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甲骨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甲骨寻根探史录
——王宇信先生和他的《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正式出版发行。这一项目是“中
国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的具体实施。该发展报告一共涵盖历史学、考古学、文学、
甲骨学、简帛学、徽学、教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学、敦煌学、哲学、逻辑学、宗教
学、语言学、文学、民俗学等32个学科和研究领域的最近六十年学科发展史和研究前沿
介绍。王宇信先生的大作《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一书,赫然在例。
王宇信先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先秦史专
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1964年夏,他从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
后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至今,他已经在先秦史、考古学、甲骨学等众
多专业领域耕耘半个世纪,留下了《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西周甲骨探论》、《甲
骨学通论》、《甲骨学通论(增订本)》、《中国甲骨学》、《西周史话》、《甲骨文
合集》《合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合著)、《商周甲骨文》(合著)、总审校《甲骨
文合集释文》、主编《甲骨学一百年》《合著)、主编《甲骨文精粹释译》《合著)等十
余种,并...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3498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甲骨文中没有”夏“字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潮流,中国的史学界兴起了以顾颉
刚为首的《古史辨》疑古思潮。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即用从地下发掘得到的殷墟
甲骨文的记载与地上典籍记载的一致性,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是信史。疑古派只好
退一步说“殷前无古史”,但仍以“在甲骨文中始终未见有关夏代的记载”为理由,继
续坚持其学说,至今影响深远。因此,殷前古史的证实遂成为终止疑古思潮的关键,也
是正中华民族之本、清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础。
老友李元星同志,以九十高龄,积五十年研究成果,写就了《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一书,正是终止疑古、正本清源的一部力作。
我和作者是大连同乡,大连解放后,我由太岳抗日根据地被派回家乡工作,奉命创
办大连高中并任校长,作者任历史教师,为同事。当时的印象他是一位通经史、博学多
闻的谦谦君子。不久我调任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教局长,1950年我被选调北京考入
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间从1983年任中央党校
副校长5年。大连高中升格为关东文法专门学校,作者则继续在此校任教,后于1953年
调至旅顺博物馆做研究员,后来历遭磨难:1955年肃...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419
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王宇信:百年甲骨学的摆渡人
2005年07月19日13:57
坐在堆满了书的家中,王宇信说自己只是“过渡”阶段的学人,既比不上王国维、郭沫若
这样的大家,在起点上也比不上今天的年轻人。本报记者张涛摄
■人物
王宇信
1940年出生于平谷,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9月进入中国社
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89年任研究员,1997年任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
会长。
王宇信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甲骨学与殷商史,主要专著有《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
两周甲骨探讨》、《甲骨学通论》等等,参加编辑《甲骨文合集》(12卷本)、《中国政
治制度通史》(10卷本),担任《甲骨文合集释文》总审校,主编《甲骨学100年》等。
■记者手记
王宇信的家被书占据了一大半,最醒目的是他参与其中的《甲骨文全编》、《甲骨文
合集补编》等大部头。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他一直坚持认为,学术只有贴近大众才有活
力,比如,自己研究殷商文化得到了河南当地人的理解和支持,身为殷商文化学会会长,
他至今仍为殷商文化的研究而奔走。
王宇信认为,自己的个人经历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别无二致。当个人理想与现实环境
格格不入时,只有选择“第二志愿
c**r
发帖数: 10001
4
呵呵,其实再一想如果看了甲骨碎,那些就不是剧透了,因为孙韩两家的
事都在甲骨碎里讲了的,如果先看百年诅咒,还没看甲骨碎,就还有孙家
那部分是剧透。
c**r
发帖数: 10001
5
我说的百年诅咒不是下一部,是甲骨碎的前一部。还是你已经看到其他
地方有甲骨碎的下一部了?
d*******r
发帖数: 3875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甲骨文中没有”夏“字么?
有人不是考证出“夔”字去掉上面两点那个字其实是“夏”的古体吗?那个字好像甲骨
文里有。
t*n
发帖数: 14458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甲骨文中的”夏“
《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一书网上还木有
H******7
发帖数: 34403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甲骨文中的”夏“
这家伙列出一堆甲骨的夏
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CharacterEtymology.aspx?submitB
k***g
发帖数: 7244
9
来自主题: Ghost版 - 那多·《甲骨碎》(3)
下巴,划出一条血线。然后在她左脸又画了道眼角到鼻尖的分枝,分枝上再点了个小枝
。这形状,就和龟甲上的卜纹一模一样。
徐徐嗅见浓重的血腥气,就知是牛血。她这时已经进入半恍惚的状态,虽还算神智
清醒,但记着欧阳文澜先前的话,全身放松,一动不动。
欧阳文澜把龟甲抛入火中,双手轻轻托着徐徐的手,让她把巫师头骨缓缓向上抬起
。由小腹而胸前,由胸前而面前。当徐徐把巫师头骨正对自己的脸时,眩晕的感觉加剧
了,仿佛整个人都控制不住也跟着开始摇晃。
实际上她依旧站得很稳,稳得甚至有些倔硬。欧阳文澜还在把头骨往上托,他扶着
头骨,移到额头上方,再慢慢倒转过来,直到头骨上的耶个圆孔.和徐徐的头顶紧紧贴
在一起。
欧阳文澜笑了,站到徐徐身边,更大声地吟唱着。
急雨般的脚步声从甲骨甬道那头传来。
欧阳文澜白眉一扬,就听见一声大喊:
"放下!"
是孙镜的声音,徐徐意识到。她开始试着从恍惚中脱离,但这并不容易。
孙镜远远瞧见徐徐站在圆台上的模样,就知道巫术不仅已经开始,恐怕还到了关键
时刻。他紧了紧手里的电击器,一冲出甬道,就朝徐徐扔了过去。
他瞄的是徐徐头顶上的巫师头骨,但是剧烈奔跑中哪会有这样好的准头,电击器往

发帖数: 1
10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王宇信先生《中国甲骨学》一书述评
2009年8月初,著名甲骨学家王宇信先生撰写的《中国甲骨学》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
社正式出版!王宇信先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先秦史专业
博士生导师、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1964年夏,他从北京大学考古学
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至今,他已经在先秦史、考古学、甲
骨学等众多专业领域耕耘半个世纪,留下了《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西周甲骨探论
》、《甲骨学通论》、《甲骨学通论(增订本)》、《中国甲骨学》、《西周史话》、
《甲骨文合集》《合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合著)、《商周甲骨文》(合著)、总审
校《甲骨文合集释文》、主编《甲骨学一百年》《合著)、主编《甲骨文精粹释译》《
合著)等十余种,并有论文数十篇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在半个世纪的学术生
涯中,王宇信先生的学术科研专业主要是围绕着甲骨学、殷商史、西周史、商周考古学
、先秦政治制度史等。他是国际上研究甲骨学、殷商文化史和政治制度史的著名学者,
还是西周甲骨学的学科开创者。
可以说:《中国甲骨学》一书的出版,就是王宇信先生研究甲骨学从中青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从王懿荣到孙诒让
——《契文举例》为中心的考察
前 言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开始,甲骨文研究走进学术界已经将近一百多年了。和中国几千年
历史的长河相比,一百多年的甲骨学史无疑是短暂的,但是它却加深并印证了我们对于
中国商周历史和文明的真正了解和认识。正是因为甲骨学的出现,使得中国古籍中绵绵
数千载有关商周历史和文明的种种或明或暗的传说,变成了可资信赖的历史。而这一切
的开始,就不能不直接归功到两个人的身上,一个是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一个是甲
骨学的奠基者孙诒让。
首先介绍王懿荣。
王懿荣,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卒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山东福山人。
字濂生,又字正孺。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国子监祭酒。甲骨
文的发现者,金石研究世家,著名甲骨和铜器收藏家。根据《清史稿•王懿荣传
》中的记载:“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博学”。著有《天壤阁
杂记》、《续丛稿》、《各家藏金文目》等。其中,《续丛稿》所收为研究三代青铜器
铭文题跋约十篇。余外皆考证古泉学文章。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
字。据褚德彝《金石学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陈梦家《殷墟卜辭綜述》述评
一、生平简介
陈梦家先生生于1911年4月 16日,笔名陈慢哉,祖籍是浙江上虞县。是现代学术史上著
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文物收藏和鉴定专家、诗人。他的父亲陈金镛本是浙江上
虞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陈梦家1927年考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法律系。此时闻一多先生任教于此,他开始师从闻
先生,学习诗歌创作。1929年开始,他在《新月》上发表诗歌,成为新月派诗人之一。
1931年出版《梦家诗集》。俞大纲曾以王勃视之。1932年3月,应闻一多先生之邀,到
青岛大学文学院任助教。并在闻一多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研究甲骨文。1934年1月,陈
梦家先生考取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专攻古文字学。导师为容庚先生。当时容先生是
燕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唐兰先生
当时代替顾颉刚在燕京大学讲授《尚书》和金文,因此,也属于陈梦家先生的老师之一
。1936年9月,陈梦家先生获得硕士学位后,留在燕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从此开始了
他研究古文字学、古史学的历程。同年出版《梦家诗存》。1937年,经闻一多介绍,任
教于南迁长沙的清华大学中文系。1938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陈梦家《殷墟卜辭綜述》述评
一、生平简介
陈梦家先生生于1911年4月 16日,笔名陈慢哉,祖籍是浙江上虞县。是现代学术史上著
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文物收藏和鉴定专家、诗人。他的父亲陈金镛本是浙江上
虞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陈梦家1927年考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法律系。此时闻一多先生任教于此,他开始师从闻
先生,学习诗歌创作。1929年开始,他在《新月》上发表诗歌,成为新月派诗人之一。
1931年出版《梦家诗集》。俞大纲曾以王勃视之。1932年3月,应闻一多先生之邀,到
青岛大学文学院任助教。并在闻一多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研究甲骨文。1934年1月,陈
梦家先生考取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专攻古文字学。导师为容庚先生。当时容先生是
燕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唐兰先生
当时代替顾颉刚在燕京大学讲授《尚书》和金文,因此,也属于陈梦家先生的老师之一
。1936年9月,陈梦家先生获得硕士学位后,留在燕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从此开始了
他研究古文字学、古史学的历程。同年出版《梦家诗存》。1937年,经闻一多介绍,任
教于南迁长沙的清华大学中文系。1938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甲骨文家谱刻辞研究
──对《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6片甲骨的考察
在使用甲骨文的时代,占卜吉凶和祭祀祖先成了甲骨文记载的主要内容。祭祀祖先最基
本的先决条件就是对自己祖先的确认。所以在商、周两代的青铜器铭文上最为常见的“
子子孙孙永宝用”就成了一句祖先传给后代的基本训条。在商周时代,“国之大事,唯
祀与戎”。为了准确牢记自己的历代祖先名氏,成了当时各国和各部落史官和家族成员
的基本任务。商代甲骨文多为占卜问疑的记录,但也有一些并非卜辞。这就是表谱刻辞
,它大致包括干支表、祀谱、家谱等内容。郭沫若《卜辞通纂》中将甲骨文分为五类,
其中之一就是世系。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表谱刻辞”。
此类中又有“干支系、祀谱和家谱”之分。这大概就是甲骨文表谱刻辞存在的历史原因
吧。
在已经出土的十几万片甲骨文中,在内容可以明确看作是家谱刻辞的,大概只有三片:
其一见于《殷契卜辞》第209片甲骨,其一见于《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6片甲
骨,其一见于《殷虚文字乙编》第4856片甲骨。以上三片甲骨中,家谱的特征最为丰富
和最有研究价值的当推《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0
甲骨文,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起源于殷商时期,是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书写汉字。甲骨文的出现,极具传奇性和戏剧性,甚至夹带着某种神秘诡异的诅咒,令研究它的学者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奇死亡,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神秘力量呢?
故事还得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个深秋讲起,当时的北京城一片混乱,列强兴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古老的中国危机频传。市井萧条,老百姓深居简出,只有一些粮店和药店尚在营业,维持着人们最低的生存需求。
传说中,就在这个深秋,一家中药店接到了一张药方,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使用这张药方的人,叫王懿荣。
王懿荣出身科举,任国子监祭酒,主持着皇家最高学府。不仅如此,他还是当时顶级的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对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颇有研究。
那天,当他看到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有类似文字的刻痕,立即敏感起来,当即将这家中药店里的全部“龙骨”购买下来,而且嘱人四处搜寻,很快就收购了1500余块“龙骨”。
熟悉古籍的王懿荣心里清楚,眼前这些被中医当做了药材的有字龙骨,一定与《史记》中“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甲”的论述有关,它们很可能就是殷商时代人们占卜用的卜辞。
占卜,就是询问天意。商代统...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读殷墟卜辞综述
读殷墟卜辞综述
作者陈梦家是容庚的学生,是古文字学家,又是新月派诗人。妻子赵萝蕤是翻译文学家
。陈梦家1966年自杀。李学勤曾是他的助手。
此书1955年写成,总结从甲骨发现到成书为止的甲骨研究。涉及甲骨发现过程,甲骨文
字的构造,文法,断代分类,以及解读卜辞得到的关于商朝历史,包括历法,地理,商
王世系庙号,商人亲属关系,宗教等内容。
甲骨出土前,古文字学只是古器物学,金石文字。据此书所述,发现甲骨的时间顺序大
致为:约1880清光绪初年前后,安阳之小屯村民耕地发现有甲骨出土, 村民用来填
井,磨粉做伤药,及卖给药铺,为龟板与龙骨。约二十年后有所谓贩卖古董的"估人"
来村里收买有字甲骨贩卖北京,从此村人才有意寻找有字甲骨。最早收藏人为王懿荣,
王死后收藏归与刘鹗。刘继续经估人手收集,约五千余片。其间这些估人们是对甲骨出
土与传播的直接负责者。直到1928-37年中研院开始殷墟考古系统发掘,又陆续
万余片出土。49年后又继续考古工作。这些出土甲骨碎片居多,整片极其稀少。到此
书出版时,甲骨收藏以国有最多,五万余片,还有运台的两万六千余,日本一万片,欧
美七千余,及私人收藏若干。这些碎片...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史说汉字
最近大概看了一些。本来想给娃熏陶下我们中华文明的渊源流长,不过自己看得也蛮有
趣味。这个系列一共七集,讲文字发展历史,我觉得前面几集更有趣一点,还算比较系
统的讲汉字这个起源发展的过程。第一集文明晨曦从传说中苍颉造字讲起:苍颉造字,
而天雨粟,鬼夜哭。战国时候成书的世本-作篇说:“沮诵、苍颉作书。”传说这二人
为黄帝史官,文字由古老时代即开始存在发展。但是目前出土的最早成熟系统文字只有
殷墟甲骨,甲骨文之前的漫长岁月,如果有一个积累总结与统一的过程,为什么至今还
没有发现?这集里面总结了目前考古发现的远古遗迹,器物上的符号,称为初文阶段,
比如贺兰山山石上发现的壁画,距今约一万年前,里头大麦地岩画,有"日"字跟甲骨
文日字狠相似,同时却也跟埃及印度消失了的象形文字也类似。新石器时代则有陶符等
,如浙江的良渚文化发现的良渚陶符,还有大汶口文化陶符,其中有一个这个符号,第
二行第一个
上面是日,下面是山,中间像云的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人以为是日出之象,为旦字,有
人以为日落之象,为炅字。此符号在不止一个地方出现,似乎已经有交流信息的作用,
所以可能已经算"前文字"?另外河南舞阳贾湖出土了最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殷代金文中的庙制问题
一、殷周庙制发展史
古代中国的史学家们建构出一幅由夏至周的庙制发展史。但是,对这一发展史的建构却
有两种观点存在。
以《礼纬·稽命征》一书为代表,认为:”唐虞,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夏,
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六。”此说重点在于通过对”周因于殷礼”的
证明,从而达到否定周庙的真实存在这一目的。如果夏的四庙不包括始祖庙的话,那么
夏朝立国初期并不注重对祖先的祭祀,这或许是和夏启的”石破北方而启生”的异常出
生神话有直接联系。可参见《汉书》颜师古注引《淮南子》佚文中的有关记录。四庙说
的提出,为亲庙地位的建立提供了历史依据。
以《孝纬·钩命诀》一书为代表,认为:”唐尧,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禹,
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六。周,六庙;至子孙,七。”此说提出的意
义在于把周庙地位的提升,注重的是周礼对殷礼的”损益”。在这里也是主张夏朝立国
初期的四庙说。同样都是纬书,却有两种不同的庙制发展史观。看来,作为纬书,仍然
维持着孔子思想的正统性。
但是为两派观点都赞同的四庙说,在青铜器铭文中的具体例证如下:《戍嗣鼎》:“用
乍父癸宝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古文字和《周易》经传中出现人物的考古学研究
《周易》经传中出现的人物,种类繁多,大人、小人、王、君子、大君、武人等等,随
着历史的流失,我们已经无法复原那些名称背后的真正指代人物究竟是谁。但是,有些
人物则因为其史实的唯一性而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伏羲、神农、高宗、帝乙、文王
、康侯、箕子等人物,他们或者是历史上的曾经存在过的真实人物,或者是当时神话传
说中的人物,这些人物因为生活年代的不同,客观上也可以作为判断《周易》文本成立
的具体时间段的重要证据之一。随着最近几十年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的进展,对这些
人物史实的重新审查和考证成为可能。
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战国楚帛书甲篇。其内容上出现了伏羲和女娲名字以及
相关的创世神话,即:
“曰故(有)熊包戏,出自(帝)震,居于雎(山),厥□渔渔,□□□女,梦梦默默
,亡章弼弼。□每水□,风雨是阏。乃取□□子(氏)之子,曰女皇,是生四子。”
楚帛书是战国时期之物,则可以证明至少当时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创世传说。如此
成熟而又系统的文献史料的出土,证明了在战国时代以前的西周中期到春秋初期之间就
已经存在着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易传... 阅读全帖
a*******t
发帖数: 10093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人看过这本书么?
终止疑古 正本清源
时间:2011年04月25日 09时23分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树英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潮流,中国的史学界兴起了以
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疑古思潮。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即用从地下发掘得到的
殷墟甲骨文的记载与地上典籍记载的一致性,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是信史。疑古派
只好退一步说“殷前无古史”,但仍以“在甲骨文中始终未见有关夏代的记载”为理由
,继续坚持其学说,至今影响深远。因此,殷前古史的证实遂成为终止疑古思潮的关键
,也是正中华民族之本、清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础。
老友李元星同志,以九十高龄,积五十年研究成果,写就了《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一书,正是终止疑古、正本清源的一部力作。
我和作者是大连同乡,大连解放后,我由太岳抗日根据地被派回家乡工作,奉命创
办大连高中并任校长,作者任历史教师,为同事。当时的印象他是一位通经史、博学多
闻的谦谦君子。不久我调任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教局长,1950年我被选调北京考入
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间从1...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殷商文明和早期域外文明相似性的若干问题
1757年,法国学者德经(Chretien Louis Joseph de Guignes)已经注意到了古代汉字
与古代埃及文字之间存在着相似性的问题,当时,他发现了一百多个比较接近或者完全
一样的象形字。那时还没有发现甲骨文字,他看到的只是青铜器铭文、大篆、小篆,即
金文。于是,他提出了古代中国人是古代埃及人的后裔的观点。这就是著名的中国文化
和中国人种起源于古埃及说。或者简称之为中国文化西来说。
我曾把这一百多个非常接近或者完全一样的象形字,进行了对比研究。比如,“丙”、
“日”、“吉”、“乙”、“丁”、“庚”、“子”、“辛”、“禾”等字。在殷商甲
骨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中,这些文字的写法基本上是相同或者相似的。但是,它们的
意义在中、埃两国文化传统中却有同有异。一般来说,对自然界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的象
形,两者多相同或者相似,意义也一样。但是动植物和自然现象之外的象形字,则多为
形似而意义全然不同。比如上述中的“丙”、“乙”、“丁”三个字中的“丙”字,在
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其意义就是三项:“测量”、“到达”、“扁平的事物”。和古代殷
商文化传统...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9489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硕:周灭商与华夏新生
上篇
文王八卦
据说周文王在忍痛吃掉了儿子的肉之后,才被商纣释放。这似乎流于野史传说。但在商
人的殷墟遗存和甲骨文献里,这种行为再平常不过……
公元前一千余年,《旧约》中以色列大卫王之世,《封神演义》的传说时代。正当壮年
的商纣王君临“天下”,统治着亚欧大陆最东端的华北平原。
此时的周文王,只是一个远在西陲(今天陕西)的小小部族酋长。好几代人以来,周族
都臣服于商朝。文王周昌已经年过五旬,[1]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十足的老人,且又痴迷
于怪异的八卦占卜,更给这个撮尔小邦笼罩了沉沉暮气。
一支商军突然开到西部,逮捕了周昌,将他押解往商朝都城——朝歌。这是商人一次惯
常的惩戒征讨。数百年来,商王对于他征服之下的数百个邦国、部族,都是这样维持统
治的。
这次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尘封梦魇
三千年后的今天,河南安阳殷墟,黄土掩埋着殷商王朝最后的都城:朝歌。
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这里发掘出了数量惊人的被残杀的尸骸,一起出土的甲骨文
显示,他们死于商人血腥的祭祀典礼。累累骸骨告诉世人:这里掩埋了被忘却的血腥文
明,梦魇般恐怖而悠长的岁月。
在殷墟一座宫殿旁边,发掘出一百多座杀人祭祀坑,被杀人骨近六百...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2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变形金刚:“美”字的解析zt
中国人谈论美学,离不开谈论“美”字。根据“美”字的结构,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考察
美的本义,可以揭示中国古人对美的认识。
“羊大为美”是“美”字最传统也最流行的解释,始于东汉学者许慎。他在《说文解字
》一书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这是将“美”当成个会
意字,其上部是羊形,下部是个大字,本义为“甘”,即味道好。但为何羊大就味甘呢
?清朝语言学家段玉裁的解释是“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羊大则肥美。
”(《说文解字注》)另一位清朝语言学家王筠也说“羊大则肥美”,并补充说:“凡
食品,皆以羞统之,是羊为膳主,故字不从牛犬等字而从羊也。”(《说文句读》卷七
)这就是说,肥大的羊味道鲜美,远古中国人将其作为主要膳食,根据令人愉悦的味觉
感受,创造了“美”字。
自许慎以降的近两千年里,人们对“羊大为美”的解释基本上没有异议。但随着甲骨文
的发现,事情变得复杂起来。许慎虽然在《说文解字序》里提到“仓颉之初作书”,他
依据的却主要是篆文,不是造字之初的字形。那么,甲骨文里“美”字是什么样子的?
钟鼎文里“美”字又是什么样子的?仔细端详美字的结构,人们能发现什么信息?这就
...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29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
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
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
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
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
良的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关键词: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王国维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史学家,早在1917年,他就通过辨识甲骨文字、破解其
中历史信息而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重
要论著,取得了确证殷商君王世次的重要学术成就。1925年,他又高调提出所谓“二重
证据法”的命题,成为学术史上被多数人评价极高的史学方法。然而细检众论,随声者
多、考实者寡,对于“二重证据法”这个影响重大的问题,理应置于大的学术背景及史
学史的进程中重新审视。
一、“二重证据法”风靡于世的时代因缘
历史学在其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v******a
发帖数: 45075
30
来自主题: Henan版 - 甲 骨 渊 源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就是今天的安阳小屯一带,史称殷墟。商灭亡后,
殷都成为废墟。甲骨文也被埋入地下三千多年,约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河南小屯村
民发现,搜挖甲骨为"龙骨"卖给药店。一八九九年,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上的文字,遂进
行收集。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当一八八九年
他在北京发现甲骨后,确定为"殷商故物"购得数千片,是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
始。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 "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我国这一
古代文物继续大量人为地毁灭。
建国后殷墟中心区甲骨继续出土,最多的一次是一九七三年小屯南地,为甲骨学和殷
商史的研究增添了大量的新资料。在甲骨文的收集整理方面,我国早期的有王懿荣,山东
福山人(1845-1900)。
刘铁云(1857-1909)名鹗,字铁云,江苏镇江人,他一九零三年编<<铁云藏龟>>一
书,是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从此甲骨文由只供少数学者观赏,摩挲的"古董",变为广大
学者研究的资料。
王襄(1876-1965)字纶阁,天津人, 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王襄和王懿荣基本
同时,是我国殷墟
K*K
发帖数: 193
31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32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Thu Jul 19 22:45:35 2012, 美东) 提到:
我们也许冤枉秦始皇了。
现在有点理解顾喆刚了。假定聪明人任何时代都一大堆,老实的不老实的聪明人都不计
其数,推理下来,比较黑暗。
比如,周人似乎对商毫无所知,除了商汤灭夏,盘庚迁都。但我们现在知道,商人其实
有更多的辉煌的历史,还有一屋子一屋子的甲骨文。
☆─────────────────────────────────────☆
goodegg01 (goodegg) 于 (Thu Jul 19 23:31:40 2012, 美东) 提到:
周人对商毫无所知说不过去.
至少纪年不是这样的.

☆─────────────────────────────────────☆
minotaur (牛头怪) 于 (Thu Jul 19 23:38:35 2012, 美东) 提到:
你再想一想。就跟现在的BBS一样,春秋战国的时候,当时主要两派,民主派和专制派
,争得不可开交。结果...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中国上古信仰的历史事实考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3 18:38:47 2013, 美东)
十一、中国上古信仰的历史事实考察
但是我们在这里还不急于做出中国古人就是信仰上帝的结论,因为观念仅仅是观念
,而信仰是一种生命的投入,它与观念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观念史之外,现在我们试着
进入另一个领域,就是历史事实的考察。
在皇权统治的两千余年间,在知识分子生命性的天之外,中国人还有一种主宰信“
天”的观念,它由儒家的礼所倡导,在帝王一年一度的郊祀中得以流传。孔子说:“明
乎郊社之礼......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明白怎样向上天献祭......治理国家就象
自己的手掌一样容易。这个祭天的传统在中国二千余年的皇权时代中几乎从没有中断,
只是到了1911年清帝退位,这个祭天仪式才告中止。从十五世纪以后,这个由帝王亲自
主持的祭天仪式一直在北京的天坛举行,天坛那个由洁白的大理石铺成,直径75米,三
层向上攀登,直接向天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火历新探──对荆楚文化和原始宗教信仰的思想史研究
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必然要涉及到对夏商周历法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因为
它是建立上古史研究的物质基础。在西历通行之前的中国青铜时代,因为朝代、历史和
科技的发展,曾经先后使用过几种不同的历法。本文所探讨的火历,就是当时在若干地
区通用过的历法之一。
一、火历问题的提出
对火历问题的研究,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庞朴教授首先提倡的。1978年,庞朴教授的论文
《“火历”初探》在《中国社会科学》第四期上刊发。然后,他在1982年的《中国文化
研究论丛》和1984年的《文史哲》上接连发表了《“火历”续探》和《“火历”三探》
两篇论文。其中,在《“火历”初探》一文中,他正式地提出:
远古时代同后来历法的最大差别是:它并不以冬至的建子或雨水的建寅为岁首,而是以
大火昏见为一个新的农事周期的开始……这种以大火为授时星象的自然历,我们可以名
之曰火历。
在此问题提出后,他使用的常见例证如:
《诗·七月》:“七月流火”。
《周礼·夏官》:“季春出火,民咸从之”。
《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
等等,特别是服虔为《诗·七月》所作的注:
季冬十二月... 阅读全帖
l***5
发帖数: 3433
35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真古董喔----北京首博特展
中國最早的體系完整的文字--刻辭甲骨 商後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 尺寸
:長18.4、寬11.7厘米 河南安陽小屯村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研究所藏 中國古
代占卜時多用龜甲和獸骨。其中龜甲稱為卜甲,多用龜的腹甲;獸骨稱為卜骨,多用牛
的肩胛骨。卜甲和卜骨,合稱為甲骨。使用甲骨進行占卜,要先取材、鋸削、刮磨,再
用金屬工具在甲骨上鑽出圓窩,在圓窩旁鑿出菱形的凹槽。然後用火灼燒甲骨,根據甲
骨反面裂出的兆紋判斷兇吉。甲骨上一般契刻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這塊甲骨上就有刻
辭,記載了癸亥日占卜求雨的事情。 甲骨文是商代後期王室用於
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被列為“通向商代文明的五道門徑(分
別為甲骨文、傳統歷史文獻、青銅器、考古學、理論模式)”之一。它打開了觀察3000
年前黃河流域人們生活的窗戶。
b*******n
发帖数: 1267
3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zt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兼谈《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张 岩
《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国别史,二者史料价值相近,是后人了解春秋时期历史
情况的基本依据。笔者注意到,在《国语》和《左传》中存在着一些特征分明的 “典
型文体”,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记事单元构成。这些“文体”与商代甲骨卜辞的“辞格
”相似,有着特定的内容和体式。由此可以引发两个问题。第一,这些典型文体的性质
及其源流情况。第二,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
况。
一.《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
《国语》凡二十一卷,内分八个部分,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
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在八个部分之间,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互异
之处。在篇幅方面,晋语最长,其长度略少了另外七个部分的总和;郑语最短,仅为晋
语的二十分之一。在年代方面,周语最早。在体裁方面,齐语通篇的连贯性最好,郑语
次之。在内容方面,吴语和越语均以吴越相争为主要记述对象,二者的重复之处最多。
在追叙古史以及对礼乐文化和制度的论述方式上,八个部分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
象。
一部史书的编写,至少...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上古信仰的历史事实考察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3 16:30:09 2013, 美东)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中国上古信仰的历史事实考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3 18:38:47 2013, 美东)
十一、中国上古信仰的历史事实考察
但是我们在这里还不急于做出中国古人就是信仰上帝的结论,因为观念仅仅是观念
,而信仰是一种生命的投入,它与观念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观念史之外,现在我们试着
进入另一个领域,就是历史事实的考察。
在皇权统治的两千余年间,在知识分子生命性的天之外,中国人还有一种主宰信“
天”的观念,它由儒家的礼所倡导,在帝王一年一度的郊祀中得以流传。孔子说:“明
乎郊社之礼......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明白怎样向上天献祭......治理国家就象
自己的手掌一样容易。这个祭天的传统在中国二千余年的皇权时代...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4403
38
这个文章不错,提出了很多问题,包括对原来解释的疑问。不过好象也没答出为什么从
右到左
分享日志
热门日志
中国古代书写格式考
分享
中国古代书写格式考
来源: 孟彦弘的日志
中国古代书写格式考
孟 彦 弘
古书的体例、编排、形制、流传等情况,始终吸引着学者们的兴趣。随着近百年来出土
资料的不断发现,学界对古书的认识更为丰富。早年的王国维、余嘉锡、劳干、马衡、
陈梦家、钱存训等先生,近年的李零、李均明、汪桂海、张显成等先生,都先后对古书
以及与古书密切相关的官私文书的许多问题作过十分精彩的探究和论说。[1] 但关于古
书的书写格式,似乎还可再作探究。
所谓“书写格式”,是指书写习惯。我们现在的书写习惯是自左向右书写、从上往下移
行,是为横行。我们古人的书写习惯却是自上而下、从右向左,是竖行。钱存训认为:
这种直行书写的原因虽不可确考,但毛笔书写的笔划,大多是从上到下;竹木材料的纹
理,以及只能容单行书写的狭窄的简策等,都是促成这种书写顺序的主因。至于从右到
左的排列,……这大概是是因为用左手执简,右手书写的习惯,便于将写好的简策顺序
置于右侧,由远而近,因此形成从...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3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中国上古信仰的历史事实考察
十一、中国上古信仰的历史事实考察
但是我们在这里还不急于做出中国古人就是信仰上帝的结论,因为观念仅仅是观念
,而信仰是一种生命的投入,它与观念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观念史之外,现在我们试着
进入另一个领域,就是历史事实的考察。
在皇权统治的两千余年间,在知识分子生命性的天之外,中国人还有一种主宰信“
天”的观念,它由儒家的礼所倡导,在帝王一年一度的郊祀中得以流传。孔子说:“明
乎郊社之礼......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明白怎样向上天献祭......治理国家就象
自己的手掌一样容易。这个祭天的传统在中国二千余年的皇权时代中几乎从没有中断,
只是到了1911年清帝退位,这个祭天仪式才告中止。从十五世纪以后,这个由帝王亲自
主持的祭天仪式一直在北京的天坛举行,天坛那个由洁白的大理石铺成,直径75米,三
层向上攀登,直接向天空开放的园丘坛,如今每个游客到此一游都要上去跺几脚,过去
那可是一个神圣无比的地方。一年一度在这里,皇帝要亲自宰杀没有残疾的小公牛,焚
烧之以祭上天。而最近听说北京又要重新开始筹备祭天,不知确有其事否。
祭天仪式中,做为祈祷文和赞美词的《大明会典》最能体现中国人眼里上天是主...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在殷墟历次发掘中,从商王陵附近的祭祀坑里出土了大批人头
骨,仅西北岗祭祀坑就发现人头骨398具。一九七六年春夏之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
所与安阳地区考古队在武官村北地商王陵附近又发掘出大批祭祀坑,其中绝大部分是集
体埋葬的无头祭祀坑,这和上述西北岗的人头祭祀坑是相对应的。在殷墟甲骨卜辞里见
到的杀人祭祀的记录更令人震惊。胡厚宣先生曾经从著录甲骨文字的九十种书刊,以及
他自己长年搜集尚未著录过的甲骨资料中找出大量有关人祭的卜辞。光商王武丁时期的
人祭卜辟就有甲骨673片,卜辞1006条,祭用9021人,另外有531条未记用人数。其中一
次最多用五百个奴仆作祭祀。
祭祀祖先,屠杀活人作供品,叫“人牲”。人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是从动物演变来的
。早期人类不会区分人和动物。为了生存,他们不仅捕食动物,还吞吃人肉。当然吞吃
的主要是捕捉到的其它部落的人,即俘虏。既然原始人本身吃人肉,就相信鬼神也吃人
肉。于是随着宗教的发展,就时常将俘虏和牲畜一起屠杀了供奉祖先神灵,这便出现了
人牲。原始社会解体以后,人牲没有立即随之灭亡,也进了奴隶社会。
商大批屠杀奴隶用以祭祀,盛行人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第三,民俗资料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首先主张:
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
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
,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三重证据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据。
按照叶舒宪的解释,即:
三重证据指传世和出土文献以外的各种文化参照,包括民间地方的口传叙事和仪式礼俗
,以及少数民族乃至域外民族的材料。希望凭借“礼失而求诸野”和“此失而求诸彼”
的认识方略,改进和拓展传统的训诂考据之学。
可是,民俗材料作为第三重证据,曾几何时遭到了日本学术界的反对。当Marcel
Granet博士的法国社会学派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汉学界和中国学术
界流行之时,居然遭到了内藤湖南的弟子、京都帝国大学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小岛祐马的
嘲讽和轻视。这就是当时反对的一个证明。今天,日本研究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核心基地
是国立民俗学博物馆、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日本汉学界进行这一研究的学
者,早年有白鸟清、小川琢治、三原一雄、森安太郎、铁井庆纪、古贺澄、池田末利、
御手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第二,地下新材料
狩野直喜和王国维先生的学术交流,使他们双方全得到了好处。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
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所使用的资料,就有狩野直喜直接从欧洲抄录回来提供给他
的。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狩野直喜提供的是他个人的手抄本,其中有些字当时他
无法判断是何字,就大致画出,后来回国后却怎么也不明是什么字了。这些字到了王国
维先生那里都成了可以辨识之字。王国维使狩野直喜的手抄资料变成了可以利用的信史
,这是对双方大有裨益的事情。
从1909年狩野直喜知道敦煌文物的发现开始,他先后到北京、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地
的大学和博物馆、图书馆中,去实地考察和抄录所能看到的敦煌文献,亲自核对从罗振
玉那里得到的文献抄本、照片与英法等国收藏实物之间的文字差异。将这些文献利用到
对古代文学史的考证上。他已经熟练运用了二重证据。并且,还在日本学术界举行“敦
煌发掘物视察谈”、“关于敦煌遗书”等专题学术报告。实地考察、核对文字和文学史
研究三项工作,基本上就划定了敦煌文献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的定位。他从敦煌发现
的唐代写本唱本中(如《唐太宗入冥记》、《秋胡变文》、《伍子胥变文》、《董永变
文》等)直接...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584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神游八荒】国之重器青铜鼎
二、子龙鼎
受孙德萱1987年伪造河南濮阳西水坡蚌塑龙虎墓(龙文化)的影响,文物贩子打起
了伪造殷周青铜器的歪主意,子龙鼎就是龙文化造伪的延续。
所谓子龙鼎,本来是日本商人千石唯司随意摆放在客厅门外的摆件,价值不超过10
万元(人民币)。2004年被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和陈佩芬发现,经李学勤
、朱凤瀚等人以及文物贩子炒作,到2005年已经炒到上亿元。后经谢小铨等人进行说服
工作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文物贩子同意把子龙鼎优先转让给国家。2006年4月,花足
了4800万冤枉钱和大把佣金,才把子龙鼎弄回,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围绕“
殷商瑰宝,国之重器”子龙鼎,李学勤、朱凤翰、王冠英、于成龙、谢小铨等专家有编
不完的故事圆不完的谎,文物贩子遥相呼应,业内领导大揽政绩工程,导演了一处文化
闹剧。下面,我们就看看子龙鼎的真面目。
子龙鼎的铭文“龙”字不承上也不启下。商末有龙字铭青铜器,如龙母尊;周初有
龙字铭青铜器,如昶仲鬲。已知金文、甲骨文龙字字形都是龙头连着龙身,头、身浑然
一体。子龙鼎的 “龙”是一条被斩首(角)的断头龙。
画龙点睛的思想源于晋代。金文、甲骨文龙字突出表述两...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05
44
给你来点劲爆的。
--------------------------------------------------
【转 斧钺下的生灵:殷商时代的人殉与人祭】
商族人笃信鬼神,常常为了满足死者或神灵的“意志”而残杀生灵。被杀戮的
有人,也有牛、马、羊、犬、鸡等各种动物。这些被杀戮的生命被称为“牺牲”。
以人为“牺牲”通常发生在殉葬或祭祀两种不同场合,称为“人殉”或“人祭”。
虽然都是杀死活人以为“牺牲”,但人殉与人祭之间有着明确区别:
人殉的发生时间通常在埋葬死者的同时或稍后。人祭虽然也可能是在埋葬死者
的同时进行发生,但更多的是落葬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殉人往往与死者同穴,
或者在死者坟穴附近,而人祭所用“牺牲”虽然有部分与死者同穴者,更多的却是埋
在死者坟穴前部,保持一定的空间区隔。人殉可以有随葬品,人祭一般是没有随葬
品的。人殉保持着全躯完整,人祭更多的是身首异处。人殉所用的人身份比较复
杂,他们大多是死者生前的近臣、近侍,有贵族、有平民、可能也有奴隶,人祭所
使用的人多是战俘。细心的学者发现,人殉与人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人
殉是为了死者,即让殉人待奉死去的祖先或亲人...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5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554
姜志勇
内容提要:前孔子时代,中国有两次价值和思想危机,分别是殷周之际和春秋时代。殷
周之际,在对王朝更替的反思和经验总结中,传统的天命观受到质疑和弱化,代之而起
的是道德观的强化,西周领导层把“德”融入到了新王朝的政体和治道之中,这是“德
”之观念由自发到自觉的觉醒标志。总的来看,前孔子时代,“德”之内涵经过政治层
面之德治、个体自身之美德和超越特定层面的纯粹之“德”等三次变化,期间人们在对
“德”的反思和如何“建德”的探索上大大推进了对“德”的认识。“德”之涵义的第
四次变化是从外在进入内在,成为人之内心提升的一种品质,但这要等到春秋时代第二
次思想危机之时,这次危机的主要内容是以德为内在本质建立起来的周代礼制受到了破
坏,人们对礼制的信仰出现动摇,社会面临重新“建德”的问题。
关键词:德天命两次思想危机德政孔子
“德”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一些学者认为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德”,但也有不
同看法[i]。《尔雅》中没有对“德”作出专门的解释,却有三处提到“德”:“颙颙
、卬卬,君...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夏王朝,从疑古说起
http://www.cchere.com/thread/3355320
考虑坛中不少朋友对夏王朝的认定很关心。由于诸多条件限制,难于了解真相。为使各
位对目前夏朝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将在这篇夏王朝系列文中尽可能详细解说。至于文
笔枯躁,读之味同嚼蜡。。这个。。其实你不说,也心知肚明。然此类文章既不能瞎说
,又要幽默风趣。。弱弱的问句;仁兄要求似乎高了点吧?看在本公子辛苦查资料的份
上,将就着看吧.
我是楚歌的朋友,他目前在外地,走时请我帮忙把文章作者名找到.就是说这篇文章我们
不确定是谁,但考虑到这里的朋友对考古情况不了解,因此打算系统的介绍,这里申明一
点,文章不保证全部是原创造,有借用,有部分调用资料,有原创.但我们会注明,初发此文
由于没查出作者,只好暂时空置,目前已确认此文是;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
王勇老师作品.
我国这几十年来田野考古进展迅速,成果颇丰。较早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遂公盈(西周中
期)和叔夷钟(春秋时期)都提到过大禹治水的有关内容。殷墟卜辞的研究,除非了证明
商朝的信史地位,实际上也证明了夏朝的信史地位。{1}
因为商朝的历史从成汤算起,则见于b辞的先公先...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5579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夏商周史的几点分析
不曾有 “四方进贡” 之说, 但“万邦来朝”可能是真的, 大禹领头治水那是大家都
得益的, 或许受益的各部落都以原始部落的朴实前来致谢。
http://penglai.freebbs.tw/viewthread.php?tid=990
殷墟甲骨文史证夏朝不存在,尧后就是商汤
首先是在文献资料方面。目前主要是依据两部史书,一是号称西周初期的文献《尚书》
,里面提到了历史上“有夏”或“夏”。有人考证,《尚书》中提到夏朝的那几篇文章
其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伪造的,而郭沫若认为《尚书》是晋人所伪。最能说明夏朝历
史是当数司马迁的《史记》了,记载了大禹治水、少康失国、夏桀亡国等几件大事,然
后把夏王的名字一代一代罗列了出来。但是它们距夏朝灭亡也已经一千四五百年了 。
这些迟到了千余年的断代记载,其可信程度令人难以信服。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殷人似乎根本不知道夏朝的事情。在已经出土的十万片甲骨
文中,竟然连“夏”这个字都没出现过。史书记载,商汤是灭夏建殷的开国之君,甲骨
文中祭祀他的卜辞有680余条,虽然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很多,却丝毫没提推翻夏朝这
样的丰功伟业。很多甲骨片上还记载了殷朝建立以前殷...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商代銅器銘文中的“遘祭”及相关问题研究
“遘祭”的“遘”字,铭文中一般作“”,也作“”。如《保卣》中就是如此。《说文
解字》:“遘,遇也。”《尚书·金滕》:“遘厉虐疾。”可见这是“遘”字的本意。
但是,出现在商代金文中的“遘”字,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即“遘祭”。如《四祀邲其
卣》,在卣底圈足内有铭四十二字,铭文云:
乙巳,王曰:尊
文武帝乙宜。
才召大庭,遘乙。羽日丙午,。
丁未,煮。己酉,王
才榛,邲其易貝。
才四月,佳
王四祀羽日。
此卣盖内有“亚獏犬父丁”五字。
“亚獏犬”是器主族氏,“父丁”是所祭之先人,记载商王祭祀文武帝乙和邲其受商王
赏赐之事,“文武帝乙”是帝辛之父帝乙,这件卣作于帝辛四年。
宋镇豪先生在《夏商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解释说:“铭文记商王帝辛在召大庭举行尊宜
的祭祀父王文武帝乙的行事,亲自操持其烹饪礼仪,自乙巳日开始,到次日丙午主持了
将食物或调料投放入炊器的仪式,到第三日丁未又用煮的烹饪法,文火炖烧,熟而敬献
神灵。前后进行三天,颇如《礼记·内则》说的 ‘八珍’之一‘炮豚’的部分烹饪操
作,牲体经宰杀切件和初步烧炮后,又‘钜镬汤,以小鼎芗(香)脯于其中,使其汤毋
...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一个商朝的事情
是盘庚迁都到洹水一带,现在的流行观点是盘庚先迁到洹北,武丁时城重心转移至洹南
殷墟一带。因而殷墟出土的甲骨是武丁以后的。洹水一代考古上的殷墟文化对应的应该
是历史上盘庚之后的晚商,也有人把洹北的遗迹另立为中商。在郑洛一带以郑州商城和
偃师商城为代表的二里冈文化则被认为是早商都城,很多人认为郑州商城就是“亳”。
虽然郑州商城规模也不小,可惜现在没有大量的甲骨出土,好像只出过几件刻字/练字的
牛骨。主要是郑州商城正在现代郑州城市下面,不好大范围的勘测。也是因为没有文字
资料出土所以现在郑州商城跟偃师商城还在打架。
另一方面虽然武丁之前的甲骨很少,但是武丁之前的商王世系是被甲骨卜辞所印证的。
z**z
发帖数: 436
50
前几年回国时候买了本夏商周断代工程纪实,就是前一阵板上有人总结的那本。然后看
各种议论。咱是外行,就看个热闹。
前几天有个帖子说陕西眉县杨家村2003年发现的青铜器窖藏就挑战了那个断代工程,我
不知所以然,就去网上搜了一把,找到了这篇文章。但是看完了也没明白为啥就挑战了
断代工程?有没有人可以指点一下?
http://www.qlwh.com/jidi/xinshu.asp?id=362
由新出 公盨、逨氏铜器论夏商周世系——纪念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发
表85周年
下面是文章中有关杨家村2003年发现的青铜器窖藏及断代工程
2、眉县新出逨氏青铜器与西周王室世系
2003年1月19日,陕西眉县杨家村新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窖藏。内有27件青铜器
,包括逨盘1件,逨盉1件,叔五父匜1件,单五父壶2件,单叔鬲9件,42年逨鼎2件,43
年逨鼎10件,天盂1件。27件铜器件件有铭文,其中逨盘372字,42年逨鼎281字,43年
逨鼎310字,均为长篇铭文,具有相当珍贵的史料价值。我们曾就这批铜器做过综合研
究。这里着重就其中逨盘对于西周王室世系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试作讨论...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