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 发帖数: 8336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0 07:40:17 2016, 美东)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2 禅宗
百科名片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
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
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
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
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
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目录
简介
宗义概述
印度源流
禅宗的早期发展
禅宗的成熟期
中期禅宗
明清禅宗
现代禅宗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至中国开始,至六祖慧能大
师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
宗,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当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临济宗
大慧宗杲起而倡话头禅,曹洞宗宏智正觉倡导默照禅,至于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
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至于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与
儒、释、道三教合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633 | 3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
|
O*********9 发帖数: 552 | 4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5 摩诃衍撰 (依据敦煌本辑校)
问曰:今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谨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
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有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一问:或有人言,佛者无量多劫已来,无量(一九)功德,智聚圆备,然始成佛
;独离妄想,不得成佛。何以故?若只离(二〇)妄想得成佛者,亦不要说六波罗蜜,
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既若不如是说,于理相违。
答:一切众生,缘无量劫已来,常不离得三毒烦恼,无始心想习气妄想,所以流浪
生死,不得解脱。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却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
为已得度者。又金刚三昧经云:佛言一念心动,五蔭俱生,令彼众生,安坐心神,住金
刚地,既无一念。此如如之理,具一切法,又金光明经第二云:一切烦恼,究竟灭尽。
是故法如如,如如之智,摄一切佛法。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心想妄想(二一)㈨则诸
佛如来法身不思(二二)议智慧,自然显现。又法身即顿现,示报身及以化身。又诸法
无行经:佛...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6
arahants
left
SeeU法友, 想问你贴的中阿含这经的一些疑问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11.htm
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
1
这里说的”心解脱”,是安止定的禅定?
2
安止定,一般会说
四无色定(四空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里 “无量心解脱” 似乎是比空心解脱更先有的禅定,
是对应哪个 ?
3
舍利弗的说法,安止定也是心解脱,
那么在安止定中死去,死后也心解脱吗?
4
舍利弗的说,熄灭贪嗔痴,也有这样的禅定。空、无相、无所有
这个是模拟,而不是说真的熄灭贪嗔痴达到安止定吧???????
从熄灭贪嗔痴来看,这些禅定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辞。
那是说,空、无相、无所有,都一样是熄灭贪嗔痴的一些模拟于安止定的说法,
看起来很像模拟。
5
这里贪嗔痴 称为”量”, 无量心解脱,就是模拟于没有贪嗔痴。是这样理解吧?
6
那,对于贪嗔痴的熄灭,达到”空”就可以了,不须达到”无所有”?
中部43经/毘陀罗大经(小双品)(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5 | 7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七日讲于杭州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
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
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
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知见正是学佛的第一要事。我们上次
已经讲了很多,怎样修行能明心见性,见性之后怎样保护,进一步怎么放任。但是,大
家对这点还是不甚理解,所以有人给不修正法的人说些相似神奇的话,一拉就拉过去了
。现在这个时代,魔法横行,不知道有多少邪恶的人使用种种花样来骗人,榨取钱财,
引人入邪路。所以知见第一要正,免得上当受骗,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还是要再讲知见
正的重要。
就知见讲来,有很多不同的知见,今天我们就藉《禅》刊这篇文章——《禅和密的
关系》,扼要地和大家讲一讲:禅宗与密宗的见地如何,修的方法是否相同,证的结果
是不是一样。在佛法五种知见外有一种凡夫见,凡夫见就是着一切事物都是实有,一切
东西都实实在在有。所以向外追取、求得、贪得无厌,因而造业受报,生死不了,这是
凡夫知...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5 | 8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 自知,设
有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
信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 疑之劣性不除,
转因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
甚矣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辗转自误,更以误人。 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
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 子禄,终究
不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
切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 著,佛又不许。因此
世间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9 本解序文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一卷
壹、前言
贰、概要
一、教起因缘
二、本经体性
三、一经宗趣
四、方便力用
五、所被根器
六、藏教所摄
七、部类差别
八、译会校释
九、总释名题
叁、正释经义
(壹)序分(第一至第三品)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二卷
(贰)正宗分(第四至第四十二品)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三卷
国界严净第十一
光明遍照第十二
寿众无量第十三
宝树遍国第十四
菩提道场第十五
堂舍楼观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大乘无量寿经解 第四卷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0
“心一境性”或者初禅,应该与”禅那”的争议一样
禅那几乎是禅定的同义词
可能多数人认为”禅那”指安止定、”心一境性”、能所合一,也就是杂阿含中说的
”净念、一心”。
而剎那定、近行定还不算禅那,也就没达到初禅。
但杂阿含中说的初禅并没有 ”净念、一心” (心一境性)
不知为何后世人都说初禅必须有”心一境性”?
缅甸禅师诠释“禅那”区分为止禅禅那、观禅禅那
但有学者指出”观禅禅那”没在巴利经、论及注释文献提到。
另有学者温宗堃认为巴利注释文献里,“观相(禅那)”具有“燃烧义”及“观照义”,
”观禅禅那”未出现在巴利注释文献中,但其内涵与注释书的“观相(禅那)”相合,
因此“禅那”不仅属于色界、无色界可称为禅那,毗婆舍那乃至出世间的道、果,亦涵
盖于禅那的范畴中。
我认为,既然佛教的”禅那”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
那么安止定或”能所合一”的心一境性如何思维修或静虑呢? 不懂
我认为,很可能佛教的禅那或者杂阿含中说的”净念、一心,并不一定是”能所合一”
也就是说,佛陀说的四禅有两种,
对于直接找佛陀修行的人,佛陀说观禅四禅
外道已经修了安止定的人,佛陀说止禅四禅
当时有很多外道跳槽找佛陀修...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1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演变
。从部派佛教的三世实有说,到大乘佛教绝对唯一的真如法性,最后于公元五世纪后产
生的如来藏佛教描述一切众生本具清净自性,真常唯心的内容,使原始的佛教成为了佛
梵杂糅的产物,逐渐被奥义书的思想所同化。
大乘佛教是公元前二世纪在古印度出现的新思想,...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2 接下来要谈四果。什么是四果?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就是断了三
缚结,成了须陀洹。二果就是薄贪嗔痴,就是二果。接下来三果,就是断了五下分结,
成了阿那含。接下来四果,就是断了五上分结成为阿罗汉。
首先我们就要略谈初果,初果所断的是什么?初果所断就是我见(身见)、疑见、
戒禁取见。其中我见也叫作身见,也就是说这个断我见,它是观察五阴十八界里面的识
阴不是真实我,既然不是真实我,他就把它断除。然后他也观察欲界这个色身,也是虚
妄的,也不是真实我;因为这样的结果,就把(欲界)我见身见断了。所以如果有人主
张:“我在就自在。”你就知道他是没有断我见。或者有人主张:“要把握自己,要掌
握自己。”你就知道他的我见没有断;如果他称为他已经证菩提,那就是大妄语。既然
把我见身见都断除了,他对这个就不怀疑,疑见就断了(于诸方大师不疑,是名断疑见
)。因为他接受了,如果不接受,疑还是存在,所以就没有断疑。就是因为他已接受了
,就把疑见断了;因为断了,然后他去观察诸方大师:这位大师到底有没有断我见?这
位大师有没有断身见?他一一如实的了知以后,从此不再怀疑;也就是说他很清楚这大
师...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1437 | 13 第五章天使恶魔亲如一家
每个人小时候,都写过类似「我的妈妈」这种作文,我自然也不例外,对于
不曾见面的母亲,我有过许多的憧憬与想象,但若早知道她是这样的人,我肯定
直接就把作文簿撕烂,省得玷污纸张。不过,天生万物,一物自有一物克,凤凰
天女看似天不怕、地不怕,但只要一个人心里有重视的东西,就可以拿来利用。
为了证实这一点,也为了让我们以后安全一点,别老是感觉旁边有一头肉食猛兽,
我找凤凰天女私下商量,希望她稍微收敛言行,被她一句话给骂回来。
「哈!好笑,我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哪轮到你这小畜生来说话?」「话不
是这样讲,娘,妳特立独行,这样子做事很难看啊!」
「有什么好看难看的?雄狮从不在乎羊群的想法。」
「我知道妳不在乎杂鱼,但妳这样子肆无忌恽,心梦她很痛苦啊!」
「什、什么?」
什么都不在乎的凤凰天女,露出了惊骇的表情,而我趁胜追击,解释了黑龙
王的特殊教育,心梦的道德感很重,对于母亲这样的言行,她感到非常羞耻与痛
苦,只不过长幼有别,她不便出言反对,只能暗自垂泪。
「有一个这么逢奶便抓,见到男人就抓来上,连他妻女都不放过的母亲...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48 | 14 首发梦幻泡影吧吧
http://tieba.baidu.c.m/f?kw=%C3%CE%BB%C3%C5%DD%D3%B0%B0%C9&f[s=yqtb
感谢船兄
【第一章】——天条
【第二章】——术藏
【第三章】—— 成亲 决战
【第四章】——闭关百年
【第五章】——意外的结局
【第一章】——天条
到处是树木,遍地是花草,整个天门变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连那些被攻破的
城池也被绿色所覆盖,残垣断壁上生长出灌木和藤蔓,曾经被鲜血浸透的战场更
是树木成荫。
这原本是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会达到的成果,现在却只花了短短十年,
这一切都是因为木灵。
木灵已经和天门里的这片空间融合,使这个空间的生机变得异常旺盛,和木
有关的大道也变得异常活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谢小玉的存在。
所有植被的根部密布着一层细密的藤蔓,它们非常特殊,一根根纤细如发丝,
拳头般大小的一团能够延伸出数里方圆,化作一张细密的罗网,这些藤蔓互相交
织着,将天门里的空间连成一片。
这些植物是从鬼藤演化而来,能够吸收幽冥之气,转化为无尽的生机,还带
有寄生的特性,能够寄生在任何一种植物身上,不过并不需要吸收植物的生机,
...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15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16 说大目揵连尊者是被打死的,有点误导。
大目揵连尊者被打重伤,即便如此,“欲住寿经劫者。亦可得耳”,
因为不忍见世尊取般涅槃,和身体极为疼痛,才欲取般涅槃
《增一阿含经》
“是时。大目揵连而作是念。此诸梵志围我取打。骨肉烂尽。舍我而去。
我今身体无处不痛。极患疼痛。又无气力可还至园。我今可以神足还至精舍。
是时。目连即以神足还至精舍。到舍利弗所。在一面坐。
是时。尊者大目揵连语舍利弗言。此执杖梵志围我取打。骨肉烂尽。
身体疼痛。实不可堪。我今欲取般涅槃。故来辞汝。
。。。
舍利弗言。诸有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多广演其义。若彼人意中欲住劫、
过劫。乃至不灭度。何以不住而灭度乎。
目连报言。如是。舍利弗。如来言。若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
欲住寿经劫者。亦可得耳。但如来住劫住者。我亦住耳。
但今日世尊不久当取般涅槃。众生之类寿命极短。又我不忍见世尊取般涅槃。
然我身体极为疼痛。欲取般涅槃。
”
其次,大目揵连尊者涅槃时的状况,
虽然外相没那么重要,但是要说这不是瑞相(神通变化,大地震动,天人供养),
读过阿含的估计就很难说出口。
《增一阿含经》
“目连躬自露地敷座而坐。而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第...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17 五.什么是出世间禅
在佛教中有“凡夫行静虑”、“义分别静虑”和“缘真如静虑”这三种分类。
如果你安住在诸法无自性的心念中,通过心的空性,断除心的无念、明、乐的状态,
是第二步境界,叫义分别静虑。第三步境界就是远离一切空和非空、明和不明的执著,
这就是缘真如禅定。
在禅修过程当中,有人感受到乐、有人住于无念、有人住于空,这三种觉受中,空的
感觉是比较好的。但这种“空”,只是一无所有、豁然空虚的状态,并非是对诸法显现
的当下,没有丝毫实有本性的认识。安住在世间禅中,最高可以达到四禅八定乃至无色
界的非想非非想天,却不能从三界中解脱。
要从世间禅进入真正的出世间禅,仅仅“义分别禅定”的“单空”是不够的,还要达
到缘真如本体的禅定,就是远离空与不空,认识心的无缘赤裸的本性。这种境界,在禅
宗中叫明心见性;在密法中,称为认识觉性。
大圆满密法中讲到光的明点,其实,人的心有一种自然的光,这种心的自然智慧的光
明,会呈现在心外。在虚空的映衬下,可以在空中看见这种光。密宗的托嘎修法就是观
清净、透彻的蓝天。以顿超的方式见到了然、明然的心地境界。当然,刚开始时什么也
看不到;但慢慢地...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0ze4a.html
我写的博文是净化灵魂,升华生命内在境界的法理智慧。必须有实质性的修行,心灵
的忏悔,禅定的境界,对人生态度的归正,方方面面的圆融,整体升华提高,才算得
上是真正的修行。如果心的基点依旧落在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情欲执着上面,看法理
就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要单纯靠禅定往上修,一个境界几年走不过去。因为心灵没有标准,在起心动念的时
候,不知道哪个不是你的。但坚持学正法,会把不属于原始真性的习气业力全部清洗
掉,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思维不是你,思维就己经不见了。心灵境界纯净了之后,会
发现平常可以让你生气的、执着的、容易激动的这些情绪,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还没
有准备去改的时候,就己经不见了。为什么呢?那就是正法,那就是真理,而真理的
本质一定解体虚妄。
慈悲,不要认为是有意的,是一个“神”有意为你做什么,不是的。慈悲是神本质的
一种特质,就像人有感情一样,没有感情的法界内的空性称为慈悲。它存在生命的微
观构成中,从空性绽放出来的一切光明,内核里就带有无私、奉献、无我,就带有智
慧和无边圆融事物...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9 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
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
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
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
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
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
三...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0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契理契机。
(仅供参考)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选自《心声录》: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31)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2011-08-22 21:01:21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203
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
,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一) 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
(二)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三) 背觉合尘与背尘合觉勤
(四) 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五) 真觉路会归净土
(六) 觉路进程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
;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
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
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 阅读全帖 |
|
E*********g 发帖数: 185 | 21 释宏海
引言
作为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太虚大师为振兴佛教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
至今仍然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其激情澎湃的三大革命、宏伟的僧制建设蓝图、开创
性的人间佛教口号,还在不停地鼓舞着教内的后来之人。然而正因为我们对大师这一方
面的过于关注,就常常容易忽略大师在修证上的成就,所以尽管过去了六十年的岁月,
我们对大师的认知还是过多地停留在轰轰烈烈的层面。因此次予会的因缘而又去翻阅大
师的著集,其中《我的宗教经验》一文引起我的注意,阅读后深生惭愧也深受感动,我
们的忽略并不代表大师在修证上的欠缺,恰恰相反,虽然由于婆心切切而在修证上未能
实现自己的期望,但其所达到的高度则绝对具备了作为一代宗师的资格。在此希望通过
本文的讨论,让我们对大师在修证方面有些认识与了解,使大师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更加完满、清晰,是我写这篇论文的初衷。
一、关于《我的宗教经验》一文
《我的宗教经验》一文并不是太虚大师亲手撰写,而是大师在1940年访问印度时,
参观朝拜了古舍卫国城与祗园精舍旧址后的第二天早上,在所下榻的巴仑坡摩托车河拉
甲(大王)舍卫国,所以把自己的...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2 你对噶举派真的有了解么?看看关于密勒日巴祖师的开示再诽谤好不好?
噶玛噶举 创古仁波切开示 —— 密勒日巴尊者摄受具器弟子的故事
噶玛噶举 创古仁波切开示 —— 密勒日巴尊者摄受具器弟子的故事
开示: 创古仁波切(堪布罗卓丹杰翻译)
地点: 香港观塘创古密宗佛教中心
密勒日巴尊者一生当中,总共讲了十万首道歌。「摄受具器弟子」是当时密勒日巴尊者
在西藏的一个地方叫绕马的「菩提虚空堡」所唱颂的。那为什么这个地方会称为「菩提
虚空堡」呢? 因为密勒日巴尊者在这里禅行,而得到了究竟证悟,所以被称为「菩提虚
空堡」。
虚空堡其实是一个山洞,密勒日巴尊者总共在六个主要的山洞于不同的修行法门而得证
悟。
《摄受具器弟子》
通达无我实相之上师,我以三门殷重敬祈请,加持我及我之诸弟子,
令皆通达无我之实相!祈以大悲摄受令彼等,皆从我执境中得解脱!
护畜牧童听我言,达持吾我此心识,深观于彼不见「我」;
若能修持大手印,无见之见必能得。
若欲修持大手印,需植深厚之法基;
诚信善慈必具足;,努力培植诸善根。
大手印道之先件;,需信轮回因果法;
若欲出现大印果,应求上师传灌顶。
以及口诀并引导,先使自身成良器;...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3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2011-08-22 21:24:03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38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
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24 正益老师
我们要说「被误解的大乘修行」是怎麽一回事。
因为许多人都说他是在学佛,他也在学大乘法,可是他对於大乘法教所讲的真如,他
并不完全信受。他认爲真如就是像「我」一样,有眼睛,然後看得见丶看得到,也就是
说,他把六识这些意识然後眼识等等的体性当作是自己,所以他最後还是落在意识心常
见的我见里面,他对於真实法是难以了解的。所以,众生应该要去信受一件事情,真如
是远离见闻觉知,没有见闻觉知。然後从这样你来作一个方便,你才有办法来了解,如
何契入这个佛法;不然,都陷在见闻觉知里面,你是不可能契入真正大乘法的。所以,
对於大乘法中所说的,包括说怎样才可以避免断见,也是如此。
许多人信受大乘法的同时,他也在想说,大乘法应该会有境界。境界是什麽呢?就是
我能够感受的,我能够觉察的。所以把境界当作是常住法,所以涅盘应该是在我之外的
,证悟也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境界。然而他们却不晓得说,证悟从来不是境界法,证悟
不是这些人所想像的涅盘境界,证悟不是什麽清凉或等等丶这些等等。可是,因为证悟
之後,证悟者却可以说:证悟本身是清凉法,证悟本身是如如法。那为什麽呢?这其中
差别就在说,你意识心去找到这个如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5 缘觉菩提跟声闻菩提一样,都是从佛菩提道当中细分出来的解脱道,它们修学的方
向跟目标,都是要断除我见进而断除我执,然后证得解脱,出离三界生死。
那什么是我见?什么又是我执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就是认取三界的五阴或四
阴,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色界的有情有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
行阴、识阴这五阴;无色界的有情没有色身,所以没有色阴,但是还有受阴、想阴、行
阴、识阴这四阴。“我见”就是去认取这三界当中的五阴或四阴之中,有一个常恒不坏
的我这样的见解。我执如果加以细分的话,又可分为我执跟我所执,我执就是执著前面
我见当中,所认取的那个常恒不坏的真实我,然后加以执著不舍,这个就是我执;我所
执如果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对我所有事物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我所执。但是我们如果
进一步的去加以细究的话,我见就是执取物质的色身为真实不坏的我,还有执取意识觉
知心为真实不坏的我!这样的见解,一般人当然在常识上或者说在经验上能够知道:物
质色身是不可能常恒不坏的,因为都是会坏的、会坏灭的!但是却会执著这意识觉知心
,是能够横贯三世,能够从过去生转生到今生来,今生舍报之后又会转生到...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6 主讲人:净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仁者,今天是为了即将剃度出家的这位居士,再专题讲一下“达摩与明心见性
”, 也为我们各位共同受持共勉,达摩祖师曾为我们留下的法语有:《达摩宝卷》,《
血脉论》,《悟性论》,《四行观》和《破相论》。达摩是中国的初祖,禅宗认为是祖
师,我四上少林,三次去过达摩祖师打坐的默然洞。达摩祖师在中国留下了很多玄妙法
语,到现在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达摩祖师对中国的佛教历史影响非常重大,不但是传
了禅、也传了密,对净土也有影响。由于今天的一些人到现在也不理解达摩祖师留下的
法语,以文解义,一说“人人是佛”那还修啥呀。一说“佛不度佛”,我也是佛还度啥
呀。因此我就用今天的话把它说出来,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认识达摩祖师的法语真相
都非常重要。达摩祖师的身份、背景,我略去不讲,我讲记载上没有的,只讲实相,他
到中国来是怎么回事,也不说那部论。就根据我知道的难懂的地方,来共同谈一谈。
一是达摩祖师到达中国,开始到南华寺,一些中国的法师一看来的僧人光着脚,连
鞋都不穿,就知道是从印度来的。佛法是印度产生的,佛是在印度示现的,大家就请...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禪與金剛乘的相遇-鈴木俊隆与邱阳创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5:17:04 2014, 美东)
在一九七〇年初,铃木俊隆禅师已经阅读过《动中修行》——这本由一个刚抵达美
国的西藏上师邱阳·创巴仁波切所写的书。一些铃木禅师的学生,曾听闻创巴仁波切讲
法,见过他,并向铃木禅师赞扬创巴仁波切。有一天傍晚在佩奇街(译注:当年旧金山
禅中心之所在)用过斋饭后,铃木禅师突然说:「有个人物要来临了。在他到来之后,
也许除了我之外,没有人会留在禅中心。」然后他笑了起来。当时无人能体会他在说些
什么。他所谈的即是创巴仁波切。
创巴和铃木一九七〇年六月于塔撒加拉(Tassajara 闭关中心)相遇;乍见之初,
他们立即建立了强烈的联结。创巴与他极为年轻的英国妻子(译注:即 Lady Diana
Mukpo),和几个他的学生到达当夜吃了晚饭。餐毕,铃木进来了,并坐在创巴的对面
。他们专注地相互凝视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禪與金剛乘的相遇-鈴木俊隆与邱阳创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5:17:04 2014, 美东)
在一九七〇年初,铃木俊隆禅师已经阅读过《动中修行》——这本由一个刚抵达美
国的西藏上师邱阳·创巴仁波切所写的书。一些铃木禅师的学生,曾听闻创巴仁波切讲
法,见过他,并向铃木禅师赞扬创巴仁波切。有一天傍晚在佩奇街(译注:当年旧金山
禅中心之所在)用过斋饭后,铃木禅师突然说:「有个人物要来临了。在他到来之后,
也许除了我之外,没有人会留在禅中心。」然后他笑了起来。当时无人能体会他在说些
什么。他所谈的即是创巴仁波切。
创巴和铃木一九七〇年六月于塔撒加拉(Tassajara 闭关中心)相遇;乍见之初,
他们立即建立了强烈的联结。创巴与他极为年轻的英国妻子(译注:即 Lady Diana
Mukpo),和几个他的学生到达当夜吃了晚饭。餐毕,铃木进来了,并坐在创巴的对面
。他们专注地相互凝视着... 阅读全帖 |
|
k*****c 发帖数: 1670 | 29 《阿里布达年代祭》(54)大结局
第一章 祸起萧墙.猝然碎脑
在东海之滨,我与大当家加藤鹰的会面,意义非常重大,他告诉我很多东西,其中
更包含我所不知道的秘密,暗黑召唤兽的源流。
淫术魔法书中,只有地狱淫神,压根就没有提过暗黑召唤兽,而我调查当年史料,
发现法米特曾造访南蛮,和当时的凤凰天女有接触,依此推测,暗黑召唤兽这邪门东西
,该与羽族十二兽魔有相通之处,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活人祭。
这是我个人的推测,后来证实这想法没错,只不过搞出暗黑召唤兽的,并非法米特
本人,而是与他同时代的凯萨琳女皇,这女人心狠手辣,不但一举坑杀掉所有情敌,还
搞出这空前绝后的黑暗邪物,所以说,女人确实是惹不得。
“其实……并不是这样……”加藤鹰道:“暗黑召唤兽在凯萨琳的手上,确实被搞
得无比邪恶,但究其源流,光明正大,其实出自慈航静殿的佛门秘传。”
大监狱密室内,暗黑召唤兽本体的惨状,我亲眼目睹,堪称我此生最大恶梦之一,
几乎就要弄成精神伤害,那种邪恶、残忍、血腥、痛苦,,,堪称黑暗的极致,连整天搞
牺牲、血祭的伊斯塔人也要自叹不如,所以我听到光明正大这个词的时候,差点就一口
口水狂喷出来。
不过...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0 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始
西藏白教第二十四代上师白莲花造
藏德客齐达瓦桑杜喇嘛译
英美国伊文思温博士校释
三密弟子光明心译汉
敬礼顶礼宝贵白系历代上师
所造文体为方便凡俗连续之能知,使之面对圣智故,此中阐明修法引导,名曰俱生
大手印。计分为三:一 入门教言。 二 本文要义。 三 结述。
一 入门教言
(一) 世间教言
具如他处所明。
(二) 出世教言
1 归依发心与上师相应
以归依,发心,及与上师相应为发端。
2 七支禅坐
现证毗卢遮那论云:端直其身,坐金刚座,专系一缘,为大手印。备此,双足应作
佛座之式。双手平衡,置于脐下。脊柱劲挺,胸部前突。屈颈如钩状,下颚紧压喉结,
舌抵上颚。心流常随感觉而起,以感于外物者为甚,是以目勿转瞬,或勿迁动,唯应注
视一处,约当于五英尺有半之距离。上乘七支禅坐,名曰毗卢遮那七法,亦即了解心物
过程之七法。所谓调整身体以深入禅定之五重法式,即由此成立。
3 七支禅坐之果
双腿交叉,调节入息。双手平衡,体内热流分布。脊柱劲挺,胸部前突,调节脑液
,普及全身。屈颈调节出息。 舌抵上颚,目注一处,灵热入于中脉。如是五种气流,
既入中脉,专司其他机能之气流,同时亦...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1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下)
林建德
印顺法师一生努力为行菩萨道,换来的是批评与不认同,无怪乎他有「冰雪大地撒种的
痴汉」之感叹。
所以,如果印顺法师真有悲哀,这似乎才是他的悲哀。
修证的基础在闻思
关于「修证」的部分,恒毓在文章前面曾引到现代禅张嘉尹教授的话∶
李元松认为,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佛教的修证,无
论是阿含、般若还是禅、密、净土,都是有系统、有次第的,而且是具体、明确的。但
是台湾的佛教界,上焉者尚能遵循经教,教育学人;中焉者把心理学知识与劝人为善的
人乘佛教相结合,误以为这就是修行;下焉者则强调灵异感应、健身养生、消灾解厄。
……对台湾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印顺法师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佛法修证道的重要性,将志
求解脱的壮志贬抑为「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认为传统汉传佛教中重视修证道的禅、
密、净土是偏离正道的佛法。不少佛教徒与佛学研究者均受其影响,对禅宗、密教和净
土宗存有否定和排拒的心理。这种种因缘都使汉传佛教的修证道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
上述引文中,笔者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笔者同意「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
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而台湾佛教...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2 ☆─────────────────────────────────────☆
Yisu (大头教主) 于 (Thu Apr 5 09:35:34 2012, 美东) 提到:
问:"一切众生及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有什么差别?"
答:"“善男子,圆满觉悟的自性,不是前面所说的五种性,因随缘而起,所以说是‘
性有’;又随缘而起不是实有,所以无处取、无所证。在真如实相中,实则没有菩萨和
众生可言。这是为什么呢?菩萨和众生都是幻化的,因为幻化的都将消亡,也就没有可
用以取证的。比如眼晴不能看到自己本身,自性本来平等,不是强制使他们平等的。迷
惑颠倒的众生不能除灭一切幻化,对于一切幻化或除灭,或未能除灭,除灭的功力不等
,则便显有差别。如果随顺寂灭圆觉,平等无待,也就没有寂灭以及证悟寂灭的人。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便妄想有实在的自我和爱我的人,而不知道因
为有念念生灭,所以才生起憎爱,沉迷于五欲中。如果能够遇到好的教友,教导他开悟
清净圆觉本性,明了诸法起灭,则会知道此生空自担负忧悲苦痛的劳虑。如果有人永远
断除劳虑,就能得知法界清净,如果执着于清净见解又会成为自己...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3 主讲人:净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仁者,今天是为了即将剃度出家的这位居士,再专题讲一下“达摩与明心见性
”, 也为我们各位共同受持共勉,达摩祖师曾为我们留下的法语有:《达摩宝卷》,《
血脉论》,《悟性论》,《四行观》和《破相论》。达摩是中国的初祖,禅宗认为是祖
师,我四上少林,三次去过达摩祖师打坐的默然洞。达摩祖师在中国留下了很多玄妙法
语,到现在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达摩祖师对中国的佛教历史影响非常重大,不但是传
了禅、也传了密,对净土也有影响。由于今天的一些人到现在也不理解达摩祖师留下的
法语,以文解义,一说“人人是佛”那还修啥呀。一说“佛不度佛”,我也是佛还度啥
呀。因此我就用今天的话把它说出来,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认识达摩祖师的法语真相
都非常重要。达摩祖师的身份、背景,我略去不讲,我讲记载上没有的,只讲实相,他
到中国来是怎么回事,也不说那部论。就根据我知道的难懂的地方,来共同谈一谈。
一是达摩祖师到达中国,开始到南华寺,一些中国的法师一看来的僧人光着脚,连
鞋都不穿,就知道是从印度来的。佛法是印度产生的,佛是在印度示现的,大家就...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禪與金剛乘的相遇-鈴木俊隆与邱阳创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15 15:17:04 2014, 美东)
在一九七〇年初,铃木俊隆禅师已经阅读过《动中修行》——这本由一个刚抵达美
国的西藏上师邱阳·创巴仁波切所写的书。一些铃木禅师的学生,曾听闻创巴仁波切讲
法,见过他,并向铃木禅师赞扬创巴仁波切。有一天傍晚在佩奇街(译注:当年旧金山
禅中心之所在)用过斋饭后,铃木禅师突然说:「有个人物要来临了。在他到来之后,
也许除了我之外,没有人会留在禅中心。」然后他笑了起来。当时无人能体会他在说些
什么。他所谈的即是创巴仁波切。
创巴和铃木一九七〇年六月于塔撒加拉(Tassajara 闭关中心)相遇;乍见之初,
他们立即建立了强烈的联结。创巴与他极为年轻的英国妻子(译注:即 Lady Diana
Mukpo),和几个他的学生到达当夜吃了晚饭。餐毕,铃木进来了,并坐在创巴的对面
。他们专注地相互凝视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众生本来就颠倒,喜欢有境界的神通法门,不喜欢本来就没有境界的智慧法门;
因此当然要将神通加以详细说明。
世俗所谓的神通,乃三界中众生意识境界分段入出之法,它在整个佛菩提道上虽然
也属于佛菩提道上的一部分,但是它占整个佛菩提道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虽然佛弟子们
在适当的时机也要修神通,譬如在戒慧直往的菩萨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但是绝大
部分菩萨不在神通用心,反而在智慧法门用心,也就是在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用心
;因为佛菩提道所注重的是没有境界、属于无为法的智慧法门,而不是有境界、属于有
为法的神通。基于如此,分三点来加以说明。
首先要谈的是,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而意识是被生的法,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
;既然意识是生灭法,依附意识而有的神通当然更是虚妄法。为什么意识是被生的法,
是生灭法,当然要加以探讨,以免被恶知识误导而多走了冤枉路。
佛在《中阿含经》卷五十四开示如下:“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
、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经文里说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出生了
眼识,眼识能够分别色尘之青黄赤白之显色;耳根与声尘相接触后出生了耳识,耳识能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7 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 (一)
我们来聊一聊鸠摩罗什法师是谁?也就是“鸠摩罗什与中国佛教的关系”。
鸠摩罗什法师生活在公元344年到413年之间,他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佛教在佛经翻译
的成就上,最重要的两位大师之一,另一位则是玄奘法师。如果就影响中国佛教徒的广
度上,罗什法师甚至超越了玄奘法师,可以称得上是与佛弟子结缘最多、最广的一位译
经法师。
我们先简单地来说一下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生平,有关他的故事在坊间非常的多、也
很详细,他的名字鸠摩罗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作童寿,也就是期许他在童年的时候
就已经有一个老人的德行。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父亲叫作鸠摩罗炎,出生在中印度的官宦
之家,也就是刹帝利种姓;依印度当时的种姓制度,这个家族是可以世袭官位的。可是
罗炎不愿意做官,他比较喜欢云游访师学道,于是就各处的去游学参访;他到了龟兹国
,也就是现在新疆库页附近;国王呢,听说从印度来了名人,就请他到宫里头去接受供
养,国王相谈甚欢,就把王妹耆婆许配给罗炎,后来生下了鸠摩罗什。比较特殊的是在
耆婆怀孕期间,耆婆本来不懂印度的梵语,可是怀鸠摩罗什的时候,竟然忽然会了印度
语,而且辩才无碍... 阅读全帖 |
|
k*****c 发帖数: 1670 | 38 第一章
阳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身上,空气仿佛凝滞了,没有一丝微风。虽 然是仲春
天气,董超与薛霸却走得汗流浃背,两人只拽了根哨棒,行李、包裹都 挂在林冲的木
枷上。
“贼厮鸟!”薛霸恶狠狠道:“莫若就在此地结果了他!也少走后面几千里 的路。”
“噤声!”董超压低声音道:“昨晚你施计策拿开水给他烫脚,这厮的眉毛 也不挑一
下,滚开的水烫上去,脚背不见半点红!你还瞧不出林教头这一身的好 功夫?”
薛霸急道:“老董!咱们拿了钱的!你若是打退堂鼓,太尉府那钱可是好白 拿的?”
“偏是你急!”董超拉着薛霸又堕后几步,远远瞧着林冲的背影道:“这厮 功夫扎手
,等闲制不住他。若是用强,怕是坏了我一 一人的性命。”
薛霸悄声道:“依你之见?”
董超从袖中摸出一根竹管,然后拿出腰间的水囊,拔开塞子,把竹管的蜡封
蓦骜岭 ^、揭开,将里面的粉末倒进去。
“这是我花了 一个银铢才买来的,饶是大罗金仙,只要吃下去,一时三刻也要 筋酥骨
软……”
忽然旁边呼喇一声,把两人唬了 一跳,仔细看时,却是一只野鸡从林间拍着翅 膀飞出。
薛霸眼明手快,抄起哨棒将那只野鸡打下来。两人对视一眼,董超提着野鸡的 两只翅
... 阅读全帖 |
|
J****0 发帖数: 2400 | 39 第一章 鼎天剑气·罗汉神威
开战之前,李华梅虽然尚未取得突破,但我在做战术估计时,已经考虑过这种可能
,所以李华梅的临阵突破,对我们不是什么太意外的事。毕竟,就算李华梅没冲上第九
级,但黑龙王怎么看都不可能只有第八级,越级挑战根本是无可避免的。
越级挑战,要怎么才打得赢?古往今来,无数次的战斗,早已证明越级挑战不是单
纯硬着头皮往前冲,凭着正攻就能办到,尤其是越高等级的战斗,这种情况就越明显,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战斗经验也早就证明,越级挑战绝非不可能,虽说强中更有强中手
,可绝不是每个高手,最后都死在更胜于己的高手手上,相反的,高手被远弱于自己的
敌人给干掉,这种案例屡见不鲜。
为何会有这种现象?那当然就是因为各种阴谋诡计,说穿了,也就是尽量削减强敌
的实力,让强敌无法在战斗中发挥应有实力,最后败得凄惨。听起来很卑鄙,不合武道
精神,但这就是慈航静殿一直在干的事,尽管他们被奉为光明正义,可是扔一堆结界封
锁敌人,让敌人发挥不出真正实力,和下一堆毒药、诅咒,让敌人发挥不了实力,我看
不出哪个比较邪恶一点。
这场战争,只求胜利,不问正义,但即使我们愿意不择手...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40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Sat Nov 12 17:59:42 2011, 美东) 提到:
国内二十几个大小诗词论坛、贴吧、诗社等联合举办2011年年终诗词大赛,不知有人愿
意参加否?特点是对诗词的格律要求很严格。
要求如下:
2011年岁末网络二十六坛诗词联赛方案实施细则
为弘扬诗词文化,交流创作技艺,由半生缘论坛茶韵发起,5460论坛跑堂总策划,
二十六个网络论坛、诗社与诗词群决定联合举办2011年岁末网络诗坛诗词联赛,并一致
认同本届联赛重在参与、交流和提高。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定本联赛方案
实施细则。
一、联赛主题
1、主题:五个“一”;
A、一个字:“夜”;
B、一个词:“寂寞空虚冷”;
C、一句话:“是月(淳熙二年闰九月),辛弃疾诱赖文政杀之,茶寇平”;
D、一张图:
图片.jpg
E、一首歌:《那时候哥还小》;
2、要求:以上五个主题,参赛作者可以诗、词俱选或任选,数量不限。
(1)诗限平水韵五、七言绝句、律诗,接受排律。不接受古风,组诗...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1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序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
|
m******j 发帖数: 5079 | 42 印顺(1906-2005)
利维坦按:对禅宗有兴趣的朋友,看完这篇,也还可以看看龚隽的《禅史钩沉——以问
题为中心的思想史论述》(三联书店,2006),相信会有启发。
---------------------------------
文/王路
1、几个故事
一百年前,有人在《新东方》上连载文章,谈一些禅学的东西。《新东方》是一本英国
的杂志。这个作者,是个日本人。此人翻译过《道德经》和《大乘起信论》,是在伊利
诺伊州完成的。1927年,此人在伦敦出版一部书,《禅论集》。不久,泰晤士报刊登一
篇评论,说这本书讲的禅宗史很成问题,因为作者完全不了解伯希和的故事。
伯希和何许人也?1902年,伯希和第三次来到中国,收罗了一大批遗书和雕刻品带回欧
洲。在这之前的两年,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个密室。1907年,
英国人斯坦因来到敦煌,用14块马蹄银换走了24箱文献、5大箱文物。次年,伯希和携
了一大笔银子过来,换走了6000多件写本、200多件佛画和丝织品。
1916年,德军正在轰炸英国。斯坦因在伦敦皇家地理协会做中亚探险报告。坐中有个日
本人,听了报告异常兴奋。他得到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3 菩萨的究竟地,也就是十地满心的菩萨,在他即将要进入到等觉位的时候,也就
是菩萨即将要成为等觉菩萨了,那为什么说这个阶段是菩萨的究竟地呢?因为这个究
竟地的菩萨,他的两种庄严即将要圆满了,因此菩萨的究竟地,就是要具足福德以及智
慧这两个庄严,这样才能够成就究竟佛。
我们回来谈究竟地的菩萨。他是福德与智慧两种庄严都具足了,因此可以在色究竟
天获得了一切世间最尊胜身,这里所说的色究竟,是在讲四禅天以上的五不还 天,里
面的第五天,也就是色界的第十八天,叫作色究竟天。色究竟天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
为那里是色界之顶,也是一切有色境界之顶,再过去就是无色界的境界 了,所以称之
为色究竟天,而这个究竟地的菩萨,于色究竟天是获得一切世间最尊贵、最殊胜的色身
以后而成佛的,但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说随著他就在色究竟天那边 成佛,而是说他能够
住在色究竟天的境界当中成佛。所以 佛陀在经典里面曾经提到人间有佛出世,天界不
会有佛出世;又有的经典说,一切诸佛都在人间成佛的。可是诸佛在人间成佛的时候,
却又说第四禅是诸佛的根本禅 定,为什么会这样的开示呢?因为如果一个菩萨,他没
有证得第四禅的境界,那就算他...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44 http://www.donghuasi.org/?tid-97/
上一次讲了怎样入定,同时讲了死亡的过程和入定是一样的。今天还接着上一堂课
,讲怎样从定中出来。同时讲处在死亡的过程中,怎么清醒过来。与从定中出来的
过程也是一样的。
首先再把入定过程讲一遍:当感觉到身体逐渐、逐渐消失,接着感到自己的呼吸逐
渐由粗变细了,接下来感觉到自己的念头逐渐、逐渐减少,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
即是进入定中了。
怎样出定的呢?通常是在入定前动一个念头,告诉自己入定多久(如要入定几个小
时或几天)。那么时间一到,自然而然会出定。如果入定前,没动念头,即没把出
定的时间输进去,又无外人引出,自己很难出定。有极个别的人,在入定前没有暗
示自己入定的时间,他很难出定。必须要别人来帮助出定。中国有一种弹指的方法
,同修看到对方入定出不来了,就在他的耳边三弹指叫出定。后来发明了引磬,“
引磬”,顾名思义,就是从深禅定中把人唤醒引出而使用的磬。你们现在可以通过
一种想象力,来想象一下入定的过程:先想着自己的身体空掉了,接着呼吸由粗变
细,渐渐没有了,念头也没有了。只有灵明的觉知存在。出定和入定的感受恰恰相
反,首先...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67 | 46 本作品的手打版本仅供个人学习欣赏之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
改本作品,基
于此产生的法律责任本人不承担连带责任之类的。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本作品。喜
欢本作品的
请购买正版书籍支持作者。
书名:猎命师传奇 十七
版本:最终完整版
作者:九把刀
首发群:九把岛(71398915)十八把岛(86689625)
扫图:幼齿忆
手打(以手打顺序排名):MSGAME(0),CIGAR(?),危笑(0),乌拉拉(0),汉
堡好人
(0),推倒(0),自由古晶(0), Me and you(0),夜月·雨 (47S的1),盆栽
(0),
饺子(0),牧牧(时0时1),千眼万雨(0),幼齿忆(1)
校对(没有任何原因的排名):潇湘肥雁(M),马尾控(0),浪痕(0),汉堡好人
(0),Me
and you(0)
鸣谢:手打组的所有人
九把岛群(71398915)十八把岛(86689625),第一时间手打刀大未来所有新作,群论
坛更新刀
大BLOG,不定时群活动送蝉堡。内含各种大叔,女王,伪娘,幼齿,基,百合,攻,受
,鬼畜。欢
迎爱聊天的刀友加入。PS.主群不收人,副群活跃者有几...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47 ☆─────────────────────────────────────☆
freeman08 (stoic) 于 (Thu Aug 20 13:01:35 2009, 美东) 提到:
现在想想,那25位菩萨在说,我的方法最好时,
可能是真的。而不是仅仅轻松地说说。
我的意思是,其实人都会因为个人经验,
而认为自己走过的路才是最好的路。说不定还会吵架。
没有究竟的人大概无法避免此类思维习惯。
☆─────────────────────────────────────☆
bigwolf (为道日损) 于 (Thu Aug 20 13:11:51 2009, 美东) 提到:
我想大概是为了度众生而类似于演戏一样的。
怎么排练呢,一人修一个方法,然后聚在一起演戏度众生
☆─────────────────────────────────────☆
freeman08 (stoic) 于 (Thu Aug 20 13:30:49 2009, 美东) 提到:
我是在想自己和周围的人,
大家估计多少都认为自己知道的就是最重要的。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633 | 48 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越尘居士
修学佛法是由生起出离心,发起菩提心愿开始;以圆满菩提心为道果。其间,除少
数极上根利器者外,禅定是必修的工具和手段。故经云:“一切清静慧,皆由禅定生”
。论述禅定的典籍数不胜数,颇易见到。然而其次第均是为出家人,亦即专事修行的人
所设,即使从入手教起的九次第定也是如此。今日学佛人以在家人居多,奔忙生活之余
要完全依照古德所设次第来修甚是不易。如何充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时间少走冤枉路,
关系重大。禅定之要无非止观。如何止观?圆觉经述及禅定基本方便有三:奢摩它(止
),三摩钵提(观)及禅那(止观双运不二)。从因地上看来,止有两种程度:俗义止
于正念,胜义(姑云)止于空性,高下不可比较;观也有两种程度:俗义分析臆度于空
性,胜义(姑云)现量持住于空性,高下亦不可以道里计;禅那却只有一种:胜义止观
不二。这里将先讨论俗义止,将来另文讨论俗义的观,胜义的止观要等对空性有真实体
会后才能用。
止是定的基础,梵云奢摩它,意谓专注。未得一定程度的止力去做更高深的修法,
例如毗婆舍那(分析性的观),三摩钵提(等持的观),一心三观,大手印定,且却等
等,纯是沙滩上的楼阁,全...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9
尔时。世尊默然可之。时差摩比丘尼及五百比丘尼见世尊默然可之。前礼佛足。绕三匝
便退而去。还诣本房。时。大爱道闭讲堂门。击干椎。于露地敷坐具。腾在虚空。于虚
空中坐卧经行。或出火焰。身下出烟。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烟。举身放焰。举
身放烟。左胁出水。右胁出火。右胁出水。左胁出烟。前出火。后出水。前出水。后出
火。举身出火。举身出水。尔时。大爱道作若干变化。还在本座。结加趺坐。正身正意
。系念在前。而入初禅。从初禅起而入二禅。从第二禅起而入第三禅。从三禅起入第四
禅。从第四禅起入空处。从空处起入识处。从识处起入不用处。从不用处起入有想无想
处。从有想无想处起入想知灭。从想知灭起还入有想无想处。从有想无想起入不用处。
从不用处起还入识处。从识处起还入空处。从空处起还入第四禅。从第四禅起还入三禅
。从三禅起入二禅中。从二禅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二禅。从二禅起还入三禅。从三
禅起还入四禅。已入四禅便取灭度。尔时。天地大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四边都踊
中央没。又四面凉风起。诸天在空作倡伎乐。欲界诸天涕零悲泣。犹如春月天降甘雨。
神妙之天杂碎优钵华香。又杂碎栴檀而散其上。尔时。差摩比丘尼.优...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50 庚二(真实静虑)分三:一、凡夫行静虑;二、义分别静虑;三、缘真如静虑。
辛一、凡夫行静虑
耽著明、乐、无念的觉受,为追求这一目标而观修,就叫做凡夫行静虑。
这种静虑,总是带有一种耽著。要么耽著明明清清的感觉;要么耽著没有任何念头;要
么就耽著很快乐、很舒服,但又说不出来的感觉。安住在这些境界中的行人,一般都不
愿意出定。对此,《禅定休息》里也有一一分析。
其实这种境界并不高,因为它耽著禅味。所以,禅修的人要会观察,如果落入这样的境
界,那你所修的,很可能成为色界或无色界之因。世间禅定与出世间禅定是有差别的,
这一点,《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上师心滴》等密宗教言,《瑜伽师地论》、《
菩萨地论》等显宗论典中都有说明。因此,你到底修的是什么禅定,一定要弄清楚。
现在很多寺院里都有禅修,也有不同的修法,但有一点你要明白:我们应该修的,是断
除轮回根本的真实禅定,而非耽著明、乐、无念的凡夫行静虑。
辛二、义分别静虑:
虽然远离了对禅味的耽著,但却执著空执对治品而观修,就称为义分别静虑。
修这种静虑时,观一切万法为空,没有明、乐、无念,什么都没有,只是空荡荡、空悠
悠。对初学者而言,这种观修非...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