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生之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身根细滑触所生之乐受
六识论之应成派中观师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人,指鹿为马而说意识
即是无分别智之智体,而以攀缘佛菩萨解说意识于止观中之心相为手段,使人信以为是
诸佛与菩萨之圣意,使其男女双身修邪淫之意识境界法合理化,乃是极端不诚实的不善
行为。为正解“无分别影像”之真实义,显示与宗喀巴所说截然不同,先举示弥勒菩萨
于《瑜伽师地论》所说,以昭公信:
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
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谓复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
,四、所作成办。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
见,
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鉢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
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
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静
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
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
放生與殺生之果報
弘一大師 開示
癸酉五月十五日在泉州大開元寺講
今日與諸君相見。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癒病否?(三)欲免難
否?(四)欲得子否?(五)欲生西否?
倘願者。今有一最簡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古今來,關於放生能延壽等之果報事跡甚多。今每門各舉一事,為諸君言之。
一、延壽 張從善,幼年,嘗持活魚,刺指痛甚。自念我傷一指,痛楚如是
。群魚剔腮剖腹,斷尾剖鱗,其痛如何?特不能言耳。遂盡放之溪中,自此不復傷一物
,享年九十有八。
二、癒病 杭州葉洪五,九歲時,得惡夢,驚寤,嘔血滿床,久治不癒。先
是彼甚聰穎,家人皆愛之,多與之錢,已積數千緡。至是,其祖母指錢曰:「病至不起
,欲此何為?」盡其所有,...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3
航运大王卢作孚和冠生园创始人洗冠生之死--谋财害命的“五反”
当时上海市长陈毅每天晚上在沙发上端一杯清茶听汇报,悠闲地问:“今天又有多少空
降兵?”实际上就是问又有多少商人跳楼。“五反”运动使所有资本家在劫难逃,所谓
“反偷税漏税”是从光绪年间上海开埠算起,资本家倾家荡产也交不起“税”,想死又
不能跳黄浦江,因为会被说成去了香港,家属还要继续被逼迫,只好跳楼而死,让中共
看见尸体好死了心。据说当时上海高楼两侧无人敢走,怕突然被上面跳下来的人压死。
原文摘自 - 杨奎松 - 建国前后中共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
“三反”、“五反”运动对资产阶级所造成的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运动中,工人店
员扬眉吐气,对资本家呼来吼去,揭发检举此起彼伏;资本家则人人自危,纷纷写“坦
白”,做交待,许多人主动低头认罪,争取过关。即便如此,因为许多“坦白”或“交
待”与有关单位掌握的情况不能相符,或达不到需要的水平,致使不少单位搞“逼”“
供”“信”。特别是那些从事“三反”运动的机关部门和税收部门,为了落实对自己单
位人员贪污受贿的指控和落实对资方偷漏税的指控,往往动辄到工厂、商店抓人、打人。
上海在...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
陈毅的空降兵--上海冠生园创始人洗冠生之死
--谋财害命的“五反”
当时上海市长陈毅每天晚上在沙发上端一杯清茶听汇报,悠闲地问:“今天又有多少空
降兵?”实际上就是问又有多少商人跳楼。“五反”运动使所有资本家在劫难逃,所谓
“反偷税漏税”是从光绪年间上海开埠算起,资本家倾家荡产也交不起“税”,想死又
不能跳黄浦江,因为会被说成去了香港,家属还要继续被逼迫,只好跳楼而死,让中共
看见尸体好死了心。据说当时上海高楼两侧无人敢走,怕突然被上面跳下来的人压死。
原文摘自 - 杨奎松 - 建国前后中共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
“三反”、“五反”运动对资产阶级所造成的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运动中,工人店
员扬眉吐气,对资本家呼来吼去,揭发检举此起彼伏;资本家则人人自危,纷纷写“坦
白”,做交待,许多人主动低头认罪,争取过关。即便如此,因为许多“坦白”或“交
待”与有关单位掌握的情况不能相符,或达不到需要的水平,致使不少单位搞“逼”“
供”“信”。特别是那些从事“三反”运动的机关部门和税收部门,为了落实对自己单
位人员贪污受贿的指控和落实对资方偷漏税的指控,往往动辄到工厂、商店抓人、打人。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5
航运大王卢作孚和冠生园创始人洗冠生之死--谋财害命的“五反”
当时上海市长陈毅每天晚上在沙发上端一杯清茶听汇报,悠闲地问:“今天又有多少空
降兵?”实际上就是问又有多少商人跳楼。“五反”运动使所有资本家在劫难逃,所谓
“反偷税漏税”是从光绪年间上海开埠算起,资本家倾家荡产也交不起“税”,想死又
不能跳黄浦江,因为会被说成去了香港,家属还要继续被逼迫,只好跳楼而死,让中共
看见尸体好死了心。据说当时上海高楼两侧无人敢走,怕突然被上面跳下来的人压死。
原文摘自 - 杨奎松 - 建国前后中共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
“三反”、“五反”运动对资产阶级所造成的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运动中,工人店
员扬眉吐气,对资本家呼来吼去,揭发检举此起彼伏;资本家则人人自危,纷纷写“坦
白”,做交待,许多人主动低头认罪,争取过关。即便如此,因为许多“坦白”或“交
待”与有关单位掌握的情况不能相符,或达不到需要的水平,致使不少单位搞“逼”“
供”“信”。特别是那些从事“三反”运动的机关部门和税收部门,为了落实对自己单
位人员贪污受贿的指控和落实对资方偷漏税的指控,往往动辄到工厂、商店抓人、打人。
上海在...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6
陈毅的空降兵--冠生园创始人洗冠生之死
--谋财害命的“五反”
当时上海市长陈毅每天晚上在沙发上端一杯清茶听汇报,悠闲地问:“今天又有多少空
降兵?”实际上就是问又有多少商人跳楼。“五反”运动使所有资本家在劫难逃,所谓
“反偷税漏税”是从光绪年间上海开埠算起,资本家倾家荡产也交不起“税”,想死又
不能跳黄浦江,因为会被说成去了香港,家属还要继续被逼迫,只好跳楼而死,让中共
看见尸体好死了心。据说当时上海高楼两侧无人敢走,怕突然被上面跳下来的人压死。
原文摘自 - 杨奎松 - 建国前后中共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
“三反”、“五反”运动对资产阶级所造成的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运动中,工人店
员扬眉吐气,对资本家呼来吼去,揭发检举此起彼伏;资本家则人人自危,纷纷写“坦
白”,做交待,许多人主动低头认罪,争取过关。即便如此,因为许多“坦白”或“交
待”与有关单位掌握的情况不能相符,或达不到需要的水平,致使不少单位搞“逼”“
供”“信”。特别是那些从事“三反”运动的机关部门和税收部门,为了落实对自己单
位人员贪污受贿的指控和落实对资方偷漏税的指控,往往动辄到工厂、商店抓人、打人。
上海...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7
讚怙主觀世音賜安慰
全知米滂仁波切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譯

十方三世善逝佛子中,大悲自相怙主觀世音,
猶如虛空遍布智慧身,頂禮讚頌您無量功德。
一切時方衰敗苦難者,若念您之名號祈救護,
於您立即知曉並垂念,立誓作為眾生之依怙。
於墮無間地獄諸有情,即刻作其大悲之助友,
...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12425
8
来自主题: Animals版 - 鸟生之思考,小豆眼儿之光芒
加州偷衣鸟(California Towhee)在思考鸟生,虽然没有普照寰宇的智慧之光芒,但
小豆眼儿也是目光如炬,烁烁放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注:我这是跟风儿贴,此帖受李冰的鸟生智慧之光贴子的启发,在此隆重谢过熊类。以
下是冰的原创:
鸟生之思考,智慧之光芒
http://www.mitbbs.com/article/Animals/175379_3.html
这就是人们说的“智慧之光”
http://www.mitbbs.com/article/Animals/175639_3.html
r*******u
发帖数: 8732
9
来自主题: HongKong版 - 手作風味打天下 旺角生之存道
手作風味打天下
旺角生之存道 文章日期:2011年7月20日
【明報專訊】昔日旺角三山五嶽龍蛇混雜,小店要生存,就得避過黑白兩道的挑戰。細
味在黑布街上的大隻佬麵店傳奇,一碗麵,除了美味,還滿是舊日小店經營的甜酸苦辣
江湖回憶。當然,來到二十一世紀,旺角變了,黑布街也迎來了多元化手作風味,添上
新朝氣。
(1)大隻佬猛醬鳳爪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10張)
在未有ICAC的年代,經營餐館,除要煮得一手好外,亦要懂得「做人」。開業近三十
年的龍記麵家,「肌肉男」老闆龍哥(原名賴達芳)就見證旺角小店經營環境的轉變
,由學師時要向差人派「利市」,到後來美國名廚Anthony Bourdain亦專程來找他拍電
視節目,大隻佬的大半生充滿香江傳奇。
學師不怕苦 獲傳獨門麵功
話說在石硤尾長大的龍哥,自小受李小龍薰陶而習武,運動細胞發達的他十三歲已練得
一身好武功。他雖好勇卻不沾手黑道,為了生計而在旺角大牌檔竹升麵家邵敬記當學徒
,洗碗、送外賣一腳踢,其他的學師怕辛苦做不到幾天便辭工,而他每日工作十五小時
亦不呻半句,當時老闆邵敬見他肯學肯捱,於是便將打竹升麵的獨門技術傳於龍哥,兩
師徒感情深厚,邵...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1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远志明:生之追寻
生之追寻——远志明
就是那么回事儿
人的一生总是在追寻什么。回想自己,从儿时到如今,曾经有过许多的追寻,有的
实现了,有的没有实现。印象很深的是少年时,在河北农村劳动,很累很累的,常常用
手拄着锄头,眺望公路上开往北京的长途汽车,心里想:什么时候我也坐上汽车去北京
,那该多好!后来真的到了北京,而且一住就十几年。现在回忆起来,在北京住,其实
也就是那么回事儿,还不如小时候在农村时更快活。
在北京当兵时,心里经常想:要是能上大学该多好!圈在军营里的士兵们大多来自
农村,对大学校园里的天之骄子们羡慕得不得了。后来,我真的一下子入了中国人民大
学,没读本科,直接读硕士研究生,两年后又转为博士生,算得上幸运了。可是现在想
起来,也就是那么回事儿。现在的博士不是满天飞吗?
读书的时候,又想:要是能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多好!看到别人的名字跃然纸上,心
里便有些发痒。尤其是在《人民日报》啊,《光明日报》啊,《中国社会科学》啊,这
些大报刊上发表文章,更以为了不起。结果,我真的发表文章了,而且第一篇就是在《
人民日报》上,整整一版。陆陆续续各大报刊上都有了我的文章。后来发表多了,觉得
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没...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25533
11
来自主题: _LoTaYu版 - 陈惠婷:生之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MSX8zG3W0w
我獨自坐在黑夜中 品嚐著孤絕的悸動
這是我無法擺脫 關於生命的哀愁
而遠方點點的螢火 閃爍著放肆的溫柔
這美麗太過刺眼 對於寂寞的我來說
生之慾 愛的痛 戀人的絮語無法永久 太細瑣
當時間的巨流如長浪 沖刷過
誰又還能緊握誰的手 到最後
那天輕吻別你眉間 我知道我的悲劇就此上演
是淚和更多的淚交織的詩篇
噢 放逐這愛 讓夢離開 噢愛
噢 殘酷的愛 只留下遺憾 噢愛
如果我禁絕了感受 也不再仰望這片星空
是否就能停止糾纏 於永恆追尋的思索
生之慾 愛的痛 戀人的絮語無法永久 太細瑣
當時間的巨流如長浪 沖刷過
誰又還能緊握誰的手 到最後
那天輕吻別你眉間 我知道我的悲劇就此上演
是淚和更多的淚交織的詩篇
噢 放逐這愛 讓夢離開 噢愛
噢 殘酷的愛 只留下遺憾 噢愛
生之慾 愛的痛 戀人的絮語無法永久 太細瑣
當時間的巨輪無情地 碾壓過
又有什麼能倖存殘留 到最後
那天輕吻別你眉間 我就和悲傷約定了永遠
是淚和更多的淚堆砌的誓言
噢 放逐這愛 讓夢離開 噢愛
噢 殘酷的愛 只留下遺憾 噢愛
woo woo... 阅读全帖
x*****7
发帖数: 4749
12
我想我们都曾经想到过,如果突然被告知只剩下半年寿命,我们会怎样度过这剩下的日
子。我也想到过这个问题,不过没有答案,我想这种问题不是死到临头都没人知道自己
最后的答案。过去的生活有没有意义,有没有遗憾,是不是真的要等到最后一刻才会去
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些都不是让人愉快的问题。
黑泽明是个伟大的导演,他对生命和死亡的不停思索,产生了《生之欲》这部电影。市
民部科长渡边因为即将到来的死亡而重生,诚心实意要为居民把臭水池变成一座公园。
他不是一下就获得重生的,就跟别人一样,他不能免俗的痛苦买醉流连夜店。终于有一
天他问那个终日带着笑脸的年轻的前女同事,你怎么能这么有活力,我如何才能像你一
样的活着。年轻女孩拿出个她工厂制作的兔子说,我制作它们时,会想象自己和全日本
的孩子玩。老人渡边一下领悟,拿起兔子跑下楼的同时,一直在咖啡厅另一边聚闹的年
轻人终于等来了他们的寿星,大声唱生日快乐歌,这时我们知道,老人渡边重生了。
影片中多次拍到的那顶新帽子(旧帽子在他痛苦买醉的时候被人拿走了)也具有象征新
生的意义。没有跟家人同事说自己身患重病死期将至,渡边在回到市民厅上班时,大家
惊讶于科长的新帽...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159
13
主题:本真存在和生之荒诞--读《局外人》
版权所有:范美忠 原作 提交时间:14:35:46 05月22日
记得第一次读加缪的《局外人》和他的《西西弗斯神话》是在四年前,当时读了之
后没有什么感觉,反而奇怪加缪以及他的这两本书的名气为何如此之大。昨天下午闲着无
事,一方面也是看了马原在《阅读大师》中对《局外人》的诠释的原因,我重读了一遍《
局外人》这部著名的中篇,我不仅震惊于加缪在看似冷静的叙事中展现的无以伦比的洞察
力和独到的哲学思考。
小说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默尔索在为母亲守灵送葬中
以及之后的反应;还有就是他无意中卷入了邻居朋友的一桩桃色纠纷而失手杀了人。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墨尔索被审判和判死罪的过程;还有就是他知道自己就要面对死
亡之后的心理反应和思考以及与神甫之间关于信仰和上帝的争论。
问题最关键地让人思考的部分集中在第二部分的审判过程中,因为如何定罪的关键在
于判断默尔索是故意还是过失杀人。而在现场并没有目击者,因此判断的依据只能是从他
平时的表现来判断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还是一个冷酷残忍的人。所以审判员反复纠缠的就是
他对母亲尤其是不久之前在母亲死后
p****r
发帖数: 9164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再看《生之欲》--黑泽明版的活着
无需置疑, 黑泽明是上个世纪最有成就的几个电影导演之一。 他最有名的作品
当然是他的代表作、公认代表日本电影最高成就的《七武士》,以及具有强烈道德震撼
力的《罗生门》和根据莎士比亚作品《李尔王》改变的史诗级作品《乱》。 但这部现
实题材的《生之欲>>(Ikiru)却被很多影迷认做黑泽明最好的作品,也是大导演斯皮尔
伯格最推崇的黑泽明电影。
探讨生命意义的主题的文学作品和电影可谓数不胜数, 这部电影用战后日本政
府一个科长患胃癌去世前几个月的经历给出了深深的思考。 电影的主人公渡边是一个
在官僚风气非常严重的日本市政厅任科长的地方官员, 他每天过着因循守旧、无所事
事的生活, 虽然活着,但过的却是如行尸走肉般的日子。 他“活着”的目标就是无为
的混到退休,寄希望于领退休金度过余生,所以他的下属给他起的外号叫木乃伊。
但突如起来的发现的胃癌却彻底改变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最开始发现自己得了绝
症,只有几个月的时光时, 他跟正常人一样表现出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活的深深失
望。希望得亲人安慰的他发现唯一儿子和儿媳在谈论如何得到他的退休金好搬出去住。
这时的他跟很... 阅读全帖
x*****7
发帖数: 4749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再看《生之欲》--黑泽明版的活着
记得中学时看黑泽明的罗生门,然后就去看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大吃一惊,居然不是
一个故事,后来才知道主要故事其实改编芥川的另一部小说《竹林中》。这么多年也没
有弄清,为什么改编的是《竹林中》电影却要叫《罗生门》呢?我上次在台湾看到罗生
门的DVD还买来收藏了,过几天把电影和小说再翻出来,看看能不能理清。
言归正传,日本很多写实小说和电影都非常好,剖析社会人性异常深刻。这部《生之欲
》看起来就是这样的一个电影,谢谢推荐,会去找来看的。
p****r
发帖数: 9164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再看《生之欲》--黑泽明版的活着
罗生门是我看过的最受震惊的电影之一, 不过没看过小说。
这部生之欲不是基于书改遍的作品, 虽然受到过一部小说的影响,主要是编剧写的
,黑泽明是编剧之一。
l**********t
发帖数: 5754
17
then you are welcome to attend the “生之追尋”福音營. It would be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you to clarify your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Christian belief.
w*******e
发帖数: 6802
18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生之追尋福音營 2012年5月25晚-28日
生之追尋福音營
2012 年 5 月 25-28 日 國殤節長周末
賓州費城 Eastern University
“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講員:張伯笠 黃小石
陳德春 于張瑜芬
生命與福音,科學與信仰,婚姻與家庭
福音話劇,展現真實的人生
青少年營,兒童營
http://www.rccc.org/gcamp/
z**n
发帖数: 22303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1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說之理論意涵
林志欽
真理大學宗教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天台宗之立宗大師智顗(A.D.538-597)以其博聞強記,高超之思辨抉擇與綜攝能力[1],
統合當時傳至中國之諸大小乘佛教經典[2],構築成理論周備、層次井然之整體佛教思
想體系。智顗之思想分教、觀二門,即教相理論與觀行實踐兼備而並舉。其中又以圓教
、圓觀之提出最為殊勝。圓教思想由智顗之師慧思(A.D.515-577)所奠基,圓觀(一
心三觀)則源自天台宗二祖慧文禪師。但二者詳細內容之闡述、演發以至周備者,則是
由智顗所完成。依智顗之說,圓教理論由「一念三千」說獲得具體之說明與論立;圓觀
法門則以「一心三觀」為修法之中心。由此一念三千與一心三觀,可以發現二者終歸於
「一心」,由一心(以至於一念、念念)而具足萬法、萬行,成為最圓極、究竟之教理
與觀法,本文乃稱之為「一心具足說」。無論是就教理或觀行兩方面來說,一心具足說
即是智顗思想理論最高處,亦即圓教、圓觀說之核心。本文之目的即在就此一念三千思
想所展現的一心具足義,闡釋其理論意涵,探討其如何在思想上論立,又何以證成。
貳、化法四教說
智顗綜攝佛陀之教[3...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3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著
选录自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一、云何是生、灭法
生、灭法的说法,在佛教界是多数学人都听过的讲法,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说法,是
记载在《大般涅盘经》1卷下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
释迦佛陀在入灭前,提醒弟子们的教导。
甚么是生、灭法?根据《相应阿含》的说法,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生法、
灭法。见《相应阿含》256经:
「所谓明者是知,知者是名为明。又问:何所知?谓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
知;色无常,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受……;想……;行……
;)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识(无常),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
法如实知。」
除此以外,在《相应阿含》与《相应部》的说法中,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
生法、灭法,也说是色、受、想、行、识等五阴的集法、灭法。见《相应阿含》103经
、《相应部》『蕴相应』89经:
《相应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
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密教興而佛教亡之原因
http://fk2009.pixnet.net/blog/post/26120713-密教興而佛教亡之原/a>
 
往昔天竺「密教興而佛教亡」之原因有七:
第一:以外道法代替佛法。密宗實非佛教,乃是以外道法代替佛法之宗教--以佛教表相
及佛法名相包裝之外道法--所說一切修証名相及法報化身修証、諸種等至 三昧、四加
行、四無量心、法界體性智、四智、五智、般若、根本智、後得智、涅槃、真如、成佛
之道……俱與三乘經典 佛說本旨不同;彼等所證之阿賴耶識亦非顯教所證之第八識阿
賴耶心,乃其自行施設明點之阿賴耶識,故顯教中一切賢聖以己證量與之印證時,必定
扞格不入,悉如 牛頭之逗馬嘴也。如是,密教以其未證佛教諸經所說之真實心,以其
未證佛教諸經所說般若慧之種種「般若妄想」,以其未入見道位之「雙身法外道世間淫
慧」,翻誣顯教真悟菩薩之 證量粗淺,貶低為「因位」之修行法門,而反妄自高推己
所修行之外道法為佛教「果位」之修行法門,以此崇密抑顯,殊為可笑。如是,密教中
人所言證量,既然皆 與三乘經典所說之修證無關,復又崇尚雙身法之第四喜--追求人
間淫樂之最高層次樂受,顯然僅是外道性力派之「世...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7
黄念祖老居士述
(以一九八九年于北京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
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
译·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夏会本
·第十三·光明无量愿》
三、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
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魏译·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五·
寿命无量愿;第十六·声闻无数愿》
四、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魏译·第
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
,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七·诸佛称叹愿》
五、设我得佛,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往生极乐的条件
作者:慧净法师 文章来源: http://www.hongyuansi.org/new/Article/hywj/jzfs/jlyx/200608/62.html
弥陀净土再怎么「极乐」、「安乐」,如果不能令我们往生,等于画饼充饥,毫无意义。
往生极乐的条件,依据第十八愿所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此三十六字之中,「至心」、「信乐」、「欲生」、「念佛」是往生极乐净土的要素、
条件,具备这四项条件,就能够往生。
然而这四项条件,有学者解释得很烦琐、很博杂,反而令人不易明白,而不得要领。其
实它的道理很简单、很容易明白。亦即只要真正(至心)地「信受弥陀救度」(信乐)
,真正地「愿生弥陀净土」(欲生),真正地「专称弥陀佛名」(念佛)。如此而已,
既简单明了,又易解易行。
前提是信,极乐净土既然那么美好,谁不向往,谁不「欲生」,除非不信之人。「至心
」的「信」,自然就有「乐」,并且至心「欲生」,此后只要专一「念佛」便可。即是
「信、愿、行」,而最后归结在「行」,如善导大师说:「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又说
:「众生称念,必...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hu Sep 13 15:05:09 2012,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法」一词,是传统佛教所无有的语词与
概念,此为近代佛教史学界的用语,最初提出此一用
语与概念的,是英国的学界。
早在十八、九世纪,当
西方列强向亚洲各地进行殖民侵略时,发现要在亚洲
进行殖民侵略,并不像非洲及南、北美洲般的容易。
因为亚洲不仅已有高度的文明及统一的国家,也有发
展久远的伟大宗教信仰,特别是佛教信仰早已深入亚
洲各国人民的心灵。
当时西方的殖民侵略,多半紧随
于宗教信仰之后,而将西方信仰传入当地,往往是文
化及殖民入侵的先驱。因此,打击亚洲的佛教信仰,
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及中国,为后续的传教、经济、殖
民作准备,即成为当时西方列强的手段。
因此,英国
对当时在其统治下的印度,针对佛教的历史、文献、
史迹进行全面性的考古及研究,原本的目的,是要透
过现代科学的求证方式,证明佛教信仰中的 释迦牟尼
佛,只是出自印度民族的神话传说、虚构人物,而不
是真实的历史人...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1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饮酒之过失
饮酒之过失
华智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学不放逸心解脱,救度放逸恶趣隘,
恭敬顶礼遍知已,书此利他祈加持。
诚如全知金刚持鄂钦·根嘎桑波曾经亲口说:“在拥有修行正法的特殊身份——纯净
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为了达到成就无上珍宝菩提的目的,一定要如理遵循正确的见解
和清净的行为,依靠符合佛法的正命来养活这个暇满身。愚昧无知的人们依靠放逸的美
酒、杀生的血肉养活暇满的身体,并且声称:‘在正法小乘戒律、金刚乘中也说可以喝
酒、吃肉。’他们自己步入这种非理境地的同时,还让别人也酗酒吃肉,就像蛤蟆坑里
有伤的蛤蟆一样(有伤的蛤蟆会使其余的蛤蟆染上它的伤)。丧失了佛陀所欢喜的行为
,被恶知识所左右,完全是给自身带来巨大祸害的举动,也是下劣的做法,因此务必予
以遮止。”除非是成就者,酒能使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失去理念,在今生来世都会导致大
难临头。恶魔、非天迷醉人的伎俩就是酒。
讲饮酒过患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总说酒的过失;
二、分说与别解脱戒相违;
三、分说与菩萨学处相违;
四、分说与密宗誓言相违;
五、宣说戒酒的功德利益。
一、总说酒的过失也包括饮酒者犯罪之理、卖酒者犯罪之理两个方面。
1、...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3
有三处乱码, 不好意思, 原文就是如此
也没有作者和其背景, 正在“学习”五蕴,觉得有意思就转一下
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百度文库
键词:佛教;哲学;五蕴;十二因缘;关系摘要:作为佛教哲学基础理论的“五蕴”说
和“十二因缘”说之间是具有逻辑结构的对应关联的,但并不是在同一层次上的一一对
应。五蕴是十二因缘的十二支的共同基础。它们之间具有源流的关系,即五蕴是比十二
因缘更原始的理论。从五蕴到十二因缘的传承不是一种直线的发展,而是发生了从朴素
存在论向精致人生论的根本视角转换。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a?caskandha and
Dvādasāngpratītyasamutpāda
And its Philosophical MeaningsKey words: Buddhism, philosophy, Pa?caskandha
, Dvādasāng-pratītyasamutpāda, Relation Abstract: There is some
corresponding link of logical structure, but no...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金刚」意涵之探討
藏传佛教「金刚」意涵之探討
「金刚」一名词,在古印度湿婆沙克蒂教派中,泛指以行男丶女交会之事所产生之能量
或力量者。而在石海军《爱欲正见》一书中说:「《梨俱吠陀》的一首颂诗上说起:『
众所仰望的因陀罗用他的闪电,用他的金刚杵从黑暗中托出它们(雨水)』(i.33.10)。
《梨俱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这句诗中的金刚可说是最早出现的,诗中的因陀罗
是印度吠陀时代的天帝,闪电一词也就是金刚。佛教密宗(作者注:藏传「佛教」)使用
『金刚』,最初的意义在於,他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触即发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是『金刚』的一层含义。……在西元七世纪时,玄奘就发现一些寺院热衷於魔幻般的
超长力量。不过,金刚一词最重要的意义,不在於『闪电』或『霹雳』。……
从隐喻的角度,佛教密宗(作者注:藏传「佛教」)很自然地也会将这句诗看成是对性行
为的描述,如此一来,金刚也就等同於男根了。」(《爱欲正见:印度文化中的艳欲主
义》石海军着,百善书房,2009年9月初版一刷,P133-135.),所以藏传佛教也就直接
承袭了此论点,而广以弘传双身法教义。
然而佛教经论所阐述的「金刚」义理泛指法界实相真实心第八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释印顺在《唯识学探源》1 中说:“能为因性是相续展转就有的,就像植物的根茎
叶一样,成为前因后果的连索。”释印顺的意思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前法引生后法,前
法即是后法的生起因,这样诸法就能成就相续辗转的现象。他又说“业是过去了,但还
能感果”;可是,前法既然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又能引生后法?为什么业过去了却还
能感果?释印顺没有解释。然而,因果现象既然能够不错乱的如实存在,有情过去世所
造作的业既然能感得后世的果报皆不错乱,那就表示必定各自都有一个能含藏诸业种子
、而且刹那至永久都不会坏灭的真实法存在。所以有情所造作的种种业行,才能被如实
保存著而不会失坏,也才能在未来缘熟之时,现行而成就因缘果报的现象,这是一切有
智者都必然能够理解以及信受的正理。就好比植物的种子虽能长出根茎叶乃至发育而长
成,然而种子也要依附于大地才能发芽乃至成长,不是存在于虚空之中;也就是必须要
依附于大地作为根本,在外界的水分、阳光、空气等等缘具足,种子才有持续变异与生
长的功能。然而,释印顺却说:【为解决这因果不相及而能成为因果的现象,才采用了
种子生果的比喻。】(《唯识学探源》页168)【后代的唯识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山河大地宇宙星系之形成
身为人类,每每惊叹于天地造化之奥妙,自然之鬼斧神工,与宇宙运转之神奇; 同
时也会感受到天摇地动,山呼海啸,狂风暴雨等所谓自然之灾. 在世间有山河大地、江
河湖海、花草树木与各种物质与器具,可供我们使用;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等等,这
些的种种都会引发人类的好奇而去思惟“为什么会这样?”因此也产生了种种的论说,
众说纷纭,其中也只有佛法,才能圆满说明这些现象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优婆塞戒经》卷六中的开示:【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
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
在这里面世尊已经为我们开示器世间(山河大地宇宙星系)之所以能够成就的道理。经文
中所开示的风云,用现代的名词来说,讲的就是动能。因为有动能的关系,星球之间才
能维持平衡,不会合并毁坏或飘散开来,这种动能就叫作大风云,因此才能够成就各种
的山河大地与器世间。正因为有这种大风云的存在,才能执持著宇宙中的水大、地大、
空气及火大,四大才能够不会散坏。有这个大风云执持著,所以阿修罗宫乃至六欲诸天
的天宫,以及我们人间的山河大地就都能够被执持著好好的;而山河大地乃...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3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生死之谜
第十八章 生死之谜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
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第十一》
“生存还是死亡:这就是问题!”莎士比亚藉剧中人物哈姆雷特之口所说出的这句
话,道出了人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的确,生和死是人人都得面对的一个问题。生
死的迷惑历来都是人类的一个不解之迷,对今天的人来说,也仍然如此。生命从哪里来
,又要到哪里去?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之后会如何?死后还会有生命吗?死人有知觉吗
?我是谁?是这个身躯,还是躯体内的灵魂,或者是两者的集合?人真的有灵魂吗?灵
魂是不朽的吗?人是否能获得永生,如何才能获得?
人生看起来是何等的不公啊?我们的出生并不是按着自己的意愿,人想活下去,却
偏偏要面临死亡。有人生来身有残疾,有人年少之时就过早地夭折。在生与死这两件人
生中最重要的事上,我们的天赋的自由选择的权力似乎根本没有派上用场。须知,我们
若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上不能作自我选择,那么,这种选择的自由权岂非形同虚设?如
果上帝真是爱,是绝对公正的,为什么我们生来就进入苦难的之中,或迟或早地都注定
要走进坟墓之中,这又如何说明上帝的爱与公正呢?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山河大地宇宙星系之形成
身为人类,每每惊叹于天地造化之奥妙,自然之鬼斧神工,与宇宙运转之神奇; 同时
也会感受到天摇地动,山呼海啸,狂风暴雨等所谓自然之灾. 在世间有山河大地、江河
湖海、花草树木与各种物质与器具,可供我们使用;也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等等,这些
的种种都会引发人类的好奇而去思惟“为什么会这样?”因此也产生了种种的论说, 众
说纷纭,其中也只有佛法,才能圆满说明这些现象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优婆塞戒经》卷六中的开示:【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
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
在这里面世尊已经为我们开示器世间(山河大地宇宙星系)之所以能够成就的道理。经文
中所开示的风云,用现代的名词来说,讲的就是动能。因为有动能的关系,星球之间才
能维持平衡,不会合并毁坏或飘散开来,这种动能就叫作大风云,因此才能够成就各种
的山河大地与器世间。正因为有这种大风云的存在,才能执持著宇宙中的水大、地大、
空气及火大,四大才能够不会散坏。有这个大风云执持著,所以阿修罗宫乃至六欲诸天
的天宫,以及我们人间的山河大地就都能够被执持著好好的;而山河大地乃至...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第一次问答节略
第二次问答节略
第三次问答节略
第四次问答节略
第五次问答节略
第一次问答节略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
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官六人坐定寒暄毕。
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否?
李云:一路风顺,惟在成山停泊一日。承两位在岸上预备公馆,谢谢。
伊云:此间地僻,并无与头等钦差相宜之馆舍,甚为抱歉!
李云:岂敢!
伊云:本日应辨第一要事,系互换全权文凭。
(当由参议恭奉敕书呈中堂面递伊藤;伊藤亦以日皇敕书本交中堂)
伊令书记官阅诵英文与前电之底稿相较,陆奥令书记官将敕书与前电华文之底稿相
较,中堂令东文翻译与罗道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
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
李云:甚妥。我国敕书是否妥协?
伊云:此次敕书甚妥。
中堂复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诵毕,将「节略」面交伊藤。
伊略思片刻,答以此事明日作复。
旋问:两国敕书应否彼此存留?
李云:可以照办。
伊云:顷阅敕书甚属妥善,惜无御笔签名耳!
李云:此系各国俗尚不同;盖用御宝,即与御笔签名无异。
伊云:此次姑不深求;惟贵国大皇帝既与外...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21884
40
来自主题: _ChenChuSheng版 - [影之传说] 移动首发的楚生影视专辑
QQ音乐现在首页宣传,点进去之后是这个专题
http://music.qq.com/ccs1130/

黑泽明有一部经典电影名为《生之欲》,讲述一个老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明了生的意义
,再走向死亡的过程。影片的结尾处,老人死后的世界里,一切又重回往昔的麻木。人
生的挣扎、欲望与无奈被层层放大,什么是活着的意义?难以尽述。
在《瘾》这张专辑中,陈楚生也开始以其笔下灵动的音符,以不断突破和丰富的唱法,
触摸到类似“生之瘾”般的感悟,生存之瘾、生活之瘾与生命之瘾。与“生之欲”相比
,活着更像是一场无法自拔的上瘾式沉沦,日复一日的重复、妥协与麻木,让每个人渴
望着改变、逃离和回归。而陈楚生在沉重的思索后,用音符撕开了一个出口,每个人都
可以从中找到那些似曾相识的影子,和代言式的呐喊与挣脱。
音乐是陈楚生的瘾
有人说
我没有棱角
棱角 从来都不是说出来的
我的棱角
在我的音乐里
——陈楚生
陈楚生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个高调的歌手。尽管当初拿下了全国快男比赛的冠军,然而在
他的身上,似乎总带着那种从容不迫般的行云流水之感。在周遭很多歌手都在疯狂炒作
绯闻、负面、人气指数......这些东西的时候,他甚...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21884
41
来自主题: _ChenChuSheng版 - [影之传说] 移动首发的楚生影视专辑
QQ音乐现在首页宣传,点进去之后是这个专题
http://music.qq.com/ccs1130/

黑泽明有一部经典电影名为《生之欲》,讲述一个老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明了生的意义
,再走向死亡的过程。影片的结尾处,老人死后的世界里,一切又重回往昔的麻木。人
生的挣扎、欲望与无奈被层层放大,什么是活着的意义?难以尽述。
在《瘾》这张专辑中,陈楚生也开始以其笔下灵动的音符,以不断突破和丰富的唱法,
触摸到类似“生之瘾”般的感悟,生存之瘾、生活之瘾与生命之瘾。与“生之欲”相比
,活着更像是一场无法自拔的上瘾式沉沦,日复一日的重复、妥协与麻木,让每个人渴
望着改变、逃离和回归。而陈楚生在沉重的思索后,用音符撕开了一个出口,每个人都
可以从中找到那些似曾相识的影子,和代言式的呐喊与挣脱。
音乐是陈楚生的瘾
有人说
我没有棱角
棱角 从来都不是说出来的
我的棱角
在我的音乐里
——陈楚生
陈楚生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个高调的歌手。尽管当初拿下了全国快男比赛的冠军,然而在
他的身上,似乎总带着那种从容不迫般的行云流水之感。在周遭很多歌手都在疯狂炒作
绯闻、负面、人气指数......这些东西的时候,他甚...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聊斋两篇:野狗与笑之以鼻
通脱我的理解是参透生死;外儒内道这个我倒不记得了,等回头翻出来看下,他对陶哲
学高度记得,极其推崇。陶侃那个, 我手头刚好有中华书局出的陶渊明传,关于曾祖
孙关系有这些:宋书本传里有,想必沈约有根据,陶自己写过孟嘉传,孟嘉是他外祖父
,陶母是孟第四女,孟嘉自己又娶陶侃女儿,陶"赠长沙公"里有"同出大司马"之语
,长沙公陶延寿为陶侃五世孙,这又是旁证。所以应该蛮可信的。索性贴一下以前乱写
的一篇,关于托体同山阿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一直觉得将生死说得通透的无过于陶渊明这一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魏晋
时期庄老思想占主导地位,生命的话题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更是诗歌文赋的永恒命题。
早一些汉代的流行挽歌薤露唱道,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人的一生果然如草叶上的露珠一般短暂,瞬息即逝。古诗十九首,则感叹生命的短暂
,故需及时行乐: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聊斋两篇:野狗与笑之以鼻
通脱我的理解是参透生死;外儒内道这个我倒不记得了,等回头翻出来看下,他对陶哲
学高度记得,极其推崇。陶侃那个, 我手头刚好有中华书局出的陶渊明传,关于曾祖
孙关系有这些:宋书本传里有,想必沈约有根据,陶自己写过孟嘉传,孟嘉是他外祖父
,陶母是孟第四女,孟嘉自己又娶陶侃女儿,陶"赠长沙公"里有"同出大司马"之语
,长沙公陶延寿为陶侃五世孙,这又是旁证。所以应该蛮可信的。索性贴一下以前乱写
的一篇,关于托体同山阿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一直觉得将生死说得通透的无过于陶渊明这一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魏晋
时期庄老思想占主导地位,生命的话题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更是诗歌文赋的永恒命题。
早一些汉代的流行挽歌薤露唱道,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人的一生果然如草叶上的露珠一般短暂,瞬息即逝。古诗十九首,则感叹生命的短暂
,故需及时行乐: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44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30
子貳、戒為諸功德之依處
諸異生及佛語生,自證菩提與佛子,
增上生及決定勝,其因除戒定無餘。
該頌是講五乘行者所欲求之生處,唯依淨戒之功德。如欲求人天、梵天善趣的
彼諸異生,及佛語生之聲聞,自證菩提之獨覺以及大乘菩薩,彼等分別能獲得增上生與
決定勝之根本因,唯有清淨戒律之功德,其因若除戒律以外定無餘事。
《華嚴經》云:“人中隨意得受生,乃至頂天禪定樂,獨覺聲聞佛乘道,皆因
十善而成就。”《十地經》云:“造殺生等十不善業,依次在三惡趣中感受痛苦之果報
,以此餘業,後生人中,得種種不可愛樂之事,諸如下賤人身、短命、多病等。斷除十
惡修行十善業者,當於人天善趣的可愛樂處受生。若厭離輪迴,心意狹窄,依善知識聞
受聖教,了達無我的智慧,修十善業道,成就聲聞菩提果。不從他教,志求獨覺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生大梦初醒之时
美国大片 “Matrix”译为《骇客任务》,《黑客帝国》,主要包括三部作品. 第一
集于1997上演.
故事是说,二十一世纪初,人工智能的技术有重大的突破,计算机能够自行学习
,代替人类做很多事,但是计算机却发展出自我意识,不愿再听命于人类。人类企图关
闭电源,结束计算机的自我意识,计算机却抢先一步宰制人类的命运,培植人类做为电
力的来源。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都被放在一个个的电池槽里,全身插满了管线,计算
机建构一个称之为“母体”( Matrix )的庞大系统,产生虚拟实境的讯号,欺骗人类
的大脑,人類從小到大所經驗的各種感官知覺,全部都是「母體」發送腦波程式給大腦
所造成的假象。例如,吃一塊牛排,眼睛見到的肉質色澤、口中咀嚼的口感,都由電腦
所控制安排著。「母體」甚至還控制著時間觀念,它讓所有人都以為生活在廿二世紀的
時空下。 只有少数反抗军没有被计算机奴役,他们扮演骇客( Hakers ),不断侵入
母体,企图拯救被奴役的人们.
主角尼欧( Neo )被解放之后,离开电池槽,来到骇客的宇宙飞船。为了了
解什么叫做“母体”,他再度进入虚拟实境。在虚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二因缘之因
《缘起经》卷1佛开示说:
云何名缘起初?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起
愁叹苦忧恼,是名为纯大苦蕴集。如是名为缘起初义。(《缘起经》卷1)
意思是说,什么是缘起法初说的道理?就是依于这个“有”,所以有那个“有”,
由于这个法出生,所以有那个法跟著出生,也就是无明缘于行,行缘于六识,六识缘于
名色,名色缘于六入处,六入处缘于触,触缘于受,受缘于爱,爱缘于取,取缘于有,
有缘于生,生缘于老死,有老死所以生起愁叹悲苦忧恼,叫作纯大苦蕴聚集。这就是缘
起法初说的道理。
无明是缘起法的最初,由于有无明,所以有行支,有行支,所以有六识业种出现,
有六识业种,所以有后世名色,乃至有生支所以有老死支,都是由这一支而引生那一支
。也就是由于这一支生起,所以有那一支生起,十二有支都是各以前一支为因;也就是
先有前一支为缘,才有后一支出生,前一支就是后一支的因缘,也就是前一支存有的缘
故,所以才有后一支出生,这种此有故彼有的道理,就是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里面,行缘识、识缘名色,所说的这个“识”,是指识阴...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7
观察剎那生、剎那灭的讹误
然而,许多学人分不清楚「灭法」与「灭」的差异,不知「灭法」是「缘灭则灭之法」
,也是「缘生法如何灭尽」的说法,不是指「缘生法已经灭尽不起」的「灭」。
因此,后世的学人误将「生法」当作是「已生」,又误以为「灭法」是「已灭」。如此
一来,「如实观五阴的生、灭法」,原是从「六触入处」入手,如实观「十二因缘集法
、灭法」的禅观法,被误解是「观察五阴的已生、已灭」了。
可是,怀着这种误解的学人,却没想明白观察「五阴的已生、已灭」的交替,是纯属不
可能的事。因为「未生」则何有「生」可观,如何观察「生」?所以只能观察「已生」
!又「未灭则何有「灭」可观」?若是「已灭」,又如何观察「已灭」而无有的「灭」?
虽然「未生」则无从观察「生」,而「已灭」必是无从观察「灭」,「未生」与「已灭
」都无可观察,但是不明白甚么才是「如实观五阴的生、灭法」的学人,依然坚定的相
信「观五阴的生、灭法」,即是「观察五阴的已生、已灭」。
如此一来,「已生」是现前的事实,「已灭」却是无从观察。试问:学人如何观察「生
」与「灭」?有趣的事,是学人将「缘生」的现前事实,在「缘生则无常」的观察中,
也就是面...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8
因缘、缘生之正确定义有必要再说明
佛陀指出「一切法(或五阴)是缘生」,又说明「一切法」是指「六触入处」。见《相
应部》〈六处相应〉203经、《相应阿含》321经:
《相应部》35.203 经:「诸比丘!如何比丘以如实知一切法之起与灭尽耶?(知)「色乃
如是,色之生起乃如是,色之灭尽乃如是。受乃如是……想乃如是……行乃如是……识
乃如是,识之生起乃如是,识之灭尽乃如是。」诸比丘!如是之比丘,如实知一切苦法
之生起与灭尽。」
《相应阿含》321 经:「(问):『沙门瞿昙!所谓一切法,云何为一切法?』佛告婆罗门
:『眼及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 苦、苦乐、不苦不乐,耳……。鼻……
。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 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是名为一切法。若復有言此非一切法,沙门瞿昙所说一切法,我今捨更立一切法者,
此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由经证可知,释迦佛陀教导的一切法,完全未离开当前六触入处的身心活动,重在现实
生活的实证、实用,不是宣扬神秘信仰、抽象哲理,也不是主张「个人经验即是真实」
的经验主义、神秘主义。
如此可见,因...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9
观察剎那生、剎那灭的讹误
然而,许多学人分不清楚「灭法」与「灭」的差异,不知「灭法」是「缘灭则灭之法」
,也是「缘生法如何灭尽」的说法,不是指「缘生法已经灭尽不起」的「灭」。
因此,后世的学人误将「生法」当作是「已生」,又误以为「灭法」是「已灭」。如此
一来,「如实观五阴的生、灭法」,原是从「六触入处」入手,如实观「十二因缘集法
、灭法」的禅观法,被误解是「观察五阴的已生、已灭」了。
可是,怀着这种误解的学人,却没想明白观察「五阴的已生、已灭」的交替,是纯属不
可能的事。因为「未生」则何有「生」可观,如何观察「生」?所以只能观察「已生」
!又「未灭则何有「灭」可观」?若是「已灭」,又如何观察「已灭」而无有的「灭」?
虽然「未生」则无从观察「生」,而「已灭」必是无从观察「灭」,「未生」与「已灭
」都无可观察,但是不明白甚么才是「如实观五阴的生、灭法」的学人,依然坚定的相
信「观五阴的生、灭法」,即是「观察五阴的已生、已灭」。
如此一来,「已生」是现前的事实,「已灭」却是无从观察。试问:学人如何观察「生
」与「灭」?有趣的事,是学人将「缘生」的现前事实,在「缘生则无常」的观察中,
也就是面...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50
因缘、缘生之正确定义有必要再说明
佛陀指出「一切法(或五阴)是缘生」,又说明「一切法」是指「六触入处」。见《相
应部》〈六处相应〉203经、《相应阿含》321经:
《相应部》35.203 经:「诸比丘!如何比丘以如实知一切法之起与灭尽耶?(知)「色乃
如是,色之生起乃如是,色之灭尽乃如是。受乃如是……想乃如是……行乃如是……识
乃如是,识之生起乃如是,识之灭尽乃如是。」诸比丘!如是之比丘,如实知一切苦法
之生起与灭尽。」
《相应阿含》321 经:「(问):『沙门瞿昙!所谓一切法,云何为一切法?』佛告婆罗门
:『眼及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 苦、苦乐、不苦不乐,耳……。鼻……
。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 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是名为一切法。若復有言此非一切法,沙门瞿昙所说一切法,我今捨更立一切法者,
此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由经证可知,释迦佛陀教导的一切法,完全未离开当前六触入处的身心活动,重在现实
生活的实证、实用,不是宣扬神秘信仰、抽象哲理,也不是主张「个人经验即是真实」
的经验主义、神秘主义。
如此可见,因...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