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梵天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r****n
发帖数: 8253
1

真实性比基督教的天堂高一点点,但照样有幻想以及后人加入的可能。
对基督教的那种信的就上天堂,我表示否定。
对佛教的梵天,兜率天等我表示存疑。而且本身和解脱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p*****n
发帖数: 141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明说大乘是佛说
阿含经明说大乘是佛说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23220&extra=page%3D2
一、以阿含中说阿难尊者集结经典时,另有集结大乘佛典为证:
《增壹阿含经》卷1〈1序品〉:「于大众中集此法,实时阿难升乎座,弥勒称善快哉说
,诸法义合宜配之,更有诸法宜分部,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种
种别,人尊说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精进,禅智慧力如月初...
....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
上,能净三眼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
高才智,若有书写经卷者,缯彩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以此法宝难遇故。说此
语时地大动,雨天华香至于膝,诸天在空叹善哉,上尊所说尽顺宜,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毘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
顺,弥勒诸天皆称善,释迦文经得久存,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此经真实
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
是时,尊者阿难及梵天将诸梵迦夷天,皆来会集;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来会聚;
r******2
发帖数: 102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经为何须要重译?zt
摘自<建寺文化的迷失与觉醒>
荷兰汉学家许里和认为西元四世纪以前,似乎还没有中国人懂得梵语的知识,对于
佛教学说为中国僧人所能接受的,间接从西域传来的佛教仅仅是:一方面通过随意的、
脱漏的和经常是几乎无法理解的译文,这种改变了原样的中介;一方面是通过因使用中
国术语而增加误导,而这些术语已经有了确定的哲学涵义并因而拥有了广泛的非佛教意
蕴。因此,有学者把在鸠摩罗什来华以前所翻译的佛经,都归为「古译年代」的经典。
所以,早期中国佛教汉化(sinicization)的进展并不那么顺利,后来才有多次重
译佛经的需要。而且西域当时各教都用同一或类似的语言,称其教主为佛(Buddha)、
薄伽梵(Bhagavan,有福德者),也有梵天和梵行等等相同的语辞,尽管有人将“梵”
解释为清静的意思,可是却很难分辨其经典分属何教,其教义是否合乎佛陀的教诲。
因此,我们可知为了维护佛法及僧团组织的生存延续,“佛法第一次结集”后,尚
未完备,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并未得到当时全体佛弟子的认同,即自后来三次的结集,
是否仍能完全保持佛陀说法时的原貌,而在后代没有添加私意或更改,更值得深思、值
得怀疑。
○后造经是「
a*******g
发帖数: 867
4
南传菩萨道(上)
第一章:礼敬与原意[2]
我以最高的敬意顶礼佛陀。有如过去诸佛一样,他的出现是稀有的;在人、天与梵天三
界里没有与他同等的伙伴;作为信他的众生的归依处,以及拥有一切的荣誉、美德与素
质。(除了八个各自的特征[3],即:寿命、高度、家族、修苦行的时间、身体的身光
、出家时所用的交通工具、菩提树与金刚座的面积)
我以最高的敬意顶礼法。这是由于佛陀怜悯众生而作出最适当的教法[4]。而且佛陀本
身也对法怀有很高的敬意。
我以最高的敬意顶礼僧,圣者的僧团。他们正确与正直地修习法[5],是导师真正的儿
子。
礼敬佛法僧之后,我应该以不太短也不太长,不太简单也不太难懂的文法,主要根据经
典中的《佛史》或《佛种姓经》[6](Buddhavamsa)和它的注疏,以及其它有关的经典
与注疏,著作这部《大佛史》(Maha-Buddhavamsa)──一本有关过去多过恒河沙数的
无数量佛之中的二十五尊佛的生平之书,始于授记[7]须弥陀隐士(妙智,Sumedha)为
菩萨的燃灯佛(Buddha Dipavkara)。
愿那些欲寻求善业与智慧的有德之士,已具备信心地归依了佛法僧三宝,正确与正直的
r******3
发帖数: 58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责任续1

对家人的尽责和修行无关。甚至某些是违反修行的。
释迦牟尼佛对家人尽责了吗?没有,他出家了,抛弃了父母,抛弃了妻子和儿女。
无数的佛弟子和阿罗汉对家人尽责了吗?没有,他们也出家了。
显然,从世俗标准来看,这样的人是没有责任心的,是没有道德的,是违反孝道的。
如果没有智慧,谈不上懂如何做人。所谓的行为标准很多只是对道德规范和大众认定的
一种遵守。
什么是慈悲心?难道出家就是没有慈悲心???
另外,从解脱的角度来说,那种要度尽众生的慈悲心非必须,甚至是大障碍。
大乘鼓吹的慈悲心,是严重错误,它不但不让人解脱,而是让人深陷轮回。
慈悲心的前提是建立在自己究竟解脱的基础上。
也可以很简单的说,一个解脱的阿罗汉,也可以没任何慈悲心。它立即选择涅槃也没有
任何问题。
其实佛陀证悟后,就要立即涅槃的,后来被梵天劝请,才向人宣讲四圣谛的佛法。
r******3
发帖数: 586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复习一下啥是"老实"

另外这个也就是下一世转生色界而已,而不是永远到色界。一旦色界果报用完,必然堕。
整个三界,没有什么“安全”的地方,连三界的梵天将来都还要堕,而只有证果,涅槃
,才是真正的“安全地”。
所以佛陀把涅槃称为“安全地”。而不是什么二界三界还有五界。。。
在无始的轮回当中,我们去过色界,乃至无色界吗?可以肯定,去过!每个人都曾经去
过,但是这又如何呢?现在还不是在人道里面混,甚至将来还要去畜生道,去地狱道“
享受”。
r******2
发帖数: 102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To RunSun

说明密勒日巴是个淫棍邪徒。
什么叫不净的文字?我说的是空口造谣???
嗯?我什么时候说过这句?不知道这叫造谣?
我说的是他的那套东西,非佛法
密勒日巴那套东西是邪见,邪见和动机无关。
..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佛,要普度众生,我对度众生实在没任何兴趣。
佛陀只说过解脱道,没说过什么度众生的菩萨道。
佛陀本人也早已舍弃众生而涅槃。他在证悟之后,首先是决定涅槃的,被梵天劝请,才
讲法,而且是只针对有缘人。
众生值得被度吗?具备条件被度吗?
狗喜欢到厕所吃大便,你能告诉狗那大便是臭的,不能吃?那会被狗咬的。。。
r******3
发帖数: 586
8

的人少,而且风险极大.
只要有双修,就肯定是邪的,更何况密宗认为只有双修才能即身成佛。
么就一定不可以呢?
因为双修属于贪道,属于邪淫,堕世间。
而阿罗汉的自杀,是自取涅槃,舍世间。而且经典记载佛陀证悟后也有这种行为,只是
被梵天阻止。而阿罗汉的自杀,记载于经典,也没有得到佛陀的反对,佛陀在某些时候
,还默许了这种行为。
另外佛陀戒律严格禁止类似双修这种邪淫。
双修的理论基础也是极其荒谬的,严重违背佛法。
S**U
发帖数: 702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大乘修行:慈悲喜舍
佛陀对于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说法,有的继承、有的修正、有的抛弃。
有修正的,如轮回、业力、四梵住。轮回、业力修正为无不变主体的轮回、业力相续。
修四梵住(brahma-vihara)的目地,不是如婆罗门教的求生梵天为究竟
,而是调伏贪嗔,以修定为修观慧的基础。
有的抛弃,如祭祀、作法。不过后来大乘为了适应众生需要,又采用了。
U***n
发帖数: 1204
10

,黑天让人
1, 关于印度诸神
首先,知道 Krishna 叫“黑天”的,这很了不起了。当初我接触薄伽梵歌的时候,根
本不知
道中国古籍中对印度诸神的汉译。
网上的资料,称 Brahma 为梵天,称 Visnu 为毗湿奴,称 Shiva 为湿婆,其职能分别
为:
Brahma 管创造世界,Visnu 管维系世界,Shiva 管破坏世界。Brahma 被认为是众神之
首,但
是他生于 Visnu 肚脐眼长出的莲花。
其他:称 Krishna 为黑天,因陀罗(Indra),帝释天,众神之首。
实际上,许多对他们的描述交代不清,古代的书讲不清,现在的人根据残缺不全的古代
书来整
理资料,自然越看越乱。不要说中国了,连许多印度人都不了解自己的宗教。相当多的
印度人
崇拜 Shiva,因为他有力量,崇拜卡利女神,因为她象 Shiva 一样,也是破坏之神,
有大力
量,还崇拜幸运女神 Laksmi,福神 Ganesh。总而言之,印度人自己都理不清,更不用
说中国
人了。这一切,都源于没有权威的书籍予以解释。这就是我给希望认真了解印度宗教的
人推荐
薄伽梵歌和博伽瓦谭的原因。
2,关于职责和道义的
Y**u
发帖数: 546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菩萨十法
善男子。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之时心不悔恨。少欲者。少有所欲。知足者
。但为法事心不愁恼。
善男子。欲者有三。
一者恶欲。二者大欲。三者欲欲。
恶欲者。若有比丘心生贪欲。欲为一切大众上首。令一切僧随逐我后。令诸四部悉皆供
养恭敬赞叹尊重于我。令我先为四众说法。皆令一切信受我语。亦令国王大臣长者皆恭
敬我。令我大得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上妙屋宅。为生死欲。是名恶欲。
云何大欲。若有比丘生于欲心。云何当令四部之众。悉皆知我得初住地乃至十住。得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罗汉果乃至须陀洹果。我得四禅乃至四无阂智。为于利养。是
名大欲。
欲欲者。若有比丘。欲生梵天魔天自在天转轮圣王若刹利居士若婆罗门皆得自在。为利
养故。是名欲欲。若不为是三种恶欲之所害者。是名少欲。
S**U
发帖数: 7025
12
印顺法师提倡的菩萨道,在『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一文中总结成∶
「立本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传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佛教之确
当者,庶足以复兴佛教而畅佛之本怀也欤」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28/yinshun28-01.html
印顺法师『大乘是佛说论』∶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22/yinshun22-08.html
佛法,本来不限于佛说,所以「大乘非佛说」,可说是似通非通的话!
初期集成的『阿含经』,原有一合理的意见,即佛法是不限于佛说的。佛弟子间的自相
问答,或与外道辩论,甚至传说的梵天、帝释等说,既无释尊在场,也不曾经过释尊的
审定,都编集在『阿含经』中。浅狭的声闻佛教者,相信他们的经律是佛说,是王舍城
结集的圣典。不知道『阿含经』中,即含有佛涅盘后的教说。如『增壹阿含经』中,那
罗陀比丘为文荼王说法。在他们的传说中,这也不能不承认后起的增编!佛时的弟子,
佛后的弟子的教说,编入契经中,这本是『阿含经』以来的一贯作风。
这种开明而合理的原则,不久即被歪曲
a*******g
发帖数: 86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证入初禅 - 《沙门果经》
http://www.dhamma.org.cn/books/ysfj/saamannaphala_sutta_11.htm
《沙门果经》节选
41. 世尊说:「在此,大王,如来出现于世间,他是阿罗汉、圆满觉悟者、明行足、善
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他以亲身现证的智慧明了这个有
诸天、诸魔、诸梵天的世间,这个有诸沙门与婆罗门、诸王与人的世代,他广令众知。
他说法初善、中善、后善,具足义理与辞句。他显示彻底圆满与清净的梵行。
42. 平民、或平民之子、或生于其它种姓的人来听闻佛法。闻法之后,他对如来生起信
心。具备信心之后,他思惟:『在家生活是拥挤的、是尘扰之途;出家则有如旷野一般
开阔。在家人不容易过着彻底圆满、彻底清净、如磨亮的螺贝那般光明的梵行生活。且
让我剃除须发,穿着橘黄色袈裟,离开在家生活出家去吧。』
43. 过了一段时间,他舍弃财产,不论财产多或少;舍弃亲族,不论亲族大或小;剃除
须发,穿着橘黄色袈裟,离开在家生活而出家。
44. 出家之后,他遵守波提木叉戒 ,具足正当的行为与行处。自从受戒之后,就依戒
自律,见到最小的过失也能带来的危险。他拥有良好
a*******g
发帖数: 867
14
清净道论 (Visuddhi Magga)
觉音 尊者 著 译者 叶均
第十二 说神变品
http://sss2002.51.net/books/qjdl/qjdl-017.htm
(3)(显现神变)此(显与隐)中,具神变者,欲求显现,令黑暗为光明,令遮蔽为
开朗,或令不见可见。他怎样做呢?即此人(神变者)希望自己或他人,虽然遮蔽着或
站在远处亦可得见,于是他从基础禅出定已,忆念「此黑暗之处将光明」、或「此遮蔽
将成开朗」或「此不可见的将成可见」而遍作(准备)、更以前述的同样的方法而决意
。与决意共、便成如他的决意。他人站在远处可见,如果他希望自己亦可见。
然而谁曾行过这种神变?即由世尊。因世尊受小善贤女之请,乘毗首羯磨所化作的
五百座高楼,从舍卫城出发,到距离七由旬以外的裟鸡帝城的时候,他决意那裟鸡帝城
的住民得见舍卫城的住民,舍卫城的住民得见裟鸡帝城的住民。他于巿的中间下降,破
大地为二分,直至阿鼻(地狱),并开虚空为二分,直至梵天界,使他们都看见。此义
亦得以世尊自三十三天降来解释:
据说世尊曾作双神变,使八万四千生类解除结缚。他念「过去诸佛行过双神变后至
于何处」?并知至三十三
a*******g
发帖数: 867
15
清净道论 (Visuddhi Magga)
觉音 尊者 著 译者 叶均
第十二 说神变品
http://sss2002.51.net/books/qjdl/qjdl-017.htm
(二)变化神变
先说行变化神变的人,于童子的形状中,他希望那一种,便应决意那一种,即所谓
:「他舍了本来的面目而现童子的形状,或现龙形,或现金翅鸟形、阿修罗形、帝释形
、天形、梵天形、海形、山形、狮子形、虎形、豹形,或现象兵、马兵、车兵、步兵,
及现种种的军队」。要这样决意的人,他从于地遍等中无论以那一种为所缘的神通基础
禅出定,当念自童子的形状,念已而遍作(准备)之后,再入定而出定,即决意「我成
这样的童子」,与决意心共,便成童子,如提婆达多。其它各句是是同样的方法。对于
「亦现象兵」等,是指现自己以外的象兵等而说,所以这里不应作「我成象兵」的决意
,应作「将成象兵」的决意。其它马马兵等的地方也是一样。上面是「变化神变」。
S**U
发帖数: 702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跑日也搞双重标准阿
多读读阿含经再发言。
北传阿含经里,龙和金翅鸟出现次数极少,天人出现数百次。
南传相应部29, 30相应是龙和金翅鸟相应,龙和金翅鸟不是听法者,经文只是谈到龙和
金翅鸟,不重复的经文不到十经,也没有重要法义,属于可有可无的经。倒是可以看作
大乘经中龙和金翅鸟的前身。
这和某些大乘经以龙为当机众,还是不同。龙和金翅鸟的南传阿含经文是否后起,因为
北传阿含无此相应,也是可以讨论的。
阿含经里佛陀有记说某人生天,没有记说某人生为龙和金翅鸟。
转法轮经就有列举诸多天人,而无龙和金翅鸟。
杂阿含379经
地神举声唱言∶「诸仁者!世尊于波罗!4抖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三转、十二行法轮,
诸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所未曾转;多所饶益,多所安乐,哀愍世间,以义饶益
,利安天人,增益诸天众,减损阿修罗众」。地神唱已,闻虚空神天,四天王天,三十
三天,炎魔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展转传唱,须臾之间,闻于梵身天、
梵天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7/yinshun37-06.html
29 Naaga-samyuttam 龙相应
b*****l
发帖数: 3821
17
关于一些人忽悠什么 大乘经没有叙述释迦佛过去世经过十地,以及
“释迦佛即使过去世累积了波罗密,也不是经过大乘经所说十地等过程”等妄论,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175_0.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419_0.html
还是看看大乘经怎么说吧。
1.《过去现在因果经》
...尔时善慧比丘。于彼命终。即便上生。为四天王。以三乘法。化诸天众。尽彼天寿
。下生人间。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七宝具足。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
神珠宝。五玉女宝。六主藏臣宝。七主兵臣宝。千子具足。皆悉勇健。能伏怨敌。以正
法治。无诸忧恼。常以十善。化诸人民。于此寿终。生忉利天。为彼天主。寿终下生。
为转轮圣王。终其寿命。乃至生于第七梵天。上为天王。下为圣主。各三十六反。其间
或为仙人。或为外道六师。或为婆罗门。或为小王。如是变现。不可称数
尔时善慧菩萨。功行满足。位登十地。在一生补处。近一切种智。生兜率天。名圣善白
。为诸天主。说于一生补处之行。亦于十方国土。现种种身。为诸众生。随
a**u
发帖数: 8107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责任续1
☆─────────────────────────────────────☆
redforres (redfor) 于 (Thu Apr 8 10:30:48 2010, 美东) 提到:
多谢大家对我的真诚帮助。理有多种, 心无二般。在此重开一贴, 一为感谢, 二再
补充一些思考供大家批评指正。
在我现在看来, 责任是人类规则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责任就是你的职责和任务。
比如所,小孩子生下来了, 你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他养大。 那么, 是谁为我们规定
的这些职责和任务呢? 我觉的责任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形成并一代一代传下来
的。 做父母的都知道, 我们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 让他们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我
们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我们就是曾经这样被教育的, 不论是从父母那里还是从社会
那里。
这里存在这一个问题, 人类代代相传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就是要坚守的? 比如说道德
这个东西, 同责任有一定的相似。 往往没有责任的人也会被这个社会定为不道德。比
如说你不赡养父母。 而道德这个东西是好是坏, 争论从来也没有停过。 就是道德和
责任本身的内涵, 也是随着时间而变化。
我想...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To RunSun
☆─────────────────────────────────────☆
Yisu (yisnotme) 于 (Fri May 28 09:27:20 2010, 美东) 提到:
Runsun, 你发的那些关于密勒日巴文字和标题,你想说明什么呢? 如果你认为他们是
不净的, 这正说明了你还远没有到看到不净的文字不产生不净的联想的境界。 你是如
此,别人也是如此。 那你又为什么把不净的语言屡屡送给别人,还谎称自己并没有不
净的动机呢?
或是想说明密勒日巴其实是个恶人吗? 你昨天还说,恶行恶语要看动机。 你又是如
何知道他的动机呢?
你这两天的骂人贴, 我会全部删除, 也希望你能最后听我一句。 你如此修行, 绝无
成功的可能。 最幸运的结果可以成一个自了汉, 离佛离道太远了,太远了,太远了....
..。
☆─────────────────────────────────────☆
runsun02 (runsun) 于 (Fri May 28 21:40:20 2010, 北京) 提到:

说明密勒日巴是个淫棍邪徒。
什么叫不净的文字?我说的是空口造谣?...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0
☆─────────────────────────────────────☆
runsun03 (runsun) 于 (Sun May 30 09:21:11 2010, 北京) 提到:
四驱摈之不净行(不邪淫戒,犯者逐出僧团)
若有比丘,具足了比丘的学处及生活规则,没有放弃学处,没有表明自己意志怯弱,而
从事不净行(性行为),即使对象是动物,也犯驱摈,不共住。
犯相:
1.对象:(1) 人﹑鬼神﹑畜生三趣中,
(2) 雌性的肛门﹑阴道﹑口
(3) 雄性﹑无男性器官者的肛门﹑口
2.动机:(1) 主动:自己生起欲心而行不净行
(2) 被动:不是出于本身欲念所构成的不净行
3.方式:置入生殖器官
4.结果:接受乐受
无犯:
1.不是故意的。
2.被动且未产生乐受。
3.比丘精神失常﹑情绪不稳定﹑受病痛所苦。
4.第一个犯的人。
==========================
以上是佛陀对于不邪淫戒的详细规定,请问所谓的密宗弟子们是不是佛弟子,是不是要
遵守以上戒律,那么男女双修是否违犯以上
另外,密宗还有非常邪恶的和畜生,...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死到来时,您有把握吗?
阿难是被施了术,是没有自主的状态。大概不是通常意义的被诱惑。
“阿难被诱惑”是个虚幻的风车。不要对着风车战斗。
伪经与否且不说,如果连被诱惑和被施术都没分清,
就人云亦云的嚷嚷伪经就搞笑了。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
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
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r****n
发帖数: 825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中的无我观zt
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
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
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
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
的内涵。
一、佛陀提出无我法门的思想背景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
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
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
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
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磐。(杂阿
含105经)
佛陀在这里所说的第一师相当于现在的唯物论者,他们认为现在活着的就是“我”
,死后一切消散,“我”也不...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3
☆─────────────────────────────────────☆
runsun (runsun) 于 (Thu Dec 2 01:19:37 2010, 美东) 提到:
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
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
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
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
的内涵。
一、佛陀提出无我法门的思想背景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
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
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
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4
由海(達摩悟陀)比丘 搜集資料及編輯
菩萨,阿罗 汉,佛
前言
在现今佛教里,有许多人,甚至自 称为佛弟子者,都对[菩萨],[阿罗汉]及[佛]的意
义有错误的概念,这是非常不健全的现象。佛陀曾说∶[比丘们,就是这两件事使到佛
法混淆,消失於世。 是那两件事呢?那就是后來传法者歪曲了经文,以及听经者误解了
原经的意义。]因此,我们有义务将这些错误指证出來。真正的佛法只有一种,那就是
佛陀的原始 教理。
菩萨 (Bodhisatta)
巴利文[菩提萨埵]---[菩提]之意为[觉悟和智慧],而[萨埵]则是指众生而
言; [菩提萨埵]因此可被译为[一位将求证佛果的修行人],同时也是佛陀在未修行至
觉悟之前的自称。[觉悟]即是朗然澈悟,了卻生死,彻底解脫的意思。能达到 此种境
界者只有佛陀,辟支佛及阿罗汉。
一般来说,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都有趋向於菩提之心,因此也可以称为菩
萨。虽然如此,菩萨之称号普遍上多用於有志成佛者。但根据原典记载,一位凡夫在发
成 佛大愿前,他必須具备以下八种条件,然而还得经佛授记后才能真正被称为菩萨。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宗--百度百科
净土宗
百科名片

净土宗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
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
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
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唐代善导大师也是净宗重要倡导与推动者,被奉为净宗第
二代祖师。净宗历代祖师并无传承法统,很多还是宗门教下的大祖师,均为后人据弘扬
净土贡献推戴而来。中国净宗十三祖分别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
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及印光大师。
目录
弥陀西来
发展概况
五经一论
修持简述
净宗特色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展开
弥陀西来
佛教西来
种种资料显示,佛教传入中国年代远比西汉更久远。目前发现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
最早事件,如:官方权威的《太平广记》第284卷,引用《王子年拾遗记》一书,记述
题为《天毒道人》的事件,详细记载了燕昭王七年(前305年)来自印度的百四十岁高
僧尸罗(从文中对其的记载来看,是位具足神通的圣者无疑)来华(燕都)传法的事。
此年代已比印度阿育王时代更早,接近佛陀...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26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SeeU和Runsun童鞋回答一下。
你们信不信原始佛法里面说佛为天人说法的事?你们信不信梵天的存在?
如果你们没有证据的相信这些。
为什么你们说人家净土宗的相信有阿弥陀佛净土是错误的?
z*****n
发帖数: 633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说修学菩提心
略说修学菩提心
越尘居士
佛法之中心在于破幻体真,自觉觉它,直至自他一切有情究竟解脱。此即菩提心,
亦即不生不灭心,谓真实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而应缘渡生。又名大圆觉,佛性等等,
见诸佛典,皆同体异名。菩提心为一切佛法修行之基础,为行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根
本。佛云“忘失菩提心所修一切善法皆为魔业”。所以,菩提心之于佛门行人,有过于
那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不可离失。佛法在传播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时期及地域与
当地当时的文化相结合,其表达形式略有不同。例如,南传佛教,中土大乘及藏传佛教
之表现不同即与文化差异有关系。然而,佛陀教法之中心从来没变,均在引导有情趣向
解脱。亦即菩提心是为宗旨不变。
今日中土佛法复苏,百废初兴,寺庙等建筑虽已有相当恢复,但于佛法道理之弘扬
远未尽理想。于商品大潮冲激之下,旧有道德观念体制日渐衰落,新道德体制尚未完备
。于是砂金同起,鱼龙混杂。有人哗众取宠,将某些气功功法标榜为‘佛法真谛’,却
引人自私自利,而将佛法之要——空性与慈悲,亦既菩提心阉割掉!甚至以迷信惑众,
骗钱了事,以至破坏佛门声誉。一般群众多倾向求福报,此虽颇佳,尚须善加引导提高
。佛学研究应大...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9

佛陀早就说佛法一定会灭啊,然后很久以后下一个佛出世
~~~~~~~~~~~~~~~~~~~~~~~~~~
这是断灭,把涅槃想象成什么都没有
对,涅槃确实没有你目前能够接触的任何。没有你看到的物质,没有你自己那种思想感
觉意识。听到这些,很多人恐惧。所以佛说“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
实际上根据经典,涅槃绝对不是毫无内容的。寂静,清凉,乐,无量,无数。
如果将来科学某一天能够解开意识之谜,有可能解开更多关于涅槃的特性。
当失去观察测量后,电子的任何物理量也没有了,就好像从我们这个空间消失了,可是它完全没了,不对.
佛法不是要去吸引广大众生啊,佛陀开悟后,就说众生很难理解他所证悟的法的。所以决定般涅槃。梵天说以上还有一些尘垢较浅的人,如果听了佛法后就有机会会解脱的,佛陀经过思维观察,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说法。
这是造成轮回的原因之一。
为了要生,为了维持生,轮回不断被推动。
是,众生需要这个,但可惜,如果没有导向涅槃,这些甚至成为轮回的原因。
w*********r
发帖数: 2192
30
说来说去,还是出世的。
原始佛法的问题,
就是没有解决入世怎末做。
我觉得这就是为什有大乘学派来做宗教改革的
原因。这或许是历史的必然。
为什麽入世就比出世的要差? 这只是佛法定义的。
对入世的部分, 大乘有发菩提心, 基督教
有活出基督的生命,我觉得这些都是正面的。

是它完全没了,不对.
以决定般涅槃。梵天说以上还有一些尘垢较浅的人,如果听了佛法后就有机会会解脱的
,佛陀经过思维观察,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说法。
r****n
发帖数: 825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闲谈佛教圣经和马列
佛法本身,是不需要广泛传播的,它实际从来只面对少数已经具备条件的人,这是当初
佛陀被梵天劝请,没有般涅槃而留下来讲法的重要原因。佛陀只对那些具备条件解脱的
人讲法,绝不是空洞的普度众生。
在部派佛教时期,佛教显然是和普通民众距离不是那么近的,大乘也许有人看到了这个
,觉得佛教应该广泛传播,应该为了适应众生,而可以编造新的经典,更适应人民需要
的经典。他们认为这个是伟大的,而不觉得这是罪恶,据说当时阿育王政府甚至奖励新
发现的佛教经典。这更催化了编造的浪潮。
印度人需要神话,大乘就编造各种神话,把佛陀变成眼睛向全宇宙放光,又有可以伸到
整个宇宙的广常舌。
印度人需要一个美丽天堂的安慰地,但是对于五蕴灭尽的涅槃显然不接受,甚至恐惧,
于是大乘就编造美丽的极乐世界。
印度人害怕五蕴灭尽的涅槃,觉得那可能是彻底的没有内容的死寂,于是大乘就通过五
蕴涅槃不二来消融一般人对涅槃五蕴灭尽的恐惧,为佛教注入活力。
其他还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咒语,念经,甚至通过男女性交制造大乐的所谓方便法门后
来也被加入。
在大乘人的努力下,佛教确实活了,曾经在印度很繁盛,可是也因为这样,佛教的教义
逐渐和婆罗门理论靠近...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同的文明, 不同的宗教
任何解脱者,包括佛,都有无情的一面。
佛解脱后,最初想要立刻涅槃,这是不是无情呢?按理说一个非常慈悲的人,应该马上
想着广度众生啊,为什么还要被梵天劝呢?
对于已经解脱的阿罗汉,他必定充分了解轮回的苦,他也一定知道自己有很多生生世世
的父母儿女,可是他们为什么最后完全涅槃了。
还有佛陀对邪见,对于有邪见的人,经常是严厉斥责,甚至直接说对方会堕恶道,这显
示温和慈爱也是有条件的。
如果你自己有邪见,如果你自己愚痴,如果你自己心灵扭曲,你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对
你温言温语?
l*****a
发帖数: 3840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版务]Wisdom版举报投诉专用贴
● 贪嗔痴三毒是如何驱动人的行为的?(159b) 29/337 arthury
2011-02-10 waterer
02-11 22:19
10 G ● 自然科学对人的决策机制的揭示(229b) 152/1791 arthury
2011-02-05 waterer
02-11 21:56
11 G ● 我在这个版获得的-欢迎跟贴(1.1k) 64/868 JeanIris
2011-02-10 forl
02-11 21:12
12 * ● 为啥俺觉得修观不是唯一的路 (转载)(349b) 59/643 bdbd
2011-02-09 waterer
02-11 20:48
13 * ● 关于二因人三因人的问题(1.8k) 14/232 runsun03
2011-02-11 bdbd
02-11 18:33
14 G ● 印度教如何回应佛教的挑战(1.8k) 18/255 SeeU
2011-02-0...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Wisdom版2月网友推荐文集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楞伽经立场,以释迦佛为外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7 01:17:10 2011, 美东)
Mark.

说如是等,能作于世间」。
毘纽天Vis!n!u,大自在天Maha^s/vara等的创造说为三。毘纽天与大自在天的崇拜,摩
诃婆罗多中也有,而新奥义书中,每阐发吠陀的事相而为毘纽、大自在神的崇拜,结果
引出弥曼萨派。长行与解释的毘纽、大自在派,即弥曼萨派的雏形。上述的五家、三家
,都是释迦佛前后三百年间的印度学潮。而说楞伽经的迦旃延佛,自以为出于学派分流
以前,代表印度文化统一而根本(佛法)的立场;以释迦牟尼佛等为外道,为迷惑于世
间的,这样的见解,不可能为释迦牟尼佛所同意。
宗,自认为从梵天王生的婆罗门(迦旃延即婆罗门十八姓之一);编集楞伽经的人,想
像中的正法,不是吠陀(古奥义书)是什么?真常唯心论为佛梵杂糅,贬低释迦佛教法
是迷惑于世间,而以梵说为更究竟,『楞伽经』为明证。
r******3
发帖数: 586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如何回应佛教的挑战

纠正,佛法不是为度化众生而说,而是为度化极少数尘垢较浅,已经准备好了的众生而
说。
这个通过梵天劝请佛陀不要涅槃的问答就可以知道了。
S**U
发帖数: 7025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立场,以释迦佛为外道
楞伽经为真常唯心论的要典,它的立场是尊重释迦牟尼佛嘛?看两段楞伽经经文∶
一∶「谈论戏笑法,长行与解释;如是我闻等,迷惑于世间」。
二∶「于我涅盘后,释种悉达多,毘纽大自在,外道等辈出。
如是我闻等,释师子所说。谈古及笑语,毘夜娑所说。于我涅盘后,毘纽大自在,彼说如是等,能作于世间」。
这是以释迦佛的如是我闻(佛经)为一;毘夜娑的谈古及笑语,即摩诃婆罗多为二;毘纽天Vis!n!u,大自在天Maha^s/vara等的创造说为三。毘纽天与大自在天的崇拜,摩诃婆罗多中也有,而新奥义书中,每阐发吠陀的事相而为毘纽、大自在神的崇拜,结果引出弥曼萨派。长行与解释的毘纽、大自在派,即弥曼萨派的雏形。上述的五家、三家,都是释迦佛前后三百年间的印度学潮。而说楞伽经的迦旃延佛,自以为出于学派分流以前,代表印度文化统一而根本(佛法)的立场;以释迦牟尼佛等为外道,为迷惑于世间的,这样的见解,不可能为释迦牟尼佛所同意。
说楞伽经的迦旃延佛,自说为世间主(父)与具才(母)所生;他的舍释宗而别祧梵宗,自认为从梵天王生的婆罗门(迦旃延即婆罗门十八姓之一);编集楞伽经的人,想像中的正法,不是吠陀(古奥义书)是什么?真常...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立场,以释迦佛为外道
SEEU,请问你:
你说的这些是否只是一个学术观点?
还是转述的印顺法师的研究成果?
印顺法师是否认为中观说"空",唯识说"有"唯识而起.
还是符合释加佛说的佛法,如来藏说"有"是唯心而起
确是违反释加佛说的佛法,他考证的根据是什么?
年代还是什么其他因素?
这里识和心的分界点在哪里呢?

说如是等,能作于世间」。
毘纽天Vis!n!u,大自在天Maha^s/vara等的创造说为三。毘纽天与大自在天的崇拜,摩
诃婆罗多中也有,而新奥义书中,每阐发吠陀的事相而为毘纽、大自在神的崇拜,结果
引出弥曼萨派。长行与解释的毘纽、大自在派,即弥曼萨派的雏形。上述的五家、三家
,都是释迦佛前后三百年间的印度学潮。而说楞伽经的迦旃延佛,自以为出于学派分流
以前,代表印度文化统一而根本(佛法)的立场;以释迦牟尼佛等为外道,为迷惑于世
间的,这样的见解,不可能为释迦牟尼佛所同意。
宗,自认为从梵天王生的婆罗门(迦旃延即婆罗门十八姓之一);编集楞伽经的人,想
像中的正法,不是吠陀(古奥义书)是什么?真常唯心论为佛梵杂糅,贬低释迦佛教法
是迷惑于世间,而以梵说为更究竟,『楞伽经』为明证。
r******2
发帖数: 102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立场,以释迦佛为外道

说如是等,能作于世间」。
这个我很早以前就在这里引用过。
达摩本人,根据历史对他打扮样子以及修行方法的描述,很可能并不是佛教徒,而是一
个佛梵混杂的婆罗门。
毘纽天Vis!n!u,大自在天Maha^s/vara等的创造说为三。毘纽天与大自在天的崇拜,摩
诃婆罗多中也有,而新奥义书中,每阐发吠陀的事相而为毘纽、大自在神的崇拜,结果
引出弥曼萨派。长行与解释的毘纽、大自在派,即弥曼萨派的雏形。上述的五家、三家
,都是释迦佛前后三百年间的印度学潮。而说楞伽经的迦旃延佛,自以为出于学派分流
以前,代表印度文化统一而根本(佛法)的立场;以释迦牟尼佛等为外道,为迷惑于世
间的,这样的见解,不可能为释迦牟尼佛所同意。
宗,自认为从梵天王生的婆罗门(迦旃延即婆罗门十八姓之一);编集楞伽经的人,想
像中的正法,不是吠陀(古奥义书)是什么?真常唯心论为佛梵杂糅,贬低释迦佛教法
是迷惑于世间,而以梵说为更究竟,『楞伽经』为明证。
S**U
发帖数: 702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立场,以释迦佛为外道
Mark.

说如是等,能作于世间」。
毘纽天Vis!n!u,大自在天Maha^s/vara等的创造说为三。毘纽天与大自在天的崇拜,摩
诃婆罗多中也有,而新奥义书中,每阐发吠陀的事相而为毘纽、大自在神的崇拜,结果
引出弥曼萨派。长行与解释的毘纽、大自在派,即弥曼萨派的雏形。上述的五家、三家
,都是释迦佛前后三百年间的印度学潮。而说楞伽经的迦旃延佛,自以为出于学派分流
以前,代表印度文化统一而根本(佛法)的立场;以释迦牟尼佛等为外道,为迷惑于世
间的,这样的见解,不可能为释迦牟尼佛所同意。
宗,自认为从梵天王生的婆罗门(迦旃延即婆罗门十八姓之一);编集楞伽经的人,想
像中的正法,不是吠陀(古奥义书)是什么?真常唯心论为佛梵杂糅,贬低释迦佛教法
是迷惑于世间,而以梵说为更究竟,『楞伽经』为明证。
S**U
发帖数: 702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的梵天与阿罗汉
他心通可知。
佛转述?
t********n
发帖数: 57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的梵天与阿罗汉
:)
O*********9
发帖数: 552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的梵天与阿罗汉
中间少了很多东西
看了也只能瞎猜
S**U
发帖数: 702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坛经学习阅读兴趣小组
读到贾题韬《坛经》讲座这一段
http://www.hhfg.org/fjyj/f117.html
有些人认为「灵山拈花」这则公案在印度大小乘经论里没有记载,因而对此产生了怀疑,这是自然的。在宋朝时有这样的记载∶王安石是宰相,也是一个佛教徒,自号「半山居士」。有一次他问佛慧泉禅师∶灵山拈花公案出自何处?这位著名的禅师也不知道,说∶历代祖师们都这样说,但没有人查到过出处。王安石说这个公案的出处我知道,我在皇上的图书馆里看到过一本《梵天问佛决疑经》,里面就记载了这个公案。虽然有这么个记载,可历史上中国的僧人们从来未见过这部经,也没有人提到过这部经。前几年
我在北京佛学院讲课,在图书馆里翻阅\\日本《卐续藏经》时,看到其中居然收
集有这部经,里面的确有「灵山拈花」的记载,与禅宗灯录中所说的差不多。不过,这部经不知是什么时候伪造出来的,里面还讲阴阳五行之类的东西。阴阳五行是中国人的专利,印度是没有这套东西的。说它是后人造的也没有什么不好,这个公案的确很美,很巧,充分体现了禅宗的特点和灵气。
从古到今,历来都有一些否定禅宗的议论,如「灵山拈花」是杜撰的,西天二十八祖是杜撰的,《坛经...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六祖坛经学习阅读兴趣小组
这个断段断的有意思。所谓断章取义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
最后一段的全段是这样的:
“从古到今,历来都有一些否定禅宗的议论,如“灵山拈花”是杜撰的,
西天二十八祖是杜撰的,《坛经》的作者不是六祖大师等等。如果从历史学、
考据学的方法上探讨,这些议论也未必没有道理。
以这种方法穷追下去,释迦佛、老子、庄子、耶稣等许多历史人物是否真有其人
都可以打上问号。但是佛教不是历史学,不是考据学,而是帮助我们解脱于
生死苦海的学问与实践。深化的目的在于人生的真实受用,而不在于其它世间学问。”

疑,这是自然的。在宋朝时有这样的记载∶王安石是宰相,也是一个佛教徒,自号「半
山居士」。有一次他问佛慧泉禅师∶灵山拈花公案出自何处?这位著名的禅师也不知道
,说∶历代祖师们都这样说,但没有人查到过出处。王安石说这个公案的出处我知道,
我在皇上的图书馆里看到过一本《梵天问佛决疑经》,里面就记载了这个公案。虽然有
这么个记载,可历史上中国的僧人们从来未见过这部经,也没有人提到过这部经。前几年
这部经不知是什么时候伪造出来的,里面还讲阴阳五行之类的东西。阴阳五行是中国人
的专利,印度是没有这套东西的。说它是后人造的也没...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5
—修习七觉支的方法
班迪达尊者 著 钟苑文 译
若能充分发展七觉支,便可止息轮回之苦,由名色所组成的有情生死,得以完全停
止;
觉支同时能完全击垮十魔军──系缚我们于苦轮与轮回的内在破坏力量。
为此,佛陀与觉悟者发展七觉支,因而能超越欲界、色界与所有的无色界。
第 1 觉支 念
第一个觉支是「念」(sati ),此字多少有些让人误解的消极涵意。「念」必须
是充满活力与直接面对的,在密集禅修时,我教导「念」应跳到所缘上,完全地覆盖、
穿透,不错过任何部分。为了表达这积极的感觉,我常将之译成「观察力」(
observing power),而非「念」(mindfulness)。然而,为了简化的缘故,在此我仍
会继续使用「念」一字,但我希望读者们记住它应有的积极特质。
要充分了解「念」,可由特相、功能与现起等三方面来检视,这三者阿毗达磨──
佛教的描述──用来描写心所的传统分类。我们在此会运用它们来学习每个觉支。
念的特相、功能、现起与近因
﹝特相──非表面的﹞
念的特相是非表面的,意指念是很深刻且深奥的。如果我们丢个软木塞到河里,它
会在河面上下摆动漂浮,顺流而下;假如丢的是块石头,它立...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作意与无我
「如理作意」的巴利语是 yoniso manasikAra,是yoniso和manasikAra的复合词。yoni 有胎、子宫、原因、根源的意思,而若是夺格形的yoniso,则有根源的意思。再者,若副词形的yoniso(原自夺格的yoni)则有根源、根本、真、如理等的意思。关于manasikAra(梵语manaskAra),辞典是说为manasi-karoti(作意)的阳性词,具有作意、忆念和思虑的意思。综合种种的意向来说,就是真实、如理的思虑或作意。
在《相应部》中,Yoniso manasikAra被称为是「诸法之最上(YonisomanasikAro tesaM dhammAnam aggam akkhAyati)」。而汉译的《杂阿含经》366经说∶「如是正思惟观察,得如实无间等起知∶『有生故有此老死,缘生故有老死。』」其中对应《相应部》为∶yoniso manasikArA ahu paJJAya abhisamayo∶…。」由此得悉,「如理作意」是获得「如实现观起知」十二缘起的近因,在修道过程中,有著相当重要的地位。
「作意」共有三种∶(一)支持所缘,(二)支持路线(...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僧侣与科学家》
第四章 一沙一宇宙
现象的相依性与非分离性
相依性是佛教实相本质观的中心思想,攸关佛教对世人应如何过自己的生活甚巨。
这相依性和量子物理学的非分离性极为相似。两者都在引信我们沉思一个既简单又根本
的问题:“物”或“象”能否自主存在?如果不能,宇宙万象相互连系的方式与程度为
何?物若非自主存在,对生命又应做何种推动?
郑:我们已在上一章得知,佛教否定创生原理和极端的平行宇宙概念(虽然可能与
多重宇宙观念相符)。在佛教看来,物理常数和初始条件出奇地调和,使得宇宙创出生
命和意识,可以从“现象相依性”来解释。我想,现在该稍微解释一下这个观念了。
马:谈论之前,应先回到“相对真理”的概念。在佛教里,我们对个别现象的认知
若是源于孤立的成因和条件,就称为“相对真理”或“妄见”。日常经验使我们认为事
物必有个真实、客观的独立性,仿佛它们的存在全靠自己,且有内在的实体。殊不知这
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只是心理构念。这种实相观虽符合觉悟,却是经不起分析。
佛教采取的是万物只存在于他物的相对关系,亦即互为因果的概念。事件所以会发
生,只因它仰赖其他因素。佛教把世界看做是个浩大的事件流程,相互关连,彼此涉入
。...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泰国崇拜的四面佛是梵天
我看你跟猴子很像。我就认为你是猴子。
U***n
发帖数: 1204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泰国崇拜的四面佛是梵天
四面佛 = Brahma,管创造。有翻译为婆罗贺摩,也有翻译为布茹阿玛。四个头是因为
在这个宇宙创造复杂的程度。有的宇宙的 Brahma 不止四个头,可以有上百万个头。
r****n
发帖数: 731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泰国崇拜的四面佛是梵天

前几天和印度同事聊天。说起神。这个brahma神,我以为是最有本事的,因为是创造阿
。可是我那印度同事却说这个是最有问题的。没有人起名字用他。具体啥问题我忘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