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此说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r
发帖数: 3774
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妖刀23
书名:《妖刀记》卷廿三 造极之战
作者:默默猴
出版:台湾河图出版社
手打团将会常驻本吧,第一时间为书友奉上妖刀记以及多数河图有爱书籍的手打
版(仅供试阅),欢迎广大书友们前往探讨。
《妖刀记》卷廿三 造极之战
第百十一折 飞鸢下水,当者无畏
第百十二折 鼎天剑脉,伐毛洗髓
第百十三折 难陀现首,代战者谁
第百十四折 九诀三易,起手无回
第百十五折 皇律清夷,鸟散鱼溃
人设:
李锦屏:17岁,153公分,85C、57、83。
武学:水月三十六势、水月剑式?郢都白雪。
外号:当年还在当大户人家婢女时,外号李剃头。不过谁敢当面这样叫,李剃头
会翻脸。但是方翠屏很爱这样叫。
方翠屏:16岁,155公分。81C、57、83。
武学:水月三十六势、水月剑势?太华青灯、水月剑势、燕子梭(暂名)。
琉璃佛子:年龄不明,180公分。
萧谏纸:67岁(老而不死是为贼也)、172公分。
出身:鲲鹏学府、玉霄派
武学:云海苍茫诀、八表游龙剑、各门派剑法若干。
第百十一折 飞鸢下水,当者无畏
迎着满场的错愕目光,李寒阳浓眉轩起,抬头扬声:“这便是你的条件?”
蒲宝被瞧得浑身发毛,猥琐的笑意全僵在脸上,... 阅读全帖
k*****c
发帖数: 1670
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妖刀记 卷廿七 换巢鸾凤 上
第百卅一折翻羽难去·丹心作灰
第百卅二折停舟何羡·珠圆玉瑰
第百卅三折往而不害·远引临非
第百卅四折说时依旧·故土黄坏
第百卅五折焉薄骨肉·入道高危
第百卅一折翻羽难去·丹心作灰
老人俯视着榻上苍白憔悴的男子。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迟凤钧都该是他的传人。老人犹得当年秉烛伏案、在贡院成
摞的试卷里读到其策论时,那股子铣利烁人的诧艳——
抨击四镇开府的论据是稍嫌稚拙了些,那是欠缺边政实务所致,兼且不懂公门里诸
多稽核抚赏的猫腻;然而由朝廷财政着手,说明这年轻人脑筋清楚,非是被黄旧古书熏
坏了的腐儒。更难得的是不畏权贵、不苟全冬烘的勇气,一如试卷上瘦硬遒劲,偏又大
开大阖的酣畅墨迹。
可惜不自量力。西山韩阀、北关染公不消说,就连新到东海的慕容柔,谁都知道是
天子心腹,是你个应试举子惹得起的?还想「革其旌节,复归朝堂」!
「兀那狂生!」
主持科考的老台丞冷哼,嘴角抿着一抹笑意,反覆阅读至天明。为迟凤钧前程着想
,他本该将这份卷子夹在五甲之末,给他个「同进士出身」就好,保住这根生机勃勃的
青苗,以免羽翼未成先树大敌,惹上不该惹的麻烦。
此番大考取士,五甲合计百卅二名,皇帝能看完主考官的呈本,翻翻...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1803
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纹面(79、80、81)
作者:漂泊旅人
2015年12月17日首发于SIS
第七十九章
就在我望着水壶魂不守舍的时候,一只温柔的手掌轻轻的抚摸到了我的脸上,
我猛然间清醒了过来。扭头一望,周静宜一脸担心的出现在了我的身边。此刻见
到她,我不知道怎么的,整个人在瞬间又放松了下来。
蔡勇也注意到了我的状况,走近将我手中的水壶拿了过去。看了一眼水壶上
的刻字开口道。「怎么了?这水壶有问题么?严抗美?嘶……这人估计是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吧。我记得那几年出生的人叫这种名字的很多了……」
蔡勇说的没有错,我父亲和叔叔正是那个时期的人。加之我们家的出身成份
在当时不算好,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也为了图省事,我祖父便直接将「抗美
援朝」四字分拆,当做了我父亲和叔父两人的名字,若还有兄弟姐妹,想必会接
着使用「保家卫国」依次命名。
意识到蔡勇那狐疑的神情,我连忙掩饰道。「哦,我就是姓严了,刚才看见
了上面好像有个严字,所以忍不住拿过来看了一看。」
「这样啊?你知道这个叫严抗美的?」蔡勇随口询问道。
「不认识。不过这水壶不错,我在部队上服役期间,这种铝制水壶已经见不
到了。有些收藏价值了。」我一边掩饰着,一边将话题转移到了...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异端之我见
三大信经的说明
为了让信徒更加明白真道,辨别异端,大公教会开了几次会,有三大信经《使徒信经》
,《尼西亚信经》,《亚他那修信经》,教导与这三个信经不一致的那必是异端无疑,
而且异端时注定灭亡的。
使徒信经
《使徒信经》是最简短且在今日教会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篇,全篇共十二条。据说
在五旬节后,十二使徒分散往各地传道,为确保真理的合一,临行前制定了此信经,由
各使徒每人提供一句,所以共有十二句。此说已不可考,但大部分人认为是后人根据使
徒所传之道而写成的,故称《使徒信经》。最早曾在爱任纽(Irenaeus, ca .130-c .
200)二世纪的著作中发现,但今日所呈现之形式是大约于七世纪间形成的。
此信经乃是根据教会的需要而制定的。在早期教会中,信徒受洗加入教会之前所需
要的基本真理教导,即以此信经为准则。一般教会的教导也以此为根基,而教会信仰之
纯正与否也以是否符合信经的教导为考核。在早期教会受逼迫时,信徒皆秘密地信守此
信经,直至逼迫结束。而何时成为公共崇拜的一部分则不可考。也有人认为信经具有辩
证的性质:撒伯流派(Sabellianism)宣称圣父、圣子、圣灵是独...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伯拉纠、伯拉纠派和半伯拉纠主义
伯拉纠 Pelagius (360—420)

英国神学家,为一基督教修道士兼神学家,居于罗马、迦太基及巴勒斯坦等处。
极力反对奥古斯丁派人类完全堕落之教义。提倡一种异端的自由意志教义,否认原罪;
且谓上帝恩典非人所不配得的恩赐,亦非得救所必须。他常说:『如果我应该做,我就
能做(If Iought,I can.)。』

伯拉纠派 Pelagianism

为第四世纪英国修道士伯拉纠所倡导。反对奥古斯丁预定与原罪的教义,并主张
人得救不是靠神主权的恩典,乃凭自己的自由意志(人得救不是出于神,乃是出于自己)
。这古老的异端如今已改头换面,又成为现在的阿民念派。一四三一年在以弗所大会中
被定为异端。


半伯拉纠主义 Semi-Pelagianism

中世纪的一种神学系统,本质上与今日的阿民念主义相同。半伯拉纠主义所教训
的是:(1)神救任何人,照样祂也定意要救所有的人。(2)基督是为所有的人死。(3)人在
未接受神的恩典之前,能在基督里有信心,并生出圣洁的愿望。(4)人凭自由意...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得救的人能灭亡吗?(马骥)
得救的人能灭亡吗?
马骥著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
,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重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
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祂。”(来六4~6)
这节经文是圣经中最令解释者难以抓住神学立场的经文。一位保守派的老前辈,戴
尔博士(Dr.R.W.Dale)曾写到:“我知道这节经文使得许多善心人心里战栗,它虽然
见于新约,但却像神降临在西乃山上的烈火中,有雷轰、闪电、和密云绕着祂,并且有
奇怪的声音说祂在那里,一样地庄严肃穆,教人不寒而栗。”每一位敬虔者读了这段特
别的经文,就一定恐惧战兢与满腹狐疑,每一位真诚者读了这节经文,也会有不安之感
…当然那也是我们现在读后的感觉。
当我们一查考有关这几节经文的注释,立刻发现一个令人愕然的事实:许多解经家
都避开这一章圣经,甚至像“解经健将”摩根博士(Dr.G.Campbell Morgan)。也在他
所著《神给人最后的话》一书中,省略不言。然而,当我们一一阅读归纳有关解释,也
就能了解为什么许多解经家会避重就轻了。
一、几种不同的解释
为要寻求这些经文的明显意义,我们先来...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7
首先给大家看个故事,然后再探讨经文:
林慈信牧师的《基督教教义发展史》中提到这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134fd01013i7l.html
基督论的发展史(1):基督论的争辩
HISTORY OF THE DOCTRINE OF CHRIST (1):
The Christological Controversies
(Louis Berkhof, A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s, pp. 101ff.)
基督论与三位一体之问题的关联
Connection of Christological and Trinitarian Problems
基督论的难题可以从一般神学(译注:神论)方面,与拯救论方面来加以
研究。早期教父对基督论拯救方面的关系,虽未曾加以轻忽,但他们在重要的讨论上却
没有重视。在三位一体争论的气氛中,他们从一般神学(译注:神论)方面来研究基督
,乃天经地义的事,而三位一体争论所导致的决定则是,基督为神的儿子,事与父同质
的,因此祂是神。从此而发生的问题,就是基督...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向JasonYang请教Bible段落
这简单,
列王记上 4:25 所罗门在世的日子、从但到别是巴的犹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
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
列王记下 18:31 不要听希西家的话.因亚述王如此说、你们要与我和好、出来投降
我、各人就可以吃自己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的果子、喝自己井里的水.
以赛亚书 36:16 不要听希西家的话、因亚述王如此说、你们要与我和好、出来投降
我、各人就可以吃自己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的果子、喝自己井里的水.
弥迦书 4:4 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无人惊吓.这是万军之耶和
华亲口说的。
撒迦利亚书 3:10 当那日你们各人要请邻舍坐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这是万军之
耶和华说的。
无花果自古在中东代表着prosperity,wealth,fertility, 每家院子里都有无花果可以
安然享用,这是表示安居乐业的意思,
马太福音 24:32 你们可以从无花果树学个比方.当树枝发嫩长叶的时候、你们就知
道夏天近了。
这是用树叶比喻人,这里面的意思是非常深奥的,奏是代表基督徒会此起彼伏的加入佛
教这棵参天大树,为啥呢,因为释迦牟尼奏是在无...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胡适:信仰印度化是中国之大不幸
从历史学者的角度来研究任何宗教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因为宗教是出世间法,历史学
是世间法。作为宗教徒的你们不能因为胡适炮轰佛教就捧他的臭脚。
胡适与佛教
作者:许美中
由于胡适首先发现了一些早期禅宗史方面的史料,使之成为利用敦煌遗书研究禅宗史的
第一人。在他的有关文章中,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尽管多数没有为
学术界和佛教界所接受,但却对当时的禅宗史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有的观点至
今仍有参考价值。
胡适禅学的主要观点有: (一)、认为现在所传的中国早期禅宗的历史,不是真正
的信史,而是神会“捏造出来的伪史。他经过考证认为,从菩提达摩直到弘忍、神秀,
所传的禅法是楞伽宗,所重视的是《楞伽经》,其教义以渐修为中心,渐修是楞伽宗的
本义。惠能虽然也是弘忍的弟子,但是其教义已不是楞伽宗的宗旨了。他还认为,顿悟
是神会的主张,神会远承道生的顿悟说。在滑台与洛阳两处定南宗宗旨,攻击北宗渐修
的说法,遂修改了楞伽宗的正统地位,使得楞伽一宗终至湮没无闻。(二)、禅宗的袈裟
传法说,也是神会捏造出来的假史,从达摩到神秀,从来就没有一个袈裟传法制度。 (
三)、神秀与惠能同为弘忍弟子,而神...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人论及罪论:有关人与罪的教义
人的物质成分
身体的结构:圣经把物质(身体)和非物质(灵魂/灵性)加以区分(参考林后五
1;帖前五23)。创世记二章7节指出,人的身体是出自地上的尘土。这里使用了一个明
显的双关语:「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adamah)造人(adam)。」(创二7)亚当(
Adam)即「人」,这个名字说出人的来源:他是从地上而来的。根据人体的化学分析,
人体组成的成分都是来自地上物质:钙、铁、钾等等。人死后,身体都要归于本源,与
所来自的尘土为一(创三19;诗一零四29;传十二7)。
有关身体作用的观点:(Ⅰ)身体是灵魂的牢房。这是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他们用
二分法(dichotomy),把人分为身体与灵魂两部份。灵魂是非物质的、是善的;身体
是物质的,是恶的。这观点认为,身体是低贱的。但这种物质与非物质的二分法,是没
有圣经根据的。圣经并没有把身体评定为邪恶的,而事实上,雅歌整卷书都强调身体的
价值,以及婚姻之爱与性爱表达的快乐。神的启示清楚说明——「人是……一个统一的
组合——是一个存有——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只有在身体死后才可以区分。
(Ⅱ)身体是人的独特成分,且是重要的成分...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人论及罪论:有关人与罪的教义
有关罪的教义
罪的定义
罪是违背神的律法:希腊文parabasis的意思是「逾越;违犯」。神将律法赐给摩
西,希望提高人对他的准则的认识,和违犯那些准则的严重性(罗四15)。神说:「你
不可作假见证。」这就是说,说谎是逾越和违反神的律法(比较罗二23,五14;加三19
)。
罪是不遵守神的准则:希腊文hamartia的意思是:「不中的」、「偏离公义的道路
」。它的意思就是,所有人都不能达到神准则所划下的标志,而且还继续不断地离开那
个准则(罗三23)。这包括了过犯的罪行(sin of commission)与忽略的罪行(sin
of omission);不能行正确的事也是罪(罗十四23)。
罪是人内在的一个律:罪不单是一种行为,罪也是住在人里面的一个律。保罗提过
,他与罪的律挣扎(罗七14、17至25);所有人都有罪性(加三22)。希伯来书三章13
节提到,「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刚硬了」。耶稣也指,罪是一个「情况,或一种性格特
质」(约九41,十五24,十九11)。
罪是违抗神:另一个关于罪的希腊字是anomia,这字意思是「违背律法」(约壹三
...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人论及罪论:有关人与罪的教义
人的物质成分
身体的结构:圣经把物质(身体)和非物质(灵魂/灵性)加以区分(参考林后五
1;帖前五23)。创世记二章7节指出,人的身体是出自地上的尘土。这里使用了一个明
显的双关语:「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adamah)造人(adam)。」(创二7)亚当(
Adam)即「人」,这个名字说出人的来源:他是从地上而来的。根据人体的化学分析,
人体组成的成分都是来自地上物质:钙、铁、钾等等。人死后,身体都要归于本源,与
所来自的尘土为一(创三19;诗一零四29;传十二7)。
有关身体作用的观点:(Ⅰ)身体是灵魂的牢房。这是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他们用
二分法(dichotomy),把人分为身体与灵魂两部份。灵魂是非物质的、是善的;身体
是物质的,是恶的。这观点认为,身体是低贱的。但这种物质与非物质的二分法,是没
有圣经根据的。圣经并没有把身体评定为邪恶的,而事实上,雅歌整卷书都强调身体的
价值,以及婚姻之爱与性爱表达的快乐。神的启示清楚说明——「人是……一个统一的
组合——是一个存有——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只有在身体死后才可以区分。
(Ⅱ)身体是人的独特成分,且是重要的成分...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人论及罪论:有关人与罪的教义
有关罪的教义
罪的定义
罪是违背神的律法:希腊文parabasis的意思是「逾越;违犯」。神将律法赐给摩
西,希望提高人对他的准则的认识,和违犯那些准则的严重性(罗四15)。神说:「你
不可作假见证。」这就是说,说谎是逾越和违反神的律法(比较罗二23,五14;加三19
)。
罪是不遵守神的准则:希腊文hamartia的意思是:「不中的」、「偏离公义的道路
」。它的意思就是,所有人都不能达到神准则所划下的标志,而且还继续不断地离开那
个准则(罗三23)。这包括了过犯的罪行(sin of commission)与忽略的罪行(sin
of omission);不能行正确的事也是罪(罗十四23)。
罪是人内在的一个律:罪不单是一种行为,罪也是住在人里面的一个律。保罗提过
,他与罪的律挣扎(罗七14、17至25);所有人都有罪性(加三22)。希伯来书三章13
节提到,「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刚硬了」。耶稣也指,罪是一个「情况,或一种性格特
质」(约九41,十五24,十九11)。
罪是违抗神:另一个关于罪的希腊字是anomia,这字意思是「违背律法」(约壹三
...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4
问:人是由灵、魂、体三部分构成的吗?
答:这是一个非常具争论性的问题。有的人提倡三相论(Trichoromous),说人性的要素
有灵、魂、体三部分;有的人主张二相论(Dichotomy),认为人类的本性乃是二重的:
一方面是物质的,另一方面是非物质的,也就是灵魂和体的二分法。孰是孰非,请您自
己做个定论。(参考资料有:章力生的《系统神学》、林荣洪的《属灵神学》、倪柝声
的《属灵人》等)
(A)三相论:这是从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始,后来诺斯底派(Gnostic)采其说。许多异端
的发生,也都因为以魂和灵是两种不同的实质。有鉴于此,路德宗与改革宗格外反对此
说,而热烈拥护二相论,强调“魂”与“灵”乃是一个相同的实质与要素。在华人教会
里,由于倪柝声在《属灵人》的大事渲染,叫许多信徒都以为三相论是天经地义的真理
,所以这理论在信徒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只要大家不过份执著,像倪柝声那样,我个人
觉得这是无伤大雅的,毕竟这不过是一种理论,帮助大家认识自己罢了。但如果我们持
极端的看法,把人分成“属灵人”和“属魂人”,那就很危险了。
此说的解经基础是特别根据经文帖前五:23,来四:12,林前二...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5
问:人是由灵、魂、体三部分构成的吗?
答:这是一个非常具争论性的问题。有的人提倡三相论(Trichoromous),说人性的要素
有灵、魂、体三部分;有的人主张二相论(Dichotomy),认为人类的本性乃是二重的:
一方面是物质的,另一方面是非物质的,也就是灵魂和体的二分法。孰是孰非,请您自
己做个定论。(参考资料有:章力生的《系统神学》、林荣洪的《属灵神学》、倪柝声
的《属灵人》等)
(A)三相论:这是从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始,后来诺斯底派(Gnostic)采其说。许多异端
的发生,也都因为以魂和灵是两种不同的实质。有鉴于此,路德宗与改革宗格外反对此
说,而热烈拥护二相论,强调“魂”与“灵”乃是一个相同的实质与要素。在华人教会
里,由于倪柝声在《属灵人》的大事渲染,叫许多信徒都以为三相论是天经地义的真理
,所以这理论在信徒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只要大家不过份执著,像倪柝声那样,我个人
觉得这是无伤大雅的,毕竟这不过是一种理论,帮助大家认识自己罢了。但如果我们持
极端的看法,把人分成“属灵人”和“属魂人”,那就很危险了。
此说的解经基础是特别根据经文帖前五:23,来四:12,林前二...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193
16
弘一法师(李叔同)-佛法十疑略释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疑问,然后乃能着手学习。
以下所举十疑及解释,大半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之,非是讲者之创论。所疑固不限此,今且举此十端耳。
一、佛法非迷信
近来知识份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
我辈详观各地寺庙,确有特别之习惯及通俗之仪式,又将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内,谓是佛法正宗。既有如此奇异之现相,也难怪他人谓佛法是迷信。
但佛法本来面目则不如此,决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仪式庄严,规矩整齐,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岂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
故知他人谓佛法为迷信者,实由误会。倘能详察,自不至有此批评。
二、佛法非宗教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宗教,此说不然。
佛法与宗教不同,近人著作中常言之,兹不详述。应知佛法实不在宗教范围之内也。
三、佛法非哲学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哲学,此说不然。
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纷纭扰攘,相非相谤。但彼等
r****n
发帖数: 8253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龙树龙宫取经考证
作者印顺法师
龙树入龙宫取经的传说,在印度是极为普遍的。最初传来中国的,是鸠摩罗什的『龙树
菩萨传』,如说:「龙树独在静室水精房中。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愍之,即接之入
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
九十日中通解甚多。……龙树既得诸经一箱(或作「一相」),深入无生,二忍具足。
龙还送出」。『付法藏因缘传』也采取此说,但末作:「龙树既得诸经,豁然通达,善
解一相,深入无生」。在龙树所得读的诸经中,传说以『华严经』为主。如魏菩提流支
说;「龙树从海中持出(华严)」(见「净名经玄论」卷二)。陈真谛说:「大海龙王
见而愍之,接入大海。…… 即授下本华严经一箱」(见「法华经传记」卷一)。唐波罗
颇伽罗蜜多罗也有此说(见「华严经传记」卷一)。
龙树入龙宫取经的传说,有的解说为:这是表示深入自心,本着自证而集出大乘经
的。有的解说为:龙王,是印度民族中龙族的国王。『华严』等大乘经,从此族的王庭
得来。有的解说为:南天竺铁塔或龙宫取经,正如敦煌石室的发见古代经典一样,不过
传说得神奇而已。有的解说为:龙宫、夜叉宫与天宫,一向传说为有大乘经。龙树的龙
宫得
h*********0
发帖数: 31
18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
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
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
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
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
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
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
,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
出尘劳。杀心不
a**u
发帖数: 8107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都是活鬼,不是活佛
☆─────────────────────────────────────☆
Yisu (yisnotme) 于 (Mon Aug 23 10:26:28 2010, 美东) 提到:
——宣化上人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
。词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这一些魔鬼,我以前遇到的多了,西方人都还不知道有这种奇怪的事情,并不是中
国人信鬼信神的,才有这些,这是时间久了,天地间奇奇怪怪的事情自然多得很。“我
灭度后末法之中”:释迦牟尼佛说:我入涅槃之后,在这个末法的时候。“多此妖邪”
:这些妖邪多得不得了,到处都是。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看见,就不相信。这世界我们没
有看见的事情多得很,要完全等到我们亲眼看见,一生也看不完的。因为一生看不完那
么多的事情,我们也就不知道那么多的事情。所以“多此妖邪炽盛世间”:就像火似的
在这世界上把所有的人都烧死了;这一些不认识妖魔鬼怪的人,就都跟妖魔鬼怪跑了,
这就好像火那么厉害,把这些个人都烧坏了。“潜匿奸欺”:“潜”就是潜伏、潜藏起
来。“匿”是...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二篇 厚黑原理
自序一
民国元年,我在成都《公论日报》上发表一文,题曰《厚黑学》,谓:古今成功之
英雄,无一非面厚心黑者。这本是一种游戏文字,不料自此以后,厚黑学三字,遂传播
四川,成一普通名词。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心想:此等说法,能受一般人欢迎,一定与
心理学有关系,继续研究下去,始知厚黑学是渊源于性恶说,在学理上是有根据的,然
私心终有所疑。遍寻中外心理学诸书读之,均不足解我之疑,乃将古今人说法尽行扫去
,另用物理学的规律来研究心理学觉得人心之变化,处处是跟着力学规律走的。从古人
事迹上、今日政治上、日用琐事上、自己心坎上、理化数学上、中国古书上、西洋学说
上、四面八方,印证起来,处处可通,乃创一臆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民国
九年,写一文曰《心理与力学》,藏之箧中,未敢发表,十六年方刊入拙著《宗吾臆谈
》内。兹特重加整理,扩大为一单行本。
我这《心理与力学》一书,开始于民国九年,今为民国二十七年,历时十八年,而
此书渊源于厚黑学。我研究厚黑学,始于满清末年,可说此书之成,经过30年之久。记
得唐朝贾岛做了两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自己批道:“二句三年得,一
吟双泪流。”我今日发表此...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 性灵与磁电
一 性灵与磁电
科学上许多定理,最初都是一种假设,根据这种假设,从各方试验,都是符合的,
这假设就成为定理了。即如地球这个东西,自开辟以来就有的,经过了若干万万年,人
民生息其上,视为固然,于地球之构成,不求甚解,距今二三百年前,出了一个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说:“地心有引力,把泥土沙石吸成一团,成为一个地球。”究竟地心
有无引力,无人看见,牛顿这个说法,本是假定的。不过根据他的说法,任如何试验,
俱是合的,于是他的假说,就成了定理。从此一般人都知道:凡是有形有体之物,都要
受引力的吸引。到爱因斯坦出来,发明相对论,把牛顿之说扩大之,说:“太空中的星
球发出的光线,经过其他星球,也要受其吸引,由于太空中众星球互相吸引之故,于是
以直线进行之光线,就变成弯弯曲曲的形状。”这也是一种假说,然经过实践检验,证
明不错,因此也成了定理。从此一般人又知道:有形无体之乐线,也要受引力之吸引。
我们研究心理学,何妨把爱因斯坦之说再扩大之,说:“我们的心中,也有一种引力,
能把耳闻目睹,无形无体之物吸引来成为一个心,心之构成,与地球之构成相似。”我
们这样的设想,则牛顿三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可适用...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 告子言性正确
四 告子言性正确
人性本是无善无恶,也即是可以为善,可以为恶。告子的说法,任从何方面考察,
都是合的。他说:“性犹湍水也。”湍水之变化,即是力之变化。我们说:“心理依力
学规律而变化。”告子在二千多年以前,早用“性犹湍水也”五字把他包括尽了。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意即曰:导之以善
则善,诱之以恶则恶。此等说法,即是《大学》上“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
天下以暴而民从之”的说法。孟子之驳论,乃是一种诡辩,宋儒不悟其非,力诋告子。
请问《大学》数语,与告子之说有何区别?孟子书上,有“民之秉夷,好是懿德”之语
,宋儒极口称道,作为他们学说的根据,但是《大学》于尧舜桀纣数语下,却续之曰: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请问,民之天性,如果只好懿德。则桀纣率之以暴
,是为反其所好,宜乎民之不从了,今既从之,岂不成了“民之秉夷,好是恶德”?宋
儒力诋告子,而于《大学》之不予驳正,岂足服人?
孟子全部学说都很精粹,独性善二字,理论未圆满。宋儒之伟大处,在把中国学术
与印度学术沟通为一,以释氏之法治心,以孔氏之法治世,入世出世,打成一片,为学
术上开一新纪元...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性善与性恶 (转载)
四 告子言性正确
人性本是无善无恶,也即是可以为善,可以为恶。告子的说法,任从何方面考察,
都是合的。他说:“性犹湍水也。”湍水之变化,即是力之变化。我们说:“心理依力
学规律而变化。”告子在二千多年以前,早用“性犹湍水也”五字把他包括尽了。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意即曰:导之以善
则善,诱之以恶则恶。此等说法,即是《大学》上“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
天下以暴而民从之”的说法。孟子之驳论,乃是一种诡辩,宋儒不悟其非,力诋告子。
请问《大学》数语,与告子之说有何区别?孟子书上,有“民之秉夷,好是懿德”之语
,宋儒极口称道,作为他们学说的根据,但是《大学》于尧舜桀纣数语下,却续之曰: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请问,民之天性,如果只好懿德。则桀纣率之以暴
,是为反其所好,宜乎民之不从了,今既从之,岂不成了“民之秉夷,好是恶德”?宋
儒力诋告子,而于《大学》之不予驳正,岂足服人?
孟子全部学说都很精粹,独性善二字,理论未圆满。宋儒之伟大处,在把中国学术
与印度学术沟通为一,以释氏之法治心,以孔氏之法治世,入世出世,打成一片,为学
术上开一新纪元... 阅读全帖
T*********s
发帖数: 17839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么看邪淫及男女双修(ZZ)
在此魔强法弱的时代,不少冒充为佛教徒,诳称为善知识者,挂羊头而卖狗肉,打出佛
教的招牌,实则行持恶法,卑鄙无比。他们公开赞叹男女欲乐双修,谓此即菩提无上道
,即身成佛之真传,专以诡异神通,炫惑世人。
——宣化上人
□ 所谓密和显,“密”并不是像我们人所想像的那个密,“显”也不是像我们所想象
的显。在佛教里,“显”是人人都明白,我为乙说法,甲也会懂;为甲说法,乙也会懂
,这是“显”。“密”就是我为姓张的说法,姓李的他不懂;给姓李的说法,姓张的他
不懂,这叫秘密不定,并不说秘密不叫人知道,讲什么双修呀、单修呀、胡修呀、乱修
呀,不是讲这个。
——宣化上人
□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大佛顶首楞严经》
□譬如说,淫欲是不对的,他却赞叹说:‘好啊!这是最妙的法门。’令人都找不到真
理,都迷惑了。以是为非,对的他说不对,不对的他说对了。这就叫邪师。邪知邪见,
他知见不正当,正的他说是不对,邪呢他说这个最好!
——宣化上人
□佛在世时已先说:“我灭度后,末法的时候,到处都充满这般魔民,好像火一样的旺
盛。”专讲贪欲邪淫,正对一般无知青年的机,臭味相投,互相赞叹,反认为自己是善
...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478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经》卷二疑问
楞严经有下文: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
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
。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
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
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
。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
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
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
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
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
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
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1.htm
第一章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第一节 导言
《圣教论》1一书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吠檀多不二论派的经典性著作,作者为乔
荼波陀。乔荼波陀(GauaDpAda)是否为一历史人物,至今仍有争论。在名字GauaDpAda
,pAda是尊称,有时人们也称他为GauaD,以及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如Gau-dacarana,
GauaDpAdAcArya,或者GauaDAcArya。乔荼波陀的生平不详,只有一些传说。据说印度
古代的拘罗尸陀罗国(Kuruksetra)有一条叫做希罗拉瓦蒂(HirarAvati)的河流,在
河岸上住着一个叫做乔荼(GauDa)的种族,其首长就被尊称为乔荼波陀。有关他的生
卒年代,我们只能进行推测。印度传统上认为乔荼波陀是商羯罗(700一750)的祖师,
是商羯罗的老师哥宾达(Govinda)的老师。商羯罗在对《圣教论》所作注疏中2称乔荼
波陀为“祖师”(paramaguru),或者“老师的老师”(guror garIyasa)。印度哲学
家达斯古普塔甚...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语 子罕第九
论语 子罕篇第九
孔子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
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
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原文】
9·1 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
【注释】
(1)罕:稀少,很少。
(2)与:赞同、肯定。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评析】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
”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
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
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
”,这里其思想的核心。对此,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原文】
9·2 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2)。”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
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论语 子罕第九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Mon Jul 25 13:14:35 2011, 美东) 提到: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
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
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
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出家悟道为什么要吃素?
与吃饭的确不相干,前提是吃饭不伤害其它众生的性命。我们平时看到饭馆的广告牌上
画着的动物,总是一副欢天喜地的表情,好像被人吃是天经地义的。其实设身处地为动
物想一想,它们真的很开心吗?屠宰场里的真实情景是:牛被杀时一直不停地流眼泪,
羊被杀前会给人下跪求饶。同样都是一条生命,换做是我们,我们会心甘情愿地被他人
杀掉、吃掉吗?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是人之常情。佛教讲因果轮回,人和动物都在六道轮回里打转
转,这辈子做人,下辈子也可能做动物。比如今天有人吃羊肉,这只羊本来活得好好的
,结果被人杀了解馋,它被宰杀的时候是带着极度愤怒和怨恨的,转世做人的时候就来
跟吃它的人寻仇讨债,以彼之道,还治彼身。而吃了羊肉的人,也成了羊的讨债对象,
欠了命债终究是要还的,所以来世时机成熟时也会做羊被吃掉,就这样羊死为人,人死
为羊,生生世世循环报应,永远无法出离生死轮回。 修道的人,最终目的是为了了生
脱死。想要不还债,就得不欠债,从根本上修清净的善因。吃素,就是从因地做起,今
后不再欠命债,也是尽己所能为这个世界减少一点杀戾怨恨,增加一点慈悲祥和。如果
真的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想要去吃肉了:)
请参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2
☆─────────────────────────────────────☆
altgeld (回头是岸) 于 (Mon Jan 30 01:58:15 2012, 美东) 提到:
悟道是一种思想,吃饭是一种行为,好像两者牛马不相及啊
☆─────────────────────────────────────☆
rayking (ddnts,xnfsh) 于 (Mon Jan 30 02:06:06 2012, 美东) 提到:
想过自由的日子和不杀人有没有关系?
☆─────────────────────────────────────☆
leonana (Nana) 于 (Mon Jan 30 02:09:04 2012, 美东) 提到:
没有绝对关系
☆─────────────────────────────────────☆
SeeU (See you) 于 (Mon Jan 30 02:09:54 2012, 美东) 提到:
提婆达多提出五项戒律,但不被释迦牟尼佛所接受。五项戒律中就有吃素。可见佛陀不以吃素为悟道必需。八正道也没有...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3
第三节 种子说
在隋唐佛教诸宗中,一反“众生皆有佛性”思潮而倡“五姓各别”、“一分无性”说的
,唯有法相唯识宗。传说玄奘离印回国前曾担心言“一阐提”不能成佛无人仰信,因此
“愿于所将论之内略去无佛性之语”[①]。这个想法遭到其师戒贤的斥责,玄奘于是忠
实地将其学说传播于中土。其实,戒贤的斥责是有道理的,玄奘之所以遵从其语并非仅
仅慑于师威。殆至瑜伽行派发展到护法时代,第八识之妄染性已经确立,“五种姓”说
已经成为这一学派理论体系的有机部分。在此情况下,若欲完整地、忠实地弘扬其说,
当然不能舍去“五种姓”的说法。至于慈恩宗的传宗非久,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果然,
“五种姓”说一经传入就引发了激烈的争论。首先发难的是曾充任玄奘译场证义的灵润
,其后玄奘弟子神泰主“五姓”说救慈恩义,驳斥灵润;法宝又造《一乘佛性究竟论》
批“五姓”说,主“一性”说;慧沼则撰《能显中边慧日论》救“五姓”说。争论双方
各据经论,站在各自的立场立说,很难说服对方。为弘扬、维护己说,除了大量引证利
于己说的佛教经论(即教证)之外,法相唯识宗还着力强调两方面的理据:其一,以种
子说判定种姓之别;其二,倡理佛性、行佛性之分,...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4
阿弥陀佛!
世尊也曾说:“除非我与同我者,无人能量他人心,若量则犯大罪过。”
阿底峡尊者曾说:“切莫诽谤一切人,于谁生信当依彼。
要让所有的众生满意是很困难的。《入行论》云:“有情种种心,诸佛难尽悦,何况劣
如我?”寂天论师谦虚地说:众生的根机、意乐不尽相同,即使佛陀都不可能取悦所有
的众生,更何况像我这样低劣的凡夫呢?
佛经中说:“丑陋愚笨无利养,纵然理应轻蔑责,人之界行难知故,切莫鲁莽指责彼。”
《集菩萨学论》中说:“云此说法师有是辩才、无是辩才,亦名谤
法。
现在正在讲忏悔诽谤菩萨罪。诽谤菩萨的罪过超过杀害三界的一切众生,因此千万不能
诽谤菩萨。下面继续宣讲这方面的道理。
如今是许多边地野蛮人冒充成就者欺骗众生的时代,很多走火入魔或者具有邪见的人利
用各种手段欺骗众生,因此看见贤善之士不要草率起信心、供养和赞叹。看见卑劣之人
也不能鲁莽诋毁,应该保持中立,不置可否。人是非常复杂的,有些貌似贤善之人不一
定贤善,也许他是特别坏的人,但在人前却诈现威仪,伪装成好人;而有些看似卑劣的
人其实是圣者,在人前故意显得很不如法。
《十住毗婆沙论》云:“外诈现威仪,游行似贤圣,但有口言说,如雷...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5
放生功德甘露妙雨(含放生仪轨)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一切大恩传承上师!
经论智理虚空中,降临加持甘露雨,
沉溺斗杀火海众,以此当获清凉觉。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佛教可归纳为三点:不造伤害众生之恶业、奉行身口意善业、经
常善于调伏自心烦恼,这就是真正的佛法。《涅槃经》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
净其意,是诸佛教。”因此,皈依佛门的人,不应重视于是否拥有皈依证等这样的假名
,而应以利益有情的善心为主。在时时刻刻之中,自己力所能及地饶益那些可怜的众生
,这才是大乘菩萨的殊胜行为,是已发菩提心者不可缺少的行径。因为世尊所说八万四
千法蕴的精华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本体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利益众生的心,所以仅发救护
众生的心,也超越世间有为法的一切功德,如寂天菩萨云:“仅思利众生,福胜供诸佛
。”
而一切众生最为珍护的就是其生命,从死亡线上把它拯救出来,是对它最大的恩德,无
情中断其生命是对它最大的迫害,故戒杀放生是大乘菩萨本分中的事,也是圆满成佛资
粮的最大方便。本文试图根据佛经论典以...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1111
36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
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
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
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
?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
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
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a*****y
发帖数: 3318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
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
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
子,其犹龙邪!”
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
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
,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
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
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於汉孝文
帝...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8
Z.T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
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
人。”——《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外道修行人,必须伏除欲界贪爱(尤其
是男女贪爱),复经由加行发起初禅定,寿终后才能由此欲界往生色界天成色界天人。
佛弟子则以断我见的智慧,深入观察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的过患而断除之,才能
度过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故佛在《圆觉经》中告诫说:“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又说:“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然而密教上师一边向弟子众宣说淫欲过患,一边又广赞淫欲,高唱他们的修行体系
中有男女双修即身成佛秘密法门——无上瑜珈。乃至提倡清净修行的宗喀巴在《密宗道
次第广论》中依然传授了种种男女双修的行淫技巧及把淫乐境界当作佛法成就的论述(
文繁不引,有疑者请自行查证),成为密宗上师广赞淫欲、力行双修的理论支柱。
妄说行淫能消除众生业障——“夫白菩提心者(男性精液),即利益众生也:修丹
田火时手抱明母,不知之人以为行淫...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9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楼宇烈

目前传存于世的《坛经》异本甚多,日本石井修道的“六祖坛经异本系统图”[1]共列
出异本十四种。又,日本柳田圣山编“禅学丛书”之一的《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中,也
收入了十一本之多。然而根据目前学术界一般的看法,从《坛经》内容的演变历史来考
察,真正具有异本意义的只有四种,即:唐敦煌本、晚唐惠昕本、北宋契嵩本以及元宗
宝本。《坛经》从敦煌本至宗宝本,文字增加了一倍,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这对于研
究禅宗思想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和深入分析一下这四种《坛经》本子的内容,就可以发现,在
这四个本子的演变中,契嵩本的出现,才使《坛经》在内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惠昕
本虽说也增加了一些内容和文字,但总的来讲与敦煌本相去还不算甚远。而宗宝本则是
在契嵩本的基础上增衍出来的,也可算作一个系统。因此,《坛经》内容的关键性变化
是发生在契嵩本上。
据契嵩本最初的刊刻者郎简在《六祖坛经序》中说,他素来敬重《坛经》,但“患其为
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于是,他请契嵩对通行的《坛经》进行校订
。不久,“嵩果得曹...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关于众生皆有佛性
http://www.dhfxsh.com/4416d1470416-105.html
来源: www.dhfxsh.com
众 生,亦译作“有情”、“有情众生”等,泛指一切生命存在,以人类为主,包括一
切有生命的动物,佛教所认为的众生与现代的生命有很大不同。在它看来,世俗世 界
的一切众生,可以从大的类上分为六种,也就是天、人、阿修罗、畜牧、饿鬼、地狱、
合称“六道”。六类众生分处欲、色、无色三种世界之内,又可分成许多更 为详细的
种类。如天可以分成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人可分为四大部洲;地狱可以分为八
大地狱、十八地狱等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总不出此 三界六道之外。
佛性,亦译“如来佛性”、“觉性”,原指诸佛的本性,后发展成为众生成佛的可能性
、因性、佛性种子等。
早 期的佛教理论基本不谈佛性问题,而是以因缘、因果为中心,组织佛教的各种理论
,认为一切众生,皆为自身业力所迫,生死轮回于三界六道之中。故佛教当时的中 心
问题是如何截断因果,从世俗的三界中超出,进入无因无果的出世间。后来大乘佛教兴
起,打破了世间与出世间的界限,否定在世间之外别有一个出世间存在;加 以阐...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危机意识的喇嘛教
索徒等喇嘛教徒实际等同于“主张一念不生时即是成佛”的六识论常见者,落于外
道恶见断常二见之中。当年错悟的卧轮禅师亦宣说“对境心不起”同类恶见,已遭六祖
惠能破斥。诚如 克勤祖师所云:“若向脚跟下,一念不生全体显露,则净裸裸、活鱍
鱍。”祖师的意思,并不是说意识一念不生时,即是空性真心的显见,而是说当意识练
到一念不生时(编案:其实是净念相继),在这个参禅的关头时节,福德因缘成熟的学
人,便能够在一念相应之下,证得那个本来就一念不生而非修行后才一念不生的第八识
真如,是现观与五蕴自己相随自在的真如心第八识;一见之时即是全见,全体显露而不
是只见牛尾才见牛后腿那样一分分逐渐看见全体,所以一见之下更无拖泥带水,当下现
证全体真心净裸裸、活鱍鱍,是第八识真如心本来就没有任何贪瞋而自性清净、不假修
行,也是时时刻刻运行不断而“活鱍鱍”的,不是想象之法,所以才一见之下就看见第
八识真如心的本来自性清净万德庄严,这不是落在意识境界中可以思惟而知或模仿得来
的。
所以,祖师说:“傥或思量拟议即没交涉,所以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即名为佛。”
倘能于意识一念不生时,意识前际断时,一念相应,得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所预为破斥的“魔”
末法时代,佛魔难辨,多识所著书名为《破魔金刚箭雨论》,欲将破邪显正、中兴
佛教正法的谤为邪魔外道之流,而多识所说的内容却完全符合魔所施设的欲界贪爱法,
正是俗话说的:“作贼的人喊捉贼!”、“此地无银三百两!”世尊其实早就预知末法
时代会有喇嘛教邪魔外道混入佛教中蛊惑学人,故于密教部经典《楞严经》中早已多处
预破其邪说了。佛法中云:一切法同一味!尤以真实证悟自心如来藏的菩萨,无论表面
上遣词用字的差异,或者表相看似宗派不同,可是所证悟的目标必定是同一个;这是因
为佛菩提道共有五十二位阶,每位菩萨各有久学与新学差异,而下地心亦不知上地智的
关系;因为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有各自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如来藏心,成佛之道皆
依此心而成就故,二乘无学圣人的涅槃亦是依此心而成就故;每个有情的如来藏心,其
体性平等平等,无有差异故。如《楞严经》卷4中,佛开示云:【阿难!第一义者:汝
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但时值末法,邪见充斥,人言人殊,实令学人不知何去何从?其中危害最为严重、...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他相换修法 - 济 群法师
除阿底峡尊者的“七因果”之外,藏传佛教中,还有一支关于菩提心修行的重要传承
,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法”。寂天菩萨是公元8世纪左右的印度中观派论师,属
于文殊、龙树深观体系的传承。“自他相换法”出自《入菩萨行论》,是寂天菩萨最为
重要的著述,至今有着广泛影响。该论曾在宋代雍熙二年(985)由天息灾译成汉文,
但始终未能引起重视。近代以来,先后有隆莲法师和如石法师重新翻译,引起了很多佛
子的关注。近年来,还出现了修学《入菩萨行论》的热潮,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道次第》中,关于自他相换的修习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说
明自他相换的意义,二是说明自他相换的原理,三是说明怎样修自他相换,四是发菩提
心要达到什么样的量。
1.自他相换的意义
《入行论》云:“谁有于自他,欲速为救护,于自他当换,是即密妙行。”又云
:“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愚人作自利,能仁为利他,
依此二差别,何须复多说。我乐与他苦,若不正相换,即不能成佛,亦无世间乐。”谓
我爱执者是一切衰损之门,爱执他者为一切圆满之处,当思惟之。
这一段引《入菩萨行论》的偈颂,说明自他相换的意义。《入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昧因果
百丈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
?”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 迦业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
因果也无?’某对曰:‘不落因果’,遂五百世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
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狐身,住在山后,敢请依亡僧律送。”次日,师
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此?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
1.索达吉堪布言
索达吉堪布言:
“萧平实说:以观想之法消除罪障及供养诸佛,实乃密宗独有之妄想也……若观想
还债即可真正还债,则一切人造恶业已,如是观想之后,债即可还清,如是简易消除业
障之法门,释迦世尊绝无可能吝惜而不宣说,然终未见世尊曾说此法。若观想之事即是
真实,可以成真,则观想能力较强者,亦可藉观想之法,将他人之福德据为己有;则诸
佛亦可观想其一切弟子皆成究竟佛,则诸弟子不须勤苦修行,只须多多供养于佛,讨佛
喜欢,由佛观想弟子已成...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是神话
四、缺乏正知见的达照:
观其达照文章,可说没有任何佛法正知见,却将常见、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藉以
破坏 佛的正法,其过大矣!以自己对佛法不知、不懂,却来评论 平实导师所说正法是
在作造神运动、是在作自我吹诩,直将自己对佛法懵懂无知底蕴暴露其大众前,让人直
摇头,真是愚痴人啊!以下是后学将达照错误的法与 佛所说的正法相比对,来证明达
照对佛法完全无知、懵懵懂懂,说明如下:
1.真心离见闻觉知,这是事实,有经典及证悟祖师开示证明,不是神话:
在 平实导师种种著作中,都说:“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了分别”,这
样的说法有经典、证悟祖师为依据。譬如《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一,佛开示云:
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
经中已明文,真心无觉无观,所以祂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境上分别,所以祂不审
(不审查计度)、是恒、非断。
又譬如《维摩诘所说经》卷二开示云:
法(真心)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经中已明文告知:这个真心离见闻觉知,如果在见闻觉知中寻找真心,斯人则落在
见闻觉知中,不是求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真心也。因此要找这个离见闻觉知、恒而不审的
第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睡梦中梦见美女
我们要继续探讨宗喀巴基本知见的错误,因为基本知见的错误,导致了三士道次第
的混乱,以及对治的无效。
佛法中的真实法是指每一个众生的如来藏,因为如来藏从无始以来就存在,而且尽
永远的未来也不会坏灭。祂不是因缘所生的法,是本来就在的法,所以 如来在《大宝
积经》卷119中开示:“如来藏者常恒不坏。”经文如此说明,然而密宗中观应成派否
定这个真实法的存在,认为一切唯依缘而生。宗喀巴在《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中说:“
诸佛未说有实法。以及二谛俱无自性故。”(《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7)他否定有任
何真实法的存在,并且认为世间以及出世间的究竟道理当中,没有任何一法是本来存在
的,而且能够作为其他法出生的根本因。这与 如来的三乘菩提教法根本背道而驰;可
是绝对的真理,也就是依于真实法而显示的道理,是修行人所追寻的。
如果告诉信众说:“没有绝对真实法的存在。”其实背后意味著,就没有绝对真理
的存在。这恐怕连宗喀巴自己都无法接受,更不可能被一般佛弟子们所接受。因此宗喀
巴必须在自己所认为一切都是虚妄之中,要创造出所谓的真实来,所以他在《广论》卷
17中说:“何者名为所应现证实性涅槃及能证得涅槃之方便... 阅读全帖
y*******2
发帖数: 300
48
社会岂容“劣”汰“良”
——复路阳家长兼析“路景云现象”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由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铸
币局长托马斯?格雷欣提出。据他对货币市场的观察:铸币时代,如果成色高的货币(
undebase money)和成色低的货币(debased money)同时进入市场流通的话,成色高
的“良币”会很快被储存或收藏,市场上用作流通的往往只剩下成色极低的“劣币”。
这种经济学上的“劣”驱“良”现象(也被称为格雷欣法则),最初是对一种经济现象
的归纳,但后来其喻意被广泛引伸至社会、政治学领域,人们会把诸如“田里面稗子不
除压倒稻子”、“朝中奸臣当道,正人君子被逼退隐”、“办公室里小人得意,清廉勤
勉者反受排挤”等社会上常见的一些“正不压邪”现象,形象比作“劣汰良”。本文正
是从这个意义上,来对近期在网络上由一位名叫路景云者借助网站蓄意污蔑,靠造谣生
事来对我本人和南京大学进行诬陷、攻击的“贴文”作出必要的回应和反击。
路景云者,何许人也?“路景云现象”又是什么?为什么有必要也藉网络来对一种
“现象”作一公开讨论,其意义何在?下面我就从事情的原委谈起。...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124
49
来自主题: ZJU版 - Re: 强烈抗议!
关于jeer的文章,没必要引出这么多东东.
偶觉得关键问题是如何理解.
jeer是爱之深痛之切.
你是另一种爱法,用心是一样的.
中国的教育用你的这句"走向衰亡的中国教育"不为过.
"走向衰亡的浙大"也就是冰山一角.
jeer是浙大的,在此说浙大比在此说教育更能引起共鸣,
因为他说的现象大家更为关心或体验过.
本校的人聊本校的事,说服力也大些.
我想jeer明白这是中国教育的弊端,但在此版论述浙大教育应是
恰如其份的.
子不嫌母丑.但如果母亲有病的话,我们应该面对事实,以图治病.
你说是吗?
c*c
发帖数: 2397
50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