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发帖数: 32122 | 1 很简单
徐茂功是翟让的人
王伯当是李密的
隋柱国、蒲山郡公。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投瓦岗军。瓦岗军首领翟让派李密游
说河南地区武装势力归附瓦岗军,颇有成效。李密又献策,劝翟让迎击前来镇压瓦岗军
的隋将张须陀军,瓦岗军大败隋军,声威渐盛。李密又建议袭取兴洛(洛口)仓,开仓
赈济贫民,由是起事队伍迅速壮大。
时,把王世允给打得屁滚尿流,再接着把宇文化及的十万军给平了。接下来的一场内祸
,李密部与翟让部出现清洗,让瓦岗内出现分裂,接下来,被王世充的几万军打趴下了。
被迫投唐李渊,注定了李密彻底没机会,逐鹿王位了。 |
|
u****d 发帖数: 2578 | 2 对照大家关于上古的讨论,看看先贤的说法。
论正统
----------------------------------------------------------------------------
----
(1902年7月5日)
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言正统者,以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于是
乎有统;又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也,于是乎有正统。统之云者,殆谓天所立而民所
宗也;
正之云者,殆谓一为真而余为伪也。千余年来,陋儒龂断于此事,攘臂张目,笔斗
舌战,支离蔓衍,不可穷诘。一言蔽之曰,自为奴隶根性所束缚,而复以煽后人之奴隶
根性而已。
是不可以不辩。
“统”字之名词何自起乎?殆滥觞于《春秋》。《春秋公羊传》曰:“何言乎王正
月,大一统也。”此即后儒论正统者所援为依据也。庸讵知《春秋》所谓大一统者,对
于三统而言,《春秋》之大义非一,而通三统实为其要端。通三统者,正以明天下为天
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姓之所得私有,与后儒所谓统者,其本义既适相反对矣。故夫统之
云者,始于霸者之私天下,而又惧民之不吾认也,乃为是说以钳制之曰:此天之所以与
我者... 阅读全帖 |
|
f******d 发帖数: 2394 | 3 论正统
梁启超(1902年7月5日)
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言正统者,以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于是
乎有统;又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也,于是乎有正统。统之云者,殆谓天所立而民所
宗也;
正之云者,殆谓一为真而余为伪也。千余年来,陋儒龂断于此事,攘臂张目,笔斗
舌战,支离蔓衍,不可穷诘。一言蔽之曰,自为奴隶根性所束缚,而复以煽后人之奴隶
根性而已。
是不可以不辩。
“统”字之名词何自起乎?殆滥觞于《春秋》。《春秋公羊传》曰:“何言乎王正
月,大一统也。”此即后儒论正统者所援为依据也。庸讵知《春秋》所谓大一统者,对
于三统而言,《春秋》之大义非一,而通三统实为其要端。通三统者,正以明天下为天
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姓之所得私有,与后儒所谓统者,其本义既适相反对矣。故夫统之
云者,始于霸者之私天下,而又惧民之不吾认也,乃为是说以钳制之曰:此天之所以与
我者,吾生而有特别之权利,非他人所能几也。因文其说曰:“亶聪明,作父母。”曰:
“辨上下,定民志。”统之既立,然后任其作威作福,恣睢蛮野,而不得谓之不义;而
人民之稍强立不挠者,乃得坐之以不忠不敬、大逆无... 阅读全帖 |
|
u****d 发帖数: 2578 | 4 论正统
(1902年7月5日)
梁启超
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言正统者,以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于是
乎有统;又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也,于是乎有正统。统之云者,殆谓天所立而民所
宗也;
正之云者,殆谓一为真而余为伪也。千余年来,陋儒龂断于此事,攘臂张目,笔斗
舌战,支离蔓衍,不可穷诘。一言蔽之曰,自为奴隶根性所束缚,而复以煽后人之奴隶
根性而已。
是不可以不辩。
“统”字之名词何自起乎?殆滥觞于《春秋》。《春秋公羊传》曰:“何言乎王正
月,大一统也。”此即后儒论正统者所援为依据也。庸讵知《春秋》所谓大一统者,对
于三统而言,《春秋》之大义非一,而通三统实为其要端。通三统者,正以明天下为天
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姓之所得私有,与后儒所谓统者,其本义既适相反对矣。故夫统之
云者,始于霸者之私天下,而又惧民之不吾认也,乃为是说以钳制之曰:此天之所以与
我者,吾生而有特别之权利,非他人所能几也。因文其说曰:“亶聪明,作父母。”曰:
“辨上下,定民志。”统之既立,然后任其作威作福,恣睢蛮野,而不得谓之不义;而
人民之稍强立不挠者,乃得坐之以不忠不敬、大逆无道诸恶...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ireroad (地狱之路),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辽要是占了河南是不是就可以算正朔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28 18:39:31 2015, 美东)
论正统
梁启超(1902年7月5日)
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言正统者,以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于是
乎有统;又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也,于是乎有正统。统之云者,殆谓天所立而民所
宗也;
正之云者,殆谓一为真而余为伪也。千余年来,陋儒龂断于此事,攘臂张目,笔斗
舌战,支离蔓衍,不可穷诘。一言蔽之曰,自为奴隶根性所束缚,而复以煽后人之奴隶
根性而已。
是不可以不辩。
“统”字之名词何自起乎?殆滥觞于《春秋》。《春秋公羊传》曰:“何言乎王正
月,大一统也。”此即后儒论正统者所援为依据也。庸讵知《春秋》所谓大一统者,对
于三统而言,《春秋》之大义非一,而通三统实为其要端。通三统者,正以明天下为天
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姓之所得私有,与后儒所谓统者,其本义既适相反对矣。故夫统之
云者,始于霸者之私... 阅读全帖 |
|
f******d 发帖数: 2394 | 6 什么叫独立思考,启迪民智?贴一篇梁启超的《论正统》。比其《少年中国说》更应收
入课本。
****************************************************************************
论正统
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言正统者,以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于是乎有
统;又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也,于是乎有正统。统之云者,殆谓天所立而民所 宗
也;
正之云者,殆谓一为真而余为伪也。千余年来,陋儒龂断于此事,攘臂张目,笔斗舌战
,支离蔓衍,不可穷诘。一言蔽之曰,自为奴隶根性所束缚,而复以煽后人之奴隶 根
性而已。是不可以不辩。
“统”字之名词何自起乎?殆滥觞于《春秋》。《春秋公羊传》曰:“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此即后儒论正统者所援为依据也。庸讵知《春秋》所谓大一统者,对 于
三统而言,《春秋》之大义非一,而通三统实为其要端。通三统者,正以明天下为天下
人之天下,而非一姓之所得私有,与后儒所谓统者,其本义既适相反对矣。故夫统之
云者,始于霸者之私天下,而又惧民之不吾认也,乃为是说以钳制之曰:此天之所以与
我者,吾生而有特别之... 阅读全帖 |
|
f******d 发帖数: 2394 | 7 论正统
作者:梁启超
(1902年7月5日)
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言正统者,以为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于是乎有
统;又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也,于是乎有正统。统之云者,殆谓天所立而民所 宗
也;
正之云者,殆谓一为真而余为伪也。千余年来,陋儒龂断于此事,攘臂张目,笔斗舌战
,支离蔓衍,不可穷诘。一言蔽之曰,自为奴隶根性所束缚,而复以煽后人之奴隶 根
性而已。是不可以不辩。
“统”字之名词何自起乎?殆滥觞于《春秋》。《春秋公羊传》曰:“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此即后儒论正统者所援为依据也。庸讵知《春秋》所谓大一统者,对 于
三统而言,《春秋》之大义非一,而通三统实为其要端。通三统者,正以明天下为天下
人之天下,而非一姓之所得私有,与后儒所谓统者,其本义既适相反对矣。故夫统之
云者,始于霸者之私天下,而又惧民之不吾认也,乃为是说以钳制之曰:此天之所以与
我者,吾生而有特别之权利,非他人所能几也。因文其说曰:“亶聪明,作父母。”曰
: “辨上下,定民志。”统之既立,然后任其作威作福,恣睢蛮野,而不得谓之不义
;而人民之稍强立不挠者,乃得坐之以不忠不敬、大逆无道诸恶名,以锄之摧...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264 | 8 王
(百家姓典故)
王氏望族名臣 三代丞相王导
在历史上,王氏之成为显赫的家族,是开始于晋朝的王导。他辅
佐晋元帝渡江,在建业(今南京)建立了东晋,并且接连做了元帝、
明帝、成帝三代的丞相。他的子孙,也世代簪缨,于是,他们这一家
族,自然门第越来越高,最后演变成“合望族者,辄推王、谢”了。
也许是因为名望太高了,所以历来对于王氏的姓源,有许许多多
的说法,令人有莫衷一是之感。
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京兆、河间之王,出周文王第十
五子毕公高,此姬姓之王;出北海、陈留者,舜之后,此妫姓之王;
出汲都郡,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
翊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阿史布,此皆虏
姓之王,大抵子孙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这段记载,说明了姓王的人,并不是一个来源传下来的,以汉族
来说,有的是周文王的后代,有的是虞舜的子孙,有的则是殷商比干
的后代。这种情形,已经是够复杂的了,后来不但许多外族不约而同
地改姓了这个汉姓,而且还有一些人也被赐姓为王,譬如,《汉书》
上就曾提出,燕王丹之玄孙嘉,曾被王莽赐姓王氏;来自西域胡支氏
的王世充也冒姓王。这么一来, |
|
m******r 发帖数: 4351 | 9 并州有刘世让和唐俭, 要防范突厥人, 陕北要防范梁师都等, 唐的老巢怎么可能没兵守
把呢
知道唐太子李建成在干什么吗? 统诸军安定后方呢。之前讨灭稽胡,把胡人二十岁以上
的全屠了。
这个并州行军总管刘世让的实力也颇有一观,“攻窦建德黄州,拔之。洺州严备,世让
不得进。会突厥将入寇,上召世让还"
别忘了四川是李唐的,窦轨领的就是巴蜀兵和李世民合兵打王世充
还是那句话,一万人扔过去给李唐塞牙缝都不够,所以凌敬的提议是全军北上。即使如
此,这个仍然是一个馊主意。 |
|
n*******w 发帖数: 6708 | 10 历史事实是单雄信,被俘,想要投降,
但是李世民不容他,非要他死
徐世绩(徐茂功) 用自己所有的官职,赏赐求李世民,李世民也不同意
后来徐世绩从自己的大腿上割块肉,说是当作和单雄信同死了
单雄信和徐世绩关系很好,相当于发小
和秦琼,程知节只是一起在瓦岗寨共过事,关系非常一般
而且,单雄信,徐世绩是翟让以前的死党,后来投诚给李密
而秦琼,程知节和李密的关系更好一点
这仇恨就可解。再说单雄信的好友秦叔宝、程咬金都在大唐,他们从中帮着劝解,还有
什么解不开的冤仇。单雄信誓死不降唐,可能还是因为王世充对他有知遇之恩,士为知
己者死嘛。 |
|
B*******u 发帖数: 3789 | 11 《隋书》卷八十五《王世充传》:有道士桓法嗣者,自言解图谶,充昵之。法嗣乃以
《孔子闭房记》,画作丈夫持一干以驱羊。法嗣云:“杨,隋姓也。干一者,王字也。
居羊后,明相国代隋为帝也。”
《孔子闭房记》本来是木有图的,但桓法嗣根据谶语加了个图。如果说“亡秦者胡”是
《推背图》的祖宗的话,桓法嗣的造作就是《推背图》的父母了。
不过说是孔子所著有点不靠普。 |
|
m***n 发帖数: 12188 | 12 这是另外一个版本的隋朝十大名将:
----------------
隋朝(581年-618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
,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外祖父杨坚,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舅父李渊
,到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从建国到覆国虽然只有38年,但却
南下灭陈统一南北朝,北破突厥,征服林邑(今越南南方),驯服契丹,收复琉球,伊
吾,攻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平定各方叛乱,隋朝涌现出的名将比起其他朝代也是毫不
逊色。
一、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
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灭亡北
齐之役。杨坚为帝,任命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
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指挥平定高智慧之乱,后来又率军几次大破突厥,杨广即位,
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去世后谥曰景武。
主要成就:参与平齐灭陈,大破突厥。
二、韩擒虎
韩擒虎(538年—592年12月26日),隋朝著名将领,原名擒豹,字子通,鲜卑族,
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2036 | 13 历史劫难,血映红天。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秦朝亡于宰相赵高;汉朝亡于宰相曹操;隋朝亡于宰相王世充;唐朝亡于宰相朱温;宋
朝亡于宰相秦桧等;元朝亡于宰相哈麻;明朝亡于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魏忠贤
;清朝亡于宰相李鸿章。中国封建王朝统一迄今二千多年,所经秦、汉、隋、唐、宋、
元、明、清等八大朝代,竟无一例外地全部亡于宰相。
所以,中国老百姓才会概括出一条历史铁律:“国之治,宰相贤,国之乱,宰相奸”。
宰相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兴衰治乱的历史关键。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大特点。
中国社会历史的这个特点,是由宰相作为官权代表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由官权与皇权
相分离以及与民权相对立的矛盾性质决定的。在由皇权、官权、民权和洋权所组成的权
力结构中,由于平时洋权被阻挡在国家政治之外,民权则完全融化在皇权之中,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社会矛盾便表现为是官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官家与皇家之间的矛盾。
官权集团对下与民众的矛盾和对上与皇家的矛盾,在客观上把民众与皇家联系在了一起
,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基础,皇家即是天下,天下即是皇家,天下是天子的天下,
天子是天下的主子,皇权成为民众抗衡官权的天然依靠力量,...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5581 | 14 李密没收张须陀吧,他的部下倒是收了不少,比如秦琼。张须陀当时就战死了。
隋柱国、蒲山郡公。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投瓦岗军。瓦岗军首领翟让派李密游
说河南地区武装势力归附瓦岗军,颇有成效。李密又献策,劝翟让迎击前来镇压瓦岗军
的隋将张须陀军,瓦岗军大败隋军,声威渐盛。李密又建议袭取兴洛(洛口)仓,开仓
赈济贫民,由是起事队伍迅速壮大。
时,把王世允给打得屁滚尿流,再接着把宇文化及的十万军给平了。接下来的一场内祸
,李密部与翟让部出现清洗,让瓦岗内出现分裂,接下来,被王世充的几万军打趴下了。
被迫投唐李渊,注定了李密彻底没机会,逐鹿王位了。 |
|
b*p 发帖数: 2208 | 15 主要是得罪了寇仲和徐子凌
隋柱国、蒲山郡公。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投瓦岗军。瓦岗军首领翟让派李密游
说河南地区武装势力归附瓦岗军,颇有成效。李密又献策,劝翟让迎击前来镇压瓦岗军
的隋将张须陀军,瓦岗军大败隋军,声威渐盛。李密又建议袭取兴洛(洛口)仓,开仓
赈济贫民,由是起事队伍迅速壮大。
时,把王世允给打得屁滚尿流,再接着把宇文化及的十万军给平了。接下来的一场内祸
,李密部与翟让部出现清洗,让瓦岗内出现分裂,接下来,被王世充的几万军打趴下了。
被迫投唐李渊,注定了李密彻底没机会,逐鹿王位了。 |
|
w***a 发帖数: 1053 | 16 唐写的隋史很多地方不可信,过于美化李氏,李的对头都描写的很龌龊,需要细细推敲
隋柱国、蒲山郡公。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投瓦岗军。瓦岗军首领翟让派李密游
说河南地区武装势力归附瓦岗军,颇有成效。李密又献策,劝翟让迎击前来镇压瓦岗军
的隋将张须陀军,瓦岗军大败隋军,声威渐盛。李密又建议袭取兴洛(洛口)仓,开仓
赈济贫民,由是起事队伍迅速壮大。
时,把王世允给打得屁滚尿流,再接着把宇文化及的十万军给平了。接下来的一场内祸
,李密部与翟让部出现清洗,让瓦岗内出现分裂,接下来,被王世充的几万军打趴下了。
被迫投唐李渊,注定了李密彻底没机会,逐鹿王位了。 |
|
v******n 发帖数: 595 | 17 李密才活了37岁?
隋柱国、蒲山郡公。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投瓦岗军。瓦岗军首领翟让派李密游
说河南地区武装势力归附瓦岗军,颇有成效。李密又献策,劝翟让迎击前来镇压瓦岗军
的隋将张须陀军,瓦岗军大败隋军,声威渐盛。李密又建议袭取兴洛(洛口)仓,开仓
赈济贫民,由是起事队伍迅速壮大。
时,把王世允给打得屁滚尿流,再接着把宇文化及的十万军给平了。接下来的一场内祸
,李密部与翟让部出现清洗,让瓦岗内出现分裂,接下来,被王世充的几万军打趴下了。
被迫投唐李渊,注定了李密彻底没机会,逐鹿王位了。 |
|
发帖数: 1 | 18 李玄霸没活过13岁,夭折。
罗士信是张须陀部将。日本人列的武将列传,张须陀那是超一流人物。大业九年,长白
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打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军征讨。当时,罗士信年仅十四
岁,请求从军征战。张须陀道:“你连穿盔甲都没力气,怎能打仗呢?”罗士信大怒,
当即身披两副甲,悬挂两壶箭,飞身上马。张须陀非常赞赏,许其出战。
大业十二年,张须陀战死,罗士信改隶裴仁基麾下。罗士信早年曾得到裴仁基的礼遇,
有感于他的知己之恩。后来裴仁基父子因谋刺王世充失败,在洛阳被杀。罗士信随李世
民平定洛阳后,出资收敛裴仁基、裴行俨父子,把他们葬在北邙山上,还道:“我死后
,也要葬在此墓旁。”后来果然如愿。
裴仁基的遗腹子裴行俭那是神仙般的人物——会算命、会兵法、同时还是初唐有名书法
家,儒将之雄,帮助唐朝恢复西域。 |
|
S*******C 发帖数: 7325 | 19 ☆─────────────────────────────────────☆
ccccmm (猪喂曼玉) 于 (Tue Feb 16 00:29:22 2010,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tczm (天朝子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的唐朝到底有多强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6 00:14:21 2010, 美东)
刚看了 余秋雨在奥运时候的 博客,他说 世界上曾经如此大规模的欢迎过世界各国来
宾的其实只有一个国家,就是中国,什么时候?唐代的长安,尽管那个时候谈不上奥运
会,但是你想想看,这是什么概念?当时的罗马城不到五万人,长安是100万人,70几
个外交社团,我们长安城里面吃的是阿拉伯面食,用的是罗马一粟,看的是印度杂技,
穿的是波斯的服装,世界各国的宗教在我们那儿都有他们的教堂,中国人已经很习惯于
用平静的心态面对丝绸之路来的各国的客人,这种平和的心境,从容的心境希望能够在
我们新的世纪不仅复活,而且更好的弘扬。
这岂不是 很像现在的美国?
☆────────────────────────────────────... 阅读全帖 |
|
b********b 发帖数: 65 | 20 现在很多古代小说和电视中的人称都是随手乱用,比如喜欢让皇后和嫔妃自称为“臣妾
”,庶出的皇子公主称自己的生母为“母妃”,殊不知在古代人眼里,臣妾指的是奴隶
,母妃更是不仅直到明清才出现,而且只是书面用语并非当面称呼。
古代妻妾之别有如天渊,早在战国时的《礼记》中就有记载:“妾合买者,以其贱同公
物也。”《唐律》中也明确规定“妾通买卖”,纳妾时给予的财物被称为“买妾之资”
。而妻妾之别不仅在民间泾渭分明,在皇宫中也同样毫不例外。比如晋武帝的宠妃胡芳
得宠到了有着“亚后”的待遇,但她的父亲胡奋在遇见皇后杨艳的父亲时,仍旧只能恭
恭敬敬地说道:“我的女儿不过是给你的女儿做婢女的。”再比如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
在后宫中的待遇都一切如同皇后了,但一个小小的从六品下的侍御史照样敢在提到武惠
妃时毫不客气地指出“惠妃本是左右执巾栉者也”,直接对皇帝说你心爱的女人不过就
是一个伺候你的下人。
不仅在世人眼里小妾的身份是如此不上了台面,小妾所生的庶子甚至都没资格安葬自己
的生母。唐朝有位大臣名叫丘行恭,曾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先后灭掉薛举、刘武周、王世
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立下赫赫战功,但就因为和嫡兄抢着安葬... 阅读全帖 |
|
K*****2 发帖数: 9308 | 21 有可能很老了
高风亮节石敬瑭,一代文豪张宗昌。
手足情深李世民,善待功臣朱元璋。
收复幽云赵光义,血战东北张学良。
安分守己李自成,忠心耿耿冯玉祥。
爱民如子张献忠,变法先驱司马光。
横扫英法咸丰帝,独尊儒术秦始皇。
忠孝两全伍子胥,两袖清风和中堂。
灭蜀先锋夏侯霸,抗金志士张邦昌。
寿比南山王子安,白头偕老胶东王。
饮马嫩江宋徽宗,威震关中秦舞阳。
赤胆忠心安禄山,铁血男儿魏忠贤。
死守长安李隆基,保卫潼关哥舒翰。
天生丽质贾南风,母慈子孝武则天。
冰清玉洁刘楚玉,不近女色洪秀全。
宁死不屈洪承畴,五年复辽袁崇焕。
男儿自强张易之,坐怀不乱柳三变。
宽厚仁爱完颜亮,大魏忠臣司马炎。
不事二主刘玄德,匡扶汉室曹子桓。
铁面无私严惟中,民族英雄张弘范。
九尺大汉宋公明,贞洁烈女赵飞燕。
伉俪情深张灵甫,扫黄始祖管夷吾。
忠君之士宇文护,东晋恩公刘寄奴。
白手起家周亚夫,千里援侄明成祖。
睦邻友好金兀术,憨厚老实李林甫。
义助表弟唐国公,爱惜朝臣尔朱荣。
完体将军李克用,大唐栋梁朱全忠。
佛性禅心唐武宗,用兵如神李景隆。
足智多谋司马衷,捍卫大隋王世充。
花园救旱常凯申,心慈好善来俊臣。
... 阅读全帖 |
|
K*****2 发帖数: 9308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arcas2 (______),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千古奇冤一百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11 21:31:05 2016, 美东)
有可能很老了
高风亮节石敬瑭,一代文豪张宗昌。
手足情深李世民,善待功臣朱元璋。
收复幽云赵光义,血战东北张学良。
安分守己李自成,忠心耿耿冯玉祥。
爱民如子张献忠,变法先驱司马光。
横扫英法咸丰帝,独尊儒术秦始皇。
忠孝两全伍子胥,两袖清风和中堂。
灭蜀先锋夏侯霸,抗金志士张邦昌。
寿比南山王子安,白头偕老胶东王。
饮马嫩江宋徽宗,威震关中秦舞阳。
赤胆忠心安禄山,铁血男儿魏忠贤。
死守长安李隆基,保卫潼关哥舒翰。
天生丽质贾南风,母慈子孝武则天。
冰清玉洁刘楚玉,不近女色洪秀全。
宁死不屈洪承畴,五年复辽袁崇焕。
男儿自强张易之,坐怀不乱柳三变。
宽厚仁爱完颜亮,大魏忠臣司马炎。
不事二主刘玄德,匡扶汉室曹子桓。
铁面无私严惟中,民族英雄张弘范。
九尺大汉宋公明,贞洁烈女赵飞燕。
伉俪情深张灵甫,扫黄始祖管夷吾。
忠君之士宇文护,东晋恩公刘寄奴。
...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45 | 23 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
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根据史书的记载,因为这位皇子生于
太极宫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不过“承乾”二字虽为宫室之名
,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唐高祖李渊为这个嫡孙亲赐。
武德三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封为恒山王。
武德五年,李世民将妻子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李承乾的侍读。
武德七年,李承乾徙封中山王。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
大师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令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所以李世民即位后,在
册封太子的诏书中称承乾“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并非夸夸其辞。
同年,李世民又将长孙家庆的胞弟长孙祥任命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十月癸亥,年仅8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太子。
史书记载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太宗非常喜欢他,而
李承乾作为大唐的皇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万众瞩目的生活也就此开始了。
贞观三年,太子太师李纲因为脚疾只能乘着轿子进宫,于是李承乾亲自将自己的老师引
上殿并恭恭敬敬地行礼,又向其虚心...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3789 | 24 李靖在王世充开战不久,就去南方平乱萧铣去了。虎劳关是李绩在,也就是李世绩,原
名徐世绩。 |
|
i***0 发帖数: 8469 | 25 历史走向真的会被偶然改变吗?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我知道这个命题并不成例,历史是不承认假设的,然而,
鲜活的历史也在时刻提醒着人们,偶然事件有时是能够改变历史的。
1、著名的荆轲刺秦是六国贵族在无可奈何之际,对暴秦的最后一次反击,虽然“壮士
一去兮不复返”,但历史学家仍忘不了告诫我们,即令刺秦成功,秦始皇也不会身死国
灭,统一的步伐不可阻挡。然而读史至此,我却每每心存疑惑,以始皇两位继承人的姿
质-扶苏柔懦、胡亥昏庸,他们真能完成统一大业?
2、楚汉相争时,刘邦曾被楚军一箭射中胸部,虽然幸未致命,但不能不使人产生联想
,万一那支利箭抬高三寸,历史又会怎样发展?让我们再做假设,彭城一战时,刘邦若
是死于项羽的三万铁骑,或在白登成为匈奴冒顿单于的阶下囚,还会有辉煌史册的大汉
文明吗?
3、汉光武帝刘秀窘困时,曾化装为王郎的使者在馆驿就食,当时就引起驿馆官员的怀
疑,诈言邯郸将军来到作为试探。读史至此,常替刘秀担心,如果当时真有王郎的邯郸
将军到达,以后还有所谓的“光武中兴”吗?
4、西汉王朝热衷于复古的权臣王莽以外戚掌握政权,最终推翻了西汉,然而仔细研究
历史却发现,如果不是太皇太后... 阅读全帖 |
|
i***0 发帖数: 8469 | 26 历史走向真的会被偶然改变吗?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我知道这个命题并不成例,历史是不承认假设的,然而,
鲜活的历史也在时刻提醒着人们,偶然事件有时是能够改变历史的。
1、著名的荆轲刺秦是六国贵族在无可奈何之际,对暴秦的最后一次反击,虽然“壮士
一去兮不复返”,但历史学家仍忘不了告诫我们,即令刺秦成功,秦始皇也不会身死国
灭,统一的步伐不可阻挡。然而读史至此,我却每每心存疑惑,以始皇两位继承人的姿
质-扶苏柔懦、胡亥昏庸,他们真能完成统一大业?
2、楚汉相争时,刘邦曾被楚军一箭射中胸部,虽然幸未致命,但不能不使人产生联想
,万一那支利箭抬高三寸,历史又会怎样发展?让我们再做假设,彭城一战时,刘邦若
是死于项羽的三万铁骑,或在白登成为匈奴冒顿单于的阶下囚,还会有辉煌史册的大汉
文明吗?
3、汉光武帝刘秀窘困时,曾化装为王郎的使者在馆驿就食,当时就引起驿馆官员的怀
疑,诈言邯郸将军来到作为试探。读史至此,常替刘秀担心,如果当时真有王郎的邯郸
将军到达,以后还有所谓的“光武中兴”吗?
4、西汉王朝热衷于复古的权臣王莽以外戚掌握政权,最终推翻了西汉,然而仔细研究
历史却发现,如果不是太皇太后... 阅读全帖 |
|
d****b 发帖数: 346 | 27 瓦岗军的马军曾算是独步天下,在与宇文化及的骁果决战后损失很大,与王世充决战的
时候只能依靠被自己计杀的翟让的心腹单雄信--因为还算支持李密的程(程咬金)为
了救裴受伤。另外,杀翟让确实寒了大多数瓦岗将领的心。毕竟翟让是当年的大佬,就
算他能力不行(这点不但大家认可,翟让自己也认可),在没有比较让大家信服的证据
前就直接在军营里骗杀,影响太坏。且无论与宇文还是王战都是把对方避到绝路上以后
再战,宇文的部队急于回家,那帮禁军为了回家连皇帝都宰了,后来把宇文也宰了,李
密非不让道,然后把人的粮食也搞光,这样虽然打胜也是惨胜,王的部队也是被困在洛
阳,没有地方去,加上两只部队都以隋的骁果为主,本身战斗力极强,拼死反击,李密
又失军心,临阵用人不当(当初逼迫以枭雄自比的单跪地求饶,之后居然依旧以起为马
军主将-程受伤后),败了也不是不合理的。 |
|
b*********n 发帖数: 540 | 28 李元霸,有其人,但史书上只有一个名字,早死,没有任何武功和战功记录。……十一
条好汉去掉九条,秦叔宝的排名就要大大靠前,至少要进入前五名,而要对历史上的战
将进行排名,那是荒谬不可靠的。事实上,史上的秦叔宝是难得的勇猛战将。
隋唐演义里的好汉排名是很明晰和确定的。然而,拨开演义的迷雾,揭开历史的真相,
发现隋唐演义里排在前十一位的好汉,绝大部分是浮云。李元霸,有其人,但史书上只
有一个名字,早死,没有任何武功和战功记录。宇文成都、裴元庆、熊阔海、伍天锡、
伍云召、魏文通和新文礼,全都当神话看好了。靠山王杨林,原型可能是名将来护儿,
小将罗成的原型可能是罗士信。十一条好汉去掉九条,秦叔宝的排名就要大大靠前,至
少要进入前五名,而要对历史上的战将进行排名,那是荒谬不可靠的。事实上,史上的
秦叔宝是难得的勇猛战将。
秦叔宝的勇猛表现在他的单兵作战能力方面,他可以凭借自己的战斗力迅速突破敌人防
线,摧毁或擒获对方的核心战将。例如《旧唐书》记载,他每次跟随唐太宗出战,敌人
阵地上有骁将骑着好马,穿着耀眼的盔甲在前方炫耀战力,李世民大怒,于是命秦叔宝
前往敌阵击杀。秦将军接受命令,每次都拿一杆长枪...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29 http://hx.cnd.org/?p=129781
历史上的帝王大多爱面子,喜欢搞大场面,其中一位要数大名鼎鼎的隋炀帝杨广先生,
此君统治之时,恰逢国力强盛。
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说,“炀帝即位,是时户口益多,府库盈溢”。(《隋书·
食货志》)。
“户口益多”到什么程度?可以看一组数据。北周时,人口只有9009604人,隋炀帝大
业二年,人口一下子跃升到46019956人,增长了五倍。(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
1940年版)
所谓“贞观之治”时的人口与隋炀帝早期比起来,都要逊色很多。“隋炀帝登基就有
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之差距可以想见。”(达夫、施奇等编
著《创造财富的经济名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7月版)如果国家没有一定的财力,
就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隋朝的“人口红利”相当可观。
“府库盈溢”又到什么程度?《通典》卷七《食货典》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
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
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富。”
《贞观政要·辩兴亡》里所说:隋氏“计天下... 阅读全帖 |
|
i***0 发帖数: 8469 | 30 历史走向真的会被偶然改变吗?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我知道这个命题并不成例,历史是不承认假设的,然而,
鲜活的历史也在时刻提醒着人们,偶然事件有时是能够改变历史的。
1、著名的荆轲刺秦是六国贵族在无可奈何之际,对暴秦的最后一次反击,虽然“壮士
一去兮不复返”,但历史学家仍忘不了告诫我们,即令刺秦成功,秦始皇也不会身死国
灭,统一的步伐不可阻挡。然而读史至此,我却每每心存疑惑,以始皇两位继承人的姿
质-扶苏柔懦、胡亥昏庸,他们真能完成统一大业?
2、楚汉相争时,刘邦曾被楚军一箭射中胸部,虽然幸未致命,但不能不使人产生联想
,万一那支利箭抬高三寸,历史又会怎样发展?让我们再做假设,彭城一战时,刘邦若
是死于项羽的三万铁骑,或在白登成为匈奴冒顿单于的阶下囚,还会有辉煌史册的大汉
文明吗?
3、汉光武帝刘秀窘困时,曾化装为王郎的使者在馆驿就食,当时就引起驿馆官员的怀
疑,诈言邯郸将军来到作为试探。读史至此,常替刘秀担心,如果当时真有王郎的邯郸
将军到达,以后还有所谓的“光武中兴”吗?
4、西汉王朝热衷于复古的权臣王莽以外戚掌握政权,最终推翻了西汉,然而仔细研究
历史却发现,如果不是太皇太后...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13789 | 31 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来源:乌有之乡 2010-6-4
作者:张宏良
历史劫难,血映红天。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秦朝亡于宰相赵高;汉朝亡于宰相曹操;隋朝亡于宰相王世充;唐朝亡于宰相朱温;宋
朝亡于宰相秦桧等;元朝亡于宰相哈麻;明朝亡于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魏忠贤
;清朝亡于宰相李鸿章。中国封建王朝统一迄今二千多年,所经秦、汉、隋、唐、宋、
元、明、清等八大朝代,竟无一例外地全部亡于宰相。
所以,中国老百姓才会概括出一条历史铁律:“国之治,宰相贤,国之乱,宰相奸”。
宰相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兴衰治乱的历史关键。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大特点。
中国社会历史的这个特点,是由宰相作为官权代表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由官权与皇权
相分离以及与民权相对立的矛盾性质决定的。在由皇权、官权、民权和洋权所组成的权
力结构中,由于平时洋权被阻挡在国家政治之外,民权则完全融化在皇权之中,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社会矛盾便表现为是官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官家与皇家之间的矛盾。
官权集团对下与民众的矛盾和对上与皇家的矛盾,在客观上把民众与皇家联系在了一起
,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基础,皇家即是天下,天下即... 阅读全帖 |
|
D*V 发帖数: 3096 | 32 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张宏良
历史劫难,血映红天。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秦朝亡于宰相赵高;汉朝亡于宰相曹操;隋朝亡于宰相王世充;唐朝亡于宰相朱温;宋
朝亡于宰相秦桧等;元朝亡于宰相哈麻;明朝亡于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魏忠贤
;清朝亡于宰相李鸿章。中国封建王朝统一迄今二千多年,所经秦、汉、隋、唐、宋、
元、明、清等八大朝代,竟无一例外地全部亡于宰相。
所以,中国老百姓才会概括出一条历史铁律:“国之治,宰相贤,国之乱,宰相奸”。
宰相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兴衰治乱的历史关键。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大特点。
中国社会历史的这个特点,是由宰相作为官权代表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由官权与皇权
相分离以及与民权相对立的矛盾性质决定的。在由皇权、官权、民权和洋权所组成的权
力结构中,由于平时洋权被阻挡在国家政治之外,民权则完全融化在皇权之中,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社会矛盾便表现为是官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官家与皇家之间的矛盾。
官权集团对下与民众的矛盾和对上与皇家的矛盾,在客观上把民众与皇家联系在了一起
,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基础,皇家即是天下,天下即是皇家,天下是天子的天下,
天子是天下的主子,皇权成为... 阅读全帖 |
|
b*********f 发帖数: 1585 | 33 有一定道理。
在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瓦岗军的作用主要在中原和华北地区。李世民手下的玄甲军中
有不少瓦岗出身的将领,比如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徐世绩等人。他们在对刘武周
、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和刘黑闼的作战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不过唐朝首先解决的是薛举父子、李轨和梁师都,收复河西、陇右和朔方等地,解决后
顾之忧;南方主要是李靖和李孝恭的任务了,基本上都没有瓦岗军什么事。 |
|
B*******u 发帖数: 3789 | 34 单雄信不愿意降,跟死心跟着王世充。
杀单程知节(咬金),秦琼,徐世绩(懋功)时,大家都不愿意参与,貌似李绩跟单关
系最铁。 |
|
s*******l 发帖数: 597 | 35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说的。李世民固然为了招揽人才,对俘虏往往杀的少、用的多;但李
世民也需要立威,所以个别时候也必须要杀几个。单就碰到这个刚刚平定王世充而需要
立威的点上了。 |
|
|
Y******u 发帖数: 1090 | 37 确实跟人心离散有关。
邙山败后,邴元真据洛口仓降王世充。单雄信出工不出力。打败仗,没粮食。徐世绩占
据黎阳仓,有粮食,李密又不敢去投。最后竟然散伙了事。
这几个关键人物的向背,都是跟他杀翟让有关啊。难道是报应吗? |
|
m******r 发帖数: 4351 | 38 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我不赞成历史分析中凭空搞这种人为划界贴标签的做法。
确实李世民手下的山东出身的人不少,因为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毕竟李世民负责山东
方面的作战。说这些人为了上位拼死给李世民卖命也说得通。但是说历史上存在一个山
东集团就未免走得太远了,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文革中那种先定义个内人党或者白区党
然后挨个往上套一样。还有什么事先接头之类,整得好像是玄幻小说一样。
比如,哪些人能算山东集团?窦建德,罗艺,孟海公,瓦岗军,王世充和洛阳的东都留
守势力,杜伏威?如果真有山东集团这东东存在,何至于这些人就分了若干拨,彼此打
得你死我活?
如果光是指瓦岗军而言,好像也不成,里面有原隋朝降将,有创业元老,徐世绩,程知
节,魏征等人当年在玄武们的态度就各不相同。
而且给李世民玄武门出谋划策的谋士,也有好多出自关陇集团。如杜如晦侯君集等。所
以,山东集团也好,关陇集团也好,这些人不过都是因为历史原因上了李世民的船,不
好中途下来而已。
说李世民当初就和xx集团联络预备下克上,也是诛心一说。那时候李唐能否化家为国
还是未知数,失败了李家就是灭门,那些小兵到还有个活路。所以大家哪有心思事先预
备胜...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669 | 39 李二在长安城的硬实力一般,天策府的兵力对抗常林兵还有齐王府的兵实力不足,还要
靠高士廉发雍州牢狱中的囚徒给李他当帮手。
但是软实力潜在影响力还是不小的,从他能收买常何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对军队的影
响力很大。玄武门之变其实就是三兄弟的兵在拼杀,宫廷禁卫基本上没怎么参与,少部
分投效李二死守玄武门,
举几个例子:
1,
天策上将、太尉和左右十二卫大将军说的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至少在名义上
反复地强调了李世民“总摄戎机”的身份。其中太尉是习惯传承下来的一个虚衔,天策
上将开府设置幕僚,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应该和总管府兵训练和番上值守相关。
在李世民的所有头衔里,这三个职位特别之高,其中天策上将和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原不在职官序列内是为了让李世民来做而特加的,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世民的
“功勋”根本是战功,他的势力基础正是唐初统一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军人集团。
可以说,唐初但凡数得出名字的将领,履历里没有一笔“从秦王征讨”的真是少之
又少。差不多随便拎一个人出来,都有在李世民麾下混经验值的经历。甚至在李世民从
未真正涉足的南方战场都是如此,不久以后李孝恭剿灭铺公祏叛乱的战役里,他率...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0 李渊称帝时,整个天下群雄纷争。北方边境有李轨、薛举、梁师都、刘武周等。黄河流
域有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孟海公、徐圆朗等。江淮之间有杜伏威、李子通、陈稜。
江南一带有沈法兴、林士弘、萧铣。面对千疮百孔的江山,唯一的方法就是巩固关中根
据地,然后各个击破。
李渊和皇后窦氏生有四子,三子玄霸早夭,李建成是长子,立为皇太子,次子李世民封
为秦王。四子李元吉封为齐王。在江山统一过程中,三个儿子有所分工:李建成很少亲
自带兵征战,他主要辅佐李渊处理朝廷政务,稳定后方。秦王李世民才艺不凡,经常领
兵出征,多数时候身在前线。齐王李元吉才能一般,也带兵上前线,但没有表现出过人
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他和太子李建成关系密切。
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所立军功以及他独特的人格魅力逐渐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太
子地位。李世民功勋卓著,但地位居太子之下,因此常有不满。李世民周围的文官武将
也不愿意看到他久居人下。特别是“文学馆”里的智囊们,他们很清楚,如果李建成顺
利当了皇帝,他们高官厚禄不但形同泡影,甚至连脑袋也保不住。所以他们极力说服李
世民“先下手为强”。这其中最积极的要数长孙无忌和房玄龄。
房玄龄曾和长孙... 阅读全帖 |
|
z***c 发帖数: 2959 | 41 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张宏良 2010.06.04
历史劫难,血映红天。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秦朝亡于宰相赵高;汉朝亡于宰相曹操;隋朝亡于宰相王世充;唐朝亡于宰相朱温;宋
朝亡于宰相秦桧等;元朝亡于宰相哈麻;明朝亡于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魏忠贤
;清朝亡于宰相李鸿章。中国封建王朝统一迄今二千多年,所经秦、汉、隋、唐、宋、
元、明、清等八大朝代,竟无一例外地全部亡于宰相。
所以,中国老百姓才会概括出一条历史铁律:“国之治,宰相贤,国之乱,宰相奸”。
宰相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兴衰治乱的历史关键。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大特点。
中国社会历史的这个特点,是由宰相作为官权代表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由官权与皇权
相分离以及与民权相对立的矛盾性质决定的。在由皇权、官权、民权和洋权所组成的权
力结构中,由于平时洋权被阻挡在国家政治之外,民权则完全融化在皇权之中,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社会矛盾便表现为是官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官家与皇家之间的矛盾。
官权集团对下与民众的矛盾和对上与皇家的矛盾,在客观上把民众与皇家联系在了一起
,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基础,皇家即是天下,天下即是皇家,天下是天子的天下,
天子...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42 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张宏良
历史劫难,血映红天。千古兴亡,亡于一相。
秦朝亡于宰相赵高;汉朝亡于宰相曹操;隋朝亡于宰相王世充;唐朝亡于宰相朱温;宋
朝亡于宰相秦桧等;元朝亡于宰相哈麻;明朝亡于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的魏忠贤
;清朝亡于宰相李鸿章。中国封建王朝统一迄今二千多年,所经秦、汉、隋、唐、宋、
元、明、清等八大朝代,竟无一例外地全部亡于宰相。
所以,中国老百姓才会概括出一条历史铁律:“国之治,宰相贤,国之乱,宰相奸”。
宰相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兴衰治乱的历史关键。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大特点。
中国社会历史的这个特点,是由宰相作为官权代表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由官权与皇权
相分离以及与民权相对立的矛盾性质决定的。在由皇权、官权、民权和洋权所组成的权
力结构中,由于平时洋权被阻挡在国家政治之外,民权则完全融化在皇权之中,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社会矛盾便表现为是官民之间的矛盾,以及官家与皇家之间的矛盾。
官权集团对下与民众的矛盾和对上与皇家的矛盾,在客观上把民众与皇家联系在了一起
,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基础,皇家即是天下,天下即是皇家,天下是天子的天下,
天子是天下的主子,皇权成为... 阅读全帖 |
|
a****s 发帖数: 39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merica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wy (小老虎军军), 信区: America
标 题: 李世民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Jul 31 12:15:56 2002), 站内信件
从资治通鉴开始到李世民为止,他可以算得上最伟大的
帝王,最英勇的将领。他的政绩不用说了,就讲讲他的
战役。
唐王朝自从李渊打入长安后,李渊自己就没有再打过仗,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李渊这人除了好色一点--他被李世民
逼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被李世民骗睡了杨广行宫里面
的宫女--还是很能干英明的,之所以没显出他,是因为李世
民实在太厉害。
唐王朝南方依赖李靖平定--李靖这人也是牛的不行,就他,
基本做到"不战而屈人"。北方,则主要靠李世民平定。
内战,李世民主要打了四场大战役,平薛举/薛仁果父子;
击破刘武周/宋金刚收回晋州;攻陷洛阳,擒王世充和另外
不比李世民逊色的大英雄窦建德以及扑灭刘黑闼。这四场
重要战役加上其他人进行的一连串小战役基本搞定北方。
对外,则屡次轻松搞定突厥人。
从史书上看,李世民的牛度约等于大唐里面的李世民加寇仲
之和,有勇 |
|
wy 发帖数: 14511 | 44 从资治通鉴开始到李世民为止,他可以算得上最伟大的
帝王,最英勇的将领。他的政绩不用说了,就讲讲他的
战役。
唐王朝自从李渊打入长安后,李渊自己就没有再打过仗,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李渊这人除了好色一点--他被李世民
逼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被李世民骗睡了杨广行宫里面
的宫女--还是很能干英明的,之所以没显出他,是因为李世
民实在太厉害。
唐王朝南方依赖李靖平定--李靖这人也是牛的不行,就他,
基本做到"不战而屈人"。北方,则主要靠李世民平定。
内战,李世民主要打了四场大战役,平薛举/薛仁果父子;
击破刘武周/宋金刚收回晋州;攻陷洛阳,擒王世充和另外
不比李世民逊色的大英雄窦建德以及扑灭刘黑闼。这四场
重要战役加上其他人进行的一连串小战役基本搞定北方。
对外,则屡次轻松搞定突厥人。
从史书上看,李世民的牛度约等于大唐里面的李世民加寇仲
之和,有勇有谋。李世民基本两个战术,体现此人身上两个似
乎及其矛盾的特点:其一是稳扎稳打,断人粮道,待敌人粮草
无以为继之后急于决战或者士气沮丧之时,一举击溃对手。
这一招如果还显得不出奇的话,另一招则是古今以来主帅很少
或者完全做不到的,这一招就是,他一人 |
|
y*****i 发帖数: 58 | 45 每个朝代建国都是很艰苦的。
刘邦主要是个人魅力,知道项羽有多牛么,几万人马就跟当时最精锐的秦国20w调回来
的长城军,还有章邯横扫诸侯的20w大军,直接硬碰硬正面交锋把对手打残。
2万骑兵千里奔袭把刘邦的53w大军打个落花流水,正面作战后世可能没有能超越他的,
刘邦跟项羽每战必败,经常几十万的人就打没了,后来都沦落到跑到韩信那夺兵权了。
可惜碰上刘邦,我想后面几位很难能死磕过战神关羽吧。
刘秀昆阳大捷,带着万把人马对王莽的43w精锐,屡战屡胜,直至最后击溃,后面在河
北的时候对铜马等绿林军,对王郎,基本都是亲自指挥,以少胜多。军事素养跟李二也
差不了多少。
杨坚的长处在治国,军事估计也就一般。
李世民就更别说了,当时窦建德也是能臣猛将如云,比李渊更得民心,后来的刘黑闼打
的唐朝丢盔卸甲,第一次起兵的时候好像除了李靖以为,能打的将领基本都派出去了,
结果去一个败一个,最后李世民去了才搞定。如果没有李世民,估计李渊跟窦建德谁能
当皇帝还真不好说。
虎牢关2k对窦建德10w,最后活捉窦建德。破刘武周,破薛举,破王世充,而且个人魅
力超群,帅哥一个,各方面才能都很突出,基本属于战神级别。
赵匡 |
|
l*w 发帖数: 3758 | 46 ☆─────────────────────────────────────☆
StationCC (Station Central Committee) 于 (Tue Dec 29 03:53:32 2009, 美东) 提到:
军事家算一个 天才算不上,可能某孤陋,但是认为曹操是军事天才有过了。
因为曹操一生打过胜仗,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但是败仗也没有少打,动辄就
是携亲眷或亲兵逃遁,类似的事件发生不少,再加上赤壁之战的败笔。所以称天才我觉
得有点过,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
顺便评论一下曹操,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纷争,这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次数太
多了,三足鼎立、多足鼎立的状况更多,曹操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是没有做到统一中国
。而历史上面对这样的情形统一中国的例子有很多,曹操与这些人的才能比起来如何?
我看曹操是逊之的。汉之刘邦,起兵反秦,当时群雄混战,还是最后统一中国;隋代的
杨坚,面对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同样统一了中国,而且首次开科举取士,三省六部制的设
立等等,所以很多外国历史学家称杨坚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应该不逊于曹操;隋
朝末年,唐朝初年,也是军阀混战,多...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3789 | 47 虎牢关战役,我一直不太相信,尽管李世民很牛X,这个是个不是太演义了?
不过搞王世充的时候,当时由于伏兵,王搞不清李二有多少人在。 |
|
t*n 发帖数: 14458 | 48 中国古代以少破多的战役很多啊
虎牢关战役,我一直不太相信,尽管李世民很牛X,这个是个不是太演义了?
不过搞王世充的时候,当时由于伏兵,王搞不清李二有多少人在。 |
|
s******8 发帖数: 7105 | 49
李渊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兵叛乱,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
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叛乱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
,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
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
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
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
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631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今扬州市北15公里雷
塘南平冈上,南距吴公台10里)。
===================================================================
李唐家是打这平叛的牌上位的,你就悲愤吧。 |
|
I**a 发帖数: 45 | 50 不是说轻骑比重骑战斗力强
而是因为轻骑队穿透阵型,对敌人士气的打击
在南北朝最高峰,战场上都是羌狄之后,又或者贵族苗裔,一个个为了义理悍不畏死,士气
可能没有那么重要.轻骑兵冲进去一不小心就被拼命的士兵缠死.
看高欢最后一战就很明显了
名震天下的高王,带着压倒性的优势兵力,团团围住攻城不下,就知道那个时代的士兵,已
经把生死看淡了.守城士兵那边根本不需要士气,只要义理在就战斗到最后.
隋末群雄,本质是农民起义,相对南北朝高欢宇文泰的部队,不在一个档次
表现就是,隋末唐初的部队,顺风时候往往势不可挡,逆风时候则一溃千里,很容易就开小
差准备逃跑
在面对这样的敌人时候,轻骑兵来回突刺,就可以沉重打击对手士气.士气一垮,这些乌合
之众立刻鸟兽散.
王世充东都外面野战败了一场,就再没有士气出城对阵,这种情况在东西魏时代是不可能
出现的
可以说,当时的战争,因为人种的变化,士兵行为原则的变化,已经纯粹变成了士气的较量
.所谓势不可挡,纯粹是一个势的问题.
战场上人种的变化,才是轻骑兵取代重骑兵的根本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