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艺文志
首页 1 2 3 4 末页 (共4页)
m****a
发帖数: 2216
1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岁时概念的早期演进zz
http://history.lib.tsinghua.edu.cn/academic/suishi.htm
考据训诂之学重视岁时历日,于上古文献则尤为重要。 然而“春夏秋冬”之类的语义沿
革至今还不很清楚。如果判定:孔子时的四时概念才刚刚形成不久,二十四气只起于汉初,
则 不难想象许多古典的解读会有新说法,特别是涉及诸如生态、农业、田猎、军旅、朝贡
、市 贸等事,会有更多的信息收获。本文的探讨或有所助于此,则笔者幸甚。
一.《尚书·尧典》“四仲中星”问题
正规史料记载天文历法最早的还是儒经。《尚书》一开头便是“尧命羲和……”是部
署 天文工作;《春秋》是编年史,对历日很重视,记录了36次日食;为此书作补注的《左传
》除 有些历日数和对历日正误的评议外,则更有一些天文星历专家的事略;《礼记》有“
夏小正” 和“月令”两篇,所记是粗略的时令物候现象 ,限于黄河流域。秦始皇烧书,却
没烧天文历法 书,因为那是算命占卜所必需,为此连《易》也没烧。《汉书·艺文志》所
载刘歆《七略》的 有关书目不一定是真的旧作,可能大半是汉人伪作,然而就连那也多失
传了。考古学的所得也 不多。甲骨文只有
l****z
发帖数: 29846
2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赏析】: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
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元丰六年(1083)
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
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
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
贵品格,抒发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
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
,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
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 阅读全帖
t******s
发帖数: 119
3
从清末开始,尤其是中共建政后,随着一连串政治运动和变革,北方武术界不断受到各
种冲击,人才凋零。形意拳大师薛颠,在解放后1953年的“镇反”运动中被归为“拳霸
”,遭逮捕、枪毙。在文革中,北京形意拳高手手许维仁不堪批斗凌辱,杀死两个红卫
兵之后自杀身亡,成为当时震惊武林的一件大事。本文摘自腾讯网,作者朱江明,原题
为《<师父>要火 提前科普下真实的武术是咋回事》。
徐浩峰新作《师父》即将在12月11日在全国上映。不久前,本片荣获金马奖最佳动作
设计奖。这是内地动作团队首次获奖,它打破了华语电影界香港动作指导一家独大的局
面,可谓意义重大。
香港电影开创的武打片、武侠片、功夫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牢固的模式
,要么像《卧虎藏龙》般飞来飞去,要么是《精武英雄》般一人单挑数十人,或是成龙
的杂技般华丽的动作套路。再加上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的广泛影响,中国武术成了很
多人心中的神话。
相比之下,徐浩峰的功夫片显得与众不同。徐浩峰身兼学者、教师、作家、编剧、导
演等多重身份,另外,他也是一位习武之人,对武术有亲身的理解。2012年的《倭寇的
踪迹》中,就由一个丝毫不会武功的女人,用一根长...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2630
4
【前言】
中国是一个讲究权谋的国度,几千年的历史主体是权谋史,几千年的文化枝干是权
谋文化。权谋是权变和谋略的总称,《汉书?艺文志》说:“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
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说到底,权谋就是一个人的智谋
的终极体现,是丛林生存法则中最重要的技能,大到创造历史、治理国家,小到职场生
存、婚恋居家,都需要懂得一点智谋。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若想推行自己的想
法、实现雄心壮志或确保平安幸福,都要学习前人的智谋,并结合实际的境况加以变化
应用,才能出奇制胜,向自己交一份完满的人生答卷。
要学招儿,就得跟顶级的智慧大师学。历史在变,时代在变,但智谋这玩意毫不过
时。纵观历史上那些智慧超群的家伙,个个都有绝招。这其中,最厉害的当数帝王身边
的“高参”。他们通晓人性,准确研判形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仅帮老板们谋得了
天下、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而且自身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后世留下了效仿的模板
——智谋不是天生的,任何一个智谋超群的人,都是从前人那里汲取了适合自己智慧的
养分。
在古代,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叫“谋士”、“军师”,后来叫“参谋”、“智囊”,
现代社会...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439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建版前传-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ebRadio 讨论区 】
发信人: lezizi (乐滋滋), 信区: WebRadio
标 题: [合集] 版大版二同意改名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4 14:59:37 2011, 美东)
☆─────────────────────────────────────☆
wh (wh) 于 (Fri Oct 16 09:52:02 2009, 美东) 提到:
乐子这个是要向站务申请的是吧,自己不能操作是吧?那我们就申请未名网络文艺电台
?长不长,要不要把网络去掉?而且要申请加入文学艺术板块。
☆─────────────────────────────────────☆
loca (loca) 于 (Fri Oct 16 09:56:25 2009, 美东) 提到:
恭喜文豪!辛苦奔波终有成果了。
☆─────────────────────────────────────☆
wh (wh) 于 (Fri Oct 16 10:00:03 2009, 美东) 提到:
也就是捣乱一下。而且还没申请呢,说不...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132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请教-读书报告!!!
提问者采纳
2005-10-24 20:44
[古典]中国古代杰出女性四大代表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造就了无数杰出人物,其中不少是女性。以下枚
举杰出的女性人物四大代表。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人物四大代表:一代女皇武则天;民族团结的象征王昭君;
多才多艺的女诗人蔡文姬以及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24—705年)。并
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
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
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
“武周”。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
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
础。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
为唐朝“七圣”之...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大家说说杨过把
根据百度:
春秋时期虽然还没有创立起有规则的制历法,但已实行1 年12 个月的历日制度,每
隔2 年或3 年插入一个闰月来调节寒暖季节。在一个朔望月内,以日月合朔的那天为
"初一"或"朔日",最后一天叫"晦日"。春秋初期,闰月一般都安排在冬12 月后,为第
13 个月。到春秋后期,闰月则随意安插,不一定在12 月之后。
我国历法确定制定的时期,当在战国中期。由于它以365日为一个回归年,故称为"四分
历"。《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古六历,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都属于"四分历"。由于战国时期有关天文历法的著作在秦始皇焚书后都已失传,我们
只能从《汉书》和其他古籍中了解其大概。可以确言,这个时期的四分历,岁实为365
日,用19 年7 闰的闰周,以冬至之日为一年之始,以平朔为一月之始,以夜半为一
日之始,以此前某一个平朔、冬至恰在同一个夜半的日子为历元,从历元这一天开始推
算此后各月的朔望和各年的节气日期。当时由于对日月合朔和冬夏二至日期的测定不很
精确,所以各诸侯国的历法家采用的历元日期就不相同,这便形成了古六历的不同。
战国以后,各诸侯国虽然都实行相同的历法,但由于...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转载]古典文学名著与足球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Dimajo (redwine),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转载]古典文学名著与足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7 22:49:37 2014, 美东)
来源:羊城晚报
足球在古代中国称为“蹴鞠”,早在《战国策》和《史记》,就有记载蹴鞠的文字。后
出的古典小说,对蹴鞠的记述大多很简略,如“三言二拍”、《红楼梦》、《儿女英雄
传》都对蹴鞠一笔带过。那有没有细致描述蹴鞠的古典小说呢?□古傲狂生
《水浒传》第二回高俅的发迹史,就处处可见蹴鞠的影子。高俅原名高二,是蹴鞠高手
,人称“高球”。他发迹后,改名“高俅”。有次高俅在端王府看端王恰与三五个小黄
门(太监)踢球,球飞向高俅,他使了招鸳鸯拐踢还端王。鸳鸯拐原是武术动作,指用左
右足连续猛踢,用在蹴鞠即先后用左右外脚踝连续踢球的花样动作,亦称蝎子摆尾或神
龙摆尾。
端王一见心喜,邀高俅上场,只见高俅“这气球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后端王成了宋
徽宗,高俅也摇身成了太尉。难道这宋徽宗太不靠谱,让球星管军事?原来,古代常以...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zt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兼谈《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张 岩
《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国别史,二者史料价值相近,是后人了解春秋时期历史
情况的基本依据。笔者注意到,在《国语》和《左传》中存在着一些特征分明的 “典
型文体”,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记事单元构成。这些“文体”与商代甲骨卜辞的“辞格
”相似,有着特定的内容和体式。由此可以引发两个问题。第一,这些典型文体的性质
及其源流情况。第二,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
况。
一.《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
《国语》凡二十一卷,内分八个部分,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
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在八个部分之间,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互异
之处。在篇幅方面,晋语最长,其长度略少了另外七个部分的总和;郑语最短,仅为晋
语的二十分之一。在年代方面,周语最早。在体裁方面,齐语通篇的连贯性最好,郑语
次之。在内容方面,吴语和越语均以吴越相争为主要记述对象,二者的重复之处最多。
在追叙古史以及对礼乐文化和制度的论述方式上,八个部分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
象。
一部史书的编写,至少...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10
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思考
作者:丁为祥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641 更新时间:2009-6-15

【字体:小 大】
http://www.wyzxsx.com
儒学的核心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不仅表现为子贡“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
得而闻也”的感慨,表现为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宏愿,而且也表现在
张载“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的论定中。因此,这一问题完全可以说是贯彻儒学始终的
问题。但对于这种贯彻始终的重大主题,不同时代的儒学却可以根据不同的视角作出完
全不同的探索与回答,——这又构成了儒学发展的历史性与时代性;而不同时代的儒学
,其借以区别的标志,往往也就体现在其对天人关系之不同的把握视角上。
具体到宋明理学来说,它的一个根本性的任务,就是要对天地万物作出本体论的思考和
论证;而这样一种任务,同时也表现着其作为新儒学对佛老之空、无本体伦的一种创造
性的回应。至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志),为生民立命(道),为往(去)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①],其实也正表现了理学家经天纬地的关怀。但是,当理... 阅读全帖
j*******o
发帖数: 49
1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钱钟书在早稻田大学的即兴演讲 zz
有人用钱钟书夫人说钱钟书是一个很木讷不善言辞的人为韩寒不善讨论自己的作
品开脱。大家看看钱先生在早稻田大学即兴所作的一次演讲。
http://www.moon-soft.com/program/bbs/readelite921901.htm
当一个作家的作品受到质疑的时候,不要用金钱,女儿,妻子,父亲,以及女明星来挡
驾。去辩论,去捍卫自己的作品。
《诗可以怨》-钱钟书演讲整理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11:39 P.M.
《诗可以怨》本为钱钟书先生于1980年11月20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即兴所作的一次演讲
,后来人根据演讲记录整理所得。这次演讲的受众对象为日本享有盛名的汉学家,以钱
先生的学问,当时是无人能及的,但钱先生非常谦虚,在一开场就说:在这么多汉学家
前演讲,即使不是浑身是胆,也要有斗大的胆。在平常人眼中,钱先生是一个学贯中西
古今,个性鲜明,见解独特的人,其为人低调,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他曾说如果自己随
便发言,上帝就会发笑。故给人以孤傲的印象。在此我们可见钱先生本真的性格和大学
者的风范。
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8648
12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版大版二同意改名啦
文豪你给我上课内容很丰富亚。有了底线,不是才可以把底线里面的东西守得更牢吗?
不是才可以知道其他的都是不可为的,做成了固然好,做不成也无所谓嘛?
道家从哪里来的?不管具体的历史分析如何,汉书艺文志里面说他们从史官变化来的,
都是很耐人寻味的。
H********g
发帖数: 43926
13
古代方士为何成为"性学专家"
来源:凤凰网历史 2015-02-09 15:48
全文模式 (共5页)
那么我们再反过来,男人是不是也可以通过与女人做爱来拯救女人呢?在《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里,就有这样一个病例——
济北王侍者韩女生病了,症状是腰背痛,全身发寒热,很多医生都治不好。汉代的
名医淳于意经过诊脉认为她得病的原因竟然是“欲男子而不可得也”。
至于淳于意最后是不是叫一个男人上去和韩女嘿咻一番,书上没写,不好乱说。不
过中医里头有“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男性精华里所含有的
胞浆素,能阻止细菌核糖核酸的合成,并能像青霉素那样杀灭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
菌,对女性来说是防治各类妇科炎症、癌症的特效药。可见男人的精子是一味好药了。
我们知道中国古人总是喜欢把理论建立在神神道道的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抽象的
看不见的地方上,像“气”就是这样的一个东东。这气在男人身上是阳气,在女人身上
则是阴气。做爱呢,则是“合气”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简书《十问》是这么说的:
待彼合气,而微动其形。能动其形,以致五声,乃入其精——虚者可使充盈,壮者
可使久荣,老者可使长生。……玉闭坚精...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646
14

诗和画号称姊妹艺术。有些人进一步认为它们不但是姊妹,而且
是孪生姊妹。
唐人只说“书画异名而同体”,(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
之源流》)。
自宋以后,评论家就仿佛强调诗和画异体而同貌。例如孔武仲《宗伯
集》卷一《东
坡居土画怪石赋》:“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
趣”;冯应榴
《苏文忠公诗合注》卷五0《韩幹马》:“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幹丹
青不语诗”;
张舜民《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释德洪觉
范《石门文字禅》卷八:宋迪作八景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
上人戏余曰:
‘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宋诗纪事》卷五九引
《全蜀艺文志》
载钱鍪《次袁尚书巫山诗》:“终朝诵公有声画,却来看此无声诗。
”两者只举一
端,象黄庭坚《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李侯有句不肯吐
,淡墨写作无
声诗”;或周孚《题所画梅竹》:“东坡戏作有声画,叹息何人为赏
音”,例子更
多。南宋孙绍远搜罗唐以来的题画诗,编为《声画集》;宋末名画家
杨公远自编诗
集《野趣有声画
d**a
发帖数: 98
1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三篇介绍墨家思想的文章.
战国早期墨家:墨翟及其弟子
如果说战国初儒家子思学派的思想中迸出了反宗法制的叛逆火花,那么,早年曾“学儒
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墨翟,则干脆反戈一击,扯起了“兼爱”、“尚同”、“尚贤
”的反宗法制旗帜,另起炉灶,创立了与儒家对垒的墨家学派。儒家以宗法等级制为基
础,墨家则以原始人道主义为指归。墨子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
可能属于当时“士”的阶层。《汉书·艺文志》将“墨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但
其所云“盖出于清庙之守”,乃是根据不足的臆测。墨家学派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
律,其首领称为“巨子”,下代巨子由上代巨子选拔贤者担任,代代相传。墨门子弟必
须听命于巨子,为实施墨家的主张,舍身行道。被派往各国做官的门徒必须推行墨家的
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首
领要以身作则,实行“墨者之法”。墨家聚徒讲学,身体力行,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战国初期墨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墨翟、禽滑厘、田鸠、孟胜、田襄子等,反映了平民
阶层上层分子的要求。
墨子(约前480——前390)姓墨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一说即鲁国人
,宋昭
w**********h
发帖数: 32
16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转]孝经白话注解
原文: http://bookgb.bfnn2.org/books2/1713.htm (格式更方便看)
孝经白话注解
关中严协和居士著
《孝经白话注解》出版的因缘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孝经白话注解》出版的因缘
于凌波
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
部书。吕维祺《孝经或问》中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冶天下之大
经大法而作也。’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
故曰孝经。’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奉为圭皋,人人所应遵守的德目。
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
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这是
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 ’之一。然而近百年来,国人受
到西洋文化的影响,
j********z
发帖数: 3242
17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圣经
圣经两个汉字指的是正统儒家十三经,即《周易》、《诗经》、《尚书》、《周礼》、
《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
孝经》、《孟子》。《唐书·艺文志》云:“自孔子在时,方修明圣经以绌缪典。”历
代研究十三经的学问称为经学。古代中国人把儒教叫做“圣教”。儒教是东亚古代最重
要的意识形态之一,是汉字文化圈形成的基础。儒教不是一个类似于西方亚伯拉罕诸教
的宗教,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宗教,而是指的教化。但是儒教有自己的圣经。古代圣明的
君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称圣人。按《说文解字》,耳顺之谓圣,圣即
指通达事理。圣经就是圣人所写的经典。华夏传统的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
王、周公、孔子为圣人。而颜子、孟子、子思和曾子则被视为境界接近圣人者。道教认
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辩问》中说:“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
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道教形成初期,人
们视黄帝与老子等道家始祖为道教圣人。被信徒供奉的后天得道仙真亦可称为道教的圣
人。圣人的介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墨子也被其弟子尊为圣人。
t****a
发帖数: 554
1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国学概论 上篇-第一章 孔子与六经-5
三,礼乐
汉书艺文志:“礼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则孔子已不见有礼
经矣。
论,孟言礼,皆明礼意,着于行事,不在简策。
汉书所称礼经,乃今仪礼十七篇;而春秋二百四十年列国君大夫行礼
,绝不一言及之。
且其书与孔子之意多违,盖出周末战国之际。
乐与诗合,本非有经。
又礼乐应时而变。魏文侯听古乐,则昏昏欲睡。庄子称古今之变,犹
援狙之异周公。
孔子不云乎:“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今使考索孔子当时玉帛钟鼓之制度法数,而曰我将以复孔门之礼乐,
则又经生儒者之过也。综上以言:孔子以前未尝有六经,孔子亦未尝
造六经。言孔子者,固不必专一注重于后世之所谓六经也。今考楚语
载申叔时论教太子,列举古代典籍甚详备:
y****e
发帖数: 419
1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法
王迎喜
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经历了一个提出、完善和定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约从西汉
开始,经历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唐,有千年左右的时间。
从西汉到三国之前是图书分类法提出和探讨的时期。
探讨图书分类法的最早著作出现于西汉。光禄大夫刘向“以通达,能属文辞”受到朝
廷重视。(《汉书·刘向传》)汉成帝命刘向等人总校群书。刘向每校完一书,就为该书
著录篇目,撰写提要。刘向去世后,汉哀帝又令时为骑都尉的刘歆继承父业,“歆于是总
群书而奏其《七略》。”西汉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汉书·艺文志》中所采用的图书
分类法与刘歆的《七略》基本相同,共有“六略”。
从三国到南北朝是图书分类法得到完善的时期,“四部”分类法成为图书分类法的主
流。
三国时已出现“四部”之名,但其确切的含义并非后来的“经”、“史”、“子”、
“集”四部分类法。著名史学家周予同先生认为,汉、魏时人一般将“五经”之外的《乐
》、《论语》、《孝经》、《小学》称为“四部”。魏文帝曹丕在其所著《典论·自序》
中说:“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从其表达的意思看
,“四部”应在“五经”、“诸子”之外。曹
y****e
发帖数: 419
2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汉代对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http://www.gmw.cn/content/2005-07/24/content_272592.htm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005年7月24日

熊铁基
孔子删《诗》、《书》,作《易传》,著《春秋》,被认为是“对经典创造性的改造
和诠释”。后世一般所说的先秦经典即所谓“五经”、“六经”,就是指孔子改造过的。
但是此后经历了战国的“百家争鸣”、秦代的“焚书”等重要历史事件,孔子时代及其以
后的所有先秦典籍(包括“五经”以及“诸子”和其他典籍),到了汉代是如何保留下来
,又是如何流传下去的?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当时以口耳相传为主,所传之内容必
有各种情况的走样,如晁错从伏生受《尚书》,因听不懂话,就有十分之二三是“以其意
属读”的(见《史记·晁错列传》),再加上传授者有意无意的曲解和疏忽,结果必失其
真。《诗经》在汉初的情形也是如此,“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生、燕韩
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意。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
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汉书·艺文志
》)在汉初,这四家诗
w**********h
发帖数: 32
2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孝经白话注解
原文: http://bookgb.bfnn2.org/books2/1713.htm (格式更方便看)
孝经白话注解
关中严协和居士著
《孝经白话注解》出版的因缘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孝经白话注解》出版的因缘
于凌波
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
部书。吕维祺《孝经或问》中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冶天下之大
经大法而作也。’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
故曰孝经。’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奉为圭皋,人人所应遵守的德目。
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
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这是
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
k*********v
发帖数: 923
2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红楼梦赏析(1)
这是帮一个朋友转贴,请大家指正。
一、 重赏析,轻研究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既然我们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问
题是不能回避的。即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和中国古代小说的实际。这是两个很有特殊性的
问题。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不达大道,难登大雅之堂的“闲言碎语”,说有人用这些东
西粉饰自己,以取得美好的名声,显然是在批评儒家的言论礼法,和我们后世所说的作
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并无实质上的关系。桓谭《新论》则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
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古人以竹简长短定书籍之高下,“短
书”仍是末流,不去庄子余韵。“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则比庄子进了一步。班固
写《汉书》,在《艺文志·诸子略》中,列举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
、农、小说十家,但他说:“以上十家,可观者九家而已。”根据是:“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
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
言可采,
b*****l
发帖数: 9499
2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文言文创作能否复兴?
嘿嘿,给多哈挑个刺:高考考写诗也是有的。
比如著名的唐朝以诗取士。抄何易展在国学网上的帖子:《唐会要》卷七十六《制科举
》载:“天宝十三载十月一日,御勤政楼,试四科举人。其辞藻宏丽,问策外,更试诗
赋各一首。”(注云:“制举试诗赋从此始。”)《册府元龟》卷六百四十三《贡举部
·考试一》亦记此事曰:“(天宝)十三载十月,御含元殿,亲试博通坟典、洞晓玄经
、词藻宏丽、军谋出众等举人,命有司供食,既而暮罢。其词藻宏丽科,问策外更试律
赋各一首,制举试诗赋一首,自此始也。”此外,《旧唐书·杨绾列传》记载说,天宝
十三载(754),“玄宗御勤政楼,试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辞藻宏丽、军谋出众等举人
,命有司供食,既暮而罢。取辞藻宏丽外,别试诗赋一首。制举试诗赋,自此始也。”
又,《新唐书·选举志上》记:“永隆二年(681),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建言,明经多抄
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
,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汉朝例子:《汉书》卷三十《艺文志》说:“‘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耑,
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
d*****g
发帖数: 1616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huang (春风又绿江南岸),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刘宗迪/廖明君:《山海经》与上古学术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7 04:15:00 2011, 美东)
http://iel.cass.cn/expert.asp?newsid=783&expertid=58
刘宗迪博士
一、 钟敬文先生与现代《山海经》研究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宗迪兄,最近你发表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系列论文,对《
山海经》这部古老典籍提出了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的解释,尤其是你证明此书的《海经
》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地理,也不是神话,而是讲的上古天文历法制度,是一部被人遗忘
的“天书”,可谓出人意表,在学术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兴趣。我本人对你的研究也深
感兴趣,你对《山海经》新解释的意义其实已经超出了《山海经》本身,它涉及到中国
学术史,尤其是上古学术史中许多重大问题,因此,今天请你就这一研究的缘起、基本
观点和学术意义等系统地谈一下。
刘宗迪(以下简称刘):很高兴有这个谈论《山海经》的机会,不过,在开谈之前,请
...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聊斋两篇:野狗与笑之以鼻
我觉得可信;梁书南史都记萧衍手不释卷著作等身,还估计隋书艺文志,姚思廉等距梁
不远,还是很可信的;他的儿子们也颇有遗传,昭明太子萧统,简文萧纲,还有那位
萧绎,眼睛看瞎了还让人读书给他听,江陵城将破犹赋诗不辍。。。。不过端王是艺术
家,独创上面加分?当然读多少书跟行事也没有很多关系,至少做皇帝上面,萧衍萧绎
行事都够可以的,梁武还好一点,好歹有点武功,当然不是他胡闹,南朝也未必会有后
来的侯景之乱这场浩劫。梁书本纪,有秣陵老人拦车指责他对左右宽,对百姓苛,记得
还有很生动搞笑的一故事,萧谁来着好像是他弟弟,他原来怀疑弟弟有异心,不高兴,
一次突击去弟弟家检查,说要去看他后房,结果发现后房都是屯积的钱啊,绢啊,蜜啊
蜡啊之类当时硬通货吧,值几亿钱,他就狠高兴,说阿六啊你真会持家
反正说做皇帝水平,那跟端王差不多,而且悲催的是过程也类似:萧衍五十年承平是南
朝繁华之盛,端王那几十年也留下东京梦华录,但是都是极其悲惨的收尾
哦,顺便给楼上某同学,虽然俺木有欠债,还是借这个题打油几篇吧
青溪十里绕城阿,溪畔人家掩碧萝。一自江头窥白马,谁人更唱采莲歌。
宜春苑里草花闲,广阙重台荆棘间。西邸斯文何...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聊斋两篇:野狗与笑之以鼻
我觉得可信;梁书南史都记萧衍手不释卷著作等身,还估计隋书艺文志,姚思廉等距梁
不远,还是很可信的;他的儿子们也颇有遗传,昭明太子萧统,简文萧纲,还有那位
萧绎,眼睛看瞎了还让人读书给他听,江陵城将破犹赋诗不辍。。。。不过端王是艺术
家,独创上面加分?当然读多少书跟行事也没有很多关系,至少做皇帝上面,萧衍萧绎
行事都够可以的,梁武还好一点,好歹有点武功,当然不是他胡闹,南朝也未必会有后
来的侯景之乱这场浩劫。梁书本纪,有秣陵老人拦车指责他对左右宽,对百姓苛,记得
还有很生动搞笑的一故事,萧谁来着好像是他弟弟,他原来怀疑弟弟有异心,不高兴,
一次突击去弟弟家检查,说要去看他后房,结果发现后房都是屯积的钱啊,绢啊,蜜啊
蜡啊之类当时硬通货吧,值几亿钱,他就狠高兴,说阿六啊你真会持家
反正说做皇帝水平,那跟端王差不多,而且悲催的是过程也类似:萧衍五十年承平是南
朝繁华之盛,端王那几十年也留下东京梦华录,但是都是极其悲惨的收尾
哦,顺便给楼上某同学,虽然俺木有欠债,还是借这个题打油几篇吧
青溪十里绕城阿,溪畔人家掩碧萝。一自江头窥白马,谁人更唱采莲歌。
宜春苑里草花闲,广阙重台荆棘间。西邸斯文何...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叶子奇和他的《草木子》
http://www.xinfajia.net/3472.html
作者:[林世荣] 来源:[] 浏览:[2289]
元朝末年,处州龙泉县有一位哲学家叫叶子奇。叶子奇的学问与同时代号称“浙东四先
生”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相颉颃,他们又都是交谊笃厚的朋友,但是叶子奇的命
运却与他们迥异。
明王朝建基后,刘基、宋濂、章溢、叶琛都做了朝廷大官,而叶子奇却没有被朱元璋重
视,只做了湖南巴陵县的主簿。“主簿”是古时官署中典领文书、办理事务的小官,相
当于现今的办公室主任之职。更为不幸的是,这小差使没做多久,竟无端地受牵连进了
大牢。
洪武十一年的二月十五日,按照朝廷的规定,巴陵县照例举行祭祀城隍神活动。作为主
簿,叶子奇当然要提前去现场。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灾祸就在这时候降临到他的头上。
祭祀仪式尚未开始,一群小吏聚在城隍庙后厢,偷偷喝猪脑酒,也许叶子奇并未看见这
群小吏的活动;或许他看到了,但作为一个学者,书生气十足,没有那种“政治敏感性
”,不当一回事。偏偏这事被几个“无限忠于”朱皇帝的县学生员发现了,以他们那特
有的政治敏感性,将“猪”和“朱”联系起来———喝猪脑酒,不就是喝朱脑酒吗?...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2249
2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转载]古典文学名著与足球
来源:羊城晚报
足球在古代中国称为“蹴鞠”,早在《战国策》和《史记》,就有记载蹴鞠的文字。后
出的古典小说,对蹴鞠的记述大多很简略,如“三言二拍”、《红楼梦》、《儿女英雄
传》都对蹴鞠一笔带过。那有没有细致描述蹴鞠的古典小说呢?□古傲狂生
《水浒传》第二回高俅的发迹史,就处处可见蹴鞠的影子。高俅原名高二,是蹴鞠高手
,人称“高球”。他发迹后,改名“高俅”。有次高俅在端王府看端王恰与三五个小黄
门(太监)踢球,球飞向高俅,他使了招鸳鸯拐踢还端王。鸳鸯拐原是武术动作,指用左
右足连续猛踢,用在蹴鞠即先后用左右外脚踝连续踢球的花样动作,亦称蝎子摆尾或神
龙摆尾。
端王一见心喜,邀高俅上场,只见高俅“这气球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后端王成了宋
徽宗,高俅也摇身成了太尉。难道这宋徽宗太不靠谱,让球星管军事?原来,古代常以
蹴鞠训练军队武士,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也将《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
浓墨重彩描摹蹴鞠的还有《隋唐演义》。第十七回秦琼五人长安赏花灯,尚书府射圃被
改作球场,宇文公子上坐,左右陪着两位平康巷聘来的美人金凤舞和彩霞飞。草包齐国
远上场,一脚把球“踢在青天云里,被风吹不见了”。接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刘正教授论文《<易>、<老>相通初探》
《易》、《老》相通初探
《老子》一书为道学之祖,其后学称《老子》之术为“黄老之学”。史传黄帝尝作《归
藏》之易,然其人其事已不得详考。黄帝之陵尚在,却给人一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
地空余黄鹤楼”之感觉。《老子》成书则取法于《归藏》、《周易》二书,是论古已有
之。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一番,初浅之探,希求得到同道斧正。
一、老子尝传易理于孔子
史载先秦诸子治易者自孔子始。《论语·述而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
易》,可以无大过矣。’”又:《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
易》,韦编三绝。”是为明证。孔子于《易》精熟之极,乃至顺口引《易》以明事理。
《论语·子路篇》所载孔子援引《易·恒卦》“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一例可证。实则
孔子之前已有人尝研读《周易》,其学之形成咸与《易》相关。斯人即为老子,其学则
以尚柔、主静、贵无三论为主。《易》、《老》相通之论,前贤早有高论。然老子讲《
易》之语,史书无徵,似不可得而闻。本节试为述之。
《孔子家语·执辔篇》:“子贡问于孔子曰:‘商闻易之生人及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
偶,气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德者能原其本焉。……是以至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春秋战国,中国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773年,为博妖后褒姒一笑,西周幽王姬宫湦导演了一出史无前例的闹剧—
—“烽火戏诸侯”。演出非常成功,看到各路诸侯风尘仆仆,从四面八方赶来“勤王”
,发现上了当后的各种表情,妖后笑了。演出后三年,犬戎入寇,再点烽火,无人救驾
,幽王身死国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镐京迁都洛邑,是为“东周”。东周以公元前477年,赵韩
魏三家分晋为界,之前称“春秋”(因相传与由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年代吻
合而名之。),之后至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称名“战国”。
春秋战国长达五百年,周王虽然仍享“天下共主”之尊,其实如同傀儡,王室式微
,大权轮流旁落到强势诸侯手中,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等先后称
霸,假朝觐为名,持强凌弱,“挟天子而令诸侯”,连年征战,枕骸遍野,骨暴沙砾,
“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至春秋末,原先一百余诸侯国兼并成齐、晋、秦、
楚、宋、鲁、郑、卫、燕、吴、越及周邑等十二国。到战国末期,更形成秦、楚、齐、
韩、魏、燕、赵七国争雄格局。
强强相斗,智者胜,武功还得文治。诸侯本是西周王室后裔,文武周公制订的礼仪
纲纪犹绵绵...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32
31
来自主题: Fengshui版 -
风水是不是不如孝德更根本吧? 看看孝经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关中严协和居士著
《孝经白话注解》出版的因缘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孝经白话注解》出版的因缘
于凌波
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
部书。吕维祺《孝经或问》中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冶天下之大
经大法而作也。’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
故曰孝经。’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奉为圭皋,人人所应遵守的德目。
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
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这是
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 ’之一。然而近百年来,国人受
到西洋文化的影响,唯以追逐物质文明,而鄙弃固有道德。凡是传统文化,都被斥
k***g
发帖数: 7244
32
来自主题: Ghost版 - 中国古代的大预言(一)
P给了一个光荣的任务:寻找可供消遣的电视剧。于是找到了 TVB 的新剧《天机算》,
开头还可以,比较轻松,又融有时下流行的风水、数术等元素,是一部不错的吃饭片(
i.e. 吃饭时看的片子),推荐给LP,结果没有想到结局那么糟糕,元华很快就死了,后
来的故事写的也不好看,可惜了《推背图》这样一个好题材。
说起《推背图》,倒有不少有趣的故事。作为谶纬之学自魏晋以来屡次禁绝后的流变,
它在民间的传播很广。世传此书乃李淳风与袁天罡合著,查了《新唐书 ·艺文志》,有
二人合著的一本《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袁天罡(纲)与李淳风二人也于史可考:
袁天罡是成都人,善于相术,是个方士;李淳风是陕西人,精通历算,是一位数学家、
天文学家兼星相学家,著述颇丰,曾经为《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写过注。《推背
图》大概就是这本《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的俗称吧,至少在宋代,这部书就非常的
流行了。但是就内容而言,却很难说此书成于唐太宗之时,因为它对宋以前的事情预言
的太准了,譬如第十六象:
第十六象 已卯 离下坤上 明夷
谶曰:
天一生水 姿禀圣武
顺天应人 无今无古
颂曰:
纳土姓钱并姓李 其馀相次朝天子
d*******r
发帖数: 3875
33
136、李通判
广西李通判,家资百万财雄一方,家中金珠宝贝堆积如山,广厦千间良田万顷,豪富奢
华。更令人羡慕的是,他娶了七房妻妾,个个花枝招展美艳不可方物,时常左拥右抱高
楼饮宴,坐享齐人之福。可惜好景不长,李通判二十七岁就得了急病去世了。家人奴仆
四散,偌大一处宅院,只留下七个小寡妇和一个七十多岁忠诚老实的老仆,勉强过活。
老仆从小看着李通判长大的,感情很是深厚,乍逢巨变,老仆伤心欲绝,于是禀告七位
主母,请和尚来念经超度做法事。七个小寡妇没经过世面,自然应允。
超度法事还没结束,就听外面一个道士在聒噪,老仆很不耐烦地出去,见道士说要化缘
,就有些不耐烦了,说道:“你这道士好不通情理,我家主人新亡,刚请来和尚做法事
,超度主人亡灵,你化缘也不挑挑时候?赶紧走吧,我很忙,没工夫招呼你。”
道士也不介意,笑道:“做什么超度啊?我知道你思念旧主,所以特来做法施救,可令
李通判死而复生!”
老仆半信半疑,赶紧进去禀告七位主母,七个小寡妇很激动,也不管念经的和尚了,一
起出去迎接,不料,道士已经不见踪影。老仆四处寻找,杳然无踪,不禁更加信服道士
不是凡俗之人,懊恼不已,后悔自己没有好言留住道士... 阅读全帖
k*********v
发帖数: 923
3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红楼梦赏析(1)
这是帮一个朋友转贴,请大家指正。如果反响很好,我会继续贴的。。。
一、 重赏析,轻研究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既然我们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问
题是不能回避的。即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和中国古代小说的实际。这是两个很有特殊性的
问题。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不达大道,难登大雅之堂的“闲言碎语”,说有人用这些东
西粉饰自己,以取得美好的名声,显然是在批评儒家的言论礼法,和我们后世所说的作
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并无实质上的关系。桓谭《新论》则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
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古人以竹简长短定书籍之高下,“短
书”仍是末流,不去庄子余韵。“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则比庄子进了一步。班固
写《汉书》,在《艺文志·诸子略》中,列举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
、农、小说十家,但他说:“以上十家,可观者九家而已。”根据是:“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
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
s*p
发帖数: 3865
3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海读书会11月份的活动
我先报个名,占个坑。 有时间我就看 《汉书-艺文志》
s*p
发帖数: 3865
3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海读书会11月份的活动
大概浏览了一下我要看的《汉书-艺文志》。 乖乖弄滴东, 太牛B了。 好多看不懂。
我现在的状态就是,论文快要开题了,还连基本的background都没有。 估计写出来的
东西惨不忍睹,大家一定要包含啊。
f*******y
发帖数: 8358
3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交作业 读书笔记 汉书艺文志
你看的书真多啊。
s*p
发帖数: 3865
3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交作业 读书笔记 汉书艺文志
其实就一片目录. 相当于看了个别人的综述文章. 何况他里面提到的文章, 好多
都失传了.
p******e
发帖数: 5174
3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交作业 读书笔记 汉书艺文志
赞 :)
s*p
发帖数: 3865
4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交作业 读书笔记 汉书艺文志
你一出来我就知道马上有包子吃了.
码了这么久的字,还正好饿了.
p******e
发帖数: 5174
4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交作业 读书笔记 汉书艺文志
Pat Pat, 宵夜 :)
s******n
发帖数: 485
4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交作业 读书笔记 汉书艺文志
太厉害了.....
M******8
发帖数: 8425
4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交作业 读书笔记 汉书艺文志
不错不错。老弟真是读书人。俺也很喜欢汉书,可是以前看的也忘了,想看吧,书还没
带来,呵呵,俺回头从网上找一个
M******8
发帖数: 8425
4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交作业 读书笔记 汉书艺文志
同意“兼听则明”,诗也是,于大家外尚有僻处可寻。。。
C********1
发帖数: 217
4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文海读书会11月份活动读书笔记
那就看艺文志哦,挺好的。
b*****e
发帖数: 474
4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书之罪 (交读书会11月作业)
印象中,写了罗马帝国衰亡史的那个吉本说过这么一句名言:写一本书是一宗大罪。我
不知道他说这话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感触(大抵跟文字狱无关吧,应该是关乎哲学了)
,但他自己毕竟还是明知故犯了。
人类有了文字以后,写写画画也成了一种诱惑吧。普通人都免不了画几句“某某到此一
游”,或者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何况读书人士大夫乎!想想看,古代人有的是时
间在晚上仰望星空,低头思考,凡事必三思,用计当万全,跟我们现代这些用现代教育
催肥的小虫子完全不是一类人。这样锤炼出来的所得,当然是弥足珍贵,不写出来,万
一忘了怎么行!写了书,还不能让人轻易看到(谁说古人没有知识产权意识我跟谁急)
,可又不能没人看到,这当中的矛盾可是怎一个纠结了得!秦始皇坑了一两百人,倒也
罢了;烧了几千册书,可是大手笔,当然成了所有读书人的公敌。古人出书不易啊!汉
书艺文志费了老鼻子劲,才“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
九卷”,那都已经东汉了。写书的,当然也不是穷小子 – 书这种东西,在当时也不是
穷小子能玩的起的,家里有本书那都可以当传家宝了。所以,吉本口里的这种犯罪行为
,在古代可是阳春白雪一般的存在
R*****g
发帖数: 682
47
唐代诗人王之涣存诗不多,但其作为边塞诗人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凡上过小学的
国人,必读过奠定其文学史地位的《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及《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至于古典文学爱好者,也一定听说过被誉为盛唐文学界交游美谈的王之涣、王昌龄
与高适的“旗亭画壁”的故事。然而细考之,却发现如此著名的诗人相关史料却极少,
屈指可数的几条记录又皆为不确,真令人如坠迷雾。
两唐书无王之涣传,《新唐书·艺文志》中无其诗集记录,唐宋文献材料中鲜有记
载,甚至连包罗万象的宋代公私书目中也未见其诗集记录。在作品几乎不传世的情况下
,诗人之英名竟也一路飘荡下来。到了清代,曹寅主编的《全唐诗》中收录他的作品六
首。此六首作品夯实了王之涣的文学史地位。
然而,《登鹳鹊楼》作者的署名却一直有争议。现存的古籍中,此诗首次见于中唐
时期芮挺章编辑的《国秀集》。据考证,《国秀集》是芮挺章应秘书监陈希烈、国子司
业苏源明的建议而编。苏源明盛名于唐代,杜甫与苏源明相交三十余年,杜甫的《八哀
诗》之一即为其所作。韩愈评价为“唐之有天...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48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jack1985(SAYHELLO), 信区: LoveNLust
标题: “三教”定天下,“九流”划尊卑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Oct 19 11:02:16 2017,GMT)
“三教九流”这个词,在现实之中并不陌生,经常听到。
但对它真正有较深的理解或是认真研究过的,似乎却不太多。
想一想,这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中国人无不处于“三教九流”之中,却不想
去多了解它为何物。就象一个人虽然天天都一日三餐,却不管自己是吃什么,是米饭还
是毒药,是白面馒头还是泥巴疙瘩——岂不有些荒诞?
所以,就算是普通之人,不是教授不是专家,不是学者不是名人,也是很有必要认
清这“三教九流”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03
先说“三教”。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这“三教”指儒道佛。
不过,最早的“三教”却是“儒道墨”。
想那遥远的战国,不仅是“战火纷飞”,同时更是“百家争鸣”。
而曾经有一个时期,中国古代侠客始祖、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风头极盛,以致
于一时“天下之言,不归儒即归墨”。也就是说,那时的墨家的社会影... 阅读全帖
p****t
发帖数: 11416
49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谁记得《石笋行》?
当年在《少年科学》上面的一篇科学论文
故事说的是成都西门历史上有石笋,“成都石笋,其数有十,周懿王时流星
堕地所化。二百年亡其一。人不可触,触之不祥。耆老相传云:石笋来自天
河。去至天河也。”,杜甫所在时候只有两个,还写诗《石笋行》
后来建筑工地发现一个石笋(突然想到200x年也是建筑工地发现古代蜀地文
明遗址),结果当天晚上it就飞走了……后来分析认为这是天外文明发来的
探测器,每200年飞回去一个
这篇小说当时给我印象就很深,今天看来虽然有不合理的地方(探测器为啥
不在轨道上、为啥不发送资料而是要自己飞回去),但是作者为了把故事编
圆也有很多奇思。比如前面“二百年亡其一”一段话就是假托一本早已佚失
的书,名叫《汉流星行事占验》(此书名记在《汉书·艺文志》里面),而
小说里面说发现了汉代竹简(不知道是真的还是作者编的)。又说另一本书
《道教灵验记》说有人曾经把两个石笋连起来,所以最后结论是倒数第二个
飞走,把最后一个拖倒了,没法发射。建筑工地上的人把它竖起来,it就飞
走了
这篇小说的观点显然和刘慈欣是完全相反的,认为我们的文明一直都在更高
级文明的关注/监视之下。在我看来这才是更可... 阅读全帖
首页 1 2 3 4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