
修行如望有真实受益及处处生活相应, 只有明心见性一途, 明心首於去除妄心
, 妄心乃攀缘心之"我"也, 须明了"我", 除了"我"才能显真心及见性, 否则好
与坏, 懂与不懂, 执著与不执著, 自然及不自然, 学佛及外道, 修与不修等等,
皆两头语, 亦枉修一场! 空谈而已, 时刻不离六根(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六
尘(六识-乃眼耳鼻舌身意所对之境)能所相对之"我", 处处不执亦"我"执, 如
何能有真修证? 又如何能於生活中处处相应?
其实人人亦时刻用心, "决定"者即心也, 有"决定"才有行为, 但世人从不明心,
只因从无自己独立之真心"决定", 所有之决定皆因因缘六根六尘能所相对而生,
因缘又时刻万变, 决定亦时刻变迁, 因心既决定而显觉性, 因觉性故能"觉"最
初之决定, 又以"觉"执取自我喜欢之决定(第七识-我执)... 阅读全帖
x*****2
发帖数: 14
7
今天给大家谈谈“功德”。我们天天讲功德,那么功德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善事和功德
是两个概念?为什么功德能把你的业障消除,而你做的善事却不能把你的业障消除。为
什么做同样一件事情有的是功德,而有的是善事呢?
见证到佛性即功德。用白话讲就是你做一件善事,是从内心发出的,而且是用本性具有
佛菩萨的佛性来做这件事情,就是功德。你能证悟这个事物是佛性,也就是说你在做善
事的时候,你觉得我做这件善事,我能证悟出来,我能感受到,这是菩萨做的事情,那
就是佛性,你见证到了佛性,因为你做了这件事情你得到了回报,你是不是见证了佛性
?你在人间做一小时的佛,你所做的事情就是功德,你在人间做半个小时的佛菩萨救度
人,你所做出的事情全部是功德。比如你今天给大家说法时,你当时感觉自己像菩萨一
样在救度人,你从内心发出觉得他很可怜,我真的要救他,你所有与他讲的话做的事全
部都有功德。然而你要是与他讲的时候,因为他是你的亲属或朋友或你带有私心和利益
,虽然你讲的很努力,但是全部都是善事。出于本性来看,你的佛性见证加上你的应用
,也就是说你在人间做任何事情时,做佛菩萨的事情时都是功德。要记住人转世投人了
,如果这个人具有...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xiuxin2转载文集
发信人: xiuxin2 (修心修行), 信区: Wisdom
标 题: 转:再谈善事和功德的区别 -摘录卢台长讲述于东方台观音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22 20:52:36 2010, 美东)
今天给大家谈谈“功德”。我们天天讲功德,那么功德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善事和功德
是两个概念?为什么功德能把你的业障消除,而你做的善事却不能把你的业障消除。为
什么做同样一件事情有的是功德,而有的是善事呢?
见证到佛性即功德。用白话讲就是你做一件善事,是从内心发出的,而且是用本性具有
佛菩萨的佛性来做这件事情,就是功德。你能证悟这个事物是佛性,也就是说你在做善
事的时候,你觉得我做这件善事,我能证悟出来,我能感受到,这是菩萨做的事情,那
就是佛性,你见证到了佛性,因为你做了这件事情你得到了回报,你是不是见证了佛性
?你在人间做一小时的佛,你所做的事情就是功德,你在人间做半个小时的佛菩萨救度
人,你所做出的事情全部是功德。比如你今天给大家说法时,你当时感觉自己像菩萨一
样在救度人,你从内心发出觉得他很可怜,我真的要救他,你所有与他讲的话做的事全
部都有功德。然而你要是与...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999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科学
这些心理/心智/心识的活动目前难以被观测,并不意味着它们在活动的时候,subject
对于object的干涉就不存在,而且这种干涉效应非常明显!如果不明显的话,就不会
出现种种佛经中的境界(不管是幻境还是实境,不管是本相还是伪相)了。
更进一步的说,佛教中的修行实证就是靠心识地积极的干涉作用(从消除杂念的角度看
,也可以视为一种减少正常情况下干涉的负调控)来去除心中的杂念,最后达到见到本性
的目的。
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吧:假设佛祖的达到的境界是100,他现在subject对object的干
涉已经是0;凡夫看到的境界是10,凡夫subject对object的干涉是100;科学看到的境
界是30,宏观科学研究中的干涉效应是1~3(可以靠统计和数学等工具将其降到接近0),微
观中的干涉效应是50~100。
注:这里的干涉指的是”subject的观察行为“对”object“的干涉。
佛学修行就是把凡夫的干涉值从100降到0,这种负调控也是一种”干涉‘“(有点微积分的
感觉,大家理解一下)。

in our
look how
which
a*****y
发帖数: 3318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二章 定的进展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4:30  点击:149
第二章定的进展
行道与通达
在此,从最初开始专注到某个禅那的近行定生起为止,这中间的修定过程称为「行道」
。从近行定到安止定为止,这中间的智慧称为「通达」。《清净道论.第三章.第15段
》在这里,我们主要可以认知到修定的两个阶段:从预备定到近行定是一个阶段,从近
行定到安
止定是另一个阶段。从预备定到近行定这中间的修定过程,我们称为「行道」;从证得
近行定之后到证得安止定这中间的智慧,我们称为「通达」。在本书的第一级当中,我
们注重在「行道」的培育;在第二级当中,我们注重在「通达」的培育。先谈「行道」
的培育。修定通常分成三个步骤:一、前行。二、正行。三、结行。
一、前行
前行(修定之前的准备工作)――放松与放下。如果修行者还没有完成破除障碍等前行
就努力修行,那么他的行道是艰难的(苦行道)。《清净道论.第三章.第16段》修定
之前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以帮助修定时顺利稳定。所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做好前行的工作,修定就成功了一半。在《增支部.六法集.第24经》,...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169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贴说道家修炼
是啊,其实很难把两者完全分开的。
纵然是武术,也是让人心不旁骛的练习,这不是让心清净吗?
最典型的就是内家拳了。
杂念纷飞时候,打一圈,杂念自然就散去了。
l*t
发帖数: 1695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贴说道家修炼
是啊,其实很难把两者完全分开的。
纵然是武术,也是让人心不旁骛的练习,这不是让心清净吗?
最典型的就是内家拳了。
杂念纷飞时候,打一圈,杂念自然就散去了。
a***n
发帖数: 199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14章 近代传承
第14章 近代传承
一、圆瑛禅净兼弘
进入近现代后,中国佛教神日渐衰微,但传承不断,法脉绵延、敬安、圆瑛、太
虚、虚云、来果、明真、印顺等一批高僧、大德主持佛法,长者、居士大力扶持,光大
宗门,颇有建树。
一、圆瑛禅净兼弘
圆瑛(1878-1953)为中国近代禅门高僧。他宗说兼通,台贤并弘,精研
《楞严》,禅净双修,归宿“三求”,爱国爱教,弘法度生,为中国佛教事业作出卓越
贡献。
圆瑛,俗姓吴,法名宏悟,号韬光、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
阙氏。因祷于观音菩萨有感,于清光绪四年(1878)生。幼失怙时,由叔父诗瑛扶
养,五房一嗣,备受慈爱。年稍长,感身世孤零,人生如幻,欲出家,叔父不许。18
93年投考本县秀才,次年中取,名列前茅。1895年秋(十九岁)大病一场,病愈
投福州鼓山涌泉寺,礼莆田梅峰寺增西上人为师,剃度出家。次年,到涌泉寺依妙莲和
尚受具足戒,后到大雪峰崇圣寺谒达本禅师,充当钣头菜头,茹苦含辛,清修梵行。
二十一岁,圆瑛回到常州天宁寺,依治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四年中获益良多,
继往宁波天童...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2011年4月份禅修日记
4/8/11 周五
打坐:1小时
跑步:0迈
练舞:半小时
阅读: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记录:
晚上,散盘。散盘最大的concern是上身/脊柱不够直挺。垫了一个垫子还是感觉不如双
盘/单盘那种呼吸顺畅+安定直挺得感觉。
4/9/11 周六
打坐:45分钟
跑步:4迈
练舞:半小时
阅读:0
记录:
早上6点不到就醒了,想想不用上班,又放心的接着睡了。但睡得很朦胧,无法沉睡了
。脑子里很多杂念,感到累乏,又贪恋被子里的温暖,下不了狠心起床。听着窗外的鸟
声,心里有些欢喜,掏出枕头底下的念珠开始(躺在被窝里)念佛。念了一会,又陷入
“昏沉+杂念乱飞”,如此反复,终于决定起床了。洗刷后,开始打坐。坐着就是要比
躺着神志清明很多呀。
S**U
发帖数: 702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印法师讲佛随念
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编按∶
开印法师简历∶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继程法师、修静长老、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毗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第一种人是至少证得初果或以上的圣人,第二种人是因福业生善趣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毗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
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孙不二女丹诀诗
陈撄宁
孙不二女丹诀诗黄序
余自束发受书而后,读葛洪神仙传,慨然景慕其高风,遂有志于道术。壮岁宦游四
方,足迹所至,闻异人必尽力访求,见秘籍必潜心快读,旁门无论矣。
历四十年来,遇修炼正宗,每多探讨。品格最纯谨者,当推郑君鼎丞,学识最精博
者,当推陈君樱宁。二君对于三元丹法,都得真传,而地元一项,又皆能不畏劳苦,亲
自临炉,虽魔障迭起,寒暑屡迁,仍未尝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间,亦多次参从实
验之役,即外事以证内功,获益固匪浅也。
郑君著述,昔已幸见厥成。今陈君复出其所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一卷相示,并索
序文。余素习南宗,故于北派丹决,颇有疑义,及观此注,豁然贯通。方知南北二家丹
法,男女两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机,所必问者,在其一贯之妙道。
孙诗尽善,陈注尤详,余何容辞费?惟曾记当日陈君所诵孙不二仙姑七言绝句一首
,似含微旨,细审五言律诗中,尚未言及,特补录于此。诗曰:“蓬岛还须结伴游,一
身难上碧岩头;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学者果能悟彻十四首律诗之作用
,然后将此七言绝句,熟读而深思之,则弦外余音,当可耐人寻味矣。
中华民国十五年清江黄邃
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孙不二女丹诀诗
陈撄宁
孙不二女丹诀诗黄序
余自束发受书而后,读葛洪神仙传,慨然景慕其高风,遂有志于道术。壮岁宦游四
方,足迹所至,闻异人必尽力访求,见秘籍必潜心快读,旁门无论矣。
历四十年来,遇修炼正宗,每多探讨。品格最纯谨者,当推郑君鼎丞,学识最精博
者,当推陈君樱宁。二君对于三元丹法,都得真传,而地元一项,又皆能不畏劳苦,亲
自临炉,虽魔障迭起,寒暑屡迁,仍未尝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间,亦多次参从实
验之役,即外事以证内功,获益固匪浅也。
郑君著述,昔已幸见厥成。今陈君复出其所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一卷相示,并索
序文。余素习南宗,故于北派丹决,颇有疑义,及观此注,豁然贯通。方知南北二家丹
法,男女两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机,所必问者,在其一贯之妙道。
孙诗尽善,陈注尤详,余何容辞费?惟曾记当日陈君所诵孙不二仙姑七言绝句一首
,似含微旨,细审五言律诗中,尚未言及,特补录于此。诗曰:“蓬岛还须结伴游,一
身难上碧岩头;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学者果能悟彻十四首律诗之作用
,然后将此七言绝句,熟读而深思之,则弦外余音,当可耐人寻味矣。
中华民国十五年清江黄邃
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9
同一栋楼的王先生在家切菜的时候,一不小心,菜刀就把手切出一个大口子。情急
之下,跑到我家求我处理。我给他敷上云南白药,包扎好,让他不要害怕,他慢慢地平
静下来。我们聊天的时候,我问:“你切菜怎么会切着手呢?”他叹了口气说:“下厨
做饭本来是女人做的事情,可我老婆就是懒,不爱做饭,每次下班都拖拖沓沓,估摸着
我回家做好饭,她再回来吃。我想想都生气,刚才不是,正想着呢,脑子里一溜号儿,
手就被切着了。”
朋友小陈在小区骑自行车,跟迎面而来的另一辆自行车撞个正着,摔得不轻。去看
他的时候,我问:“你怎么就跟人撞上了呢?”小陈苦笑了一下,说:“我正想着,我
骑自行车上班都八年了,什么时候能买辆奔驰呢?想着想着,分神了。还好,我撞上的
只是一辆自行车,不是一辆奔驰……”
我们不要小看一个偶然的小事故,小伤病,其实,它们都有其必然性,而且,都跟
我们的心境有关。正是由于我们“不小心”、“头脑溜号儿”、“分神”,才导致生活
中发生种种意外,而我们的任何一个不小心或分神,又源于我们的心境不宁静,心里的
杂念太多。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一部分人举止稳重,从无闪失,而另一部分...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20
一日三省
儒家思想中很提倡自我反省,有一日三省的说法。
人只有在反省中才能不断地获得进步的经验,一个不懂得不断反省的人绝难在社会上取
得成就,也绝难令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
佛门里更讲反省,我接受的教育是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反省,找出一天中的过失,这其中
有一个小步骤,先要锻炼人的念知能力,通过背书、做事、锻炼听闻等等,让人的忆持
能力有所提高,这才谈得上反省。
当然,可能提高了的念知力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有更重要的作用。
但现在是用来反省的,睡觉前,想一想一天的过失,说错了哪些话,做错了哪些事,然
后第二天好纠正,可是,如果晚上睡觉前想不起来一天中都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
那也就谈不上反省了。
先是反省那些很明显的错话和错事,反省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很少了,有的时候想了半
天,都想不起来白天有什么不妥当的,但是,很快,问题就出来了,真正要反省的不是
生气这样粗猛的烦恼,而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些动机,比如,跟别人讲了一个小经验
,表面上是帮助了别人,而实际上讲这句话真正的动机是内心的傲慢,并不是为了帮助
别人,而是想说,你看看你都没有这个经验,而我有。
这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觉悟,一个让人汗颜的...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21
行禅在念住修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大多数这儿的同学们一样,我没有福气有专门时
间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做行禅。只能在上班路上做行禅,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希望为将来有机会密集禅修打下基础。
我曾经试着给每一步脚掌的移动分解标识“按,移,推,提”。开始感觉效果不错
,但缺点是标识经常跟不上所缘变化,导致标识变成了念口诀。后来请教卡玛兰蒂禅师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一)容易持续专注;跟数息的道理一样。(
二)可进可退;如果环境吵杂,或专注力弱,可只觉知“一三五七”步。如果专注力强
,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右脚全部觉知(三)易于平衡;因为是奇数,如果先标左
脚为一,那么下一循环右脚就标为一,就不会让觉知只偏向一侧。(四)从“七”到“
一”的变化点是打断妄念,觉知心念变化的最佳契点。
行禅是身念住的一种。身念住,用神经生物学的角...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22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
--------------我也无法坚持“左脚,右脚”,一会儿就走神了,等回过神来,发现已
经是““右脚,左脚”,囧。下次我也试着数七步,看是否适合我。谢谢啦!
身念住用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
是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哦,这样子。说得好。赞!请问您能用类似这样子的表述解释一下
止禅吗?
我现在对大脑的attention system and rewarding system有蛮多的兴趣,另外,还对
“衰老”感兴趣,为什么会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呢? (并因此对“熵/
entropy”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心,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对应佛教里的“劫”。哎,好好
奇。)
在组织学终末结构中,不同离子通道将不同的能量转化成细胞的电位变化,激发突触释
放神
经递质,...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23
行禅在念住修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大多数这儿的同学们一样,我没有福气有专门时
间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做行禅。只能在上班路上做行禅,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希望为将来有机会密集禅修打下基础。
我曾经试着给每一步脚掌的移动分解标识“按,移,推,提”。开始感觉效果不错
,但缺点是标识经常跟不上所缘变化,导致标识变成了念口诀。后来请教卡玛兰蒂禅师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一)容易持续专注;跟数息的道理一样。(
二)可进可退;如果环境嘈杂,或专注力弱,可只觉知“一三五七”步。如果专注力强
,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右脚全部觉知(三)易于平衡;因为是奇数,如果先标左
脚为一,那么下一循环右脚就标为一,就不会让觉知只偏向一侧。(四)从“七”到“
一”的变化点是打断妄念,觉知心念变化的最佳契点。
我在上班常速走路练行禅时用这种7步法,每一步...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24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
--------------我也无法坚持“左脚,右脚”,一会儿就走神了,等回过神来,发现已
经是““右脚,左脚”,囧。下次我也试着数七步,看是否适合我。谢谢啦!
身念住用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就
是对自己身体外周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变化进行持续觉知。
-----------------哦,这样子。说得好。赞!请问您能用类似这样子的表述解释一下
止禅吗?
我现在对大脑的attention system and rewarding system有蛮多的兴趣,另外,还对
“衰老”感兴趣,为什么会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呢? (并因此对“熵/
entropy”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心,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对应佛教里的“劫”。哎,好好
奇。)
在组织学终末结构中,不同离子通道将不同的能量转化成细胞的电位变化,激发突触释
放神
经递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孙不二女丹诀诗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Sat Jun 18 01:37:43 2011, 美东) 提到:
陈撄宁
孙不二女丹诀诗黄序
余自束发受书而后,读葛洪神仙传,慨然景慕其高风,遂有志于道术。壮岁宦游四
方,足迹所至,闻异人必尽力访求,见秘籍必潜心快读,旁门无论矣。
历四十年来,遇修炼正宗,每多探讨。品格最纯谨者,当推郑君鼎丞,学识最精博
者,当推陈君樱宁。二君对于三元丹法,都得真传,而地元一项,又皆能不畏劳苦,亲
自临炉,虽魔障迭起,寒暑屡迁,仍未尝稍挫其志。余既周旋二君之间,亦多次参从实
验之役,即外事以证内功,获益固匪浅也。
郑君著述,昔已幸见厥成。今陈君复出其所作《孙不二女丹诗注》一卷相示,并索
序文。余素习南宗,故于北派丹决,颇有疑义,及观此注,豁然贯通。方知南北二家丹
法,男女两性工夫,所不同者,在其下手之玄机,所必问者,在其一贯之妙道。
孙诗尽善,陈注尤详,余何容辞费?惟曾记当日陈君所诵孙不二仙姑七言绝句一首
,似含微旨,细审五言律诗中,尚未言及,特补录于此。诗...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印法师讲佛随念
开印法师讲课╱廖翎而(廖果文)整理
马来西亚寂静禅林住持、曾随圣严长老、葛印卡老师及帕奥禅师修习止观禅法, 专研《阿含》、《清净道论》、《大智度论》等。
「佛随念」(念佛),是采用古印度佛教早期的念佛方法,与中国佛教后来流行的「持名念佛」法门,有关系,但不尽相同。早期佛教的念佛,如阿含(南传尼柯耶)、阿毘达磨,乃至大乘佛教《大智度论》里谈的,皆侧重于忆念佛陀的诸种功\德为主,内容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或多加一个如来。
佛随念的功\德∶
有两种人不堕恶道∶一是至少证得初果以上的圣人,二是因福业生善而不堕恶道者。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今生是否能证初果,至少也须具备第二条件,即平时多修福业布施、持戒、慈心禅、佛随念,乃至毘婆舍那(观)智等善业,而生起强大喜悦、信念及不退堕恶道。
佛随念也能令修行人提起正念,有对治恐惧的疗效。时常念佛的人,成就时可证得欲界最高的定─近行定;由于他对佛陀的功\德了解愈深,信心愈稳,对世间的一切善恶、因果也愈加肯定,如此也可生起世间正见,免堕恶道。
如何修习?
刚开始练习时,可选择一尊自己看了感到欢喜的...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6: 清净慧菩萨
嗯,举个例子。阿(令人烦恼的杂念)弥陀佛。坐中在“阿”的后面产生一个杂念,你
根据什么判断是否能轻易回到佛号。
r****n
发帖数: 731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圆觉经 6: 清净慧菩萨

轻易不轻易你会有感觉的。是相对自己而言的。
我记得来果禅师讲过,刚开始时杂念占上风,持久后,就会使佛号正念占上风。杂念会
臣服。
我渐渐有此感觉了。
t****e
发帖数: 273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在我还是佛教徒的时候,偶尔看别人推荐这个电视剧,净土宗大力宣传的。前天晚上突
然想起来,仔细一读作者原文,原来原文明明白白讲了上帝如何监察人善恶!可惜佛教
徒拍的电视剧,竟然不忠于原文,加改删节,居然把上帝删掉了。不过,看看也好,让
人警醒。
‘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善行可记。
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
雠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
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vBFlF7tvl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mzI-k7dpXY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原文
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
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
有年。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底有双痣
。夫妇宝之。八岁戏于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妻以哭儿女故。
两...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73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在我还是佛教徒的时候,偶尔看别人推荐这个电视剧,净土宗大力宣传的。前天晚上突
然想起来,仔细一读作者原文,原来原文明明白白讲了上帝如何监察人善恶!可惜佛教
徒拍的电视剧,竟然不忠于原文,加改删节,居然把上帝删掉了。不过,看看也好,让
人警醒。
‘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善行可记。
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
雠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
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vBFlF7tvl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mzI-k7dpXY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原文
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
年及壮。家贫授徒。与同庠生十余人。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
有年。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聪秀。左足底有双痣
。夫妇宝之。八岁戏于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妻以哭儿女故。
两... 阅读全帖
i*****f
发帖数: 3291
31
碍什么眼啊,我还天天在那儿劝人禁欲呢。我不碍他们的眼,因为我和他们一样,不认
为比他们好,也不比他们坏,是他们中的一员。
性只不过是欲望中的一种,和想吃饭想买新衣服什么的差不多,但又和这些欲望不同。
性进入高境界要用类似打坐的方法和态度,心无杂念,无所求,比普通的打坐容易保持
长时间(几个小时)杂念很少,比较容易体会空性,因此可以实证一些道理。当然这种
方式比较危险,如果心里产生喜欢某种愉悦,希望再次得到,而看不到得失之间的转换
(存在就是消失的理由,没有存在就没有消失,没有消失就没有存在),那么对世界的
空性难以接受,会很痛苦。这应该是绝大部分的情况,不建议别人使用这种方法证道。
降伏其心的心指的是意识态度成见等等,和佛教通常指的心或者佛性不同。我没有降伏
其心,但是在努力减少分别心,努力减少我执,但是离目标还很远。
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不是我身体里的这颗心,也不是以肉体形式存在
的我,更不是我的意识。我隐约知道为什么它存在于是各种相存在,但是我看不到它,
被自己意识蒙蔽之后看不到真相了,希望穷极一生可以看明白一点点。
非常佩服佛祖和各代高僧,还有道家高人。
f***2
发帖数: 16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殊胜
三殊胜
索达吉堪布 著
今天给大家宣讲的是“三殊胜”。
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懂三殊胜,善根不能以方便摄持,中间若以
分别杂念散乱,最后没有回向的话,善根是无法增长的。所以在藏传佛教中,历代高僧
大德非常重视三殊胜。
三殊胜的简略修行,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都有提及
,上师如意宝每次给大家开课,或者到一些地方讲经说法时,也经常宣讲三殊胜的窍诀
。作为后学者,大家应尽量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根,若没有这样的方便法,虽然在很
长时间中行持善法,但有多少利益也很难说。
做任何一个善法,以方便摄持非常重要。世间上做一件事情,都离不开善巧方便,如果
你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财物制度,经济运作起来会非常方便,做什么都不太花时间
,最后的效果也不错。同样,我们行持善法也要一种方便法,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三殊
胜”。
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
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
是指在结尾以回向来印持,令善根永不失毁,且蒸蒸日上。
无论学什么佛法、做什么善事,必须要具...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从小我到无我(圣严法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22 00:53:22 2013, 美东)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并不离开禅;禅不即是宗教,宗教的功效,可
以从禅而获得;禅不是哲学,哲学却无法超越禅的领域;禅不是科学,科学重实际、重
经验的精神,亦正是禅的要求。所以请你不要以好奇的心理来探索禅的内容,因为禅并
不是一桩新事物,自从有了空间与时间以来,禅就普遍地存在于无穷大的空间与无限长
的时间之中。
禅既是普遍而永恒的存在,所以它用不着任何人来传授;须要传授的,乃是如何亲自体
验这个禅的方法而已。
有人把禅误解为一种神秘的经验,或者以为可以透过禅的经验而获得超自然的能力。当
然,从坐禅的修习过程中,可能使你在生理及心理的感觉上,产生种种奇异的现象,也
能够从身心统一的练习之中,达到以心力来控制或转变外在事物的目的。这些被视为宗
教奇迹的现象,不是学习坐禅的目...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殊胜
三殊胜
——索达吉堪布
今天给大家宣讲的是“三殊胜”。
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如果不懂三殊胜,善根不能以方便摄持,中间若以
分别杂念散乱,最后没有回向的话,善根是无法增长的。所以在藏传佛教中,历代高僧
大德非常重视三殊胜。
三殊胜的简略修行,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都有提及
,上师如意宝每次给大家开课,或者到一些地方讲经说法时,也经常宣讲三殊胜的窍诀
。作为后学者,大家应尽量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根,若没有这样的方便法,虽然在很
长时间中行持善法,但有多少利益也很难说。
做任何一个善法,以方便摄持非常重要。世间上做一件事情,都离不开善巧方便,如果
你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财物制度,经济运作起来会非常方便,做什么都不太花时间
,最后的效果也不错。同样,我们行持善法也要一种方便法,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三殊
胜”。
所谓的三殊胜,首先是加行发心殊胜,即以菩提心来摄持所修之善根;中间是正行无缘
殊胜,指不被分别念所染,以无分别或专心志致的智慧来摄持;最后是后行回向殊胜,
是指在结尾以...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35
隐形记忆是否也会对杂念造成影响?杂念的随机性是否与隐形记忆或大脑记忆以外的东
西有关?

memory
yes
z**n
发帖数: 2230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由的迷思》

《自由的迷思》是根据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于一九
七一至一九七三年间,在美国各地所作的演讲结集成书的。由于仁波切的前一本书《突
破修道上的唯物(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alism)》引起热烈的回响,因此
我们决定将这一组演讲稿也付梓刊行。《自由的迷思》可以视为《突破》一书之姊妹作
,也可单独当作一本介绍佛教心理学与西藏禅修的书来阅读。
本书在正文前,是仁波切写来描述修行历程的一首诗歌;书的最后是由仁波切英译
的一篇古典经文——帝洛巴(Tilopa)对弟子那诺巴(Naropa)口授之大手印教法。帝
洛巴乃仁波切所属历时一千一百年的噶举传承之祖师,故将该篇古典经文收录书尾,格
外适切。
|序曲|
登极
修行是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淬砺智慧的剑锋。

父母是非常慈爱的,
而我太年少未能体会。
高原的崇山与深谷美丽无比,
未曾见过低地的我,何其愚昧。

努力汲取心灵的滋养,
淬砺智慧的剑锋,
我寻得永恒的父母
令我再也难忘。

无人左右我的思想,
我显露本我的自性
现出少年王子的风仪。
此皆唯一上师之...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
37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我曾经试图从儒
释道中寻找生命的真谛,直到来美国后接触并皈依了基督教。所以想把自己的一些经历
写出来,希望对寻找信仰的朋友有所帮助,其中错误之处忘大家包涵。
关于儒家,我读过朱熹的《四书集注》,对孔子和孟子的话语有些了解。孔孟之道
对我们修身齐家非常好,所以中国古代社会达到了非常高的道德文明和精神文明。孔子
对“天”有种敬畏,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知我者,其天乎?”。但是对于形而上的一些问题孔子没有
谈论,《论语》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论死亡,孔子说“未知生,焉知
死”;论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所以,儒家思想不能彻底解决我对
天命、鬼神、死亡这些问题的疑惑。于是我开始从道家寻找。我读过《庄子》的一些章
节和《老子》,老子和庄子都觉得有一个“道”,但是他们没有指出“道”究竟是什么
,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还是无法解答我的疑
惑。
我又开始学习佛学。我读过《金刚经》和《六祖坛经》,觉得义理很深奥。本科时
,我坚...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1414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密宗為什麼能吸引那麼多人?
“藏傳佛教很多這種以數量提升修行”
念佛的净土不也是这样的吗
这些都是佛教基层化的结果,比较好让民众信服。只不过现在给大家定下的任务重了些
,所以民众有点受不了了。
请别误解我,我不是在说“来吧咱们欢天喜地开party放纵吧不要理这些繁杂的修行吧”
倘若真的觉得这种修行好,心无杂念,愿意磕三百万个头都没问题
就怕每磕一个就想着“消灾了有福了”,这就完了
很多普普通通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身体还不好,但每天扔打起精神努力工作一切
都扑在家人事业身上,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修炼,做一辈子已经很不容易,比起心有杂念
的那三百万个头强多了
难道真的进入修炼的“模式”才叫修炼?一个是对自己毫无顾虑对家人无私奉献,另一
个是求神拜佛求自己和家人保佑,哪个更贴近佛倡导的修炼?
我也不是说一心扑在家人事业身上就是得解脱的办法,全在怎么发心了。倘若说心中有
佛见什么都是佛,在佛院和不在佛院拜有何区别?心中真有,见鸟见树见电脑电视电灯
泡甚至见了马桶都觉得有佛。闹市之中一样可以静心崇佛。
过度对于模式的追求而忽略心性本净,我觉得就是对四圣谛没完全理解
r*****e
发帖数: 176
39
有没有真正修习大圆满法门的师兄?对达照法师这篇文章有没有什么评价?
——————————————————————————————————————
——————————————
前言
近几年来,汉地有不少人在学习汉传佛法的净土法门,但是因为不懂其圆妙高深的道理
,故而把净土法门看成老太婆、没文化的人修行的法门。因此,他们不愿继续修行净土
法门,而去向往藏传密教,去修藏传佛教的“大圆满”。事实上,历史上汉人修藏传密
教有成就的实不多见,反而是修行净土法门,自东晋至今约一千五百多年以来,在汉地
有所成就的人非常之多。
佛经上记载,不仅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还是大势至菩萨,他们都提倡修净
土法门,就连印度的龙树菩萨、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也是大力提倡修净土法门;自佛
法传入中国以来,历代高僧大德先修禅后入净,得大成就者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在佛
教史上,特别是在居士的佛教史上,在传记中可以看到,修净土法门得大成就者举不胜
举;不但过去如此,就是现在,我们汉地因修净土法门而成就金刚不坏体的人也不少。
如此圆满微妙的大乘法门,现在却被一些诸如“我们汉传佛教没有传承”、“光念念佛
没有用”,这些...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40
所以你有两个不同意,其它都同意。挺好的了,你以后会明白的。
我说的静修容易,守则就是观着心动还是不动,那样最快了(心动也别急,接受这个现
实,看看能动多久。否则不让心动的话,你反而没有让其发泄透。你观到它它自然掉落
了你也别管,别去管发泄透还是不透这种问题,要知道和接受一切。如果忘记“知道”
了,那还是要提醒自己回来的。刚开始要两三天才能让所有的杂念排泄完),平静本身
会教会你很多很多,你所有潜在的问题,身体的,心理的,灵魂的,都会在平静中一一
冒泡并实现某种意义上的解决,虽然很多解决的方法很怪异(比如说我腰肌的问题,会
往后仰到一个奇怪的平衡位置,然后在那个位置那些肌肉波浪性地承受不了,难受极了
。那些波浪性跟腹肌的发动有关,我的心没动,是身体自己要那么做的),有些很艰难
苦痛。你什么都随它去,只以心不动为准则。比如说腿压麻了你是不是放松一下,你观
着心的话,你自然会明白动一下身子是否意味着心动的。有的时候不动身子心不动,有
的时候动身子心不动。。。
守则越繁复,就越是慢。你以为你懂得的脑子中的所有的道理和概念,其实在静修中,
都属杂念,要一一掉落了,才能进入平静。。。
w**u
发帖数: 31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说说我的疑吧
新年好,说说我的疑吧:
静坐中见到潜意识像波浪拍来,知其非我,非我所;不能控制,不能预知,知其无常;
无常却又有忧受,故知苦。顿觉三法印准确无疑。觉得 runsun 法友提醒的有道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Wisdom/31626453_0_2.html, 31楼)
"但这种对杂念的认识,实际是不正确的,而且这种禅修方法本身就有问题,是外
道的专注型禅定。实际上在禅修过程当中,只有两种情况,1,有正念觉知,2,无正念
觉知。“
“如果你有正念觉知,不管是专注在呼吸上,还是觉知到疼痛,甚至哪怕觉知到自
己在胡思乱想,这些都不是杂念,而都是正念,是正确的。应该努力去坚持和培养这种
觉知“
“如果你没有正念觉知,哪怕你目标仍然在呼吸上,乃至高度入定,感觉什么都没
,几个小时一瞬间就过去了,这个时候也不是真正的正定。因为佛法所说的正定,必须
要有觉察当下身心现象的能力。"
我是能亲身感觉到潜意识来源于这辈子以前生活经历:嗔心〉贪心〉没如理作意〉无正
念,还有一些莫名的因素。所以了知过患的来源。知道出离得重要,知道看住“...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说说我的疑吧
新年好,说说我的疑吧:
静坐中见到潜意识像波浪拍来,知其非我,非我所;不能控制,不能预知,知其无常;
无常却又有忧受,故知苦。顿觉三法印准确无疑。觉得 runsun 法友提醒的有道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Wisdom/31626453_0_2.html, 31楼)
"但这种对杂念的认识,实际是不正确的,而且这种禅修方法本身就有问题,是外
道的专注型禅定。实际上在禅修过程当中,只有两种情况,1,有正念觉知,2,无正念
觉知。“
“如果你有正念觉知,不管是专注在呼吸上,还是觉知到疼痛,甚至哪怕觉知到自
己在胡思乱想,这些都不是杂念,而都是正念,是正确的。应该努力去坚持和培养这种
觉知“
“如果你没有正念觉知,哪怕你目标仍然在呼吸上,乃至高度入定,感觉什么都没
,几个小时一瞬间就过去了,这个时候也不是真正的正定。因为佛法所说的正定,必须
要有觉察当下身心现象的能力。"
我是能亲身感觉到潜意识来源于这辈子以前生活经历:嗔心〉贪心〉没如理作意〉无正
念,还有一些莫名的因素。所以了知过患的来源。知道出离得重要,知道看住“...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要进去了
没有平和下来,就不容易敏感,是葛老这个派别的的内观法门区别于别的法门的地方。
也许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弱点,不容易上手,但是我却认为这是一个优势,因为它设立了
正确的门槛,使得只有“全聚焦”的才能过关,“点聚焦”的不让过。然后从这种平和
获得的敏感中,充分体会craving与aversion造成的延长效应,以此体验不参与现象就
无常,就不能延续的这份智慧。
所以你是太认真想精进了,反而埋下了craving的种子,反而不平和了。那种子其实也
不过是个念而以,你面对一下它,坦然地观一下它,它没有你加力,也同样是不能延续
的。反而是你压抑它,避讳它,它倒是得到加力了。。。
所以这个方法,第一次一定要密集闭关,才能入门。而且是最好知道得越少越好,带去
的ambitious越少越好,以此减少需要放下的东西。。。
desktop师妹练到不专注了,境界反而更高了。一开始平和观杂念观到杂念无力为续,
然后那个认真劲最后也掉落了。。。
你能否敏感,其实跟你心思能否放下相关。。。这是个好门槛。
a*******2
发帖数: 465
44
15年莲师法会·噶当教言(三)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12月20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莲师法会的第五天,接着给大家讲《噶当教言》的内容:贡巴瓦格西讲了学
佛修行中的十一种根本。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了解、都明白了,才能知道怎样得
到这些功德,怎样达到这种境界。贡巴瓦格西是旧噶当派的大成就者,修行非常好,关
于他的很多故事非常有加持力,非常有感染力。
格西讲,想成佛,要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两种资粮圆满了,就能成佛了。
成佛要靠积累两种资粮,积累两种资粮要靠菩提心。如果缺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
的摄持,无论学佛修行,还是行善积德,都不是成佛之因。有菩提心的摄持,学修才是
如法的,最终才能成佛;有菩提心的摄持,行善积德才能变成成佛的因。如果没有菩提
心,无论是学佛还是修行,无论怎样精进,最终也不能成佛;如果没有菩提心,无论怎
样行善积德,最终也不能成佛。都不能成为成佛的因。所以菩提心很重要。
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主要指利他心。这种利他心不是普
通的利他心,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之心...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行断三缚结……实证初果
三、如何断我见
意识心体者,举凡现起时,必定会与五尘与法尘相触,亦必定会与五种了别境界相之心
所有法相应;又必定会有人间境界中五位(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灭尽定位,无想
定位)暂时断灭之现象,当知符合如是体性之觉知心,必定即是意识心也。
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我见之意涵;我见者即是误认意识心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
知心认定為常住不坏法时,即是堕於『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
…常住不坏者,如是见解即名我见。所以欲断我见者,当先了知意识心,莫『堕於意识
心中而自以為不堕於意识心中』,莫将意识心变相境界错认為第八识如来藏境界,是故
应先了知「勘验意识心之方法」,方能真断我见无餘。如何勘验「所悟是否為意识心?
」答:可以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中所说较為粗浅之心所有法勘验之,即可正确勘验。
先说第一种勘验法:观察所悟之心,是否為觉知心?若是觉知心,则非真实心。復观察
所悟之心,是否能领受五尘与法尘?若是能领受痛痒冷暖之心,能领受色、声、香、味
之心,能了知法尘之心,当知即是意识心,不论所住境界相如何胜妙,都仍然是意识境
界;综而言之,若是一念不生之际,仍然能领受六尘,仍然能触知六尘...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五蕴皆空
无常和混沌态的区别
这种生灭无常状态,本身却是从“分别心”、思考或内观产生出来的!无常纷纷,进而
可以不分别。
而道家的混沌态,却是不分别,无为、无欲,无知产生出来的。
例如下文:
黄帝即天子位的第十五年,因天下百姓拥戴自己而十分高兴,于是就保养身体,兴歌舞
娱悦耳目,调美味温饱鼻口,然而却弄得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
又过了十五年,因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于是竭尽全部精力,增进智慧和体力,去治理
百姓,然而同样是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心绪恍惚。黄帝长叹道:“我的错
误真是太深了。保养自己的毛病是这样,治理万物的毛病也是这样。”于是他放下了纷
繁的日常事务,离开了宫殿寝室,取消了值班侍卫,撤掉了钟磐乐器,削减了厨师膳食
,退出来安闲地居住在宫外的大庭之馆,清除心中杂念,降服形体欲望,三个月不过问
政治事务。有一天,他白天睡觉时做梦,游历到了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的西
方,台州的北方,不知离中国有几千万里,并不是乘船、坐车和步行所能到达的,只不
过是精神游历而已。那个国家没有老师和官长,一切听其自然罢了。那里的百姓没有嗜
好和欲望,一切顺其自然罢了。他们不懂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目 录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二、我见之意涵
三、如何断我见
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
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
丙、断疑见
丁、断戒禁取见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甲、五蕴我
乙、十二处我
丙、十八界我
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
甲、识阴的定义
乙、识阴的出生
丙、识阴的苦
丁、识阴的苦集
戊、识阴的苦灭
己、识阴的苦灭之道
六、总结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佛门修行者是否已证初果?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巳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为判;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于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
若实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转结为急切之务;若断三转结
者,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
当以断除三缚结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禅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
者,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
之即断,对于众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于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
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 阅读全帖
x******r
发帖数: 3489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喜欢佛法的朋友们
有一定的道理。
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
杂念是什么东西,脑波又是什么东西。
f*******8
发帖数: 3612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喜欢佛法的朋友们

是仙也有杂念,
差别在于,别人知道那只是杂念而已。不会迷惑成自己的心。
开悟的人不是说住在净土才叫开悟,他在地球上也是开悟,到哪里都是开悟。
他吃饭时开悟,解手时也照样开悟;他在天堂、净土开悟,身处地狱照样开悟。
六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个人理解啊)他不是用了个跟别人不同的电脑,而是他知道电脑只是电脑而已,
没有把电脑当成自己。
或者说他骑牛牧牛,骑在牛背上,不会把牛当成自己,让牛想怎么跑就怎么跑。
可能这还属于浅层理解...属于区分人和牛的层次。
也许别人更高的表现确实能把牛也变了,这就不是现在能理解的了。
脑波只是个波而已,但是要真的了解如何从脑波变成了我们能觉知的声音和图像,
看见了世界。这就涉及楞严经的“闻性、见性”等等。
应该说,每个人需要实修才能真明白。
”如
的这
f*******8
发帖数: 3612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喜欢佛法的朋友们

需要这么问吗?
如果决心打坐,然后坐的时候心里出来各种念头、想法:
也许我应该看看明天的规划做了没有,也许小孩子会闹。等等,
这就是杂念啊。
如果你被这些杂念影响,人就没法打坐了。
至于真心,这时候根本不用管,只管“既然决定打坐,那就打坐”。
如果没决定,就说自己没决定。
都不知道你这么问,是反问,还是请问?
你应该改改,
要不就直接说别人错,要不就直接说自己的理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