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经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a
发帖数: 47
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转文一篇Re: 经学大要的摘要
出土简帛与经学诠释的范式问题
郭齐勇一、百年来经学与经学史的研究范式经学无疑是传统学术之最重要的门类。百多年
来,传统学术,从分类到研究方法,都被强势的西方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的标准、规范所限
制和宰割。这些规范和标准,以单线进化论为背景,系从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移植过来
。此一话语霸权,套在中国传统学术上,这就是今天中国人文学术的尴尬。中国经学自不
能以西方宗教、伦理、哲学、历史、社会、政治、文学、艺术诸门类所限定或裂解。经学
就是经学。经学有自身的范围与内容,亦有自己的历史。经学史有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
当然,这一发展逻辑包括不断受到秦汉以降以至清末、“五四”等社会政治等外缘环境变
化的刺激而作出的回应,也包括经学从业员内在的派属关系、学术取向、师承门户的纠葛
。就经学研究而言,“五四”以降的沉寂是不幸的,但这种沉寂并不是坏事。通过近代的
洗礼,笼罩在经学上的权威主义、神秘主义、教条主义得到清洗。饶有兴味的是,经学(
或经部)在近世之被冷落,反而比其它未被抛弃而可与西学相类比的学科幸运。比方说文
学(或集部)。文学界有的学者指出,就文体而言,由于西方只有诗歌、散文、小说、戏
剧几种,那
b*******n
发帖数: 1267
2
国学访谈录:儒家经学的历史作用——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2009-03-06 中华读书报 点击: 927
时间:2009年2月6日
参与者:余敦康、姜广辉、梁涛
整理者:魏寅
余敦康,1930年生,湖北汉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
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近年来着力从事于经学的现代诠释。主要著作有
:《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何晏、王弼玄学新探》、《周易的
现代诠释》等。
姜广辉,1948年生,黑龙江安达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颜李
学派》、《理学与中国文化》、《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等,主编《
中国哲学》,近年来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中国经学思想史》四卷,
三百万字。
梁涛,1965年生,陕西西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史、经学史及
出土简帛的研究。著有《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訄书〉评注》、《中国思想史前
沿》(编著)等,参与撰写《中国经学思想史》。
经学是根,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梁涛:经学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在历史上也发挥
l*****t
发帖数: 35
3
第二章 什么是释经学?
2。1 释经学(hermeneutics)是解释圣经的科学和艺术。它之被称为科学,乃是因为
它受某一体系之内的规则所指引。它之被称为艺术,乃是因为应用这些规则时,必须靠
技巧,而不是机械式的仿效。对我们这些更正教(Protestant)信徒来说,释经学尤其重
要,因为我们视圣经为信仰的惟一准则。我们要了解上帝所说的话,就必须忠实,正确
的解释圣经。
2。2 “释经”,“解经”、“解说”、“讲道”、“教授”这些词时常混淆不清,
究竟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2。2。1 “释经”(Hermeneutics) - 这个词源自希腊文动词 (hermeneuo)及名词(
hermeneia)。它们的字根是Hermes, Hermeneuto 是指采用某人的语言将某事向人解明
,或采用另一种语言向人解明(即现在的翻译)。如前所述,释经学是一门确定经文意义
的科学(原则)和艺术。如特理(Terry)所说:“释经学是一门科学及艺术。作为一门科
学,它阐明原则,研究思想及语言的定律,并将资料及结果分类。作为一门艺

发帖数: 1
4
传统经学的本体论问题
毫无疑义,《周易》经传中最有研究意义的是《易传》,它是《周易》成为哲学著作的
物质基础。更是我们研究本体论问题的切入点。
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Ontology)问题在中国古代传统经学中有无具体的表现,这或许本
不该是研究《易传·系辞》的一种方式。因为在中西哲学之间进行这种基本概念之间的
比照(Comparison-Communication),是需要在一个比较严密的工具理性进行制约和诠释
基础之后才能开始操作的。但是,完成这一工作目前又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中西哲学所
使用的理性表述形式(Rationale Form)并不是建筑在同一个规范化的世界(
Weltorientierung)当中。而且,作为中西哲学成立的自然科学基础,特别是在对外在
世界(Weltdasein)的解释上又各有其成立的古代科学哲学体系(Wissenschaftlich
Denkendes),阴阳、八卦的结构体系对外在世界的理解(Methodisches Erhellen),已
经隔绝了在中西哲学之间进行这种基本概念的比照(Comparison-Communication)的可能
性。这些基本概...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35
5
第四章(上) - 古今释经学的一些派别(宗教改革前)
4。1 也许有的人会问:我们要读的是释经学原理,为什么你不开门见山把它的原理一
一讲解?为什么要花时间读这些派别的历史呢?大家请耐心,下一章,我们就要把释经
学的原理逐条逐项的和大家讲解。现在,让我先告诉大家为什么要知道释经学的一些派
别的历史。
4。1。1 传道书第一章九节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
并无新事。”第三章十五节又说:“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
上帝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从过去的圣贤如何释经/解经,再和今天的人怎样释经和
解经作个比较,我们就会注意到传道书说的一点也不假。今天我们在释经上所犯的错误
,其实在过去已经出现了。所以说人的本质一点都没有改变,用不着改变福音的内容来
配合现代人的需要。同样的道理,研究解经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从过去的错误及后果得
到警戒,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4。1。2 圣经释经学中,一个最基本的错误是偏狭主义,就是认为自己所接受训练的那
一套解经体系,乃是惟一的解经体系。另外的一个错误是,认定某种传统的,或是自己
所熟悉
y****e
发帖数: 419
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代河洛地区的经学
http://www.gmw.cn/content/2004-09/28/content_108550.htm
制作日期:2004年9月28日 来源:光明日报
程有为
由孔丘、孟轲等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成为显学,在
经历了秦朝的短暂沉匿之后,到汉代成为唯一的正统学说。儒家典籍《诗》、《书》、《
易》、《礼》和《春秋》被称作“五经”,成为国家全部思想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指针
,成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法典。正如班固所言:“六艺(五经加上《乐》)者,王教之典
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汉书·儒林传序》)汉代儒学以
经学的形式存在和发展。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五经博士、设弟子员教授
、以经术取士及劝以官禄后,天下士子趋之若鹜,儒家经学得到极大的发展,并对当时及
以后的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河洛地区是西汉经学教育传播的重要地区,东汉时则成为
全国经学研究和传播的中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兴于邹鲁洙泗的儒学就不断西渐。及西汉定都长安,在那里聚集
了一批儒生,长安成为当时儒学研究传播的中心。河洛地区位于儒学的发源地———齐鲁
地区和新兴的
x*****u
发帖数: 3419
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科学向经学的进击 zz
http://note.ssreader.com/show_topic.asp?Topicid=189541&forumid=1
科学向经学的进击
——论徐希燕的《墨学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杨润根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徐希燕的《墨学研究》这一已经获得高度评价的著作为中国
学术界提供的启示,展示了科学与经学在先秦典籍解释中的方法上的对立,分析了经学
的解释理论的完全错误的性质,论证了科学的认识方法在先秦典籍的解释中的正确性、
必要性和可行性,揭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在先秦典籍解释这一领域中的光辉前景。
关键词:科学 经学 先秦典籍 认识方法 解释
1
在我看来,新世纪第一年(2001年)由大陆出版的全部学术著作中最有价值的学术著
作当徐希燕博士的博士论文《墨学研究》莫属。不论人们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还是从事社
会科学研究,不论人们学习自然科学还是学习社会科学,不论人们从事纯粹的学术活动
和艺术活动还是从事实际的工作,不论人们从事知识的创造工作还是从事知识的运用工
作,我认为,在有关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方面,每一个有教养并立志有教养的人们,都
应该读一读徐希燕博士的《墨学研究》,否则人们就难免使自己成
j*****7
发帖数: 10575
8
☆─────────────────────────────────────☆
lmblest (Joshua) 于 (Fri Aug 21 13:36:21 2009, 美东) 提到:
第二章 什么是释经学?
2。1 释经学(hermeneutics)是解释圣经的科学和艺术。它之被称为科学,乃是因为
它受某一体系之内的规则所指引。它之被称为艺术,乃是因为应用这些规则时,必须靠
技巧,而不是机械式的仿效。对我们这些更正教(Protestant)信徒来说,释经学尤其重
要,因为我们视圣经为信仰的惟一准则。我们要了解上帝所说的话,就必须忠实,正确
的解释圣经。
2。2 “释经”,“解经”、“解说”、“讲道”、“教授”这些词时常混淆不清,
究竟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2。2。1 “释经”(Hermeneutics) - 这个词源自希腊文动词 (hermeneuo)及名词(
hermeneia)。它们的字根是Hermes, Hermeneuto 是指采用某人的语言将某事向人解明
,或采用另一种语言向人解明(即现在的
j*****7
发帖数: 10575
9
☆─────────────────────────────────────☆
lmblest (Joshua) 于 (Sun Aug 30 00:08:01 2009, 美东) 提到:
第三章 - 谁应该读释经学?
3。1 每个信徒都应该读释经学。
读释经学不是牧师、传道、宣教士、布道家、神学院的教授、讲师和学生们的专利权。
每一个信徒从他信主那一刻开始,就应该开始阅读圣经。但可惜的是,很多教会都没有
一个完整的系统正确地教导信徒怎样读经。
大家都知道,每个国家都有一套教育制度,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
学直到大学毕业。一名小学生每年大概学习三百多个生字(每星期平均十个字)。小学毕
业的时候,他已经可以掌握一千八百多个常用字了。我们绝对不会以成人学习的进度作
为标准,嫌孩子学得慢,就要孩子每星期囫囵吞枣地学习二、三十个字或把中学的课本
给小学生做教科书。可是,我们很少看到教会按着信徒的教育程度、属灵生命的深浅和
年岁分班教导。我们很少告诉信徒们应当要用什么参考书和工具来学习圣经。我们更少
看到圣经老师有受过
j*****7
发帖数: 10575
10
☆─────────────────────────────────────☆
lmblest (Joshua) 于 (Sun Sep 6 14:53:16 2009, 美东) 提到:
第四章(上) - 古今释经学的一些派别(宗教改革前)
4。1 也许有的人会问:我们要读的是释经学原理,为什么你不开门见山把它的原理一
一讲解?为什么要花时间读这些派别的历史呢?大家请耐心,下一章,我们就要把释经
学的原理逐条逐项的和大家讲解。现在,让我先告诉大家为什么要知道释经学的一些派
别的历史。
4。1。1 传道书第一章九节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
并无新事。”第三章十五节又说:“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
上帝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从过去的圣贤如何释经/解经,再和今天的人怎样释经和
解经作个比较,我们就会注意到传道书说的一点也不假。今天我们在释经上所犯的错误
,其实在过去已经出现了。所以说人的本质一点都没有改变,用不着改变福音的内容来
配合现代人的需要。同样的道理,研究解经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从过去的错误及后果
l*****t
发帖数: 35
11
第四章(下) - 古今释经学的一些派别(宗教改革后)

宗教改革后(第四章下)
• 宗教改革时期的字义法学派
• 宗教改革后的教条主义和敬虔主义
• 十九世纪的主观主义、自由派解经法
• 二十世纪的新正统派
4。9 宗教改革时期的字义法学派
宗教改革时期,圣经成为信仰及行为的惟一权威,改革家的字义解经法承自安提阿学派
及维克多修道派。宗教改革时期,社会及教会都面对翻天覆地的冲击,基本上那是一次
释经法的改革,是如何解释圣经的改革。在释经学的改革方面,有两项主要的因素预先
为它铺好了路:
• 第一项要素是俄坎(Occam)的哲学体系。过去,按照多马阿奎那的看法,理
性和上帝的启示彼此有密切的关系,理性不但可以探究哲学,也可以探究自然宗教。所
以,对一个天主教神学家,他可以把神学教条的权威不但建立在上帝的启示和圣经上,
也可以建立在哲学、教会所召开的大会、信条、和教父的著作等。俄坎的看法却不一样
,他把启示和人的理性分开。启示是凭信心接受的,所包括的领域有救恩
L******N
发帖数: 1858
12
————————————————————————————————————
我们已经纵览过各种不同学派致力了解圣经的情形。我们的目的不是在于指责这些方法
有什么错误。圣贤也是人,孰能无过?从这两千年的释经学历史,我们学到了一个重要
的功课,就是要谦卑。就算我们熟读这些释经学原理,不见得我们在解经时就不会犯错
,很多时候,我们是明知故犯!恳求主施恩怜悯,帮助我们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
阿门!
n********n
发帖数: 8336
1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古今释经学的一些派别
古今释经学的一些派别(宗教改革前)
4。3 希腊的寓意法学派(Allegorization)
寓意解经法相信,在经文可见的字面意义底下,还有一层真正的意义。有一种文学的体
裁,就称为寓意法。作者用这种方法写作时,故意把他要讲的信息寓于历史外表形式之
下。本仁约翰(Bunyan)之天路历程(Pilgrim's Progress)就是采用这种体裁。圣经中也
有一部分用寓意法写成。假如作者明白说,他所写的是寓意故事,并说明解释这故事的
线索,那么解释起来就不会太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假定,某一份文献含有隐秘的意义
,而又没有解开这秘密的线索,那么解释起来就很困难。事实上,我们最基本的问题乃
是,要确定这一份文献是否真的有隐秘的含义。如果有,其次的问题是,这个隐秘的意
思,是出于作者自己的意思,或是解释者自己加进去的。假如没有什么暗示、线索,让
我们看到某一段文字是寓意故事,以及原作者借着这个寓意故事所要教导的东西,那么
我们就是站在一个十分不稳定的根基上。
寓意解释法是从古希腊开始的。希腊哲学家一方面欣赏古希腊荷马(Homer,主前九世纪
)及海希奥德(Hesiod,主前八世纪)的著作...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1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古今释经学的一些派别
古今释经学的一些派别(宗教改革后)
4。9 宗教改革时期的字义法学派
宗教改革时期,圣经成为信仰及行为的惟一权威,改革家的字义解经法承自安提阿学派
及维克多修道派。宗教改革时期,社会及教会都面对翻天覆地的冲击,基本上那是一次
释经法的改革,是如何解释圣经的改革。在释经学的改革方面,有两项主要的因素预先
为它铺好了路:
第一项要素是俄坎(Occam)的哲学体系。过去,按照多马阿奎那的看法,理性和上帝的
启示彼此有密切的关系,理性不但可以探究哲学,也可以探究自然宗教。所以,对一个
天主教神学家,他可以把神学教条的权威不但建立在上帝的启示和圣经上,也可以建立
在哲学、教会所召开的大会、信条、和教父的著作等。俄坎的看法却不一样,他把启示
和人的理性分开。启示是凭信心接受的,所包括的领域有救恩和神学。因此,我们对上
帝的认识是全凭启示,神学教条的权威只能建立在启示,就是圣经上。马丁路得受的训
练是俄坎的哲学体系,他重圣经而轻哲学,被要求证明自己的立场时,他总是根据圣经
,而不是其他的传统。
第二项要素是十四至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人们对古典文学,包括希腊文及希伯来文作
品又再发生兴趣,研... 阅读全帖
c****u
发帖数: 3277
1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经学大要的摘要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 原文由 cozofu 所发表 】
这个分类有问题。我干脆摘要讲一讲经学的简史, 可以算钱穆的经学大要的一个摘要。
先讲孔子于六经的关系。
六经与孔子至多仅有一部分关系。
讲孔子并不必讲六经。
钱穆曾经写过孔子传,以及先秦诸子系年。
史记上说孔子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
钱的说法是只是作春秋有其事。订礼乐也有之,但并不如我们所想象。
真实情形也无法再讲。此外删诗书,赞周易,实在并无这回事。
这个问题的细节可以参看钱穆先秦诸子系年里面的孔门传经辨。
下面简略讲孔子与六经。
第一, 论语中, 经字唯见于: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而这里经是动词.
孟子里面,也只有经正则庶民兴。
这个经也不是书籍。
即此就可说,孔孟并未传经。
论语有: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诗书并不加一经字。孔子常讲礼乐,而礼乐也并非两部经。
战国人只称孔子教弟子四术,
诗书礼乐。
书称经始于墨子。儒家用经字始于荀子。
但荀子说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这个经也非六经,因为经和礼对称。
事实上这里经只是指诗经和尚书。
孔子以六艺, 乐,射,御,书,数教弟子。
l*****t
发帖数: 35
16
第一章 为什么要学习释经学?*
1。1 你大概听过人家说:“圣灵是真理的灵,我只要多多祷告,祈求圣灵的引导,
就可以解释圣经。看一看今天教会的发展,印证了我们一路来所做的并不都是对的。”
说这些话的人不是等闲之辈,很多是有高深学历,很虔诚,很热心事奉,很爱主,为主
受尽逼迫的仆人。他们说的话对吗?
我们不否定解释圣经的必备条件之一是要完全倚靠圣灵的引导和指示。同时,我们也得
承认,我们堕落以后的理性和天生的罪性成为我们认识真理的障碍。圣灵是启示真理的
灵。可是因为我们的罪性以致于我们会选择性的接受圣灵的光照。圣灵对个人的带领并
不像当初默示圣经时那么清楚、明确。我们应当把默示和光照二者加以分别。默示是不
会错误的,但是光照却因为我们对上帝的顺服程度不同而有差别。因为我们可以“让圣
灵担忧”。没有人能够说,他从圣灵得到绝对不错误的光照。圣灵的光照不是传达真理
,传达真理乃是圣灵默示的工作。
安格斯和格林在他们的Cyclopedic Handbook to the Bible 说:“为了把这真理说得
更完整,我必须再说,无论一个基督
l*****t
发帖数: 35
17
非常好的问题。下面就略略找几节经文:
【以西结书】22:26 其中的祭司强解我的律法,亵渎我的圣物,不分别圣的和俗的,也
不使人分辨洁净的和不洁净的,又遮眼不顾我的安息日,我也在他们中间被亵慢。
【西番雅书】3:4 她的祭司亵渎圣所,强解律法。
【彼得后书】3:15 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著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
3:16 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
,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
上帝在旧约说,当祭司强解他的律法(也是圣经的部分),就是没有正确解释上帝的话
语。上帝说他被亵慢,或作亵渎。
在新约,彼得也警告说“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保罗的书信(也是圣经的部分)
,就自取沉沦。
可见,错解圣经不是小事。上帝在圣经中教训我们要做“有学问(释经学)”的人,才
能得益于圣经。否则会严重到自取沉沦的地步。
j*****7
发帖数: 10575
18
☆─────────────────────────────────────☆
lmblest (Joshua) 于 (Mon Aug 17 15:10:07 2009, 美东) 提到:
第一章 为什么要学习释经学?*
1。1 你大概听过人家说:“圣灵是真理的灵,我只要多多祷告,祈求圣灵的引导,
就可以解释圣经。看一看今天教会的发展,印证了我们一路来所做的并不都是对的。”
说这些话的人不是等闲之辈,很多是有高深学历,很虔诚,很热心事奉,很爱主,为主
受尽逼迫的仆人。他们说的话对吗?
我们不否定解释圣经的必备条件之一是要完全倚靠圣灵的引导和指示。同时,我们也得
承认,我们堕落以后的理性和天生的罪性成为我们认识真理的障碍。圣灵是启示真理的
灵。可是因为我们的罪性以致于我们会选择性的接受圣灵的光照。圣灵对个人的带领并
不像当初默示圣经时那么清楚、明确。我们应当把默示和光照二者加以分别。默示是不
会错误的,但是光照却因为我们对上帝的顺服程度不同而有差别。因为我们可以“让圣
灵担忧”。没有人能够说,他从圣灵得到绝对不错误的光照。
D*****y
发帖数: 5788
1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合集] 建议还是先学释经学
☆─────────────────────────────────────☆
whywhy00 (YYQQ) 于 (Sun Aug 9 01:23:39 2009, 美东) 提到:
最近越来越觉得释经学是目前最重要,是基础。建议我们先学学释经学吧。至少知道这
些解经的原则,就算你有疑问,你至少能思想一下你为什么不同意某些原则。否则的话
大家应该follow这样的原则来理解经文。
n********n
发帖数: 8336
20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释经学-比喻的解释
比喻的解释
10。1 引言:
在第九章,我们用了很大的篇幅解释各种圣经文体的释经原则。我们特别
另辟三章解释比喻、预言和预表等圣经文体,因为学者之间对解释这些文体的方法存有
很大的分歧和混乱。我要再提醒读者,经文解释上的差异往往破坏了基督徒在灵里的合
一,这是一个经常存在的危险。这些差异尖锐的时候,往往感情因素就会高涨。我们一
定要站立在三位一体、耶稣基督和救恩的伟大真理上,在爱心的范围内,解决释经学上
的差异,努力保持在真道上的合一。若在解经学理论上的胜利,是以牺牲基督徒的和谐
为代价,那是不值得的。
10。2 什么是比喻?(Parable)
“比喻”一词的定义是“并排”,目的是在作比较。陶德(Dodd)给比喻所下的定义是:
“用最简单的方法说,比喻是从自然界或普通生活中,以活泼或奇异的方式,举出明喻
或暗喻,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并留给听者心中一个问题,到底说者所要表达的教训是什
么,以引起听者主动的思想。”更简单的说,比喻是用属世的、可见的东西解释天上属
灵的、抽象的东西。所以比喻时常用“天国好比。。”作开始。
比喻不同于寓...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释经学 - 预言文体的解释
E。要注意预言应验的问题:那段预言是否已经应验是不容易判断的。有的预言是有条
件性的,我们必须研究新约,看该段经文是否被引用,并且被视为已应验。如果该段经
文确在新约中被引用,那么必须详细研究旧约和新约中相关的经文。结果可能发现旧约
中的预言,在旧约时代即已应验。例如创世记第十五章的预言,在创世记以后的经文中
,以及出埃及记中应验了。或以赛亚和耶利米关于被掳和归回的预言,在但以理书、以
斯拉记和尼希米记已经应验。
如果预言已经应验,必须配合历史资料研究该段经文,这可从优良的圣经注释书找到。
研究已经应验的预言,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原则。预言所用的语言可能把两件距
离遥远的事件,描写为聚连在一起,而且事件的先后次序可能也不大清楚,但从预言的
应验我们可以澄清这些问题,从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如何分析其他的预言。譬如,耶利米
书二十五章11 - 12 节和二十九章10节有关以色列民被掳至巴比伦,七十年后要归回的
预言。我们从但以理书第九章2节知道这预言的确是按字义应验了。研究这段历史,我
们知道这七十年一语,只是个粗略之言,并不是准确的预言。原来不论从那一年开始计
,犹大人从第一次(公元前5...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2
网络转来的:
虞翻
字:仲翔
籍贯:会稽馀姚
家庭成员:子:虞汜
历史年表:
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
,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
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
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翻出为富春长。
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
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於是大怒,
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
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
?”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於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
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於彼乎?”翻由是得免。
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也!”
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在南十馀年,年... 阅读全帖
h****0
发帖数: 485
23
其实该学,能学的基本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不能学的行业,永远也不会让中国人来参与。
相反,中国基础科研,应用技术生态圈已经建成,需要大批人才海归。
这个时候限制中国学生是帮中国
f****e
发帖数: 24964
24
不是学得差不多,是本来就没学到,那些敏感方向中国学生本来也进不去

:其实该学,能学的基本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不能学的行业,永远也不会让中国人来参
与。
b***a
发帖数: 47
2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经学大要的摘要
到Prose版去考了 一下古,大概明白了Cozofu兄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
不过我有一点意见想说。
Cozofu兄显然很欣赏钱穆。钱穆是有开山大宗师风范的,自视甚高。但是做学问就是做学
问,对本国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诚然是好事,做学问的时候还是暂且把“温情与敬意
”放在一边的好。
Cozofu这篇摘要作为钱穆原书的大要,当然是写的很好的。但是我想提醒一点,钱穆的结
论并非就是定论。当时就有人商榷,近年的考古发现更是证明了他的很多的说法都是不对
的。虽然他自己常常沾沾自喜的说,这个问题到我的某书出来之后才算有了一个定论,其
实当时即非定论,现在更是早被抛弃。
最显明的例子,就是他说老子晚出,当时就并非人人同意,事实上是大部分人不同意。而
郭店楚简的出土,已经证明了老子晚出说的全盘错误。
钱穆对经学史的看法也需做如此观,才不至于被他的肯定语气所迷惑,以为真的大家都公
认他所说的是事实。
我只举几个例子。
Cozofu兄引钱穆语说,孔子删诗书,赞周易,实在并无这回事。
郭店楚简出土有“诗论”,经过海峡两岸和欧美学者的研究,孔门传诗的经纬已经很清楚
,现在基本上公认“诗论”的作者就是子夏,而
b***a
发帖数: 47
2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转文一篇Re: 经学大要的摘要
转文一篇。
我上文凭记忆所写,现在找出来一篇专谈出土简帛和经学史的文章,贴出来供大家讨论。
此文中说:
周予同先生曾说:“我认为,孔子与六经关系很少。”“《易》与《春秋》跟孔子关系不
大。”出土简帛却不断证实着孔子与六经关系密切,周先生如果活到今天,很可能会修改
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钱穆如果活到今天,也会修改自己的看法,并“悔其少作”,尤其是那些绝对的
全称判断。
关于简帛的研究还在进行中,你贴的文章当然也有他的道理。即便是李学勤的看法也有很
多人不同意。但大家公认的是,先秦思想史是要重写的了。

可是 ,这并不令人诧异,缘由在于:
所讲到的:“在成王之世,楚国的贵族已熟知华夏的某些重要典籍。他们像中 原的贵族
那样,往往引经据典,借以判是非,明利弊,决疑,定策。”此后,直到战国晚期
知的 发现更多,只是它们还藏在地下,杳然不知其所在,何时面世殊难逆料而已。
王, 也没有杀过或关过一个有忤上的言论或思想的臣民。因此,任何学派都能在楚国找
到立足之 地,任何学者都能在楚国求得容身之所。荀况终老于楚国,可谓良有以也。
敞开 着大门。楚人的传统学术只有巫学,巫学一遇到异彩纷呈的诸子之学就相
u****e
发帖数: 118
2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廿纪中国经学和史学的重构
廿纪中国经学和史学经历了一个重构的过程,
这个重构的过程现在仍在继续, 我自己无力写这个东西,
转一个东西,
中国史学现代性演进的“四行程”与“三流派”

作者:盛邦和 目前阅读132人次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学的总体思考,我们提出中国史学现代性演进中的"四行程"与"
三流派"的概念。中国近代史学的演化与中国近代文化的演化共呈同步行进的态势,表
现对应关照的内蕴逻辑。文化具有三圈层构造。其外层为器物文化,其中层属制度文化
,其内层则为哲学精神文化。是则中国文化的现代建设依器物--制度 --哲学精神的路
径层级逐次旋升。必须认识,中国文化进入建设过程之前,必有对旧文化即旧器物理念
、旧制度思想与旧哲学精神清算、批判与解体。无"解体 ",无法正常转入"建设",文
化之"新体",无法诞生。总体说,批判与解体又集中于对儒家思想的解体与批判。儒家
思想是中国旧文化的灵魂内核、哲学精神与本体所在。我们说解体,主要、必要、首着
先刀,是对儒家"本体"的解散解析。旧体解散,旧"体"延致的一切旧"用"迎刃而解。文
化建设乃由外到里,是谓" 顺过程",文化破坏(旧文化解体过程)由里至外,
j*****7
发帖数: 10575
2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介绍几本解经学的书籍-初-中-高
初级:
简易十步释經法-賴若瀚牧師
中级:
陈终道-以经解经
http://www.cclw.net/gospel/asking/yijinjiejin/
十步释經法-賴若瀚牧師 (完整版)
高级:
基督教释经学手册
http://www.cclw.net/Bible/jdjsjxsc/main.html
j*****7
发帖数: 10575
2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介绍几本解经学的书籍-初-中-高
不谢,其实“基督教释经学手册”是神学院的教材,所以是高级的了
而“十步释经法”很多华人教会的查经班带领人在用,算是深入浅出吧,而且例子很多
,容易理解
n********n
发帖数: 8336
30
启示文体、预表和表记的解释
12。1 今年(公元2000)三月,非洲乌干达西南部一座教堂焚烧,至少235
名教徒葬身火海。原来他们是属于一个邪教组织“恢复上帝十诫运动”的追随者。他们
的教主是基布韦特雷,在1994年就开始传教,是罗马天主教的叛教者。据报道,教主认
为世界末日来临,于是在早餐时刻,集合教徒把他们锁在教堂里,他们高歌朗诵了几个
小时后,放火焚烧教堂,引火自焚。警方过后在四、五个邪教组织活动场地挖掘,发现
更多的集体坟墓,死亡人数超过一千。像这类事件已经发生了好多宗,现代史上最大的
集体殉教惨祸发生在1978年,当时,美国教士琼斯在圭亚纳的琼斯敦把914名教徒带上
不归路,他们是服了掺了氰化物的果汁毙命。过去几年,欧洲和北美也爆发多起人数比
较少的自杀悲剧,其中三起涉及太阳神殿教 - 他们相信仪式式自杀会导致重生的一个
国际邪教。我们也许会问:为什么现代人对这些邪教教主所说的“世界末日就要在某某
日来临”的荒诞的教导深信不疑,让教主随意摆布?其实,我们基督徒何尝不是让一些
人在解释先知预言和启示经文的时候牵着鼻子走?这是为什么我在这个课程里一直强调...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1
在启示文体里,象征性的语言更是俯拾皆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王的梦,金的头象征
巴比伦帝国,银的胸膛和膀臂象征玛代,铜的肚腹和腰象征波斯,铁的腿和半铁半泥的
脚象征希腊(但二:31 - 45)。在但以理书第七章的四巨兽,象征世上要兴起的四个王
。但以理书第八章的公绵羊象征玛代波斯王,公山羊象征希腊王。使徒约翰在启示录中
用了更多的象征,特别是数目字。“一”是象征源头,基本的单位;“二”是象征同伴
,见证人;“三”是象征神圣的,属神的;“四”是象征肉眼看得见的受造物,地的四
个方向,或属地的;“五”是象征人的五官,人的数目;“六”与“三又一半”是象征
不完全,不能达到目的;“七”是象征完全,属灵的整数(启示录用了54次‘七’);“
十”是象征完整,统一;“十二”是象征宗教的数目,是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教会的十
二使徒;“二十四”是象征旧约十二支派的信徒加上新约万国的信徒;“一千”是象征
无限量的数目;“三分之一”是象征少数;“三分之二”是象征多数;“十四万四千”
是象征圆满的圆满,因为十二乘十二再乘一千,象征犹太信徒和万族信徒所组成的教会
,是属灵的、宇宙的教会。约翰还用了动物、颜色、典故等...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321
32
已经学完jsp and servlet了,下一步是不是该学struts了,是学struts1 还是学
struts2好。
工具上是不是要开学maven了,谁有好的教程推荐。
谢谢了!
k*******g
发帖数: 7321
33
已经学完jsp and servlet了,下一步是不是该学struts了,是学struts1 还是学
struts2好。
工具上是不是要开学maven了,谁有好的教程推荐。
谢谢了!
k****n
发帖数: 3803
34
来自主题: CivilEngineering版 - 一个曾经学土木的人谈谈浙大海归事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BJINNY (BJINNY),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一个曾经学土木的人谈谈浙大海归事件
关键字: '浙大 海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21 01:54:46 2009, 美东)
今天在MITBBS上看到了浙江大学的建工学院的海归自杀消息,心里非常的难受,特别是
想到他三岁的小孩和他妻子以后要面临的生活,更是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因为自己有差
不多大的小孩,很难想象一个家庭在失去父亲后面临的艰难困苦。
在这里潜水很久,今天也忍不住想出来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对版上的
兄弟姐妹们有所帮助。
首先,各位在海归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就拿这位浙大海归来说,其实说句实话,他在中国绝对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你想想,现
在中国的水泥产量占据世界50%以上,所有的大工程全部在中国,当地的技术人员可以
学到多少东西?土木工程这个玩意主要是靠经验,纯理论的东西并不多而且都非常完善
了。我敢说,浙大很多大学博士生,实际水平都比这位浙大海归高,所以他们肯定对他
升副教授不会服气的,闹的人多
c*c
发帖数: 2397
35
这里是他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aoxiongxiongyi
隐公元年——“《春秋》三传”详释之一 1(2007-07-11 10:39:38)转载

1.
夸张些来说,一部经学史就是一部误读史。
然而对于我们,探求经籍之正解虽属理所当然,梳理历代的误读却也有着另外一番
趣味。况且,误读对历史的影响甚至还要远远大于正解,若要了解历史,理解误读往往
会比理解正解更为重要。
当初,一代代的经学家与政治家们不断在以虚构的历史来影响时下的政治,他们对
经籍的探微求玄往往求之越深则失之越远。在“惟一正确”的意识形态指引之下去研究
这种意识形态本身,这一工作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两千年之久,于是,一片片的玉石与
金线在无数人的精心打磨与织造之下成就出一袭精美绝伦的金缕玉衣,夸张地包裹起了
圣人的尸体——那是一具存在于所有人信念中的圣人的尸体。可以联想一下实际发生的
事情:我们对出土的那件金缕玉衣的关注和赞叹不是大大超过了对中山靖王本人的热情
吗?
所以,我这里注讲《春秋》一经三传(即《春秋经》与《公羊传》、...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6
翻译教学与研究 微信号 fanyiluntan
功能介绍
语言塑造世界,翻译再现人文,语言绽放人性,翻译重塑文明。
作者:刘玉海、朱天元
来源=2018年9月《经济观察报·书评》
问=经济观察报
答=任剑涛
问:一般我们通常认为,儒家的衰落是从近代西方对中国的冲击开始的,你觉得儒家的
衰败深层原因是什么?经过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碰撞,儒家——包括海外新儒家,是否完
成了对这种冲击的回应?
任剑涛:从1840年开始追究儒家的衰落史,恐怕还是习惯把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以为从1840年儒学才开始衰落。我是把明代“王学”的兴起视作儒学衰落的开始—
—“王学”是“儒学的最后挣扎”。因为“王学”的兴起已经显示儒学没有面对现实的
从容感了。王阳明的危机感,一方面来自明代政治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他通过“发明
本心”,扭转了南宋以来朱熹为首的理学的思想脉络,使得儒学的“两片苦心”都延续
不下去了。
朱熹的苦心是,儒学一定要维护三个秩序:第一是政治秩序,朱熹把它上升为“天理”
;第二是社会秩序,他为科举考试编纂了《四书集注》;第三是不为人注意的文化心理
秩序,鼓励士子们刻苦学习,用儒家经典去求取... 阅读全帖
k******e
发帖数: 8870
37
来自主题: Louisiana版 - 儿时读经 终生受益 (转载)
儿时读经 终生受益
台湾王财贵博士在新加坡推广“儿童读经”法,这是件大好事。虽有个别人持异议:
认为水土不服,小孩子不会感兴趣,这是“填鸭式”教学,不如多背其他有用的东西,
包括英语单词等,但笔者对此持肯定态度。
我是大陆极少数从儿时读经出身的中年知识分子。我今年45岁,按理说,是“生在新社
会,长在红旗下”,怎么会走上读经的道路呢?海外朋友可能不清楚,还 以为大陆有
读经土壤。事实上,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儒经已被批倒
批臭,很多研究者都不读了,他们只是捡几句话来写“大批判”。
我出身农家,远祖有什么辉煌已不得而知,从我曾祖开始,就是老老实实的农民。不过
,我母亲的娘家却是书香门第,外公和舅舅都读过“大书”。我儿时在母亲 的教诲下
,能背诵《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的个别章节等,但由于母亲
并没有上过学,外公家只准男孩读书,母亲是自己偷习的字,所以对 这些经文她有的
能说清含义,有的说不清。我那时读经是名副其实的囫囵吞枣。
1966年,大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小学也停了课。我在家没事,表哥给我找
了《诗经》、《尚书》、《左传》、《四书...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5074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儒 学 论 衡------陈 寒 鸣
魏晋玄学的繁兴及其儒学特色

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繁兴。玄学名士们禀承老、庄余韵,蔑弃儒家礼度,开启了
一代玄风。玄学既是对两汉经学形式上的否定,却又是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合乎
逻辑的发展。玄学与经学这两种思潮,既在理论形态上相互对立,又在思想内容上一脉
相承。
一、玄学家的儒学渊源
东汉末期,一些儒者、经学家面对道德危机和经学的没落,开始逾越儒家的礼度和经学
的师法家法,不拘儒者之节,杂采老、庄之说。譬如:马融“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
性,不拘儒者之节”(1),又训注《老子》、《淮南子》等道家著作。《后汉书&#
8226;马融传》载:“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夫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
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戺尺之羞,灭无资
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一代经学大师已津津乐道于老、庄之言,况论一般儒生
文士?马融的弟子郑玄,不为经学所拘囿,“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后汉书•
;郑玄传》载:“(袁)绍客多豪谈,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
,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上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叹服
P******l
发帖数: 1648
3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汗牛充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32b62f0102w5ib.html
《基督徒学习计划》

文/孙宏广
认识并实践真理是每一个基督徒责无旁贷的本分。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万卷,其义自见”!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与其学习的态度和经历息息相关!一般情
况下,读什么书,就做什么人。并且,人的德行往往和其所受的教育或者所学习的知识
成正比!所以,当“活到老,学到老”。并且“学而时习之”,才能更多地吸收消化,
沉淀积累,融汇贯通,张弛有度。达至“学富五车”,“学以致用”!
常人学习的目的不外乎就是求取功名利禄,实现“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而已,崇
高一点来说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后致知而格物”。
但是基督徒学习的目的则不然,圣徒学习的终极目的乃为认识神,并讨神喜悦,从而才
能更好的荣耀神的名。因为“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那么
,多读书,读好书,有益无害!只要秉持“圣学为本,世学为用”的法则,知主次,懂
轻重,就会获得够用的真理知识,以备主用。因此,为自己设立详实,适当的学习计划
,必...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5074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儒 学 论 衡------陈 寒 鸣
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由经典和经典诠释所构成的经学现象,是世界上许多文明民族所共有的。它是文明社会
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在这一历史时期,为了维护国家、社会和民族的统一
性,避免社会生活混乱失序和国家、民族的分裂,需要某种具有宰制性的权威思想,由
此而有经典及对经典诠释实即经学的产生。经学的权威性并不像过去学者通常理解的那
样,仅仅是统治阶级扶持和树立的结果,而是如同伽达默尔所说:“权威并不依赖教条
的力量,而是依靠教条的接受生存。……真正的权威所具有的遵从既不是盲目的也不是
奴性的服从。”(1)由于经典和卓越的经典诠释者在知识与智慧的洞见方面的优越性
,人们相信经典的正确性和权威性,并自觉地而非违心地崇奉它。因此,从本质上说,
经典体现一定民族、一定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经学则对一定民族、一定
社会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在中国,儒学是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六经(后来逐渐增加为十三经),是儒学的元典
。由经典和经典诠释所构成的经学,不仅是儒学的灵魂,而且也是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
组成部分。如果说一部儒学形成和发展的
s********h
发帖数: 938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理解“慎独” (ZT)
传统上多数解释为“独处要谨慎”。但放到上下文中则显牵强。
搜到一篇新解,各位看看 (以下为转贴部分):
朱熹论“慎独”
梁涛
【摘要】据出土简帛材料,慎独的“独”并非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心理上的
“未发”或未与外物接触,指“舍体”,即内在的意志、意念;“慎”应从《尔雅》训
“诚”,独慎独即“诚其意”。朱熹看到郑玄释慎独为“慎其闲居所为”的不足,故扩
大了独的内涵,使独包含了精神性、内在性的含义,这是他的一个创造。但由于独居、
独处的先入之见,他在解释《大学》“小人闲居为不善”一段,完全偏离了文本的原意
,对后人曲解慎独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中庸》文本的特殊性,朱熹在解释《中
庸》慎独时也存在种种问题。从宋代理学“居敬涵养”、“惟精惟一”的修养方法看,
慎独的原意可能更符合其思想,朱熹等人之所以不能丢掉独居、独处的成见,与古籍的
失传造成的慎独原意佚失有关,慎独理解上的这种变化成为经学诠释中的特殊案例。
【关键词】朱熹 慎独 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地 诚其意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
也要谨慎不苟”(...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193
42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3872
43
无知就乱喷是不对的。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化的演化继承关系是一目了然的。
先秦文化经过战国末年的激荡,在汉朝前期融合为以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为代表的儒家
,其中掺杂了阴阳五行、黄老学说(在政治上失势后潜伏在士大夫文化里面)等;魏晋
时期老庄思想重新兴盛过;然后就是佛教西来,经南北朝和隋唐,至北宋中期开始,成
功跟传统儒家融合为程朱理学,其中又分出了陆九渊的心学;明朝王阳明继承心学理路
,把陆王心学发扬光大,并东传至日本,成为德川幕府的官方意识形态;明亡后,江南
经学家在反思历史和适应现实的基础上,搞起了乾嘉考据,在学术上实际上是古文经学
(或汉学)的复兴;清后期到末年以龚自珍、康有为为代表,倡导革新的今文经学重新
兴起,实际上开启了中国近代文化思想革命的大幕。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陈独秀
等人的革新思想,都是以今文经学的“复活”为先导的。
话说回来,西方文化也不是没有传承关系。欧洲文艺复兴是以古希腊罗马经典从阿拉伯
人手里重新传回西欧为起点的;同时,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一直保存在基
督教神学里;在遇到回归的希腊典籍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快速发生了化学反应,开
启西方近代文化思...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6
4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Re: 春秋问题:为何只有左传流行?
春秋三传本身分为两个系统, 谷粱, 公羊属于今文经学, 左传属于今文经
学.西汉时, 经学家大多治今文经学,谷粱, 公羊皆为显学. 到东汉郑康成, 遍治群
经, 不分今古. 但自郑康成之后, 古文经学定于一尊. 从此左氏传大行其道.
到清嘉道年间, 戴东原, 章学诚开始注意今文经学. 到道光末年,龚定庵成为今
文经学的开路先锋,从此今文独盛, 谷粱, 公羊之学又重为显学.
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咸同之后的今文家, 都在学术之外有政治上的报负.
从龚定庵借古疑今, 要求变法, 到康南海托古改制, 到其后章太炎的用夏变夷, 无
不带有这样的痕迹. 正如陈寅恪在<<突厥通考>>序中说""时学术风气,治经颇重
公羊春秋.........恐于时事不无干系". 而曾涤生却是个折衷者, 意欲学郑康成
, 遍治群经, 不分今古,但可惜未能全竟其功. 其原由也许正如王湘绮在给曾涤生
的挽联中所说, "致身何太早",所以"异代不同功".
l**********t
发帖数: 5754
4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ZT - 有道可传﹐以经解经 (林慈信)
ZT from blog: http://www.mitbbs.com/user_info/SEEKETERNAL/f512b9694c58447f60825a2ff8734fb4
This article in the blog has been censured by MITBBS.
--------------------------------------------
有道可传﹐以经解经﹕
建立一套认信的神学的迫切性
林慈信(增订版)
导论﹕给华人教会的紧急呼吁

两千年教会史告诉我们:主基督的教会继续不断成长前进,同时也面临世界接二连三的
挑战。五花八门的试探,想要引诱教会在信仰生活事奉各方面姑息妥协,顺应世界潮流
。然而,教会付上血泪代价至死忠心,竭力持守护卫『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
后现代主义」已经席卷整个世界,男女老幼已不再相信有绝对的真理,众人根据自己主
观经历来看《圣经》,自说自话众说纷纭。情感居首经验挂帅,教义不明真道不彰。因
此,在教会内外生灵涂炭,人心饥渴寻求救世真道,即《圣经》所启示的全面福音真理
。华人教会正值此跨世纪的关键时刻,再次面临承先启...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理解阿含经 (一)
前言
解经学 (exegesis) 在西方历史悠久,原本是指对新旧约的解读,后来引申为对宗教圣典的解读。Wikipedia 简要的说明了解经学所用的方法∶
Exegesis includes a wide range of critical disciplines: textual criticism is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history and origins of the text, but exegesis
may include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for the author, the text, and the original audience. Other analysis includes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e of literary genres present in the text, and an analysis of grammatical and syntactical features in the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503
47
尚书还是流传下来了, 归功于伏生.
伏生,一作伏胜,生卒年月不详,西汉经学者。字子贱,济南(郡治今山东章丘南)人
。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于壁中藏《尚书》,汉初,仅存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
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以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错往受之。西汉今文《尚书》
学者,皆出其门。
人物生平
伏生系孔门弟子轌子贱后裔。秦统一后,朝廷设博士70员以备顾问,伏生即为其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冒着生命危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
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
渐复兴,惠帝四年(前191年),除“挟书律”。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9篇保存完好
,这便是成为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的《尚书》。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
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文帝
派时任太常掌故之职的晃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授受。伏生因年迈不能像正常人那样
说话,他的话只有其女羲娥才能听懂,只好先由伏生言于其女羲娥,再由羲娥转述给晃
错。终于将伏生胸藏《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失篇章,才使《尚书》得以完...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48
何新在国学上有所建树
1981年我给黎澍先生初做助手时,黎澍曾批评我“昧于经学”,这是当初激励我读经,
研究“小学”及朴学的开始。7
我读书领悟的速度快。古人有所谓“皓首穷经”之说,要读通一经,往往弄白了头发。
但我借助于 “五四”以来近世新经学的各种工具,借助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考古
学的知识背景,以及戴、钱、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等清儒的经学考证学及训诂
学成果,再借助于王国维、郭沫若、闻一多、黄侃、陆宗达等20世纪新史学及新文字学
的解读方法,仅用三、四年时间,即初步打通了阅读经史重要典籍的门槛,其后登堂入
室,渐有心得。
我曾经通过乾嘉朴学——钱、戴、二王8的著作去研习经学和训诂学。但是我的灵活运
用以及所获得的新知,超过清人以至章、黄9。我案头有一部《新说文解字》,还未最
后定稿,可正本清源纠正前人在文字训诂上的一些误读与误说。在这一领域中,我多有
超越前人的新知。
例如《说文》开篇有“元”字,许慎说“元”即“大”字。殊不知“元、兀”本是同源
同音字,乃即第一人称“我”(或“吾”)之本字。今闽南语自称“我”仍读为“元”
。而“我”字之本来字义则是一种兵戈之器,并非人称之...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3872
49
重点是想清楚我们想从文学里得到什么。主流不主流不是最重要的,主流的并不一定就
好。比如像郭敬明、韩寒之流很主流的样子,但是真的够好吗?四大名著都不是那个时
代的主流文学,但是今天却被当成经典,而且他们确实有成为经典的理由。金瓶梅别说
是非主流了,甚至应该是大毒草,就算今天在大陆也只能出版洁本,但无法湮灭它文学
上的价值。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文学更好的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
那非主流文学反而可能更真实。
社会达尔文主义确实是鲁迅那代人思想上的弱点,但也确有特殊的时代背景。从厚古薄
今一下转到厚今薄古,弯子转的是很大,但是在西方施加的强大生存压力下,求生的本
能占据上风也算是正常的反应。所以先活下去成为鲁迅思想的一个核心点是可以理解的
。关键是在压力大大减轻的今天,当我们可以稍微安下心来重新认识历史,认识传统的
时候,不要求全责备。要按照陈寅恪说的,以了解之同情的意识和原则,理解特殊时代
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其实,厚今薄古不仅有外部压力和思想根源,也有中国文化演
变的内在规律。关键词就是今文经学。中国每到变革时代就是今文经学亢奋的时候。晚
清今文经学最有名的代表是康有位师徒... 阅读全帖
e*******c
发帖数: 2133
5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朱维铮教授去世
中新社上海3月10日电(记者 邹瑞玥)中国“最后的经学家”朱维铮走了。这位著名经
学史专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3月10日下午在上海新华医院
病逝,享年76岁。
朱维铮,江苏无锡人,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是著名经学大师
周予同的弟子,在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学术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
交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领域造诣深湛,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1987年以来,曾先后应
邀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
学、韩国高丽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海外名校担任课座教授,并曾任台北驻
市学者。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
朱维铮是19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主持整理、编选和
校注多种重要典籍,是促进国际文史学术交流合作的先行者。纂缉有《周予同经学史论
著选集》,为认识与理解中国经学史的脉络,提供入门的基础。
朱维铮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史(特别是清代以来)资料的整理和纂集,并提出研究心
得,著有《走出中世纪》、《音调未定的传统》与《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等书
,被学界誉为“...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