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桓温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m*********3
发帖数: 1425
1
温伐蜀之时,曾遇见一个历经诸葛亮时期年过百岁的小吏。不可一世的他厉声问小吏:
“今天谁可与诸葛丞相相比?”小吏答曰:“诸葛在时,不觉得有异。自他死后,无人
可以与他相比。”桓温感慨:“夷少城,犹存孔明庙。”
我总觉得不大靠谱的,诸葛亮死在234年,桓温灭成汉在347年。差113年,小吏怎么可
能活这么长。
l*****f
发帖数: 13466
2
南北朝笔记鬼神不稽也是颇有的,洛阳伽蓝记里还记载一位赵逸,号称晋时人,活到北
魏,两百多岁了。。。。当时人可能会信吧
世说里还有一则: 桓温北伐,遇刘琨家老婢,问相较何如? 此婢道,面甚似,恨薄;眼
甚似,恨小.....类似调侃桓大将军的风格。

发帖数: 1
3
《大垃圾司马家之桓温废立》前面几幕都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下面这个是黑色幽默剧。
桓温想废掉司马奕,但司马奕本身并无过失可言,桓温便指司马奕阳痿不能人道,指田
、孟二妃所生三皇子为司马奕男宠所生,于太和六年(371年)废司马奕为东海王,之
后再贬为海西县公,迁居吴县,并将田、孟二妃及三皇子处死。堂堂皇帝竟然被扣上一
顶同性恋帽子和一顶cuckold帽子,也算是司马家祖上缺德的报应。更有意思的是,根
据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的考证,桓温实乃桓范的六世孙。当年高平陵之变
,桓范劝曹爽带皇帝去许昌,挟天子对抗司马懿,不成,事后被司马懿诛杀,而桓范的
子孙则着实狠狠羞辱了司马家子孙一通,也算是九世复仇的典范。
x********n
发帖数: 450
4
那桓冲继桓温之志,在荆州和一代人杰,后来的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几十万大军大战三百
回合,不分胜负,牵制大量前秦兵力和一流将领。这淝水之战,荆州战事起码占三四成
这事讲还是不讲?
不讲欺天下,拍什么淝水?讲了破坏团结!!!
我看还是不要拍了
l*****f
发帖数: 13466
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BSSD] 温太真玉镜台
逸少政见我觉得是主流,至少是相当多人都有这看法,好像谁说逸少政治上的才能被书
名遮盖来着,但是当时北伐了克复了都是说说而已,想北伐的其实不过是借掌握军权捞
政治资本而已,成功了条件成熟就改朝换代了贝,比如刘裕,桓温就是死早了否则也狠
可能成,殷浩就颓了点,比上两位军事方面差好多呢
恩,司马睿的确是一直试图削弱王氏,可惜没成,忧愤而死,到明帝王敦也死了,也平
叛了,王氏也就被庾氏取代
司马懿是比他儿孙都命长哎,不过他兄弟里那个司马孚比他还长命,看来是基因。。。
。萧衍也长命
c*****1
发帖数: 3240
6
☆─────────────────────────────────────☆
Esquimau (雪门院) 于 (Mon Sep 24 23:20:41 2012, 美东) 提到:
为避免贴子过长,新开一贴继续贴自己的《通鉴》笔记,从晋朝开始。
晋纪一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泰始元年(265年):八月,司马昭卒,昭长子炎为晋王。吴主迁都
武昌,丁固、诸葛靓守建业。十二月,魏帝禅位于晋,降为陈留王,居邺。晋王即皇帝
位,尊封族亲诸王。帝承魏氏奢侈浮华,矫以仁俭。
二年(266年):永安山贼施但作乱,北至建业;丁固、诸葛靓平之。十二月,吴主还
都建业。
三年(267年):春正月,立司马衷为皇太子。夏六月,吴主作昭明宫。
四年(268年):正月,贾充等修律令。吴施绩寇江夏,万彧寇襄阳;刘俊等三攻交趾
;丁奉、诸葛靓攻合肥,皆败师。
五年(269年):帝有吞吴之志,使羊祜都督荆州,卫瓘都督青州,司马佃都督徐州。
安置西蜀人才(诸葛亮之孙京等)。吴主遣虞翻、李勖等会于合浦,以击交趾。
六年(270年):吴左大司马施绩卒,陆抗统军;何定权盛。胡烈讨鲜卑不克。南匈奴
五部居并州诸郡,改姓刘氏...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bssd] 从髯参军短主簿说起
髯参军是郗超,短主簿是王珣。晋书郗超传,
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郗超王珣均入桓温幕,此歌可见桓温对此二人的重视,但这二人政治倾向又有不同。郗
超祖父郗鉴与王珣祖父王导均对稳定东晋前半段政局有举足轻重地位,而继王庾郗之后
,桓温以楚子豪族建立功业进而把握东晋朝政,此过程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稿与田余庆
东晋门阀政治都论述甚详。桓温入居中枢前局势概而论之,元帝与明帝去世后,成帝司
马衍以冲龄继位,在位十八年而早逝,其间王导与帝舅庾亮辅政,赖郗鉴中间折冲矛盾
平衡势力,而早期又有苏峻祖约之乱,由陶侃,温峤,郗鉴,王允之等平定,而后至康
,穆,哀,海西公,简文,孝武等时期维持大概数十年安宁。成帝后期温峤,王导,郗
鉴,庾亮先后去世,王导从侄,有事功军权的王允之又早逝,琅琊王氏暂时告退政治中
心。庾氏虽继之,却乏事功,兼缺人才,而成帝弟康帝司马岳只统治不到两年,其子穆
帝继之。康帝虽以庾亮弟庾冰与何充辅政,庾冰及弟庾翼也相继去世,何充为王导姻亲
实际亲近王氏,且名望不足,王导郗鉴庾亮留下的权利空档,最终却是桓温填补。世说
识鉴:
小庾臨終,自表以子園客為代。朝廷慮其不從命,未知所遣,...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bssd] 从髯参军短主簿说起
髯参军是郗超,短主簿是王珣。晋书郗超传,
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郗超王珣均入桓温幕,此歌可见桓温对此二人的重视,但这二人政治倾向又有不同。郗
超祖父郗鉴与王珣祖父王导均对稳定东晋前半段政局有举足轻重地位,而继王庾郗之后
,桓温以楚子豪族建立功业进而把握东晋朝政,此过程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稿与田余庆
东晋门阀政治都论述甚详。桓温入居中枢前局势概而论之,元帝与明帝去世后,成帝司
马衍以冲龄继位,在位十八年而早逝,其间王导与帝舅庾亮辅政,赖郗鉴中间折冲矛盾
平衡势力,而早期又有苏峻祖约之乱,由陶侃,温峤,郗鉴,王允之等平定,而后至康
,穆,哀,海西公,简文,孝武等时期维持大概数十年安宁。成帝后期温峤,王导,郗
鉴,庾亮先后去世,王导从侄,有事功军权的王允之又早逝,琅琊王氏暂时告退政治中
心。庾氏虽继之,却乏事功,兼缺人才,而成帝弟康帝司马岳只统治不到两年,其子穆
帝继之。康帝虽以庾亮弟庾冰与何充辅政,庾冰及弟庾翼也相继去世,何充为王导姻亲
实际亲近王氏,且名望不足,王导郗鉴庾亮留下的权利空档,最终却是桓温填补。世说
识鉴:
小庾臨終,自表以子園客為代。朝廷慮其不從命,未知所遣,...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34
9
傀儡皇帝大都活得比较窝囊。因为皇权旁落,因为地位特殊,所以他们很容易陷入政治
漩涡,成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一部皇权沉浮史,说白了,就是一部皇权与臣权此消彼
长的斗争史。权臣一旦爆发野心,无所顾忌,傀儡皇帝多半没有好果子吃,不是被杀,
就是被废,理由不外乎荒淫、昏庸、无道、失德、暗弱、年幼、无能。然而,东晋皇帝
司马奕被废掉的理由却很雷人,权臣硬要说他患有阳痿。
本来生理正常,却被人污蔑说患了阳痿,是一种极恶毒、极下流、极卑鄙的诬蔑手段,
即使在残酷的政治和权力斗争中也难得一见。一般的男人,被人说阳痿,被人说不行,
尚且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如果换作皇帝,换作是国家首脑,哪怕只是有名无实的帝国傀
儡,他也会猥猥琐琐地颜面扫地。只要话语权在权臣手中,傀儡皇帝就逃不出这种欲哭
无泪的屈辱厄运。司马奕被废就是一个极典型的例子。
司马奕(342年—386年),字延龄,晋成帝司马衍之子,晋哀帝司马丕之弟,初封东海
王,后改封琅邪王。兴宁三年(365年)二月,晋哀帝因常年吞食丹药中毒而死,身后
无子嗣。国不可一日无君,三度垂帘的褚太后下诏让“明德茂亲,……宜奉祖宗”(《
晋书》)的司马奕即位,司马奕由此...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0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参合陂●慕容垂 by mesh
http://www.mitbbs.com/bbsann2/news.faq/History/wywj/mesh/Canhe/
发信人: mesh (三眠之蛹),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参合陂●慕容垂●(一)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Mon Jul 19 11:23:51 1999), 站内信件

●参合陂●慕容垂●
MESH

读金庸的人一定都记得,《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博、慕容复父子是鲜卑人,
大燕国的王孙遗族。慕容博在少室山之巅教训儿子,使出了家传绝学“参合
指”,又提起慕容垂等先王,才被狡猾的玄慈老和尚瞧出端倪。慕容家世居
的庄子,也叫做“参合庄”。“参合”二字,与慕容家族渊源之深,称得上
刻骨铭心。

(一)

晋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深秋,拓跋魏和慕容燕,两个鲜...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1
来自主题: _WHandFriends版 - 参合陂●慕容垂 by mesh
http://www.mitbbs.com/bbsann2/news.faq/History/wywj/mesh/Canhe/
发信人: mesh (三眠之蛹),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参合陂●慕容垂●(一)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Mon Jul 19 11:23:51 1999), 站内信件

●参合陂●慕容垂●
MESH

读金庸的人一定都记得,《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博、慕容复父子是鲜卑人,
大燕国的王孙遗族。慕容博在少室山之巅教训儿子,使出了家传绝学“参合
指”,又提起慕容垂等先王,才被狡猾的玄慈老和尚瞧出端倪。慕容家世居
的庄子,也叫做“参合庄”。“参合”二字,与慕容家族渊源之深,称得上
刻骨铭心。

(一)

晋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深秋,拓跋魏和慕容燕,两个鲜...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755
12
☆─────────────────────────────────────☆
LeftEye (左眼观心) 于 (Mon May 9 14:18:10 2011, 美东) 提到:
包子就不發了,寫點東西吧。不過此樓無關風與月,感興趣的人可能不多。
先要說明一下的是,這裡的“帖”不是買賣提的帖子,是字帖。
最近新添了一毛病,喜歡讀帖。以前初習書法,讀帖時只見點畫結構,不見字字珠璣。
現在因為懶惰,沒有耐心也沒有時間展紙研墨,抓本字帖也只能是心摹而手不追,其惡
果自然是書法毫無進步,但意外的好處卻是發現了書法之美以外的文字之美。
當然,碑傳之類歌功頌德的帖在我所說的帖之外,我所指的大都是晉人書信短箋。我想
原因大抵是因為我是一個擺脫不了低級趣味的人,便箋短箋的私密性和隨意性,可以極
大地滿足我偷窺和八卦的慾望,尤其是晉人辭句,言簡意深,讀晉人帖就如讀一部手寫
的《世說新語》,那些毫無雕飾的文字,一下就能把我帶回千年前那煙雲水氣的南朝歲
月,無限貼近那直逼本心的魏晉之法。
嗯?我穿越了木有?有木有?
☆─────────────────────────────────────☆...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22
13
来自主题: PKU版 - 师老灞上(9)
九-伐羌
永和十二年夏,占据许昌的姚襄率众攻击故冉闵部将周成于洛阳,逾月不克。桓温看出了
可乘之机,开始了他第二次北伐。
桓温当时已经官拜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正式掌握了东晋北伐大权。这是桓
温与朝廷妥协的结果。史载桓温“欲修复园陵,移都洛阳,表疏十余上”,朝廷当然不会
同意。作为交换,朝廷不得不正式承认桓温北伐领导权,“委以专征之任”。按《资治通
鉴》的记载,朝廷在永和十二年三月前已经赋予桓温北伐姚襄之权,而桓温的大军迟在六
月后才发动,显然是在等待时机。姚襄顿兵坚城之下,桓温在背后虎视耽耽,明眼人都看
出此中危险。姚襄长史王亮就为此劝说姚襄放弃洛阳,进军河北,而姚襄却执意攻取洛阳
为根据地,姚襄、周成,在酷夏僵持于洛阳城下,只便宜了北上的桓温。
桓温派遣督护高武据鲁阳【许昌西南】,辅国将军戴施【他是自邺城取回传国玺的关键人
物】屯兵河上,以舟师进逼洛阳。当时谯梁水道已通,桓温于是上表请求徐州豫州部队自
淮泗入河支援【据《晋书-桓温传》。当时徐州刺史是荀羡,豫州刺史谢尚,然而两人传
记中均无相关记载。我怀疑《晋书》有误,可能是把伐燕之役豫州袁真伐谯梁,打通粮道
之事张冠李戴
v***l
发帖数: 1738
14
127、神画张僧繇
南朝梁武帝萧衍时,大画家张僧繇为吴兴(今浙江湖州)太守,绘画神技当世一绝
。梁武帝思念镇守在外的诸位皇子,招张僧繇为诸王画肖像,张僧繇援笔立成,皆惟妙
惟肖纤毫毕现,梁武帝看画,如对其人面。
张僧繇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天皇寺作壁画,画完佛像之后,又在一处墙壁之上,
画了孔子和"十哲"( 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
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都形神兼备呼之欲出。梁武帝很奇怪,问道
:"寺院里你画佛像就行了,干嘛要画孔圣人师徒呢?"
张僧繇笑道:"以后就靠他们了。"
再问,张僧繇就说天机不可泄露。
后来,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诏灭佛,大肆焚烧寺院庵堂,荼毒佛门中人,唯独天
皇寺画有孔圣人,才得以免除灭顶之灾。
张僧繇还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但不点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答道:"画
龙若点睛,龙必定飞去。"大家都笑他吹牛,坚持要他点上眼睛试试。张僧繇勉为其难
,轻轻四点,顿时雷霆霹雳,两条龙破壁腾空飞起,消失无踪。而没点眼睛的另两条龙
,还乖乖地留在墙壁上。
其鬼斧神工竟致于此啊!
唐 李冗《独异志》
另外,唐朝刘餗的《隋唐嘉话》...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1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Abbott123(奈斯兔米特油),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题: 一代名士的故事:Follow your heart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Sep 28 08:08:18 2017,GMT)
现在有不少小说影视,喜欢搞点风流角色,往往是一掷千金、争奇猎艳、处处留情
。实际上是只得皮毛的假风流。今天,就讲讲真风流的名士——东晋谢安的故事。
这个谢安可是江左风流人物的代表,对,就是影视剧《琅琊榜》里的“江左梅郎”
那个江左之地,相貌不输胡歌演得那种闲适疏阔之美,往哪一站一坐,都是一幅山水画。
他隐居二十载,一出山,随便搞搞就搞定权势滔天的桓温,安排侄儿创下号称史上
最强战力的北府军,打赢南北朝大决战的淝水之战,也留下了东山再起的成语和佳话。
历史名士包括李白,都羡慕谢安的内圣外王、文治武功、人生至境,而他那种以天
地为棋、超凡入圣的表现,也诠释了什么叫风流。
通读他的故事,从中看到了不同一般的本心力量。


一个遵从本心活着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传奇。
谢安从一开始就特立独行,虽出...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774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南京是怎么一步步败给杭州的?
显示南京文化底蕴的成语
1、得意忘形
典故东晋阮籍狂荡无羁,能诗善文,有时在家读书,数月闭门不出;有时出外游山玩水
,十天半月不回家。当他快乐时,就发疯似狂,忘乎所以,甚至连他自己是什么样子都
不知道了。
2.凤毛麟角
发生地乌衣巷典故南朝时期的谢超宗,是乌衣巷有名的才子。一次,新安王的母亲逝世
后,谢超宗写了一篇表彰死者的文章,宋孝武帝读后大加赞赏,称赞说:“超宗殊有凤
毛。”而“麟角”之说则是出自《北史》:“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3.干卿何事
典故南唐定都建康,中主李璟喜爱诗词,他的《摊破浣溪沙》中有:“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之句。而冯延巳的《谒金门》中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拿这句词和冯延巳开玩笑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回答说
:“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4.渐入佳境
典故东晋画家顾恺之长期在建康生活。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
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他曾解释说:从上往下吃,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
5.刻画无盐
典故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时,周岂页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中宦官们认为他为人高洁
,把他比作乐广...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22
17
来自主题: PKU版 - 师老灞上(7.3)
七-伐秦(3)
这次北伐的目标,不是盘踞淮河两岸、根基未稳的姚襄,不是得而复失的洛阳【《资治通
鉴》:永和十年正月,“故魏降将周成反,自宛袭洛阳。辛酉,河南太守戴施奔鲔渚”】
,而是经营关中数年立足已稳的前秦,似乎于理未通。但是,这似乎可以从时机紧迫上来
解释。桓温并不把姚襄放在眼中,至以“小竖”相称【见《桓温传》桓温废殷浩奏章】,
对于周成等人当然更不放入眼中。而蒸蒸日上的前燕这时候正在经营河北,暂时无力南下
。放眼河南,并无可与桓温匹敌的对手。而关中苻氏,豪杰辈出,实是不可等闲视之的强
敌。最好的战略时机自然是永和七年左右,而当时桓温不握北伐权柄,无能为力,拖延至
今,已成稍纵即逝的机会。从恢复旧疆的角度讲,关中四守之地,是恢复中原的最佳基地
。关中与桓温辖区接壤,兵力调动、后勤支持都比直取中原方便。这应该是桓温选定前秦
未第一个北伐目标的主要原因。而前秦政权对桓温的心存畏惧,入关伊始的移书通好之举
,永和九、十年里的张遇、胡延毒、孔持、刘珍、夏侯显、乔秉、胡阳赤之乱,都无疑加
重了桓温伐秦的筹码。从伐秦初期的顺利可以看得出这项选择的正确。伐秦的最终失利,
桓温的徘徊灞上难辞其咎。
c**********g
发帖数: 222
18
来自主题: PKU版 - 师老灞上(8)

伐秦之后的两年东晋政局相对平静。朝廷方面固然找不出可以和桓温抗衡的人物,然而谢
尚控制着建康西门豫州,荀羡控制着建康北门徐州,桓温的势力被阻在江州以西,对朝廷
构不成卧榻之侧的威胁。一度威胁长江的姚襄,在部众思归的压力下拔营北上,于永和十
一年五月占据许昌。豫州刺史谢尚趁机从长江北岸的历阳移镇寿春。当时东晋势力,已经
推进到黄河以南、许昌以东、泰山以西,处于攻势。当时北方政权中,永和十一年前秦旱
蝗交加,无力旁顾。苻健死后,子苻生即位,沉迷于杀人游戏中,也无暇旁顾。青州的段
龛、并州的张平、许昌的周成,首鼠两端,并无大志。只有前燕,在永和十年底开始大举
征兵,开始向山西、山东扩张。
趁着此间的闲暇,介绍一下桓温的家族。桓温母亲孔氏,在这两年间去世。桓母可能身体
一直不好。桓温年轻的时候,就曾经为了给母亲治病,不得不把幼弟桓冲抵押给别人来换
羊来做药引。当年孤儿寡母的辛酸,这时候已经被桓温的崛起洗刷得干干净净。桓母之丧
,朝廷派“侍中吊祭,谒者监护丧事,旬月之中,使者八至,轺轩相望于道”,待遇上远
远高于当年死难的桓彝。桓温有兄弟四人,云、豁、秘、冲,这时都有所成。二弟桓云,
在母丧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应该是整好五周年之前写的
应该是整好五周年之前写的,首发在共识网上。后来有人零星转发。
当时有人看成针砭时弊,其实相反,那时是刚看到了点儿解决的希望。
真看不到希望的那十来年,我绝对不会写,因为写明白了更绝望。
————————————————————
普通人眼里的中国历史,就是几千年皇权专制,其实不然。
中国还有过寡头们垄断政权的时代,他们联合起来架空皇权,确保自己的家族特权代代
相传,变成“贵族”世家,动辄延续上百年。
这种局面甚至发生过不止一次:春秋、魏晋、民国,乃至……贵族寡头一直在和皇权做
跷跷板游戏。
一,孔子的雇主们
中国第一个贵族寡头们当权的时代,是春秋。
春秋有三百年时间。我们拿春秋末年的孔子当坐标,看看那时寡头政治的特征。
孔子是鲁国人。从春秋中期开始,鲁国的政治就让三大家族给垄断了,这三大家族的始
祖,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按照长幼排行,依次是孟孙氏(也叫仲孙)、叔孙氏、季孙
氏。因为出自桓公,又合称“三桓”家族。鲁国的政局,其实是这三个家族的联合统治
。到孔子在世时,三家专权已经一百多年了。
这三家的政治地位,却是倒过来排行的:季孙氏最厉害,叔孙氏次之,孟孙氏最末。
那时中原列国,最高级别...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22
20
来自主题: PKU版 - 师老灞上(6.1)
王师北定中原日之师老灞上●桓温
★浮星槎★
六-殷桓相争(1)
永和五年石虎的死,就象一头巨兽的轰然倒地,震塌了本就摇摇欲坠的石赵帝国。在石虎
诸子的自相残杀中,汉人冉闵渔翁得利,在民族仇杀的血海中建立起后世称为冉魏的帝国
。然而,这位楚霸王式的武夫,并没有能力处理当时的乱局,在鲜卑慕容氏、羌族姚氏、
石氏残部等势力夹击之下,处于中原四战之地的冉魏政权迅速覆灭。真正笑到最后的,却
是从遥远的辽东南下的慕容前燕和果断从中原危地脱身、西进关中的苻氏前秦。
随着这场大混战的爆发,东晋荆扬相持的僵局旋即被打破。桓温从北方的变故中觉察到了
契机,于永和五年六月出屯湖北安陆,派遣诸将经营北方。东晋朝廷一向担心桓温在征伐
中壮大而尾大不掉,当年桓温伐蜀时的争议就是显证。现在桓温北伐在即,当年荀蕤“温
若复平河、洛,将何以赏之?”的担忧变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胁,所以不难想象中枢对桓温
北伐的极力反对,《晋书-桓温传》记载“(桓温)先上疏求朝廷议水陆之宜,久不报”
。然而,阻挠恢复故土,从道义上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唯一的变通方法,便是由朝廷一方
亲自北伐。
于是征北大将军褚裒派遣督护王颐之为前锋直指彭城,又遣
E******u
发帖数: 3920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二)
晋纪二十五
太宗简文皇帝 咸安元年(371年):晋大司马温平寿春,杀叛将。凉张天赐称藩于秦。
桓温还建康,废帝位东海王,后降之为海西县公。立会稽王昱为皇帝。温夷殷滑、庾清
等族,庾蕴饮鸩死。温独揽大权,还屯姑孰。
二年(372年):晋庾希、庾邈反桓温,败死。简文皇帝卒,太子冒明即皇帝位。秦拜
王猛为丞相。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宁康元年(373年):七月,桓温薨。温弟江州刺史冲领其众。桓
冲、豁、石秀领各州军事。秦击晋益州、梁州,克之,收蜀地。
二年(374年):蜀人张育、张重起兵击秦,败死,益州复入于秦。
三年(375年):晋王坦之卒,桓冲为徐州刺史,镇京口;谢安为扬州刺史。秦王猛卒
。秦王坚增崇儒教,禁老庄、图谶之学。
晋纪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 太元元年(376年):秦伐凉,大破凉军,张天赐降,前凉亡。代
国内乱,秦平代乱,分代为二部,河东属库仁,河西属卫辰、
二年(377年):晋桓豁、郗超卒。谢安兄子谢玄镇北境,募“北府兵”。
三年(378年):秦王坚遣长乐公丕等击晋襄阳,朱序抗之;秦兖州刺史彭超、后将军
俱难等击晋淮阳、盱眙。
四年(379年):二月,秦长乐公丕克襄阳,朱序...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二)
晋纪二十五
太宗简文皇帝 咸安元年(371年):晋大司马温平寿春,杀叛将。凉张天赐称藩于秦。
桓温还建康,废帝位东海王,后降之为海西县公。立会稽王昱为皇帝。温夷殷滑、庾清
等族,庾蕴饮鸩死。温独揽大权,还屯姑孰。
二年(372年):晋庾希、庾邈反桓温,败死。简文皇帝卒,太子冒明即皇帝位。秦拜
王猛为丞相。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宁康元年(373年):七月,桓温薨。温弟江州刺史冲领其众。桓
冲、豁、石秀领各州军事。秦击晋益州、梁州,克之,收蜀地。
二年(374年):蜀人张育、张重起兵击秦,败死,益州复入于秦。
三年(375年):晋王坦之卒,桓冲为徐州刺史,镇京口;谢安为扬州刺史。秦王猛卒
。秦王坚增崇儒教,禁老庄、图谶之学。
晋纪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 太元元年(376年):秦伐凉,大破凉军,张天赐降,前凉亡。代
国内乱,秦平代乱,分代为二部,河东属库仁,河西属卫辰、
二年(377年):晋桓豁、郗超卒。谢安兄子谢玄镇北境,募“北府兵”。
三年(378年):秦王坚遣长乐公丕等击晋襄阳,朱序抗之;秦兖州刺史彭超、后将军
俱难等击晋淮阳、盱眙。
四年(379年):二月,秦长乐公丕克襄阳,朱序...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二)
晋纪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 永和十一年(355年):秦主健疾,平昌公菁作乱,败,死。秦主健
卒,暴君苻生即位。苻生因星象杀梁后及毛太傅等人,杀丞相雷弱儿并其九子二十七孙
,未几残杀五百余人。凉王祚无道,河州刺史张瓘、敦煌宋混起兵反;祚杀故凉王张曜
灵。宋混兵入姑臧,杀张祚,立亮武侯玄靓为主。
十二年(356年):燕太原王恪大败段龛于淄水,围龛于广固,龛降。秦主杀司空王堕
、太后弟强平等。凉王玄靓称藩于秦。桓温二次北伐,大败姚襄,克洛阳,襄奔襄陵。
升平元年(357年):秦邓羌等大败姚襄,襄死,襄弟姚苌降秦。清河王符法、东海王
苻坚政变,弑秦主生。坚即位,称大秦大王。燕主儁杀段龛。秦太后赐死符法。王猛拜
秦左丞。燕主儁迁都邺。
二年(358年):秦王坚败张平。燕大司马恪败晋泰山太守诸葛攸。晋荀羡克燕山茌,
杀太守贾坚。
三年(359年):燕主儁发石虎尸,鞭之投于漳水。凉宋混夷张瓘宗族。晋谢万大败于
燕,许昌、颍川、谯、沛皆没于燕。
晋纪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 升平四年(360年):正月,燕主儁卒,太子暐即皇帝位,慕容恪辅政。
恪诛太师慕舆根。晋谢安为桓温司马,始出仕,年四十余。
五年(3...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资治通鉴》读书札记(二)
晋纪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 永和十一年(355年):秦主健疾,平昌公菁作乱,败,死。秦主健
卒,暴君苻生即位。苻生因星象杀梁后及毛太傅等人,杀丞相雷弱儿并其九子二十七孙
,未几残杀五百余人。凉王祚无道,河州刺史张瓘、敦煌宋混起兵反;祚杀故凉王张曜
灵。宋混兵入姑臧,杀张祚,立亮武侯玄靓为主。
十二年(356年):燕太原王恪大败段龛于淄水,围龛于广固,龛降。秦主杀司空王堕
、太后弟强平等。凉王玄靓称藩于秦。桓温二次北伐,大败姚襄,克洛阳,襄奔襄陵。
升平元年(357年):秦邓羌等大败姚襄,襄死,襄弟姚苌降秦。清河王符法、东海王
苻坚政变,弑秦主生。坚即位,称大秦大王。燕主儁杀段龛。秦太后赐死符法。王猛拜
秦左丞。燕主儁迁都邺。
二年(358年):秦王坚败张平。燕大司马恪败晋泰山太守诸葛攸。晋荀羡克燕山茌,
杀太守贾坚。
三年(359年):燕主儁发石虎尸,鞭之投于漳水。凉宋混夷张瓘宗族。晋谢万大败于
燕,许昌、颍川、谯、沛皆没于燕。
晋纪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 升平四年(360年):正月,燕主儁卒,太子暐即皇帝位,慕容恪辅政。
恪诛太师慕舆根。晋谢安为桓温司马,始出仕,年四十余。
五年(3...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22
25
来自主题: PKU版 - 帖点古董转移一下话题
王师北定中原日之师老灞上●桓温
★浮星槎★
六-殷桓相争(1)
永和五年石虎的死,就象一头巨兽的轰然倒地,震塌了本就摇摇欲坠的石赵帝国
。在石虎诸子的自相残杀中,汉人冉闵渔翁得利,在民族仇杀的血海中建立起后
世称为冉魏的帝国。然而,这位楚霸王式的武夫,并没有能力处理当时的乱局,
在鲜卑慕容氏、羌族姚氏、石氏残部等势力夹击之下,处于中原四战之地的冉魏
政权迅速覆灭。真正笑到最后的,却是从遥远的辽东南下的慕容前燕和果断从中
原危地脱身、西进关中的苻氏前秦。
随着这场大混战的爆发,东晋荆扬相持的僵局旋即被打破。桓温从北方的变故中
觉察到了契机,于永和五年六月出屯湖北安陆,派遣诸将经营北方。东晋朝廷一
向担心桓温在征伐中壮大而尾大不掉,当年桓温伐蜀时的争议就是显证。现在桓
温北伐在即,当年荀蕤“温若复平河、洛,将何以赏之?”的担忧变成了迫在眉
睫的威胁,所以不难想象中枢对桓温北伐的极力反对。然而,阻挠恢复故土,从
道义上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唯一的变通方法,便是由朝廷一方亲自北伐。
于是征北大将军褚裒派遣督护王颐之为前锋直指彭城,又遣督护麋嶷进据下邳。
永和五年秋七月,朝廷加裒为征讨大都督,督徐、
c**********g
发帖数: 222
26
来自主题: PKU版 - 师老灞上(7.2)
七-伐秦(2)
永和十年二月己丑【十一】,桓温伐秦之役开始。这次北伐动用兵力四万,大军自襄阳溯
沔水北上入均口【湖北均县东】,到达南乡【河南淅川东】。然后弃船登岸,主力自淅川
【今河南淅川】直指武关【今陕西商洛西南丹江北岸】。同时他命令梁州司马勋率本部兵
力沿子午道穿越秦岭进攻长安为策应,又联络后赵旧将、现前凉秦州刺史王擢攻秦西境。
北伐进展顺利。大致在三月份,桓温前锋攻克上洛【陕西商州丹江北岸】,俘获秦荆州刺
史,再击破青泥【陕西蓝田南】。司马勋越秦岭北上,王擢进攻陈仓【陕西宝鸡市东】,
形成三面夹击之势。秦帝苻健派遣太子苻苌、弟弟苻雄、子苻生、苻菁等率众五万于嶢柳
【陕西蓝田南】、愁思堆【据《晋书·苻健载纪》,《桓温传》记为愁思塠。不知何处】
抵抗桓温主力。四月己亥【四月二十二】,晋、秦激战于蓝田。苻生雄勇好杀,单马入阵
,出入十余次,先后杀死晋将应庭、刘泓等,晋军死伤千数。在此不利情形下,桓温督众
力战,其部下薛珍、侄子桓石虔等都是当时猛将,终于扭转战局,大败秦军。而桓温弟弟
桓冲统帅的军队也在白鹿原【陕西蓝田西灞河、产水之间】大败苻雄率领的秦军。据此推
测,苻苌、苻生率领的是秦
S*******C
发帖数: 7325
27
☆─────────────────────────────────────☆
purllyken (purllyken) 于 (Sat Jun 26 21:06:53 2010, 美东) 提到:
为何淝水之败后苻坚亡国, 而赤壁之败后曹操却没有? 苻坚天下二分有一,而曹操
天下才三分有一.
http://mywebspace.wisc.edu/huang56/web
拒谏诤兵败淝水
苻坚志在统一天下,经过20多年的精心治理,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国富兵强,
只剩下地处东南一角的东晋尚未征服,苻坚耿耿于怀。建元十五年(379年),前秦攻
克了东晋的襄阳,俘虏了守将朱序。苻坚认为夺取东晋,统一天下的条件已经成熟,于
是决定伐晋。
建元十八年,苻坚在太极殿召见群臣说:“我从继承大业以来,将近三十年了。四
方大致平定,只有东南一角,还没有蒙受君王的教化。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兵力,能有九
十七万。我准备亲率大军东伐。你们以为如何?”面对苻坚的主张与发问,除秘书监朱
彤表示赞成外,其余大臣都纷纷反对,久议不决。苻坚很生气地说:“算了吧,还是由
我自己决断好了。” 群臣退朝后,苻坚又留下弟弟...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22
28
来自主题: PKU版 - 生活在别处 二十七
sorrow重提这段公案,我正好来胡说一把。
桓济在桓温死后【桓温死于373年,略晚于简文帝】,联合桓温长子桓熙企图对叔叔桓冲
不利,结果被桓冲发配长沙。新安公主应该在此时与桓济离婚。时间大致在公元373-374
年左右。
王家与郗家的关系,很有些势力之交的味道。郗家在桓温谋主,所谓“能令公喜,
能令公怒”的郗超,在世之时,权势赫赫,而一旦郗超去世,王家对郗家的态度迅速变淡

从《世说新语》相关记载可以看出,王氏兄弟对郗家人的态度,迅速从以前的巴结变成傲
慢,
如此势利眼,让郗家小姐【记不清是王羲之还是王献之妻子】十分气愤,告诫娘家人不要
再等王氏门庭。
据此推测,王献之与郗家小姐离婚,当在郗超死亡之后,也就是公元377年之后。
如此离婚,王献之当然内疚,所以才会在死前忏悔。

























B*****e
发帖数: 1005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喜欢的治国能臣
谢谢提醒,帖一个
前秦 王猛(325~375)
王猛,字景略,晋北海(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人。王猛英俊魁伟,雄姿英发
,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气度弘远,对琐细之事略不关心,更不屑于与俗人打交道
,因而时常遭到浅薄浮华子弟的轻视和耻笑。王猛却悠然自得,从不计较。隐居华阴山。
公元354年,东晋桓温北伐,击败了前秦苻健以后驻军灞上(今陕西西安东),
关中父老争相携酒犒劳,男女夹路聚观。王猛也身穿麻布短衣,前往大营求见。在大庭
广众面前,王猛一面扪捉虱子,一面与桓温纵论天下大事,旁若无人。桓温暗暗称奇,
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率十万精兵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可是关中豪杰却无人前来
效劳,这是为甚么?」王猛答道:「阁下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已近在咫尺,却不渡
过灞水,大家都摸不透阁下的心思,所以无人前来。」一句话触到了桓温的心病,一时
竟无言以对。沉默了好久,桓温才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您的才干。」不久,
桓温决定退兵。临行前,他向王猛赠送了华贵的车马,又授予高官,邀请王猛一起南下
,被王猛拒绝了。
前秦将军苻坚有大志,久闻王猛的名声,立即派

发帖数: 1
30
赵皓阳: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二)——东晋门阀政治
2017-10-31 16:35:55 来源:大浪淘沙 作者:赵皓阳
点击:2205 评论: 0(查看)
0
本系列第一篇: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见附文)
(一)司马诸王的疯狂
我们评价西晋司马政权叫“生于不义,死于耻辱”。相比较于同样唱了一千多年白
脸的曹操,司马家族是真正的“窃国者”。曹丞相不管怎样,北方的地盘都是他自己打
来的,北拒匈奴,东征乌桓;开垦农田,兴修水利,恢复生产,军民同垦;唯才是举,提
拔寒门。可以说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大的曹魏政权:“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
帝,几人称王”。然而司马氏接盘了曹魏政权之后,虽然统一了中国,但马上就玩砸了。
三国两晋时期,正处在我国封建王朝由贵族地主阶级统治向士族地主阶级统治的过
渡期,士族力量是一股蓬勃向上在很多时候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曹操死后,曹丕没有
能力全面打压士族,同时为了代汉自立的政治野心像士族全面投降,颁布了“九品中正
制”,曹操的“法家寒门路线”(陈寅恪语)可以说寿终正寝。然而士族阶级并不需要一
个代理人,于是根正苗红的大士族司马家取代曹魏政权,也是注定之事。
...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1
第二个太赞了
我输了个洛阳,晋书,就出来这么多好玩的
搜索“洛阳”在晋书中的查询结果:
(1) jins001.html
... 之。其后诸亡者悉复业。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
奉梓宫还鄴。 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网页预览-
(2) jins002.html
... 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为 洛阳典农中郎将。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
,不夺农时,百姓大悦。转散骑常侍。大将军曹爽之伐蜀也,以帝...
-网页预览-
(3) jins003.html
... ,告类上帝,永答众望。”礼毕,即洛阳宫幸太极前殿,诏曰:“昔朕皇祖宣王,
圣哲钦明,诞应期运,熙帝之载,肇启洪基。伯考景王,履道宣...
-网页预览-
(4) jins004.html
... ,以玮擅害亮、瓘,杀之。曲赦洛阳。以广陵王师刘寔为太子太保,司空、陇西王
泰录尚书事。秋七月,分扬州、荆州十郡为江州。八月庚申,以...
-网页预览-
(5) jins005.html
... 乐陵,入掠平原,山阳公刘秋遇害。洛阳步广里地陷,有二鹅出,色苍者冲天,白
者不能飞。建宁郡夷攻陷宁...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22
32
来自主题: PKU版 - 师老灞上(6.2)
六--殷桓相争(2)
永和五年桓温的举动颇有令人费解之处。他一面上疏请求出师经略中原,一面“出屯安陆
,遣诸将经营北方”,但是史料中却缺乏其军队北伐的记载。田余庆先生认为桓温只是佯
言北伐,其目的是压迫朝廷北伐,坐观其败,因为中枢诸人,清谈有余,于军事却是外行
。他举出的一个例证,就是胡三省提出的司马勋北伐关中的问题。
石遵杀掉幼帝石世自立为帝之举刺激了石赵镇守关中的石苞的野心,计划偷袭邺城【石赵
首都】。石苞智小谋大,关中豪杰认为其必然失败,为谋自保,他们向晋投诚。于是晋梁
州刺史司马勋于九月兵进骆谷,在长安二百里外的悬钩扎营,并遣部将刘焕攻长安,杀赵
京兆太守。又攻克贺城。关中豪杰趁机起兵,史载有三十余部,五万余人。石苞只得放弃
偷袭邺城的计划,派兵抵御。石遵趁机派遣王朗率骑兵两万进驻关中。司马勋兵少,只得
于十月撤退回梁州。胡三省认为桓温如果这时候进取关中,关中可取。田先生据此认为桓
温是佯言北伐。他的推测的确有理,桓温在安陆按兵不动,不配合司马勋进取关中,是有
政治斗争的原因。但是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石虎死于永和五年四月己巳【二十三】,石遵举兵在五月初,五月中旬夺取政权。而
l*****f
发帖数: 13466
3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bssd] 从髯参军短主簿说起
多谢坐沙发,hehe,主要是因为提到王珣跟谢安滴恩怨情仇么,谢太傅跟桓大将军我也
喜欢8g啊lol
是,郗愔比起乃父乃子是弱了,仿佛谢玄-瑍-灵运,谢车骑曰,我尚生瑍,瑍哪得生灵
运,hehe
恩,郗夫人名字好怪的,比起来别的女子名字还都蛮正常。8g总结下这些人名字也是蛮
好玩的。
提起郗超父子想起还有一件事蛮好笑,桓温嫌郗愔因为郗鉴缘故,所以还占着京口重地
不爽,暗示他挪地方,郗愔糊涂,浑然不觉,还回信表示要跟桓温一起合作努力奋斗,
可以想象如果桓大将军看这样信后果吧,于是郗超偷偷把老爹的回信扔掉,换了封心领
神会表示自己年老要告病回家安养,于是桓温大喜。。。。
多谢链接,大概看了下,有几个似乎论点论据不太恰当,络秀那件事,明说为妾,而且
是络秀愿意委屈自己为妾,如果为妻,方可论证寒族女嫁士族男吧。还有郑阿春也不能
算,她是母以子贵才为太后的,不是元帝原配,荥阳郑氏在北朝虽还不错,在南朝不著
,还有颜氏女嫁王浑,颜氏应该是后来颜之推他们家的,也是士族,虽然门望不及,我
觉得主要还是“礼”的缘故,晋书里还有桓温曾求婚颜氏而颜含以为桓氏过于贵盛而不
许,当然这是比较后面渡江以后了,王浑娶...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bssd] 从髯参军短主簿说起
多谢坐沙发,hehe,主要是因为提到王珣跟谢安滴恩怨情仇么,谢太傅跟桓大将军我也
喜欢8g啊lol
是,郗愔比起乃父乃子是弱了,仿佛谢玄-瑍-灵运,谢车骑曰,我尚生瑍,瑍哪得生灵
运,hehe
恩,郗夫人名字好怪的,比起来别的女子名字还都蛮正常。8g总结下这些人名字也是蛮
好玩的。
提起郗超父子想起还有一件事蛮好笑,桓温嫌郗愔因为郗鉴缘故,所以还占着京口重地
不爽,暗示他挪地方,郗愔糊涂,浑然不觉,还回信表示要跟桓温一起合作努力奋斗,
可以想象如果桓大将军看这样信后果吧,于是郗超偷偷把老爹的回信扔掉,换了封心领
神会表示自己年老要告病回家安养,于是桓温大喜。。。。
多谢链接,大概看了下,有几个似乎论点论据不太恰当,络秀那件事,明说为妾,而且
是络秀愿意委屈自己为妾,如果为妻,方可论证寒族女嫁士族男吧。还有郑阿春也不能
算,她是母以子贵才为太后的,不是元帝原配,荥阳郑氏在北朝虽还不错,在南朝不著
,还有颜氏女嫁王浑,颜氏应该是后来颜之推他们家的,也是士族,虽然门望不及,我
觉得主要还是“礼”的缘故,晋书里还有桓温曾求婚颜氏而颜含以为桓氏过于贵盛而不
许,当然这是比较后面渡江以后了,王浑娶...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22
35
来自主题: PKU版 - 生活在别处 二十七
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我还是很难相信郗超权势很重的时候王献之敢离婚。不过你说的,倒
是启发
我做如下猜测。
如果把我前面猜测的郗超死后王郗离婚放宽为郗超失势后【373年后】王郗离婚,而咸宁
为宁康
【373-375】之误的话,几个疑点似乎都可以解释。
如果这个猜测对的话,则
373年左右桓济跟公主离婚。
373年左右王献之跟郗道茂离婚。
374-375年左右王献之跟公主结婚。
这样:“尚主”就可以解释了,王的离婚和临终忏悔也似乎可以得到解释。
因为郗超是桓温亲信,桓温后即遭皇族世族【主要是谢安和太原王氏的王坦之】合力排挤

权势大落【《晋书>和《世说新语》中都有他愤愤不平的记载】。这个时候王献之要离婚
是可能的。
或许有跟桓温势力撇情关系的动机,所以要临终忏悔。
历史考据往往大煞风景。例如,余嘉锡先生笺注的《世说新语》就考证说,温峤骗妻的故
事子虚乌有,
那个在洞房之夜拍手大笑道“我固疑是老奴!”的聪明可爱的ppmm根本就不存在。
可惜啊,多么香艳旖旎的爱情故事,就在史学家的大灯泡照耀下原形毕露。







不利,结果被桓冲发配长沙。新安公主应该在此时与桓济离婚。时间大
r****p
发帖数: 1854
36
版主云:这样大家看着方便一点。
比较有内容的评论,我基本上是原文copy paste。除了一些地方因为上下文衔接稍作改
动,以及删除了个别过于激烈的言语
------------------------------------------------------------------

pegasus9红朝史 平西王薄公世家
薄公熙来者,山西定襄人也。太祖建国元年生于京师,为老平西王爷书存二子。
初,老平西王爷党附修公少奇。文革二年,“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事发,修公、太宗
皇帝皆事败。康生收老平西王下狱,老平西王妃自尽,熙来年才十九,收北苑少管所,
文革六年,为二轻局机修厂技工。
废帝凡是二年,太宗皇帝将加九锡,监国耀邦承旨就狱中赦出老平西王,授工部尚书并
军机大臣。熙来亦转读京师大学堂,熙来时年近三十,苦光阴荏苒,遂秉烛苦读,三年
间为社科院硕士。
改开五年,熙来拜辽宁金县令,改开十三年,迁大连知府。熙来知大连,人称好大喜功
。以女警劲装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市人莫不侧目。熙来又整顿市容,栽树种草,大连面
貌一新。时太宗方...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明清时期的那些敏感瓷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MZL05 (YAHO), 信区: Joke
标 题: 明清时期的那些敏感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30 22:55:22 2018, 美东)
我国乃瓷器之故乡,原始瓷器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距三千多年。不久,大约西周时
期,就出了一种举世闻名的瓷器,敏感瓷——

我国历代好为尊者讳,这大约是礼仪之邦的基因铭刻到骨子里的一个副产品。
避讳的范围从君王到尊亲再到长官、圣贤,各种奇葩层出不穷。一般遇到需要避讳
的字就用其他字代替,或减笔、空字,彼时文人自恃有文化,不屑于以**代替。
据暗黑君考证,今日火星文之溯源,皆来源于二千余年之避讳也。
晋时王忱,一日拜访桓玄,桓玄上酒,王忱服五石散,忌用冷酒,即吩咐仆人去“
温酒”,不料桓玄听后大哭,原来桓玄的父亲叫桓温,一听到“温”字就要大哭以示纯
孝。
王忱顿感讨了个没趣,好好一个酒场让桓玄这一哭弄得没了兴致,只好告辞。桓玄
酒瘾发作也不敢挽留,以免授人以柄。
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8347
38
来自主题: Seattle版 - 讀帖雜記 (不定期更新)
我覺得,這幕後的黑手依舊是謝安。
晉孝武帝公元372年即位,次年,權臣桓温病故,謝安,王彪之成了輔政大臣。王彪之
是王獻之的堂叔,謝安不但是王羲之的好友,對王獻之又頗為讚賞。從王獻之數次對謝
安做出“忤逆”之舉,而謝安不以為忤来看,倆人的關係一直很親密。所以如果这個“
離婚另娶”的旨意真的是来自司馬家,王獻之是可以轻易地抗旨不遵的。但是结果却是
王獻之肝腸寸斷,以艾焚脚自殘,最終還是不得不服命另娶,可以推斷,這旨意是来自
王家自己,而謝安在背后推波助澜。
前面說了,士族門閥之间通婚其实是爲了政治聯盟,郗家勢力最為强盛的時候正是郗鉴
在世的时候,所以王導也才會允諾郗家上門選取了“東床快婿”。随着郗鉴亡故,郗家
勢力漸漸為桓家,謝家取代,郗氏一族聲望大不如前。這個從《世說》里王羲之夫人的
一段牢騷可見一斑。
《世說新語–-賢媛》:王右軍郗夫人謂二弟司空、中郎曰:“王家見二謝,傾筐倒庋
;見汝輩来,平平爾。汝可无煩復往。”
這裡王羲之的夫人向娘家的兄弟抱怨,說王羲之家見到謝安謝萬兩兄弟來做客,翻箱倒
櫃地找出好東西來招待。王夫人的兄弟來王家時呢,王家卻反應冷淡。王夫人告訴自家
兄弟以後就別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9
来自主题: Joke版 - 明清时期的那些敏感瓷
我国乃瓷器之故乡,原始瓷器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距三千多年。不久,大约西周时
期,就出了一种举世闻名的瓷器,敏感瓷——

我国历代好为尊者讳,这大约是礼仪之邦的基因铭刻到骨子里的一个副产品。
避讳的范围从君王到尊亲再到长官、圣贤,各种奇葩层出不穷。一般遇到需要避讳
的字就用其他字代替,或减笔、空字,彼时文人自恃有文化,不屑于以**代替。
据暗黑君考证,今日火星文之溯源,皆来源于二千余年之避讳也。
晋时王忱,一日拜访桓玄,桓玄上酒,王忱服五石散,忌用冷酒,即吩咐仆人去“
温酒”,不料桓玄听后大哭,原来桓玄的父亲叫桓温,一听到“温”字就要大哭以示纯
孝。
王忱顿感讨了个没趣,好好一个酒场让桓玄这一哭弄得没了兴致,只好告辞。桓玄
酒瘾发作也不敢挽留,以免授人以柄。
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吕野鸡,想想也是醉了。
唐太宗名世民,连观世音都要避他的讳,略称为“观音”。
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怪不得武大郎的饼叫
“炊饼”。
更有甚者,宋高宗名构,为避“构”...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5644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otvap (No, Tin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历史版几个不同版本的薄熙来传记以及众网友点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3 23:19:54 2013, 美东)
版主云:这样大家看着方便一点。
比较有内容的评论,我基本上是原文copy paste。除了一些地方因为上下文衔接稍作改
动,以及删除了个别过于激烈的言语
------------------------------------------------------------------

pegasus9红朝史 平西王薄公世家
薄公熙来者,山西定襄人也。太祖建国元年生于京师,为老平西王爷书存二子。
初,老平西王爷党附修公少奇。文革二年,“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事发,修公、太宗
皇帝皆事败。康生收老平西王下狱,老平西王妃自尽,熙来年才十九,收北苑少管所,
文革六年,为二轻局机修厂技工。
废帝凡是二年,太宗皇帝将加九锡,监国耀邦承旨就狱中赦出老平西王,授工部尚...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2455
41
言及苻坚,就不能不言及其谋臣王猛。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今山东昌乐),自少博
学,好兵
书,气度雄远,平日谈不上的人理都不理,当时的浮华之士都轻笑他是个痴人。
桓温第一次入关时,王猛披件破长袍请见,对着桓大将军一面摸索着衣服里的虱子
,一面大谈
世事,旁若无人。魏晋风度最重要标志之一的“扪虱而谈”就是首起于这王景略。桓温
大为惊奇,在
王猛临走时又送车子又送官,拜为高官督护,邀王猛与他一起南还。王猛回到华阴山请
教他的老
师,得到的回答是:“你怎么能和桓温并世相处呢,在北方呆着自可富贵,何必舍近求
远! ”王猛
于是就继续留在北方。
苻坚当东海王时,心有大志,闻知王猛的大名,便派人招来相谈。两人一见便若平
生之故,异
苻同契,双方都有刘备遇孔明的感受。王猛一见马上成为苻坚的主要谋臣。苻坚登位后
,任王猛为
中书侍郎,明法竣刑,禁勒豪强,一 时间秦国大治。苻坚任命王猛为尚书左仆射,辅
国将军,司隶
校尉,居中宿卫,一年之内五次高升,君臣风云际会,言听计从,荣宠莫比。
燕国慕容暐在苻坚帮助下打退了桓温的进攻后,反悔前言,不再割地与秦国。其国
内的皇族又
起内讧,功臣慕容垂被逼得走投无路,带
n*****n
发帖数: 25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盛世危言
隋大业8年,公元612年,正月癸未(初三)这一天,帝国的边境城市——涿郡的蓟城见证
了一场自己有史以来从未经历过的盛大场面。这座城市虽然注定将以北京这个名字成为中
华帝国的首都和象征,但此时,它还只是处于帝国的边陲。尽管随着不久前永济渠的开通
,交通条件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由于时间有限,这一改变的深远影响还没有充分显
现出来,蓟城的地位仍然远远及不上长安、东都等国家的心脏城市。虽然地位有所不如,
但今天蓟城所经历的恢宏场面却是长安、东都这些城市所从未经历过,而很可能也永远不
会再经历的:大隋天子杨广集结的1133800大军,正在这里誓师,准备东征负隅顽抗的“

丽小丑”。大军分左右两翼,共24军,准备同时攻击高句丽的24道。大军每天从蓟城发一
军,每军相去40里。历经24天才发尽,大军“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亘九百六十里”
。接着又发天子亲率的6军,前后相置,“又亘八十里,通诸道合三十军,亘一千四十里

。这一百多万大军之后,又有上百万民夫丁壮将无数粮草辎重从储粮2400万石的洛口仓,
以及回洛仓、河阳仓、常平仓、广通仓、黎阳仓等其他五大官仓和储盐20万石的子罗仓等
储存其他...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27
43
“习”无疑是一个小姓,网上资料上说,按人口多少排名,姓习的大约只排在300位
左右。习姓的起源,比较正统说法有两种,一是来自西周到春秋时的习国;二是一个
叫做“习”的地方,而这个“习地”,其实也就是前一种说法里面的“习国”的所在地。
“习国”或“习地”,位于当今陕西省东南部的丹凤县,距西安一百多公里,离周老虎
的镇坪县近两百公里。无论这两种说法那个更准确,网上很多地方都说习家是姬姓的后
裔,即与周吴郑王等大姓同出一源;不过百度上却说是姜姓。所有所谓此方面的“网上
资料”,均不曾给出实实在在的参考文献,所以均不可轻信啊。无论如何,同周吴郑王
这些人丁兴旺的老大哥们相比,习姓自然显得很单薄。古代的习家人,没出过周亚夫周
瑜一般的名将,没有延陵季子级别的道德标杆或吴三桂水平的反面典型,缺乏国姓爷
那样的民族英雄,更无法同名人美女不可胜数的老王家相比。还好,风水轮流转,今年
到我家,现如今的中国大陆最高领导人就是来自老习家。
政治上的事咱不懂,也不敢瞎说,今天也仅仅借总书记的名头,聊一聊历史上的几位习
姓名人。前面说了,姓习的少,习姓名人自然也不多;特别出名的古人,顺理成章地可
以说几乎等于零...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27
44
“习”无疑是一个小姓,网上资料上说,按人口多少排名,姓习的大约只排在300位
左右。习姓的起源,比较正统说法有两种,一是来自西周到春秋时的习国;二是一个
叫做“习”的地方,而这个“习地”,其实也就是前一种说法里面的“习国”的所在地。
“习国”或“习地”,位于当今陕西省东南部的丹凤县,距西安一百多公里,离周老虎
的镇坪县近两百公里。无论这两种说法那个更准确,网上很多地方都说习家是姬姓的后
裔,即与周吴郑王等大姓同出一源;不过百度上却说是姜姓。所有所谓此方面的“网上
资料”,均不曾给出实实在在的参考文献,所以均不可轻信啊。无论如何,同周吴郑王
这些人丁兴旺的老大哥们相比,习姓自然显得很单薄。古代的习家人,没出过周亚夫周
瑜一般的名将,没有延龄季子级别的道德标杆或吴三桂水平的反道德标杆,缺乏国姓爷
那样的民族英雄,更无法同名人美女不可胜数的老王家相比。还好,风水轮流转,今年
到我家,现如今的中国大陆最高领导人就是来自老习家。
政治上的事咱不懂,也不敢瞎说,今天也仅仅借总书记的名头,聊一聊历史上的几位习
姓名人。前面说了,姓习的少,习姓名人自然也不多;特别出名的古人,顺理成章地可
以说几乎等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唐朝的昆仑奴和现在的黑人
有女昆仑奴啊。
宫女,不是太监。
司马昱儿子都夭折了,可能是基因弱。只有黑人基因强大,黑人宫女给他生的儿女都活
下来成年了。
司马昱历经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先后封琅玡王、会稽王,累官抚军将
军。晋穆帝时,升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与何充共同辅政。何充逝世后,司马
昱总统朝政。他引名士殷浩等辅政,企图对抗威权日重的桓温,殷浩反为桓温所废。废
帝即位后,再次徙封琅玡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
太和六年十一月(372年1月),桓温废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名为皇帝,却
多受桓温牵制,“拱默守道而已”。在位仅八个月后,便因忧愤而崩,年五十三。谥号
简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高平陵。
司马昱为会稽王时,李陵容是其王宫中的宫女。司马昱当时生有五子,四子夭折,一子
遭废,诸姬绝孕将近十年。司马昱数次令人占卜,但终无子。司马昱后令相面人看其爱
妾,相面人说都不能为他生子,于是便派诸婢给他看,看到李陵容时,相面人大惊说就
是此人。司马昱为子息大局,召她侍寝,李陵容先后生下晋孝武帝司马曜、会稽文孝王
司马道子和鄱阳长公主。
i*******d
发帖数: 78
46
来自主题: Prose版 - 魏晋间的三只刺猥
《世说新语》里说,桓温“鬓如反猥皮,眉如紫石楞”,所以自然是司马懿和孙仲谋一类
人物。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无非影射桓温是权臣,有篡位之心。这个评价仿佛是从相法而
来,大约这样的鬓角和眉骨就是权臣的招牌吧。其实这个评价就如当时的很多品评一样,
有些似是而非。首先这三个人的性格很不相同,如果从面相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角
度来立论的话,那么前题已经是有漏洞的了。
这三只刺猥的性格各自有什么特点呢?首先说孙权,他具有典型的双重性格,早年势力微
弱的时候,不得不兢兢业业,克己推诚,遂使江东有得士之名。等到基业稳固之后,狂躁
病开始发作,刑赏不公,黜涉不明,昵近小人,屠戮名臣,变成了一个标准的暴君。晚年
居然臆想天开,要从吴地派海军远涉重洋去亲征辽东的公孙康,这个军事行动要是付诸实
施的话,那么从汉尼拔、苏沃洛夫到拿破仑,一个个都要惭愧死了,真正的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
再说桓温,他少有大志,英略过人,在众多的世家子弟中脱颖而出,为时望所推重,因此
代庾氏镇荆州,一举荡平成汉,控扼上流,遥制建康,声势权威达到了极点。大概是从这
个时候开始桓温有了不臣之心吧,想要靠征伐以立威于朝廷。没想到伐秦败于
c**********g
发帖数: 222
47
来自主题: PKU版 - 师老灞上(7.1)
七-伐秦(1)
扳倒了殷浩,桓温心情轻松,对左右说“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故当
出我下也。”田余庆先生说桓温一生谨慎,对付政敌往往欲取先与,我怀疑可能受过这句
话的影响。如此,永和六年到永和九年的北伐,是不是就是桓温弃去、又逼迫政敌不得不
取的一只竹马呢?我不知道。桓温晚年的废立篡夺,把他壮年在政坛上的一举一动都涂上
了一层别有用心的油漆,年代久远,现在我们已经很难擦去这层油漆,看清他的内心了。
白居易的《放言(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
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强调得是要盖棺才能定论,看似是高明之法,却偏偏忘了万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万
物之灵的人类,不是岁久不变的玉石,几十年、几年、甚至几天的时间就足以变得面目全
非。拿日后篡位的新朝皇帝,来猜测当年礼贤下士的博学宏儒,实在是如刻舟求剑,胶柱
鼓瑟一般。既然盖棺定论逻辑上不可靠,就事论事又很容易被蒙蔽,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的
狐疑,看来除了求助完全偶然的占卜之外,便只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了。
“温文尔雅的枭
f*********0
发帖数: 2538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破解了一个考古难题
“我见尤怜”这个成语的典故取至《世说新语注•下卷•贤媛第十九》:
温平蜀,以李势女为妾,郡主凶妒,不即知之。后知,乃拔刃往李所,因欲斫之。见李
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敛手向主曰:“国破家亡,无心以至今日;若能见杀
,实犹生之年。”神色闲正,辞甚凄惋。主于是掷刀前抱之曰:“阿子,我见汝亦怜,
何况老奴。”遂善之。
这是个东晋版的大奶抓二奶的故事,不过结局与当代故事很是不同:我见尤怜,善之。
看看现在的大奶,逮着二奶时,不是连扇十几个耳光,就是当街扒衣服,一点也不可爱
,虽然情有可原,人心不古,可叹可叹。
不过细细一想,这桓温的郡主老婆(晋明帝司马绍和明穆皇后所生,封“南康公主”)
表现得实在有点过份的我见犹怜了。她是长公主,当今皇上的亲姐姐,金枝玉叶,脾气
不可能太好了,史书上也说了,“郡主凶妒”,桓温也得让着她,否则何至于偷偷摸摸
地在外头养二奶?相比之下,二奶身份低贱,不过是个亡国之君的妹妹,实际上就是一
个女犯人,所以,大奶就算不追究二奶责任,也犯不着对二奶这么好脾气的,不打屁股
就算开恩了,何至于“前抱之”?这在我心中一直是个疑问。
直到昨天,当我...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六朝建都与军事重镇的分布(zz)
作者:郭黎安
一、守卫建康的重镇——京口和历阳
都城的选址与确立,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皇朝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因为它将影响
到政权的稳固和国祚的长短。六朝定都建康(今南京),除了一般都城所考虑的交通条
件、经济腹地以及有利于控制其所统治的地区等因素外,基于南北分裂的形势和限江自
保的基本国策,则更注重防卫。而防卫所持者重在长江。古人云:“长江千里,险过汤
池,可敌十万之师。”(注: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卷上《江河门》注引《江南野
史》,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但是,能否守住这一天险,确保首都安全,关键
又在京口和历阳。
京口(今镇江)位于建康以东八十公里的长江南岸,除本身山水险峻,可资设防外,在
地理位置上尚有以下特点:其一,六朝时期,建康—京口段的长江江面十分宽广(注: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八九引《舆地志》:“天景清明,登之(指北固山)望见广陵
城如在青霄中,相去鸟道五十余里。”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刻本。),风高浪急,而江的
南岸正是宁镇丘陵所在,矶石绵延,“高岗逼岸,宛如长城,未易登犯”(注: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五,中华书局1955年版,下同。)。京口以下接近长江喇...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50
扪虱的气度 ZT
早年读周恩来诗句“扪虱倾谈惊四座,持鳌下酒话当年”,似懂非懂。持鳌下酒,
那形象倒是不俗,且有几分豪放之气,然而有众人在侧之时,一面用指甲掐着虱子,一
面与人交谈,即使大放高论,语惊四座,其形象毕竟不雅。
我对周诗的不理解,自有原因,当时我从农村初到县城工作,已经9年未读过什么
书,不知那是用典。
加之当时无论城乡,均有虱子横行,虽人人憎其可恶,但却屡杀而不绝。特别在乡村,
人因不常洗澡浣衣,成了虱子的乐园,男女老少,衣裤之内,发丛之中,都是虱子繁殖
生长、做逍遥游的天地。人被虱子叮咬后,皮肤发痒,当然要抓之挠之,捕之杀之,而
对虱子就地正法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扪杀,二是嚼杀。捕虱的常见图景是:妇女或坐或
站,俯身在孩子的头发里从容搜索,每捕获一虱,即用左右两拇指的指甲一合,只听“
叭”的一声脆响,虱子体中的人血便被挤出,只剩下一副白色的空皮囊。三五人于墙根
晒太阳,忽觉体痒,便伸手在衣襟内抓摸,一有所获,即当众“处决”,其法如上。若
遇风和日暖,便索性脱下棉袄,大张旗鼓地进行捕杀。不多时便两指沾满鲜血,指掌间
虱尸狼藉。至于那嚼杀法,则是捉住一虱,像嗑瓜子般...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