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温病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i**o
发帖数: 1161
1
原创:JT叔叔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9514
这是二○○五年夏写的旧作,那一年台湾发少阴和温病的人很多。
今年倒是大青龙汤煎济用得挺多的。
岁岁五运六气不同,亦不足为怪。
仅供参考。
温病乎?少阴乎?
──月前北部伤寒所见所感──
最近,二○○五年春,北部(我住这儿,别处我不知)不少人得的感冒是,一开始病,
就喉咙痛得很厉害……
去年冬至,暖得异乎寻常,中国人说「冬不藏精,春必温病」,元气该收敛的时候没有
好好固藏温养它,到了来年春天,「病毒」为「细菌」护航,一发起来,不单是感冒(
病毒),同时全身或局部会有「发炎」的细菌感染现象出现。
这种「温病」,本来是古有明训,而又合乎时下现状的。
可是,实际在周遭见到的,却往往是令人不忍的中医做法:
有不少人春天发的是「伤寒」的「少阴病」,却被绝大部分的市面中医当作「温病」而
医坏,差点死在阴沟里。
温病,因为同时有细菌感染,有「发炎」的状况,是实火,所以脉是非常急劲,且时而
带「滑」的调子,有点像是白虎汤证的那种脉而稍微圆滚滚一点,一个平频率颇虚的人
,一得温病,脉也好像吃足
D*******l
发帖数: 5462
2
女儿刚过8岁,3天前,有点发烧(100F),不恶寒。没怎么处理,给银翘片吃了2天,
烧的不厉害,就让她上学。
4/13, 她说头疼,累。测试体温 104F,不恶寒,脉浮数。
桂林古版伤寒论
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方
柴胡半斤(6g) 黄芩三两(3g) 人参三两(党参3g) 栝蒌根四两(4g)
黄连三两(1.5g) 牡丹皮四两(4g) 炙甘草三两(3g) 生姜三两(3g)
大枣十二枚(4)(劈)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我的办法,水9杯,煮取3杯,去滓。温服1杯,每4小时服一杯日三服。
第二次吃,烧已经退了不少,当天吃完,第二天(4/14)早上就说没事了,可以上学去
了。
我看桂林古版伤寒论,里面的温病学说可以一看,而且可以试用。这是我第一次用里面
的方剂治温病,神效。
a******r
发帖数: 1464
3
赞一个。
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
小孩烧到104°的时候神智清醒么?情绪如何?这个时候你给她喝水保持体液么?
你是否是根据她不恶寒判断她得的是温病呢?还有没有什么其他根据?
你怎么看桂林古本伤寒论?郝万山提到过从学术上来说这个本子非常好。但是从文物角
度来说有些太新了。看桂林古本和宋本伤寒论有没有什么区别?我是说外感病部分。
多谢。
D*******l
发帖数: 5462
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为“风热感冒”喊冤
为“风热感冒”喊冤
发表时间: 2009-11-22 12:26 作者: 水中火 来源: 民间中医网 ngotcm.com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此帖的目的是说明《伤寒论》是伤寒与温病共论之书。仅读伤寒书就可治温病。
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简单的说就是伤于寒后,由于“本气失正”,导致温邪内
生,可见伤于寒后身体也不一定出现恶寒恶风等化寒的症状,临床上许多小孩子包括大
人伤于风寒的,而出现不恶寒,反畏热的太多了。
仲景先师在伤寒论明确提出了,“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六淫伤人
,同类相招,寒伤太阳。
温病是伤于寒后,化温。外因是伤于寒,所以才把温病初起归于太阳篇。先师仲景明确
提出温病初起属于太阳,我是说温病初起。“初起”两个字是关键,太阳温病误治或者
传变得快的也会传厥阴,阳明,少阴,少阳,太阴 。仲景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
恶寒者,为温病。
六淫伤人,同类相招,燥气首犯阳明。仲景没有说:阳明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
温病,所以温病不是伤于燥热之气。
六淫伤人,同类相招,火气首犯少阳。仲景没有说:少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
温病,所以温病不是伤于火热之
a*****e
发帖数: 305
5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转载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 004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 004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30&fromuid=358062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传说】深圳-高珊珊-汉传讲师<[email protected]/* */> 20:00:30
大家好,今天讲两个方子,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炙甘草汤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是太阳病中暍证的典型方证。
太阳病中暍证,是外感病的证型之一。
前几天在这里,有同学说“伤寒家眼中无湿温”,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得出这个结论,
是没有研究透彻《伤寒论》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清楚中医辨治学、外感病学的结果。
在中医外感病学发展史中,存在着两个旗帜鲜明的学派: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两派之
间的争论,经久不衰。
秦汉时期,“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如《难经》记载:“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前面讲过,张仲景就是以《辨伤寒》、《评病要方》(一说《杂方》),内伤、外感分
立的不同辨治框架分别论述理法方药的,后世医家将张仲景内伤外感两部著作合...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31686
6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中西医第一次大对决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iger (天再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西医第一次大对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4 16:39:38 2017, 美东)
中西医第一次大对决 (2016-04-30 01:11:16)
转载,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8a5230102wqoi.html
作者:棒棒医生
考诸历史,以今天医学分科的眼光看,中医对传染病的用心占全部中医临症医学的
一半以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一部中国史,就是瘟疫频发的历史,传染病是古人面对的
最主要的死亡威胁。从伤寒论到金元明清五花八门的温病学派,说的基本都是传染病。
中医关于传染病至清走到尽头。此后,由于现代医学明确了几乎一切传染病的病原
、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尤其找到了有效的病因治疗(抗生素)和
预防方法(疫苗),中医传染病“研究”就此停顿,不再有任何新的学说,剩下的只是
无休止的学派争论。
中医投入大半心力的传染病理论究竟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作用呢?我们从正史里完
全看不到...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369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西医第一次大对决
中西医第一次大对决 (2016-04-30 01:11:16)
转载,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8a5230102wqoi.html
作者:棒棒医生
考诸历史,以今天医学分科的眼光看,中医对传染病的用心占全部中医临症医学的
一半以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一部中国史,就是瘟疫频发的历史,传染病是古人面对的
最主要的死亡威胁。从伤寒论到金元明清五花八门的温病学派,说的基本都是传染病。
中医关于传染病至清走到尽头。此后,由于现代医学明确了几乎一切传染病的病原
、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尤其找到了有效的病因治疗(抗生素)和
预防方法(疫苗),中医传染病“研究”就此停顿,不再有任何新的学说,剩下的只是
无休止的学派争论。
中医投入大半心力的传染病理论究竟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作用呢?我们从正史里完
全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只有无休无止的瘟疫频发和”人死无算””十室九空”的粗放死
亡率。这种可怖的景象并不仅出现于战争和自然灾害时,和平甚至盛世时期,也完全一
样。如康熙大帝在位61年,《清史稿》载发生瘟疫88次,最多的一年11次,是康熙四十
三年... 阅读全帖
a*******7
发帖数: 113
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老倪的经方神话该破灭了!
版上有很多人总是对经方,倪海厦,还有汉唐的弟子们抱有无比崇拜的心情。我决定出
来给各位浇上一盆冷水了。首先张孟超根本就不会把脉。他出名纯粹是因为他很会拍老
倪的马屁,时不时发一些诊疗实例给老倪,吹捧一下经方的神奇,把老倪哄得非常开心
,于是老倪将之捧做高徒。老倪在脉学上根本就没有专长,看过他DVD的人应该知道,
他对脉只有阴阳的概念,由于他不喜欢李时珍,学习李时珍28种脉象就别提了,所以他
连基本的虚实寒热都分不出来。他认定只会把脉的人就是下品,张孟超当然也是这样认
为的。
我认识一个人曾经找张孟超看肝硬化,张孟超照老倪的那一套,根本不辨证,见到肝硬
化就开始下痢去淤血。一大堆的草药(好象是大黄蛰虫丸之类的东西),完全没有走对方
向。吃了几次后,人的身体越来越虚,睡觉也睡不好,吃东西也吃不下去。这叫看病吗
?这是中医看病应有的态度吗?就像之前dumb99的经历一样,他们看病基本上是定向思
维,看到某种病,就只下那一类的药。如果碰到是伤寒类,那么恭喜病人,你摸大奖了
;可惜如果碰到是温病杂病呢,我都要替那些病人捏一把汗。没效倒还好,最可怕的是
越吃越糟糕。没事你让人家跑一个月的厕所,就算... 阅读全帖
Q****g
发帖数: 957
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老倪的经方神话该破灭了!
我觉得你所讨论的问题确实比较复杂了,在这个帖子里恐怕也很难讨论明白,简单说说
吧:
1. 内伤杂病本来就是金匮要略所讨论的问题。我说经方和温病,只是用温病代替后代
各派医学学说,因为温病派对现代中医影响最大而已。不要随便说别人思维太过偏,下
这种判断太过武断,既然是讨论中医,没必要扣帽子。治愈说经方只能解决25%,这个
我看应该是说要看医生,经方和医生要分开。
2. “ 用对经方。什么是用对?是对症,对到那个症状。不是説什么病一定要从经方里
面找方
,才是找到了源头。我觉得你用药的机会太少了,如果你真的多试几次,就知道经方的
局限性。”
什么是用对的,很多名家包括倪海厦都有论述,多看就会了解。至于说我用药机会
太少了,这个也是你武断的判断,如果讨论问题,没必要这样说话,当然用药机会少不
少,要分跟谁比,呵呵。
3. 我说后代温病派医生往往主张南方无伤寒只有温病,并不是说没有内伤,杂病啊?
我是举这个为例子说明温病派与经方的分歧啊。阎锡山当年本来就是因为山西人得温病
,服用温病条辩第一方的银翘散必病重而组织改进研究会啊,这是他的主要目的啊,我
不明白,举这个例子有什么不合适的。
...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10
文/林树元 编辑/九九
作者介绍:林树元,出身中医世家,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嫡孙,桂派林氏中
医主要传承人。倡导《伤寒论》三阴三阳平脉辨证思想及经方应用。
九九有话说:祝附子五段论伤寒,辛温药亦可治高热。
***********************************************
介绍一个人,我总是习惯从讲故事说起。
民国十八年,1929年,祝味菊刚到上海行医不久,在上海新中国医学院讲学。停!我不
得不在故事的一开头就讲点题外话,列位看官是否还记得以前提到过的上海中医专门学
校?是否还记得大明湖畔的丁甘仁和他没救回来的金子久?祝味菊任教之处是上海另一
家中医豪门——朱孙南父子创办的。如果再加上章次公、陆渊雷办的上海中国医学院,
泸上中医界遂呈三足鼎立之势了(当然,有没有鼎起来,那又另说)。
民国的上海滩真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名医一大把,偶像遍地爬。这家上海新中国医
学院,当时的老师除了朱家父子,还有伤寒名家包识生,温病名家章巨膺,以及我们的
主人公——祝味菊。
走出来的学生呢,我只说一位就够了——日后成为国医大师的何任。
祝味菊有一个粉丝学生,姓...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11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几载迂回后,重闻大道真zz
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1843
受师兄之邀,国庆节期间同去大连拜访杨麦青先生。10月4日8点半左右,我们敲开了杨
麦青先生的家门。杨先生和当年的老领导已在家中等候,83岁高龄的杨先生精神矍铄,
有着北方人的开朗和乐观。自我介绍以后,得知我是南阳人,遂和我攀谈起河南和南阳
的名人典故,如数家珍,让我都觉得自愧不如,也一下子把距离拉近了不少。在3个小
时的拜访中,杨先生回顾当年的旧闻轶事、研究历程,我也提出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
困惑:
1.入门
我们的话题从杨先生与《伤寒论》最初的结缘开始,杨先生谈起了经方对自己最初的震
撼始于1959年沈阳的麻疹大流行。杨先生初学西医,1945年入哈尔滨医科大学,1946年
入中国医科大学21期,毕业后在东北军区绥化六院专攻传染病,每因重症常难获救,而
颇感悲凉,1956年开始学习中医。1959年1月,沈阳市麻疹大流行,当时没有麻疹疫苗
,死亡率甚高,杨麦青先生临危受命,被调任至此为大东区医院任防麻工作组副组长。
在那里,杨先生看到西医已束手无策,而中医按照温病的辩证思路,出具的方药为五虎
汤...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3966
12
“小儿感冒颗粒”属于寒凉的中药,应该不适合你的孩子吃。风热感冒的症状是咳黄痰
,风寒是咳白痰。
你看看下面治感冒的链接,看看葛根汤是不是对症?
http://www.mitbbs.com/clubarticle_t/tcmclub/31163471.html
太阳温病,小孩子得的比较多,温病是在温热的环境下得的病,这时就讲到南派
的中医,他们认为长江以南都是温病,因为温热,所以南方无伤寒,这是完全错误的。
当初张仲景讲温病,是因为小孩子好动,到处跑来跑去,热了所以流汗,在流汗的状态
下所得的感冒,所以叫温病,而不是说在温暖的地方才有这种病,于是就衍生出了温病
派的南派中医,然后说南方无伤寒。所以弃伤寒论不用。小朋友一感冒,喉咙痛,葛根
汤症,葛根汤(复方,七味药)就是来治疗温病的。
葛根湯 :處方內容是葛根15克 麻黃5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生薑二片 炙甘草10克 大
棗十枚,每付藥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來煮成二碗,成人於每三小時空腹時喝一碗,小孩
減半,服用後會得到微汗出來,此方多用於小孩感冒發燒喉嚨痛時,這是因為病人是在
發汗時得到的感冒,主要症狀是後項強痛,頭痛又怕風吹,身體肌
Q****g
发帖数: 957
13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老倪的经方神话该破灭了!
你的这种体会可以理解,但是结论是不对的。
其实如果看看中医的历史,像你这样从喜欢经方,到对经方失望的人大量存在,对经方
质疑的浪潮也是一波接一波,但是每到一定时候就会有大家出现重新认识经方,解释对
经方的误解,用疗效重新证明经方。从历史上看,经方就是被推崇,被否定,又被推崇
的一个历史。但很多大家得出的结论都是,如果不偏离仲景原意,深刻理解伤寒论,用
对经方,还是经方效果是最好的。
当然,这不是说后代所有那些发展出来的派别包括温病都是一无是处,否则也不会有金
元四大家了。
然而经方难学,难用,用不对甚至杀人,这个是使用者的事情,不是经方的问题。
南方无伤寒,多温病也是中医史上争论极久的话题,曾经温病已经形成定论,可是很多
医生后来发现温病方不治病,最后找出经方才发现是正根,能治病。历史上阎锡山曾经
长期资助温病派研究温病条辩去治当地严重的“温病”,结果越治越坏,最后研究机构
关门。
如果去看前贤著作,可以发现广泛认同的一点是以经方为本,对其他派别兼收并蓄,但
是一定要以经方为本。
中医有个很怪的现象,就是越古的东西反而越好,比如黄帝内经里面记载的经络走向就
比后代人更改过的经络走向更准...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668
14

你们看了这个链接吗?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339621/
关于汉唐中医——倪海厦的看法
最近浏览了关于美国华裔号称为汉唐中医的倪海厦中医师的临床实践笔记及中医感悟的
文章,总体感觉,倪海厦老先生的医术可以说继承了中医的精髓,敢于向西医挑战,尤
其倪海厦医师治疗癌症的疗效是可喜的,也是西医无法比拟的。这是倪海厦医师的长处。
但是笔者对其一些观点也不敢苟同:
1、极力贬低温病派及李时珍,笔者不敢苟同,大家都是纯中医,鄙视西医是应该的,
但是对于中医,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时的温病派也是根据当时的天象而立法
处方治疗温病的,而且疗效也是肯定的,况且温病条辨第一方就是桂枝汤,哪里如倪海
厦所说,丝毫不敢碰桂附之类的话,叶天士等温病派治疗疾病时也用附子等热药,看看
《名医类案》就知道了,而且笔者也用这些温病派的方剂,治疗效果也是肯定的。对于
李时珍的贬低更是无理由,似乎倪海厦先生只承认《本草经》,当然我也是只承认《伤
寒论》之前的医学理论,其后的理论一律不采信,但是这并不代表其后的理论都是错误
及一无是处啊,李时珍关于中药的发展及临床验证
b*******l
发帖数: 856
15
2000年前的“麻杏石甘汤”,不就是那连自己的家人都无法救治的“医圣”张仲景在其
《伤寒论》原文第六十三条、一百六十七条所载的治疗所谓“太阳病汗、下后”“汗出
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可这“麻黄
杏仁甘草石膏汤”张仲景“医圣”却从没留下一例“验案”啊!
其后,甚至还有人认为《伤寒论》乃王叔和重新整理编次时,有所遗亡、错简,并非“
仲景旧论”!
那“银翘散”虽见诸200多年前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上焦篇·卷一》原文第四条的“
太阴风温……但恶热,不恶寒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说是师承叶香岩的《外感
温热篇》,但叶氏《临证指南医案》所列“风温”8个案例中并非为辛凉轻剂“银翘散
”所治验。吴鞠通本身只是个业余医生,主要职业是应聘在京城抄写《四库全书》,一
抄就抄了十多年。其撰写《温病条辨》时,虽经历过“京师大疫”,治疗过一些温病患
者,但其晚年据回忆所成书的《吴鞠通医案》中,“风温”之下也仅有12案例,且所用
药物也与所谓辛凉平剂之“银翘散”多有出入。可见,无论温病大家叶氏或吴氏所强调
的还是“辨证论治”啊!
后来的温病学家王士雄、叶子雨、郑雪堂等...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856
16
2000年前的“麻杏石甘汤”,不就是那连自己的家人都无法救治的“医圣”张仲景在其
《伤寒论》原文第六十三条、一百六十七条所载的治疗所谓“太阳病汗、下后”“汗出
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可这“麻黄
杏仁甘草石膏汤”张仲景“医圣”却从没留下一例“验案”啊!
其后,甚至还有人认为《伤寒论》乃王叔和重新整理编次时,有所遗亡、错简,并非“
仲景旧论”!
那“银翘散”虽见诸200多年前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上焦篇·卷一》原文第四条的“
太阴风温……但恶热,不恶寒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说是师承叶香岩的《外感
温热篇》,但叶氏《临证指南医案》所列“风温”8个案例中并非为辛凉轻剂“银翘散
”所治验。吴鞠通本身只是个业余医生,主要职业是应聘在京城抄写《四库全书》,一
抄就抄了十多年。其撰写《温病条辨》时,虽经历过“京师大疫”,治疗过一些温病患
者,但其晚年据回忆所成书的《吴鞠通医案》中,“风温”之下也仅有12案例,且所用
药物也与所谓辛凉平剂之“银翘散”多有出入。可见,无论温病大家叶氏或吴氏所强调
的还是“辨证论治”啊!
后来的温病学家王士雄、叶子雨、郑雪堂等...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2248
17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任之堂:常用中药功效比较
作者 余浩
1,麻黄与桂枝
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有
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
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
共同点:质轻,性升浮。解表力弱,善于通窍。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辛夷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
之要药。
3,桑叶与菊花
共同点: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
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不同点:桑叶清肺润肺力强。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
衄轻证。菊花清肝平肝力优。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
治疔疮肿毒。
4,柴胡与升麻
共同点:均为发散风热药,具升阳举陷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及中气下...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52
18
研就是磨成粉末或者打碎吧。煅是烧。
元参就是玄参,玄者黑也,当时为了避玄烨的讳改的元参,不是人参。
我前两天流鼻涕,试了试黄元御的桔梗元参汤,不对我的证。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产于我国长江流
域及陕西、福建等地,野生、家种均有。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
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生用。
【药性】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本品咸寒入血分而能清热凉血。治温病热
入营分,身热夜甚、心烦口渴、舌绛脉数者,常配生地黄、丹参、连翘等药用,如清营
汤(《温病条辨》);若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可配麦冬、竹叶卷心、连翘心等
药用,如清宫汤(《温病条辨》);若治温热病,气血两燔,发斑发疹,可配石膏、知
母等药用,如化斑汤(《温病条辨》)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本品甘寒质润,功能清热生津、滋阴润燥
,可治热病伤阴,津伤便秘
D*******l
发帖数: 5462
1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我终于感冒了!
我还是找张仲景或者刘渡舟的弟子看看比较好。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也是经方派,这几天自己感冒了,用了竹叶汤,葛根汤,白虎汤
而无效。家人感冒,结果用经方药到病进。而昨天老婆的感冒刚起,一副银翘解毒散就
治好了。大家有时间学习温病吧,会有用到的时候。
【伤寒论,6.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
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jt哪里已经说了,少阴?温病?好暖味。其实一点也没有交集,你看温病的定义已经知
道了。只是少了这篇,可惜了。
温病肯定是传染性的,因为我家里的情况就这样,小孩从学校得病,一个一个的传下来
,肯定非伤寒,因为每次伤寒,他们没有发烧之前我已经用姜枣红糖水驱了寒气,第二
天已经是生龙活虎了。
q****i
发帖数: 6923
20
叶开的方子我还有一个疑问,她说宝宝一派热象开很多寒凉的药。但是我的疑问是如果
是热,为什么宝宝的尿一点也不黄呢,她小便清长。还有,如果是热,宝宝应该怕热啊?
她只要不痒,盖被子睡得好好的,而且以前小时候我妈也说她盖得多睡得香。我看她穿
少了就会手脚先凉,然后再发烫,多穿点体温回复,不痒就睡得香,比如昨晚前半夜没
盖后半夜我给盖了她睡得更好,说明她身体没有那么多热吧?我觉得圆运动说得更有道
理。昨天我给了四豆饮(加淮山的),擦了好几次杨给的药。但似乎更加严重,并不见
好。到了晚上发作的时候,疹子更红,面积更大。尤其是肘关节那里还是严重红肿狂抓。
小便处还是有红,其实昨天小便处没有大片红,只有阴道口有点红。好像不是特别想抓,
我们不让抓她也就不抓了。昨天喝了好多豆子水,会不会是被阿姨下午盖多了?因为擦
了外用药不痒,阿姨就给盖了我的被子,睡了2个小时睡得很好,阿姨发现她醒来后体
温偏高。可是我回去的时候她体温很好,温凉的,发疹子的时候也不热。
我看圆运动这样写疹子:右脉重按充足者,饭豆易淡豆豉以调木宣滞。饭豆除湿补
土,脉充足者不宜也。惟小便利者,忌用饭豆动阳食品. ...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3472
21
原帖见油麻菜网站:
http://user.qzone.qq.com/450496181/blog/1338600286#!app=2&via=Q
余浩:孙老师,我今天看了您记录的十几份病案,发现羌活、独活这两个药搭配起来使
用频率很高,今天您就讲讲这个羌活、独活这个药的用药心法,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孙曼之:不是,这没什么秘密。风药的使用,从现在的书来看啊,《局方》(《太平惠
民和剂局方》)、《外台秘要》、《千金方》,起码这三本书,它都是风药湿药占相当
的比例,应该说跟那个时代风药是主流。李东垣他的方子不是风药就多嘛,李东垣给风
药定位,他说: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他是根据这个观点来用风药的。所以
呢,“升阳除湿汤”啊、“升阳散火汤”呀,它都离不了风药。风药的作用在于能够开
瘀,能够疏肝,能够畅气,这在那个时代是很平常。咱们现在人就感觉到奇怪了,这是
后来的历史发生了变化。从明清“温病”产生以后,风药慢慢受到了抛弃。主要是朱丹
溪写的《局方发挥》里面批判了当时医生好用风药的毛病,好用辛燥药的毛病。他这个
说法当时是正确的,朱丹溪这篇文章本身就有很大的启发给后人。到了张景岳他们就...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2799
22
(10/17/2005)
这波禽流感已经被西药厂利用来威胁民眾的生命,其目的就是想赚大钱,但是使用的
手段非常之恶劣,吃像非常难看,我有必要跟民眾说清楚讲明白,以解除民眾的忧心与疑
虑,请大家安心愉快的过日子,我先归类西药厂最惯用的手段给大家看.
首先他们在事前先使用毫无根据的数据,夸大死亡人数,其目的第一是要民眾开始害
怕,如果卫生署不理会西药厂时,民眾就会怪政府,然后政府只好向西药厂屈服,去购买根
本没用 的疫苗与抗病毒的药,第二是当感染期过了,如果很少人死於流感,他们就说是疫
苗有效,是抗病毒药物有效,如果还是死很多人,他们就会说是执行不当或是有别的感染
源 或是新变种病毒造成疫苗无效的,所以总之与他们是无关,反正好坏都是他们在自导
自演中,民眾是永远被隐瞒在鼓裡,而他们也知道民眾在事后是不会关心的,大家只在乎
自己没有死,这就是他们最了解的人性弱点,因此他们一直在骗人而无人去揭穿他们.这
是个世纪大骗局,目前正在上演中,中医认為百病风之始,感冒当然是问题,但是中医老早
在二千前年以前已经将此问题解决了,但是中国人却不知道,居然还听信外国人的骗局,
真是祸国殃民的大骗局. 这些专...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1534
23
这个是他的baidu上的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952690.htm
蒲辅周
蒲辅周,现代医学家(1888-1975年)。四川梓潼人。其祖父为医生,辅周初习儒
,后因经济原因而辍学,改从祖父习医,十八岁时即悬壶应业。后又深入钻研《内经》
、《伤寒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著作。医术益精,名噪一时。后迁成都
行医,并于1965年参加“同济施医药社”,施医发药济贫,于温病、妇科病证尤有研究
。1956年,中医研究院甫成立,即应聘到该院任职,尝任该院副院长之职。曾以其医术
挽救甚多温病包括乙型脑炎等传染病患者。对若干内、妇科疑难杂证,亦颇有治验。其
治病主张灵活辨证,反对泥古不化。其著作有《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
《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中医对几种传染病的辨证论
治》等多种。尝任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
蒲辅周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伤
寒、温病学说熔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在几次传染病流行时,他辨证论治,独
辟蹊径,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为丰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作
b*******l
发帖数: 856
24
汪廷珍在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作《汪序》时,曾托于昔淳之口,作了如下描写:“
人之所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方少。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他说,
当时由于导致人生病的原因很多,所以疾病的种类、病人的数量也都是非常之多。而医
生的治病方法,却非常之少。病人多而治病的方法少,没有什么病比温病更利害了。说
到当时对疫病的治疗时,他又说:“轻者以重,重者以死。幸免则自谓己功,致死则不
言已过,即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说的是当时医学的荒唐治法,把
病情轻微的治成病情严重的,把病情严重的治成死亡的。对那些幸免药死、侥幸活下来
,自己慢慢痊愈的,医生就会贪天之功,据为已有。医生无论治死多少人,都不去承认
自已有过失,不担负任何责任。愚昧和无知,充斥世间。不但医者不担负任何责任,就
连那些病入膏肓、濒临死亡的患者,也绝对悟不出医药可以杀人的道理,找不出任何理
由来责怪医生。于是,这种医学的“怪圈”被奉若神明。他说所以“父以授子,师以传
弟,举世同风,牢不可破。肺腑无语,冤鬼亱嗥,二千余年,略同一辙,可胜慨哉”!
他还找出了“病死少数”、“治死多数”的原因,历数了发表、消导、攻...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856
25
汪廷珍在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作《汪序》时,曾托于昔淳之口,作了如下描写:“
人之所病,病病多;医之所病,病方少。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他说,
当时由于导致人生病的原因很多,所以疾病的种类、病人的数量也都是非常之多。而医
生的治病方法,却非常之少。病人多而治病的方法少,没有什么病比温病更利害了。说
到当时对疫病的治疗时,他又说:“轻者以重,重者以死。幸免则自谓己功,致死则不
言已过,即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说的是当时医学的荒唐治法,把
病情轻微的治成病情严重的,把病情严重的治成死亡的。对那些幸免药死、侥幸活下来
,自己慢慢痊愈的,医生就会贪天之功,据为已有。医生无论治死多少人,都不去承认
自已有过失,不担负任何责任。愚昧和无知,充斥世间。不但医者不担负任何责任,就
连那些病入膏肓、濒临死亡的患者,也绝对悟不出医药可以杀人的道理,找不出任何理
由来责怪医生。于是,这种医学的“怪圈”被奉若神明。他说所以“父以授子,师以传
弟,举世同风,牢不可破。肺腑无语,冤鬼亱嗥,二千余年,略同一辙,可胜慨哉”!
他还找出了“病死少数”、“治死多数”的原因,历数了发表、消导、攻... 阅读全帖
a*******7
发帖数: 113
2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老倪的经方神话该破灭了!
1。 我没否认经方的作用,但我强调过,经方不是唯一,是在汉朝那个特定的时代非常
有用的东西。它是后世医家的基础,但不等于它能解决全部问题。充其量是25%。我重
点不是在宣传温病。我的重点在于,学医的人要兼容并包。你的思维太过偏,为何不是
经方就是温病呢。那内伤还有杂病你要如何用经方解。
2。“但很多大家得出的结论都是,如果不偏离仲景原意,深刻理解伤寒论,用对经方
,还是经方效果是最好的。”
用对经方。什么是用对?是对症,对到那个症状。不是説什么病一定要从经方里面找方
,才是找到了源头。我觉得你用药的机会太少了,如果你真的多试几次,就知道经方的
局限性。
3。南方无伤寒,多温病。这句话也不全对。还有杂病,内伤。你举阎锡山的例子就有
问题。那阎做的事情根本也不是正确的中医思维。辨证论治,什么症状,就找什么药。
那些一定全是温病吗,或者全是伤寒吗?
4。中医不是越古约好,也不是后人的发展就对。是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发展出的东西
,就有他的优势。比如补土派的出现。那时候很多人都吃不饱,伤到了脾胃,所以出现
了李东垣发展的一套治脾胃的理论。这些对的,有用的东西拿来用就好了。为什么一定
什么都跟经...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27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干地黄(行者)
今天讲神家本草经的地黄这味药,地黄这味药神农本草经叫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
,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
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
今天讲这个地黄呢,地黄这个药呢,在我们平常用药中,火神派是比较少用到的,而历
史上做为滋阴学派是用得非常普遍的,养阴派就是丹溪那一派,温病派这味药用得相对
来说要少一些,温病学派后期衍变主要在南方,南方用药以清轻灵巧为主,象生地这味
药还是用得比较少。
今天我们讲这味药呢,主要就是讲它的根本用意,这个地黄呢,从阴阳的角度来阐述,
来阐释本经这些原文。
干地黄,气味甘寒,甘是入中,寒呢?气味是寒热温凉,分属于四象,寒象相当于北方
水的封藏之象,所以地黄这个药呢,寒可以入少阴肾,类比肾经之气,又因为这个药呢
它又名地髓,深藏地下,骨主髓啊,肾主骨生髓,正是水象。所以在归经上属于少阴肾
,也是一种取类比象。
甘呢,甘属足太阴脾经,地黄呢,如果大家知道这个生地熟地,如果知道这个药的话,
它那个汁液,味道是比较浓厚的,是滋养粘腻的东西,内经里,对于 气味是怎么解释的
?味厚者为阴,相对于来说是气为阳,味为阴,味厚者...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2896
2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转载
因身体多病,心多烦恼,十年前开始涉猎传统文化,游儒、佛,道、医,终在我佛找到
安身立命处,狂心稍歇,觉以往种种,皆如镜花水月。但身体仍然为病所困,情志难伸
,观亲人朋友、世俗众生亦多为病苦,大小医院如同虚设,普通感冒发烧也说是因病毒
引起,无特效药,打针输液,动辄医上十天半月,耗费金钱以千计。最缠绵的折磨人的
慢性病,普通如慢性鼻炎、咽喉炎、胃炎、肝炎、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气管炎、心
脏病、肾炎、前列腺炎、关节炎、腰椎病、颈椎病等等几乎众口一词“只能养、不能治
”,疑难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及白血病就更不要说了,一名话“没法治好
”。再观史上中医名家,民间一些老中医,治各类疾病却是大多数都有很好效果,没说
不能治,很多甚至能治好。甚至一些村夫民妇,用一些民间单方,就治好了那些大医院
都无法可施的顽症。
为寻找究竟,我于医道开始深入。开始的感觉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越学越糊涂
,自己开药自己吃,身体越吃越难受。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写书的中医大佬们,各说各
的道理,而且互不相容,互相攻击,不可调和,却又都是名医,都能治病?难不成他们
都是拿老百姓的身体来开玩笑,一直都是在做...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2896
2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转载
因身体多病,心多烦恼,十年前开始涉猎传统文化,游儒、佛,道、医,终在我佛找到
安身立命处,狂心稍歇,觉以往种种,皆如镜花水月。但身体仍然为病所困,情志难伸
,观亲人朋友、世俗众生亦多为病苦,大小医院如同虚设,普通感冒发烧也说是因病毒
引起,无特效药,打针输液,动辄医上十天半月,耗费金钱以千计。最缠绵的折磨人的
慢性病,普通如慢性鼻炎、咽喉炎、胃炎、肝炎、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气管炎、心
脏病、肾炎、前列腺炎、关节炎、腰椎病、颈椎病等等几乎众口一词“只能养、不能治
”,疑难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及白血病就更不要说了,一名话“没法治好
”。再观史上中医名家,民间一些老中医,治各类疾病却是大多数都有很好效果,没说
不能治,很多甚至能治好。甚至一些村夫民妇,用一些民间单方,就治好了那些大医院
都无法可施的顽症。
为寻找究竟,我于医道开始深入。开始的感觉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越学越糊涂
,自己开药自己吃,身体越吃越难受。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写书的中医大佬们,各说各
的道理,而且互不相容,互相攻击,不可调和,却又都是名医,都能治病?难不成他们
都是拿老百姓的身体来开玩笑,一直都是在做...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4893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倪海厦36条真言
1.当医生首先要知道何谓健康,而健康与否是有“六大标准”的,连何谓健康都不
知道的,不用谈医病人。
2.中医生理学需以《内经》为主、用药以《本草经》为主、开方以《 伤寒杂病论
》为主。至于我本人(倪海厦)的方子,以汉唐两朝为主。网页名(汉唐中医网)即指此。
3.感冒在三天内没医好的(中医),再回去多读书。【现在的很多中医治疗感冒费
时一周以上,其实病人往往都是自己好的。】
4.善用仲景方的方是经方家,不能用麻黄、桂枝、附子、石膏、皂䇲、硝、
黄、甘遂、乌头等的,且视之如猛虎的,就是温病派,或学而无成的经方家。【可惜
上海是温病派的大本营,用桂枝都要4.5克起,用麻黄还要蜜制的。】
5.经方之所以强过时方(宋元明清以降) ,因为其效果弘大又迅速。【疗效是医学
的灵魂。】
6.时方至清朝叶天士、 吴塘,温病学大起,伤寒六经辨证被卫气营血论取代,自
此用药轻灵(或称不痛不痒) ,从此以降,人多以为中医十帖二十帖,半年一年为常事
,经方家之「一剂知、二剂已」自此式微。
7.一种学问不以时间上的近现代为进步,不以越变越复杂为进步,而以实际效果为
主,治的又快又好的方是 王道。【实用...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31
张锡纯是民国最有名的中医,留下一部不朽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
江南名医叶天士就喜欢用青蒿治疟疾。
(二十七)治疟疾方
加味小柴胡汤
治久疟不愈,脉象弦而无力。柴胡(三钱)黄芩(二钱)知母(三钱)潞参(三钱)鳖
甲(三钱,醋炙)清半夏(二钱)常山(钱半,酒炒)草果(一钱)甘草(一钱)酒曲
(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两枚,捭开)疟初起者减潞参、鳖甲。热甚者,加生石膏
五六钱或至一两。寒甚者,再加草果五分或至一钱。(神曲皆发不好故方中用酒曲)疟
邪不专在少阳,而实以少阳为主,故其六脉恒露弦象。其先寒者,少阳之邪外与太阳并
也,其后热者,少阳之邪内与阳明并也。故方中用柴胡以升少阳之邪,草果、生姜以祛
太阳之寒,黄芩、知母以清阳明之热。又疟之成也,多挟痰挟食,故用半夏、常山以豁
痰,酒曲以消食也。用人参,因其疟久气虚,扶其正即所以逐邪外出。用鳖甲者,因疟
久则胁下结有痞积(方书名疟母实由肝脾胀大),消其痞积,然后能断疟根株。用甘草
、大枣者,所以化常山之猛烈而服之不至瞑眩也。或问∶叶天士医案,其治疟之方,多
不用柴胡。其门人又有根传之说,谓不宜用柴胡治疟。若误用之,实足偾事。其说果可
信乎?答曰...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2
成功先例
近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课题组赴广州调研中医治疗非典型
肺炎的效果,并拜访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著名教授,了解了该校两个附院治疗非典型肺
炎的疗效。依据确凿的事实,认定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有效。
87岁的邓铁涛教授认为,“非典”是温病的一种,此次温病发于春初,湿邪内侵所
致,而中医治疗温病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完全可以用中医治好。此次“
非典”流行中,广州中医药大学两个附属医院以中医为主治疗“非典”,疗效显著。
截至4月14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共收治“非典”患者36例,无一例死亡,医
护人员也无一人受到感染。绝大多数患者痊愈出院,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患者平均退
热时间2.97天,并且胸片炎症阴影较快吸收(平均6.20天)。全部治愈或明显好转,没有
一例病情恶化,出现ARDS。平均住院天数8.86天(不计自动出院者)。这些病例均用西医
方法确诊为“非典”,用中医药治疗后,再用西医方法确认痊愈,均有严格的病案记录
。而且,还有大量感冒患者前往就诊,均已治愈,其中也会有“非典”初期病人。因未
用西医方法确诊,故未列入统计。
... 阅读全帖
k**m
发帖数: 222
33
来自主题: Medicine版 - 今天真多癌症病人[zt]
倪医生的日记好久没更新了。。。
有兴趣的看看, 骂架的就免了。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01-23-07.htm
今天真多癌症病人
01/23/2007,阴,今天有ㄧ位肝癌病人,一位肝硬化病人,一位卵巢癌病人
,大肠癌病人,二位乳癌病人来看我,待我慢慢跟读者道来。首先来说这位肝癌病人,
他是来自加州 ,职业是中医师,去年被诊断得到肝癌后,他就去找许多在当地号称专
治肿瘤的中医来治,同时服用大陆做的天仙液等,当时就有中医跟他推荐我,但是他是
温病派出身,他不相信伤寒家 ,所以从得病以来ㄧ直是使用温病方来治疗,直到今天
他已经完全失去胃口,已经无法走动,才经由友人帮忙来找我,我没有看到病人,只能
经由他友人的陈述,他这位友人也是在加州的开业中医师 ,同时是我们人纪系列DVD学
员之一,我已经说过许多次,大陆生產的天仙液对於癌症是无助的,只因為它的价钱很
贵,所以人们就认為有效,这就是人性本贱的表现,我看过很多癌症病人使用后都没有
帮助 ,温病派中医使用的滋阴药物当然是无法治疗癌症的,病人因為相信天仙液与
S*********g
发帖数: 24893
3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倪海厦36条真言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tephenKing (金博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倪海厦36条真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15 22:43:35 2013, 美东)
1.当医生首先要知道何谓健康,而健康与否是有“六大标准”的,连何谓健康都不
知道的,不用谈医病人。
2.中医生理学需以《内经》为主、用药以《本草经》为主、开方以《 伤寒杂病论
》为主。至于我本人(倪海厦)的方子,以汉唐两朝为主。网页名(汉唐中医网)即指此。
3.感冒在三天内没医好的(中医),再回去多读书。【现在的很多中医治疗感冒费
时一周以上,其实病人往往都是自己好的。】
4.善用仲景方的方是经方家,不能用麻黄、桂枝、附子、石膏、皂䇲、硝、
黄、甘遂、乌头等的,且视之如猛虎的,就是温病派,或学而无成的经方家。【可惜
上海是温病派的大本营,用桂枝都要4.5克起,用麻黄还要蜜制的。】
5.经方之所以强过时方(宋元明清以降) ,因为其效果弘大又迅速。【疗效是医学
的灵魂。】
6.时方至清朝叶天士、 吴塘,温病学大起,伤寒六经辨证被卫气营... 阅读全帖
xt
发帖数: 17532
35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中药和西药的区别
中医也是在与时俱进,但这不等于说一定要采用现代医学方法。从历史
上看,每个时代的中医学都有不同特点,就是因为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变
化。比如说《伤寒杂病论》里面重点论述受寒所导致的病症,就是因为
天灾人祸,瘟疫流行的特点,这一类病多。到了宋代,生活好了,就有
人说古方不能治今病,才有了宋代的各种流派,特别是时方和温病的发
展,到了清代,就更加着重于温病,因此才有了《温病条辨》。
到了现代,生活方式又有不同,而且有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治疗的选项
也多了。但是新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新问题。比如说现代人普遍睡眠比
以前的人少,吃的肉食海鲜等等更多,再加上冷饮空调等等,这些都会
产生新问题。比如说现在过敏症为什么越来越多?这里面很多现代医学
目前根本没有有效手段,但是中医可以部分做到。
i**o
发帖数: 1161
36
目前为止不管是使用什么方式治疗 , 很少有中医或者西医 , 能够很肯定病人的病
已经完全好了 , 因此西医一律使用存活率来说服病患 , 于是就出现什么五年存活率或
十年存活率 , 再加上西医滥用一些没有根据的数据来蒙蔽大众 , 因此一直没有医师能
够真正的敢说你的病已经治好了 , 再加上南方温病派的中医不争气 , 自己本身看不好
病 , 每每遇到重病患者 , 立刻推给西医治 , 当病人临走前还再加上一句 , 此病应该
以西医为主 , 中医只能为辅 , 这类混蛋加三级的谬论 , 自己看不好病也就罢了 , 还
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 连带想把我也一起拖下水 , 我才不要跟这类混蛋中医同坐在一起
, 为了澄清我跟那些温病派的中医不一样 , 我只好泄露一些原本只有人纪班的同学才
学得到的医学知识了 。 读者如果是到美国的中医学院来学中医 , 他们教你如何治癌
症的方法很简单 , 只要往西医那送就好了 。 这些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医 , 因为自
己是温病派中医所以看不好病 , 于是开间学校来赚钱 。 目前不但正一直在误人子弟
中 , 还丢中医的脸丢到国外来 , 真是烂到家了 。
L*D
发帖数: 3966
37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这是什么感冒?
我觉得你的这个算是温病。前些天挺忙的没顾上回。估计你现在也好了吧。
"当初张仲景讲温病,是因为小孩子好动,到处跑来跑去,热了所以流汗,在流汗的状
态下所得的感冒,所以叫温病,而不是说在温暖的地方才有这种病"
http://www.mitbbs.com/clubarticle/tcmclub/31163477_0.html
我是觉得你的身体还是没有养好,有些虚弱。我身体也不好,很有同感。就比如现在的
天气,很难穿衣服。有些地方,已经把空调开的很大。唯一对付的办法就是自己及时增
减衣服,有风有空调的地方,一定要穿外套。如果热了又没风,要及时脱外套,不要热
的大汗淋漓。汗是血变的,出汗多了人会很虚。汗出当风是要尽量避免。
还有就是冬天没养好身体,春天就易得病。《黄帝内经》中“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说
的就是这个道理。这还没完,春夏之季,阳气外伏,看起来身体是很好了,可是身体内
里的阳气却很空虚,这时邪气很容易入里。夏天很容易中暑,就是表现出来的是热症。
如果不注意,到了入秋就会大汗淋漓。你知道我不是吓你的。我去年一年就是这么过来
的。这些都是内经里说过的。我后来一看怎么和我的情况一样。
你自己
r**********9
发帖数: 79
3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这一轮感冒来势汹汹
麻烦五石说一下,如果是温病应该怎么办?还有就是中暑是什么原因?和温病是一回事
吗?
我女儿前几天去小朋友家玩,吃了大量冰凉的东西包括冰淇淋,酸奶,冰果汁,吃完就
拉稀了。随后的两天天气又一下变得特热,每天下午去幼儿园接她时见她满脸通红,头
上都是汗。第三天夜里就发烧了,我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给她泡脚,好像出了微汗,姜枣
茶死活不喝,有时她又说冷,浑身包括手脚特别特,还有她午睡时头上出大量的汗,但
烧就是降不下来。后来我没办法给她吃了三次tylenol,到第三天下午时终于好了。我
想请教以下她这个是温病,还是寒气憋在里?以后这种情况该咋办?谢谢
f*******e
发帖数: 5594
3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这一轮感冒来势汹汹
中暑与温病不一样,内经上说“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
病暑”。但是只知道是温病、中暑还没有用,具体到治疗上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实际上,伤寒、温病、中暑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体对抗寒热的生理基础是一样的。
你女儿的情况是吃了太多寒凉的食物,暂时把人体的阳气闭郁住了,产生里寒下利。后
来天气热,出汗,又使津液缺失。这时不要喝姜枣茶了。如果还有下利,要先治,并适
当滋阴,补充体液(她“头上出大量的汗,但烧就是降不下来”,就说明通过出汗的方
法没有用)。治下利可以用泻心汤一类的药,治发热可用麦门冬汤。不过不同的时候用
药可能会不一样。
y**********7
发帖数: 769
40
"溫病條辨"是中医四大名著之一. 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这本书的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
程中,效果显著. 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问. 如果这本书没有价值,怎可成名? 我只
知道有温病学,不知道有什么温病派,这是谁封的派? 先不说这"派"从何而来,也不说温
病学从来也没有"独大",就算你所说:"温病派独大的这百年"成立,不是也能反证出温病
学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效果显著? 否则,如何"独大"? 我觉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片面,
不要井底之蛙,坐井观天. 真不知你何德何能,敢对"溫病條辨"这本书作如此武断的评价
,特别还是无中生有,"想当然"地发表意见.
你说:"就顶楼的文字而言,基本上是事实陈述。" 那么,下面的话也是事实陈述吗? 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 休要骗人!
"經方就像易經的止卦,我們一旦出方,就是雷霆萬鈞的一擊,而訓練有素的經方家因為是依照六經來做辨症,不會失誤,所以我們辨症奇準,不會失手,所以所有的表症,都是一劑就好,一旦失去時機病邪入裡,就會曠日廢時了,"

地。就顶楼的文字而言,基本上是事实陈述。更没有吹嘘个人的内容。
呼﹗生民何辜,不死於病而死於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3875
41
不知道你的中医四大名著是什么时候评的,公认的中医四大经典是内经,伤寒论,神农
本草(不是本草纲目)和金匮,最多还可以加上甲乙经。温病学派 固然有大医,也不能说就是对的。同样有名的大
医黄元御,对中医的看法跟叶天士就大相径庭。
温病学派在清朝的疗效我不知道,但现在的中医教学基本上就是温病学派的路子,当世
中医的疗效有目共睹。

片面,
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 休要骗人!
是依照六經來做辨症,不會失誤,所以我們辨症奇準,不會失手,所以所有的表症,都是一
劑就好,一旦失去時機病邪入裡,就會曠日廢時了,"
y**********7
发帖数: 769
42
什么叫"公认"? 你家的公认? 去网上搜索一下"中医四大名著"就知道现在的公认了.
什么叫"现在的中医教学基本上就是温病学派的路子,当世中医的疗效有目共睹"? 你去大陆的中医学院上过课吗? 你知道现在中国大路的中医是如何治病的吗? 你学过和了解温病学极其应用吗? 别在那里无中生有地瞎说了. 我有朋友的小孩在中国中医药大学读书,教科书就是传统的医学著作,重要章节还要背诵. 在现在的中医学院,"伤寒论"和"温病学"同等重要,并没有对立.
至于疗效,我看到的CCTV4"中华医药节目"介绍的医案都相当精彩,你就不要肆意攻击和诋毁了. 我原先对中西医结合相当不以为然,但在看过一些医案后,我觉得还是有成效的. 就我所知,中国许多著名中医临床家都不排斥西医,积极学习一些西医的知识,取长补短. 我现在觉得对任何一方的极端排斥,无论来自中医或西医,都是偏见的表现. 就是最近,我有一位在纽约的朋友的太太得了乳腺癌,不想动手术,于是用化疗,同时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是化疗的副作用,如掉头发,疼痛等,一点都没有出现,而乳腺癌在三个月后被完全治好了. 事实胜于雄辩,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好的例证.
在中西医结... 阅读全帖
g**x
发帖数: 1192
43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感冒滥用药物误治病案-7
我也是民间中医的受益者,开始学中医误入了温病学派,吃了不少知柏地黄丸以及黄连
银翘之类的药物,结果是表面现象缓解一两天,接着病情就变本加厉。
幸亏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才意识到西医和温病学派的误国误人之处,仔细回想起来
,我的病根是因为以前肺结核用了太多抗生素,导致脾肾极度阳虚,虽然结核治好了,
但是却引起了更大的问题,即脾肾极度虚寒,这就是西医所赖以标榜的能治结核病,其
实是以摧毁脾肾阳气为代价的,不久就会导致其它严重疾病的发生,希望国人警醒过来
,不要再迷信这世界上最大的伪科学——西医!我是西医所谓科学治法的严重受害者,
希望大家以我为戒!!!
大多数重病的根治方法在于灸法、四逆汤、理中之类回阳的药物,根本不会花多少钱,
却能让你整个人脱胎换骨,不过在治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排病反应,即把体内的邪气排
出体外,大家一定要认清什么是正治和误治,不要去让西医和温病学派压症状和摧毁你
本来就不多的元气,那样迟早会导致脏腑重病!
感谢民间中医,感谢三七老师还有其它民间中医上的道友!
L*D
发帖数: 3966
4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罗大伦: 中医基础理论之——燥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0kpyp.html
中医基础理论之——燥邪
罗大伦
秋天的主气,为燥气,本来这是正常的气候变化,但是,如果太过,或者我们不适应了
,它就会变成伤害我们的东西,我们叫邪气,中医把这些外来的邪气分成六种,分别是
风寒暑湿燥火(热),叫六淫,“淫”,就是太过的意思。
燥邪,为六淫之一,是重要的外感致病因素,要找这个燥邪命名的根,还得看《黄帝内
经》,早在《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燥胜则干”的论述,但是《素问 至真要大
论》病机十九条却单单没有写燥气,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现在也无从搞懂,所以后世对
燥邪的关注也不够,后来,到了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写了《素问玄机原
病式》,里面记载到:“诸涩枯涸……皆属于燥”,这样,把燥归成为六气之一。
关于燥邪的发病季节,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认为是秋天的主气,
主要出现在秋天,另一种认为,各个季节都会出现燥邪。其实,我个人认为,各个季节
都会出现是对的,这符合客观情况,我们中医从来不死板,随机应变,冬天如果突然变
暖,出现了很多热证,我们不会一...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5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陷胸汤症与漏斗胸
dumbo99提到大陷胸汤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一下。
先转一篇倪海厦的文章,
(图片在:http://turn.hantang.org.cn:8080/CTM/UploadFiles_7125/200901/200901
3119415362.jpg)
下面这张照片西医称之为漏斗胸,中医称之为陷胸症, 主要症状为气喘,便秘,驼背等
,给一般温病派中医处理,他们会告诉病人家属,请去找西医治疗,就是没办法治的意
思,如果给西医治疗,就是开刀,可是开完刀 后,病人胸口还是凹陷,气喘也不会好的
,所以开刀之前跟后是一样的,对于病情毫无帮助,而温病派中医是不会告诉病人应该
找经方家来治疗的,因为会让病人认 为同是中医,为什么你治不好,非要找经方家呢?
这种病在伤寒论中记载的很清楚,就是大陷胸汤症,唯有经方中的大陷胸汤可以解决这
个问题,但是要用到甘遂,大黄,芒硝这 三味药物,温病派中医一听到要使用这三味药
时,手脚就已经发软,而这三味药物对经方家而言是家常便饭般的平常,我心知肚明只
有这三味药物可以拯救这一位小 孩,由于他非常的聪明灵利,长的又好可爱,我必须要
将他救回来,否则一但先给...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4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陷胸汤症与漏斗胸
dumbo99提到大陷胸汤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一下。
先转一篇倪海厦的文章,
(图片在:http://turn.hantang.org.cn:8080/CTM/UploadFiles_7125/200901/200901
3119415362.jpg)
下面这张照片西医称之为漏斗胸,中医称之为陷胸症, 主要症状为气喘,便秘,驼背等
,给一般温病派中医处理,他们会告诉病人家属,请去找西医治疗,就是没办法治的意
思,如果给西医治疗,就是开刀,可是开完刀 后,病人胸口还是凹陷,气喘也不会好的
,所以开刀之前跟后是一样的,对于病情毫无帮助,而温病派中医是不会告诉病人应该
找经方家来治疗的,因为会让病人认 为同是中医,为什么你治不好,非要找经方家呢?
这种病在伤寒论中记载的很清楚,就是大陷胸汤症,唯有经方中的大陷胸汤可以解决这
个问题,但是要用到甘遂,大黄,芒硝这 三味药物,温病派中医一听到要使用这三味药
时,手脚就已经发软,而这三味药物对经方家而言是家常便饭般的平常,我心知肚明只
有这三味药物可以拯救这一位小 孩,由于他非常的聪明灵利,长的又好可爱,我必须要
将他救回来,否则一但先给... 阅读全帖
a*******7
发帖数: 113
47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老倪的经方神话该破灭了!
用温病代替后代各派医学学说,这么讲本身就有问题,非常不准确,会误导人。我觉得
在网上发言,虽然没人管你是谁,言论自由,但是说出去的东西应该负责。温病只能指
是温病条辨里的东西。李东垣和朱丹溪可和他们没关系。
金匱要略里的内伤和杂病仍然太粗浅,它只是后世的基础而已,后世对它的发展很多。
为什么不去找更好用的呢?
a******r
发帖数: 1464
4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老倪的经方神话该破灭了!
其实我觉得中医根本就不应该分什么经方温病的。
如果你去看《温病条辩》,其实里面有大量的经方。只不过对它们的使用是从与经方不
同的角度来认识的。把温病,经方人为的割裂开本身就是中医界犯下的一个巨大的错误。
中医的精髓还是在辨证论治,随人,随地,随时,随证治之。张仲景是这么做的,叶天
士也是这么做的。叶天士当年还请吴鞠通帮忙给他母亲重用石膏开的白虎汤呢。(他自
己也不敢给自己的妈用那么重的石膏)。
领悟中医,当领悟它的一个“活”字,而不是它的名字。
f*******e
发帖数: 5594
4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老倪的经方神话该破灭了!
有事出去了,刚回来,接着说。
内经中有营卫辩证,伤寒论中当然也有,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就是调和营卫的祖方。
温病条辨的第一方也是桂枝汤,正是学自伤寒论。伤寒的定义早在扁鹊的难经中就有定
义,“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至于后世医家在此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温病学说,我暂不做评说。
i**o
发帖数: 1161
50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你们手头的伤寒论是什么版的

这样说来,我的资料就更多了,看我来篇长的:
《伤寒杂病论黄序》(注:黄-黄竹斋)
兹取十二稿本(注:十二稿-桂林古本)与今世通行之宋刊《伤寒》、《金匮》各书
及近年湖南刘昆湘得于江西张隐君之桂本,涪陵刘镕经得于垫江某
洞石柜之桂本相校,如太阳篇下“脉浮滑”节,宋本及涪本同作
“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脉方乖违,义实难通。湘
桂本作“表有热,里无寒”似较优胜,然犹未若十二稿作“里有
热,表无寒”之确切不易也。又如《伤寒论》第 25 条“服桂枝汤,
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桂本作“太阳病,服桂枝汤后,
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如此之类,不胜枚举,孰是孰非,观者自知。
(注:这种跟宋本一字一句对比辨析的例子我有整整一本书)
论非后人补充
或曰:《伤寒杂病论》久已残缺,此是否为后人对圣师著作的
补充?答曰:若是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之文,应有此疑,今二者差
异如此之多,皆以桂林本为是,若他人删补改易,岂能尽合圣师之
意。且又句句工整、无懈可击。观其增文部分,有一字或数字者,
一句者,一条者,数条者;半篇者、全篇者,或接连数篇者,且多
是古医籍未载之独特见识。倘是别人... 阅读全帖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