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 发帖数: 6421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isingChina 讨论区 】
发信人: foxjone (fox), 信区: RisingChina
标 题: 还毛主席以清白——师东兵与王稼祥夫人朱仲丽谈话实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7 11:05:44 2009)
还毛主席以清白——师东兵与王稼祥夫人朱仲丽谈话实录
http://www.wengewang.org/read.php?tid=17228
管理提醒:
本帖被 wengeadmin 设置为精华(2009-02-16)
还毛主席以清白
——师东兵与王稼祥夫人朱仲丽谈话实录
按:有些人写文章只为自己不顾他人,主观上并非要故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但客观
上却起到了这种作用。别有用心的右派多年来极力丑化江青以达到诋毁毛主席的险恶用
心,通过师东兵与王稼祥夫人朱仲丽的谈话实录可以澄清几个事实。
1、朱仲丽承认她写的有关江青的内容含有许多虚构、夸大、想象的成分,所以就是有
落井下石之嫌。——⑴“我(朱仲丽)写江青在文化大革命和她被捕后的情况,我主要
的是依据当时中央下发的文件和各地揭发的材料,其中也有我的合理想象。文学作品嘛 |
|
f*****e 发帖数: 939 | 2 还毛主席以清白——师东兵与王稼祥夫人朱仲丽谈话实录
http://www.wengewang.org/read.php?tid=17228
管理提醒:
本帖被 wengeadmin 设置为精华(2009-02-16)
还毛主席以清白
——师东兵与王稼祥夫人朱仲丽谈话实录
按:有些人写文章只为自己不顾他人,主观上并非要故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但客观
上却起到了这种作用。别有用心的右派多年来极力丑化江青以达到诋毁毛主席的险恶用
心,通过师东兵与王稼祥夫人朱仲丽的谈话实录可以澄清几个事实。
1、朱仲丽承认她写的有关江青的内容含有许多虚构、夸大、想象的成分,所以就是有
落井下石之嫌。——⑴“我(朱仲丽)写江青在文化大革命和她被捕后的情况,我主要
的是依据当时中央下发的文件和各地揭发的材料,其中也有我的合理想象。文学作品嘛
,没有合理的虚构是不行的。往往在这样的时候,才能写出惊世之作。” ⑵“江青此
人,我在《江青秘传》和《女皇梦》这两本书里已经详细地写到了。但是里面的细节,
我是有夸大的,不夸大不行,出版不了,这有当时的背景在里面。 ” ⑶“你说得不错
,比如我揭发江青和四人帮、林彪之间的勾结 |
|
r*****3 发帖数: 6442 | 3 林彪早年订婚,但林彪不承认,不肯娶亲,跑去上了黄埔军校,直到1937年才结婚。
彭德怀平江起义后,就和发妻失去联系,十年后再见到老婆,已经有了别人的孩子。
陈云到了1938年才结婚
王稼祥发妻21岁就病死了,后来在苏联找个俄女,1929年就离了,王稼祥回国后一直没
老婆,直到1939年才结婚。
他们平时都是靠撸吗?还是有特殊服务? |
|
w**********5 发帖数: 1741 | 4 第一个在文章中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是王稼祥,第一个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的是刘少
奇,第一个主编出版毛泽东选集的是邓拓,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是彭真…令人唏
嘘的是,这几位都没能逃过文革之劫:王死五位至亲,刘人间蒸发加一儿子,邓自尽,
彭则成了“彭、罗、陆、杨”反革命集团的头号坏蛋。 |
|
|
m***a 发帖数: 2262 | 6
你说的是张浩吧?
王稼祥早回国了,反围剿和长征的时候一直跟着中央红军,哪儿能拿着苏联给的20万美
元走路到延安? |
|
J*******3 发帖数: 1651 | 7 从毛泽东的曲折道路看领袖的意志品质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伟大复兴事
业的转折点。毛泽东同志成为中国革命的舵手后,引领革命队伍走出死亡走向胜利,引
领中华民族走出黑暗走向光明,没有毛泽东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今天的一切事业和发
展就没有前提和基础。遵义会议对革命事业、对国家民族伟大意义是勿庸置疑的,但这
篇文章重点讲另一个方面,从毛泽东遵义会议前后那段艰难奋斗,看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和对事业人生的启迪。
逆境和挫折谁都会遇到,要想取得事业成功,就有一个不断接受挑战、不断克服困
难和逆境的过程,甚至需要在绝望处求生存、谋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伟人毛泽
东坚忍不拔、战胜挑战、走出逆境、走向胜利的品格与智慧,会对我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伟人毛泽东早年的发展并不幸运,甚至可以说倒霉得不得了。在遵义会议成为党的最
高领袖之前,他至少有三次大落大起,当时落得很委屈、很无奈、很受伤,最后起的虽
然很艰难,但却很是了得。看后让人拍案叫绝、伏案深思,也让人深受启迪、深受教益。
第一落是刚上井冈山时。
1928年3月,因秋收起义后没有攻下大城市,调...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8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41/6520233.htm
中共是否召开过九届三中全会?
王诚宏
“中共九届三中全会”,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近20年来,在一些回忆、纪念、缅怀王稼祥的文章和传记中,都提到了“中共九届三中
全会”。然而,这个“中共九届三中全会”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众所周知,中共九大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中召开的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在中共十大之前,中共九届中央委员会共召开过两次中央全会:一次是1969年4月28日
召开的中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中共九届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一次是1970年8月23日
至9月6日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是准备召开九届三中全会的。有毛泽东的提议、周
恩来和中共中央的准备为证:
1971年8月中旬,毛泽东“提议在‘十一’后召开已因庐山会议风波而推迟了的第四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此以前举行中共九届三中全会”。
同年8月16日,周恩来等到北戴河林彪处汇报工作。汇报结束时周恩来说:“根据毛主
席的提议,党中央...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9 王诚宏
“中共九届三中全会”,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近20年来,在一些回忆、纪
念、缅怀王稼祥的文章和传记中,都提到了“中共九届三中全会”。然而,这个“中共
九届三中全会”实际上是不存在
的。
众所周知,中共九大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中召开的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在中共十大之前,中共九届
中央委员会共召开过两次中央全会:一次是1969年4月28日召开的中共九届一中全会,
选举中共九届中央领导机构的成
员;一次是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是准备召开九届三中全会的。有毛泽东的提议、周
恩来和中共中央的准备为证:
1971年8月中旬,毛泽东“提议在‘十一’后召开已因庐山会议风波而推迟了的第四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此以
前举行中共九届三中全会”。
同年8月16日,周恩来等到北戴河林彪处汇报工作。汇报结束时周恩来说:“根据毛主
席的提议,党中央决定在国
庆节前后召开九届三中全会,然后召开四届人大,现各项准备工作正逐步就绪。”
同年9月10日,周恩来“修改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稿。之后,致信... 阅读全帖 |
|
f******7 发帖数: 210 | 10 文章摘自《被历史忽略的历史》 作者:杨文 裴小敏 主编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核心提示:康生的秘书李鑫告诉我,康生见了江青,对她讲了在莫斯科看望岸青的事,
并建议接岸青回国,以便安排更好的治疗。据李鑫讲,康生告诉他,江青听后很激动,
把康生去看望岸青的事以及他的建议告诉了毛主席,并乘机为康生说好话,她对主席说
:“你的老战友那么多人去莫斯科,从来没有人去看我们的孩子,还是康生对他好,专
门去看望他,还建议将岸青接回来治疗。”后来国内果然派人去莫斯科把岸青接了回来。
作者简介:阎明复(1931- )辽宁海城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哈尔滨
外国语专科学校。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部科长,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中共
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毛泽东著作翻译室定稿员。1978年后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副总编辑,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1986年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
长。1987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9年6月在中共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上被免去中共
中央书记处书记职务。1990年被免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
共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副书记职务...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186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Frankfurt (Frankfurt),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联日反华的详细原始史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7 06:18:10 2015, 美东)
一句话简介,
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在抗战期间是三国志,
共产党和日本人矛盾不小,也有冲突
但总体上以共产党日本人联合,打击国民党为主,
-----------------------------------------------
芦笛
《中共“抗战”的真实过程》
抗战的特点是,它是一种“杂乱战争”,日军自始至终没有统一的战略计划,却由各部
随机因应、胡乱攻击。因此,它从未形成整齐划一的阵线,战线犬牙交错,类似围棋。
所谓“敌后”不但有共军,更有大量的国军甚至国军的重兵集团。共军扩张到一定程度
,就必然要与国军发生冲突,而他们就是共军在此期的主要作战对象。用毛的话来说就
是:“只要我们要发展就还会有磨擦,休战也不过是暂时的。”[1] “如妨碍我发展,
须坚决消灭之。” [2] “反磨擦斗争必须与扩大巩固根据地、扩...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186 | 12 标 题: 联日反华的详细原始史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7 06:18:10 2015, 美东)
一句话简介,
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在抗战期间是三国志,
共产党和日本人矛盾不小,也有冲突
但总体上以共产党日本人联合,打击国民党为主,
-----------------------------------------------
芦笛
《中共“抗战”的真实过程》
抗战的特点是,它是一种“杂乱战争”,日军自始至终没有统一的战略计划,却由各部
随机因应、胡乱攻击。因此,它从未形成整齐划一的阵线,战线犬牙交错,类似围棋。
所谓“敌后”不但有共军,更有大量的国军甚至国军的重兵集团。共军扩张到一定程度
,就必然要与国军发生冲突,而他们就是共军在此期的主要作战对象。用毛的话来说就
是:“只要我们要发展就还会有磨擦,休战也不过是暂时的。”[1] “如妨碍我发展,
须坚决消灭之。” [2] “反磨擦斗争必须与扩大巩固根据地、扩大巩固军队密切联系
起来。”[3] 说白了,中共要扩大巩固根据地与军队,就只能去“反磨擦”,把土地、
人、枪从国军那儿夺过来。
为此,伟大领袖在中共...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Frankfurt (Frankfurt),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联日反华的详细原始史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7 06:18:10 2015, 美东)
一句话简介,
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在抗战期间是三国志,
共产党和日本人矛盾不小,也有冲突
但总体上以共产党日本人联合,打击国民党为主,
-----------------------------------------------
芦笛
《中共“抗战”的真实过程》
抗战的特点是,它是一种“杂乱战争”,日军自始至终没有统一的战略计划,却由各部
随机因应、胡乱攻击。因此,它从未形成整齐划一的阵线,战线犬牙交错,类似围棋。
所谓“敌后”不但有共军,更有大量的国军甚至国军的重兵集团。共军扩张到一定程度
,就必然要与国军发生冲突,而他们就是共军在此期的主要作战对象。用毛的话来说就
是:“只要我们要发展就还会有磨擦,休战也不过是暂时的。”[1] “如妨碍我发展,
须坚决消灭之。” [2] “反磨擦斗争必须与扩大巩固根据地、扩...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4421 | 14 1961年春,正值中国大饥荒时期。本国粮食尚需进口,此时援助阿尔巴尼亚“几十万吨
粮食”,其难度可想而知。最让人寒心的是,中国勒紧裤腰带不顾国内的严重饥荒向阿
尔巴尼亚提供援助,阿方却对此毫无感知,反而浪费极度严重。本文摘自腾讯网,作者
谌旭彬,原题为《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甚至要替阿方领导人生产特供香烟》。
中国接替苏联,成为阿尔巴尼亚最大的援助国
“1961年春,苏联中断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中国除了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几十万吨
粮食以外,还提供了2.5亿元外汇人民币的援款,承担了19个成套项目,帮助阿实现了
濒于夭折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解决了阿的燃眉之急。……概括起来,自1954年至1978年
,中国向阿共提供援款75笔,协议金额为100多亿人民币(其中一般物资占28%强,军事
物资占43%强,成套项目占25%强,现汇占2%强),阿成为我对外援助受援国人均数额最
多的国家。中国援阿成套项目共计142个,其中已经建成的91个,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设
的23个,已经考察和进行设计的17个。中国为阿尔巴尼亚兴建了钢铁、化肥、制碱、制
酸、玻璃、铜加工、造纸、塑料、军工等新的工业部门,增建了电力、...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15 其实,我并不了解康生的很多情况,只能说是通过工作关系“有所接触”而已。本文我
打算写下自己所见所闻的几件事,使大家从不同侧面对康生的真实面目有所了解。
陪同康生见毛岸青
1959年春天,党中央派出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由李雪峰、康生、刘宁一、刘晓等
人组成的中共代表团,出席苏联共产党第21届代表大会。我作为随团翻译一同前往。
这次会议期间,代表团下榻莫斯科列宁山政府别墅,分别住在两座楼内。周总理住
一座,我随康生、李雪峰等住在另一栋楼里。这就使我有机会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康
生。
当时康生约摸60岁左右年纪,中等偏瘦身材,戴深度眼镜,留八字胡,穿着一套由
他本人设计的草绿色竖领中山装,踏一双特制的皮鞋(他脚上有鸡眼,鞋垫上有凹孔来
保护鸡眼不受磨擦)。
到莫斯科后不久,有一天,康生对我讲:主席有个儿子叫岸青,精神曾受过刺激,
现住在莫斯科的一家疗养院。他让我告诉苏方接待人员,请他们通知院方,我们要抽时
间去看望岸青。他还要我去中国驻苏大使馆要一些中国的酱油、榨菜、辣椒等物品带上
。后来康生又对我讲起毛岸青在杨开慧被杀害后流落上海遭受迫害而致病的情况,并着
重说明,1935-1936年间,...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186 | 16 一句话简介,
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在抗战期间是三国志,
共产党和日本人矛盾不小,也有冲突
但总体上以共产党日本人联合,打击国民党为主,
-----------------------------------------------
芦笛
《中共“抗战”的真实过程》
抗战的特点是,它是一种“杂乱战争”,日军自始至终没有统一的战略计划,却由各部
随机因应、胡乱攻击。因此,它从未形成整齐划一的阵线,战线犬牙交错,类似围棋。
所谓“敌后”不但有共军,更有大量的国军甚至国军的重兵集团。共军扩张到一定程度
,就必然要与国军发生冲突,而他们就是共军在此期的主要作战对象。用毛的话来说就
是:“只要我们要发展就还会有磨擦,休战也不过是暂时的。”[1] “如妨碍我发展,
须坚决消灭之。” [2] “反磨擦斗争必须与扩大巩固根据地、扩大巩固军队密切联系
起来。”[3] 说白了,中共要扩大巩固根据地与军队,就只能去“反磨擦”,把土地、
人、枪从国军那儿夺过来。
为此,伟大领袖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为全党全军制定了抗战中期的新战略。
1938年11月5日,毛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结论,突出强调统一战线中的独立...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17 千味文 千味文 微信号 qiantaste
功能介绍
精选集萃,文出翰墨
作者:何方 来源:惊爆
——刘英谈外交部的人和事
张闻天夫人刘英同志,晚年人称“活党史”,也可以说是我的一位忘年交。在我放弃从
事50余年的国际问题研究改行研究中共党史后,找她谈话、搜集和订正一些材料就是很
自然的事了。我和她谈得最多的是中共党史中的一些问题。由于我和刘英是1950年底一
同进入外交部、又同在部里工作近十年,外交部的人和事也是我们经常触及的一个话题
。现在就把这一部分介绍如下。
毛主席说,做外交工作要不说话少说话
1950年调我们到联合国代表团工作,我们就到了北京。总理安排得很细,说洛甫的房子
还没搞好,先住颐年堂那边吧!中办主任杨尚昆就把我们安排到那里去了。住得近,毛
主席散步就散来了,常来。我们有时也去看看他。有一次毛主席来看我们,当时闻天到
胡乔木那里聊天去了。我找人去把闻天叫回来。毛主席说:我没什么事,就是来看看你
们。闻天说,我没有做过外交工作。毛主席说:王稼祥告诉他,苏联人有一句话:“不
讲话是金,少讲话是银”,别的我就不知道了;外交我是不懂的,靠你自己去体会,多
请示汇报就是了。在中...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8 杨尚昆晚年谈毛泽东:多疑善变有时不可理喻
大中小2014-12-26 22:59:03
多维历史
1945年10月至1965年11月,杨尚昆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岗位上干了20年。杨尚昆曾说,
“中央办公厅是中央的办事机构,掌握党的全部机密,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体现了毛
泽东对我的信任”。那么,杨尚昆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
选集传记组组长张培森在2009年第3期《炎黄春秋》发表的《杨尚昆1986年谈张闻天与
毛泽东》一文,透露了一些细节。比如,杨尚昆说:“毛主席这个人非常多疑,后来张
闻天在莫斯科当大使时,我想毛主席可能也有点怀疑。”另外,杨还说:“我们这个党
后来‘文化大革命’留有很多问题我现在也想不通,明明是毛主席讲过的话,他可以重
新变过。比如瞿秋白的那个《多余的话》,毛主席看了,也亲自跟我讲过,说秋白这个
同志是书生,说他文章写得很好。他那个意思就是说并没有出卖什么党的秘密,或者说
他是叛徒。后来忽然不晓得怎么一下子说他是叛徒。也是他讲的。所以他有些事情不知
怎么搞的。”该文全文如下。
毛泽东经典微笑照
杨尚昆同张闻天有着将近40年的友谊,称得上是知己的战友...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2876 | 19 杨尚昆为什么要搞窃听?
杨尚昆晚年谈毛泽东:多疑善变有时不可理喻
大中小2014-12-26 22:59:03
多维历史
1945年10月至1965年11月,杨尚昆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岗位上干了20年。杨尚昆曾说,
“中央办公厅是中央的办事机构,掌握党的全部机密,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体现了毛
泽东对我的信任”。那么,杨尚昆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
选集传记组组长张培森在2009年第3期《炎黄春秋》发表的《杨尚昆1986年谈张闻天与
毛泽东》一文,透露了一些细节。比如,杨尚昆说:“毛主席这个人非常多疑,后来张
闻天在莫斯科当大使时,我想毛主席可能也有点怀疑。”另外,杨还说:“我们这个党
后来‘文化大革命’留有很多问题我现在也想不通,明明是毛主席讲过的话,他可以重
新变过。比如瞿秋白的那个《多余的话》,毛主席看了,也亲自跟我讲过,说秋白这个
同志是书生,说他文章写得很好。他那个意思就是说并没有出卖什么党的秘密,或者说
他是叛徒。后来忽然不晓得怎么一下子说他是叛徒。也是他讲的。所以他有些事情不知
怎么搞的。”该文全文如下。
毛泽东经典微笑照
杨尚昆同张闻天有着将近40年...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166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杨尚昆晚年谈毛泽东:多疑善变有时不可理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27 18:49:05 2014, 美东)
杨尚昆晚年谈毛泽东:多疑善变有时不可理喻
大中小2014-12-26 22:59:03
多维历史
1945年10月至1965年11月,杨尚昆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岗位上干了20年。杨尚昆曾说,
“中央办公厅是中央的办事机构,掌握党的全部机密,把我放在这个位子上,体现了毛
泽东对我的信任”。那么,杨尚昆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张闻天
选集传记组组长张培森在2009年第3期《炎黄春秋》发表的《杨尚昆1986年谈张闻天与
毛泽东》一文,透露了一些细节。比如,杨尚昆说:“毛主席这个人非常多疑,后来张
闻天在莫斯科当大使时,我想毛主席可能也有点怀疑。”另外,杨还说:“我们这个党
后来‘文化大革命’留有很多问题我现在也想不通,明明是毛主席讲过的话,他可以重
新变过。比如瞿秋白的那个《多余的话》,毛主席看了,也亲自跟我讲过,说秋白这... 阅读全帖 |
|
l**n 发帖数: 284 | 21 王稼祥:七大意外落选是分水岭
王稼祥早在1925年就加入共青团,并去苏联中山大学学习,是党内留苏派的代表人物。回国后由于其特殊身份,他担任的职务一路走高,从中共中央的宣传部干事一跃升至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后进入中央政治局。在长征中,他在遵义会议上把宝贵的一票投给了毛泽东,之后与毛泽东、周恩来组成“新三人团”,实际上掌握了军权。
之后他因病去苏联治疗。1938年王稼祥再次回国,他从共产国际那里带回了季米特洛夫“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的口信,这一口信被认为是共产国际承认毛泽东为中共最高领导的最重要指示,王稼祥从这时起更是受到重用,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总政治部代主任,负责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不过由于他身体长期不适,并没有从事具体工作。
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七大中,由于被指责为“王明”路线的代表人,加上自身书生气太浓、群众关系不好,原本被中央提名为中央委员的王稼祥意外地落选七大中央委员,只是当成了候补委员,这对于王稼祥的政治生涯是个重大打击,从此王稼祥彻底淡出中共核心领导层。建国后他只担任了驻苏联大使、外...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186 | 22 史料汇集:
红军将士的茅台酒情结(节录) -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
红军将士的茅台酒情结(节录)
《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贵州省博物馆编1983年出版
)记载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1964年12月谈话:
记得到了仁怀,主席开玩笑说:“到产酒的地方了,要喝酒的赶快喝。”主席的马
夫老于用个长竹筒把中间打通以后装酒,抬着走,就像机关枪,这次数他带的酒最多。
那时到仁怀,群众没有怎样走,因此可以大量的买到酒。主席还跟我们谈到为什么茅台
酒有名的道理。
《朱德和康克清》(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载:
进入土城,果然见到商店里摆满一缸缸的茅台酒,正在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的红军指
挥员们,还愁没法好好庆贺一番呢,这下可好了。
进城之后,后勤供给部门的同志已经和店主、厂家办好手续,抬来了酒。人们纷纷
拿出小搪瓷碗、漱口缸,舀出甘醇清香的茅台酒,咕咚咕咚地喝起来,连下酒的菜也不
要。有些人还聚拢在一起划起拳来。拳令都是现编的:“一定胜利”、“双抢兵倒大霉
”等等,像过年一样热闹。
朱德尽管军务繁忙,仍然抽空到战士中间去热闹一番。他举起碗向干部战士祝贺、
问... 阅读全帖 |
|
c*******i 发帖数: 296 | 23 蜜月期,王稼祥提出对外援助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被毛泽东冠以修正主义惨遭
批斗
王稼祥的建议,与毛泽东当日所实行的对外方针截然相反。1962年9月,陈毅在八届十
中全会华东组的发言中批评了所谓‘三和一少’的一股风(即主张对美国和缓一点,对
苏联和缓一点,对印度和缓一点,对外经济援助少一点)。陈毅的主旨是:在这个问题
上,我们不能目光短浅,不能打小算盘,要打大算盘,不能只算经济账,要算政治账。
陈毅的发言得到毛泽东的赞同。1963年5月,毛泽东开始“算政治帐”,将“三和一少
”上升为修正主义的路线。他在同新西兰共产党总书记威尔科克斯的谈话中说:我们党
内,有些人主张“三和一少”:对帝国主义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
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们的斗争援助少一些。这就是修正主义路线。1964年2月,毛泽
东再次会见威尔科克斯,又讲了上述内容。并说:针对“三和一少”,我们的方针就是
“三斗一多”。“三和一少”是赫鲁晓夫的口号,“三斗一多”是我们的口号。随后毛
泽东在会见朝鲜劳动党金日成和日本共产党侉田里见时也谈了上述内容,并点名批评了
王稼祥。
因为“三和一少”忤逆了毛泽东的“三斗...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24 夏宇立 《炎黄春秋》2010年第11期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土城作战失利,渡江北上入川受挫。为了摆脱严峻的不利局
面,1935年1月29日至3月21日,中央红军在川黔滇交界处的赤水河上,由东至西,由西
至东,来来回回作了四次横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渡赤水。
我们先来回眸其主要经过:1月29日,中央红军退出土城战斗,在猿猴场到土城之间
,分三路西渡赤水河(即一渡赤水), 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开进。2月2日,其右纵
队红一军团围攻叙永县城不克,撤出战斗,继续西进。7日,中共中央决定"以川、滇、
黔边境为发展地区",并 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川敌,向扎西(今云南威信)地区集中。接着
,进行了休整和整编。由于土城作战的严重伤亡,为了维持战斗力,部队缩小编制。
2月中旬,中革军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之简称,下同)发现川军和滇军分由南
北方向压来,留驻不利,决定回师东进,到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寻 机歼敌。
18日,中央红军遂由太平渡、二郎滩开始东渡赤水河(即二渡赤水),重入贵州。24日,
进占桐梓。26日攻占娄山关,击溃黔军两个团,并于27日 击溃黔军六个团,再占遵义
。28日,击...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870 | 25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1.htm#_Toc316325067
郭建波:雪山弥雾、草地惊雷——长征期间毛泽东和张国焘斗争的历史考察
谨以此篇献给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诞辰一一八周年 。同时也献给为了中
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之花,用自己人生的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光辉篇章,用自己短暂的生命铸造
了共和国大厦的辉煌。
在艰难的革命斗争年代,如果没有毛泽东多次把党和革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我们就不
会取得一九四九年的胜利,甚至党和革命的前途就会被葬送。本文所论述的毛泽东和张
国焘长征期间就北上和南下的斗争就是其中的一次。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在临终前总结自己的一生时
说,他一辈子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新中国,一件是文化大革命。在他心目中文化
大革命要比建立新中国还重要得多,因为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兴亡大事,这是人
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空前壮举,对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筑固无产阶级专政,保证社会主
义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他看到,对这件事赞成...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qed (弦月弯刀),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老毛的指挥被质疑:四度赤水评价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7 22:46:43 2010, 美东)
夏宇立 《炎黄春秋》2010年第11期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土城作战失利,渡江北上入川受挫。为了摆脱严峻的不利局
面,1935年1月29日至3月21日,中央红军在川黔滇交界处的赤水河上,由东至西,由西
至东,来来回回作了四次横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渡赤水。
我们先来回眸其主要经过:1月29日,中央红军退出土城战斗,在猿猴场到土城之间
,分三路西渡赤水河(即一渡赤水), 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开进。2月2日,其右纵
队红一军团围攻叙永县城不克,撤出战斗,继续西进。7日,中共中央决定"以川、滇、
黔边境为发展地区",并 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川敌,向扎西(今云南威信)地区集中。接着
,进行了休整和整编。由于土城作战的严重伤亡,为了维持战斗力,部队缩小编制。
2月中旬,中革军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之简称,下同)发现川军和滇军分由南
北方向压来,... 阅读全帖 |
|
u**c 发帖数: 17972 | 27 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num=1293238&r=0&v=0
一个历史事件冠名的改变,往往表示社会共识对这个历史事件认知的改变。在共和国的
历史上,大体上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上半年这3年时间,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困
苦,许多地方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肌肤上
曾经严重创伤而留下的不可消去的疤痕。长期以来,这段时间被官定通称为“三年自然
灾害时期”;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将这段时间明示为“三年困难时期”
。困难,是对一种状况的总称,造成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具体分析,这其中可能
也包括“自然灾害”;而只以“自然灾害”来为这种状况冠名,就会掩饰其他原因,而就
其“掩饰”的动因,所谓“自然灾害”这个冠名的真假都值得怀疑。将“三年自然灾害
时期”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表明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历史,表明敢于扯去
遮羞布。这需要良知,需要责任,还需要勇气。
史实确实如此,专家研究了那3...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8 http://hx.cnd.org/?p=103603
一个历史事件冠名的改变,往往表示社会共识对这个历史事件认知的改变。在共和国的
历史上,大体上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上半年这3年时间,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
困苦,许多地方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肌肤
上曾经严重创伤而留下的不可消去的疤痕。长期以来,这段时间被官定通称为“三年自
然灾害时期”;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
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将这段时间明示为“三年困难时
期”。困难,是对一种状况的总称,造成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具体分析,这其中
可能也包括“自然灾害”;而只以“自然灾害”来为这种状况冠名,就会掩饰其他原因
,而就其“掩饰”的动因,所谓“自然灾害”这个冠名的真假都值得怀疑。将“三年自
然灾害时期”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表明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历史,表明敢
于扯去遮羞布。这需要良知,需要责任,还需要勇气。
史实确实如此,专家研究了那3年的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就全国来讲
自然条件属于中等偏上,...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9 大饥荒刚结束不久,1963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布,我国不仅克服了困
难,而且,“在我们最困难的这几年,正是我们偿还外债最多的几年”。 1964年12月
,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说明了还债和援外的
情形:
我们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十四亿零六百万新卢
布,已经按期偿还了十三亿八千九百万新卢布,剩下的尾数一千七百万新卢布,我们已
经向苏方提出,用今年对苏贸易的顺差额中的一部分来提前全部还清。 不仅如此, 我
们还拿出了比这个时期偿还的外债数额要大得多的资金和物资,支援社会主义国家和民
族主义国家。请注意最后一句话,在还债的同时,我们还拿出比“偿还的外债数额要大
得多的资金和物资”,去支援别国。以什么方式支持呢?周恩来在报告中说,“我们一
贯克己助人,采取无偿赠予或低息、无息贷款的方式提供援助。 ”
大饥荒的1961年,中国援外支出接近偿还外... 阅读全帖 |
|
u**c 发帖数: 17972 | 30 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num=1293238&r=0&v=0
一个历史事件冠名的改变,往往表示社会共识对这个历史事件认知的改变。在共和国的
历史上,大体上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上半年这3年时间,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困
苦,许多地方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肌肤上
曾经严重创伤而留下的不可消去的疤痕。长期以来,这段时间被官定通称为“三年自然
灾害时期”;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将这段时间明示为“三年困难时期”
。困难,是对一种状况的总称,造成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具体分析,这其中可能
也包括“自然灾害”;而只以“自然灾害”来为这种状况冠名,就会掩饰其他原因,而就
其“掩饰”的动因,所谓“自然灾害”这个冠名的真假都值得怀疑。将“三年自然灾害
时期”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表明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历史,表明敢于扯去
遮羞布。这需要良知,需要责任,还需要勇气。
史实确实如此,专家研究了那3...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1 2014年03月31日16:02 中华读书报
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王明年谱》,是在周国全先生和我一起编
写、1991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明年谱》的基础上增补、改写而成的。与原来
的《王明年谱》相比,新编《王明年谱》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字数大大增加,内容更为详尽和全面。原来的年谱只有16万字,写得很简单
,很多内容没有写进去。新编《王明年谱》的字数增加了好几倍,可以说是国内外第一
部比较详尽的关于王明的年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王明的一生,以及有关王明的一系列
重大事件。
第二,充分利用了我们所掌握的关于王明的档案资料和回忆录。为了编写《王明评
传》,周国全先生和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到中央档案馆和中央组织部档案馆查阅了关
于王明的档案。原来的年谱虽然已经采用了其中的一些材料,但还有很多材料没有利用
。而这些档案材料非常宝贵,可能至今只有我们两个人看过。因此,这次新编年谱时充
分利用了这部分档案资料。
除了国内的档案材料外,我于1995年曾到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查阅有关
王明的档案,到俄罗斯远东研究所汉学图书馆查阅有关王明的书刊,并复印了其中的一
部分,...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郑建明:“苏联逼债”是怎么回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7 18:03:41 2014, 美东)
http://hx.cnd.org/?p=103603
一个历史事件冠名的改变,往往表示社会共识对这个历史事件认知的改变。在共和国的
历史上,大体上从1959年下半年到1962年上半年这3年时间,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
困苦,许多地方出现大量“非正常死亡”。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肌肤
上曾经严重创伤而留下的不可消去的疤痕。长期以来,这段时间被官定通称为“三年自
然灾害时期”;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
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将这段时间明示为“三年困难时
期”。困难,是对一种状况的总称,造成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具体分析,这其中
可能也包括“自然灾害”;而只以“自然灾害”来为这种状况冠名,就会掩饰其他原因
,而就其“掩饰”的动因,所谓“自然灾害”这...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74 | 33 编者按:中共官方报告披露毛选四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中,只有十二篇是毛执笔撰写,其
余都是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和秘书所作。一九九三年又对毛所有四百七十余篇文稿核实
,有四百二十余篇非毛所写。对毛著中之著作权问题多次在内部提出,都被中共元老等
人压制不予解决。
一九九五年六月中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合
向中央书记处提出了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
根据该报告披露:《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
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
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
《毛泽东选集》成书经过
《毛泽东选集》所收的“著作”,大部分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各种书信、电报、文件
,以及领导人所作的演讲稿汇编而成的。原来在“解放区”只是印成小册子传阅。到了
四十年代后半期,在“东北解放区”哈尔滨等地,这些小册子就汇编成了厚厚的《毛泽
东选集》。大陆建政后,成立了“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并于五一年十月
十二日出版了第一卷,五二年四月十日出版了第二卷,五三年四月十...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4596 | 34 《毛泽东选集》背后藏着的真相
罗 冰
1995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向中
央书记处提出了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根据该
报告披露:《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
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他领导成员,或中共中
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
《毛泽东选集》成书经过《毛泽东选集》所收的“著作”,大部分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
各种书信、电报、文件,以及领导人所作的演讲稿汇编而成的。原来在 “解放区”只
是印成小册子传阅。到了四十年代后半期,“东北解放区”有了像哈尔滨这样的城市,
这些小册子就汇编成了厚厚的《毛泽东选集》。大陆建政后,中央成立了“中共中央毛
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并于1951年10月12日出版了第一卷,1952年4月10日出版了第
二卷,1953年4月10日出版了第三卷,1960年10月1日出版了第四卷。1951年10月12日出
版第一卷时,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在书前冠有“本书出版说明”,说:
“这部选集,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35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1949年年初,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抵达西柏坡的当日,就与夫人朱仲丽一
起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拿起一支烟递给王稼祥,自己也点了一支,然后问:“我想听
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历朝皇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还有石头
城南京或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最为合适呢?”王稼祥作了片刻的思考,然后回答
说:“能否定在北平?”毛泽东要他谈一下理由。王稼祥分析说:“北平,我认为,离
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但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虎踞龙盘,地理
险要,但离港、澳、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所以,我认为北平是最合适的地
方。”“有道理有道理”。毛泽东一边笑着,一边不住地点头。王稼祥的看法与毛泽东
以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的看法是完全相同的。这种一致正是建立在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国
家安全战略上的。
在那时,按照薄一波同志的说法就是,“我们党要取得革命胜利,主要靠的自力更
生,也离不开国际的援助,首先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定都北平正好可
以更为方便、直接地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实际上,“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和接受
苏联的帮助,是中国共产... 阅读全帖 |
|
c****e 发帖数: 1628 | 3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4e3f40100hliv.html
二、先后参加长征的各地革命根据地红军部队
1、第一支长征部队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于1934年10
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
达二万五千里。
2、第二支长征部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开始属于红四方面军,长
征结束后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
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3、第三支长征部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
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强渡嘉陵江,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
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4、第四支长征部队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
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
月22日到达... 阅读全帖 |
|
p**p 发帖数: 3386 | 37 以下为转载:
《毛泽东选集》应更名为《中共第一代领导人选集》?
胡星斗:毛泽东选集真相
1995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联
合向中央书记处提出了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
根据该报告披露:《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一百六十余篇文章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
的只有十二篇,经毛泽东修改的共十三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中央其它领导成员,或
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
经审核、考证、查证,《毛泽东选集》中的若干著作,分别由以下人士起草:
瞿秋白、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张闻天、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刘少奇、艾思
奇、陈伯达、康生、胡乔木、陆定一、杨献珍、邓力群等,以及毛泽东的秘书、中共中
央办公厅有关班子的成员。该报告披露的对《毛选》一至四卷中若干著作审核、考证结
果如下: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此文为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
大会的决议的部分,是周恩来起草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选》中说此文是毛泽东于1932年1月5日的一篇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苏联军队曾给中国施加了很大压力
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核大战阴云笼罩中国上空时的往事揭秘。
1969年3月至8月间,中苏边境接连爆发了几起冲突事件,之后,大军压境的苏联于下半
年又私下向美国等国试探对中国核设施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展
了防范“新沙皇”侵华战争的紧张战备和疏散在京中央领导人的工作。
中央发出疏散令
从1969年3月初开始,全国战备紧锣密鼓开展起来。3月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
报》联合发表社论《打倒新沙皇!》其中说:“不管你们来多少人,不管你们联合什么
人一起来,我们都要把你们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
到8月28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发布命令,要求边疆地区革委会、人民解放军驻
边疆地区部队,充分作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随时准备对付武装挑衅,防止敌人突然袭
击。命令说,党中央命令你们充分作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随时准备粉碎美帝、苏修
的武装挑衅。防止它们的突然袭击”。命令还要求立即解散一切跨行业的群众组织,停
止武斗,实行归口大联合,坚决执行“七二三布告”(7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布告,
要求山西省部分地区制止武斗、惩办坏人,恢复生产与工作),大力支... 阅读全帖 |
|
j********b 发帖数: 565 | 39 从评价斯大林说起
初进颐年堂
1956年3月17日,晚饭后,我乘车从国会街的新华社总部出发,沿着华灯初上的西长安
街东驶,由新华门进入中南海。汽车沿着南海西岸往北开。沿湖灯光水影,很是别致。
北京3月,寒冬将尽。我在丰泽园下车时,已感早春在即。
丰泽园是毛泽东主席住处的总称,背靠中海,南濒南海,东与勤政殿相连,西为静谷,
景色清秀而幽雅。丰泽园本身包括颐年堂(会议厅)、菊香书屋(住所〕、春藕斋等建
筑,始建于清初,通称为“西苑”的一部分,原是清朝皇帝每年春季举行亲耕仪式(在
先农坛)之前来此演习农耕的地方,后来才陆续建筑一批又一批的殿堂。
我从南面走过一个不大的门廊,进入开阔的庭院。东西两面是厢房和回廊,北面是高大
的正堂,这就是颐年堂。毛主席经常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会议。这是我第一
次来参加毛主席亲自主持的中央书记处会议、党的“八大”前的中央书记处相当于“八
大”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在这以前,我作为新华社社长,曾经常参加少奇同志主持的政治局会议(在中南海西门
附近的西楼会议厅)和邓小平同志主持的秘书长会议(在丰裕园北面的居仁堂)也参加
过毛主席主持的党的中央全会和中央工作... 阅读全帖 |
|
p*****e 发帖数: 7299 | 40 史海:高岗当刘少奇面向斯大林建议东北加入苏联(图) 人民网
[导读]毛泽东告诉沈阳市委书记:我的专列不给高岗挂车皮,把高岗送给斯大林的礼物
还给高岗。毛泽东还说了这样的话:“你告诉高岗,东北是中国的一部分。”毛泽东的
话意味深长。可惜高岗没有听懂。
高岗当刘少奇面向斯大林建议东北加入苏联
1949年6月,刘少奇(中)同高岗(左三)、王稼祥(左一)在莫斯科合影
原载《世纪风采》
一
高岗是陕北红军和根据地创建者之一,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了不小的功绩,被视
为陕北革命代表人物。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重要领袖人物。但是,二人之间却有很深的
矛盾。
1949年5月新中国建立前夕,刘少奇到天津指导工作。在天津,刘少奇根据中共七
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和毛泽东一再强调的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发表了一些讲话。对
东北局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批评。对刘少奇的这次批评,高岗表示了强
烈不满。
毛泽东对刘少奇和高岗都十分器重。他把二人之间的矛盾,看作一般的党内意见分
歧,希望今后通过一定时机解决。毛泽东更希望刘、高二人团结起来,共同为党工作。
出于这一考虑,1949年5月毛泽东在确定代表中国...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41 作者:吴洪森
对周恩来的评价,综观各种见解,可归为三类:一是以中国官方为代表,努力塑造周恩
来光辉形像;其次是民间犹爱周恩来的某些人,认为周恩来有人情味。三是把周骂得一
钱不值,指他卑鄙无耻、毫无人性,在毛泽东面前摇尾乞怜,为虎作伥。曾任毛私人医
生多年的李志绥就说周在毛面前低声下气,是个人格低下的人。
这三种评价都可以用到周恩来头上,各自都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来印证,但都不能对矛盾
现象自圆其说。
笔者经过近二十年的怀疑思考和材料收集,觉得可以对周恩来的矛盾现象,作出综合解
释了。为著行文方便,将基本上依照历史本身的行程,进行分析。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谜
一九二四年,周恩来从法国途经莫斯科回国抵达广州。他一到广州,就被任命为刚成立
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代理主任(不久便是正主任)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军衔
为中将。周时年二十六岁,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他到底何德何能,出国所谓留学
数年,归来便获如此重任?
其实一切的关键在于周恩来归国途中,怀里揣著一封推荐信。写信人是第三国际执委书
记、斯大林密友、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收信人是当时苏联派到中国协助孙
中山训练军队、建立黄... 阅读全帖 |
|
|
B****s 发帖数: 5731 | 43 再有应该就是这么些了,你要觉得漏了什么,自己补上好了
1931 年2 月20 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了一九三○年十二月上旬在赣西南发生的富田事
变。周
恩来提出:应立即去一训令,停止争论,一致向敌人作战。会议还讨论了苏区中央局、
湘鄂西中央
分局、鄂豫皖中央分局以及赣东北特委、鄂豫皖特委、闽西特委等的组织调整,决定项
英、任弼时、
毛泽东、王稼祥为苏区中央局常委,夏曦为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沈泽民为鄂豫皖中央
分局书记。
【1931 年2 月16 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由周恩来、任弼时、王稼祥组成一委员会,对富
田事变
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交政治局。会议还讨论了中央给红军的训令,决定由周恩来加
以修改。二
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央给中国红军及各级党部训令人训令指出:冲破敌人的“围剿”
,这是目前
阶段中革命的中心任务。红军的主要任务是:不让敌人有整顿自己队伍的可能,要击破
敌人的弱点,
要扰乱敌人计划的实现,要用占优势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并且强调指出:“如无胜利
的把握时,
即不应采取决死的战斗。并且随时要注意到在必要时有退却的可能。如形势上必须退却
...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336 | 44 对周恩来的评价,大体有三种。
一种是以中共为代表的“光辉论”;
其次是民间流传的周恩来富有人情味的各种故事;
三是骂周恩来是个奴才,在毛泽东面前摇尾乞怜,低头哈腰。
这三种评价都可以用到周恩来头上,各自都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来印证。但在互相矛盾的
证据面前都无法自圆其说。
试问持“光辉论”者,略微查查周的历史,建国之前,中共的错误路线,除了第一次陈
独秀错误路线,他没来得及犯之外,尔后的瞿秋白、李立三、王明错误路线,周恩来不
但次次有份,而且是主要执行者和领导人;
再说建国之后,反右斗争、人民公社、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哪一样没周恩来的份
?他的光辉到底在哪儿?
至于“人情味”,更不值一驳。
不错,周在生前死后,很成功地留下了富有人情味的道德形象,诸如在文革中保护了一
些演员,和服务员讲话没有架子之类,这类故事大陆出版了厚厚几十本。
我并不否认周有人情味的一面,可是同一个周恩来,在关键场合却不见他有过丝毫“人
情味”,比如他曾亲自批示,以通敌叛国罪名,逮捕他的干女儿孙维世。绝世美人孙维
世在牢中饱受折磨,被活活打死,死后身上什幺都没穿,只有一付手铐依旧锁着双手!
周恩来这时的人情味到哪里...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23939 | 45 高岗当刘少奇面向斯大林建议东北加入苏联
[导读]毛泽东告诉沈阳市委书记:我的专列不给高岗挂车皮,把高岗送给斯大林的礼物
还给高岗。毛泽东还说了这样的话:“你告诉高岗,东北是中国的一部分。”毛泽东的
话意味深长。可惜高岗没有听懂。
1949年6月,刘少奇(中)同高岗(左三)、王稼祥(左一)在莫斯科合影
原载《世纪风采》
一
高岗是陕北红军和根据地创建者之一,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了不小的功绩,被视
为陕北革命代表人物。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重要领袖人物。但是,二人之间却有很深的
矛盾。
1949年5月新中国建立前夕,刘少奇到天津指导工作。在天津,刘少奇根据中共七
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和毛泽东一再强调的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发表了一些讲话。对
东北局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批评。对刘少奇的这次批评,高岗表示了强
烈不满。
毛泽东对刘少奇和高岗都十分器重。他把二人之间的矛盾,看作一般的党内意见分
歧,希望今后通过一定时机解决。毛泽东更希望刘、高二人团结起来,共同为党工作。
出于这一考虑,1949年5月毛泽东在确定代表中国共产党访问苏联的人选时,既考虑到
了刘少奇,也考虑到了高岗。
二人同访莫... 阅读全帖 |
|
g*******1 发帖数: 6009 | 46 说句不客气的话,
dsb你懂啥啊?
你说的是这个.
-------------------
毛泽东这时也因病坐担架,常与王稼祥同行。他们一边行军,一边商议大事。王稼祥对
形势极表忧虑,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王明“左”倾军事路线再也不能继续下去
了,应该把李德等人拉下马来。一路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引导了王稼祥,坚定了他拥
护毛泽东的决心。史学家公认,王稼祥是首先提出到遵义要开会、要把博古李德“轰”
下台的人。他说到做到,在遵义会议上,他旗帜鲜明支持毛泽东,投下了“关键的一票
”。 |
|
w*******e 发帖数: 15912 | 47 从中国革命史来看,土鳖>欧龟>苏龟>日龟>美龟
而且从去莫斯科中山大学生源来看,拼爹那时候就开始流行了。
————————————————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来龙去脉
汪云生
(摘自汪云生著《二十九个人的历史》,昆仑出版社,ISBN 7800403475
在中国共产党史上,有一批人被俗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这称谓的起源和这些人的人生历程与归宿又是怎样
的呢?本书将会给您一个满意的回答。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说起‘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由来,首先得追溯到20年代的莫斯
科中山大学。
1925年秋成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孙中山联俄政策的产物之一。因
此,这所大学才会以孙中山的名字出现。尽管这所学校以孙中山的名字命
名,但其招生的对象并不仅限于国民党人,而是包括更多的共产党人在内
的中国学生。可以说,中山大学是为当时国共合作的中国大革命培养政治
理论骨干的特殊学校。
比如,在中山大学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学生名单中,就有如下一些人的
名字:
蒋介石之子蒋经国;
冯玉祥之子冯洪国;
...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2186 | 48 这里是更加详细的史料:
共产党尤其毛泽东就是一个畜生
-------------------
在1939年4月12日,毛便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六中全会决议发展华中的方针是正
确的。现在敌人准备大举进攻华北,将来趋势我们必将更加困难,部队也将缩小,地区
也将缩小。现在全国共产党与游击战争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华中[27] 。同月21日,中央
书记处发出指示:“华中是我党发展武装力量的主要地域,并在战略上华中亦为联系华
北华南之枢纽,关系整个抗战前途甚大。”“新四军在江北指挥部应成为华中我武装力
量之领导中心,除指挥我原有武装外,更有建立和发展新的队伍之任务。”[28]
1939年5月4日,毛致电刘少奇:“据陈毅电称,苏北敌攻高邮与韩德勤激战中,日军
岩木师团大部移江都、六合,有扫荡苏北模样,在韩与两李(指李明扬、李长江)不能
支持下,为我夺取苏北良机。望令叶飞部开返苏北,在苏北地区放手发展,在今年内至
少扩大二万人枪。韩德勤部如妨碍我发展,须坚决消灭之。”[29]
韩德勤将军是著名的抗日功臣。台儿庄战役期间,他率所部第二十四集团军负责南线作
战,在高邮、宝应一带奋勇杀敌,成功阻击了由扬州北... 阅读全帖 |
|
x******g 发帖数: 33885 | 49 毛泽东很推崇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我很喜欢他的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
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也往往如此,可是同志们往往不信。
匆匆几十年过去了。带着人们不相信他的自我解剖的遗憾,毛泽东也谢世近40年了。
现在无疑是该信的时候了。
可话又说回来,伟人的自我解剖,未必能反映他自身的全貌。有时未免谦逊,有时
未免责己过严,有时则是出于微妙的政治需要……
于是,毛泽东眼里的那个毛泽东,自然就是加引号的了。
在他的自我解剖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自己、对历史的反思与矫正。比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进行了一番自我解剖。他以自己对劳动人民的
态度也有一个转化过程为例,现身说法:“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习
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
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
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衣服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
,以为是脏的。”这就让那些正在被要求思想改造的文艺家们意识到:哦,原来毛泽东
也曾经如此……距离一下就近了。
1945年5月1...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6723 | 50 我小学六年所在的北京育英学校是干部子女寄宿制学校;其学生家长不是中央或各部委
高官,就是长期出使在外的共产党干部,如新华社的、外交部的、中央调查部的,等等
。我们班的慧敏,以及要好的小萍、小玲,都是中联部的。好像隐隐约约知道她们是外
国人。中联部这样的孩子前前后后有几十个,都在育英。
直至文革后期,那时我们早已升入中学,才互相从同学口中知道,他们都是东南亚共产
党即当时中共“兄弟党”的子女,有泰(国)共的、缅(甸)共的、印(度)尼(西亚
)共的、日(本)共的、马(来西亚)共的、越(南)共的,等等。由于中联部是负责
处理“兄弟党”事务的部门,所以这些孩子都由中联部管理。
再相见,就是去年育英学校六十周年大庆了。在相逢的欣喜中,才知道小萍、小玲是泰
共的孩子,而慧敏是马共的孩子。慧敏的爸爸是马来西亚共产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曾
代任马共总书记,一直是马共的领导者之一。慧敏姐弟五个都是育英的。她对我说:不
管今天的社会怎样评价毛泽东,我们都会永远感激他。
一句话,把我深深地带进一段历史中。
我非常好奇的是她父亲现在怎样了?马共现在怎样了?马共武装还有吗?中共对马共的
支持是怎样结束的?她们为什...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