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秧歌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l
发帖数: 133
1
奉Mandarin為「國語」是對漢文化的嚴重侮辱。Mandarin是滿族人學講北京話而出現的
Mandarin的由來
[400年前的北京話:吳語]
北京自建城以來經歷過了許多個朝代的變遷,自古以來北京話有過多少變化?如何變化
?從歷史上講,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從意大利來的傳教士利馬竇曾用羅馬拼音記錄
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這些記錄至今尚保存著。從利的記錄中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
當時的北京話是有大量入聲字並且沒有zh、ch、sh等翹舌音的語言。這說明了當時的北
京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現在的普通話,因為無論北京話還是普通話都不具備這
些特徵。同時也說明了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都超不過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話是明朝
的官話(考證為吳語)。
[北京出現第二語言:滿語]
滿人入關進駐北京後,為了小區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滿人把紫禁城周圍10裏之內的漢人
全部趕走而專屬滿人居住,這個範圍稱為北京的內城,而10裏之外稱為外城。於是,北
京城出現了兩個社群:滿人社群和漢人社群,這是階級、語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
的兩個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現了兩種語言:明朝官話和滿語。任何語言都是跟人群一體
的...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
送交者: 金秋季节2012年04月26日07:46:09于[天下论坛]
作者:焦国标
来源:《中国人权双周刊》第76期2012年4月19日
1976年9月9日下午,某乡村学校里突然跑出来一个社员。学校百米外是一条大河,只见
那人跑上河堤,边跑边挥舞手臂高喊:“毛主席死了!毛主席死了!”河堤下住着一户
人家,一对母子正在家里的禾坪上干活。十来岁的儿子听见喊声,“啊”了一声,抬头
张望,母亲吓得连忙用手捂住他的嘴,说道:“千万不要乱说!”这户人家西边是一片
棉田,田里干活的人们听见喊声,立刻抬起头来,吃惊地望着那个奔跑叫喊的人,有人
说:“这人是不是疯了?”不一会儿,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跑出来五个人扑向那人,
将他捉住,反剪双手,其中一个还喊道:“快拿麻绳来。”这五人是村里的党员、干部
。那人辩解道:“真的,毛主席是死了,我没说错,刚才学校收音机里才播过!”几个
党员干部不信,押着他朝大队部走。大队书记惊魂不定地迎面走来,边走边说:“出大
事了,出大事了!毛主席死了。”怕人家不信,书记确证说:“刚才收音机播了,我又
给公社打了电话,落实了!”听到书记这一权威消息,几个党员干部像泄气的皮球,...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4612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arsening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雷人的文革轶事 毛逝世时吃鸡肉也遭殃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6 14:29:49 2012, 美东)
发信人: communipig2 (共産豬2),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雷人的文革轶事 毛逝世时吃鸡肉也遭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6 11:16:51 2012, 美东)
送交者: 金秋季节2012年04月26日07:46:09于[天下论坛]
作者:焦国标
来源:《中国人权双周刊》第76期2012年4月19日
1976年9月9日下午,某乡村学校里突然跑出来一个社员。学校百米外是一条大河,只见
那人跑上河堤,边跑边挥舞手臂高喊:“毛主席死了!毛主席死了!”河堤下住着一户
人家,一对母子正在家里的禾坪上干活。十来岁的儿子听见喊声,“啊”了一声,抬头
张望,母亲吓得连忙用手捂住他的嘴,说道:“千万不要乱说!”这户人家西边是一片
棉田,田里干活的人们听见喊声,立刻抬...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4
文章摘自《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作者:张鸣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拳民就是义和团的成员,这种称谓是义和团发生那个年月的,没有褒也没有贬。他们的
对手,被称为教民。在那个农民起义比较被看重的年月,中学生都知道,义和团跟太平
军不一样,没有统一的领导,统一的组织。但是没有统一组织的拳民,却穿着差不多的
服装,黄布包头,红肚兜,行为方式也高度一致,都是集中在一处(拳坛)“亮拳”,表
演神灵附体(上法),然后舞刀弄枪,用大刀片往袒露的肚皮上砍,扎枪顶着咽喉,展示
“刀枪不入”的本领。从山东到直隶,从河南到山西,北方偌大面积的土地上成千累万
的义和团,都差不多,好像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一样。
很长时间以来,义和团研究是个显学,但是学者都忙着给义和团找根正苗红的“爹
”(组织源流)。只是这个出身好的爹,总也找不准,大家吵成一锅粥。有的说义和团源
于鲁南半土匪性质的大刀会,有的说源于谱系上曾经有过造反历史的民间教门八卦教,
有的则说是源于跟教会有冲突的民间拳会梅花拳。除了这几样之外,学者们找到的其它
的组织源流,这个教,那个门,总括起来,能有几十种之多。
“爹”找不明白,儿子的秘密自然也没人... 阅读全帖
gi
发帖数: 496
5
“山西王”阎锡山(上)
阎锡山1949年赠送给陶德中校的照片
1948年11月,美国《生活》杂志记者Jack Birns来到重重包围中的孤城太原,眼前
的景象让他感到震憾。在太原期间,他先后采访了阎锡山、今村方策等人,与之相关的
报道和照片不久发表在美国《生活》杂志上。
一位真正的和平军阀
他同时创建了包括采煤、采矿、炼焦、冶金、电力、机械、化工、建材、毛纺、皮
革、面粉、火柴、造纸、印刷等厂矿的西北实业公司;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设了铁路
、垦业、盐业等银号及其实物准备库,发行钞票;总资产达到2亿银元。
以治国之策治理山西
从大连回山西后,他提出“十年建设”的口号,想在经济上维持割据。他还向下属
广泛征求意见,反省过去。他悟到:兵力再强,无政治理论基础也是不能成功的,孙中
山传给蒋介石一个“三民主义”,自己有什么呢?
阎锡山:共产党很厉害
“共产党将私有土地拿来分给贫农,使贫农同情于他,成为拥护他的基本分子。所
以他是以平分一切土地取得农民拥护为其革命手段,是摧毁现在政府建设的基础。”
“山西王”阎锡山
这是本刊“军阀系列”的第一篇。我们试图通过这样一个特殊人群,重新打...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279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乾隆七世孙祭祖 15道工序
上百人身着清朝服饰,八旗大阵,乐舞迎神、献玉帛、进俎、读祝文、三次献爵、受福
胙、送神…………你不是在看历史剧,这是发生在吉林开江鱼节上的一幕仿古祭祖,祭
祖带领之人便是乾隆的七世孙爱新觉罗恒绍。
据报道,2015年4月25日,在吉林市第十届开江鱼美食节绚丽启幕,现场人山人海,活
动热闹非凡,各种满足秧歌助阵活动。但更让人兴奋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七世孙爱新觉
罗恒绍率领来自两岸四地国内外的满族同胞举行盛大的仿古祭祖大典活动。
历史与现实交叉,此次的仿古祭祖也是让众多网友大开眼界,不少网友都称:第一次看
到如此完整详细的祭祖全过程,对历史有了更好地了解,获益匪浅。
在中国漫长的5千年历史文化中,祭祖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祭祀祖先意在尽孝道,感谢
赐予生命之恩,具有深刻的文化和现实意义。孝道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一直传承,然而随
着历史的变迁,孝的观念却逐渐淡化。通过祭祖,能够领悟生命的珍贵,更加珍惜和感
恩生活中的一切。
s*******w
发帖数: 2257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
7月
12日上午,毛泽东找我们三人谈话后的第二天,小
舟体会毛泽东是愿意听人谈缺点的。周惠鼓动小舟再去找彭德怀谈一次,
告知毛泽东跟我们谈话的精神。小舟于是向彭德怀介绍了这次谈话的情况,
关于会议多谈缺点还是有压力;“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国乱思良将,家
贫思贤妻”;以及蒋干故事等等,双方都谈了。说我们讲话很随便,毛泽东
都听进去了,希望他能去找主席谈谈。彭德怀说怕谈不好,有些意见还不
成熟,在西北小组会上没有谈。有些谈了,《简报》上也没有登,因此想写
一封信。小舟很赞成写信,说将那些发言加以整理充实,就很好了。彭欣
然同意,还对小舟说:“你当了我的参谋。”
在庐山时,张闻天的住处同彭德怀很近,早晚散步常见面。由于观点相
同,张闻天到彭德怀的住处交谈过多次。张闻天对小土做炼铁特别不满,
认为浪费人力、物力太多,并影响秋收,归结为“得不偿失或损失很大”。
彭德怀则认为,“有得有失或有失有得”,搞得太多,有很大浪费,但也发
动了群众,取得了经验,还普查了地质。中国大落后,他赞成大中小并举
和土洋结合的方针。张闻天认为今年钢产
1300万吨很难完成。造假报告,
夸大成绩现象仍然严重。报纸上...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8
这是土共的传统特色。许多特有用词:搞(经济、政治、对象),抓(革命、教育、计
划生育),打断骨头连着筋,吃带毛猪肉,之类词汇。已经成为全民词汇了。
原本是土共的“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参考老毛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带来的结果
,主要也就是学了些西北土包子的语言,还有向人民群众学习艺术,然后有了秧歌,锣
鼓,大红头巾,之类在全国推广。
老毛年轻时候的文章“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和他后来的文章,你一看就知道风
格的巨大区别。
而国民党的文章还是传统味道的,比如常公,也就是老毛年轻时候的风格。还喜欢引用
尚书,周易,横渠,阳明。
f**o
发帖数: 12685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wdo (长老),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京市政协委员刺杀击毙孙传芳后被政府特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7 01:35:47 2017, 美东)
施剑翘(1906年-1979年8月27日),本名谷兰,安徽省桐城县人。原山东军务帮办兼
第二军军长施从滨与结发妻子董氏之亲生女儿,为报父仇而刺杀前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
芳。
滦州起义发起人之一的革命先烈施从云是施剑翘的四叔。18岁时毕业于天津师范学校。
1925年,孙传芳领兵北略,施从滨奉山东督军张宗昌之命迎头截击,在皖北固镇交锋兵
败被俘,被孙用铁丝绑缚,在蚌埠车站惨遭割头杀害,悬首暴尸。
1935年6月,施剑翘从太原来津投亲,跟踪查访孙传芳的门牌号、车号。1935年11月13
日打听到孙到清修院“诵经”,在天津佛教居士林,用手枪将孙传芳暗杀,向警察局自
首。此谋杀案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报章、杂志争相报导,称赞她为“女中豪杰”、“
巾帼英雄”,要求政府特赦。
1936年4月13日《新天津报》刊登了她在狱中写的文章:《亲爱的同胞,赶快奋力...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4173
10
偶不扯淡一把,说说这两篇张大小姐写的五毛文。
首先偶觉得张收钱发帖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这两篇文章还是水准很高的。里面细节很
多,也是因为张参加过土改,亲眼看到过苏北是怎么逗地主的,所以写得特别精细。抛
开政治成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张在两文中很好地体现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其次可以看出张犀利的历史洞察力:里面的王秋赦和芙蓉镇民们一边唠叨着时代不一样
了,一边还是一贫如洗;当时大部分的文人墨客都没有看出这个事实,还以为新政权只
是收拾农村,与他们无关,等到1957年时后悔却没机会逃出大陆了。
张看到最犀利的一点就是看到土改的本质,其实是以流氓为先锋,党的干部跟着分赃的
合法掠夺。并且,张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批判这种“政治最大,其他都无所谓”的行
为方式,使得这两文脱离了伤痕文学的俗套,升华得很高。
第三,这两篇文章的前瞻性非常非常优秀。海日鄙视伤痕文学有一定道理,是因为都是
马后炮,先有结论再证明容易得多。而这两文发表是在1955年之前,仅仅因韩战和土改
就推断出历史走向,张自己也1952还是1953年就脚底抹油了,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预言。
成功地预言了1957年的右派,1960年的...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11
张不是汉奸,你是汉奸。
内人党杀光,才有内蒙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你们黑五类狗崽子悲愤也没有用。
反正我们南方农村没有饿死人,武斗也只是小打小闹。
跟武汉的百万雄师差点把主席从东湖梅园揪出来差远了。
Z**********g
发帖数: 14173
12
张怎么不是汉奸了。
你发帖没意思,南方没饿死人?张写的就是南方。
P******o
发帖数: 505
13
赞楼主好文。
是不是汉奸看你怎么定义了。
残害中国人民的俄国伪军们都是汉奸。
被这些俄国伪军称为汉奸也不是坏事。
Z**********g
发帖数: 14173
14
谢谢!
我是赞同爱国爱民的汉奸的,买买提好多人叫我汉奸。
可惜我不是。
p*********3
发帖数: 8525
15
土改就是要打碎旧的生产关系
不依靠流氓靠谁?
地主和地主媳妇?
t**l
发帖数: 381
16
张不是汉奸,她只是跟汉奸同居过。根据国民党定义,凡是没有参加过政治迫害活动,
单纯为了谋生而给日本人打工的,不算汉奸,否则打击面太大。张的作品写的是生活,
也没有参与过日伪政府宣传文化组织。
无论如何那段感情,在政治上给她带来的麻烦还是巨大的。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彭德怀的党性、人性和个性
——文革人物评点之七
作者: 毕唐书
公元1974年11月29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4病室,一位代号为“145”的病人临
近了他生命的终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那瘀肿的布满着血丝的眼睛,从早到晚总是
睁开着,浑浊的眸子里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他已经不能说话,但却时常能听到咕噜的
声音,仿佛是从他胸腔里发出的撕裂声。他用那枯瘦如柴的右手在空中比划着,张着嘴
“啊、啊”地想叫喊。他顽强地在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坚持着,可是,他的元气、精力已
经耗费殆尽。他已经挣扎不起来了。他孑然一身。睁大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直到15时
35分,他那颗顽强的心脏终止了跳动。
在这个数九寒天的冷酷日子,没有任何人为他送行。
他就是曾经驰名世界的风云人物彭德怀元帅。
本来,彭德怀早在1959年就已经被打倒在地,与文革似乎已无关联;但毛泽东发动文革
却首先拿彭祭旗,并在文革中又把彭活活整死。由此可以看出彭对文革的发生影响之大
,可以看出毛对彭一直挥之不去的心结,其中玄机之所在,值得人们猜思。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谱上,彭德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毛泽东说彭是“海瑞”,一般
人也都这么看。当然,毛这样说是贬义,一般人...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1106
18
面团其实最怵出国面见洋大人,面团最喜在国内做土皇帝, 扭哥秧歌剪个之花, 与民
同乐
d******o
发帖数: 1106
19
一扫连日来的阴沉不快, 在中南海怀仁堂欢快地扭起了秧歌来
g********r
发帖数: 2630
20
人家胡哥与民同乐了一回,结果反反复复被WSN们拿出来说。再说了,秧歌是最平民化
的活动了,胡哥融入普通百姓中,不是挺好的吗。难道非学老江去唱什么意大利歌。
d******o
发帖数: 1106
21
老江 我的太阳 老江 这个绝对的阳春白雪 胡哥秧歌算是下里巴人把
c****a
发帖数: 2421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影帝和团团将来能有啥评价?
哇,那岂非可以比肩秦皇汉武的人物?
还真没看出来,一个窗花秧歌的状元,一个仰望星空的演员有这么高的历史地位
p**p
发帖数: 10318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胡耀邦,你是一个奇迹
要说关海外多大的事呢,也是海外民运脸上贴金。
但要说一点不管呢,我建议,你读一下万润南回忆胡锦涛的文章,和王军涛回忆李克强
的文章, 这些民运老哥,和领导人当年都是一个宿舍住过,一个秧歌队扭过秧歌的(
有点戏说了,这个呵呵)。
人家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凭什么凉快一边?凭你一句话?
小同学,你记得, 宪法, 你记住宪法这两个字,它比党的任何政策都要大。
k*********u
发帖数: 2897
24
最后再教育你一次,人消耗资源,但是人创造更多的财富,
所以社会才会不断变得富有,逐渐积累财富。
我不主张每家拼命地多生,实际上,人民也不会拼命地多
生了,但是,让每一个普通的家庭养的起2个小孩,这是
政府的基本责任,不管你是补贴也罢,分配也罢。
至于你说的50年前的大好河山,现在满目疮痍,我觉着你是
胡扯了。相比解放前,一个旱灾就饥殍遍野,我们今天早就
和那个晃如隔世了,好的不要太多。
我们的国家没有美国人均水多,就没有必要学习他们的过法,
老百姓有自己的活法,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再说美帝这边动不动打个鸟毛高尔夫,我看还不如老百姓集体
扭个秧歌更健康,更有意义。
发信人: chairmanmeow (chairmanmeow),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中信澳洲挖矿挖傻眼,司机年薪100万清洁工50万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6 18:54:37 2010, 美东)
这个命题本来是正确的,人多,商机也多。
但有个问题是,每个人都要消耗资源,这些资源都要从自然界去要
摆开政治不谈,看看50年前中国的大好河山,现在已经啥样子了,满目
w****2
发帖数: 12072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人民日报澄清孙维世的真实情况
网上有很多歪曲孙维世与毛泽东关系的文章,说1949年底毛赴苏联时毛带着孙一起
去,在火车上如何如何。这是谣言。下面文章是真实情况。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7178465.html
心本纯洁 无缘无故遭猜忌
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孙维世终于完成了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导演系的学业,于1946
年9月中旬乘火车经我国东北返回延安。途中,孙维世礼节性地看望了时任东北民主联
军总司令的林彪,遭到叶群的猜疑与忌恨。孙维世回到延安不久,因为国共和谈破裂,
周恩来邓颖超也从南京撤回延安。这是周恩来夫妇1940年与孙维世在莫斯科分别后,6
年来的首次相聚,父女、母女之间其乐融融。
1949年春,北平和平解放,孙维世和其他许多文艺工作者一道,扭着秧歌进了北平
城。7 月,世界青年联合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孙维世
作为文艺界青年代表入选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在东欧期间,她曾随世界“青联”组织前
往东欧有关国家参观。在参观当年希特勒自杀的地下室时,孙维世特地捡回一块石头作
为反法西斯胜利的纪念品。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活动历时半年左右才结束。
m****k
发帖数: 286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从小到大都觉得北方人没文化
其实什么是文化
如果说“文化”是科技文化知识,现代人文修养,包括现代的音乐,建筑,历史,经济
,社会学,法律
修养
如果是这么简单的知识和认识
那么文化没有地域性
因为每一个地域都有有“文化”和没有“文化”的人
所以说广东文化沙漠可以shut up
说香港文化沙漠更加无稽之谈
我还真没见过一个北方城市有文化的
你看北方那些城市
建得乡土气十足
也没什么电影,音乐
基本就闹秧歌、敲大鼓
为什么说北方人没文化
其实南方人非常重视传统
原因是祖上因中原战事频仍,一路南迁到广东
留在北方的汉民,则大多被奴役,被北方游牧民族历次轮奸,留下不少杂种
甚至在他们的语言上也留下胡族的印记
祖宗非常重视中华传统,也就是中原汉民的优良文化传统
直到今天
广东福建的人民大部分有族谱可循,有祠堂
各种纪念节日都会沿袭传统进行
最简单,每逢元宵,就会有花灯,有汤圆
冬至也吃汤圆,家家户户都会做
中秋会有祭祀活动,也会摆月饼
春节会到亲朋家拜年
广东是非常保守的社会
不像某些已经工业化的北方胡民,特别是东北一带
男盗女娼
看看全国各地风月场所的小姐都是哪里人就知道
看看海外那些风月场所的小姐是哪里人就知道
全tm
t**********t
发帖数: 12071
27
俺可不是把小说当历史看。
上次在桃园机场买了本<赤地之恋>,一本<秧歌>,读得大倒胃口。不过话说<小团圆>也
很无聊。
w*****n
发帖数: 2260
28
快乐的秧歌扭呀扭起来
w*****n
发帖数: 2260
29
欣慰小波刘诺贝尔称帝,胡歌在中南海欢快地扭其了秧歌
b*****d
发帖数: 61690
30
周永康3天内4次会见金正日 中朝关系再掀高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2日04: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岁入金秋,朝鲜平壤,芳草茵茵、鲜花吐艳。整洁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迎风飘扬的
朝鲜国旗和劳动党党旗,处处张贴着祝贺劳动党代表会议成功举行和庆祝劳动党建党65
周年的宣传画。沉浸在节日欢乐气氛中的朝鲜人民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来自友好邻邦中国
的贵宾。
10月9日至11日,应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
委书记周永康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对朝鲜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这是一次喜庆之行,友谊之行。3天中,周永康会晤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
会委员长金正日等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劳动党建党6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与朝鲜
干部群众广泛接触、畅谈友谊、共谋合作,展望未来,续写中朝传统友好浓墨重彩的新
篇章。
中朝关系再掀高潮
9日,周永康率领中共代表团抵达平壤顺安机场。上千名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朝鲜
各界群众挥舞着中朝两国国旗和花束,隆重欢迎中国贵宾到访。这动人一幕是中朝传统
友好关系的缩影。
今年是朝鲜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事业中重要的一年,是...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6302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美帝现在真高兴啊
是啊。要不江总怎么爱唱我的太阳,胡总爱扭个秧歌,连温总都爱掉两滴泪仰望星空。
I********l
发帖数: 8702
32
毛泽东发动文革之前的心情,就是姜文“让子弹飞”那部电影里最后两分钟的样子:一
个落寞孤独的张牧之望着坐着马列奔向浦东花花世界的同志加兄弟的那种迷惘和痛苦。
当然电影里没有进一步演绎以后张牧之会不会继续带领穷人跟自己过去的兄弟,今日的
先富做斗争。而在历史上,毛泽东的确是这么做了,那就是发动文革,为什么跟黄四郎
是武斗,到了跟自己的兄弟斗就是文斗了?很简单啊,毛泽东不愿意中国再一次兵戎相
见,所以下一次对浦东的进攻,一定是老百姓扭着秧歌唱着语录歌,"打倒先富打倒走
资打倒老三!”
y*h
发帖数: 25423
33
嗯,老江是wsn的学习的典范。老胡的秧歌和剪纸有失高雅……
d********y
发帖数: 6566
34
本文摘自:《扬子晚报》2007年6月12日B06版,作者:孟昭庚,原题:《艺术家孙维世
的坎坷人生》
1938年春,在延安抗大数千名学员中,有两个特殊学员,她们是母女同学,母亲是革命
先烈孙炳文的妻子任锐,女儿孙维世,是周恩来副主席和夫人邓颖超收养的义女。
幼时经历坎坷
孙维世进抗大时年仅17岁,已是一名共产党员。她能歌善舞,又能登台表演剧目,是抗
大一道靓丽的风景,堪称校花。
早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在广州秘密开会时,5岁的孙维世就开始担当起放哨的任务。
她常常趴在窗口看着外边的动静,如有陌生人走来,她就向爸爸和周叔叔报信。有时,
孙炳文外出传达党的指示,就抱着她上街,她伏在爸爸肩上机灵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看有没有形迹可疑的人在爸爸后面盯梢。所以后来人们开玩笑说,孙维世五岁就参加革
命了。
孙维世从小就跟着妈妈在严酷环境里颠沛流浪,过着动荡不定的生活,有机会就上学,
没有机会就停学,常常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妈妈烧毁秘密文件。1935年,中共上海地下党
和许多进步组织遭到国民党严重破坏,“租界”和“华界”都笼罩着白色恐怖,任锐将
14岁的孙维世改名换姓隐蔽在与共产党有密切联系的“东方剧院”...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如果美国南北战争南方胜了

墨西哥如果秧歌鲁萨克森人的比例达到美国南方那样,不会比加拿大差
n*******n
发帖数: 7628
36
胡锦涛到革命圣地井冈山同老区人民共迎新春佳节
2008年1月24日至25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江西省井冈山市,看望慰问革命老区干部群众。
这是胡锦涛同老红军、红军后代和劳动模范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胡锦涛春节期间在广西看望各族干部群众
2009年2月5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广
西看望各族干部群众。这是胡锦涛在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平圩村下平屯同壮族群众一起
织壮锦。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甘肃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2010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甘肃
省定西市安定区青岚山乡大坪村,亲切看望当地干部群众。这是大坪村村民向胡锦涛汇
报当地马铃薯生产情况。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胡锦涛看望慰问老区人民 向干部群众致新春祝福
2011年1月28日,正在陕西省延安市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安塞县沿河湾镇侯沟门村,与当地村民一起跳起陕北秧歌,共
迎新春。新华社记者...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邓 作者:jincheng918 提交日期:2011-2-3 9:42:00
早上7点半就到了莲花山,拾级而上,不到20分钟就到了山顶。
山顶广场已有一些晨练的人。不断有人走过来,朝邓的塑像拜上几拜,然后默然走
开。我也一样,站正了中轴线,双手合什,对着邓拜了三拜,沉默良久,退下。
太阳初升,金光灿烂,那只是在山上,看山下的人间,犹是雾霾纷纷。市民中心的
红黄两色,在烟霾中似乎分明,但又似乎不分明。
我知道,那许多登山拜邓的人,内心中涌着真诚的感激与怀念。但也只是在深圳而
已,这是邓的城市。在遥远的紫禁城里,早已不知邓为何人,邓路线为何物,虽然他们
常把邓的名字挂在嘴边。
在邓离开10年之后,这个国家已失去方向,陷入怯懦的迷茫之中。邓虽然没有给这
个国家指明最终的航向,但是他却已给定了路径,那就是“改革”和“开放”。然而如
今怯懦的人们既不再主动改革,也不再主动开放。这个国家已严重偏离了邓的路线,走
回的毛的老路上去——甚至有人说,是斯大林道路。
这个国家只欠勇气:改革,要勇敢地革自己的命,最终达到自我完善;开放,吸收
全人类创造的文明为自己所用。这是邓路线所应该延伸的... 阅读全帖
j***h
发帖数: 4412
38
读书首页 > 历史小说 > 延安女兵(第三卷) > 瓦窑堡的一枝黑牡丹――郝明珠的故事
瓦窑堡的一枝黑牡丹――郝明珠的故事
郝平.
陕北这块黄土地,不仅是革命的摇篮,还是培育妇女干部的沃土,我国近代杰出的妇女
领袖,都喝过延河的水,都吃过陕北的黄小米。她们对妇女运动所做出的贡献,有口皆
碑。她们称得上是延安的伟大女性。延安的女性成千上万我只讲述一位土生土长,地地
道道的延安女性的故事。她从不出名,也不显赫。但她多半生都在从事妇女工作,为妇
女的自由和解放默默地耕耘和燃烧着自己。她像一枝山丹丹花,在陕北沃土上历经风雨
沧桑,坎坷曲折。她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也自有一段平凡的美丽与芬芳。
她名叫郝明珠,曾是习仲勋同志的夫人。
追求光明.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不只是确指古代美女貂蝉和俊男吕布,也泛指陕北黄土
地上的美女和俊男。我们的主人公虽已年逾古稀,但腰板挺直,身材适中,耳不聋,眼
不花,说话声音洪亮,走路仍显矫健。她的音容笑貌仍使人能想象她年轻时候的风韵,
从而可以追溯她风华正茂年月的美丽风采……
那是1916年6月 24日的一天,陕北安定县(现子长县)瓦窑堡镇一个郝姓的贫农家里,她...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才帝影帝都文武双全
胡面瓜有才艺,剪纸秧歌没人能及,乒乓球也是一把好手
l*******n
发帖数: 1972
40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纪念刘湘波兄
李风华
2011年3月24日,刘湘波因为车祸在天津去世,享年才43岁。
湘波是我的兄长,我的朋友,更是新乡村建设的一个旗手。他有一个新乡村建设领域人
皆知晓的名字——刘老石。人们用各种名号纪念他:“中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之父”、“
农民之子”、“中国青年志愿者支农运动的一块奠基石”、“ 2006中国最具行动能力
三农人物”、“当代农村合作社运动的先驱”、……(www.liuxiangbo.net)
我以为,湘波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湘波兄1968年生在黑龙江,做过外贸,比如去俄罗斯做过倒卖生意。1997年来湖南师范
大学读伦理学的研究生,2000年毕业。我因为1999年入学,在他快毕业的时候,和他有
过一些交往。并且很幸运的是,他为我做的媒,我非常感激他给我带来的这个缘分。
湘波一生,改变了更多我想可以说是数以万计的青年的命运。他还在湖南师范大学读研
的时候,就与几位研究生创立了一个社团,叫“哲学与现实”沙龙。因为关注现实,针
砭时弊,影响非常大,有几次可以说轰动整个校园,甚至引起了校方的关注与干涉。后
来,不得不改变方式,让几位本科同学出现...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2134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个村娶了22位俄罗斯姑娘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athy2011 (r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一个村娶了22位俄罗斯姑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9 10:06:44 2011, 美东)
以前由于穷,四合村的很多小伙子都娶不到媳妇,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
最近几年,这个村的小伙子们竟然先后娶回了22个俄罗斯姑娘,成了著名的俄罗斯
新娘村。
乡村奇事,打工仔娶了个俄罗斯姑娘
1977年,李东平出生在吉林省舒兰市小城镇四合村。 由于四合村地理位置偏僻,山
多地少,非常贫困,村里的很多小伙子都找不到对象。因此,四合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光
棍村。慢慢地,李东平也到了结婚的年龄。虽然他长相俊朗,朴实善良,可由于家里太
穷,没有一个姑娘愿意嫁给他。
2000年初,父母东挪西借凑了一万元钱,李东平去了俄罗斯。
2000年3月,李东平来到俄罗斯普斯科夫州的首府普斯科夫。他发现由于普斯科夫气
候潮湿,蟑螂繁殖得特别快,可当地治蟑螂的药物却十分短缺。他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商
机,便做起了卖蟑螂药的生意,并很快赚到了一些钱。虽然当时李东平已经能用俄语与
当... 阅读全帖
b****j
发帖数: 186
42
那我们也太欺软怕硬了,反对应为他是犹太人就要对他赶尽杀绝。要就事论事。
z*******2
发帖数: 2643
43
犹太人可不软啊!
兄弟,你缺少经验啊!
bz
发帖数: 1770
44
不欺软怕硬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劣根性。要保证利益最大化。不要婆婆妈妈。
z*******2
发帖数: 2643
b****j
发帖数: 186
46
拿的器放的下才是正道,天天搞小动作,心里黑暗,一听他是犹太人就来劲了,永远没
戏。管他是什么人,你查查有没有先例让他辞职,然后开搞旧行了,生怕别人不知道你
猥琐还是怎么的。
g*********o
发帖数: 4653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摄像挺美的,尤其黑白画面渐渐地出现红绸带秧歌,很焕然一新的感觉
b*****d
发帖数: 61690
48
干部在延安修干群课内容公布:听革命故事唱民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0日01:20 京华时报
上午坐在教室,认真听教授讲课;下午坐在革命遗址,听抗战时期的革命故事;晚
上站在操场,唱陕北民歌跳秧歌……这就是延安干部学院学员的一天安排。在为期10天
或者3个月的培训中,学员们还要赶赴南泥湾,亲身实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说,从2005年至今,该学院用这样的“延安模式”
,举办培训班567期,培训党政干部2.8万余名。99名厅局干部受训
得知到延安干部学院进修的消息,赵巍有些激动。他现年39岁,有着18年的党龄,
是广东省保监局副局长。他参加的是“第5期厅局级领导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6
月15日开班,为期10天。班上学员99人,来自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等单位,均为厅局级
干部。
入学当天,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向学员们介绍,学院以党史党建、革命
传统和基本国情为培训重点,充分利用延安及周边地区的革命历史资源和实践资源,将
综合运用讲授式、体验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现场体验和社
会实...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10875
49
这倒是。爱玲姐后面好几部比如秧歌什么的也是反共的,很愤青。
c*******7
发帖数: 3763
50
当年老江勇斗(怒斗)港台媒体记者(too simple, too naive),简直就是绝版啊。
不像现在的河蟹帝,一天到晚死板着一个脸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深不可测,最后才被
验证成黔之驴。整天除了剪纸、跳秧歌、做女人床边拉着女人手笑一笑之外,就是一面
无表情的死板脸。。。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