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 发帖数: 30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xile 讨论区 】
【 原文由 Camer 所发表 】
近代文人印象之一——苏曼殊
史杰鹏于2002-07-02
10:51:22发表在国故新知
我的苏曼殊的好感,源于文学史书上选的他几首绝句,那是些何等美妙的诗句:
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种田。羸马未须愁远道,桃花红欲上吟鞭。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我不是研究文学的,缺乏理论修养,读诗只知道瞎叫好,却往往说不清楚好在哪里。就如
文字学家唐兰在西南联大开《宋词选读》课,他几乎什么也不讲,上课只是捧着一本词集
自己读,读到好处,大叫一声“好”,然后接着读。如果是现在,这样讲法,他的饭碗必
砸烂了不可。可我相信他的体会比现时一班滔滔不绝的学者要好得多。他应该更有审美能
力。
后来有一日在书店看到一套《苏曼殊文集》,四本,我那时买不起。恰好一个同学长得有
点象苏曼殊,他也爱写诗,不过是新诗。于是我费尽唇舌劝他买,也许我惯会奉承人吧,
他经不住我夸他有苏曼殊的风骨、样貌和才情。总之那四册文集接着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寻古觅史】寻寻觅觅曼殊墓,点点痕痕孤山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2 15:22:10 2013, 美东)
昨和网友聊起夏天在南京栖霞山找李香君墓的坎坷,想起前年在杭州孤山寻苏曼殊墓的
曲折。
那天本想去中国印学博物馆。穿过西泠桥,沿着北里湖边的小路走入孤山后山,看到入
口处的指示牌上有个苏曼殊墓遗址,以前没见过。正巧印学博物馆装修关门,便沿路寻
访苏曼殊墓。一直走到白堤上的孤山出口仍没看到。出口处有个园林管理局岳坟分局,
我心不死地跑进去问。门房大爷指点我上二楼找文物科。老房子散发出八十年代国家事
业单位的气息,每间办公室头顶一只呼呼转动的吊扇,每位工作人员手捧一个铝制饭盒
吃饭。文物科的一男一女一听苏曼殊都点头,女的边吃饭边赞许说很少有人知道苏曼殊
。墓是20年代建的,六十年代文革之前与其他名人墓一起迁到浙江宾馆旁边的里鸡笼山
,后湮没。2004年文物科测定遗址,重建经幢——没再建墓,因为出家人是不能有墓的
,虽然苏和尚其实是盗用他人度牒。...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寻古觅史】寻寻觅觅曼殊墓,点点痕痕孤山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2 15:22:10 2013, 美东)
昨和网友聊起夏天在南京栖霞山找李香君墓的坎坷,想起前年在杭州孤山寻苏曼殊墓的
曲折。
那天本想去中国印学博物馆。穿过西泠桥,沿着北里湖边的小路走入孤山后山,看到入
口处的指示牌上有个苏曼殊墓遗址,以前没见过。正巧印学博物馆装修关门,便沿路寻
访苏曼殊墓。一直走到白堤上的孤山出口仍没看到。出口处有个园林管理局岳坟分局,
我心不死地跑进去问。门房大爷指点我上二楼找文物科。老房子散发出八十年代国家事
业单位的气息,每间办公室头顶一只呼呼转动的吊扇,每位工作人员手捧一个铝制饭盒
吃饭。文物科的一男一女一听苏曼殊都点头,女的边吃饭边赞许说很少有人知道苏曼殊
。墓是20年代建的,六十年代文革之前与其他名人墓一起迁到浙江宾馆旁边的里鸡笼山
,后湮没。2004年文物科测定遗址,重建经幢——没再建墓,因为出家人是不能有墓的
,虽然苏和尚其实是盗用他人度牒。...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 昨和网友聊起夏天在南京栖霞山找李香君墓的坎坷,想起前年在杭州孤山寻苏曼殊墓的
曲折。
那天本想去中国印学博物馆。穿过西泠桥,沿着北里湖边的小路走入孤山后山,看到入
口处的指示牌上有个苏曼殊墓遗址,以前没见过。正巧印学博物馆装修关门,便沿路寻
访苏曼殊墓。一直走到白堤上的孤山出口仍没看到。出口处有个园林管理局岳坟分局,
我心不死地跑进去问。门房大爷指点我上二楼找文物科。老房子散发出八十年代国家事
业单位的气息,每间办公室头顶一只呼呼转动的吊扇,每位工作人员手捧一个铝制饭盒
吃饭。文物科的一男一女一听苏曼殊都点头,女的边吃饭边赞许说很少有人知道苏曼殊
。墓是20年代建的,六十年代文革之前与其他名人墓一起迁到浙江宾馆旁边的里鸡笼山
,后湮没。2004年文物科测定遗址,重建经幢——没再建墓,因为出家人是不能有墓的
,虽然苏和尚其实是盗用他人度牒。此经幢在西泠印社108级台阶与亚当娜西餐厅之东
的大草坪上的四棵大桂树的中央,外面轻易看不出来……我一下子很羡慕这些端着铝制
饭盒、侃侃谈写乡史的工作人员,若能同事同吃该多美。
回头重寻苏墓之前,先蹩入邻近的浙江博物馆,里面有个常书鸿纪念馆。逛浙博书店...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5 补苏曼殊介绍:
苏曼殊(1884~1918年),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父亲是茶商,在日本做生意时与日
本女子同居,生下曼殊。曼殊三四岁时回国,遭家族嫌弃。十五岁时留学日本,坚不说
日语。积极参加反清革命团体。回国后搞文学创作与翻译。工诗善画,通日、英、梵多
种文字。好青楼古寺,嗜暴饮暴食。鲁迅称他一有钱就喝酒用光,没钱就到寺里过活。
因胃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死前留下一偈:“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时年三十四岁。
是年李叔同亦在杭州虎跑出家。
诗作: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七绝
8226;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七绝
8226;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忆西湖》
;原注:日本尺八与洞箫少异,其曲名有《春雨》者,殊凄惘。日僧有专吹尺八行乞者
。)
照片:
书法:
画作:
40年代苏墓: |
|
wh 发帖数: 141625 | 6 补苏曼殊介绍:
苏曼殊(1884~1918年),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父亲是茶商,在日本做生意时与日
本女子同居,生下曼殊。曼殊三四岁时回国,遭家族嫌弃。十五岁时留学日本,坚不说
日语。积极参加反清革命团体。回国后搞文学创作与翻译。工诗善画,通日、英、梵多
种文字。好青楼古寺,嗜暴饮暴食。鲁迅称他一有钱就喝酒用光,没钱就到寺里过活。
因胃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死前留下一偈:“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时年三十四岁。
是年李叔同亦在杭州虎跑出家。
诗作: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七绝
8226;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七绝
8226;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忆西湖》
;原注:日本尺八与洞箫少异,其曲名有《春雨》者,殊凄惘。日僧有专吹尺八行乞者
。)
照片:
书法:
画作:
40年代苏墓: |
|
wh 发帖数: 141625 | 7 补苏曼殊介绍:
苏曼殊(1884~1918年),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父亲是茶商,在日本做生意时与日
本女子同居,生下曼殊。曼殊三四岁时回国,遭家族嫌弃。十五岁时留学日本,坚不说
日语。积极参加反清革命团体。回国后搞文学创作与翻译。工诗善画,通日、英、梵多
种文字。好青楼古寺——鲁迅称他一有钱就喝酒用光,没钱就到寺里过活;嗜暴饮暴食
——曾一顿吃20个芋头饼、60只包子。因胃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死前留下一偈:“一
切有情,都无挂碍”。时年三十四岁。是年李叔同亦在杭州虎跑出家。
诗作: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七绝·以
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七绝·过
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忆西湖》
;原注:日本尺八与洞箫少异,其曲名有《春雨》者,殊凄惘。日僧有专吹尺八行乞者
。)
照片:
书法:
画作:
40年代苏墓: |
|
wh 发帖数: 141625 | 8 赞美,又大又清楚。这石碑果然很大。28年的书名是苏曼殊全集还是曼殊全集?我查到两
种说法。你读过没有?喜欢他的诗吗?我没读过他的东西。 |
|
wh 发帖数: 141625 | 9 在乡版看到历史版和地方版联合征文,不知道是不是还在征,不知道苏曼殊是不是太近
代了。要是过期了或不够历史就当灌水了,谢谢。 |
|
l*****f 发帖数: 13466 | 10 哈哈,想起围城里那位诗人批评苏曼殊诗是一派日本女人头油气来的//跑 |
|
i***a 发帖数: 11826 | 11 嗯,看过评论,苏曼殊当是近现代的古体诗第一人。古诗写的太好了,我最喜欢--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八尺箫是日本箫,中国箫比这个短。其实他日本待过不少时间,类似ABC,中文却很好。
他还是革命僧,认真闹过不少革命~:)喜欢在青楼历练,却从不沾花上身。 |
|
l*****f 发帖数: 13466 | 12 lol苏曼殊诗我真心没看过。除了楼上老师提到的那个春雨楼头。
哦还有那个还君明珠啥的改写,haha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4 就是像,又都在上海杭州一带,不知道他们见过没。苏曼殊性格特别,很吸引朋友,连
鲁迅都不说他坏话。他生病时和蒋介石陈洁如住一块,蒋陈照顾他并给他钱。他死后孙
中山捐一千给他建墓。 |
|
T*****n 发帖数: 2456 | 15 我家有一本很老的《苏曼殊全集》,是1928年柳亚子负责编撰的版本,我翻拍了书开头
的两张照片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6 有余任天墓哎,“其墓位于南山陵园内”。也有不少墓荒废或文革时被搞掉,近年重新
修建。这个总结挺好,我在浙博还买了一本《情归西湖——西湖文化名人墓探寻》,收
集了近百个名人墓,介绍其人其成就、墓的变迁,配有很多二三十年代的老照片,是浙
大历史系和浙江及杭州历史协会搞的考察活动。我高兴坏了,只恨不能参加。买书的那
天还很戏剧性,我在孤山后山看到苏曼殊墓的指示牌,但走进去没找到,在出口看到园
林管理局岳坟分局,就跑进去问。一个女的边吃饭边赞许说很少有人知道苏曼殊,那个
墓是我们XX年测定遗址重建的。我说怪不得以前没看到过。她说在荷塘对面大草坪里的
四棵大桂树的中间,外面看不出来……
然后我走到浙博,看常书鸿纪念馆等,在书店看到这本坟墓书,打开正好翻到苏曼殊墓
这一页。我想这是天意要我买书了,哈哈。然后再回到孤山后山找到苏墓。回家后我还
想给杭州报纸写个文章,让他们在醒目的地方弄个苏曼殊墓指示牌,不然白建了。还想
让他们在地图上多标这些故居墓地纪念馆,我家有八十年代到最新的杭州地图,文化标
志越来越少,新地图上饭店宾馆公司多,故居墓地都给挤没了。杭州旅游是主业,地图
上没有这些人文旅游的东西,...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17 有余任天墓哎,“其墓位于南山陵园内”。也有不少墓荒废或文革时被搞掉,近年重新
修建。这个总结挺好,我在浙博还买了一本《情归西湖——西湖文化名人墓探寻》,收
集了近百个名人墓,介绍其人其成就、墓的变迁,配有很多二三十年代的老照片,是浙
大历史系和浙江及杭州历史协会搞的考察活动。我高兴坏了,只恨不能参加。买书的那
天还很戏剧性,我在孤山后山看到苏曼殊墓的指示牌,但走进去没找到,在出口看到园
林管理局岳坟分局,就跑进去问。一个女的边吃饭边赞许说很少有人知道苏曼殊,那个
墓是我们XX年测定遗址重建的。我说怪不得以前没看到过。她说在荷塘对面大草坪里的
四棵大桂树的中间,外面看不出来……
然后我走到浙博,看常书鸿纪念馆等,在书店看到这本坟墓书,打开正好翻到苏曼殊墓
这一页。我想这是天意要我买书了,哈哈。然后再回到孤山后山找到苏墓。回家后我还
想给杭州报纸写个文章,让他们在醒目的地方弄个苏曼殊墓指示牌,不然白建了。还想
让他们在地图上多标这些故居墓地纪念馆,我家有八十年代到最新的杭州地图,文化标
志越来越少,新地图上饭店宾馆公司多,故居墓地都给挤没了。杭州旅游是主业,地图
上没有这些人文旅游的东西,...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4872 | 18 ☆─────────────────────────────────────☆
wh (wh) 于 (Sun Dec 4 16:38:01 2011, 美东) 提到:
不少去杭州玩的朋友抱怨人多拥挤,没了游玩的闲情逸致。夏天回国时倒在西湖边发现
几个僻静去处,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茅家埠,在杨公堤(即西山路)上的西湖国宾馆对面。早先这里是去灵隐的必经之
路,水域宽广。那时没有北山路,开春时香客们要从湖滨摆渡到茅家埠码头,弃船登岸
,沿上香古道去灵隐天竺进香。
明代张岱的《陶庵梦忆》里记录了上香古道一带商埠云集、茶楼林立的香会盛况。清中
叶以后西湖湖面逐渐缩小,民国时更填湖建路,游人弃水道改由北山路去灵隐,杨公堤
也渐与西岸合为西山路,茅家埠水域及上香古道渐渐湮没。02年西山路扩建,扩宽茅家
埠、三台山等路西的湖面,恢复杨公堤旧名,重修上香古道,开辟几处新旧景点加大小
茶馆,称茅家埠景区。
在杨公堤丁家山车站下车,先看到路西树丛中的赵之谦纪念亭,取名半隐。
赵之谦是清代后期绍兴人,书、画、印古拙浑厚,对吴昌硕等后人影响甚深,西湖边也
颇有他的手迹。此亭为扩建杨公堤时所立,开间...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19 1965年秋瑾武松之墓为何遭劫 源自毛泽东批示
来源:看历史 作者:毛剑杰
核心提示:修改后还加了批注:“杭州及别处,行近郊原,处处与鬼为邻,几百年
犹难扫尽。今日仅仅挖了几堆朽骨,便以为问题解决,太轻敌了。至于庙,连一个也未
动。”这阕毛泽东亲笔改过的词,以大字(新四号)在当时的《浙江日报》第一版显著
位置刊布,成为“拆墓运动”的檄文。
本文摘自《看历史》2012年第1期,作者:毛剑杰,原题:《孤山1965:西湖名人
墓地之劫》
孤山和西泠桥附近坐落着三十多座名人墓冢,1964年,为了“扫除腐朽反动的思想
影响,改变与‘鬼’为邻的不合理现象”,这些名人墓冢被集体迁至鸡笼山马坡岭脚下
,“过过集体生活”。
当1965年1月29日早上的太阳升起时,杭州西湖边孤山旁的秋瑾墓,又一次消失了
。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夜,杭州园林局技术员陈而扬等人,炸开了混凝土浇筑的秋瑾墓。
暗淡的灯光下,秋瑾仰躺在已经腐烂崩塌、只有几根筋柱支撑着的棺木中,骨架完
整、发髻完好,发后还有一枚玉簪。但衣着也已腐烂不堪,只有脚跟处留着两块皮... 阅读全帖 |
|
e***p 发帖数: 142 | 20 最近在看《我的前半生》。说实话,前几集还真是很好看,有着国产剧里罕见的质感(
《欢乐颂2》请出去面壁),以及信息量大到堪比美剧的情节与对白,还有演员相当精
湛的演技(特别喜欢看子君子群姐妹和妈妈唠家常的段落)。
但是,追到现在,支持我不弃剧的唯二理由,其一是想看看编剧能奇葩到什么程度,其
二是可以借此当背景音乐拼我的mg高达。
我一向不认为影视剧需要承担太多的三观塑造任务,但多少得把故事讲好。罗伯特·麦
基在《故事》这本书里说:
“故事的经典设计是指围绕一个主动主人公构建的故事,主人公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
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进行抗争……一个事件打破人物生活的平衡,使之或变好或
变坏,在他内心激发起一个自觉或不自觉的欲望,意欲恢复平衡,于是把他送上了一条
追寻欲望对象的求索之路,一路上他必须与各种(内心的、个人的、个人外的)对抗力
量抗衡。他也许能、也许不能达成欲望。这便是亘古不变的故事要义。”
所以——
●作为全职太太的单纯主人公遭遇小三,被老公抛弃,从此下定决心努力工作,自立自
强,最后成为成功的新时代女性——这是现代女性的励志故事。
●作为全职太太的单纯主人公遭遇小三,被老公... 阅读全帖 |
|
p****y 发帖数: 23737 | 21 苏曼殊
禅心一任蛾眉妒,
佛说原来怨是亲,
雨笠烟蓑归去也,
与人无爱亦无瞋。
苏曼殊(一八八四-一九一八),名玄瑛,字子穀。广东中山人。生於日本横滨。一九○
叁年回国。二十岁出家为僧,曼殊为其僧号,曾参加过南社,与章炳麟、柳亚子等交往
。任上海《国民日报》等报刊编辑。以诗僧自喻,擅长诗文绘画。曾习英文。四处云遊
,居无定所。足迹遍及爪哇、印度、泰国、吉隆坡等东南亚一带。今有《苏曼殊全集》
行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2 读者向《苹果》投诉,明道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罗文玲,5年前申请升等副教授的论文,大量抄袭两岸三地相关研究,虽遭多次检举,但每次教育部转明道查证,明道总以查无实证结案,引发学界大反弹,7位学界大老看不下去主动鑑定,发现约200页论文中竟有130页涉抄袭,昨有学者批:「脸丢到对岸。」教育部已要求明道重查此案,并将请学者重新审议,一旦认定抄袭,将撤销罗的副教授资格并追回溢领薪资,若学校包庇,最重将扣减奖补助款和招生名额。
罗文玲(45岁)昨不愿受访,她以书面声明否认抄袭,但她也说,写作升等论文时,两个孩子仍在小学阶段,且时间匆促,「匆促之间,论文的写作多所疏漏,未能仔细检查註解」。
罗自认「名满招忌」
罗文玲还自认,或因做人处事有不够圆融之处,或是名满招忌,招致同仁不悦,在不留意之处得罪了同事,有心同事即以升等论文来攻击。她强调,论文中部分章节是「引用」或「抄袭」,已由校内外审查人做成结论,对于匿名检举,她抱持「有者改之,无者嘉勉」的心情学习。
罗文玲是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于彰化明道大学任教14年,在校内有美女教授称号,除担任系主任,还兼国学研究所所长。她在2010年以研究清末民初作家苏曼... 阅读全帖 |
|
|
wh 发帖数: 141625 | 24 于谦墓旁边是于谦祠;市中心有个于谦故居,离城隍山不远。那条弄堂里有很多雕花石
梁瓦当,很奇妙,我回头也写个帖子贴照片。岳庙我总是很不理解怎么那么贵,比其他
景点都贵一点。搞得我很少去,哈哈,像于谦墓盖叫天墓不收费,就能常去祭拜,哈哈
。现在杭州大部分景点都免费开放,但岳庙还是少数几个收费景点之一,太奇怪了。
嗯章太炎张煌言祠和墓都相邻。去年夏天祠都在修,西泠印社的印学馆和吴昌硕纪念馆
也在修,都没开放。盖叫天墓还有三生石都有很多蚊子和蚯蚓,蚯蚓粗大且红黑纹相间
,比较恐怖。我还写过三生石说起蚊子,乡版只找到首帖,我明天去贴个全的。
俞樾的不是故居,就是纪念馆,嗯就是孤山那个俞楼,旁边还有欧阳修的六一泉,我总
是记不住它的来历。孤山后山还有个民国人的生圹呢,就是路当中的一个亭子,面对北
里湖和宝俶塔,这么漂亮的地方,民国还能建墓,现在就不行了。苏曼殊的墓也在孤山
后山,有个指示牌,但我找来找去没找到。走出后山正好有个岳坟园林管理局,我跑进
去问,那个墓居然还是那里面的人考证新造的,告诉我造墓时间、地点,在几棵大樟树
中间。我再去找,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得走进樟树林才看到,太隐蔽了。找到了...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2367 | 25 20世纪中国近代小说在全球的传播
郭延礼
中国近代小说(1840-1919)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数量多,而且在
中国小说由古代向现代的过渡中具有独特的中介意义和变革意义,是“五四”新小说的先
驱。20世纪初,中国近代小说就开始为西方文学界所关注,并陆续翻译成各种文字,仅一
部《老残游记》就有英、俄、法、德、捷克、匈牙利、日、韩等8种文字,19种全译本,
这说明中国近代小说已成为全球共同的精神财富。
西方人接触近代小说,大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如果从1929年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
·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翻译的《老残游记》片断《歌女》(小说第二回黑
妞白妞说书)开始,到20世纪末,《老残游记》已有全译本、节译本、选译本数十种在世
界传播。除《老残游记》外,苏曼殊的小说在国外也颇受欢迎。他的代表作《断鸿零雁记
》很受世界文坛的关注。据长期研究苏曼殊的专家、美籍华人学者柳无忌介绍,一个世纪
以来,至少有五种文字的译本流播国外。1924年梁社乾和英国汉学家亨利·麦克阿里弗分
别将它译为英文,1938年又有日本饭土冢朗的日译本,1947年又有安娜·冯· |
|
M******8 发帖数: 8425 | 26 七绝 次韵苏曼殊七绝·本事
(作于2004年,订于2009年12月)
曾记当年坐吹箫。
暗香如水春如潮。
飞花梦里依前似,
犹落月明廿四桥。
附苏曼殊原韵:
七绝.本事
春雨楼头尺八箫。
何时归看浙江潮。
破钵芒鞋无人识,
踏过樱花第几桥。 |
|
f****2 发帖数: 311 | 27 月霞法师(1858—1917) 一生致力于僧伽教育,拥有人间佛教“以教育培养人才,以
文化弘扬佛法”的宏观。他从遍参善知识到结茅静修,来去之间开出华严法脉;从创办
学校到培育僧才, 步步酝酿出贤首子孙。其宗教活动与僧伽教育思想,虽保持古来丛
林制度的风范,但仍流露出鲜明的入世倾向。月霞法师是近代的佛教学者、佛教教育家
,是最早倡 办僧教育的人。他曾创办过江苏僧师范学堂及华严大学,培育僧才,对后
世颇有影响。尤其是华严大学,先后受教者三百余人,华严奥义,由斯昌明。
生平:出家办道 学菩萨行
月 霞法师,俗姓胡,名显珠,湖北黄冈人。幼年受传统的学塾教育,曾应童子试。月
霞在七岁时即被迫结婚,十余岁时,随师习医,旋对佛法发生兴趣。原本想要发心 出
家,却遭父母坚决反对,只好将心愿放在心中。至十八岁得一子,翌年复得一女后,月
霞遂向父母表白心意:“古往今来常闻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今可 告无罪矣
!”随即拜别父母,只身行至南京大钟寺老和尚座下顶礼求度。
老 和尚问何以学佛,月霞恭敬笃定地表示,在家既不能为忠臣孝子,则当出家学诸菩
萨言行,以救世度生,因此求师度脱。老和尚闻言赞许,遂为月霞... 阅读全帖 |
|
m*******t 发帖数: 124 | 28 从秋瑾墓到林和靖墓的那条小路的右边,有一片草坪,草坪上有一个十几棵
松围成的松树林.几乎没人到松林里去玩,故相对于外面的喧嚣,这里显得
非常安静.曾经是本世纪最有名两个和尚之一的苏曼殊便埋骨于此.(另一
个和尚当然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了.)
曼殊同志是一个苦大仇深的主.不幸生在荒诞不经本世纪初,也只能是"无
端狂笑无端哭"了.
曼殊他爸(简称苏爷)是福建沿海一大户,不仅在国内有几房,而且在日本
也有一房.这也难怪,苏爷是有名的企业家,在日本有产业,又长住日本,
只好在日本讨一老婆,先大东亚共荣一把.当时日本人民的生活还不如我们
现在的下岗工人,当然就以能嫁给中国大户为荣了.这就给苏爷一个相当符
合日本当时国情的机会,在一个无第三人的日子里,苏爷和他日本老婆的妹
妹(比苏爷小四十几岁)开始了天地一家春.十个月后,曼殊降临人世,以
他妈的姐姐为妈,却不知亲妈是谁.
到了曼殊懂事后,苏爷把曼殊送回老家福建.一家的太太们并不以曼殊的身
世如孔夫子一般(也是私生)而优待他,反而在苏家开始败落时把他送进和
尚庙,曼殊同志稀里胡涂当了和尚.这年好象他才八九岁.
曼殊同志天赋秉异,学什么会什么.(这种身世 |
|
f****2 发帖数: 311 | 29 前言
人类的寿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延长,但距离天寿一百二十岁尚远。所谓“天寿”,
乃指天赋之自然寿命,亦称“天年”,即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的最大寿限。120岁只是
现阶段我们追求的目标,并非人寿的极限,实际上必定有人超过。
我国近年以来,享寿最长而有年谱可查的,是高僧虚云和尚,生于公元1804年(清道光
二十年)8月27日(夏历七月二十九日寅时),圆寂于公元1959年(民国四十八年)10
月13日(夏历九月十二日丑时)。按照我国传统的计算年龄习惯(虚龄),世寿一百二
十 岁。我国历史上曾活到120岁的尚有唐代赵州从谂和尚(公元778至897年),但并无
年谱可供查考,其养生方法亦难以探究,故不具论。本文特将高僧虚云和尚事迹及其养
生修持要诀,详加论述,以供参考。
虚云和尚传略
虚云和尚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世居湖南湘乡。父玉堂,母颜氏。清道光年间,父
宦游福建泉州,道光20年(公元1840年),虚云诞生后,生母病故,由庶母王氏抚育。
虚云11岁,由祖母作主,以虚云兼祧叔嗣,为定田、谭二门亲事。17岁时,父迫使完婚
,但虚云早已立志从佛,虽不得已而与田、谭二氏成亲,然而同居无染,守身如...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30 说到张琰琰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名字很难念,毕竟这个名字不像范冰冰,林心如这样,大家都认识的字眼,起码不会读错。琰:拼音为yǎn,部首为王,相信很多人都读错了吧?
其实,张琰琰在23岁的时候,曾经也是风靡一时的,她就是剧中敢爱敢恨、叽叽喳喳、可爱任性的朱七七。当时朱七七在剧中可谓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大家更喜欢朱七七,而不是白飞飞。
在息影了4年后,张琰琰重新复出,和自己的同班同学海清搭档演了《抹布女也有春天》,不过,大家都记住了海清,对张琰琰并没有什么印象。
之后,和胡歌两次搭档,拍了《伪装者》里的地下工作者苏太太。
《琅琊榜》里的莅阳长公主。但是大家都只记住了她在戏中的角色,当她换了一部戏,又记不起她了,并且加上名字难念,更加是遗忘了她。
比如,她在《我的前半生》里面,她是左右逢源的女强人苏曼殊。
其实,张琰琰是一个有酒窝很漂亮有韵味的女人,演技是过硬的,真是演什么像什么,演这么多角色都不一样。不像有的明星演什么都是一个表情,莅阳和苏曼舒截然不同,却都能演的很到位,但是名气就是上不去。
而她的感情生活并不顺利,和丈夫离婚后,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做了一个单亲妈妈,对于张琰琰来说...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4334 | 31 嗯,我记得我好像还回过贴,贴了一张苏曼殊墓20年代的照片,说起过我家有本30年代
的曼殊全集 |
|
O*********y 发帖数: 633 | 3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七夕七夕 傻瓜都知道要做就做李叔同啊。要知道他结婚析产,他哥哥给了他三十万现大洋。同学
们啊,那可是本世纪初的三十万。啧啧。
很奇怪的是,似乎李叔同和苏曼殊没什么交往?
曼殊 |
|
g*******2 发帖数: 1184 | 33 什么叫高水平,这才叫高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辛亥:既要“摆事实”,也要“讲道理”
秦晖
2011-10-01 02:14:19|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网易独家,请勿转载)
辛亥百年,人们已经写了浩如烟海的文字;百年辛亥,人们依然还有太多的话要说。一
百年来,在国难当头,强敌入侵时,人们为“民族”而战斗;因积贫积弱、温饱难求故
,人们为“民生”而拼搏;当国家自立、国民脱贫后,对“民权”的追求又强烈起来。
只要民主前贤、共和先烈的理想未能完全实现,“辛亥情结”就会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
头。
看历史无他巧,用过去曾流行的说法,不过是“摆事实,讲道理”而已。近代史上辛亥
在两岸三地都是热门的研究领域,专门吃辛亥这碗饭的学者很多。近年来研究深化细化
,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故事”(故往之事,不是“编故事”)都被发掘出来,其意义
是很大的。笔者并非专业的辛亥研究者,只是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谈点感想。
摆事实:小事大事都要摆
“摆事实”当然是考察历史的第一步。但是事实包括大事与小事。过去人们对辛亥革命
的许多细节不甚了解,予以辨... 阅读全帖 |
|
y*****2 发帖数: 863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iebridge 讨论区 】
发信人: usawinwin (win), 信区: Piebridge
标 题: 中国情诗名句排行榜,你最喜欢那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5 18:10:14 2010, 美东)
1、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曰?此时此夜难为情。
5、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
6、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
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
思兮无穷极。
8、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
谐?
10、纳兰性德 虞美人 ...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5 辛亥百年,人们已经写了浩如烟海的文字;百年辛亥,人们依然还有太多的话要说。一百年来,在国难当头,强敌入侵时,人们为“民族”而战斗;因积贫积弱、温饱难求故,人们为“民生”而拼搏;当国家自立、国民脱贫后,对“民权”的追求又强烈起来。只要民主前贤、共和先烈的理想未能完全实现,“辛亥情结”就会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头。
看历史无他巧,用过去曾流行的说法,不过是“摆事实,讲道理”而已。近代史上辛亥在两岸三地都是热门的研究领域,专门吃辛亥这碗饭的学者很多。近年来研究深化细化,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故事”(故往之事,不是“编故事”)都被发掘出来,其意义是很大的。笔者并非专业的辛亥研究者,只是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谈点感想。
摆事实:小事大事都要摆
“摆事实”当然是考察历史的第一步。但是事实包括大事与小事。过去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许多细节不甚了解,予以辨析绝对是必要的。但是过去对这段历史的大背景也有许多似是而非的描述,这恐怕更应该反思。
例如,过去人们常从“中西文化碰撞”的角度看近代史,于是流行一种“三阶段”的叙事:洋务运动时国人热衷于船坚炮利,学习西方的“器物”;戊戌、辛亥国人由改良而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制度”;...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6 2011年5月17日,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处罚金4000元人民币。近日,高晓松自述在看守所184天生活细节。他说,在狱中,唯一一次哭了,是因为女儿来探望。他说,想到漫长的人生,觉得六个月不长,但一想到女儿,六个月很长很长。
“我以前一直以为喝酒能让人自由,最后因为喝酒失去了自由。”去年5月17日,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处罚金4000元人民币。对于高晓松而言,这6个月不是一场审判,而是一次救赎。
事发后的高晓松对警方表示:“我是违法行为,我愿意承担事故全部责任。”随后,他又在询问室亲笔写下“对不起,永不酒驾”,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在庭审中,他说“酒令智昏,以我为戒”。面对公诉人对其醉驾的事实和指控罪名,他表示“自愿认罪”,并数次打断律师以证据瑕疵发起的无罪辩护,“律师,我已经认罪了。我相信法律公正。”
有人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高晓松认错诚恳、个人形象加分不少。一个清华才子,校园民谣旗手,恃才傲物的游吟诗人,从书香门第,一路名校,少年成名,走遍世界,到看守所漫长的184天,高晓松的经历充满话题。
乐评人李皖在《两个高晓松》中这样描述当年27岁、发表了个人...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7 《华盛顿邮报》列举来自汉语的英语 称“China”在清朝时期中英两国交往时产生
英语中的词汇很多来自法语、德语及其他国家的语言,但是很多人却没有想到其中很多词汇也来源于中国。美国《华盛顿邮报》7日晨报道称,在距离英国本土有半个世界之远的中国,其本国的语言、汉语已经影响了英语。
报道说,一些人们日常所使用的词汇以及词组,很多均来自中国。报道举例说明称,很多看似稀松平常的词语,例如“番茄酱”(Ketchup)一词,竟然是由中国的航海贸易商所创造。
而中国的英文译名“China”一词的起源问题,学界众说纷纭,通常认为是与明清时中国瓷器热销海外有关,但该文认为来自清朝时期中英两国交流时产生。
此外,“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Typhoon(台风),“筷子”(Chopsticks)都带有明显的“中文”气息。
中国:China
在汉语发音里,中国的发音和英语中“中国”的发音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中国的这一“英国化”的名字很有可能来自中国的清朝。当时,两国交往频繁,该词可能就在双方人员的互动交往中产生。
番茄酱:Ketchup
17、18世纪,来自中国厦门和广州的航海贸易商... 阅读全帖 |
|
t***s 发帖数: 1877 | 38 近代中国电报八卦闲谈(序)
清末有一位大诗人叫黄遵宪,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此人出身传统书香官宦门第、
光绪二
年的举人,却有深厚的外交官背景,去日本做过使节,还去美国旧金山当过总领事,见
识广泛,思维活络。此公在诗歌方面有一大特点,好以古诗咏新物,中西合璧,时人曾
经评价说这是诗界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比如他写火车:"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去美国观
摩选举演讲后写道:"盘盘黄须虬,闪闪碧眼鹘。开口如悬河,滚滚浪不竭。" 无不新
奇清雅,贴切自然,至今读之仍值得玩味。更好玩的是咏轮船,他前面大写女子盼夫早
归之思,虽有轮船火车犹嫌太慢,然后笔锋一转:"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
归时,快乘轻汽球。"连热气球都入诗了,可谓是紧贴流行时尚--黄遵宪诗中的热气球
指的是飞艇,要知道,那会儿人类第一艘飞艇法兰西号才面世不过三年功夫罢了。
所以钱钟书在《围城》借董斜川之口评论说"东洋留学生捧苏曼殊,西洋留学生捧黄
公度",也是有道理的。相比起当时国内抱残守旧的那一班老学究,这种灵活脑筋不受
西洋留学生欢迎才怪呐。
黄遵宪曾经写过一首咏物诗 |
|
g*******2 发帖数: 1184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oodegg02 (goodegg),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秦晖: 反思辛亥:既要“摆事实”,也要“讲道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10 00:20:57 2011, 美东)
什么叫高水平,这才叫高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辛亥:既要“摆事实”,也要“讲道理”
秦晖
2011-10-01 02:14:19|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网易独家,请勿转载)
辛亥百年,人们已经写了浩如烟海的文字;百年辛亥,人们依然还有太多的话要说。一
百年来,在国难当头,强敌入侵时,人们为“民族”而战斗;因积贫积弱、温饱难求故
,人们为“民生”而拼搏;当国家自立、国民脱贫后,对“民权”的追求又强烈起来。
只要民主前贤、共和先烈的理想未能完全实现,“辛亥情结”就会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
头。
看历史无他巧,用过去曾流行的说法,不过是“摆事实,讲道理”而已。近代史上辛亥
在两岸三地都是热门的研究领域,专门吃辛亥这碗饭的学者很多。近年来研究深... 阅读全帖 |
|
g*******2 发帖数: 1184 | 4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oodegg02 (goodegg),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秦晖: 反思辛亥:既要“摆事实”,也要“讲道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10 00:20:57 2011, 美东)
什么叫高水平,这才叫高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辛亥:既要“摆事实”,也要“讲道理”
秦晖
2011-10-01 02:14:19|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网易独家,请勿转载)
辛亥百年,人们已经写了浩如烟海的文字;百年辛亥,人们依然还有太多的话要说。一
百年来,在国难当头,强敌入侵时,人们为“民族”而战斗;因积贫积弱、温饱难求故
,人们为“民生”而拼搏;当国家自立、国民脱贫后,对“民权”的追求又强烈起来。
只要民主前贤、共和先烈的理想未能完全实现,“辛亥情结”就会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心
头。
看历史无他巧,用过去曾流行的说法,不过是“摆事实,讲道理”而已。近代史上辛亥
在两岸三地都是热门的研究领域,专门吃辛亥这碗饭的学者很多。近年来研究深...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2188 | 41 拜伦的《哀希腊》在近代中国引起巨大回想。因为当时华人以希腊比中华,自然产生痛
苦的共鸣。
近代无数牛人,从胡适到鲁迅,从秋瑾到毛泽东,都曾经唱着不同版本的《哀希腊》,
痛饮狂歌,甚至拔剑起舞。拼将百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翻译很多,也有创造性翻译。
梁启超:见所著《新中国未来记》
【沉醉东风】咳!希腊啊,希腊啊!你本是和平年代的爱娇,你本是战争时代的天骄。
撒藏波歌声高,女诗人热情好,更有那德罗士、菲波士荣光常照。此地是艺文旧垒,
技术中潮。即今在否,算除却太阳光线,万般没了。
【如梦忆桃源】玛拉顿后啊,山容缥缈,玛拉顿前啊,海门环绕。如此好河山,也应该
有自由回照!我向那波斯军墓门凭眺,难道我为奴为隶,今生便了?不信我为奴为隶,
今生便了!
马君武:
哀希腊歌
希腊岛,希腊岛,诗人沙孚安在哉?爱国之诗传最早。
战争平和万千术,其术皆自希腊出。德娄飞布两英雄,渊源皆是希腊族。
吁嗟乎!漫说年年夏日长,万般消歇剩斜阳。
马拉顿后山如带,马其顿前横碧海。我来独为片刻游,犹梦希腊是自由。
吁嗟乎!闲立试向波斯冢,宁思身为奴隶种。
希腊之民不可遇,希腊之国在何处?但余海岸似当年,海岸沉沉亦...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5246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oodegg02 (goodeg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秦晖: 反思辛亥:既要“摆事实”,也要“讲道理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10 00:25:22 2011, 美东)
发信人: goodegg02 (goodegg),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秦晖: 反思辛亥:既要“摆事实”,也要“讲道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10 00:20:57 2011, 美东)
什么叫高水平,这才叫高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辛亥:既要“摆事实”,也要“讲道理”
秦晖
2011-10-01 02:14:19|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网易独家,请勿转载)
辛亥百年,人们已经写了浩如烟海的文字;百年辛亥,人们依然还有太多的话要说。一
百年来,在国难当头,强敌入侵时,人们为“民族”而战斗;因积贫积弱、温饱难求故
,人们为“民生”而拼搏;当国家自立、国民脱贫后,对“民权”的追求又强烈起来。...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43 当代大儒马一浮
[ 作者:楼达人 转贴自:《名人传记》 ]
马一浮(1883—1967)是在30年代就被丰子恺等海内外学者誉为中国书法界的泰斗
、当代孔夫子的爱国学人。但因他一生淡于名利,不求闻达,即使著述等身,也怕“贻
叽大方,且误后人”不肯轻易付梓,所以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
多次拜访过他,毛泽东宴请过他,但很多人,即使是现在已成了学者、编辑和教授的一
些人,也仍然不知道他。近年来,党和国家号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国际上儒学热又方
兴未艾,于是报刊上关于现代儒学三圣之最的马一浮的文章也多起来了。《人民日报》
海外版在1992年1月13日刊登沙孟海先生《〈马一浮遗墨〉序》之后,又于2月1日刊登
胡乔木同志《介绍马一浮先生》等文章,用整版的篇幅介绍马一浮遗墨的各个方面。笔
者跟马一浮相识多年,特在胡乔木同志文章后不揣冒昧写成此文以飨读者,并纪念马一
浮诞辰110年和逝世25周年。
勤奋加天才 博学成大儒
马一浮自幼聪明颖悟,记性过人,享有“神童”、“怪兽”之誉。他8岁初学做诗
,9岁能颂《文选》、楚辞。10岁时,其母指庭前菊花命作五律,限麻字韵。他应声而
就,曰... 阅读全帖 |
|
|
发帖数: 1 | 45 “鲁迅,原名冰心,浙江周树人”,在许多论坛类网站,这句调侃被广泛流传。不过以
小见大来看,文人雅士的笔名确实容易对一些不熟悉的人造成困扰。特别在当时那个年
代,网络、电视还是天方夜谭,就连电话都得大户人家才有,因此一旦有长相相似的人
冒名顶替,就让吃瓜群众们很难分辨,鲁迅曾遇到过自己的“山寨版”。
这一切都要从一封信开始说起,1928年冬季,鲁迅收到一封陌生人的来信,寄信人署名
马萍痕,是一名杭州的女学生。信中,女学生直言一月份曾于其在杭州孤山相见,而分
别后许久未见,向其表达思念之情。鲁迅看罢出了一身冷汗,虽说是文人大多有多情的
特质,但自己万不是那种风格的啊,便回信相询,是否是记错了,毕竟自己已经十年没
去过杭州了。
接到回信的马萍痕虽然也是满腹疑虑,但隐隐觉得是有人冒充了鲁迅先生与其会面,既
然假的鲁迅已经找不到了,那就不若启程去见见真正的鲁迅先生,一来也明确一下是否
有人冒名顶替,二来见见自己的偶像何乐而不为。
果不其然,马萍痕这一见之下是真假立辨,于是将“假鲁迅”在苏曼殊墓旁提的诗交由
鲁迅本人。如此辱没个人名声的事情,鲁迅自是怒发冲冠,只想立马来到此人面前,问
他个一来二去...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8087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fterschool_k12 俱乐部 】
发信人: Hilary99 (故乡的臭豆腐), 信区: afterschool_k12
标 题: 中国最美的100句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4 02:59:02 2013, 美东)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
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
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8087 |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fterschool_k12 俱乐部 】
发信人: Hilary99 (故乡的臭豆腐), 信区: afterschool_k12
标 题: 中国最美的100句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4 02:59:02 2013, 美东)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
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
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 阅读全帖 |
|
V***l 发帖数: 2108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tle_grass_home 俱乐部 】
发信人: Vogel (fly), 信区: little_grass_home
标 题: 影响中国的十大德国人物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8 06:47:01 2009, 美东)
歌 德
生前阅读不少中国文学作品
○希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
歌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因此这里只能以尝鼎一脔的方式给大的题
目一个极其粗略的概观。
歌德认识中国要远远早于我们中国人认识他。歌德在生前就阅读过不少中国文学作品,
如《好逑传》、《玉娇梨》等,他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关于歌德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少学者对此做过较详细的论述。至今这个题目依旧受
到海内外学者的关注。
歌德传入中国仅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晚清和民国初期,歌德有着不同的中文译名:李凤
苞在《使德日记》将他转写为“果次”,王国维则译为“格代”,鲁迅译为“贵推”,
苏曼殊则译作“瞿德”。1903年,上海作新社译印赵必振从日文翻译的《德意志文
豪六大 |
|
e***e 发帖数: 351 | 49 ※达·芬奇逝世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作曲家施光南逝世
※英国宪章运动爆发
※我国绵羊冷冻胚胎移植成功
※中共中央召开全国代表会议
※诗僧苏曼殊早逝
※约旦国王侯赛因正式登基
※康有为等1300多人联名上书 要求清政府拒绝《马关条约》
※吴运铎逝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50 我是完全不记得了。可能上海打倒四人帮以后更新快?对了我在乡版贴了个苏曼殊墓和
旁边的武松墓,版友争议武松,我又考古了武松墓,转过来给你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