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汉宣帝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c***c
发帖数: 21374
1
苹果在三里屯的专卖店近日发生了外籍店员持械将在外排队购买iPad2的国内顾客打伤
事件。据悉,打人的外国人为苹果专卖店的一名负责人,目前打人者和被打者已达成调
解协议,施暴老外向被打人赔偿医药费、营养费共计2万余元。警方表示,该案件属于
典型的民事纠纷,但受伤男子所受的伤情不构成治安管理的处罚条件,不构成治安拘留
的处罚。对于外国男子打人行为,警方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对于警方的表示,我不禁哑然失笑。一起光天化日之下的持械打人,并且将人打伤的事
件,在北京警方口里,就成了一个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条件的小事情。考虑到苹果是一
家美国公司,我姑且假定这个打人的老外是个美国人。我倒是非常好奇,如果类似事情
发生在美国,会如何处理呢?虽然可能的处理情况很多(务必请参考文后所附的“
特别说明”),但是一个很大的可能性是,警方会将打人着抓起来关起来,然后由警方
或者检察官提出诉讼,法官再根据法律进行判决。也就是说,对于这么一起持械打人且
见血的事情,不会由警方越俎代庖安排一个合欢酒,然后让双方摆平,也不会仅仅止步
于“批评教育”。
对于北京警方的处理方式,如果我姑且从善意的角度出发,至多可以理解其为...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237
2
西汉时的冯嫽,她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西域,是我国最早的女使节。汉
武帝时,汉朝对长期南下侵扰的匈奴。接连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同时,为了结成
对抗匈奴的联盟,又与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联姻。解忧
公主就是在这种
[冯 嫽]
冯 嫽
情况下嫁给了乌孙的国王。解忧公主的一位随行侍者冯嫽,嫁给了乌孙权位很高的右大
将。冯嫽通晓古今,胆识过人,才干出众,在西域诸国享有一定的声望,被当地人尊称
为“冯夫人”。汉昭帝末年到汉宣帝初年,匈奴屡侵乌孙,汉朝与乌孙合兵反击,大败
匈奴。不久,乌孙国王去世,国内发生混乱。原国王的匈奴夫人生的儿子乌就屠,杀了
新即位的国王,聚集一部分人马上了北山,并扬言要请匈奴兵来乌孙。这样,汉与乌孙
对抗匈奴的联盟行将破裂。为此,汉朝派一万五千士兵进驻敦煌,密切注视着乌孙的动
向。汉朝负责管理西域的长官西域都护郑吉,熟悉乌孙的情况,知道冯嫽的丈夫右大将
与乌就屠关系很好,又了解冯嫽的才干,便请冯嫽去劝说乌就屠。为了维护汉与乌孙的
团结,冯嫽慨然上路,不顾生命危险,亲至北山面见乌就屠,向他晓之以理,陈说利害
;加上汉朝大军的威慑和国...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zz: 国人被清朝误导300年
儒家发展了两千年,基本上已经五花八门了,单独说什么儒家能够壮大发展中国,都很
偏颇。从汉武帝时期,儒家就是个容器了,什么东西都往里扔。一般来说外儒内法的治
国时期都是不错的,而且都是能够人情儒家本质的。单纯的儒家根本达不到治国的目的
,或者说达不到成为强盛国家的目的。无论汉文景,汉武,光武还是魏武,唐宗,周武
,宋祖,明祖等人,莫不如此。汉宣帝曾经和自己学儒术的儿子说过单单用儒家就是取
祸之路,汉宣帝死后,他儿子果然就搞得国家衰落,明祖和建文也是如此。所以,单纯
的儒家基本上没什么强国的办法,只是后来儒家成为容器,什么东西都往里面扔,能够
慧眼识珠的领导人可以用披着儒家外衣的有用的东西用来强国,可是没有辨别能力的君
主就很悲催了。这就和现在所谓的民主自由一个样子,儒家作用不在治国在稳定国家民
众情绪。
g***j
发帖数: 40861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皇帝的寿命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gsddup (天天向上),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皇帝的寿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 02:18:06 2015, 美东)
1 秦始皇嬴政 50岁 前259年-前210年
2 秦二世嬴胡亥 24岁 前230年—前207年
3 汉高帝刘邦 62岁 前256年-前195年
4 汉惠帝刘盈 23岁 前210年—前188年
5 汉文帝刘恒 46岁 前202年-前157年
6 汉景帝刘启 48岁 前188年-前141年
7 汉武帝刘彻 70岁 前156年-前87年
8 汉昭帝刘弗陵 21岁 前94年—前74年
9 昌邑王刘贺 34岁 前92年—前59年
10 汉宣帝刘询 45岁 前91年—前49年
11 汉元帝刘奭 42岁 前74年—前33年
12 汉成帝刘骜 45岁 前51年—前7年
13 汉哀帝刘欣 26岁 前26年—前1年
14... 阅读全帖
y*z
发帖数: 3244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
杨恽公元前45年被腰斩。比海昏侯晚死14年。
《史记》有两部,一部在司马迁的工作场所(宫廷);副本在家中。在汉宣帝时期,司
马迁的外孙杨恽开始把该书内容向社会传播,但是篇幅流传不多,很快就因为杨恽遇害
中止。
《史记》成书后,由于它“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
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汉书·司马迁传》),被
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因此,在两汉时,《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
的“谤书”,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公正评价,而且当时学者也不敢为之作注释。
在西汉即使诸侯都没有全版的《太史公书》,东平王向朝廷要求赏赐宫廷中的《太史公
书》也遭到拒绝。因为《史记》中有大量宫廷秘事,西汉严禁泄露宫廷语,因此只有宫
廷人员才能接触到该书。汉宣帝时褚少孙在宫廷中阅读该书,其中已经有些篇幅不对宫
廷官员开放,到班固父子时,宣称缺少了十篇,班固家被皇室赐予《太史公书》副本,
其中也少了十篇。
《史记》在流传过程中,也窜入了其他文字,失去原貌。至于《史记》中哪些属于窜入
文字,古今以来的学者也有许多看法。最有代表性的是崔适,他在《史记探源》中认为
...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蒋祖权:历史上的那些外交
http://hx.cnd.org/?p=127465
中国历史上的外交,春秋时期曾经有些风度。
那时周朝有数百诸侯国,相当于今天的联合国,大国轮流争霸相继主导这个2000多年前
的东方联合国。
有一次霸主晋国主持大会,晋国外交代表范宣子无端指责[姜戎]从中做梗,导致晋国
威信下降,并警告姜戎外交代表驹支:“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大意是:
明天开会不许你参加,你敢来就收拾你!)
姜戎外交代表[驹支]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不慌不忙摆事实讲道理,并暗示晋国威信
下降,应检查自身哪里做得不好。驹支当场背诵了诗经小雅中《青蝇》里面的诗句:…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你是君子,你看着办),随后主动告退。众目睽睽之下,
当外交遇到风度,范宣子也不失风度选择了道歉,然后大家就一起愉快滴开会了。
但是有些死要面子的国家,谁来跟谁打,把自己打得很惨,惨到无力发展。有些放弃尊
严的国家,谁打就降谁,擦掉一切陪你睡。有些富起来的国家,打着正义发展的旗号到
处破坏诚信原则。最后导致这个2000多年前的东方联合国走到无路可退,大家一起进入
战国。
战国时期的外交,主流是纵横外交家,比较著名的有张仪,公...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3872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唐朝最SB的地方
李世民修改实录,主要是为了掩饰篡逆之罪,抬高自己,贬低李渊和李建成的开国功勋
。其中也有为李渊讳的地方,即李渊为起兵造反向突厥称臣一事。然而李世民很快就找
回了场子,李唐经营西域的成绩也是很可观的。改史丝毫不能作为否定唐朝成就的依据
。对于开元之盛世,杜甫的名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已足可证明。
隋唐应一体看待,本质上是一个帝国。
李渊本就是北周八柱国之一,关陇军政集团的核心成员,隋朝皇室姻亲
李唐代杨隋不过是统治集团内部的变动,帝国体制没有根本变化。
且其过程十分迅速,从611年民变开始,到618年李渊称帝仅7年,到626年玄武门之变后
唐朝政局稳定下来,总共才16年。
隋唐盛世,从隋文帝581年登基始至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共175年,除去隋唐过渡期间
的战乱,也有160年的时间。汉朝第一个盛世期从汉文帝即位的前180年算起到汉武帝去
世的前87年,还不到100年(中间还有七国之乱);考虑到昭宣之治,到汉宣帝去世的
前48年,也不过130来年。由此可见,隋唐盛世之隆,并不下于汉朝。唐朝最大的问题
,还是没有解决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并且统治者好大喜功,喜好征伐... 阅读全帖
y***k
发帖数: 9459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最近的央视纪录片质量挺高
帝陵系列也很好
汉宣帝的那一集实在是中国纪录片的最高峰,当然汉宣帝也是汉朝最好的君主之一
s*****V
发帖数: 21731
9
在本周推送的前两篇文章里,我分析了印度与日本面对一带一路论坛,虽然表现不同,
却都暴露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两个国家都不是纯粹就经济论经济,就合作谈合作。
而是各有自己的一个大战略。其中,日式卡位要比印式抵制更难对付。
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无论是印度的抵制,还是日本的卡位,都在从不同侧面提醒我
们,无论我们自身的动机如何纯洁、高尚,都无法阻止别人拥有不一样的世界观和战略
观。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应走出近代百年屈辱史的悲情语境,更自信也更理性地学会
以各种方法,与各种国家打交道。
由于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中国学者确实很容易形成一种错觉,总觉得经济发展至
关重要,只要经济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甚至常常不理解,为什么我们
送钱上门的事情,也会引发一些国家的质疑和抵制。为什么我们的深厚友谊,却养了一
帮白眼狼。
正是这种思维的盲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一定要预防一带一路上的七
大暗礁。
暗礁一:成本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动荡区域。在这种区域进行市场开发,风险极大。开发者必
须付出超常努力,方能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然而,基础设施先天带有
公共性,市场体系则先天... 阅读全帖
k**o
发帖数: 15334
10
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完全是匈奴的耻辱好不好。匈奴的大单于呼韩邪,屁颠屁颠的
来长安跪拜汉帝好几次。然后求汉帝赐个公主给改改种。汉帝一脸嫌弃的随便找了个
宫女王昭君给他了事。
汉朝强大可不止汉武帝。前面那句话,"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汉之臣妾"
是汉宣帝说的。汉宣帝其实功业一点也不比汉武差,而且手腕更灵活,不劳民伤财
就达到了战略目的。只不过第一个做到的牛逼,第二个第三个就没那么震撼了。
对北方民族来说,汉朝是连续强大了400多年,没有一次被北方民族突破到首都附近,
汉朝首都更是只能异族君主来跪拜,异族军队连想都不用想靠近。就算汉朝内乱
的时候,北方民族也都是老老实实的,直到西晋才开始抬头。
p*******y
发帖数: 125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索男你们低估胡锦涛了
汉宣帝可不是守成之主,是中兴之主,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文治武功都很好。守成之
主是你们汉文帝。
汉宣帝被低估是因为说儒家坏话。
看看cctv记录片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bnfLTq3TE
k**********4
发帖数: 16092
12
塔什干、费尔干纳和喀什噶尔这些地区是由中国人称之为“塞人”(古音是Ssek),
波斯人和印度人称之为“萨迦”(“Saka”或“Sha-ka”),希腊人称之为“萨迦伊
”(Sakai,“即我们的萨迦人”)的人居住。事实上,他们是“亚洲的斯基泰人”。
他们组成了斯基泰-萨尔马特大家族中的一支,即他们是来自西北草原的游牧的伊朗人
。由于吕德斯的著作,似乎有理由把塞语归属于他们,奥瑞尔·斯坦因使团在和田发现
了属于中世纪初期的大量塞语手稿,塞语是一种东伊朗语方言。西迁的月氏对塞人的撞
击在塞人中引起了总的反响,导致了他们入侵由亚历山大的继承者、希腊王公们所建立
的巴克特里亚王国。根据到W.W.塔恩时代普遍能够接受的理论,在月氏的压力下,塞
人越过索格底亚那地区,然后进入了巴克特里亚,在此取代了希腊人。在公元前140-
130年间,游牧部落实际上已经从希腊国王赫利克勒斯手中夺取巴克特里亚,据斯特拉
波记述,其中最有名的游牧部落是阿息人、帕夏诺伊人、吐火罗伊人和萨迦劳赖人,他
们都是来自锡尔河北岸地区。要准确地识别这些部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困难的。如上
所述,查尔彭蒂尔把阿息人(彭沛乌斯·托古斯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佛道皆亡国之途
汉宣帝怎么骂儒生的?
[在 dnls (邦畿千里 维民所止) 的大作中提到:]
:汉宣帝的意思不是不用周政而是不能纯用周政 不是不用王道而是霸王道杂之
:你形式逻辑也太差了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佛道皆亡国之途
这个我当然知道 意思是不能不用儒生 也不能专用儒生
汉宣帝的托孤安排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而且汉宣帝喜欢《春秋毂梁传》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佛道皆亡国之途
你贴出来
[在 dnls (邦畿千里 维民所止) 的大作中提到:]
:这个我当然知道 意思是不能不用儒生 也不能专用儒生
:汉宣帝的托孤安排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而且汉宣帝喜欢《春秋毂梁传》
j**l
发帖数: 486
16
全世界60亿人, 知道汉宣帝的有几个?
汉宣帝还没有王莽的名气大
B*V
发帖数: 3365
17
来自主题: WorldNews版 - 汉家法度安在?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ynic (cynic@mitbbs 1998->2010->?),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汉家法度安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9 03:41:26 2011, 美东)
苹果在三里屯的专卖店近日发生了外籍店员持械将在外排队购买iPad2的国内顾客打伤
事件。据悉,打人的外国人为苹果专卖店的一名负责人,目前打人者和被打者已达成调
解协议,施暴老外向被打人赔偿医药费、营养费共计2万余元。警方表示,该案件属于
典型的民事纠纷,但受伤男子所受的伤情不构成治安管理的处罚条件,不构成治安拘留
的处罚。对于外国男子打人行为,警方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对于警方的表示,我不禁哑然失笑。一起光天化日之下的持械打人,并且将人打伤的事
件,在北京警方口里,就成了一个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条件的小事情。考虑到苹果是一
家美国公司,我姑且假定这个打人的老外是个美国人。我倒是非常好奇,如果类似事情
发生在美国,会如何处理呢?虽然可能的处理情况可能很大(务必请参考文后所附的“
特别说明”),但是一个很大的可能性是,...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5794
18
汉京兆尹张敞与夫人十分恩爱,每晚都被夫人掐得死去活来。夫人掐人
之后面色红润,妩媚之至。后有好事之人将闲话传到汉宣帝耳中,一日
朝时,汉宣帝当着群臣之面问及此事,张敞从容答道:“闺中之乐,有
甚于掐人者。
h******y
发帖数: 2025
19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匈奴国家的分裂和衰亡 zz
http://www.no1190.com/news/ReadNews.asp?NewsID=2825
作者:汪仲翰 编辑:no1190

匈奴国家的分裂和衰亡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虚闾权渠单于病死,郝宿王刑未央召诸王议立嗣。
颛渠阏氏因前与右贤王屠耆堂私通,遂与弟左大且渠都隆奇密谋,擅立屠耆堂为握衍朐鞮
单于。
握衍朐鞮单于屠耆堂性酷虐,即单于位后,重用颛渠阏氏弟都隆奇,尽诛虚闾权渠时
用事大臣刑未央等,又贬斥前单于子弟近亲。虚闾权渠子稽侯珊被迫投附妻父乌禅幕。日
逐王先贤掸与单于有隙,将众数万骑归附于汉。汉封之为归德侯。单于立从兄薄胥堂为日
逐王,欲杀先贤掸两弟。乌禅幕谏阻之,不听。旋左奥鞬王死,单于自立幼子为王,留于
单于庭。奥鞬贵人不从,拥立奥鞬子为王,东向游牧。握衍朐鞮单于遣右丞相将万骑往追
,被击败。以其滥施杀伐,暴虐无道,族人多不服其号令。其太子、左贤王因数谗左地贵
人,也深为左地贵人所怨。公元前58年(汉宣帝神爵四年),以东边姑夕王受乌桓进攻,
略有损失,握衍朐鞮怒。姑夕王俱,与乌禅幕、左地贵人拥立稽侯珊为呼韩邪单于,发左
地兵4—5万人,往攻握衍
c*c
发帖数: 2397
20
这里是他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aoxiongxiongyi
隐公元年——“《春秋》三传”详释之一 1(2007-07-11 10:39:38)转载

1.
夸张些来说,一部经学史就是一部误读史。
然而对于我们,探求经籍之正解虽属理所当然,梳理历代的误读却也有着另外一番
趣味。况且,误读对历史的影响甚至还要远远大于正解,若要了解历史,理解误读往往
会比理解正解更为重要。
当初,一代代的经学家与政治家们不断在以虚构的历史来影响时下的政治,他们对
经籍的探微求玄往往求之越深则失之越远。在“惟一正确”的意识形态指引之下去研究
这种意识形态本身,这一工作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两千年之久,于是,一片片的玉石与
金线在无数人的精心打磨与织造之下成就出一袭精美绝伦的金缕玉衣,夸张地包裹起了
圣人的尸体——那是一具存在于所有人信念中的圣人的尸体。可以联想一下实际发生的
事情:我们对出土的那件金缕玉衣的关注和赞叹不是大大超过了对中山靖王本人的热情
吗?
所以,我这里注讲《春秋》一经三传(即《春秋经》与《公羊传》、...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43
2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云中歌》里那两位西汉苦命皇帝
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历史剧也是必看的。最近播出的《云中歌》,剧中讲到了两个皇
帝,一个是汉昭帝刘弗陵,一个是汉宣帝刘询(剧中的刘病己)。
两个皇帝,可以说是西汉的两位苦命皇帝。汉昭帝刘弗陵少年登基,因自己要继承大统
,其母被汉武帝杀死;汉宣帝刘询,他比汉昭帝刘弗陵还要苦命。他是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一直生活在民间。巫蛊之祸时,襁褓中的刘询就
曾下狱,稍有不慎,被杀都是有可能的。
可世事难料,有些事谁也想不到。谁能想到刘弗陵会无后早死?谁能想到霍光选择了昌
邑王刘贺这个糊涂蛋?谁又能想到戾太子的后代能继承大统?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这
些恐怕都想不到。
说起刘弗陵,那不得不说一下汉武帝的好色。皇帝好色正常,可汉武帝是见一个爱一个
。到了晚年的汉武帝有些糊涂,与自己培养了几十年的太子之间也有些矛盾。这其实最
多的是一些奸臣在作祟,可糊涂的汉武帝还是在盛怒之下灭了太子刘据。培养的太子死
了,那让谁即位呢?汉武帝想到的是他的小儿子刘弗陵,其实想到的是他那会最喜欢的
女人“钩弋夫人”。就这样,小弗陵被选为太子。刘弗陵能当上皇帝,与他那几个不知
好歹的哥哥也是有关系的。
...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文革中的“红色公主”李讷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5688138/2718/27/20/2_1.html
来自中华网社区club.china.com/
有资格称为中国第一“红色公主”的非李讷莫属。1940年出生的李讷,虽然按长幼排序
,还有一个李敏在她前头,但女以母贵,无论在宠信程度和委以重任上,姣姣都要远远
逊于她的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
1966年春,伟大领袖一挥巨手,要“烧毁一切旧世界”的“文革”如失去束缚的地狱烈
火贪婪地吞噬着中国大地上敢於阻挡它的一切:火光中,承载中国数千年文化精髓的书
籍化作片片灰烬;火光中,凝聚中华民族聪明睿智的建筑变为齑粉;火光中,支撑中国
脊椎骨的知识精英惨遭剿灭……。
火光中,走来了立志“不是成为最好的人,就是成为最坏的人”(对陶斯亮语)的李小
江。这个化名极其自然地将母亲的两个姓融在一起,显示了李讷这位北大历史系高才生
并非浪得虚名。李小江随“红卫兵”大串联的浪潮在全国各地的文革烈火中闯荡了半年
多,回京后被奉旨安排到“文革”中的风口浪尖《解放军报》进一步“锻炼”。
为了“保密”,李讷在军报使用化名“肖力”(小李)。用曾任《解放军...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蒋祖权:历史上的那些外交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蒋祖权:历史上的那些外交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3 08:46:44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27465
中国历史上的外交,春秋时期曾经有些风度。
那时周朝有数百诸侯国,相当于今天的联合国,大国轮流争霸相继主导这个2000多年前
的东方联合国。
有一次霸主晋国主持大会,晋国外交代表范宣子无端指责[姜戎]从中做梗,导致晋国
威信下降,并警告姜戎外交代表驹支:“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大意是:
明天开会不许你参加,你敢来就收拾你!)
姜戎外交代表[驹支]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不慌不忙摆事实讲道理,并暗示晋国威信
下降,应检查自身哪里做得不好。驹支当场背诵了诗经小雅中《青蝇》里面的诗句:…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你是君子,你看着办),随后主动告退。众目睽睽之下,
当外交遇到风度,范宣子也不失风度选择了道歉,然后大家就一起愉快滴开会了。
但是有些死要面子的国家,谁来跟谁打,把自己打得很惨,...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5286
2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毛泽东晚年众叛亲离 孤独凄凉
有感情的皇帝还是有几个的,汉宣帝拒霍成君求微时故剑立许平君,
明孝宗一生只娶敬皇后張氏一人。
c*c
发帖数: 2397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899
26
详见如下,根据LZ的卓见,中国自古就是民主的封建帝国.
中国自古针对地震早已建立了一套及时的救灾制度。
发展到清朝,这套救灾制度已经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几乎涵盖了救灾工程的
各个方面,具有现代救灾工作的雏形。与救灾相对应的是严厉处罚耽误、妨碍救灾的官
员。
救灾抚恤
第一步报告灾情
一旦发生地震灾情应层层上报
古时救灾主要有报告灾情、统计受灾范围和受灾人口、赈灾三个步骤。
首先是报告灾情。以清朝为例,清朝按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把受灾分为十个等
级,一级最轻,十级最严重。
一旦某地出现了灾情,地方长官要迅速将受灾程度和日期向上级汇报,如果灾情还
有后续发展,也要及时向上级更新信息,但时限上可以有所放宽。
以地震来说,一旦某地发生地震,当地群众应立刻报告县官,县官要及时把消息汇
报给府台道台,由他们报告督抚,再由督抚上报户部。
第二步统计受灾范围和受灾人口
官员组成勘灾小组赶赴受灾地察灾情
统计受灾范围和受灾人口也叫做“勘灾”,目的是摸清情况,为以后发放救灾物资
和减免赋税提供依据。
清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 “中华第一望族”。
“富不过三代”是许多人家面临的尴尬。但让人震撼的是,一条神秘的家规居然使得山
东琅琊王氏家族跨越了许多劫难,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培养
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二十四史》中有明确记载的),成为中国历史
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被称为“中华第一望族”。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王氏家规仅有6个字,为“言宜慢,心宜善”。然而,仅仅是“言
宜慢”3个字,就让这个王氏始祖王吉在险恶的官场上顺利地渡过各种难关,10年间从
一名知县成为朝廷重臣、西汉名臣。此后,王吉就把这6个字定为王氏家规,让这6个字
造福王氏子孙后代。这六字家规也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言宜慢,心宜善。其中极具耿直、正道的深意。(网络图片)
言宜慢
“言宜慢”,是公元前77年王吉从七品知县调任昌邑王府中担任五品中尉时,从一个老
人那里得到的秘笈。昌邑王刘贺虽然是汉武帝的嫡孙,却荒淫无度喜怒无常,身边聚集
的全是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在这样险恶的官场中,王吉当然会感到非常忧愁。但幸运
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指点他走出迷津的老人,送给了他“言宜慢”3个字。凭借...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惊人巧合(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6 21:06:39 2016, 美东)
汉高祖刘邦画像。(网络图片)
一、汉朝的巧合
刘邦在芒砀山“拔剑斩蛇”,起兵反秦,后尊怀王之约,西略地入关,兵伐咸阳。
子婴投降后,众将都建议杀之以谢天下,刘邦却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
已服降,又杀之,不祥。”遂宽宥了子婴。
刘邦建立了大汉朝,200年之后出了一个投机钻营的“安汉公”王莽,他是汉元帝王皇
后的侄子。汉平帝驾崩后,王莽立汉宣帝两岁的玄孙广陵侯子婴为皇太子,并改名曰“
孺子”,史称“孺子婴”,由王莽居摄,总揽朝政。
不久他就“顺符命,去汉号”,篡权改国号为“新”,并策命孺子曰:“咨尔婴……诗
不云乎?‘侯服于周,天命靡常。’封尔为定安公,永为新室宾,呜呼!”
看到这儿有什么感想?很相似吧?
刘邦兴于蛇,而亡于“蟒”;西汉从秦朝的子婴处夺得江山,王莽亦从西汉的子婴...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29
在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有一个针对中国文联和作协的讲话,其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
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句话本身倒没什么问题,
而且很象《九评之六》开篇的第一句话“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后续的讲话中,习近平却一方面提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提出“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却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长期以来,从共产党的宣传到一些党外人士的反思,都把中国传统社会描述为皇权专制
的社会。共产党如此宣传是为了借否定过去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来抬高它自己;而一些党
外人士的结论,却让民众误以为中共的专制与中国的传统社会一脉相承,因此否定专制
必须从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做起(这些人常常忽略了一点,基督教政教合一在西方曾超过
一千年,其专制程度并不比中国传统社会更弱)。
尽管中共和党外人士的政治目的不同,但在否定传统文化上却达成了一致。我认为,中
共是有意为之,而一些党外人士则误入歧途。
由于中共把党文化和传统文化,现代极权主义和古代的皇权社会,对儒家和法家的歪曲
解释,中国传统社...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21441
30
作者:金轮圣王 提交日期:2010-2-22 10:04:00 访问:35638 回复:685
我预测刘亦菲将成为第二个卫子夫,是成为,不是出演!
两年内事实将验证我的预测正确与否?
卫子夫——百度百科
【生平简述】
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是中国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原是平阳侯曹寿和平阳公主的讴者,后汉武帝到访平阳
公主家时临幸了她,并把她和卫青一同带入宫中(前139年春)。初封为夫人(夫人是仅
次皇后的嫔妃,被封之时,窦太后尚在世),元朔元年(前128年)生下刘据,被立为
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被立为太子。征和二年(前91年),江充等人制造的
巫蛊案牵连到太子,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反抗,兵败自杀,卫子夫因牵扯在内、不能自明
而自杀。其时葬于桐柏(对着长乐未央宫,也即是后来宣帝登基之后重新厚葬的长安城
覆盎门外南北大道之东。宣帝后来的“改葬”只是以皇后礼仪重新安葬她并起高大墓冢
置陵园,设置周卫,并没有迁葬),十八年后她的曾孙刘询登基为汉宣帝,当即以皇后
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
o***s
发帖数: 42149
31
“董永事亲”石画像(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梁祠后壁画像石之一幅)
“董永卖身孝感天”图
由于“牛郎织女相会”和“七仙女下凡”两个爱情神话故事与七夕有关,因而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被称为古代的“情人节”。但从古至今,七仙女与董永的传说一直存在争议,而且迄今仍没有争出结果。
董永是下层“小人物”还是 “有身份”的人?
《汉书》记载其为“高昌侯” 董忠曾孙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一般读者印象中,董永应该是个“穷小子”,是古代最低层劳动者形象,靠给人家打工生存,其一度家贫如洗,故父亲病死后只能“卖身葬父”。
晋人干宝《搜神记》中称,董永早年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耕田种地,董永推着小车跟着干活。后来父亲死了,无钱埋葬,董永只好卖身为奴,换回钱来为父亲办丧事。此即“千乘人”董永事迹:“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从干宝所述来看,董永是个汉代农民,确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搜神记》是笔记小说,史上是否真有董永原型?查阅史书,汉代还真有一个“千乘人”董永。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载,董永的曾祖父董忠,是汉宣帝刘询的随从警卫(期门...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32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inews(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最可怜的皇后,6岁为人妇全家被灭,独守空房37年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Oct 16 08:17:32 2017,GMT)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要想在宫中立足获得权位,无疑是一件极为冒风险的事情。特别是女性,想要在后宫熬出一定的地位,极为困难,特别是皇后这个职位,一朝国母,更是让无数后宫女人,前仆后继,使尽浑身解数想要夺得,不惜粉身碎骨。凶险程度丝毫不亚于,厮杀千军万马之中。
下面这位小姑娘,仅凭六岁的年龄,就直接坐上了皇后这个位置,到15岁就成了太皇太后,获得被人尊崇地位的同时,也让她的一生孤苦伶仃守寡37年,死后和汉武帝刘邦的儿子,一起共赴黄泉。成为历史上年纪最小当上皇后的女子。
这位小姑娘就是西汉时期的上官皇后,他的外公是大将军霍光,而他的爷爷是上官桀,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当时权力最大的两个重臣,汉武帝驾崩以后,刘弗陵继承了皇位,当时的刘弗陵才8岁,哪里懂得治国之道,连自己的屁股都还没擦干净,而霍光和上官皇后的爷爷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汉昭帝的辅佐大臣。
汉昭帝当时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也仅仅还是个孩子,因此...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7034
33
夏侯胜与汉武帝“庙乐”之争
● 葛剑雄

西汉本始二年(公元前七二年)五月,即位不足两年的汉宣帝下了一道全面颂扬他
的曾祖父汉武帝的沼书,要求丞相、御史与列侯(世袭的侯袭,一般为功臣或外戚及嫡系
后裔)、二千石(年俸二千石的高级官员)、博士讨论武帝的“尊号”和“庙乐”:
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单于远遁,甫平氏羌、昆明、瓯骆两越,
东平 、貉、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百蛮率服,款塞自至,珍宝陈于宗庙;协音律,
造乐歌,荐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
褒周之后;备天地之礼,广道术之路。上天报况,符瑞并应,宝鼎出,白磷获,海效钜鱼
,神人并见, 山称万岁。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朕其悼焉。
(孝武皇帝亲身实践仁义,加强军事威力,北征匈奴,使它的首领单于逃往远方
,甫平氏羌、昆明、甄骆、甫越、东越,东平蔑、貉、朝鲜,开疆拓土,建立新的郡县,
众多的蛮族纷纷降服,自己来到边塞请求归顺,缴获和贡献的珍宝陈列在宗庙之中。他统
一音律,指导创作了乐曲歌曲,祭祀上帝,到泰山封禅,建立祭礼天帝的明堂,改变了历
法年号,更新了衣冠服饰。继承了圣人
k***g
发帖数: 7244
34
简单作答,顺便说说清朝的避讳。
1 乾隆皇帝的儿子都是“永”字辈的,嘉庆帝即位后,因为“永”字是个常用字,避讳不
方便,才把“永”字改为“颙”字,这样的先例很多,譬如故剑情深的汉宣帝,原名病己
,即位后即改为刘询;
2 这个应该是乾隆皇帝给该改的
3 颙和永不是异体字,两个意思不同
清朝比较有趣的地方在于前三个皇帝的名字(努尔哈赤,皇太极,和福临)并不避讳,努
尔哈赤的名字可能因为音译的痕迹过重,本不是汉字,谈不上避讳;但是福临确实是一个
地道的汉名,当时人们之所以不避“福”字是因为顺治帝的一道圣谕:“不可为联一人,
致使天下之人无福”,后世不少文人评价这是清初收买人心之举,不管怎样,有清一代,
“福”字还是可以照用的。不过在书写皇帝的实录时,皇帝的名字还是需要避一避的,据
说是贴黄,把名字贴起来。
从康熙起,避讳严格起来(同时文字狱也开始盛行),翻看一部《康熙字典》,“玄”字
与“烨”都缺最后一笔,而在平时使用中“玄”字要改为“元”字,“烨”字要改为“煜
”字,于是《千字文》里的“天地玄黄”就成了“天地元黄”,玄色也成了元色。雍正帝
做得更过,把他兄弟的名字中的胤字一律改为“允”字,
m****s
发帖数: 18160
35
☆─────────────────────────────────────☆
sanny (sanny) 于 (Mon Sep 26 16:11:08 2005) 提到:
提问:嘉庆帝这个“颙”字是因为:
1、本来乾隆的儿子都是“颙”字辈,嘉庆即位后把兄弟们的名字改为“永”?
2、嘉庆即位后怕大家避讳麻烦,自己改了个比较生僻的字?
3、“颙”和“永”根本就是异体字,一回事?
问这个是因为看刘心武说红楼梦里北静王水溶这个“水”字和乾隆儿子排行的“永”字有
关,看了我第一反应就是乾隆年间皇子们是“永”字排行吗?。。
☆─────────────────────────────────────☆
kzeng (锴锃☆esse est percipi☆) 于 (Mon Sep 26 17:55:10 2005) 提到:
简单作答,顺便说说清朝的避讳。
1 乾隆皇帝的儿子都是“永”字辈的,嘉庆帝即位后,因为“永”字是个常用字,避讳不
方便,才把“永”字改为“颙”字,这样的先例很多,譬如故剑情深的汉宣帝,原名病己
,即位后即改为刘询;
2 这个应该是乾隆皇帝给该改的
3 颙和
gd
发帖数: 101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司马迁怎么那么牛?
http://www.china.org.cn/ch-book/20030526/index.htm
我看了一下,
我前面的帖子跟这个白皮书还是吻合的。
李博士你简单的说汉武收入新疆是有漏洞的。
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西汉之初,西域各地处在匈奴统治之下。公元前
138年,为击退匈奴对汉朝边境地区的劫掠,汉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21年,汉
军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军队,汉朝在此先后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在天山南部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数百人进行屯田,并设“
使者校尉”地方官员统领之,后“使者校尉”改称“护鄯善以西使者”。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置“西域都护府”。当时,匈奴统治层内部发
生动乱,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贤掸“率其众数万骑”自愿归服汉朝,西汉王朝委任郑
吉为“西域都护”,驻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治理西域全境,西域各地的首领和主
要官吏均接受西汉赐予的印绶。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汉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
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m******r
发帖数: 4351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武帝收入新疆?
汉武帝在西边主要开拓疆土的工作就是收入了河西走廊,即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
掖和敦煌,这些都属于现在的甘肃,而不是新疆。新疆汉朝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局限在东
疆乌鲁木齐库尔勒以东的地方,这一块的众多小国类似于保护国的性质,谁强就依附谁。
汉武帝时期的用武基本上集中在这一带,除了征伐大苑,不过是触角稍微延伸了一下,
耗费巨大。乌孙等占居北疆伊犁等的大国基本上是名义上服从,乌孙虽然娶了汉朝的公
主,但同时也娶了匈奴的女儿,一个右夫人,一个左夫人,hoho,真个是左拥右抱,谁
也不得罪。其实就算是新疆东部这一块,匈奴的势力仍然不小,这一时期匈奴在西域设
置有僮仆都尉(刚才特地查了一下, 位于焉耆, 危须和尉离之间, 大致是今天的库尔勒
一带), 功能有点类似于后来汉的西域都护府, 负责收税, 一样号称领有整个西域。
我们的正式文献都是以汉朝的设立西域都护府为开始,是公元前60年。在此之前, 也是
汉宣帝时期,再次破了车师(现在的吐鲁番, 总是依附匈奴),北线(即自车师西去沿天
山北麓西去的路线)完全打通。接着破了莎车(昭帝时候破了楼兰), 打通了南线。而在
公元前60年, 匈奴方面内乱,驻扎西
N*********y
发帖数: 105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点好玩的吧,马韩的来历
刚刚从那个链接过去看了朝鲜的中文史书,挑了本《三国史》读,就读了一点新罗本纪,读到马韩的始祖姓朴。这个马韩和朴姓怎么来的呢?原来本来没有三韩,是有六个棒子村子而已。汉宣帝元年的时候,有个姓苏的村长,在树林里面看到一匹马跪在那里哇哇叫,过了一会马不见了,看到地上有个蛋,原来是马生了个蛋。他把蛋切开,里面有个小孩,就抱回去抚养了。后来小孩长大了很有本事,大家就推他做了首领。
因为是马生的始祖,所以叫马韩。那为什么姓朴呢?因为马生的那个蛋大概和水瓢那么
大。棒子写字老写别字,就把“瓢”字写成了“朴”字。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要认真写好汉字,不要写错别字。
gd
发帖数: 101
39
此文原载于《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1期,后收入《民族研究文选》,由新疆人民出
版社于1991年10月出版。作者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谷苞。
在互联网上,该文由天山网首发。
————————————————————————————————
原文标题:清朝为什么将西域改称新疆

在我国古代史籍中,对新疆长期通称为西域。自从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以来,新疆始终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人民都是我们
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的成员。
继《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西域传》之后,我国公私著作中均有着关于西域
的大量记载。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传统的西域的概念,实际包括着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中央王朝或地区性政权直接管辖的地区;另一部分则指的是外国。对
前者我们称之为狭义的西域,对包括后者在内的西域,我们则称之为广义的西域。如在
《汉书·西域传》中所说的若羌、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戎庐、捍弥、渠犁、渠勒
、于阗、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龟兹、尉犁、焉
耆、乌孙……等等,都是西域都护管辖
k***g
发帖数: 7244
40
呵呵,其实第一则最著名的,应该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吧,秦灭六国的时候就有
了,稍后还有“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个肯定是六国贵族搞的;
陈胜吴广那个“张楚兴,陈胜王”,这个是写明了的编出来的;
汉代的“公孙病己立”也很著名,像汉宣帝这样出身的皇帝其实不多见;
《汉书·五行志》还有另外一捆谶语,以及王莽编造的那一些;
东汉末年还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军编的。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里转引的“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 大概算是最没有技术
含量的谶语了,当然谶语要是编的太复杂,老百姓就不明白了,起不到必要的作用了。
魏晋南北朝因为受东汉影响的缘故,谶语很多,最有名,还有一条“五马浮渡江,一马
化为龙。”据说晋惠帝时就有了。
另外大英雄苻坚的“凤凰凤凰止阿房”(因为这个比较香艳,流传广,其实当时还有“
谁谓尔坚石打碎”,“河水清复清,苻坚死新城。”
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这个肯定是故意编的。
不过最无耻(或者最聪明有效的)还是算韦孝宽的“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空”了,害
死了斛律光,北齐最后的柱石啊。
呵呵,以上是对你写过的时代的一个小补充,期待下文。

的?)
y****a
发帖数: 243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取名为何多为一字?
那一般讳哪个呢?像李世民这种.不过历史上有的那几位好像都是原来没有皇帝命的,
比如汉宣帝这种。
d******a
发帖数: 238
42
其实武则天才是最牛逼的啊,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治方面太牛了,看过林
语堂的《武则天传》,她可真够绝啊。
当然了,男人的话,秦始皇,刘邦,汉宣帝刘询,刘秀,李世民,朱元璋,康熙,毛爷
爷应该是最杰出的一票人了。

如直系后代的情况,老婆嫔妃的情
k***g
发帖数: 7244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昨儿听说一骇人听闻的
因为晋愍帝的时候,天下大乱,西汉的霸陵(汉文帝),杜陵(汉宣帝)被盗,里面有
大量的财物,愍帝问索綝汉陵中为什么这么多财物,索綝提到汉天子即位一年就开始修
陵墓,天下贡赋三分之一宗庙,三分之一供宾客,三分之一充山陵,霸陵和杜陵还算是
节省的,汉武帝的茂陵虽然西汉末赤眉军起义的时候就给挖了,但是到现在财宝都还没
有盗光。
H****S
发帖数: 1359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代的黄老与孔孟之争
太祖引的是汉宣帝骂太子也就是后来汉元帝的话。
法家虽然名声臭了,但是只是从台前走到了幕后。帝王之术很多时候都是来源于法家那
些权术。诸如什么法者,国之利器也,不可轻示于人。这个实际应用在宋朝的时候富弼
对刚登基的赵顼说,皇帝应该隐藏起自己的好恶,让臣子猜不透,这样才能杜绝小人靠
揣摩上意迅速上位。近的和陈云当年讲新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陈老大致说的是,国名
党过去搞新闻法,让我们有很多漏洞可以转。今天我们CCP就不搞什么新闻法,我们怎
么说怎么算,别人就没法转空子了。
j****e
发帖数: 12067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玉皇大帝的来历?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究其名号,据《玉帝圣号同异考》说:“玉帝圣号,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
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
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
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微玉帝,汉光帝上后乾号也。皆
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阀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
大帝,是帝宰
诸天,永不毁沦。”宄其信仰,缘于古代宗教,古时即有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
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天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说法。西周以
后又称“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时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已有“玉皇
道君”、“高上玉帝”的称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宫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时,
“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梦仙》诗中就有“仰谒玉皇帝,稽首
前至诚”的诗句。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乐天》一诗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
约在唐宋之际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orthEast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信区: NorthEast
标 题: 曹雪芹的老家在哪里—————— 辽宁辽阳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0 19:10:37 2011, 美东)
这篇是转载的:
转一篇文章如下:
再论辽阳即古襄平——“曹雪芹祖籍铁岭说”商榷
本文来自: 习斋 作者: 画架 日期: 2008-1-9 23:28 阅读: 48 人 收藏
作者:邱华东

【内容提要】
20世纪,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主要有“河北丰润说”和“辽宁辽阳说”
。“丰润说”的致命弱点是无法与史籍明确记载的曹氏关外祖籍联系起来。近年来辽宁
铁岭李奉佐先生根据《上元县志》记载曹家“著籍襄平”,认为“古襄平在铁岭”,提
出曹雪芹关外祖籍是铁岭的新说,试图弥补这一根本缺陷。但根据自前汉至明清史籍关
于古襄平城和辽阳城地理位置的大量记载,笔者以为古襄平城确实在今辽阳,“古襄平
在铁岭”、“曹雪芹祖籍铁岭”等说法不能成立,曹雪芹祖籍应为辽阳。
...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40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以何“资治”
如果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帝王的暴政愚行或是嘉言懿行、充满各派军事力量之间的战争
及至非常血腥的细节描写、充满不同种族之间联盟背弃征战朝贡事迹,请问你是否愿意
阅读?
这些内容充满中国的传世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但是此书是否真的有鉴于治道
,或者说为帝王者会以此书中往事为鉴?只不过隔了两代,到了神宗的孙子钦宗,就成
功地复制啦此书中唐纪二范例:通鉴唐纪二记载隋末诸雄争霸时,有次发生在翼州的战
争,有人劝城主说不用抵抗,他来做法事却匪,土匪攻城时,这人还特地警告兵士说不
用抵抗,叫一群妇女在那抖裙子,就这样大家一起送掉城池送掉命。
徽钦二宗读到这段后,是否会重演金军兵临城下他去不事防备信用妖人做法令开封城陷
落的悲剧呢?人类擅长不吸取教训。
对于《资治通鉴》,我曾长期怀有偏见,认为道德取向太浓,所以一直抗拒阅读,直到
在老师的命令下不得不读唐朝的部分。可是一读之下,为其精彩的描写所征服,竟是欲
罢不能,前言往行、精彩的战争场面描写,文字精炼,我完全将之作为小说来读啦,不
忍释卷。
目前只读到唐纪十五,读到”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驾崩...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子今:汉代社会识字率推测
嘉善在线 > 资讯中心 > 历史人文 > 正文
2011年07月14日 http://www.js0573.com
秦末民众暴动的著名故事,有陈胜、吴广利用同行戍卒神秘主义意识进行宣传鼓动的情
节。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时曾经“行卜”
。卜者暗示“卜之鬼”,“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
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
往语,皆指目陈胜。”所谓“丹书帛曰‘陈胜王’”是秘密行动,可推知陈胜、吴广这
样的普通戍卒,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可以写字的。而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的经历,是
大家都熟悉的。他们虽然在戍卒中身为“屯长”,但应当仍然是平民身份。
汉代普通人识字的例证,则有《史记•外戚世家》记载的窦少君故事。汉文帝窦
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字少君。窦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
”。此后相继“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
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2643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谁是汉人中最有进取心的皇帝
曹操呢?
刘裕,隋文,宋祖
光武,汉宣帝,
常凯申
c*c
发帖数: 2397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