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秧歌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L*****e
发帖数: 2926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蒋方舟:致张爱玲小姐at
Mark
胡写这中学术性的 更多是随笔性的吧 难得你领导当作一本正经的学术著作读
发信人: Bremen (獨孤不再),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蒋方舟:致张爱玲小姐a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7 18:42:04 2013, 美东)
LD 幾年前寫的胡蘭成的"中國文學史話"的讀書筆記
(一)
胡蘭成這個人,一提起來都難免先想到張愛玲。此人如何,自不待言,也原同我要
看他這本書無關。其實對於胡蘭成的文章,我本是沒什麼真正的具體認識的。前些時候
,偶然間看到關於此書的三言兩語,似乎頗有些不一樣而且有趣的東西在裏面,頓時留
了心,好是一番尋找,輾轉了一個月,總算借到手。其實本來不是那麼難借的,雖然我
們學校圖書館裏沒有,總還有館際借書。整個長春藤聯盟,共有兩本。本來在網上借了
一本來,滿以為沒幾天就到了;誰曉得幾個星期了無蹤影。跑來跑去的問,最後負責人
讓我直接去借另一本,而這一本麼,他倒是不大關心的說多半寄丟了。我當時便想,倘
若我弄丟了圖書館的書,他們也這麼無可無不可的,就好了。借了第二本,天天盼啊盼
,還是不見它來。真是奇怪,居...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作为公共浴室顾客的青年
作为公共浴室的顾客的青年
这次旅游使我感到非常的疲倦,我回到南京后在导师的默许下多睡了整整一个上午。
下午我想要洗澡,可是今年我还没有洗过冷水澡,加上这两天气候凉爽,不敢贸然
将就着在宿舍水房洗,可是学校的浴室要到很晚才开门,于是我到碑亭巷去泡大池
了。除却所有的衣服牵挂,浴池里只见得寥寥数人,且他们的年龄不在古稀,也已
是花甲,去年起我就习惯了在滚开的内池蒸浴,其美不亚于桑拿,顺便可以狠狠地
睡一觉。醒来时更想潇洒一把,找个民工擦背,大约五块钱,自己可以舒舒服服地
躺着,甚至连皂沫都可以由他们带打,本人只要站到莲蓬水龙头一冲,便可以念一
个“爽”字。但是,看到他们健美的肌肉,我没有勇气提出这份享受。这时候,有
个人在半醉半醒之间,在浴池中飞翔旋转,自我陶醉,他约莫五十岁开外。我也经
常在不胜酒力的时候产生泡澡的念头,医生们劝戒说这样会引起窒息,但今天我看
到的这位老者在自我陶醉,尽情高歌五六十年代的革命歌曲,那些久违的旋律在他
略显苍老却音域宽广的声乐表现下别具魅力,“送君送到大路旁~~革命的友谊万年
长~~”,他是不会昏死在浴池里的。我一边擦着自己身上的灰条,一边联想,一边
认同,...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蒋中正日记解密------阮大仁著
华夏快递 : 【华夏文摘】启麦:萧军日记:延安档案
发布者 lixindai 在 14-01-25 20:18
“延安时代”在中党史上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而其史料之缺页断篇、真假难辨也颇令人
无奈。介绍延安方方面面的书籍文章虽称汗牛充栋,却多属云山雾罩的政治宣传;即如
风行一时的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也在此列。有点研究价值的如当年苏联塔斯社延安特
派员彼德•符拉基米洛夫(孙平)、美国“延安观察组”成员等、长期在延安工
作和生活过的外国人的相关著作,则嫌太“隔”。至于那些到此一游的边区访客,虽有
立场比较超然、角度比较个人者,怎奈浮光掠影,失之表浅。文革以后,“延安老人”
可以讲话了,回忆文章时见报端,细读仍有隔靴搔痒之感:毕竟,年淹代远,故事的真
实度、完整性,不是从“记忆的筛子”遗漏过半;就是被变迁的时代、转变的立场,潜
移默化偏离了本来面目。
终于,萧军的《延安日记1940-1945》在牛津香港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现
场实录,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延安史料的遗漏、断档,纠正了许多偏颇。历史,
是人的故事,身为作家的萧军,长于观察、分析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记录...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蒋中正日记解密------阮大仁著
华夏快递 : 【华夏文摘】启麦:萧军日记:延安档案
发布者 lixindai 在 14-01-25 20:18
“延安时代”在中党史上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而其史料之缺页断篇、真假难辨也颇令人
无奈。介绍延安方方面面的书籍文章虽称汗牛充栋,却多属云山雾罩的政治宣传;即如
风行一时的赵超构的《延安一月》也在此列。有点研究价值的如当年苏联塔斯社延安特
派员彼德•符拉基米洛夫(孙平)、美国“延安观察组”成员等、长期在延安工
作和生活过的外国人的相关著作,则嫌太“隔”。至于那些到此一游的边区访客,虽有
立场比较超然、角度比较个人者,怎奈浮光掠影,失之表浅。文革以后,“延安老人”
可以讲话了,回忆文章时见报端,细读仍有隔靴搔痒之感:毕竟,年淹代远,故事的真
实度、完整性,不是从“记忆的筛子”遗漏过半;就是被变迁的时代、转变的立场,潜
移默化偏离了本来面目。
终于,萧军的《延安日记1940-1945》在牛津香港出版社出版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现
场实录,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延安史料的遗漏、断档,纠正了许多偏颇。历史,
是人的故事,身为作家的萧军,长于观察、分析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记录...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17016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来玩个思维发散的游戏吧:一言楼
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哥哥在电脑前把秧歌扭
x*****7
发帖数: 4749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入围中篇简评
张爱玲长篇数量比中短篇少,所以不太好比较,后期那些秧歌什么的很多人不喜欢。
主要我太喜欢半生缘了,怨女也不比金锁记差,所以觉得她长篇跟中短篇一样好。
看松本清张要小心,我之前不记得哪个帖子说过,他早年经济非常拮据,所以很多产,
看他的书要挑来看。长篇最有名的是砂之器吧,你看的是这篇?还是点与线?
x********n
发帖数: 398
7
贺岁档早早的就被各种大片占据,大腕、大导演、大场面、大制作、大宣传,总之是什
么热闹来什么,什么刺激整什么。这边上来一通歌舞,白花花的3D大腿让一帮小伙子感
觉眼睛实在是不够用;那边上来一通乱战,热血肌肉男让一帮小姑娘完全忽略剧情只顾
着大呼:啊啊啊,好man!但是,看完了呢?“完了就完了呗,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
看电影不就为找个乐子嘛。”在娱乐至上的今天,这种观点似乎是很有道理,这种选择
似乎也无可厚非。
不过,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秋菊打官司》时的执着,记得在《黄土地》上高唱信天游
的翠巧,更记得在一生动荡中努力《活着》的富贵……这些取材于乡村的电影,色彩不
够斑斓,声势不够壮大,然而,当那些所谓的大片在时间的海洋里逐渐褪色时,这些乡
村电影却能脱颖而出,成为我们大浪淘沙后的永恒经典。它们之所以能让我们如此难以
忘怀,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曾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心灵的震撼,这种心灵的震撼远比视觉
震撼更猛烈、更久远。
讴歌人间大爱的电影《伞头和他的女人》即将在全国上映,它带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
震撼,荡涤着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这部取材自山西吕梁黄土地上的影片,
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阅读全帖
y********8
发帖数: 3587
8
70年前日本向中国投降。
70年后的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前大阅兵,我全程看了转播,震撼自豪,欢欣鼓舞,忍
不住和前军人洛歌放声高歌一曲《拥军秧歌》庆祝胜利70周年!
看完后开始google搜中国阅兵的有关资料,从各种文章中编辑整理出中国阅兵史,资料
来自各个地方就一并谢过原分享者。
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到2015年举行过十五次大阅兵。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
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阅兵,它奠定了中国国庆阅兵的基础。受阅对象是多军兵种合成的
部队,反映出人民解放军已由单一陆军逐步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迈进。这次阅兵是中国
十五次阅兵人数最少的一次。随后的几年里从1950年-1959年经常举办国庆阅兵仪式,
然后停止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84年。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
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
最为激动人心的当数2015年9月3日的大阅兵了。这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是在2015年9月中國抗日戰爭胜利70周年之际,于北京天
安门广场举行的大型阅兵仪式,也是习近平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后就任中共中央总
...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9
刚看了视频trailer,很喜欢,传统民乐,现代舞台。trailer的所有乐曲里印象最深的
还是二泉映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QiNJ7YUW14
12月11-13日在DC肯尼迪演艺中心歌剧院演出,一共三场:12月11日晚 7pm,12日晚
7pm,13日 下午 1pm。票价不贵,30-50。可惜周末有事,赶不过去。:( 有空去看的朋
友欢迎看完来说说。
附演出介绍:
http://www.washingtonchinesemedia.com/index.php/communitynews/c
中央民族乐团民族乐剧《又见国乐》将亮相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15:30
您见过经典如何面对大众吗?想象过传统如何面对时代吗?亲历过中央民族乐团的舞台
艺术创新吗?王潮歌导演的大型民族乐剧《又见国乐》近期在国内掀起国乐热潮。2015
年12月11-13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将携《又见国乐》登陆美国华盛顿,亮相肯尼
迪艺术中心歌剧院。中央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将为您呈现经典国乐的创新演绎,带来恢
弘壮丽的视听盛宴!
该剧选取...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0
【导读】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教授于2013年12月29日(北美时间)在美国纽约去
世,享年92岁。夏志清好友、著名学者陈子善亦在微博中透露,已经从纽约、台北和其
他渠道证实,夏志清先生29日下午在纽约逝世。夏志清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1961年由耶
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具有开创
性的意义。作者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
位,使此书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他最早发现了张爱玲
的价值,他贬低老舍《四世同堂》,他认为鲁迅被拔高,钱锺书的《围城》无出其右。
有“快人”之称的夏志清在学术上也爱憎分明,虽引得众议纷纷,但无人否认他《中国
现代小说史》的厚重价值……
“贬低”鲁迅 “捧红”张爱玲
《中国现代小说史》对张爱玲、钱钟书和沈从文等人极力推崇。尤其张爱玲一直被认为
是通俗小说家,在批评家眼里她“不登大雅之堂”,但夏志清在小说史中给予张爱玲的
篇幅比鲁迅的还要多上一倍。他对鲁迅的偏见可谓从始至终,无论是对其文学还是为人
。夏志清对张爱玲文学地位最重要的断语有三: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1
以下为冯唐译《飞鸟集》后记全文:
翻译泰戈尔《飞鸟集》的二十七个刹那
冯唐/文
1/
中国传统培养文人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出的文人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通才,可以从事各
种职业,地方官吏、盐铁专卖、纪检监察,甚至包括制造武器、修筑大坝等等理工科技
术要求很高的职业。
对于偏文科的职业,培养出的文人运用常识、逻辑、对于人性的洞察,上手几个月可以
粗通,干了两三年可以小成,磨砺七八年成为干将。对于理工科技术要求很高的职业,
作为通才的文人通过选、用、育、留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完成。
通才的培养看上去虚,但也有相当的讲究,常用的纬度可以归纳为管事、管人、管自己
。管事和管人不容易,涉及常识、逻辑,把事儿想明白、说清楚,让一个团队听话、出
活儿,都是需要修炼的地方,以德服人或者以缺德服人都不容易,所以《红楼梦》里强
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管自己更难,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驾驭自
己的欲望、管理自己的情绪等等,是需要几十万字解释的东西,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中第一位、第一步是修自己的身,对自己狠。
有意思的是,MBA的教育原则和麦肯锡的培养原则也是:经理人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通
才,管...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严歌苓:芳华(节选)
《芳华》是严歌苓最新长篇小说力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改编为同名影视作品
,由冯小刚执导,将于今年“十一”黄金档上映。小说描写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隐藏在西
南部都城的一座旧红楼里、某部队文工团中发生的故事,围绕男兵刘峰因“触摸事件”
被处理的一系列情节展开,以女兵萧穗子的视角,讲述了刘峰以及女兵郝淑雯、林丁丁
、何小曼等人经历的残酷青春、隐忍爱情和之后四十余年的命运流转。
严歌苓从1971年12岁入伍一直到25岁部队裁军退伍,在军队待了13年,跳芭蕾舞跳了8
年。她说,“那段生活对我太重要了,它左右我一生的走向。”小说《芳华》以第一人
称叙事,具有浓厚的个人自传色彩,严歌苓称,这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
芳华(节选)
原以为再见到刘峰会认不出他来。二十岁他就那样,跟你多熟你扭头就想不起他长什么
样。倒不如丑陋,丑陋可以是Logo,丑到一定程度,还惊世骇俗。而他不丑,假如由丑
至美分为十个刻度,他的相貌该是五度。穿军装戴军帽的他,可以往美再移一度。
尤其穿我们演出的军装,剪裁考究,面料也好,那种羊毛化纤混纺,特挺括。他的相貌
没有问题,问题就在于没有问题。因此不管我们曾经如何在一个队列里... 阅读全帖
e*****r
发帖数: 621
13
网上已经有了高清的版本。再看的时候,那些打斗的镜头简直惨不忍睹 - 可能这是所
有动作戏的通病,就是,如果你关注反方而不是正方主角的动作时,反方的动作只会是
一傻再傻,尤其是主角一打多的时候,对方一群人只有一个动作,就是亮破绽,然后就
等主角吹一口仙气就集体歇菜了。
群殴的就更难看了,就是一群人在跳秧歌。
看来如果想继续欣赏动作片,只有自己装傻的份,告诫自己千万盯住主角,绝对不能环
顾左右。
y****e
发帖数: 1012
14
来自主题: Music版 - 胡同的故事
《胡同的故事》词/曲:石洋
我是一个生活在胡同里的孩子,四合院里住着炸酱面我吃着,
每天大家为口噍谷拼了命的忙着,只想好日子能够天天过着,
傻小子放学了小洋画儿拍着,小姑娘写完作业小皮筋儿在跳着,
老爷子没事了鸟笼子您溜着,老太太高了兴了秧歌小曲扭着.
我一大清早起床就听见外边嚷嚷,什么你大爷呀你祖宗啊脏话满天飞扬,
俩口子日子过着有事好好商量,甭管大事小事不要整天骂爹骂娘,
结婚之前老爷们儿乖的象只绵羊,不管多苦多累也要讨好他那位姑娘,
结婚之后老爷们儿象个秦始皇啊,有着老婆孩子他还小秘伴身旁.
想起曾经初恋的姑娘,夕阳之下纯真的脸庞我醉了,我的心它醉了,
如今这个美丽的姑娘,穿着一件华丽的衣裳,她变了,她的心以变了.
东屋有个大哥他人品非常善良,有文化有素质他还是个热心肠,
街坊邻居有事他主动上去帮忙,他在大家的心目中象雷锋一个样,
西屋有个大姐她年轻也很漂亮,找了一个外国男友成天喊着留洋,
男友说是俄罗斯的其实老家新疆,天天装个大尾巴鸟他院里院外晃荡.
我说我说姑娘,你不要不要崇洋,外国没有烤鸭,只有面包香肠,
我说我说姑娘,你不要不要崇洋,外国没有豆汁,和天安门广场,
我说我说...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7742
15
小时候是指10岁以前。
抛砖引玉。我的是《拥军秧歌》
就是那首 “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英勇的解呀放军”。 小时候不知道唱了多少
遍。。。我了个去。
r********d
发帖数: 7742
16
哎,对头!乡党,你小时候唱过《拥军秧歌》没?
要是你也没唱过,那我只能怀疑当初是薄熙来穿越我们那了。要不咋全市小孩都唱红个
捏!
s*********3
发帖数: 1944
17
《拥军秧歌》满大街都唱啊, 我还扎俩小辫儿, 跳这个歌的扇子舞来着....
我就记得小学还是初中以前上课前不都要起歌么, 就是全班唱首歌在再上课。 后来大
家觉得太傻就免了,结果有个特难伺候的老师,非让我们唱歌,全班人神共愤,然后班长就起歌, 大家唱《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神马....”十遍八遍的唱,结果就是上课都10分钟了老师还站门口进不了教室, 因为我们还在”风雨中这点痛算神马"....

个捏!
a*******u
发帖数: 6324
18
《茉莉花》 - 歌曲《茉莉花》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8%8C%89%E8%8E%89%E8%8A%B1
茉莉花
一、《茉莉花》民歌名
以茉莉花为曲名的名歌,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最有名的是发源于南京的六合区的版
本。
简介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
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
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起源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
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 阅读全帖
s******p
发帖数: 79
19
小时候夏天吃过晚饭, 奶奶带我们去广场拧秧歌儿, 手里还得拧扇子~ 哈哈, 儿时
的记忆啊。。。突然很想唱这歌, 但是我居然只会唱这两句。。。
l*****e
发帖数: 6331
20
东北的秧歌确实很出名。
C**S
发帖数: 758
21
朱总司令 这四个字唱的有味道!
y********8
发帖数: 3587
22
哦,大概你对朱有特殊感情?
z******n
发帖数: 8851
23
好欢快温暖的一首歌,好像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呵呵。。。
y********8
发帖数: 3587
24
谢谢张三班长,解放前啥样子?
这类红歌好像没人感兴趣,其实这歌在红歌中还是挺不错的。
s*****s
发帖数: 531
25
熟悉的旋律,以前经常在电视上听到,yuanyuan的歌总是很应景,祝你元宵快乐~
y********8
发帖数: 3587
26
谢谢slayers的鼓励和支持,唱这首歌是因为洛歌,洛歌在国内是部队文攻团的音乐人
,专业的,所以当他唱了他的那部分,那我是肯定要唱了,真是很荣幸能和洛歌合这首
歌。
也祝你元宵节快乐。
y********8
发帖数: 3587
27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z******n
发帖数: 8851
28
就是有看老电影的感觉,同祝元宵节快乐!
t*********5
发帖数: 5404
29
这红歌我喜欢!这个男声一听就是专业的,yuanyuan也丝毫不逊色。这个作品是真正的
高水准!
j***j
发帖数: 9831
30
赞园园,吃元宵
y********8
发帖数: 3587
31
是阿,洛歌是很有才华的,以前在国内参与过不少我们知道的电视或音乐作品,具体我
忘了。
y********8
发帖数: 3587
32
谢谢!周末快乐!
扎西德勒!
C*********g
发帖数: 918
33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Micro-武侠
不是被令狐冲打入山崖的么?
“面瘫尊者”武功卓绝,兼练葵花宝典,擅长绣花剪窗纸,扭有一身好秧歌之本事。
可惜。。。
y**********g
发帖数: 3071
34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zz大眼新作] 有个文工团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bismarck (Bismarck),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z大眼新作] 有个文工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9 23:38:57 2012, 美东)
有个文工团,平时你是看不到它来服务的,它得好几年才上台一次,它每次演出要从纳
税人包里收取几百亿演出费。每回表演成功,那些平时你永远见不到的首长都会跑去慰
问,再用你的钱去嘉奖这些演员。而后,特别成功的演员会成为官员,把上面的情景再
来一遍。
如果你知道存在这样一个神秘的文工团,肯定很不开心。可是我要告诉你,这个文工团
叫“奥运代表团”……奥运代表团就是一个文工团。平时看不到身影,每个演出周期要
四年,耗费几百亿资金,只负责表演,不负责普及训练;只负责天价拿回几十个金牌,
不负责让13亿民众体质得到锻炼。它集中收费,集中排练,集中演出,集中宣传,是个
精英演出团队,与普通人的体育生活无关。
这时,肯定有一些热爱举国体制的朋友对我恶从胆边生。所以我要说明,我喜欢奥运
,也并不反对某些项目的举国体制,我只反对为了养活这个文工团占据...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1972
35
那面团得带着一辈子的剪纸去美帝给洋大人赔不是啊,顺便扭个秧歌
w*********g
发帖数: 10097
36
器材:Olympus EM5 + Panasonic 100-300mm
题材:足球
作了十几年的大赛型球迷,这还是我第一次去现场看足球赛,看的是international
champions cup在纽约的两场,分别是国米 vs Valencia和切尔西 vs AC米兰。
球场的规定是相机可以带,但是镜头不能超过6 inch,仔细量了一下发现大白和小三的
组合,或者D600和小驴炮的组合都超标了不能带,只有EM5和P 100-300的组合没有超标
,100-300刚好5.9 inch的样子,所以就带了这一套。
不过EM5入手以来从来没拍过体育(事实上我用什么相机都没拍过体育), 100-300这
个屌丝头的素质也不是很让人放心,所以其实还是很忐忑的。拍完之后发现比我想象的
好一点,虽然还是拍不出阿婆用7D拍的女足的水平,不过也还凑合看了。
主要的问题还是经验不足,不太知道足球应该怎么拍,我的座位很靠下,用300mm端完
全可以特写对面的球门,用100端我这边的球门都嫌太近。所以很多时候我决定不了应
该是抓球员特写,还是抓多几个人的互动,尤其是想抓特写非常的难,因为在狭小的取
景器里视... 阅读全帖
J********o
发帖数: 17447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yamazaki (月は私の心を代表している),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解密胡锦涛的退休生活,研习中医金方,自学韩语,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4 10:37:16 2013, 美东)
发信人: yamazaki (月は私の心を代表している),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解密胡锦涛的退休生活,研习中医金方,自学韩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14 10:34:45 2013, 美东)
多维社 2013-8-12
曾经的政治巨人胡锦涛,退休后,一下子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时至今日,鲜于
露面的胡锦涛,一切都好吗?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离开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
后,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据内地媒体环球时报报道,今年年初退休后的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过去的严厉与严
肃渐渐淡去,面相温和慈祥了不少,笑容也日趋增多。他现在的最大原则是不跟任何人
谈工作,但喜欢同普通人聊天。他每天早起后,就会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264
38
来自主题: Rock版 - [转载] 我们依然如故
二手玫瑰的确不错,和子曰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个成员就是以前子曰的。 他们搞的是东
北秧歌的艳俗风格。 子曰是有天津和北京的地方曲艺的风格。子曰二虽然不如第一张那
么经典,但也算张不错的专辑,我要是AMG的三星肯定给的,子曰一绝对五星的。
国内好的其实不少,也许是因为我喜欢吧。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不堪。至于非要拽上国内
的和国外的比来比去,没有意义。音乐是享受的,平心静气的听,你只要能沉醉其中就好
。没有高级低级之分。

多一
n*****y
发帖数: 150
39
赤地之恋,秧歌。国家荣辱还是有的,只是立场和着眼点不同。

大观园人物的影子。
后一个星期都情绪低落,之后每每想起,都觉得凄苦悲凉。张的笔下,每个人都有感情
,但所的有感情都有“价”,价高的也常常随着时间而消磨,而换取利益。张笔下的人
性,都被扎得血淋淋的真实得不忍目睹。
此的温润。
k***n
发帖数: 313
40
我看张多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她50年代的作品很少,好像她到了美国就没什么成就
了,就像后来的北岛,有点儿浮萍无根的感觉。
没看过赤地之歌和秧歌,刚刚查了,是反共的,有机会一定要看看。我很想知道张后来
怎么样了,她可是天才少女。你什么时候看的?国内不是禁书吗?
k***n
发帖数: 313
41
刚看完了赤地之恋,除了最后一章,我觉得写的还行,要是有更多的文人志士能像
张一样正直或清高,估计文革就不一定会开始,至少不会是那样的全国蜂拥。可惜张不
过是洁身自好,大多数的文人是和钱学森一样的墙头草,鲁迅死得又太早怒发都冲到了
土里去。
通篇看来,张爱玲的文风和她二十多岁的作品有很大不同,文笔更加老道,自然平实,
不再耍聪明地用各种比喻来一针见血,全文隐喻象形。不过,相比起来,我倒并不喜欢
这个时候的张爱玲,全篇都是漠然,读过我浑身都是冷的。年轻的张,至少还有爱恨情
仇,即便是坏也让人有恨。可是,写赤地之恋的张,哪还有一点儿血?主人公刘荃那样
恨那个土改的,结果再也没有想起以前的二妞,再也没有悔过曾经开过的枪,那些被草
啃过的血,好像压根没有过任何痕迹。机关里的人事压轧,其实故望至今都是一样的,
那朝那代又少过?可张笔下的报社里竟没有一个好人,连以前的一丝温情都看不见!唯
一一个为了爱情而献身的人是姗姗数笔的黄娟,可刘荃后来也没多对得起爱他的女人-
-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叛徒。以前张笔下的感情是被世俗利益所买,赤地之恋里压根就
没有感情!
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张的最后一章,简直就是臆想。张...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5789
42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赵露粉丝团集合了
国母和前国母,会不会挑出一堆秧歌味的歌手啊。。。。。
i***a
发帖数: 11826
43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顺便说说《茉莉花》歌词
好奇,搜了啦~(以下来自网络)
起源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
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
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
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
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
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
发展和影响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
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
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
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
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1094
44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推荐] 舞林争霸

秧歌,二人转
m***s
发帖数: 1094
45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推荐] 舞林争霸

秧歌,二人转
c*********o
发帖数: 589
46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推荐] 舞林争霸
很多啊,江南水乡舞蹈和广东一带的的水乡舞蹈都差别很大,东北的秧歌,安徽的花鼓
,很多的啦,民族舞很多要用道具,数不完都,单扇,双扇,娟花,鼓,伞,竹帽。。。
更不要说汉族古典舞了
中国的舞蹈比较讲究含蓄美,跟拉丁类不一样,让老外来跳是跳不出那种韵味的。
n*****m
发帖数: 69
47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跳舞的好多少数民族
杨老师过分夸大了少数民族性。她自己成天这个原生态,那个印象,就弄得好像非得跟
跳大绳一样才叫民族性。那个什么佤族的,还有以前那个苗族的,我是一点都不喜欢。
放在深圳民俗文化村里看个热闹还行,正儿八经当艺术欣赏,就很受不了。都21世纪了
,又不是原始社会。
汉族人都忙着挣钱,哪有时间这么跳舞。都5场了,都没有秧歌或者花鼓灯之类。说明
什么,汉族早就与时俱进,那些东西就快成人类遗产了。
i***i
发帖数: 5368
48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看来节目组要牺牲掉孙富博
威力斯帅呆了,不过生死一舞有点娘啊,有点象秧歌,果然金星也说不具说服力。
c***z
发帖数: 887
49
中国汉民族的舞蹈还是有的. 就是仅存的东北大秧歌. 我觉得可能由于文艺界对东北文
化的看低,使得东北大秧歌一直给人上不了大雅之堂的感觉. 其实我觉得如果把东北大
秧歌升华一下,也应该很好. 我就不相信普通的蒙古人跳舞都象这些演员跳的那样.
f********r
发帖数: 517
50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靓影,谨防假凉粉真凉黑
我挺喜欢张靓影的, 感觉是有些粉丝故意大吹牛皮, 貌似凉粉,其实是真凉黑
粉丝说是马达臀, 结果只是左右扭扭, 这可不是马达臀, 是秧歌
粉丝说什么面罩积极, 咳咳, 那是孙楠好不好, 其他几位没一个面罩特别积极的
粉丝说设么气泡音。 那时练声用的吧, 唱歌没法用阿
还有很多其他的
张靓影应该管管这些粉丝, 别瞎吹牛皮。 这些粉丝故意大吹牛皮, 貌似凉粉,其实
是真凉黑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