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突触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
f**d
发帖数: 768
1
Published online 3 May 2011 | Nature | doi:10.1038/news.2011.264
News
Keeping memories sharp
Researchers home in on structures that help the brain avoid faulty
recall.
David Cyranoski
The specificity of memories relies on structures in the brain stopping
them from being triggered by unrelated events.EQUINOX GRAPHICS/SPL
Memories fade, events get conflated, names get attached to the wrong
faces, or, in the cas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ignals in
safe environments can mistakenly evoke e...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4
2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Re: 什么叫突触可塑性?
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细胞在neuronal activity的影响下改变synaptic transmission的
一种能力,应该包括突触数目的改变和synaptic strength 的变化两个方面吧。后者目
前有更多的实验证据。
突触可塑性研究的最多的应该是LTP,其机制被认为主要是postsynaptic的。在excitat
ory的情况下,glutamate通过AMPA受体引起Na内/K外流(basal的情况下NMDAR由于Mg的
block处于关闭状态),突触后膜去极化,NMDAR被激活,Ca通过NMDAR内流,激活CaMK
II,PKC等激酶,较为短期的效应包括AMPAR/NMDAR的conductance增加或者AMPA数目的变
化以加强transmission;较为长期的效应包括新的蛋白的合成。AMPAR在膜上的数目变化
及其在胞内的trafficking是最近研究的热点,自CSHL的Molinow提出silent synapse的
概念后,很多人在研究trafficking的分子机制,但CaMKII/PKC等Ca激活蛋白和tranffic
king之间的link似乎还
m*******d
发帖数: 4
3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Re: 什么叫突触可塑性?
sorry,应该是silent synapse...
Molinow等1995年发现在海马CA1区,大量的突触都只表达NMDAR而几乎没有AMPAR,所以
突触传递效率很低,此时被称为silent synapse。LTP强直刺激后,发现AMPAR在后膜的
表达增加,silent synapse变成functional。AMPAR到后膜的trafficking有subunit的特
异性,GluR2/3可以在膜上和胞内的pool间不停的recycling,而GluR1/2必须在activit
y的影响下从胞内deliver至细胞表面。这个model被认为是LTP的一个解释,但其中的分子
机制目前并没有完全弄清楚。可能和蛋白的磷酸化有关,delivering也可能是由cytoskelet
-ton介导的。
f***4
发帖数: 886
4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miRNA作为突触信号分子
记得前一阵子谁说谁写了一个展望,说miRNA可以作为突触信号分子。哪位记得是哪篇
文章?谢谢

发帖数: 1
5
心情不好的时候,睡一觉吧,把烦恼一睡而过,起来心情就会好一些。这个操作到底是
什么原理?
没错,睡一觉醒来,精气神似乎比睡前要饱满一些,烦恼似乎也少了一些,实际上这全
亏了大脑在睡眠时进行的这种操作——擦除你的一部分记忆!
这么说吧,睡觉之前,经过一天的活动,大脑神经元,对,就是那些能连在一起,还能
记住事儿的小细胞们会“手拉着手”,形成了一些新的同志关系,你一天的经历和学到
的知识就存在它们的“友情”之中。
以前科学家光知道睡觉的时候,白天学的东西能记得更好。但是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
在睡觉的时候,一些神经元间开始闹起了别扭,其中的一些“互相甩手”,出现了友尽
的情况。
小鼠的突触在睡觉(蓝色)的时候比醒着(红色)的时候缩水了20%
神经元互相甩甩手,你储存在它们的“友情”中的白天的经历和知识也就被一笔勾销了
。等你醒来的时候,昨天的一些片段并没有变成回忆,而被你彻底遗忘了,不管是美好
的记忆,还是痛苦的记忆。
何以解忧?唯有困觉~
那么,这些神经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昨天学到的知识睡一觉就忘了,那岂不是白
学了?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神经学家 Chiara Cirelli 告...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768
6
来自主题: Neuroscience版 - 神经科学 vs 认知科学
东南大学吴健雄电子生物学实验室对神经科学的定义--相对认知科学而言:
http://www.lmbe.seu.edu.cn/biology/bess/biology/chapt16/16-4.ht
脑科学,狭义的讲就是神经科学,是为了了解神经系统内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细
胞间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中枢功能控制系统内的整合作用而进行的研究。
(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广义的定义是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还包括认知神经
科学等。
1、基础神经科学:侧重基础理论
– 神经生物学:研究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在分子水平上、细胞水平上、神经网络或回路水平上乃至系统和整体水平上阐明
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基本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脑)
由六个研究分支:分子神经生物学(化学物质)、细胞神经生物学(细胞、亚细胞
)、系统神经生物学、行为神经生物学(学习记忆、情感、睡眠、觉醒等)、发育
神经生物学、比较神经生物学
– 计算神经科学:应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方法来研究脑功能的学科。(创造脑
)
2、临床神经科学:侧重医学临床应用
研究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7
据报道,星形胶质细胞就像大脑中的微型胡佛电动吸尘器,当大脑连接变得薄弱和开始分裂时,它们将清除部分神经突触细胞。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当老鼠睡眠不足时,大脑将开始“自噬。”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对老鼠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它们睡眠不足时,大脑中的“清除细胞”变得更加活跃,这些细胞叫做“星形胶质细胞”,就像是微型胡佛电动吸尘器,当大脑连接变得衰弱和分裂时,将开始清除神经突触细胞。
研究报告作者、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米歇尔·贝雷西(Michele Bellesi)称,我们首次发现由于缺乏睡眠,神经突触部分被星形胶质细胞吞噬。该研究结果看似令人十分担忧,但实际上是一件积极的事情。
贝雷西说:“神经突触就像是老式家具,同时,它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清除。”但是他补充指出,睡眠不足可使大脑表现出不好的预兆,可能会引发阿尔兹海默症。对于睡眠不足的实验老鼠,叫做“小神经胶质细胞(microglials)”的大脑细胞仍处于活跃状态。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当老鼠睡眠不足时,大脑将开始“自噬。”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对老鼠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它们睡眠不足时,大脑中的“清除...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
wuyu (wuyu) 于 (Fri Sep 9 12:23:52 2011, 美东) 提到:
行禅在念住修行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跟大多数这儿的同学们一样,我没有福气有专门时
间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做行禅。只能在上班路上做行禅,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千里之行
,始于脚下,希望为将来有机会密集禅修打下基础。
我曾经试着给每一步脚掌的移动分解标识“按,移,推,提”。开始感觉效果不错
,但缺点是标识经常跟不上所缘变化,导致标识变成了念口诀。后来请教卡玛兰蒂禅师
,她建议我只用察觉“左脚,右脚”。用这个方法我基本上能跟上所缘变化。但是很容
易走神被杂念打乱。到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跟我练习安般息念的经验有关
,我一般用数息(吸呼1-10)来使自己沉淀杂念。在行禅中,我也试着以“数步”让自
己能持续专注。我发现数七步是最好的:(一)容易持续专注;跟数息的道理一样。(
二)可进可退;如果环境嘈杂,或专注力弱,可只觉知“一三五七”步。如果专注力强
,可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左右脚全部觉知(三)易于平衡;因为是奇...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768
9
这个版有人在做神经免疫,想必对这篇文章很感兴趣: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一种免疫系统蛋白分子能调控大
脑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的数量。这也显示出,在人们的免疫能力、感染疾病和精神
状态,如精神分裂、孤独症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相关研究发表在2月27日出
版的《自然·神经科学》上。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病与神经生物学、生理与行为学院副教授金伯利·麦卡利
斯特解释说,精神分裂、孤独症以及其他精神错乱等神经疾病与脑神经连接的改变
有关,这些改变影响了大脑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某些免疫基因和免疫失调也和
孤独症和精神分裂有关系,根据我们的研究,大脑中免疫分子的形成可能会改变脑
神经的连通性。”
他们研究的是一种名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型(MHC type I)的蛋白质。10年
前人们就发现,在出生后较晚时的大脑发育关键期,MHC-I型蛋白质与突触连接的
消除有关。而新研究发现了MHC-I型蛋白质的另一项功能,它还能在出生后早期的
大脑发育期间建立起神经元的连接。
无论是啮齿类动物还是人类,MHC-Ⅰ型蛋白质在每个个体之间都不同,免疫系统以
此来区分出“自己”和“异己”,...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认知科学zz
认知科学百科名片
认知科学是20世纪世界科学标志性的新兴研究门类,它作为探究人脑或心智工作机制的
前沿性尖端学科,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认知科学的基本观
点最初散见40年代到50年代中的一些各自分离的特殊学科之中,60年代以后得到了较大
的发展。认知科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然而却为揭示人脑的工作机制这一最大的宇
宙之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录
简介
争论
内容
认知科学的研究知觉信息的表达和处理
学习提升智能
语言开启智能之门
工作记忆蕴藏智能的玄机
注意是智能的开关
意识是智能的控制中枢
简介
争论
内容
认知科学的研究 知觉信息的表达和处理
学习提升智能
语言开启智能之门
工作记忆蕴藏智能的玄机
注意是智能的开关
意识是智能的控制中枢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根据奥尔登大学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席勒尔(E. Sheener)的意见,“认知科学”
(Cognitive Science)一词于1973年由朗盖特•系金斯开始使用,20世纪70年代
后期才逐渐流行。1975年,“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系纽约市
的...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三)
从前文我们知道,“我”是大脑中神经细胞连接模式的总和。这里还要明确一下,这个
连接模式不但是物质上的,同时也是信息上的。因为这种连接模式本身就是信息。大脑
中的信息存储并不需要另外一个单独的地方去存储,信息在神经网络中传输的过程中,
就已经存储在这个网络的连接方式上了。打个比方,比如有五个神经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这五个神经细胞原来是以五边形的连接方式存在的,当有一个特定的外界电信号刺激
传过这个细胞群后,五个细胞的连接方式变成了五角星形。这种从五边形到五角星形转
变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存储,即记忆。如果以后再有同样的一个外界信号传到这个细胞群
后,那个五角星的突触连接状态就得到加强,由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这就是神经
网络(大脑)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改变的是连接的方式,而不是在神经
细胞里存储了什么信息。这种连接方式的快速改变,也称为大脑的可塑性。
目前的人工神经网络正是这样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细胞连接方式进行信息处理的数
学模型。神经网络是一种运算模型,由大量的节点(相当于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之间
相互联接构成。每个节点代表一种特定的输出函数,称为激励函数(activat...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三)
是比较慢,即使这样,还是有不少方面没有写到呢。不过你觉得慢,还有一个原因可能
是我写的并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1 先说一下信息的问题,你问的那个输入输出信息的流动,和突触连接结构信息其实是
同源的。这是先天(nature)和后天(nurture)的问题。大脑后天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由
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果改变了突触连接的方式。而这些原来的突触结构是
哪里来的呢?是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我们的祖先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的结果,那种适
应后的突触连接改变的结果,被折叠包装在双链DNA中了。我们从婴儿长大的过程中,这
种信息又通过反折叠的方式,发育成了大脑的突触结构。比如老鼠天生就有对猫的恐惧
,这种信息是早就存储在DNA里的。
2 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对与人的觉受来说是对的。因为人有六触,所以才
会有纷繁复杂的世界在人脑中的出现。但假设人没有视力,那么世界上物体的颜色、光
亮、阴影、层次就失去了意义。虽然外部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但对没有视力的人,他的
觉受并不会有任何变化。一个黄苹果和一个红苹果对他来说是没有差别的。再假设人的
六触都没有,而只有一个对谐振子的觉知,那么这个世界会是...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三)
从前文我们知道,“我”是大脑中神经细胞连接模式的总和。这里还要明确一下,这个
连接模式不但是物质上的,同时也是信息上的。因为这种连接模式本身就是信息。大脑
中的信息存储并不需要另外一个单独的地方去存储,信息在神经网络中传输的过程中,
就已经存储在这个网络的连接方式上了。打个比方,比如有五个神经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这五个神经细胞原来是以五边形的连接方式存在的,当有一个特定的外界电信号刺激
传过这个细胞群后,五个细胞的连接方式变成了五角星形。这种从五边形到五角星形转
变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存储,即记忆。如果以后再有同样的一个外界信号传到这个细胞群
后,那个五角星的突触连接状态就得到加强,由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这就是神经
网络(大脑)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改变的是连接的方式,而不是在神经
细胞里存储了什么信息。这种连接方式的快速改变,也称为大脑的可塑性。
目前的人工神经网络正是这样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细胞连接方式进行信息处理的数
学模型。神经网络是一种运算模型,由大量的节点(相当于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之间
相互联接构成。每个节点代表一种特定的输出函数,称为激励函数(activat...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三)
是比较慢,即使这样,还是有不少方面没有写到呢。不过你觉得慢,还有一个原因可能
是我写的并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1 先说一下信息的问题,你问的那个输入输出信息的流动,和突触连接结构信息其实是
同源的。这是先天(nature)和后天(nurture)的问题。大脑后天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由
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果改变了突触连接的方式。而这些原来的突触结构是
哪里来的呢?是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我们的祖先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的结果,那种适
应后的突触连接改变的结果,被折叠包装在双链DNA中了。我们从婴儿长大的过程中,这
种信息又通过反折叠的方式,发育成了大脑的突触结构。比如老鼠天生就有对猫的恐惧
,这种信息是早就存储在DNA里的。
2 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对与人的觉受来说是对的。因为人有六触,所以才
会有纷繁复杂的世界在人脑中的出现。但假设人没有视力,那么世界上物体的颜色、光
亮、阴影、层次就失去了意义。虽然外部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但对没有视力的人,他的
觉受并不会有任何变化。一个黄苹果和一个红苹果对他来说是没有差别的。再假设人的
六触都没有,而只有一个对谐振子的觉知,那么这个世界会是...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768
15
摘自《科技文摘报》
在19世纪后叶已有成就的基础上,20世纪初期,神经细胞、突触、脑功能定位脊髓
反射、突触化学传递等概念,以及神经电活动和脑电图等记录业已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用微电极记录技术,单个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记录的实,以及随之而来的神经兴奋的离子学论、突触传递的
量子释放学说和突触传递的量子释放学说和突触之间相互作用的Hebb假说的提出,
使脑科学产生了划时代的进展。20世纪后期,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通道、第二信使、信号转导、NO和CO作用等相继发现,特
别是膜片钳记录技术的发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脑科学已在分子水平上研究
受体、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并给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带来新的突破。特别是
20世纪最后10年--"脑的十年",脑科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主要通过经典遗传学
与当代分子生物学的结构,发现一系列和神经系统发育、发展与死亡的相关基因。
基于电生理学技术与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在单个蛋白质分子水平上
了解离子通道、受体以及神经细胞膜信 转导的活动机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人们已发现50...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389
16
围棋算法多少还能理解,人工智能就难多了。转载一篇文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机对抗人工智能系统
作者:Harreke
摘要
人工智能是一门科学名称。自电子计算机发明后不久,人工智能学科即宣布创立,其目
的就是要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机制来改进计算机的软件硬件构成,使他们掌握一种或多
种人的智能,以便在各种领域内有效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特别是解决用传统软硬件方法
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模式识别,复杂的控制行为或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实时评估等。
所谓人工智能,就是由人工建立的硬件或软件系统的智能,是无生命系统的智能。智能
是人类智力活动的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软件或硬件系统是否有智能,只能根
据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否和人类某些行为相类似来做判断。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上的实现,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采用传统的编程技术,使系统
呈现智能的效果,而不考虑所用方法是否与人或生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这种方法称
为工程学方法,它的编程方式虽然简单,智能效果显著,可是算法和程序一旦固定下来
,智能就很难再进一步提高。另一种是模拟法,它不仅要看智能效果,还要求实现方法
和人类或生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或类似。人工神经网...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编译/李小奕
心情不好找朋友发发牢骚,宣泄一下情绪,岂非人之常情?如果目的是听听朋友的建设
性意见,当然是好事;可是如果单纯把抱怨当成发泄,这种坏习惯会促使大脑神经元(
神经细胞)形成更易于产生同样负面想法的结构,导致恶性循环。如果跳脱不出来,甚
至有可能罹患忧郁症和各种慢性疾病。
每个人可能都有过经验,当负面的话说出口时,自己通常会觉得不舒服,听的人也不太
愉快。其实这只是表面感觉,负面思维还会使大脑产生微妙变化,让人将来更容易出现
同样的负面想法而难以自拔。
思维如何影响大脑?
为什么负面想法会一再重复出现、最后变成惯性?据美国生活网站“Lifehack”报导,
这种现象在科学上是有根据的,以下就简单的介绍思维在大脑神经元的运作方式。
当大脑产生思想时,信息会从神经元的突触(synapse,神经元的信息输出接头)以化
学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突触,此时两个突触之间会建立一座思想信息的“桥”。
每次有信号被思想“触发”(trigger)时,相关的突触就会靠得更加紧密,信号传递
的路程也就缩得更短。
本质上,大脑内部是在重整神经元的通信路线,目的是建立有利这组突触快速传递信息
的模式...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444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INTRA (霓石达春绿), 信区: Biology
标 题: 中科院蒲慕明获格鲁伯神经科学奖,获奖者问鼎诺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8 23:55:48 2016, 美东)
中科院蒲慕明获格鲁伯神经科学奖,获奖者问鼎诺奖
6月8日,美国格鲁伯(Gruber)基金会在其官网公布了这一消息。
因在神经突触可塑性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
所所长蒲慕明荣获2016年度格鲁伯神经科学奖。
蒲慕明将获得50万美元的现金奖励和一枚金质奖章,该奖项将在11月份举行的第46届国
际神经科学年会上颁发。
该奖项称,基于对体外培养和体内神经系统的研究,蒲慕明揭示了决定神经元生长以及
突触连接强度的基本原理(记者注: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相互接触区域形成的功能结构)
。他定义了突触可塑性的时间性参数,比如依赖神经元放电脉冲时序而决定其突触连接
是加强还是减弱。他还揭示了神经元是如何根据其细胞内部信号分子浓度做出生长方向
的决策。
该奖项还称,因为许多独创性的实验,蒲慕明阐明了神经元可塑性变化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1249
19
鲁 白
(2002年9月25日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讲课录音记录)
我是上医的校友,80年代中期在上医,然后出国多年,很惭愧到上医的机会很少,跟大
家没有太多的交流。
今天我讲的题目不太容易讲,第一是本人工作做得也不是非常好,第二是大家对我的期
望也过分高了一点,好像来参加我的讲演,就可以在很好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如果有这
种期望,我很抱歉,做不到。在讲课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有多少人已经在英
文杂志上发表过文章(课堂上回答发表过的人很少)? 看来相当少,这也难怪,很多
学生刚刚进入课题,也许是来凑凑热闹, 看看鲁白是个什么样的怪物,没有关系,反正
我是来献丑了 (笑) 。
要写好的文章,最重要问题的不是英文,也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要有好的科学。研究
工作做得好这是最重要的。有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只要我写得好,就可以发表在好的
杂志上,这是不对的。要发表好的文章,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最主要的因素是
一定要有一流的工作。所以今天我借这机会,主要讲的不是怎样写,而要怎样才能够做
好的研究工作。首先,什么样的研究工作是一个好的工作,大家要有一个共识。抱歉,
今天我讲的许多内容都是...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二)
大脑的功能是什么呢?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那当然是思维、意识,或者说精神活
动了。但什么是意识呢?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对思维、意识、心理的研究由来已久,可能人类自诞生之始,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
不过直到十九世纪之前,人们的研究都主要局限在哲学领域,采用的方法仅仅是逻辑思
辨和经验总结。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的提出者笛卡尔就是研究人类意识、心理活动
的先驱者之一。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他侧重研究了认识论,以及知识的获取和天然属性
等。其中认识论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但是,
认知(cognition)并非是大脑的唯一功能,除此以外,人们也慢慢意识到,人的思维
活动还有另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情感(emotion)和动机(motivation)。
认知、情感和动机后来被和称为大脑功能的三部曲(the trilogy of mind)。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出现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实验心理学、神经心
理学开始慢慢萌芽。随着神经传导的研究、脑功能定位的研究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等研
究成果的确立,人们开始认识到意识...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我与无我(二)
大脑的功能是什么呢?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那当然是思维、意识,或者说精神活
动了。但什么是意识呢?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对思维、意识、心理的研究由来已久,可能人类自诞生之始,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
不过直到十九世纪之前,人们的研究都主要局限在哲学领域,采用的方法仅仅是逻辑思
辨和经验总结。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的提出者笛卡尔就是研究人类意识、心理活动
的先驱者之一。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他侧重研究了认识论,以及知识的获取和天然属性
等。其中认识论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感觉、知觉、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但是,
认知(cognition)并非是大脑的唯一功能,除此以外,人们也慢慢意识到,人的思维
活动还有另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情感(emotion)和动机(motivation)。
认知、情感和动机后来被和称为大脑功能的三部曲(the trilogy of mind)。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出现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实验心理学、神经心
理学开始慢慢萌芽。随着神经传导的研究、脑功能定位的研究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等研
究成果的确立,人们开始认识到意识...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444
22
中科院蒲慕明获格鲁伯神经科学奖,获奖者问鼎诺奖
6月8日,美国格鲁伯(Gruber)基金会在其官网公布了这一消息。
因在神经突触可塑性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
所所长蒲慕明荣获2016年度格鲁伯神经科学奖。
蒲慕明将获得50万美元的现金奖励和一枚金质奖章,该奖项将在11月份举行的第46届国
际神经科学年会上颁发。
该奖项称,基于对体外培养和体内神经系统的研究,蒲慕明揭示了决定神经元生长以及
突触连接强度的基本原理(记者注: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相互接触区域形成的功能结构)
。他定义了突触可塑性的时间性参数,比如依赖神经元放电脉冲时序而决定其突触连接
是加强还是减弱。他还揭示了神经元是如何根据其细胞内部信号分子浓度做出生长方向
的决策。
该奖项还称,因为许多独创性的实验,蒲慕明阐明了神经元可塑性变化的基本逻辑和规
则。他对神经科学极具创新性的研究赢得了来自同行的广泛赞誉。
格鲁伯基金会在2011年,由耶鲁大学和帕特里夏、彼得·格鲁伯达成协议,接替帕特里
夏和彼得·格鲁伯基金。后者可以追溯到1993年。耶鲁大学目前监管这一基金。
其中,格鲁伯国际研究奖包括天文学... 阅读全帖
g**********4
发帖数: 32
23
电脑的记忆是非常简单的。首先它是一维(或者顶多是二维)的,也就是0/1的书写机
制。然后它的每个记忆单位都需要占用一个特定且独立的物质单元。
人脑的记忆相对来说就复杂的多了。
I 它是n维的:1,每个神经突触连接含有前端和后端;2,神经突触连接总体来说分
为两种,激动/抑制;3,突触前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又分为多种;4,相对于同一种神经
递质,在突触末端又含有多种不同的受体;5,神经递质释放的量又会决定了这个记忆
信号释放的强与弱。
II 同一个神经细胞上会有n多的神经突触连接,这也就说明很多记忆分享着同一个突
触连接,而且很多相似度很高的记忆也就不需要独立的神经局域网。这就极大的减轻了
人脑的负担,而且学的越多,头脑会变得更智慧。
III 任何一个硬盘会轻易的被另一台电脑的CPU给临幸。但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人脑
的记忆应该是第三方(或者他人)不可读的。人脑的每个记忆事件正常情况下都需要外
界的再刺激来呈现。不正常的情况应该有两种,一种是做梦,另一种应该就是精神病(
或者神经病)了。
目前,美国在脑科学研究上的经费投入是相对非常大的,这也说明了大家想去了解它的
渴望程度。现在...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768
24
来自主题: Neuroscience版 - 新技术绘制脑神经“布线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12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助研究人
员绘制出大脑神经连接的线路并弄清其主要功能,使揭开大脑之谜、开发出计算机
大脑模型的梦想离现实又近了一步。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11日的《自然》杂志上。
这项研究属于“神经连接组学”(connectomics),是神经科学领域近年来刚刚兴
起的一个新兴学科。与基因组学要研究、绘制人体基因图谱类似,神经连接组学的
基础是研究和绘制出大脑神经细胞连接(即突触)的图谱,类似于电脑等电子设备
中的布线。科学家希望通过绘制出这些线路并弄清其发挥功能的方式,了解大脑产
生认知、感觉以及思想的过程和机理,进而为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以及中风
等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然而,对于动物身上最为精密和负责的器官——大脑来说这绝非易事。据了解,在
大脑中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其中每一个又与数千个其他神经细胞相连,如果这
么计算的话,大脑里至少有150万亿个突触。
由伦敦大学学院(UCL)开发的这项技术,通过使用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装置实现
了这一目的,并绘制出了小鼠视觉皮层的部分神经连接的“布线图”。
据负责该项研究的汤姆·马斯琪·弗...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768
25
非常值得一读
Functional specificity of local synaptic connections in neocortical
networks
Ho Ko,
Sonja B. Hofer,
Bruno Pichler,
Katherine A. Buchanan,
P. Jesper Sj?str?m
& Thomas D. Mrsic-Flogel
Affiliations
Contributions
Corresponding author
Nature 473,87–91(05 May 2011)doi:10.1038/nature09880Received08
September 2010Accepted01 February 2011Published online10 April 2011
Neuronal connectivity is fundamental 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brain.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sensory proc...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530
26
来自主题: _Harvard_Medical_School版 - PNAS: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找出新方向
一项韩、美共同研究提出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病情进展机理的新理论,有助于找到更有效
地治疗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老年神经性疾病的新方法。
韩国《联合新闻》网站报道说,韩国建国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李承载领导的韩国研究团
队和美国研究机构的一项共同研究发现,受损的神经细胞能够导致细胞内的α突触核蛋
白聚合体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进而诱发周围神经细胞内正常蛋白质的变异。这一过程
被认为同神经退行性疾病病情进展的过程高度相关。
这项研究成果本月28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
韩国研究团队不久前在韩国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文指出,α突触核蛋白聚合体以低
聚体、原纤维等多种形态存在。基因突变加速了α突触核蛋白形成聚合体的过程。由于
低聚体形式的α突触核蛋白聚合体表现出多种细胞毒性,所以能够触发多种细胞防御机
制。此次研究发现,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部分α突触核蛋白低聚体被移动到一种泡囊
中并分泌出细胞外。
研究人员认为,更完善的蛋白质变异检测技术和阻断变异蛋白质向周围细胞移动的技术
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退行性脑部疾患的另一个开发方向。
m****g
发帖数: 530
27
来自主题: _Harvard_Medical_School版 - 吗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形成的分子基础
阿片戒断后形成的负性情绪记忆对强迫性用药和戒毒后复吸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
阿片类毒品戒断形成负性情绪学
习、记忆的分子机理知之甚少。
近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刘景根研究组发现,吗啡戒断负性记忆形成过程中作为突
触结构可塑性基础的突触主要结构
蛋白(actin)发生重排(突触骨架重构),表现为聚合态突触骨架蛋白F-actin显著增加
。Actin重排仅发生在与戒断记忆形
成密切相关的杏仁核区域和海马区域,而在与戒断记忆形成无关的伏隔核区域并未检测
到Actin重排。Actin重排对吗啡戒
断负性记忆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杏仁核和海马局部注射Actin重排抑制剂可以阻止戒断
负性记忆形成。研究工作进一步发现
杏仁核调控海马神经元突触Actin重排,损毁杏仁核能抑制背侧海马Actin重排。
研究工作还发现杏仁核调控海马突触骨架重构是通过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通路实现的
。在杏仁核注射肾上腺素阻断剂可以
抑制海马Actin重排,反之注射激动剂可以诱发海马Actin重排。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吗
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形成的分子基
础,而且还阐明负性情绪记忆形成中不同脑区的相互调节,研究工作为了解阿片成
i***s
发帖数: 39120
28
植入这些细胞后,科学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在照片中,人体细胞显示绿色。
研究人员发现,老鼠被植入人体细胞后,在一系列测试中变现更为出色。
相比老鼠来说,人体星形胶质细胞个体调整数千个突触活性的几率更大。
北京时间3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把人脑细胞植入老鼠体内可使这些动物更快学习新事物。科学家表示,他们把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植入动物体内,发现这些人体细胞影响动物大脑的通讯能力。他们说,这一发现可能对了解人脑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人员认为,星形胶质细胞的进化可能是众多造成人类发展中更高认知功能和使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关键事件的其中之一。这项新研究的负责人、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神经专家史蒂文-高曼表示:“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最早证明了人体胶质细胞具有独特功能优势。”
这些发现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直到最近才被认为是“管家”细胞。该发现还可能表明胶质细胞在疾病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高曼说:“这一重要发现还向我们提供一个有助于研究大量在形成过程中胶质细胞扮演角色的疾病的全新模型。”相比其他物种,人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更多、更大和更具多样性。
在人体内,星形胶质...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4447
29
https://www.ifanr.com/1243061
清华大学开发出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由该芯片驱动的的「
无人驾驶自行车」登上了最新一期 Nature 封面!
这项研究由依托精密仪器系的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团队进行,演示了
一辆由新型人工智能芯片驱动的自动驾驶自行车。
基于此研究成果的论文「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异构天机芯片架构」(Towards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with hybrid Tianjic chip architecture)作为
封面文章登上了 8 月 1 日《自然》(Nature),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
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
▲ 天机芯片 5×5 阵列扩展板
现阶段,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神经科学为基础,尽量模拟人
类大脑;另一种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导向,让计算机运行机器学习算法。二者各有优缺点
,目前将两者融合被公认为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发展一个二者融合的计算平台将是推动
融合的一个关键。新型芯片融合了两条技术路线,这种融合技术有望提升各个系统的能
...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8422
30
陈云霁: 从龙芯1号 到寒武纪的跨越
更新时间:2017-9-7 11:55:25
[智能时代迟早要到来。每个时代都有其核心的物质载体,比如工业时代的
蒸汽机、信息时代的通用CPU,智能时代也将会出现这个核心载体。公司未来想实现的
是让人工智能芯片计算效率提高一万倍,功耗降低一万倍]
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被称作“寒武纪”的时代,大量无脊椎动物在短时间
内出现“生命大爆发”。如今,“寒武纪”这个名字再次被人们提及,它源自中科院计
算所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处理器的命名,意喻人工智能即将迎来大爆发的时代。
“寒武纪”8月获得了阿里巴巴领投的1亿美元融资,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
的智能芯片领域独角兽公司。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兄弟俩也因此“一鸣惊人”,跃入
公众视野。
目前寒武纪终端处理器IP产品已衍生出1A、1H等多个型号,在未来数年,全
世界有数亿终端设备可望通过集成寒武纪处理器,来获得强大的本地智能处理能力。
陈云霁的目标是,让人工智能芯片计算效率提高一万倍,功耗降低一万倍。
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借助资本壮大快速发展自己,还需要陈云霁与陈天石俩兄弟继续
长期以来的“...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1413
31
详情请见:http://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3501/
2013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得主Thomas Südhof将莅临10月1日中国科大硅谷科技峰
会。7月14日,Südhof欣然接受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与硅谷科技峰会筹委会邀请,
将出席峰会。Thomas Südhof教授将做主题演讲。演讲主题正与硅谷科技峰会与新创基
金会团队沟通中。
Thomas Sudhof教授夫人陈路(同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
是科大898校友。他表示感谢中国科大给予陈路教授的培养,并乐意支持中国科大( I
will try my best to support USTC as best as I can!)。
2010年6月17日下午,Thomas Südhof教授与陈路教授曾访问中国科大生命学院并在学
术报告厅进行题目为Molecular Mechanisms of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突触传递
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学术报告。6月18日,陈初升副校长会晤Thomas Südhof教授一
行,介绍了中国科大历...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808
32
WTF喜欢安全的感觉
——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陈路博士专访
9月20日下午4点(美国太平洋时间),陈路博士接受了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和科大新闻
中心的联合采访。
一生的转折
记者:陈路教授,科大新闻中心、海外校友基金会恭喜您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
今天是科大47周年校庆,感谢您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接受采访!您还记得您在科大的四年
吗?
陈路:谢谢。科大是我一生的转折点。我是江苏无锡人,但父母在合肥一所中专任教。
1989年我从无锡二中考入中国科大生物系。我一直对物理感兴趣,但父母希望我学医。
最后双方各退一步,我选择到科大学生物。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90年代是脑的十年。
科大有很好的学术氛围,很多的学术报告,给了我很好的熏陶。在科大我很喜欢神经科
学课程,这也是我现在的研究方向,我侧重研究神经细胞的电信号。
记者:您在科大的导师是谁?
陈路:根据我课程的情况,我被分到分子生物学方向。我的导师是生化实验室的王淳教
授,从事了一些关于蛇毒纯化的研究。我也和阮迪云教授工作过。非常感谢科大老师特
别是这两位教授的培养!
记者:您回过科大吗?对科大特别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印象如何?
陈路:因...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4448
3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揭穿基督徒的几个伎俩 by ICLL
本来就是。思维是建立在neuron之间的信息传递的。
其实一个个体就是那个个体大脑的 connectome-所有神经元突触连接的集合。
神经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建立新的突触,突触根据使用的频率和强度强化或凋亡,就是
人学习,记忆,获取新技能的基础。
宗教,气功,冥想,都是在不听反复练习那个传统的意象,这样大脑就会建立新的突触
链接,形成新的circuity, 越练习强化,就越容易激活。经络,气感,宗教体验都是这
个本质。
所以,每个教的教众都有他们独自的体验,认为真实无比,是证据,其实是倒果为因。
只存在他们的头脑里。
就是虚的,然后群体教众互相强化罢了。
w**u
发帖数: 311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未完成的小愿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wuyu (wuyu),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未完成的小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2 16:09:28 2012, 美东)
呈经雄心勃勃跟SeeU说要写一篇关与现代神经神经生物学对禅修机制研究的综述。但发
现现代的科学研究总体还是在验证阶段,再加上自己也没时间完备的学好佛法,就觉得
写机制综述还是太早了。特向SeeU道个歉。
我把绌文的全稿贴在这儿了。也不想去投稿了。等到自己有新体会,再修改。
其中有很多部分是来自于SeeU,JeanIris,和 CPath 法友的意见。在此谢过。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一个神经生物学者的叩道之路
关键词:行禅,安般息念,慈心禅,神经生物学.
文摘:两千五百年以前,佛陀的证悟为人类身心的完全自由指明了一条实修实证的道路
。其内容主要包括在“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起的”的教诲中。佛法修行方法以戒清
静为基础,通过止观修行以增强“心”的定力和念力,最终培养其对世间万物本质的洞
察力,即“慧”力。时迁世移,...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1413
35
详情请见:http://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3501/
2013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得主Thomas Südhof将莅临10月1日中国科大硅谷科技峰
会。7月14日,Südhof欣然接受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与硅谷科技峰会筹委会邀请,
将出席峰会。Thomas Südhof教授将做主题演讲。演讲主题正与硅谷科技峰会与新创基
金会团队沟通中。
Thomas Sudhof教授夫人陈路(同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
是科大898校友。他表示感谢中国科大给予陈路教授的培养,并乐意支持中国科大( I
will try my best to support USTC as best as I can!)。
2010年6月17日下午,Thomas Südhof教授与陈路教授曾访问中国科大生命学院并在学
术报告厅进行题目为Molecular Mechanisms of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突触传递
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学术报告。6月18日,陈初升副校长会晤Thomas Südhof教授一
行,介绍了中国科大历...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47
36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关于学习记忆这个领域
看了一下你说的这个灰质理论,才发现我对名词有多么的生疏。
你说的基本上就是小孩刚出生的时候大脑有大量的神经突触(就是你说的灰质)。然后
随着小孩成长,各种经验帮助这些杂乱的突触(也就是无数的可能性)按照人生经历来
进行修剪和强化,最终逐渐形成成年人的大脑(特定的神经回路)。但是这个过程并没
有停止,终其一生大脑都在塑造自己的结构,这样我们才有了记忆。只不过像小时候那
样快速的减少神经突触的过程没有那么剧烈而且也不是主要以减少突触为主了。
这已经是现在的主流共识了吧。你随便搜一搜expeience-dependent plasticity比比皆
f**d
发帖数: 768
37
谢谢解释和提供的文章链接,有空好好看看。
我们最近的研究和epilepsy擦边,但我们又不熟悉这领域,所以想问明白点:
如你所说,EPILEPSY和channelopathy有关,如果这样,任何cortex都可能发生啊
为啥临床上发现epilepsy总是先起源于hipp and thalamus?
---这两个区含有另外什么特殊的东西使其更容易患病?
我的最初理解:epilepsy有两个主导起因
1 离子机制,当NA+ Ca2+等去极化离子 和 K+, Cl-等超极化离子的平衡被打破,
使膜电位偏向去极化时,会引起epilepsy
2 突触机制,当兴奋性突触电位EPSP 和 抑制性突触电位 IPSP 的平衡被打破时(如
GABAA突变)也会引起膜电位偏向去极化,从而引发epilepsy.
但如果这样的话,离子机制和突触机制在海马和皮层都差不多啊
可为啥临床上epilepsy往往先产生于海马而不是皮层呢?
--难道海马具有一些我们目前还不知道的特殊致病因素?

thalamocortical
circuitry
f**d
发帖数: 768
38
谢谢解释和提供的文章链接,有空好好看看。
我们最近的研究和epilepsy擦边,但我们又不熟悉这领域,所以想问明白点:
如你所说,EPILEPSY和channelopathy有关,如果这样,任何cortex都可能发生啊
为啥临床上发现epilepsy总是先起源于hipp and thalamus?
---这两个区含有另外什么特殊的东西使其更容易患病?
我的最初理解:epilepsy有两个主导起因
1 离子机制,当NA+ Ca2+等去极化离子 和 K+, Cl-等超极化离子的平衡被打破,
使膜电位偏向去极化时,会引起epilepsy
2 突触机制,当兴奋性突触电位EPSP 和 抑制性突触电位 IPSP 的平衡被打破时(如
GABAA突变)也会引起膜电位偏向去极化,从而引发epilepsy.
但如果这样的话,离子机制和突触机制在海马和皮层都差不多啊
可为啥临床上epilepsy往往先产生于海马而不是皮层呢?
--难道海马具有一些我们目前还不知道的特殊致病因素?

thalamocortical
circuitry
f**d
发帖数: 768
39
来自主题: Neuroscience版 - [转载] 21世纪中国计算神经科学展望
原文作者:耶鲁大学教授 汪小京
无论是简单的知觉、行动,还是复杂的情感、思维、学习、决策,都来自于我们的
大脑。大脑是最复杂的生物器官,也是最神秘的“计算机”。即使今天最快的超级
计算机(中国的Nebulae今年排名世界第二),在重要的智能方面也不及人脑。了
解大脑的生物学原理,包括从遗传基础到神经网络机制,是21世纪最主要的科学挑
战之一。这个领域的发展将解开脑的奥秘,而且将会对社会发展的多方面有深远影
响。“脑科学与认知科学”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被列为八
大科学前沿之一。
脑科学的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计算神经科学。计算神经科学是一门跨领域的交叉学
科,把实验神经科学和理论科学研究联系在一起,运用物理、数学以及工程学的概
念和分析工具来科学研究大脑的功能。随着各项新技术,如高密度多电极记录、用
大量钙敏感染料的双光子成像技术、脑基因组学、脑连接组学的快速发展,未来数
年里实验数据将以空前的速度增加。
因此,展望未来,为了能解读这些实验数据,并据此提出和检验各种科学假说,新
的计算工具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大脑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动力学系统,
具有多种反馈机制和多...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4447
40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3/340144.shtm
本报讯(记者倪思洁)两会期间,记者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员陈
云霁、陈天石的课题组提出的深度学习处理器指令集“电脑语”被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
顶级国际会议“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ISCA2016)接收,其评分排名所有近
300篇投稿的第一名。2014年,陈云霁、陈天石课题组在国际上提出了首个深度学习处
理器架构“寒武纪”,而“电脑语”则是“寒武纪”的指令集,成为国际首个深度学习
指令集。
9日,基于深度学习的围棋程序AlphaGo打败职业棋手李世石,让深度学习智能处理技术
广为人知。
陈天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深度学习是一类借鉴生物的多层神经网络处理模式所
发展起来的智能处理技术。这类技术已被微软、谷歌、脸书、阿里、讯飞、百度等公司
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音频识别与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并取
得了极好的效果。因此,深度学习被公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智能处理技术。
但是,深度学习的基本操作是神经元和突触的处理,而传统的处理器指令集(包括x86
和... 阅读全帖
H********e
发帖数: 130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对于美制裁中兴一事
对于美制裁中兴一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9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再次强调,美方行
径引起了市场对美国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普遍担忧,美方的行为表面针对中国,但最终伤
害的是美国自身,不仅会使其丧失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还会影响成百上千的美国关联
企业,将会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国投资和营商环境稳定的信心。
希望美方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诚然,美方坚持单边主义的保护政策给中美两国企业都带来了损失,这很可恶!但我们
同样也不能否认的是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这些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自给率也在逐渐提高,但基础技术和底层产品跟美国依然还有很大差距。
集成电路产业试错成本高、排错难度大,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但现阶段国内教
育过分重视知识的记忆而忽略逻辑和方法,高素质人才培养上仍有欠缺,拖慢了“芯痛
”毛病的治疗。
中国的经济升级,最大的两个领域是汽车制造工业和集成电路工业。反过来说,我们要
实现最终打垮西方列强,也就是要在这两个超级产业完成逆袭。
未来的十年,我们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如果我们成功了,那中国就是真正的超级大
国。如果这两个领域我们失败了,中华民族复兴就不能称之为...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3446
4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人生来就是无神论者么?
有的嫉妒徒总是说人生来就是无神论者。言下之意,就是说有神论者是更高级的,是已
经过了无神论者这一初级阶段的人。而无神论者自然是还在初级阶段,也就是还没发育
完全的人。这篇文章,就是随便科普一下有关的话题,同时讨论一下这种说法有没有道
理。
首先,说人生来就是某某论者,在熟悉现代科学的人看来是荒诞不经的说法。人可能是
生出来的时候发展最不完全的一种动物了,除了吃奶和哭,啥也不会,怎么可能是某某
"论"者?论不起来的。虽然人的大脑在出生以后神经元的数目是基本不变的,但人的
智能主要体现在这些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上。而这些突触,也就是神经元和神经元之
间联系的接口,主要是在出生后形成的。神经元A和神经元B连不连,如何连,都是后天
刺激决定的。这种说人先天就知道某某东西的理性主义论调是早就被科学和哲学都抛弃
了的。一个例子,狼孩因为缺乏早期的正常发展,回到人类社会后也不可能学习并形成
和正常人一样的功能。如果是人的知识和功能都是先天的,狼孩就应该可以被训练回人
的习性,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功能的脑区的突触发展是有关键期的。在这个
关键期内没得到正常刺激,正常功能就发育不出来。一个得炸药
c****t
发帖数: 19049
43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三体2 黑暗森林
危机纪年第20 年,三体舰队距太阳系4.15 光年
雷迪亚兹和希恩斯被同时从冬眠中唤醒,他们被告知,等待的技术巳经出现了。
“这么快?”当两人得知时间仅仅过去了八年时,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他们接着被告知,由于前所未有的大量投入,这几年的技术进步确实神速,但这没有什
么值得乐观的,人类不过是在他们和智子障碍之间的最后距离上加速冲刺而已。进步的
只是
技术,前沿物理学如一池死水般停滞不前。理论的储备正在被消耗完,人类的技术进步
将出
现减速,直至完全停止,但目前人们仍不清楚技术的尽头将在何时出现。
希恩斯拖着冬眠后仍然僵硬的脚步,走进了一个外形像体育馆的建筑物。建筑内部笼罩
在一片迷蒙的白雾中,希恩斯感觉这里很干燥,不知道这是什么雾。有月光般的柔光把
雾照
亮,雾积聚在上方,显得很浓,看不到建筑物的穹顶,但在一人多高的空间里雾很淡。
在雾
中,他看到了一个娇小的身影,立刻认出是山杉惠子,他向她奔去,像是追逐一个雾中
的幻
影,但他们最终还是拥抱在了一起。
“对不起亲爱的,我老了八岁。”山杉惠子说。
“即使这样,你还是比我小一岁。”希恩斯说着,打量着妻子,时光似乎在她身上没有
留下太多的痕...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4
我因为所学有限,再加上严肃的佛学实验研究还不多,勉强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推测,各
位权当我戏语。
止禅的所缘是“概念法”,由“想”心所从彼所缘中反复读取。
“想”心所从彼所缘中反复读取得过程,很像是我们从大脑海马回读取记忆。其中还包
括了一些管理情绪的皮层区和基底神经节。有研究表明,止禅(大概是慈心禅,具体我
也记不清了)的训练可导致大脑特定皮层区域变厚变大。另外,高阶禅修者(好像是达
赖喇嘛请的一些修行高手)的脑电波更富悦感相关的Ɵ波。这提示,禅修能影响
神经原的生长和功能。从细胞亚细胞水平猜,可能是增加了管理某个“概念“的神经元
丛的突触密度和轴树突的生长。我们知道,皮层感觉表达区面积大小只跟皮肤敏锐度有
关,例如一个大拇指的代表区可大于整个背腰区。引申到练习安般息念的触点培养,推
测是长期训练后,代表”人中“皮肤区域的大脑皮层感觉区,及相联的”概念区“的面积
增加和突触密度增加。有了这些物质基础,禅修者可能在人中感觉更敏锐,精神上更容
易达到禅悦。但要达到这些物质变化,需要长期重复刺激。止禅的专注“觉察”可能使相
关神经元的SPIKE更同步,从而引发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合成...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5
我因为所学有限,再加上严肃的佛学实验研究还不多,勉强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推测,各
位权当我戏语。
为了简化起见,这儿只讨论以“概念法”为所缘,能修达至少色界初禅的止业处。用阿比达
摩的陈述,就是“想”心所从彼所缘中反复读取“概念”的过程。这一过程,很像是我们从
大脑海马回读取记忆,其通路可能还会包括了一些管理情绪的皮层区和基底神经节。有研究
表明,止禅(大概是慈心禅,具体我也记不清了)的训练可导致大脑特定皮层区域变厚变大。另外,高阶禅修者(好像是达赖喇嘛请的一些修行高手)的脑电波更富悦感相关的Ɵ波。这
提示,禅修能影响神经原的生长和功能。从细胞亚细胞水平猜,可能是增加了管理某个“概
念“的神经元丛的突触密度和轴树突的生长。我们知道,皮层感觉表达区面积大小只跟皮肤
敏锐度有关,例如一个大拇指的代表区可大于整个背腰区。引申到练习安般息念的触点培养
,推测是长期训练后,代表”人中“皮肤区域的大脑皮层感觉区,及相联的”概念区“的面
积增加和突触密度增加。有了这些物质基础,禅修者可能在人中感觉更敏锐,精神上更容
易达到禅悦。但要达到这些物质变化,需要长期重复刺激。止禅的单一专注的“觉察...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6
我练习安般息念只有一年半时间,尽量坚持每天练习一个小时以上,是一个百份百的菜
鸟。所以我写此文的目的:总结自己,抛砖引玉,望能者上钩。希望这儿有实修的师兄
姐评论,并给其他菜鸟们一个参考。
安般息念以呼吸为所缘,取其中的“概念法“成分作持续专著觉知,是三摩地修行的最
受喜爱的业处之一。对大多数菜鸟来说,止禅的第一座高峰就是色界初禅。色界初禅的
五个特点:寻,饲,喜,乐,持续专注(一境性)是通过对治五盖而达到的。五盖是指
“贪,嗔,疑,昏沉,掉举”。我每天一个半小时的练习中,大约有半小时用于安般息
念的前方便,一小时用在入出息上。下面我对自己练习的每一步骤进行描述,并对个人
理解的法理进行讨论。请大虾们批评指正。
第一篇:前方便
我的前方便包括:1)调整身姿;2)礼敬佛陀,阿拉汉,正等正觉者;3)佛随念;4)
慈心念;5)身随念;6)死随念;7)正忆念 (这个得谢谢SeeU 帮我理清概念)。
1)调整身姿。
我一般以右在左上单盘的姿势打座。穿上宽松透气的衣服,屁股垫在一枕头上,双腿盘
在薄毯上,左右手半握拳相叠置于腹前,大拇指尖相顶。从上到下觉察,左右对称于正
中轴面上,并逐步放松全身。...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311
47
我练习安般息念只有一年半时间,尽量坚持每天练习一个小时以上,是一个百份百的菜
鸟。所以我写此文的目的:总结自己,抛砖引玉,望能者上钩。希望这儿有实修的师兄
姐评论,并给其他菜鸟们一个参考。
安般息念以呼吸为所缘,取其中的“概念法“成分作持续专著觉知,是三摩地修行的最
受喜爱的业处之一。对大多数菜鸟来说,止禅的第一座高峰就是色界初禅。色界初禅的
五个特点:寻,饲,喜,乐,持续专注(一境性)是通过对治五盖而达到的。五盖是指
“贪,嗔,疑,昏沉,掉举”。我每天一个半小时的练习中,大约有半小时用于安般息
念的前方便,一小时用在入出息上。下面我对自己练习的每一步骤进行描述,并对个人
理解的法理进行讨论。请大虾们批评指正。
第一篇:前方便
我的前方便包括:1)调整身姿;2)礼敬佛陀,阿拉汉,正等正觉者;3)佛随念;4)
慈心念;5)身随念;6)死随念;7)正忆念 (这个得谢谢SeeU 帮我理清概念)。
1)调整身姿。
我一般以右在左上单盘的姿势打座。穿上宽松透气的衣服,屁股垫在一枕头上,双腿盘
在薄毯上,左右手半握拳相叠置于腹前,大拇指尖相顶。从上到下觉察,左右对称于正
中轴面上,并逐步放松全身。...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8
☆─────────────────────────────────────☆
wuyu (wuyu) 于 (Thu Sep 15 13:32:47 2011, 美东) 提到:
我练习安般息念只有一年半时间,尽量坚持每天练习一个小时以上,是一个百份百的菜
鸟。所以我写此文的目的:总结自己,抛砖引玉,望能者上钩。希望这儿有实修的师兄
姐评论,并给其他菜鸟们一个参考。
安般息念以呼吸为所缘,取其中的“概念法“成分作持续专著觉知,是三摩地修行的最
受喜爱的业处之一。对大多数菜鸟来说,止禅的第一座高峰就是色界初禅。色界初禅的
五个特点:寻,饲,喜,乐,持续专注(一境性)是通过对治五盖而达到的。五盖是指
“贪,嗔,疑,昏沉,掉举”。我每天一个半小时的练习中,大约有半小时用于安般息
念的前方便,一小时用在入出息上。下面我对自己练习的每一步骤进行描述,并对个人
理解的法理进行讨论。请大虾们批评指正。
第一篇:前方便
我的前方便包括:1)调整身姿;2)礼敬佛陀,阿拉汉,正等正觉者;3)佛随念;4)
慈心念;5)身随念;6)死随念;7)正忆念 (这个得谢谢SeeU 帮我理清概念)。
1)调整身...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13
49
《科学》杂志发表神经所研究成果,揭示抑郁症的分子机制
2013年8月30日,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胡海岚研究组在《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外
侧缰核中的βCaMKII介导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的研究文章。文章通过蛋白定量质谱分析
,脑区定点基因表达,电生理以及行为学等手段发现并证明了钙调蛋白激酶家族成员β
CaMKII在抑郁核心症状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现代社会中,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普遍,并且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
一,但人们对于抑郁症的成因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最新的观点认为抑郁症的成因主要
是大脑在响应外界刺激比如压力时因为某些分子及细胞水平的可塑性变化,最终导致特
定大脑环路的神经活动发生了病理性的改变。近年来,外侧缰核(LHb),作为从前脑
边缘系统向众多中脑单胺能中心传递信息的核心脑区,被认为是研究抑郁症病理以及治
疗的关键区域。神经影像学以及抑郁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表明,在抑郁状态下缰核的代谢
过度兴奋,并且缰核神经元的突触传递效率与动作电位输出均出现增强。对于这些现象
背后分子机制的研究将对进一步认识以及治疗抑郁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胡海岚研究组的博士生李...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47
50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有些生物研究真tmd扯淡 (转载)
同意这位的。因为如果单纯认为大脑发育就是长长长,那似乎很好解释为什么要越长越
大,越长越复杂。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新生后一段时间内大脑突触的数量会非常多,
你可以想象一个无穷多的杂乱无章的网络,似乎有无限的可能性。后来所做的工作,反
而是减少突触的数目,使这个网络根据你不断增长的经验,有效地发展成适合具体生活
环境的一个系统。一部分突触更强化,另一些更弱化,甚至消失。
所以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大家看一个问题的角度会差别那么大呢。大概是思维方式不
同。那思维方式是什么呢?大概是大脑中处理信息的某些神经回路+过去的记忆吧。当
然这两者也不是相互独立的,现在也很难具体的一一对应到哪部分大脑结构中(我说的
是具体的记忆碎片)。如果有一天能搞清楚“逻辑思维的物理结构基础”或者“读取记
忆的优先层级”这些,那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