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相续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x*********o
发帖数: 208
1
16.密主国王恩扎布德
真正见过释迦牟尼佛赫赫金颜的,是大国王恩扎布德,他的本体是密主金刚手。但无论
是新成就者还是原已成就的圣人,他们的本体究竟是什么,一般人是无法想象的。在释
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国王恩扎布德是一切密宗的教主。
恩扎布德国王统治的国家富饶祥瑞,人人都安居乐业。有一天,佛的眷属阿罗汉到其他
洲时,凌空飞过国王的花园。因为相距遥远,国王看不清晰,便问大臣:“那些红色的
大鸟飞来飞去到底干什么?”
大臣说:“国王,他们不是飞禽,他们是大仙人释迦牟尼佛的声闻阿罗汉。”
国王听到大仙人释迦牟尼的名字,顿时无限向往。
“怎样我才能一睹佛的尊颜呢?”国王问。
“佛在很远的地方,”大臣说:“不可能来我们这里。”
当晚,国王向释迦牟尼佛所在的方向虔敬祈祷,第二天一早,佛与五百名阿罗汉以神变
飞来应供。国王竭尽全力,做了极为广大的恭谨的供养。应供结束时,他向佛求取成佛
的方便之道。
佛说:“国王,如果你要成佛,就要舍弃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学,行持六度。”
国王说:“我想要一个能够和众妃一起享受五妙欲而获得佛果的方便法。”并随即唱道
:“瞻部花园极惬意,宁可我成为狐狸,释迦佛位永不欲,愿...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12752
2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末日蟑螂 第三部
919 死了么?
无数丧尸在陈尸累累的大地上奔跑,原本就是一群瞎子,在发自灵魂深处不可抗拒的命
令下,丧尸在奔跑中时时被地上的尸体绊倒翻滚,还没从地上爬起来,更多的丧尸便从
他们身上踩过去,一时间无数丧被自己的同类踩踏的骨肉尽折,密密麻麻的丧尸从四处
向中间集结,会聚成一道长长的尸潮,疯狂地向丧尸海主力的方向冲锋。
十多万丧尸在冲锋的途中不断地缩减着数量,这些最低都是进化丧尸的高阶丧尸,在这
莫名其妙的撤退中死伤惨重,而百公里之外的丧尸海主力群发了疯一样迎头向这里奔跑
过来,扩散在千多平方公里的丧尸潮运转起来的阵势是恐怖的,无数丧尸同时迈动双脚
无所顾忌的奔跑也是灾难性的,几乎每向前一米,总有成百上千的丧尸被活生生的踩踏
成了肉饼薄皮,在天空的卫星显示下,女娲惊讶地看着被她重点关注的丧尸海在巨大的
地图上缓缓地变动,形成一个隐约箭头直指上海市区,在这巨型箭头形成的过程中,每
一秒甚至零点一秒都会有一定的数字在减少,这数字减少的速度甚至让女娲的计算都收
到千分之一秒的滞纳,这对女娲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天知道会有多么大的数据量才
会造成她的运算滞纳?
丧尸就如崩溃一般,放弃了这些天用十多...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6898
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16:58 2012, 美东)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
☆─────────────────────────────────────☆
runsun02 (runsun) 于 (Wed May 26 09:07:58 2010, 北京) 提到:

佛陀的缘起:植物为什么会开花结果呢?因为有了阳光雨水这些条件。
老歪的缘起:植物为什么会结果子呢?因为果子是真如心攀缘而产生的
佛陀的缘起:为什么会有电子呢?因为有了观察这个条件,才会有电子这个现象的产生。
老歪的缘起:为什么会有电子呢?电子是心攀援而产生的。是心造的。
佛陀的缘起:世间一切现象,都是互相彼此依存,没有主宰,没有本体。因此是无常的
,无我的(无主宰),是苦的,所以要舍弃缘起的世间法,而导向非缘起的寂静涅槃。
老歪的缘起: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心攀援而现起的,都是心造的,心是本体,认识找到
那个“心",可以真如起用,可以创造世界,改变业力,无所不能。。。。
如果是老歪的缘起,当然那如来藏就是(老歪的)缘起,当然缘起就是现象。再弄得高
深一点,就是心就是相,相就是心,不二。。。
哈哈。。。。
还看不懂上面的,建议找墙撞了。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汉传佛教--维基百科
汉传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傳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另外两个为南
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經由兩條路徑傳入中國,一支由古印度經西域
傳入中原地区,爾後傳入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处,故汉传佛教又称北传佛教[1]。
传入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則由南印度經海路傳至中國南方,为南传佛教,并不包括在漢傳
佛教中。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同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传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
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
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
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另外,尽管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当年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
的佛教也包括了流传远不如大乘佛教广泛的小乘佛教。
目录
[隐藏]
* 1 詞語釋義
* 2 发展过程
o 2.1 秦漢
o 2.2 三國時期
o 2.3 晋朝
o 2.4 南北朝时期
+ 2.4.1...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6

本就有自他之分,只是这种自他之分,并不是有自体,他体的自他之分(建立在永恒自
性基础上的)。而是一种整体层面的,非常抽象的自他之分。其实是一种数学上的个体
性,不是实体上的个体性。
凡夫认为的自他,是建立在实体基础上,比如苹果和梨子是两个物体,是因为在实体上
他们是有区别的。但这其实是表象,而凡夫因为这种实体的执着和错误认识,进而生起
贪爱,导致不间断的对五蕴实体的观察测量行为,导致生灭不断相续,轮回产生。
佛陀则将凡夫所体验到的实体进行了分类,分解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五
部分,通过一一指出它们的无常性,苦性,无我性以及缘生性,打破凡夫对五蕴实体的
执着,建立起圆满的无我之见:在当下现起的身心现象当中,没有任何一个是具有主宰
性,恒常性和独立性
但是否认了五蕴的无主宰性,无恒常性,并不等于否认五蕴相续生灭的整体上的个体性
特征。这种五蕴相续生灭之流是毫无疑问具有一种个体性,正是因为这个五蕴相续生灭
之流的整体上的个体特征,才不会有业力的错乱。不会某某有情众生前世造恶业,另外
有情众生却因此而今世受果。
但是要表达清楚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语言是有限的,我们对事物的...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三、 业的安立
1、逻辑不成
“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丁) 宗喀巴大师注解说“灭无自性是不许
阿赖耶识之因由”。这是一个怎样的逻辑?
任何有为法X都不是有自性的生灭的—— 由X(如“受”)非自性的灭,所以,无Y也
能生(丁-1)?
如果Y 是根境识,显然不能成立。只有当Y与X没有关系,则丁-1成立。那么,按照
应成派的逻辑,“X无自性是不许Y之因由”,应成派中观应该不许Y有。可是与X没有关
系的可多了,如中国境内的张三不小心跌倒所生受,此受非以自性灭,与美国人也没有
关系,要宣布世界上没有美国人吗?
主要的问题在于,“无Y也能生”成立的原因是“由X(如“受”)非自性的灭”还是“世
俗谛内观察的缘起中与Y的生无关的因缘条件”?“X(如“受”)非自性的灭”怎么就能
够作为前提,而有”无Y也能生”的结论?
丁命题如果成立,无阿赖耶的情形如阿罗汉舍阿赖耶入无余涅盘及无情的顽石也
能造业了。颂中所表达的是否是由于,业并非有自性地灭(丁1),果报没有阿赖耶也
能生(丁2)。(丁改进)
本文没有发现丁1和丁2间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业感果真与阿赖耶...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四、许有阿赖耶识的理由
许有阿赖耶识的论点,如《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都是破“没有
阿赖耶识”的。许有阿赖耶识的理由有:
1、经论中的证据:
《摄大乘论本》卷1:「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
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
"无始时来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槃证得"
即于此中。复说颂曰。
"由摄藏诸法  一切种子识 故名阿赖耶  胜者我开示"
《摄大乘论释》卷1:「论曰。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
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释曰。已引阿笈摩证阿赖耶识
。是所知依体。复引阿笈摩证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于此颂中由第二句释第一句。胜者
即是诸菩萨众。」
《解深密经》中有佛所说颂:“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
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成唯识论》卷3:「入楞伽经亦作是说。
如海遇风缘  起种种波浪
...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13923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能盲修瞎炼 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drmn.html
明理也很重要,如果不懂佛理还学佛修行,就叫盲修瞎炼。信心是从哪里来的?信心是
从明理中来的,明理了才能有信心。学佛修行一定要明理,要如理如法,不要盲修瞎炼
。现在有几种盲修瞎炼的情况,我们都要警惕。
第一种就是迷信。把佛当成神来膜拜,根本不懂佛的含义,也不学佛法的这些道理
,没有正知正见。这样信佛,就是迷信。你为了什么信佛?什么是佛?怎样学佛?这些
道理应该弄明白。连这些最基本的道理都没有弄明白,这不是迷信吗?
第二种就是东跑西颠地学修。很多学佛人都是,今天跑这个道场,明天跑那个寺院
,到处求灌顶。今天学这个法,明天学那个法,没有具体的修持方法,没有传承和窍诀
,也根本不知道这些法好在什么地方。都是在浪费时间、荒度人身!
第三种就是好高骛远、鹦鹉学舌似的学修。什么是真正的出离心?什么是真正的菩
提心?怎样皈依?怎样发心?……有的学佛人就轻视这些基础的修法,都想学修大中观
、大手印、大圆满这些高深的法,还很傲慢地认为自己很有知识、很有智慧。根本不懂
这些道理,怎么修行啊?不可能!这是...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真我呢?圣巴西略(St. Basil the Great)说:“当
我们开启自我的心门时,透过此门,我们可以发现真我,同时也找到天主的临在。”7[
7] 心门只有在宁静中才能打开,当我们有规律性地,走进自己的内室,在宁静中通过
心门,我们才能发现...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11
佛教空性观
——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
(2010年6月24日上午)
(视频: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9
主持人致辞:
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
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东
西,也有它的教育思想,可是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得还不充分,在教学上有欠缺。而
且,藏传佛教与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同时,堪
布的修证境界非常高,若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介绍佛学,跟我们这些大学老师讲述佛学,
可能完全不一样。
北大历来推崇多元文化兼容并蓄,我们的学生在学术上也有一种包容和热爱,所以今天
真的很荣幸能请到堪布到北大哲学系作一个讲演。这次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热心
于藏传佛教研究的一些同学发起的。他们的这种热情,我们一定要悉心爱护,这对我们
老师也是一种鞭策。我们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研究汉传佛教、印度佛教的,所以同学
们的热情,鞭策老师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下面,我们师生一起来听堪布的开示,
掌声有请——
缘 起
今天,很高兴来到... 阅读全帖
H******9
发帖数: 27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见”的深刻剖析
我觉得,说得很好,但你这么说,可能不能改变人的以前的看法。你觉得今天的我和明
天的不一样,有道理,但别人不会同意的。
有不同,有相续 - 单说不同,或单说相续,都只是一半的知见。
你说没有我在轮回。但为什么佛法说业力相续,千劫不亡?为什么宿命通中看到的是所
谓的一个"自己"的前世,而不是一个随意的众生的前世?为什么此世的做作,会牵扯到
下世的纠葛?这些问题,基本就造成很多人认为有个主体在轮回,此世做善事,后世得
报可以承福。这是很自然的。
这不能说是错。这只是“相续”的那一半知见。
“不同”的那一半,我有个俗的版本。个人的理解哦——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可以说,轮回没有主体。轮回到下世,你已经不再是你。即使业
力相续,也是一个新的生命,新的意识,有新的情绪...如果两世都为人,性格会不一
样,知见会不一样,人格也不一样...你即使承了上辈子的福分或冤孽,你和上辈子的
你也已经是陌路...假设你这辈子修成了宿命通,看到了前世,看到的也只是前世的经
历,如看电影人物一样;这个时候的你,也许承接了前世的知见,但还是不可能承接前
世的全部感情,不可能承接前世的全部意识感触... 所以,...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3
济群法师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
之首。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
将淫戒列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
不可沾染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
流转生死,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
上瑜伽中,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
欲思想严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
的限定?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
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
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
,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
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
律在一个...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13923
14
http://user.qzone.qq.com/1395015380#!app=2&via=QZ.HashRefresh&p
“广说”里讲了27种非法心态,当我们产生这些时,要以正知正念来管制自己,像大
树一样如如不动。作为修行人,如果生起猛厉的烦恼,应让这种情绪稍微缓和一下,像
树一样不动安住。树扎根于大地,无论狂风暴雨、自然灾害,都是静静地屹立,不会有
剧烈变动。真正的修行人也应如是,任凭烦恼违缘的冲击,决不屈就而造作恶业,暂时
不言不行让心先安住下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教言。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生起贪心或嗔心,理应自我警醒:若让贪心爆发造作恶业,后果必定
不堪设想;若放纵嗔心肆意妄行,结局也是无法想象。因此,言语行为应暂时停止,如
树一样安住不动。嗔恨心用慈悲心来对治,贪心以不净观来对治,愚痴心以缘起空性来
对治,嫉妒心用平等心或自他交换[ 此处的“自他交换”,是指观一切众生的嫉妒心都
积聚在自己的相续中,自己去承受嫉妒心所带来的痛苦,使众生永远摆脱这种折磨。]
来对治,傲慢心以摧毁我执来对治。
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如果没有抓住这两点——励力对治自己的染污心、好行无义心,
根本...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6)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有两种说法:1、通常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五百”不是一个具...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六节课
昨天讲了“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一切布施中最殊胜的,这种福德资粮所摄的果位——佛
的庄严色身并不存在,因为凡有相状皆非究竟实相。今天继续讲: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
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将来很多众生听到如此甚深的般若法门,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
?”佛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么说。我灭度后末法五百年时,有持戒清净、修积福德
的三藏法师,将对《金刚经》生起无比的信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你要知道,这些人不
是一般的缘分,他们往昔并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在
无量千万尊佛前种过善根。乃至有人听闻《金刚经》的词句,仅仅生起一念清净的信心
,须菩提,如来以无漏智慧悉能了知彻见,此众生将获得无量福德。”
〖后五百岁〗有两种说法:1、通常指现在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五百”不是一个具...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8
十二支缘起是几世?
一个可能是它在佛陀成道的经文中,指三世。因佛陀初夜得宿命明,佛可以观过去世。
它在其他的经文中,可以指三世或二世。如此则两种对立的说法都有道理。
缘起指几世的问题,印顺法师指出,在阿含中就有五支、七支说,这是一世。十支说,
是二世。我想,十二支缘起,一方面说明了佛陀证悟的遍知三世,一方面包括了所有的
缘起说法,是教理的完整说明,不是证果所必须。
三世缘起里的”识”,阿含经说是六识,清净道论说是转生识,因此被佛使比丘批评。
杂阿含296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6.htm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
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正{知}[智]善见,不求前际,言∶『我过去世若有?
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不求后际∶『我于当来世为有?为无?云何
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谁?终当云何之?此众生从何来
?于此没当何之?』
显示观缘起断除对三世的各种疑惑。
杂阿含347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47.htm
佛告须深∶「是名先知法住...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9
16.密主国王恩扎布德
真正见过释迦牟尼佛赫赫金颜的,是大国王恩扎布德,他的本体是密主金刚手。但无论
是新成就者还是原已成就的圣人,他们的本体究竟是什么,一般人是无法想象的。在释
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国王恩扎布德是一切密宗的教主。
恩扎布德国王统治的国家富饶祥瑞,人人都安居乐业。有一天,佛的眷属阿罗汉到其他
洲时,凌空飞过国王的花园。因为相距遥远,国王看不清晰,便问大臣:“那些红色的
大鸟飞来飞去到底干什么?”
大臣说:“国王,他们不是飞禽,他们是大仙人释迦牟尼佛的声闻阿罗汉。”
国王听到大仙人释迦牟尼的名字,顿时无限向往。
“怎样我才能一睹佛的尊颜呢?”国王问。
“佛在很远的地方,”大臣说:“不可能来我们这里。”
当晚,国王向释迦牟尼佛所在的方向虔敬祈祷,第二天一早,佛与五百名阿罗汉以神变
飞来应供。国王竭尽全力,做了极为广大的恭谨的供养。应供结束时,他向佛求取成佛
的方便之道。
佛说:“国王,如果你要成佛,就要舍弃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学,行持六度。”
国王说:“我想要一个能够和众妃一起享受五妙欲而获得佛果的方便法。”并随即唱道
:“瞻部花园极惬意,宁可我成为狐狸,释迦佛位永不欲,愿...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329
20
这有什么怪的?我理解的五蕴相续流就是你说的。我有详细阅读你们的讨论。
五蕴相续流就是前世因,造就后世果,因果相续,但是这里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主体来
贯穿前世后世。如果没有佛法,没有对四圣谛的了知和对八正道的修持,五蕴相续流就
会一直生死流转下去,佛陀称之为苦。有了佛法,就有可能证得阿罗汉,从而斩断这股
五蕴相续流,也就是
阿含经里常说的正尽苦边。这股五蕴相续流不再继续,也就没有所谓的“众生”再受苦
,这等于解救了无量无边的“受苦众生”。
t******g
发帖数: 17520
21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楼宇烈

目前传存于世的《坛经》异本甚多,日本石井修道的“六祖坛经异本系统图”[1]共列
出异本十四种。又,日本柳田圣山编“禅学丛书”之一的《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中,也
收入了十一本之多。然而根据目前学术界一般的看法,从《坛经》内容的演变历史来考
察,真正具有异本意义的只有四种,即:唐敦煌本、晚唐惠昕本、北宋契嵩本以及元宗
宝本。《坛经》从敦煌本至宗宝本,文字增加了一倍,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这对于研
究禅宗思想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和深入分析一下这四种《坛经》本子的内容,就可以发现,在
这四个本子的演变中,契嵩本的出现,才使《坛经》在内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惠昕
本虽说也增加了一些内容和文字,但总的来讲与敦煌本相去还不算甚远。而宗宝本则是
在契嵩本的基础上增衍出来的,也可算作一个系统。因此,《坛经》内容的关键性变化
是发生在契嵩本上。
据契嵩本最初的刊刻者郎简在《六祖坛经序》中说,他素来敬重《坛经》,但“患其为
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于是,他请契嵩对通行的《坛经》进行校订
。不久,“嵩果得曹...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22
禅修的方法(第二讲)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5年9月30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继续给大家简单讲一些禅修的方法。
禅修的前提条件、前行与前面所讲的一样。首先要调整身口意三门,保持适当的状
态,这是很重要的。若是没有调整好身口意三门,不能保持适当的状态,就无法在相续
中生起禅定,即使生起了,也容易出现问题。
现在很多人虽然在打坐、修禅,但是在相续中没有生起真实的禅定,没有产生禅定
的功德,这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没有正确的方法,在修禅定的时候,没有调整和把握好身
口意,没有保持适当、良好的状态。如果要通过语言说清楚那种状态,是很难的;只有
通过一些方法、窍诀去调整和把握,才能出现那种状态。就像收音机调台一样,频道正
确了,声音就发出来了。如果没有调整好状态,禅定很难生起来,即使生起来了,也容
易出现障碍和问题。
我们可以打坐、修禅,但是要有方式、方法。若是没有方式、方法,没有上师的窍
诀,容易走火入魔,所以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以前讲过身要点、语要点和意要点,就是
调整身口意三门的方法和窍诀。通过这些方法和窍诀,才能...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169
23
求法的因缘靠弟子自己努力争取---索达吉堪布
1
有些人想来就来,把学习佛法放在了最次要的位置。其实,我们一周集中一次,连一个
下午这样的精力都没有的话,那你学习佛法完全是口头上的。
说忙其实不是很忙的,就是你自己心里面没有这个能力,没有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佛法
方面去。有些人说学习《入行论》没有时间,星期天哪有时间,其实,绝对会有的。公
务员也好,世间很有生活规律的这些人,基本上把这一两天拿出来没有问题。为什么哪
?因为我们没有把学习佛法看得很重,而是把世间的事情看得很重,这样你的时间很多
都安排在世间的琐事上面,学习佛法就靠边站,只花一点点时间。
我们出家人尽量把时间用在学习佛法上,世间上的一些事情我们基本上没有安排,我也
不要求你像出家人一样,每天24小时用到佛法上面。但你们也应该把一部分时间用来学
习佛法,这是很重要噢!否则人的几十年很快就过去了,离开世间的时候,这么好的人
身,这么好的学习佛法的机会,千百万劫当中的的确确是相当难得的,很多人没有修人
身难得,没有这个概念,如果你没有这个概念,你这辈子也不会变成修行好的人。你有
这个概念,即使你是在家人,你也可以空出时间来很好地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4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上人”一词,通常是尊称等觉菩萨才用的,譬如《维摩诘经》卷二:“如是等十
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CBETA, T14, no.
475, p. 548, b16-17),此段经文所说上人者,即是尊称维摩诘菩萨;看来证严法师
似以等觉菩萨自居,所以纵令信徒称之为上人而无拒受之意。但是在现前的理证与教证
上,都已证明证严法师只是尚未断除我见的凡夫,理由是:从声闻法的阿含解脱道来说
,她至今仍然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与世俗人一样落在意识心中,也与常见外道相
同而无异,具足凡夫本质;从菩萨法的佛菩提道来说,她至今仍不肯承认有如来藏,又
未曾证得如来藏,所以也是尚未进入第七住位的贤位菩萨。由这二个写在书中的证据来
看,她既未否定意识心,既不知意识心是常起常断的生灭性,不知意识心的自性是缘起
性空,所以显然未证能取、所取空,则是尚未圆满六住菩萨观行、乃至是尚未修习六住
般若空义的人;她又未证得禅定,显然也是尚未圆满五住证量的人,最多就只能说她是
四住位的菩萨了(虽然这样说有点儿高估了她),所以她至今仍然只是未断我见的凡夫
。以凡夫菩萨而接受等觉菩萨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因果”的这两个字看起来似乎再简单也不过了,一般人对于因果的印象是什么呢?
我们说有一个名人说了一句有名的话,叫作“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这个在一般人的
印象里面也正是如此。如果对于任何一个信因果——觉得因果是可信的人,往往就会觉
得,我们种了什么样的因就好像是我们栽种了什么样的种子;这个种子在经过一段时间
,经过适当的条件充分配合之下,自然而然就会长出相应的果实,或是相应的树种、草
木等等。所以这是一般人对于因果的直接的印象。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凡是修行的这条路,如果没有任何的因果存在的话,那当然修
行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对于因果的信念,我们都觉得那都是踏出
了很好的第一步。可是对于这样子,我们刚刚说对于因果的刻板的印象,往往在有些时
候,往往也会让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产生了偏差。比方说,在印光大师所留下来的文献里
面,他曾经提到,他有收到了一个人寄来了关于因果的质疑。这封信里面写的最主要是
写说,有一位虔诚念佛的老婆婆,最后她反而是横遭车祸,所以写信来的这个人非常的
不理解;他认为这个念佛的老婆婆明明是种了许多的善因,平时也都为人和善,并且都
是一直虔诚念佛,为什...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7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金刚经论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
后赵 天竺僧 佛图澄 译
《金刚心总持论》又名《佛说大乘金刚经论》、《金刚果论》,佛与菩萨问答之语也
。篇中字字真修,言言妙道。与夫善恶因果,毫发不爽。普令法界有情,见者闻者,
皆能祛迷剔障,悟明自己本来金刚妙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灵鹫山中清净台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相与围绕,听佛说法
。时有无量初发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佛说大法,我意不通
,愿佛方便,浅处开示,令我等辈,悟佛知见,皆得道果!若欲请问,不得近前。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知诸四众心之所念,即作方便,从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大
慈,愿设方便,开示初机,直指众生,见性成佛,及为末世初进佛门求道众生,得正
知见,不遭邪惑,不假多功,皆得道果!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有大方便,
请问如来开示三根,及于末世初入门者,修行正路,从尔所问,当为尔说!时诸大众
,默然而听。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有陀罗尼名金刚心,能令众生一见一闻,便得道果。善男子,云
何名金刚心?
此心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是诸众生,自知自觉本等之心。何以故?一切善恶,皆出自
心,自心修善,令身安乐,自心作恶,令身受苦。心是身主,...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8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Jun 13 02:49:05 2008) 提到:
特别说明:此段楞严经与GYFM无任何关系,该FM只是借用了GY的名字,混淆视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
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
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53
30
以下摘自马哈希尊者的内观基础
除了涅槃之外的实相──名与色,一开始并不存在。每当有因出现,它们就会生起
,生起后它们就消失。因此,我们说名与色的实相为无常。以看为例,开始时没有“看
见”,但如眼根完整,对象生起,有了光线,注意力被吸引,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那么就有“看见”。一旦生起,随即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看是无常。要一般人知
道看为无常并不容易,听则比较容易了解。开始时并没有听,但如耳根完好,声音产生
,没有阻碍,注意力被吸引,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那么就有“听见”。它生起,然
后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听是无常。
现在你听到我讲话,你听到一个接一个的声音。一旦听到它们,它们就消失。听,
“声音(sound)、声音、声音”。当我说s,你听到,接着它就消失。当我说ound,你
听到,然后它消失,这是它们的生灭。对其他的心理生理现象也是这样。它们生起和消
失。看、听、嗅、尝、触、想、弯、伸、移动──全部都生灭。因为它们不停地消失,
我们说它们无常。
在这些名色的生灭之中,心识的消失非常清楚可知。假如在观注上升、下降时,你
打妄想,你观注“妄想”。当你观注它时,打妄...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行论》如何抉择心念处
一、四念处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住。这是以智慧观察四个念处来破除四种
颠倒。
二、大小乘不同的观修方法
小乘修的内容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其中后者是指观察万法上
没有人我。
大乘超胜小乘,《辨中边论颂》上讲到,大乘的修法由所缘、作意、得果这三方面而超
胜小乘。所缘上,大乘是以自他相续所摄的一切法为所缘,之后见到人、法皆无自性;
小乘主要是缘自相续的法,单单见到人无我,所以大乘更加广大。作意上,小乘是以无
常、苦等行相作意;而大乘是远离常、无常等一切增益损减而以无缘的方式作意。得果
上,小乘只能得小乘涅槃,别别分开轮回应舍、涅槃应取;大乘能证到“智不住诸有、
悲不滞涅槃”的轮涅无二之无住大涅槃。这就是大乘超胜小乘的地方。
具体而言,大乘修无我法门,包括人无我、法无我;其中法无我的修法归纳为四念住,
即对于身、受、心、法都抉择为无缘的大空性。修的时候,首先选出万法中和我们关系
密切的身、受、心这三种法,在观察抉择为大空性之后,依靠正念使心安住在身、受、
心这三者的空性中,就是所谓的身念住、受念住和心念住。再展开来,对内外一切法都
抉择为无生大空性,以...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行论》学习体会
随喜大家的意乐!
《入行论》共十品,前三品是讲菩提心没有生起者令其生起的方法。其中,第一品宣说
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讲自相续得以清净,第三品主要讲菩提心怎样受持。因为我们相
续中如果要生起菩提心,首先就要知道菩提心到底有什么样的功德;知道了以后,自己
的相续如果没有清净,菩提心不会无缘无故于不清净的法器中生起来,所以必须要忏悔
加以清净;最终生起菩提心以后,怎样按照大乘经典所讲的那样去受持。
入行论释·善说海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main.php
如果要了知可能需要次第的学习会比较圆满, 下面一些问题供参考:
菩提心的本体是什么?
答: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
:“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平时的行住坐卧中,怎样做才算是把菩提心运用到生活中了?
答:行住坐卧,念念不忘的就是“我要帮助众生”。这种心态不仅要在心里发,在实际
当中也一定要运用起来。不管是在哪个场合,只要有帮助众生的机会,我们就要把自己
的利他心运用起来,哪怕是看到路上有块大石头,也要想“这可能对过路的人有影响,...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经桶有什么用?
◎法王如意宝的嘱托:仅仅依靠使用此观音菩萨转经轮,即可获得解脱或往生极乐世界。
◎ 《大水风轮续》云:“瑜伽士修持七年的功德,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于一
大劫当中精进修习六波罗密,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于一大劫中听闻三藏四续的功
德,不如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
◎梭巴仁波切开释:“在建造了转经轮的地区,一切有情(不只是人,也包括昆虫
等)均不会堕落三恶趣,他们会获得天人身,或往生净土。”
◎菩提狮子上师云:转动经轮功德,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
转动两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佛经;转动三周者,可消除自所身、口、意所有罪 障;
转动十周者,可消除如须弥山王般罪障;转动一百周者,功德与阎罗王同;转动一千周
者,自他皆能证得法身;转动一万周者,可令自他一切众生解脱;转动十 万周者,可
速至观世音菩萨海会圣众处;转动百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回海中一切众生悉得安乐;转
动千万周者,可令六道轮回众生皆得拔出苦海;转动亿周者,功德 等同于观世音菩萨。
◎导师释迦佛牟尼佛说:“承此经轮威力故,一切善神护持、救护、解脱一切非时
横死及痛苦,于子、财、享用、衣食、奴仆等...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察情绪与受心念住
http://bbs.sutta.org/thread-9341-1-1.html
剎那定(khaṇika-samādhi)
当人们提到「禅那」(jhāna)之时,通常指「奢摩他」(samatha)的修行。一般普遍的
想法坚信,「奢摩他禅那」(samatha-jhāna)是「真正的禅那」(true jhāna)。当然
,修行者可以在奢摩他禅那中证得「安止」。在奢摩他禅那中,修行者将注意力固定在
单一「概念法」(paññatti);然而,在「毗婆舍那禅那」(vipassanā- jh
āna)中,修行者不把注意力固定在单一所缘,他的注意力会从一个「究竟法」(
paramattha),[172]移到另一个新生起的「究竟法」,在这状况下所证得的定,叫作「
剎那定」(khaṇika- samādhi)。
佛典也将「剎那定」说为“khaṇika-cittekaggatā”,意思是,「剎那的心一
境性」,对此,注释书批注为“khaṇamatta- ṭṭhitiko samādhi
”,「仅住剎那的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目 录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二、我见之意涵
三、如何断我见
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
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
丙、断疑见
丁、断戒禁取见
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
甲、五蕴我
乙、十二处我
丙、十八界我
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
甲、识阴的定义
乙、识阴的出生
丙、识阴的苦
丁、识阴的苦集
戊、识阴的苦灭
己、识阴的苦灭之道
六、总结
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
佛门修行者是否已证初果?
端以我见及三缚结是否巳断而判,
不以耕地时是否能使虫离四寸为判;
当今之世,学佛者首要之务,在于取证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脱,然后则是求证大乘般
若实相智慧;若欲取证初果解脱者,则以求断我见而断三转结为急切之务;若断三转结
者,即使是最钝根、最懈怠之人,亦可因此而极尽七次人天往返即出离三界生死,是故
当以断除三缚结为首要之务,然后才是求证法界实相的禅宗开悟境界。若欲断除三缚结
者,首结即是我见;我见若断,“能取与所取真实不坏”的世间见,便可断除,疑见随
之即断,对于众生是否真可实证初果,对于诸方大师是否已断我见等事,皆能明确判断
而无怀疑;疑见若断,戒禁取见随后次断...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6
微群:杂阿含学习群
时间:2019.2.19
天行:
很多宗教徒特别喜欢把逻辑理性说成只是头脑层面的,只是妄心妄想,却不懂逻辑理性
正是超越现象而洞察本质的有力工具。反而实证性的经验体悟却是一种低级的感性认识
,体悟最多包含了一种神秘直觉,但如果没有理性作为审查,直觉将是模模糊糊,混乱
不清的。实际上逻辑推理的理性思考才是真正的心灵层面(先验自我),而且必定发生
于分立的物理时空(现象界)之外,而不是发生于我们常识所认为的物理时空的“头脑
”之内,逻辑推理实际是物理时空之外的先验自我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获取真理的有
效途径。反而如实禅观的经验性认知,只不过是一种发生于现象界(物理时空之内)的
低级感性认识而已,它根本不可能认识完整的真理和存在的真相,却极容易被经验表象
所遮蔽,类似于柏拉图洞穴的影子。
逻辑推理必须要有信息的联结统合,必须建立在连续性的基础上,但是在分立性的物理
时空之内,每一个时刻只有单一事件,只能有单一对象,过去已经消失,未来还没有生
起,不可能有信息的联结统合,所以物理时空之内根本不可能发生逻辑推理,逻辑推理
必定发生在分立的物理时空之外,是物理时空之外的先验自我...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
转世的授记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
千多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
正法,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其中的梵文”啊”即是
指法王晋美彭措。
对于法王的名字,一千二百多年前,持明大师莲花生又进一步地加以说明了。在《
甚深幻镜》中预言:“我子降魔金刚者,将于康区新龙地,潺潺缓流江河畔,巍巍山峰
雪山前,龙年降生密咒师,成为列绕朗巴尊,修持无上密乘道,开取诸多伏藏品......
尔后转世之灵童,鸡年诞生于多康,名有啊字通三藏,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获得大成
就,随行瑜伽六千余,结缘众生有七万,大师年寿八十六。”
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本人也确切地指出了自己转世灵童的七种标记,尊者在《未来授
记文》中写道:“降魔金刚之化身,鸡年降生法源地,父亲之名为莲花,母亲名为璁玉
海,手...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8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藏密问答录》关于密咒
索达吉堪布
问(9):咒语在印度婆罗门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罗门教的“阿达摩吠陀”中,
它作为人和神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诅咒,以此达到愿望的满足。但在早
期佛教的阿含经典中,对咒语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直到大乘经典中,咒语才有了它的一
席之地,如《楞严经》和《药师经》,都有关于咒语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咒语,主
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前面是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名字,后面则是咒语所能解决的问题。我
们知道,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咒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
内容之外,咒语在藏传佛教中还有什么特殊作用?或者说,藏传佛教所使用的咒语,和
传统的婆罗门教及其他外道所使用的咒语有什么不同?
答:咒语在藏传佛教中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几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
无论在家或出家,人们手中的念珠都是用来为持咒计数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时间精
进持诵咒语,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早已将本尊心咒念诵过十亿遍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
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与其咒语无二无别之正见,相对于别的民族而言,这不能不说
是一种罕有的品性与特质。就我接触到的很多别的民族信佛或不信佛的人士来说,其中
有...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32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再问个问题-佛性
看楞严经注释找到答案了:
妄想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既然叫它作妄,自然不是真实。不是真实,便无所因。若有
所因,有所凭据,自然有体,那就是真的,不能叫它做妄了。
只要你不随妄想而起分别的妄心,则“世间相续”、“业果相续”和“众生相续”,这
三种相续因缘便会断灭。为何有这三种相续呢?皆由分别妄心所生。如无分别妄心,则
根本这三种相续的因,便不会生出来。这样子就可以保持妙明真心清静无染。
z*****n
发帖数: 633
40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b*****x
发帖数: 1327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时间真相》—白玛格桑法王
《时间真相》——佐钦白玛格桑法王
http://www.zuoqinsi.net/XinXi.asp?XinXiId=80

“时间”是三界万物的吞噬者,而时间又被“时间之主”所吞噬。“时间之主”超
越时间、超越凡夫的显现和识觉,拥有遍满一切的智慧,通常显现为十六岁少年模样的
文殊菩萨宝像,有时则显现为大威德金刚威猛像,发出惊天动地的愤怒大笑。与这猛静
二尊无二无别的妙音佛母,是从大海中显现的美丽天女,是三界一切妙音之主。在此我
顶礼三圣尊,并论述时间之真相。
朋友们,当我们回顾过去、放眼未来时,会发现“今天”的显现和显现对境一个个
即来即失,就如同坐在快速行驶的列车上看窗外的花草树木。今天我们使用的物品、居
住的房屋以及称之为“我”的五蕴身体等等的一切,都不再是昨天的,因为昨天的一切
已经显现而又消失,走向了过去。时间,如同魔鬼般张着天地大的凶猛的嘴、呲着像陡
峭的雪山般坚厉的牙,吞噬了这所有的一切。就当我转动笔尖写下这几句话时,时间又
已经悄无声息地吞噬掉我们生命里的宝贵几分钟,我们的寿命又已经减少了几分钟。流
星在天空中的划落和生命走... 阅读全帖
b*****x
发帖数: 1327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时间真相》—白玛格桑法王
《时间真相》——佐钦白玛格桑法王
http://www.zuoqinsi.net/XinXi.asp?XinXiId=80

“时间”是三界万物的吞噬者,而时间又被“时间之主”所吞噬。“时间之主”超
越时间、超越凡夫的显现和识觉,拥有遍满一切的智慧,通常显现为十六岁少年模样的
文殊菩萨宝像,有时则显现为大威德金刚威猛像,发出惊天动地的愤怒大笑。与这猛静
二尊无二无别的妙音佛母,是从大海中显现的美丽天女,是三界一切妙音之主。在此我
顶礼三圣尊,并论述时间之真相。
朋友们,当我们回顾过去、放眼未来时,会发现“今天”的显现和显现对境一个个
即来即失,就如同坐在快速行驶的列车上看窗外的花草树木。今天我们使用的物品、居
住的房屋以及称之为“我”的五蕴身体等等的一切,都不再是昨天的,因为昨天的一切
已经显现而又消失,走向了过去。时间,如同魔鬼般张着天地大的凶猛的嘴、呲着像陡
峭的雪山般坚厉的牙,吞噬了这所有的一切。就当我转动笔尖写下这几句话时,时间又
已经悄无声息地吞噬掉我们生命里的宝贵几分钟,我们的寿命又已经减少了几分钟。流
星在天空中的划落和生命走...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43
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旦大学演讲
『 2011年3月11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辞:
非常感谢大家今晚到这里参加这次殊胜的活动,今天的活动是复旦佛学论坛又一次盛会
,我们的主题叫做“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对每个人来说,每天都在接触这个世界,但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物质世界呢?它是
如何形成的?我们所接触的世界是否真实?……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藏传佛教的大德
索达吉堪布,来为我们作这个开示。
对于藏传佛教,很多人都感觉很神秘,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通过今天的演讲
,相信大家会对藏传佛教有比较真实的深刻了解。
索达吉堪布,是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曾就读于甘孜师范学院。1985年舍俗出
家,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后成为学院的大
堪布。1987年随法王及一万余僧俗朝拜清凉圣地五台山,自此开始摄受汉地四众弟子。
堪布于显密教义通达无碍,二十多年来日不缺讲、夜不乏译,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
付梓的法本就有一百多本,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堪布常教诲每一个弟子:“如果能
利益众生,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我们千百万劫做他的仆...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4
济群法师问:
咒语在印度婆罗门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罗门教的“阿达摩吠陀”中,它作
为人和神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诅咒,以此达到愿望的满足。但在早期佛
教的阿含经典中,对咒语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直到大乘经典中,咒语才有了它的一席之
地,如《楞严经》和《药师经》,都有关于咒语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咒语,主要有
两方面的内容,前面是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名字,后面则是咒语所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知
道,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咒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内容
之外,咒语在藏传佛教中还有什么特殊作用?或者说,藏传佛教所使用的咒语,和传统
的婆罗门教及其他外道所使用的咒语有什么不同?
索达吉堪布答:
咒语在藏传佛教中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几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
无论在家或出家,人们手中的念珠都是用来为持咒计数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时间精
进持诵咒语,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早已将本尊心咒念诵过十亿遍以上 。更难能可贵的是
,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与其咒语无二无别之正见,相对于别的民族而言,这不能不
说是一种罕有的品性与特质。就我接触到的很多别的民族信佛或...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行论》学习体会
我虽从小随母亲皈依佛,但由于没有深入闻思,对佛法的认识流于表面,甚为肤浅。一
方面因为佛教书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而我缺乏指导,不知从何看起;另一方面
,作为在家居士,放逸散漫,没有集体的督促,学习起来总是三天打渔,两天嗮网,无
法坚持。
2006年,索达吉堪布组织居士学习《入行论》,解决了我的两大问题:一、堪布帮我们
挑选论典,制定学习计划,使我能够系统而学;二、集体的学习起到严格监督的作用,
每周集中讨论交流提问,使我不敢放松,提前在家听光盘,并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就这样,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我不仅完成了《入行论》201课的传承,对大乘佛法有了
坚定的信心和热切的渴仰,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自我为中心的邪知邪见,树立起
一个佛教徒应有的人生观,同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爱他弃我执,所以,入行论
是引领我趣入正道的一盏明灯!
在一开始学习时,上师就讲过,入行论是集汇集论、次第论、实修论和解隐论于一身的
殊胜论典,而我自己也觉得,我从这四方面获益很大。
《入行论》是一部汇集论。它是根据《学集论》的内容而成,而《学集论》又是从105
部佛经中摘抄而成。在学习《入行论》的同时,我翻阅...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自我教言略解 (2)
自我教言略解
华智仁波切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讲解
11. 莫作之事有三种: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于谁亦莫作轻毁。
修行人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有三种:
一是“切莫自大与傲慢”,如果自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也见
不到自己的缺点,因此也就很难得到传承上师的加持,从历来高僧大德的论著及日常言
行中,都体现出内在谦虚的美德。我们却往往会生起粗大或细微的傲慢心,比如认为这
个教言很简单、那个法我听过几次了、这件事情我肯定比别人做得要好等等,而没有时
常以法来对照、衡量自己。古印度的一位大成就者曾三十七世中修学五部大论,上师如
意宝一生中听闻过一百多次《佛子行》,这些大德大成就者都是如此的谦虚好学,像我
们这些初学者有什么理由傲慢自大!寂天菩萨也教我们:“愿如细柔棉,敬当彼等仆。
”《格言宝藏论》中也说:“大者无须自傲慢,劣者傲慢有何用?真宝不用语夸赞,假
宝再夸亦谁买?”所以,没有必要傲慢,慢如高山法水不注,修行人,切记!
二是“切莫暗中说他过”,即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过失,暗中说过戒律中也是遮止的。
我们现在都是修学人,不是佛,每个人都有各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千多
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
转世的授记
法王在多生累劫中示现了种种不同的形象利益有情。是我等大师释迦摩尼佛早在二
千多年前就于《文殊根本续》中授记的大德,此续云:“名为啊字大德者 ,受持佛陀之
正法,具慧功德诸尊敬,授记获证正等觉,将悟我之诸菩提。“其中的梵文”啊”即是
指法王晋美彭措。
对于法王的名字,一千二百多年前,持明大师莲花生又进一步地加以说明了。在《
甚深幻镜》中预言:“我子降魔金刚者,将于康区新龙地,潺潺缓流江河畔,巍巍山峰
雪山前,龙年降生密咒师,成为列绕朗巴尊,修持无上密乘道,开取诸多伏藏品......
尔后转世之灵童,鸡年诞生于多康,名有啊字通三藏,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获得大成
就,随行瑜伽六千余,结缘众生有七万,大师年寿八十六。”
伏藏大师列绕朗巴本人也确切地指出了自己转世灵童的七种标记,尊者在《未来授
记文》中写道:“降魔金刚之化身,鸡年降生法源地,父亲之名为莲花,母亲名为璁玉
海,手...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6
48
当今时代弘法的三个要点——
菩提心为前导 般若为心要 净土为归宿
当今时代人们的根机、意乐和烦恼的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弘法
方式。而圣者法王如意宝弘扬佛法的方式,就是导师佛陀对于这个时代所应采用的弘法
方式的最好示范。
圣者法王如意宝针对不同根机和意乐的众生,示现了不同的弘法方便。比如对具备金刚
密法根机的弟子,传授了以光明大圆满为主的殊胜教授。而从推广佛法,普被娑婆世界
所有众生的角度而言,则表现为三个弘法要点:即菩提心为前导,般若为心要,净土为
归宿。
菩提心为前导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基石,一个修行者,如果没有生起菩提心,是不可能获得大乘佛法
的那些殊胜果位的。藏地、汉地,以及深受汉地佛法影响的日本、韩国等地,自古都盛
行大乘佛法。
汉地历史上可能是众生根机较高的缘故,弘法的重点基本都落在高深的圆顿法门上,虽
然也有《劝发菩提心文》那样的弘扬菩提心的论著,但是相比而言,对于世俗菩提心实
修的完整教授并不兴盛。现今末法的黑暗越来越浓,众生的根机也越来越浅薄,高深的
法门要能浸润众生的心田,首先需要世俗菩提心这一大乘基础法门作为前导。
值得庆幸的是,世俗菩提心在...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9
关于密咒
问(9):咒语在印度婆罗门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罗门教的“阿达摩吠陀”中,
它作为人和神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诅咒,以此达到愿望的满足。但在早
期佛教的阿含经典中,对咒语基本是持否定态度。直到大乘经典中,咒语才有了它的一
席之地,如《楞严经》和《药师经》,都有关于咒语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咒语,主
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前面是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名字,后面则是咒语所能解决的问题。我
们知道,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咒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除了我们前面所说的
内容之外,咒语在藏传佛教中还有什么特殊作用?或者说,藏传佛教所使用的咒语,和
传统的婆罗门教及其他外道所使用的咒语有什么不同?
答:咒语在藏传佛教中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几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
无论在家或出家,人们手中的念珠都是用来为持咒计数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时间精
进持诵咒语,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早已将本尊心咒念诵过十亿遍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
藏族人基本上都持有本尊与其咒语无二无别之正见,相对于别的民族而言,这不能不说
是一种罕有的品性与特质。就我接触到的很多别的民族信佛或不信佛的人士来说,其中
有些...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4)
第四节课
《金刚经》主要宣说了断除实执,获得调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经的内容,按嘎玛拉西拉
的观点,可以归纳在三个问题当中,即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修持六波罗蜜多,最后调伏
自心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果位。
先讲如何发菩提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
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
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告诉须菩提:“凡是趋入大乘道的菩萨,应当这样发心:所有的一切众生,卵生、胎
生、湿生、化生,有色界、无色界,有想天、无想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我都会令其
远离轮回的痛苦,获得究竟的涅槃。如此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在实相中,无有任
何众生得以灭度。”
前一句讲了世俗菩提心,后一句讲了胜义菩提心。具体而言,为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
发愿求证无上菩提,是世俗菩提心;没有能度、所度、度化方式的三轮执著,叫做胜义
菩提心。虽然发心救度众生是菩萨在世俗中的最大责任,没有这个菩提心,一切的善根...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