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 发帖数: 3402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2 (豬2),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教育不应是一党私产——从“世纪清华”丛书说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4 07:54:22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957
周启博
从友人借得一套“世纪清华”丛书(以下称丛书),洋洋三册,逾1300页,内容囊括
1911年庚款建校到现在的人和事,时间跨越90余年,空间涵盖中国和欧美,蔚为壮观。
由于父母曾任教清华和北大,我自小在清华和相邻的北大居住并上清华附属小学和附属
中学,后来在1963至1968期间就读清华,又于1978到1983年期间在清华作研究生和助教
,因而从普通学生和雇员的角度,对清华有些观察和了解。丛书详细列举了90多年来清
华大事和成就,令毕业生和教工同人发思古之幽情。然而掩卷沉思,我感到丛书有意回
避了一些不能忘记的事实,忽略了显而易见的历史结论,愿提出我的一些看法,俾能拾
遗补阙。
(1)... 阅读全帖 |
|
N****f 发帖数: 25759 | 2 牛筋以外,大风车常有过从,Upupupu在文情建版初期曾经十分活
跃,彪悍小妖曾在中学版出入,人海mm也不时在各处遇到。不过
最为堪称故旧的,还数当初中学版鼎盛时中坚人物之一气龙。买买
提上数万ID,cyber世界之外俺只见过气龙一位。
文情版确实偏重原创,不过相对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而言,更
多以趣味性为纲要。无论言情、武侠、治史,一律遵循一项基本原
则:找乐子。:-) |
|
c*c 发帖数: 2397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sh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Fishing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6 15:07:19 2011, 美东)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作者:梁由之 分类:百年五牛图 提交日期:2006-8-28 11:06:00 浏览:5784
目录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二.旧时王谢早无家
三.吾侪所学关天意
四.残废流离更自羞
五.浮海宣尼未易师
六.老岁为诗欠斫头
七.著书唯剩颂红妆
八.斯文自有千秋业
一.观堂而后信公贤
1927年,岁次丁卯,是个不寻常的年头。
单说这年的6月2日,农历端午节前两天,一代文史大师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
1877-1927)百岁功名才及
半,,却突然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颐和园鱼藻轩投水自沉,当时约是上午11点。相隔十余
米处,刚好有个清道夫目击此
事,当即跃入水中将人救起,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4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 阅读全帖 |
|
v******a 发帖数: 45075 | 5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
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
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
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
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
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
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
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
之“书法”决定的。
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
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
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 |
|
g******0 发帖数: 294 | 6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Net/interview_liujuhua.txt
网络奇才方舟子
刘菊花
我最初见到方舟子的名字是在某报网络版的一个论坛上。那时我刚开始在网上漫
游不久,又一向很喜欢论坛版主灵活的文笔,上了论坛,就追着追着要跟版主说
话,这样以版主之是非为是非就很自然了,而方舟子曾批评版主伪科学,版主极
不服,反讥方舟子“思想独裁”、“神话真理”,两个青年才俊的交锋引了不少
追随者擂鼓助威,于是坐看热闹之余,方舟子便给我留下了个思想僵化、科学主
义、没有情调、呆板可笑,与人论战打不过就跑就从此三缄其口与世无争的“理
科生典型”的印象。我不知道有个“新语丝”网站,更没有想到去看一看方舟子
的文章,而是想当然地认为:这种理科生的门户文章,一定偏执得可以,有什么
好看的。所以孤陋寡闻如我,《方舟在线》出来时,我无动于衷。直到最近我因
为接了一个采访方舟子的任务,读过了他的文章,我才知道自己的印象是多么的
离谱。
生物化学博士,中文互联网先驱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9... 阅读全帖 |
|
m********i 发帖数: 26 | 7 投诉人: melodyhifi
投诉对象:macrowave, hitory版
投诉内容: 强横封人
投诉目标:解封,弹劾该斑竹
投诉理由:第一次在历史版发文,几乎是学术性的探讨,稍微讨论下对现今党国和盛世
的借鉴意义; 很快文章被删,本人于是删掉可能引起争议的地方,比如删掉党国字眼
,但还是被删; 本人发贴质询为什么删帖,很快又被删; 然后本人发了提到纳粹军
迷的帖子,也马上被删。 然后发现,本人在历史版被封了! 难怪历史版如此寥寥,感
情我看到的帖子只是实际发出来的一部分而已。 好多垃圾贴,灌水贴常青不倒,在下
正经八百的讨论贴到顷刻被删,如此斑竹,水平和胸襟可想而知。 无论读史还是治史
,无不为今天服务,所谓借鉴探讨的意义在此。 此历史斑竹却以个人尺度和好恶为治
版标尺,倘若本人水平到了也算。本人亲身经历才理解为何历史版寂寥又不乏水患的根
由啊!
下面是第二次被删的帖子,大家看有什么犯忌讳的?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满清急剧走下坡路,直到洪杨邪教作乱,整个东南限于糜烂。
还没等到曾左胡李一干中兴汉臣平定洪乱,中原又有捻子纵横,十几年的西北回乱也来
凑热闹。从1851年到18 |
|
m********i 发帖数: 26 | 8 投诉人: melodyhifi
投诉对象:macrowave, hitory版
投诉内容: 强横封人
投诉目标:解封,弹劾该斑竹
投诉理由:第一次在历史版发文,几乎是学术性的探讨,稍微讨论下对现今党国和盛世
的借鉴意义; 很快文章被删,本人于是删掉可能引起争议的地方,比如删掉党国字眼
,但还是被删; 本人发贴质询为什么删帖,很快又被删; 然后本人发了提到纳粹军
迷的帖子,也马上被删。 然后发现,本人在历史版被封了! 难怪历史版如此寥寥,感
情我看到的帖子只是实际发出来的一部分而已。 好多垃圾贴,灌水贴常青不倒,在下
正经八百的讨论贴到顷刻被删,如此斑竹,水平和胸襟可想而知。 无论读史还是治史
,无不为今天服务,所谓借鉴探讨的意义在此。 此历史斑竹却以个人尺度和好恶为治
版标尺,倘若本人水平到了也算。本人亲身经历才理解为何历史版寂寥又不乏水患的根
由啊!
下面是第二次被删的帖子,大家看有什么犯忌讳的?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满清急剧走下坡路,直到洪杨邪教作乱,整个东南限于糜烂。
还没等到曾左胡李一干中兴汉臣平定洪乱,中原又有捻子纵横,十几年的西北回乱也来
凑热闹。从1851年到18 |
|
o***e 发帖数: 3526 | 9 支持一下版主。rotvap治史版并无什么不妥。合集也要投诉未免太矫情了吧?其他投诉
我看都没有什么道理。都听坑王的,历史版就成笑话版了。我还是建议专版专用。想讲
笑话的,可以去学术版么。 |
|
z**********e 发帖数: 22064 | 10 http://news.ifeng.com/a/20140621/40833413_0.shtml
2014年06月21日 08:26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杨天石
关于蒋介石日记的史料价值的评估,关于蒋介石的功过是非的评估都是学术问题,
认识不同,评价高一点、低一点,我觉得都是“百家争鸣”范围之内的问题,和“历史
虚无主义”无关。
杨天石
4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了北京大学梁柱教授的一篇访谈录,题为《历史虚
无主义“重写历史”有何诉求?》,首述“当前"翻案"、"重评"之风大行其道”,然后
以我近年来的蒋介石研究为证,其中说:
有学者在美国看到了蒋介石日记,就认为可以据此认识一个真实的蒋介石,甚至据此可
以重写中国近代史。……
这位学者认为蒋介石在日记中说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就可以证明日记所载内容是真实
的、不公开的。但当年蒋介石因中山舰事件受到指责时说,你们二十年后看我的日记好
了。这表示他的日记是给别人看的。如果仅仅通过日记就推翻他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的政治代表的结论,就改写整个中国近代史,那么这不是严肃的历史研究方法。汪精卫
投降日本后,曾在诗中哭天抹泪表示忧国,这能...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1 章诒和
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一样,像燕京大学这样的教会学校也是必须改造的。改造的方式
就是拆掉。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令父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九五二年在官方进行高等
学校的院系调整过程里,郑天挺被调到南开大学,清华历史系资格最老的雷海宗⑼教授
,也被弄到了南开。接替郑天挺出任北大历史系系主任的,不是别人,正是翦伯赞。作
为翦伯赞的老友,父亲为他高兴,但同时又很替郑天挺惋惜,对母亲说:“郑天挺从二
十年代起,便在北大任教。三十年代,就任北大秘书长。抗战胜利还是北大秘书长,兼
任史学系主任。史学功底比老翦深,可南开的学术环境怎么能跟北大比?可惜呀!他搞
的不是马列主义史学,位子自然要让给老翦了。”
记得中学毕业的我决定报考大学文科的时候,父亲还说:“除了报北大历史系,你还可
以报南开历史系嘛,那里有个郑天挺。”
我问:“他的学问有什么好?”
父亲说:“他的学问是遵循严格的治史之道训练和积累起来的。特别是清史研究,如果
你要想知道清朝的礼仪、习俗,皇室的氏族血统和八旗兵之类的问题,就去请教他。”
父亲还拍着胸脯说:“要是考上南开历史系,我就修书一封,让你去做郑天挺的入室弟
子。”
...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2 http://hx.cnd.org/?p=109068
周启博:清华没有沈克琦
北大前副校长沈克琦先生于2015年2月17日去世,他被人称道除了因为对北大物理学科
的贡献之外,更因为他对反右的态度。
2007年12月22日笔者谒见沈克琦先生(左)。摄影者为沈夫人。
因为自己的父母1952年之前任教清华,之后任教北大,我对清华北大情况有些了解。
1957年夏我是12岁的小学生,去北大附小上学经过未名湖边水塔时,看到校卫队把濒死
的投湖女学生头朝下搭在高凳上控水,我挤在围观人群中听成年人议论中有“右派言论
”一词。回到家发现父亲的挚友因被划右派也去了未名湖自沉,后来又听说父亲欣赏的
学生被划右,父亲因此被批重用右派轻视党员。记得父母连续多日面色凝重,家中气氛
压抑。1957年秋我上清华附中初中参加课外无线电小组,辅导员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
生。小组活动两三个月,我刚刚学得入门,辅导员就不见了,附中宣布他是右派。他可
能是躲过了反右在夏季的第一波,却在秋季“反右补课”时被拉去填了无线电系右派指
标。为搞臭“右派”和震慑民众,主持清华大学党委的蒋南翔及其助手刘冰,高沂,胡
健,何东昌,艾知生动...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丁学良:读依据苏俄档案的新版毛泽东传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5 22:12:09 2015, 美东)
http://hx.cnd.org/?p=110825
上:经斯大林毛泽东理解现代中国
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有一些人被称作“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他们以自己非同小可的作
为改变了本国、进而有力地影响了本区域乃至世界事务,这些人中大概就数毛泽东的优
质个人传记最为罕见。
所以,当西方学术界2007年报告有一位原籍俄国的学者即将出版一本资料丰富的毛泽东
传时,从欧美到亚太,多数读者都期盼着能早日享受开卷有益的快意。可是,该书原版
是俄文的,非俄语世界又等了五年才读到编译的英文版。现在中译本在台北出版了:潘
佐夫、梁思文《毛泽东:真实的故事》。
为何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多位世界历史性个人,以毛泽东的优质传记相对最稀缺?这显然
不能归咎于本时代缺乏既有学术功力、也有兴趣为毛作传的人;实际上,无论是健在的
还是过世不久的华人洋人学者里,...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4 第一节:「异类」林立果是怎样炼成的?
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天资聪颖——他考上名牌大学。靠的不是父母的权势,而是自己的努力聪明和才华
。这一点跟她的姐姐林豆豆不一样。这说明,他的聪明过人思想活跃,追求创新精神。
求知欲强。
2·信息特权——这是笔者自创词汇。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只有像林立果这样身份特殊
、地位特殊、父亲政治身份极为特殊者的高干子弟身份,才可以依照依靠自身的特权身
份,阅读到中下层干部子弟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所能查阅到的,各类国内国外的信息书
籍报刊电影,纪录片等等。总之,各种开放的信息、多源的信息。
这是斯大林主义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信息是分等级的。什么地位的人,什么身份的人
,有权接受什么等级的、国内外的各种信息。如曾经名扬天下的「大参考」「小参考」
,便是一个例证。
而作为林彪家的公子,他所能阅读到的多元化信息,甚至是其他高干子弟所不能比拟的
。因为文革前后的林彪的政治地位政治身份政治影响力,已经达到了半神的尊位。
身价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林副统帅的公子,自然也就可以享受到最高权力者的最高级
别的「信息特权」,此乃「政治特权」所派生出的一种历史怪象、社会畸形、不平等恶...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5 人民日报1966年06月03日第2版
一九三○年至一九三二年吴晗和胡适的来往信件
前言
《历史研究》从一九六一年第一期由一位新主编接手以来,逐渐成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在史学领域内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阵地。
这个刊物,在学术讨论的幌子下,以显著的地位,大量的篇幅,在史学方向问题、农民
战争问题、阶级观点与历史主义问题、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等等一系列原则性问题上,发
表了许多反党反社会主义和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反动文章,大放毒草。
自《海瑞罢官》的批判展开以来,他们先是大减篇幅,抵制这场斗争。最近,他们突然
一反常态,故作积极,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大登“批判”文章。
五月十五日出版的一九六六年第三期《历史研究》,发表了编辑部的《评注吴晗胡适通
信》。据编者按说:“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彻底揭露吴晗这类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坚决把
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进行到底。”乍看起来,他们这一回好象是要革命了,好
象是要对吴晗彻底揭露、坚决斗争了。其实这是骗人的鬼话!
如果《历史研究》编辑部不同意这样的论断,那末我们要问:既然吴晗是“暗藏的反革
命分子”,既然这场斗争“关系党和国家命运”,身为《历史研究》...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6 十七、张璧研究启示录
2014新年前后,当我和学术界朋友们一起聚会、辞旧迎新之时,朋友们关切地询问我“
眼下正在写什么大著?”我说:“正夜以继日地研究和撰写《民国名人张璧评传》”。
他们听完后吃惊地说我“一定是疯了”。在他们的印象中和知识结构中:“张璧就是个
汉奸,除此之外,对他一无所知,也不想知道更多”。我听完他们的答复后一笑而已,
不再做任何解释。因为打破固有的成见纠正错误的观点,需要的不是再三再四的解释和
说明,而是基于扎实可靠的史料考证和准确无误的档案解读,然后提出不为利益大小和
舆论褒贬所左右的新说。
作为历史学家,本来我的研究领域一直局限在以西周青铜器铭文为中心的商周史研究这
一范围内。在这个领域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我已经出版了十几部学术专著、发表了
150多篇学术研究论文。
商周史研究之外,就是众所周知的我的海外汉学史研究。我也曾出版了四部汉学史研究
著作,那只是我多年留学海外的一个附属产品而已。虽然略得同道赞许,但我并不认为
我已经是汉学史家了。而且,最近以来一直忙于修订五卷本《汉学通史》的定稿,以此
作为我的“海外汉学史研究票友生涯”的终结。说实话,最初我真的没有计...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7 自1999年岳麓书社推出了超级减肥版的《晚清七十年》以来,该书被无数名人非名人反
复推荐,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唐氏也被捧上了神坛。由于“糖粉”阵容
强大,批评的声音几被淹没。虽然唐德刚关于北洋海军“主炮晾衣”一说,已被海军史
研究者陈悦驳得体无完肤,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唐氏治学粗疏,是一以贯之。从专业角
度看,《晚清七十年》可以说是浪得虚名之作,硬伤太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文
拟引用可靠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略举数例,暴露唐氏史学功力的不足,读者自可举一
反三,重估该书的实际价值。近几十年晚清史研究成绩斐然,史料整理和考证方面成绩
更加突出,已非唐氏所能想见。
本文所引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原文,用的是远流版五卷本,为免繁琐,仅注出册数和
页码,如第四册第87页,注作“四,87”。
(1)李鸿章 “李鸿章是荣禄的政敌。李之下放广州就是受荣禄排挤而去的。”(四,
87)
(2)“命于式枚草遗折荐袁世凯代己为直隶总督”(四,184)
(3)翁同龢 和李鸿章“平分朝政”?
(4)“是康、梁等激进派的家长与护法”?
(5)罢官出于光绪帝主动
(6)戊戌年仍享有“独对”之权?
(7...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8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4000106
不学无术的张戎读不懂档案
——1935年大渡河之役川军刘文辉部防御部署及调整
友人黄纪苏语:张戎女士和其夫君合著的《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西方反共
知识界是期望它跟《私人医生》一样,在撕画皮砸牌坊方面再立新功的。也难得作者走
南闯北风尘仆仆访人访书,网罗到成堆的大路新闻、小道消息。只可惜这些不知用多少
机票和的票换来的“知识”,经由比家庭妇女还浅薄的见识深加工后,就像一颗颗被没
牙老头嘬过的花生米,让人扔也不是吃也不是。此书一惊一乍的不少“发见”,在知人
阅世方面缺少后青春期起码的成熟。平心而论,张氏此书并不在阴谋史学之列,但确实
属于同一文化战争,只不过是地上部分。
1935年5月下旬,由金沙江畔北进的中央红军取得了大渡河之役的胜利。
大渡河之役最为传奇的故事是中央红军渡河先遣队红一团的安顺场孤舟强渡战斗和
红四团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战斗。这些传奇故事如今脍炙人口广为传颂,如此也有意
无意地屏弊了一些这场战役为什么能赢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些“重要因素”中,
担任大渡河防线主要责任的川军第二十四军刘文...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9 四
整部书,我比较看重前半部分,也就是为学的部分,也就是作者做学生以及做小学
中学老师的部分,一入大学作教授,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余自入北大,即如入了一是
非场中。自知所言触处有忤,然亦无自奈何。”(P175)一作教授,人已定型,惟有坚
持之功了,五十年如一日,时局的动荡并不妨碍结出硕果,比如《国史大纲》成书于一
九三八年,国难当头,作者在宜良北山岩泉下寺和上寺各住半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后一年,“迁居一废园中,名耦园”,完成《〈史记〉地名考》,作者欣喜地说:“余
先一年完成《国史大纲》,此一年又完成此书,两年内得成两书,皆得择地之助。可以
终年闭门,绝不与外界人事交接。而所居林池花木之胜,增我情趣,又可乐此而不疲。
宜良有山水,苏州则有园林之胜,又得家人相聚,老母弱子,其怡乐我情,更非宜良可
比,洵余生平最难获得之两年也。”(P249)
自入大学作教授以来,以前那种“师生相聚,俨如一家”的氛围不见了,而“只是
一职业,只是求生活一手段”而已了,(P161)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象教小学中学时
那样融洽了,比较突出的例子是与冯芝生接触,真的只是接触而已,很难称之为交往,
钱先生对他可能...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2314 | 20 刘晓波:我的自辩
不锈钢老鼠 @ 2010-1-20 23:51 阅读(5764) 评论(15) 推荐值(819) 引用通告 分类:
宪章
我的自辩
刘晓波(2009年12月23日)
《起诉书》(京一分检刑诉[2009]247号)列举了六篇文章和《零八宪章》,并总
中引述了三
百三十多字据此指控我触犯了《刑法》第105条第2款之规定,犯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罪”,应当追
究刑事责任。
对《起诉书》所列举事实,除了说我“在征集了三百余人的签名后”的事实陈述不
准确之外,对
其他的事实,我没有异议。那六篇文章是我写的,我参与了《零八宪章》,但我征集的
签名只有70人
左右,而不是三百多人,其他人的签名不是我征集的。至于据此指控我犯罪,我无法接
受。在我失去
自由的一年多时间里,面对预审警官、检察官和法官的询问,我一直坚持自己无罪。现
在,我将从中
国宪法中的有关规定、联合国的国际人权公约、我的政治改革主张、历史潮流等多方面
为自己进行无
罪辩护。
一、改革开放带来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国人的人权意识的日益觉醒,民间维权的
此起彼伏,推
动中国政府在人权观念上的进步。2...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2314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dancoope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我所看到的张志新宣判死刑时的情况 by 姜万里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9 03:58:08 2010, 美东)
发信人: wwwfish (研究会),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我所看到的张志新宣判死刑时的情况 by 姜万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9 02:24:40 2010, 美东)
我所看到的张志新宣判死刑时的情况
兼评苏铁山的蛮横
5月22日,苏铁山率40多人大闹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联系到他在2009年3月发表的《历史大背景
下的张志新案》,我认为他不是诚实的人。
一、关于张志新被割喉管
苏铁山在《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张志新案》一文中说:“张志新案在那个年代(1969——1975)是一个
正常处理的案件”。他用了许多文字论证,得出结论说:没有“割断张志新喉管”这件事。只是“对张志
新做了割破声带的手术”。
我认为,苏铁山和他所引用的陈禹山、张志勤、许俊基、郭罗基...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2314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HU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2 (豬2), 信区: THU
标 题: 教育不应是一党私产——从“世纪清华”丛书说起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4 07:55:49 2011, 美东)
发信人: communipig2 (豬2),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教育不应是一党私产——从“世纪清华”丛书说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Dec 14 07:54:22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957
周启博
从友人借得一套“世纪清华”丛书(以下称丛书),洋洋三册,逾1300页,内容囊括
1911年庚款建校到现在的人和事,时间跨越90余年,空间涵盖中国和欧美,蔚为壮观。
由于父母曾任教清华和北大,我自小在清华和相邻的北大居住并上清华附属小学和附属
中学,后来在1963至1968期间就读清华,又于1978到1983年期间在清华作研究生和助教
,因而从普通学生和雇员的角度,对清华有些观... 阅读全帖 |
|
s********m 发帖数: 501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oard 讨论区 】
发信人: macrowave (忘记过去意味着新生么), 信区: board
标 题: 申请继续担任历史版版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3 02:16:17 2007)
和一年前刚上任的时候的那个新人相比,经过一年的锻炼,本人逐渐适应了历史版版主
的职位,对于版务处理已经很成熟,版面风格也逐渐趋于稳定一致,历史版精华区也在
前历任版主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规模,也按照自己上次申请版主时许下的承诺对历
史版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当然在这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现在,我申请继续担
任历史版版主的职务,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历史版版面及精华区。如果我有幸被站长任命
为斑竹,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保持治史的求实和严谨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本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为此,在精
华区内专门开辟了影视娱乐一栏,将许多网友关心的历史影视,历史游戏以及对于历史
问题假设性的探讨放入其中。
二。依然主张言论自由,绝对不设立禁词,但是谁都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当然
包括网络上,比如粗俗的言语,人身攻击,扣帽子等行为,还是毫无疑问地 |
|
c**r 发帖数: 2019 | 24 打进“诺斯替”三个字,选择“搜索所有中文网页”,比较详细的介绍(或批判)只找
到了四个:三个简体,一个繁体。三个简体,一个来自新教的传教网站(有的时候打
不开),另一个来自天主教的传教网站,最后那个虽然来自于号称中立的政客网站,
但作者是有名的网上基督徒(新教福音派);剩下的一个繁体,说白了其实是台湾新
纪元运动的某位扇子的个人主页。作者写作的主要目的,毫无疑问,是为了通过对
已经死了一千七八百年的诺斯替教的批判,来证明自己所信奉的东西的合理性(新纪
元的那个似乎还有同病相怜之意),同现在很多基督教徒佛教徒批判法轮大法的技巧
相同。
即便是这可怜的四篇批判性介绍,也仅仅是不厌其烦地论述它的基本哲学思想之谬
误,对于诺斯替教和其他宗教/教派的冲突以及它自身的灭亡,几乎毫无涉及,令人
大惑不解,莫非这是什么忌讳?
这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网上的中文宗教知识性读物本来就少得可怜,好不容易
找到几个却还是某些强势宗教为了传教而对“异教”进行的批判。哪里才能找到本
着治史态度的,尽可能地客观全面的描述呢?
无奈之下,我只好去google “Gnostic”了。 |
|
e***e 发帖数: 3872 | 25 在历史版读文章,有一个连载关于蒙古西征的故事,写得
有些意思,很仔细的告诉了大家,从战术和战争技术细节,
为什么蒙古人在欧洲很牛,欧洲的骑士们怎么一败涂地的。
偶觉得这非常好,至少对偶这种历史不学无术,还仗着自
己逻辑不差常常喜欢挑漏眼,发反问的。同样在这几篇连载
后面的回复中也看到很多同志和偶有些相像。这种态度是不
是伟大祖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治史精神,偶不晓得,但无疑这
是使得历史版成为八区乃至整个买卖提最为精彩的讨论版之
一的一个因素。
相仿的偶想到在别的一些版上,比如古典音乐吧,偶也算
是那里的常客,大家讨论起什么就不太一样,好像颇爱用简
洁优雅的字句来刻画自己喜欢的作品的神韵,比如贝多芬的
力量,莫扎特的清新,巴赫的复杂等等,当然这的确告诉了
我们这些作曲家性格的一个方面或者是现今的感官闻见他们
作品时比较容易产生的联想——以形象化的方式。但同样也
不奇怪,没有什么对这些音乐还疏闻少见的耳朵会敏感于这
些字句。毕竟,山一样的贝多芬并没有展现过任何高山的形
状或岩石的质地。
类似的方式还多出现在对艺术品,文字或音形的,的评判
方面。很多文章习惯用形象和比喻的手法表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