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l 发帖数: 4394 | 2 哪里的事
我们是以身为WSN而骄傲
笛卡儿不是说过: 我猥琐,故我存在 |
|
|
k*****e 发帖数: 22013 | 4 这年头,有转引这回事。韩寒引用红楼梦的句子是高中课文里的。
就好像我没读过笛卡儿任何著作,照样可以引用“我思故我在”... |
|
x**********n 发帖数: 852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xiashisuonan (下室锁男),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高行健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演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9 10:18:00 2012, 美东)
和莫言比怎么样?
因为屁股问题上来就要找理由喷的滚开好了。挺长的,不麻烦你看。
高行健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文学的理由(演讲全文)
我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把我推上这讲坛,由种种机缘造成的这偶然,不妨称之为命运。上
帝之有无且不去说,面对这不可知,我总心怀敬畏,虽然我一直自认是无神论者。
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神,更别说替代上帝,由超人来主宰这个世界,只能把这世界搅
得更乱,更加糟糕。尼采之后的那一个世纪,人为的灾难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
纪录。形形色色的超人,号称人民的领袖、国家的元首、民族的统帅,不惜动用一切暴
力手段造成的罪行,绝非是一个极端自恋的哲学家那一番疯话可以比拟的。我不想滥用
这文学的讲坛去奢谈政治和历史,仅仅藉这个机会发出一个作家纯然个人的声音。
作家也同样是一个普通人,可能还更为敏感,而过于敏感的...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康来昌:拿出证据证明上帝的存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7 19:14:00 2013, 美东)
http://www.guizheng.net/article.asp?id=770
《拿出证据证明上帝的存在》
作者:康来昌 (美国获神学博士,曾任中华福音神学院教务长,现为台北信友堂牧师
。)
1、无神论的口号:拿出证据来!
先说明标题。(1)“拿出证据来!”是五四新青年,特别是有"考据癖"的胡适先
生的口头禅。他强调作学问要“无一字一句无来历”,不能信口开河。很多人认为,接
受一个信仰,也得有充分的证据。这篇文章要讨论信耶稣与证据的关系。(2)“上帝
存在”,是指圣经所记载、正统基督徒所说的那位独一、全能、全善的三一真神的存在
。本文不讨论其他宗教神明的有无。
19世纪的英国数学家W.K. Clifford(1845-79)本是天主教徒,后变成不可知论(
其实就是无神论)。他说过一段被多... 阅读全帖 |
|
b******3 发帖数: 4385 | 7 刚在有个兄弟在帖子里问,牛顿一辈子没结婚,不知道怎么受得了的。本人认为婚姻对
那些死磕学问的大牛们,积极意义应该小于消极意义,当然他能找到极其稀缺的那种女
人除外。这个帖子就列列名单,大家看看这些人够不够牛,欢迎大家补充:
康德(德国哲学家)
牛顿(英国科学家)
金岳霖(中国哲学家)
Erdős (匈牙利数学家)
冯卡门(德国/美国空气动力学家)
叶企孙(中国物理学家)
Nikola Tesla(美国发明家)
Cavendish(英国物理学家)
笛卡儿(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达·芬奇(意大利,anything you can think of)
Friedrich Nietzsche(德国哲学家)
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爱尔兰科学家)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
Wittgenstein(奥地利/英国哲学家)
Beethoven(德国音乐家)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作家)
莱布尼茨(德国哲学家/数学家)
Kolmogorov(俄国数学家)
李敖(中国作家) |
|
d******0 发帖数: 22800 | 8 "今年数学系GG送MM的情人节礼物:r=b+sinx!
拜高人总结.已经有下面几种分析了
1.r=日.b=...sinx谐音sex
2.sinx这个函数的曲线是那波涛汹涌的双峰形状.可理解为波涛汹涌.
3.r=b+sinx 这是个极坐标函数,形状成心型,可表达爱意.背景故事可参考chai2001
的帖子的说明.
[引用]
原文:数学系的情人节礼物——r=1+sinx。
典故:Descartes(笛卡儿)垂暮之年流落到瑞典,于集市邂逅一位翩翩少女,两人只
言片语后,少女发现她面前这位老人才高八斗,景仰不止,于是邀请他到宫中做自己的
老师。原来这个女孩是瑞典的公主,芳名Christine,很喜欢讨论诸如数学哲学之类的
问题。Descartes入宫之后,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从哲学到他创的坐标法。Christine
也很刻苦, 也渐渐明白解析几何学的基本想法。一般的小说都有日久生情这一个情节,
这里也不例外,宫中传说Descartes和公主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后来国王知道这事
巨怒,要砍了Descartes。Christine以死相挟,Descartes终于得以归返法国。后来
Descart...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9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康来昌:拿出证据证明上帝的存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7 19:14:00 2013, 美东)
http://www.guizheng.net/article.asp?id=770
《拿出证据证明上帝的存在》
作者:康来昌 (美国获神学博士,曾任中华福音神学院教务长,现为台北信友堂牧师
。)
1、无神论的口号:拿出证据来!
先说明标题。(1)“拿出证据来!”是五四新青年,特别是有"考据癖"的胡适先
生的口头禅。他强调作学问要“无一字一句无来历”,不能信口开河。很多人认为,接
受一个信仰,也得有充分的证据。这篇文章要讨论信耶稣与证据的关系。(2)“上帝
存在”,是指圣经所记载、正统基督徒所说的那位独一、全能、全善的三一真神的存在
。本文不讨论其他宗教神明的有无。
19世纪的英国数学家W.K. Clifford(1845-79)本是天主教徒,后变成不可知论(
其实就是无神论)。他说过一段被多人奉为圭臬的话:“任何人在任何时代、地方,如
果相信任何没有充分证...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655 | 10 文坛“黑马”刘晓波
——刘晓波答记者问
香港《解放月报》
作者按:自从刘晓波在本报亮相以来,我期待着和他见面。11月27日(1988年),他结
束在挪威的讲学,应夏威夷大学之邀,途经香港,逗留几日,接受了解放月报的专访,
下面是根据录音整理的访问记录。
今年6月,北师大举行刘晓波博士论文“审美与人的自由”的答辩会,九位全国一流的
教授专家一致同意授予刘晓波文学博士学位。但是,这篇访问中的刘晓波,没有表示一
点学者的拘谨和斯文,而是更像一名顽强地表现自己观念的“愤怒青年”或“思考青年
”。他的激烈和尖锐来自于世界观的成熟,他的勇敢无畏则显示了和中国思想界主流派
的深刻代沟,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台湾六十年代的李敖。
如果推刘晓波为当代中国反叛的青年一代的理论代表,他是当之无愧的。因此,这篇访
问记录值得推广给所有关注中国发展和青年一代状况的人士一读。
问:您在大陆被视为一匹“黑马”,言论“偏激”,他们怎么会放你出来的呢?
刘晓波:我出国没感到多大阻力,手续办得非常顺利。邀请递上去,先由系里批准,再
由学校批,我只去过国家教委两次,一次送材料,一次拿护照与签证。这在中国人中是
非常顺利的,人家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这本是笛卡儿说得:“I think, therefore I am".
有的解释说我能做逻辑思考,因此我的存在有意义。
另一种解释是:我思考,而我知道我的思考正在发生,所以我是存在的。
两个解释都是subjective experience. hence it's subjective, not objective. |
|
b*****t 发帖数: 758 | 12 你混淆了哲学家思考的行为和他们思考的对象 :他主观思考的行为是客观真实的。哲
学家经常有些有趣,励志,或惊人的观点。但读哲学如果只看这些观点,就把哲学降格
成诡辩。哲学家的观点其实没有什么,哲学的内涵在于哲学家们观点背后的思辨。纯粹
的理性,主观意识在哲学里没有任何容身之地。正因为这样,哲学可以teach而不用
preach(你可以试试去teach别人你的主观观点看看什么结果)。
笛卡儿讲我思故我在是在从零开始创建一个哲学体系(对世界的认知体系),他想用纯
理性的数学方法来构造这个体系, 建一个类似于欧氏几何公理系统的哲学体系。这么
做的一个难点是要有一些不证自明客观真实的东西来支撑起这个哲学大厦,一些类似于
欧氏几何的公理的东西 (例如欧氏几何的一个公理:任意线段能无限延伸成一条直线)
。这种客观上真实的东西很难找因为前人的知识不一定对,感官获得的知识也不可靠。
“我思”就是他找到的哲学大厦的支撑点之一 。“我在”是一个由理性的推导而得到
新知识:那个在思考的我(不一定是感官里的我)是真实存在的。Cogito ergo sum |
|
r*********n 发帖数: 1166 | 13 独处挺好的,当年笛卡儿在荷兰一呆就是20年, :) |
|
k**k 发帖数: 4 | 14 Groundhug Day里面的Phil, 每天醒来都在过同一天。
刚开始他很兴奋,发现做什么事都不用承担后果,然后他开始失落,因为做什么事都是
白干。
最后是好莱坞式的结局,他在追求Rita的过程中找到了幸福。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每天都是一样的"。最可怕的事情是看不到未来,是晚上睡觉前就
知道,明天只是今天的重演。
这就是为什么人要寻求改变。在改变中,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性。这个命题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时间是线性
的,改变是必然的。当这个假设不再成立,这句话就应该变成,I am changing;
therefore I exist. |
|
G******e 发帖数: 9567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GetThere (广告招募中),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13 10:09:44 2011, 美东)
欧洲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的注入而开始的。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亡后,最早居住在欧洲北部地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水平的‘蛮族"、日尔曼人统治了西欧,创造了基督教的神学政治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被视为“异教"文化加以抛弃和破坏,欧洲古代文化遗产在当时欧洲的基督教世界丧失殆尽。但是,在基督教领域之外的阿拉伯人占领区,如耶路撒冷、开罗、亚历山大里亚、西班牙(这些地区原为罗马帝国的属地),仍保留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从八世纪后期到十世纪初期的百余年里,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一场有组织的翻译欧洲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典籍的运动,史称“百年翻译运动’’。经过这场运动,大量古希腊、古罗马著作得以保存下来,并经过阿拉伯人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还有新的发展。...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3875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荣格也堪称菩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r 12 08:47:21 2011, 美东)
一代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 G. Jung, 1875-1961)与《易经》结下了不解
之缘。在西方学者中,像荣格这样理解《易经》并受到深刻影响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荣格关于《易经》的论述,非常值得心理学和哲学工作者关注。
一、易经深深地触动了荣格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是瑞士的一位精神病学家,早年从教于苏黎士大学,并担任苏黎士
大学神经病诊疗所的高级医生。他对东方哲学与修炼极感兴趣,并竭力使它们成为心理
学的研究对象,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与东方思想不断对话的一生。荣格对学院心理学的研
究有着犀利的批评:"大学已不再是传播光明的地方,人们已经厌倦了科学的专业化以
及过分强调理性的唯理智主义。人们渴望听到这样一种真理的声音,它将丰富他们,启
迪他们,而不是束缚他们、蒙蔽他们,它不应该是一片流水一掠而过,而是深深地浸入
他们的... 阅读全帖 |
|
O*****a 发帖数: 11621 | 17 有的时候觉得,许多孩子不仅比成人们更能体会寂寞,而且比成人们更加成熟包容。这些
都是看着弟弟长大才逐渐悟出来的,至于是不是俗,是不是嗲,倒是没怎么去注意。如果
说女人因为孩子懂得了母性,那么男人或许更需要通过关注孩子才能懂得人性中的善恶。
鲁迅曾说“妻性”是培养出来的,仅此一句,就真觉得他是个可怜人。
Ophilia 是个大俗人,这些帖子自然也都是声色犬马的,说说成人们的寂寞、说说孩子的
寂寞,说说这个世界上许多成人为了应对挫折而对孩子与童年保持那种类似情怯的漠然。
或许这个世界上有更高雅更形而上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关注,比如高维空间与Topology,比
如笛卡儿的systematic doubt,比如萨特是如何以否认一切来印证自己的存在,但总是记
得读过的一句话:“Know enough good to battle evil。”
如果我眼中的某些善与美是俗的,那么就俗好了。
硬
见
样
加
间
不
看
、
,
幻
是
封
了
那
诱 |
|
d***3 发帖数: 75 | 18 ……
欧洲的封建社会,和日本、尤其是和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中国,它
是统一的,是一个国家,因此两千年来,总是在玩着为皇帝,坐江山,分分合
合,打打闹闹的游戏。并且中国人自满得很,占据了那么好、那么大一块地方,
惟有不足,就是北方还有一个缺口,如是燕长城、秦长城…明长城、清长城地修
起来,一直修到封建社会的末日,自以为是天下之中、天下之最,泱泱大国,闭
关锁国,生怕人家来分一杯羹。欧陆则不一样,一块和中国大小差不多的土地,
千年来,单北欧就有两百多个国家,光一个德意志,一时间就有一千七百多个政
权,大家都躲在城堡里,怀亡尔之心,怕灭族之祸,动不动兵戎相见,时时都在
窥测方向,制造机会,战争不断,兵革连年,生灵涂炭,死伤枕籍。更让欧陆人
受不了的是,城堡外,匈奴人、阿拉伯人、蒙古人,梭巡游弋,风骤云聚,倘若
运气不好,遇上了,轻则身死人手,重则国破家亡。中世纪的欧洲,真是可怜,
倘若一个人生在这个时候的欧洲,那是多么的不幸啊!然则穷则思变,凡此种
种,却铸造了欧洲人的进取精神,启动了社会的创造力,也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近来有学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中世纪留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与...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969 | 19 呵呵呵,汗...好吧,我支持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 |
|
F***t 发帖数: 412 | 20
当论及“好问题”和“坏问题”时就不能不生气了。我举个例子。
“庄周梦蝶”。
“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纯粹是个假问题。谁谁都行。
假问题可能是个好问题。不过这个梦被庄周先梦到了,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煽煽情吧。(现在都挺自觉,什么时候煽情都告诉大家。)
他得出来个“此之为物化”。“物化”是个什么东西?我到现在都没明白。
庄老先生可能是对的。不过子弟不争气。没几个他那么聪明的。理解不了。
有那么聪明的也都学他“圣人不言”了。这怪谁呢?怪庄周?怪子弟?
怪文言文?怪梦得太早?反正后来就有人说“不用辩论了,说不清楚的”,
再后来又有人说“想都不用想了”,最后就“难得糊涂”,越来越高。
谁说一句“难得糊涂”出来就都挺高,分不出骗子和真高人来。这是标准
的坏问题。
不过两千年后笛卡儿也做了这个梦。(多么奇妙啊,这个情得好好煽一煽。)
他问“我躺在床上,梦见自己在壁炉边看书。或者那个在壁炉边看书的人
才是真的我,而躺在床上的不过是一个梦?”。他想清楚了这是一个不可
回答的问题。唯一可回答的是“我思故我在”。思考就隐含着一个东西和
另一个东西,一思考就把两个东西分开了,主体也在,客体也 |
|
F***t 发帖数: 412 | 21 说起来很简单,到此为止思想史的发展线路是很清晰的。
笛卡儿是认识论的开创者。认识论的第一原理是:认识
要有主客体的分离。它由两句话组成:一,我思故我在。
二,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句话分别说出了主体和客体
的存在条件,那就是认识(思考、感知、计算、测量……)。
休谟考察的是孤立问题——因果性。这里面考察了人的
认识能力,但还没有考验到认识论的边界——主客体不分
的境界。宇宙学和量子力学严峻地考验了这个边界。并且
尚未解决。宇宙学——研究连我们自身在内的全宇宙,
主体在哪里?量子力学——没有主体的观测干预,客体是
什么行为?(可能已经解决了吧?这要补自然科学的课了。)
休谟还考察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里面也引入了“人的
认识能力”。这两个概念一边连着世界,另一边连着人。
物体的排列和事件的继起对人的影响、在人这里产生的
感觉,把它提炼出来,就是时间和空间。这是高层次的
概念。就象集合的层次一样:集合,集合的集合……
到了康德这里。波谱的提炼是对的,他说康德的问题就是
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问题。不过康德还详述了人类认识能力
的问题。这我还没看完呢。
之后呢?
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这过于简单 |
|
S****e 发帖数: 172 | 22 发信人: himself (白天不泡网), 信区: Philosophy
标 题: 书摘与读书笔记:意识的自体验及其面对的脑医学技术0,1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Dec 26 18:44:00 2000) WWW-POST
很久没来本版了,灌稀释鸡尾酒一篇,并向大家问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识的自体验及其面对的脑医学技术
——书摘与读书笔记
引言:乔姆斯基的神秘问题
Horgan,John在《科学的终结》一书中记述他对乔姆斯基的采访【1】:
乔姆斯基把科学问题区分为疑难问题和神秘问题两类,前者至少是潜在地可解
答的,
而后者却是不可解答的。乔姆斯基向我解释到,在17世纪以前,真正现代意义上的
科学尚
不存在,那时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神秘问题;后来牛顿、笛卡儿等人开始提出并解
答那些
疑难问题,他们所应用的方法孕育出了现代科学。牛顿等人的研究,有一部分导致
了“惊
人的进展”,但其余的大部分都自消自湮了,比如,对于象意识和自由意志等问题
的研究
,根本就未取得什么进展,“我们 |
|
a**a 发帖数: 416 | 23 物理学和哲学
现代科学中的革命
[德]W.海森伯著
范岱年译
第一章 老传统和新传统
第二章 量子论的历史
第三章 量子论的哥本哈根解释
第四章 量子论和原子科学的渊源
第五章 自笛卡儿以来哲学观念的发展和量子论的新形势的比较
第六章 量子论和自然科学其他部分的关系
第七章 相对论
第八章 对量子论的哥本哈根解释的批评和反建议
第九章 量子论和物质结构
第十章 现代物理学中的语言和实在
第十一章 现代物理学在当前人类思想发展中的作用
附录:英文本序言(F.S.C.诺斯劳普)
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
量子论历史中概念的发展
基本粒子是什么?
宇宙辐射和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
译后记 |
|
a**a 发帖数: 416 | 24 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希腊科学文化全盛时期后的两千年内,与早期那些问题
不同类型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人类的心灵。在希腊文化的头几个世纪,
最强大的推动力是来自我们在其中生存并为我们所感觉的世界的真正实在。这种实在充
满了生命,并且没有充分的理由强调物质与精神、或者由体与灵魂的区别。
但在柏拉图的哲学中,人们已看到另一种实在开始抬头了。杜拉图在著名的洞穴的
比喻中,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被捆缚着,只能朝一个方向看。在他们身后有一
堆火,他们能从墙上看到他们自己和他们身后物体的影子。因为他们除了影子看不到任
何其他东西,他们就把这些影子看作是实在的,而不知道物体本身。最后,囚犯之一逃
跑了,从洞穴来到了阳光下。他这才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东西,并且认识到他过去一直
被影子所欺骗。他这才第一次知道了真理,只能悲伤地回忆他在黑暗中度过的漫长生涯
。真正的哲学家就是从洞穴逃到真理之光中的囚犯,他是一个具有真实知识的人。与真
理的这种直接联系,或者我们可以用基督教徒的话说,与上帝的直接联系,是一种新的
实在。这种实在已开始比我们的感官所感知的世界这一实在变得更强了。与上帝的直接
联系是在人类的 |
|
s***n 发帖数: 6 | 25
实指定义当然是一种语言游戏。对它谈不上批判。批判的
对象是“词的意义是对象”,或“词的意义仅靠实指定义
获得”。
这也是我较困惑的问题。w.没有明确讲形而上学只是“一种”
语言游戏。相反他一再强调那是对语言的“误用”。既然
是误用,是用错了,就不是平等的语言游戏。但是,完全可以
想象两个人用休谟、笛卡儿的命题交谈。几乎就像我们用w.的语言
交谈一样(甚至还争论了起来)。这就不是合法的语言游戏吗?
这里也许涉及到另一个概念:语法命题。
在pi251中,他说诸如“只有我自己能够知道我是否感觉到痛”的
命题实际上只是语法命题。
pi247:“只有你才能知道你是否有那个意向”。在向别人说明
“意向”一词的意义时就可能这么说。...
想不清楚,提出来讨论吧。
|
|
d****i 发帖数: 348 | 26 如同说心理学家必须也是哲学家,经济学家必须也是政治学家,
在笛卡尔或者牛顿或者爱因斯坦或者费曼或者甚至杨振宁的时代,
自然科学的终点都是自然哲学,所以他们的书名从来都要包含
全世界的知识“论方法”,“论哲学”,“总则”,而不会干巴巴
地叫做“普物电磁”,“高等量子力学”,“全日制六年制小学四
年级自然”。。。
身心分离在笛卡尔的书里还算块基石吧。。。他开始的时候是打算
论证灵魂不灭的。就算你用医学来解释说一个是脊髓的反射弧,
一个是大脑的反射弧,笛卡尔照样把他们当作
机器/物质/无意识/身 -- 人脑/心理/意识/心
两个世界里的东西。而且,现在的医学科学和生物物理学。。。
真的有能力研究“意识”和“无意识”么?现在的心理/哲学家,
还不是打得一塌糊涂。。。
要防止走后门的解释,还有两个更简单的例子:
心不能控制身:刚换了衣服进得游泳池来,忽然看见令人喷鼻血的ppmm
身能控制心: 不知什么时候吃了不干净东西,坏了肚子
(因为心理暗示也可以让人不知不觉的睡着或者爱上你,
所以喝酒并不能在这里做个例子) |
|
s****r 发帖数: 26 | 27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世界。
多数人根本不会去想“世界是什么?它从何而来?”的问题,而哲学家、科
学家、宗教学家们虽然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却至今没能如愿。长期以来,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存在着许多分歧,一直争执不下。观念上的差异有时后果严
重,小则引起争议,大则引发摩擦,甚至酿成流血冲突。
我们来看看人们的分歧主要有哪些。
第一个大的分歧是:世界是虚幻的,还是实在的?
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两个和尚看见一阵风吹动了高高挂起的幡,于
是争论起来,一个和尚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和尚说:“不是风在动,是幡
在动!”六祖慧能听到了,走上前去说:“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你
的心在动!”这个故事生动地表达了一种观点:眼前的一切并不真实,世界只是
你心中的影像而已。
《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
“色”指的不是女色,而是你眼中看到的世界上的各种现象。“色即是空”的意思是说
,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只不过是一些表象,眼前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我们
经常会听到“四大皆空”的说法,那是因为古印度人相信,“地、水、火、风”
是组成世界的四大基本元...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26 | 28 “物质恒定”的说法其实很早就有,并不罕见。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
家德谟克利特说:“任何存在的东西都不会消失”,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
如果世界是虚幻的,那“我”为什么还会
存在?但如果连“我”都不存在,那么在思考
这个问题的人又是谁呢?笛卡儿一边说世界是
虚幻的,一边又说“我”的存在是确定无疑
的。这两种说法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但其实
暗藏着这样一个推断:精神比物质更为真实。
10
之也说:“聚散变化,而基本体不为之损益”。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质量”的概念,用它来衡量物
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18世纪的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提出了“质量守恒”的概念。他在写给
列昂纳德•欧拉的信中这样说:“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这样的:一种
东西失去多少,另一种东西就获得多少。因此,如果某个物体增加了若干物质,
另一物体必然有若干物质消失。”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燃烧,生成了白色的
氧化锡,经过测量发现,容器里物质的总量在煅烧前后没有发生变化。于是他提
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在当...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26 | 29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世界。
多数人根本不会去想“世界是什么?它从何而来?”的问题,而哲学家、科
学家、宗教学家们虽然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却至今没能如愿。长期以来,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存在着许多分歧,一直争执不下。观念上的差异有时后果严
重,小则引起争议,大则引发摩擦,甚至酿成流血冲突。
我们来看看人们的分歧主要有哪些。
第一个大的分歧是:世界是虚幻的,还是实在的?
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两个和尚看见一阵风吹动了高高挂起的幡,于
是争论起来,一个和尚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和尚说:“不是风在动,是幡
在动!”六祖慧能听到了,走上前去说:“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你
的心在动!”这个故事生动地表达了一种观点:眼前的一切并不真实,世界只是
你心中的影像而已。
《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
“色”指的不是女色,而是你眼中看到的世界上的各种现象。“色即是空”的意思是说
,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只不过是一些表象,眼前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我们
经常会听到“四大皆空”的说法,那是因为古印度人相信,“地、水、火、风”
是组成世界的四大基本元...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26 | 30 “物质恒定”的说法其实很早就有,并不罕见。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
家德谟克利特说:“任何存在的东西都不会消失”,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
如果世界是虚幻的,那“我”为什么还会
存在?但如果连“我”都不存在,那么在思考
这个问题的人又是谁呢?笛卡儿一边说世界是
虚幻的,一边又说“我”的存在是确定无疑
的。这两种说法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但其实
暗藏着这样一个推断:精神比物质更为真实。
10
之也说:“聚散变化,而基本体不为之损益”。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质量”的概念,用它来衡量物
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18世纪的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提出了“质量守恒”的概念。他在写给
列昂纳德•欧拉的信中这样说:“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这样的:一种
东西失去多少,另一种东西就获得多少。因此,如果某个物体增加了若干物质,
另一物体必然有若干物质消失。”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燃烧,生成了白色的
氧化锡,经过测量发现,容器里物质的总量在煅烧前后没有发生变化。于是他提
出,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在当...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6802 | 31 这个帖有点意思!
我思故我在,大学时代我很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我选4吧,根据字面,比较直接的理解吧。
可是和那四个原则有啥联系呢? |
|
S*********L 发帖数: 5785 | 32 谢谢姊妹讨论周末愉快。
我想联系是他的四个原则他自己就先违反了。笛卡尔试图证明存在,因此要找出一个基
点。这个基点就是自己,而证明自己存在的就是自己正在想自己的存在。从这一点出发
,推而广之,再证明开去。
问题是在我思我自身存在之前,还有许多事实,正是笛卡尔说的第四点,包括神,都是
更大的前提,然后才有我,才有思。 |
|
|
t*******d 发帖数: 2570 | 34 这个你说的“我思我自身存在以前,还有许多事实”这个“许多事实”是什么啊?你怎
么知道这许多事实是事实啊?
我不太肯定你懂笛卡尔在说什么。 |
|
S*********L 发帖数: 5785 | 35 你知道他是实证主义鼻祖吧。他这句话是从实证主义出发的。而他的四项原则不是。 |
|
t*******d 发帖数: 2570 | 36 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认为笛卡尔是实证主义的鼻祖。我觉得他的哲学观点跟实证主义差好
多呢。他这句“我思故我在”也不是从实证主义出发的。他的四项方法论的原则本来就
不涉及到是不是实证主义的问题。
你真的懂笛卡尔在说什么么? |
|
S*********L 发帖数: 5785 | 37 他的观点是存在主义。我应该说他是存在主义的鼻祖。 |
|
|
S*********L 发帖数: 5785 | 39 Similar to #5. But can be a choice #10. |
|
|
S*********L 发帖数: 5785 | 41 实证主义是一个哲学思潮,我不清楚弟兄提到的那个人和他是否持这个哲学观点。 |
|
t*******d 发帖数: 2570 | 42 笛卡尔被认为是理性主义的鼻祖,不是存在主义,也不是实证主义。笛卡尔的所有推论
的前提基础是承认理性推导是探求真相的有效方法,没有这个基础,他连“我思故我在
”都无法推出来。存在主义和实证主义都是在理性主义出现之后才发展出来的哲学思想。
笛卡尔之前也不是没有人以无神为基础发展出哲学思想,无神的哲学思想在古希腊就有
。这些思想的出现远早于笛卡尔的时代。笛卡尔生活的那段时间倒可能是以神为基础的
思想很占优势,那时因为那时候政教不分,教廷权力很大,不符合教廷思想的都会遭到
迫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都是活生生的例子。甚至有人认为笛卡尔在他的著作里
证明神的存在的原因是他畏惧教廷的迫害,才加上了神的存在。
础。 |
|
l**********g 发帖数: 419 | 43 不知道你为何要提出笛卡尔,我只知道他制定了坐标系。
“在他之前,哲学和神学是不分家的”,你把东方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置于何地呢
西方受基督教影响大,是因为欧洲人当时文明程度低,全盘接受了基督神学
在耶稣诞生之前,全球的哲学是怎么个格局?是哲学神学不分家吗
公元前五百年,东方的释迦摩尼,孔子老子,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他们是神哲不分家吗 |
|
S*********L 发帖数: 5785 | 44 笛卡尔非常多才多艺,因此在几个领域独占鳌头,我们说的是他的哲学思想。
所谓神哲不分,是说的他的观点是试图概括整个存在,不是只概括一部分。比如现代哲
学家,侧重于理性方面,对超理性的存在,则交给神学家去操心。神学家,则主要是关
心超自然超理性,当然也联系自然界,但是侧重点不同。
没错,你提到的几位先哲都是神哲不分的。
提到二者分家,主要是西方思想发展的功劳。显著标志就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混为
一统的现在还大有人在。 |
|
l**********g 发帖数: 419 | 45 抱歉,我就是不明白你提出笛卡尔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人在心理上,多少是你说的神哲两分呢
三尺之上有神明,哪个中国人去了名山古寺,不会顺便拜一拜呢
你说的西方文艺复兴的思潮,那是被基督教压制狠了,自然反弹
中国人好像没这种心理 |
|
S*********L 发帖数: 5785 | 46 这个只有对神学和哲学分的比较清楚的西方思想发展史意义比较大。你说的中国思想传
统上是讲究合一的。没有这种明确的划分。笛卡尔在分开的时候占有重要地位。 |
|
h****9 发帖数: 1087 | 47 天哪,量子力学史话谈到的,意识参与建立了宇宙......
这是我的节选,各位弟兄可以在网上寻找原文,量子力学史话,从究竟什么是光,光到
底是粒子还是波,一路阐述到量子力学的诞生,最后发现物理学上的观察方式影响观察
结果,在比电子更小的量子世界,你想看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结果,你用何种观察测
量手段那么就有相应的结果,爱因斯坦和波尔论战,爱因斯坦大败而归,因为理论是试
验数据都不支持他的论点,然后最终推导就是如下文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们在“意识问题”那里头晕眼花地转了一圈回来之后,究竟得到了什么收获呢?我们
弄清楚猫的量子态在何时产生坍缩了吗?我们弄清意识究竟是如何作用于波函数了吗?
似乎都没有,反倒是疑问更多了:如果说意识只不过是大脑复杂性的一种表现,那么这
个精巧结构是如何具体作用到波函数上的呢?我们是不是已经可以假设,一台足够复杂
的计算机也具有坍缩波函数的能力了呢?反而让我们感到困惑的是,似乎这是一条走不
通的死路。电子的波函数是自然界在一个最基本层次上的物理规律,而正如我们已经讨
论过的那样,“... 阅读全帖 |
|
G******e 发帖数: 9567 | 48 欧洲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的注入而
开始的。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亡后,最早居住在欧洲北部地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
水平的‘蛮族"、日尔曼人统治了西欧,创造了基督教的神学政治观,古希腊、古罗马
文化被视为“异教"文化加以抛弃和破坏,欧洲古代文化遗产在当时欧洲的基督教世界
丧失殆尽。但是,在基督教领域之外的阿拉伯人占领区,如耶路撒冷、开罗、亚历山大
里亚、西班牙(这些地区原为罗马帝国的属地),仍保留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
从八世纪后期到十世纪初期的百余年里,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一场有组织的翻译欧洲古希
腊、古罗马的文化典籍的运动,史称“百年翻译运动’’。经过这场运动,大量古希腊
、古罗马著作得以保存下来,并经过阿拉伯人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还有新的发展。到
中世纪后期,这些以阿拉伯文字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典籍,经过阿拉伯学者和其
他学者的努力,又陆续被翻译成欧洲多种文字特别是拉丁文,重返欧洲,为欧洲文艺复
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养料。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存续和发
展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季要作用。正如美国历...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