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汉学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t****v
发帖数: 9235
1
马悦然(Goran Malmqvist,1924-),高本汉的学生,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
系汉学教授和系主任,瑞典文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协会会长,著名汉学家。是诺贝尔文
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
现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荣休讲座教授。马悦然教授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并于欧洲及
澳洲的多所著名大学教授中文与文学翻译达四十年之久。
马悦然,男,1924年6月6日出生于瑞典云雪平(Jönköping)市。著名汉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翻译过《水浒传》《西游记
》《桃花源记》和辛弃疾的大部分诗词等,组织编写了《中国文学手册》,并向西方介
绍了《诗经》《论语》《孟子》《史记》《礼记》《尚书》《庄子》《荀子》等中国古
典著作。[1]   2011年5月,被中国内地某网络推手利用炒作,曝出"翻译门”事件。
[2]编辑本段钻研东方古代哲学  马悦然不仅钻研古代语言,而且对东方古代哲学极
为感兴趣,在入学的头两年,他读了不少东方古典哲学著作。其中,老子的《道德经》
即使他产生强烈兴趣,又使他...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党为何突然拿瑞典汉学家开刀
李天笑
这年头,在大陆被造谣已不是新闻,外国大汉学家被新闻学大教授造谣才算新闻。清华
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曾以提倡“网络实名制”、合着《妖魔化中国的背后》
和吹捧重庆“唱红打黑”名臊一时。近日又因卷入“造谣门”成了新闻人物。不过,这
趟浑水却让李教授陷入了非议之中。
事情缘起中国青年作家张一一4月下旬在其微博中说,他曾给了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
学奖终生评委马悦然60万美元,让其翻译张的作品,马“承诺为其作品获奖进行公关”
。5月16日,李希光转发微博称:马接收中国作家张一一60万美金翻译定金,并承诺推
荐其参选诺奖。
马悦然夫妇在知悉此事后,极为愤怒,于5月16日当天公开致函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
严辞称李的微博在“伪造谣言”,“完全缺乏道德感”,此行为“会增加他们对中华人
民共和国新闻界的怀疑。”马悦然的夫人陈文芬将该信发给了《南方都市报》,并对该
报记者说,他们根本不认识张一一,也不认识李希光。接着马悦然5月19日给中共驻瑞
典大使馆教育参赞张宁发出一封公开信(据陈文芬的博客),决定从当天起,跟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官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的大使馆绝交。马说,这“对我个人却有...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
谢谢yenite推荐央视纪录片系列《纽带》中的一集——中国学(China Studies),通
过费正清、列文森、魏斐德、孔飞力、史景迁等几位美国汉学家的生平故事,描绘出海
外汉学/中国研究的发展曲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mAnkXSS-W0
片子做得挺可爱,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语言,并穿插一些粘土动画片段来讲述人生小
故事——原始朴素的粘土动画用来表现民国或早年的故事颇有味道。
这几个汉学家中,头尾两个都知道,当中几位不熟。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大
名鼎鼎,不过我不知道他是近代汉学的转折人物:在他之前的西方传统汉学以欧洲为主
导,以四书五经等古籍研究为主流;而费正清以典型美国人的实用主义思维,从1932年
到1936年在北平住了四年,天天考古故宫的清代档案,写出关于中国海关起源及贸易的
博士论文,从此开辟研究实际问题的新汉学途径。汉学的主要阵地也从欧洲渐移至美国。
不过新中国建立后,费正清受到美国右翼政府的猛烈指责,被认为是“We (America)
lost China”的罪魁祸首。他和他的中国学被打入冷宫几十年,...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洋”汉学家
·陈明哲·
国外有不少“洋”汉学家(Sinologist)。他们大多数是白人男士。有些人还有华裔(或
中国籍)的妻子。照理说,这些人耳濡目染,中文水平应该不错;但实际上,他们的中
文水平真不敢恭维。这方面的笑话很多。比如,中文“洋”教授不知道“打的”是什么
意思;不明白“的”字怎么可以放在“打”字之后。也有“洋”教授在新书讨论会上说
,我认识这本书(I know the book.)。
我读了不少中文小说的英译本。凡是“洋”汉学家翻译的,都有很多错误,令人可气又
可笑。可气的是原著中的意思根本没译出来;可笑的是一些很简单的中文他们不懂。
比如不知道“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中的“一套”是指河套地区:
[(姜戎著)]P. 57, Line 8: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英译本"Wolf Totem"] P. 90, Line 31: "The Yellow River causes a hundred
calamities but enriches all it touches";
又如,将“士可杀,不可辱”中的“士”译为 warrior (武士):
[(姜戎著)] P. 173, L...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
德国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曾因批评中国当代文学,引起争议。
顾彬经常陷入争议之中。2006年,他曾因被媒体放大的“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一说,而为公众所知。日前,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对于莫言的一通批驳又一次引发关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提出质疑,认为他并没有认真读过莫言的作品。这个揣测是否确实,顾彬对于莫言的作品究竟有着怎样的判断,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他又有怎样的认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赶往中央民族大学,顾彬受邀曾在此开设了几堂关于中国文学的课程。
课堂上的顾彬
课堂上的顾彬,显得疲惫异常。他语速迟缓,思维也很跳跃,涣散,呈现出的更多是一些片断式的连接。尽管如此,他表示:自己早晨5点半就起床备课了,只是自己的记忆力有些问题,这让他经常忘记一些人的确定名字或者作品,课堂上,能频繁地听到他在抱怨自己的健忘。
在记者参与的两堂课上,主要讲述的分别是“林语堂”和“也斯”,但他并未给出关于两个作家的判断性的结论,而是在讲述中,加入了很多对其他作家的感官印象和一些感性判断,这其中包含着他对台湾文学、香港文学的一些概括。他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台湾,而台湾也不喜欢他。说起诗人...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237
6
貌强 Maung Chan (缅甸华族)
有法国汉学家来访,跟我谈起缅甸僧伽去年9月为民请命的事。
他高度赞叹缅甸和尚心怀佛教的大慈大悲,游行和平有序,言行有修有养。
该法国汉学家大惑不解的是: 为何西藏喇嘛参加暴徒的打砸抢烧暴力行为?暴徒见到
汉人汉女就拳打脚踢,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就好像1967年6月26-27日缅甸暴徒在仰光
唐人街打、砸、抢、烧、杀,见到华人华女就拳打脚踢,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一提及缅甸暴徒1967年反华暴行,就触动了我的40年前的痛苦神经。我求学时期参
与扫盲,也热情上山下乡为缅甸人民服务,大学毕业后在缅甸工业发展局献策尽力……
…然而,就在1967年6月26日,在由缅甸工业发展局回家的路上,我差点被反华仇华暴
徒所杀害………
我深恶痛绝种族主义——是一小撮最无耻政客为其私人目的而祸国殃民,严重侵犯
民主、法治、人权。
见到我痛苦沉思不语,法国汉学家连连发问:“难道喇嘛教不是佛教?”。
我慌忙答:“非也非也!喇嘛意即大师傅,喇嘛教即藏传佛教,是由印度陆路北传
到藏地的佛教——7世纪传入苯教盛行的藏族区域,到9世纪中叶苯
c******n
发帖数: 16403
7
来自主题: SanDiego版 - 传奇汉学家高罗佩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3-10/14/content_5421603.htm传奇
汉学家高罗佩
中国网 | 时间: 2003-10-14 | 文章来源:
■沈致远
偶然在尘封的台湾杂志《光华》(1990年2 月号)中,发现介绍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博士
(Dr.Robert H van Gulik,1910-1967)的三篇文章。作者王家凤专访高罗佩遗族,根
据他们提供的材料写成,内容较传闻翔实。我被高罗佩传奇的一生迷住了,不避掠美之
嫌,摘录部分与读者共赏。
高罗佩是荷兰职业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曾派驻泗水、巴达维亚、东京、重庆、华盛
顿、新德里、贝鲁特、大马士革、吉隆坡等地,从秘书、参事、公使到大使,仕途一帆
风顺。但大放异彩的却是其业余汉学家生涯并以此流芳后世。
高罗佩读了法国作家凡尔纳(Jules Verne)的小说《迷人的中国之旅》后,对中国文化
着迷,开始穿中国服、睡硬床、要做中国人。1943年高罗佩任荷兰驻重庆使馆一秘,娶
了系出名门的中国夫人水世芳,她父亲水钧韶曾任驻圣彼得堡使节及天津市长,外祖父
张之洞
y****e
发帖数: 419
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学家谈汉学
http://www1.bbsland.com/education/messages/219349.html
送交者: salzburg 2005年2月17日11:18:08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欧洲汉学大会落幕了。什么是汉学?汉学研究什么?汉学研究对东西方交流在产生什么影
响?汉学家们对中国都有一些什么观感?抱着这些问题,一位中国留学生近日访问了一些
知名的德国汉学家。他们的看法和经历有助于我们了解另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视角。本刊特
刊发这次访谈以飨读者。
———编者
每两年一次的欧洲汉学学会第15次学术年会2004年8月25日~29日在德国海德堡大学隆
重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主要是欧洲各国的汉学家,还有来自美国、日本、中国(
包括台湾、香港地区)的有关专家、学者,共300多人。本次年会按文学艺术、语言文字
、历史考古、典籍稽考注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哲学、风物习俗、城乡建设与环
境文物保护等不同类别的议题,进行了富有学术性的广泛探讨。
欧洲汉学大会首次会议于1976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之后又先后在瑞士苏黎世、英国剑
桥、西班
i***R
发帖数: 663
9
汉学家顾彬:中国小说在德国是遭排斥的庸俗文学(图) 扬子晚报
由于发表“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著名言论,德国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曾引发
空前的关注,也招来了不少
中国当代作家的“忌恨”。昨日,受聘南京大学“海外兼职教授”的顾彬来宁澄清,自
己遭到了不少媒体的“误
读”。“我只是说一些女作家的作品是垃圾,况且有的媒体还说我养猫养狗,去年我来
华7次,请问我哪有时间养
这些?”这次来到南京,爱“放炮”的顾彬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和作家的批评来得更为猛
烈——阿城的时间都用来写剧
本了,非作家才写剧本!张贤亮是商人还是作家?全是性和罪,难道还不是庸俗文学?
他强调,“我知道我的评
价问题不少,但是我坚持我的观点。”
澄清媒体误读——
批评中国当代文学遭“封杀”
顾彬现为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及现代文学和思想史的研究
。有学者笑称,顾彬的本
行是神学和哲学,但他只有在无聊时才研究自己的强项。作为著名汉学家、诗人、作家
和翻译家,顾彬已出版
《红楼梦研究》、 《中国诗歌史·从皇朝的开始到结束》、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
著作。这次在暌违30年
后来到南京,顾彬表示,充分感受到了南京
h**********n
发帖数: 279
10
西方汉学家:中国不会遭茉莉花革命
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的社会学家让路易罗卡尔认为,中国和中东的处境不同,尽管中国
人并不高兴,但对政府的支持度不低,没有改变政权的愿望。
短短30年中国数亿人脱贫,并且涌现了几亿人组成的中产阶层。尽管问题也很严重,但
是这位汉学家认为总体的感觉是中国没有如同埃及和突尼斯那样深刻的社会危机。人们
既不绝望,也没有没前途的感觉。尽管大学生的失业率很高。他认为中国人的主要要求
是当局要遵守诺言:那就是减少收入差别,实现法治国家,建立全社会的医疗保险制度。
在香港浸会大学任教的卡佩斯坦认为,当人们进入了中产阶层,就有了支持稳定的倾向
。因此现在不是翻船的时候。正面冲突的条件还不具备。但他认为,不能排除在外省发
生这类事件的可能性。
另外,同埃及突尼斯不一样的是,中国的统治者既不是王朝式的也不是个人崇拜式的。
比如,这里就没有人说,胡锦涛走开,因为胡锦涛并没有个人的权力。卡佩斯坦说,在
中国,一号人物每十年轮换一次。当政者不是一个聚敛财富的家庭。
i***s
发帖数: 39120
11
德国德汉学家顾彬谈德说:鲁迅是全世界的
锐读:您翻译过不少中国文学作品,但没有备受华人推崇的金庸,为什么?
顾彬:我属于精神上的贵族,要求文学是精英的。金庸是落后、过时的,如他书里的女性形象、英雄形象。我的标准是1949年以前的文学,像鲁迅、钱钟书。他们的语言水平了不起,思想也独立。还有王蒙早期的小说。
锐读:您把鲁迅引进德国,意义何在?
顾彬:鲁迅的影响不在德国汉学家那里。但鲁迅在德国文化界、思想界影响太大了。他们都学习鲁迅的语言和思想,从鲁迅出发,思考德国当前的问题。所以我说,鲁迅不是你们中国的,他是德国的,是全世界的。
锐读:您说过,德国汉学界翻译了中国全部有价值的作品。但有人认为您这种态度武断而傲慢。您怎么看?
顾彬:我们的翻译历史非常久,所有的中国重要作家都有一本甚至好几本书翻译成德文了,但德国重要的当代作家作品在中国可能一本也没有。中国太注意英语国家,而不太在乎我们德国汉学家做了什么。指责我的人可能不太了解我们的工作。
c****i
发帖数: 7933
12
一个汉学家居然没有读过莫言的几本书,这其实也就是普通混日子的大学教授水平。美
国这种汉学家太多了,可是国内记者也就知道顾彬。
《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也就是个教科书水平,美国学者如果不是在teaching school
混的话,一般是不屑于写这种东西的。
a******g
发帖数: 13519
13
麻痹的,最烦这种所谓的汉学家。以前都没听过这种说法,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流传开的
。汉字都认不得几个就TM的称汉学家。
b*******8
发帖数: 37364
14
证明了我以前的一个想法,以前一直没有证据,现在这个鬼子自己跳出来现眼了:
所谓的外国汉学家,自己汉语水平都比不上中国小学生,连读个长点的文章都费力,还
好意思来评论汉语?天大笑话。我以前就高度怀疑西方的汉学家水平到底如何,因为看
到他们写的评论中国历史的文章,极其幼稚,还不如中学生的见解,仅仅因为是洋大人
写的,就没有多少人敢大声质疑,成了皇帝新衣。以前还有人说汉学研究的精髓在西方
国家,更是扯淡了!
C***r
发帖数: 759
15
中西方文化渴望交流———专访德国汉学家莫芝宜佳教授(人物访谈)
潘治
“中西方文化虽有很大差异,但存在许多共同点,这使得中西方的
思想得以互相解释,互相批评,中西方文化渴望交流。”值此中德建交30周年
之际,著名德国汉学家莫芝宜佳教授近日在其任教的波恩大学接受了笔者专访。
莫芝宜佳教授早年学习古希腊文及英美文学等,而后因研究课题中涉及到一些
有关中国的内容而对汉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最终潜心攻研汉学。1988年,莫
教授将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围城》译成德语并出版发行,受到了德国
民众的欢迎。1992年,她以《〈管锥编〉与杜甫新解》为题完成教授论文,被
钱钟书先生评价为“也许是西方第一个‘发现’《管锥编》而写出一系列文章
的人”。对于莫教授的文章,钱先生曾评价说:“她对中国近代文学有广泛而
亲切的认识,善于运用汉语写出活泼明净的散文,中国人看了都会惊叹说,‘
但愿我能用外语写出这样灵活的散文’。”莫教授介绍说,她与汉学的接触是
在70年代时从《孔子》、《孟子》等典籍开始的,“那时由于历史原因,我感
觉中国很‘神秘’”。但当她后来听到钱钟书先生一次“完全没有讲稿却用英
文脱口而就”的演
h**f
发帖数: 149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igital (你是疯儿我是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美国汉学家包华石文章:小心西方诡辩束缚中国话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5 03:28:28 2008)
美国汉学家包华石文章:小心西方诡辩束缚中国话语
环球时报
几年前,我在北京讨论宋代公共舆论的性质和发展。一位学生对我表示疑问,大意是“
宋代的中国不可能有公共舆论!大家知道公共舆论需要公共空间才能发展。在西方,咖
啡馆早已成为公共舆论的空间,但宋代中国显然没有咖啡馆,可见,公共舆论无从发展
!”这位学生很认真,但我怀疑他或许中了“西方诡辩术” 的毒。这种诡辩术常把许
多东西,包括艺术、山水画等某种社会现象,都视为是“西方的概念”。其逻辑非常复
杂,但却可以称之为“井底之蛙”式的谬误。
大致说来,这种诡辩术有三种逻辑弱点。一是用某种地方习惯视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
。譬如前面那个例子,宋代的确没有咖啡店,但有茶馆、酒楼、书院等公共领域,即使
不是咖啡馆,但社会功能大同小异。我讲课时给学生们介绍这个谬误常常举餐具为例。
请读者
f***n
发帖数: 781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ked (KKED),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美国汉学家包华石文章:小心西方诡辩束缚中国话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4 00:20:55 2008)
美国汉学家包华石文章:小心西方诡辩束缚中国话语
环球时报 2008-03-03
几年前,我在北京讨论宋代公共舆论的性质和发展。一位学生对我表示疑问,大意是“
宋代的中国不可能有公共舆论!大家知道公共舆论需要公共空间才能发展。在西方,咖
啡馆早已成为公共舆论的空间,但宋代中国显然没有咖啡馆,可见,公共舆论无从发展
!”这位学生很认真,但我怀疑他或许中了“西方诡辩术”的毒。这种诡辩术常把许多
东西,包括艺术、山水画等某种社会现象,都视为是“西方的概念”。其逻辑非常复杂
,但却可以称之为“井底之蛙”式的谬误。
大致说来,这种诡辩术有三种逻辑弱点。一是用某种地方习惯视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
。譬如前面那个例子,宋代的确没有咖啡店,但有茶馆、酒楼、书院等公共领域,即使
不是咖啡馆,但社会功能大同小异。我讲课时给学生们介绍这个谬误常常举餐具为
d*****t
发帖数: 7903
18
7, 德国汉学家,谁给他的头衔?他的意见重要吗?记者上赶着去拍人家马屁
c****s
发帖数: 5892
19
“中国文化的魅力太大,就像天文学上的‘黑洞’,一旦进入它的势力范围,就被吸进去,甭想出来,”回忆当初把中国文化作为学习和研究方向,加拿大汉学家王健用纯熟而略带京腔的普通话这样说。
这个深深迷恋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一直在中国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念完了博士,随后30多年先后在加拿大几所大学从事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研究,其间于20世纪80年代初任加拿大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退休后还经常为各类涉及中国文化的活动担任顾问。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70岁的王健笑称自己已变成了“冒牌西方人”,而他谈起中国文化则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感知中国文化
王健认为,中国文化的魅力一大部分来自中国画,还要加上古典诗词和谚语,这些都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他说,国画用极少的笔画表现极为深远的主题,中国文化价值的核心内容很多都能通过国画体现。他特别欣赏国画中的留白及其产生的意境,认为其中所包含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禅宗思想耐人寻味。
他还说,国画也是非常容易被西方人士所接受的中国文化品种之一,因为人们不需要懂中文,通过国画就可以消化、吸收和欣赏中国文化最美的一些东西。
至于诗词和谚语,王健说,作为...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0
近日,一位国外汉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人只要还在意过春节和家庭团聚,中国文化就仍然根基牢固。
去年春运是31.58亿人次,今年估计也不会低。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壮观、最宏大和最繁杂的短期内人口大流动。转几十次车算什么?骑摩托车,甚至骑自行车奔行千里又如何?回家!回家!回家!什么也挡不住踏上回家的路,什么也凉不了渴望团聚的心。国庆节很多人是冲“免费”上的路,春节呢,是刚需型出行,免费不免费,我都得上路,都得回家!
对这种中国人的集体“行为艺术”,大多数老外可能弄不明白。过春节不仅是中国的文化,更是根植在中国人心中的一种信仰,有宗教的色彩。
中国不能算是一个宗教特别虔诚的国家,但中国人的确有一些自己信仰和崇拜的方式。比如诗歌,比如过春节,又比如诗歌与过春节的联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折射出这种文化与信仰的缠绕。
林语堂先生曾经在《吾国与吾民》中写道,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萌发出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的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 阅读全帖
p*****c
发帖数: 20445
21
德国汉学家被拒绝入华:相信中国人民的理智(图) 德国之声
作家史蒂曼(Tilman Spengler)
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已经开始了对中国为期三天访问。但随行的代表团中却少了一个人
。他就是德国汉学家史蒂曼(Tilman Spengler),中国政府已经发表明确立场表示拒
绝史蒂曼入境。原因是“他不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中国之行本早有安排
史蒂曼是一名作家兼记者。先后在海德堡、台北、慕尼黑学习汉学。曾撰写《列宁的大
脑》(Lenins Hirn)、《北京画家》(Der Maler von Peking)以及一系列与中国有
关的文学作品。作为德国独立笔会(P.E.N. Zentrum)的成员,史蒂曼于2010年11月向
正在狱中服刑的中国作家刘晓波颁发该会当年的赫尔曼-凯斯滕奖。(Hermann-Kesten-
Medaille)。
史蒂曼向德国之声透露,他的此次中国行早在5、6年前,时任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访问
中国的时候就初步定下来了。整体行程安排是基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将于2011年3月
竣工。当时中国方面非常高兴德国愿意在新馆开放之际组织一次以德国古典艺术为主题
的展览。
这次展...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1352
22
南因果(英戈·南特韦克)博士是德国著名汉学家,现任瑞士苏黎世大学民族学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南因果曾在中国许多地方生活过,对中国问题有深入研究。近日,南因果
接受了记者专访。
“中共是中国人民选择的”
《参考消息》:在您眼里,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有什么本质区别?它的先进性、生命
力和执政能力如何?如果要打分,您打多少分?
南因果:理解当代中国之谜,肯定首先要破解中国共产党之谜。西方政治界绝大多数人
不太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特殊性。
一、历史基础。中共能够成为执政党,是因为中国90%以上的老百姓当年支持中国革命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二战后苏联红军进入后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则是人民
做出的选择,中共是中国人民选择的,独立而非外界强加的。
二、执政理沦。西方国家政党的理论都是为了每天政治需要的简单理论,而不像马列主
义那样,是一套拥有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有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基础和基本理论,超越了日常政治,这是与资产阶级政党
的一大区别。
三、人民拥护。尽管犯过错误,例如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但中国共产党执政依然得到
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引...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3
为什么汉语如此的难?一个美国汉学家的独到点评
文章来源: 凯迪社区 于 2012-10-08 11:45:3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30115 次)
任何一个喜欢思考的人看到这这篇研究文章标题后可能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对谁难?
”这是个合乎情理的问题。毕竟,中国人学起来似乎没问题。当中国幼童们经历“可怕
的两岁”时,正是他们的汉语把他们的父母搞得焦头烂额,而且再等上几年,也正是这
些小孩就会真的用那些难到让人没办法的中文字潦草地写情书和购物单了。那么我说“
难”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篇文章的语调会带有很多的牢骚和抱怨,
所以我不如直接明确说出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对我来说难,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在成
年时试图学习汉语,经历教科书、录音带、会话伙伴等等这样一整个过程,整个一个语
无伦次的过程。我的意思是对我来说难——对很多其他的西方人来说难,他们耗费人生
的一年又一年,用脑袋来撞击中国的长城。
如果这就是我所要表达的全部,那么我的陈述就太空洞了。汉语对我来讲当然难。毕竟
,任何一门外语对一个非母语的人来说都难,对吧?应该... 阅读全帖
O*******d
发帖数: 20343
24
我在小学三年级就能读长篇小说。 不认识的字,就瞎猜。 读多了就明白了。 例如,
别墅,很久不明白是什么,念成别野,到了五年级才知道是房子的一种。
这个汉学家,学了三年汉语,还不能读中文小说,不如中国的小学生。
l******e
发帖数: 444
25
能不能给个出处?哪位汉学家?何时发表在什么刊物上的文章?
就这么贴个帖子出来谁知道是真货还是假货?
看行文的语气用词,很轻浮,不象是严肃学者写的东西,倒象是美国小年轻不知从哪里
听了一些垃圾论调发在facebook上的东西。
这是我看了这篇文章的感觉。
O*******d
发帖数: 20343
26
德国一个汉学家,给德国杂志的中文专题封面选图做顾问,竟然选了一个妓院广告
德刊用中文色情传单做中国专题封面
http://news.163.com/08/1210/11/4SQ32CC10001121M.html
O*******d
发帖数: 20343
27
在学术界享负盛名的德国马普研究院(MaxPlanckInstitute),为配合其刊物《马普研究
院期刊》的中国专题,把五行看似是诗句的中文字印成封面,想让读者一看便知内里乾
坤,但这几行中文字来自色情场所的传单,令中国读者不满。事件曝光后,该期刊的编
辑委员会尴尬不已,研究院亦深表遗憾。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出问题的是《马普研究院期刊》(MaxPlanckForschung)
2008年第三期封面,红色封面上印着五行中文字句:“重金礼聘长驻日场,KK加美主任
亲率青春玉女,仪态万千北方佳丽,身材惹火住家少妇,风骚迷人即日登场。”
对西方人而言,中国方块文字既吸引又美丽,为他们带来震撼的视觉享受,可是如
果无法理解当中一字一句的个中含意,便会闹出笑话。
英国《独立报》9日报道说,期刊封面上的中文字取自澳门某家脱衣舞店派发的传
单。期刊编辑原意是以一首瑰丽的中国诗印在封面上,以凸显期刊的中国专题内容,惟
“千挑万选”,竟拣中如此“热辣佳作”。由于封面上的中文字为繁体,加上当中提及
北方佳丽,因此大有可能是出自港人或澳门人的手笔。
当编辑委员会对事件感到尴尬不已之际,马普研究院亦迅即为...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3035
28
其实都是狗屁分析。
一个是西方拉丁体系表音,一个东方方块字。废话你
英语德语法语互相学起来容易,学汉语难,脑残的汉学家
还要找什么理由。咱学英语也觉得难,也没见人出来理论论证一遍
h***i
发帖数: 89031
29
德国花了无数金钱培养的欧洲最好的汉学家
连澳门娼妓广告都看不懂
孔子学院那点钱,呵呵
z**********e
发帖数: 22064
30
美国汉学家万百安(Bryan W. Van Norden)撰文说,美国有必要理解中国哲学。
《美国新闻》20日刊登万百安的文章,称中国到203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领
导人可能是解决朝鲜核危机的关键。基于这些原因,美国外交官和公民需要了解当代中
国的基本历史背景。但是他强调,理解中国人如何思考也很重要。
他说,不幸的是,美国很少有大学教授传统中国哲学,诸如儒家思想或道家思想。为什
么是这个情况?为什么美国人应该关心这个问题?
万百安说,至少有三个理由说明美国大学缺乏中国哲学课程将造成问题。
首先,中国是一个日益重要的世界大国,不论是经济上还是地缘政治上。而传统哲学对
中国而言一直很重要。孔子是一位生活在公元前500年的中国哲学家。中国国家主席习
近平再三称赞孔子。
就像佛陀、耶稣和苏格拉底一样,孔子被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解读。有时候他被偶像化
,有时候他被妖魔化。在20世纪初,一些中国现代主义者宣称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专制和
教条主义。另外一些思想家则认为,儒家思想提供了比西方自由民主更好的优质选择。
思考这些问题对于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很重要:中国下一代外交官、官员和总统将如
何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1
国外大学的汉学家就是中国中学老师的水平 此言得之
E*******F
发帖数: 2165
32
汉学家不是汉语口译专业。原则上会读就行。
而且你怎么知道图书馆随便一个人的职业?说不定人家只是在学中文。
x****6
发帖数: 4339
33
你见到的汉学家是什么烂人?
看看这位,闽南话说得遛,普通话也不赖。
c***c
发帖数: 21374
34
这个涉及饭碗问题
虽然转身以“汉学家/中国通”身份骂也能赚钱,但是无奈转身太慢,一贯骂的早就占
据市场了。新来的僧多粥少。
l0
发帖数: 78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Re: 美国汉学家、驻华记者真的了解中国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5 08:16:56 2010, 美东)
现在的5mao太多了。
这篇文章写得这么好,却被5mao标榜为“瞎猜和胡诌“。
傻瓜都知道,中共对西方的言论自由等价值观视为洪水猛兽,
最近几年不断加强网络封锁(比如mitbbs.cn在年初被永久关闭),
钳制言论,大势逮捕不同政见人士,
5mao们对此视而不见。
在5mao眼中,只要听到有和党妈观点不一样的,
就是”瞎猜和胡诌“.
anti
endangering
l0
发帖数: 78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Re: 美国汉学家、驻华记者真的了解中国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5 08:19:54 2010, 美东)
你了解普通老百姓的想法么?
你没看到在政府的层层封锁下,
普通老百姓对中共表达的激烈不满么?
你这篇文章充满着对原文的断章取义,通篇就是“瞎猜和胡诌”。
anti
endangering
l0
发帖数: 78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Re: 美国汉学家、驻华记者真的了解中国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5 08:16:56 2010, 美东)
现在的5mao太多了。
这篇文章写得这么好,却被5mao标榜为“瞎猜和胡诌“。
傻瓜都知道,中共对西方的言论自由等价值观视为洪水猛兽,
最近几年不断加强网络封锁(比如mitbbs.cn在年初被永久关闭),
钳制言论,大势逮捕不同政见人士,
5mao们对此视而不见。
关于google事件,在中宣部介入之前,网民一边倒的支持google,
表明了人心背向。但中宣部马上进行言论管制,
把google事件描述为新一轮的帝国主义侵略,
这么无耻的强奸民意,在楼主眼中,是理所当然的了,
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在5mao眼中,只要听到有和党妈观点不一样的,
就是”瞎猜和胡诌“.
anti
endangering
j*****g
发帖数: 98
38
来自主题: Germany版 - 波恩有个汉学家叫Kubin
有网友好像对波恩的汉学家Kubin很感兴趣呀!满足一下你的好奇心,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我对他不十分了解,消息都是道听途说的,所以别百分之百的相信呀!:)
他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在中国,先后两个太太都是中国人。汉语当然很流利了,呵呵,比中
国人还是差一些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四声咬得还不是很准。以前他是波恩大学翻
译系的系主任,他在任的时候,波恩的翻译系很出名的。现在,哼,就不说什么了。后来
他被调到汉学系当系主任,这下汉学系又出名了。我有同学上过他的课,讲古汉语,中国
古代历史,我同学都被他问傻了。他总是摇着头说,"唉,你们这些中国人呀,什么都不
知道。"呵呵,中国人都知道了,干吗还上你的课?
当然他最出名的是和北大的一个同学吵架。那次他去北大作报告,一个比较傲气的同学向
他提了个问题,他很看惯不傲气的人吧,所以两个人就对上了。后来他命令那个人出去。
当然我又不在北大,所以这件事还是道听途说来的。别全信呀!呵呵
对他那么感兴趣,有时间来波恩听听他的课吧,百闻不如一见嘛!
wh
发帖数: 141625
39
历史学不知道,文学研究我觉得是有点隔,或者走怪路子。不过有人研究总是好事……
打入冷宫大概指从政治到funding上不予支持?纪录片说费正清1952年在参议院会议上
备受指责,之后12年未被邀请参加政治会议。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十几年里,中国研究成
为禁区,这些汉学家“被打入冷宫”。直到1966年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邀请中国研究专
家参加一系列听证会,费正清在12年后重新踏入国会山,标志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
y*****n
发帖数: 913
40
文科生不读日本书,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学生的仰慕之情,说白了就是自恨。米国
汉学家的书都是地摊文学,厕所读物,一边拉一边读一会儿,差不多就读完了。
i******l
发帖数: 125
41
这位汉学家的中文写作不错,羡慕……
S*********o
发帖数: 1334
42
只怕所谓的“西方诡辩”本身也不是西方独有的。这种以偏概全的简单化的论断是常见
的错误,文者本人的一些观点也有待商榷。中国的讽谏、科举、任贤制度在实践中常常
是走样的,理论上也有很多不同又共存的观点,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和“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是同时存在的,只看到一方面都不行,比较起来,前者还是儒家
思想的主流,后者是最低限度的必要的调节。
Re: 美国汉学家包华石文章:小心西方诡辩束缚中国话语 (转载)
w*****9
发帖数: 2193
4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洋”汉学家
这篇写得绝对化了,有点愤愤之意。不是学一点中文就可以称汉学家的;《狼图腾》、
《灵山》都是畅销小说,商家为了利益急于中译英出版,这些译者未必水平都高,就像
国内翻译的西方畅销作品也是质量参差,错误百出的不少,没人会说这些译者是语言学
家。况且这里举出的例子也不都是错。如果去看看红楼梦、四书五经、中国古诗词的好
翻译,就知道真正的汉学水平是怎样的。具体作品可以具体批评;这个上纲上线有点偏
激,夹一点私意。
w*****9
发帖数: 2193
4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洋”汉学家
应该不是,她的汉学家老公stephen owen取了个中文名叫宇文所安,她取了个笔名宇文
秋水。
n*******d
发帖数: 1430
45
来自主题: PKU版 - (转)外国汉学家看文革
(转)外国汉学家看文革
送交者: 李深浦
插一句: 林于七十年代的中国之行仍然能勾起大家对当时外国人在中
国特殊地位的回忆,这是对今天相信毛时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人一个
最好的回答: 中国人民是站起来了,但只不过是站起来给外国人让座
位。在此之前,美国的一位黑人曾经拒绝站起来把位子让给白人而引
发了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黑人真正地站了起来。
d*********r
发帖数: 813
46
来自主题: _IrishFootball版 - 十问葛浩文(汉学家)(ZZ)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3235
十问葛浩文(汉学家)
2005-09-09 舒晋瑜 中华读书报 点击: 403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为中国文学翻译到美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是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最积极、最有成就的翻译家,翻译过包括老
舍、巴金、莫言、苏童、冯骥才、贾平凹、阿来、刘恒、
张洁、王朔,甚至还有春树等人的大量作品。
葛浩文,美国加州人,现任北美著名的圣母大学的“讲座教授”。汉语是约30年前
在台湾学的,但后来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住过,所以他说自己的普通话有点南腔北调。这
30年来,他一直迷恋着东北著名女作家萧红,写过她的传记,译了她的几本小说,说了
她半辈子的好话。
夏志清教授在《大时代——端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选》的序言中说,葛浩文是“公
认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由于葛浩文的英文、中文都出类拔萃,再加
上他又异常勤奋,所以他在将中国文学翻译成英文方面成就十分惊人。本报记者几经周
折联系上了葛浩文,听他聊起翻译中的苦与乐。
读书报:您现在
C********g
发帖数: 9656
47
中国学术> 评论
2000年第2期
美国唐学会
秦寰明
与我们现在已经写的或将要写的有关这个大帝国的记载相比,一个杰出的中国文学
作品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精神。
伏尔泰
当德国的康拉德•豪思孟(Conrad Haussmann)在其1920年出版的《“兰露”
——三千年中国诗选》(“Im Tau der Orchideen" und andere chinesische Lieder
aus drei Ja hrtausender,1中引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上述名言作为该书的书前
题辞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对此是深有会心的。书名“兰露”出自屈原《离骚》“朝饮
木兰之坠露兮”。记得初读此书,其封面设计曾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封面四
周的边框里每一边都镶嵌了一个同样的名字:“李太白”。大概在豪思孟的心目中,李
白是足以作为中国诗代表的伟大诗人。英国汉学家克兰默-宾(L.CranmerByng)为其
1909年出版的中国诗译本取名为《玉琵琶》(A Lute of Jade),他的封页的这个标题下
面特地补题了一句:“With lutes of gold and lu...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主要领导人和高级官员
褒称长期对华友好的重要外国人士的
正式用语。他们中的一些人曾多次访华。
据媒体统计,在《人民日报》上,从最早获此称号的加拿大人文幼章算起,截至2010年
,先后有六百余人被称为“中国人民
的老朋友”[1]。这一称呼出现的频率,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改革开放初期、六四天
安門事件结束后、邓小平逝世后分别达
到了高峰。不过,从胡温时期起,这一称号在《人民日报》上使用的频次已从每年50次
左右降低至20次左右[1]。
下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媒体的报道文本,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正式场合的讲话,列出被评价
为“中国人民的(……的)老朋友”的人,并注明他们获得这个评价的时间、出处、背
景及主要涉华事迹。
1 美洲
1.1 加拿大人
1.2 美国人
1.3 墨西哥人
1.4 古巴人
1.5 委内瑞拉人
1.6 哥伦比亚人
1.7 巴西人
1.8 阿根廷人
1.9 乌拉圭人
2 非洲
2.1 刚果(金)...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西方该怎么欣赏中国这朵鲜牡丹
西方该怎么欣赏中国这朵鲜牡丹
字号:小中大
2013-02-05 16:42:51
更多
42
关键字 >> 中国文明西方文明欧洲中心主义黄祸李约瑟马可·波罗汉学家马诸又牡丹鲜
去年年中,我应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院东方研究中心中国研究所的邀请,赴法访学,期间
有机会与法国著名汉学家雷米·马诸又(Rémi Mathieu)教授就汉学研究与中法文化
交流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愉快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我明显发现,马诸又教授是
个十分喜爱中国文化与文学,并对中国非常友好的法国汉学家,这让我深为感动和敬佩

有意思的是,马诸又教授在大量翻译、注释、评论、研究中国古代典籍的同时(这方面
,他个人独立译著和与人合作编著,共已出版了近二十部著作,包括《山海经》、《楚
辞》、《淮南子》、《搜神记》等,以及儒家、道家、神话传说研究方面的相关著作)
,还专门撰写了一部题为《牡丹鲜——西方人如何理解中国》的著作,这引发了我极大
的兴趣。可以明瞭,马诸又教授撰写这部著作,不是给中国读者看的,而是直接给西方
读者看的,他的目的很显然,是要告诉西方读者,应该如何理解中国——特别是如何理
解今天正在崛起的、被西方有些...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