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李富春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l
发帖数: 217
1
1961年12月1日时代杂志封面是土共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垂头沉思的样子,背景
是龟裂的土地和失落在田间的碗筷。
这已经是三年人祸的末尾,西方世界对土共统治的中国大陆仍然是雾里看花,但透过各
种蛛丝马迹还是能够大致了解真相。请读一读时代杂志 The Loss of Man 这篇文章: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38802,00.html
原文很长,分十个网页,所以就不在这里转贴了。
v**e
发帖数: 8422
2
1964年三线建设决策前后的中央分歧
送交者: 水蛮子 2011年09月19日
作者:陈东林
作者简介:1949年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从事研究。主要论著有:《中国文化大革命事典》(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
科全书》(副主编),《毛泽东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合著)等,并发
表论文60余篇。
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
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 三个五年计划,
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
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
署,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4年三线建设决策前后,中央高层曾经产生过不同的认识分歧。三十七年过去,这些
分歧因何而生?仍然鲜为人知,即使是当年参与建设部署的许多高级干部也未闻其详[1
]。本文试图对其来龙去脉作出初步的钩勒与评析,为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决策,提
供有益的借鉴和教训。
一、"...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安亭事件」的再认识和再研究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607039g.htm
「安亭事件」的再认识和再研究
⊙ 王 锐
发生在1966年11月的「安亭事件」,无疑是「文革」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其
重要,国内几部著名的「文革史」专著,如高皋、严家其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金春明的《「文化大革命」史稿》,王年一的《大动乱的年代》等,对「安亭事件」
均作专节叙写,对事件的成因、结果及影响予以较详分析论述。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着的
三卷本《周恩来年谱》,对「安亭事件」也有专条叙论。
「安亭事件」已过去快40年了,一切似乎已有定论。不过,笔者在对「文革史」
和「文革」人物事件的研究中,却深感对「安亭事件」有深化再认识和深入再研究的必
要。说其再认识,是因为无论是对「文革」进程的改变和影响,还是对历史人物的命运
沉浮,「安亭事件」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四人帮」中的张春桥、王洪文、江青
3人就直接与其关系重大,其他重要政治人物还有陶铸、陈伯达、陈丕显等,甚至还有
周恩来,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和前途,都不同程度受到「安亭事件」影响)。说其再研究
,就是「安亭...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umu (朽木☀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 23:17:23 2010, 美东)
揭秘:毛泽东提出“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2010年11月03日 09:56:11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尹家民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红墙知情录》(全三册)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
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
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
以下为《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节选。(孙琳)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站在巨幅中国地图前问周恩来:“你说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名
字?”周恩来回答道:“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漫山遍野的攀枝花……”毛泽东听罢,脱
口道:“那就叫它‘攀枝花’。”
毛泽东“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所谓“三线”,是毛泽东亲自划分的,他按战略地位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
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揭秘:毛泽东提出“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2010年11月03日 09:56:11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尹家民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红墙知情录》(全三册)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
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
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
以下为《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节选。(孙琳)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站在巨幅中国地图前问周恩来:“你说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名
字?”周恩来回答道:“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漫山遍野的攀枝花……”毛泽东听罢,脱
口道:“那就叫它‘攀枝花’。”
毛泽东“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所谓“三线”,是毛泽东亲自划分的,他按战略地位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
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700
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
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
为较理想的战略后方。按今天的区域来划分,三线地区基本上...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6421
6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umu (朽木☀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三线建设的决策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 23:17:23 2010, 美东)
揭秘:毛泽东提出“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2010年11月03日 09:56:11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尹家民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红墙知情录》(全三册)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
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
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
以下为《红墙知情录(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节选。(孙琳)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站在巨幅中国地图前问周恩来:“你说的那个地方叫什么名
字?”周恩来回答道:“那里荒无人烟,只有漫山遍野的攀枝花……”毛泽东听罢,脱
口道:“那就叫它‘攀枝花’。”
毛泽东“三线”构想的深层原因
所谓“三线”,是毛泽东亲自划分的,他按战略地位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
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7
见到救命恩人魏冬桂(左),沈爱兰十分激动
离别时,沈爱兰(左)拥抱救命恩人李春富
黄石三名泳友上午游泳上岸,共进午餐喝光两瓶白酒,其中两人相约下水再游。不料57岁的女泳者沈爱兰从中窑江滩再下水后昏迷,顺长江漂流,醒来后已天黑,奋游约1小时后至江西省瑞昌市码头镇狗头矶水域获救。
从下午3点在黄石中窑江滩下水,至次日凌晨1点多在瑞昌获救,醉酒的沈爱兰在长江上漂流了10个小时。10月12日,沈爱兰带着好友去码头镇苏山村,向营救主力李春富夫妇致谢。见证者称,沈爱兰昏迷状态下,在长江上漂流75公里生还,实乃奇迹;同时李春富夫妇深夜奋不顾身救人,彰显了凡人善举。
A 凌晨呼救
今年52岁的李春富,在江西省瑞昌市码头镇狗头矶开了一家船舶修理公司,公司所在地临近长江,他平常吃住都在这里。
7月22日晚,李春富痛风的老毛病又犯了,脚疼令他睡不安稳。凌晨1点多钟,李春富隐约听到有人喊“救命”,他以为是在做梦;但呼救声越来越真切,李春富赶紧翻身起床,带上强光手电筒,并喊醒妻子魏冬桂,往江边跑去。
长江中,57岁的沈爱兰正在漩涡中挣扎,吐出一口被呛的水后,她又急忙呼救。李春富看见沈爱兰身上套着救生圈,松了一口...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戚本禹回忆录:江青与老干部
事实上,江青在文革中保过很多人.中联部斗王稼祥.江青就跟我说,叫他们别斗了.王稼
祥在历史上对主席是好的,他是有功之人.
江青和李富春的关系特别好.她去延安后,她的组织关系就是李富春给查清楚后恢复
的.李富春那时是组织部长,又做过中央办公厅主任.在延安有些人散布江青的流言蜚语.
李富春马上找那些人来,训斥了一顿,不许瞎说,再小广播,自由主义,要处分。没
有的事,别造谣,再造谣,要负党纪责任(李富春的原话)。李富春代表中央组织部这么
一讲,下面就不敢乱说了。所以江青跟李富春挺好的。文革时,谁要打倒李富春,江青
马上叫我去,说,跟他们说,不能反李富春。所以,那时国家计委和学部有人贴李富春的
大字报.我就去说了,他们问为什么?我说,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不许反.我这人有时也挺
横的.
二月逆流以后,谭震林被打倒了,但主席说,还是要保他.江青让我给群众去做工作.
我说得是最有说服力的.我说,谭虽然有错误,但我们要看到,他和刘邓不一样,他在党内
是拥护毛主席的.是坚决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是坚决反对包产到户的.据说他听了以
后还挺满意,说,这小子算讲了句人话.
江青还让我去保王震,事后王震还亲笔给...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43926
9
发信人: bingya (bin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戚本禹回忆录:江青与老干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 00:32:58 2015, 美东)
事实上,江青在文革中保过很多人.中联部斗王稼祥.江青就跟我说,叫他们别斗了.王稼
祥在历史上对主席是好的,他是有功之人.
江青和李富春的关系特别好.她去延安后,她的组织关系就是李富春给查清楚后恢复
的.李富春那时是组织部长,又做过中央办公厅主任.在延安有些人散布江青的流言蜚语.
李富春马上找那些人来,训斥了一顿,不许瞎说,再小广播,自由主义,要处分。没
有的事,别造谣,再造谣,要负党纪责任(李富春的原话)。李富春代表中央组织部这么
一讲,下面就不敢乱说了。所以江青跟李富春挺好的。文革时,谁要打倒李富春,江青
马上叫我去,说,跟他们说,不能反李富春。所以,那时国家计委和学部有人贴李富春的
大字报.我就去说了,他们问为什么?我说,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不许反.我这人有时也挺
横的.
二月逆流以后,谭震林被打倒了,但主席说,还是要保他.江青让我给群众去做工作.
我说得是最有说服力的.我说,谭虽然有错...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
2015-08-28 11:57:10
几十年来,1959年庐山会议史料文献浩如烟海,各界公认李锐著《庐山会议实录》贡献
最巨。湖南教育出版社在1989年那个特殊而敏感的年代推出李锐所著《庐山会议实录》
,不仅填补了再现庐山会议这段真实历史的空白,还让世人见识了湖南出版人敢为人先
的胆略。此书发行以后被抢购一空,随即被禁。
查了一下好像回首论坛还没有这个资料,网络上也没有在线阅读版本。把我的PDF转成
文字,换行没有换好,大家将就着看吧:)
前言
1959年的庐山会议,已经过去
30多年了。
庐山之变影响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至深且巨,阶级斗争的理论与实
践从此升级,引入党内,直到中央领导层,终于导致十年动乱的到来。
1980年秋,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时,
关于庐山会议,我曾作过一个较长的发言(《简报》刊出两万余字)。当时
就有中央领导同志催我,将这段史实尽快详细写出,否则,许多真相后代
难以弄清。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自己也觉得义不容辞。但由于工作繁忙
及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动笔。现在利用在青岛消夏的时间,将已经收集和
整理过的资料编写出来。...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延安“抢救运动”真相考zz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247/0804/135857.html
[纪事]延安“抢救运动”真相考
作者:何方
关于抢救运动的评估、资料和一些提法问题
延安整风中的抢救运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直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
究中的一个禁区,比中央苏区抓“AB”团还要严格。因为抓“AB”团后来一般都把责任
推给尚未成立的 “左”倾中央和并不存在的王明路线 (即使按许多党史书上的说法,
也是大抓“AB团”后的四中全会上才出现所谓“王明路线”), 但抢救运动却无法可
推,只能干脆不提,因为不但毛泽东、刘少奇、彭真等人,连康生在生前也是没人敢公
开提的。例如被称为中共党史奠基作的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就根本没有提这
个作者胡乔木自己也说是搞了两三年的抢救运动。 有些文件和文章如果提到,也说成
审干运动(至今还有审干工作扩大化这种不通的提法 ),或只把中间一小段说成“抢
救运动”,而且都要强调审干运动方针的正确和取得的伟大成绩。其中最权威的,当数
1955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彻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中所作的如下评价:“
延安的审干运...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2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0_12/24/3677787_0.shtml
2010年12月24日 09:13 百年潮
核心提示:值得一提的是,高岗当时的确有一种异常心态,他在临上飞机前,私下对妻
子说:“这次去苏联,我担心有人要害我。万一出什么事,你要把孩子照顾好。”至于
他为什么会在备受毛主席器重的时候产生这种不祥之感,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摘自《百年潮》2002年第3期,口述:赵家梁,整理:张晓雯,原题:《对<毛泽东
谈高岗事件>一文的几点意见》
赵家梁先生是高岗生前的最后一任秘书,在高岗被管教期间,党中央决定他为管教组的
组长。最近,赵先生谈了对何祚康先生编译的《毛泽东谈高岗事件》一文(以下称何文
)的意见。——编者
首先,我认为,毛主席谈高岗事件,不必引用外国人的话,因为从1953年夏季到1955年
,直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毛主席多次谈到高岗的问题。
我这里只就何文中明显与实际不符之处谈几点意见。
1.关于捷沃西安(何文译为捷沃相)访华的情况及高岗为什么要去东北。
何文引用了毛主席的话:...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503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eideng (剩女不知文革恨,隔网犹唱后庭花。),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泽东定大跃进指标 陈云发动土法炼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7 17:51:45 2011, 美东)
毛泽东批周恩来和陈云:离右派“50米远”
陈云早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就支持毛泽东,此后他和毛泽东一直在政治上紧密地合作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把主管财经的重任,压在陈云肩上。
但是,毛泽东和陈云之间,在经济建设的速度问题上,逐渐产生了不同看法……
事情是从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引起的。这篇社论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
意见写的,题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
社论提出了一个新名词,曰“反冒进”。社论反对急躁冒进,后来也就被称之为“反冒
进”。
社论指出,当前一方面存在右倾保守思想,另一方面又发生了急躁冒进的偏向。
社论又指出,急躁情绪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是因为它不但是存在于下面的干部中,而
且首先存在于上面各系统的领导干部中,下面的急躁冒进有很多就是上面逼出来的。
社论还指出,在...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4
杨尚昆晚年谈毛泽东:多疑善变有时不可理喻
大中小2014-12-26 22:59:03
多维历史
1945年10月至1965年11月,杨尚昆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岗位上干了20年。杨尚昆曾说,
“中央办公厅是中央的办事机构,掌握党的全部机密,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体现了毛
泽东对我的信任”。那么,杨尚昆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
选集传记组组长张培森在2009年第3期《炎黄春秋》发表的《杨尚昆1986年谈张闻天与
毛泽东》一文,透露了一些细节。比如,杨尚昆说:“毛主席这个人非常多疑,后来张
闻天在莫斯科当大使时,我想毛主席可能也有点怀疑。”另外,杨还说:“我们这个党
后来‘文化大革命’留有很多问题我现在也想不通,明明是毛主席讲过的话,他可以重
新变过。比如瞿秋白的那个《多余的话》,毛主席看了,也亲自跟我讲过,说秋白这个
同志是书生,说他文章写得很好。他那个意思就是说并没有出卖什么党的秘密,或者说
他是叛徒。后来忽然不晓得怎么一下子说他是叛徒。也是他讲的。所以他有些事情不知
怎么搞的。”该文全文如下。
毛泽东经典微笑照
杨尚昆同张闻天有着将近40年的友谊,称得上是知己的战友...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2876
15
杨尚昆为什么要搞窃听?

杨尚昆晚年谈毛泽东:多疑善变有时不可理喻
大中小2014-12-26 22:59:03
多维历史
1945年10月至1965年11月,杨尚昆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岗位上干了20年。杨尚昆曾说,
“中央办公厅是中央的办事机构,掌握党的全部机密,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体现了毛
泽东对我的信任”。那么,杨尚昆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
选集传记组组长张培森在2009年第3期《炎黄春秋》发表的《杨尚昆1986年谈张闻天与
毛泽东》一文,透露了一些细节。比如,杨尚昆说:“毛主席这个人非常多疑,后来张
闻天在莫斯科当大使时,我想毛主席可能也有点怀疑。”另外,杨还说:“我们这个党
后来‘文化大革命’留有很多问题我现在也想不通,明明是毛主席讲过的话,他可以重
新变过。比如瞿秋白的那个《多余的话》,毛主席看了,也亲自跟我讲过,说秋白这个
同志是书生,说他文章写得很好。他那个意思就是说并没有出卖什么党的秘密,或者说
他是叛徒。后来忽然不晓得怎么一下子说他是叛徒。也是他讲的。所以他有些事情不知
怎么搞的。”该文全文如下。
毛泽东经典微笑照
杨尚昆同张闻天有着将近40年... 阅读全帖
l*****9
发帖数: 9501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战略分歧到底在哪里?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0 14:10:47 2016,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战略分歧到底在哪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0 14:10:06 2016, 美东)
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战略分歧到底在哪里?
由于这些年来史学界的某些观念的误导,使得不少人将长征途中张国焘与中共中央之间
的那场斗争,简单而机械地视为是张国焘与毛泽东两个人之间的权力之争,抹煞了这场
斗争中所包含的政治军事内容,将严肃的历史庸俗化。也正是在这种庸俗化的史学观念
误导下,对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下所造成的部分历史事件,就产生了错误解读,进一步
将张国焘与中共中央之间的路线分歧和斗争,肤浅地曲解为红军一四方面军之间的矛盾
。而这种错误认识,恰恰是张国焘为...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503
17
毛泽东批周恩来和陈云:离右派“50米远”
陈云早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就支持毛泽东,此后他和毛泽东一直在政治上紧密地合作
。正因为这样,毛泽东把主管财经的重任,压在陈云肩上。
但是,毛泽东和陈云之间,在经济建设的速度问题上,逐渐产生了不同看法……
事情是从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引起的。这篇社论是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
意见写的,题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
社论提出了一个新名词,曰“反冒进”。社论反对急躁冒进,后来也就被称之为“反冒
进”。
社论指出,当前一方面存在右倾保守思想,另一方面又发生了急躁冒进的偏向。
社论又指出,急躁情绪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是因为它不但是存在于下面的干部中,而
且首先存在于上面各系统的领导干部中,下面的急躁冒进有很多就是上面逼出来的。
社论还指出,在反对保守思想的时候,也不应当忽略或放松对急躁冒进倾向的反对。只
有既反对了右倾保守思想,又反对了急躁冒进思想,我们才能正确地前进。
1958年1月11日晚,毛泽东在广西南宁会议上,尖锐地批判了《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
毛泽东说:
“这篇社论既要反右倾保守,又要反对急躁冒进,好像有理三...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战略分歧到底在哪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0 14:10:06 2016, 美东)
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战略分歧到底在哪里?
由于这些年来史学界的某些观念的误导,使得不少人将长征途中张国焘与中共中央之间
的那场斗争,简单而机械地视为是张国焘与毛泽东两个人之间的权力之争,抹煞了这场
斗争中所包含的政治军事内容,将严肃的历史庸俗化。也正是在这种庸俗化的史学观念
误导下,对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下所造成的部分历史事件,就产生了错误解读,进一步
将张国焘与中共中央之间的路线分歧和斗争,肤浅地曲解为红军一四方面军之间的矛盾
。而这种错误认识,恰恰是张国焘为自己的错误路线进行辩解时所使用过的逻辑。
所以,要清晰正确地解读那段历史,就有必要先认识清楚,张国焘与当时中共中央决策
层在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上的根本分歧。
张国焘与中央的政治战略分歧,虽然出现在一四方面军会师之时,但在之前已经有了一
点苗头。这就是关于西北联邦政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苏联军队曾给中国施加了很大压力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核大战阴云笼罩中国上空时的往事揭秘。
1969年3月至8月间,中苏边境接连爆发了几起冲突事件,之后,大军压境的苏联于下半
年又私下向美国等国试探对中国核设施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展
了防范“新沙皇”侵华战争的紧张战备和疏散在京中央领导人的工作。
中央发出疏散令
从1969年3月初开始,全国战备紧锣密鼓开展起来。3月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
报》联合发表社论《打倒新沙皇!》其中说:“不管你们来多少人,不管你们联合什么
人一起来,我们都要把你们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
到8月28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发布命令,要求边疆地区革委会、人民解放军驻
边疆地区部队,充分作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随时准备对付武装挑衅,防止敌人突然袭
击。命令说,党中央命令你们充分作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随时准备粉碎美帝、苏修
的武装挑衅。防止它们的突然袭击”。命令还要求立即解散一切跨行业的群众组织,停
止武斗,实行归口大联合,坚决执行“七二三布告”(7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布告,
要求山西省部分地区制止武斗、惩办坏人,恢复生产与工作),大力支...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166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杨尚昆晚年谈毛泽东:多疑善变有时不可理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27 18:49:05 2014, 美东)
杨尚昆晚年谈毛泽东:多疑善变有时不可理喻
大中小2014-12-26 22:59:03
多维历史
1945年10月至1965年11月,杨尚昆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岗位上干了20年。杨尚昆曾说,
“中央办公厅是中央的办事机构,掌握党的全部机密,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体现了毛
泽东对我的信任”。那么,杨尚昆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
选集传记组组长张培森在2009年第3期《炎黄春秋》发表的《杨尚昆1986年谈张闻天与
毛泽东》一文,透露了一些细节。比如,杨尚昆说:“毛主席这个人非常多疑,后来张
闻天在莫斯科当大使时,我想毛主席可能也有点怀疑。”另外,杨还说:“我们这个党
后来‘文化大革命’留有很多问题我现在也想不通,明明是毛主席讲过的话,他可以重
新变过。比如瞿秋白的那个《多余的话》,毛主席看了,也亲自跟我讲过,说秋白这...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1
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战略分歧到底在哪里?
由于这些年来史学界的某些观念的误导,使得不少人将长征途中张国焘与中共中央之间
的那场斗争,简单而机械地视为是张国焘与毛泽东两个人之间的权力之争,抹煞了这场
斗争中所包含的政治军事内容,将严肃的历史庸俗化。也正是在这种庸俗化的史学观念
误导下,对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下所造成的部分历史事件,就产生了错误解读,进一步
将张国焘与中共中央之间的路线分歧和斗争,肤浅地曲解为红军一四方面军之间的矛盾
。而这种错误认识,恰恰是张国焘为自己的错误路线进行辩解时所使用过的逻辑。
所以,要清晰正确地解读那段历史,就有必要先认识清楚,张国焘与当时中共中央决策
层在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上的根本分歧。
张国焘与中央的政治战略分歧,虽然出现在一四方面军会师之时,但在之前已经有了一
点苗头。这就是关于西北联邦政府的宗旨问题。按张国焘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所说,那
时他已经对苏维埃运动产生怀疑,故而在西北联邦政府的政策制定中不再将苏维埃运动
的土地政策作为核心内容提出。而在当时,中央对张的政策提出批评后,张国焘也没有
就此过多提出异议,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基本还是执行苏维埃运动的土地...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2
http://www.mps.gov.cn/n16/n1327/n4834/n1452660/1471057.html
(刘坚夫)来自:公安部 时间:2007-07- 02
1967年10月8日,北京市东城区许多单位和个人都收到从邮局寄给他们的内容相同
的反革命信件,他们急忙将这些信件转到公安机关。在首都发生散发范围如此之广的反
革命信件,立刻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公安机关对此非常重视,公安部立即组织了“10&#
8226;8”专案组,由于桑副部长领导侦破。

(一)
这封反信使用16开油光纸油印,全文一万多字。写信人对解放后中国共产党的内外
政策,特别是对我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对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
进行了人身攻击。全信字迹清楚、端正。标题为“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给全体党员的一
封公开信”,署名“中国共产党中央非常委员会”,落款日期“1967年10月1日”。反
信刻印以后,用人民日报包封,在封面上用有光纸再包一层,用自来水笔写上收信的机
关、学校、团体、工厂的名字,投邮寄出。从反信的邮戳上看,投信人是从东城区六国
饭店南口开始投邮,沿路到纺帜工业部西侧,横穿东长...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3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756
五.故布疑云的“王明中毒”案
王明是中共驻第三国际的代表,同时被第三国际选为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一时间对
中国革命问题决策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背后有苏联的支持,王明曾经以钦差大臣的姿态
呼风唤雨。继张国焘之后,成为毛泽东最有竞争力的反对派。
王明与毛泽东在抗日策略上发生严重分歧。王明主张积极从军事上打击日本,牵制日本
不能从东方开辟第二战场进攻苏联。1941年10月4日-9日,王、毛持续五天争论不能统
一认识,毛泽东还找来任弼时、王稼祥、康生、陈云一起讨论希望得到助阵,但是这四
人保持沉默,因为他们清楚王明的意见和季米特洛夫的建议是一致的。
10月10日,王明胃出血卧床不起,14日李富春和傅连瞕用汽车把王明送入中央医院,金
茂岳被指定为主治大夫。金茂岳反映自己只是一个妇产科大夫,最好还是找内科专家领
班主治。但是李富春、傅连璋认为他适合担当此重任,他也就服从了。那时候,金大夫
正申请入党,是接受考验的时候。
1942年3月到5月,金茂岳开始给王明服用大剂量甘汞...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4
从陶铸事件看毛泽东的政治斗争手段
微信
大中小2016-08-28 19:37:28
多维历史
陶铸屡获毛泽东拔擢——毛倒刘部署之一——1964年底已将陶铸视为心腹——1966年6
月毛泽东特调陶铸进京——陶铸拥护开展文革但拒绝搞阴谋诡计——9月陶铸的地位岌
岌可危——陶铸不善审时度势——李雪峰模式:11月毛要陶铸离开中央——12月陶铸成
"刘邓路线代理人"——出尔反尔:毛泽东变调——陶铸被宣判——以"叛变投敌"为由给
政敌治罪是毛泽东的最后手段。本文摘自2016年8月28日《纵览中国》,是丁抒向《毛
泽东遗产和当代中国:文化大革命五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提交的论文。
1960年,毛泽东与陶铸、曾志夫妇在广州合影(图源:广州文史)
毛泽东策划的文化大革命,原本的目标只在刘少奇和邓小平,即后来的"刘邓资产阶级
司令部"。文革前夕把担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调到北
京,是毛泽东为发动文革做的部署之一。陶铸是毛设定的用以打击刘邓的主要帮手。但
是陶铸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倒台,"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竟然变成了"刘邓陶资产阶级司
令部"。
而在这几个月的风云变幻中,我们却可以清楚... 阅读全帖
j****i
发帖数: 68152
25
杨子烈回忆说,她初到延安时,还看不出毛张之间有什么严重的冲突,当时毛还请张夫
妇吃了一顿饭。毛笑说:“国民党有一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我们共产党也有
一对张杨(指张国焘与杨子烈)”。
1938年4月,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张国焘利用祭黄帝陵的机会离开延安,脱离他
亲自参与缔造的中国共产党,踏上一条不归路。脱党是一件严重的事,所以他做得很机
密,连妻子杨子烈都不知道。杨子烈回忆,最初还以为他受命去西安或其他地方从事机
密工作去了,心中还责怪他不对自己讲,又不好意思去问任何人。她做梦也想不到丈夫
会脱离千辛万苦参与创立的党,就是张国焘本人恐怕也是始料不及的。
杨子烈说:“过了差不多快一个月,并未见到国焘回来,也未有只字给我。我心中虽难
过,也羞于去问谁。这是两种心理在作祟:第一,因为共产党在秘密工作时代,谁未负
责该项工作,谁就不应知道该项工作的秘密,何况那时白色恐怖很厉害,同志们知道党
的工作秘密越少越好,十数年来我就养成了这种习惯。第二,国焘是我的爱人,最亲爱
的人。他走向何处去,竟不对自己讲,问别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别人还能讲
吗?离别将近七年了,才相聚数月,竟又不告...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6
按:以下文字从美国女学者罗克珊·维特克《江青同志》一书第六章第144-169页(
Comrade Chiang Ch'ing by Witke, Roxane, Publisher: Little, Brown and Co.
1977)节译,黎漓译,江上有奇峰校。
1.江青在谈及她是如何逃离上海时中断了话题,当时的上海正因日军的入侵而浓云密
布。疑虑之中,她会怎么指
称自己的命运?香港有过一个不合逻辑的报道,称江青曾加入了中央电影公司,是国民
党宣传部的一个机构。
她随着这个公司到过重庆和其它内地城市,一路上拍摄国防电影,一两年后她便在延安
露面。相比较来说,共
产党电影史学家程季华的看法更可靠,据他所写,1938年江青一直随中央电影公司在武
汉工作,第二年她去重
庆拍摄影片《中华儿女》。在这部影片里她扮演女主角,她的搭档是潇洒而又多才多艺
的赵丹。
江青说,1937年7月在卢沟桥事件后她离开了上海,国难当头,使得表面上的联合阵线
出现裂痕,并且也产生
了另一范围的“中日抗争”。她在上海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的公开信》的文章
,公开了她个人的困
境,之后便气愤地离开了上海。当她经...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我与父亲项英:两代人的沧桑往事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
苏云,是陶行知为她取的名字,寓意为飘来飘去的一朵云,细品之下,总有那么一
丝难言的苦涩与悲凉。作为项英的女儿,项苏云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仅12天,而关于母
亲的记忆更近乎一片空白。“偶尔想起来也会有些感伤,但是那个年代又不是我一个是
这样的遭遇。”爽朗的项苏云轻轻一挥手,似乎不愿让自己陷入到那种情绪中。
父亲项英牺牲60多年了,项苏云愿意到新四军纪念馆去参观,却很少参加关于新四
军的各种研讨会。“我对父亲的资料了解不多,我不愿以项英女儿的身份参加辩论。对
父亲的评价交给历史吧,历史证明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我会接受历史的评价
。”今年77岁的项苏云已经看淡了很多。
口述◎项苏云 主笔◎李菁
漂泊的云
很多知道我身世的人,多少觉得我的经历有点不一般。我时常想,从某种角度,我
与父亲项英,我们两代人的经历,其实也正是这个国家曾经经历的那些不平常岁月的一
个缩影。
我人生的记忆是从上海劳工幼儿园开始的,那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开办的一个
孤儿院。那时候我只有两三...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28
陈毅揭发了林彪为他儿子林立果选妃子和叶群早年与CC系的关系。
本文摘自《陈毅的非常之路》 作者:罗英才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在10月24日上午的老同志座谈会上,陈毅作了多次重要发言。
他讲到了1959年七八月庐山会议期间受命留守北京,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参与了大量外事活动。
因为多年从事外交工作,与苏联驻华大使、汉学家尤金关系较友好随便。
一次,尤金因事拜会他,谈完正事后尤金不着边际地说了一句玩笑话:中央领导人都不在北京,不怕你搞政变呀!这是一个怎么能随便讲的严肃话题?他事后及时向中央作了正式报告。
可是林彪之流借此事恶毒攻击他,说最不服林彪的是他,说他与尤金勾结搞政变,又说他反毛主席,搞宫廷政变,而且搞得很凶,好像不去出席庐山会议,就是为的留在北京搞政变。
陈毅说:“当时搞得我很紧张,一开门我就一惊。
在院子里散步,好像背后有人跟着我!”
说到这里,他感情激动起来,“毛主席讲话,调子不像他们那样。
主席说:老同志还是有发言权。
他们大闹怀仁堂是公开的,有什么了不起,他们不搞阴谋。
主席对我说:你反我只能算三次,怎么说是五次?我回答说:他们逼我,我不那样说散不了会。
主席好久无话...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870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发:毛泽东和张国焘的斗争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1.htm#_Toc316325067
郭建波:雪山弥雾、草地惊雷——长征期间毛泽东和张国焘斗争的历史考察
谨以此篇献给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诞辰一一八周年 。同时也献给为了中
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之花,用自己人生的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光辉篇章,用自己短暂的生命铸造
了共和国大厦的辉煌。
在艰难的革命斗争年代,如果没有毛泽东多次把党和革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我们就不
会取得一九四九年的胜利,甚至党和革命的前途就会被葬送。本文所论述的毛泽东和张
国焘长征期间就北上和南下的斗争就是其中的一次。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在临终前总结自己的一生时
说,他一辈子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新中国,一件是文化大革命。在他心目中文化
大革命要比建立新中国还重要得多,因为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兴亡大事,这是人
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空前壮举,对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筑固无产阶级专政,保证社会主
义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他看到,对这件事赞成...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
8月
6日上午,彭德怀在第四组会上作检讨。下午,康生又作长篇发言,
咄咄逼人地提出
6个问题,要求彭德怀答复:(1)彭德怀同志在小组会上
说过:你不满意毛泽东同志在上海会议时对你的批评,对毛泽东同志说要
挂帅,你也不满意,你认为说要挂帅,就似乎是丢开了政治局常委其他同
志。这样严重的错误,为何今天检讨时不讲?另外,你在小组会上,还说
过毛泽东同志在上海会议的讲话,似乎是“挑拨”。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请
你一并考虑答复。(2)彭德怀同志说:出国回来之后,约有半月时间,看
了许多情况紧张、工作缺点的材料。这证明了毛泽东同志说的,你这次反
党活动,是有准备的。你对这一点是否同意?(3)你说来庐山开会后,觉
得小组会上没有展开批评错误,而“会内会外空气又不一样”,你在西北小
组会上的插话,又得不到反映等等,所以才写了
7月
14日的信。这证明毛
泽东同志所讲的,你这次反党是有计划的。你对这一点,如何看法,请答
复。(4)彭德怀同志说,你信中所谓被虚报蒙蔽因而不了解实际情况;认
为粮食问题基本解决了,可以放手搞工业;只给指标,没有具体措施;这
些都是针对毛泽东同志说的。同时你又声明说,关于处理经济...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1
原题为《听阿尔希波夫谈中苏关系》
阿尔希波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任命的在华总顾问,从1950年到1958年在中国工作
了8年。我同阿尔希波夫第一次接触是在1955年夏。当时李富春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
团去苏联商谈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阿尔希波夫负责安排李富春和中国代表团的活
动。我当时为李富春当翻译,同阿尔希波夫接触较多。特别是有一段时间李富春身体不
适,搬到莫斯科郊区原斯大林的别墅休息,阿尔希波夫更是经常去看望,关怀备至。
1957年我调到中央办公厅翻译组工作以后,在中央领导同志会见苏联同志的场合下时常
见到阿尔希波夫。1958年,阿尔希波夫奉调回国,此后直到“文化大革命”我一直没有
听到他的消息。
1984年冬,我已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正陪同20多位人大常委到四川、湖北视察。刚
到重庆,当地人大的同志告诉我,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打来电话叫我立即返京,陈云
有事找我。我当天就回到北京,第二天到陈云住所。陈云对我说,阿尔希波夫将要访华
,他希望会会老朋友。陈云要见他,所以要我谈谈他的情况。我说,中苏关系恶化以来
,阿尔希波夫从未发表过反华言论,最近又主动来华访问,显然是为了改善中...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梁效——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梁效是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笔名。“梁效”即“两
校”的谐音。另外还有柏青、高路、景华、安杰、秦怀文、郭平、施均、金戈、万山红
、祝小章、梁小章等,也是该写作组的笔名;但以“梁效”的使用频率最高、名声最大
。如遇有特别重要、需要正式身份的文章,仍署全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
名义。
目录 [隐藏]
1缘起和组织
2运转和代表作
3参与者的际遇
4参考文献
5参见
缘起和组织
该写作班子最初以“批林批孔研究小组”名义组建于1973年10月,1974年人员调整后定
名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其活动结束于1976年10月。由驻两校的军宣队
负责人迟群、谢静宜主持,另有8341部队一名军人任书记,清华、北大各一人任副书记
。以北京大学朗润园湖畔一外国专家招待所的幽雅小楼为驻地,门禁森严,除老教授外
都集中住宿,不得随便请假,不得向外面(包括自己家人)透露工作内容。物资供应享
受外宾标准。组织成员最多时有三、四十人;清华大学10人、北京大学20多人,还有个
别从中国人民大学抽调。
运转和代表作
该写作班子除了有毛泽东直接向...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3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1502/76276.html
信阳事件,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2015-02-09 11:09:52 来源:整理编辑 作者:整理编辑:小草(zgxjxc)
整理编辑:小草(zgxjxc)
整理编辑者按: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信阳事件也存在多种说法。笔者想说的是,
在那么多冤魂面前,任何违反历史真实的胡说,都是罪过!
惟愿今后永远都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怎么做才能避免不再发生这样的事,必有
高人灼见,这里未敢妄议。
毛主席断言信阳事件:这是阶级敌人的猖狂报复,是挂着共产党招牌的国民党进行
阶级报复,实行阶级复辟,是敌人篡夺了领导权。说明农村问题之严重性,已到了无法
容忍的地步。
不打倒党内走资派、不纯洁干部队伍,行吗!?
信阳事件,是共和国永远的警钟!!!
毛主席的大跃进和走资派的反措施
毛主席的大跃进: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
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
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3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李锐:“大跃进”的高潮北戴河会议
1958年7月23日,我接到中央通知,定于8月13日在北戴河开会,各省、市、自治区
党委第一书记和中央各部委负责人参加,要求8月12日报到。过了几天,8月l日,又接
通知,为了给各大协作区留出时间再开一次会议,北戴河会议推迟三天举行,改在8月
16日开始,8月15日报到。
我给毛主席写第一封信,委婉地反映了华东1959年产钢600万叱的计划对机械工业
造成的严重困难,以及电力难以相应保证计划的完成。其时,毛正在“大跃进”的兴头
之上,根本听不进去,未予理睬。
去北戴河之前,中央的通知就附了17个要讨论的问题:1。明年、五年经济计划问
题;2。今年铁、钢、铜、铝问题;3。明年农业问题;4。明年水利问题;5。合作化问
题;6。今年商业收购和分配问题(包括今年粮食处理);7。教育问题;8。干部参加
劳动问题;9。劳动制度问题;10。570万人去边疆问题;11。技术保密问题;12。国际
形势问题;13。今冬明春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14。协作问题;15。深耕问题;16。
肥料问题;17。民兵问题。在这17个问题中,中心的问题是当年的钢铁生产和建立人民
公社(即第5个“合...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阎明复:赫鲁晓夫如何评价三年困难时期的中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8 13:10:41 2016, 美东)
原题为《听阿尔希波夫谈中苏关系》
阿尔希波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任命的在华总顾问,从1950年到1958年在中国工作
了8年。我同阿尔希波夫第一次接触是在1955年夏。当时李富春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
团去苏联商谈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阿尔希波夫负责安排李富春和中国代表团的活
动。我当时为李富春当翻译,同阿尔希波夫接触较多。特别是有一段时间李富春身体不
适,搬到莫斯科郊区原斯大林的别墅休息,阿尔希波夫更是经常去看望,关怀备至。
1957年我调到中央办公厅翻译组工作以后,在中央领导同志会见苏联同志的场合下时常
见到阿尔希波夫。1958年,阿尔希波夫奉调回国,此后直到“文化大革命”我一直没有
听到他的消息。
1984年冬,我已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正陪同20多位人大常委到四川、湖北视察。刚
到重庆,当地人大的同志告诉我...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3723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uperphase (多情应笑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工业项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10 13:00:08 2010, 美东)
1952年8月,周恩来率领由陈云、李富春及政务院各部委领导人参加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抵达莫斯科,征询苏联领导人对中国“一五”计划草案的意见,并提出对苏联科技和建
设援助的需求。有关的基本原则确定后,周恩来和陈云先期回国,李富春等留在莫斯科
学习、研究、谈判达9个月之久。直到次年5月,李富春和米高扬才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
苏联对91个大型工业建设项目给予经济技术援助的协议。
1953-1957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
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
、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近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以这些项目为核
心,以900余个大中型项目(限额以上项目)为重点,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
自主工业体系的雏形。
1954年,双方又
b*******k
发帖数: 16989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arvestt (he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T: 很全面的名单:中共领导层、太子党关系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2 23:32:53 2012, 美东)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609821.html
习近平――国家副主席(副总理习仲勋之子)


贺国强――中央纪委书记(毛泽东之妻贺子珍侄子)


周永康――中央政法委书记(江泽民外甥女婿)


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副主席李德生之子)


王岐山――副总理(副总理姚依林女婿)


回良玉――副总理(江泽民儿女亲家)


李源潮――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成之子)


戴秉国――国务委员(文化部部长黄镇女婿)


刘延东――国务委员(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瑞龙之女)


俞正声――上海市委...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8
毛泽东说话一向算数,不容更改,除非他自己改变。从那次以后,毛泽东和江青分开吃饭。即使在一个饭桌上。也是各吃各的饭。毛泽东从来不动一筷子江青的菜,江青仍时时尝几片毛泽东的菜。
本文摘自:《中南海往事追踪报告》,作者:徐焰,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1949年中共中央进入中南海,江青当时到苏联治病,回来后也到了毛泽东居住的菊香书屋。
回到中南海后,江青在菊香书屋院内另外择屋居住。她看不上那里的生活条件,以治病为名,经常外出到全国各地住宾馆,还几次以治病为名到莫斯科长住。就是回到家,她看不上毛泽东的饮食习惯,认为是“土包子”。
在中南海内,毛泽东还保持着战争年代的朴素作风,江青却是更加追求吃喝享受,一不满意便训斥身边的工作人员没有尽职。
有一次毛泽东连续工作几十小时,徐涛提醒说:“主席,你已经两三天没吃一顿正经饭了。”
“是吗?”毛泽东喝着茶,眨一眨眼。“嗯,有些饿的感觉了。好吧,我吃一顿饭吧。”
当时卫士长李银桥向毛泽东进言:“徐医生早定好了食谱,就是没机会做……”
“我不要他的食谱,你给我搞一碗红烧肉来吧。”
“可是……”李银桥有些为难,因为徐涛定的食谱里,是不要胆固醇太高的肥肉。然而毛泽...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9
中共历史的见证—司马璐回忆录 (2016-02-07 12:47:38)
毛泽东周恩来早年惊人情史

惊爆周恩来养女惨遭毛泽东强暴等等
1950年2月,毛泽东结束访问苏联回国途径海拉尔车站下车散步,左起:孙维世、
毛泽东、高岗、欧阳钦、叶子龙、周恩来、滕代远

惊爆周恩来养女惨遭毛泽东强暴等等
惊爆周恩来养女惨遭毛泽东强暴等等
政治、文学,和女人的世界往往有关联,很多政治上有魅力的人,在女人心目中也
一样有魅力,有些女人常把政冶狂热的人物看作性感的动物。毛泽东一生中,多数的时
间都同时有两个以上的女人。在中共资料中,有的女人自称为“毛泽东的保卫员”,有
的女人自称为毛的“忠实的学生”,有的女人自称为毛的“亲密的战友”。至于周恩来
,对于女人的吸引力更在毛泽东之上。著名的左翼作家韩素音说过,她第一次见到周恩
来,就像触了电似的,如果周恩来命令她去死,她一定会服从。

情欲与政治之间

共产党人既然有七情六欲,当然也有男女之间嫉忌、争夺的男女私人情结,在中共
党人的斗争中,其中有真正坚持自己政治立场的,这种斗争还是比较...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3723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工业项目
1952年8月,周恩来率领由陈云、李富春及政务院各部委领导人参加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抵达莫斯科,征询苏联领导人对中国“一五”计划草案的意见,并提出对苏联科技和建
设援助的需求。有关的基本原则确定后,周恩来和陈云先期回国,李富春等留在莫斯科
学习、研究、谈判达9个月之久。直到次年5月,李富春和米高扬才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
苏联对91个大型工业建设项目给予经济技术援助的协议。
1953-1957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
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
、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近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以这些项目为核
心,以900余个大中型项目(限额以上项目)为重点,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
自主工业体系的雏形。
1954年,双方又商定增加15项。这样,苏联援建项目达 156个。后来经两次商定,又增
加18项,五次商谈共确定项目 174项。后经反复核查调整后,有的项目取消,有的项目
合并,有的一分为几,有的推迟,有的不列入限额以上项目,最后确定为154项。因为
计划公布156 项在先,所以
c*****i
发帖数: 11737
41
【编者按】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8周年,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近日将陆续选登一系列曾
经发表过的,有影响、有分量的研究、回忆文章,与网友共同缅怀毛主席。今天推出第
五篇《金冲及:新中国初期的毛泽东和周恩来》。
毛泽东和周恩来,这两个人是不可分离的。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常常有两人并称的例子。比如太平天国的洪杨(洪秀全、杨
秀清),戊戌维新运动的康梁(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时期的孙黄(孙中山、黄
兴),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的“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等。两个人中总有一个
是主要的,另一个也起着别人难以替代的作用。他们往往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共同把
事业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虽然没有“毛周”这样的提法,但两人的密切关系
是有目共睹的。两人中,毛泽东当然起着主导的作用。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也许我
们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同样,如果没有毛泽东,周恩来也不能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周
恩来。而对毛泽东来说,他最离不开的人是周恩来,这也是事实。
尼克松曾说:毛泽东是拿主意决定大事的人,周恩来是负责执行的。一般地讲,这
话不无道理。毛泽东确实是更多地在统筹全局,把握大的方向,拿大主意。周... 阅读全帖
h******t
发帖数: 872
42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609821.html
习近平――国家副主席(副总理习仲勋之子)


贺国强――中央纪委书记(毛泽东之妻贺子珍侄子)


周永康――中央政法委书记(江泽民外甥女婿)


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副主席李德生之子)


王岐山――副总理(副总理姚依林女婿)


回良玉――副总理(江泽民儿女亲家)


李源潮――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成之子)


戴秉国――国务委员(文化部部长黄镇女婿)


刘延东――国务委员(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刘瑞龙之女)


俞正声――上海市委书记(一机部长黄敬之子;母亲是北京市副市长)


薄熙来――重庆市市委书记(副总理薄一波之子)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机械工业部、建设部部长周建南之子)


温云松――北京优创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43
下文章是转抄的不代表本人任何的立场,大家就权当把它当儒林外史来看。
-----------------------------------------------------------------------------
《林彪日记》正式出版,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林彪
可以说,林彪是中国最了解文化大革命内幕的第一人,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来龙去脉比任
何人都清楚。根据他的《工作札记》的记载,早在一九六四年三月,毛就与他密谋,要
发动一场整人的政治斗争了。
林彪也是最了解毛泽东的人。通读《林彪日记》,可以看出,毛当时的每一个政治阴谋
,林都了若指掌。故此,毛开始与林密谋时,林的心头就不断绕着“是福还是 祸?”
的疑虑。正因为林对毛太了解了,深感伴君如伴虎,并有“福兮祸兮”的不祥预感,所
以才口述这部《工作札记》,想要为历史留下一些真实纪录。最后,他果真难逃毛的魔
掌而葬身在蒙古的温都尔汗。
中共对林彪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定论,党内、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有疑团:林彪作为毛
泽东亲自指定的接班人、亲密战友,并列入党章总纲,怎么会发动政变?对林彪反革命
集团定性的依据是什么?
所谓林彪反革命集团主要成...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44
这个日记是不是对着习某来的?

下文章是转抄的不代表本人任何的立场,大家就权当把它当儒林外史来看。
-----------------------------------------------------------------------------
《林彪日记》正式出版,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林彪
可以说,林彪是中国最了解文化大革命内幕的第一人,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来龙去脉比任
何人都清楚。根据他的《工作札记》的记载,早在一九六四年三月,毛就与他密谋,要
发动一场整人的政治斗争了。
林彪也是最了解毛泽东的人。通读《林彪日记》,可以看出,毛当时的每一个政治阴谋
,林都了若指掌。故此,毛开始与林密谋时,林的心头就不断绕着“是福还是 祸?”
的疑虑。正因为林对毛太了解了,深感伴君如伴虎,并有“福兮祸兮”的不祥预感,所
以才口述这部《工作札记》,想要为历史留下一些真实纪录。最后,他果真难逃毛的魔
掌而葬身在蒙古的温都尔汗。
中共对林彪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定论,党内、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有疑团:林彪作为毛
泽东亲自指定的接班人、亲密战友,并列入党章总纲,怎么会发动政变?对林彪反革命
集团定性的依据是...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3340
45
1969年,姗姗来迟的中共九大成为一届盛事,然而先后参加过八大和九大的迟泽厚却感
觉“九大”的开法和大会期间发生的许多问题,令人匪夷所思,留下许多隐患。本文为
迟泽厚撰写,原题《中共“九大”内幕琐忆》,刊于《炎黄春秋》。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即在全国(台湾除外)2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实现了“全国山河一片红”半年之后,“在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取得了伟大胜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九大”召开时,笔者正在广东“支左”,任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副组长。大会秘
书处规定,每省可派一名工作人员与会,省革委会领导决定笔者以秘书身份参加这一工
作。会议期间,笔者不仅像代表一样出席全部大小会议,还要负责办简报,参加大会秘
书处召开的工作会议,并参加了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选举的计票工作。由于参加活
动较多,接触面广,特别是各省、各大军区参加大会的秘书中,有些还是笔者多年旧交
,不免交流一些彼此关心的信息,因而,对这次大会的所见所闻,至今也难以忘怀。50
年代,笔者曾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八大”二次会议。同那两...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邓小平履历中的五点质疑
http://wenbei.blogchina.com/1617986.html
文贝的专栏
http://wenbei.blogchina.com
作者:文贝
分类:历史
标签: 邓小平 秘书长 中共四川省委
据媒体报道,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四川省委、中央电视台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电
视剧《邓小平》座谈会,该电视剧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指导,中央
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据说是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而作,将于明年8月是映。
邓小平的儿子,原政协副主席邓朴方和女儿邓榕出席了座谈会。这种歌颂式的专题片,
一定是颂扬邓小平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不看都知道。笔者期待的是终究是以真名实
姓述说的历史,电视剧能尊重历史,客观反映真实情况,不要人为的演义历史或歪曲历
史事实。
浏览官方出版的党史、主流媒体对邓小平生平介绍、遵义会议展览,邓小平生前其女儿
毛毛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以及与邓小平有关的《百色起义》等影片电视剧,其中
的许多历史都是假的,甚至是编造的。其中关于邓小平第一次担任中央秘书长成为中央
领袖级人物,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邓小平所谓的“毛...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7

恩,以史为鉴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现在中国版的瓦西里、加琳娜正在成长起来,中国版的勃列日涅夫时代刚刚开始。
中国高干子弟任职一览表
习近平——中共政治局总书记(1953.06,陕西富平人,前副总理习仲勋之子)
俞正声——湖北省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曾国藩的五世外孙;原天津市 委书记、
一机部长黄敬三子;母亲范瑾是原北京市副市长)
张志凯——全国政协委员(原国防科委主任张震寰之女,夫: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
俞强声——原北京市国安局处长,1986年叛逃美国(黄敬次子)
薄熙来——商务部部长(1949,前副总理薄一波之子)
谷开来——薄熙来之妻,北京开来律师所所长(原总政治部副主任谷景生将军之女)
薄熙成——北京六合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前副总理薄一波之子)
薄熙永——(化名李学明)現任中国光大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薄一波长子)
郑耀文——原驻丹麦大使  工商联副主席 (薄一波女婿)
刘会远——《广告世界》杂志社社长(1948,山东荣成人,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之子)
刘历远——武警部队边防局金丰城科技公司董事长(谷牧之子)
李桁——刘会远前妻(原国务院副秘书长、深圳市委书记、市...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奥斯卡一世这个人
很多对历史缺乏了解的人,如果看到本文,难免会感到震惊。觉得幕后的那双手,
怎么可能控制中国,怎么可能那么一手遮天呢?难以置信,是不是阴谋论。先说几个常
识,就知道中国当代史背后,存不存在那双黑手了。
第一个常识:国民党从孙文式革命党,转型为一只列宁式政党,是共产国际和苏共一手
组建的,黄埔军校也是共产国际和苏共组建的。蒋介石本人,是中国人在共产国际
里面地位最高的人,是荣誉委员。
第二个常识:苏联代表鲍罗廷,在中国享受的是太上皇的至尊地位。被当时的武汉政府
,南京政府和中共,同时奉为太上皇。而鲍罗廷,在共产国际和苏共只是一个小角色。
可见中国受操纵之深。
第三个常识:请问共产国际和苏联给钱给枪,支援中国闹革命,他们图的是什么?如果
说他们为了是让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这种善良的目的和动机,请问你信吗?
第四个常识:奥斯卡一世,年纪轻轻,寸功未立,就空降到黄埔军校,帮苏联和共产国
际监军蒋介石,请问他的权力从何而来?因为他拿的是鲍罗廷的介绍信,而且介绍信很
大可能还是假的。
第五个常识:蒋经国苏联留学,还有共产党这边要员们的子女留学,本质上都是质子行
为。蒋介石为什么要质子给苏联?因为苏联人...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3月18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博讯编者按:以下名单有的过时,有的不准确,例如 温家宝家的女婿不是徐明。博讯
欢迎知情者爆料,提供太子党的关系、财产、海外存款、海外投资和企业等信息。
以下内容由专业人士转给博讯,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名单:
习近平――国家副主席(副总理习仲勋之子)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贺国强――中央纪委书记(毛泽东之妻贺子珍侄子)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周永康――中央政法委书记(江泽民外甥女婿)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副主席李德生之子)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王岐山――副总理(副总理姚依林女婿)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回良玉――副总理(江泽民儿女亲家)
很全面的名单:中国国家领导人、太子党关系网

... 阅读全帖
q*d
发帖数: 22178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northsnow (北雪飘),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林彪日记》正式出版,还原一个真实的林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7 19:15:29 2013, 美东)
下文章是转抄的不代表本人任何的立场,大家就权当把它当儒林外史来看。
-----------------------------------------------------------------------------
《林彪日记》正式出版,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林彪
可以说,林彪是中国最了解文化大革命内幕的第一人,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来龙去脉比任
何人都清楚。根据他的《工作札记》的记载,早在一九六四年三月,毛就与他密谋,要
发动一场整人的政治斗争了。
林彪也是最了解毛泽东的人。通读《林彪日记》,可以看出,毛当时的每一个政治阴谋
,林都了若指掌。故此,毛开始与林密谋时,林的心头就不断绕着“是福还是 祸?”
的疑虑。正因为林对毛太了解了,深感伴君如伴虎,并有“福兮祸兮”的不祥预感,所
以才口述这部《工作札记》,想要为历史留下一...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