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经云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c******a
发帖数: 30
1
这是真的还是广东和重庆互相掐架?南方周末爆料重庆,马上又删文章?
西部直辖市重庆大刮左风惹质疑同时,却获北京首肯,在两江开发区建设「互联网特区
」。在该特区内互联网直通外国,不受内地监控,也不经臭名昭著的防火长城( Great
Firewall),是真正的「讯息自由王国」。但特区只为跨国公司服务,且要与内地严
格隔离。网民炮轰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翻版。
广州《南方周末》前日披露这则消息震撼内地互联网,但该报随即收到指令要删除网络
版,有关文章在该报网站已被删除,显示该文章具敏感性,但已被网民广为转贴。报道
透露,这个名叫「国际离岸云计算特别管理区」(简称云特区),将建在重庆两江开发
区内,规划为 1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始动工兴建。
「云计算」(即云端计算, Cloud computing),即将分散的资源通过互联网整合以后
,再供分享,被认为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后第三次 IT革命,并已成为 IT业新兴且商
机巨大的业务。目前欧美数据处理外包主要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印度等地,中国内
地因实施严格的互联网监管制度,目前云计算市场份额为零。
重庆获淮建云特区,无疑是北京欲分享这项...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经的涅盘观
涅盘是世间空,世间灭。
世间没有常、恒 、不变易法。
杂阿含230经
佛告三弥离提∶「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
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
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
杂阿含232经
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空,云何名为世间空」?
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 、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
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
杂阿含233经
世尊告诸比丘∶「...
云何为世间?谓六内入处。
......
云何世间灭?谓当来有爱,喜贪俱,彼彼乐著无余断∶已舍、已吐、已尽、离欲、灭、
止、没。
云何世间灭道迹?谓八圣道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6/yinshun36-13.html
r*****e
发帖数: 119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阿含经中的灭尽定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reverie (缘生世间), 信区: Belief
标 题: 杂阿含经中的灭尽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18 16:48:03 2009, 美东)
杂阿含经里面提到“灭尽定”的经文只有一篇,568经,而且与其它谈涅槃的经文大有
不同,显然不是一回事——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庵罗聚落庵罗林中。与诸上座比丘俱。
时。有质多罗长者诣诸上座比丘所。礼诸上座已。诣尊者伽摩比丘所。稽首礼足。
退坐一面。白尊者伽摩比丘。所谓行者。云何名行。
伽摩比丘言。行者。谓三行。身行.口行.意行。
复问。云何身行。云何口行。云何意行。
答言。长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复问。何故出息.入息名为身行。有觉.有观名为口行。想.思名为意行。
答。长者。出息.入息是身法。依于身.属于身.依身转。是故出息.入息名为身
行。有觉.有观故则口语。是故有觉.有观是口行。想.思是意行。依于心.属于心.
依心转。是故想.思是意行。
复问。尊者。觉.观已。发口语。是觉.观名为口行。想.思是心数法。依于心.
属于
r*****d
发帖数: 92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孔子见老子时芳龄几何?
<<万善同归集>>-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问:佛行无上。众哲所尊。儒道二教。既尽钦风。云何后代之中。而有毁谤不信者何。
答:儒道先宗皆是菩萨。示劣扬化同赞佛乘。老子云。吾师号佛。觉一切民
也。西升经云。吾师化游天竺。善入泥洹。符子云。老氏之师名释迦文。列子云。商太
宰嚭问孔子曰。夫子圣人欤。孔子对曰。丘博识强记。非圣人也。又问。三王圣人欤。
对曰。三王善用智勇。非圣人也。又问。五帝圣人欤。对曰。五帝善用仁义。亦非丘所
知。又问。三皇圣人欤。对曰。三皇善任因时。亦非丘所知。太宰嚭大骇曰。然则孰为
圣人。夫子动容有言曰。丘闻西方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
荡乎民无能名焉。吴书云。吴主孙权问尚书令阚泽曰。孔丘老子得与佛比对以不。阚泽
曰。若将孔老二家。比校远方佛法。远则远矣。所以言者。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
违天。诸佛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明矣。吴主大悦。用阚泽
为太子太傅。起世界经云。佛言。我遣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
孔子。是儒童菩萨。明知自古及今。但有利益于人间者。皆是密化菩萨。惟大士之所明
。非常情之所测。遂使寡闻浅识起...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恶语(十不善业之一)的过患
今天继续学习恶语方面的道理。说恶语的过患非常大,将生生世世堕入三恶趣,即便获
得人身也会感受不悦意的果报。
在各种恶语中,指责佛像、佛塔等的过患尤为严重。从前有一个人对着一尊断了手指的
佛像说:“断指佛”,话音刚落,他的手指就断了。本来,那尊佛像的确没有手指,在
一般人看来这样说不会有过失,但由于佛是严厉的对境,所以他当下就感受了断指的果
报。所以,我们不能随便评价佛像,如果说某位佛菩萨身相不庄严,自己必定会感受痛
苦的果报。有的人请佛像时说:“我请一个胖胖的弥勒佛”,这样说将生生世世变成肥
胖的人。还有的人看见佛像造型不好或工艺不是很精美,就直接说:“这个佛像不好看
”,这也将造下严重的口业。如果觉得佛像的外观不理想,只能说工匠的手艺不好,不
能直接说佛像不好。
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佛像就是我们的皈依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中记载:当年世
尊到天界为母亲说法,优填王因为思念佛陀,便用黄金造了世尊的像。当佛陀从天界返
回人间时,优填王用大象载着金像迎接世尊。那尊金像居然从象背上走下来,在虚空中
行走,足底降下花雨,并大放光明。金像对世尊合掌作礼,世尊也对金像长跪合掌,并
对金像授记说:...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勿偷盗的重要性
同意您的观点,这些都是。偷盗罪很容易犯,在学习以前末学也经常犯,也不认识是偷
盗罪,还自觉聪明。末学在这里忏悔。愿意和大家再次学习佛经中偷盗罪的定义和过患
,并戒除偷盗的功德利益。愿与大家共勉。篇幅有点长。索达吉堪布用了三堂课宣讲,
但请耐心读下去,对我们生生世世都有极大利益。特别是想要多饶财富的同学一定要看
啊。:-)
先说不偷盗的功德:
“即便不说来世的果报,在即生中也有很大利益:一个人要在世间立足,必须得到别人
的信赖,若能断除偷盗则很容易赢得他人的信赖,这样自己的事业很容易成功。
许多经论中都提到了断除偷盗的功德。如《十善业道经》中说不偷盗有十种功德:一、
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如果一个人不偷东西,众人都
很信赖、喜欢他。三、人不欺负。断除偷盗之人不会受欺负,而偷盗之人则经常受欺负
。偷东西的人总是被人们以审视的眼光看待,甚至他到别人家做客时,主人也会对他特
别防范。四、十方赞美。十方的人和非人都会赞美不偷盗之人。五、不忧损害。不偷盗
之人无需担忧有任何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不偷盗之人在大众之中不会
有畏惧感。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念佛功德
念佛功德
——索达吉堪布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发完殊胜的大乘菩提心之后,大家应当如理如法地谛听。今天给大家开示的内容,是诸
佛菩萨名号的功德。这个功德,麦彭仁波切编集的书里讲得很清楚,我在这里不作重复
。但今天为什么要讲呢?因为最近有一个缘起——《诸佛菩萨名号集》翻译出来了,翻
译出来之后,我要求各地开展“念佛法会”,一起共诵诸佛菩萨的名号。
之所以如此,原因有多种。首先,世间上各种团体的聚会,相当一部分没有多大意义和
价值,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和钱财而已。即便是佛教徒的一些聚会,也发现很多人无非
是作会供、火供、火施,虽然这些都是善法,理应值得随喜,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分析。
要知道,密宗的修法和仪轨是很殊胜,但对传授者上师阿阇黎和修行者弟子的要求相当
严格,并不是接受以后随随便便就可以修了。修密法首先要有密乘的灌顶,然后再修加
行,念诵它的一些咒语,到了一定的时候,还要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最后才可步入
正行。会供的要求在密宗论典...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0
主文說 : 『现前一念心,即是吾人安身立命之处,时时看紧无念无生处,凛然自知,』
现前一念心, 是意识, 然意识於五位断灭 (眠熟位,昏厥位,正死位,
无想定,灭尽定). 意识又是缘生法, 阿含经中处处说有意识是因为
意根触法尘才能出生. 既为因缘所生法,又经常断灭,怎会是无念无生处 ???
又怎会是行者安身立命之处 ???
执持意识为常如主文, 说实语, 就是未断意识我贝之人,执着五阴中的识阴为我,为实,
是未断我贝的写照.
那什麽是众生的真正安身立命之处呢 ? 就如以下经中的开示 :
《大集经》:「一切诸法无觉无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 。」
《维 摩 诘 经》云:「法离见闻觉知 ,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又云「不观是菩提。」
真正的"法", 真实的安身立命之处,是离见闻觉知的,是离觉观的.
那麽是要怎麽求证呢 ?
就是以我们能觉能观的六识觉知心, 去求证在我们身上那个无觉无观的实相心, 真找到
了,叫做破参, 找到了之後用我们能觉能观的六识觉知心去转依那个无觉无观的实相心,
这个就叫做"悟後起修"的一部分.
正觉同修会在宏法二十年间,一直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禅宗...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1
主文說 : 『现前一念心,即是吾人安身立命之处,时时看紧无念无生处,凛然自知,』
现前一念心, 是意识, 然意识於五位断灭 (眠熟位,昏厥位,正死位,
无想定,灭尽定). 意识又是缘生法, 阿含经中处处说有意识是因为
意根触法尘才能出生. 既为因缘所生法,又经常断灭,怎会是无念无生处 ???
又怎会是行者安身立命之处 ???
执持意识为常如主文, 说实语, 就是未断意识我贝之人,执着五阴中的识阴为我,为实,
是未断我贝的写照.
那什麽是众生的真正安身立命之处呢 ? 就如以下经中的开示 :
《大集经》:「一切诸法无觉无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 。」
《维 摩 诘 经》云:「法离见闻觉知 ,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又云「不观是菩提。」
真正的"法", 真实的安身立命之处,是离见闻觉知的,是离觉观的.
那麽是要怎麽求证呢 ?
就是以我们能觉能观的六识觉知心, 去求证在我们身上那个无觉无观的实相心, 真找到
了,叫做破参, 找到了之後用我们能觉能观的六识觉知心去转依那个无觉无观的实相心,
这个就叫做"悟後起修"的一部分.
正觉同修会在宏法二十年间,一直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禅宗...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2248
12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乡下土郎中医案
11. 有魏氏妇,年五十,有十五年结核病史。经抗痨治疗后,病情稳定。于今年六月,
染时疫,先憎寒头痛,后发高热,咽痛,咳喘。经住院治疗后,其他症状好转,只是热
退不尽。慕郎中之名来求治。
证见:午后发热(38.0度),两歡潮红,乏力疲倦,夜寐盗汗,纳差,手足心热,舌
红瘦,脉细数。乃投之清阴分之风热,滋阴血,透伏邪之秦艽鳖甲散:秦艽15克 鳖甲20
克 地骨皮15克 银柴胡12克 知母10克 当归15克 青蒿8克 白芍10克 乌梅2枚。服八帖
后热退,仍有盗汗乏力,原方加北芪20,牡蛎25克再服六帖后盗汗除。由于结核病史长
,体质较弱。再加20帖八珍汤善后。
* 按 邪热外袭,入里则伤阴,阴伤则难于制火,故骨蒸发焉。此症虽风火炎炽,但一
有阴血素虚之体,二有入里内闭之热。故强攻峻补并不宜之,用槁苖引水之溉滋其阴,
汤沸揭益之法透其热,阴血既滋,内热渐退,伏邪既透,其病自除。
12.暑热 曾姓男孩,12岁。7月间,因暑期无课,日日与小伙伴嬉闹玩耍。某日下午踢
球后,一身大汗又到井边汲凉水冲凉。当晚即高热(40.0度)畏冷,头痛,胸闷,烦躁,
口渴引饮,小便短赤。即求诊,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1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这里找到一篇,不知道是对是错。这个《大乘起信论讲记》是那个否认阿弥陀佛的印顺
法师的作品
http://bbs.zdic.net/thread-117195-1-1.html
[释家] 您找到自己的第七识(意根)了吗?
[转帖]
您找到自己的第七识了吗?
六根里面的第六根——意根——他是无色法,他是心,再加上眼耳。。。等六识就有七
个心。那你说:“意根在哪里?我怎么找不到他?”你要找他很容易,先要知道他的体
性,他就是每一刹那都在做主的、处处做主、时时做主的心,甚至你睡着无梦的时候他
也在做主。你说:“这样!我还是不容易弄清楚到底他在哪里。”再告诉你一个更容易
找到他的方法,譬如说,突然间有一个人拿一个石块丢过来,你根本就不加思维:到底
要往上跳或蹲下去,还是要往右边闪?你根本就不思维,一下子就闪掉了。让你闪掉的
那个习惯性的做主的心体就是末那识,就是你的意根。
如果拿着一棵宝珠,一不小心掉下去,马上两手自动往下一捧就捧住了,那就是末
那识意根,他是凭着惯性去运作的,非常伶俐的;有些人自以为开悟了,他所说的真如
心体的直觉,其实就是末那识意根,所以我说他的证境超过那三大法师们的...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494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古人凭想象创造的四大洲
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
《立世曇论》中卷六记载,人道以摩奴沙为名(梵名MANUSYA),又称人间界,人道,
人趣,人,为欲界中的有情众生之一。佛教对于人的由来,是以因緣法说明,至于人类
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现,在《世纪经》、《大楼炭经》、《起世经》中提到,地球形成后
最初的人类,是从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由于贪爱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吃
了以后,身体变重以致于无法飞行,从此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依佛经说法,人分別居住
在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等四洲。
在《长阿含经》中敘述道,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四周有七金山围绕,七金山之外,则
是浩瀚的咸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着不同的人类,之间完全隔绝,互不相
通。而我們亦即地球上的人类,则是居住在南瞻部洲,又名「阎浮提」。四洲的人各具
特点 四大部洲的敘述,散见于《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俱舍论》
、《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特点,例如西牛贺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为特点
;东胜神洲的特色则是土地极广、极大、极妙,所谓极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俱卢洲的
人沒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差別,也沒有悲伤啼哭,但...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15
看了的某学术文章,转载其中片断,如果没耐心读长文,看这句就够了:)
“重要的是,无论是把“乌江”理解为长江的一段,还是理解为长江边上的泊船处,项
羽“乃欲东渡乌江”,是想要往东去渡过长江。这是肯定无疑的”。
如果有兴趣找来此文全文读一读,就会发现,作者本人其实是反对“乌江自刎”这种说
法的。另外附上天地图(中文)截屏,今天的乌江,其实已经分为两镇,分属南京和马
鞍山,所以这个地方也是苏皖两省的分界线。地图上可以看到一条小河分隔两镇,注入
长江,然而这也不是“乌江”,而是六十年代人工开挖的驷马河,并非天然河流。至于
作为长江重要支流的那条乌江,源于贵州,于涪陵汇入长江。
以下是转载:
近世多有学人认为乌江是指安徽和县的乌江浦。日本学者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
考证》,在“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句下“考证”:“安徽和州有乌江浦,在乌江故县东
。”
(19)这隐约地说“乌江”指乌江浦。王伯祥先生《史记选》的注是:“乌江即今安徽省
和县东北四十里江岸的乌江浦。”(20)这就明确地说“乌江”是指乌江浦。长期作为
高等学校教材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对“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的注是
:“乌江,今安...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密宗断惑论》双运与降伏
索达吉堪布
有些人认为∶密宗里的双运和降伏与显宗相违,让人无法理解与接受。
大凡没有依止过具德善知识或未广泛学习过佛法的人,难免对佛教中许多观点感到无法
理解。比如从来未学中观的人看到《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
即是色”时,会对空与色这种关系感到矛盾,而已通达经论的人,则知道不但并不矛盾
,而且揭示了诸法极为深奥的本性。同样,从未修学过密法的人,对双运与降伏产生疑
惑也实属自然。但明智的人只要坚信佛陀圣言量的正确性,了知这些行为虽不为自己的
分别念所理解,但必有其殊胜真实的含义,这样自然可避免谤法的无边罪业。实际上密
宗的双运和降伏并不是一般凡夫的淫乐和杀生的行为,诸佛菩萨早已断除了此类习气,
但在渡化众生中,有必要时也会本无贪心而示现贪欲相,本无嗔心而示现愤怒相。如显
宗的《父子相会经》云:“虽无贪欲现贪相,虽无嗔恚示怒相,本无愚痴现愚相。”及
“彼等幻变种种身,调伏一切诸有情。”因此看到密宗的双运佛像,或双运修法时,不
能生起贪等烦恼,更不能生起邪见,双运的真实含义是指现空无二或智慧方便无别,《
金刚鬘续》云:“世俗胜义谛,远离二分别,何时正相合,说彼为双运。”...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为什么基督徒应该考虑转为佛教徒
Fro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7374089.html
地球人是属于南瞻部洲的人,还有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等星球。
《立世阿毗昙论》中卷六记载,人道以摩奴沙为名(梵名MANUSYA),又称人间界,人
道,人趣,人,为欲界中的有情众生之一。佛教对于人的由来,是以因缘法说明,至于
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现,在《世纪经》、《大楼炭经》、《起世经》中提到,地球形
成后最初的人类,是从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由于贪爱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
,吃了以后,身体变重以致于无法飞行,从此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依佛经说法,人分别
居住在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等四洲(星球)。
在《长阿含经》中叙述道,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四周有七金山围绕,七金山之
外,则是浩瀚的咸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着不同的人类,之间完全隔绝,
互不相通。而我们亦即地球上的人类,则是居住在南瞻部洲,又名「阎浮提」。四洲的
人各具特点 四大部洲的叙述,散见于《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俱
舍论》、《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说箭喻经
☆─────────────────────────────────────☆
runsun (runsun) 于 (Wed May 13 22:12:19 2009) 提到: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彼时尊者摩罗鸠摩罗。独在静处。有是
念生。谓世尊弃邪见除邪见。不记说。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命是身
命异身异。有如此命终。无有命终。有此无有此。无有命终。我不能忍。我所不用。我
所不乐。世尊若一向记世间有常者。我当从行梵行。若世尊不一向记世间。世间有常者
。论已当离去。如是世间。世间有边。世间无有边。命是身命异身异。有如此命终。无
有命终。有此无有此。无有命终。若世尊一向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我当行梵行
。若世尊不一向记。我言。真谛余者愚痴者。我问已当离还。于是尊者摩罗鸠摩罗从下
晡起。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尊者摩罗鸠摩罗却坐一面已。
白世尊曰。唯世尊。我在静处。有是念生。谓世尊弃邪见除邪见。不记说世间有常乃至
无有命终。此者我不欲。我不能忍。不能乐。若世尊一向知世间有常者。世尊当记之。
世尊若一向不知世间有常者。但直言我不能知。如...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633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止:必要的基础及其方向
越尘居士
修学佛法是由生起出离心,发起菩提心愿开始;以圆满菩提心为道果。其间,除少
数极上根利器者外,禅定是必修的工具和手段。故经云:“一切清静慧,皆由禅定生”
。论述禅定的典籍数不胜数,颇易见到。然而其次第均是为出家人,亦即专事修行的人
所设,即使从入手教起的九次第定也是如此。今日学佛人以在家人居多,奔忙生活之余
要完全依照古德所设次第来修甚是不易。如何充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时间少走冤枉路,
关系重大。禅定之要无非止观。如何止观?圆觉经述及禅定基本方便有三:奢摩它(止
),三摩钵提(观)及禅那(止观双运不二)。从因地上看来,止有两种程度:俗义止
于正念,胜义(姑云)止于空性,高下不可比较;观也有两种程度:俗义分析臆度于空
性,胜义(姑云)现量持住于空性,高下亦不可以道里计;禅那却只有一种:胜义止观
不二。这里将先讨论俗义止,将来另文讨论俗义的观,胜义的止观要等对空性有真实体
会后才能用。
止是定的基础,梵云奢摩它,意谓专注。未得一定程度的止力去做更高深的修法,
例如毗婆舍那(分析性的观),三摩钵提(等持的观),一心三观,大手印定,且却等
等,纯是沙滩上的楼阁,全...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19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连续剧 《百年虚云》
http://hi.baidu.com/84000/item/c42251637fd27092c4d2496b
云门事件中虚云和尚示现分身术
解放初期佛教为什么吃那么大的亏?我们是出家人,佛教是讲因果的报应的,把
地主田地分分,把人弄了,有些和尚很气,说田地分了就算了,不能把人也打死,这太
不讲因果,也算是太不讲道理了!你要拥护土改,你不能说地主打不得。土改的时候我
在云门寺,工作组在山门上贴了几幅标语,“打倒封建”!“打倒迷信”!虚老和尚站
在门口用手指着:你看这东西乱七八糟贴到我们门上!老和尚在那里骂。
中央对老和尚很客气呀,说是我们想了解一下您老人家的历史情况,我们弄不清
,您老人家能不能说说?老和尚很快年谱写好,过了没有两个月就圆寂了!他把云门事
件写了一点,不多,云门事变的时候,陈铭枢一天给毛主席几回快电!中央就派代表到
云门寺,有个大个子对老和尚说:老和尚,我们是北京中央毛主席派来的,我们到这儿
特别了解这里的情况!老和尚说:哎呀,你们是救命的恩人来啦!赶快招呼。广东省的
那些头,县里的县长、公安局局长,这些政府的人都在那里站着,不敢坐。老和尚跟中
央那...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21
恩,不能很认同,精确地说是:贪爱灭了,后有的因缘被灭,不是后有灭
后有还没有发生,怎么灭它?只能是灭它发生的因缘。
71经讲,它发生的因缘就是爱贪集,所以要断就是断爱贪 -- 这个引发后有的因缘
杂阿含71经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有身?謂:五受陰,云何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是名有身。
云何有身集?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有身集。
云何有身滅?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無餘斷,吐,盡,離欲,滅,是名有身
滅。
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
定,是名有身滅道跡。
是名當說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餘如是說,差別者:
「當知有身、當知斷有身集、當知證有身滅、當知修斷有身道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P****S
发帖数: 228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 贾题韬居士讲
第十二讲 禅宗的开悟(三)
现在有些人,由于对禅宗不理解而产生了种种偏见及非议,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
们对佛教的教义和历史没有认真地进行学习体会和研究;二是对禅宗根本就没有一个全
面正确和科学地了解。于是乎便只从皮毛名相上立论乃至于以谩骂为辩理,这种轻率肤
浅的态度,其实也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但我希望:众位不要被那些不三不四的说法而动
摇对禅宗之信念和研究。现在中外的学者们,对佛法的研究和探索,明显地有一种注重
原始佛教的倾向。我认为,如果比较一下佛教各大宗派的教义、教理,只有禅宗最接近
于原始佛教,那么,我们就上溯到释迦牟尼佛,从佛说起吧。
我们知道,佛教是根据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证悟到的不可思议的奇妙境界而建立起
来的。佛涅磐后,无数高僧大德各以自己对佛法的悟解而竞起创宗立派,弘宗演教,化
度有情。这并不是他们有了什么‘发明与创造’,也更不是说他们的悟解比释迦牟尼佛
还高明,而只是把释迦佛在世时言而未尽之话和道理,进行一番充实和精析发挥而已。
这一点,众位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否则,佛教就不能成立。释迦佛既觉悟了宇宙
人生最究竟的真理,那还有什么可以发展甚至发明的余地呢?释...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十一节课
前面说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都要断除执著,阿罗汉也必须如此,若没有断除执著,
则不能称之为阿罗汉。此问题还没有分析完,今天继续讲下去。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说:“世尊,您说我获得了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离欲第一的阿罗汉。”
〖无诤三昧〗:藏文中是“无恼禅”,玄奘和义净法师译为“无诤住”。《华严经》云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俱舍论释》中说,在家人由于贪图乐受,为了财产
、田地、牲畜、女人而争论不休;出家人由于对自他宗派有好坏的想法,进而展开辩论
破立。不管是世间人、修行人,如果没有远离争论,不要说获得无上涅槃,就算处理人
际关系也非常头痛——今天两个人相处融洽,明天就可能势同水火。因此,《涅槃经》
云:“一念不生,万法无诤。”只有息灭执著分别念,才能断除一切争论,证得须菩提
的境界。
〖人中最为第一〗:佛陀的十大弟子虽然都是阿罗汉,但证悟的境界各有所长。如迦叶
是头陀第一、舍利子是智慧第一、目犍连是神通第一、富楼那是说法第一、阿难是多闻
第一、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或者说离欲第一)。这些都可称为“人...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密宗断惑论》双运与降伏
索达吉堪布
有些人认为∶密宗里的双运和降伏与显宗相违,让人无法理解与接受。
大凡没有依止过具德善知识或未广泛学习过佛法的人,难免对佛教中许多观点感到无法
理解。比如从来未学中观的人看到《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
即是色”时,会对空与色这种关系感到矛盾,而已通达经论的人,则知道不但并不矛盾
,而且揭示了诸法极为深奥的本性。同样,从未修学过密法的人,对双运与降伏产生疑
惑也实属自然。但明智的人只要坚信佛陀圣言量的正确性,了知这些行为虽不为自己的
分别念所理解,但必有其殊胜真实的含义,这样自然可避免谤法的无边罪业。实际上密
宗的双运和降伏并不是一般凡夫的淫乐和杀生的行为,诸佛菩萨早已断除了此类习气,
但在渡化众生中,有必要时也会本无贪心而示现贪欲相,本无嗔心而示现愤怒相。如显
宗的《父子相会经》云:“虽无贪欲现贪相,虽无嗔恚示怒相,本无愚痴现愚相。”及
“彼等幻变种种身,调伏一切诸有情。”因此看到密宗的双运佛像,或双运修法时,不
能生起贪等烦恼,更不能生起邪见,双运的真实含义是指现空无二或智慧方便无别,《
金刚鬘续》云:“世俗胜义谛,远离二分别,何时正相合,说彼为双运。”...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7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八大误区
释传悟
佛法的智慧大海无疑是博大而精深,浩翰而无际,从而在对佛法的求证路上,也必然是
充满坎坷与勤苦的。当年禅宗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禅师求法,达摩禅师言:“诸佛无上
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
苦。”凡夫众生,欲求佛法,当精勤自励,依闻解起行,精进集积福德智慧资粮,方得
入佛智慧,故学佛当放下自我,舍离己意,把身心都投入到佛法的实践中,切实行履,
如此方有成就之日。然则百丈高楼,从地而起,千里之遥,始于跬步。对于学佛修持,
初学入门,最忌因地谄曲,知见不正,这样自然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如《楞严经》云: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鉴之现今初学入门者,往往见未能求正,行未能踏实,而造
成诸多误区。现将其现象一一列之,以规来者。
一、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曾遇有这样的同修问我,为什么每天打坐两座,打了四十多座了,每天坚持诵《金刚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等也有几年了,还不能见到自己本来面目,真是越修越没有信
心了。我问他,如果要想见本来面目,那就得对身体,对心念,对情感,对名利要放得
下。回答是“虽然放不下,但我也是在很努力的修行啊。”听到这些回答,... 阅读全帖
b*****t
发帖数: 9671
26
回到原点:钱云会死亡事件背后的地价差
2010-12-29 00:07:0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跟贴 1 条 手机看股票 12月28
日凌晨,中共温州市委作出“蒲岐镇寨桥村钱云会命案”4条处理意见,决定由市公安
局直接调查、处理。
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召开市委专题会议,决定由温州市公安局直接介入
调查处理,并按刑事命案和交通事故两套程序分别展开调查、侦查,接受媒体及社会的
监督。
钱云会在付出生命之后,其所举报的浙能乐清电厂征地纠纷事件能否水落石出?
巨大的补偿差价
“豪夺寨桥村146公顷家地”,钱云会遗留下的一份投诉材料如是写道。
据本报获得的这份复印件称,2004年4月3日,浙能乐清(南岳)电厂、乐清市国土局及
乐清市政府征地办相关负责人,先召唤寨桥村双委干部吴康银、钱传勇等10人到蒲岐镇
人民政府开会,让他们签下没有文号的空头征地文件。
4月28日,村民发现被愚弄后请求上级查明真相,结果有130多村民不慎与警方产生冲突
,其中72人被刑拘。包括钱云会在内的4人均被判刑。
这份投诉材料称,电厂方面伪造政府文件,“免费骗征强用了寨桥村146公顷的农用地
”... 阅读全帖
b****0
发帖数: 18
27
荒谬者,错得离谱也,所以说“神在第七日歇工安息”是《圣经》最荒谬的经
言,是因为《圣经》荒谬百出,如《圣经·创世纪》第一章就有如下明显的荒
谬经言: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圣经·创世纪》中的神是生地球天地万物和
人类的神——万物之母,神的灵就是万物之母辐射的“万物得一以生”(《道
德经》)的一,一即三才数据流,三才数据流既流在万物心头,又流入万物身
中化作万物之身的化工和建材,故神的灵在运行在万物心身之中,万物包括科
学界发现的最小微粒。水由水滴聚成,水滴由水分子聚合而成,水分子由三才
数据流化成,故对水而言,神的灵运行在水分子中,不是运行在水面上,“神
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违背生水的“神的灵”的运行规律。再说,“神的灵运行
在水面上”在“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之前,“神说,要有光,就有了
光”的时间是一造出“阳清为天”(徐整《三五历记》)的天之前,地球在一
造出“阳清为天”的天之前只是个悬浮在漆黑宇宙中的●——没有水(“阳清
为天”的解读见《天目报告》和《道德经真解》),神的灵在那时没有水面可
运行,故在神创造地球天地的程序上,“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不符合神造地
球天地的程序...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0 07:40:17 2016, 美东)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经真伪之辨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云何正见。世尊告曰。
所谓
1)现观前方便慧。
2)正现观慧。及与
3)现观后所得慧。超越所知方便圣教诸邪解行。复言世尊。
云何正思。世尊告曰。
谓于三宝已得证净。为所依止。于彼功德随念思惟。超越归依外道师
等。复言世尊。
云何正语。世尊告曰。
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四语业能正远离。超越一
切诸险恶.趣复言世尊。
云何正业。世尊告曰。
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三身业能正远离。超越一
切诸险恶趣。复言世尊。
云何正命。世尊告曰。谓圣所爱无漏戒摄。无漏作意同时而转。于邪
命趣身语二业能正远离。超越一切诸险恶趣。
云何正勤。世尊告曰。于上解脱欲乐为依。发勤精进远离障碍。圆满
对治。复言世尊。
云何正念。世尊告曰。勤修止观。诸瑜伽师依止三相。时时于彼三种
相中及不放逸。俱行境界心现明记。超越远离修道加行。复言世尊。
云何正定。世尊告曰。谓由如是七种定具。资助莹饰心一境性。乃至
能作如是七支胜进依止。及与引发殊胜功德。作所依止。复言世尊。
Y**u
发帖数: 5466
30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Aug 8 08:57:17 2011, 美东) 提到:
在这个版看了很久的贴,学了不少。最近读杂阿含,感觉这段讲的比较透。请师兄们指
教。
(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时
。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
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
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诸弟子有聪慧者.有钝根者
。及其命终。悉不记说所往生处。如是先阇那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拘陀
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亦如前者。沙门瞿昙尔时亦在彼论
中言。沙门瞿昙为大众主。其诸弟子。有命终者。即记说言。某生彼处.某生此处。我
先生疑。云何沙门瞿昙。得如此法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则生疑。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师
。见现...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1
随喜赞叹师兄们宣说,转载并实际吃素的功德!
索达吉堪布在藏传净土经的课程中宣说吃肉的过患:
按照小乘的观点,三清净肉是可以食用的,《毗奈耶经》等经论中说:比丘、沙弥、优
婆塞、优婆夷可以享用三清净肉。那什么是三清净肉呢?一是没有见到为自己而杀的肉
;二是没有从可信赖的人处听到为自己而杀的肉;三是没有怀疑为自己而杀的肉。此外
,自然死亡的动物肉以及经过三个市场的肉[1]也可以享用。除了这些以外的肉绝对不
能享用,如果明知是不清净的肉却享用,会有严重的过失。
当然,佛教徒可以享用三清净肉,这只是小乘经论的观点,按照大乘的观点,任何肉食
都不能食用,也就是说,对于大乘佛教徒来讲,连三清净肉也不开许食用。佛陀在《楞
伽经》中说:“大慧,我未开许任何人食众生肉,过去如是,现在如是,将来亦如是。
大慧,出家众不得食肉。”从这个教证可以看出,以前在小乘里开许享用三净肉只是方
便而已,因为既然“我未开许任何人食众生肉,过去如是”(即过去未开许任何人食众
生肉),这就说明佛陀过去开许食肉只是方便开许,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开许弟子们食肉
。《大般涅槃经》中说:“善男子,自此之后,我不开许声闻乘行者食肉。”这个...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2
随喜赞叹师兄们宣说,转载并实际吃素的功德!
索达吉堪布在藏传净土经的课程中宣说吃肉的过患:
按照小乘的观点,三清净肉是可以食用的,《毗奈耶经》等经论中说:比丘、沙弥、优
婆塞、优婆夷可以享用三清净肉。那什么是三清净肉呢?一是没有见到为自己而杀的肉
;二是没有从可信赖的人处听到为自己而杀的肉;三是没有怀疑为自己而杀的肉。此外
,自然死亡的动物肉以及经过三个市场的肉[1]也可以享用。除了这些以外的肉绝对不
能享用,如果明知是不清净的肉却享用,会有严重的过失。
当然,佛教徒可以享用三清净肉,这只是小乘经论的观点,按照大乘的观点,任何肉食
都不能食用,也就是说,对于大乘佛教徒来讲,连三清净肉也不开许食用。佛陀在《楞
伽经》中说:“大慧,我未开许任何人食众生肉,过去如是,现在如是,将来亦如是。
大慧,出家众不得食肉。”从这个教证可以看出,以前在小乘里开许享用三净肉只是方
便而已,因为既然“我未开许任何人食众生肉,过去如是”(即过去未开许任何人食众
生肉),这就说明佛陀过去开许食肉只是方便开许,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开许弟子们食肉
。《大般涅槃经》中说:“善男子,自此之后,我不开许声闻乘行者食肉。”这个...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破“西藏文化谈”种种谎言 zt
对于“西藏文化谈”这种恶意妖魔化藏族人民的东西要迎头痛击!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背景:
近来有居心叵测之人士不断引用出自一个叫“耶律大石”的瑞典籍华人基督教徒的手笔
的文章“西藏文化谈”,此人属于基督教新教基要派信徒,大家也许认为基督教是一个
很温和的宗教,它好象很热衷慈善事业等等…,其实不然,基督教可以说是世上最激烈
排外的宗教团体了,中世纪的基督教(那时只有罗马天主教)在欧洲可谓一手遮天,其中
的教皇格利高里七世可以任意废除加冕欧洲各国的君王。那个时代的欧洲各国,所有不
同信仰的人或组织都逃脱不了被“异教裁判所”火刑伺候的命运!
后来所谓“改教圣人”马丁路德出现,以<九十六条纲要>宣言向天主教发起挑战,出于
嫉妒天主教无上权威的原因,一些欧洲权贵暗中或明里保护支持马丁路德,致使其改革
成功并另立一派,从此凡支持马丁路德神学理论的各派,都称为“基督教新教”而传统
的罗马教就被称为“天主教”。
新教当初以反对权威。争取信仰自由为旗号,确实起到些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它势力的
增大和世界格局的改变,现在的新教已经变成一个比当年罗马教更加僵化;更加排它的
教派,天主教在1962年的“梵二会议”中已...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十四节课
受持、念诵、撰写《金刚经》有什么功德呢?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
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
法。”
佛告诉须菩提:“无论是谁,若能随时随地宣讲这部经,就算只有四句偈,此处也是一
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的供养境,他们会像对佛塔寺庙一样恭敬。何况有人全部读诵
受持《金刚经》,功德之大就更不用说了。须菩提,此人能成就最无上的稀有之法。”
此处的字面意思比较简单,稍有智慧的人都会懂,但若没有对内容进一步分析,不太精
通经论的人经常会生一些怀疑:“为什么有《金刚经》的地方,就如同有佛住世?”“
念诵之人为何同佛塔寺庙一样值得恭敬?”因此,依靠佛经论典的教证分析很有必要,
倘若真正明白了这一点,这就是闻思《金刚经》的收获。
这里,佛陀给须菩提讲了此经的殊胜功德。什么样的功德呢?按照鸠摩罗什的本意和汉
地许多法师的解释,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凡是宣说这部经典,乃至
四句偈以上,其所在之处是一切天龙夜叉供养的对境,犹如佛塔。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个人宣讲《金刚经》,他...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十四节课
受持、念诵、撰写《金刚经》有什么功德呢?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
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
法。”
佛告诉须菩提:“无论是谁,若能随时随地宣讲这部经,就算只有四句偈,此处也是一
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的供养境,他们会像对佛塔寺庙一样恭敬。何况有人全部读诵
受持《金刚经》,功德之大就更不用说了。须菩提,此人能成就最无上的稀有之法。”
此处的字面意思比较简单,稍有智慧的人都会懂,但若没有对内容进一步分析,不太精
通经论的人经常会生一些怀疑:“为什么有《金刚经》的地方,就如同有佛住世?”“
念诵之人为何同佛塔寺庙一样值得恭敬?”因此,依靠佛经论典的教证分析很有必要,
倘若真正明白了这一点,这就是闻思《金刚经》的收获。
这里,佛陀给须菩提讲了此经的殊胜功德。什么样的功德呢?按照鸠摩罗什的本意和汉
地许多法师的解释,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凡是宣说这部经典,乃至
四句偈以上,其所在之处是一切天龙夜叉供养的对境,犹如佛塔。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个人宣讲《金刚经》,他...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6
析“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真义
——驳所谓“六字真言‘考释’”的荒唐言论
多识仁波切
藏文“六字真言”是梵文的转写……全文的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观
照!”……“六字真言”除了整体含义而外每个字还有每个字代表的意思。在《嘛呢教
言》中列举了36组含义。如六字代表度脱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
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等等。
作者在“考释”这篇文章中施展其想象臆测、虚构捏造、弄虚作假的本领,根据自
己的无知偏见,道听途说,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采取增添词汇和语法成分、颠倒词序、
歪曲词意等手段对藏族人民家喻户晓的观音大明咒──“六字真言”,进行了面目全非
的“加工”、“改造”。
1992年第3期《西藏研究》(汉文版)刊登了一篇作者署名赵橹的所谓《藏传佛教六
字真言“考释”》的文章。所谓“考释”,顾名思义应该是对考释对象以实事求是的态
度,经过深入细致的考查、考证所做出的一种准确的合乎逻辑的解释,而绝不应该是毫
无根据地联系和不负责任的乱说。但这篇名为“考释”的文章,就连稍微懂点藏文和藏
传佛教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其荒诞无稽,仿佛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呓语似的毫无根据的瞎
说。...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7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演变
。从部派佛教的三世实有说,到大乘佛教绝对唯一的真如法性,最后于公元五世纪后产
生的如来藏佛教描述一切众生本具清净自性,真常唯心的内容,使原始的佛教成为了佛
梵杂糅的产物,逐渐被奥义书的思想所同化。 
大乘佛教是公元前二世纪在古印度出现的新思想,...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深密经》 阿賴耶识
亦如《成唯识论》註释云:【恐彼于此起分别执,堕诸恶趣、障生圣道,故我世尊不为
开演。(《大正藏》31卷)】
《成唯识论》圣 玄奘菩萨解释说:【恐怕那些外道、凡夫、愚人,对于这个阿陀那识
不能真的理解,而生起虚妄的分别,就把阿陀那识执著为众生我──执著为能见闻觉知
的世间我──或者执著为外道所误会了的第六识神我──将会因此而诽谤说:「 佛在
阿含期与方广期所说的法不相同」,因为这样谤佛谤法的缘故,将会堕落种种恶趣之中
,枉受多劫之恶报;或者将会使未证得阿陀那识的愚人产生误解,以为阿陀那识就是意
识与意根,以为就是外道神我、梵我,因此转而不能信受阿含所说「破斥众生我」的「
无我见」,就会因为听到阿陀那识而产生误会的缘故,又回归到「众生我」上面来,不
能安住于阿含及大乘所说的「无我见」中,也将不能取证二乘圣果,就会障碍他们出生
圣道;因为这些缘故,所以我们的释迦世尊,不为这些外道、凡夫、愚人,开演阿陀那
识的极妙正理。】
===
亦如真谛三藏所造《决定藏论》,开宗明义即说:【五识地,《心地经》言:「阿罗耶
识普为种本。」云何知有?此是如来藏说,故《解节经》偈云:「盛识普种本,深细流
如溢;不...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39
发布人: 美国的毛泽东 发布于: 2011/10/13, 1:38 pm
烈士后人表心愿
应邀参加使馆纪念辛亥百年电影招待会,更有幸的见到了辛亥革命黄花岗烈士之一的喻
培伦大将军的亲属并与之交谈......
烈士后人表心愿
辛亥革命一百年,
中山精神继续传。
国共有望再合作,
烈士后人表心愿。
注:喻培伦国将军小传:
喻培伦大将军出生于一八八六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四川省内江市文英街的“喻家漏
棚”。当时的中国正受到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人民处于水
深火热之中,是一个战争的年代。喻培伦的父亲喻学蓭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耍缭
湖北宜昌做官,由于不满清政府的腐败,弃官归家,经营糖业丶兴办盐场。他为人正直
,接受新思想,支持干革命。喻培伦的夫人宽厚贤淑,深明大义,新婚不久,就支持丈
夫远渡重洋去日本求学,寻求救国真理。广州起义失败,亲人的牺牲,她悲痛万分,立
志终身居孀,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妇女。喻培伦的弟弟喻培棣比哥哥小三岁,是一个有理
想丶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他与喻培伦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后,多次与孙中山先生策
划武装起义,是一个着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战士。
一八九九年...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0
索达吉堪布
问(7):禅宗有“见性成佛”之说,但这个“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义上的“佛”
。而密宗则有“即身成佛”之说,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的“佛”,
和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样?
答:不论禅宗标榜的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还是“见性成佛”,强调的都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概念。一个修行人若能当下回光反照、溯本还原,透过种种色相而见
境后之心,他便可谓已深解祖师西来密意了。正所谓:“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
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所谓的“见性”也即是“明心”,那么修
行者到底要悟一颗什么样的“心”呢?这种“心”又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与特征?通达“
明心见性”的途径又是什么?禅宗的硕德黄檗断际禅师对此曾作过异常精辟的阐述: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唯
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
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1803
41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云龙吟 第18集
第一章
虽然避开了正午的酷暑,但阳光依然炎热。程宗扬拔刀砍断一丛荆条,扯下来扔到
一边,然后直起腰。
连绵的群山一眼望不到边际,那种辽阔的气势使他胸口满满地彷佛有一股气激荡着
,直想长啸出来。从南荒到苍澜,程宗扬也见过不少山,但眼前的大山与他以前见过的
截然不同。巨大的山体气势雄浑粗犷,坚硬的山脊犹如刀锋,裸露出大片的岩石。山谷
像用斧劈开,深邃而辽阔。山上石多树少,植被大多聚集在山谷中,树木虽然远不及南
荒浓密,但高大挺拔,一棵棵直刺蓝天,远远看去彷佛要将整座山谷填平。
朱老头拢着手老气横秋地说道:「小程子,没见过吧?年轻人,阅历少,哪像大爷
走南闯北,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
程宗扬道:「听你的意思,你知道这是什么山了?」
「那还用说!」朱老头指手划脚地说道:「大爷一眼就瞧出来II这是北边的大山!
你瞧瞧这山……啧啧!那个大……不是唐国就是汉国,要不就是秦国!
让大爷说,咱们到云水北边来了,板上钉钉!绝对没错!」
程宗扬黑着脸道:「总共六朝你就说了三个,敢不敢说得再宽点?」
朱老头陪着笑脸道:「小程子,你别急啊!下边就有村子,过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这时传来一阵狗吠,一条小狗像... 阅读全帖
w******k
发帖数: 70
42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六朝云龙吟25 part 2 (转)
第五章
云丹琉再次出手,那柄青龙偃月少了几许暴戾,多了几分凝重。一招一式法度森严
,再没有泄忿般的狂劈猛砍,显然已经把这个卑鄙小人当成一个可以一战的对手。
程宗扬短剑并不趁手,对付青龙偃月这种刀身长到夸张的重型兵刃,更显得有几分
吃力。但这点劣势仍然无法抹平两人修为间的差距。云丹琉的修为刚攀上五级,而程宗
扬已经是五级的巅峰。
这点差距所表示出来的,是程宗扬已经完全主导了战局,云丹琉虽然有攻有守,但
不知不觉中,已经被程宗扬控制住节奏。
云丹琉并没有察觉节奏上的变化,她只是发现自己招数更快一点,会有更好的机会
。她像一个顽强的将军,不断挥舞长刀冲上山峰,又在对手的猛攻中谨慎地保存实力,
退出高点。无论攻守,在她看来都是最合理的选择,进攻时固然酣畅淋漓,退守时也没
有丝毫气馁。
云丹琉出手越来越快,招术却清晰无比,毫不散乱。坐而忘机,观照正理,是为坐
照。云丹琉刚刚进入坐照的境界,这还是第一次清晰感受到坐照境所蕴藏的意味。
云丹琉本来抱着拚命的心思,即使不把他砍死也要让他知道厉害,趁早滚得远远的
,不要像一只癞蛤蟆一样,纠缠自己像青瓷一样高洁而又易碎的姑姑。但此时,她已经
完全沉浸在武道...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43
按金刚经的说法,须陀洹不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但是按《杂阿含经》,在证
得须陀洹果时,自己可以给自己受记。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己给自己受记,得须陀洹呢。
1、自受七圣戒,成就四不坏净。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拘萨罗人间游行,至鞞纽多罗聚落北身恕林中住。鞞纽多
罗聚落婆罗门长者闻世尊住聚落北身恕林中,闻已,共相招引,往诣身恕林,至世尊所
,面相慰劳已,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婆罗门长者:“我当为说自通之法。谛听!善思!何等自通之法?谓
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作是念:‘若有欲杀我者,我所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
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如上说。‘我若不喜人盗于我,他亦不喜
,我云何盗他?’是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
,我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持不他淫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
,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语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他人离我亲友,他亦如是,我
今云何离他亲友?’是故不行两舌。‘我尚不喜人加粗言,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起骂
辱?’是故于他不行恶口,如上说。‘我尚不喜人作绮语,他亦如是,云何
a*****y
发帖数: 3318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理符合论与虚无的发现zz
“有一个古老而著名的问题,人们曾以为可用它迫使逻辑学家陷入困境,并曾试图把他
们推到这一步,即要么不得不涉嫌于可怜的诡辩,要么就要承认他们的无知,因而承认
他们全部技巧的虚浮,这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真理。”P110这是康德在其晦涩的《纯粹
理性批判》中突然冒出的一段具有叙事风格的话。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一直相信真
理隐藏在事物的表象背后,和本质、本体等概念相联。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与各事
物之实必相符合”,P34康德对它的解释是:“真理是知识和它的对象的一致。”3P110
也即我们关于对象世界的知识,如果和对象自身的特性相一致,那么,这种知识就是真
理性的。同时,正是因为被认识的东西是可以实指的对象而非虚无,我们的认识才是可
能的。但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一直延续的这一真理标准,却把两个问题无情地甩给
了后人,即:我们怎样才能断定自己的知识符合对象;如果知识并不指向具体对象,而
是指向一个空洞的虚无怎么办。

西方哲学在近代以前,很少为上面两个问题焦虑。这和其哲学对理性和上帝的信仰有关
。从认识论层面讲,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事物的本质是理
性知识可以把握的对...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顺说如来藏重定不重慧
解深密经 分别瑜伽品:
即于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泽,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苦忍、若
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毘钵舍那。如是菩萨能善思毘钵舍那。
http://cbs.ntu.edu.tw/gem_browse.php/fpath=gem/brd/religion/2/F
瑜珈师地论声闻地云:「云何四种毘钵舍那,谓有苾刍依止内心奢摩他故,于诸法中能
正思择,最极思择,周徧寻思周徧伺察。
云何名为能正思择,谓于净行所缘,或于善巧所缘,或于净惑所缘,能正思择尽所有性。
最极思择如所有性,由慧俱行有分别作意,取彼相状周徧寻思,审谛推求周&#
24487;伺察。」
解深密经云:「世尊,毘钵舍那凡有几种?
慈氏,略有三种,一者有相毘钵舍那,二者寻求毘钵舍那,三者伺察毘钵舍那。
云何有相毘钵舍那?谓纯思惟三摩所行有分别影像毘钵舍那。
云何寻求毘钵舍那?谓由慧故,徧于彼彼未善了解一切法中为善了故,作意思惟
毘钵舍那。
云何伺察毘钵舍那?谓由慧故,徧于彼彼已善了解一切法中。为善证得极解脱故
,作意思惟毘钵舍那。」
...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6
济群法师问:

禅宗有“见性成佛”之说,但这个“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义上的“佛”。而密
宗则有“即身成佛”之说,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的“佛”,和禅宗
所说的“见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样?
索达吉堪布答:
不论禅宗标榜的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还是“见性成佛”,强调的都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概念。一个修行人若能当下回光反照、溯本还原,透过种种色相而见
境后之心,他便可谓已深解祖师西来密意了。正所谓:“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
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所谓的“见性”也即是“明心”,那么修
行者到底要悟一颗什么样的“心”呢?这种“心”又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与特征?通达“
明心见性”的途径又是什么?禅宗的硕德黄檗断际禅师对此曾作过异常精辟的阐述: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
唯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
求。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
有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47

这些经文是特别引给你看的,大部分法友不喜欢看这么多的经文。
在杂阿含和相应部里有共说什么是五阴的集:
相应部蕴相应56经:
“。。。以食集而有色集;以食滅而有色滅。。。”
“。。。以觸集而有受集;以觸滅而有受滅。。。”
“。。。以觸集而有想集;以觸滅而有想滅。。。”
“。。。以觸集而有行集;以觸滅而有行滅。。。”
“。。。以名色集而有識集;以名色滅而有識滅。。。”
杂阿含59经:
"云何色集?云何色滅?云何受、想、行、識集?云何受、想、行、識滅?
愛喜集是色集;愛喜滅是色滅。
觸集是受、想、行集,觸滅是受、想、行滅。
名色集是識集;名色滅是識滅。"
关于五阴的集与灭: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8
见性成佛与即身成佛
问(7):禅宗有“见性成佛”之说,但这个“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义上的“佛”
。而密宗则有“即身成佛”之说,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说的“即身成佛”的“佛”,
和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样?
答:不论禅宗标榜的是“见自本心、识自本性”还是“见性成佛”,强调的都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的概念。一个修行人若能当下回光反照、溯本还原,透过种种色相而见
境后之心,他便可谓已深解祖师西来密意了。正所谓:“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
异,故云即心即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所谓的“见性”也即是“明心”,那么修
行者到底要悟一颗什么样的“心”呢?这种“心”又具备什么样的功德与特征?通达“
明心见性”的途径又是什么?禅宗的硕德黄檗断际禅师对此曾作过异常精辟的阐述:
“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磨从西天来,唯
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
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修捷要
净修捷要
2011-08-27 10:43:21 来源:净宗学会 作者:夏莲居居士 评论:0 点击:412
净宗学会课诵本之三
净宗一法,易行难信,非探教海,莫窥津涯。虽华严以十愿为归,天亲以五念为门,而
末法浅学,未易遽入也。必须熟读大经,方能略明纲要。然而今之修净业者,大率仅持
小本,于小本,仅持秦译,能持唐译且诵大经者,殊不易睹。此其所以号称习净者多,
而具深信切愿者少。信愿未深,而欲得真实受用,不亦难乎?庚辰之岁,病中发愿,敬
集经文,副以祖意,作为简课,俾授初机,约自他感应于三业之间,括赞观愿向于一礼
之际,妄想不易乘隙,而正念自得现前,需时既少,收效良多。是以付印以来,已历四
版,受持获益,先后相望,节时省力,行者称便。果能随文运心,久习纯熟,则于性修
不二、境智一如之理,不待研讨,自生信解。再读大经,于净土法门,有如顺水行舟,
扬帆逞渡矣。但每条均系经文法语,万勿滑口率意,致蹈轻慢。务宜诚敬虔恭,如觐慈
光,方合天亲菩萨四修五念之旨,自能获密益於潜移默运中。如嫌简略,则有大经五念
仪,行将脱稿,请益诸方也。适届联合普遍祈祷法会圆满之期,勉循同修善信之请,略
题...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为与无为
有为、无为的定义在阿含经中很简单,请看经文:
无常者。是有为行。(【杂阿含经】第101经)
云何为无常,谓诸有为法。(【杂阿含经】第1356经)
云何无为法。谓贪欲永尽。嗔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无为法。(【杂阿含经
】第890经)
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杂阿含经】第
293经)
所以,有为是无常的代名词,无为是涅磐的代名词。
再看这个一段:
譬如所有诸法。有为.无为。离贪欲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
。乃至涅盘。(【杂阿含经】第882经)
就是说不管有为法、无为法,断贪欲是第一位的。只要能够断贪欲,就是善法,最终导
向涅磐。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