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空谈容易实作难
──从汉学史家的学术素养谈汉学史的写作原则兼答刘跃进
《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8期上刊发了署名“刘跃进”的文章《<海外汉学研究>和<图
说汉学史>指谬》一文,作为被该文所批判的对象,我却是直到10月20日才看到此文。
我首先很感谢贵刊和刘跃进对拙著的关心和指谬,在学术问题上,错了就是错了,没有
丝毫辩解的必要,正如该文作者“刘跃进”真实的工作单位和职称,与该文发表时文后
所注明的“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一样。
不论是作者的无意还是编辑的误解,所谓“无错不成书”,推导下来,无错也就不成刊
了。我想:作者和编者、读者三者之间,重在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如果只是一味地以
己之长,轻人之短,乃至于棒子、帽子飞来飞去,那无助于学术探讨和学术发展。
的确,研究汉学史首先遇到的学术素养就是外语。只能看懂英文还不具备进行汉学史研
究的资格。至少还需要能看懂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喃文、韩文。英文很好的汉学
史家们在介绍英美汉学家时要是也出错,那让我们这些只是粗知英文的,又该如何是好
?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组织的由我国第一流的英语兼汉学史...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 张广达专访:沙畹与法国现代汉学
李丹婕
2015-02-14 16:3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汉学一再展现骄人的成就,巴黎因而成为举世瞩目的汉学
中心。法国汉学在这一时期的领先优势,即便在欧洲,也得到当时英、德、荷、俄、匈
、瑞典等国诸多有成就学者的首肯。鉴于这一形势,陈垣等中国学者多次表示,应当将
汉学中心由巴黎夺回到中国来;1928年1月,傅斯年向蔡元培陈述建立中央研究院历史
语言研究所之必要,揆其初衷,也未尝不是出于同样的心态。
法国的汉学之所以能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在于当时的法国汉学家一代比一代具有更加
明确的指导思想和问题意识:若要使汉学研究富有成果,就不仅需要致力于探讨中国和
东亚的传统旧学,也需要善于参照西方的古典旧学,借鉴近代西方日新月异的新知,促
使汉学更加邃密深沉;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西方近代科研模式的不断更新或转型,推
陈出新。换言之,法国汉学之领先,在于既不忘记欧洲十八世纪以来研究中国学问的成
就而加以继承,又在处理具体课题的方式方法上致力于在知识论和方法论层次上做出调
整与更新,使之符合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学术发展的水准及其范式的要求。在这一治
学程序的... 阅读全帖 |
|
m********1 发帖数: 368 | 3 汪荣祖,安徽旌德人,生于上海,负笈美利坚,获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著有《康章合论》、《史家陈寅恪传》、《史传通说》、《史学九章》等,与李敖合著《蒋介石评传》。在访谈中,汪先生以史学家的眼光对西方汉学得失作了公允的判断和评价。
盛 韵
您曾提到两岸三地都有迷信海外汉学的情况,其表现何在?
汪荣祖:我所见到的是,两岸三地往往不加甄别与选择就翻译海外外文出版有关汉学的书籍,这可能是“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心理在作祟,更可能是书商的生意经。但如果没有市场,书商也不至于会去做赔钱生意。好像是外国人写的东西都是好的,有点像“五四”时代不知高下优劣地引进外文作品一样。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多年前台北的中国时报出版社要出史景迁的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一书的中文版,要我推荐。我回话说,这本书是写给美国大学生作教科书用的,我在美国教中国近代史时也用过,但中文读者没有必要看这种书。然而我不推荐,一大堆名学者出面推荐,大做广告。这家出版社几乎翻译了史景迁所有的书,非常畅销。几年前史景迁访问台北,媒体大事报道。当时的“总统”是陈水扁,也来凑热闹,亲自接见,视如国师。这种一窝蜂缺少实... 阅读全帖 |
|
e*******c 发帖数: 2133 | 4 前几日去西雅图玩,顺便逛了下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简称华大)
。早就知道萧公权,魏特夫等人曾在此执教,便特意拜访了下中国学系,现在是归在
Jackso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下面.进去后误打误撞进了Prof. Donald
Hellmann的办公室,跟Prof. Hellmann聊了一会儿,了解了很多早期华大汉学发展的
过程,在这里便把它梳理一下。以下论述大多建立在与Hellmann的谈话基础上,所以如
有偏颇与失当之处,赖他不赖我;)
二战时期,美国专门收集战争信息并进行对敌宣传的机构是OWI(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该机构下东亚方面最重要的两个人便是George Taylor(泰勒)和John
Fairbank(费正清).虽然在行政关系上,费正清是要向泰勒汇报,但泰勒主管日本方
面研究,费主管中国方面的信息收集,二人其实地位相差不多。泰勒任期内最知名的成
就便是在他的授令下,Ruth Benedict写就了《菊与刀》一书。而费正清的贡献,可以
参阅他那本回忆录。
二战...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759 | 5 张筱云
汉学在德国
-暨慕尼黑大学汉学系主任谭克教授访谈纪录
前言-
汉学研究目前在全世界方兴未艾,尤其,自从中共走入国际社会,在列强中占有一席地位
,再加上广大市场与人民所带来的吸引力,一时之间,造成学习中文的风潮,这或许近几
年来是掀起中文热的主要原因。
撇开占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数不谈,仅从学术研究观点而言,汉学本身即是一门十分
值得深究的学科。几千年的古老文化中,蕴含著数不尽的宝藏。如果不是受限囿于中文方
块字与西文字母文化大异其趣,因差别太大不易入手,而难以普及,否则,中文取代英文
成为世界通用语文,恐怕并非不可能。
时势所趋,汉学研究遍及全球五大洲,目前,在国际汉学界较活跃、居领先地位的,西方
国家中有法、德和美
、加(起步最晚,却有后来居上的趋势)等国,俄国在这方面,因传统、历史及地理与中
国有其不可分割的渊
源,曾经十分发达,甚至到共产党统治的六、七十年代,一直有非常辉煌的成果。近年来
由于苏联境内政治不
隐定、经济难题、社会治安等种种因素,不利学术水准提升,目前暂时沉寂。
当今之世,汉学研究重镇有法国的巴黎大学和东亚学院、德国的慕尼黑大学、日本的京都
和东京大 |
|
y****e 发帖数: 419 | 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学家谈汉学 http://www1.bbsland.com/education/messages/219349.html
送交者: salzburg 2005年2月17日11:18:08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欧洲汉学大会落幕了。什么是汉学?汉学研究什么?汉学研究对东西方交流在产生什么影
响?汉学家们对中国都有一些什么观感?抱着这些问题,一位中国留学生近日访问了一些
知名的德国汉学家。他们的看法和经历有助于我们了解另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视角。本刊特
刊发这次访谈以飨读者。
———编者
每两年一次的欧洲汉学学会第15次学术年会2004年8月25日~29日在德国海德堡大学隆
重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主要是欧洲各国的汉学家,还有来自美国、日本、中国(
包括台湾、香港地区)的有关专家、学者,共300多人。本次年会按文学艺术、语言文字
、历史考古、典籍稽考注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哲学、风物习俗、城乡建设与环
境文物保护等不同类别的议题,进行了富有学术性的广泛探讨。
欧洲汉学大会首次会议于1976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之后又先后在瑞士苏黎世、英国剑
桥、西班 |
|
c*****s 发帖数: 425 | 7 汉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在西方世界认识中国之后诞生的。而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则始自
热那亚商人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马可·波罗向西方世界介绍了存在于东方的另一种同
样强盛的文明。
至于俄罗斯的汉学,一般认为,其奠基人是东正教司祭比丘林(僧名雅金福)。19世
纪初,他被沙皇派往北京。他不仅在北京的皇宫中组建了东正教传教士团,而且还撰写了
一系列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关系的科学著作。此外,他还是编纂汉语语法的第一
人。
法拉季神甫(俗名帕维尔·卡法罗夫)继承了比丘林的事业。他编纂的《华俄辞典》
在19世纪30年代为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直到今天,这部著作也仍然具有历史和学术价
值。
此后,许多学者开始专门研究中国,从而形成了阵容强大的俄罗斯汉学界。这是很正
常的,因为两国自古以来拥有漫长的共同边界,两国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在许多
领域拥有一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两国人民也因此而对对方的历史、文化、艺术产生了兴
趣。
在俄罗斯汉学界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瓦西里·瓦西里耶夫、亚历山大·伊万诺夫斯
基和谢尔盖·格奥尔基耶夫斯基等著名学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
C******n 发帖数: 504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ongwen (崇文),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好文共赏:一个美国汉学专家对中国人的评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3 10:35:34 2011, 美东)
此文一针见血,实在令人震撼。只是有点太尖锐了。本人只是转载,非作者本人,有砖请轻砸。
一个美国汉学专家,对深受儒学影响的中国人的评价:
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
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
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
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人所说的政治除了欺骗和背叛没有其它东西。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
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
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 阅读全帖 |
|
|
C******n 发帖数: 504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ongwen (崇文),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好文共赏:一个美国汉学专家对中国人的评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3 10:35:34 2011, 美东)
此文一针见血,实在令人震撼。只是有点太尖锐了。本人只是转载,非作者本人,有砖请轻砸。
一个美国汉学专家,对深受儒学影响的中国人的评价:
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
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
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
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人所说的政治除了欺骗和背叛没有其它东西。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
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
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 阅读全帖 |
|
h******y 发帖数: 2025 | 10 http://www.enweiculture.com/culture/
敦煌学百年:海外汉学的奉献
荣新江
今年6月22日,是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纪念日。这个日子就像一道无形的动员令
,从五月份以来,国内的学术界举行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演讲、展览、座谈,大小媒体
更是乘机炒作,报刊杂志上面“敦煌”、“藏经洞”等字眼扑面而来,应接不暇。国内媒
体的炒作,大有帮助中国学者夺回"敦煌学中心"的气势。但头脑清楚的学者,自然知道"
敦煌学"的博大精深,不可能由中国学者包办,所以,在北京、香港、敦煌三地接连召开
的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百年学术讨论会上,大家仍然强调季羡林先生在北京会开幕式上所
说的话:"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虽然说"敦煌学在世界",但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报刊上,却很难看到有关海外敦煌学的
报道,可能由于今年是千禧之年,有关的会议较多,所以在国内召开的敦煌学会议上,没
有听到太多的国外同行的声音。目前,百年纪念的热潮已经过去,笔者觉得有必要介绍一
下近年来海外汉学界在敦煌学领域的贡献,以便吸收其中的优秀成果,明确自身所处的位
置,在世界范围内新的学术潮流中推进敦煌学的进一步发展 |
|
s**a 发帖数: 8648 | 11 汉学这个说法本身现在已经政治不正确了(准确地说,是70年代之后),因为太东方主
义,华大也不叫汉学了,叫中国研究。
Donald |
|
C***r 发帖数: 759 |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merica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Camer (铁划银钩), 信区: America
标 题: [海外中国学]日本汉学学会与研究会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Nov 29 22:51:38 2000) WWW-POST
日本汉学
日本与中国学有关的学会和研究会
(日)代田智明 日本东京大学教义部副教授
日本的中国学学会,较具规模的有三个。
一个是"日本中国学会",它成立于19 |
|
c***s 发帖数: 70028 | 13 马悦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到了魂牵梦萦的地步,但多数人并不关心他的汉学研究心得,只是抓紧一切时机、拐弯抹角地追问诺奖的事。
“一切都是假装!”白猫说,“今天晚上有一个北欧的老外假装做一个关于六言诗的演讲。假装听的人假装他讲的主题是‘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你说笑人不笑人?”
在一篇两百余字的微型小说中,马悦然借小动物之口,幽了一默上次来沪演讲的经历。
那是2005年炎夏,这个八十多岁的瑞典老头,用“中古音韵”吟诵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但多数人并不关心他的汉学研究心得,只是抓紧一切时机、拐弯抹角地追问诺奖的事。
在瑞典闲聊时,马悦然的夫人陈文芬曾跟我提及这趟可怕的上海之行,“运气很不好,复旦在修路,学校里一塌糊涂,那天王安忆送我们出来时悦然就已开始发高烧,后来越来越热,他差点死了……42度!陈丹燕就骂我,这个热度你还让他来?!”
是的,马悦然每次来都很“热”,但这个“热”却和他所做的冷门学问没什么关系。
10月中旬,马悦然携妻再次来沪,秋高气爽,却赶上了莫言获奖全国“发烧”的沸点:弄堂、剧院、高校、中学,他们夫妇俩遭遇了最热烈的围观……期间,陈文芬曾给好友发过条无奈的短信:“我明白... 阅读全帖 |
|
|
C******n 发帖数: 504 | 15 此文一针见血,实在令人震撼。只是有点太尖锐了。本人只是转载,非作者本人,有砖请轻砸。
一个美国汉学专家,对深受儒学影响的中国人的评价:
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
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
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
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人所说的政治除了欺骗和背叛没有其它东西。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
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
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
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
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
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 阅读全帖 |
|
X1 发帖数: 1823 | 16 显得自己精通汉学
故宫天坛好多牌匾的汉字都莫名其妙 |
|
|
b*****2 发帖数: 11103 | 18 海外汉学这个东西看几本就知道,除了所谓不同的视角外,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
|
t****v 发帖数: 9235 | 19 马悦然(Goran Malmqvist,1924-),高本汉的学生,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
系汉学教授和系主任,瑞典文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协会会长,著名汉学家。是诺贝尔文
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
现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荣休讲座教授。马悦然教授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并于欧洲及
澳洲的多所著名大学教授中文与文学翻译达四十年之久。
马悦然,男,1924年6月6日出生于瑞典云雪平(Jönköping)市。著名汉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翻译过《水浒传》《西游记
》《桃花源记》和辛弃疾的大部分诗词等,组织编写了《中国文学手册》,并向西方介
绍了《诗经》《论语》《孟子》《史记》《礼记》《尚书》《庄子》《荀子》等中国古
典著作。[1] 2011年5月,被中国内地某网络推手利用炒作,曝出"翻译门”事件。
[2]编辑本段钻研东方古代哲学 马悦然不仅钻研古代语言,而且对东方古代哲学极
为感兴趣,在入学的头两年,他读了不少东方古典哲学著作。其中,老子的《道德经》
即使他产生强烈兴趣,又使他... 阅读全帖 |
|
d**********u 发帖数: 4124 | 20 ☆─────────────────────────────────────☆
fenge (大风) 于 (Thu Aug 20 09:10:08 2009, 美东) 提到:
澳洲华裔汉学家柳存仁病逝 被誉为“百科全书”
2009年08月20日 09: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柳存仁教授(右)2007年在香港出席一个文化讲座。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8月20日电 据澳洲《星岛日报》报道,世界著名的华裔汉学家柳存仁教授8
月13日在堪
培拉CALVARY医院病逝,享寿92岁。
柳存仁教授曾任澳洲国立大学中文讲座教授、亚洲研究学院院长,退休后被委为名
誉教授和大学
研究员,在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学术研究集中在道教史、明清小说和中国古籍
等方面。
8月14日上午11点,追悼仪式在澳洲国立大学礼堂举行,地点位于ACTON区BALMAIN
CRESCENT与LIVERSIDGE街的拐角处。
澳洲比利时裔著名学者李克曼(PIERRE RYCHMANS)是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的大
学中文
指导老师,与柳存仁教授生前有“管鲍之交”。
...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1 张广达专访:中国历史的实态与表述
李丹婕
2015-02-15 09:57
【编者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张广达先生近年来持续
关注十九世纪末叶二十世纪初叶汉学研究在中、日、俄、法、美等不同国家 的转型特
色,其中对法国方面就以沙畹为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张先生看来,沙畹的最大贡献可
以归结于一点:他以亲自的践行为当代汉学确立了专业规范 (professional
standards),与当代同侪相比,他更卓有成效地将汉学这一专业训练(professional
training/discipline)引上了现代学术研究的轨道。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汉学不
再仅仅是西方传教士、外交家等业余者的嗜好了。
1814 年法兰西学院创设“汉语和鞑靼-满语语言与文学”讲座,是法国现代汉学建立的
标志性事件,迄今已逾两百周年;刚刚到来的2015年,又恰逢沙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
澎湃新闻因而邀请张广达先生就沙畹及其所代表的法国现代汉学形成之初的诸多特征做
些介绍。
访谈分上下两篇,以下为下篇。
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 ,简称沙畹,是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
...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5016 | 22 装载自水母
结合你前几天有个关于信息来源在于汉学界的帖子,我想展开说一说。
欧洲和美国最初对于中国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传教士。传教士到中国来搜集情报的目的
就非常明确,就是异教徒的一切都是它感兴趣的,所以他在搜集的过程中,就非常注重
以后传教和宗教征服的问题。这个是千万不能忘记的,即他们研究我们,从一开始就不
是为了迎合所谓的欧洲中心主义或者西方中心主义所需要的“它者”的建构,而是为了
征服我们。举个例子,现在西方学界还对耶稣会士和方济各会对于拜上帝和拜祖兼举的
争论结果还惋惜不已。这种惋惜恰恰说明他们是很有进攻性的。
至于对美国要小心,看到这个问题,就觉得beep情何以堪啊。哈哈。
要说明这个问题,要从美国的教育体制、人才博弈机制、汉学界的导向以及信息收集机
理等角度来看待。简单地拒绝或者迎合都是可能有失慎重。
美国的教育体制,简单地概括,是精英式教育和大众的垃圾式教育混合体。常青藤和社
区教育的差异不是百步和五十步的问题。这种体制注定了美国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教育体
制选拔足够多的后备人才来维持它的科技和竞争力,事实上,它把大量的奖学金给亚非
拉的留学生,就是这种教育体制和国内二元分立人... 阅读全帖 |
|
e*******c 发帖数: 2133 | 23 from "哥大与现代中国" author:王海龙
110年前,在美国当仆人的中国劳工丁龙捐献了自己的全部积蓄1.2万美元,希望在美国
一所著名大学设立汉学系,以传播中华文化。他的主人卡本蒂埃为了实现丁龙的愿望,
陆续捐款将近50万美元。这个汉学系,就是今天的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
上个世纪末,考稽梳理西方汉学旧事的时候,我不经意间撩开了美国汉学尘封的一
角,查找出了一百年前一个卑微的赴美华工丁龙和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之间的因缘。此
事时隔久远且缺乏正规记录,我只能利用口述证言、一鳞半爪的史料、私人记录、信件
和未经公开的校史文件、会议记录、美国郡县史及镇志考稽、电话、信访等,尽量还原
这段历史。这段历史,在当时的发生地只是一件人人知之但却语焉不详的飘渺往事,如
果没有当时那段筚路蓝缕的挖掘和抢救还原历程,它也许永远就只能流于传说了。
穷苦华人劳工丁龙110年前捐钱兴办汉学系的事情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学系是一个
常识。但是,如果哪天有人贸然问一声“为什么”,得到的很可能是令人绝望的无解。
为此,我踏上了寻找答案的道路。按理说,这事情发生不过一百余年,这么近的史实求
证起来有何难呢?可惜的... 阅读全帖 |
|
d**********u 发帖数: 4124 | 24 ☆─────────────────────────────────────☆
bluewater0 (ocean) 于 (Mon Oct 26 04:45:19 2009, 美东) 提到:
要亡一个国,先亡其学,先让你的人民不知道有其民族文化。
胡适的说法并不对。不是先有一个“国故学”流行,然后大家省称、简称,才有了
国学。
陈独秀讲,研究国学、整理国故好像是在大粪里面找香水,而我们现在是要从西方
引进香水。
作为研究体系的国学才有新旧,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学没有所谓新旧。
时间: 2009年10月14日上午
地点: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来办公室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将于2009年11月1日举行成立大会。此时距上世纪三十年代以
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代表的清华大学国学院停办,整整过去了八十年。
八十年间,国学饱经风霜,无论其性情还是面貌,都有了很多改变。对此,作为重新恢复的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院长,陈来先生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感触,面对梁启超等四先生所留
下的思想遗产,今天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是要“照着讲”还是“接着讲”?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5 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我的学术著作
My academic works preserved by US university libraries 2014
(Harvard University、Yale University、Princeton University、 Stanford
University、Columbi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一、Harvard University Library(哈佛大学图书馆):8 Books
1、
Permalink(图书检索网页链接):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12128254/catalog
Title(书名):Jingdu xuepai by Liu Zheng(京都学派)
HOLLIS Number(索书号):012128254
2、
Permalink(图书检索网页链接):http://id.lib.harvard.edu/aleph/013952307/catalog
Title... 阅读全帖 |
|
g**1 发帖数: 10330 | 26 中国汉办主任在海外"撕书" 环球网评论:不丢人
2014-08-04 17:01:02 来源: 环球时报 有54080人参与分享到
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资料图)
【环球今日评--环球时报环球网出品】有台湾媒体报道,7月份在葡萄牙举行的欧洲汉
学学会第20届双年会开幕典礼上,中国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要求主办方将会议手册上第59
页有关蒋经国基金会赞助部分全部撕掉。此举引发台湾岛内舆论骚动,台湾“外交部”
还提出了抗议。欧洲汉学会1日发表抗议信,指责中国汉学会的做法干扰了他们的学术
自由。
令人惊讶的是,大陆一些网民表现得比台湾和欧洲汉学会更愤怒,直指许琳的做法“无
礼”、“野蛮”,给大陆丢了人,难怪“台湾不愿统一”。
有些人的屁股恐怕是坐歪了吧!
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坚定而明确的。“汉学会”年会已经办
了20届,欧洲汉学会不应该不清楚台湾问题对中国的轻重,其他细节上的粗糙可以原谅
,但是在台湾问题上,容不得半点模糊。会议手册上有关蒋经国基金会的内容,本来就
是不该出现的内容。这可以理解为欧洲汉学会工作的疏漏,也可以理解为欧洲汉学会有
人成心为之,给中国难堪,等着看中国...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9102 | 27 北京大学2015年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14-11-27 21:38:53点击数480
“孔子新汉学计划”是孔子学院总部设立的,主要通过课题研究等方式对世界各国优秀
青年进行资助,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繁荣汉学研究,促进孔子
学院可持续发展,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目前,“孔子新汉学计划”下设来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理解
中国”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领袖项目、国际会议项目、出版资助项目等子项目。其中来
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用于资助外国学生来华攻读博士学位。
项目介绍
基本学习期限为4 年,学习期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并
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颁发北京大学毕业证书
并授予学位。学习方式为全日制。授课语言为中文。
招生专业主要为人文社科领域。具体招生专业和导师信息请参见附件。
资助内容:(以孔子学院总部最终公布信息为准)
生活津贴及住宿费8万元人民币/年
课题调研费2万元人民币/年
每年1次国际往返旅费(经济舱,按实际费用报销)
学费及中方大学培养费
在华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8 揭露台湾国立彰化大学教授胡瀚平长期抄袭剽窃我的易学研究论著
揭露台湾国立彰化大学教授胡瀚平长期抄袭剽窃我的易学研究论著
刘 正
国立彰化大学校长郭艳光教授([email protected]/* */)
副校长李清和教授([email protected]/* */)
副校长陈明飞教授([email protected]/* */)
国文学系系主任、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王年双教授([email protected]/* */)
您好!
本人是大陆前 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日本国大阪市立大学文
学博士、日本国京都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现旅居美国,为美国汉纳国际作家协会副会长。
今日在网络上和刊物上惊讶地发现贵大学国文学系暨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胡瀚平长期抄
袭我的论著,贵所胡瀚平的《易学在西方》一文不加任何说明地全文百分之七十以上全
文抄袭剽窃我的论著。在此,我将贵所胡瀚平的《易学在西方》一文(《国文学志》第
二卷,页89-103,1998年6月。)全文附上,并附上我的《中国易学预测学》(1991年
,大陆红旗出版社初版)中的中...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29 蒲实:容闳- -耶鲁人,中国人
发表于 2015 年 12 月 19 日 由 siyu
ronghong2容闳(1828.11.17-1912.4.21)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英文名Yung
Wing,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
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
,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史学家如此评说:容闳以一人之力带动一批,以一批影响一代,以一代造福一国的留
学教育,为封闭的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开创了百年留学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
批批富国强兵的栋梁之才。】
容闳:留美之始
在耶鲁,时常会与中国元素在一些角落不经意相遇,牵扯出它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
耶鲁斯特林纪念图书馆正门上方,就刻着古汉语的碑文,取自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书
法,让我感到意外又亲切。当然,中文并不是正门上碑文唯一的语言。中文之外,还刻
着另外七种古代文明的文字,从左至右分别是克罗马农人岩画、古埃及象形文字、亚述
楔形文字、古希伯来文、阿拉伯语、古希腊语和玛雅文字。图书馆的设计师是耶鲁1889
届的校友詹姆士...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评《生殖崇拜和中国青铜器时代》
最近十几年来,随着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研究的深入,生殖崇拜现象作为研究中国远
古文化起源的一个视角,越来越受到中外学者们的重视。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亡友赵国华学兄就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留下了《生殖崇拜文化论》这部遗著。
而后,又有傅道彬博士也出版了专著,继承并阐发赵氏的观点。当然,有关此类研究,
更早也许我们可以上溯到郭沫若和闻一多等人对阴阳爻符号取象于生殖器崇拜的解说。
在台湾学术界,杜而未博士和旅日台胞王孝廉博士的神话学说,也是以此视角来建构其
各自的文化起源论体系的。在日本汉学界,从老一代著名汉学家白鸟清教授、池田末利
博士,中经森安太郎教授、铁井庆纪教授,到现今的御手洗胜博士,都有专著或专文对
此问题进行研究。在俄罗斯汉学界,有李福清博士。在美国汉学界,有周策纵博士和艾
兰博士。在匈牙利汉学界,有陈国博士。在瑞典汉学界,有高罗佩博士。在法国汉学界
,有马伯乐博士和库拉耐博士……所谓“此道不孤”之说,谓为信然。
但是,这并不能减少我对这类研究的一点疑虑和担心:勿庸置疑,对远古文化起源问题
的泛生殖崇拜论倾向的研究,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原始...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1 揭露台湾国立彰化大学教授胡瀚平长期抄袭剽窃我的易学研究论著
刘 正
国立彰化大学校长郭艳光教授([email protected]/* */)
副校长李清和教授([email protected]/* */)
副校长陈明飞教授([email protected]/* */)
国文学系系主任、台湾文学研究所所长王年双教授([email protected]/* */)
您好!
本人是大陆前 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日本国大阪市立大学文
学博士、日本国京都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现旅居美国,为美国汉纳国际作家协会副会长。
今日在网络上和刊物上惊讶地发现贵大学国文学系暨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胡瀚平长期抄
袭我的论著,贵所胡瀚平的《易学在西方》一文不加任何说明地全文百分之七十以上全
文抄袭剽窃我的论著。在此,我将贵所胡瀚平的《易学在西方》一文(《国文学志》第
二卷,页89-103,1998年6月。)全文附上,并附上我的《中国易学预测学》(1991年
,大陆红旗出版社初版)中的中篇第四章《西方易学史》的145-160页部分照相版、该
书版...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2 谢谢yenite推荐央视纪录片系列《纽带》中的一集——中国学(China Studies),通
过费正清、列文森、魏斐德、孔飞力、史景迁等几位美国汉学家的生平故事,描绘出海
外汉学/中国研究的发展曲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mAnkXSS-W0
片子做得挺可爱,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语言,并穿插一些粘土动画片段来讲述人生小
故事——原始朴素的粘土动画用来表现民国或早年的故事颇有味道。
这几个汉学家中,头尾两个都知道,当中几位不熟。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大
名鼎鼎,不过我不知道他是近代汉学的转折人物:在他之前的西方传统汉学以欧洲为主
导,以四书五经等古籍研究为主流;而费正清以典型美国人的实用主义思维,从1932年
到1936年在北平住了四年,天天考古故宫的清代档案,写出关于中国海关起源及贸易的
博士论文,从此开辟研究实际问题的新汉学途径。汉学的主要阵地也从欧洲渐移至美国。
不过新中国建立后,费正清受到美国右翼政府的猛烈指责,被认为是“We (America)
lost China”的罪魁祸首。他和他的中国学被打入冷宫几十年,...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3 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我的学术著作
My academic works preserved by US university libraries 2014
Dartmouth College、Cornell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Brown University
八、Dartmouth College
1、
Permalink:http://libcat.dartmouth.edu/record=b6183527
Title:Qing tong bing qi wen zi(青銅兵器文字)
Call Number:PL2448 .L5867 2014
2、
Permalink:http://libcat.dartmouth.edu/record=b6183556
Title:Shang Zhou tu xiang wen zi yan jiu(商周图像文字研究)
Call Number:PL2447 .L5835 2013
3、
Permali...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4 第三,民俗资料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首先主张:
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
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
,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三重证据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据。
按照叶舒宪的解释,即:
三重证据指传世和出土文献以外的各种文化参照,包括民间地方的口传叙事和仪式礼俗
,以及少数民族乃至域外民族的材料。希望凭借“礼失而求诸野”和“此失而求诸彼”
的认识方略,改进和拓展传统的训诂考据之学。
可是,民俗材料作为第三重证据,曾几何时遭到了日本学术界的反对。当Marcel
Granet博士的法国社会学派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汉学界和中国学术
界流行之时,居然遭到了内藤湖南的弟子、京都帝国大学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小岛祐马的
嘲讽和轻视。这就是当时反对的一个证明。今天,日本研究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核心基地
是国立民俗学博物馆、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日本汉学界进行这一研究的学
者,早年有白鸟清、小川琢治、三原一雄、森安太郎、铁井庆纪、古贺澄、池田末利、
御手洗...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第六章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东源(OCR自《新学苦旅》)
追求“会通”者的苦衷
在礼仪之争以后,西学的传入基本中断。此时中国知识分子虽然在学术上有重要建
树,但在思维方式上、在骨子里,依然不脱固有的模式。总的说来,清代正统学术并没
有导致中国科学的复兴,到“乾嘉汉学”兴盛时反而更深地回到故纸堆中去了。作为掌
握着社会精神财富的知识阶层,竟然作出某种驼鸟式的反应,这是令人惊诧的。
想当年,“西儒”利玛窦带来西方科学文化之初,知识分子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徐光
启提出的“会通中西”思路。即“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历
书总目表》)。与他同时代的李之藻也说:西算“加减乘除,总不殊中土,至于奇零分
合,特自玄畅,多昔贤未发之旨。”(《同文算指序》)以上系就西学中的特殊门类—
—西历与西算而言的。就总体西学而言,则是利用其来“易佛补儒”。他们的这个思路
一直流行于此后若干代人中.如薛凤祚(1600-1680)说:“中土文明礼乐之乡,何讵
遂逊外洋?然非可强词饰说也。要必先自立于无过地,而后吾道始尊。此会通之不可缓
也。”(《历学会通序》)。这一思想指导下,他经三十余年而写成《历学会通》一...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36 http://www.acucn.com/theory/acu/200606/864.html
勿忘金凤汉(Kim Bonghan)
作者:李强 来源:推拿医学第7卷
国际生命信息科学会(ISLIS: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fe Information
Science)于今年2月25・26日两天之間,在东京电机大学召开了第19届生命科学
研讨会。在题为“经络・经穴有実体吗”的小型研讨会上,被封杀了约40年以后
的“金凤汉学说(Bonghan Theory)”重新被学者们提上了研究的话题。
尽管我身为国际生命信息科学会的正式会员,那段时期实在是公私兼忙脱不了身,
很遗憾没能出席这次研讨会。但是,读了学会秘书处寄来的会议讲演集,遗憾的心情好
歹有了一点安慰。
我知道“凤汉小体”一词,是在8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我从上海中医学院(1994
年末升格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推拿科调到已故俞大方老师担任主任的上海
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推拿教研室。
从那以后的3年里,与繁忙的临床治疗日子不一样,几乎每周3天左右可以寄身于学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7 第六章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东源(OCR自《新学苦旅》)
追求“会通”者的苦衷
在礼仪之争以后,西学的传入基本中断。此时中国知识分子虽然在学术上有重要建
树,但在思维方式上、在骨子里,依然不脱固有的模式。总的说来,清代正统学术并没
有导致中国科学的复兴,到“乾嘉汉学”兴盛时反而更深地回到故纸堆中去了。作为掌
握着社会精神财富的知识阶层,竟然作出某种驼鸟式的反应,这是令人惊诧的。
想当年,“西儒”利玛窦带来西方科学文化之初,知识分子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徐光
启提出的“会通中西”思路。即“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历
书总目表》)。与他同时代的李之藻也说:西算“加减乘除,总不殊中土,至于奇零分
合,特自玄畅,多昔贤未发之旨。”(《同文算指序》)以上系就西学中的特殊门类—
—西历与西算而言的。就总体西学而言,则是利用其来“易佛补儒”。他们的这个思路
一直流行于此后若干代人中.如薛凤祚(1600-1680)说:“中土文明礼乐之乡,何讵
遂逊外洋?然非可强词饰说也。要必先自立于无过地,而后吾道始尊。此会通之不可缓
也。”(《历学会通序》)。这一思想指导下,他经三十余年而写成《历学会通》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支那”这一概念,从语源学上讲,来自梵语佛教典籍中的“Ch’in”一词。其本意是
“秦”,它是古代印度用来指代中国古代秦王朝的专门术语。在古代印度的史诗《摩诃
波罗多》(Mahabharata)一书中已有“支那”一词出现。这就是今天英语中“China”一
词的直接来源。在西方汉学史上,德国汉学家李施霍芬博士(Ferdinand Richthofen)曾
主张“China”一词来源于今天的越南地区。此说也许有点根据吧。因为秦汉之际的社
会动乱之时,曾有不少中原人避难来到当时的安南(即今天的越南)地区。英国汉学家拉
考派瑞博士(Terrien de Lacouperie)以为起源于今天的云南地区。但他是以上古时代
云南•印度贸易来往的历史角度来定论的。如能成立的话,也只说明印度的“Ch'
in”即是由云南传入的“秦”。法国汉学家考狄博士(Cordier Henri)甚至认为《旧约
全书•伊赛亚书》第四十九章中的“Sinim”就是指“Sin”、“Sinai”,即指中
国。此说的成立没有充分的汉文史料的证据,只说明了比较语源学上的一个可能性问题
。日本汉学家岩村忍博士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9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意义及其前景
一般人大多认为:在众多人文学科中,只有考古学才是一门与世无争的学科。在文艺作
品中甚至出现了以当考古学家的妻子就可以取得婚姻安全和稳定(自己的妻子越老就越
可爱)的话题,因为据说考古学家是一群只钟情于“年老”物品的怪物。当然,这些都
是对考古学和考古学家的误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外的考古学界对中国考古学的成
果乃至于对中国考古学家是持有很深的偏见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第一批西方考古学家
来到我国时,当时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曾经有过石头和化石分不清的幼稚时期,一部分原
因又是和当时对出土的层位记载和区域划分的混乱有关。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盘据在西方考古学家脑海中的“欧洲中心论”在作怪。他们提
出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人种是埃及人种的移民说”、“埃及象形文字是中国
象形文字的始祖说”……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因此,考古学和一个民族的政治和文化
是密切相关的。
一、艰难的起步
当我们的考古学家根据西安半坡遗址的骨骼化石复员出半坡人的头像时,日本著名的历
史学家和汉学家贝塚茂树教授在他的名著三卷本《中国史》中却得出了“那个头像更象
是现代日本人的祖先”的结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0 四重证据说视野下的京都考证学派(上)
【内容提要】四重证据法的讨论发端于近年来国学方法论与时俱进的更新需要。国内外
学术界在进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历史研究时,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多重证据的
思路,这对时下的四重证据的探讨说有重要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四重证据说为
理论参照,对日本汉学界著名的京都学派汉学家们的学术研究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和评
估,兼及该派方法与留日的中国学者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的关联。
【关键词】四重证据说、日本汉学、京都学派、考证学
文学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作为现代学术研究的新模式。在方法论上与传统的乾嘉考据学
相对接,王国维最初提出“二重证据说”,即是指史书记载与出土文献相印证。到90年
代饶宗颐、杨向奎、叶舒宪等分别提出“三重证据说”。于是,人类学视野与研究方法
的介入给传统国学带来了研究模式的变新。再到21世纪初,叶舒宪提出了“四重证据说
”,即把考古得来及传世的器物、图像等列为文化研究的第四重证据。由此引发出当下
国学方法论更新的特点话题之一。
二重证据说首先出自王国维。他主张: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606 | 41 【大纪元2011年11月19日讯】在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有一个专门研究中国
文化与汉学的教席,名为“丁龙汉学讲座教授(Dean Lung Professor)”。1901年由
贺拉斯.沃尔普.卡朋蒂埃(Horace Walpole Carpentier)资助设立,目的是纪念一
个目不识丁、但却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于一身的华裔工人丁龙。
卡朋蒂埃(1824-1918)出生于纽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之后成为了一名律师,曾
担任过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首任市长。1888年,他回到了故乡纽约,并被选为哥伦
比亚大学校董。
在加州期间,卡朋蒂埃雇佣了丁龙为自己的男仆,打理日常家务。回纽约后,卡朋蒂埃
居住在上州高文镇,丁龙跟随其来到了纽约。由于公事繁忙,卡朋蒂埃时常谩骂丁龙。
在一次因为琐事发脾气后,他解雇了丁龙。
过了一段时间,卡朋蒂埃所住的房屋突然失火,虽其幸免于难,但损失惨重。丁龙听说
这件事后,主动来见卡朋蒂埃,表示愿意继续侍奉在左右。卡朋蒂埃问其走而复返的缘
由,丁龙说:“我的故乡有一位古代的圣人,名叫孔子,他教人宽恕之道。他还曾说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先生家遭遇火... 阅读全帖 |
|
n****g 发帖数: 14743 | 42 “欧洲中国研究协会”第二十届年会上孔子学院引发一场的闹剧zz
汉办,全称“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是海内外著名的“孔子学院”
的总部。对于孔子学院,国内论者多有对其存异议者,质疑和批评在国内尚有大量贫困
人口,教育投入乏力、寒门子弟上学困难的情况下,对国外,尤其是本来就比本国远为
富裕且教育投资丰裕的西方国家,靡费巨资送教上门;尤其不可思议的是,这种花钱、
派教师、派送教材“送学上门”的“好事”,不仅没有受到“受益方”感激,反而在加
拿大、美国、新西兰(不了解非西方国家的情形)等多个国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质疑,
近期美国一百多位大学教授更是发表公开信,呼吁美国学校中止与汉办合作开办“孔子
学院”,盖因他们担忧“孔子学院”有碍学术自由和教学科研独立性。
我理解“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推广中国文化、建设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一个平台,虽
然对其效果如何有疑虑,但一直持开放性的态度,并持续关注国内外媒体的相关报道,
不过,在国内从来没有接触过汉办,意外的是,在今年7月23-26日于葡萄牙召开的“欧
洲中国研究协会”第二十届年会上,亲睹并体验了一次汉办及其下属的孔子学院“办外
交”的反效...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3 十七、张璧研究启示录
2014新年前后,当我和学术界朋友们一起聚会、辞旧迎新之时,朋友们关切地询问我“
眼下正在写什么大著?”我说:“正夜以继日地研究和撰写《民国名人张璧评传》”。
他们听完后吃惊地说我“一定是疯了”。在他们的印象中和知识结构中:“张璧就是个
汉奸,除此之外,对他一无所知,也不想知道更多”。我听完他们的答复后一笑而已,
不再做任何解释。因为打破固有的成见纠正错误的观点,需要的不是再三再四的解释和
说明,而是基于扎实可靠的史料考证和准确无误的档案解读,然后提出不为利益大小和
舆论褒贬所左右的新说。
作为历史学家,本来我的研究领域一直局限在以西周青铜器铭文为中心的商周史研究这
一范围内。在这个领域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我已经出版了十几部学术专著、发表了
150多篇学术研究论文。
商周史研究之外,就是众所周知的我的海外汉学史研究。我也曾出版了四部汉学史研究
著作,那只是我多年留学海外的一个附属产品而已。虽然略得同道赞许,但我并不认为
我已经是汉学史家了。而且,最近以来一直忙于修订五卷本《汉学通史》的定稿,以此
作为我的“海外汉学史研究票友生涯”的终结。说实话,最初我真的没有计...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44 ☆─────────────────────────────────────☆
dangran (当当当) 于 (Wed Aug 8 04:17:40 2012, 美东) 提到:
2012年6月,芝加哥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夏含夷质疑“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报告简本发
表十年后仍无繁本,恐怕将来也不太可能发表。”
200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关键数据在美国“亚洲学协会”年会被质疑“站不住脚”
中国政府在上世纪末只花了上千万人民币、只搞了五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就于2000年
10月验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工作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简本)》,并对其颁发“全国十大科学进步奖”。这个研究结果看似光鲜,但其中的数据
经不起质疑,戳破了之后“断代工程”的成员还死不认账。
2002年4月4日至7日,美国“亚洲学协会”的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专门邀请了“
工程”的学者来美讨论。在会议上,美方与会学者蒋祖棣以自己带去的计算机和OxCaI序
列程序当场对“工程”以同样程序处理的若干碳-14数据重新进行验算,结果明显与“工
程”的有差距。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工...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428 | 45 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
——论西方汉学中的“唱盛中国”流派
卢汉超
【作者简介】作者为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内 容提要】“唱盛中国”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重新评估中国落后问题的一股新潮流
,与西方新闻界、政治学界和史学界长期以来“唱衰中国”形成对照。近年来西方汉
学界有一种倾向,即为已成定论、童叟皆知的“中国落后论”翻案。此派西方学者试图
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外交礼仪、人文意识、行政管理等角度,全面修正中 国落后
论。这种愿望显然与近年来中国的兴旺崛起有直接关系。由于中国近年来飞速而稳定的
发展超出了包括许多“中国通”在内绝大部分人的预期和想象,于是一 个重大问题提
了出来,即中国的重新崛起以其广度和强度来看,不可能是偶然的,而必定有其长远而
深厚的历史原因,唱盛中国流派旨在探明这个历史根源,从而证 明中国强大的延续性
和合理性。
【关键词】唱盛中国/学术潮流/西方汉学
“唱盛中国”这一命题源于西方特别是美国新闻界长期以来的“唱衰中国”的积习。随
着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崛起,美国媒体和舆论界对中国日益关
注,但直到最近,其主流仍是“唱衰中国”。...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日本中国学史研究中的“宫崎划分说”
宮崎市定1901年8月20日出生于长县下水内郡秋津村,父亲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教师。
1919年,他考入松本高中。1922年,他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成为内藤湖南
、桑原胧i、狩野直喜的学生。1926年,他大学毕业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大学院。1931
年,他从大学院毕业后,先后在京都第六高中、第三高中工作。1936年2月开始,他到
法国巴黎东方语言学校留学。1938年8月回国,就任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副教授
。1942年,他以论文《五代宋初の通货问题》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44年5月,他晋升
为教授。1960年,他受聘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1950年,他成为文学部长。1958年,他
获得日本学士院奖。1965年,他从京都大学退休。1978年,他获得法兰西学士院奖。
1989年,他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功劳者勋章。1995年5月24日因病逝世。主要著作
有:《东洋に于ける素朴主义の民族と文明主义の社会》、《科举》、《五代宋初の通
货问题》、《アジヤ史概说续编》、《东洋の近世》、《九品官人法の研究:科举前史
》、《隋炀帝》等。有二十五卷本的《宫崎市定...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第二,地下新材料
狩野直喜和王国维先生的学术交流,使他们双方全得到了好处。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
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所使用的资料,就有狩野直喜直接从欧洲抄录回来提供给他
的。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狩野直喜提供的是他个人的手抄本,其中有些字当时他
无法判断是何字,就大致画出,后来回国后却怎么也不明是什么字了。这些字到了王国
维先生那里都成了可以辨识之字。王国维使狩野直喜的手抄资料变成了可以利用的信史
,这是对双方大有裨益的事情。
从1909年狩野直喜知道敦煌文物的发现开始,他先后到北京、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地
的大学和博物馆、图书馆中,去实地考察和抄录所能看到的敦煌文献,亲自核对从罗振
玉那里得到的文献抄本、照片与英法等国收藏实物之间的文字差异。将这些文献利用到
对古代文学史的考证上。他已经熟练运用了二重证据。并且,还在日本学术界举行“敦
煌发掘物视察谈”、“关于敦煌遗书”等专题学术报告。实地考察、核对文字和文学史
研究三项工作,基本上就划定了敦煌文献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的定位。他从敦煌发现
的唐代写本唱本中(如《唐太宗入冥记》、《秋胡变文》、《伍子胥变文》、《董永变
文》等)直接...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48 2017-12-13李峰 新保守主义
按照我们熟悉的关于社会形态的五阶段论,西周曾被认为是奴隶制社会,后又被认为是
与欧洲中世纪相近的封建社会。可是,近年来欧洲史学界的研究表明,Feudalism(封
建)作为一个学术范畴的正当性已经被摧毁。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的李峰教
授研究中国早期历史和考古多年,其著作《西周的灭亡》和《西周的政体》先后在国内
出版了中文本,他在书中指出,由于Feudalism的致命缺陷,对西周封建说这一概念的
颠覆也势在必行了。
您在《西周的政体》一书中,对“西周封建论”提出了激烈的批评,我们注意到,您指
出在西方史学界,所谓欧洲中世纪“封建”的基础已经彻底动摇了,这是不是您对“西
周封建论”提出批评的起因?
李峰:可以这样说。不过,我想首先说明一下表述的问题。“封建”这个词是战国时期
思想家的创作,讲的是西周早期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语),从而
形成了西周国家的基本国家体制。当然,“封”和“建”这两个字在西周时期的金文资
料中都有出现,其语义和战国思想家的用法基本相同。这个“封建”的概念在中国的传
统史学中被传承了下来,如唐代的柳宗... 阅读全帖 |
|
p****g 发帖数: 881 | 49 。
阉党文人祸害中国2000年:中国远古多元文明本色的迷失 ZT
************************************************************************
*************
董仲舒很恶。西汉儒家很恶, 阉党文人很恶。。。。。。。悲哉,中国女人, 恶
哉,中国阉党文人腐
儒。。。
很清楚,董仲舒一班西汉阉党文人不但要绝百家之道,而且不能使其“并进”。也
就是说,官方不能接
纳百家之学,社会也不能给其他学派留并进之路;只有在这样的阉党文人大一统霸权条
件下,法学家与
法制才是可以作为手段使用的,此所谓“统纪可一法度可明”。同为政治学派,法学家
和科学技术人员是
阉党文人最大的天敌,阉党文人可以不顾忌别家,但是不能不顾忌法学家和科学技术人
员。
更重要的是, 秦帝国之后,阉党文人也看到了法制不可能完全退出社会,三代王道礼
治不可能无保留
的复辟。唯其如此,西汉阉党文人对法学家提出了这样的安置方略——我为统驭,你为
工具。其余学派,
不足道矣!
自此伊始,阉党文人以地痞流氓权霸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便有了上述种种变化。
阉党... 阅读全帖 |
|
m********3 发帖数: 3280 | 50 2015新年伊始,斯德哥尔摩大学关闭欧洲首家孔子学院的新闻使关于孔子学院的讨论持
续升温。事实上,欧洲关闭孔子学院的大学不止斯德哥尔摩一家。早在2013年9月,法
国里昂第二及第三大学中断了与中山大学合办的里昂孔子学院,这是法国第一家与汉办
中断合作的孔子学院。
孔院争议
根据中国官方定义,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汉办
)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汉办官网显示,自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全球首家孔子学院起,到2014年12月
7日,全球共有475所孔子学院。
但是,孔子学院发展十余年来,一直备受争议。尤其在2013年秋天到2014年夏天,在加
拿大和美国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孔子学院的广泛讨论。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孔子学院是
不是中国政府推行意识形态的工具,以及孔子学院是否干涉了海外合作学校的学术自由。
法国里昂第三大学副校长,中文系主任利大英教授作为时任法国里昂孔子学院的负责人
,接受了BBC中文网记者的邮件采访,详细讲述了当时里昂孔子学院中断与汉办合作的
始末。
里昂孔院
法国里昂孔子学院成立于2009年...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