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 发帖数: 22064 | 1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苹果在古文里叫什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2 09:56:14 2014, 美东)
真正的苹果,在古代叫“蘋婆”,不过现在的“频婆”已经指另外一种热带水果了。
http://agri-history.ihns.ac.cn/scholars/zhangfan1.htm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26819 | 3 名字是误打误撞从佛经来的,东西不是一个:
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
张帆,《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内容提要】本文从考察频婆果到苹果名称的演变入手,从一个侧面讨论了中国古
代苹果栽培史的发展线索。文章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频婆果”。两
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
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频婆果”一名来称呼它,
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
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
一说法是不准确的。
我们今天日常食用的水果,大多数在中国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称也很早就见
于史载,苹果的情况则是一个例外。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种属与其十分接近的水果,
但苹果这一名称却到明朝才正式出现。究其渊源,苹果是“苹婆果”的简称,“苹婆”
起初写作“频婆”,而“频婆”又有过“平波”、“平坡”等同音异写。本文拟从考察
“频婆”果出发,讨论汉语中“苹果”一词的来源,兼为中国古代苹果栽培史的研... 阅读全帖 |
|
N*****e 发帖数: 1094 | 4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
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81名院士中,1949年后,到台湾的只有9位,占院士总数的
11.9%;去美国的有13人,占院士总数的15%;而留在大陆有59人之多,占院士总数
的74%。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
舒适的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
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
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
原因,就是他们相信了共产党的宣传,对共产党的统治抱有希望和幻想。
下边就是部分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大结局:
30:汤用彤
汤用彤(1893年8月4日-1964年5月1日),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学贯中西、
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学术著作...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308 | 5 说得好,现在很多人认为汉藏集团分离在10000年前,之后藏羌往南进入青海西藏,实
际上现在发现藏人和丹尼索瓦人有混血,10000年前丹尼索瓦人早已灭绝,所以只能是
汉藏祖先一直就在青藏高原,藏人一直留在那里,而汉人是从青藏高原走下来的。
禹贡说:导弱水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弱水从青海发源流经甘肃到内蒙形成居延泽
,居延附近就是所谓的流沙。
到秦朝时期,弱水周边这些地方是月氏的地盘,如果大禹时期这些地方不是他的统治范
围,他有什么必要去治水?这恰恰更说明这些地方是夏禹故地,大禹从这里迁到中原去
的,史书也说 : 禹出西羌。
。” |
|
D*****i 发帖数: 8922 | 6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史记·夏本纪》记
载:禹“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
史书记载大禹治水在积石,结果现在在积石峡发现当年堰塞湖大洪水的遗迹。记载得太
准了。
塞湖 |
|
R*****I 发帖数: 262 | 7 大禹治水要有水患才能成立,二里头位置原本不在黄河道上,应该没什么水患。古黄河
在孟津附近就北折往安阳,邯郸方向去了,当年的黄河是在北京天津附近入海的。一定
要有重大变故才能使黄河变道向东。这个大洪水的说法既有物证,又有史载,所以牛。
尚书。禹贡一直被认为是先秦人士托大禹之名写的,主要因为它描述了太多后人认为大
禹根本走不到的地方如积石(青海),岷江(四川)等。现在这个大洪水的数据显然给
这个古书的可信性增加了筹码。。。 |
|
w*******g 发帖数: 797 | 8 第四部
平声 【六鱼】【七虞】通用
【六鱼】鱼余书初庐虚疏居如渠车[jū]舒除锄舆裾蔬闾墟徐驴渔胥梳储予[yú,我也
。]蕖诸欤嘘躇蜍摅琚旟祛玙樗猪蘧狙菹歔趄[jū]誉[动词]篨蛆与[yú,同欤。]袪潴
畲纾榈淤胪疽妤鶋苴[jū]帤雎蒢沮①且[jū]茹铻据[jū,拮据。]砠魖璩涂②綀磲箊
畬[yú]挐鴽袽滁屠③醵呿籧[qú]驉伃䃴䈝舁藷龉谞苎瘀摴鴡腒蝑藘阹槠
蒘蝫蜛橥蕠淭鵌艅狳楈崌匷憈椐雓俆於鉏洳[音如。水名,在南郡。]衙④鐻⑤筎瑹稌筡
伹唹疋[shū]岨揟侞劯曥桇櫖嬩籅涺硢蒣蕏耝紶螶蚷鱋鮽邚鵨抾飷坥偦鷠麆璷娪捓謯藇
[xū,又以诸切,音余。芞藇,香草。]捈豦郚豠捒魼爈湑[xū]
注:
①沮: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
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
名沮水。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
8226;緜》:“自土沮漆。”《水经》:“漆... 阅读全帖 |
|
f****m 发帖数: 7469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fddzwm (肥嘟嘟左卫门),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百家讲坛 民国十八年年馑:真正的三年自然灾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15 15:54:12 2013, 美东)
民国十八年年馑是指民国17年(1928)至民国19年(1930)持续3年的北方八省大饥
荒。这场大饥荒导致1300多万人死亡,而其中又以关中旱灾最为严重。因此一般关中人
对“民国十八年年馑”最为耿耿于怀,这也是“万人坑”在现代关中人心中的出处。与
1960年大饥荒相比,这才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自然灾害,而且其规模之大,灾难之惨烈在
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都极其罕见。
据民国19年底陕西省赈务委员会主席兼民政厅长邓长耀的灾情报告,全省有200多
万人活活饿死,200多万人流离失所逃亡他乡,800多万人以树皮、草根、观音土苟延生
命于奄奄一息。祸不单行,在旱灾发生的同时,又有风灾、雹灾、虫灾、瘟灾、水灾、
火灾、兵匪之灾一同降临。使陕西全境92县悉数蒙难,八百里秦川赤野千里尸骨遍地,
甚至人人相食惨绝人寰。
...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1166 | 10 顾颉刚在《古史辨》中提出的最著名的十个论点:
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
禹是动物,是神,与夏无关
尧舜禅让说是战国时代墨家所编造
孔子作《春秋》说是儒家所伪造
《老子》成书在秦汉之际
《尚书》中的《禹贡》作于战国,《尧典》写定于汉武帝时
《周礼》是刘歆伪造,《左传》为刘歆重编
“炎帝神农氏”等古史人物名为刘歆所编造
夏“少康中兴”的历史是东汉人所编造
《孔子家语》是王肅伪造 |
|
w********2 发帖数: 632 | 11 华夏的夏、商、殷人文化与周人并非同质
笔者通过对古文献的大量阅读,一切都恍然大悟,古文献到处都可以看到上古断代
史的影子,只是主流正统文化不承认罢了。告诉你一个事实: 长江流域文明的确是华
夏炎黄祖先最早的文明起源,而夏、商、殷是承接这种文明的接力者,这个在历代官方
主流文化政治正确的书里你几乎看不见的。
我要告诉你不同是,华夏族在中国 历史中曾经也叫虞夏族,也是汉族的前身!其
实,“汉”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立的国号,汉族这个称呼的开始。“汉”本来的意思
是对长江流域汉水的称呼。汉族的来源,可以上溯到炎帝华族和黄帝夏族在长江流域以
汉水为中心共同建立的华夏联邦共治,其次,来源于与炎黄华夏一脉相承的有虞舜和夏
禹后氏。而刘邦推翻暴秦后建立的汉朝对汉族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刘邦是秦以后继
承了正宗华夏族的文化传统一个皇帝 。刘邦应该是受到道家方士张良的影响,对汉水
华夏非常尊崇,他被后儒一直谩骂原因关键在这里。他的拒绝戴秦始皇的玉冕垂旒王冠
(周公的圆日图腾式样),而戴上古君王炎黄那样子的鸟羽毛王冠(炎黄的凤鸟图腾式
样),本身就表明了他崇尚上古大道的决心,所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2 不知道
确实是个谜
比夏朝早一点
不知道怎么突然灭绝,估计都是被大洪水淹死
大禹后来治水的时候完全没提到这个地方,但是折江、会稽、禹航(余杭)都有了
[在 LaiQingde (赖清德——台独工作者) 的大作中提到:]
:禹贡里面的下下州 十个字 |
|
N*****e 发帖数: 1094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院士之大结局(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13 16:35:45 2017, 美东)
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
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
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
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81名院士中,1949年后,到台湾的只有9位,占院士总数的
11.9%;去美国的有13人,占院士总数的15%;而留在大陆有59人之多,占院士总数
的74%。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
舒适的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
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
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
原因,就是他...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1539 | 14 From 度娘:
成功 [chéng gōng], 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汉语名词,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
情或事件。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
引证解释编辑
1、成就功业或事业
《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黄帝以战
成功,汤武以伐成孝。”《宣和遗事》后集:“汪伯彦、黄潜善力主迁幸东南之议,忌
宗泽成功,屡沮挠之。”《西游记》第六一回:“﹝罗刹﹞磕头礼拜道:‘望菩萨饶我
夫妻之命,愿将此扇奉承孙叔叔成功去也。’”[2]
2、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
《史记·秦始皇本纪》:“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北魏 郦
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於是二府文武之士,感秦国思郑渠之绩,魏人置豹祀之义
,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 唐 司空图《太尉琅玡王公河中生祠碑》:“大寇既逃,
邻封共庆,遽求罢任,本切归宁,坚避成功,益彰杰操。”
3、事情获得预期结果
唐 顾况 《塞上曲》:“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已知两路人马,都已成功,合兵回杭州城来。”曹禺《日出》第四幕:“这一次
买成功了,我主张以后行里再也不冒这样的险... 阅读全帖 |
|
k***g 发帖数: 7244 | 15 而是非常差!起码也要读读《尚书》里的《尧典》《皋陶谟》《禹贡》,读读《山海经》
再来写吧,就是不读,那么多人也已经做过那么多的研究了,难道就不能看看?ft, 建议
bm还是不要mark了,以免误人:)
三
号
无
北
如
藏
更
时
东
的
语
而
能
始
,
世
帝
杨
名
也
尧
地
式
的
号
西
禹
所
看
也
,
活
後
欧
欧
罗
Sa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6 是,好像不等老就认错了,好像是孙伏园还是谁跟他说,虽然说文解字里面禹从虫,但
更早的甲骨文什么的都不是,而且说文解字似乎很多汉人的杜撰?所以他就认错了。
他风格一向凌厉,说很多文章都是自己想个论点,让别人写,最后自己署名。有的甚至
看都不看。所以他文章很多,但都搞不清到底是谁写的。他和谭其骧合办《禹贡》矛盾
很多,他要快,要文章多,谭其骧要质量好。不过两人都很有大师风范,学术风格不合
而分道扬镳,但互相仍很照顾提拔,一点不嫉妒怀恨。
夏朝不是说西方已经承认了吗?我也是在葛剑雄的书里看到的。不过我在大英博物馆的
时候,中国馆的历史介绍也是从商朝开始,也一点不提夏。 |
|
f**********k 发帖数: 9 | 17 俯瞰中国的版图,您可以发现,在黄河下游的华北大平原北部,有一块美丽而富饶的
土地,这就是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又以“燕赵”代称,有时又称为“京畿”或“畿辅”重地。
中国各省的名称,细细研究起来,都有其一定的含义和来源。“河北”这个名称,是
因为它位于中国第二条大河黄河下游之北而得名。
河北省简称“冀”。说起河北省的简称,这里包含着一段史话。在中国的远古时代,
有一位治水的英雄叫“禹”,人们尊崇他,称他为“大禹”,又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朝代
“夏”的开国君王,又称他为“夏禹”。在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他治理洪水以后,曾
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到了战
国时代(公元前475至前221年),中国有一部记载上古之事的书叫《尚书》,其中有一篇
地理著作叫《禹贡》,对这件事作了记载。“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州。河北这块土地是
古冀州的组成部分,以后不少朝代都在这里设过冀州,所以河北就简称为“冀”。比如,
香港有冀(河北省)鲁(山东省)同乡会。
河北省又以“燕赵”代称。说起“燕赵”这个代称,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七个强大
的诸侯国争夺霸业,在现在的河北 |
|
f**********r 发帖数: 18251 | 18 俯瞰中国的版图,您可以发现,在黄河下游的华北大平原北部,有一块美丽而富饶的
土地,这就是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又以“燕赵”代称,有时又称为“京畿”或“畿辅”重地。
中国各省的名称,细细研究起来,都有其一定的含义和来源。“河北”这个名称,是
因为它位于中国第二条大河黄河下游之北而得名。
河北省简称“冀”。说起河北省的简称,这里包含着一段史话。在中国的远古时代,
有一位治水的英雄叫“禹”,人们尊崇他,称他为“大禹”,又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朝代
“夏”的开国君王,又称他为“夏禹”。在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他治理洪水以后,曾
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到了战
国时代(公元前475至前221年),中国有一部记载上古之事的书叫《尚书》,其中有一篇
地理著作叫《禹贡》,对这件事作了记载。“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州。河北这块土地是
古冀州的组成部分,以后不少朝代都在这里设过冀州,所以河北就简称为“冀”。比如,
香港有冀(河北省)鲁(山东省)同乡会。
河北省又以“燕赵”代称。说起“燕赵”这个代称,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七个强大
的诸侯国争夺霸业,在现在的河北 |
|
f****m 发帖数: 7469 | 19 民国十八年年馑是指民国17年(1928)至民国19年(1930)持续3年的北方八省大饥
荒。这场大饥荒导致1300多万人死亡,而其中又以关中旱灾最为严重。因此一般关中人
对“民国十八年年馑”最为耿耿于怀,这也是“万人坑”在现代关中人心中的出处。与
1960年大饥荒相比,这才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自然灾害,而且其规模之大,灾难之惨烈在
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都极其罕见。
据民国19年底陕西省赈务委员会主席兼民政厅长邓长耀的灾情报告,全省有200多
万人活活饿死,200多万人流离失所逃亡他乡,800多万人以树皮、草根、观音土苟延生
命于奄奄一息。祸不单行,在旱灾发生的同时,又有风灾、雹灾、虫灾、瘟灾、水灾、
火灾、兵匪之灾一同降临。使陕西全境92县悉数蒙难,八百里秦川赤野千里尸骨遍地,
甚至人人相食惨绝人寰。
天府关中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渭源的渭河冲出秦岭,从汧山陇山间进入一片
平原。或者说,是渭河塑造了这片平原。亿万年来,裹挟的泥沙在步入黄河之前,在这
里日积月累的囤积,最终形成东宽西窄的盆地型黄土冲积平原。
这块“新月沃地”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0 第三,民俗资料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首先主张:
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
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
,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三重证据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据。
按照叶舒宪的解释,即:
三重证据指传世和出土文献以外的各种文化参照,包括民间地方的口传叙事和仪式礼俗
,以及少数民族乃至域外民族的材料。希望凭借“礼失而求诸野”和“此失而求诸彼”
的认识方略,改进和拓展传统的训诂考据之学。
可是,民俗材料作为第三重证据,曾几何时遭到了日本学术界的反对。当Marcel
Granet博士的法国社会学派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汉学界和中国学术
界流行之时,居然遭到了内藤湖南的弟子、京都帝国大学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小岛祐马的
嘲讽和轻视。这就是当时反对的一个证明。今天,日本研究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核心基地
是国立民俗学博物馆、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日本汉学界进行这一研究的学
者,早年有白鸟清、小川琢治、三原一雄、森安太郎、铁井庆纪、古贺澄、池田末利、
御手洗...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专访王绍光:中国既到时候了,也到坎上了!
来源:《经济导刊》6月刊 作者:王绍光 时间:2018-06-14
39 0 中国学派 字号:A-A+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近70 年来,中国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本着“坚持实事求是、践行
中国道路、发展中国学派”的办刊宗旨,2014年,《经济导刊》设立了“中国道路”栏
目,以期总结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中的经验,关注并支持有关中国发展道路的学术探讨和
研究。
什么是“中国学派”?为什么要提出“发展中国学派”?在社会科学各领域怎样推进“
中国学派”的发展?这是本栏目开篇推出的重要议题,在今后的讨论中将贯穿始终,逐
步深化。任何学派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特定时代伟大实践的产物,是对时代重大问题的思
想回应,也是对时代特点的理论概括。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使国家越来越强大,还使
很多学者有条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和比较,从“中国视角”放眼看世界。因而,中国
学派的应运而生,带有历史的必然性。
中国学派并不局限于中国学者的贡献,却必定要求对“中国特殊性”有深刻理解。中国
学派包含不同的理论流派,包含与国内外各派学者的竞争和相互借鉴,逐渐成长和... 阅读全帖 |
|
n******g 发帖数: 17225 | 22 鲁菜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鲁菜——酱牛肉
鲁菜——酱牛肉
汉族传统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今山东省),形成于秦
汉。宋代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
的地方风味菜系,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目录
鲁菜详细简介
历史与流派
鲁菜历史
流派介绍
鲁菜海鲜
鲁菜现状
鲁菜老字号
五大特点
影响
美食与文人
厨师
地域风格
各地的鲁菜餐馆
代表菜
鲁菜食谱菜单
展开
编辑本段鲁菜详细简介
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
。山东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
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
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如胶
州大白菜、章丘大葱、金乡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 山东菜简称... 阅读全帖 |
|
o**n 发帖数: 1249 | 23 对,不过很多时候人们把州治也叫州名。
荆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两湖全部及豫、黔、两
广各一部。东汉治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汉末刘表移治襄阳。三国吴魏各据一部,吴
荆州治江陵,魏治襄阳。东晋定治江陵。辖境远小于汉。实仅荆州南部,唐沿隋称,后
为江陵府、江陵郡。明改元中兴路为荆州府。民国废府。 |
|
m******r 发帖数: 4351 | 24 个人来说,我倾向于中华文明的外来说
几年前的时候,我还是纯感情上的希望中华文明是自发酝酿出来的,为此还特地一连看
了好几本有关夏商的专业论著,包括殷商史、中华上古史之类的东东,希望找到点能反
驳这个外来说法的东东。结果,我只好无奈地说,根据目前确定性的已知事实,和必要
的理性推理的基础上,能确定的是夏如果真的是在中国本土的话,那么其文化大约真的
并不那么辉煌。
除了后人记裁的文献外,几乎没有任何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夏王朝的存在;目前唯一对证
明“夏”朝存在的有利证据是二里头文化。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二里头的一、二期属于
夏时期的文化,而三、四期属于商早期的文化,根据是地质年代,其他的说法比如把三
四期都硬说是夏的文化的,很难令人信服地克服这个年代问题。即便如此,出土的能确
认是夏时期的文物和遗址都是石器、陶作坊、村落(较真地说,这样的说是文化可以,
算文明实在勉强),这和我们长期以来被灌输的对夏的印象有很大落差。
同商相比(为了避免分歧我这里一般指先商)夏(以下为了避免分歧一般指夏朝的假想主
要活动地区包括山西南部、洛阳谷地、豫西平原等)缺少三个文明的重要东东: 文字,青
铜器, 马车(马车... 阅读全帖 |
|
a***k 发帖数: 563 | 25 塔老板
在物质不丰富的时代
礼,就算是形式主义的,也是相当管用的
陈赐载周,物质丰富以后,就不管用了
禹贡九州,铸九鼎以象之,改朝迁鼎
要说这个数目要紧,兹事体大不若军队的编制
天子六军,大国三军,小国次之 ...
后来晋改六军,楚好像也六广,周能军几何?
还落得给人打前站,堂而皇之,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
|
d*******r 发帖数: 3875 | 26 摘一段扯到近代史的供大家观赏。
心思不慎细密的我,对于翻阅资料这种事最感头疼,天一阁的几天让我到现在都对故
纸堆有恐惧症,不过当我在资料中排查信件、电报时,有一小捆的资料分外刺眼,尽管
这捆资料也是塑料带扎起来,但信封与信封之间贴合的甚紧,薄薄两三厘米厚的资料中
估计叠了十几封信件,像是有大半个世纪没有被分开了,如果没估计错,这打资料在博
物馆收集以前,原本就被前一个主人完整的收纳归拢了。最外面的一封还是国际信件,
用花体的英文书法写就,其中的收件人让我眼睛一亮:“Sun Yat Sen”,不就是粤语
的孙逸仙嘛,孙中山用英语写就的书信和书籍都自署“Sun Yat Sen”,国际上的朋友
也以这个拼音称呼中山先生。
小心翼翼的解开塑料带,把这封信剥离出来,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实发生,
安静的小房子里我还能听到旧纸张里粗制纤维断裂的声音,可见这封信件的久远。信封
不像现在用的侧面开封,而是背面的大翻折,打开时又听见一阵细微的脆纸崩裂声,听
着揪心,手难免发抖。
小刘觉察到我停下来,就跨过两摞他遴选掉的资料,凑到我跟前,抓住我拿着信
封的手,把里面的信纸慢慢抽出。三折的信纸在当他打开第一...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3875 | 27 摘一段扯到近代史的供大家观赏。
心思不慎细密的我,对于翻阅资料这种事最感头疼,天一阁的几天让我到现在都对故
纸堆有恐惧症,不过当我在资料中排查信件、电报时,有一小捆的资料分外刺眼,尽管
这捆资料也是塑料带扎起来,但信封与信封之间贴合的甚紧,薄薄两三厘米厚的资料中
估计叠了十几封信件,像是有大半个世纪没有被分开了,如果没估计错,这打资料在博
物馆收集以前,原本就被前一个主人完整的收纳归拢了。最外面的一封还是国际信件,
用花体的英文书法写就,其中的收件人让我眼睛一亮:“Sun Yat Sen”,不就是粤语
的孙逸仙嘛,孙中山用英语写就的书信和书籍都自署“Sun Yat Sen”,国际上的朋友
也以这个拼音称呼中山先生。
小心翼翼的解开塑料带,把这封信剥离出来,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实发生,
安静的小房子里我还能听到旧纸张里粗制纤维断裂的声音,可见这封信件的久远。信封
不像现在用的侧面开封,而是背面的大翻折,打开时又听见一阵细微的脆纸崩裂声,听
着揪心,手难免发抖。
小刘觉察到我停下来,就跨过两摞他遴选掉的资料,凑到我跟前,抓住我拿着信
封的手,把里面的信纸慢慢抽出。三折的信纸在当他打开第一... 阅读全帖 |
|
r****p 发帖数: 1854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发信人: crdd (上比广德 下比狭行), 信区: Prose
标 题: 南北朝历史小说 - 金指环 04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3 11:55:54 2012, 美东)
这样的一个任免实在是有些意外,御史和太守的官阶品秩序相当,但前者是京官自然比
个外州太守要尊贵显赫一些。元禧不禁问道:“善长兄,是不是你又犯了牛脾气,得罪
了哪位勋贵?”
郦道元微微一笑, 说:“王爷误会了,其实这次我是自己要求放外任去南阳郡的。彭
城王也挽留了在下好久,见我心意已决才勉强应允的。”
看见元禧还在疑惑, 郦道元拿出厚厚的几卷书稿呈上说:“王爷请看。”
元禧打开第一卷, 看见上面写着:“《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
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
”他心中一震,转而大喜,站起来紧紧地握着郦道元的双手说:“善长兄,你花费十数
年心血的《水经注》终于大功告成了?难得你还记当年你我有约,书成之后我要第一个
拜读!”
郦道元哈哈一笑,说:“天地之大,山川河流数以万计,这十年来,...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29 三危,弱水,昆仑这些名词靠谱的书里面也记了啊,禹贡,水经等等,有靠谱的书不依
据为啥要依据司马迁那时候就不知道靠谱不靠谱的山海经呢?
商代墓葬里面就有和田玉,古人对西域肯定不是一无所知的,但也就是口口相传水平的
,所以所谓依月牙泉来定昆仑山位置基本就是刻舟求剑了,而西域那些地名除了翻译的
基本就是无数次刻舟求剑的结果。 |
|
o****d 发帖数: 5454 | 30 那我问你,为何《禹贡》要记载华夏版图之外的地方,而且为何大禹时期人们知道三危
,弱水,昆仑,反而到了汉代却不知道在哪里了? |
|
e**a 发帖数: 2169 | 31 从《禹贡》的记载可以找出大禹治水的足迹。大禹治水时划天下为九州,他从冀州开始
,先导黄河中下游,继而导黄河上游,然后导淮,再导江水。其他文献则是或广或窄。 |
|
d******a 发帖数: 32122 | 32 黄帝、黄帝部族与黄帝发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的人文初祖,这在今天。已
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共识了。出于对自己祖先的崇敬,也出于增强华夏民族凝聚力 的
考虑,现在.不少地方每年都有对于黄帝的祭奠活动,这些活动应当说是十分有意义的
。但有一个问题让人不得其解,就是各个地方都争着说黄帝是自己那个地方 的人氏。
或说黄帝是在自己那儿出生的,或说黄帝是在自己那个地方故去的,或说黄帝的都邑在
自己那儿,或说黄帝的足迹到过自己那个地方。这些地方北到今燕山 以北的涿鹿,东
到今山东曲阜,即古代的寿丘,西到今陕北高原,南到今浙南的缙云山区,当然更有今
黄河中游的一些地方。果真黄帝都到过这许多地方吗?黄帝到 底是什么地方的人氏?他
又是怎样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祖先的?作为历史学者,应当对这些问题有一个科学的回
答。这篇短文,即是对上述问题的一个简单交待。
一
首 先我们应明白的是,黄帝之作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华夏
族作为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共同文化在民族心理素质上的表现。它与真的历史并不是一回
事。这种现象,也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在华夏民... 阅读全帖 |
|
d*******s 发帖数: 695 | 33 似乎文中说的是分封了一个庶子到绍兴?那很南边了啊,说明当时夏朝控制的区域已经
挺大的,说是王朝应该没有问题了。
今文尚书里两篇夏书,第一篇是《禹贡》,也就是九州的划分,这种规模的地理划分,
不是个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国家根本无法完成。而且今文尚书一般被认为是信史。 |
|
发帖数: 1 | 34 《评考古学家许宏教授的<最早的中国>》
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了著名考古学家许宏教授的新著《最早的中国》一书。正如
作者所说,“这本书首先应该是一部学术著作。说它是学术著作,是因为它是学者秉持
有一说一的学术原则写就的。但它又是一部不同于一般学术著作概念的著作,是一部面
向文化大众而非仅为学界的学术著作。”特别是作者自己的心路里程中从对大众考古的
谢绝到意识到责任的重大而主动承担起撰写大众考古著作的努力:“当越来越浓重的社
会责任感被激发起来时,当我以此为契机开始全面梳理前辈和我们这个团队的探索历程
,开始从比较文明史的宏阔视角来看二里头乃至它所代表的最早的中国,开始试图发掘
一件件文物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时,我已经不把这本书的写作看作是学者的一项
副业,它已经成为我治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逼着我又读了许多书,搞清了不少
问题,同时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我进一步从事相关研究的学术增长
点。”他认识到了“本书的成稿,可以看作是考古人努力面向公众的一个青涩的果实。
”
这本书想要回答是:中国人是怎么来的、作为全球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明是
如何起源的、中国... 阅读全帖 |
|
b****u 发帖数: 1710 | 35 有些毫无知识的码工们就是以前的木匠而已。四川开发的部分在禹贡里就属于九州里的
梁州了。 |
|
v****g 发帖数: 11080 | 36 你没事,你那情况要染上狂犬病,你早得两亿彩票大奖了。
狂犬病虽然可怕,但染上很不容易。病毒又不是从天而降,必须有个传染源,如果你那
地区不是疫区,也就是说近期没有爆发狂犬病,也没有患上狂犬病的个案,那么源头从
何而来?动物身上即便带有狂犬病毒,但只要不发作也不会传染。咬你的猫才2个月大
,应该没有被其他动物咬过,而动物母子血液传染狂犬病从来没发现过。那猫应该是你
喂养不当死的,跟狂犬病没关系。 |
|
y****g 发帖数: 36950 | 37 谢谢你的祝福,反正我迟早不是胆囊息肉癌变就是吸烟得肺癌而死,(这都是我家人释
放的诅咒DOT,哈哈)如果我是死于狂犬病可能就打破了他们的诅咒。
不说了,我要进去接受X光辐射了。 |
|
v****g 发帖数: 11080 | 38 真的不用担心,你那情况要都能染上狂犬病,饲养宠物早就被禁止了。 |
|
l**********n 发帖数: 1742 | 39 后人附会而已
其实就是分支的意思
岷山导 江,东别为 沱。——《书·禹贡》
别字带着刀,本来就不是善字
(会意。从冎( 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
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 |
|
a****h 发帖数: 6153 | 40 从已知的古书中,最早见于《尚书》。
《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
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豫州是中心,其他州环绕豫州。
东南方为扬州,我估计达到浙北。
南方为荆州,尚书明确纪录达到衡阳及衡山。所以湖北湖南至少平原地带自古就是中国
的一部分。
西南方为梁州,具体到达哪里不太明确。但是我倾向于四川盆地,重庆一带。所以四川
也是古中国的一部分,而不是后来并入的。
另外一个要点就是,豫州在九州的正中央,被其他8州环绕。所以河南为中华民族中华
文化的中心发源。也就是为什么叫中州。
现代山东省是跨最多州的地区。北部为兖州(现在兖州在山东南部),南部跨徐州,东
部为青州,西南一小部分(菏泽)很可能属于豫州。 |
|
M******a 发帖数: 6723 | 41 第一篇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
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
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
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
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
学,盖将一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
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
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以商量的,我对于王国维即是如
此。
王国维的学说中,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史上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我的学
说也有错误,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的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我写王国
维诗,中间骂了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任公只笑了笑,不以为芥蒂。我对胡适也骂过
。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
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 阅读全帖 |
|
W*****B 发帖数: 4796 | 42 第2节 奔向黄河
【原创】文革红人殷承宗之谜(26)
黄河老乡
8年前,殷承宗在列宁格勒(现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时期,徘徊在列宁格勒的博物馆
、音乐厅、冬宫、城堡,体验俄罗斯文化、历史,吸收俄罗斯的艺术精华,抓捕前辈的
精彩音符,理解大师们的音乐语言,终于摘下世界顶级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第二名。8
年后的今天,殷承宗奔向黄河。这时候,殷承宗的身上已经看不到苏联学派的影子,人
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国大地上成长起来的,热爱黄河的赤子。
少年时期的殷承宗,追求还多少停留在有限的物质世界(荣誉、勋章、排行);青年时
期的殷承宗,追求的是无限的精神世界。殷承宗的内心,正在经历一种悲壮的自我革命
,就是小的“自我”与大的“为人民服务”之间的冲突。
8年前费尽心血获得的那些华丽的勋章,对一个青年还是那样具有诱惑力。现在,要费
多倍的心血去反抗它,去漠视它,又是一个怎样的壮举。
就要如同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
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
,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 阅读全帖 |
|
v********d 发帖数: 4413 | 43 这个同意。禹贡这小哥还不错,还知道丑呢。那几个嫖客,太恶心啦! |
|
t*******a 发帖数: 4055 | 44 二里头遗址:最早的中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蒋肖斌 时间:2017-08-22
146 0 考古中华文化 字号:A-A+
分享到:
2 收藏 打印
二里头卫星影像
2015年春季二里头宫殿区发掘现场航拍
许宏在查看洛阳铲里的土质土色
二里头绿松石龙首特写
南临古伊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河南偃师二里头,和它所在的伊洛平原的任何一
处村庄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1959年夏天,考古学家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
,并揭开了一个尘封的秘密。今年6月,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在二里头遗址近旁奠基,这
座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都邑,将成为未来探索早期中国形成发展的核心平台。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1999年至今担任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他的
团队是二里头考古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北京的夏日,社科院考古所的办公室,在一
屋子考古学书籍的环绕下,穿的T恤上印着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图案,许宏向中国
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讲述了二里头遗址考古半个多世纪、或者说二里头都邑三
千余年的风雨。
二里头遗址的“中国之最”
乐于向普通人群普及考古知识的许宏,为二里头遗址梳理出很多“中国之最”...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45 2017-11-08全美文摘微信号
功能介绍
热爱生活,传播分享真善美!
第一篇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
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
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
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
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
学,盖将一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
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
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以商量的,我对于王国维即是如
此。
王国维的学说中,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史上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我的学
说也有错误,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的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我写王国
维诗,中间骂了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任公只笑了笑,不以为芥蒂。我对胡适也骂过
。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 阅读全帖 |
|
c****3 发帖数: 10787 | 46 中原地区是我国古代青铜业的中心,三代青铜铸造的原料很可能来自中原及其邻近地区
。根据《山海经》、《尚书·禹贡》、《管子·地数》、《战国策》等先秦古文献的一
记载,长江以北至黄河流域存在不少锡矿产地,其中河南省最多,有12处。早年,顾琅
和周树人合著的《中国矿产志》中指出,河南、山西、山东、河北、陕西等地有锡矿多
处。上世纪80年代,闻广以《古矿录》一书为主要依据,辑录了商周疆域内的古锡矿产
地52处,并引用甲骨文、金文和古文献资料,试图证明中原产锡:“我国青铜时代所用
青铜原料的锡矿,主要是取自当时疆域之内,而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应当有不少锡矿
的产地”。(《中国古代青铜与锡矿(续)》〔J〕.地质评论,1980,26(5):420一429建
国以来所进行的地质矿产普查,至今没有在中原地区发现锡矿,并不说明古代中原地区
没有可供利用的锡矿,其原因也可能是当时存在的锡矿储量并不丰富,经过三代大量的
开采,已被用尽。
作者:杨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110580/answer/768034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47 吐蕃这个名字,也可以说是汉人给起的。
吐蕃名字有许多说法,比较靠谱的有两个说法。
1)藏族来自古代西羌的一支。据《后汉书•西羌传》,河关之西南为羌地,“滨
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英国汉学家F.托马
斯说赐支/析支即古藏文文献中Skji 国的译音)。和帝永元十三年居于赐支河曲的烧当
羌之米唐打败后,“远逾赐支河首,依发羌居”,“发羌、唐旄等绝远,未尝往来”。
发羌所处,正远在河源之南,“发”古音 与 藏人自称 bod接近,很可能是其译音。这
一支发展到唐时,其中的雅隆部吞并相邻各部建立了强有力的吐蕃王朝。所以蕃原本就
是“发”。 吐,多数人认为是汉语“大”的音转(唐朝时是一个音),系就吐蕃向唐
朝自称“大蕃”而音译。合为吐蕃。
藏族在汉文中古代称“西羌”或“西戎”,“氐”属羌。隋称“附国”(宋以前汉语中
无唇齿音f,“附”读bu),唐称“吐蕃”。
还有更古的考据:
“毫”出现得最早,《说文》段注:“京兆之毫乃秦宁公所伐戎王号成汤者之邑”。“
羌戎”是藏族的古代称呼。《两汉四裔图》今前后藏地均标有“羌戎”字样。
“马桑”和“马羌”是藏... 阅读全帖 |
|
n********g 发帖数: 6504 | 48 中央台这个还在播放的新的陶寺的专辑里提到的新观点。夯土城墙的陶寺遗址被石砌城
墙的(西)北方石峁集团摧毁后,其人民在一百多年后叛乱被扑灭后被迁移到今天的内
蒙古鄂尔多斯。
北宋被灭国废帝等被举族迁到白山黑水的历史在其之前几千年已经有先例。搞不好黄帝
苗裔也是因为这样的黑历史。像爱新觉罗是所谓爱新赵一样。二帝子孙攒了近千年人品
终于杀回来重掌中原。黄帝苗裔也一代又一代反攻中原。
黄河左岸的尧舜被黄河右岸河套的的石峁消灭后。黄河右岸/南岸的夏后宣称成为中国
文明的传人。根据《尚书禹贡》正统合法性来自尧族曾经赠送的玉圭。之后几百年俺的
先先祖们(不算和谁都有关系的炎黄)也开始进入中国正史。
陶寺后裔所在的内蒙古朱开沟遗址发现于1974年。是全国保护文物。 |
|
w********2 发帖数: 632 | 49 项
简介
项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关于其出处现有源于姬姓、芈姓等说法。关于“项
”的最早记载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但说法见异。据《项氏宗谱》记
载:浙江淳安、安徽徽州(含婺源)为项羽后裔。浙江某《项氏宗谱》记载为项伯(或
项襄)的后裔;浙江缙云《项氏宗谱》记载为项梁的后裔,江西某《项氏宗谱》记载为
项庄后裔。项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二位,人口约六十五万两千余,占
全国人口总数的0.041%左右。
「项」姓源出
1,出自姬姓,周朝有项国,其地在今河南项城一带。项国是周朝的同姓(姬姓)
诸侯国,公元前647年被楚国所灭,项国国君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项氏。
2、出自芈姓,为楚国王族后裔。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省项
城县),建立了项国。后来,项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项”命姓,称项姓。
始祖
《项氏宗谱》记载,季毂,武王时虎贲中郎职,武王伐纣以兵会周师牧野有功。武
王崩,成王以叔父季毂分封河南项城(《辞海》释“项县”条亦谓:“春秋时项国,后
属楚,秦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沈丘。”)食采其地,历数传后子孙以邑为姓,望出东鲁
,郡号汝南,名载三王全...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按古代地名命名规则,隋唐时期汉阳城无疑在汉水以北。况且《尚书·禹贡》记载:“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汉阳城依大
别山(汉阳龟山和凤凰山的古名)而建,既然汉水“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汉阳城当
然也在汉水入江口以北。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汉阳城却在汉水入江口南岸,按说应该叫“汉阴”,为什么叫“
汉阳”呢?是隋唐时命名搞错了方位,还是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
还真是后来发生了变故。明代成化年初期,汉水改道从汉阳城北入江。
明代成化年以前,汉水下游入江河道与湖泊相通,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汉阳境内,当时
就有黄金口、排沙口(约在今琴断口)、郭师口(今郭茨口)等地名,是汉水与众多湖
泊相通的连接处,致使汉水到黄金口以下泛流入湖,缓缓从多处曲曲折折入江。汉水主
要入江水道有南北两股:南股水道触米粮山、仙女山西麓(今称琴断小河),向南穿过
平塘渡(宽约2000米),汇入龙阳湖、官湖、三角湖等湖水,再经永济港过升官渡,汇
入墨水湖、太子湖等湖水,从朝关(今白沙洲长江大桥汉阳桥头附近)、里河口(即夹
河口,在汉阳城南)两处长江;汇入墨水湖的汉水又从北面经马沧湖连通月湖...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