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熏习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n
发帖数: 2449
1
作者:【xuanzangstudy.com】 / 来源:【xuanzangstudy.com】 / 编辑:【2014-9-7
15:55:26】 / 阅读:【878】次
由无一居士发起的"背诵《瑜伽师地论》,步行重走玄奘路"之胜行,已有三十余人响应
参加。即:人人皆发愿尽此一生熟读背诵玄奘大师所译传的《瑜伽师地论》,计划用一
年时间从洛阳玄奘故里出发,步行走到印度那烂陀寺,而后乘车回转到玄奘涅槃地——
铜川玉华宫圆满。
世人闻讯,大多以为是“天方夜谈”。而对无一居士了知一二者,知此确为真心真事。
但能否成行,能走多久,不可而知;若说圆满成就,不可想象,不能信受。无一居士,
真名李海涛,曾出家为僧,师取法名圣地。自取别号一丁。 未学佛的李海涛,性本谦
和、质朴率真、性不愚钝、勤奋好学、好乐助人、不好诤竞、人缘素好、多得人助。十
八岁大学毕业,即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留美博士生,因故未去。后于中国科学院
理论物理所就读硕士、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在中学、大学、研究生期间都有多位不分彼
此亲如兄弟的大同学呵护救助,亦有众多师长的关心爱护。虽于其间身遭重病,亦未障
碍考试升学;心遇顽疾,亦未导致...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圣 地 法 师 从 俗 记
圣 地 法 师 从 俗 记
二十世纪末, 五台清凉界, 阳和尚座下, 新生一衲子。
其名曰圣地, 正信而出离。 此子悲愿大, 欲引法清流,
住原味正法, 利乐诸有情。 三系一味教, 此子普信受。
依瑜伽大论, 获初正见信; 开示四阿含, 为修学初业;
后依藏系教, 清净而出家。 出家为利生, 住持正法城。
十三年行脚, 于瑜伽大论, 自读劝他读, 自信令他信。
于十善业道, 自修劝他修。 为点智慧灯, 筑建正法城,
其屡败屡战, 未移其初心。 众皆曰其为 无常之化身。
艰难与艰辛, 磨炼其身心, 齿落眼欲盲, 心柔识转清。
渐渐知如实: 利生乃妄想。 无有如实智, 何能利有情?
无有清净戒, 何敢称比丘? 观末法声闻, 状相如佛言,
有过无不及, 大多趣地狱。 本为利他故, 发心正出家,
今始方觉知, 乃妄心愚痴。 无有增上戒, 岂有增上心!
慧解脱更无。 欲自利难成, 何能实利他! 但唯有意乐,
实难正加行。 故利他成妄。 若为求自利, 如法正加行,
于此末法时, 出家非方便。 若无信无戒, 定当堕地狱;
若令他谤毁, 他人亦堕狱。 虽有正发心, 实自害害他。
圣地早觉知, 己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那片神奇的土地

西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壮丽的景色、神秘的气氛,吸
引了无数人前往朝圣,祈求些许心中的宁静。然而,当我们被雄伟的寺院、刻苦的喇嘛
、及虔诚的藏民——这些眼前景(表)象所感动而迷惑的同时,是否也能冷静的观察、
深细的透视:西藏密教的本质?鲜艳的花朵,或许长满了毒刺;精美的包装,却可能埋
伏著欺骗;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目盲、五欲令人心发狂!伪装、诱惑,吸引力的结
局多半是:吞噬。何不让我们一起翻开西藏密宗不为人知的内页,追溯她的源头、深入
她的核心、认识她的真相,或许,您将发现:事实不是你我想像的那样!然后,从怅然
若失到恍然大悟,您将会说:原来………,竟然………?幸好………!
一、前言
当今流行于欧美与台湾的“西藏密教”,虽然自称为“秘密佛教”,而刻意与正统
的“显教”区分,无限的抬高自己在佛教中的地位,相对的贬低其他(汉传与南传)显
教佛法;但这样的说辞是全然的事实而可相信吗?或只是一家之言而有待于深入了解?
近半世纪以来,西藏地区由于政治遭遇、文化特色及意识形态等因素,引起全世界
的热切关注,又透过达赖喇嘛及其他法王、仁波切在全球各地以演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灵魂出窍
从证严法师种种著作当中,很清楚的显现一件事:证严法师所认为的意识心是常
住不坏心,认为就是佛所说的无余涅槃境界中的真心。然而这个意识心却是有生灭的心
,非是佛所说本来就常住涅槃的第八识。身为出家人的证严法师,理应依照世尊圣言量
如实宣说:“意识是根尘触三法为缘而生的,意识心是生灭法。”但她却反其道而行,
在书中公然的说“意识却是不灭的”,严重违背佛陀的圣言量及理证上的现量。既然违
背世尊所说,依照 佛在四阿含所说:“妄说佛法即是谤佛、谤法”。而谤佛、谤法结
果,是成为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果报极为严重啊!证严法师对此不可不知也!
接下来说明证严法师及一般人所认知的“灵魂、神识”,其实只是中阴身,不是
意识心,更不是佛所说的第八识。这里将分为二种来说明。第一种是濒临死亡,但仍未
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第二种是完成死亡过程而成就中阴身的正理。
首先谈第一种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有些人在死亡边缘挣扎
时,会发生灵魂出窍的现象,因此待意识苏醒之后活过来时,将其灵魂出窍过程的种种
体验加以描述,由他人加以记载,汇总成书,而有种种描述濒临死亡经验的书本出现,
得以流传后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修持方法
一般说来,这是个大多数修行人都很感兴趣的题目,但是也很容易引起诤论的题
目。这归纳起来有几个因素:第一点,是因为佛法真的是甚深极甚深,要经过三大无量
数劫的修行才能够究竟圆满,所以很难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将佛法的真实义理说明清楚
;第二点,则是众生的根器差异很大,所相应的法门也不一样,所以很容易就依著过去
生的习性来选择今生修行的法门;第三点,同样是由于过去生的因缘使然,众生大多数
会选择自己相应的善知识,不论这位善知识所教导的法义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往往就
是一跟到底而绝不改变;第四点,众生很容易受到道场规模大小、庄严度、住持师父的
知名度以及信众人数多少的影响,甚至只要懂得利用媒体,用一些吸引大众的题材,就
很容易招来许多的徒众,近二、三十年来,这是很普遍的现象;第五点,随著时代的演
变,现代人越来越讲求简便、速效,所以大多数人都希望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达成自己想
要追求的修学目标。由于上述种种的原因,使得许多修行人都是凭著直觉乃至于错觉来
选择道场、名师以及法门;但是,往往对于这个道场、这个名师、这个法门所传的到底
是不是佛教正法,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却几乎从来不曾仔细想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有二大问题
释印顺在《以佛法研究佛法》中说:佛法有二大问题:一是生死轮回问题,二是
涅槃解脱(成佛)问题。一切佛法,可说都是在这二大问题上作反复说明。如佛法而不
讲这二大问题,那就是变了质的佛法。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并非佛教特创的教义,印
度其他一般宗教中,十之八九也都讲到这个问题。1
注1 释印顺著,《以佛法研究佛法》,正闻(台北),1992.2 修订一版,页304。
首先,在辨正之前要厘清的是,释印顺说佛法有二大问题,这是有语病的,因为佛
法从来都不会有问题,只有不解佛法错解经义的人才会说佛法有问题,或是在修学过程
之中对诸甚深法义弄不通时说自己仍有问题未解,但都不是佛法本身有问题。此篇评论
虽随顺释印顺之用语,但本质上应该说只有佛法的涅槃智慧才能彻底解脱生死轮回的问
题。释印顺说佛法有二个大问题——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其实这二
个问题只是一个问题,而且只触及三乘菩提的解脱道,还没有探求到佛菩提道,所
以与成佛无关;释印顺所言“生死轮回要如何解脱而得涅槃”的问题,他以为的这二个
问题,其实只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是一个问题?因为解脱道完成时就是涅槃解脱,就
没有生死轮回的问题了,所以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信为道元功德母
要为各位解说的是:如何才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信佛?
在佛法当中,“信”是一个善心所,因为“信”具有澄净心灵、去除疑惑、增长善
法的作用;就像是一颗水清珠一样,如果我们把一颗水清珠放到污浊的水里面,就会立
刻把浊水变得很澄清。所以在《华严经》中有偈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
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而反过来说
:不信,则是一个染污的心所有法,是一个随烦恼;也就是说,“不信”这个烦恼心所
,是会让其它的心所法也都跟著变得浑浊不清净了。
相信我们大家都很愿意深信佛法,但是谈到“要在内心深处产生深信”的话,那是
要有一些前提能够先圆满具足才做得到的。首先,是要曾经在过去世供养过无量诸佛,
而且长劫的听闻、熏习正法,慢慢地具足了善根以及五根、五力,而能够对于正法正理
生起信解,甚至于能够实证而发起胜解,产生真实的智慧;这样才能够心得决定而确信
无疑,真正安忍于正法正理上而不再动摇转变。譬如《妙法莲华经》中,有经文说:“
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妙法莲华经》卷1)也就是说,如果曾经...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核心是缘起”之谬

不过这是我的问题,要说起来太多了,
这事应该说还是比较深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就是马云说的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为什么?机制和克服?
真涉及到7识的迷惑。
七识是一大堆片段,有好的,有不好的,但是不管好不好,它逮着机会就运行。
如果没有策略,基本上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难变化。
我现在的感觉是,追求解脱(慧,Being)和追求世间的和谐生活(Doing, Having),
所需要的技术是有差异的。
解脱是无形无相的东西,而世间的和谐生活是有形有相的东西,
世间法的改进,可能是"见识,见世面"加上"想象力"。想象力如果真能打动自心,
就相当于是熏习入心,慢慢地习惯才能变成新程序。
什么样的生活是你羡慕的?当代可行的,不是古代的。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流转门与还灭门
我们所要讨论的范围是迈入到缘觉菩提的内涵,要对缘觉菩提做一个简单的简介。
对于缘觉菩提的简介,在前几周很多的课程当中,我们很多的亲教师、老师们,已经针
对于声闻菩提的部分,有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于大家如果有如实的去思惟整理
的话,透过听闻思惟惟整理的话,那就能够了知佛法所注重的是实证的内涵。在这声闻
菩提的部分介绍完了以后,我们接下来要迈入到缘觉菩提的内涵来做说明。缘觉菩提的
内涵,主要就是透过因缘观的现前观察而实证;实证什么呢?实证于解脱于三界的生死
,这就是缘觉菩提一个主要的一个目标的宗旨!
那在讨论这个缘觉菩提的详细内涵之前,我们先要了解缘觉乘,它是摄属于在三乘
菩提
当中的定位是什么?缘觉乘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叫他说叫作辟支佛乘,有的时候叫他
是中乘,就是大中小的“中”,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以及中乘的缘觉乘,还有小乘的
声闻乘。一般我们说明时会把缘觉和声闻会叫作二乘菩提,所以(佛法说)有大乘菩提
和二乘菩提!那么缘觉菩提就属于中乘的部分,他是透过因缘观的现前观察的实证而证
得解脱。
在这个时候我们来了解缘觉大概有几种分法:一般来说缘觉,有一种是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证严法师将佛法浅化的证据罄竹难书,兹举较明显的例子“将初地到十地菩
萨证量、智慧及功德浅化”来说明。譬如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二~五页云:学
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
,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要做一位欢喜地菩萨,需具备
什么条件呢?
首先要培养欢喜心,也就是爱心、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愿意施舍。不管出力或
是物质的布施,抑或以自己体悟的道理去改变他人,都要从欢喜心和爱心开始,然后才
能‘舍得’,包括舍出金钱、物质和时间。
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
;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就能恒持道心,
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
从证严法师书上这些话得知:证严法师认为只要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来行善
,就能恒持道心及没有烦恼,就可以进入初地菩萨果位了。像这样的初地菩萨实在太好
当了,每个人只要像证严法师所...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1
精进谈不上,还只是随便熏习,调理心境,做点准备。
等家居期过了,把娃们送出去之后再说精进的事。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集福德资粮
在上一集解说了十信位的修证,菩萨修集满足了信位的福德以后,进入十住位来修
证;十住位,按照次第从初住位到六住位,菩萨所应修学的内容有布施、持戒、忍辱、
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波罗密多。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
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
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
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
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
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
修集的布施内容,从饶益有情来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财布施来护持了义正法的
团体以及善知识,用来弘扬了义正法。在末法时代正法弘传非常困难,因为有许多的人
把纯粹是解脱道的阿罗汉法,当作究竟佛法在解说、在弘传!有许多人把生灭的意识心
当作常住法在弘传,有许多人以意识心在定境中的境界当作是常住法在弘传,所以了义
正法的弘传经常遇到这些人的抵制,乃至被扭曲为邪魔外道。因此善...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门精进和选择善知识
如果你很幸运找对了善知识。最好能一门精进老实修。
如果对善知识怀疑。就做不到老实精进。就这边看看那边看看。看谁谁怎么样了?其实
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啊?!
人家是人家。你是你。善知识也是依靠缘分和你结缘的。
如果善知识说吃屎三年。我当然夸张了。这可能是吓跑你或者是棒喝你。
所以就是缘分决定的。我举个不合适的例子。有人给某某功送了10年报纸。有人站了10
年大街。这也是熏习。
不管结果如何。其中冷暖自知。
老实就是不做看右看。认定吃屎能成佛。就吃下去。
今天突然明白什么是老实。真的是靠缘分。
没缘分又不老实。只能是看来看去。一事无成。

发帖数: 1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难逃实修双身法的下场
这一系列的节目当中我们所说的《广论》,其实是针对密宗喇嘛教他们号称第二佛
的宗喀巴,他所著作的《广论》;而他所著作的《广论》是有两本《广论》,以这两本
《广论》为起点。因此我们说明的内容乃是完整的《广论》,而不是局部而只有半边的
《广论》,也就是说我们会针对《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密宗道次第广论》来说明;
我们将以这两本《广论》的核心内涵为主,来说明密宗喇嘛教的法义核心内涵的问题所
在。
同时我们也会举出宗喀巴,他在其他的书籍当中的说法,再配合密宗各大派当代的
首领或者号称密法大修行者,例如达赖喇嘛或者陈健民这一类的上师,或者其他密宗各
派的上师、喇嘛、大法王、仁波切、活佛等等;也就是说,我们举证这些法王、活佛、
喇嘛们,他们公开的开示以及他们所写的书籍当中的内容,作为我们举证的证据,然后
透过这些证据的举证就可以呈现出密宗喇嘛教它真正的本质。
其实他们就是以乐空双运的双身法,作为他们修行的核心内涵,这是很多人所不知
道的部分;那我们就必须要告诉大家,这个大家不知道的部分,为什么大家不容易发觉
它的底细呢?其中的问题差别是在于:喇嘛教有许多的论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佛所化世界
前言
浴佛节是我们佛教很殊胜的一个日子,是 释迦如来为令后世学人能快速累积求证
无上菩提的广大福德,故而施设此浴佛的方便法门,教导众生应该以此浴佛的功德来供
养如来,当然这也是佛弟子们所应当修行的功德之一。在《浴佛功德经》中 如来教导
众生,于后世以灌沐佛像的方式来供养 如来,修集福德;由于 世尊降生人间之时,有
二龙王以清净水(注1)从天而降灌浴悉达多太子身,后世佛弟子遂于每年4月8日佛陀
诞生之日灌沐悉达多太子身像,以此忆念 如来的殊胜功德,及感念 如来示现人间教化
众生的无边恩德。由此浴佛的功德可以使众生现世受富贵、得安乐、无病延年;所求诸
事,皆得顺遂;亲友眷属,都能得到安隐;永远不会生在八难(注2)之处,常得修学
佛法,永离种种苦本;亦可不再生为女人之身,速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注3)。 经中
,如来还教导大家,应当如何起造佛像及安奉舍利塔,即使只是在小小的有如枣子般大
小的舍利塔中,安置犹如芥子般细小的佛舍利都可以(注4)。
由经中 佛陀所教导有关建造佛像的开示来看,佛陀的目的并不是要后世弟子们建
造如何昂贵精美的佛像,而是应该“随己力能,至诚殷重”,见像如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有人经常会提议说,在阿含里面从头到尾就是没有看到如来藏这三个字啊!这样的
质疑其实是非常的荒谬而且是幼稚的。其实在《阿含经》里面,其实它并不以如来藏这
三个字来作为第八识的唯一名相,祂可以称为阿赖耶识、也可以称为本际、也可以称为
是入胎识,祂可以有种种的名。那我们看在《阿含经》里面,我们也可以来说明,其实
在四阿含里面,佛陀把如来藏把祂称为叫作“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而这个大光明法祂
是隐藏在五神通里面,特别是在宿命通或是宿命明里面,其实它就涉及到我们现代人在
科学研究上面的记忆研究,也就是现代的人对于记忆是什么?它是如何存在呢?产生疑
惑。可是我们如果翻阅四阿含,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阿含经》里面早就已经在作这
样的研究。
有一些沙门或婆罗门他们有禅定,他们可以入定意三昧,然后以这个三昧心可以看
到过去八十个成劫跟败劫,也就是说这些外道他可以依于他的宿命通可以看到过去多生
多劫的生生死死的内容。那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了,那为什么过去的八十个成劫败劫里
面的那些记忆可以从过去来到现在呢?显然一定要有个法祂能够留存记忆,使得过去八
十劫的生死的记忆的内容可以来到现在,被这些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忍辱波罗蜜(上)
所谓的六度波罗蜜,就是菩萨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到彼岸。如
果菩萨能够广行六度,未来才有可能明心见性到彼岸,因而在内门行六度万行。由此可
知这六度波罗蜜,对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们很重要,因为那是菩萨成佛最基本的条件,
唯有菩萨具足六度波罗蜜,才能从名义菩萨成为真实义菩萨,从此入菩萨僧数中。

忍辱要有五种的因缘可以达到生忍,佛陀提示我们:当你建立这五种因缘,可以作
这些观想,建立这个适当的作意以后,你就容易可以安忍于诸等境界。
什么样是五种的因缘呢?就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要怎么办呢?所以应当具备
有:一、就是“恶来不报”。就是当你遇到了一些恶的境界、坏的境界、对你不顺利的
这样境界的时候,你可以心里面没有加害想,没有想要说对于这样的境界马上去反抗、
反驳或是愤怒,甚至想要报复;因为在这五浊恶世,你很容易就遇到不好的境界。有时
候这不好境界甚至是来自于你所亲爱的人,包括父母兄弟、然后子女配偶等等;当这些
境界来的时候,你可以先去想:他们是不是曾经有恩于你、是不是在平常对你很好,所
以你是不是对于一时的事情不要那么在意,这就是属于对于亲人的。如果对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信为道元功德母
要为各位解说的是:如何才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信佛?
在佛法当中,“信”是一个善心所,因为“信”具有澄净心灵、去除疑惑、增长善
法的作用;就像是一颗水清珠一样,如果我们把一颗水清珠放到污浊的水里面,就会立
刻把浊水变得很澄清。所以在《华严经》中有偈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
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而反过来说
:不信,则是一个染污的心所有法,是一个随烦恼;也就是说,“不信”这个烦恼心所
,是会让其它的心所法也都跟著变得浑浊不清净了。
相信我们大家都很愿意深信佛法,但是谈到“要在内心深处产生深信”的话,那是
要有一些前提能够先圆满具足才做得到的。首先,是要曾经在过去世供养过无量诸佛,
而且长劫的听闻、熏习正法,慢慢地具足了善根以及五根、五力,而能够对于正法正理
生起信解,甚至于能够实证而发起胜解,产生真实的智慧;这样才能够心得决定而确信
无疑,真正安忍于正法正理上而不再动摇转变。譬如《妙法莲华经》中,有经文说:“
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妙法莲华经》卷1)也就是说,如果曾经亲近及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要讲的子题是“作人为何要学佛?”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并不是很了解学佛的目的,即使你跟他说“学佛将来可以成佛
”,他对于这个,还是茫然而毫无所悉。对于说有一个第一义谛,或是说如来藏真心可
以追寻,那就是本来真正的自己,他听了更是无法理解。
然而在这世间上,作人还是免不了有很多的生死的痛苦;这些痛苦会造成许许多多
的忧愁烦恼,甚至很多人都因此走上了不归路。我们在看待生死的烦恼的同时,你想,
学佛是不是可以利益这些在生死忧患中的人呢?如果可以,我们为什么不来学佛呢?学
佛的话,就象是你在大海中有一个罗盘,象是航海家,即使他那么知识渊博,如果没有
罗盘可以指引他方向,他必定会丧命在这大海之中。同样地,生死中一切都是渺渺茫茫
,你不知道前一辈子在哪里,不知道下一辈子又要往何处去;哪一辈子的眷属,他们现
在流离在哪一个地方,目前你都没办法知道。所以对于自己,还有你所亲爱的眷属来说
,你是无能为力的。
如果说学佛可以对这事情有究竟利益的帮助,让大家都能够知道彼此的讯息,都能
够象现在网络、电话、手机这么方便,你都可以知道彼此安好,这样学佛不是可以让大
家可以身心得到快乐,身心得到自在吗?平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是厌世或出世的宗教吗?
佛教这个一词是因为传法者是 佛,我们叫作本师,因而有佛教;后来因为修学者
或信仰者,他各自偏好或观点,因而进一步去分宗立派,那当然宗教的这个词,有时候
又析分出来宗门跟教门。那其间的关系,各位可以参考《宗通与说通》这本书里面的开
示。其实,这个题目有一点在语词上的矛盾之处,也就是说,因为佛教指的是一个教派
,它本身没有所谓的厌世或出世的问题。假如你一定要说厌世或出世的问题,当然是应
当指的是什么?修学佛法的人。因为是有情,然后再加上他能够了知或所能够证知的法
义是有所差别,所以才会产生所谓的厌世或出世的问题。然而“佛法”二字,我刚才特
别地说明,这个佛法二字是因为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差别的不同,所以往往不一定受学
到真正的佛法;而即使受学到真正的佛法,也不一定能够受学到了义的法,更何况能够
进一步去亲证祂。所以才会有种种千差万别的状况。
那么为什么要问说,佛教是厌世或出世的宗教呢?因为一般人总觉得说,学佛好像
是很灰色的,这个带有一点消极或厌世的状态。因为说看到真正的学佛人,他要持种种
的戒律,乃至要多分少分地远离五欲,他就会觉得说,这个不是一般人要过的日子。因
为他所要求的是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
继续上一次的内容,来为各位讲说声闻道中二果与三果的修证。首先我们先来复习
一下,上一次所说的为什么众生沉沦在生死的大海之中,而不能解脱呢?因为众生有无
明,所谓的无明就是众生不了解三界五阴诸法都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所以
众生会把五阴法当做是真实的、常住的、可乐的、值得追求的;这样的无明在解脱道来
说,就是会障碍众生出离三界不得解脱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为什么众生不能出离三
界呢?因为有这个无明(又叫作一念无明),众生在现前的一念当中,就已经被这个无
明所缠绕,所以就会一世又一世的轮回而不得出离。那么一念无明的内容又包括哪些呢
?一念无明包括了:见一处住地烦恼,欲界爱住地烦恼,色界爱住地烦恼,无色界爱住
地烦恼。其中无色界爱住地烦恼,又叫作有爱住地烦恼。简单的来说,就是众生爱乐于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被这个爱乐所绑住,所以就会在三界当中轮回;这三界住
地烦恼的背后,是因为有我见,也就是见一处住地烦恼(才会轮回生死不得解脱)。
比方说我爱这个东西,我讨厌那个境界;众生要产生喜爱或厌恶,它的先决条件,
就是必须要有“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也就不会有这一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苦口婆心--生命解脱之原理
首先谈:每一位有情各有几个心识?佛在经中曾开示:“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
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大乘入楞伽经》卷
5)说明如下:“大慧菩萨!有善与不善的心识共有八个识;哪八个识?所谓如来藏、
意根、意识以及前五识。”这八个识当中,如来藏是能含藏染净种子的心识,又名藏识
,是本有的法,不生不灭;依照自己往昔所生的五阴,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最后都含
藏在如来藏里,于未来世出生新的五阴身,去受种种异熟果报。譬如有时生天享福,有
时下堕地狱受苦,有时生为恶鬼、畜生、人间等等,不一而足,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
轮回不已。所以 佛曾说:“如来藏犹如魔术师一样,能够变现种种物出现,让众生受
用;又如来藏无始劫以来就在,离于无常的过失,本性清净,却出生了七转识,所以祂
含藏了七转识所造作的染污种子,导致众生不断地受异熟果报。”像这样自性清净心而
有染污,众生真的很难了知!所以 佛在《胜鬘经》中,曾随喜赞叹胜鬘夫人:“如是
!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
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如是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真如门之立空与真实不空
上已经谈到心真如门的部分,谈到真如跟五阴十八界,祂不是两个法,不是一也不
是异,就是论文所说的非一相、非异相。这一集节目当中,我们要继续探讨 马鸣菩萨
对心真如门之立空与真实不空的法义。在这论文当中,菩萨有以下的开示,在《大乘起
信论》的卷上略说:【以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不能触,故立为空。据实道理:妄念非有
,空性亦空;以所遮是无,能遮亦无故。言真实不空者,由妄念空无故,即显眞心常恒
不变、净法圆满,故名不空;亦无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离念智之所证故。】
(《大乘起信论》卷1)
首先来探讨为何论文当中说这心真如立为空?论文中说:“以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
不能触,故立为空。”这在说明这心真如祂是一个空性,这心体不是众生所知的色法,
不是物质的法,所以祂无形无色,更没有方位处所可言。那么众生希望去找到这个心眞
如如来藏,他想要从烦恼、妄想、妄念的出生源头去找到这个心真如,这是因为经论当
中常会说到妄想、妄念是由这个心真如所出生;那他就想,既然妄想、妄念由祂所生,
那我就从妄想、妄念的源头去追,就一定可以找到祂。但是 马鸣菩萨论文当中说到:
这心真如是“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不能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灵魂出窍与中阴身
一般人所认知的“灵魂、神识”,其实只是中阴身,不是意识心,更不是佛所说的
第八识。这里将分为二种来说明。第一种是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
第二种是完成死亡过程而成就中阴身的正理。
首先谈第一种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有些人在死亡边缘挣扎时
,会发生灵魂出窍的现象,因此待意识苏醒之后活过来时,将其灵魂出窍过程的种种体
验加以描述,由他人加以记载,汇总成书,而有种种描述濒临死亡经验的书本出现,得
以流传后世。而此类所述濒临死亡的体验,并非真正死亡,并非体验到死亡的境界,因
为仍然有意识的存在,得以了知灵魂出窍后的情形;只要意识还存在,就不是进入死亡
境界,就是还没有开始死亡的过程,所以是还不曾体验到死亡过程的。因此当有人濒临
死亡时,会感觉到自己脱离了肉体,然后看到自己的身体,也看到抢救自己的医务人员
,以及自己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看见自己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的事情等等。经
过一段时间后,濒临死亡者苏醒过来,能够很清楚地描述当时的情形;此种情形,即是
一般世俗人所说的灵魂出窍。从这里已明白说出,濒临死亡的人能够灵魂出窍,以及能
够了知灵魂出窍后的情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如来藏“我”与“无我”义考
袁经文
如来藏兼有“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外道共有四种“我”义。佛在大小乘
经典多处提到正法如来藏“我”, 但不能视此为“梵我”思想渗透。佛用外道“我”
表述正法有三种原因:一、针对那些畏惧没有“我”的外道凡愚而作方便接引;但方便
性,仅限于如来藏语词,不指涉如来藏实义。二、从发生学上避免因修行“无我”而陷
入恶趣空,有针对地提“我”以警醒断灭空已远离中道。三、确有恒常存在的“涅槃寂
静”;前二种“我”是据此而立,但“涅槃寂静”是以“无我”为特征。佛教语境有“
妄我”、“真我”,而如来藏“我”只在“真我”上诠用。如来藏甚深法义所具有的挖
掘性难度,可能是造成以往对如来藏有多种误读的重要缘由。
关键词:如来藏 我 无我 梵我 涅槃
作者:袁经文,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
若提如来藏“我”,往往便有观点视为是与婆罗门教或印度教的“梵我”相近或等同;
其实,此中存在着对佛教经典误读的现象。如来藏“我”和“无我”的一体化特征,具
有义理上的挖掘和解读难度。
一、外道“我”与如来藏“我”
印度圣天菩萨著、护法释和玄奘译的《大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有菩萨问到:祖师有言:“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既然能生,为何不去?
这是个有趣也很有意义的问题。“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两句话,其实是兼
从理与事两方面来说的,因为常常在净土法门的修学中被提到,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探
讨这个问题。先来说第一句“生则决定生”,这一句中的“生”讲的是念佛求生诸佛净
土,尤其是往生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诸佛出于世间,都是为了利益有情,因此在佛
法的八万四千法门当中,一一法门都是为成就众生的道业而施设,这正是诸佛的通愿,
就是要摄受一切有情都能成佛。我们应当知道:诸佛菩萨的所愿、所说、所行,都是以
利益众生为出发点,所教导的各种修行法门都是应机施教、对治无明;广义的来说,都
可说是为人悉坛,所以各个法门在表相上就显得各个不同,各法门之中又各有无量差别
;因此善知识常说“法无定法”,一切都是以于佛法中成就有情为根本。
而净土的《佛说阿弥陀经》,是 释迦牟尼佛不请自说,述说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
德庄严,劝导弟子们念佛往生的经典。在经文中 释迦牟尼佛甚且三度对舍利弗尊者等
弟子们说:“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或者说:“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例如经文里
面说:“舍...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27
当然有要改变,而且要深刻改变的地方。2000年的东西,步入现代社会,要是没有要
巨大改变的传统,那个真叫神奇了。从奴隶社会到现代社会都适用。。。。
任何传统都要维护统治者,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欧洲日本也一样。大仲马的小说
里,法国国王对臣子不公,臣子用在国王面前自杀的方法“反击”。为虾米这些国家没
象中国一样鄙夷自己的传统?他们就能认清,保存传统中美好强大的东西。日本,德国
传统中的敬业,努力,守纪的精神,现代社会也依然是他们引以为自豪,也为其他民族
钦佩的民族的特性,这些特性,对这些国家在现代历史种的发展是强大的助益。相反,
中国的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我们中多少人在生活中见过
内心温润如玉,外在进退自如的人呢?
儒家重视德治,虽然也强调法治,但没有法律最高权威这样的意识。这个有历史原因
(想想世界各国的传统都是这样,就知道这个有历史的必然性),但进入现代社会是需
要改变的。另外儒家强调个人义务远远多于强调个人权利,这也需要变化。但至于“要
对人进行道德感化其根本目的是更好的统治”,这个就是共产党的动机论了,一切都是
为统治阶级服务,不管儒家说多...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8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金刚经一滴 --- 黄念祖(zt)
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
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
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
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今天这一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很快要回北京去了。今天所要谈的
《金刚经》中自己所体会的一点点,只能说是大海中的一滴,不能说是讲经。
《金刚经》对我来说,佛恩是十分深厚,把我从黑暗无知的牢狱中,挽救出来,顿
入光明无际的宝山。我的家庭世代奉佛,我童年最喜绕佛,曾于北京广济寺释尊成道日
,绕念圣号直达次日凌晨。但稍长到学校读书之后,接触到新思想,例如蔡元培《以美
育代宗教》的文章,产生一些影响,但更主要的则是看到来来往往的佛教界知名人物,
从他们的言行可以看出,世俗的缠绕毫不少于常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妒嫉障碍,
勾心斗角,争名好利,排除异己,一样也不少。于是我十分怀疑,这些人久修多少年,
为什么一点也不脱尘俗!于是产生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佛法无益于人,直等到十九岁
,大学三年级时,寒假考试结束,不想再看书,又无事可做,于是找到母亲的一部有...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29
来自主题: _Vegetarianism版 - 胎里素宝宝悦悦的成长blog
这样养育孩子最健康(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aab2ab0100es7j.html
做为姜医师的读者已有好多年。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样养育孩子最健康>这本书时, 内心
的感动真是难以言诠。我知道姜医师把全付精力与生命奉献在广大的病者身上,不仅在
诊疗病患时,做到如亲如子,以全方位的角度来评估治疗方案,也以积极的态度来鼓励
病人参与到自我疗愈的康复工程中来。在现今,医-病关系受功利条件影响的情况日益
严重,犹如以稻草来做大楼地基铺垫而就的危房,她一贯的慈悲精神,显得异常地坚固
可贵。她的治病风格犹如治学,不仅追本溯源地直抵疾病根源,更以科学家的实证方法
去观察,寻觅出影响身体的各种可能因素,透过医生与病患携手共学地去调整身体,改
变心理状态,从而臻至健康的人生。
由于遗传科学的跃进与基因研究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成果显示着:生儿育女不仅仅只是
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还体现着亲子间生命真实延续的神圣感。循着这种认真而深入的
探究引领,这本书不像时下的计生宣传, 单单从婚前健康检查,遗传筛检来呼吁;更提
出:夫妻双方身心净化是孕前的重心;对两人扮演的...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0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三界-修行-及修行法门之修与练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Nov 11 02:13:25 1999) WWW-POST
人之脑袋, 知好知坏, 正於修时, 杂念乱出, 甚多干扰, 确亦大障, 确亦甚烦,
但脑亦一机器工具矣, 如懂利用其之特性, 例如念佛号, 须如母忆子, 老老实
实时刻而念, 念至脑识满, 其即尤如唱歌, 某一首歌, 唱得多时, 脑识即时刻
自动播放, 以此脑识, 时刻提醒行者念佛, 虽是妄识, 但念念皆佛, 自亦能熏
习自心, 心既攀缘, 亦令心念念皆佛, 以妄得真, 心既时刻, 念念念佛, 心感
道交, 自能梦梦皆醒, 亦能明心见性, 故曰:须老老实而修. 亦说:烦恼是菩提.
f**********y
发帖数: 43
3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我这才是严肃主题
我只是个资深潜水。因为你们讲的很多东西我似懂非懂,就看着吧,当是熏习。好多时
候觉得自己无心修、无助感又强烈的时候,上来看看,给自己加加油。
p****y
发帖数: 23737
3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打坐讨论

你这个方法明显不适合下下根的人,
下下根的人从来对打坐起不了真正的兴趣,
照你这个方法,这辈子什么坐也不用打了。
所以,才有“熏习”,没兴趣搞到有兴趣。
v*******e
发帖数: 1715
3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进入过程和机理(剧透)
如此修行就可以很清晰的写出要点...
1. 止观是修行,第一步是止,进入禅定
2. 法门要坚持-- 一定要搞明白这个法门(修法)让你做一个什么事情,...或自己选了
一个什么事情. 这步很重要.
3. "相对2的提放",做到这个事情是功夫. 老让自己的心和这个东西照面, 和提高专著
看多了,说不定就喜欢了why?
a. 日久生情(熏习)
b.其他看多了,会慢慢觉得无聊(出离心),越会觉得这个好(法门本身的选择有意义)
4. 定时修行很重要... 真正做到3很重要...但具体打座时间可以看情况,尤其是
明显做不到3的时候.
5. 练习禅定,就是依靠一个事情,用提放方法,练习提高对这个事情的专注,并熏心.
6.. 法门下的这一个事情,是观光. 进入禅定,就是真正开始观.
进入的方法有两个,1,提放功夫纯熟, 2. 心对这个事情有兴趣
7. 我过去写的checklist是对的.
8. 观作为深入,这里没有多说. 但禅定下的观和了解,是通往解脱的方向.
v*******e
发帖数: 1715
3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进入过程和机理(剧透)
如此修行就可以很清晰的写出要点...
1. 止观是修行,第一步是止,进入禅定
2. 法门要坚持-- 一定要搞明白这个法门(修法)让你做一个什么事情,...或自己选了
一个什么事情. 这步很重要.
3. "相对2的提放",做到这个事情是功夫. 老让自己的心和这个东西照面, 和提高专著
看多了,说不定就喜欢了why?
a. 日久生情(熏习)
b.其他看多了,会慢慢觉得无聊(出离心),越会觉得这个好(法门本身的选择有意义)
4. 定时修行很重要... 真正做到3很重要...但具体打座时间可以看情况,尤其是
明显做不到3的时候.
5. 练习禅定,就是依靠一个事情,用提放方法,练习提高对这个事情的专注,并熏心.
6.. 法门下的这一个事情,是观光. 进入禅定,就是真正开始观.
进入的方法有两个,1,提放功夫纯熟, 2. 心对这个事情有兴趣
7. 我过去写的checklist是对的.
8. 观作为深入,这里没有多说. 但禅定下的观和了解,是通往解脱的方向.
p****y
发帖数: 23737
3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2-28-10修行记录
刚开始学打坐或对打坐没什么兴趣的人,这种手段是必要的。所谓的“熏习”。
btw,qxc滥用权力删贴。不过,无所谓,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q****u
发帖数: 1421
3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06-30修行纪录
你现在号称“持眼根”;我现在号称是“念佛号”。
我的外相法门是念佛号,内边无相法依心的兴趣而取。进可攻,退可守。守是守在外相
法门念佛号上,这是我的立足点。我非常有信心现在这么修不大可能出问题,最差也可
以借佛号心咒磨练熏习。这效果我也见到了,比较满意,以后需要更加精进。
而你在修什么呢?持眼根,小心别是自欺。

是在
不是
v*******e
发帖数: 1715
37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9-15修行记录
心对于两个东西的渴望,是解脱的根源
心对于自由--自主的渴望,是定力的根源。心对于觉知的渴望,是观照慧的根源。
放弃自由,就是随波逐流,放弃觉知,就是麻木。。。这两个渴望体现在生活点滴。
也靠生活点滴来熏习体会。
当岁月把命运的面具刻在你脸上,and call you "Mr Anderson"
can you defy it and say "I am neo" ? 这不是自制力,而是自由之力。
不是缺乏自制,而是缺乏自由。
出离心,不是出离这个世界,而是出离业力的束缚。 当然这个世界是业力的一部分。
这是积极的出离心。
y***i
发帖数: 11639
38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今天下午比较认真的对着这些贴子想了一下
######################################################
发信人: venusfire (J星  爱自由),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Re: J来看看 Re: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如上是什么?怎么才能不变质?

######################################################
发信人: puppeteer (舟云),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Re: J来看看 Re: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5 13:24:33 2011, 美东)
是指如不行则不碰, 如碰则需有 "观" 行尽之心愿, 如碰则不随喜好
择而 "观", 如碰则只 "观" 与 "愿", 是 "应", 而非 "强", 或 "求", 更非
找些什么彻底了解被观对相的心愿的这种污染的花样行为.
###################################...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7/31修行记录

跟目标无关的都算是杂念,不管就是不理它。
被骗是因为投入杂念。
抗拒、消灭、否认虽然不是投入杂念,但是也是去理他了。
虽然不如投入杂念那么厉害,也属于忘失目的。
不清楚为什么老提杂念的事,只要目标清楚,杂念应该是很容易判断的。
所以我觉得重点应该是放在“目标清晰化”上。
而目标清晰化的难点在于“熏习入心”。
而且目标清晰化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就是整个身心意都认同、认清了这个目标,
而不仅仅是不管疼痒的“知道”,因为仅仅知道,是不够的。
比如天人,据说他们的聪明程度通常要高于普通世人,你给他讲佛法道理,
他比你还明白。你要说观光法,估计waichi的一页纸,他两分钟就倒背如流了,
但是他心里并不认同。所以不修。
f*******8
发帖数: 3612
4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7/31修行记录

跟目标无关的都算是杂念,不管就是不理它。
被骗是因为投入杂念。
抗拒、消灭、否认虽然不是投入杂念,但是也是去理他了。
虽然不如投入杂念那么厉害,也属于忘失目的。
不清楚为什么老提杂念的事,只要目标清楚,杂念应该是很容易判断的。
所以我觉得重点应该是放在“目标清晰化”上。
而目标清晰化的难点在于“熏习入心”。
而且目标清晰化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就是整个身心意都认同、认清了这个目标,
而不仅仅是不管疼痒的“知道”,因为仅仅知道,是不够的。
比如天人,据说他们的聪明程度通常要高于普通世人,你给他讲佛法道理,
他比你还明白。你要说观光法,估计waichi的一页纸,他两分钟就倒背如流了,
但是他心里并不认同。所以不修。
v*******e
发帖数: 1715
4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9/27 修行记录
我还有另外的强项。我哪怕不修,都还在修。
就是熏习自己的习惯。这些习惯,虽然平时意义有限,但在修的时候,就非常重要。
p*******r
发帖数: 4048
42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9/27 修行记录
你最近在熏习什么习惯?
我还是在弄凡事搞明白那个。
d******y
发帖数: 325
4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转载】禅定的实验报告 by venusfire
有一天,我把禅定搞清楚了。写的

=======================


这个过程说来也很简单. 禅定是心的兴趣,这个是对的 。

这个兴趣如何发挥作用,让人进入禅定呢?这就是细节。是这个兴趣直接
如杆子和影子的关系那样,对应成禅定相的?还是如何???

下面是实验报告。

如下图, 纵坐标是时间,从上往下。

X表示心,所在的地方,标上x

第一行横左标内容:
0:各类杂事, 1: 你要做的这个事 右数字:专注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0 0 0 0 1 0 0 0 0 1.0
x 0.9
x 0.8
X 1.1
x ... 阅读全帖
q*c
发帖数: 9453
4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新年快乐!
最近很忙, 等我忙过了, 把我这么多年真正有用的杀手锏告诉大家 - 让各位了解检
查一下, 看看真发心是什么样子, 自己是真发心还是真发想, 如何磨练熏习真心。
J 能帮助大家的是智慧 - 我也就能帮助帮助发心了。 新年到来 -- 希望各位包括
我自己早日成就大愿, 打破这个无明的世界!
q*c
发帖数: 9453
45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新年快乐!
最近很忙, 等我忙过了, 把我这么多年真正有用的杀手锏告诉大家 - 让各位了解检
查一下, 看看真发心是什么样子, 自己是真发心还是真发想, 如何磨练熏习真心。
J 能帮助大家的是智慧 - 我也就能帮助帮助发心了。 新年到来 -- 希望各位包括
我自己早日成就大愿, 打破这个无明的世界!
q****u
发帖数: 1421
46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阿姜敦:法语微言Zz (转载)
“龙普”是个南传的高手。他下面说的这个也是一种有前途的兴趣,谁够聪明的话
应该去熏习这样的兴趣。
q****u
发帖数: 1421
47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阿姜敦:法语微言Zz (转载)
W说过“收到纯法性之见”,大概是这样说的吧。以前我是看不明白的,什么他妈的法
性,对了,W针对我的问题还直接对我说“这些是法性如此”,我当时也听不懂。现在
我感觉明白了,就是tnnd的法性要唱什么戏,你就让他自己唱,只旁观不干涉,心里
别有任何期盼。
心真接受上面这个就算熏习成功了。光头脑接受还不算,慢慢来吧。头脑都不接受,
那就不知道折腾到什么时候了。
q****u
发帖数: 1421
48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何为我理解的入流
你先守着你老人家的一亩三分地好了,哈哈。我特别针对你的有一个实实际际的看法
,就是不熏习出好的习惯态度,你走不出你那一亩三分地。什么好的习惯,就是能面
对当下之障碍的变态的乐趣。
你看你追着gismo问说啥没有外相上的效果,这反应出你一定的不良心态。当然最重要
的是你坐中的“心行”是咋样的。如果你一边观光一边“心行”也大部分时间如是,
那就真的不好了。
q****u
发帖数: 1421
4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何为我理解的入流
你的“有相的体会”和我说的“外相上的效果”没啥大的区别。gimso从始至终表现就
是一些外相上的效果,比如他自称的禅定、轻安、什么烦恼没了、打坐很多什么的,
你对这些就很感兴趣。而我反复指出gimso问题大大的,估计你也知道,不然真是白根
W熏习这么久。你看你,问了一下gismo什么是入流。他回答的那么土,你放着不管了
,转而问他什么有相的体会。你觉得他很适合回答你这个问题吗?
我不知道你出于什么原因表现得比较土,这还得你自己说。你真不觉得自己有点土吗

话再说回来,你说的“有相的体会”具体是什么?
l*****o
发帖数: 361
5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眼神是灵魂之窗
你把我绕晕了。
你写:“在这张照片上。虽然浑浊,但亮光未完去。所以应该是在好转。”
亮光未完去,那是指虽有亮光,却比之前黯淡,那是差了呀,怎么会是好转呢?
如果好转,在那亮光照耀下,还能有浑浊、欲望叫你看见?
anyway~~~@_@ 你这键盘一敲,“浑浊、欲望”一撂,然后写“随便一说,也不想深探
究了。”
唉呀呀~~~WaiChi赶快现身再敦促他对完成修行这一步的兴趣再强烈些,以帮助他对未
能发起大乘心却有愁的程度更强一些,以便加强熏习。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