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 发帖数: 2349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ebRadio 讨论区 】
发信人: huaja (pat), 信区: WebRadio
标 题: 是谁在误读仓央嘉措?(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3 23:45:31 2014, 美东)
是谁在误读仓央嘉措?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sunyx.blogbus.com/logs/93106915.html
最近仓央嘉措的情诗在网上流传得越来越多,不过,经过考证我发现盛传的最多的这几
首全部都是伪作。而且根本就是现代的伪作。
最早知道仓央嘉措是2006年在西藏旅行的途中听人说的。在拉萨的玛吉阿米餐厅一楼买
到了两本关于仓央嘉措的书。那会儿知道仓央嘉措的人还很少,网上也没有什么人说起
。因为很喜欢他的诗,所以回来之后还搜集和阅读过一些关于他的书。看了最近盛传的
几首,都没什么印象,估计可能是伪作,而经过核实后发现果然如此。
一. 先说这首《佛说》,这是最为拙劣的一首伪作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 阅读全帖 |
|
h***a 发帖数: 2349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ebRadio 讨论区 】
发信人: huaja (pat), 信区: WebRadio
标 题: 是谁在误读仓央嘉措?(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3 23:45:31 2014, 美东)
是谁在误读仓央嘉措?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sunyx.blogbus.com/logs/93106915.html
最近仓央嘉措的情诗在网上流传得越来越多,不过,经过考证我发现盛传的最多的这几
首全部都是伪作。而且根本就是现代的伪作。
最早知道仓央嘉措是2006年在西藏旅行的途中听人说的。在拉萨的玛吉阿米餐厅一楼买
到了两本关于仓央嘉措的书。那会儿知道仓央嘉措的人还很少,网上也没有什么人说起
。因为很喜欢他的诗,所以回来之后还搜集和阅读过一些关于他的书。看了最近盛传的
几首,都没什么印象,估计可能是伪作,而经过核实后发现果然如此。
一. 先说这首《佛说》,这是最为拙劣的一首伪作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392 | 3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她曾经最希望听到的话,如今竟成了令她肝肠
寸断的魔咒。 ——楔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她曾经最希望听到的话,如今竟成了令她肝肠寸断的魔咒。楔
子深夜,小轩内烛光明明灭灭,看不真切人影,只听得有女子沉重的喘息,间或传来剧
烈的咳声,和着那滴滴铜漏,压得人喘不过气。“倾城,我这病……怕是好、好不了了
……”“胡说什么,”男子呵责的声音略带颤抖,“有我在,不会有事。”女子轻笑摇
头,眼神却涣散得更加厉害:“若是、若是我去了,你便另觅贤人吧……我无父无母,
更愧无一儿半女,你……勿念旧情……”顾倾城握着她的手贴上脸颊,有泪顺着指缝滑
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她微微一震,挣扎着动了动唇角,终是委
顿下去。漏声断了,男子压抑的悲鸣惊起一群倦鸟。“水云……”春归“姑娘,前方便
是洛城了,”年老的车夫一扫连日的疲惫,隐隐带着兴奋,“倘若不出意外,日落前便
能到。”“辛苦老伯了,到了洛城,直送春归客栈就好。”女子的声音丝毫没有欢喜之
意。“姑娘不是来自浮罗国么,怎晓得洛城有个春归客栈?”车夫侧首,等了许久...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4 ☆─────────────────────────────────────☆
puppeteer (舟云) 于 (Mon Jun 21 19:59:27 2010, 美东) 提到: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puppeteer (舟云) 于 (Mon Jun 21 20:08:14 2010, 美东) 提到:
如来就是非虚妄的那个。
☆─────────────────────────────────────☆
puppeteer (舟云) 于 (Mon Jun 21 20:11:10 2010, 美东) 提到:
那个就是那个。 ^_^
☆─────────────────────────────────────☆
puppeteer (舟云) 于 (Mon Jun 21 20:13:49 2010, 美东) 提到:
不陪你扯了,回家去了,呵呵。
☆─────────────────────────────────────☆
puppeteer (舟云) 于... 阅读全帖 |
|
e*******g 发帖数: 1407 | 5 在常去的网站看到这篇好文,真是一篇很深刻让人读了心里平静的文章,转过来和大家
共享.虽然作者才二十多岁,却悟到了很多人一辈子悟不到的东西.
佛性自性性相照,因缘了脱皆自然 - 网友“口羊”跟卢台长学佛的真实反馈
卢台长您好,我是上海的听众,1986年出生,今年24岁,能有缘声闻台长弘法真是
万分荣幸,我大约于两年之前开始考虑“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个问题,因为我觉得这个
世界并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的繁华和谐,背后隐藏着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一个人的
快乐,总是相对的建立在自己或者别人的痛苦之上,世间的道理也并不能真正去判定谁
对谁错,谁好谁坏,而只能相对而言。人在得到快乐后,总是还想得到更多,没有止境
,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其实我们并没有得到过所谓的快乐,而是在追寻“自我”快乐的
路上苦苦奔波没有尽头。社会上充斥着权力和金钱的争斗,没有所谓的朋友和兄弟,只
有利益上的互相利用,要么互相依赖要么互相伤害,但是最终只有两败俱伤,物质拥有
的多寡并不能填补性灵上的空洞。每个人都在自欺和欺人中生活,无法自拔。这样活着
的人生有何意义?带着这个问题,我辞去了我的工作,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在家中寻找答...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6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lianhual/default.php
慈力王布施血肉
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為統領贍部洲之慈力國王,治下有八萬四千小國。慈力王
乃一大慈大悲之人,一貫以四無量心教導臣民行持十善法。以此緣故,專事危害眾生、
散播瘟疫、挑起戰爭之餓鬼,以及以人血肉維生之惡性魔鬼,皆無法獲取飲食,因而身
體日漸羸弱。此時尚有五夜叉亦無法損害眾生,並因之而憤憤不平。五夜叉一日於一寂
靜處見一牧童,就詳細向其描述飢渴難耐之近況。牧童聞之則言:「我等國王慈力王慈
悲心切,他定可解除你等痛苦。」
五夜叉便前往王宮,問國王道:「我們本應以人之精氣血肉滋養身命,怎奈國
王令人民皆行十善,使我等再也無法找到飲食。眼見我們身陷痛苦之中,國王能否多加
慈悲憐憫?」
慈力王聽後立即對這些夜叉生起真實無偽之大悲心,他隨即出自身血,又用器
皿盛之餵飽五夜叉。布施完鮮血過後,慈力王又揮起鋒利寶劍割掉自身骨肉以...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7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二节课
以上讲了四圣者都要断除对果位的执著,接着讲往昔佛陀的授记、器世界、有情世界三
方面也无实有。
先讲第一个问题——佛陀的授记无实有: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告诉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往昔在燃灯佛前,是否得到过授记,是否真实有
所得之法?”须菩提说:“名言中虽可如是承认,但依胜义谛观察,如来在燃灯佛前并
未得到任何法。”
看来须菩提什么都说“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当然,胜义中须菩提说得非常对,但
名言中释迦牟尼佛也曾得过法。《贤劫经》中说,在91劫前,释迦牟尼佛是法云童子时
,在燃灯佛面前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简单而言,指对缘起空性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从此不再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获得八地菩萨的果位,然后燃灯佛给他授记:“在91
劫后的贤劫,你将于娑婆世界成佛(第四佛),号释迦牟尼。”所以,名言中释迦牟尼
佛确实得过授记,并在燃灯佛面前得过法,获得无生法忍。
但胜义中,这一切是不存在的。嘎玛拉西拉讲过:“没有所得之法,没有能得之人,也
没有获得之相,能所本来就是大...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二节课
以上讲了四圣者都要断除对果位的执著,接着讲往昔佛陀的授记、器世界、有情世界三
方面也无实有。
先讲第一个问题——佛陀的授记无实有: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告诉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如来往昔在燃灯佛前,是否得到过授记,是否真实有
所得之法?”须菩提说:“名言中虽可如是承认,但依胜义谛观察,如来在燃灯佛前并
未得到任何法。”
看来须菩提什么都说“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当然,胜义中须菩提说得非常对,但
名言中释迦牟尼佛也曾得过法。《贤劫经》中说,在91劫前,释迦牟尼佛是法云童子时
,在燃灯佛面前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简单而言,指对缘起空性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从此不再对空性法门生邪见。],获得八地菩萨的果位,然后燃灯佛给他授记:“在91
劫后的贤劫,你将于娑婆世界成佛(第四佛),号释迦牟尼。”所以,名言中释迦牟尼
佛确实得过授记,并在燃灯佛面前得过法,获得无生法忍。
但胜义中,这一切是不存在的。嘎玛拉西拉讲过:“没有所得之法,没有能得之人,也
没有获得之相,能所本来就是大...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9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
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
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
天地昏缯而万物否矣。
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
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
,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
。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
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
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
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 阅读全帖 |
|
r***u 发帖数: 1272 | 10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麽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
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磐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 阅读全帖 |
|
r***u 发帖数: 1272 | 11 曾有一段时间,因为一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而喜欢上了仓央嘉措的
诗,查了他的资料,确是一个很传奇的人,一个有很多故事的人。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一个误落凡尘的活佛。这句诗应该算是他人生的写照吧。他是故事,在这就不说了
,抄几首他的诗大家欣赏下吧。读他的诗,别有一番体味,里面散射着雪域的洁白,佛
门的戒慧,浪子的情恨,诗人的浪漫。
他的诗深情,直白,无丝毫造作,入口,入心,淡然随性。有
些又充满禅思和哲意。
《不负如来不负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 阅读全帖 |
|
y**s 发帖数: 563 | 12 请欣赏六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
我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
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
... 阅读全帖 |
|
y**s 发帖数: 563 | 13 请欣赏六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
我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
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
... 阅读全帖 |
|
m******j 发帖数: 5079 | 14 [回复] [致信] [转寄]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添加] [删除] [转贴] [收藏
] [举报] [加博] [1] 站内引用: [post]Memory:538[/post]
发信人: FoggyDew (水珠), 版面: Memory
标 题: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发信站: 凡2013/07/05 15:16:46 EST)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 阅读全帖 |
|
y**s 发帖数: 563 | 15 请欣赏六世喇嘛-仓央嘉措的情诗
我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
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
...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6 止观,佛教術語,奢摩他與毗婆舍那的合稱,是修行禪那的兩大方法。汉传佛教中,天
台宗特別重視這個法门
目录
* 1 概念
* 2 止观十门
* 3 十乘观法
* 4 止观方法
* 5 止观舍
* 6 修止观意义
* 7 参考文献
概念
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指定
慧双修。[1]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专注于特定对象,并生起正智慧以观一对象。又
作寂照、明静。
止如明镜止水,观如明镜中水影现万象,止与观,实一体而不二。故称“止观不二”[2
]。
止观十门
止观十门,又称十乘观法,十法而成止观。[3]
* 心行称理摄散名止。
* 止不滞寂,不碍观事。
* 由理事交彻而必俱遂使止观无碍而双运。
* 理事形夺而俱尽,故止观两亡而绝寄。
* 绝理事无碍之境,与泯止观无碍之心,二而不二,故不碍心境而一味,不二而二
,故不碍一味而心境。
* 由即理之事摄一切法故,即止之观,亦见一切。
* 由此事即是彼事故,今止观见此心即是彼心。
* 由...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7 教証,有點長,蘿冰參考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陰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是也。入是十二入:外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
:六塵、六門、六識是也。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
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第八識 - 阿賴耶識又名為藏識, 六祖又開示自性能含藏萬法,故又名含藏識; 六祖
接著又說︰六根六塵六識等十八界都是依自性 - 阿賴耶識而能起用;顯然,禪宗所證
悟的本來面目 - 自性清淨心即是第八識-阿賴耶識也。
有祖師論著為證: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8:「根塵識是三,前塵元不會分別;勝義根能發生識,識
能顯色分別,即是第六意識。第七識末那識能去執持世間一切影事,令人煩惱,不得自
由自在,皆是第七識。到第八識,亦謂之阿賴耶識,亦謂之含藏識,含藏一切善惡種子
。」
《人天眼目》卷5:「此阿賴耶者即是真心,不守自性隨染淨緣,不合而合;能含藏一
切真俗境界,故名含藏識。如明鏡不與影象合,而含影象,亦名如來藏識。」
《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8 教証,有點長,蘿冰參考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陰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是也。入是十二入:外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
:六塵、六門、六識是也。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
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第八識 - 阿賴耶識又名為藏識, 六祖又開示自性能含藏萬法,故又名含藏識; 六祖
接著又說︰六根六塵六識等十八界都是依自性 - 阿賴耶識而能起用;顯然,禪宗所證
悟的本來面目 - 自性清淨心即是第八識-阿賴耶識也。
有祖師論著為證: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8:「根塵識是三,前塵元不會分別;勝義根能發生識,識
能顯色分別,即是第六意識。第七識末那識能去執持世間一切影事,令人煩惱,不得自
由自在,皆是第七識。到第八識,亦謂之阿賴耶識,亦謂之含藏識,含藏一切善惡種子
。」
《人天眼目》卷5:「此阿賴耶者即是真心,不守自性隨染淨緣,不合而合;能含藏一
切真俗境界,故名含藏識。如明鏡不與影象合,而含影象,亦名如來藏識。」
《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 阅读全帖 |
|
|
y**s 发帖数: 563 | 20 我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
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
声闻,缘觉,天,阿修罗,... 阅读全帖 |
|
h*****e 发帖数: 3619 | 21 我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
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
声闻,缘觉,天,阿修罗,...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39279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dlife 讨论区 】
发信人: mirrorjj (人在天涯), 信区: Midlife
标 题: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7 03:36:07 2013, 美东)
发信人: FoggyDew (水珠), 版面: Memory
标 题: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发信站: 凡2013/07/05 15:16:46 EST)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有人问到:佛教说众生平等,既然是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有没有差别呢?
也就是说,既然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应该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问说:“
佛与众生有没有差别?”这里我们必须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探讨一下,
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会怎么样呢?表示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佛了。可是我们从
事实上来看的话,一切众生是众生,但是佛是佛。因为佛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必
须要经过菩萨道的修行,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
,完成了佛所应该要具足的所有的一切福德;还有佛所要成就的一切种智,圆满以后才
能够成佛。
但是目前我们所看的这些众生,其实三界六道众生,我们说地狱、饿鬼、畜生,乃
至于人道、天道、阿修罗道等等,都是各种不同道的众生;而且各种不同道的众生,都
还在三界轮回里面继续在轮回。所以众生是众生,佛是佛;所以很显然从这边来看的话
,佛跟众生是有差别的。所以如果说:佛跟众生没有差别的话,如何去说明这个事实呢
?所以说:佛如果跟众生没有差别,那众生现在就是佛。可是这个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
的事实,它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24 第六十五回(上)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1)萃取 (2)存乎位 (3)超级变变变 (4)如何自欺 (5)为何自欺
第六十五回(1) 萃取
上回书说道,八戒闻言,不论好歹,一顿钉钯,三五长嘴,连拱带筑,把两颗腊梅、丹
桂、老杏、枫杨俱挥倒在地,果然那根下俱鲜血淋漓。三藏近前扯住道:“悟能,不可
伤了他!他虽成了气候,却不曾伤我。我等找路去罢。”行者道:“师父不可惜他。恐
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也。”那呆子索性一顿钯,将松、柏、桧、竹一齐皆筑倒,却
才请师父上马,顺大路一齐西行。
你看,老猪很精进哩,一听说是妖怪,马上奋力除妖。再一听猴哥说日后可能害人,老
猪更是发奋除妖。发现没有?三藏,其实也进步了呢。他进步什么了?眼见呆子把分分
钟前还在跟自己高水平谈笑风生的仙翁仙女给杀得鲜血淋漓,三藏没有暴跳如雷的教训
老猪要“扫地恐伤蝼蚁命”;老孙阻止他也没有念紧箍咒;并且在老猪干活的过程中一
言不发,然后默默的上马走路……愚 昧狭隘的假善修掉没有了,升级换代了,多么巨
大的进步啊。并且,显而易见的是,猴哥也进步了,因为他除妖的出发点,不再是他个
人的见解和好恶,也不是因为 妖怪...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25 ☆─────────────────────────────────────☆
puppeteer (舟云) 于 (Sat Jan 2 11:27:18 2010, 美东) 提到:
呵呵。 你昧不昧?
☆─────────────────────────────────────☆
puppeteer (舟云) 于 (Sat Jan 2 11:30:21 2010, 美东) 提到:
黄檗是个明白人。 :)
这些人天天打来打去逗乐子,和waichi倒是一个做派,呵呵。
☆─────────────────────────────────────☆
puppeteer (舟云) 于 (Sat Jan 2 11:32:24 2010, 美东) 提到:
其实他们搞来搞去,只不过是要说明小乘里面说的明明白白的事。
佛不是全能(不落因果),只是有智慧(不昧)。
所以黄上来就给他一巴掌,呵呵。
☆─────────────────────────────────────☆
puppeteer (舟云) 于 (Sat Jan 2 11:40:36 2010...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26 三、不空如來藏:《般若經》說,一切法如幻如化,本性空寂。龍樹菩薩的《中論》,說
一切法無自性空。屬於比較後期集出的《大品般若經》說:「若新發意菩薩,聞是一切
法皆畢
竟性空,乃至涅槃亦皆如化,心則驚怖。為是新發意菩薩故,分別(說)生滅者如化,
不生
不滅者不如化。」這表示了《般若經》,在普及化中的契機適應。龍樹菩薩以後的大乘
佛法,
主張「有異法(指煩惱等)是空,有異法(指涅槃的境界)不空」的思想高漲,成為當
時,
以及往後大乘佛法思想的主流。主張一切法空的思想,遭受訶責與批判,反而被認為是
不了
義說。如來藏說是持這樣的立場,瑜伽大乘的思想也是如此。如來藏說,既承襲了如來
有常、
樂、我、淨四德,就更進一步地主張,即使是在胎藏中的如來,也是常、樂、我、淨。
如來
藏是實有的,不可以說是空的。能空的,只是覆蓋在如來藏上的煩惱。所以《勝鬘經》
說,
有「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不空如來藏,過於恆河沙,不離
、不脫、
不異:不思議佛法」(《大正大藏經》一二‧二二一下)。「空如來藏」是指可
以脫離的煩惱,
就像如來寶珠上的塵垢一樣,抹去後就沒有了。「不空如來藏...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7 有人问到:佛教说众生平等,既然是众生平等的话,佛跟众生有没有差别呢?
也就是说,既然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应该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问说:“
佛与众生有没有差别?”这里我们必须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探讨一下,
佛跟众生如果没有差别的话,会怎么样呢?表示说一切众生现在就是佛了。可是我们从
事实上来看的话,一切众生是众生,但是佛是佛。因为佛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必
须要经过菩萨道的修行,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
,完成了佛所应该要具足的所有的一切福德;还有佛所要成就的一切种智,圆满以后才
能够成佛。
但是目前我们所看的这些众生,其实三界六道众生,我们说地狱、饿鬼、畜生,乃
至于人道、天道、阿修罗道等等,都是各种不同道的众生;而且各种不同道的众生,都
还在三界轮回里面继续在轮回。所以众生是众生,佛是佛;所以很显然从这边来看的话
,佛跟众生是有差别的。所以如果说:佛跟众生没有差别的话,如何去说明这个事实呢
?所以说:佛如果跟众生没有差别,那众生现在就是佛。可是这个又跟我们现在所观察
的事实,它是违背的。但是如果又从经典里面来探讨的话,佛教说众生平等,... 阅读全帖 |
|
l*******9 发帖数: 21 | 28 卢台长您好,我是上海的听众,1986年出生,今年24岁,能有缘声闻台长弘法真是万分
荣幸,我大约于两年之前开始考虑“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个问题,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
并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的繁华和谐,背后隐藏着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一个人的快乐
,总是相对的建立在自己或者别人的痛苦之上,世间的道理也并不能真正去判定谁对谁
错,谁好谁坏,而只能相对而言。人在得到快乐后,总是还想得到更多,没有止境,所
以从根本上来讲,其实我们并没有得到过所谓的快乐,而是在追寻“自我”快乐的路上
苦苦奔波没有尽头。社会上充斥着权力和金钱的争斗,没有所谓的朋友和兄弟,只有利
益上的互相利用,要么互相依赖要么互相伤害,但是最终只有两败俱伤,物质拥有的多
寡并不能填补性灵上的空洞。每个人都在自欺和欺人中生活,无法自拔。这样活着的人
生有何意义?带着这个问题,我辞去了我的工作,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在家中寻找答案,
从天文到地理,从科学到玄学,不管知识有多么深奥,描绘有多么奇妙,总逃不开“争
斗”二字,不管是自然界,人,还是天上地下,外太空,宗教之间,极力寻求和谐的同
时却总是充斥着争斗。所谓好的,善良的,高尚的,极力与不好的... 阅读全帖 |
|
c*******u 发帖数: 12899 | 29 ☆─────────────────────────────────────☆
morning1225 (木鱼) 于 (Tue Jun 5 00:13:50 2012, 美东) 提到:
给各位没打算这辈子不生娃的女性
今天带我俩娃公园玩,正巧一个DAYCARE的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也在玩。我看到一个很
胖的女孩自己坐在树荫下,做了好半天,也没人理她,觉得将来一定不能让我娃过胖。
一会儿那个女孩走过来,一看,还是个唐氏综合症的孩子。她走到老师身边,跟一群女
孩一起玩,傻笑了一会儿。突然她就看到坐在旁边的我,蹭蹭走过来,一屁股坐在我身
边,紧挨着我。说,hi,mama.我也说hi.她就这样跟我肩并肩坐了半分钟,我们被树挡
住了,老师刚好没看到,所以没来管。突然,她就伸出胳膊,抱着我的肩膀,说,
thank you,mama.我也立刻伸出双手抱住她,不知说什么好,大概也含糊说了声thank
you.其实她太胖了,我两手环抱,前面的手只抓到她的未发育的乳房。我的心已经在滴
血了。然后我俩娃看到有人跟他们抢妈,早已围过来。这个女孩看到宝宝很开心,就去
抓他们,3个人立刻很开心玩了一会...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30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1)忽然就变了 (2)孙悟空开始长獠牙了 (3)要多赖有多赖 (4)逞凶终将招大
劫 (5)不算不知道 (6)玄机里面有玄机 (7)神仙说话的背景信息
(1)忽然就变了
古典小说,一般都章回清晰,这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一个特点。但是这种章回体小说的章
回设置,《西游记》是一个登峰造极的。这个《西游记》的每一回,相当于一个回合,
就跟英文中的Round意思很相似,但是强调的更清楚,这是一个完整的开与合。怎么开
,怎么合?心智打开,漏洞合上;悟性打开,演化一层物质合上升华提高了。
也因此,本小说西天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也就对应了九大层的提升,每一层还细分为
九重小层。不信的话你可以细细的一回一回的品味一下。
这个猴王回到花果山,就开始穷兵黩武起来。可能是一出手就把一个身高三丈的大妖怪
给搞定,这次的成功让小猴子们非常兴奋、放开嘴皮子、肉麻吹捧孙猴子很多天,并且
成功的喜悦让猴王的自豪感、喜欢炫耀的内心马上就膨胀起来。于是脑袋一热,砍竹为
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他开始发展起武装力量来。
你瞧瞧,他们猴族,本来无欲无求的,...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38403 | 31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兒徇齊,長而敦敦,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余
聞上古之人,春
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歧伯對曰:上古
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
俱,而盡終其天
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
,病安從來!是
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所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
,任其服,樂其
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
不肖,不懼於
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
|
n****f 发帖数: 905 | 32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 密·净是。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
·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
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
。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为成佛·非成福慧圆
满之佛也。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故。以是佛法修持之要·实仅禅净二
门。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
皆可带业往生。其间难易·相去天渊。故宋初永明延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
悟一心·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
·特作一四料简偈·俾知所趋。其偈曰: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它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此八十字·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纲要·学者即生了脱之玄谟。学者先需详知何者为禅·何
者为净土·何者为有禅·何者为有净土。禅与净土·乃约理·约教· |
|
Y**u 发帖数: 5466 | 33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
|
n**********a 发帖数: 438 | 34 持戒功德如意寶樹
索達吉堪布 著
頂禮作明佛母!
佛經云:「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等持王經》云:
「經恒沙數劫,無量諸佛前,供養諸幢幡,燈鬘飲食等。若於正法壞,佛教將滅時,日
夜持一戒,其福勝於彼。」此是說往昔佛法興盛時,在百千萬劫中,於十方諸佛前,守
持圓滿戒而作種種供養的功德,不能與在末法時代一日中受持一學處(戒律)的功德相
比。又一日持戒的功德亦勝過百年布施財物之功德,如《寶積經》云:「何者清淨心,
百年發布施,何者一日中,淨戒福勝彼。」《比丘教言經》亦云:「解信律學處,彼者
一日中,積福無邊際,成就如來果。」此外,藏土大德喬美仁波切云:「僧人戒清淨,
最勝之神變。」是故,成就神變並不奇特,而在末法時代中,守持清淨戒律者,乃真實
難得難為之奇特神變也。米滂仁波切的弟子丹增諾吾說:若出家人得神變飛於空中,我
不感稀有,若在末法時代,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有菩萨问到:祖师有言:“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既然能生,为何不去?
这是个有趣也很有意义的问题。“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两句话,其实是兼
从理与事两方面来说的,因为常常在净土法门的修学中被提到,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探
讨这个问题。先来说第一句“生则决定生”,这一句中的“生”讲的是念佛求生诸佛净
土,尤其是往生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诸佛出于世间,都是为了利益有情,因此在佛
法的八万四千法门当中,一一法门都是为成就众生的道业而施设,这正是诸佛的通愿,
就是要摄受一切有情都能成佛。我们应当知道:诸佛菩萨的所愿、所说、所行,都是以
利益众生为出发点,所教导的各种修行法门都是应机施教、对治无明;广义的来说,都
可说是为人悉坛,所以各个法门在表相上就显得各个不同,各法门之中又各有无量差别
;因此善知识常说“法无定法”,一切都是以于佛法中成就有情为根本。
而净土的《佛说阿弥陀经》,是 释迦牟尼佛不请自说,述说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
德庄严,劝导弟子们念佛往生的经典。在经文中 释迦牟尼佛甚且三度对舍利弗尊者等
弟子们说:“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或者说:“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例如经文里
面说:“舍... 阅读全帖 |
|
f*****a 发帖数: 253 | 36 素食可提高智慧
大戴礼记云:「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慧而巧。」这是素食可提高智慧之说,见于我国
最早之古代典籍。此说对年轻的知识份子,非常重要。近代日本国立公众卫生院平山雄
博士,以研究学术的眼光,曾发现「素食者嗜欲淡,肉食者嗜欲浓;素食者神志清,肉
食者神志浊;素食者恼力敏捷,肉食者神经迟钝」。他这种发觉与我国古人素食多智之
说,不谋而合。
现代人谈素食一书中提到现代医学家在不断研究考证中,发现素食有两大利益:第一是
素食可提高智慧与判断力。他说:根据生理上之证明,人的头脑活动力,是由细胞内具
有正反两种力量交互作用,在人的大脑中不断冲击,就形成了吾人通常所谓的『思考』
,冲击到最后,总有一方面的作用获得胜利,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决定』。但是要使
大脑细胞,能够充分发挥其正反两种作用,就必需充分供给大脑细胞所必需的养分。这
种养分,主要为麸酸,其次为维生素B及氧等。而食物中则以完整谷类及豆类,含麸酸
和各种维生素B最丰富,肉类则次之且最微,所以惟有实行素食的人,才能获得更为健
全的脑力,也才能使智慧与判断力提高。
回忆四十年前,我们在求学年代,那时医学界,颇以为欲想提高智慧,应多磷质和... 阅读全帖 |
|
v******t 发帖数: 3404 | 37 偶来帖心经吧:
佛說摩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說 摩呵般若波羅蜜多 心經 上卷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
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想
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
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陀,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無
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褥
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达雅他 翁 嘎的嘎的 巴
拉嘎的 巴拉桑嘎的 布地耶娑哈
佛說 摩呵般若波羅蜜多 心經 中卷
爾時,如來在大雷音宮,遙聞菩薩演說上經,即舍涅磐相,騰身虛空,來投菩薩所在,
化一長老,雜大眾中,手持...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38 〔转移命运浩劫的大运动 〕
古云:「顺天则昌,逆天则亡。」「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戒杀放生
,使天地万物,一切水陆眾生,各得其所,优游自在,各乐天真,各尽天年,乃体解上
天好生之大德,戒杀放生,使人人长养慈悲心肠,乃力行如来之大道!
当今世界战乱频仍,灾难横生,一下子颱风、地震,一下子水淹、火灾,再加上国与
国之间战备竞争,互相叫嚣,一旦核子战争爆发,人类文明将付之一炬!要知刀兵大劫
,皆是人类累劫以来杀生无数所造成的共业所致。
慈受禪师偈云:「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
,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
解救之道,印光大师讲得明白:「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
,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而刀兵劫运,亦自消灭於无形,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
,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农工家,注意於此,力為提倡,必有绝大效果。」
戒杀(放生),在世风日下,人性泯灭的末法今日,实赖有心之士力行提倡。
人人发大悲心,戒杀(放生),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护生之诚,...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9 這是一張非常珍貴的照片。著名的寧瑪大師,頂果欽哲法王,在西藏時,即是邱陽創巴
仁波切的上師之一。他們之間的因緣,追溯到前世今生:頂果欽哲曾經在第十世創巴仁
波切座下學法,而後來,他又成為第十一世創巴(邱陽創巴)仁波切的老師。
在創巴仁波切赴歐美傳播佛法給西方人的世界之時,因為其與眾不同、並且非傳統式的
接引作風,頗受到許多同儕西藏喇嘛的誤解非議。「只有頂果欽哲仁波切,在提到創巴
仁波切之名時,總是用特別尊重的口吻,也不贊同其他人對創巴仁波切的評語──似乎
只有他,能夠了解創巴仁波切的心意伏藏,香巴拉的願景和視見。」(此根據宗薩欽哲
仁波切2005年一月,於加拿大Halifax的口述故事。)
1976年,頂果欽哲法王,應創巴仁波切之邀,首度至北美訪問。數年前 (2004年),雪
謙冉江仁波切(Shechen Rabjam Rinpoche 頂果欽哲仁波切的孫子,現雪謙寺的住持)
,於紐約香巴拉中心傳法的時候,以藏文(當場有英文翻譯),向我們唸誦了頂果欽哲
仁波切離開北美時、在飛機的航程上、寫給創巴仁波切的一首長詩,其文字之優美,情
感之珍惜殷切,冉江仁波切說,翻譯其實也難以傳達藏文原詩的...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0 微群:杂阿含学习群
时间:2019.2.19
天行:
很多宗教徒特别喜欢把逻辑理性说成只是头脑层面的,只是妄心妄想,却不懂逻辑理性
正是超越现象而洞察本质的有力工具。反而实证性的经验体悟却是一种低级的感性认识
,体悟最多包含了一种神秘直觉,但如果没有理性作为审查,直觉将是模模糊糊,混乱
不清的。实际上逻辑推理的理性思考才是真正的心灵层面(先验自我),而且必定发生
于分立的物理时空(现象界)之外,而不是发生于我们常识所认为的物理时空的“头脑
”之内,逻辑推理实际是物理时空之外的先验自我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获取真理的有
效途径。反而如实禅观的经验性认知,只不过是一种发生于现象界(物理时空之内)的
低级感性认识而已,它根本不可能认识完整的真理和存在的真相,却极容易被经验表象
所遮蔽,类似于柏拉图洞穴的影子。
逻辑推理必须要有信息的联结统合,必须建立在连续性的基础上,但是在分立性的物理
时空之内,每一个时刻只有单一事件,只能有单一对象,过去已经消失,未来还没有生
起,不可能有信息的联结统合,所以物理时空之内根本不可能发生逻辑推理,逻辑推理
必定发生在分立的物理时空之外,是物理时空之外的先验自我... 阅读全帖 |
|
h*******d 发帖数: 18 | 41 从修炼的方法上讲? 请高手谈谈。
元 始 無 量 度 人 上 品 妙 經
道言:
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元始天尊,当说是
经。周回十过,以召十方,始当诣座。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数众,乘
空而来。飞云丹霄,绿舆琼轮,羽盖垂荫。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焕太空。七日七夜
。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停轮,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气朗清。一国
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土皆做碧玉,无有异色。众真侍座,元始天尊
,悬座空浮于五色狮子之上。
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
说经二遍,盲者目明。
说经三遍,喑者能言。
说经四遍,跛疴积逮,皆能起行。
说经五遍,久病痼疾,一时复形。
说经六遍,白发反黑,齿落更生。
说经七遍,老者反壮,少者皆强。
说经八遍,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
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
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渡,咸得长生。
道言:
是时,元始天尊,
说经一遍,东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 |
|
j*******1 发帖数: 182 | 42 安忍品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断除嗔恚;二、修安忍;三、恭敬有情。在修持菩萨
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断除嗔恚烦恼,会招致极大的违缘,给自己造成很大危害。认识到
此后,应尽力断除嗔恨心,以种种方便善巧修持安忍,而且要认识到有情助成佛的功德
去恭敬一切有情。
本品中有许多重要的修行窍诀;如果在听习本品时,将安忍窍诀铭记于心,在日常生活
中反复观修,一定能消减、断除自己的嗔恨烦恼习气。
《释量论》中也讲过:“诸因聚合时,其果怎不生?”整个世界上,大至宇宙天体,小
至分子原子等微尘,全部都是因缘而成;因缘一旦聚合,其果必然产生。
《俱舍论》中又说,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
自然而然会生贪心。对怨敌生嗔也是同样,依靠非理作意、对境现前、习气存在,嗔恨
心就会马上出现。因此,我们不应该怪别人,这完全是因缘和合的结果。”
比如你看不惯某人而生嗔恨心,这也许是前世的因缘,也许是他即生中的行为不如法、
语言不对头;具足这些条件之后,你的嗔恨心自然而然会产生。所以,一切都是因缘的
无欺之果,并不是怨敌非要与你不共戴天。
怨敌对我们的伤害也是身不由己。凡有良知的人,大都不愿意恼... 阅读全帖 |
|
|
n********n 发帖数: 8336 | 44 《雜阿含經》第335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
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①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第一義空云何為第一義空經?諸比丘!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
而生,生已盡滅②,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③,除俗數法④。耳、鼻、
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俗數法者,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無明緣行
,行緣識……」廣說乃至「純大苦聚集起。又復,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
行滅,行滅故識滅……」如是廣說,乃至「純大苦聚滅。比丘,是名第一義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本經中描述「第一義空」的經文,也有其餘的對應經典,若在文字上仍有疑義,可以對
讀參考:
《增壹阿含經》卷三十〈六重品37〉第7經:「云何名為第一最空之法?若眼起時則起
,亦不見來處,滅時則滅,亦不見滅處;除假號法、因緣法。」(CBETA, T02, no. 125
, p. 713, c15-18)
《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九〈非常品51〉第8經:「若眼起時則起,亦不知來處;若眼...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我们接下来要说明的论文内容是:
复次,依此三昧证法界相,知一切如来法身与一切众生身平等无二,皆是一相,是
故说名一相三昧。若修习此三昧,能生无量三昧,以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处故。(《大
乘起信论》卷2)
我们先来说明“法界相”。所谓“法”是指轨持,也就是具有规则能够维持本身的
自性,并且能够让我们理解的事物或是道理。大乘唯识种智将宇宙万事万物分成五位,
也就是五大类,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法、无为法。在我们刚开始学习时
,五位有百法,随著修学的过程中,智慧的增长、证量的提高、心的逐渐细腻,渐渐地
增加为千法、万法乃至无量无边的法,逐渐深细宽广,这些法都是我们成佛的过程当中
所应该了知的。所谓“界”是指功能差别,如眼识界表示能够了别青、黄、赤、白等颜
色差别的功能,鼻识界的功能差别是嗅香,眼识界与鼻识界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差别,互
相不会混淆,所以称为界,所以“法界相”是指诸法功能差别的相貌。
马鸣菩萨说“依真如三昧可以证法界相”,也就是依于真如三昧的证得,可以确实
地体会到,宇宙万事万物具有各式功能差别的相貌,其实都是源自于这个真如三昧...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6
我只说是“同一”,但却没说是“同一体”,更没有说“一体两面”。它们是不同的。
一旦加入了一个“体”字,就变成了我见,变成了常见。
这就是区别。假如是如来藏化现为这两态,即大乘起信论所说的心生灭门和心真如门,
那么就变成了我见。
实际状况是抽象的存在(波性,空性),在某种条件下,转为实体的存在(粒子性,有
性),实体的存在需要依赖于条件而产生(有为法皆是因缘而生)。实体的存在因为失
去条件,而转为抽象的存在。
抽象的存在,和实体的存在,它们是同一的两面,它们互相排斥,没有共同的“体”,
二者完全不同,并且不可能同时表现,但是它们是同一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来藏的错误之处
1.如来藏是个本体,是个根本因,它化现产生万法,这趋向于我见,符合我见的主宰性
特征
2.如来藏在众生身中,哪怕它非空非有,不可思议,但是这必定违背了有为法和涅槃的
互斥性特征,也趋向于我见。
3.如来藏的真如起用,更是极为严重的错误,因为尽管某些类型的抽象存在事物,诸如
业力,没有被观察的色法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为法,或者对有为法产生作用,但
是它不是主动性的,而是被动性的,需要一个“外在”的观察测量行为,而... 阅读全帖 |
|
f*****a 发帖数: 253 | 47 《阴律无情》全文Word下载 转帖者必得富贵功名
《阴律无情》全文Word下载
http://www.139pan.com/download/x4d00020q
http://www.126disk.com/fileview_209466.html
印光大师:取得功名富贵要靠阴德(文白对照)
译文
凡是能够考取功名的人,都是他的祖上有相当大的阴德所致。如果没有阴德,而单
单只是通过阴宅、阳宅,以及别的方面人力而来取得富贵荣华,必定会有大灾祸报在自
身或者子孙的身上,反而不如不得到功名富贵为好。历观古今从来大圣大贤的根本,都
是他的祖父修善积德而来的。大富大贵也是同样的。
原文
凡发科发甲(发:产生。科:科举名目,甲:铠甲。指文武官员),皆其祖父有大阴德
。若无阴德,以人力而发,必有大祸在后,不如不发之为愈也。历观古今来大圣大贤之
生,皆其祖父积德所致。大富大贵亦然。
净空老法师法语:富贵功名是要靠积阴德!
富贵功名是要靠积阴德,自己有德行,祖先有阴功,换句话说,富贵功名也不是凭自己
努力能得到的,所以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为人应当积阴德。
(以下节选自阴律无情)
電光螢屏-打出電冰針...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8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
新编观音灵感录序(民十八年)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以故分身尘刹,随类逐形,寻声救苦,度脱众生。
而于娑婆世界,更为愍念周挚,拯救无遗也。而况近年以来,人民日日在患难中,虽欲
逃避,直无可逃之地,亦无可逃之法。以近来世道人心,坏至其极。虽父母生育之大恩
,尚公然提倡废孝,与杀父杀母,为大义灭亲者。民生斯世,可不哀哉。由是凡有正知
见者,莫不研究佛学,修持净业,以求出离此五浊恶世,速得上预于莲池海会,庶可永
离众苦,但受诸乐矣。而观世音菩萨,于斯时世,特为兴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于种
种苦难中,垂念护佑。称其洪名,而得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者,何可胜数。其纪载菩萨
感应事迹者,散见各书。专纪之书,则有弘赞之观音慈林集,周克复之观音持验记,尤
惜阴之观音灵感录,许止净之观音本迹颂,聂云台之观音灵验纪。悉皆随见随闻,而为
纪录。李圆净居士,又复总诸书而辑之,名新编观音灵感录。可谓集观音灵感之成,而
为一切信奉持念者之依据也。虽然,须知观音何以能灵感如是,以其能返闻闻自性,及
照见五蕴皆空故。阅此编者,而能志诚恳切,念观音大士洪名。念至念极情亡时,则凡
一切烦恼恶业...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9 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我们接下来要说明的论文内容是:
复次,依此三昧证法界相,知一切如来法身与一切众生身平等无二,皆是一相,是
故说名一相三昧。若修习此三昧,能生无量三昧,以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处故。(《大
乘起信论》卷2)
我们先来说明“法界相”。所谓“法”是指轨持,也就是具有规则能够维持本身的
自性,并且能够让我们理解的事物或是道理。大乘唯识种智将宇宙万事万物分成五位,
也就是五大类,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法、无为法。在我们刚开始学习时
,五位有百法,随著修学的过程中,智慧的增长、证量的提高、心的逐渐细腻,渐渐地
增加为千法、万法乃至无量无边的法,逐渐深细宽广,这些法都是我们成佛的过程当中
所应该了知的。所谓“界”是指功能差别,如眼识界表示能够了别青、黄、赤、白等颜
色差别的功能,鼻识界的功能差别是嗅香,眼识界与鼻识界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差别,互
相不会混淆,所以称为界,所以“法界相”是指诸法功能差别的相貌。
马鸣菩萨说“依真如三昧可以证法界相”,也就是依于真如三昧的证得,可以确实
地体会到,宇宙万事万物具有各式功能差别的相貌,其实都是源自于这个真如三昧...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