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 发帖数: 4174 | 1 原标题:省卫生厅发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中医方 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可用于
预防H7N9禽流感
南报网讯(记者查金忠 通讯员沈卫) 为探索和发挥中医药在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的
作用,昨天,省中医药局组织专家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
疗方案(2013年第1版)》和临床观察基础上,结合江苏地域特点,制订了《江苏省人感
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2013年第1版)》。这一方案提供了预防、诊治人感
染H7N9禽流感的多个中医方。
一、预防
1.中成药:玉屏风散颗粒、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
2.袋泡茶:银花10g、菊花10g、甘草3g,泡茶饮。
3.中药汤剂:银花、连翘、柴胡、黄芩、防风、桔梗、炒白术、牛子各10g,黄芪、板
蓝根各15g,甘草5g。
适用于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
一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二、辩证施治
本病表证短暂,传变迅速。发病初期恶寒、发热、干咳无痰等。继之寒战、高热、咳嗽
阵作、气喘息促。而后迅速进入重危症期,持续高热、昏迷、厥脱等。可按照中医卫气
营血辩证施治。
1.初期:卫气... 阅读全帖 |
|
g********d 发帖数: 4174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Queer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lobalized (麻球), 信区: QueerNews
标 题: 官方发布:这些药物可预防H7N9禽流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4 13:28:32 2013, 美东)
原标题:省卫生厅发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中医方 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可用于
预防H7N9禽流感
南报网讯(记者查金忠 通讯员沈卫) 为探索和发挥中医药在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的
作用,昨天,省中医药局组织专家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
疗方案(2013年第1版)》和临床观察基础上,结合江苏地域特点,制订了《江苏省人感
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2013年第1版)》。这一方案提供了预防、诊治人感
染H7N9禽流感的多个中医方。
一、预防
1.中成药:玉屏风散颗粒、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
2.袋泡茶:银花10g、菊花10g、甘草3g,泡茶饮。
3.中药汤剂:银花、连翘、柴胡、黄芩、防风、桔梗、炒白术、牛子各10g,黄芪、板
蓝根各15g,甘草5g。
适用于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35 | 3 我不知道他多慢,以下可能仅作参考
如果正常人,非长期运动的专业运动员, 心率低于60次,西医叫心动过缓,如果你运动能
搏动正常 ,可能为窦性心动过缓几率比较大,还是要先做做心电图
原因有很多的,就不详述
中医这个初步印象是:结脉
脉来迟缓而呈不规则间歇。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脉经》:“结脉往来
缓,时一止,复来。”《脉诀刊误》:“结、促者,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阴盛则结
,脉徐而时止,虽有止非死脉也。”《诊家正眼》:“结属阴寒,亦由凝质。”
《伤寒论》178条曰:“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
|
c*******g 发帖数: 2472 | 4 文/林树元 编辑/九九
作者介绍:林树元,出身中医世家,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嫡孙,桂派林氏中
医主要传承人。倡导《伤寒论》三阴三阳平脉辨证思想及经方应用。
九九有话说:祝附子五段论伤寒,辛温药亦可治高热。
***********************************************
介绍一个人,我总是习惯从讲故事说起。
民国十八年,1929年,祝味菊刚到上海行医不久,在上海新中国医学院讲学。停!我不
得不在故事的一开头就讲点题外话,列位看官是否还记得以前提到过的上海中医专门学
校?是否还记得大明湖畔的丁甘仁和他没救回来的金子久?祝味菊任教之处是上海另一
家中医豪门——朱孙南父子创办的。如果再加上章次公、陆渊雷办的上海中国医学院,
泸上中医界遂呈三足鼎立之势了(当然,有没有鼎起来,那又另说)。
民国的上海滩真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名医一大把,偶像遍地爬。这家上海新中国医
学院,当时的老师除了朱家父子,还有伤寒名家包识生,温病名家章巨膺,以及我们的
主人公——祝味菊。
走出来的学生呢,我只说一位就够了——日后成为国医大师的何任。
祝味菊有一个粉丝学生,姓...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305 | 5 2014.11.11粤中山李忠渝讲:病、证、症的关系.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74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主讲时间:2014.11.11
主讲老师:粤中山李忠渝
主讲内容:病、证、症的关系
经过前面各位师兄弟的讲课,相信大家对于基础理论已经有一定的熟识.基础是重中之
重.记得当初我们学习时是没有老师这么详细讲解的,那么看书也就一带而过,包括自
己也是不够重视。
我们看已经成就了的各位师兄师姐的讲课,对于基础的运用非常闲熟.每一处病机每一
个细节的讲解无不是基础的运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反复看反复思考.闲熟于心
.临床时才能得心应手.
辨证的步骤与概念
对疾病的辨别分类和深入分析,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细化过程,我们将其分为如下几步,
即:辨病——辨证——辨症——辨舌脉体征=方证相应,药症相对。其中,辨证是寻求
整体治疗的根本目的,而辨病是辨证的基础,辨症状是辨证的尖端。因此,我们又常将
“辨治”称之为“辨证论治”。
病、证、症的关系
这里,我们把病、证、症和体征这几个特定概念,具体...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6 序言
我是一名早年留学德国的西医学博士,是一位从事30多年临床医学的一名医生,在医学
研究方面也曾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但对西医临床中的许多理论上的自 相矛盾性
,和理论与临床的矛盾性,以及西医学自身的局限性……渐渐的开始对西医学这种理论
世界观提出了许多问题,人们为了健康,为了治病,为何要付出超出 原本的代价和痛
苦呢?难道人类文明就没有更加安全更加科学的医疗方法吗?
要求取消西医的几点倡议
一、 西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基础上, 虽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研究
已到了分子、细胞水平,但对人体有机整体的认识及研究上,由于其世界观的偏离,发
展至今却严重背离了人体的有机联系性.如人体是个 有机整体,各个组织器官的个性
化研究,起初是为了研究的便利,这就如地球本是一个整体,国界是人为划分的一样,
我们研究地球就不能把国界考虑在其中.
二、 西药毒副作用太大并常常超过其疗效,严重与人类日益绿色环保思想相背离。
1.小病治成大病。如:胆结石手术摘除后,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内结石形成的原
因,所以再生的结石只能长在肝管内,结果病人有最初的胆结石病,治成肝结石病。
2. 西药的毒副作... 阅读全帖 |
|
q*****g 发帖数: 166 | 7 再贴一个李可反对滋阴清热说的例子,我深有感触,当年我午后低热,一医给我开的鳖
甲,青蒿等,把我吃了个上吐下泻。所以一些中医理论要更新阿。
一、误用清热退蒸,险铸大错
刘爱石,女,22岁,灵石火车站家属,1963年5月23日初诊:患干血痨3年多,经太铁医
院诊为双肺空洞型肺结核,病危出院。羸瘦脱形,四肢枯细,体重锐减20公斤。骨蒸潮
热,昼夜不止半个月。双颧艳若桃李,口苦,舌光红无苔而干,食少,干渴能饮,脉弦
而数。古今医家,皆谓“痨”为阳火灼阴,火炎水竭,真阴销铄。尤以昼夜皆热为重阳
无阴,当“亟”泻其阳,峻补其阴。乃选清骨散加龟板、黄芩、童便为治:
龟、鳖甲(先煎)、地骨皮各30克,知母20克,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青蒿、黄芩、炙
草各3克,童便1杯对入,水煎分2次服。
5月24日黎明,病情突变邀诊。见患者呃逆频频,大汗肢厥,面如死灰,喘不能言,脉
微欲绝。其母云:“昨午药进一煎,患者即不思饮食。睡前服二煎,泻稀便一次,随即
阵阵出汗,气喘不能接续。半夜服参汤一杯,才勉强支持到天亮。”至此,余已知前方
误投。盖患者虽在青年,3年痨瘵,其阴阳气血已耗伤殆尽。初诊见其面若桃李,艳若
涂丹 |
|
c****n 发帖数: 21367 | 8
中医理论为啥不对应具体的物理概念呢?摸脉摸的是啥?望闻问切四诊
都诊啥?:) 模型里有隐变量也有可测量的变量啊。
举个例子,医生怎么判断你“上火”。望:眼底血丝+舌苔很燥+尿液黄
+牙龈出血+... 问:掉头发+喝水少+... 闻:口气腥+胃气重+...
切:偶不知道哪几种脉... :) 这些是一种表示你上火的组合。可以仪器
测量吗?可以精确测量吗?都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呵呵。
应该指出的是,中医现在急需利用这些年技术手段的发展,扩充提高
模型维数,提高模型精确度。
中医当然是科学理论,呵呵。而且其对人体诊疗的研究方法是比西医
要合理的。只是落后了800年发展而已。
科学不是被“发明”的。:) 不理解中医,连科学是啥都不知道了?:) |
|
a*******7 发帖数: 113 | 9 版上有很多人总是对经方,倪海厦,还有汉唐的弟子们抱有无比崇拜的心情。我决定出
来给各位浇上一盆冷水了。首先张孟超根本就不会把脉。他出名纯粹是因为他很会拍老
倪的马屁,时不时发一些诊疗实例给老倪,吹捧一下经方的神奇,把老倪哄得非常开心
,于是老倪将之捧做高徒。老倪在脉学上根本就没有专长,看过他DVD的人应该知道,
他对脉只有阴阳的概念,由于他不喜欢李时珍,学习李时珍28种脉象就别提了,所以他
连基本的虚实寒热都分不出来。他认定只会把脉的人就是下品,张孟超当然也是这样认
为的。
我认识一个人曾经找张孟超看肝硬化,张孟超照老倪的那一套,根本不辨证,见到肝硬
化就开始下痢去淤血。一大堆的草药(好象是大黄蛰虫丸之类的东西),完全没有走对方
向。吃了几次后,人的身体越来越虚,睡觉也睡不好,吃东西也吃不下去。这叫看病吗
?这是中医看病应有的态度吗?就像之前dumb99的经历一样,他们看病基本上是定向思
维,看到某种病,就只下那一类的药。如果碰到是伤寒类,那么恭喜病人,你摸大奖了
;可惜如果碰到是温病杂病呢,我都要替那些病人捏一把汗。没效倒还好,最可怕的是
越吃越糟糕。没事你让人家跑一个月的厕所,就算... 阅读全帖 |
|
c**t 发帖数: 316 | 10 中医的心理疾病——情志病
中医所说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乍看不过是七种情绪罢了,但七情
对应五行的系统,又划分为五志,木-肝-怒,火-心-喜,土-脾-思,金-肺-忧(悲),
水-肾-恐(惊)。所以,当看到“七情”和“五志”两个名词时,中医统称之为“情志
”,相应的疾病也就称为“情志病”。
“情志病”的一个意思是指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状态异常的疾病,比如大部分的精神
疾患;但更深一层的含义,则指与情志因素相关的病证,其中很多病没有明显的精神状
态方面的症状表现,要注意其中与精神因素有关。
那么,为什么七情过激会致病呢?重点在一个“气”字。如今人们遇到失眠多梦常常
说是因为“心血虚”,相应的买一点中成药吃一吃,大多便是养血 安神之类。“养血
安神”已经成了习惯思维。其实,“重血轻气”是认识中医医理的一个误区。《景岳全
书》说:“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 故其在外,则有六气之侵
;在内,则有九气之乱。而凡病之为虚为实,为热为寒,至其变态,莫可名状。欲求其
本,则止一气字足以...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12375 | 11 张锡纯是民国最有名的中医,留下一部不朽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
江南名医叶天士就喜欢用青蒿治疟疾。
(二十七)治疟疾方
加味小柴胡汤
治久疟不愈,脉象弦而无力。柴胡(三钱)黄芩(二钱)知母(三钱)潞参(三钱)鳖
甲(三钱,醋炙)清半夏(二钱)常山(钱半,酒炒)草果(一钱)甘草(一钱)酒曲
(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两枚,捭开)疟初起者减潞参、鳖甲。热甚者,加生石膏
五六钱或至一两。寒甚者,再加草果五分或至一钱。(神曲皆发不好故方中用酒曲)疟
邪不专在少阳,而实以少阳为主,故其六脉恒露弦象。其先寒者,少阳之邪外与太阳并
也,其后热者,少阳之邪内与阳明并也。故方中用柴胡以升少阳之邪,草果、生姜以祛
太阳之寒,黄芩、知母以清阳明之热。又疟之成也,多挟痰挟食,故用半夏、常山以豁
痰,酒曲以消食也。用人参,因其疟久气虚,扶其正即所以逐邪外出。用鳖甲者,因疟
久则胁下结有痞积(方书名疟母实由肝脾胀大),消其痞积,然后能断疟根株。用甘草
、大枣者,所以化常山之猛烈而服之不至瞑眩也。或问∶叶天士医案,其治疟之方,多
不用柴胡。其门人又有根传之说,谓不宜用柴胡治疟。若误用之,实足偾事。其说果可
信乎?答曰...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12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
变也。
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渡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
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
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
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 |
|
B***o 发帖数: 133 | 13 观音灵感录续编
菩萨戒弟子惕园毛凌云敬述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救刀兵劫
第三章 救灾祸难
第四章 救疾病苦
第五章 救产婴苦
第六章 善恶劝惩
第七章 示现接引
第八章 结劝流通
第九章 礼念方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略叙圣迹
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故称观音古佛。但以度
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倒驾慈航,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左辅,又为娑婆
世界释迦世尊之良弼,遍十方微尘国土,度二乘六道众生,共生极乐。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修罗、畜
生、饿鬼、地狱等九法界身;即山河道路,桥梁船筏,药草树木,楼台房舍,墙壁村落
等,亦随机化现,以施无畏,而垂济度。世人据迹而论,只云菩萨或大士而已。尤对我
等娑婆世界,因缘甚深,昼夜六时,常以大悲眼,观照世间一切众生,求救苦难、或求
赐福利、而称名之音声,即施护祐,拔苦与乐,故名观世音,简称观音。又名观自在,
谓自利利人皆能得大自在也。菩萨、简称也,音译具名为菩提萨埵;义译旧为大道心众
生,新译曰觉有情,又译大士。释为:菩者、觉也、度也,萨者、有情... 阅读全帖 |
|
Q****g 发帖数: 957 | 14 中医可不光治慢性病,给你转一个公众号泽兰堂的文章,你看看中医怎么治重症:
前言
元月十四日早晨,习惯性拿起手机浏览,突然一条新建群请求会诊的微信跳出来,引起
了我的注意。
内容是,一位朋友80高龄的外婆患结核性脑膜炎(结脑,TBM),昏迷后经医院抢救,
苏醒,但仍处于结脑危险的神志不清阶段。朋友本身也是医生,很清楚结脑以高死亡率
和高致残率著称,何况患者年龄已高,西医对患者预后极不乐观。朋友家属于是放弃治
疗回家,希冀用中药做最后一试,遂建此群。
余见患者回家后,用过诸多治疗方案,虽有小效,但今晨出现抽搐,神志不清进一步发
展,已经处于凶险的谵言妄语状态,乃结脑极度恶化的前驱症状。同时喉中痰鸣,呻吟
不绝,腹拒按,小便黄。
他医虑其年岁已高,且已经用过小承气汤,正气已虚。欲用人参,附子以及羚羊角之类
进行下一步治疗。
余观之,当时思之人之生命贵若千金,不由关注并进言,开始治疗:
2018年1月14日晨一诊
经与朋友沟通,得知患者口鼻呼吸之气灼热且小便黄,腹拒按,且久按胸腹灼热。
思之良久,考虑仍为阳明实热,虽用小承气汤后有腹泻,但病重药轻。遂建议用大承气
汤,不为通腑实,而为泄其热也。...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5 前言
人类的寿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延长,但距离天寿一百二十岁尚远。所谓“天寿”,
乃指天赋之自然寿命,亦称“天年”,即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的最大寿限。120岁只是
现阶段我们追求的目标,并非人寿的极限,实际上必定有人超过。
我国近年以来,享寿最长而有年谱可查的,是高僧虚云和尚,生于公元1804年(清道光
二十年)8月27日(夏历七月二十九日寅时),圆寂于公元1959年(民国四十八年)10
月13日(夏历九月十二日丑时)。按照我国传统的计算年龄习惯(虚龄),世寿一百二
十 岁。我国历史上曾活到120岁的尚有唐代赵州从谂和尚(公元778至897年),但并无
年谱可供查考,其养生方法亦难以探究,故不具论。本文特将高僧虚云和尚事迹及其养
生修持要诀,详加论述,以供参考。
虚云和尚传略
虚云和尚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世居湖南湘乡。父玉堂,母颜氏。清道光年间,父
宦游福建泉州,道光20年(公元1840年),虚云诞生后,生母病故,由庶母王氏抚育。
虚云11岁,由祖母作主,以虚云兼祧叔嗣,为定田、谭二门亲事。17岁时,父迫使完婚
,但虚云早已立志从佛,虽不得已而与田、谭二氏成亲,然而同居无染,守身如...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2248 | 16 楼主请看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咳嗽,与求医问药版版主告诉你的有何不同,这是广州中医吕英医案中的一个病例:
小儿过敏性咳嗽
患儿 男 5岁
初诊日期:2006年10月18日
主诉:反复咳嗽半年
现病史:半年前因感冒发热,吊针3天后热退,之后出现咳嗽至今,遇风则作,晨起时
有打喷嚏,咳嗽日夜发作不定,无痰。常常清喉咙,尤其在安静时,若玩耍或有事做时
极少,劳累后不会诱发。无明显怕冷,颈以上汗多,大便尖部略干,夜尿无,纳食正常
。近一年反复口腔溃疡,常予健儿清解液或煲服生地黄,麦冬,灯芯草糖水,触诊双膝
不凉,手心微热,咽部暗红略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中医诊断:咳嗽 西医诊断:慢咽???
证型:肝气犯肺
治法:平肝益肺
方药:四逆散加味
柴胡6 g、白芍10 g、枳实6 g、炙甘草3 g、细辛3 g(后下15分???)、侧柏叶6 g
、白藓皮6 g、川贝母4 g(打)、百合20 g。xx剂。
二诊:
2006年10月20日:症状如前,无明显好转,余同前,唯脉转指下滑。
证型:少阴伏寒。
方药:四逆汤加味
按语:药后无效,舌如前,但脉已转指下滑。虽然脉 |
|
|
a*****e 发帖数: 305 | 18 初诊:2013年3月15日
李某,男,40岁。
主诉:头痛牙疼2年。
病史:2年前不知不觉右侧头痛牙疼,至本地口腔医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经输液、西
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又四处求医,用针刺、中药,不效,已失去治愈信心,经人推荐
,来我医馆一试。
刻诊:声音洪亮,面肿体胖,最近一周右侧头痛牙疼加剧,痛甚时目不能睁,面颊痛剧
如过电,头不清醒,夜眠不安,怕冷无汗,口不渴,背部腰部不适,饮食二便均可。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夹黄而润。脉浮略弦,右脉大于左脉。
---
感兴趣的可以分析,晚上给出医生开的方子。 |
|
a*****e 发帖数: 305 | 19 说下辨证思路吧。
对错倒在其次。说说辨证思路有助于审视自己,提高水平。
我说下我看答案前的思路。
主诉:肩背痛,伴手臂麻木两月余。
刻诊:头痛,颈项痛,肩背痛,双侧手臂微麻不适,身冷畏寒,微汗出。自觉口中粘腻
,口干渴,饮温水,呕恶,微有眩晕,心下胀满时痛。二便正常。舌红,边有齿痕,舌
苔薄白。双手脉寸关浮细而弦,尺沉弦缓。
头痛,颈项痛,身冷畏寒,微汗出,寸关浮。这是外感中风,桂枝汤证。
身冷畏寒,头痛,颈项痛,肩背痛。这是少阴表证,桂枝加附子汤证。
口中粘腻,口干渴,饮温水,呕恶,微有眩晕,心下胀满时痛,舌红,边有齿痕,舌苔
薄白,双手脉寸关浮细而弦,尺沉弦缓。这是水饮,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证。
痛,颈项痛,肩背痛,双侧手臂微麻不适,身冷畏寒,微汗出。表虚血痹,黄芪桂枝五
物汤证。
病机:外感中风合并外滞内饮。
处方:桂枝加茯苓白术附子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桂枝30,白芍30,炙甘草20,茯苓30,白术20,附子10,生姜60,黄芪30克,大枣12。
附: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
主之。...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305 | 20 《刘志杰经方医案》-头痛案21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67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头痛案
徐某,男,30岁
初诊日期:2010.4.18.
主诉:头痛,呕吐一周。
刻诊:头痛,头晕,胸胁满闷,呕吐泛酸,唇红,咽干,身冷无汗,二便正常,舌淡胖
苔白腻,双手脉寸关沉细弦,尺脉沉偏紧。
分析一下吧?
王荣生:饮 滞 少阳太阴 吴茱萸汤+小柴胡汤。
王芳平: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吴茱萸汤。
许家栋:少阴阳明太阴属厥阴,温经汤。
代志蓉:少阳太阴合病,吴茱萸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梁晓光:太阴少阴病,吴茱萸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冉鹏飞:太阴饮,吴茱萸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无所执着:我选半夏泻心汤+吴茱萸汤。
慈济堂:厥阴病,吴茱萸汤。
高海荣:吴茱萸汤+苓桂术汤。
呵呵,终于有个说对的。就是吴茱萸汤+苓桂术甘汤。这个病,可以定为太阴病,也可
以定为属太阴病,属厥阴也可以,但是不太严谨。
梁晓光:考虑了苓桂术甘汤,但见到呕吐就选择了半夏的方证。
是的,是要加半夏... 阅读全帖 |
|
j*********r 发帖数: 24733 | 21 父亲的病 --- 鲁迅
大约十多年前罢,S 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
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
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
。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
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
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
”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玻那时虽然已经
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
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 阅读全帖 |
|
j*********r 发帖数: 24733 | 22 鲁迅文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父亲的病 -- 鲁迅
大约十多年前罢,S 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
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
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
。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
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
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
”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玻那时虽然已经
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
金一次...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4233 | 23 下面这个你应该听说过。上海做过一致性研究,同一个老中医看同一个病人两次一致性
都不好,会变的。这怎么可能找得到足够的"证"而不是症状相同的病人做临床研究?
或者说中医有中医自己的评价病人是否痊愈的标准?
验药是个黑盒子,理论上来说不涉及任何理论体系层面,这边药进去那边病人好了就行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很难搞,怎么召集病人,怎么确定疾病,怎么评价终止点都可以扯
皮。 只有病理证据很强的疾病比方说感染,寄生虫是难以捣浆糊的,结果在这些领域
中医已经没什么悬念了。 举个栗子,靠中医验疟疾,中医叫疟疾的寒热交替为邪正交
争,问题有邪正交争的证多的是,中医做临床招募了20个三日疟,8个伤感,9个乙脑,
12个急性血吸虫,这临床怎么做?寄生虫实在是病理证据太充分,非此即彼,其他的就
呵呵呵了。
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一致性探讨
摘要
目的:评价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的一致性。
方法:邀请医院资深临床内科专家,对患者四诊信息进行判读,并给出辨证诊断结果;运用
本课题组制作的心系问诊量表采集的心系病例资料,随机抽取25份病例,邀请两位中医学
专家分别对其进行辨证诊断;随机抽取病例15份... 阅读全帖 |
|
q*****g 发帖数: 166 | 24 I can post some cases from 李可. he is a master of TCM. i am reading his
booknow.
四、治疗宫颈癌的成败得失
例一:曹爱香,52岁,城关粮站高会计妻,1976年7月15日初诊:经晋中二院妇科活检
,诊为宫颈鳞癌晚期,癌肿呈菜花样破溃,膀胱直肠浸润转移,已不能手术。患者闻癌
色变,卧床不起,嘱丈夫准备后事,家人邀余诊视。此时,距活检后已37天,出血日见
增多,少腹憋胀,疼痛如绞,里急后重如痢,尿频尿急,带色青黄夹黑,秽臭,呕逆不
思饮食,苔黄厚腻,脉弦滑劲急,双腹股沟淋巴结肿硬如枣,触痛。证属肝郁气滞,湿
热化毒结于胞宫。拟方攻癌消癥,解毒利湿:
1.败酱草、白头翁、蚤休、蛇舌草、半枝莲、墓头回、川萆薢、当归、刘寄奴、乌贼骨
、酒大黄、土茯苓各30克,茜草炭18克,桂枝、桃仁、丹皮、赤芍、黄柏、甘草各15克
,二煎混匀,取浓汁600毫升,日分3服,
2.松、柏、槐、桑、嫩核桃树枝各30克,生军、甘草各30克,莪术60克,煎汤一大盆,
熏洗坐浴。两方各10剂。
8月10日二诊:上方内服外洗各10剂,晚期癌症中毒症状 |
|
t*n 发帖数: 14458 | 25 不是
是从超星下载的2003年的一本,主编王农银。你要是想看,俺可以上载。已经转换
成文字版pdf了。
刚刚看到第一章第一节阴阳,看看这段,真不错哎,联想到老倪文章里头说现在的医生
多不辨阴阳:
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失调,疾病的发展变化也离不开阴阳的相互关系,所以
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尽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均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如《素
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由此可见,在诊查疾病时,分清
疾
病的阴阳,是抓住疾病的关键,只有分清疾病的阴阳,才能执简繁地抓住疾病的本质
然
而,阴阳大则可以概括整个病证的基本属性是阴证还是阳证;小则可用以分析四诊中
的某
个具体脉症是阴证还是阳证。如色泽的阴阳,声息的阴阳,症状的阴阳,脉象的阴阳
等。
总之,在望、闻、问、切四诊过程中,应该以分辨疾病症状和体征的阴阳属性为首
要。只有辨明了疾病症状和体征的阴阳属性,才能在辨证中弄清疾病的病机所在,进
而准
确地确定病证的性质,从宏观上把握病证的本质,并为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故《景
岳全
书传忠录》说:"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缪,治焉有
差?
医 |
|
L*D 发帖数: 3966 | 2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问远程问诊 最好能四诊合参,美国这里好中医少,很难做到。远程看好中医也比当面看庸医强。那
种只摸几秒脉的,也没做到四诊,如果能四诊,望闻问切,互相参照,辩证能更准确些
。 |
|
f*******e 发帖数: 5594 | 27 如果你那句话是为了表明你和他没有矛盾,那样最好,是我理解错了,抱歉。
望闻问切我以前有帖子说过。我的理解是切脉是四诊的最后一诊,连寸口脉的发明人扁
鹊都只是说“切而知之谓之巧”,并没有说是中医的精髓。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来的结
论?
对于RABBIT31网友的湿疹,我也说了我自己的观点。对于那个中医提出的药方,我有不
同看法,因为他的药方与他的诊断似有矛盾。
我的理解,网络(远程)问诊并不完全等同与单一的问诊,其中可以包含望闻问,甚至
切脉的一部分。你如果能仔细看一下网诊的具体方式与内容,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结论
了。
最后,谢谢你提醒我注意言行。你说我不和他说话,那是因为我比较倾向于他的观点啊
。 |
|
f*******e 发帖数: 5594 | 28 如果你那句话是为了表明你和他没有矛盾,那样最好,是我理解错了,抱歉。
望闻问切我以前有帖子说过。我的理解是切脉是四诊的最后一诊,连寸口脉的发明人扁
鹊都只是说“切而知之谓之巧”,并没有说是中医的精髓。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来的结
论?
对于RABBIT31网友的湿疹,我也说了我自己的观点。对于那个中医提出的药方,我有不
同看法,因为他的药方与他的诊断似有矛盾。
我的理解,网络(远程)问诊并不完全等同与单一的问诊,其中可以包含望闻问,甚至
切脉的一部分。你如果能仔细看一下网诊的具体方式与内容,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结论
了。
最后,谢谢你提醒我注意言行。你说我不和他说话,那是因为我比较倾向于他的观点啊
。 |
|
j*********r 发帖数: 24733 | 29 鲁迅文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父亲的病 -- 鲁迅
大约十多年前罢,S 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
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
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
。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
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
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
”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玻那时虽然已经
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
金一次...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305 | 30 没有脉,没有描述是否口渴,腹痛,晕眩,胸闷,胃胀,舌苔颜色。
四诊不全。只能硬着头皮分析啊。。。
主证多梦和腰痛。
阳证:大便常干平时要吃花生才排便,眼干累。
阴证:腰痛 ,活动后好转,舌边有齿痕,消化不好,手脚凉。
整体偏阴。水饮停留,导致身体缺水而干。
方法:化饮,利水,养津液,润肠。
方子就算了。心里过了几个方子,都觉得拿不准。四诊啊。。。没了四诊,也只能盲人
摸象了。 |
|
o***s 发帖数: 42149 | 31 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的十几天后,太原全城被起义军占领。山西巡抚陆钟琦被驻守在城内的第八十六标标统阎锡山枪毙,惨遭灭门,留下了孙女陆士嘉。母亲施氏只好带着女儿陆士嘉投奔弟弟施今墨。
在舅舅的保护下,陆士嘉健康成长还接受了西方教育,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流体力学家。
这个施今墨是何许人?
记得在高晓松的一期节目中,他曾讲述一位神医用砒霜治怪病的故事。
一天,这位神医的外甥孙女从大庆带回来一个得了怪病的女人。神医给病人把完脉说:“我行医60年,第二次把到这个脉,这是一种极怪的虫子……”
该如何把虫子打下来呢,神医开了一方药:一两剧毒砒霜。
他疯了吗?结果,这个病人服用之后竟打出来一盆极顽固的虫子,便痊愈了。
砒霜竟能治病?而把砒霜变成药的就是施今墨,那个把大庆女人带回家的外甥孙女叫张克群,是不是有点熟悉?
高晓松口中的外甥孙女,就是她的母亲。这样看来,神医施今墨就是“矮大紧”的舅公,不得了!
国医施今墨是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与孔伯华、萧龙友和汪逢春并称“北京四大名医”。
1929年,汪精卫的岳母身患怪疾。请遍了西医都未能奏效。眼看着岳母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坚决反对中医的汪精卫还是... 阅读全帖 |
|
c*********y 发帖数: 3348 | 32 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
:‘先生得无涎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
,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
之阳,论的其阴;闻病之阴,论的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
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
也。’……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蹶者也。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繵缘,中经维络
,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行下,内鼓
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 下有破绝阴之纽,破阴绝阳之色已废,脉
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阑藏者生,夫以阴入阳支阑藏者死。凡
此数事,皆五脏蹶中之时暴作也。良公取之,拙者疑殆。’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
,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
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人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
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
|
a***a 发帖数: 2493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atuma (atuma),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北京同仁堂这些年来害人无数,提醒大家要千万小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4 23:11:34 2015, 美东)
转帖若干几个帖子和“百年老字号”北京同仁堂有关,希望大家细读自己鉴别吧,我也
不费唇舌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c7abd01008n2z.html
再谈先看中医还是西医(2008-03-21 21:04:00)转载▼标签: 健康 分类: 职场感悟
再谈先看中医还是西医
刘牧樵
作为中医药大学毕业的自己,第一次感觉被中医忽悠是在2006年7月,那次在北京讲课
完后,和太太一起参加了北京一日游,结果被带到了地安门西大街103号的“同仁堂”
,那些所谓的教授和 护士简直是眼睛放绿光,盯着游客的钱袋,一派胡言乱语,令我
特别震惊。(曾写文“中医国粹的堕落”)这哪里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
味虽贵必不敢感物力”的“同仁堂”呀!
只可意味,不可言传,是我们在大学学... 阅读全帖 |
|
k****p 发帖数: 35 | 34 导读:一位西医心胸外科医生在临床中遇到了肺癌化疗后副作用、麻醉药物过敏等困惑
,在其调到中医院工作开始接触中医之后,豁然开朗,并真正的认识到了什么是中医。
----------------------------------------------------------------------------
----
中医解除了我的困惑
我是一名长期接受西医正规教育,并已行医20年的心胸外科医生。通过多年努力,我在
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施行冠心搭桥术(包括心脏不停跳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复杂
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食管癌根治术,以及晚期肺癌的外科综合治疗方面,驾轻就熟
,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随着社会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我所遇到的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也随之增多,一是麻醉的
耐受性和高额费用问题;二是心脏手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问题;三是肺癌术后化疗的毒
副反应问题。
虽然西医有很好的诊疗规范、会诊制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但却无法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
问题,为此常常自责不已。
进入曙光医院后,通过一段和中医的接触,我认为完全可以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中
医之长补西医之短,请中医来帮助解决问题。
于是... 阅读全帖 |
|
a***a 发帖数: 2493 | 35 转帖若干几个帖子和“百年老字号”北京同仁堂有关,希望大家细读自己鉴别吧,我也
不费唇舌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c7abd01008n2z.html
再谈先看中医还是西医(2008-03-21 21:04:00)转载▼标签: 健康 分类: 职场感悟
再谈先看中医还是西医
刘牧樵
作为中医药大学毕业的自己,第一次感觉被中医忽悠是在2006年7月,那次在北京讲课
完后,和太太一起参加了北京一日游,结果被带到了地安门西大街103号的“同仁堂”
,那些所谓的教授和 护士简直是眼睛放绿光,盯着游客的钱袋,一派胡言乱语,令我
特别震惊。(曾写文“中医国粹的堕落”)这哪里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
味虽贵必不敢感物力”的“同仁堂”呀!
只可意味,不可言传,是我们在大学学习时用得最多的词之一。特别是中医的脉象,扑
朔迷离,如滑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描写为:“滑脉,往来前郤,流利展转,替替然
如珠之应指,漉漉如欲脱。”现代教科书上描述为了:“流利圆滑,如盘滚珠。”多见
于痰食积滞和实热等症。健康人气血旺盛或妇人妊娠时。学完之后,仍是云里雾里...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26819 |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旺红), 信区: Poetry
标 题: Re: 癸酉本红楼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2:20:49 2013, 美东)
第六版修改说明
2011年5月22日,何莉莉在百度贴吧何初本吧透露其堂妹何文艳将精修癸酉本,至今整
整四个月,这次修改终于完成了第一遍增补。何莉莉本来计划等到第二遍全面润色完成
后,再发布这一版,不过考虑到很多关注癸酉本的读者已经等得太久,所以何莉莉接受
我的建议,同意先把第一遍增补的结果发布,让各位读者预览一下,并提出宝贵建议,
以便在第二遍全面润色时予以采纳。此次修改相对前几次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基本每一
回都增加了新的内容,对原来版本中明显的缺文也进行了增补。每一回都还原了标题诗
是此次修改最大的的亮点。当然,因为何莉莉和她的堂妹是凭记忆还原增补,所以语言
文采和诗词平仄都与原本有较大差距,还请各位读者见谅。
... 阅读全帖 |
|
s*******s 发帖数: 31 | 37 这篇太长了,转个链接吧
http://www.37ct.com/viewthread.php?tid=6961&extra=page%3D2
摘要:对母亲行医的回忆,自己的女儿从医的经过,对中西医的思考。
昨天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把这篇长文看完,感觉还是很值得大家看看,原帖文笔优美,平和,开拓开拓自己的思路,未尝不可。我查了一下版面,好像之前没有人转过,如果有的话就请斑竹把这篇删了吧 。
此文应该是在今年4月最早在中国思维社区发表的,因其发帖者就是作者本人的名字。
原文帖子地址:
http://www.chinathink.net/forum/ ... p;skin=0&page=1
作者艾宁
(一)
母亲是个中医。
从我记事起,母亲总是被一大群病人包围着。
来看病的人通常是一声不吭地坐在母亲面前,把手一伸。母亲便诊脉。摸了左手脉,又摸了右手脉。之后看看舌苔……。
这象一场考试。估计全世界独有中医看病是病人掌握着看病的主动权。虽然是病人来求助医生。可却是由病人先对医生进行能力测试。这个病人可以完全不懂医学。但却是权威考官,因为他手里掌握着试题的正确答案。
诊完脉,轮到母亲答题了。她一样样 |
|
n********s 发帖数: 144 | 38 “他这一脉一直传了至少两千多年,有类似家谱的谱为证。华佗和宋代一位姓
崔的名
医就是他们这一脉的。不过,华佗好像是旁支。他们的意义就是保留一缕血脉,证明
先
人的中医是真实有用的,但他不准备再传下一代了,因为学起来极苦。”
这个大可存疑,很可能是吹嘘的。
“他小时学的路子是先学字,很多字是中医创造来描述病症的,而流行的字形已
经失
去原意了,如风字(指正体)。”
这个就是笑话了。
还有不少地方可疑。
崔的名
医就是他们这一脉的。不过,华佗好像是旁支。他们的意义就是保留一缕血脉,证明
先
人的中医是真实有用的,但他不准备再传下一代了,因为学起来极苦。
6、 他小时学的路子是先学字,很多字是中医创造来描述病症的,而流行的字形已
经失
去原意了,如风字(指正体)。然后就是背一本大部头的书。就没了。后面就是跟着
诊
病吧。 他认为体验自然界的东西比课堂讲授有用得多,至少一个原因是能因此极为
细致
把脉----常用自然界现象描述定义。
7、他称他师傅和他水平差不多,但都只学到百分之一。千中有一两例无能开处方。
8、他说处方实际只要几味药就够了,其它都是怕万一而用来中和毒性的。
再说我的病吧,用 |
|
n********n 发帖数: 2248 | 39 楼主这儿有个吕英的医案治疗咳嗽和口腔反复溃疡的,你自己看看,是这个医生的有道理
呢还是中医黑的吃止痛药有道理?
小儿过敏性咳嗽
患儿 男 5岁
初诊日期:2006年10月18日
主诉:反复咳嗽半年
现病史:半年前因感冒发热,吊针3天后热退,之后出现咳嗽至今,遇风则作,晨起时
有打喷嚏,咳嗽日夜发作不定,无痰。常常清喉咙,尤其在安静时,若玩耍或有事做时
极少,劳累后不会诱发。无明显怕冷,颈以上汗多,大便尖部略干,夜尿无,纳食正常
。近一年反复口腔溃疡,常予健儿清解液或煲服生地黄,麦冬,灯芯草糖水,触诊双膝
不凉,手心微热,咽部暗红略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中医诊断:咳嗽 西医诊断:慢咽???
证型:肝气犯肺
治法:平肝益肺
方药:四逆散加味
柴胡6 g、白芍10 g、枳实6 g、炙甘草3 g、细辛3 g(后下15分???)、侧柏叶6 g
、白藓皮6 g、川贝母4 g(打)、百合20 g。xx剂。
二诊:
2006年10月20日:症状如前,无明显好转,余同前,唯脉转指下滑。
证型:少阴伏寒。
方药:四逆汤加味
按语:药后无效,舌如前,但脉已转指 |
|
L*D 发帖数: 3966 | 4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0emkf.html
秋天了,别着凉
罗大伦
最近出门了,回到北京,天高气爽啊,北京难得露出了蓝蓝的天,有晴空万里的感觉,
心里那个爽啊。
但是,早晚的时候,空气有点凉了,想对大家说点保护自己的话。
先从两个例子说起吧。
一个是自己母亲的,有一次,几年前,是春天还是秋天我也忘记了,总之是春秋的时候
,我给家里打电话,听到母亲有气无力的,问怎么了,母亲说,最近胃痛,总是感觉隐
隐的作痛,吃什么都没有胃口。
当时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再一想,反正母亲自己也是医生,就自己判断吧,于是就没有
多去关心。
结果,这个病就一直缠绵了下来,期间母亲服用了许多的疏肝和胃等的药物,母亲怕是
胃癌,西医医院检查了很多次,连胃癌的影子都没有,于是接着治胃病,都没有效果,
眼看每天都难受,甚至最后都开始邮购药材了,有亲戚说是吉林哪里有个诊所,什么胃
病都能治疗,于是就汇款,给邮寄来了些自己做的胶囊,母亲认真的服用,结果疗效一
般。
这事儿大约持续了一个月吧,直到我回家了,看到了母亲,还在难受,我其实连脉都没
有诊,舌头也没有看,我...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305 | 41 汉传唐十四经方验案——哮喘三剂愈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598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汉传唐十四经方验案——哮喘三剂愈
彭某某.男.67岁 伍桥镇人
就诊日期:2015.1.3
主诉:咳嗽,气喘,胸闷,喉中水鸡声,浓痰四天。抽烟饮酒喜食厚味之物习惯。
刻诊:咳嗽,气喘,胸闷,喉中水鸡声,浓痰,乏力,眼胀,双肩酸胀,咽干。小便色
黄,大便正常。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六纲: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属少阳
五证:饮烦滞痞 阴旦汤类
处方:射干麻黄汤加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射干30 麻黄40 细辛30 紫苑30 款冬30 五味子20 大枣七枚 半夏45 杏仁30 石膏50 三
剂 自煎。服三剂而愈。
告知患者煮一次服三次,后患者还是一下大意忘了。跑来述说,药汤及其苦,且
一喝即吐。我一说你是煮几次几服。患者立马反应,是煮一次一服了。是方法错了。我
告知患者再不要煮一次服一次。一次服用三次的量是非常大的,当然吃不消。后面用正
确方法煎煮服用效果立马显现。后面患者症状全部消失。要患者再...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42 | 42 我也是帮忙问。希望大家多帮帮忙,提供一些线索和帮助,万分感谢!以下叙述均来自
患者家属。
有翻译的英文版病历。谁能推荐一下英文医疗网站,或者告诉我一下我可以把病历发给
谁能帮忙看一下的,多谢
--------------------------------
女孩,在国内,2009年10月出生,顺产
目前病情描述:
孩子在经过几年的诊断排查,在2013年初在协和经过基因检测确诊为威廉姆斯症的新
生突变。孩子因为智力落后,今年刚开始会说话,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不适。
2014年5月最新的心脏彩超印象是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上狭窄,二尖瓣前叶脱垂,
二尖瓣中量反流,主动脉瓣二叶崎形,左心增大。孩子从今年八月开始有咳喘的症状,
跑动或者走路超过两三百米就开始容易呕吐和剧烈咳喘。因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一直降低
,所以咳喘剧烈会有血丝。前几天咳喘出现过憋气,嘴唇和脸部发紫同时眼睛内出血,
止血后眼皮有青紫现象的皮下出血。下面有详细描述,现在外科怀疑是脾功能亢进造成
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建议做脾切除。可是因为有心脏病,医生们都不敢做脾切除手
术。血友病和白血病已经排除
目前北京所有的... 阅读全帖 |
|
f*l 发帖数: 742 | 43 御医是古代一种对医生职称,也就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家眷治病的宫廷医
师。御医直接听命于皇帝,间接听命于后妃、皇子等人。由于古代皇帝称之为“御”,
因此,皇帝跟前的大臣称之为御前大臣、皇帝身边的军队称之为御林军、皇帝征伐外地
称之为御驾亲征,而为皇帝看病的医生则称之为御医。
夏商周时代,有关皇帝医事的记载很少。从这些现存的资料中看,医生首先出现在宫廷
中。在西周之前,医生都是为帝王服务的御医;到了东周春秋以后,一些民间医生才开
始产生;战国时期,可以看到有关太医、太医令的一些记载,从而才对宫廷御医、太医
和民间医生有了一个初步明确的划分。
唐、宋时期在太常寺设有太医署或太医局,辽国也设有太医局,金朝开始称太医院。元
代的太医院已经成为独立机构,负责医疗、制作御药。明代太医院则已经有了分科。清
代太医院设于顺治元年,即公元1644年,在正阳门以东的东交民巷内,地址大约在东交
民巷西口的一个大院里,太医在这里办公、学习。后来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东交
民巷被划归使馆区,因此在地安门外另建了太医院。清太医院为独立的中央医疗机构,
为帝后及宫内人员看病、制药,也担负其他医药事务。太医...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4 珍妃自恃长得娇俏,能说会道,深受皇帝喜爱,太后心里气不过。特别是慈禧年轻守寡
,产生心理变态。见到别人甜蜜爱情,心理总是嫉妒怨恨,借个机会,惩罚诊妃。
珍妃,初为珍嫔,晋珍妃。在影视作品中的珍妃,聪慧明敏,妩媚艳丽,机敏多情,非
常感人。艺术作品把珍妃理想化,甚至于说她帮助光绪推行戊戌变法。其实,珍妃不像
影视作品中那么漂亮,而且略胖,有照片为证。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年仅13岁
的珍妃与其姐瑾妃,同时被选为嫔。次年二月,姐妹二人一起入宫。光绪二十年(1894
年),慈禧皇太后60大寿,宫外虽然硝烟弥漫,宫内却是歌舞升平。在这喜庆之年,宫
里的人,该赏的赏,该升的升。瑾嫔与珍嫔,沾了喜气,同时晋封:姐姐为瑾妃,妹妹
为珍妃。珍妃这年刚满19岁,是花样的年华。珍妃年轻热情,性格活泼,博得光绪帝的
宠爱。而正宫隆裕皇后叶赫那拉氏,却引不起皇帝的情趣,甚而产生厌烦。皇后与珍妃
,宫闱之内,渐起情波。隆裕皇后因失宠而生妒忌,又因妒忌而生怨恨。她利用自己统
摄六宫的地位与慈禧姑侄的身份,“频频短之于慈禧”,向姑母、慈禧太后告珍妃的状
。珍妃的入宫,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生活的... 阅读全帖 |
|
p********f 发帖数: 787 | 45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
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
某地候补⑵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
,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
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
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
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
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
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
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
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46 关于中医不治病的笑话很多,比如这一则:你去看中医,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
你还是去看看西医吧。”那说明你是真的有病了。你去看西医,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
说,“你还是去看看中医吧。”那说明你的病真没救了。
至于看中医还是西医什么时候板起脸来变成立场问题,变成相信愚昧还是科学的信仰问
题,我不知道,但是不舒服了,去协和东院排俩小时排个号还是去东直门中医院排俩小
时排个号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无关宏旨的个人选择。
记得年初青年歌手陶贝娜因罹患乳癌辞世的消息,就引发过一轮对于中医误病的声讨;
最近屠呦呦得诺贝尔医学奖与中医是否有关,又引发了一场大大的口水。如果说如今在
日益落寞的网络上扔出什么话题仍然会迅速引爆,令抗辩双方形同水火势不两立的话,
那么“中医到底是不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是个值得一试的选择。
——某一天,我就用这样一个激进的疑问起头,与大学就读西医科,从业后专擅中医20
年的父亲进行了一番小小的探讨。
家父学习中医也是不得已。文革前一年从北京医科大学(如今已并入北京大学)毕业后
,分到了缺医少药的河北省某县医院。为了尽量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
疑难杂症就成了上面倡导...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7 汪大爷一年半前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经保肝、抗病毒治疗,肝功能一直稳定在
正常范围内,病人也没有明显症状。但最近做B超检查却发现,已是肝癌晚期,肝内癌
灶多发、门脉栓塞,并失去了手术机会。
但当我问他这一年来为什么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做B超检查时,他说因为肝功能稳
定,没什么异常,就没太重视,没想到一年的时间,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往往病情隐匿,症状不典型,因此容易被患者忽视。其实,即使
患者没什么症状,甚至肝功能正常,病情仍可能在持续进展,如不定期检查,很容易发
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在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一旦发生
肝硬化,病情就不可逆转,病人会逐渐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反
复住院,不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也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肝癌带来
的打击更是致命的,晚期肝癌从发现到死亡平均病程仅3—6个月。
腹部B超检查对肝硬化、肝癌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甲胎蛋白(AFP)对早期肝癌诊
断也有很大价值,因此提醒乙肝病人一定要定期做B超、甲胎蛋白检查,以便做到对肝
硬化、肝癌早诊早治。乙肝病毒携带者及慢性肝炎病人,病情稳定...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8 时寒冰:蒂勒森狂人日记
2018-03-16 10:51:06 来源:平民眼中的未来的博客 作者:时寒冰
点击:3882 评论: 0(查看)
0
(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天;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天,全
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川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三月六日小心出门,出访非洲,川总的眼色便怪:似
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
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川总一样
,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
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川总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半年以前,骂了他一句“
白痴”,白了他一眼,丫就很不高兴,气急败坏的样子。我说错了吗?丫居然说我泄露
了国家最高机密!这次,川总一定是听到什么风声,约定宫里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
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2810 | 49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
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
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
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
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
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
“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 [2] 。那时虽然
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
,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
是隔日一次。他大概... 阅读全帖 |
|
f*******a 发帖数: 13 | 50 中医是检验智商的金标准,信中医者就是没有科学思维。说不好听的,就是“无脑”“
蠢”
下面不是我写的,转别人的,但我基本赞同。
这是一篇对中医药起底比较全面的文章,对部分人士的三观能够造成较强的地毯式降维
打击。
本文涵盖了从古代中医的战绩与真实水平、中医经典古籍的水平、到中医的理论认知水
平、诊断水平,到经络穴位的由来、中药的逻辑、青蒿素与废医验药、现代中医的发展
、西方力量是否对中医进行过刻意打压、中医理论的擎天巨BUG、中医养生的逻辑、质
疑中医所需的条件等等方面,共计11个点,请根据自己的三观修复速度,酌情挑选食用。
1,高手在皇室吗?中国古代从秦始皇到末代溥仪期间生卒年份可考的300名皇帝里,摸
到70岁的只有16人,这16个里面活到80岁的仅有5人(详见《帝王政治与健康-宋代皇帝
疾病问题研究》),剔除非正常死亡的92人后,剩下的208人也是疾病缠身,平均寿命
仅47.6岁。哪怕到了清朝,从顺治帝到道光帝的200多年里,六朝帝王后代们的平均寿
命仅为18-26岁,幼儿夭折率21%-43%,两个数据都与野生猩猩差不多。他们可是享用最
优秀的中医资源的权力中心啊。(当然,你仍可以...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