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 发帖数: 5118 | 1 突然觉得百日维新和六四很相像,都是一帮愤青搞的貌似进步的运动,最后失败,而且
还的不到很高的评价
人物对比(希望大家修正添加)
邓太宗 慈嘻
紫阳真人 光绪
李鹏 荣禄
吾尔开西 康有为
王丹 谭嗣同
江CORE ? 袁大头 |
|
w****j 发帖数: 5581 | 2 哈哈,对清财政沿革一无所知不是?火耗是什么你知道吧?这个就是地方截留的赋税。
这事情从明万历就有了。截留税款这事情,清朝自始至终,一直有,除了雍正中间看得
严的时候有所收敛。最后无非名目翻新,本质并无不同。军权北京控制不住?你别逗了
。像大头这样的地方实力派,编练新军的人物,到戊戌的时候对荣禄还不是老老实实地
听话?就张之洞刘坤一那几个文官,也能控制军权?玩笑不是这么开的。慈禧虽然不行
,这个还是看得很明白的。我说什么心理活动了?我说的都是史实。东南互保事情过去
以后,这些地方大员的行为一直是服从中央的,甚至自己就变成朝廷的中枢了。还心理
活动呢,你太逗了。 |
|
w****j 发帖数: 5581 | 3 不是有可能,是史实。请翻开明史 列传第十二:
初,察罕破山东,江、淮震动。太祖遣使通好。元遣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浮海如
江东,授太祖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赐以龙衣御酒。甫至而察罕被刺
,太祖遂不受,杀马合谋,以张昶才,留官之。 |
|
T****r 发帖数: 22092 | 4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10/news-gb2312-1187515.html
难道穿越了?清帝后裔在北京请愿希望恢复帝制(图)
文章来源: 楚天都市网 于 2010-10-13 21:27:01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难道穿越了?清帝后裔在北京请愿希望恢复帝制(图) 楚天都市网
爱新觉罗·复新
自清末宣统退位以来已经过去百年了,几千年的中国帝制已成历史记忆,没有人再
想起恢复帝制了,但是中国人的帝王情结却挥之不去,中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帝制是中国文明象征;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君主制过去在中国是专制的象征,早已被国人唾弃,但任何事情只要好好利用,均
可以变废为宝,帝制也是这样,传统帝制在现代加以改造,可以为中华民族统一、
文化、凝聚服务。
沉寂近半世纪后,清皇室后裔金复新计划于本月开始,在北京展开全国范围内的请
愿活动,要求恢复象征性的君主制,以促进中国旅游文化发展。
金复新的请愿活动主要包括征集民众签名。“我计划建立一个象征性的君主政体。
从今年秋...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16403 | 5 人物评价
张弘范这短促的一生,仅有四十三岁。死后元朝追赠他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
谥武烈。三十二年之后,即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元朝又给他加赠 “推忠效节翊
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八年之后,(元仁宗延
佑六年,1319年)元朝政府再一次加赐他“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改谥献武。他的
遗诗题名《淮阳集》者,正取意于此。这些身后哀荣只反映元代官方对他的评价一直在
上升。
但世人对这个历史人物却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有人从封建的名教出发,责备他们父
子不忠于金朝,是大节有亏。也有人站在汉民族立场批评他助元灭宋,是没有民族气节
。其实从历史的发展上看,蒙古灭金后,经过长达四十年的蒙宋战争,终于由忽必烈重
新奠定了全中国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和割据的局面,这是历史前进的需要。中国作为多
民族的国家,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除汉族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因此,不应认为只有
汉族才是当然的统治民族。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应当承
认这个历史的事实。忽必烈既是一个剥削阶级的代表,又是一个蒙古族的统治者;他当
然不可能用平等联合的方式来谋求统一,而只能通... 阅读全帖 |
|
r*******3 发帖数: 10886 | 6 毕竟光绪是正朔,慈禧是外戚。难不成荣禄那帮人拉几个亲王废帝?跟谁不是跟 |
|
w****j 发帖数: 5581 | 7 我不由地想起奏设武卫军的荣禄。这位是后党里面比较有眼光的。其实他的目标和康梁
也没啥太大不同,都是主张变法学习西方。他和康梁是不是主义之争,是路线之争。他
曾致信林旭,主张变法改革以补偏求弊下手,不在遇事纷更。这是更老成的谋国之道。 |
|
S*******C 发帖数: 7325 | 8 ☆─────────────────────────────────────☆
father (father 是 single 的) 于 (Sat Jul 10 00:00:34 2010, 美东) 提到:
奥斯曼帝国 和 大清 并称西亚和东亚两大病夫。最后奥斯曼被肢解的就剩土耳其了,
大清基本上完好。所以在对付西方列强方面,大清做的确实不容易,毕竟文明差了一个
数量级
☆─────────────────────────────────────☆
vespers (一巴掌打死八个) 于 (Sat Jul 10 01:04:45 2010, 美东) 提到:
废话,也不看看奥斯曼离欧洲多远,大清离欧洲多远。
奥斯曼还是很牛的,和俄国奥匈帝国死抗了那么多年,民族宗教冲突都有,一战还是战
败国,最后保有了核心地区,还控制了海峡。
☆─────────────────────────────────────☆
toldo (托耳朵) 于 (Sat Jul 10 01:12:57 2010, 美东) 提到:
奥斯曼不是单一民族和文化体啊
完全靠军事统治的
怎么能和...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5448 | 9 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都没把帝党捉全,指望在贤良寺当乌龟的李大臣? |
|
B****s 发帖数: 5731 | 10 大头是他们爹,当然有这权威。荣禄捏大头不也是随便捏。
大头挂了,段总理能有这权威? |
|
j*****n 发帖数: 208 | 11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读完了三遍高阳的《慈禧全传》。其实年轻的时候(大概20年
前?)就接触过这套书,是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明黄色的封面。先读第一本《慈禧前传
》,主要是讲辛酉政变,写的十分精彩,情节环环相扣,推动很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但往后看,或许是年龄还小的原因,觉得逐渐无聊起来,就放下了。去年重新开始,
发现原来觉得精彩的部分依然精彩,原来觉得无聊的部分别有一番意境,不知不觉就看
完了。但这部书实在是年度跨度太大,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看完一遍仍然意犹未
尽,又在短时间内复习了两遍,并辅助性的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终于有了些感觉,有
不吐不快之意。
第一,关于本书。该书名为慈禧全传,却是写尽了晚清五十年,是一部绝对的史诗
性巨著,堪称中文历史小说的翘楚。这部作品最抓人的地方在于叙事的真实性。高阳虽
然著作等身,但遍观其作品,显然晚清才是他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现代不
远,资料极其丰富,高阳应该是阅读过大量的正史野史,加上这部小说中的人物绝大多
数都是载之于史册的,因此书中的几乎所有情节都有据可查。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灯下
捧卷,就如同在观看一部记录晚清政治的纪...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12 ☆─────────────────────────────────────☆
jjseven (大杂院) 于 (Tue May 31 12:34:40 2011, 美东) 提到: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读完了三遍高阳的《慈禧全传》。其实年轻的时候(大概20年
前?)就接触过这套书,是友谊出版社出版的,明黄色的封面。先读第一本《慈禧前传
》,主要是讲辛酉政变,写的十分精彩,情节环环相扣,推动很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但往后看,或许是年龄还小的原因,觉得逐渐无聊起来,就放下了。去年重新开始,
发现原来觉得精彩的部分依然精彩,原来觉得无聊的部分别有一番意境,不知不觉就看
完了。但这部书实在是年度跨度太大,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看完一遍仍然意犹未
尽,又在短时间内复习了两遍,并辅助性的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终于有了些感觉,有
不吐不快之意。
第一,关于本书。该书名为慈禧全传,却是写尽了晚清五十年,是一部绝对的史诗
性巨著,堪称中文历史小说的翘楚。这部作品最抓人的地方在于叙事的真实性。高阳虽
然著作等身,但遍观其作品,显然晚清才是他最熟悉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距离现代不
远... 阅读全帖 |
|
x****g 发帖数: 6597 | 13 掉脑袋就那么可怕么?
要不岳飞是千古忠臣,曹操董卓是千古奸臣呢。
好多事情不好说,袁世凯要是冒险点,不首鼠两端,先发制人,带兵直接冲进颐和园把
太后一党给关起来做人质,就算荣禄有10倍兵力,也不敢轻举妄动。
最后慈禧说不定就像武则天一样让位了。 |
|
b****r 发帖数: 2555 | 14 抄书笔记——戊戌变法(1)
戊戌变法,上承甲午战败,由甲午战败而致李鸿章失势,下层知识分子寻求激烈的救国
方式,最终以帝后的直接冲突而结束;下启庚子拳乱,慈禧训政后为个人权利,推动大
阿哥试图取代光绪,为防止外国干预而暗中支持义和团,导致本可以由地方大吏压制的
群众运动蔓延到整个北方。八国联军干涉后的辛丑条约则规定中国每年赔偿白银1200万
两,考虑到同治年间清政府的年财政支出不过4000万两的规模,至此清政府的财政已经
陷于崩溃的边缘。中央政府的权威也在东南互保中完全崩溃,满清此时已不过是百足之
虫,等死而已。
所以说戊戌变法在近代史的地位可以说和共产党的兴起同等重要,前者是一个王朝的最
后挣扎和失去的最后机会;后者则是当时国际普世思潮,日俄在远东争霸和老毛这样天
才人物合力的结果,并直接导致了下一个强力王朝的诞生。
长期以来,一般人对戊戌变法认识的主要来源是重要当事人的回忆,包括袁世凯日记和
康梁二人的回忆。问题是,利益所及,这几位的回忆都不可信。袁世凯固然要洗刷自己
叛逆的名声,康有为好大言则极大地夸大了自己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他的很多记录在
当时即为其他当事人打脸,比如说他传出...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5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629
这会儿的北京,早已不是打前“北京城”的原味儿了。虽然人们还揣着幽古思情串
串胡同,跑到小饭馆就着焦圈喝碗豆汁,到什刹海看鼓楼前带着哨音盘旋的鸽群,挤进
摩肩擦踵的庙会买冰糖葫芦和彩纸风车,但老北京们说,这些都得算是“后茬货”了。
的确,现如今,成片的高楼大厦,将曾经辉煌盖世几百年的皇家宫殿降低到可以俯
首鸟瞰的程度;城市的极度扩张和新区的加速建设,大大压缩了老四六城的核心功能和
辐射作用,使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东四牌楼、隆福寺渐渐远离居民的心目,不再成为
人们经常乐于光顾的地方;同时浓烈的商业气息,像烈焰上紧锁的高压锅,毫不留情地
蒸腾着残余的京味民俗和地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急功近利地追求经济效益,不以人
们意志为转移地改变着一切,包括世人眼中的北京。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还是能够称作“北京城”,那是因为老城墙和护城
河还保留得较多,老皇城的轮廓、印记还比较清晰,以平房、四合院为主的居民区几乎
完整地成片保存着,大街小巷的老格局没有大的变化,出阜成门...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5581 | 16 你这句话太误导了:
“从时间顺序上来说,八月十三日知道围园废后的阴谋。”
不过8号当天知道很合理。有外交压力所以没杀张荫恒吧?另外还有来自日本的压力。
最后李鸿章通过荣禄说服慈禧暂时算是放过张荫恒了,直到庚子老太太才又动了杀机。 |
|
a*******e 发帖数: 3897 | 17 这几天正看高阳,看到光绪派大头去杀荣禄,囚禁慈禧那段,不由遐想,如果光绪不派
大头,或是大头决定帮着光绪博一把,把慈禧搞定,清朝能否延年益寿,正式君主立宪
等等。或者是光绪及其新党推行新政过分急躁,反而造成保守派的反扑,使天下大乱,
清朝更早的完蛋? |
|
b****r 发帖数: 2555 | 18 光绪没有杀荣禄囚太后的打算,是康有为谭嗣同伪造密诏忽悠袁世凯这么干。
当然,袁世凯不打算去做成济。
掌握国家大权,急切要救国,但是有没有经验的皇帝还有一个——就是崇祯。 |
|
x****o 发帖数: 29677 | 19
一个满汉之分就主动那些汉臣不会成功,新党和守旧派实力差多少,是杀个荣禄能解决
问题的么 |
|
b****r 发帖数: 2555 | 20 暴力哲学,孙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就是康梁,又怎么样?康自己的记述,荣禄问他如何变法,他直接回答说杀几个大臣先。
这段记述未必可信,但是至少可以反映康的内心想法。
反对派既不掌握有形的政治资源,又没有在体制内玩弄权谋的经验。要形成有效的反对,
无非就是走暴力和外援两条路,无人能够例外。
按照时下流行的假设说法,孙不搞二次革命,走体制内的道路跟袁世凯斗,又如何?看
袁世凯在乙未政潮中的表现,缺乏政治经验的国民党会被玩得死去活来;最后还是袁世凯
独大的局面。
最早玩的,不管有没有这个能力玩,这个始作俑者他是逃不掉的。
左坐大这些烂事都算不了什么了。 |
|
c*********y 发帖数: 53 | 21 这些官场办事的手腕,集权官僚的办公室政治
贴不贴切,应该是同僚共事更加清楚
猜测荣禄可能会有不同意见。 |
|
j****c 发帖数: 19908 | 22 大头在朝鲜练兵是练的新军还是旧军?当时大头也算淮军一员吧?他的叔父是淮军将领
大头能小站练兵,也是因为写了本在朝鲜练兵的心得送给荣禄吧? |
|
w****2 发帖数: 12072 |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子乔:就义和团运动与袁先生商榷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0 03:01:07 2011, 美东)
【摘要】
一、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主要是作战的需要,其次是报复洋人,与“敌视现代文明”
基本无关。
二、1900年6月之前,慈禧对义和团基本是以剿灭为主,她没有对袁世凯的那篇奏折“
充耳不闻”。
三、慈禧对外“宣战”并正式招抚义和团,基本是在列强率先动武之后不得已而为之的。
四、首先践踏“国际法”的是列强,而不是清政府。
五、称西什库教堂为“侵略者据点”有一定的根据。
日前,《中国青年报》刊载了袁伟时先生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该文毫不留
情地批评了历史教科书的误人之处,体现了一位老学者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意义重大
,值得有关部门关注。然而文中涉及义和团运动的部分,却存在着一些史实方面的错误
和缺漏,在纠正旧说的同时,又会对读者产生新的误导,似有矫枉过正之嫌。笔者不揣
冒昧,草就此文,以与袁先生商榷。本文就事论事,不涉及袁先生的其它观点...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24 再论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的主要原因——兼回袁伟时先生
【关于本人身份的重要声明】
近来网上盛传,反驳袁伟时先生的网友“子乔”,也即本人,是史学界的某位老前
辈。特声明如下:本人今年30出头,企业职工,普通网民,并无学术背景,更无其它身
份。网友若见此类传闻,恳请代为澄清,不胜感激之至。如转贴本文,烦将此声明一同
转贴。
再论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的主要原因——兼回袁伟时先生
作者:子乔
【摘要】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拿“主义”压人而回避“实际”。
二、“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与‘敌视现代文明’基本无关”只是一个事实判断,不
能与价值判断混淆。
三、义和团的口号主要用于宣传,不能只看口号而忽视对实际行动及其背景的分析
;就是口号本身,定性为“敌视现代文明”也不准确。
四、袁伟时先生仍在重复此前的错误逻辑,以义和团拆毁卢保铁路的开始时间来否
定它拆毁津卢铁路是为了阻挡侵略军。
五、义和团是极端的反洋教组织,大部分义和团在大部分时期并不主动侵害非教民
;这个事实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六、袁伟时先生处理材料很不严谨,继续误导读者。
笔者在网上看到了袁伟时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国历史教科书风波忧思》(以...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再论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的主要原因——兼回袁伟时先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0 04:06:22 2011, 美东)
【关于本人身份的重要声明】
近来网上盛传,反驳袁伟时先生的网友“子乔”,也即本人,是史学界的某位老前
辈。特声明如下:本人今年30出头,企业职工,普通网民,并无学术背景,更无其它身
份。网友若见此类传闻,恳请代为澄清,不胜感激之至。如转贴本文,烦将此声明一同
转贴。
再论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的主要原因——兼回袁伟时先生
作者:子乔
【摘要】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拿“主义”压人而回避“实际”。
二、“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与‘敌视现代文明’基本无关”只是一个事实判断,不
能与价值判断混淆。
三、义和团的口号主要用于宣传,不能只看口号而忽视对实际行动及其背景的分析
;就是口号本身,定性为“敌视现代文明”也不准确。
四、袁伟时先生仍在重复此前的错误逻辑,以义和团拆毁卢保铁路的开始时间来否
定它拆毁津卢铁路是为了阻挡侵略军。
五... 阅读全帖 |
|
|
|
|
s****e 发帖数: 98 | 29 古代“公务员”职业没有失业保障、没有连续工龄、也没有情义体恤,可以说是一个含
金量较低的“瓷饭碗”。有人做过统计:西汉时丞相一职的平均任期才四年多,东汉时
三公的平均任期不到两年半。朝廷要官尚且如此,以下的自然就更惨了,动不动就会打
破饭碗。他们做官时尚且如此仓皇,退休后就显得更加凄凉了。
唐代宪宗时,颜真卿的外孙韦丹在江西任观察使,常与隐居在庐山的高僧灵澈上人吟
唱和。有一天,韦丹派人给灵澈送去一篇新赋的《思归》:“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
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君。”意即我已准备辞职,同你一起畅游在
五老峰前。灵澈一笑:他怎舍得辞官?当下也写了一首诗请来人带回,诗云:“年老身
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果然,韦丹这个官
一直做到五十八岁卒于任上,始终没有写过辞职报告,而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
曾见一人”两句则成为传诵不辍的名言。宋代孝宗时,有个尚书郎鹿何,年方四十余就
自请退休,回家后在堂上挂了一块匾,写“见一” 两字,大家都知道这是“林下何曾
见一人”而反用的意思。
从韦丹作秀到鹿何自夸,时隔约三百六七十年,其间以这样那样形式主... 阅读全帖 |
|
g*******0 发帖数: 5 | 30 西藏历史地位明辨(转载)
拨云现日
关于西藏的历史地位,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基于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所采取
的羁縻政策来谈西藏乃至其他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都是无法说清的。本文从阐述羁縻政
策的层次及由此划分的三种羁縻关系入手,对西藏从元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进
行了辨析,同时驳斥了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与观点,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地位建
立实事求是的认识。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三章 明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与前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五章 清朝与过渡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与中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结论 吐蕃历史地位简评
附录一 驳《西藏历史地位辨》
附录二 驳《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属领关系》
附录三 正史对于各朝疆域的记载
附录四 零星驳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藏区,藏族人称为吐蕃(藏文བོད,Bod,英文Tibet),国际
上称为大藏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传... 阅读全帖 |
|
u****r 发帖数: 1163 | 31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斯特卫报》(The Manchest... 阅读全帖 |
|
t****u 发帖数: 8614 | 32 你这个故意隐瞒了一个重要事实,8月初三,杨崇伊见慈禧,慈禧当夜决定回宫,已经
准备训政。
8月初六慈禧先宣布训政,当天就已经抓捕康有为了。袁8月初五见光绪后回到天津,但
当天没有见到荣禄,这个有很多人证。袁的密告也是8月初六。而慈禧收到这个“围园
杀后”的密告是8月初七,杨崇伊带回的。当时大局已定。
戊戌政变有没有袁的密告都会发生,但袁的密告使得事件升级。(围园杀后的圣旨是康
有为捏造的。真圣旨的原件最后是杨锐的儿子杨庆昶在慈禧死后上缴,从而公开)。
你列举的下面的文字,明显是小说的写法,当历史书读太搞笑了。 |
|
t****u 发帖数: 8614 | 33 您老胡乱引用前,至少也要先baidu和google一下吧!
“
9月25日,西太后召荣禄进京,授以大学士,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兼管兵部事务,节
制北洋各军。袁世凯奉命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
冤大头署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是1901年李鸿章死后,接的李的位置。第二年才实授。
您老引的文章有多少credit,可想而知了。 |
|
n*******w 发帖数: 6708 | 34 我是说,张弘范出生时的出生地归元朝管辖, 所以他就是个地道的元朝人,和宋没有
关系,
中国人总是喜欢把蒙古入主中原后才算成是元朝的开始,这是不正确的,
元的开始,其实应该从蒙古统一各部就开始,只不是过不叫做“元”而已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就在蒙古管辖区出生的汉族人, 一生忠于蒙古,忠于大元,
其和现在的骆家辉一样,没有什么可为人诟病的,
200年后,也许中国强大了个,夏威夷也是中国领土,但是现在出生在夏威夷的华裔,
代表美国利益,不能被称为汉奸, 因为现在夏威夷是美国领土,出生在美国领土上,
接受美国的福利和教育,就应该代表美国利益
张弘範(1238年-1280年2月11日),字仲畴,元朝名将,易州定兴(辽朝时期属于南
京道管辖,金朝时期属于中都路管辖,今属河北)人。曾参加过襄樊之战,后跟随元帅
伯颜南下征宋,最后在厓山海战中带领元军灭亡南宋。
目录
[隐藏]
1 生平
2 张弘范墓志铭
3 参考资料
4 注释
[编辑] 生平
元太宗六年正月十日(1234年2月9日),金朝灭亡。元太宗十年(1238年),张弘范出
生,他是元朝汝南王张柔第九子(张柔祖先...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12263 | 35 觉得挺有意思的 他爸爸是汉人,既然当时的汉人地位最低,他爸爸是如何娶了蒙古
老婆呢?
另外感觉元末政府和明政府也很有意思, 感觉像是南边自己打自己的,北面也没闲着
,不是去打南方,而是王保保和那个李思齐拼来拼去的。双方都深得 攘外必先安内的
心得。
生平
其父亲是王姓汉人。母系家族为乃蛮人(乃蛮人后代融入维吾尔、哈萨克),元朝颍川
王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王保保过继与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世居沈丘(今安徽
临泉,今沈丘县元代名为项县)。
]],元代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在围攻益都红巾军时被降将田丰刺
杀,王保保拜为太尉知枢密院事、中书省平章政事、银青荣禄大夫,接管了其养父的部
队,攻破益都城,杀田丰、王士诚,随后又和另一系军阀,将军孛罗帖木儿争夺山西和
河北。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均卷入了元朝末年宫廷的党争,孛罗帖木儿得到了皇帝的支
持,王保保自己得到了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后来的元昭宗)的支持。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罗贴木儿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元大都(汗八里)
,太子流亡到王保保的属地太原,后孛罗贴木儿为元惠宗刺杀,王保保带兵保护太子还
朝。因护卫太...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36 地位最低的是南人,汉人指的是北方的
虽然政策上有倾斜,不过实际上有钱优势的汉人过得还是比穷困潦倒的蒙古人滋润得
多
觉得挺有意思的 他爸爸是汉人,既然当时的汉人地位最低,他爸爸是如何娶了蒙古
老婆呢?
另外感觉元末政府和明政府也很有意思, 感觉像是南边自己打自己的,北面也没闲着
,不是去打南方,而是王保保和那个李思齐拼来拼去的。双方都深得 攘外必先安内的
心得。
生平
其父亲是王姓汉人。母系家族为乃蛮人(乃蛮人后代融入维吾尔、哈萨克),元朝颍川
王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王保保过继与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世居沈丘(今安徽
临泉,今沈丘县元代名为项县)。
]],元代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在围攻益都红巾军时被降将田丰刺
杀,王保保拜为太尉知枢密院事、中书省平章政事、银青荣禄大夫,接管了其养父的部
队,攻破益都城,杀田丰、王士诚,随后又和另一系军阀,将军孛罗帖木儿争夺山西和
河北。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均卷入了元朝末年宫廷的党争,孛罗帖木儿得到了皇帝的支
持,王保保自己得到了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后来的元昭宗)的支持。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罗贴木儿打着“清君侧”的... 阅读全帖 |
|
a*********3 发帖数: 660 | 37 高高的宫墙,幽深而昏暗,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将那些涉世未深的女子深深锁住,好
像是再也没有自由了。可是,终清一世,在这座神秘的紫禁城内,究竟发生过多少故事
呢?那些宫中后妃都安分于现状吗?她们有试图展示一下自己人生价值的欲望吗?
1、后妃不得干政。
①清代后妃干政的苗头,当属努尔哈赤的大妃。大妃为努尔哈赤生育3个皇子:阿济格
、多尔衮和多铎。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担心如果三兄弟各分整旗,做为三
旗之贝勒,势力一定十分强大,再加上年轻母亲的支持,会对皇权发生威胁。于是,他
以皇帝遗诏的名义,强迫大妃殉葬努尔哈赤。其实,为皇帝殉葬的先例在清廷中是有的。
努尔哈赤皇后叶赫那拉氏在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病逝后,努尔哈赤哀怜她生有皇
太极,又只有29岁,曾为她生殉4名婢女,之前的皇家殉葬仅有这个记载。而作为努尔
哈赤后宫大妃,按理说是不应殉葬的,原因有三:
一是身份高,为后宫之主。
二是有生育,且为3个皇子。
三是所生子年幼,需要照料。
尤其是她本人不愿殉葬。当她听到这个信息时,感到莫名的恐怕和绝望,支吾不从,可
是,担心她日后干政的皇太极给她施加压力,她才哭着穿上盛装,戴上金玉珠翠,... 阅读全帖 |
|
|
d******a 发帖数: 32122 | 39 察罕帖木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察罕帖木兒(蒙古语:ᠼᠠᠭᠠᠨ ᠲᠡᠮ
;ᠦᠷ,转写:Čaγan Temür[转写种类不明],?-1362年7月6日)
,字廷瑞,元末將領,漢化甚深,善文學,曾參加科舉考試,並中舉人,自取漢名「李
察罕」。屢平各起事軍,曾官平章兼河南樞密事,1362年7月6日被降將田豐及王士诚刺
殺。
他去世后,朝廷赠推诚定远宣忠亮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河南行省左丞相,
追封忠襄王,谥献武。他下葬后,改赠宣忠兴运弘仁效节功臣,追封颍川王,改谥忠襄
,食邑河南沈丘县,在当地立祠,岁时致祭。封其父阿鲁温为汝阳王,后又进封梁王。
目录
1 簡介
2 小說
3 評價
4 参考文献
簡介
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梁王阿魯溫之子,祖乃蠻台,曾祖闊闊台隨蒙古帝国
大軍進入中国,後世代定居於穎州沈丘(今安徽臨泉縣)。
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察罕帖木兒起兵對抗劉福通所領導的紅巾...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40 我从来没见过袁世凯,可我知道袁世凯当成信誓旦旦对谭嗣同说杀荣禄如杀狗。我也没
见过谭嗣同,我怎么知道他们说的这些密室话?尼玛,一定是我在写小说?屁的小说,
我这些是从梁启超的书里看到的,而梁启超是谭嗣同的战友。满意了吗? |
|
D*****i 发帖数: 8922 | 41 我从来没见过袁世凯,可我知道袁世凯当初信誓旦旦对谭嗣同说杀荣禄如杀狗。我也没
见过谭嗣同,我怎么知道他们说的这些密室话?尼玛,一定是我在写小说?屁的小说,
我这些是从梁启超的书里看到的,而梁启超是谭嗣同的战友。满意了吗? |
|
v****e 发帖数: 10715 | 42 有大头告密这事吗?这个本来就是糠又为那帮人yy出来的吧,连累的大头差点被荣禄砍了 |
|
f****n 发帖数: 20 | 43 嗯,谭嗣同连袁世凯面都没见过就让康梁忽悠去找袁,让其提着新军(其实没多少人)
,去捉荣禄,围颐和园,捉太后,这个太乱来了。李鸿章不太管这事,张之洞是睁一只
眼闭一只眼。袁世凯哪里敢这么做,成功了,难保这些人不来个兔死狗烹,要是失败了
,这可是九族抄斩的罪 |
|
s********y 发帖数: 547 | 44
朴不花
太监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畸形产物,这是一种极不人道的做法,也体现出封
建王朝的极端残忍。一些贫苦出身的百姓为了生存,不惜割掉生殖器,进入皇宫中服侍
皇上以及皇亲。身为太监,不仅要饱尝生理及心理的双重摧残。而且还要承担社会舆论
的巨大压力,他们是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可怜人群。但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多位位高权重
的太监,像赵高、李辅国、魏忠贤、李莲英等人,都受到了皇上的宠爱而权贵无比,但
是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洋人宦官、外国籍的太监吗?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元代时期,中国就曾有过一位外国籍的太监,而且他也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位外国籍的太监,名叫朴不花,他是高丽人,生于元朝文宗时期。朴不花在
中国的皇宫内与奇洛皇后关系十分亲密,所以官职一升再升,连朝中大臣们都要巴结他
,看他的眼色行事,真可谓是权倾朝野了,也光耀了“太监”的门庭。
在朴不花7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净了身,于是便被送到元朝的皇城内做
了一名专门斟茶倒水、扫地擦桌子的小杂务。与他同时进宫的...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14763 | 45 寿山例子差点,只能说明勇气可嘉。
但实际上,新军的装备、个人技能、部队战术都是不错的。
比如大沽炮台,联军对中国炮兵的精度评价还是很高的。但炮火的绝对优势在联军这边
。先是左营的,后来南炮台的弹药库命中,中国军队才撤离炮台。当然,弹药库这么快
就爆了,炮台构建有问题,反谍报也有问题(这个大家都懂的,老汉就不jw了)。
还有廊坊狙击战,聂士成武卫前军大约两千人,装备德制重机枪,联军兵力相当,伤亡
400,不得前进一步,反被保卫。聂部只有野战炮,不能立歼。联军不断增兵(最后达
到近五万),聂部被击溃时,联军兵力优势远不止10倍。
荣禄对使馆的攻击经常被人诟病,但其实最多只算试探性进攻。大部分时间都是当维和
部队,防止义和团和洋人冲突扩大化。
当然,新军之外,真是乏善可陈。
Manchuria
人物 |
|
z****3 发帖数: 396 | 46 清朝最后三个皇帝为何都无后代?泱泱大清朝统治了中国近代近300年的时间,到了最后三个皇帝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绝后”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爱新觉罗皇族在最后的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妻妾成群的皇帝怎么就连一个孩子也生不出来呢?
同治皇帝是咸丰皇帝和慈禧生的,仅仅当了十三年皇上的同治在1875年1月就去世了,他与众多的后妃宫女生活了十二年零三个月时间,居然没有留下一点骨血,实在不可思议。同治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只能选了自己妹妹的儿子光绪即位(光绪父亲是道光皇帝的嫔妃所生,光绪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谁知光绪也不争气一直死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爱新觉罗皇族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皇室旁支宣统即位,宣统活到61岁和他的前辈们一样,无子而终。
爱新觉罗氏皇族悲哀连连一连三代都没有子嗣传承,是不是史学家忘了记载?这个可能性很小,皇家子嗣是国家的大事,作为史官不可能忘记记载,也不敢忘记,除非不想活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爱新觉罗皇族绝后了呢?因为皇帝无子是当时清廷的忌讳,相关的史书医术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不过后人推断可能是爱新觉罗皇族的婚配制度产生的影响,从努尔哈赤起清朝就... 阅读全帖 |
|
a****e 发帖数: 9589 | 47 我觉得更可能是慈禧老佛爷的阴毛
后三个皇帝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绝后
”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爱新觉罗皇族在最后的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妻妾成群的皇帝
怎么就连一个孩子也生不出来呢?
,他与众多的后妃宫女生活了十二年零三个月时间,居然没有留下一点骨血,实在不可
思议。同治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只能选了自己妹妹的儿子光绪即位(光绪父亲是道光皇
帝的嫔妃所生,光绪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谁知光绪也不争气一直死也没有生下一男
半女,爱新觉罗皇族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皇室旁支宣统即位,宣统活到61岁和他的前辈们
一样,无子而终。
能性很小,皇家子嗣是国家的大事,作为史官不可能忘记记载,也不敢忘记,除非不想
活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爱新觉罗皇族绝后了呢?因为皇帝无子是当时清廷的
忌讳,相关的史书医术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不过后人推断可能是爱新觉罗皇族的婚配
制度产生的影响,从努尔哈赤起清朝就有父亲的妻子妃子在死后嫁给儿子的制度,这种
情况在我国的少数民族经常有,汉朝时期的匈奴王在自己死后,他的皇后就要嫁给自己
的儿子(前提是儿子不是皇后生的,这个还是要避讳的: )。...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48 咸丰就剩了一个儿子
可是鬼子六 和 醇亲王都子孙满堂
光绪没子女,可是他几个弟弟也子孙满堂
宣统也一样
看来还是皇宫的问题
后三个皇帝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绝后
”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爱新觉罗皇族在最后的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妻妾成群的皇帝
怎么就连一个孩子也生不出来呢?
,他与众多的后妃宫女生活了十二年零三个月时间,居然没有留下一点骨血,实在不可
思议。同治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只能选了自己妹妹的儿子光绪即位(光绪父亲是道光皇
帝的嫔妃所生,光绪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谁知光绪也不争气一直死也没有生下一男
半女,爱新觉罗皇族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皇室旁支宣统即位,宣统活到61岁和他的前辈们
一样,无子而终。
能性很小,皇家子嗣是国家的大事,作为史官不可能忘记记载,也不敢忘记,除非不想
活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爱新觉罗皇族绝后了呢?因为皇帝无子是当时清廷的
忌讳,相关的史书医术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不过后人推断可能是爱新觉罗皇族的婚配
制度产生的影响,从努尔哈赤起清朝就有父亲的妻子妃子在死后嫁给儿子的制度,这种
情况在我国的少数民族经常有,汉朝时期的匈奴...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334 | 49 晚清,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有人指是从中英鸦片战争开始计算,至清朝与革命势力妥协
,此为七十一年时间。我个人作为非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且因实证政治学文献原因,偏向
于从洋务运动开始计算晚清时段,是为五十一年的时间。而不管哪个时段划分更合理一
些,晚清政治总是不可避免存有它的影响,在国家制度设计上有之,在社会生活层面有
之。至于晚清政治人物的作为成为今天的镜鉴,更是较好的证明。
现在,奕劻这个人被重新提起来,因为他有王爷爵位、有内阁领袖地位而不好好打理政
务、维护国家暨皇族,反过来大肆卖官纳贿,是为典型的顶尖级腐败分子。但是,奕劻
这个人有三点没被人注意:第一,明白自己能力偏差,力请袁世凯入阁,还算明智;第
二,他十分明了整个制度没有救了,才敛钱保后路;第三,还有些能贤在其身边,勉强
维持即将崩溃的制度体系。
重新启用袁世凯遭到过宣统皇帝的生父、监国摄政王载沣的反对,但是,奕劻最终还是
做通了前者的思想工作。如果说袁世凯最后博取了最高权力在初始上是李鸿章的苦心孤
诣,那么,奕劻显然是一个看得明白也力推的最重要人物。所以,到满清和平交权或曰
颜色革命后,奕劻搬出了北京,到天津开始自己家族愉快的凡人... 阅读全帖 |
|
j***g 发帖数: 11325 | 50 这个很正常。满族的氏和汉族的姓其实不完全等同。很多人拿名当姓用
比如荣禄,瓜尔佳氏。他的文集叫《荣文忠公集》 |
|